在线客服

师说教案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师说教案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师说教案

篇1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文章《师说》。

二、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家之首。

三、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疏通文字,并根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义。教师巡回指导。

(2)请学生统计本课的生难字词,并注音解释,可将有关的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自己整理的内容写出,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订正、补充。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请学生自由翻译课文,要放声翻译,提倡讨论。

(2)学生相互讨论,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以求教于周围同学,最后全班统一讨论,请同学向全班学生和老师询疑问难,教师或引导学生回答,或亲自回答。

(3)学生朗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

(说明:本课主要任务是在理解写作背景、熟悉作家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意,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其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诵读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一、研习课文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古之学者必有师,这句开门见山,不仅起到点题作用,而且笼罩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

2.分析第一段: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中心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讨论后明确:第一层:提出中心论点;第二层:正面概论教师的职能;第三层:反面论述无师不能解惑,从理论上阐明从师的必要性;第四层:正面提出择师标准;第五层:归纳上文,提出从师的原则:无贵无践,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3.分析第二段:

(1)说说这一段与第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讨论后明确: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中心论点。

(2)这一段的分论点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第一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3)为了论证分论点,为了抨击“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讨论后明确:

a.纵比

古之圣人: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作者的议论: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b.自比

对其子:择师而教。

对其身:耻学于师。

作者的议论: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横比

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土大夫:群聚而笑之。

作者的观点: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分析第三段:

(1)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作出了什么论断?

讨论后明确: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圣人无常师”的论点,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结论。

(2)本段的分论点?所用的论证方法?

讨论后明确:圣人无常师。举例论证。

5.分析第四段:

提问:(1)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2)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1)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2)说明写作本文的原因。

二、欣赏品味

问题: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后明确:

(1)整句散句结合: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第二段结语一句比一句重。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篇2

二、《世说新语》阅读困境

困境之一,是与当下学生语言系统的几乎决裂。中学界尚流传着“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的望洋兴叹,更何况是语言积累更为薄弱、理解能力更为浅白的小学生呢?对他们来说,蕴蓄着中华传统精神风骨的文言文更像是一种已经失传的古老语言,而非延续在我们血脉里的精神密码。

篇3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针对在职研究生,主要存在几个问题。首先,在学生就读研究生前可能是从其他非工科专业跨专业录取的学生,这种情况下,可能学生没有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对于信息安全理论计算部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更别提编程实践。其次,在职研究生在非脱产上课情况下,可能无法如全日制研究生那样系统性地进行研究学习,因此这两点对于在职研究生信息安全教育造成了较大的挑战。教学模式陈旧,缺乏合适的教材。目前大多数课堂教学模式依然是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听课记笔记”的形式。这对很多人来讲,教育方式过于死板,从而导致学生逐渐不在用心于课堂或者对于这门课目丧失兴趣,降低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这将不利于学生主动接触相关知识,去进行主观上的自主学习,这种情况对于在职研究生教育所达到的理想效果是相违背的,对于未来学生在相关职业的培养也是不利的。实验环境欠缺。信息安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因此具有良好的实验平台是必须的。而当前情况下的实验课题皆是由老师给予相关课题,学生抽取空余时间到机房虚拟机上进行实验。这样的非自主性实验不利于学生主动去实验,从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改革思路

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设计。网络安全和信息技术是涉及计算机技术和密码学等许多学科的综合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且技术和方法更新迅速,由于教学时间有限,而且教材内容与前提课程或其他课程重叠,导致课程教学不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和挑战。根据我校培养复合实用型人才的目标,通过引入多种参考教材供学生使用,并且在保证教材内容体系完整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学校学生的先行课程情况进行增减变动,包括删去重复交叉的内容,抛弃陈旧过时的知识。

2.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应用能力。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之所以很难深入讲解,主要因为它的实践性很强,必须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在讲授这门课程的时候,教师切记不能将其作为理论课程讲授知识,必须做到“课上与案例结合,课下抓好实践教学”这一重要的环节。典型的例子就是密码学的各种算法,虽不要求学生掌握密码协议背后复杂的数学理论知识,但如果不去动手实现其相关的算法,依然无法掌握该技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要加强指导,帮助每一位遇到困难问题的学生,并给他思想与方法上的指导,鼓励学生自己根据老师提出的方法,思考与解决问题。第二,精选实例,指导学生的同时并鼓励学生利用最新相关的技术进行实践操作,比如现有的公钥技术存在的问题,如果黑客在通信双方之间发去了报文,并且用自己的私钥进行消息加密,而通信双发却以为已经建立了安全的连接,此时,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从而引导学生思考。

3.考核形式多样化。传统的通过笔试成绩判定学生的掌握程度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教育的需要,这种评判方式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是通过“填鸭式”的教学强迫学生学习。从而在此基础上,应该适当增加思维扩展类的课程设计考核,如安全体系架构设计、信息传输架构设计、密码加强设计等;增加科研类考核,鼓励学生多看国内外最新的领域知识,完成论文的撰写与发表,结合多方面的角度看待问题,将改进的方法写进论文,并且给老师审核,通过各种形式的考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处理能力、判断能力、动手能力。

三、教学模式改革

1.特定实例教学。针对课程特性,可以选择使用特意选定的教学实例驱动的教学模式。首先需要对实例进行分析,找出实例中的主要安全时间和所涉及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点它们是如何相互连接在一起,然后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独立讲解。实例驱动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把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篇4

距今

时间

(年)

发现

地点

所属

时代

生产

工具

经济

状况

社会生活

状况

社会组织

特点

历史

地位

元谋人

170万

云南

打制

石器

迄今为止

发现的我

国最早人

北京人

70~

20万

北京

周口

打制

石器

天然火

简单语言

集体劳动、共享食物、群居生活

早期人类

的典型代

母系

氏族

公社

山顶洞人

1万8

北京

周口

打制

石器

磨制

石器

用骨针将

兽皮缝皮

衣服、人

工取火

按血缘组成固定集团、集体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的开

半坡人

5千~

7千

陕西

西安

磨制

石器

弓箭

粟、菜、

麻、家

用麻织布、

彩陶定居、建房屋

母系氏族繁荣时期妇人居主导地位共同劳动、消费平等生活

母系氏族

公社繁荣

时期在黄

河流域的

典型

河姆渡人

5千~

7千

浙江

余姚

磨制

石器

骨器

木器

水稻

家禽

陶器、定居、建木结构房屋

母系氏族

公社繁荣

时期在长

江流域的

典型

父系

氏族

公社

大汶口中晚期

4、5

山东

泰安

陶器、玉器

贫富分化、

私有财产、

阶级产生

父系氏族

公社时期

在黄河流

域的典型

原始社会

开始解体

原始

社会

解体

黄帝、炎帝、尧、舜、禹

4千

黄河

流域

部落联盟

及其战争

大禹治水

禅让制度阶级社会逐渐形成

原始社会

向奴隶社

会的过渡

教学建议

易错概念

处于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前期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中晚期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课文中,着重介绍了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社会状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误将整个大汶口文化看作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代表。

教学设计思路

在学生阅读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结构,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我国原始社会的分期以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母渡文化、半坡文化、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和尧舜禹时期的特征。

扩展资料

遍布中国大地的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一、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化石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历了数十万年以上的原始社会时期。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化石遗址和考古学文化,有以下几种可作代表:

元谋人。早期类型直立人的代表。1965年5月在云南省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元谋盆地东侧山麓的小丘上,发现同属一个不大年龄的人体左、右上内侧门齿化石两颗化石。以后经多次发掘,在元谋人化石所在的褐色粘土层里,又发现了石器、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表明约在170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这里生息繁衍。(胡承志:《云南发现的猿人牙齿化石》,地质学报,1973年第1期)

蓝田人。1963年在陕西省蓝田县发现蓝田人头骨、颌骨化石及其文化遗物。蓝田人属中更新世时代,包括蓝田县城东的九间房公王岭和城西北的泄湖陈家窝两个点,前者距今78~80万年,后者距今50~60万年,两地相距29公里,除发现人类化石外,还出土有石器、动物化石、炭屑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陕西蓝田新生界现场会议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5年)

北京人。距今约40~50万年,北京人化石自1921~1966年历次发掘所得,共有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包括单独的面骨)14块、下颌骨15块、股骨7段、胫骨1段、肱骨3段、锁骨1根、月骨一块、零散和附连在颌骨上的牙齿153颗、约代表43个个体。除人类化石外,尚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角器以及丰富的用火遗迹。(贾兰坡:《中国猿人及其文化》,中华书局,1964年)

丁村人。1953年在山西襄汾丁村一带,发现有旧石器和动物化石,1954年和1976年又两次发现人类化石。丁村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典型遗存之一。在石器中,三棱大尖状器最具特色。丁村文化距今15~10万年。(裴文中等:《山西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59年)

山顶洞人。1930年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发现,故名。属于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距今约18,000年。除人类化石外,还出土有穿孔饰物及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并发现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方式。(贾兰坡:《中国在陆上的远古居民》,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年)

我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还有马坝人、长阳人、资阳人、柳江人、河套人等,古人类化石遗存十分丰富。

二、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篇5

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作为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代表,为科学理解专业硕士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清专业硕士作为应用型研究人才在创新人才中的特色,比较分析两者的研究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成为我们以点带面理性而全面认识专业硕士的有效途径。

(一)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方向的比较

我国进行应用心理硕士和应用心理学硕士培养的学校主要有西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各高校都有细化的研究方向。例如西南大学的培养方案为:应用心理硕士有4大研究方向,分别是司法与犯罪心理、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健康与临床心理、学校心理学。[2]而应用心理学硕士主要有8大研究方向,分别为现场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文化与管理心理学、美学与服装设计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应用社会心理学、教学策略。[3]

以司法与犯罪心理和现场心理学为例进行比较,司法与犯罪心理研究方向主要围绕罪犯心理与行为矫治、罪犯人格重塑以及犯罪现场心理痕迹识别等方面开展实践研究,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罪犯心理分析、现场心理识别等专业技能,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而现场心理学主要研究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再现及利用问题,它涉及到犯罪学、刑事侦查学与心理学、法学等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笔者发现,这两个研究方向都涉及到了犯罪现场心理等内容,所不同的是,司法与犯罪心理注重培养学生开展应用实践研究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更加关注的是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现场心理学则更关注学生的科研能力。

再以专业硕士中的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和学术硕士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为例,管理心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主要围绕企事业单位的人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EAP的实际问题等进行研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人力资源测评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研究如何通过招聘、任用、考核、培训等形式来有效调配相关人力资源。该方向是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同时它也涉及到了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通过对这两者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无论专业硕士还是学术硕士在人才培养中都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但两者研究的重点不同,应用心理硕士直指实践,研究特色是偏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研究着重于应用研究,而应用心理学硕士的研究特色则是立足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相关学科的思想,偏重于前沿性和应用性的研究,研究着重于学术或理论的研究。通过研究方向的内涵还可以发现,应用心理硕士的职业指向性比较明显,研究方向立足于实践领域分类,着重培养学生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而应用心理学硕士则直指学科各分支,主要立足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等学科体系,偏重于对学科体系的学术研究。

(二)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培养目标的比较

应用心理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各职业领域要求、具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心理学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2]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规定学生要全面协调发展,同时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要能够在上述四大研究领域开展应用工作。应用心理学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系统的心理学基本理论修养,具有坚实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通晓心理学的应用知识与技术,能在各级科研、教育等部门,以及企业、咨询机构等从事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专门人才。[3]

比较二者的培养目标,我们可以发现,应用心理硕士是为社会各职业领域培养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满足社会职业领域对心理学应用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心理学硕士主要是为各级科研和教育等部门,以及企业、咨询机构等培养从事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专门人才。这些在对二者的具体要求中都有体现。应用心理硕士要求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备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某一领域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心理学硕士则要求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从事心理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综观二者的培养目标和具体要求,我们发现,应用心理硕士着眼于为社会各职业领域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心理学硕士着眼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层次科研型人才。

(三)应用心理硕士与应用心理学硕士课程设置的比较

篇6

近日,区纪委关于《开展扶贫领域“以案四说”“以案促改”的通知》,其中提到5个同志存在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让我深受感触。案例中的人,哪一个过去不是热血方刚、踌躇满志的同志,而如今却成为反面典型人物。他们腐化堕落的结果让人叹息,更引人深思。

作为党员干部,应牢记岗位职责、坚持德才兼备。不要在物质、权力等诱惑面前迷失自己,堕入贪污腐化的深渊。加强自身建设尤为重要。一是修心: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坚定政治定力,强化思想武装;二是修德:向先进模范学习,提升思想认识,看淡名利,看重气节。三是守法:坚决维护党纪宪法的权威,时刻警醒“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心存侥幸,认真履行职能职责。

开展“以案四说”警示教育,把纪律处分从“告知通知书”变成震撼人心的“警示教育课”。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教育深刻。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德与才的关系,正确把握公与私的关系,正确把握大与小的关系。切实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坚决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篇7

随着教改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如何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多个思维、多个角度、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沉思的问题。最近,本人读到一个题目:“一张桌子四个脚,锯掉一个脚,还有几个脚?”。大多数人可能会说“5个角”,也有人会说“4个角”,还有人会说“3个角”,到底几个角才是正确的呢?从这个答案中可以悟出的东西有很多,我们习惯于按照常规思维去设定问题和思考答案。如同这个例子,题目一出,大脑立即按照“4-1=3”的固定框架得出答案“3个脚”;或者,理所当然的理解为“沿桌面相邻两边任意两点锯掉一个脚”,答案就是“5个脚”。至于可能出现的其他各种情况,则未加考虑,呈现出思维的肤浅和惰性。

若考虑到“沿着对角线锯掉一个角”,情况又如何呢?答案无庸置疑是“3个角”;若“沿桌面一个端点向其对边任意一点锯掉一个角”,答案肯定是“4个角”。若这样反复考虑到一些特殊情况,思维就呈现其严密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就有所增强。

向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方法也有很多。最简单最直接的莫过于让学生拿起剪刀,亲自动手实践,尝试各种可能,答案迎刃而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强化,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在活动中得以训练和强化。

同时。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更多的应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而不是教给学生现成的答案。如同这个例子,能说出答案是“3个角”、“4个角”、“5个角”的可能不少,至于为什么是这样,就说不清道不明了。这就表明只是记住了答案,思维还是混乱的。长此以往,思维就迟钝起来,创新就无从谈起。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所讲解的、传授的大多是一般情况下的特点,对于那些可能产生歧义的、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的情况,关注的不多,而这正是创新思维、求异思维的发源地。有时个别学生想到了,可常因表达不清、理由不充分、思维不清晰,不被重视或被一棍子打死,思维的火花从此夭折。这就要求我们,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思维态势,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向思维的更广更深迈进。长期坚持,学生思维的广度必然拓展、深度一定增强,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就不在是落在纸上的空话了。

篇8

一、背景环境的描写

翻开《长恨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长达几万字的背景环境描写。“弄堂”、 “流言”、“闺阁”、“鸽子”以及紧随人物命运的“片场”,后来的“爱丽丝公寓”、“邬桥”,一个新的弄堂“平安里”。

这些背景环境描写把读者引入了作者营造的特殊气氛之中,犹如身临其境,引领读者视线,为其迅速走入王琦瑶的内心世界打下了基础。除此以外,和小说主体的联系也是比较紧密的,很多描写看似随意,却与后来的故事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是暗含在文本中数不清的伏笔之一。比如《鸽子》一节:“许多无头案,它们都是证人。它们都是证人。它们眼里,收进了多少秘密呢?”“当天空有鸽群惊飞而起,盘旋不去的时候,就是罪罚祸福发生的时候。”这些都和结尾一节《碧落黄泉》相互照应,使前面的描写不流于无谓的堆砌,而是形成镜子般的对照。

《长恨歌》的背景环境描写是王安忆对于张爱玲写作风格的一种承袭与超越。张爱玲最擅长的就是将叙述人、读者与故事的人物远远的拉开距离,将叙述时间和故事时间成功剥离,从而形成一种旁观、张看的全知视角。作为对张氏风格的一种沿袭,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同样试图使用这种手法,只是不如张爱玲那样明显。“站一个制高点看上海,上海的弄堂是壮观的景象。”物化的“制高点”,其实就是全知视角的象征。这和张爱玲的“在云端看厮杀”其实是相同的目的。《鸽子》中又写道“前边说的制高点,是我们人类能够企及和立足的呢?”这里“鸽子”同样成了一种“上帝视角”象征。作者通过“制高点”的过渡,力图将全知视角贯穿文本始终,有意无意地将笔下的鸽子变成了张爱玲在《沉香屑》中写的香,在《倾城之恋》中写的咿咿呀呀的胡琴,在《金锁记》中写的月亮,贯穿文本始终,充满了象征的色彩。然而在某种程度上,王安忆的这种叙事相对于张爱玲有所超越。张爱玲对上海特色的描述是零散的、往往贯穿于小说的细节之中,是为将读者引入人物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而渲染气氛,侧重于在深度上的展现。而王安忆对上海从宏观角度的整体描写,起到一种既能通过直观写实引领故事开场,又能表现出整部小说沧桑兴衰基调的作用,侧重于在广度上展现。从这一点看,王安忆的开篇描写更符合长篇小说叙事的要求,也体现了她超越了张爱玲略嫌狭窄的文化视野。

二、人物与时空的关系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空间都有着一种被限定的拘束。她的小说一般来说,都有一个主要的活动空间,如果有变化也只是那么一次,然后又回归于那主要的活动空间。因此,她的小说的叙述空间是封闭的。而因为叙述空间的封闭性,张爱玲小说中的叙述时间也是静止的,凝滞在那里的。因此,几乎可以说,在张爱玲的小说叙述中,是不存在历史时间的,历史在她的叙述中是不存在的,而且时间因素由此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也有被空间化的倾向。

在这种封闭、静止的时空观中,产生了张爱玲笔下的那一部部都市小说。小说中的人物如流苏、曼桢、烟鹂、娇蕊等,皆形象鲜明,令人过目不忘,而张爱玲笔下的上海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在张氏小说中,这两者却是各自存在、不甚相干的。上海之于张爱玲,就像鲁镇之于鲁迅、北京之于老舍、湘西之于沈从文,仅是作为一种地域色彩浓厚的现实背景而存在的。她笔下那些女子的悲欢离合,虽说是在上海这座城市里上演,但上海并不能够左右她们的人生,上海对于她们而言,只是一个偶然的落脚点,而换了别的地方,她们的故事也一样还要上演。可见,在张爱玲的笔下,人物与时空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二者是各自独立存在的。

《长恨歌》把一个女人的一生与一个城市的历史交融在一起进行描写。小说从20世纪30-40年代“十里洋场”的上海、50年代“”的上海、60年代“”的上海,一直写到80年代改革开放的上海。王安忆通过对主人公王琦瑶一生的书写再现了上海这个大都市的时代变化,在她的笔下,不同时期的上海对主人公的命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在《长恨歌》当中,叙述时间是流动的,王安忆有意完成了人物与时间的融合。除此之外,她的叙述空间是开放的,与张爱玲的故事通常发生在一个封闭的房子或家族中相比,《长恨歌》显然具有开放性。故事不单单是在上海这一个地方发生,中间还穿插了邬桥这个地点,同样是在上海,根据王琦瑶人生的不同时期,王安忆为她安排了不同的居住场所,而正是由于居住场所的变更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这种开放、流动的时空观恰恰与张爱玲那种封闭、静止的时空观相反。可见,在王安忆的笔下,是以人物来书写时空变化的。

三、虚无与现实的叙事

张爱玲曾经这样评价《红楼梦》:“只有在物质的细节上,它得到欢悦。仔仔细细开出整桌的菜单,毫无倦意,不为什么,就因为喜欢。细节往往是和美畅快、引人入胜的,而主题永远悲观,一切对于人生的笼统观察都指向虚无。”这段话同时也表明了张爱玲的小说观与人生观。

张爱玲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不管如何眷恋,过去的好时光都已经无法挽回。透过繁华的世相表面,张爱玲体验到孤独和寂寞的刻骨铭心。世界范围内的战争更使她感受到个体的渺小与孤寂、生命的虚无与幻灭。最终促成了她悲观虚无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从而反映在她的都市小说叙事中。张爱玲对日常生活,并且是现时日常生活的细节,怀着一股热切的喜好。同时,她又不由自主地要在可触可摸的俗事中藏身,于是,她的眼界就只能这样的狭隘。所以,张爱玲的人生观是走在了两个极端上,一头是现时现刻中的具体可感,另一头则是人生奈何的虚无。

而王安忆刚好相反,在她看来现实与虚无之间其实有着漫长的过程,就是现实的理想与争取。她的叙事观是现实的,这一点在《长恨歌》中有着明显的体现。王琦瑶的一生完全是按照她自己的选择来过的,她是自我的,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而不必有所顾忌。但是在张爱玲的笔下,女性人物在作出选择时总是有重重顾忌,而且由于不敢直面现实,她们总是选择向生活妥协,将自己束缚起来。这一点无论是在《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还是《半生缘》中的顾曼桢身上都有所体现。在张爱玲的小说中,读者看不到时代的影子,也没有具体鲜明的空间位置,所有的目光都只集中在小说中的人物与情节上,所以不免产生一种虚空感。王安忆则与此形成相反的对照,她不仅赋予了人物鲜明的时代特色,还敢于将人物最终走向死亡的血淋淋的过程描绘出来,这一点在张爱玲的笔下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所以王安忆比张爱玲现实的多,最起码她比张爱玲更多了一份勇气,即使前边是虚无的,她仍然要过去看看,直面现实而不是逃避。

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将王安忆与张爱玲相提并论是不无道理的。她们之间的确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如果细细品读她们的作品便会发现她们终究是不同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两位作家会写出完全相同的作品。相信在未来,她们之间还有更多的异同之处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参考文献:

[1]王安忆.长恨歌[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篇9

1.通过“你说我摆”的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2.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具准备

积木、机器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搭积木游戏

(一)搭积木

1.教师:你们玩过积木吗?

这是老师用积木搭的物体,你们觉得有意思吗?

你能搭出同样的物体吗?(老师挡住所搭物体)

2.教师叙述所搭物体的位置,学生动手搭.

3.比一比谁搭得最象?

(二)自由活动

1.前后两人一组,后面的同学搭好后,说给前面同学听,比一比谁搭得好.

2.说和摆的同学交换.

二、活动二:练一练.

(一)出示图片:练一练

1.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

(二)出示图片:机器人

1.数一数,机器人身上有哪些物体组成的?

2.每种物体有几个?

(三)出示图片:猜猜看

1.图中各有几个小正方体?

2.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思考:用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摆长方体,可以怎样摆?摆正方体呢?

教案点评:

本节课,通过学生喜欢的搭积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初步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合作,从而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在教学中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探究活动

搭积木

游戏目的

1.通过学生接触不同形状的积木,熟悉各立体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

有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等形状的积木.

游戏过程

1.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给一副积木.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搭积木,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搭成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桥、房子等).

3.将各小组的作品摆在一起,由各小组推举的一名学生讲解自己组摆的是什么事物,用了那些形状的积木,并一一指出来.

4.全体学生评判出最优作品.

拼一拼,摆一摆

游戏目的

1.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

1.教师提前准备一个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拼摆的玩具.

2.每个学生准备与教师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

游戏过程

1.教师分

步描述自己的玩具.(玩具不要让学生看见)

篇10

2.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

二、教学重难点

总结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掌握解题思路。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整理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四、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阅读必修三、必修五中的小说单元,把握每篇课文的主题中心。

2.下发环境描写作用导学案,并要求学生课前完成《小步舞》。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1分钟)

别林斯基曾说过,什么书最被人爱读和争购?那是小说。在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小说也越来越受到命题者青睐。而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小说类文本阅读,往往扣住小说主题,围绕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来设题。今天,我们就从小说最基本的要素——环境入手,共同探讨该如何解答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试题。

二、展示课堂目标(1分钟)

1.熟悉环境描写作用的考查方式,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2.总结解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

三、考点精析(1分钟)

环境为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提供了时空位置,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用看似无心之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时是为了烘云托月,塑造人物形象;有时是影射或暗示主旨等。环境描写的作用是小说阅读考查的一个重要命题点,而且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也有一定区别。从近几年高考题考查方式来看,有考查细化的趋势。

四、明确考查方式(2分钟)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 (2019·全国卷Ⅱ)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小步舞》)

(2) (2019·全国卷III)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到梨花屯去》)

(3) (2018·江苏高考)分析小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小哥儿俩》)

(4) (2013·山东高考)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活着》)

(5) (2011·江苏高考)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这是你的战争!”》)

环境描写作用考题即分析环境描写对小说三要素及主题、读者方面的作用,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赏析”等作答动词和“环境(景物)描写”“作用”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五、回顾小说相关文段,分析、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15分钟)

(一)举例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问:回忆《林黛玉进贾府》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相关内容,具体分析以下两个问题。

回扣教材

分析作答

1.《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写贾府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①为人物活动、情节展开提供场景,烘托气氛,有助于塑造人物性格。

②通过环境描写,表现出贾府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

③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贾府荣华富贵的来源。

④暗示了贾府必将走向衰亡,有助于表现小说的主题。

答案解构:

本题考查社会环境的作用,答案从社会环境对塑造人物、对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对凸显主题几方面的作用分析得出。

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对于风雪的描写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①渲染悲壮气氛。狂风猛雪、冲天大火中,英雄长啸,苍莽而雄浑,悲壮而激越。

②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文中的“风雪”描写为人物活动所设置环境,有利于表现林冲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性格;同时,又反衬了后来林冲的奋起反抗是“不得已而为之”,把林冲“逼”到无路可走的地步。林冲是《水浒传》中最具悲情的英雄,他的一系列悲惨遭遇,已经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而本文中的“风雪”描写,将落魄的英雄独自一人置身于茫茫天地之间,更能激发读者的同情之心,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③合理地推动情节发展。“风雪” 的描写,是为故事的发展“蓄势”。没有风雪,就不会有差拨放火的条件;没有风雪,林冲就不会出门买酒,也不会看到破败的山神庙;没有压倒草料场的房屋,林冲也不会到山神庙去暂避栖身,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结果.这些描写,为故事的发展,做了必要的条件准备。

(二)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4角度”

角 度

作 用

环境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人物方面

①烘托心情;②体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情节方面

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⑥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结构完整。

主题方面

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4角度”

角 度

作 用

环境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关系,渲染特定氛围。

人物方面

①引导人物出场;②交代人物身份;③揭示人物心境;④表现人物性格。

情节方面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主题方面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主题。

过渡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刚刚我们一起归纳了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打铁要趁热,接下来,让我们实战演练一下,在实践中将这一规律融会于心。

六、高考试题分析(22分钟)

(一)《小步舞》(2019·全国卷Ⅱ)

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解析】

第一步:找句子,析特点

找到文中描写“卢森堡公园苗圃”的句子,如文中第②③段、第⑮⑯段、第26()段中描写“卢森堡公园苗圃”的句子。题干指出“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一限制性条件明确强调了答题分析特点时应将卢森堡公园苗圃这一环境描写在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不同作用加以细化和展开,而不是泛泛地说“推动情节发展”,更不是常规地从环境、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去思考。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故事开端

卢森堡公园苗圃出现在小说开端部分,写“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

情节发展

卢森堡公园苗圃不断出现在情节发展过程中,既是老夫妻表演的舞台,也是老夫妻人生的舞台,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

故事结尾

卢森堡公园苗圃出现在结尾部分,作者交代苗圃被铲平,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使故事留下想象空间。

【参考答案】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每点2分)

七、课堂小结(2分钟)

环境描写作用答题思路总结

解答环境描写作用题“3步骤”

第一步:找句子,析特点

找到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因为环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环境的作用和目的是一致的。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找到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并作对应分析。这里要注意区分出自然环境描写作用与社会环境描写作用各自不同的思维角度。

第三步:分条列,规范答

组织答案时,要每个角度的作用单列一条,这样答案要点更明晰。

结语: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风姿各异,其作用也绝非简单几个角度所能言尽。但无论如何,首先对环境描写的几种作用要烂熟于心,整理答案时有所兼顾。

八、布置作业(1分钟)

篇11

引言

南国农教授曾在报告中指出,当前教育技术学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本科专业224个,硕士点83个,博士点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这是一个金字塔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是选拔高层次人才的一个重要门槛,考试内容对人才的选拔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早在2006年7月,教育部考试中心规定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三个一级学科的初试从2007年开始实行全国统一命题。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学门类的二级学科,需要按照教育学的招生考试方案,但是教育技术学具有不同与教育学的学科特色,因此在招生考试科目方案设置上,出现了分歧。[1]部分高校改变此前的自主命题方式,采用了教育部统一命题的教育学综合考卷,学科门类为教育学(代码04),另外一部分高校仍然沿用自主命题方案,按理学(代码07)招生。从2007年至2009年,这种新的考试方案已经实施了三年,那么这两种方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教育学综合的考试方案是否适应教育技术学专业高层次人才选拔的需要,这是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 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对招生结果的影响

1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变化情况

通过调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教育部主管)公布的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对2007―2009年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2007年全国内地招收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单位共有85个(同一个学校不同院系的硕士点按不同单位计),其中实行教育学综合的招生单位有40个,占总数的47.06%,自主命题的有45个,占总数的52.94%。2008年招生单位是84个,实行教育学综合的有36个,占总数的42.86%,自主命题的有48个,占总数的57.14%。2009年招生单位数量与2008年相同,其中实行教育学综合的有34个,占总数的40.48%,自主命题的单位有50个,占总数的59.52%,采用教育学综合的单位数量与自主命题单位数量之比约为3:5。整体趋势如图1显示,从2007年到2009年,采用教育学综合的单位数量减少,而自主命题单位的数量则在增加。这种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教育学综合考试方案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招生应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2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对招生结果的影响

笔者统计了西北地区七所设立教育技术学硕士点的高校2007-2009年的招生情况。分别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其中实行教育学综合的四所学校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实行自主命题的三所学校是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从招生结果来看,如表2所示,2007-2009年间,实行教育学综合的四所学校实际的招生情况不容乐观,基本上都没有满足招生计划,个别学校只能通过调剂争取一部分生源,有的学校实际招生人数甚至为零。而实行自主命题的三所学校,这三年间实际招生人数较为理想,有些学校甚至爆满,单从数据上看,实行自主命题的学校实际招生结果比实行教育学综合的学校普遍要好,这与招生考试科目设置方案改革前各高校基本都能招满计划,录取余地相对较大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诚然,招生数量受学校知名度、学科实力、导师团队能力、地理位置、就业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招生考试科目是筛选优秀学生的过滤器,也是影响生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2]这两种考试方案产生的不同招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育学综合不适合作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考试科目。

二 教育学综合不适合作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科目的原因分析

1 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与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脱轨

教育技术学虽然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但它具有自己的学科特点,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员会第五次工作会议结合教育技术学专业规范的前期研究工作,确定了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的八门主干课程,即教育技术学导论、教学系统设计、远程教育基础、媒体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与教的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教育技术项目实践,同时允许根据专业特色适当调整本科培养方案。[3]而教育学综合所考察的四个主要内容为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研究方法,与教育技术学本科主干课程差异明显,其中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方法仅在一些师范院校作为公共课开设,而教育学原理和中外教育史这两方面内容一般不是教育技术学本科生的课程内容,教育学综合中基本没有体现教育技术本科的主干课程,与本科教学严重脱轨。

2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不利于教育技术学专业优秀人才的选拔

由于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与教育技术学本科教学脱节,导致考生备考时,基本放弃了教育技术本科主干课程的学习,为了取得成功,从大三开始就花费大量时间去准备教育学知识,这无疑是削弱了考生对本科知识的重视程度,也加大考生的应试难度。[4]而通过初试的考生,也无法从成绩上体现对教育技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不用说反映教育技术的研究能力了。因此,许多考生放弃考教育学综合,选择自主命题的硕士点报考,使生源在院校间出现了不均衡,还有一部分学生因无法适应教育学综合内容,直接放弃了教育技术专业的深造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育技术学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对本专业优秀人才的选拔十分不利。

3教育学综合考试内容制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通过对西北地区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进行网络访谈,发现有一大部分该专业的研究生来源于教育学或者其他社会科学专业,这一大部分考生基本上是应试型,教育技术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更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一点技术背景,而这些研究生所在学校的培养方案偏向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设置也基本是以计算机类为主的理工类课程,从本科到研究生,跨专业学习,知识结构差异明显,思维习惯并不一致,出现了不能适应研究生阶段学习的现象,部分学生,一直存在学习困难,无力完成导师分配的科研项目,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该专业的研究生培养质量。

显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的设置不仅要体现考生对本专业本科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也要体现从事该专业研究的基本能力,因此科目的选择十分重要,关系到研究生人才选拔和培养质量。从以上三个原因,可以看出使用教育学综合考卷难以选拔教育技术学优秀人才,迫切需要新的考试科目设置方案。

三 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选择方案

笔者对2007-2009年全国教育技术学硕士点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统计分析,参考AECT94定义中提出的教育技术的五个研究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把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目前的研究方向分为教育技术学本体理论研究,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教学应用,教育影视与数字传媒艺术,教育信息管理与评价四个大方向,[5]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研究方向。然后对自主命题的学校考试科目设置情况进行统计,发现四大方向的具有一些公共的考试科目,笔者对自主命题学校所有招生方向和考试科目进行统计了解的基础上,依据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命题原则,提出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专业课的两种考试方案,即:教育技术学统考或基于研究方向的自主命题两种方案。

1教育技术学统考方案

为了体现考试的公平客观性,顺应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趋势,笔者认为部分交叉学科应该突破二级学科按照所属一级学科统考的试行模式,体现两个交叉学科的学科特点,采用部分交叉学科统一命题方式选拔人才。教育技术学可以按照本科主干课程设置统一考试内容,包括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网络教育应用、电视节目制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这六门初试必考科目,自主考察的科目可以结合研究方向放入复试环节。这种统一命题方案使该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更具专业性,同时也能兼顾到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使通过教育技术学统考选的优秀人才更符合硕士研究生的能力要求。

2基于研究方向的自主命题方案

笔者将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归纳为四大类,依据现有自主命题单位考试科目设置情况,设置基于研究方向的自主命题方案,如图2所示,矩形框内的科目为必选科目,椭圆形内的科目为可选科目,招生学校可根据自己具体招生方向灵活选择初试科目。

其中教育技术本体理论研究方向,其必考科目包括教育技术,教学设计,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而教与学的基本理论和学科教学论则作为可选;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化教学应用方向,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与网络,计算机应用基础,web及技术,计算机辅助教育,网络教育应用和数学为必考科目,而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和教育传播学则为可选科目;教育信息化管理与评价方向来说,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统计、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应用为必选科目,而教育传播,绩效技术和知识管理则为可选;教育影视与数字传媒技术方向,电视编导,影视音乐制作和多媒体技术基础则为必考科目,而普通物理学,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三维建模三门则可作为选考科目;其它方向,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考试科目。

小结

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教育技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6],因此,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方案不仅要体现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特色,更应服务于教育技术学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要,为教育技术专业选拔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媛等.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中的结构性缺陷及对策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 汤苗苗,王琴,王良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三种模式构想[J].中国电力教育,2009,(129):10-12.

[3] 茹宏丽.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谈略[J].电化教育研究,2005,(12):38-40.

篇12

Abstract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degree master students education quality and innovate in course teaching method and to study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 whether lead to different leaning. The paper takes course risk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environment as a case and teach the course use two different methods that is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ase teaching in grade 2012 and 2013. The results show that case teaching method has help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the ability of analysis and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leaning; effect; professional degree master

0 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后2013年,为全面贯彻规划纲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该意见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但总体上看,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该意见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要求“构建符合专业学位特点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加强案例教学,探索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孙也刚2014年9月也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上撰文,①阐述了如何发展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其中第二条建议指出,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形成用人单位评价高、毕业生就业好、考生报考愿望强这样一个相互促进的健康发展的态势,要达到这一目标,其关键是培养单位要改革培养模式,办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案例教学”。

合肥学院自2011年成功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承担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以来,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毕业综合能力鉴定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②③其中理论课教学环节加大了案例教学即是其中重要的转变之一,适时适应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民革的意见》的要求。

为探究案例教学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本文以笔者承担的“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课程为例,对比分析案例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兴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历时2年,分别以2012、2013级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以两种不同的授课方式对“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课程进行教学,即2012级研究生以纯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授课内容也包含案例分析),而2013级研究生则以课堂教学与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之后对比分析两届学生上课率、学习兴趣、参与课堂讨论、考试成绩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产生的差异。

2 结果与讨论

2.1 学习积极性(兴趣)的变化

由于“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方法”课程是选修课,因此,并不是全体研究生都需要参加本门课程的学习,之所以选修了该门课程,同学们主要是出自兴趣或者导师的建议;然而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比如临时参加导师的课题实验、学习兴趣降低等),在2012级研究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到课率往往很难达到100%,同样在2013级学生课程教学过程中亦是如此,课堂教学缺课率在5%~20%之间;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更好地把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在2013级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本课程改变教学方式,采用课堂教学与企业现场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具体案例有:经开区污水处理厂自动化控制系统故障故障树分析、、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工艺生产故障树分析、联合利化公司污水处理站突发事故分析、吴山危险废物运行突发事故对周围环境影响风险分析);从改革教学方式后的教学效果来看,企业现场案例教学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这从同学们的到课率即可看出,在2013级4次企业现场案例教学过程中(一次计4学时),学生到课率为100%;另外,案例教学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也可从我们发放的《课程教学问卷调查表》反馈的信息获知;例如在2012、2013、2014等3级研究生中进行问卷调查,从回收的70份调查问卷结果来看,对“课堂教学与企业现场案例教学,你更喜欢那种授课方式?”提问,选择“企业现场案例教学” 的选项在2012、2013、2014级同学分别是100%、89.7%、96%;可见绝大多数同学更加喜欢企业现场案例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因此,我们认为,企业现场案例式教学更加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兴趣(积极性)的提高;但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同学们更加喜欢企业现场案例式教学,但绝大多数同学同时也认为,企业现场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只有两种授课方式有机结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2.2 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变化

为研究分析案例教学是否有利于同学们对具体案例分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变化,笔者比较分析了2012、2013 2级研究生在课堂案例分析汇报环节的成绩;2013级学生平均成绩为75.5;2012级研究生平均成绩为67,2013级研究生平均成绩提高8.5分;2012级案例分析成绩在良好以上有1名同学,占6.25%;2013级研究生案例分析成绩在良好以上有11名同学,占40.7;2013级研究生案例分析汇报成绩良好以上同学在数量和百分比都有所提高,说明企业现场案例教学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但从2013级研究生期末考试试卷中有关案例分析试题所得成绩来看,同学们所得成绩并不理想,20分分值得10分以上的同学只有5名,占18.5%,这说明虽然案例教学有利于同学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但同学们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问题的总体能力还比较弱,在缺少教师引导下往往还难以处理较复杂问题的能力,这可能与同学们对某些具体行业缺乏了解,知识面还不够宽阔,无法分析某些具体生产环节风险概率的方法和大小;由此可知,虽然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这种能力还需要其他知识的支撑,比如某些具体的生产工艺。

2.3 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性的变化

为研究案例教学对同学们参与课程教学积极性的影响,我们比较分析了2012、2013研究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发言参与讨论次数的变化;从2012、2013级研究生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在有关案例分析讲解过程中2013级研究生主动发言人数及次数明显增加(几乎每一位同学都参与了讨论发言),而2012级研究生发言人数和次数明显不足,只有在老师点名要求发言的情况下,同学们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有些同学被点名要求发言后说某一案例没有任何观点;说明通过企业现场案例教学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从而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企业现场案例教学环节结束以后,在课堂上分析案例《太原市居民吸入途径风险研究》时,结合近几年雾霾天气引起的危害,同学们学习兴趣立即得到激发,在整个课程教学分析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发言,发表对有关问题的看法,在同学们发言和老师总结过程中,把所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完全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中,加深了同学们对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其分析风险事件过程的能力。另外,从我们回收的《课程教学问卷调查表》反馈的信息也可看出,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例如在“课堂教学与企业现场案例教学,哪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激发你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或学习主动性?”问卷提问时,选择“企业现场案例教学”选项的在2012、2013、2014级同学分别是100%、93.1%、100%。

3 结论

利用两种授课方式分别在2012、2013级研究生中进行“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方法”课程教学,结果发现,利用企业现场案例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对研究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明显提高,但我们也发现,这种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也需要相关知识的支持,知识面越宽,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就越明显。当然,上述研究仅仅是在小范围内开展的,研究对象数量还非常有限,案例教学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效果还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开展。

本研究由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选课题项目(2014-JY-096)、合肥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4JY04)联合资助

注释

篇13

中华古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为有了《论语》,我们方知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精神;因为有了《三国志》,我们方知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神机妙算”;因为有了《离骚》,我们才悟出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赤诚……走近古诗文,亲近古诗文,让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与古人交谈。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咏雪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下雪时你们最爱做的是什么呢,堆雪人?打雪仗?现在我们来看看古代文人家庭在雪天都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骤(zhòu)

絮(xù)

奕(yì)

谢道韫(yùn)

2.积累下面文言字词。

儿女: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地。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凭借。

3.文体知识

古代小说就是相对于非现代小说类而言的小说著作。它的特点:一是来自民间;二是内容庞杂,包罗万象;三是形式短小;四是雅俗共赏。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将古代小说分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

4.作家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爱好文学,常招纳文士集于门下。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叙魏晋时期的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交流点拨】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②白雪/纷纷/何所似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⑤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二)深层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交流点拨】营造了和谐、温暖、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2.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交流点拨】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交流点拨】(1)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可以用“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来比喻雪。

(三)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咏雪

道韫才气

欣赏赞扬

交代背景: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撒盐空中(笑)

(考题)

兄女:柳絮因风起(乐)

补充

谢无弈之女

身份之贵(侧面衬托)

王凝之之妻

五、拓展延伸

请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交流】①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②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④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

第二课时

陈太丘与友期

一、新课导入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得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就记录着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读准下列汉字的音。

不(fǒu)

惭(cán)

2.请你解释下面这些文言字词。

期行:相约同行。

舍去:顾而离去。去,离开。

乃:才。

则:就,便,那么。

顾:回头看。

君:对别人的尊称。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尊君在不:不,同“否”。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然后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2.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交流点拨】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二)深层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思考下列问题。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交流点拨】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木表、漏壶等,它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所以迟到了。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辞严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交流点拨】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交流点拨】(1)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2)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小结】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三)背诵课文

四、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开端

期行—不至—舍去—乃至

发展

父友:问

针锋相对

元方:答

据理驳斥

父友:怒——非人哉

正直不阿

元方:曰——无信无礼

聪慧明理

尾声

父友: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五、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

【交流】①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②民无信不立。(孔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