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护理风险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3缺乏沟通病人缺乏对有关疾病的认识,对病情不了解,或者医护人员没有周密考虑病人的病情和充分估计其可能发生的问题而向病人进行交代,病人及家属没有思想准备,出现意外后常不理解,尤其病人一旦出现死亡、残疾和器官功能,便认为是医护人员的工作失误导致的差错事故,甚至会出现过激行为。
1.4服务质量由于医护人员言语和行为不当或过失,造成病人及家属的强烈不满,而导致医疗投诉,甚至于提出巨额赔偿和诉讼。此外,由于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而引发危机的事件也很常见。如因护士失职而导致新生儿窒息以及护士因脱岗延误手术病人抢救等事件也屡有发生。
1.5技术质量护理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而临床护士又趋向年轻化,新旧更替快,随着资深年长护士的调离、解职,很可能造成护理队伍结构的断层。新毕业护士由于经验不足或是协作技能不强,易引起冲突,导致投诉,造成对护士信任的危机。
1.6组织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薄弱,各项护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业务技术培训不够,仪器设备管理不善,环保措施不力等都可能成为产生纠纷的因素。
2护理风险防范的策略
2.1强化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理安全认识,消除护理工作中不安全隐患是避免风险的保证(1)新进护士在上岗前进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习并通过考核后才能进入临床工作。(2)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应用安全实例讲道理,分析违章事例敲警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增强法律、法规意识,提升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3)护理部每季度在全院护士大会上进行护理质量讲评会及安全教育,并在每月护士长例会上对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包括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护理差错及缺陷,对重大的差错事故要进行分析并通报批评。(4)护士长每天利用晨间交接班时间对科室护理工作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提醒防范。
2.2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培训良好的护理技术是防范护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基础和保证。(1)医学的高速发展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终身学习,因此护理管理层应为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参加各种学习,制定分层次的培训计划,每月组织护理查房及小讲课,发现疑难、罕见病例及时组织查房。(2)定期进行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及抽查,对于新进同志,必须在基本操作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临床。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新技术的学习。
2.3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是降低护理风险的确实保证。(1)通过制定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来规范护士日常护理工作行为和临床操作技能,并定期组织学习及考核。(2)制定临床护理工作中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护士进行演练,以便于在危机来临之时,提高应急和应变能力,对各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到尽早预防和有效救护。(3)对于重要操作前后要制定相应的告知流程,如应用三腔管的告知程序、胃肠减压的告知程序等,在操作前必须做详细的解释并要求患者及家属签字,做到知情同意。
2.4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掌握沟通技巧,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保护病人的隐私权。这是降低护理纠纷的有效措施。(1)在为病人服务中,应使用文明用语,做到文明礼貌、举止文雅、语言亲切,同时与病人积极沟通交流。有效沟通将产生良好的护患关系,缺乏沟通或无效沟通会导致护患之间形同陌路或发生冲突。(2)正确处理或避免发生护患冲突。面对护患冲突,护士需冷静分析遭遇冲突的起因,任何冲突一旦发生,总有双方的原因,即使起因最先或主要源自患者,护士作为护患关系的主导者,也应从责任与义务的角度,去体谅、理解患者不稳定的心态和情绪,切忌以受伤者的心态对待患者的不理智行为。面对护患冲突,护士可尝试应用一些技巧,如深呼吸法、换位思考、转移法、冷处理法,往往可以降低护理纠纷[2]。(3)维护病人的隐私权,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故护理人员在为病人进行各项治疗操作需要暴露其隐私部位时,应该为病人提供隐蔽场所;同时,在工作中医护人员不能对病人的隐私随便进行议论及告知他人。
2.5加强组织管理,提高服务质量这是降低护理纠纷的关键措施。(1)护士长是临床第一线的护理管理者,既是护理人员规章制度及操作常规执行与落实的监督者,又是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意见的倾诉对象,护士长的工作方法及态度在预防护理纠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护士长每日查房制度,一方面检查本部门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另一方面,认真听取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信任,通过护士长的有效沟通,及时发现护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安全隐患,及时化解护患矛盾,杜绝可能发生的护理偏差。(2)规范护理物品、认真落实抢救仪器管理保养制度。护士长定期对本科室护理物品及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及维修,制定各仪器操作使用卡,挂于仪器旁。并定期组织科室护士培训,以便在抢救病人时能拉的出一支技术过硬的护理队伍。
2.6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加强对病史的保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认识了书写的重要性。护理记录应是及时、客观、正确,杜绝涂改,避免将主观内容添加。特别是对危重病人的抢救记录,一定要事实求是,在抢救过程中实施的具体护理措施要及时,详细记录,不能采用涂改、胶贴、刀刮等方法去除原字,可采用双横线划去原字迹,并在旁修改后签全名。
3小结
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是难免的,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除应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外,制定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及风险告知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曹君君,于淑英,刘玉春.重视危机管理,减少医疗纠纷.护理管理杂志,2002,2(3):14-16.
篇2
护士长以及相关护理人员应仔细对儿科病房中的护理资料实施研究,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制订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应对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进行培养,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儿情况的不同而进行全面评估,从而有效制订相关的风险防范对策。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且患儿未出现并发症;有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且患儿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无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没有变化,患儿出现较为明显的并发症。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儿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后,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2.0%,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0%,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护理风险事件主要是指在进行护理时可能出现的所有不安全事件。护理人员与患儿进行接触的时间较多,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随着人们健康理念的不断转变与维权意识的增强,患儿及其家属在就医过程中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护理人员也将背负着越来越多的风险与责任。儿科患儿由于年龄较小,在治疗过程中很难积极配合,因此在进行儿科护理过程中,为降低护理的风险发生率,并儿科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应足够重视护理管理,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风险护理模式。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2.0%,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0%,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篇3
1.2方法
1.2.1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分析
对外科护理过程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做出如下分析:(1)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由于护理人员在平常的外科护理中缺乏风险意识,且综合素质具有较大的差异,使其在处理医疗问题方面产生了难度;(2)缺乏对病情变化的综合判断力。外科患者的病情特点为复杂多变,护理人员并未对患者自身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从而在耽误患者诊疗时间的同时,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效果;(3)护理文书书写缺乏规范性。医院护理人员的任务繁重,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书的书写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增加了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隐患;(4)引流管发生堵塞、扭曲和脱落。外科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具有较多置管,极易出现堵塞、扭曲和脱落等情况,从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1.2.2护理方法
在对照组方面,主要利用了外科护理的日常方法。而在观察组方面,采用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1)识别并衡量风险。焦虑、紧张、不安等情绪是外科患者经常出现的不良情绪,增加了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此,在护理工作开展前,对各类护理风险进行正确衡量,进而对各个护理细节中所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处理,并制定出基于个性化护理风险衡量的计量表;(2)制定并完善医院护理制度。在对观察组的160例患者进行护理中,通过制定安全的管理制度以及具有针对性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使护理人员在树立正确风险意识的基础上,加强技术操作与规范管理,并针对各项急救技能和专业护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培训,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其对护理风险的防范能力;(3)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负责观察组中160患者的护理人员加强同患者亲属的沟通,并被培养以亲切的态度同患者进行适当交流,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的同时,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缩短其康复时间;(4)加强对并发症的监控与以外时间的风险防范意识。定时、定期对观察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其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全面观察,以精湛的护理技术向患者提供优质的外科护理服务,并采取各项措施预防感染,降低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的几率。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对比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发展率进行分析,其中,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0例,沟通不良0例,管道脱落0例,突发意外2例,由此计算可知,不良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1例,沟通不良5例,管道脱落2例,摔倒2例,由此计算可知不良护理的风险发生率为6.25%。综上,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4
1.2方法
对两组回顾信息进行调查,采用SPSS19.0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的差别。计数资料用率(%)表示,P<0.05说明两组有显著差异。
2结果
经过调查和分析,对照组:投诉总人数为42人,投诉率为23%。管理制度不健全为3人,规章落实差为9人,技术差为15人,责任心差为7人,服务态度差为8人;观察组:投诉总人数有9人,投诉率为6%。管理制度不健全为0人,规章落实差为2人,技术差为4人,责任心差为1人,服务态度差为2人。经统计学比较两组,P<0.05,差异显著。且观察组投诉人数明显减少,说明防范护理效果极好。
3讨论
根据本文对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投诉原因分析,笔者总结如下:(1)护理人员技术差:护理人员的水平不高,因为接受护理的是儿童,他们的症状和感受有时无法表述,而护理人员也不能够很好的应对这些情况,对一些棘手情况手足无措;(2)规章落实差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医院的规章制度并没有贯彻落实,护理人员对于制度的执行力度差,缺乏耐心。针对以上的这些原因,我们采取了以下的处理方式:(1)完善护理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好制度的执行。护理的时候要求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以免出现用药错误、打针错误、输液错误等情况。在交接班的时候,将护理对象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紧急,应该立刻告知交班人员,避免患者的治疗延误。值班人员对患者的病程记录进行查看,对患者的病情了解,提供防御措施;(2)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增加培训次数,要求护理人员能够认真的参与培训,医院也要对培训进行督促和管理,避免一些缺乏自律的人员逃离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考核,要求通过考核方能上岗操作。开展实践活动来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动手能力,学习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急救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3)加强药物管理:小儿患者和成年患者之间的药物反应差异性比较大,需要注意对用药情况进行区分。儿童的敏感性也比加强,需要对其进行过敏史的询问,用药前对药物的浓度和患者的信息进行核实。
篇5
1.3临床观察指标研究工作结束后,统计两组产妇发生的护理差错、护理投诉、护理缺陷、护理意外、护理纠纷事件,计算发生率,计算两组产妇母婴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自拟护理工作整体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与不满意两项,产妇出院时发放,共发放850份,填写完成后收回,有效问卷为850份,统计两组产妇的满意率。
1.4统计方法该次研究的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18.0,计量资料(x±s)组间相关性的检验为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检验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护理质量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率、护理差错率、护理投诉率,观察组产妇的满意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错率与投诉率则明显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风险事件两组产妇的护理缺陷、护理意外以及护理纠纷如表2所示,两组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并发症两组产妇产道裂伤、尿潴留、感染以及新生儿窒息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总发生率为0.00%(0/495),对照组为39.55%(53/13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产科护理工作显示,产妇的分娩过程、产后恢复、胎儿健康、新生儿的成长各个环节均存在护理风险,需要护理人员切实掌握风险管理的理念与技能,认真地为母婴提供优质服务。唯有如此,才能够控制产妇与新生儿护理事件的发生,降低母婴并发症,保护母婴健康。该院此次对产科风险管理的结果显示,接受风险管理的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率达96.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01%,观察组护理差错率(0.61%)、投诉率(1.01%)、护理缺陷(0.40%)、护理意外(0.00%)、护理纠纷(0.20%)、并发症(0.00%)与对照组各项数据相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比较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研究结果证实,经过风险管理,产妇对于产科护理的满意率显著提升,护理中的缺陷、意外、纠纷事件明显地减少,护理差错率、投诉率与母婴并发症有效降低。该院研究的各项结果与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中具有的价值与其他报道的研究结果相似。但是,该院此次研究在护理满意率方面,与其他报道相比较,明显较高。这说明在风险管理指导下实施优化的护理,可在某种程度上控制母婴并发症的出现,降低各类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保护母婴健康。
篇6
1.2方法
1.2.1建立风险管理小组
医护人员担当护理小组组长,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小组人员由责任护理人员以及护理组长等组成,详细规定风险管理小组的具体职责,并按照具体内容实施,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1.2.2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
明确护理工作中各项制度内容,如不良事件发生后要立即上报,若不然应采取强制的惩罚措施;针对积极上报者,可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可有效保证风险管理的实施,提高风险管理制度实施效果。
1.2.3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理论基础培训,锻炼医护人员的具体实践操作水平,增强其责任感以及法律意识,保证医护人员能熟练相关业务操作。分析近期发生的医疗纠纷事件,明确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每个月组织质控小组进行巡房检查,明确患者的具体病情,评估潜在的护理风险,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责任医护人员应按照规范要求对患者实施一系列的护理措施,评估护理质量,提出对应的改善措施。
1.2.4做好病房护理工作
为了保证病房护理安全,可通过建立醒目的标识牌,提醒患者防滑防烫。监控病房的湿度温度,保证患者处于舒适的病房环境中,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医护人员严格遵循病房探视制度,尽量减少探视,保证患者足够的休息,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同时应该注意保持病房绝对的安静。
1.2.5建立合理的排班制度
根据医护人员的年资以及护理技能水平,建立合理的排班制度,针对人力资源缺乏的班次,医护人员可通过合理安排,保证在突发急诊以及患者人数增加下人力资源充分调动,保证护理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减少医疗事故发生。
1.2.6外科手术管理
在外科手术治疗时应将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监控手术治疗情况,防止手术意外发生。术前有必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明确患者具体情况并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术前详细检查术中可能会使用到的仪器,保证仪器的安全无菌;巡回护理人员应提高仪器的操作水平,仔细认真填写护理单;严格实施手术室质量监控,组织定期考核调查,分析手术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提高手术治疗以及护理水平。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前,护理风险事故发生17例,所占比例为7.1%,护理质量满意率为70.8%(170/240),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事故发生5例,所占比例为2.1%,护理质量满意率为98.8%(237/240),与实施前相比,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减少,护理质量满意率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当前经济社会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的认知不断提高。临床在实施护理工作时,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护理需求,医院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护理要求。医护人员在实施工作时,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和谐护患关系,保证护理安全是当前临床护理重点。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实施过程中,评估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探视人员可能造成的风险事故,提出相应的措施改善。风险管理的基础为预防,评估可能发生的事故,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护理工作是保证临床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且具有一定的实施难度以及风险,尤其是疾病种类多而繁杂的外科科室,则具有更大的护理风险。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医护人员接受相关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做好护患沟通交流,正确患者的支持,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及护理,并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风险采取对应措施进行改善,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发生,提高护理满意率。本次研究中,实施后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下降,且护理满意率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7
1.3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入组时根据入院评估表评估发现患者护理问题,对存在咆咳有误吸风险的患者按照一般护理常规制定护理计划,包括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进食和进食方式,卧床患者进食时床头抬高30°,鼻饲患者分次注食,对患者及陪护者进行相关知识教育等常规防误吸护理措施。干预组高危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按以下步骤实施误吸高危患者护理干预措施。
1.3.1提高误吸危机防范意识在患者床头设置“预防误吸”醒目提示牌;向患者及陪护护工讲解误吸的危害性,使陪护人员全面掌握误吸的表现及急救处理措施,一旦发生误吸,患者取头低侧卧或俯卧位,拍打背部并进行其他医疗干预。
1.3.2饮食管理经口进食患者选择具有一定黏性,不易松散的食物。需要辅助进食患者喂食速度要慢,使用汤匙将食物送到舌根处,并确认口中食物完全咽下后再继续喂食,以防食物残渣滞留口腔。胃管留置患者采用改良胃管留置法,插入胃管长度为鼻尖-耳垂-剑突的长度+15cm(总长度为60~70cm),进食流质饮食或全胃肠道营养液(如能全力等)采用多次少量注射法或持续输注法进行鼻饲。
1.3.3管理对长期卧床患者,坚持在患者餐时及餐后30min保证抬高床头30°以上或保持坐位休息;对鼻饲患者要求每次鼻饲后床头抬高45°保持1h以上。
1.3.4吞咽指导及功能恢复训练对意识清醒的高危患者行吞咽指导,具体方法如下:嘱患者先深吸气,吞咽前及吞咽时保持憋气状态,使声带闭合封闭喉部再吞咽,吞咽后咳嗽一下,通过气流喷出残留在咽喉部的食物残渣;对卧床患者,取躯干仰卧位,床头适度抬高,头部前屈,偏瘫患者则患侧肩部以枕垫起,护理人员位于患者健侧,这样的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利于食物向舌部运送,减少反流和误咽;颈部轻度前屈,使气道得到最大保护。同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吞咽功能训练,主要训练项目包括:
(1)改善口面肌群的运动训练,嘱患者进行皱眉、鼓腮、闭眼、吹气等表情动作训练和指尖叩击口唇等动作以改善唇闭合功能。
(2)冷感觉刺激,用冰水棉棒长时间大范围地触碰前腭弓、后腭弓、软腭、咽后壁及舌后部,左右相同位置交替,每日2次,每次10min。
(3)舌头运动训练,嘱患者舌头遵护士指令向各个方向运动,同时使用压舌板给予阻力。
(4)声带训练,患者反复咳嗽,深憋气后大声用力发音。
(5)吸吮及咀嚼动作训练,嘱患者做空吸吮和空咀嚼动作,锻炼口咽部肌肉的协调性。
1.4观察指标比较干预组患者入组时及入组第2、第4、第6、第8周时的误吸风险评分和高危患者例数,比较两组患者入院60d内误吸发生率。误吸为患者在进食、饮水或鼻饲时出现呛咳症状,在24~48h出现发热、痰量增加、肺部啰音或胸部影像学证实出现新的感染病灶,所有数据通过查阅患者病程和护理记录等获得。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处理数据,误吸发生率和高危患者例数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误吸风险评分的比较采用F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组患者入院60d内误吸风险评估表评分干预组患者在入组时及入组后每2周1次的评价中,误吸风险评分和高危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患者观察期内发生误吸的风险一直持续存在,护理干预不能减少入住老年护理院患者发生误吸的客观风险因素。
篇8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风险评估,首先,设计风险评估单,我院通过多次会议讨论,以《护理安全应急预案》等相关条例为依据,并结合我院骨科具体的护理工作情况,设计了风险评估单的内容,具体的评分内容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压疮风险、跌倒坠床风险、病情变化及其他5个方面,具体的存在风险预测包括压船风险预测、器械风险预测、跌倒坠床风险预测及其他4项。在存在风险方面,主要分为有发生和未发生两个方面。在风险评估单设计出来以后,由护士对患者的5项风险进行评分,并在存在风险拦打“√”,如患者已经出现压疮,则在压疮发生一栏打“√”。评估的时间分别为患者入院时,及以后的每周进行三次评估,每次评估间隔为一天。通过风险评估,了解高风险患者,并在护士交接班时进行风险评估单的交接,并做好高风险患者的防护措施。最后护理人员应该做好护理风险的防范工作。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2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3%。对照组有8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1所示。
3讨论
篇9
1.1.2护理人员情况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者20例,其中男4例,女16例,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7.6±2.3)岁;其中护士10例,护师8例,主管护师2例。
1.2方法
以科室为组成单位,推举护士长为组长,建立风险管理小组,护士长、小组长、小组成员构成三层管理体系,形成对临床护理风险的管理及管控,风险管理小组负责及时掌握各类护理信息,召开会议,管理日常工作和总结,提出改进举措,护士长则对总结之后的护理风险信息及时上报,采取实际对策;在工作中,将风险教育以及法律意识都纳入到护理工作者的培训教育中,加强对护理人员护理安全责任的教育,通过邀请相关专家来我院讲座,促进护理人员对有关案例的讨论,深入了解风险事故,提高风险意识;对我科室近些年来在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深入剖析,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使护理工作者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可以精准判断风险因素,并能够自主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根据本科室日常工作特点以及常见风险建立相应的应急预案,要求人人必须掌握,并能实际操作,遇到风险事件的发生可以及时、有效处理;构建不以责任追究为目的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工作人员对发生的不良事件上报并针对问题制定相应、可的对策,进一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①患者护理质量各项指标;
②患者对护理工作者工作质量评分,内容包括责任心、服务态度、沟通能力以及操作熟练情况,每项25分,共计100分;
③护理工作者风险意识评分,内容包括风险管理、风险因素的认识,风险管理态度以及应急能力,每项25分,共计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处理应用SPSS17.0软件。
2结果
①护理质量:患者投诉情况、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满意情况应用后均优于应用前,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②工作质量:护理工作人员在责任心、沟通能力、服务态度以及操作熟练程度方面评分应用后均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
③风险意识:护理工作者对于风险管理、风险因素的认识,风险管理态度以及应急能力应用后均较之于应用前显著提高。
篇10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未实施风险管理。观察组患者再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①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妇科和产科分别成立风险管理小组,根据不同的工作重心和风险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妇科患者着重患者的就诊情况,特别是叮嘱患者定期复诊的重要性,并提前一天与患者确认,避免因治疗中断而影响治疗效果;产科应根据产妇的不同身体情况分析和评估可能影响分娩的相关因素,并于产前消除危险因素。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根据妇科和产科常见风险因素及护理内容等制定合理系统的风险管理制度,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对相关制度的学习,提高护理操作的规范水平,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妇科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及治疗效果,并对病情反复的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产科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持病房地面干燥,确保产妇安全。③加强培训:以讲座、视频学习和交流会等形式加强护理人员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护理工作重点的学习,避免因护理经验不足引发风险事件。④加强护理记录管理:不断规范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记录的文书格式,护理记录再护患纠纷中对维护护理人员权益起重要作用。
1.3观察标准
患者对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管理工作、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等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90~100为非常满意,80~89为满意,70~79为一般,7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18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96例,满意72例,一般10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180例患者中,非常满意50例,满意78例,一般38例,不满意14例,满意度为71.1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篇11
1.2方法
1.2.1建立风险管理小组
医护人员担当护理小组组长,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小组人员由责任护理人员以及护理组长等组成,详细规定风险管理小组的具体职责,并按照具体内容实施,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1.2.2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制度
明确护理工作中各项制度内容,如不良事件发生后要立即上报,若不然应采取强制的惩罚措施;针对积极上报者,可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可有效保证风险管理的实施,提高风险管理制度实施效果。
1.2.3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理论基础培训,锻炼医护人员的具体实践操作水平,增强其责任感以及法律意识,保证医护人员能熟练相关业务操作。分析近期发生的医疗纠纷事件,明确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每个月组织质控小组进行巡房检查,明确患者的具体病情,评估潜在的护理风险,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责任医护人员应按照规范要求对患者实施一系列的护理措施,评估护理质量,提出对应的改善措施。
1.2.4做好病房护理工作
为了保证病房护理安全,可通过建立醒目的标识牌,提醒患者防滑防烫。监控病房的湿度温度,保证患者处于舒适的病房环境中,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整洁。医护人员严格遵循病房探视制度,尽量减少探视,保证患者足够的休息,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同时应该注意保持病房绝对的安静。
1.2.5建立合理的排班制度
根据医护人员的年资以及护理技能水平,建立合理的排班制度,针对人力资源缺乏的班次,医护人员可通过合理安排,保证在突发急诊以及患者人数增加下人力资源充分调动,保证护理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减少医疗事故发生。
1.2.6外科手术管理
在外科手术治疗时应将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监控手术治疗情况,防止手术意外发生。术前有必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明确患者具体情况并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术前详细检查术中可能会使用到的仪器,保证仪器的安全无菌;巡回护理人员应提高仪器的操作水平,仔细认真填写护理单;严格实施手术室质量监控,组织定期考核调查,分析手术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提高手术治疗以及护理水平。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前,护理风险事故发生17例,所占比例为7.1%,护理质量满意率为70.8%(170/240),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事故发生5例,所占比例为2.1%,护理质量满意率为98.8%(237/240),与实施前相比,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减少,护理质量满意率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当前经济社会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的认知不断提高。临床在实施护理工作时,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护理需求,医院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护理要求。医护人员在实施工作时,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和谐护患关系,保证护理安全是当前临床护理重点。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实施过程中,评估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探视人员可能造成的风险事故,提出相应的措施改善。风险管理的基础为预防,评估可能发生的事故,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护理工作是保证临床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且具有一定的实施难度以及风险,尤其是疾病种类多而繁杂的外科科室,则具有更大的护理风险。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医护人员接受相关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做好护患沟通交流,正确患者的支持,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以及护理,并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风险采取对应措施进行改善,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发生,提高护理满意率。本次研究中,实施后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下降,且护理满意率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12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标识管理:统一制作手术室使用的护理标识,种类主要包括标语、腕带、色牌、标牌、印章、标图等,类型主要是环境标识、患者标识、警示标识。①环境标识:手术室环境标识:由于手术室对环境要求非常严格,所以标识要清楚,如污染区采用红色标识,无菌区采用绿色标识;手术室器械和设备放置也有要求,不同类型手术设备也要区别清楚;手术室内在患者醒目的位置放置手术进度标识,医护人员要做好自我防护。②患者标识:腕带是临床常使用的身份标识,将患者的详细信息资料填写好,并选择不同颜色的腕带表示患者实际情况,如普通患者使用蓝色标识、重症患者使用红色标识、患儿使用粉蓝色标识。术前由护理人员给患者带上腕带,进入手术室后手术人员核实患者信息;大部分手术患者需要多个输液通道,容易出现护理差错,可以采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在醒目的位置标识名称、放置时间等,避免出现差错;部分患者对药物存在过敏反应,应该对过敏药物做好标识,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将过敏标识悬挂在输液架上方便医务人员查看,对于有特殊情况如合并血液传染病、昏迷、病危的患者采用红色腕带进行标识。③警示标识: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容易取错包装类似的药物,当患者需要输注多种药物时要做好药物名称、用药时间、用途等警示标识,采用不同颜色标签区分内服或外用药物,如蓝色标签表示外用药品、红色标签表示内服药物等。对于要提前抽取到注射器中备用的药物在术前做好标识。使用核对卡进行标识来提醒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好护理工作,达到降低护理风险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调查问卷根据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量表,结合本院手术室情况制定,分析两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后护理质量(护理纠纷、护理差错、用药差错)、患者满意度(医疗环境、服务态度、专业技术);采用中国护理人员压力源量表分析护理人员的主要压力源(包括患者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工作量与时间分配、护理及工作、工作环境与资源分配),共5个子条目。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篇13
1.2方法
1.2.1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
成立手术室风险管理小组,并选取一名经验比较丰富的医护人员担任组长,制定一个比较完善的护理措施,包括强化护理人员专业培训、手术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避免因护士的业务不熟练而导致风险;健全并坚持手术室质量监控制度,每月定期对各类无菌物品、空气、消毒液、手术者的手进行细菌培养,全面监测,并存档备查。护理人员将设计好的风险管理表格,以时间为横轴,各项护理措施为纵轴,在表格相应位置,将已经执行的打√,未执行的用红笔打×。及时考核风险护理表格的完成情况,对发生异变者及时改进或者剔除。风险管理主要内容包括①重视术前访视:了解病人一般情况,有无过敏史,运用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使之能以最佳状态配合手术过程。②与手术医生沟通:了解手术的类型、患者的具体情况,以便术中和医生配合默契。③熟悉各种医疗仪器的性能:新进仪器设备及时进行培训,并在仪器显眼位置上贴有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安全、正确使用电外科设备。④详细检查手术用物:手术器械是否到位,避免因为手术器械的准备不充分而导致手术延时甚至无法进行的风险。⑤接病人进入手术室执行严格查对制度:对病历、对科室、对姓名、年龄、性别、手腕识别带、试敏结果、血型单、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皮肤完整性等,询问患者以往病史以及药物过敏的情况,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肢体功能进行观察,如果患者的意识不是很清楚,则可以让家属协助回答。⑥加强专业培训:每月至少一次对护士进行操作训练,如心肺复苏、无菌操作、心电监护等专业技能的培训;请相关手术科室或者麻醉科授课,包括各种手术的配合、危重患者抢救、抢救药品的使用等。⑦定期组织对医疗、护理纠纷等案例分析,了解风险的程度和提供防范意识。实施风险管理观察组的对象均建立在患者获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1.2.2对照组护理主要内容和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由护士长进行常规管理。主要包括①手术开始前再次核对病人姓名,手术名称及部位。洗手护士必须与巡回护士进行清点,即手术前清点,手术关闭空腔脏器前清点,关闭体腔前清点,手术结束后再次清点,必需两人核对准确无误,严防异物遗留病人体内的风险,并要保持无菌持续性。②术之后将相关的标本贴上标签,避免混淆,清点器械,按流程处理各种医疗垃圾及器械的清洗消毒。③安全送患者返病房,护送车床上好护栏,防止坠床发生,在手术期间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果发生异常要及时向医生进行报告。
1.2.3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的意识
对于手术室的管理制度予以完善,对手术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措施,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沟通和解决,加强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等。
1.3观察指标及数据处理
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室护理中发生的不良事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和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数据的收集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创建风险管理之前护理过程中发生的风险事件比创建之后的风险事件明显增多,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经风险管理小组职能的实施使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