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情况工作汇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对我局效能建设档案进行了检查。
2、查看了我局2009年工作计划、时间进程、责任分解情况。
3、查看了2008年*州效能督查中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4、查看了2009年奎屯市效能办对我局督查中存在问题的责任追究情况。
5、查看了《质监局工作人员违反工作制度内部管理规定》落实情况。
6、查看了机关工作人员月考核落实情况和事业单位人员考核落实情况。
二、存在问题
ab岗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致使政务大厅查询屏幕没有打开。
三、两点建议
1、参照国家相关法规条文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规定》,使《内部管理规定》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2、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使绩效考核通过量化得到具体体现。
四、问题存在原因
1、主观因素。作为党组书记,虽然在接到《关于做好迎接*州机关效能建设督查组有关事项的通知》(奎效办字【2009】14号)后,迅速组织局领导班子进行了学习,并利用两个星期六和两个礼拜天(20号、21号、27号、28号)的时间组织局中层对全局上半年的各项工作作了全面细致的检查,但仍留有死角。如政务电子屏幕没有打开。这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是没有做到家。
2、客观原因。由于6月1日起《国家食品安全法》的正式实施,加大了我局的业务量,更是加重了质监局的担子,加之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学习全是利用星期六和星期天。由于上半年各项大的工作和任务通过检查,都顺利按年初计划进行,自认为大的工作都落实了,还能出什么问题吗?往往就是这种侥幸的心理在作怪,忽略了细节工作,致使效能建设工作落实不够到位。
五、几点认识
1、绩效建设是解决机关工作人员工作纪律、工作作风最基础的工作。
2、绩效建设的本质就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3、绩效建设是树立政府形象、提升机关服务质量的有力抓手。
篇2
富源县按照四个明确、三个创新、六个抓手“四三六”思路措施,举全县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开展了系列工作:
一、做到“四个明确”,解决“扶持谁、谁来扶”的问题
明确目标任务、明确扶贫对象、明确脱贫责任、明确考核奖惩等措施
二、创新“三项举措”,解决“因病返贫、因贫辍学”的难题
制作“识别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制作识别卡,识别卡成为贫困户的“第二身份证”,贫困户凭此证在县内可享受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率先减免贫困学生学杂费,率先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体检.
三、用好“六个抓手”,解决“发展无望、致富无门”的难题
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抓实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活动”,升入实施整乡整村推进项目,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认真抓好农村危房产出重建,实施产业扶贫,变“输血”为“造血”.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县经济刚刚度过止跌回升的攻坚期,产业培训尚需时日.
二是资金筹措压力大.
三是脱贫攻坚任务重.
今后将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坚决完成64个易地扶贫搬迁点、60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确保年底黄泥河镇和21个贫困村脱贫出列.
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汇报,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
宣威市围绕全年实现“2个贫困乡、20个贫困村出列和4.38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全民动员、挂图作战,开展了系列工作:
一、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调整充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立脱贫攻坚作战指挥部,出台《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制定实施《脱贫摘帽考核奖惩办法》等制度.
二、统筹安排项目资金
统筹安排涉农项目和各类扶贫资金,以12个贫困乡镇和98个贫困村整乡整村推进为整合平台,把所有涉农资金和专项资金优先倾斜、优先整合、优先安排到贫困乡村.
三、多策并举扩大融资
成立宣威市扶贫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向农发行申贷8亿元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贷款,并已按工程进度拨付使用.
四、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由主要领导带队先后到省扶贫办、省发改委和挂包宣威市的各部门登门拜访,主动对接,目前,全市共争取到各级挂包单位项目46个、资金7249万元,“四到县”切块资金3564万元,财政扶贫资金4397万元.
五、狠抓脱贫项目建设
宣威150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点已全部落实,其中139个点已全面开工,另外11个点正积极协调土地审批问题,争取尽快开工.
六、扎实抓好建档立卡“回头看”
投入资金1342万元,抽调3721名干部组建1176支入户调查小组,推进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
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信心和决心不足.
二是有的脱贫攻坚政策落实难度大.
三是项目资金缺口较大.
今后将尽快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挂包单位帮扶的力量,推进贫困户帮扶计划落实落地,严肃查处落实不力和进度缓慢的人和事.
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汇报,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
一、扶贫开发基本情况
双河镇是全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镇.全镇辖21个村街,4.6万人,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5个(春光、六岭、晁仓、许楼、百洋),贫困户1997户、贫困人口4696人,贫困发生率7%.其中一般贫困户711户2288人,低保户贫困户900户2008人,五保贫困户386户400人.2014年全镇减少贫困人口743人,2015年减少贫困人口719人,目前实有贫困户1527户、贫困人口3234人.
二、脱贫攻坚推进情况
按照区委、区政府“三年集中攻坚,二年巩固提升”的总要求和“户脱贫,村出列”的总目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真正把脱贫攻坚摆在突出的位置,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不断推进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队伍.及时召开党政联系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调整充实镇扶贫工作领导组、成立双河镇脱贫攻坚指挥部、确定各村(街)扶贫专干,明确党委书记负总责,党委副书记主抓脱贫攻坚全面工作;设立镇脱贫攻坚工作站,分管领导担任站长,配备两名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党政班子成员落实包村联户制度,及时调整镇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联村干部兼任工作队队长;各村统一成立村级脱贫攻坚工作领导组,实行网格化管理.形成了以点连线、以线绘面,镇、村两级书记亲自抓脱贫攻坚的工作格局.
二是明确目标、压实责任.根据全区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目标,到2017年底实现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到2018年底全镇4500多贫困人口基本脱贫,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基本目标.进一步细化措施,镇党委、政府制定了脱贫攻坚作战图和“四项清单”,把脱贫攻坚列入镇党委、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压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摸清底子、落实包保.通过为期3个月的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退出不符合贫困条件157户418人,新识别贫困人口461户668人,在“回头看”的基础上,今年又开展精准核查月活动,规范完善贫困户档案资料,建立贫困户9大类管理台账.机关站所全体人员全部包保贫困户,每季度至少一次进村入户开展核查,了解贫困户扶贫需求,与贫困户共商扶贫措施,拟定贫困户脱贫时间,完善《扶贫手册》填写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四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组织召开全镇脱贫攻坚推进会,具体部署工作,与21个村(街)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制定《双河镇精准扶贫手册》和《双河镇脱贫攻坚规范档案培训指南》,解读业务培训要点,将脱贫攻坚工作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纳入学习教育活动计划.印制双河镇到户扶贫政策明白纸和户用扶贫手提袋等,由各驻村帮扶人员入户走访时张贴发放.此外,通过建立双河镇脱贫攻坚网站、脱贫攻坚工作微信群、刷固定宣传标语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各级关于脱贫攻坚的工作部署和相关政策,营造“人人重视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舆论氛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缺内生动力”的总体局面未根本解决.
2、诸多客观因素影响扶贫工作难以有成效.全镇贫困人口的存量比较大;村干部对扶贫政策认识不足,思想上还没有真正从“数字脱贫”转为走“精准实”新路子;有些包户干部由于自己所在部门没有项目、资金,无法给贫困村、贫困户带来具体的变化,在扶贫工作上似乎并不能发挥很大作用,难以受到村民欢迎.
3、脱贫项目与脱贫计划、实际操作的匹配有难度.如有些村在落实项目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成效甚微,严重挫伤了村级脱贫积极性.
四、今年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主要目标:推动全镇上下全面行动起来,形成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十大工程”全面实施起来,精准帮扶取得新成效;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精准脱贫取得新突破;实现1个贫困村(六岭村)脱贫出列,再减少贫困人口608人.
(二)工作重点:为确保打好年度攻坚战役,重点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做好建档立卡精准核查工作.确保对象精准,致贫原因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包保责任精准,扶贫手册填写规范,帮扶措施全程记录,完善“四项清单”和年度滚动计划,实现“系统、台账、手册”三线合一.
2、多举措瞄准贫困人口,增强脱贫效果.
一是突出抓好产业脱贫.对贫困户实行分类帮扶,选择有潜在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通过技能培训,干部包户,政策扶持,能人带动等组合手段,编制双河镇产业脱贫发展规划,因户因人扶持发展脱贫产业,扶持贫困户宜养则养,宜种则种,促进产业脱贫.
二是突出抓好就业脱贫.选择劳动力状况相对较好的贫困户,通过定向推荐,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就业脱贫.特别要发挥中小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优势,提供多种岗位,引导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篇3
一、强化法制教育,坚持依法行政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加强村两委成员的学习力度。使他们深入学习党的十会议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知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一步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加强新时期反腐倡廉和法纪教育。通过学习,让村两委成员自觉抵制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励,形成“腐败可耻、廉洁光荣”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法律意识和廉政意识。三是开展有效警示教育活动。通过组织观看教育片,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等形式,进一步增强法制意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筑牢预防职务犯罪的思想防线,从而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编制出台规范执法行为的各项制度汇编,建立各个环节的严格责任制度,有针对性的制定工作程序、检查、制约以及责任制度,使工作有章可循、监督制约有力、责任落实到人,彻底改变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要求各部门人员要以规章制度为开展工作的标尺,坚决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同时,加大对村两委成员的监管力度和村务公开力度,杜绝类似案件的发生。
加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
三、强化监督措施
充分发挥镇农村财务中心和审计部门职能作用,对村级财务进一步严格管理,同时,按照制度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最大限度减少职务犯罪的空间和时间。有条件的村,尽快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监督,保证各项政策和规章的落实。
四、加大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
一是利用全体村两委成员集中学习时间,加大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宣传力度,让法律法规和政策进一步深入机关人员心中。二是充分利用张贴标语、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对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广泛宣传。三是充分利用重大节假日,并结合全镇重要活动进行宣传。四是有重点的对相关人员进行财务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防腐拒变的能力。
篇4
各位领导:
欢迎各位在百忙之中来我局检查指导工作。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1234”战略目标,积极响应全民创业号召,大力强化效能建设力度,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全县的综合工作考评中实评为“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和“创建工作一等奖”。下面将我局今年以来的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经济工作成绩斐然
截止11月底。实现交通规费征收1663万元,占年计划的100.2%,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规费征收任务。其中:运管费完成420万,占年计划108%,同比增长20%;小机养路费完成700万元,占年计划的101%,同比增长17%;客运附加费完成560万元,占年计划的97.8%,同比增长8%;实现销售收入3008万元,同比增长1%;工业产值2327万元,同比增长5%;入库税金180万元,同比增长25%;完成客运量51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48亿人公里,同比增长3%;货运量2780万吨,货运周转量1.3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
二、道路通行总量显著增加
道路建设:元—11月份共完成投资6883万元,建成农村公路里程98.5公里(其中涡新路21公里;曹淝路20公里;西高路20公里;林西路等通村工程37.5公里);在建工程249.9公里,其中国债工程牌胡路10公里,曹淝路45公里;通达工程西高路20公里,十临路25公里,义周路10公里;通村工程139.9公里(已完成招投标225.7公里)。近期将抓住有利天气,迅速掀起建设。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今年争取完成300公里的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
桥梁建设:义门大桥维修改造工程,预计年底可以完工;青李路马店集镇涡包河中桥,正开工建设,争取年底完工;武家河桥、新泗沟桥等四座国债通工程大中桥建设,已完成前期勘察设计,招投标工作正在进行中。
道路养护:编制了《2006年度涡阳县县乡公路养护计划》,按计划分别对丹史路、耿王路、张义路、涡五路等进行坑槽填补4.5万平方米,挖补坑槽0.7万平方米,中修罩面11.3公里;
三、运政管理进一步规范
1、乘县城文明创建东风,按照职责范围,督促农公班车进站载客,严禁站外拉客,游车拉客;长途客车进站配载,站内发车;河南籍在涡发车的一律进站;配合公安、交警将所有过境客车绕行紫光大道,取得阶段性成果。截止目前共出动执法车辆300余车次,执法人员千余次,共打击站外停靠600余次,纠正违章近千起,建立执法卷宗400余卷,行政处罚10余万元。基本上实现了“车进站、人归点”。
2、今年的班线复核工作于5月份开展,对本县两家客运公司车辆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认真核查,所有班线车辆均按照条件复核完毕,并复核省际班线52个,市际班线63个。
3、公交、农班车过渡:目前全县规划线路57条,投放车辆289辆。根据县政府公交车过渡精神,原金桥公司组建兴永客运公司,实现了近40辆超范围经营公交车向农班车的平稳过渡。
四、全民创业战略取得新成就。
按照“主业精、副业兴”的要求,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全民创业的号召,局领导班子不断更新观念,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截止目前,局所属7个新型企业实现营收近300万元。其中检测站实现营收36万元,占年计划的102%;维修中心实现营收65万元,占年计划的87%;顺通公司实现营收41万元,占年计划的103%;振通公司实现营收31万元,占年计划的101%;天静、西城、配载三个客运站实现营收全部超过年计划的70%以上,基本实现了年度计划整体进度。另外,为进一步盘活天静宾馆资产,发挥其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外实行公开招投标,最终以156万元的三年承包价对外租赁,是前期承包价的两倍。
五、机关效能建设取得新突破。
1、召开了开展优质服务诚信交通年活动动员会议,制定了涡阳县交通局《开展优质服务诚信交通年活动方案》。将今年作为涡阳县交通局优质服务诚信交通年,从全民创业优化创业环境的角度,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切实解决机关服务不规范、效能低下问题。
2、5月份在县民兵训练基地进行了行政执法人员思想作风法纪业务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了军事素质训练、交通行政执法、机关效能建设、思想作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交通规费征管及票证使用、行政处罚程序、文书制作等内容。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交通运政执法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3、按照行政许可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别是新颁布的交通部令的相关规定,在严把市场准入关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给运输业户以最大方便。制作了办事指南,对许可项目、法律依据、办理程序,提供材料、办理时限进行公示。提高办事透明度,对业务办理情况向社会公开,内容包括运输企业的开业许可情况以及农公班线的许可等;实行重大许可“集体研究、否定报务、及时公示”的原则,避免了许可的个人因素等外界干扰。
篇5
20xx年,全县安全工作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形势稳步好转。20xx年,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比较稳定,未发生较大等级以上的安全事故,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2 起,死亡22人,占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26人的84.6% 。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6,死亡16人,占市政府控制指标16人的100%;矿山事故6起,死亡6人 ,占市政府控制指标8人的75%;消防,建筑等其他行业未发生死亡事故。较好的完成了省、市政府下达我县三年内关闭32家煤矿的政治任务。县政府被市政府授予20xx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优秀单位;省安监局、湖北煤监局、市政府将我县的安全管理做法作为一种县级管理模式在全省全市推广。
今年1至5月,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基本稳定,非煤行业突出,事故指标在控。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4起,死亡4人,占市政府下达的控制目标25人的16%,同比下降63.64%。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起,死亡2人,占控制指标14人的14.3%,同比下降66.67%;非煤矿山事故2起,死亡2人,占市下达控制指标2人的100%,形势严峻;煤矿、消防,建筑等其他行业未发生死亡事故。
(二)矿山企业安全条件得到质的提升。08年是煤磷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之年,也是矿业经济形势最好的一年。利用这一契机,采取强制性停产整改、全面清偿安全欠账、建立投入激励机制、适当提高换证条件、乡镇交叉检查验收等办法,用足用活安全生产保证金等政策法规,严把了矿山准入关。08年两矿新增安全投入6200多万元,相当于前三年的总和。磷矿企业在全省、全市率先全部安装了安全监控系统;创造性地对大面积采空区顶板位移采取井外实时视频监控;实现了矿井机械通风和独立通风。煤矿企业初步实现了小煤窑向安全质量标准化煤矿的提档升级,井下系统得到完善和规范,地面工棚变为规范化的“两堂一舍”,所有煤矿都安装了井下瓦斯监控系统,高瓦斯矿井和有可能导致瓦斯灾害的24家矿井实现了全县联网,县乡矿三级同步24小时电子监控,“小煤窑”的形象得到了彻底改观,矿山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三)高危企业步入了规范化、规模化、法制化轨道。煤矿企业自20xx年以来,面对三年关闭32家(不含05年底关闭的12家)的艰巨任务,采取“软硬兼施”,稳步推进的办法,硬整合,软关闭;硬政策,软环境;硬心肠,软言语;硬指标,软着陆,艰难地完成了关闭计划,只有2人到县级上访,其中一人申请市政府行政复议被驳回,未耗费县财政资金补偿。全县煤矿家数由20xx年底的104家压缩到20xx年底的60家,家数和产量仍为全省第一,均为证照齐全的合法矿井。磷矿企业因资源整合导致证照不齐的问题得到临时性解决,非煤矿山和所有危化品生产经营企业都依法取得或换回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全县煤磷两矿无黑矿,无非法矿,无挂靠矿,步入了规范化、规模化、法制化的轨道。涌现出了十字坪、马家寨、水田冲煤矿等一大批新的安全标准化示范矿井,全县所有矿山企业都达到四级以上安全质量标准。
(四)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明显提高。去年对全县矿山企业业主封闭培训三天,开展了主体安全责任教育;煤矿全体从业人员停产集训5天;全县县乡安全监察人员、企业矿长和安全管理人员共300多人参加了县安监局和黄石机电学校合办的采矿专业中专函授班学习;1600多名特种作业人员参加了专业培训,全部持证上岗;全县两矿从业人员都参加了岗前安全培训,经考试合格,获得了上岗证。
(五)抵御事故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县矿山救护队是全省唯一的县级矿山专业救护中队,也是功能最齐全、管理最规范的救护队,救援能力由煤矿向非煤矿山和危化等多个领域拓展,救援范围由县内向当阳、夷陵、秭归等县市区辐射。20xx年先后两次受命到秭归进行重大瓦斯矿难救援,经受住了生与死的考验,出色地完成了救援任务,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xx年10月,经国家安监总局现场考核认证,成为全省仅有的2个国家二级救护队之一。全县矿山企业都组建了9人辅助救护队并进行了演练,每名煤矿工人都配备了化学氧式自救器。县级专业救护队、矿山辅助救护队和工人自我救护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应急救援体系。
(六)安全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在县委、县政府重视支持下,根据国家安全监察组监察指令书的要求,县安监局成立了安全生产执法大队,强化了安全监察职能。县安委会设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主任的工矿商贸、消防、建设等9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对联系乡镇的县级导安全包保责任制明确了具体职责;对每个安委会成员单位都明确了安全监管职责。各乡镇成立了 安全生产经常性检查组。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的安全监管新格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煤矿安全基础薄弱。 一是规模太小,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规定湖北煤矿最小规模9万吨;省经委停止批办30万吨以下的矿;湖北煤监局要淘汰3万吨以下的煤矿,改造规模最小6万吨。我县绝大多数煤矿核定生产能力为3万吨左右,属国家规定的20xx年应淘汰的对象,省政府提出今年以内关闭。我县许多烟煤矿实际生产能力不足1万吨。
二是基础条件差,科技含量低。国家要求壁式采煤法,刮板输送机运输,金属顶支护,机械化作业,取消木支护。我县在煤炭开采工艺上大多实行非正规采煤方法,拖篓运输,木支护,仍然是“人海战术”,科技含量较低,巷道质量和高度不够,采矿设备工艺落后,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不高,地质灾害、环境污染、职业病问题令人担忧,与国家标准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煤层太薄,是国家界定为不具备开采价值的资源,机械设备排不上用场。
三是管理和技术力量严重匮乏。国家要求矿长必须具备中专以上文化,特殊工种高中以上,采煤工人初中以上。目前很难达到,企业管理极不规范,达标升级难度极大。
(二)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难以铲除,“三违”现象屡禁不止。“三违”是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企业业主安于享乐、管理人员玩忽职守、生产工人冒险蛮干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利益因素驱动和现场管理难度大,“三违”现象很难根治,是绝大多数事故的主要原因。
(三)重特大事故难以有效控制。煤矿瓦斯、磷矿大面积采空区,重大水患、地质灾害等都是导致重特大事故的隐患,无法根除,只能监控。尤其是瓦斯,无色无毒无味,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头号”杀手,稍有不慎就易造成重特大事故,是煤矿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我县虽然采取人工监测与电子监测双重监控,由于瓦斯治理的艰巨性、现场管理的复杂性、电子设备的局限性和管理人员的责任性等多种原因,瓦斯治理的任务十分艰巨。
(四)煤矿整顿关闭任务艰巨。2005年底以来,我县关闭了44家煤矿,2008年底才完成,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上次关闭只是一个阶段,下一轮关闭任务是全市20家。我县10家左右。基本办法是上级发证,下级关闭,比例摊牌,不予补偿。关闭矛盾极大。
(五)道路交通安全压力加大。乡村道路硬化以后,农村交通条件得到改善的同时,由于车辆总数增加、车速加快和摩托车增多多等多种原因,交通安全压力越来越大。
(六)职业病问题潜伏着巨大的社会矛盾。经卫生部门检查,煤矿工人10%以上达到职业病等级,20%为疑似,洋坪有一企业40余人,27人患病,超过50%。集中清退震动太大,问题不能回避,必须及早妥善解决,免留后患。
三、20xx年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20xx年,是国家经济工作会提出的“质量安全年”和国务院安委会提出的“安全生产年”,也是建国60周年,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全省应急救援训练培训和全县安全生产培训两大基地。打好瓦斯治理、煤矿关闭、企业反三违三个攻坚战。扎实开展国务院提出的安全生产大检查行动、安全监察执法行动、重点行业专项治理行动等三项行动。建好瓦斯监测监控线、地面空压机压风管线、井上井下通讯线、防尘水管线等四条生命线。努力实现四个目标:坚决杜绝较大以上安全事故;有效控制安全生产事故总量,死亡人数不突破市政府下达的25人的控制目标(其中道路交通15人,煤矿6人,非煤矿山2人);安全生产条件有较大的提高;努力抓好新一轮煤矿整合关闭。
具体工作措施:
(一)、强化安全生产责任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控制指标。
一是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按照省政府新的文件规定重新明确各安委会成员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任人的安全监管职责。
二是认真落实各项事故控制指标。安全生产事故指标为全县25人,其中:煤矿不突破6人,非煤矿山不突破2人,道路交通不突破15人。矿山事故分乡镇为:茅坪场镇不突破3人,河口乡1人,荷花镇1人,其他部门、乡镇和单位不发生死亡事故。
三是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落实县乡领导包保责任制、安委会成员单位责任制、乡镇与企业责任书、单位内部责任制,做到安全工作延伸到哪里,安全责任就落实哪那里,责任制就签订到哪里。加强目标监控,建立安全问责制、预警制度和事故“说清楚”制度。
(二)继续打好瓦斯治理攻坚战,坚决杜绝煤矿重特大事故。
一是确保县乡矿三级瓦斯远程监控系统健康运行。
二是坚持和完善设备定期校验制度、探头位置现场检查制度、县乡矿24小时值班制度和定期不定期安全监察制度等四个监测监控制度,充分发挥瓦斯监控系统对重大事故隐患的预警功能。
三是坚持三为主的管理方针:县乡矿三级同步监控,以企业为主。人工监测和电子监测双管齐下,以人工监测为主。三分建设七分管,以管理为主。
四是加大监察力度,把瓦斯隐患当作事故查处,把瓦斯治理当作头等大事抓紧抓实。加强现场安全监察力度。
(三)打好反“三违”攻坚战,加强事故源头治理。
20xx年,我们探索并在煤矿大力推广了严管“众”罚的反三违制度,事实证明,在事故源头防范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受到企业一致好评。今年将进一步完善并在非煤矿山大力推广。一是执行前工人先签字承诺,避免执行受阻,二是相关人员人人受罚,只要是能发现隐患未报告的,一个不少,解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熟视无睹,屡禁不止的问题,建立群防群治机制,人人都是安全员。三是执罚者不详细划分责任大小,一律等额处罚,减少执法者和被罚者的矛盾,减少工作量,提高可操作性,四是少额多人多次处罚,既解决群防群治问题,又不伤筋动骨,不影响职工队伍的稳定。五是用处罚基金建立隐患报告重奖制度,人人都是隐患信息员。六是把反三违制度当法规来实施。县乡安全检查发现隐患下达安全监查指令书时,一律责令企业对相关人员予以处罚,企业不罚三违人员,县乡就处罚老板,首查不罚老板只罚工人,复查不罚工人只罚老板。七是与保证金优惠政策挂钩,并实行一票否决。
(四)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治理专项行动,努力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是加大打三非力度。全面启动3改6和3改9,逐步淘汰3万吨以下的煤矿。20xx年6月底以前3万吨以下的矿井完成改扩建矿井申报,8月底以前全面启动,不具备改造条件的纳入关闭计划,严禁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
二是加大隐患排查和监察力度。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对重大危险源、重大隐患及时登记建档,明确责任,跟踪督办,限时排除,及时销号。
三是加强非煤矿山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完善安全视频监控系统,推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等新科技;搞好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换证,落实采矿许可证整合后的安全责任;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新标准达标活动,建立一批科技兴安示范矿。尾矿库加强监管和整治,依法检查、除险、评价、办证和闭库;采石场实行中深孔爆破、台阶式开采、机械铲装作业。
四是加强烟花爆竹市场专项整治。严格执行安全许可制度,加强对经营网点负责人的专业知识培训,取缔非法经营网点,加大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禁止含氯三钾产品流入市场)或无证销售烟花爆竹等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力度。
五是加强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许行政许可和运输、储存、加工等环节的监管监察。重点企业要建立应急救援机构、队伍、预案和响应平台,配齐救援装备,组织实战演习。提高政府、部门、企业应对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的处置、应变和救援能力。
六是配合相关部门加强道路交通建筑、特种设备、农用机械、民爆物品、旅游、消防以及商场、宾馆、学校、网吧等公共聚集场所的安全专项整治。
七是加强职业卫生防治工作。开展职业卫生普查登记、职业危害申报、从业人员体检,从业人员工伤保险,患病职工妥善处置,作业场所防护设施(尤其防尘),个人防护用具配备佩戴。
(五)坚持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用“三铁”的精神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
坚持“四不放过”和“说清楚”制度,实行严管重罚,事故企业一律无限期停产整顿,从严把抓好复产关,一律按上限再加罚5万元,一律从重追究有关责任人的事故责任,重大事故一律关闭,拒不停产一律关闭。加大企业事故成本,坚持20万元的事故赔偿制度,强化业主安全责任,保护职工合法权益。
(六)加大科技兴安推广步伐,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管理数字化建设。
一是进一步完善瓦斯远程监控系统,确保健康运行,充分发挥重大隐患预警功能。全面推行金属液压支柱、防爆程控电话、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等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
二是全面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继续和有关院校合作,办好采矿专业中专函授班,用两年时间,使县安监局全体工作人员、乡镇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每个矿山企业的矿长、副矿长、安全员都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取得采矿专业中专以上的学历,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监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提高整体安全素质。
三是全面完善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视频监控系统,全面推行露天矿山台阶式开采、中深孔爆破、机械铲装作业。
四是建立全县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和全省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充分发挥安全生产协会的纽带作用,加强技术指导、经验交流、教育培训,工作协调,行业规范等。
(七)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一是进一步强化矿山救护中队的应急救援能力,按中队要求配齐配足救援设备设施和交通工具;在完成国家二级救护资质认证的基础上,救援领域由煤矿向非煤矿山、危化品事故和其它自然灾害方面拓展;救援范围由本县矿区向周边县市延伸。工作重点由事故救援向隐患排查前移,预警监管救援三管齐下。
二是非煤矿山企业建立9人以上的辅助救护队,配齐配足压缩氧式救护器,开展一次全县矿山辅助救护队员业务技能集训。
三是各矿山企业组织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习,提高各级专业救援队的应变能力。
四是建立全省应急救援训练和培训基地。
五是按国家标准在矿山、交通、建筑、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行业执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安监局审核标准,财政指定账户,企业足额存储,利息归企业所有,较大事故时动用,企业关闭后退还。
四、几点建议
篇6
一是学校工作组由索南才让副书记和那科副县长牵头对各学校主要负责人及教师代表以座谈会形式宣传解读双语教育改革,教育行政部门召开全县中小学校长安排部署维稳工作,及时传达省、州文件精神,在学校积极开展爱国主义、爱家乡教育活动和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专家讲学等形式,各学校组织传达学习教育工作会议及相关文件至少两次,加强对师生再教育,按照层级负责原则,形成教育局、学校领导、班主任的三级管理机制,认真开展矛盾排查,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及时化解了教育政策理解中的偏差,保证了各学校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宣传组在牵头领导的直接负责下,各乡镇工作小组及时召开会议,深入各乡镇宣传省、州、县委会议精神、党对民族地区的政策,乡镇党委、联点单位和村干部,成立乡工作领导小组,深入村社召开宣传贯彻落实会议、小型座谈会等认真传达学习教育工作会议暨省委书记强卫重要讲话精神和州委、县委工作会议精神,使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正确理解的要求,全力做好群众思想动员工作;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高度关注并解决群众关心和反映的问题,积极化解矛盾;加强对人口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外来人员动态,防止外界的渗透和影响。
篇7
阿庐古洞的开发与开放,县经济的活力倍增,面貌大变,参观浏览的游客络绎不绝。州内、省内外及台湾、港澳游客纷至沓来,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新加坡、奥地利、瑞典、菲律宾、文莱等许多国家的专家、朋友前来考察、游览。旅游业促进了商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邮电、交通运输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年,接待中外游客71.5万人次,新增旅游业直接总收入达220万元。平静的沸腾起来了。年全县财政收入、营业税收,创历史最好水平。九十年代旅游业发展到了高峰,成为了红河州乃至云南省旅游发展的龙头,带来了“开发一个洞,搞活一个县”的奇迹。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的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也随之增强,新的信息、新的观念、新的思想的大量涌入,封闭保守的旧体制和旧观念收到了最有力的冲击。同时,欣欣向荣的旅游业,激活了外资和技术的引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带动下,的二、三产业迅猛崛起,高中低档宾馆、酒店、旅馆如雨后春笋,接待床位剧增,旅游食品逐步得到开发。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旅游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3000多个就业岗位,这是其它产业难以做到的。
但是,从年后旅游业急转直下,年跌至经营最低点,各项工作几乎瘫痪,职工半年没有发放工资。而宜良的九乡与我们的阿庐古洞属同一类型的景区,在此之前阿庐古洞的年收入在200—400万元之间,而九乡的收入不过100万元左右,可九乡却借昆明世博会之机一跃反超,之后连续突破千万元,年达4300多万元,年目标直指5000万元,把阿庐古洞远远的抛在了后边,尽管近几年来经营状况逐渐回升,目前出现了省内、国内、海外市场全方位启动的良好态势,但与之相比差距太大,被人家甩得太远了。
旅游业的衰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建设投入超负荷,负债过大。年,为迎接昆明“99”世博会的召开,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在阿庐古洞风景区内建设精品工程,建设款项均是景区贷款,从此背起了沉重的债务,至年加上各种债务累计达7000多万。世博会结束后,由于景区债务包袱过重,宣传促销经费严重不足,景区经营每况日下,至年几乎瘫痪,职工工资拖欠长达半年之久,从而产生了恶性循环,宣传费严重不足、景区无半点偿还贷款本息及拖欠工程款能力。二是设施设备老化。随着旅游市场的成熟及市场竞争加剧,旅游宣传投入明显不足,设施设备(特别是洞内灯光)更新缓慢,难以吸引游客。三是缺乏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在省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旅游的位置并不突出。阿庐古洞开发建设过程中所进行过的二次规划,从今天的角度审视,均有许多值得反思、总结和汲取教训的地方,均未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权威性,以致无法正确指导的旅游实践。四是旅游发展资金匮乏。财政可用资金少,加之政府负债过大,还款任务重,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保吃饭、保机构正常运转已不堪重负,无力为旅游发展投入更多资金。另外,阿庐古洞门票价格与全国同品牌景区相比处于较低水平,而价格调整又存在较大难度,导致了门票收入处于较低水平,经营成本过高,偿债能力不足,旅游发展资金难于累积,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五是旅游产品小散弱。县内旅游产品普遍存在小、散、弱的状况,尚未实现由观光型旅游向文化、休闲、特色等综合型旅游的转变。文化挖掘的深度、广度均显不足,旅游与文化结合不够紧密,旅游的品位和内涵亟待提升。对外联合不够,未形成强大的旅游联盟体,未形成旅游发展大环境,因而还未成为旅游消费者云南之旅的首选目的地。六是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不足。80年代,全国开发旅游的地区并不多见,像阿庐古洞这样的景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没有树立竞争意识,缺乏竞争机制,特别是90年代末期景区下滑后,对旅游有一定眼见和卓识的优秀旅游人才由于待遇偏低逐步外流,导致进入21世纪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旅游人才不足,旅游研究远远不够,旅游管理水平不高,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与接待人次未形成同比例增长。旅游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较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到位,无法适应市场竞争需求。
二、正确认识旅游
纵观旅游20多年的发展历程,之所以开辟了红河旅游发展的
先河,是因为具备发展旅游的有利条件,九十年代末期就迅速滑落说明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不利因素,因此,站在今天的角度更应该辩证看待、正确审视旅游,才会真正使旅游重振当年雄风。
——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地处红河、文山、昆明、曲靖四州市交汇处,与贵州省的黔西南州遥遥相望,处于昆明经济圈、曲靖经济圈和个开蒙经济圈辐射地带的边缘,是昆明市的“后花园”、红河州的“北大门”,红河州通往贵州及西南各地的一个重要通道,县城距省会昆明市166公里,距州府蒙自县180公里。交通便利,石泸二级公路、弥泸师二级公路、通乡(镇)公路全部实现沥青路面或水泥硬化,全县公路总里程达1377.07公里。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九华路、人民路、阿庐大街、泸发大街、迎宾路等主要街道十分壮观,阿庐文化中心、泰阁商业文化中心美丽漂亮,城市绿化、美化工程继续加强,城市设施、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有效提升了城市品位,优化了城市环境,着力打造以旅游、休闲为先导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山水田城、休闲之都”正加紧实施。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全县拥有全部8个主类旅游资源,其中亚类23个,基本类型57个,各类旅游资源总计128项,量多种齐,品味较高,层次丰富,结构合理,有着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蕴藏着良好的市场前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县有5个景区20多个景点,景区面积达186.5平方公里,喀斯特地貌特征显著,岩溶发育,地下暗河形态多样,地面自然景观齐备,国家aaa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阿庐古洞就在县城境内。
——自然环境优越。境内最高海拔2459米,最低海拔821米,年均气温15.2℃,年均日照2112小时,年均降雨量979毫米,全年无霜期272天,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高原季风气候。
——品牌优势明显。自年12月29日阿庐古洞开始正式对外运营接待后,游客数量迅猛增长,1995年至1997年,接待来宾人数跃居全省第二位(海外游客以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客人为主),仅次于昆明市,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对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年9月,阿庐古洞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35个王牌景点和16条旅游专线之一;年12月,被国家建设部评定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集体;2001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4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年,荣获“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优秀标志”奖,为云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景区。
——接待要素日趋完善。在成功开发阿庐古洞之后,县内其他颇具旅游价值的景区、景点也相继得到开发,如五者地热疗养温泉、白水塘生态梨源、永宁乡城子古村、南盘江峡谷风光等,旅游景区、景点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丰度。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宾馆饭店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现拥有三星级宾馆2家(阿庐大酒店、虎城宾馆),两星级宾馆4家(钟秀宾馆、烟草宾馆、金辉宾馆、温泉宾馆),在建宾馆3家,星级宾馆床位达2274个。特色旅游产品也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兰益牌”系列荞酒、荞系列保健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新兴绿色食品高原梨、灯盏花、东山火腿等也倍受市场青睐。
——政策环境日显优化。年以来,为再次重振旅游雄风,县委、县人民政府围绕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精神,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康体旅游,把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组建旅游集团公司、改革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等工作纳入县重点项目建设的范畴,并逐步开展和实施。全县的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出“思路新,态势好,项目多,发展快”的大好趋势,今年以来,刀县长和杨副县长都多次带领县旅游局班子到省州旅游部门联系协调工作,为几项重点工作的落实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更为旅游“二次创业”创造了更多的机遇,由此得到省州旅游主管部门的极大关注,赶赴进行调研,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和放宽。年内省旅游局到调研2次。州旅游局局长在上任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到2次调研。这些都是为旅游复兴营造出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不难发现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旅游事业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主导型产业,政府还没有真正掌控、利用、开发旅游资源;旅游管理体制依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旅游资源产权多头归属,现行的管理体制日益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障碍;历史性债务包伏依然沉重;景区部分设施设备老化;对旅游业的投人力度不够,旅游发展资金仍然是制约旅游发展的一大瓶颈;宣传促销还缺乏整体合力,知名度不够高,与旅行社的合作还需进一步拓展;旅游景区的项目和内容单一,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不够,旅游文化氛围较低,竞争力弱;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导游的素质偏低;旅游环境不畅,吸引游客的活动少。
三、采取有力措施,强势推进旅游二次创业
(一)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旅游的振兴与发展,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旅游的兴衰成败明确告诉我们,县委、政府越重视,旅游的发展越景气、越顺利、越有前途。要使旅游真正得到发展,摆脱困境,在二次创业中重振雄风,夺回失去的地位,赢得发展的广阔空间,县委、政府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政府的主导作用应充分发挥出来,为旅游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建议县委、政府成立一个强有力的旅游二次创业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投入主要精力组织、协调、领导旅游产业,为全县树立发展旅游的信心
(二)成立旅游集团公司,拓展投融资渠道,化解债务。
通过政府行为,剥离县内具备开发价值的景区(点)的产权,按照“产权集中、经营统一”的原则进行重组,同时组建县导游服务公司和阿庐古洞景区运输公司,组建旅游企业性质的旅游集团公司,充分利用行政资源优势,推动公司良性发展。公司成立后,要逐步吸纳和开发县域内的其他旅游景点,形成完善的、互补式的旅游产品体系,从而达到搭建融资渠道,化解不良债务,为旅游招商引资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改变我县旅游产品单一现状,实现旅游产品体系从点到线再到面的转变和突破,切实解决旅游产业体系六要素中“玩”的内容,吸引游客入泸。
(三)整合旅游资源,形成整体优势。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整合县域内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要素,形成“统一领导、统一保护、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的全县一盘棋的运作模式和格局。彻底扫除旅游业发展上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和弊端,划清旅游资源产权多头归属问题,把全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的权属归并到旅游局,使之形成有序开发、有效保护和综合利用的良好发展格局。
(四)建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和关键因素,因此,资金问题应予以解决。建议将旅游发展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每年至少安排100万,用于旅游项目规划、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人才培训和部分旅游设施建设等。通过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吸纳上级补助资金、外商资本、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和宣传促销力度。
(五)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不健全是导致旅游缺乏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均未全面有效解决。因此,要着力解决好交通问题,尽快立项建设“泸-邱”旅游专线,打通两广及沿海通道。用大旅游的战略眼光抓好城乡市政建设,突出旅游功能。提升改造阿庐古洞风景区洞内洞外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景区服务功能,做好aaaaa申报准备工作。
(六)选准新的突破口,全面实施突破。多年来,由于仅靠阿庐古洞支撑旅游,产品单一的劣势表现得相当突出。因此,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在新的旅游资源开发上有大动作,选准突破口,强力实施突破。新的景区景点建设要有超前性,要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规划建设,使之具有吸引力。加以在三至五年内选定五者温泉、城子古村、白水塘康体运动休闲度假区进行培植,对具备发展潜力的、见效快的景区(点)实施短期突破,并具体责任到县级领导抓好落实,促动全县旅游快速复苏。
(七)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是旅游业发展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建议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旅游宣传促销工作的投入,邀请专家帮助精心策划、周密布置,做到电视里有图像、报纸(包括网站)上有文字、广播里有声音。要切实加强与国内外传媒的合作,有针对性地邀请一些传媒机构、专家学者、新闻记者来我县考察采访,炒作旅游,提高旅游的知名度,强力推销旅游品牌。同时组织旅游企业自筹经费积极参加各类旅游展示会、交易会和促销会,推销与学习两不误、两促进。以更超前的思想、更优惠的政策加大与旅行社的合作。建议我县在巩固原有的省内市场、东南亚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对东北等其他国内市场及东南亚以外的其他国外市场新兴客源地的宣传力度,对旅行社实行线路推荐奖励和组织游客到达数奖励办法,使的新兴旅游市场得以巩固与拓展,使阿庐古洞迅速进入云南省的大旅游循环圈。要搞好市场定位,积极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以阿庐古洞为龙头,定位喀斯特旅游品牌形象,继续巩固东南亚、西南三省等传统国内外市场,积极培育东亚、南亚、欧美、东南沿海地区等国内外新兴市场。要做好“以节促旅”的文章。重点办好“生态文化旅游节”,借势造市,提高旅游效应,不断增强吸引力,扩大知名度。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办节方针,使重大节庆活动逐步走向市场,实行市场化运作。要营造旅游促销氛围,在车站、交通干线、城市入口及重要公共场所旅游公益形象广告,并纳入相关市镇建设规划。
(八)培养和合理使用旅游人才。九乡的迅猛发展与阿庐古洞的下滑和回升,充分说明了人才的重要性。旅游业的现状与国内外旅游形势的发展要求行家里手来经营和管理旅游业。应有计划、分步骤地选派旅游从业人员学习深造;邀请专家、学者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从职业道德、旅游文化知识、的基本概况和风土人情等方面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经常性的培训,实行持证上岗。特别要注重吸纳具有旅游专长的人员从业;建立健全旅游人才库,掌控和储备各类旅游人才。
(九)大力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是丰富的。建制较早,从公元前111年设置漏江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曾是滇东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的张冲将军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的英雄事迹和传奇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以彝族的婚俗、祭祀等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和饮食文化底蕴深厚,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特别要重视文化的创新与包装,突出娱乐性、趣味性。
1、建议制定旅游文学艺术奖励措施和办法,鼓励县内外文学艺术人才对的旅游文化进行研究与创作,走旅游与文化联姻的路子,提升旅游业的含金量。
2、尽快对阿庐古洞现在使用了二十年的解说词重新进行加工和提炼,使之更具知识性、趣味性,以吸引不同层次的游客,满足不同游客的心理需求。有必要聘请县内外有造诣的人才进行再创作,特别是对重点景点的解说词,可以实行公开有奖征集。
3、改造、包装或组建一支有影响力的文艺表演队伍,向外界展示旅游文化的特色,推销的旅游业。要使景区因文艺队而吸引游客,文艺队借景区而发展壮大,两者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
4、在景区设计、筹划一些能吸引游客参与的、一定特色和品味的活动项目,提高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让游客流连忘返。
5、挖掘和打造的文化艺术品牌,通过文化艺术品牌来扩大和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6、结合县阿庐文化中心的建设,把的历史、民俗、饮食文化的特点在阿庐文化中心集中成规模地体现出来,建设文化一条街,使之与旅游业相辅相成。
篇8
(二)能繁母猪补贴:全乡共计补助11户,补贴头数111头,补贴金额111元(其中:参加能繁母猪保险的有111户,11头,上缴保险11元)。
(三)退耕还林补贴:全乡退耕还林惠农政策涉及1个村委会111户,补贴面积111亩,补贴金额111元。2009年综合直补补贴户数111户,补贴面积111亩,补贴金额111元。
(四)农机机够补贴:我乡认真按照国家补贴单机价格的30%,农户自筹70%的政策认真兑付农机补贴,其中2007年全年购买微耕机111台,补贴金额1111元,2008年购买微耕机8台,喷雾机3台,补贴金额1111元。
(五)五保供养:全乡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截止目前,共落实办理111户,111人,每月发放金额111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共落实办理了22批111户,111人,每人每月发放金额60元。农村失地人员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截止目前,共参保111人,缴纳保费111余万元;居民医疗保险,共参保111人,缴纳保费1111元。
(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自2007年—2009年期间,全乡共培训劳动力111人,其中转移输出111人。
(七)农村医疗救助:2009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集资收缴率达98.72%,参保人数累计达111人(含贫困人口补助1111人),参保资金1111元。
(八)家电下乡:自开展家电下乡以来,我乡进一步加大了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家电下乡补贴兑付工作,截止5月26日,我乡兑付销售家电补贴11件,销售额4444元,兑付财政补贴资金111元。
(九)计划生育:“奖、优、免、补”工作扎实开展,发放2008年养老生活补助111人,“奖、优、免、补”一次性经济奖励111元全部兑现,发放2008年独生子女保健费111户1111元,发放20008年教育奖学金222人222元,发放高中、大学阶段奖学金111人212元。
(十)一事一议:赤鹫乡2008年度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工程项目涉及11个村委会1121个自然村,受益村民人数达111人,总投资22222元,其中:村民集资2222元,村集体收入投入2122元,社会捐赠11元,乡镇投入11元,其他资金来源111元,财政奖补资金21222元,共完成工程11件。
(十一)农村抗震民居安全工程:我乡自实施农村居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以来,认真按照相关要求做好农村居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全乡共安排222户,补助资金111元,安排在个村委会,其中抗震加固444户,补助资金222元;拆除重建111户,补助资金222元,目前此项工程基本接近尾声。
(十二)基本农田整理: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的领导,认真做好规划,精心组织设计施工,2008年全面做好水库加固,工程投资22元。
(十三)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有序开展,全乡十个村委会全面完成,其中乡级店22个,村级店444个,补助金额444元。
(十四)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全乡2008年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222元;2009年发放小额贴息贷款222户,每户222元,共计444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惠农政策各项工作的开展,把惠农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乡长认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抓好惠农政策的落实。并充分实施我乡村情联络员制度,把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每家每户,真正把惠农工作做深、做实、做细。
(二)强化宣传,精心部署。加大对相关惠农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标语、简报、宣传栏、黑板报、深入农户家中等多种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做到各项惠农政策人人知晓,真正使农村得到发展、农民得到实惠。
(三)规范程序,严明纪律。严格按照各项政策规定,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和套取补贴资金。并进一步加大监督和督察力度,具体由乡人大做好各项惠农资金的督促和检查力度,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违纪问题,及时查处纠正到位,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
三、存在问题
(一)宣传不到位,群众对惠农政策了解不透彻。
(二)各项惠农专项资金部能按时就位,导致项目确定后等待资金拨付,难以保证工作开展。
(三)项目资金就位后要求立马完工,出现时间紧、任务重,导致相关工作不扎实,偷工减料赶工期等现象。
(四)投入资金总量不足,力度不够。农村发展涉及诸多方面,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要办的事很多,资金缺口大。尽管各级一直在不断加大惠农资金投入力度,但资金总量仍然严重不足,且存在投入结构不合理,投资渠道过多,资金使用效率等问题。
四、下一步打算
篇9
二、抓组织机构,把责任搞明
乡里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领导小组,由乡长担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常务副组长,成员为管理站的工作人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管理站站长兼任。领导小组全权负责乡村两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各村场也相应成立了工作班子,由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委主任为具体责任人,各组组长为该组的直接责任人。与此同时,我们还实行层级包干责任制,即党政负责人包片,办点干部包点,村支书包村,组长、老党员、退休村干部包段的责任包干制。“谁包干、谁负责”,职责十分明确,做到了时时刻刻有人看,事事处处有人管。
三、抓工作落实,把公路搞畅
“十一五”期间,我乡共完成公路硬化76.26公里,完成计划的120%。这些公路的养护,单靠管理站的几个人不行,单靠乡村干部也不行,要靠全乡人民齐心协力,才能搞好农村公路的养护。因此,在乡村公路的养护中,我们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让群众成为养护的主体。无论乡道,还是村道,都由群众积极参与,按照公路养护的标准一丝不苟、如质如量。特别是今年交通部门对乡村两级公路养护进行了补贴,这对我们搞好乡村两级公路的养护增加了信心。我们更有义务管好、养好两级公路,我们把乡村两级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交管理站全权负责,经费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人员养护,村场主要负责路面畅通和协助管理站开展工作。除上级补贴外,乡财政每年拨8万元给管理站。截止6月底,全乡已完成乡村道76.26公里的养护任务,其中乡道23.35公里,村道52.91公里,投工1000多个,拉土方3000多方,共投资16万多元。各村场也积极配合,做到要人有人,要物有物,从而使公路基础全部筑牢夯实。
四、抓制度建设,把管理搞细
篇10
一、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期间共制作悬挂条幅、固定标语200余条,出动宣传车辆300余次,组织深入企业和商铺宣传活动10余次,发放、张贴致“企业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10000余张,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落实服务举措。推行首错免罚制,对沿街商铺和企业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以教育为主,免于行政处罚;推行城管“马路办公服务”工作模式,在企业和小区附近科学、合理设置临时摊(群)点和便民服务点共计14个;推行网上审批报备制度,优化业务申报条件,简化网上审批流程,方便企业在疫情期间正常办理业务审批;推行对企业“一对一”上门服务活动。
二、市容秩序管理
1、大气污染防治。对全区餐饮油烟店进行排查,因受疫情影响只有一家餐饮店营业(只接受外卖);对1家施工现场不达标工地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使辖区内施工现场扬尘、车辆抛洒滴漏现象明显好转。
2、市容秩序管理。多次对工人村大街经营门店“门前三包”情况集中整治行动,对道路两侧多家门店的“门前三包”及店外经营情况进行了集中监督整治。上半年累计共依法暂扣店外经营杂物200余件,清理违规广告、牛皮癣100多处,清理流动摊点300余个。
3、其他工作情况。截止到目前,共配合镇街、开发区拆除违建5000余平方米;办理智慧城管案件500余件,均已结案。
篇11
二、加大投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县累计投入8亿余元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我县投资1.23亿元建成了朝阳大街、创业一路、创业二路、创业三路等几条新区主干道,绿化、亮化、美化、通讯、排污等相关配套项目同步实施,同时,建成了“浅水塬大战”雕塑,“三纵四横”的新区路网搭设完成,“一城两区”的城市框架初步形成。目前,标准化高中、县医院、明珠宾馆、商业步行街、房地产开发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已相继在县城新区落户建设,使我县建成区面积由3.5平方公里扩大到8平方公里。在建设新城区的同时,我们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先后建成了占地60余亩集休闲、运动、竞技、应急避难为一体的文体广场、日处理污水能力6000立方米的县城污水处理厂、日处理垃圾100吨的垃圾填埋场和垃圾中转站,对老城区几条主街道先后进行了综合改造,实施了县城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及沿街门头牌匾更换以及城区夜景装饰项目。随着以上项目的相继实施,截至2012年底,我县城区主要街道实现了亮化全覆盖,城区生活垃圾达到了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的标准要求,人均拥有绿地面积达到4.38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21.08平方米,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31.76%。
三、完善制度,城市管理更加规范。
近年来,我们借鉴外地城市管理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县实际,不断探索新时期城市管理的新路子,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先后颁布实施了《县县城规划和建设管理办法》、《县城区市容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城市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县城市管理逐步迈入了规范化管理的道路。在规划管理方面,我们及时成立了县城建监察大队,加大对规划区内违规建筑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通过组装宣传车、上街宣传等手段加大对《规划法》的宣传力度,全力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市容卫生管理方面,我们及时与沿街各门店、住户及单位签订了门前“四自一包”责任书,明确了各自职责。调整充实了县环卫人员队伍,购置了洒水车、道路清扫车等现代化清扫工具,坚持一日三扫,全天保洁。同时,实行县级领导包抓路段制,每季度由县级领导带队、部门牵头、机关干部全员参与对各自包抓路段进行一次彻底整治。经过多年的努力,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市容市貌明显改善,综合环境卫生水平达到了《省级卫生县城标准》要求,2010年我县顺利通过了省级卫生县城验收。
四、加强引导,房地产业蓬勃发展。
由于我县前几年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干部群众收入较低,因此我县房地产开发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我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崛起和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们充分认识到房地产业在带动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政策扶持与引导,使房地产开发由过去的零星开发向小区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由居住适用型向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居住舒适性转变。2010年,针对我县房地产开发建设及交易过程中出现的质量、房价以及后期物业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及时研究出台了《县房地产管理暂行办法》,及时纠正了行业乱象,保障了房地产行业的健康稳步发展。从2005年到2012年底,全县共建成规模化住宅小区16个,建成交付使用的各类住宅(商品房、单位集资建房、保障性安居工程)4691套41.4万平方米,累计投资5.18亿余元。目前,正在建设的各类住宅15543套107万平方米,累计投资40.6亿余元。这些项目的建成,使我县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满足了我县不同层次群众的居住需求。
五、着眼民生,保障性住房建设成绩斐然。
篇12
我镇下辖8个社区24个行政村,共有365个村民小组、32905户、113347人,其中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全镇生活垃圾日产约110吨,其中城区生活垃圾日产量40吨,可回收利用25吨;农村生活垃圾日产量70吨,可回收利用60吨。城区垃圾主要是日用品废弃物、装修建筑垃圾等;农村垃圾主要是农业生产附属垃圾、建筑材料类、厨余物、日用品废弃物、人畜排泄物等。城区垃圾总量较少、种类多、成分复杂、污染性较大,可回收利用率较高;农村垃圾总量较多、可回收利用较少。
二、垃圾处理主要做法与存在问题
我镇受农村生活传统影响和基础设施条件制约,人民群众对垃圾仍然不规范堆放,乱堆乱倒垃圾情况比较严重,大部分自然村仍处于生活垃圾无序丢弃、露天堆放状态。同时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设备简易落后、损坏严重,致使垃圾池的垃圾无法进行规范拉运,垃圾池脏乱不堪。全镇大部分村尚未建立保洁队伍,资金保障机制还没建立。总之,垃圾处理存在处理层次低,处理方式落后,未能达到无害化处理技术标准,影响了村容村貌和周边生态环境。
三、垃圾处理下步发展规划
篇13
(一)乡村旅游模式。顺应全域化旅游发展新趋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选择自然环境美、基础条件好、区位优势大的5个村,聘请专业团队科学规划,通过3年多的精心建设,初步培育形成了渔悦水际、耕读李家、水趣崇际、花样音山、鹭嬉南会“五朵金花”乡村旅游的亮点典型。一是定位特色化。按照“一村一品”凸显特色,实现错位互补发展。比如:崇际村,发挥上清溪上游水环境优势,做足“水趣”文章,修建鹅卵石护岸、景观蓄水坝、亲水平台、沙雕和“鱼跃龙门”等石雕小品,着力建设泰宁的“白水洋”;音山村,围绕花样音山定位,种植向日葵、油菜花、荷花等百亩连片生态农业观光园,路边播散花籽,完善观赏栈道、景观公园、农家门楼等配套设施,营造四季花海的优美环境。二是风格本土化。不大拆大建、不大挖大填,尽量保留乡村原生态和古建筑,体现浓烈的乡土气息、浓郁的乡风民俗、浓厚的乡民感性。比如:耕读李家,对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环境进行原生态保护;对大源古村落和“尚书故里”放坑村坚持修旧如旧;对江家坊古村落实行原样保护,拟引进有实力的客商进行整体开发。三是功能配套化。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完善基础设施和业态开发。比如:渔悦水际,组建了渔业、家庭旅馆、游船“三大协会”,开发推出钓鱼、赏鱼、美味鱼加工销售、有机鱼宴、水上木屋、水上高尔夫等业态;耕读李家,建设禅修中心、闽台美丽乡村文化交流中心、创客坊、李家菜地、猪栏餐厅民宿等项目,配套实施7公里长的环形自行车道,道路两旁花化彩化,让游客置身于丹霞田园山乡的自然美景中吃农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享农家乐。
(二)特色农庄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3个特色农庄。一是茶香金湖。依托和利用金湖湖畔的状元茗茶、境元茶庄、晟境茶园等茶叶基地,进一步增强休闲观光功能,实施茶园生态化改造,补植点缀樱花、桃花等观赏树种,建设景观步道、观景平台和休憩亭,迁建移入清代古建筑,建设茶文化主题民宿、茶叶品鉴厅和展示厅、茶叶制作观光等项目,增强茶文化元素,初步打造形成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茶景、茶艺、茶食、茶宿”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特色茶庄。二是金湖牧歌。也是我县“春风工程”村财增收行动计划重点实施的项目,由“6个省选派村+1个项目村音山村”捆绑运作,一期已建设完成15亩的集现代农业种植、科普、观光、采摘为一体的智能温控大棚,每年可为7个村增加村财收入各5万元以上;二期将规划建设生态餐厅、3D汽车影院停车场、牡丹园等项目,着力建设成为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综合体。三是瑶坪提子园。按照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的现代农业要求,采用钢架大棚、营养滴灌、生物防治等先进技术,开发形成以美国红提为主,日本葡萄、台湾油桃、樱桃、杨梅、桑椹等为辅的名优特水果采摘基地110余亩,并配套修建餐饮、休闲、垂钓小木屋等设施,努力打造集园艺观光、果蔬采摘、餐饮住宿和休闲垂钓为一体的生态农庄。此外,正在抓紧建设上清溪崖壁铁皮石斛观光园、梅口玫瑰谷等一批特色农庄。
(三)农业节会模式。积极策划和举办各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节会活动,提高知名度吸引游客。比如:大金湖“渔人节”,打响金湖湾度假村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水际村省级水乡渔村等品牌,利用大金湖丰富的渔业资源,让游客亲身参与体验大围网捕鱼、零距离戏鱼、多花样煮鱼、无限量吃鱼,深度感受泰宁“渔文化”的独特魅力。特别是2017年“中国静心·泰宁”垂钓大赛,吸引全国400多名垂钓高手参赛,泰宁大金湖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泰宁“淘气节”,依托一乡一品“豆香上青”项目建设形成的大豆种植、游浆豆腐加工展示、豆腐特色菜等一系列豆腐文化,发挥上青乡崇际村的水环境优势,在炎炎夏日推出“撒野趣味跑、五彩水球大战、千人豆腐宴、经典淘气游”四大主题活动,每年吸引数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既能在这里沁凉消暑、肆意放松,又能深度品味独特的上青豆腐文化。新桥乡“大源傩”民俗文化节,利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源村、革命老区村岭下村的厚重历史和民俗特色,通过傩舞表演、传统祭祀、踩街祈福、游览古村落、农业采摘、稻田抓鱼、品尝地方特色小吃和稻田鱼宴等精彩节目,向游客展现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大田乡农民趣味运动会,设置有“农技比武”“抢收粮食”“水到渠成”“小鸭快跑”等多个极具本土特色的比赛项目,不仅增添了“趣”味,更展现了“农”味,让游客耳目一新。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全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低,目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都属于民间民营投入经营为主,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参与性、娱乐性项目,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不强,游客滞留时间短,经济效益还比较低。
(二)特色不明显。我县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我县没有在这些大自然和先人的杰作上打特色招牌、做特色文章,主要局限在“山”“水”上做文章,产品相对单一、项目雷同、品位不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不足,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回头率。在经营模式上,品牌意识淡薄,经营内容单一,仅限于传统的农家乐模式。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