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师学习工作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本学期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办学理念为指导,以科研兴教,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总体目标
1、确立学科为本教学研究的基本理念,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与教学研究。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新课程理论,并及时发现、解决课改中的问题,以教研促教改。
3、校本教研要面向学生,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三、具体做法和设想
1、认真学习领会新课标,掌握学科特点。
教师角色正确定位。明确教师角色是人的一生发展的引领者,决不仅仅是知识的填充者。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尤其是健康心理,情感与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对一个人来说恰恰是最重要的。
2、继续学习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课改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注重学习的主体地位的发挥是本学期的重点工作。达到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利用外来专家优质资源。
多读书,善思考,勤积累。积极阅读各种书籍,开放自己的视觉,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抛弃陈旧的观念。配合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谈体会,谈心得,谈收获,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以期得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创建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对话的课堂,拓展师生间的交流范围,通过师生互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平等对话等多种教育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智能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养成。
3、注意自我反思。继续坚持做好教学反思,每天填好反思记录本。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什么困惑,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这样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地处理这些问题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那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在此基础上,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使自己的课堂变的更有意义,更加贴近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做一节课的课堂实录 。教师录下自己满意的课堂,根据自己的课堂实录找不足,找差距,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向同行学习。同伴协作、加强交流 ,促进教师之间的对话,鼓励教师互助学习、探讨、彼此支持、资源共享。
教师20xx年个人培训学习工作计划(二)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我相信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针对自己的特点,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如下:
一、培训的总体目标
1、师德高尚,人格完善。
2、更新观念,在自学中实现个人学习,在交流中发展团队学习。业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3、制订个人培训计划,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基本功,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承担一个课题的研究。
4、能胜任副班主任。
二、培训的基本任务
(一)积极开展学习活动。利用互联网开展包括初等教育基本理论和教学方法、实际教学能力等内容的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教育法》、《新义务教育学》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的基本内容,熟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订、教案准备、出题阅卷、答疑、批改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熟悉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培训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积极要求参加各类短期的研修班。要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专业建设需要,有针对性的参加专题性培训学习,及时了解本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动态。
(三)针对我校写字育人的教学特色,苦练写字基本功,争取三年后自己的"字"能上一个台阶。
篇2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46人,其中20名女生,26名男生。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少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二、本学期工作计划重点:
(一)完善班级循环管理日记的管理。
上学期,在家长朋友的帮助下,我班顺利实施了班级管理循环日记。班级管理循环日记的实施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当家作主的意识,也进一步体会到家长和老师的辛苦。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沿用这种管理方式,但要完善其制度。
(二)充分利用班级论坛,做好家校的沟通。
上学期,经过家长和老师们的精心打造,我们发现通过网络开启这辆家校直通车,会方便了四十六家庭,而且拉近了家校的距离。极大地方便了家长、老师之间保持经常性的交流,及时准确地把握孩子成长的脉膊,渐渐形成了一股教育合力,从而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循着正确的人生轨迹良性发展。本学期,我将继续利用好班级论坛,做好家校的沟通工作。
(三)班级各项活动要有创新和自己的特色。
1、班级书香家庭的评选。
在语文老师的大力倡导下,班级里的读书氛围逐渐建立起来了。为了让学生把这种好的习惯保持下去,本学期将开展有关的一系列活动。
开学前两周,利用班会和阅读课时间进行假期读书汇报、好书推荐、读书感想交流。争取一个学期在班内进行两次或三次书香家庭的评选,并进行发奖和版内展板展示,以此带动起更多的家庭。
2、定期评选值日小卫士。
为了把“班级循环管理日记”的班级管理方法起到正真的作用,本学期将在本班定期评选优秀之日小卫士,一周一小评、一月一大评。
(四)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力量
在家长委员会建立的基础上,本学期将进一步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力量,结合本班实际情况,组织各种有效的活动。同时,让更多的家长也参与到班级工作计划中来,使班级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实习老师日常教学工作计划【2】
班主任是学校和学生之间连接的纽带,起着桥梁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素质教育需要有责任、负责任、敢于承担责任的新型教师。班主任应肩负这一神圣使命,给学生以“精神关怀”,为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我制定如下计划:
工作目标
1、 学生能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 开展多样多彩的主题队会,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
3、 保护班级的备品,避免损害;
4、 培养热爱劳动的行为习惯;
5、 通过预习手册的媒介,提高自学能力,把预习当成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6、 本学期阅读四大名著,体会刻画人物的多种写法;
7、 能与人沟通,学会交流;
8、 能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9、 习作独立完成,不照抄。
10、 每月进行单元测试,做好批阅,评价,总结。
11、 这学期尽量应用多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学困生的辅导坚持不懈,争取顺利毕业。
采取的措施
1、加强与科任老师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2、按时批改学生作业,针对作业完成情况查缺补漏,作业不拖欠。
3、利用班会即使解决班级普遍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4、在班级建立“小组互助学习”模式,开展多种学习竞赛活动,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5、加强对学困生和后进生的帮助,采取手拉手的形式,实行一帮一。
6、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帮助学生,作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7、按学校要求检查督促落实学生的作业规范性,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不良习惯,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8、做好家访工作,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同时也向家长了解学生的校外活动,使家长与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让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
9、学情教育:面临即将毕业的学生,我要加倍的努力,学初提出三点建议(1.早自习按时完成任务,当天第一节课检查。2.作业不许即使上交,过期不与批改。3.不行打架,要向大哥哥的样。)
10、课堂教学。
每天学习的新知识必须夯实,当堂完成堂清。每节课必须做到及时二次加工,讲课抓住关键,出现问题即使解决。方法要得当,语气要和气,课标指出“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教学时要留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避免直接传授,让学生自己观察得出结论。
篇3
一、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认识
“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1]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2]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则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把工作过程引入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实训一体化教学的运行模式,它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程,把知识、技能和技巧融于学生完成工作任务过程的各项实践行动中,让学生以获取直接经验的形式来体验学习和创造的过程,着重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硬件上把企业环境引入学校,把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有机整合,在软件上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以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培养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汽修专业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汽修专业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原则。
1.目标性原则。
职校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需要的人才。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系统职业能力、关键能力和职业特长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
2.现实性原则。
(1)提高中职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相关度,加强专业的适用性,建立与生产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
(2)了解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对于特定职业岗位群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要求,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3)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和调整课程、教材,把岗位的能力、需求融入课堂教学设计,建立起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与企业的“做”融为一体。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中职汽修专业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1.根据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
学校根据社会和企业用人的要求来调整培养目标,制订教学计划。现代企业技术、工艺、产品更新步伐加快,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如果学校教学一成不变,学校专业和课程与一线企业的距离就有可能迅速增大,这就要求学校不断改革和更新专业和课程。中职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要符合企业技术、工艺及生产流程的发展要求。脱离了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学校专业和课程也就没有了生命力。
(1)确定专业培养方向。学校将教学规范与企业需求结合起来。即: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相结合;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结合。我校通过引入教育部规划的博世汽车诊断实训中心、奔腾ARS汽车维修班等校企合作项目,并与南宁市多个4S店联办,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以订单式培养、冠名班等教学方式,校企共同开展课程设置、教材选编、学生录用、教师考核、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等教学全过程合作。推进订单联合培养、能力递进培养、实际工作过程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试点班、试点课程逐渐向专业、课程体系逐渐推进,并在专业全面推广。
(2)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专业模块体系工种和专项技能的要求,根据企业的需要将一些专业技能课进行整合,使之实用性、操作性更强。利用灵活的模块式课程结构来满足企业和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入课程群的概念,把全部课程根据能力培养要求分成三个大群,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是专业基本能力点。采用大班化教学,注重培养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将职业道德、就业指导教学列入课堂,尽量采用案例教学。
二是项目综合能力群。采用工作过程项目化系统化课程体系进行教学。设置了以下8个学习领域课程:①发动机机械维修;②发动机电控维修;③底盘机械维修;④底盘电控系统维修;⑤汽车动力电器维修;⑥汽车车身电气系统维修;⑦汽车维护与保养;⑧汽车认识。
三是岗位能力综合群。以岗位需求设置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所有课程实现现场教学、工学交替,并且根据汽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3)实施灵活教法,编写适合学生认知和发展水平,以及企业用人要求的专业学习手册。每一个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评价中,都设计了“工作过程工作页”和学生学习练习册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训练使用,并将之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评价内容。当学习完毕之后,主导教师又分别对学生进行理论测试(纸笔考试)和随机性的实践环节动手能力测试。
(4)定期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不断适应现代企业技术更新加快的步伐,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为企业提供实用型人才。
2.注重对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既具有教师资格及专业技术职务,又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是现代职业教育对师资的新要求。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进程。一方面,企业向学校输送适合从事教学工作的专兼职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到学校示范讲学,有利于学校教师跟上最前沿的技术和工艺流行趋势和发展方向,充实了课堂信息量,让课堂更贴近企业,从而创新课堂教学机制,激活课堂教学。另一方面,理论教师直接参与实训环节,采取跟班方法解决动手能力问题。教师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零距离接触,了解企业生产状况,从而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开发和编写能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教学上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同时,通过接触企业,填补了教师专业知识方面的一些空白。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模式把教学和生产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我校在实施汽修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设计探索的过程中,通过四方面的措施来提高专业教师的素质。
(1)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提升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
启动“名师培养工程”,有层次、分类型、梯队性地安排教师外出进修和到企业实践锻炼,甚至到国外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参加技能培训。
加强培养计划的管理,根据教师特点和专业建设要求,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对于本科学历的教师,要以学历进修和业务进修并重,同时考虑技能培训。对技能型教师,要以业务理论进修为主进行培训。对于高学历教师,要以到企业实践锻炼为主进行培训。境外培训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及其培养对象为主。
为尽快适应中—高职对接对师资的要求,实施“硕士培养”工程,鼓励与支持在职青年教师攻读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
(2)实施“项目培训计划”,提升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
一是校本课程项目培训。开展每年一度的校本课程培训,即每年拿出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安排校内专家讲授,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开展理论与实践培训,交流教学经验。通过完善活动的组织,提升活动的参与性和实效性。
二是课题开发项目培训。实施以产品研发带动的项目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组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以研发课题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可首先从实训教学设备的研发着手),从而提高他们的科研和创新能力。如成立汽车教育教学研究室,开展校本教材电子化,核心课程建设,争取南宁市、自治区甚至国家级科研项目等活动。
(3)开展两个拜师活动,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
一是开展技能型教师与理论型教师的互相拜师活动。按照新老结合、理论型与技能型结合的原则,把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起来,互相学习理论和技能,并安排他们共同参与理论课和实践课“一体化”教学的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能力的共同提高。
二是开展校内专任教师与来自企业一线的实践课教师互相拜师活动。通过一对一结对子,校内教师向校外实践课教师传授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经验,校外实践课教师向校内专任教师传授来自企业一线的最新技术技能。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
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列入教师的岗位责任制,定期检查和考核,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职业教育。
3.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模式
工作过程系统化可最大限度地接近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但教学环境和生产环境毕竟有所不同,而且职业学校通常只具备完成学生基本训练的条件和能力。要想掌握熟练的生产能力并快速积累工作经验,最佳方式还是让学生亲身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见习,让学生熟习企业各生产流程的操作过程,真正做到将理论付诸实践,从而实现教学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具有合理的知能结构,能够有目的地、合理地利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独立解决问题;在方法能力方面,使学生具有独立学习、开发自己的智力、设计发展道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运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制订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自我控制、管理,以及工作评价的能力。在社会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社会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学生进入企业见习、实习,一方面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由于经常目睹工人师傅的绝活,接触到大量的在课堂上和书本里所学不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从而开阔了视野,大大增强了就业的适应力和竞争力。生产实习可以让学生在企业内随着师傅的生产过程进行熟能生巧、巧能生华的反复操作,使技能转换为技巧。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我校校企合作的具体做法是:
(1)加强校企合作制度和机制建设,为开展校企合作提供组织保障;
(2)根据企业需求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开设多种项目定向班;
(3)共建行业、企业在职员工培训中心;
(4)与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实行订单培养;
(5)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施工学交替;
(6)校企共建校内生产实习车间;
(7)校企合作开办对外的4S店,与企业集团共同合作;
(8)大力开展对外培训服务工作。
4.基于工作过程的学校实训环境的营造。
我校通过引进企业先进文化的做法,让校企文化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与学的过程中相融合,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工作运行方式、生产管理方式,熟知产品的工艺流程、质量保证体系,并自觉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以此来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的意识,调动学生学做人、学技能的主动性,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技能本领,更重要的是接受了先进的企业文化,适应了企业规章制度的管理约束,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大增强。学校也从而形成了富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新文化。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够让学生获得一种全面的、切实有效和有用的教育,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我校汽修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实施为社会造就素质好、技能强的高素质劳动者。
学校在企业和行业组织的影响下,面向市场确立专业方向、开发课程体系、组织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这是有利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模式。这一职教模式便于对学生开展职前培训,也便于对职工开展转岗培训、提高培训等,有利于造就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有利于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统一。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最大特点是利用了学校与企业的各自的优势,把以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课堂教学环境,与直接获取操作能力为主的生产实践环境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三)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有利于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
只有输送人才的职业学校与接收毕业生的企业紧密衔接,其培养出来的劳动者才能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让职业学校了解企业的需求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才能培养出职业能力强、专业技能精、敬业精神好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篇4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是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模式,横向综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以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为例,基于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融出纳、材料、工资、费用、利润等知识及技能教学于一体,涉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面向生产制造业、商品流通业、服务业等多行业的岗位需求,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按照企业工作流程,将相关的实践课程,通过科学地“捆绑”组合,实现学生在同一教学时段内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到财务报表的全过程的核算任务。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实施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
目前,职业教育要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成为多面手;不仅要熟练完成本职工作,还要了解相关领域的工作;不仅要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要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目前教育所要培育的人才,不再是掌握固定知识和单一技能的操作者和实施者,而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具有对计划的设计、实施、评估和反馈等系统职业能力和职业特长的、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社会公民。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应是实施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即以能力为导向或称之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职业能力是个体从事一门或若干门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也是个体在职业、社会和私人情境中所必备的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它是科学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具体包括:有关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和职业经验等,可划分为专业能力(个体职业工作中的核心能力)、方法能力(个体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和社会能力(既是个体基本生存能力,也是个体基本发展能力)三个部分。
2.“工作过程知识”是职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以传授学科系统知识为已任,使人们形成了对科学技术的不正确看法,以为科学理论都是万物不变的永恒真理,忽略了科学技术的文化功能和精神价值。实际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技术进步和社会需要的统一,是技术的可能性与社会需求(即客观和主观)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广义上的技术,还应包括主观能动性较强的经验性知识、由于不同的工业文化所导致的实现手段、经济社会利益的体现方式等与从业人员有关的内容。所以,技术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相关人员职业活动关系密切的技术,即职业性技术(如工作过程知识);另一类是与人的职业活动方式没有关系或关系较小的非职业性技术(如传统的工程技术)。
高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职业人员的智能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不再是系统的科学知识,而是与实际工作过程有着紧密联系的带有“经验”和“主观”性质的知识。这些“职业性”知识,很难归入到某一经典学科,而从传统的学科系统化理论中也不可能简化或推导出这些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工作过程知识”。“工作过程知识”是在工作过程中直接需要的(区别于学科系统化的知识),且是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包括理论知识)。
“工作过程知识”是职业性技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性技术为已任。但是,传统的职业教育常常忽视了对学生掌握“工作过程知识”这一要求,这是我国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一大弊端。
3.职业性技术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点内容
由于职业性技术与工程技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名称,因此,人们常错把工程技术知识作为职业教育的重点内容。事实上,特别是在高新技术领域,职业性技术与工程技术有着不同的含义。一般情况下,工程技术反映的是科学家技术决定论指导下的科学职业实践,而职业性技术一般来源于“能工巧匠”的知识和技能,更加注意技术和工作活动的关系,是以实践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知识”的综合,是解决实际职业问题的“灵丹妙药”。因此,只有职业性技术,才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点内容。
三、“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实施条件
1.“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实施的硬件条件
“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课程设计必须建立在符合职业情境的工作分析基础之上。这就意味着在教学环节,也必须有与学生未来岗位工作职业环境相吻合的硬件条件。“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与普通的课堂教学不同,涉及到师生角色的转换和学生实践参与度的提高,它对实践教学场地、教学工具、设备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创造仿真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从专业技能、需求分析到现场管理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不仅需要教学设备及环境(如专业实训基地或院校会计模拟实训室),而且要求教学设备达到兼具综合性和先进性。只有这样,才能为专业教学提供较为真实的职业环境,使专业课实践教学贴近企业经营的实际,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提供必要的保证。
2.“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师资要求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将工作过程与课堂学习联系起来,是一种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参与的“体验式”学习,即用脑、心、手、眼共同参与到学习的情境之中,培养学生解决现场工作问题的能力及协作、沟通等能力。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从个体学习扩展到团队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实施过程是师生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过程,是以“沟通、理解、体验和感悟”为理念的实践教学过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践行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但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而且包括社会能力及人格培养等目标。由于国家高职录取政策等原因,现阶段进入高职学习的大部分学生与进入普通高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潜力,获得自信,收获成功?这要求专业教师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情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捕捉、挖掘湮没于学生内心深处的、积极的“火种”,及时传递一种信息和力量,在学习过程中多给学生创造“思考、表现的机会和创新”的机会,并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成果展示,培养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及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中,教师从主要讲授者的角色淡出,扮演着学习情境的设计、组织、引导、监督及挖掘学生潜能的工程师的角色。总之,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教学目的来看,“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四、“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考核评价方法
课程的考核评估具有评价、反馈和导向功能,科学的考核评价是指导教法、学法和能否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检验标准之一。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基于这一认识,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和考核评价中,要努力寻求职业工作要求与学生发展的多元最佳结合点。
篇5
(一)创建工作室标识文化
主持人通过跟岗前的问卷调查、让跟岗教师提供个人简历等方式,了解各位跟岗教师的特点,并初步制定出工作室的文化标识。在跟岗教师入室跟岗学习的开办典礼上,通过沙龙研讨的方式,共同创建了工作室的标识文化。
1. 明确工作室室训、宗旨、定位和精神。工作室所有成员经过反复讨论,共同确定了“睿智明道、坚韧卓越”的室训,明确了工作室“服务·共赢”的宗旨。同时,在工作室定位方面达成了共识,即明确了工作室是一个提供研修的平台,是主持人与跟岗教师的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另外,还统一了工作室“JUST DO IT”的精神。工作室的室训、宗旨、定位和精神一开始是通过印刷在《工作手册》、《学员手册》、《制度汇编》、室服以及发表在博客上,以外显的方式来强化跟岗教师的记忆。跟岗三周的研修文化渗透后,每一位跟岗教师都对室训、宗旨、定位和精神有了认同感,有了自己的理解,同时,付诸实践,形成了工作室跟岗学习的核心价值观。
2. 创作工作室室歌。经过跟岗教师的反复推敲,确定了《HAND IN HAND》为工作室的室歌,中英文混搭的歌词则由学员谭美婉老师写成。歌词摘录如下:“我们来自不同的城市,我们相聚在此。名师不是容易的事,我也常想我孩子,可我还是努力坚持。We get together from cities afar. With joy,we unit here. We often help each other,we really love each other. This is like a warm family.多年以后,当你再回首,能否想起我的脸?不管时光如何变,请把我记心间,我们走过了二十天。Whatever time may change,keep me in your heart,Keep me in your memory.”工作室的室歌《HAND IN HAND》唱出了每一位成员的坚韧,正是工作室室训“睿智明道、坚韧卓越”的最好诠释。
3. 设计工作室的LOGO。LOGO的主色调绿色代表着生命力的坚韧,中间的橙色握手图标洋溢着温暖,并彰显了工作室“合作共赢”的思想,而“JUST DO IT”正是工作室的精神所在。LOGO设计出来后,作为工作室的标识,放在了工作室博客的头像上、室刊简报上、工作室室服上、《学员手册》上、《工作手册》上,成为工作室最经常使用的独一无二的文化外显标识。
4. 设计制定工作室室服。全体工作室成员共同设计和制定了紫色优雅的工作室室服。在参加市、区的各种教研活动的时候,十一位工作室成员穿上室服齐刷刷出场的时候,成为活动现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工作室的室服,加强了工作室成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团队意识和自豪感。
(二)创建工作室媒体文化
1. 设计和制作《江学英教师工作室跟岗学员手册》。《学员手册》前半部分提供了工作室成员的通讯录、工作室所在单位的办公室分布及号码一览表、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工作室跟岗培训工作总计划、日程安排等。后半部分由跟岗教师自己填写,包括学员跟岗学习计划、跟岗听评课记录、参加学术讲座与区域教研活动记录、教学反思、读书笔记等,记录工作室的大事和各种活动,并对工作室跟岗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展望或提出建议等。
2. 设计制作《江学英教师工作室跟岗日志》。《跟岗日志》由跟岗教师每日填写,旨在让教师及时总结和反思每天的研修行为,然后在接下来的跟岗活动中,能有意识比照、调整自己的研修行为,增强研修的“内驱力”,强化研修的实效性。
3. 设计和制作《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工作手册》。《工作手册》由主持人填写,分会议记录、培训记录、听评课记录、学术讲座与区域教研活动记录、与跟岗教师谈心记录等板块,及时记录工作室的动态。
4. 开设和及时更新工作室博客。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博客(http://.cn/missjiang2007)分设了工作动态、带岗日志、研修天地、读书交流、他山之玉、英语沙龙、教育杂记、家校互动等栏目,由主持人和跟岗教师共同更新博客内容,利用网络媒体平台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工作室的辐射与引领作用。
5.定期出版工作室简报。工作室简报以周刊的方式,跟岗的三周已经出版了三期。具体栏目由班长和简报长组织全体成员进行讨论,稿件全部为工作室成员的原创。
(三)创建工作室制度文化
工作室在组建初期,经过全体成员在开班典礼的充分讨论后,制定了《江学英教师工作室章程》,讨论通过了《江学英教师工作室班委会职责》、《江学英教师工作室考勤管理制度》、《江学英教师工作室教研管理制度》、《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博客管理制度》、《江学英教师工作室档案管理制度》、《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学员考核制度》,并集成《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制度汇编》,每个成员人手一册,由纪律委员组织工作室成员定期学习,形成了工作室的制度文化。正是有了制度文化的渗透,跟岗教师在三周的跟岗研修学习中,精神状态饱满,积极主动全程参与工作室的所有活动,确保了跟岗学习的纪律和质量。
(四)建立工作室组织文化
建设了强有力的班委体系,打造跟岗教师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与同伴互助提升的内涵发展文化。为加强工作室跟岗教师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与同伴互助提升,为营造工作室“人人是主人翁、人人参与管理”的和谐人际氛围,为更好地发挥跟岗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工作室搭建成为每一个成员的研修平台、促进每一个成员的专业成长,工作室通过自我推荐、全体举手表决的方式,成立了班委会。班委会设班长1名、文体委员1名、学习委员1名、纪律委员1名、生活委员1名、宣传委员1名、工作室简报编辑1名、博客管理员1名,基本上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达到了群策群力的目的。同时,明确了班委会的职责与分工。班委实行例会制,按日程表对工作室下一阶段的工作、活动进行组织和策划,分工协作,工作室成为了一个具有系统合力的紧密团结的有机整体,打造了跟岗教师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与同伴互助提升的内涵发展文化。
二、通过课题引领,打造工作室科研文化,提升跟岗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一)开设讲座和专家讲学,清除科研障碍。为提升跟岗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笔者在跟岗第二天就给全体成员作了主题为《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课题》的讲座。同时,在跟岗第二周的周二下午,针对跟岗教师的实际情况和科研需求,召开了“江学英教师工作室子课题开题鉴定会”,邀请了珠海市教研中心王卫国主任就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命题”、“破题”和“开展研究”进行了专场讲学,清除了跟岗教师做科研课题的障碍。
(二)统一总课题,做好子课题的自选与申报工作。工作室以笔者获得珠海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第二批(2012年度)立项的《推行“ 讲练评思”模式 构建生态高效英语课堂的研究》(立项编号为【2012KTG07】)这一课题作为工作室的总课题,列举了十项子课题,由工作室成员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特长和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挑选,做好子课题申报的前期工作。同时,工作室通过研究性知识与方法学习,在跟岗过程中引导教师自觉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进行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破解教学难题,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如:湛江市第一中学培才学校的詹福艳老师,根据自己常年带初三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校发展的需要,申报了《推行“ 讲练评思”模式 构建初三英语读写综合课堂的研究》这一子课题,准备在初三的阅读与写作课型模式上有所突破。又比如,来自中山市坦洲实验中学的周新花老师开展的是《初一语音词汇教学“讲练评思”模式的研究》,一方面调动全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是从自信心、学习方法、交际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语音词汇学习的兴趣引导和教育。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作室研修文化建设活动,促进跟岗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以及教育主张与教学风格的提炼与形成
工作室以“搭建研修平台、促教师专业成长”为主线,开展了形式丰富的工作室研修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利用学校、香洲区、珠海市的教研平台,促进了跟岗教师的专业精神生长。
(一)深入珠海八中英语教研组研讨,进行大量的“结对”听评课活动。跟岗初期,跟岗教师与工作室所在的珠海市第八中学英语教研组进行了见面会,开展了“结对子”活动,深入教研组进行调研,并进行了大量的听评课活动,为跟岗教师第二周开始的公开课和录像课进行了奠基。同时,八中英语教研组良好浓郁的教研氛围、规范的教研动作滋养着十位跟岗教师,她们很多人在跟岗结束的意见反馈中不约而同地写到了这一点。
(二)开展汇报展示课和优秀课例研发活动。经过跟岗第一周的大量“结对”听评课活动,从跟岗第二周开始,骨干教师们进行了汇报展示课和优秀课例研发活动。来自全省5大区域的十名跟岗教师,以自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精湛的教学技艺,开展了汇报展示课和优秀课例研发活动共22次,不仅为工作室的跟岗同伴们,更为来自珠海市第八中学、香洲区、珠海市其他区的英语教学同行们展示了精彩纷呈的教学盛宴,提供了交流的大舞台,引发了“一节好的英语课是怎么样的”大讨论和深度思考。
(三)开展读书沙龙、读书分享会活动。为引领跟岗教师读书,获得精神层面的滋养,工作室除了每周举行读书沙龙、读书分享会的活动外,还特别邀请珠海八中周新桥副校长作主题为《与书牵手:教师精神生命的成长》的专题读书报告,引发全体工作室成员重新审视了读书对于教师精神生命成长的重要性。
(四)开展专题讲座、讲学活动,参与区域学术教研。根据工作室跟岗学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在跟岗的三周里,工作室共开展了主题为《博客的管理与经营》、《厚积薄发 追求卓越》、《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课题》、《一线教师如何写论文》、《如何评课》等专题讲座。同时,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邀请专家入工作室进行讲学活动2次,跟岗教师“走出去”参与珠海市、香洲区的专题报告如《初中英语语音教学培训讲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报告会》、《珠海市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现场会》、《容闳大讲坛》等4次。这些讲座与讲学等区域性学术研讨活动,拓宽了跟岗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增长了见识。
(五)举办成长规划研讨沙龙。针对跟岗教师很多为省骨干教师,在当地已经有一定影响力,但却不知道下一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的瓶颈情况,工作室开展了跟岗教师成长规划研讨沙龙。沙龙上,每一位教师都谈到了自己的困惑,每一位教师都给自己的同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主持人在成员充分表达的基础上,谈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指导跟岗教师填写了未来三年的《成长规划书》。
(六)组织跨校际考察和工作室联动交流活动。跟岗的三周里,工作室先后走访了广东省鲍当洪教师工作室、孙新工作室,考察了珠海市香洲区谢燕枚英语工作室、张柳珍英语工作室,进行了英语教学、公开课、讲座的联动活动。除工作室所在的珠海市第八中学外,跟岗教师还考察了珠海市实验中学、珠海市第四中学、珠海市第九中学、珠海市立才学校、珠海市新世纪学校、珠海市容闳书院、珠海市拱北小学。通过这些工作室的联动与跨校际的考察活动,增进了跟岗教师对珠海本土的英语教育的了解,开拓了英语教学视野。
(七)参加珠中江(珠海、中山、江门)教研联盟学科教研活动。
1. 观摩2012年中山市直属学校初中英语比赛课。利用跟岗教师所在区域的资源,工作室全体成员到达了在中山市第一中学举办的中山市2012年初中英语市直属学校赛课的现场,观摩了四节比赛课,收获良多。
2. 考察中山坦洲实验中学。中山坦洲实验中学的考察之行,进一步帮助跟岗教师了解了中山英语教育的现状,开拓了眼界。
3. 参加珠中江教研联盟学科教研活动。工作室在2012年11月1日参与了珠中江教研联盟学科教研活动,笔者在中山市东区中学初中部为来自珠海、中山、江门三地的200多位英语教师上了展示课。课后三地热烈的点评课活动让工作室成员了解了三地英语教学的差异,受益匪浅。
(八)举办“我们的教育主张与教学风格研讨会”。通过跟岗两周半大容量、高频率的听评课、讲座、报告、沙龙研讨、考察等活动的参与和反思,跟岗教师已经开始自发地对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教学风格进行思考。工作室在跟岗的第三周周三,举办了教育主张与教学风格研讨会,更是进一步引发了跟岗教师对自己教育主张和教学风格的思考和提炼。她们纷纷动笔,整理出了自己的思考,所写的《我的教育主张与教学风格》成为了工作室简报第三期的主要内容。
四、加强工作室人文关怀文化建设,形成工作室和谐温馨的“群体动力场”
工作室的跟岗研修学习强度是比较大的,加之跟岗教师都是来自省内各个城市,她们在整整三周的跟岗时间内,离开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场景,离开亲人、朋友、同事,无形中面临很多生活和心理的不适应。而这次跟岗的十位都是女老师,都是年轻的妈妈,对于孩子的牵挂,更是让她们难于安心学习。这时候,加强工作室的人文关怀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办法让工作室成为她们在珠海的家,让主持人成为她们在珠海的亲人。除了日常的嘘寒问暖和安排衣食住行,除了留心观察、照顾她们的情绪,更有效的是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跟岗教师感受到人文关怀的温暖。
(一)跟岗报到、开班典礼、结业典礼和纪念礼物。
1. 跟岗报到直接影响着跟岗教师对工作室主持人的第一印象。虽然是周日下午,当跟岗教师一到提前准备好的酒店大门的时候,发现主持人亲自在迎接,而且开口就能喊出自己和其他九个老师的名字的时候,所有的舟车劳顿都会化作感激和感动。这就给了跟岗工作一个良好的开端。
2. 开班典礼影响着跟岗教师对工作室及所在学校的首因印象和专业信服度。这个印象将持续影响着学员接下来的三周跟岗学习。所以,在开班典礼上的《珠海八中校情、香洲教育区情、珠海教育市情》简介就很有必要。这给了跟岗教师一个信心:工作室所在的区域是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示范区,工作室所在的学校教研氛围浓郁,领导很重视等等。而接下来的工作室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班委会建设讨论,更让跟岗教师感受到了工作室所做的大量的前期工作和主持人的用心。
3. 结业典礼和纪念礼物。结业典礼作为成果展示会也好,作为告别会也好,最重要的是,它给了工作室成员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三个星期的同舟共济,三个星期的同甘共苦和三个星期的并肩作战,离别,已是依依不舍。结业典礼上有平日看不到的惜别和难舍难分。最没有想到的,是我们不约而同都准备了纪念礼物。在主持人打开刻有跟岗教师自己名字的纪念水晶镇纸的时候,所有人一片惊喜的欢呼声;而在主持人为跟岗学员一一颁发这份跟岗纪念品的时候,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含着眼泪,都过来合影和拥抱。主持人也没有想到班委会为学校、工作室和主持人都准备了纪念礼物。爱是爱的回报,这句话是最好的诠释。
(二)开展珠海本土文化考察活动。在周末,组织跟岗教师到珠海本土的风景名胜游赏,一来增进同伴的了解和友谊,二来增强工作室的凝聚力,最重要的是让她们在风情迥异的景观和多样的活动中,减轻对家人的思念之苦,感受到工作室的贴心和温暖。比如在跟岗的三周里,工作室组织了跟岗教师自行车环游珠海的绿道,参观了野狸岛、珠海渔女、情侣路、海滨公园、石景山公园、圆明新园、古元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
篇6
本学期我区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重点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以《走进新课改》为内容,学习课改精神和优秀的教育理念,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索开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新模式。通过学习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克服浮燥情绪,探索理论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具体活动]:7月份对全区教师进行程序设计的培训。
2.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制度,提高集备、教研的实效性。
不断完善教研组的管理、评价、激励机制,提高教研的实效性,以科学的态度,潜心研究、探索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法与学法。每月的第一周为各片集备时间,由各片长组织实施,另三个周组织全区集体教研,教研组摒弃以往那种你说我听、你说我记的教研模式,力求每一次交流都有新思路、新思想、新问题,依照“回顾——学习——设想——交流”的过程开展教研。
3.积极探索网上教研活动新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优势,提高教研活动的层次和效率。
并且通过活动,及时推广,带动全区其它学科教师开展网上教研,推动我区的信息技术应用。尝试在信息技术课中进行“双语”教学。确立实验学校教师,制定实验教学方案及实施措施。
4.抓好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检测
根据课改新理念,倡导信息技术课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对学生学习进行多元化评价,激励学生发展特长,在使学生学会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抓好开课的同时,狠抓教学质量,定期对学生的学习知识和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各单元小测试,学期期末集中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及时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
5.做好学生上机考核工作,重点抓好各种竞赛活动
今年的上机考核由网络考试代替单机考试,上机考核时间全市统一于5月上旬考试,各校教师要明确网络考试的意义,学校要积极配合这项工作,提前做好各项准备。确保我区网络考核的成功。
要下大力气抓好学生的电脑作品制作、机器人制作和程序设计竞赛工作,在全区学校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定期对骨干学生作品进行指导。各校要成立信息技术课外兴趣小组,并做到“三定”:定学生、定活动时间、定活动内容,各校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借用外部力量,发挥其他学科教师的优势,努力提高我区学生的竞争能力与水平,争取在市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具体活动]:
①4月份学生电脑作品制作竞赛
②5月份教师、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于学科的整合。
篇7
二、在教学中,为学生倾注所有的爱心。
1、热爱学生、想学生所想。
热爱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关心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对学生严而有爱、严而有度、不讽刺不挖苦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使学生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乐于奉献,保持心态。
自古以来,为人师表、以教为荣、不计名利、甘于奉献,都是一名教师的真实写照,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有良好的心态对工作尽责,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尊重学生、尊重家长、耐心对待每一名学生、无偏袒心理,无歧视后进生心态。不勒索或暗示家长送礼,遵守教师道德十不准。
3、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作为一名教师,在思想品德上以身作则、诚实、守信、在治学上以身作则、语言美、仪表美、以广博的知识,才学和完善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篇8
3、结合自身,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教育工作。
三、日常教学听课、备课、写详案,并进行课后教学反思。
2、批改学生作业、读书笔记、作文及随堂听写、小测试,并及时仔细评讲。
3、检查学生课堂笔记,并抽背,针对掌握情况适当加以指导。
4、找学生了解语文学习情况,结合课外读书活动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并激励其写读后感。
四、具体安排
第一周向原语文老师黄老师了解学生语文学习情况和语文教学实习工作。
2、结合班主任实习工作尽快认识学生。
3、听课并仔细做好听课记录,创造性模仿学习。
第二周提前备好讲授篇目教案并请黄老师指导,及时作出修缮。
2、请学校领导听课,讲授第五课《伤仲永》。
3、结合指导老师对上课效果的点评,吸取经验教训。
第三、四周提前备好第二单元课文的教案,讲授第二单元所有课文。
2、根据老师点评指导、学生反馈,及时总结授课效果。
3、结合班主任工作,陆续找学生聊天,了解学习情况和对语文教学方式方法的看法评价。
4、结合主题班会,学习第二单元综合性练习。
第五周自我总结整个单元上完后的教学经验教训,听各个年级不同语文老师的课,集思广益,化为己用。
2、准备第十五课《孙权劝学》教案。
第六周讲授《孙权劝学》,语文组各听课老师给与评价。
篇9
2007年9月7日,总理在视察大连市轻工业学校时发表了关于职业教育“教、学、做”的重要讲话。总理在讲话中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总理的讲话,内涵深刻,概括精确。是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诠释,实施“做中学、做中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是强调教师职责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引导学生认知、理解、评价及行动,这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从内容的选择到形式的确定,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通过认真学习和研讨,下面我以冷作工专业课教学中,任务一、圆方过渡接管的制作为例,阐述我校专业课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全过程。
一、学情分析与实施教学策略
1.学情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学生专业课的教学质量,笔者结合我校的示范校建设,于2012年9-10月份对本校11级、12级冷作工专业的123名在校学生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主要是针对本校冷作工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的学情分析,以便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以下为调查问卷的数据。(表1)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目前职校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 “学习成绩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睡觉、玩手机,学习兴趣淡薄、沟通能力差、厌学情绪普遍,即自卑又自负等,这些特点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但他们思想活跃、好奇,数据显示有73.9%的学生对专业实践操作却有浓厚的兴趣。
2.实施教学策略
针对上述学情,我把重点放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把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主动的参与,我时常鼓励学生“用今天的努力,开创未来无悔的人生”通过教育手段给他们讲解当前国家和企业的用人标准,通过新时期技术工人的优秀代表王亮说明技术工人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请本校优秀毕业生回学校给学生做报告,讲述他们在工厂里学习技术的重要性,通过他们的交流让学生们知道在学校应该做什么、学什么,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在示范演示教学中,找出操作姿势较好的同学,为其他同学进行操作演示,以提高同学们的自信心和课堂归属感,通过展开竞赛,创设生产情境,把同学们分成几组,看谁的任务做的好,哪个组的任务做的好,以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奖励法,对在学习中表现好的,任务完成好的优秀生给予奖励,对于期末成绩比上学期成绩有较大提高的同学给予进步奖的表扬,以鼓励学生的进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展评法,把每一次的任务课题,精选出几个较好的,进行展评,使同学们有学习的榜样,通过看他人的工件,找出自己工件的差距,使学生更加自觉刻苦的学习和训练,通过“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想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整合教材内容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关于加强
职业教育五个对接的精神,我校在示范校建设中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针对对口单位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大连日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进行了调研,调研对象为车间主任、工程技术人员、工段长、车间的班组长共23人,调研内容通过访谈和问卷形式获得,其目的是通过调研实现五个对接。即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使学校的教学真正融合到生产中。以下是问卷调查内容:
①你单位招收技术工人的主要途径(表2)
②你认为学生目前所学的知识是否符合你单位生产的需要(表3)
③近几年大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船营铆焊厂一线技术工人的需求情况(表4)
④大船重工公司船营铆焊厂一线员工的职业资格情况表(单位总人数1300人)(表5)
调查显示,表①说明技工院校的学生是企业用工的首选,学生毕业后具备大专、本科学历,适应岗位能力强,吃苦耐劳、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的复合技能人才更会受到企业的欢迎,表③说明学生的就业率看好,但调查中我们也会看到,表④说明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表②说明目前学校的教学内容和企业的实际生产要求差距很大,有的同学甚至图纸都看不懂。希望在机械制图、金属材料 、材料力学等学科教学上能多和企业生产挂钩,使学生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综合以上调研,我校对现有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我带领本专业老师编写了适合专业发展的冷作工校本教材。通过“做中学”“做中教”去实现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
下面就以本课任务为例,谈谈冷作工的教学方法。
(一)、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针对任务要求,本课我采用了三个原则对教学目标、重点内容进行设计,一是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二是结合市场需求:三是结合学情要求的原则。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技能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责任意识;职业素养;爱岗敬业;协作精神。
2、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
重 点:《圆方过渡接管》的操作技能。
难 点:《圆方过渡接管》作展开图的基本方法。
关键点:培养学生在未来实际生产中,能用所学知识,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本课任务用360分钟完成。
通过“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按需定教”的课程设计理念,使我在实施教学中明确了方向,最大程度发挥了教学效果。
(二)、整合教材
本课内容选自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孟广斌老师主编的《冷作工工艺学》一书中的第四章第四节内容。教材的内容是决定产品质量的重要理论基础,学生对这部分专业知识掌握得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未来就业和职业的发展,因此,本教材在行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本课内容在教材中,只是单一的理论展开内容,没有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枯燥无味、没有兴趣,学习效果很差,针对学生的特点,我将本课任务改编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内容,确保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贴近企业岗位需要。使学生能够较轻松掌握所学内容,便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实践,本课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三、注重教法与学法
1、教法
基于本课的特点,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我运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生产的工艺要求、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
的知识兴趣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实践,成为实践的主人,在生产实践中得到认知和体验。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集思广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2、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相辅相成的,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教师不但教授知识,更应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本课采用了以下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
1).自主探究法:教学中,我把任务安排后,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得到产品制作的相关信息,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总结反思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善于总结课堂上的学习成果,通过
观察和实践,利用工作页形式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点。
3).模拟操作法:模拟操作是学生形成职业能力的基础,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教学中只有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操作中,才能真正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才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快速提升。
通过上述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四、细化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共分:组织教学、任务导入、任务实施、作业布置、四个步骤。(一)组织教学:(8分钟)
本课通过组织教学,向学生讲清本课的意义和目标,特别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再按生产实际需要分好组和岗位,确定好负责的各小组长;检查出勤、劳动保护用具的穿戴情况及5S管理要求,为任务的实施作好课前准备,
(二)任务导入(2分钟)
职业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情境。本课我通过模拟工厂生产情景,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工作过程,使学生形成明确的职业意识,我以生产车间班组长和调度员的身份,导入本课圆方过渡接管的生产任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
(三)任务实施:根据教学任务,我采用了以下六个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1:识读零件图纸及相关知识复习(20分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查阅与本课相关的技术资料、提高学生识读图纸的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相互沟通能力。
学习活动2:加工工艺分析(30分钟)
本活动鼓励学生提出多个工艺方案,然后要求小组进行讨论,最后指导学生确定一个可操作性的工艺方案,确保任务实施的正确性。
学习活动3:编写工艺流程(20分钟)
要求学生将活动3讨论后的可操作性工艺方案编写成工艺流程技术文件,便于指导学生对教学任务的实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学习活动4:圆方过渡接管的展开放样(30分钟)
按照企业生产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从看图-作图-作展开图以及制作成形、验形样板。然后,让学生自检、互检、小组检查,确保成形制作的产品质量,培养学生未来职场的责任意识。
学习活动5:圆方过渡接管的成形制作(200分钟)
在操作环节中,通过小组完成成形方案,教师采用示范演示法,规范产品生产的工艺要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全方位的巡回指导中,确保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指导学生对工具、 胎具的正确使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学习活动6:成果展示及总结评价(45分钟)
通过评价和总结,点评各任务小组的合作情况,讨论产品的质量检查结果及5S管理情况。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到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对评价环节学生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给予纠正,将学生发散的思维集中起来,共享学习成果。使教师传授的知识,真正变为学生自己的学到的技能,使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评价成绩采用百分制,其中表1《圆方过渡接管》的制作工作过程质量评价(占40%),表2《圆方过渡接管》的制作工作成果评价标准(占60%),两成绩合成百分制为学生的评价成绩。
(四)、作业布置(5分钟)
我采用了三种形式:即课外拓展、课后复习、课后作业。通过课外拓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训基地,通过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检修问题产品。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结合所学的知识,利用业余时间在实训基地进行个人创艺冷作产品的制作,在参加辽宁省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成果展中,我校冷作工创艺展品获得省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通过课后复习和课后作业预习下次课的内容及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实施“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反思
1、实施“做中学”“做中教”模式的教学效果
本次课克服传统专业课教学弊端,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角。使每一课题都能从讲授、示范、训练同步进行,突出了现场示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对设备及工具产生熟悉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针对难点问题,通过课件、实物的演示、全方位的巡回指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教”中,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通过测评,绝大部分学生很好的完成了圆方过渡接管的任务,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通过教学改革,由自己辅导的学生单得权在参加大连首届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院校独立竞赛项目冷作钣金工竞赛中荣获冷作钣金工竞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我校冷作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达98%以上,学生的技能水平受到了领导和用工单位的认可和一致好评。
2、实施“做中学”“做中教”模式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样就要求专业课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成为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专业课教师应始终站在本专业发展的前沿、注重专业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认真钻研业务,扬长避短,善于自我加压,具有终生学习的自觉性,在工作中不断探索与创新,紧紧跟上现代化的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技能。使学生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把所学知识真正用到实践中,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专业课教师必需具备“做中学,做中教”一体化教学能力。
综上所述,每一次课后的总结对于教师来说都是一次自我提高,通过教学反思,我认为,中职冷作工专业课教学,创新应用“做中学,做中教”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是实现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值得我们同行教师去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婉林.职业教育教学方法.[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1年8月.
篇10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而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教学研究不仅强调单门课程要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更注重整个教学体系要系统化,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是一体化整合的教学模式,横向综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结构。笔者拟以三年制高职高专的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体系设置,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机会,使学校与工作岗位实现“零距离”接轨。
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般来讲,实践教学不仅要培养一般职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社会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关键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学生不仅能够从事嵌入式技术产品的软硬件系统基本开发、调测、维护及技术支持等工作,更能够在此过程中逐步具备社会交流、组织管理、自我学习等能力,最终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设计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根据我校1~5学期每学期都有为期4周实践教学的特色,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分阶段系统化设计。我校1~6学期各阶段培养目标设计如表1所示。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而且要充分注重学生的社会能力及人格的培养。实训强调的是以“做学”为中心,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每项活动都需要学生自主地组织实施,教师的作用是帮助、指导和引导。因此,要求学生明确任务,积极参与,相互讨论,主动提出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学生间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共同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另外,要求学生同企业员工一样必须严格遵守校内、校外(企业)实训守则。
为实现各阶段目标,每个学期从实训目的出发,对实训模式、实训组织、实训内容、实训软硬件条件、实训师资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设计和演绎,最后与合作企业讨论后共同实施。在此,以第一学期的实训教学为例,将该设计详细展开,如表2所示。
以《数模电路基础》课程为例的实践教学设计
由于国家高职录取政策等原因,现阶段进入高职学习的大部分学生与进入普通高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具体实践课程设计中,要求专业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情感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多给学生创新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
以《数模电路基础》课程实训为例,本实训课程是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入门级基础实践课程,以数字电路为主,涵盖电路分析、模拟电路等内容。根据专业方向,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硬件电路组装、调试和检测的职业能力,较高的要求则是硬件电路的分析、综合与设计能力。为此,本门实践课程设计了趣味性较强的实训——拔河游戏机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首先教师给出参考电路,学生通过数字电路实验箱进行原理验证,基础好的学生可进行分析综合并提出自己的方案。这样,可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由学生本人上台讲解自己的方案,当持不同方案的学生人数多时,还可进行分组辩论。教师仅起组织、引导作用,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无论结论是否正确,都要鼓励学生动手验证。
原理验证完成后就可以实物电路设计与制作。本专业尽管以软件开发与应用为主,但还是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实物电路设计、焊接等技能。发给学生大小相同的敷铜电路板,学生各自为战,设计出自己的布局图。在焊接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发现设计缺陷,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以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焊接是否成功与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很大关系,这时教师的鼓励与耐心起很大作用。教师传授基本方法与技巧后学生就自己练习了。此时,教师可挖掘若干焊接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助手,指点焊接。在焊接完成之后,要求学生调试自己的产品,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中,教师从讲授者的角色转化成工作情境的设计、组织、引导、监督及挖掘学生潜能的工程师的角色,该过程是师生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过程,是以“沟通、理解、体验和感悟”为理念的实践教学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
课程的考核评估具有评价、反馈和导向功能,科学的考核评价是指导教法、学法和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考核评价中要努力寻求职业工作要求与学生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质量评价建立在学生已学到的技能和以工作为基础获得的职业能力上。整个考核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即:学生按照项目分工及指引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情况、学生实训表现、实训小组提交实训报告质量,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1)实训单位评价方法。由顶岗单位根据学生的出勤、表现及完成分配的任务情况为依据进行评价和鉴定,占总成绩的50%(即50分)。(2)学生实训表现评价方法。该部分成绩由学生自评互评两部分组成,具体评定标准如下:学生小组成员互评在实训结束后进行,采用不记名评分方式。学生小组成员互评占70%,学生自评占30%,此项共占总成绩的30%(即30分)。评定标准与实训单位评价方法相同。(3)实训总结报告质量评价方法。由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实训总结报告质量评分,此项共占总成绩的20%(即20分)。
总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更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即学生获得为完成今后工作而应获取的能力和克服知识老化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满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7(24).
[3]赵昕.工作过程知识与工作过程知识导向的职教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7(7).
[4]姜大源,等.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篇11
版画作为三大画种之一,相对于油画、国画来说并不被人熟知。其复制性、制作性、偶然性以及间接性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国外艺术市场,版画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流行画种。从收藏者的角度来讲,版画作品具有精致、前卫、价格低廉等优点。
版画的专业性和制作性,使得它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设备才能够实现创作。专业制版、印刷知识是可以通过短时间的培训学习,这便需要一个完整的版画工作室作为载体。
目前,国内除艺术类院校以外,大部分高校都有版画专业或者涉及版画相关知识的专业。一些高校建立起了非常完备的版画工作室。随着社会整体文化氛围的提升,版画知识的普及不仅在高校中有所涉及,甚至现在的一些中小学、少年宫都开始逐渐涉及。
二、高校版画工作室的功能
1.教学功能
高校中的版画工作室首要任务是满足教学和学生创作研究的需求。无论是何版种的教学和创作,都会涉及构思、制版、印刷这三个环节,其中,制版和印刷则需要相应的设备来实现。版画技法和版画创作的学习,除讲授外,更多在于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体验、总结以及研究发现。版画的偶然性给予画面的特殊肌理、构思以外的再创作都和制作不可分割,这意味着版画创作需要一定的尝试和自由性。这对于版画工作室的要求就不能拘泥于课程进行时开放这样的管理模式。
工作室的“半开放”模式是版画教学的最佳状态,这里的“半开放”概念具有针对性。课程进行中针对的是学生;课程之外针对有版画创作意愿等人群。课堂教学的方式、时间和受众,由“半开放”式的工作室管理模式打破,应用在教学范畴内最大化。
“半开放”式的工作室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版画课程、不同年级的交叉。这样的教学状态更加自由化。不同版种形式、不同年级的创意灵感在这个平台交织,打破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创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2.学术交流平台
工作室作为一个交互平台,教学之外还会开展一些学术交流活动。
(1)学术讲座。版画作为一种高度依附工作室实现的画种,其学术讲座、交流、workshop等势必也要借此平台实现。将版画艺术家的想法与学生甚至其他的版画爱好者、从业者分享、交流,也能更好地促进学术的往来。
(2)专业切磋。通过邀请、组织专业技法讲座等方式,借“半开放”式的平台,使更多不同风格、版种、类型的版画从业者在这里切磋,开拓思路,汲取更多的创作理念和创作形式,从而达到促进教学、加强学术沟通的目的。
3.社会文化交流功能
任何画种的推广和被认知,除教育模式外,艺术市场的引导和推进也是行之有效的渠道。从收藏者的角度来讲,版画以篇幅小、精致典雅取胜,视觉感知和表现形式都比较前卫。另外从收藏成本来讲,版画成本较低,升值空间较大,比较有收藏价值。
鉴于版画独特的制作性,让更多人体验其制作过程,将自己的创意通过版画形式物化也是一种很好的普及方式。更多的人制作属于自己的版画并交流和交换,也体现了版画文化的社会交流意义,工作室便是这个社会文化交流功能的必要平台。
三、版画实验室教学功能与社会文化交流功能的相互作用
版画工作室的“半开放”,让更多教学以外的版画信息交融于此,让创作环境更加多元化。教学推进着大众对这一艺术形式的认知和喜爱,促成这一艺术市场的不断壮大和成熟,而更多的版画从业者和版画爱好者的投入和分享又成为促进教学质量,二者相辅相成。
篇12
现在职业教育课程中常规实训教学的过程是:教师按照课本上的内容给出实训名称、实训目的和实训步骤,讲解实训的原理,演示实训过程。学生看清楚后,记在笔记本上。学生只要按老师所讲的、所做的步骤自己动手就能完成实训内容。这种情况相当于是教师“手把手”教会了学生。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综合实训教学,是对多门功课的综合应用,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突出如何完成工作任务,按工作任务的需要来制定方案,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实训按照工作过程来强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多门课程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意味着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的总量没有变化,而是这类知识在实训中的排序方式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应用于高职课程中,并以“室内外设计案例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实施为例进行说明。以室内效果图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为中心,介绍开发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思路,通过对本门课程进行整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并以整套室内设计效果图为载体,进行情境教学单元实施步骤展示,形成具有岗位职业特色的课程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实践能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改革在高职教学中的推广运用有所推动。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室内设计案例综合实训”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通过企业调研和课程分析,明确课程定位;接着根据课程定位和现场需求,确定主要就业岗位,并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然后进行学习情境设计,确定课程标准及任务要求,并针对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学习情境教学单元设计。
(一)课程定位
室内设计案例综合实训课程是一门限选集中实践课程,课程以实用案例为主线,基于实际应用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其功能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整个室内设计的流程,并且使用3dsmax制作效果图的能力。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应达到的具体职业能力目标是全面地了解室内设计的流程;巩固学习制作效果图的方法;熟练掌握3DS MAX和VRAY各种工具的应用;掌握对材料、造价及工艺进行分析。
(二)典型任务分析
本实训课程的设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作为实训教学的根本目标。根据目前人才市场对室内装修设计人才的需求设计实训项目,使学生了解整个室内设计的流程,掌握对材料、造价及工艺进行分析以及3dsmax效果图制作的能力,为学生发展各专门化方向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三)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
“室内设计案例综合实训”这门课程对应的岗位行动领域可以根据施工的流程作业,划分为三大类模块,即:现场测量确定方案、施工图和效果图设计和材料工艺及预算报价。接着我们根据已知的行动领域对应的转化为三类学习领域,即:现场测量确定方案、施工图和效果图设计和材料工艺及预算报价。
(四)学习情境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室内设计案例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设计的主要宗旨,是通过学习情境的设计使学生能够获得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程序性知识、职业技能和相关的职业体验,是以促进职业能力的形成为目的。本研究以室内设计中所涉及的具体施工对象为载体,将“室内设计案例综合实训”课程分解为“客厅设计”“卧室设计”“厨房设计”和“卫生间设计”四个学习情境模块。
(五)评价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了形成性考核的方式,课程成绩形成方式最终课程成绩为五级制,由各项目评价分值的平均分构成。具体来说,我们以客厅设计项目为例:考核学生合作进行实地测量的能力,这部分占本项目成绩的10%;考核学生构建设计方案并采用CAD表达的能力,这部分占本项目成绩的15%;考核学生实现设计方案的能力,这部分占本项目成绩的60%;考核学生文字表述能力,这部分占本项目成绩的15%。其他项目采用相同的评价方法。
篇13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高职实践教学培养具有较强社会实践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目前的一项重大任务。依据实践教学的理论,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通过实践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高职化学教育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还可以有效提升高职学校的教学水平,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进而,实现国家的人才培养战略目标,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
1 高职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社会急需的技术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通过高职实践教学,可以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
高职实践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是以的“实践观”,实践是人的本质和基本存在方式,为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能动地作用于外部世界,在实践活动中,人的主体地位逐步得以确立。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实现人的全面进步和自我发展。我们不能只以主体表象来认识世界,需要通过行动和实践来把握事物的本质。人的主观性通过实践可以体现出来,因此,实践教学可以使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教育本身也是一种实践活动,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在实践教育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理论认为,人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得以进一步提高和发展。
从知识观的角度出发,知识具有构建性、社会性以及情境性,因此,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将知识的这些特性糅合在一起,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这些特性,通过实践活动和实践教学,真正掌握实践能力和本领。
2 分析我国高职化学实践课教学中的问题
新背景下,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进一步深入,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在化学实践课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难题和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一些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方法仍然不能使实践课教学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组织的实践活动并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心理要求,学生的实践能力比较薄弱,不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以及增强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计划也没有达到期望值,化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就受到了直接的影响。
化学实践教育缺乏创新元素和创新手段,仍然没有突破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束缚,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等等,这些都是目前高职化学实践课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也是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需要提出相关策略来推进化学实践课教学工作的开展。
3 增强高职化学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3.1 师生互换角色,以学生为主体
在化学实践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将创新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师生进行角色转换,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和课下的“主持人”、“主导者”,教师扮演引导和辅助的角色。教师通过不同的引入法将学生的思路带领到正题上,然后让学生主动思考和研究,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将课本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3.2 为学生创造适宜的发展空间
教师要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民主与平等、严肃而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空间,也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便有利于化学实践课教学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付出一些耐心和爱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主动质疑,提出疑问,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实现综合实践课教学的目标,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要耐心、诚恳地解答学生的疑问和问题,不能打击学生的质疑积极性和自信心,积极与学生共同讨论。
3.3 教师精准引导,组织多样化的化学实践活动
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讨论,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思维成果,挖掘学生的智慧,组织探究活动和学习活动,可以更好地实现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目的。
在综合实践课中,教师对学生每个阶段的活动情况都要全面把握,因此,要求教师以辅导者的身份,全程参与实践活动,在掌握全局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指导策略,依据学生的基础、性格以及兴趣爱好,开展多形式的活动。例如,合作交流学习,或者分组探究,这类学习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创造空间,学生在探讨和商量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思考、自主探索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寓教于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4 结语
在高职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观念,不断采用创新手段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适宜的、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同时,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积极借鉴外国先进的实践教学经验,结合高职院校的发展状况和教育目标,不断完善我国高职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实现社会人才培养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