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厉行节约保障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鉴于干谷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存在的以上问题,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县水务局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到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本次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主要是通过三年的时间实施在渭河、散渡河、藉河流域的灌区的工程建设,山丘区以雨水集蓄利用为主,高级阶地以提灌为主,河谷区以自流灌区节水改造为主,进行现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更新改造和万亩以上灌区末级渠系的配套,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适度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并制定了详细的保障措施。
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措施计划成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建设用地、协调等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2.质量保障措施。积极推进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认真贯彻“三检制”和质量终生责任制,切实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
3.技术保障措施。制定施工工艺及操作程序,以严格的技术规程保证工序质量,进而保证工程质量。
4.进度保障措施。甘谷县将制定周密的施工计划和合理的施工组织,并在施工中不断地得到优化,以保证年度建设任务按期完成。
5.资金投入与整合保障措施。积极争取农田水利资金项目,整合农田水利项目资金,加大农田水利工程资金的地方配套投入,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需求。
6.宣传保障措施。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标语、墙报大力宣传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强对在建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1.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前期规划及工程设计须由具有乙级资质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项目建设严格按项目法人责任制、施工招投标制和施工监理制。工程建设所需物资、材料由项目法人组织招标采购。
2.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项目首先要申报,对工程地点、规模、投工、投资计划等,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实施。
3.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确定,施工准入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
篇2
二、维修内容及补贴标准
(一)维修内容
户用沼气池:以池体清淤、管路维修、更换脱硫器和灶具为主;大中型沼气联户工程:以管网维护、池体维修(池体清淤、防渗处理)为主。
(二)补贴标准
按照各乡镇实际受损、上报数及实际使用情况,分配救灾资金。
1、户用沼气池:每个补贴维修资金200元(不含物资);各乡镇按照上报的实际受损情况,到新能源办公室领取相应的物资;(灶具:确定不能再使用的,以旧换新)。
2、大中型沼气联户:维护管网每米补贴8元、维修池体每立方米补贴150元。
3、对于不能修复的农村户用沼气池,需要重建的,具体补贴标准按照《县20xx年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执行。
三、维修安排及补贴程序
(一)维修安排
由各乡镇协调沼气服务站点,组织具有专业技术资质的沼气施工队伍进行修复。
(二)补贴程序
先予拨50%的修复款作为启动资金;县政府农办、财政、发改、审计、新能源办等相关部门对修复完成情况进行验收,以受损沼气工程修复后正常运转为标准;经公示后,由乡镇协调审计局,对本辖区内实际修复情况审计后,再拨剩余修复款。
四、保障措施
篇3
1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背景
1.1水资源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北方地区只有99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值的八分之一,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灌区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近110座严重缺水,18个主要沿海城市就有14个缺水。城市、工业年缺水近60亿立方米。据2003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30多座城市发生了水危机或出现供水紧张状况。尤其是京津等大城市,在连续遭遇枯水年时就会出现严重水危机。因此,干旱缺水对国民经济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1.2用水效率低下与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相比,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2003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21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已达85%;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
2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
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成为首要的解决途径。节水型社会建设就是我们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实践中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形成的一种成果。《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措施,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3节水与节水型社会
节水是指采取现实可行的综合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节水型社会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不是在现有的社会系统上加上节水的内容,而是在社会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的具体实践活动中,都以节水作为其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之一,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系,协调社会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良性发展,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永续支撑。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较传统意义的节水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4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内容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要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建设节水型社会过程中,要明晰初始水权,要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控制与微观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要采取法律、经济、工程、行政、科技等综合调控措施保证两套指标体系的实现。具体内容如下:
4.1总量控制。根据国家确定的分水方案,将市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作为水权,逐级分配到各县(区)、乡、用水户(村、企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确定各级水权,并实行总量控制。
4.2以水定产。根据水权总量,依据现状和未来水资源承载力,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实行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以水定规模、以水定灌溉面积。
4.3定额管理。依据水权总量,核定单位工业产品、人口、灌溉面积的用水定额和基本水价。以定额核总量、总量不足调结构,定额内用水执行基本水价,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
4.4公众参与。在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贯穿民主政治的思想,逐级选举产生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价、水量的管理和监督,由村级用水户协会管理村集体水权,配水到户,并负责斗渠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和水费收取。
4.5水权流转。在用水户协会和政府水管部门的监督下,用水户有权以有偿转让的方式出售水量。转让价格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接受政府宏观调控指导的前提下,随行就市。
4.6城乡一体。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实行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
5节水型社会建设效果的评价体系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估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通过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性指标来评估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的整体效果,二是通过节水指标来评估节水措施落实效果。评价体系主要由宏观整体评价和微观指标评价两部分组成。评价具体操作需要通过指标来实现,指标选取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指标的典型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5.1宏观整体评价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为了实现区域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的可持续,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节水、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是统一协调的关系。从经济发展、资源状况和生态系统三方面来对比试点前后的社会状态,以评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宏观效应。5.2微观节水评价在宏观整体评价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考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状况,还需对具体的节水效果进行微观指标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包括综合指标评价、农业节水指标评价、工业节水指标评价、生活节水指标评价、生态用水指标评价以及水环境指标评价等方面。
6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为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实现,必须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最为迫切和重要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6.1建立健全各级领导机构和相关工作机制有效的各级领导和工作机制是试点建设的首要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由地方行政首长亲自挂帅,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统一有序的工作机制,协调各县(市)之间、水务局与各职能交叉部门之间、行政区水资源管理与城市水务管理之间的关系,保障具体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必须建立起由上而下的运转灵活、信息通畅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机制,协调处理上下各级之间、地方政府和流域机构之间的各方关系,切实做到沟通及时、工作高效。
6.2配置稳定的技术咨询力量,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原创性很强的综合工作,既无现成模式可供借鉴,也无成熟经验可供,但试点建设时间短,实践要求高,因此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应当广泛吸纳省内外和国内外高水平的水利科研单位,配置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技术力量,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既作为试点工作技术常务咨询和协调机构,在节水型社会的总体规划、政策措施和重大技术问题提供指导,同时也负责开展相关科学问题研究,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相关技术支撑。
篇4
(一)开展学习教育活动。
2.局关工委主要学习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一系列重要讲话。制订学习计划,列出重点,用老同志听得懂的语言和数据,讲解十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
3.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论党的群众路线一一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一一重要论述摘编》,学习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意见和各级领导的讲话精神。
4.利用局“道德讲堂”,请理论专家对局机关青年加强“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体系、一个制度”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青年辨别错误思想能力、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能力、服务社会公益事业的能力。
(二)开展主题活动。
5.开展“德润,以德树人”活动。请在的“中国好人”,给机关青年作报告。局“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学雷锋活动,上街开展文明创建宣传,到局包保路段打扫卫生,给困难群众送温暖。
6.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法制教育。结合“六五”普法,组织局机关青年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通过他们对自己正在上学的子女进行法律知识辅导。
7.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到县财政局结对共建村、扶贫村,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家庭,从资金、技术、项目上给予扶持,实行一对一帮扶。
8.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到县财政局结对共建村、扶贫村,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在“六.一”儿童节期间给留守儿童送去书包、学习用品。
9.在“六.一”儿童节期间,组织局机关干部职工未成年子女开展一次联谊活动。
(三)加强局关工委自身建设。
10.围绕“领导重视好、组织建设好、五老作用发挥好、关工活动开展好、活动效果好”,扎实抓好创建活动。准确把握关工委的性质、任务和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强“五老”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关工委工作有效机制。积极研讨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好的做法。
11.局关工委自身建设在“四个字”上下功夫,一是“敬”(爱岗敬业),二是“廉”(廉洁奉公),三是“勤”(勤于思考);四是“效”(务求实效),以情系后代、面向未来、无献奉献、甘为人梯的关工精神,推动我局关工委的事业健康发展。
篇5
一、日本的石油供需与石油安全问题
日本是一个能源非常贫乏的国家,本土的能源供应远远不能满足日本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源供应的80%依赖进口,国内石油的产量基本为零,进口依存度接近100%。据英国石油公司(BP)的统计,2007年日本石油进口的80.4%来自中东地区,8.6%来自其它亚太地区,3.3%来自前苏联地区,4%来自非洲地区;总进口量248.8百万吨,占世界石油进口的9.2%。从上述数字中可以看出,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存度过高。因此石油安全的隐患也就很大。因为,中东地区虽然是世界上重要的产油地和出口地(2007年产量占全球的30.8%,出口量为全球的35.9%),且开采成本极低,一桶石油的成本仅需1个多美元,但中东也是近几十年来战火持续不断的地区,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的根源就在于石油,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也与石油有关。美国就在“9・11”事件后及时调整了石油供应的来源地,2007年来自南北美洲的石油进口已占美国石油总进口量的48.1%,非洲占20.1%,中东只占16.4%。
日本是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第三大石油消费国,2007年消费了2.289亿吨,占世界石油消费的5.8%,比上年下降3.5%。同年美国日消费石油9.431亿吨,占世界石油消费的23.9%,同比下降了0.1%;中国日消费石油3.68亿吨,占世界的9.3%,同比上升了4.1%。然而,与日本不同的是,美国的石油生产居世界第三位,2007年生产石油3.115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8.0%;中国居第5位,2007年生产石油1.867亿吨,占世界石油生产的4.8%。日本的能源消费对石油的依存度也在这些国家中最高。可见,日本是石油消费大国中石油安全形势最严峻的国家。
石油安全问题曾给日本留下深刻的历史教训,在1973~1975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中,日本所受打击最大,工业生产的下降幅度高达20.6%,为发达国家中最大降幅,比美英等国高出一倍;危机中的通货膨胀率也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从1973年2月到1974年2月,消费物价上涨率高达26.3%。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后,日本从能源安全角度出发,努力降低对石油的依存度。但日本的石油供应体系仍然十分脆弱,对石油的依存度、对中东石油的依存度都较高。因此,对日本来讲,建立石油储备、实现供应来源多元化、进行自主开发、加强与产油国合作、提高石油精炼能力,以保证石油供应的安全可靠是非常必要的。
石油问题一直是困扰日本政府的重要难题。在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日本政府开始重新审视其能源安全和能源战略问题。2006年5月底,日本经济产业省公布了《新国家能源战略》,开始将能源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二、日本保障石油安全的措施和成效
日本的石油资源极度匮乏。几乎所有的石油都依赖进口,因此非常重视石油安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较为有效的石油安全保障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从日本的石油储备、石油供应、石油消费等方面阐述日本保障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一)石油储备
由于石油资源匮乏,石油储备就成为确保日本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柱。日本的石油储备体系分为民间储备和国家储备两部分,是从民间储备开始的。1968年颁布了《石油工业法》,规定由私营公司承担石油储备义务。1975年颁布,的《石油储备法》是有关石油储备的专业化法规,对石油储备者的义务、储备计划、储备品种及数量做了具体规定。民间石油储备包括私营公司的储备和液化石油气进口商的储备。法律规定,私营石油公司有义务保持石油储备,但政府会为所需的资金和增加的费用提供积极帮助。随着国家储备规模扩大,民间储备规模相对减少,现在民间储备数量和国家储备数量接近。国家储备包括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的储备和租借私人油轮进行的储备,从1978年开始实施。1978年修改的《日本国家石油公司法》规定由国家石油公司建立国家石油储备。目前,日本有十个国家储备基地,另外,还租赁私营储罐进行石油储备。
日本由通产省(现在的经济产业省)对国家石油储备进行统一管理,所有原油和成品油相关企业都必须进行储备,否则会受到严厉制裁并限期改正。通产省的资源能源厅是石油储备的管理机构,日本政府对石油储备提供政策支持。如,政府石油储备所需的资金主要从收缴的石油税收入中拨支,为完成国家石油储备计划而给予的财政投资和贷款来源于政府和国家信贷部门筹集的各种公共基金。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日本已经形成了官民一体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截至2005年底,日本的石油储备总量超过9000万千升(1吨约合1.174千升),能够供应全国170天的石油消费,居世界第一。在国际石油市场发生巨大波动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利用战略石油储备或投放或购进,对于保障石油的稳定供应、调控石油价格和维护国内石油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二)石油供应
由于自身石油资源匮乏,日本长期依赖外部石油供应是必然的。外部冲击会严重威胁到日本石油供应的连续性,导致石油价格剧烈波动,从而对日本经济、政治、军事及人民生活造成重大打击。因此,实施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和自主开发是保证石油安全可靠供应的重要途径。
世界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2007年底探明的储量占世界的61.0%,其他重要的产油区还有欧洲和欧亚大陆、非洲、中南美洲、北美洲、亚太地区。2007年石油生产排在前五位的是中东、欧洲和欧亚大陆、北美洲、非洲、亚太地区,其中中东占世界石油生产的30.8%,欧洲和欧亚大陆占22.0%,北美占16.5%,非洲12.5%,亚太地区占9.7%,一直以来,中东是日本最大的石油进口地,目前在日本的石油进口中仍占80.4%的份额。但由于
中东地区的局势动荡以及美国对中东石油的垄断,日本从未忽视其他地区。通过能源外交,除确保中东石油供给渠道的畅通外,还积极谋求俄罗斯及中亚的石油资源,目前正加速实施对非洲的石油资源战略。
近四十年来,日本不只是消极被动地进口石油,而是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到海外进行自主开发。自主开发是指日本的企业在产油国取得长期的采掘权,进行石油、天然气的探矿、开发和生产活动,风险和成本自己负担,生产出来的石油、天然气,该企业按一定比例获得。自主开发可以提高石油供给的稳定性,尽早把握石油、天然气供需环境的变化,加强同产油国的相互依存关系。现在,日本拥有在海外开采权益的油田主要集中在阿联酋、科威特和印尼等国。此外,日本在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北海油田、俄罗斯的萨哈林等地也拥有少量的权益油田。然而,这些海外权益原油的总量仍然不到4000万吨,只占其原油进口量的15%。在《新国家能源战略》中。日本政府设定目标,到2030年将海外权益原油占原油进口量的比例提高到40%。
日本政府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从外交、技术和经济上支援日本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开发合作,获取石油资源和石油开采权,同时分散石油进口来源。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成为日本的石油供应国,这在一定度上提高了日本的抗风险能力。但是,目前日本还是高度依赖中东石油,海外权益油所占比重依然较小。
(三)石油消费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日本制定了发展新能源技术的“阳光计划”和发展节能技术的“月光计划”,颁布实施了《节约能源法》(1998、2002年两次修改)。为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日本举国上下厉行节约能源,并大力推行能源消费多样化政策。
1、提高石油使用效率,降低石油消费量。20世纪70年代石油冲击发生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就是省能源化。日本内阁针对危机制定了石油紧急对策纲要,减少对企业的供应,要求国民自动节省石油和电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节能运动。整个70年代,日本政府、企业和国民共同努力,厉行节能,取得了卓越成就。从1973~1982年两次石油危机之间的9年间,日本能源总供给量减少0.4%,石油供给量减少了21.5%,而同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33.5%。1973年石油危机发生前,日本经济之能源消费的GNP弹性值超过1,即实际GNP每增加1%,能源消费的增加超过1%,到1979年,已下降为0.33。2004年,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分别相当于美国40%的日本,能耗不到美国的1/4。
2、开发替代能源,实现能源消费的多样化。为降低石油在整个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日本致力于开发多种新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波力发电、温差发电、生物能和地热发电等。到2001年,天然气在日本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的比例已经从第一次石油危机时的1.5%提高到13.8%,核电占日本能源消费的比例则达到14.1%。此外,日本尤其重视太阳能发电,夏普、京瓷、三菱电机等公司的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位居世界前列。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到2005年底日本累计安装使用太阳能发电量达142万千瓦,占世界市场的44%。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源源不断且廉价的海外石油支撑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1955年,日本经济对石油的依赖比率只有20.2%,1973年则高达77.6%。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能源供应中天然气和核能的增加,日本的石油依存度从70年代最高峰时的近80%降到了近年来不到50%的水平,但是在《新国家能源战略》中,日本政府提出了到2030年将能源消费中的石油依存度降低到40%的目标,通过大力发展混合动力车、电力车、生物燃料等措施,将运输部门的石油依存度降低到80%,将核电在发电量构成中的比例提高到30%至40%。现在石油发电在日本发电总量中的比例已经降低到了5%,核电占到了25%。
(四)石油交易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石油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政府不可能放手不管而完全由市场调节。日本政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节石油供求关系。第一次石油冲击后的1974年3月,石油制品被允许提价62%,其他发达国家则未对原油价格上涨做出及时反应,不利于石油的节约。
由于日本一直实行由政府严格控制的高油价政策,到2004年,日本按人民币计价的汽油价格是8元/升,美国是5元/升,中国是3元/升;2006年5月日本东京的汽油价格是9.5元/升,美国洛杉矶是7.78元/升,北京(2006年6月)是5.09元/升。(目前我国的汽油价格已超过美国)高油价有效地抑制了其石油消费的增长,在政府控制油价最为严格的1973~1986年高油价期间,日本的石油消费呈负增长,1995年日本全国石油消费绝对量仍低于1973年的水平。
几十年来,上述措施对保证日本石油供应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支撑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如石油在日本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比重仍然最高,进口高度依赖中东等。
三、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人均石油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7%,石油储备能力不足,石油价格机制未能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虽然人均石油消费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2%,但我国从1993年开始成为成品油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03年石油消费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6年全国石油消费达3.28亿吨,成为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进口国。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预测,2007年至2020年期间我国石油消费仍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其中2010年和2020年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到202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64.5%。可见,伴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不断上升,面临的石油形势非常严峻。因此,日本在保障石油安全方面的经验,对构建我国的石油安全体系具有重要启示。
(一)高度重视战略石油储备
“石油是日本经济的血液,日本经济是摇摇晃晃地漂浮在石油之上的”。石油资源的极度匮乏使日本把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作为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的首要国家战略看待。
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启动于2004年3月,计划在2010年前建立1200万吨战略石油储备,相当于30天的石油进口量。我国目前建立的石油储备体系采取的是国家储备为主、国家储备和企业储备同时并举的模式,石油储备所需资金以政府承担为主,企业储备所需资金主要由企业承担。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石油储备体系对石油突发性供应中断和油价大幅波动的应变能力较差,且至今仍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随着进口石油数量的增加和国际市场油价的波动,进口石油资源的安全性日益严峻。
我国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可借鉴日本的经验,政府要加紧制定有关石油储备的法律法规,并对石油公司行使监督、命令、劝告等权利,以及为石油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建立严密的石油
储备管理体制,确定适当的战略石油储备规模。政府储备应以进口原油为主;对于企业储备,国家只规定储备数量,而不规定品种,逐渐形成国家战略储备、企业商用储备相结合的石油储备体系。
2008年7月石油价格达到1桶147美元的巅峰,随着全球经济衰退的到来,11月20日国际油价已跌破1桶50美元。在油价较低时,我国政府应从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拿出一部分,增加战略石油储备。
(二)积极实施自主开发,实现石油进口来源多样化
为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防止石油供应突然中断给国家造成危害,日本政府鼓励本国公司到海外进行自主开发。政府对本国公司到境外勘探开发石油给予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日本公司以多种方式参与国外油气合作,如购买股份参与开发,签订产量分成协议,签订各种转让协议,直接投资开发油田等等,以便拥有更多的油气资源和获得更多的股份油。
我国石油安全供应的根本保证应是立足于发展国家石油勘探开发力量,鼓励石油企业参与国内和国际石油资源合作,寻找并拥有更多的石油资源,这样石油安全才有长久可靠的保障。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石油产量最高的地区,又是政治、经济、民族、宗教各种矛盾与斗争复杂而尖锐的地区,经常发生的政治动荡和军事冲突严重影响了世界石油的安全供应。因此,西方各国在积极插手中东事务、竭力控制中东资源的同时,无不努力寻求油气进口来源的多样化,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避免某一进口来源发生供应中断时或受到威胁时所带来的被动局面。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也是日本的基本作法。
近年来,我国在实现石油进口来源多样化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2007年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7880万吨,占当年进口总量的38.8%;从非洲进口石油4040万吨,占19.4%;从前苏联地区进口石油2630万吨,占12.5%;从其他亚太地区进口2210万吨,占10.9%。从上述数字可以看出,中东石油所占比重还是过高。
(三)厉行节约,加紧实施石油替代工程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为减少石油消费,日本在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开发出大量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在大量消耗能源的产业推行各种节能措施;同时,大力推行能源消费多样化政策,增加天然气的使用,发展核能和水力发电,加强对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燃料电池以及其他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
要保障我国的石油安全,应像日本那样,政府、企业和国民共同努力,将节能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摆在首位。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法》,正研究把节能效益和节能资金投入结合起来,实施重点示范项目的贴息优惠政策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减免税政策,以推动全社会的节能工作。同时。加紧实施石油替代工程,如加快发展煤基、生物质基液体燃料和煤化工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今后石油替代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推进石油价格改革
篇6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节能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工作中的示范带头作用。根据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考核办法的要求,集团公司制定了《2021年公共节能工作实施方案》、《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制度》,成立了由董事长担任组长,总经理担任副组长,副总经理为成员的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节能降耗工作会议,落实节能工作。做到了机构健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针对部门能耗情况建立相应的节能目标责任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为推动我公司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深入开展宣传培训
1.为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掌握国家能源政策,公司针对性地组织干部职工开展节能技术和知识培训,发放宣传培训资料和教材,提高节能管理能力和操作运行水平。
2.经常性开展节能降耗宣传活动,在办公场所显目位置设备旁张贴标语和条幅,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宣传工作,从而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将节能减排工作变为自觉行为。
3.制定宣传培训计划,认真开展节能降耗培训,增强依法节约意识,使干部职工了解和熟悉节能降耗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要求和基本常识。
(三)狠抓节能管理
1.做好办公用品节约。根据工作需要,严格控制办公设备的采购和文件印刷数量。打印机、复印机的墨粉用完后,尽量重新灌装,再次使用。
2.加强用电设备管理。合理使用照明、办公设备,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下班后自觉关闭电脑、电灯、饮水机等用电设备。
3.加强用水设备管理。无“跑冒滴漏”及长流水等浪费现象。
4.严格控制公务用车。淘汰高耗油、高排放车辆,加强车辆管理,实行定点加油、维修、保养和实现“一车一卡”加油制度,加强车辆用油定额管理,无公车私用现象。
5.推动建筑节能。严格按照建筑节能标准设计,加强对公共机构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竣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等全过程的节能监督管理。
二、明确节能指标落实工作责任
2021年,我公司完成了能耗统计和报送工作,实现本年度的节水、节电、节油、节材、单位建筑能耗和人均能耗总体水平降低的目标任务。
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降低能耗
(一)加强节能技术改造
1.对集团公司高能耗、高污染设备有计划实施技术改造。重点抓好照明、电热开水器等耗能设施设备的节能改造。
2.积极更换节能设备,用水器具更换为节水器具。办公场所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有效杜绝了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
3.通过政府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新购用设备符合国家节电、节水和环保要求。
(二)抓好办公用品利用
1.建立和落实办公用品采购、配备和领用制度。一般采购低能耗、优质、廉价的办公用品,不采购高能耗办公用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优先或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的有关规定,加大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集中采购力度。对配备的办公用品进行不定期检查,领用办公用品时由办公室负责统一登记,并制定物品领用制度。
2.节约办公经费,充分利用网上办公系统,文件起草、修改、发放尽量在电子媒介上进行,减少纸质文件印发和使用频率,严格控制文件的发放范围,准确核定印发份数,实行双面印刷,文件能传阅的尽量不复印,减少重复清印次数。
3.减少一次性签字笔和纸杯的使用数量。办公室内基本不使用一次性签字笔,公务接待尽量使用瓷杯,严格控制一次性纸杯的使用数量,纸杯的使用基本对于外来人员,集团公司干部职工自带水杯或茶杯。
(三)做好公务车辆节能
篇7
1、我局单位和个人没有向企业摊派和报销费用的行为。根据《方案》要求,我局开展了有无向企业摊派和报销费用行为专项整治活动。没有发现本单位以及工作人员利用手中的职权乱向企业伸手敛钱揽物,以摊派的方式转嫁支出;以各种名义的强行摊派、索要赞助、无偿占用企业的人财物或在企业中冲销、报销支出等各种形式的变相摊派的行为。
2、我局没有行政许可的权利,没有乱收费的行为。
3、科技局为企业申请专利开辟了费用减缓证明绿色通道。
为了帮助广大企业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市科技局通过强化服务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其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水平,全面增强核心竞争力。近日,该局专门为企业申请专利开辟了费用减缓证明绿色通道,对符合费用减缓条件的专利申请,为其出具证明,帮助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费用减缓。同时,对于企业请求加快专利审查的,*市科技局积极与河北省知识产权局联系沟通,帮助企业办理专利申请加快审查。截止到目前,*市科技局已为全市24家企业办理了215项专利申请费用减缓证明,为企业节省专利申请费用达40余万元。同时,帮助2家企业办理了专利申请加快审查。
4、我局没有对企业进行检查的行为。
5、我局没有通过中介组织对企业进行收费的行为。
6、我局没有严禁强制企业参加不必要的会议、培训、学术研讨、技术考核、检查评比和学会、协会、研究会的行为。
7、没有强迫企业加入各种协会、学会、研究会等社团性组织的行为,没有强行向企业拉赞助、拉捐赠、收会费的行为;没有以各种名义举办过各类培训班、学习班。没有强行要求企业征订报刊杂志的行为。
篇8
二、主要任务
按照深化“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总体部署,重点抓好以下三项活动:
(一)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分阶段、有步骤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大力开展弘扬“三思三创”精神的政策形势宣讲。切实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分层次开展新班子、新作为、新形象的“三新”教育,促进新班子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全面开展以“把握两大机遇、完成三大课题”(两大机遇:港大桥建成、海洋经济崛起;三大课题:历史性机遇如何把握、战略性转型如何突破、跨越式发展如何实现)和“三问三看”(思想上有没有摆正位置,看实际行动;方法上能不能创新举措,看工作?众服务、为企业解忧、为发展担责理念,打造良好发展软环境。继续深化“学标杆、破难题、促发展”活动,对照东阳标杆,组织开展“回头看”工作;组织有关专家全面客观分析建筑业在省市所处的地位,对比先进查找差距,完善思路,落实措施,进一步掀起“学标杆、争进位”的良好氛围。
(二)开展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活动。由领导干部带队,按照联系企业制度,组织机关干部参加,深入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走访企业进行帮扶解难、出谋划策,促进企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按“每家必到”要求走访,要重点走访经营困难企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选择走访一批党建示范好、发展前景好、生产经营好、转型升级好的企业;认真总结经验,培育和树立一批加快转型升级的典型企业。走访结束后,及时填写《进村入企情况反馈表(企业)》。并深入到联系镇联系村,访农家、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全面了解掌握农村现实发展水平、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农民群众呼声诉求和农户家庭实际生活状况,积极帮助农村和农民谋划发展路子,解决一些新农村建设、民生保障、村级服务和发展集体经济中的突出问题。
(三)开展服务型机关建设活动。围绕“三个提高”,扎实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不断提升执行力、公信力、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业务培训,转变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不断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逐步引进懂经济、科技、外经、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改善人员素质结构。进一步理顺关系,强化职能,整合力量,发挥整体功能,努力培养一支与我县建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干部队伍。进一步完善建管网建设,继续办好简报、会刊,发挥企业交流平台的作用,加大情况通报力度。坚持一线工作法,是全面改进工作作风的必要途径。要有的放矢,注重标本兼治,深入开展“提速、正气、治奢”专项行动,着力解决个别科室和部分干部职工中存在的效率不高、纪律不严等问题。要按照“一线工作法”的具体要求,把“一线工作法”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基层,积极实践,努力提高一线工作能力,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在抓好自己深入一线开展工作的同时,还要监督其他党员干部认真落实好“一线工作法”。干部职工必须要严格遵守干部下基层活动的相关工作纪律,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健全支出管理办法,严格按照预算控制一般性开支。严格公务出差管理,规范单位公车的使用和管理,严禁公车私用,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范围和标准,切实做到减负不添负、帮企不扰企,切实树立良好形象。
三、保障措施
篇9
新建、改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7所,村级幼儿园1所,农村小学、教学点增设附属幼儿园(学前班)23处,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达到6000人左右;认定一批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所数占全市幼儿园所数30%以上。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
三、建设任务
(一)全力推进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
1、建设好7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及1所村级公办园。投资1682万元建设荷塘镇中心幼儿园、安平镇中心幼儿园、杨市镇中心幼儿园、镇中心幼儿园、镇中心幼儿园、镇中心幼儿园、镇中心幼儿园、镇石坝幼儿园等8所公办幼儿园。其中申请中央投资1082万元(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中央投资900万元,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中央资助资金182万元),市地方教育附加配套600万元。新增班级81个,新增学位2500个,新增建筑面积8700平方米。
2、完成农村小学及教学点附属幼儿园(班)建设任务。2012年,申请中央补助资金685万元,增设农村小学及教学点附属幼儿园(班)23处,新增学位2400个。
(二)大力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启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挂牌工作。成立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评估认定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梁育清同志任组长,市政府办、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相关成员组成评估工作组,具体负责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工作。经评估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由教育局发文并予以挂牌,接受社会监督,享受政府补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工作职责。今年我市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多,担子重,市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园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市教育局要牵头具体实施农村幼儿园建设项目。市财政局要负责做好建设资金筹措工作。市发改局要负责做好项目立项等相关工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负责做好项目工程质量监管等工作。国土资源局负责建设用地的划拨与审批等工作,市编委办要负责做好项目园教职工编制的核定。各部门要通力合作,确保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二)加大财政投入,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市财政设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专项经费,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重点用于保障公办园建设;落实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规划项目配套资金,确保项目园建设所需经费按时到位。项目园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要千方百计加大对项目经费的投入力度,积极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办学。项目园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增收节支、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篇10
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主要承担机关大院内20多家单位的水电管理、办公维修、房产管理、后勤服务、清洁绿化、会议服务、安全保卫等工作。常规办公用能人数约528人,公车51辆。局机关及所属单位在岗人员108人,其中:正式编制56人,聘用职工52人。
(二)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开展情况
我局至2009年成立市直机关节能办公室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按照省、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总体要求,把公共机构节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成立专班,建章立制,夯实工作基础,广泛宣传,狠抓节约重点,重视节能技改,落实节能绩效,增强了干部职工的资源忧患与节能环保意识,较好的控制了公共机构能耗不断上涨的势头。
二、能源资源消耗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能源资源消耗情况
2010年我局总用能面积20887平方米,常规办公用能人数近528人,公车51辆,综合能源消耗量381.95(tce),单位建筑面积能耗4.95(kgce),人均能耗723.39(kgce);用电总量76.1万千瓦时,人均用电1441.3千瓦时;用水总量7.1万吨,人均用水134.5吨;汽油消耗量253622升,单车耗油量4972.9升;与2009年相比,人均用电下降3%、人均用水下降4%、单车耗油量下降3%。
(二)能源资源消耗结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中,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公共机构节能意识有待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重要性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专门人员、专门领导上。虽然注意节约的单位和人员比例有明显增加,但部分单位对节能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未有效进行节能宣传,管理措施落实也不够到位,干部职工浪费能源资源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
2、节能管理体制尚不完善。从目前看,节能管理工作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还不适应节能工作的发展需要;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和支出标准,尚未建立有效的能源报告制度和节能考核制度,未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节能管理体系。
3、节能激励和约束机制尚未建立。在节能管理、节能改造、节能应用等方面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节约没有奖励,超耗没有处罚,难以调动节能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4、节能检查督办的手段过于单一。节能工作监督检查还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检查、通报阶段,没有强力推进的手段。
三、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引导,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为主线,以建设节约型机关为重点,以提高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突出抓好节电、节水、节油工作,严格控制公务车辆配备,充分发挥公共机构在构建节约型社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节俭意识,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机关效能。
(二)总体目标
到2014年底,力争把我局创建成为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通过创建活动,带动全市公共机构加强用能管理,健全用能管理制度,推广和使用新能源、新产品、新技术,创新节能管理模式,引导公共机构科学、合理、高效使用能源,完成《市公共机构节能“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
四、创建内容
(一)创建方案
1、加强能耗计量统计,夯实工作基础。做好能耗统计是开展节能工作的基础。为强化统计工作,我们一是扎实开展能耗统计员培训。分期分批对市直各单位负责节能工作的联络员和统计员进行业务培训,采取以会代训、上门服务等形式,全面提升能耗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二是规范能耗统计工作。根据省直节能办的相关要求,我们学懂吃透能耗统计软件的要求和说明,加强对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工作的指导,及时解决答复相关问题,确保源头数据按规定严格采集和填写。同时,对能耗统计工作的职责分工、填报主体、数据采集办法、数据填写、审核,上报周期与统计要求、数据安全管理进行了规范和明确。三是加强能耗数据的质量督办。在统计过程中,我们严格把关,通过细致的分析评估后,如发现上报的数据有问题就退回该单位的统计数据,并规定时限要求重新上报,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2、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节能工作氛围。依托节能宣传周、会议、网站、传统媒体等多种形式,使机关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利用一切条件,层层开展宣传工作,切实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公共机构节能的浓厚氛围。
3、加强节能制度建设。制度是保障,只有建章立制才能管根本、管长远。我局结合《节约能源法》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贯彻实施,制定并印发了一系列节能工作制度和文件。一是先后制定了《市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实施方案》、《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考核评价暂行办法》,此外完成了我市“十二五”节能规划、实施方案的制定。二是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我局结合工作实际先后制定了《市公共机构节电、节水制度》、《市公共机构公务用车节油管理制度》、《市公共机构节约办公用品管理制度》、《市公共机构节约用气制度》等多项制度,将公共机构节能有关要求贯穿于制度之中,并加强检查、督促。
4、加强节能管理措施落实力度。以节水、节电、节油、节气、节约办公耗材为突破口,通过定措施、定制度、定目标等,全面加强节能管理措施的落实力度。一是节约用电用水。办公室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统一空调使用时间和温度控制;坚持照明用电、自来水的用量控制,杜绝“长明灯”、“白昼灯”以及“跑、冒、滴、漏”和长流水现象;坚持废水回收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二是节约办公用品。严格执行申请、购买、领用、登记制度,严格固定资产登记、销毁制度,杜绝资产流失;加强对办公耗材管理,减少一次性用品耗材量;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公务邮箱、信息平台传送文件、通知等,确需打印复印的文件材料,尽量做到双面打印,以信息化建设来推进无纸化办公。三是节约办公经费。严格公款接待用餐标准,实行量化管理,主动接受各方监督。四是加强车辆管理。严格公车管理使用制度,减少短距离用车和重复用车等消耗,坚持公务车辆用油包干制,对车辆油耗源头控制,加强车辆维护,减少维修消耗,有效降低车辆运行成本。
5、加大技术节能力度,创新管理手段。积极推广运用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整体规划,积极实施节能技术更新换代工程,组织调研考察,搭建节能监控平台,实现能源消耗动态控制。
6、加强节能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能源资源监督管理体系,完善节能规章制度。坚决贯彻落实各项监督考核制度,在抓好机关自身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节能监督检查工作,每年分项、分阶段对全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全市予以通报。充分发挥节能主管机关的职能作用,努力提高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水平。
7、加大节能资金的落实力度。我局从2009年开始,每年向市财政局申请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经费,每年安排、落实公共机构节能专项资金5万元。
(二)实施进度和计划
第一阶段:申报阶段(2014年4月底以前)。
根据(鄂管发〔2014〕1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情况,确定各项工作目标,编制《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创建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实施方案》,组织申报。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5月—2014年10月)。
根据实施方案的各项计划和要求开展组织实施,确保创建质量和进度。对符合节能减排支持政策的项目,积极向发改、财政部门争取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第三阶段:迎接验收阶段(2014年底)
至2014年底,按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标准》和本《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在自查自纠基础上,接受国家及省验收组的验收。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2015年1月以后)
1、全面总结。根据验收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按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标准》进行全面总结。通过各种媒体和信息平台,向全市推广。
2.完善制度。继续完善各项节能管理制度,把创建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提炼、固化为制度,以制度来规范,用制度作保证,形成长效机制。把创建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向全市推广,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我市节约型公共机构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我局决定成立创建公共机构示范单位领导小组。
(二)建立完善创建工作机制
篇11
一、当前技工院校后勤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技工院校住宿生较多,服务内容增加、管理需求加大。“衣食住行睡、桌椅板凳柜”都需要学校及时足额供给,致使后勤保障工作点多面广、繁琐复杂、任务艰巨、难度大增,“五加二、白加黑”成为后勤人员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技工院校的发展,学校基础能力建设资金投入增多,资金使用的时限性增强,投资效益评估审计更趋严格,致使学校财务管理、后勤管理、项目建设、政府采购等专业性、政策性、实效性极强的工作大量增加。随着技工院校后勤管理范围的扩大和风险点的集中,服务和供给的风险也进一步加大。技工院校“小后勤、大社会”的工作现实,致使后勤保障的支撑作用凸显,急需技工院校优化后勤人员配置,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后勤服务管理,提升后勤管理质效。纵观技工院校后勤管理工作现状,笔者发现,一些学校在管理制度、运作规范、人员配置、运行模式、精细管理、风险防范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管理模式粗放
部分学校后勤工作还没有完全纳入到制度化的管理轨道,岗位职责不清、人员缺编严重,有人无岗、有岗无人现象表现突出。后勤管理模式过于粗放,管理细节存在明显漏洞,管理过程缺乏严格监督,管理效果评价、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缺失,导致在管理方式上存在着因循守旧、应付了事、不敢创新、墨守成规、凭经验办事、凭感情工作的现象。
2.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服务方式被动
一些学校后勤部门季节性、临时性、辅用工过多过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知识水平有限,整体沟通协调能力弱,队伍的专业化、技能化水平低。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缺乏适应性,办事效率不高,实效性不强,服务跟进不及时,保障措施不到位,工作常常陷于被动,从而导致后勤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缺乏有效保障。
3.节约措施缺乏长远性,运行成本过高
一些工作人员习惯于开支大手大脚,节约意识不强,节能措施还欠精细周密。存在不同程度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运行机制不规范,日常管理不严密,固定资产、大件物资出入库流程不明确、登记不及时、记录不完整。后勤管理制度缺乏刚性,水电暖气、笔墨纸砚和实习实训耗材、零星维修材料浪费现象时有发生等诸多问题,致使学校后勤管理运行成本居高不下。
4.风险防控缺乏有效性,应对措施不强
一些学校在实施基础工程建设、财务资金支付、资产账务处理、报废资产处置、设施养护维修管理等方面,风险管控意识普遍薄弱,导致后勤管理风险分析不及时,防控手段不完善,预警措施不到位,风险防控能力整体偏弱。尤其是作为学校发展财力支撑的财务管理中无预算、超预算列支费用,专项资金滞留和资金使用的时效性不强等现象依然存在。
二、技工院校后勤管理工作应当具有的特色理念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后勤管理部门要坚持“理念先导”的原则,全面增强“后勤无小事、事事是服务,做人有境界、服务无止境”的精品意识,培育和养成后勤人员的工匠精神、匠心品质,教育和引领他们自觉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质量观念,并有效运用到具体的管理、服务和保障工作之中。
1.要在全校工作中自觉树立“排头兵”的理念
后勤工作人员要始终坚持有旗必扛、有先必争的工作精神,形成站位高远、胸怀全局、超前谋划、未雨绸缪、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办事风格,主动服务于教育教学,精准服务于广大师生,使后勤保障工作队伍在思想上合心、行动上合力、能力上达标、步调上合拍。
2.要在管理水平上自觉树立“升级版”的理念
后勤管理人员要本着“问题导向、持续改进、助力发展、进位升级”的工作原则,严格执行后勤保障制度和行为规范,提高自身的行动力。切实使各项规章制度落地生根、使工作规范开花结果,努力在提高后勤服务标准上搞创新、在创新工作保障机制上出亮点。
3.要在服务大局上自觉树立“助推器”的理念
后勤工作人员要自觉树立工匠精神,时刻保持履职尽责、务实进取、精细精确的工作状态,养成快速反应、雷厉风行、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在服务广大师生时坚持“换位”思考,在提供保障时增强“补位”意识,对本职工作做到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把关、高效率完成。
4.要在服务效果上自觉树立“好管家”的理念
后勤管理人员要自觉养成勤俭持家、节俭办事的工作习惯,大力改革“粗放型、放任型”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成本控制机制,科学管理校内资产,发挥办学资源最大效益。做到各项保障工作周密安排,节能节支修旧利废,一点一滴杜绝浪费。
三、加强技工院校后勤管理应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1.健全制度体系,创新监督考核机制
后勤管理和保障工作具有极强的“服务性”、严格的“时限性”和极高的“精准性”等特性,决定了技工院校后勤管理必须依托制度保障。因此,后勤部门要结合服务特点和所面临的工作任务,建立健全有针对性的制度体系,确保后勤服务有章可循。(1)要坚持聚财理财、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强大的财力保障和科学严谨的理财技能是办好技工教育的基础。为此,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规范、资产管理规范,按照学校重点建设项目要求,严格执行《预算法》和《预算管理办法》,提高财务人员政策水平,严守法律和制度红线,按照国家财经法规要求,健全资金运营安全与成本核算管理规范,增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强化财务风险意识,增强化解风险能力,保证财务管理工作依法依规、科学规范运行。(2)要本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原则,加强饮食服务管理。将爱校如家的优秀品德与打造平安校园的现实要求紧密结合,健全校园卫生管理规范、饮食饮水管理规范、校园超市管理规范,构建学校食堂、超市食品安全防控体系。加强对米面油肉蛋奶等主食辅料的进出库管理,坚持食品安全卫生日查制、台账制,定期邀请食药监部门进行安全检查,不留死角和盲区。对于过期食品要及时处置,从根本上杜绝食物中毒、设施设备故障等危及师生安全、影响校园秩序的事故发生。(3)要本着“保障有力、服务到位”的原则,加强日常服务保障管理。围绕创建节约型校园,努力培养后勤服务人员的经济价值观,凡涉及校内物资采购、水电气暖管理、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使用学校人力物力等,都要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和考察论证,并严格履行各项资产的评估、审批手续。根据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价值性、社会性、效益性的原则,做到货比三家、物美价廉、性价相宜、实用有效,使办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建立运行顺畅、厉行节约、服务高效、制度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凡涉及物资供应、添置日常资产、公务活动费用报销等动用学校财务资金的行为,都要建立监督制度,尤其是要全面建立工程项目建设、大宗物资采购、政府采购招标AB角监督规范。明确监督人员、监督方式和监督流程,必要时,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和纪检监察机构全程参与监督,堵塞监管漏洞、杜绝监管盲区。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有效实施过程监控,切实使各项制度在强化后勤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厉行节能增效等方面发挥刚性约束作用。
2.明确工作职责,发挥服务保障职能
技工院校后勤工作具有服务性、实效性、及时性、协调性和繁琐性等显著特征。因此,实施科学化分工、明确具体工作职责、搞好精细化操作,对于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至关重要。为此,应注重把握好以下各项工作环节。(1)要优化专业人员配备。按照学校后勤服务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要求,合理配备财务会计人员、饮食卫生管理人员、项目建设人员以及水暖、电气、木器、机修等专业技术人员,并形成技能结构合理、梯次结构均衡的后勤队伍。同时,要以提升思想境界、强化作风建设、提振精神状态、狠抓工作落实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后勤干部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业务技能和干事创业能力为核心,科学设置后勤岗位、明确岗位工作职责、建立绩效目标考核、完善质量标准规范、理顺各项工作流程、提高后勤服务保障的管理绩效。(2)要主动加强沟通协调。后勤人员要主动适应物业管理社会化、市场化的要求,对引入校内的经营项目,一方面要加强管理、严格监督、及时收缴管理费用,另一方面要提供必要的经营环境、经营场所、水电供应、设施设备。通过沟通协调、提供必要服务,建立良好的互助合作关系,推进后勤保障工作走向高端化。对于收缴的各项管理费用,要严格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真实地核算收支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杜绝虚列支出和私设“小金库”等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3)要加强各类资产管理。要从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实施科学管理入手,坚持源头管理、抓早抓小,建立资产管理采购、登记、入账、使用、保管、报废的长效机制,加强各类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账实相符”。对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要建立健全领用保管制度、维修养护制度、清查盘点制度、使用登记制度、定期报废制度、资产核销制度、残值入账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保障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闲置和流失,提高学校各类资产的使用效能。
3.坚持以人为本,搞好后勤人员培训
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训是迅速提高后勤人员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后勤人员只有在培训过程中真学真懂,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真会真用,也才会有效契合“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个人需求”这一职工学习培训的目标要求。(1)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提质、以赛提效。要鼓励后勤人员积极参加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努力使他们成为精通本职岗位知识技能、熟悉相关岗位操作技能、了解其他岗位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有效应对后勤工作复杂性的需求。在培训方式上,要坚持校内培训为主的原则,校内培训既可以保证后勤人员与本职岗位不脱离、与工作任务不脱钩,又能保证在培训中能够直面真实的服务场景和服务对象,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习培训氛围。(2)要紧密结合后勤保障工作实际,精心设计培训专题。开展后勤人员培训,既要培训专业理论知识、工作技能技巧,又要重点培养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法律常识、岗位意识、责任意识、节约意识、风险防范知识和沟通协调能力。根据当前技工院校开放性办学模式和后勤服务逐步社会化等特点,还要增加工商税务、食品监督、安全监察、财经纪律等法律法规的培训内容,引导后勤人员形成遵纪守法、崇德尚能,遇事找法、办事用法的工作作风。(3)要坚持转变学习理念、注重培训实效的原则。教育和引导广大后勤人员自觉实现培训上的“四个转变”,即:由学习了什么向学会了什么转变,由学会了什么向会用什么转变,由拥有知识向拥有能力转变,由注重学习理论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转变。在培训过程中还要加强节约意识的引导,有机融入节约能力和节约手段等培训内容。通过邀请本校后勤节能标兵谈心得体会、说经验做法,切实树立“节流就是开源、节支就是增收”的理念,有效降低后勤运行成本。
4.实施高效管理,打造后勤保障铁军
技工院校后勤管理工作与教育教学等其他各项工作相比,属于事务杂、花钱多、责任重、风险大的岗位。为此,作为后勤管理者要发扬“工匠精神”,以严谨细致、精雕细琢、专心专注的追求和情怀,认真履行好“一岗双责”。(1)要在思想上自觉树立新时期“后勤人”精神。技工院校后勤工作承担着为广大师生提供精准精细服务的重要职责,后勤保障部门人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宗旨,努力激发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在思想上要自觉把握技工教育后勤工作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在技能上查遗补缺,在知识上丰富内涵,努力完善自己的专业结构;在工作上要主动提高业务能力,增强创新性和创造性,做到思维缜密、反应敏捷、分析问题透彻、解决问题迅速,促使本职工作科学化、规范化。(2)要教育后勤保障人员成为创建节约型校园的主力军。后勤部门领导要以创建节约型校园为目标,带头弘扬“节约光荣、勤俭办事”的建校爱校理念,健全与绩效考评相结合的成本管理机制,以严明的工作纪律、精湛的业务技能、严格的工作流程,努力营造优质服务新风尚。切实做到带着感情去服务、充满激情做工作、以担当精神搞保障,依靠精准到位的服务让师生信任,依托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让师生理解,凭借高超过硬的技能技巧让师生信服,以真诚朴素的智慧涵养让师生满意。(3)要构建后勤工作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后勤工作属于高风险岗位,既要带好队伍、抓好业务、搞好服务、高效管理、有效供给、保障有力,又要在工作过程中有所敬、有所畏、有所止。为此,要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后勤人员补足精神之钙、筑牢理想之魂、打牢技能之基、夯实廉政防线,确保整个后勤服务队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把得住底线、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以“两学一做”为统领,以“三严三实”为标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的稳步实施,对技工院校后勤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针对服务保障的特点和规律,牢固树立“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意识,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效能,强化保障力度、打造后勤品牌,进而构建管理更加规范、功能更加健全、质量持续提升、运作更加科学的后勤管理服务平台,仍需广大技工院校后勤工作者继续深入探讨。
篇12
2、基本原则:坚持企业自主、政府推进的原则。将节能减排工作与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和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将政府宏观指导、政策激励和完善监督服务相结合,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和引导企业自主开展节能减排行动。
坚持突出重点、带动全局的原则。通过选择目前基础较好的一些企业开展试点,以规模以上企业为监测重点,将试点与示范相结合,树立典型,积累经验,带动工作全面展开。
坚持量化指标、考核监督的原则。制定节能减排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方法,确保目标落实到基层和企业,同时加强考核监督,密切跟踪企业节能减排进展,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
3、主要目标:到2010年,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指标,全县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明显提升。万元gdp能耗由2005年的0.72吨标准煤下降到0.58吨标准煤,下降20%;cod排放总量控制在7738吨/年以内,在2005年8438吨/年基础上降低8.3%,年均净削减140吨;so2排放总量控制在2533吨/年以内,在2005年2606吨/年基础上降低2.8%,年均净削减14.6吨。
二、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的重点工作
(一)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服务业发展。以筹建XX县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契机,以各类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创新平台,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不断提高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能力,进一步做强做精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双倍增”,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实施服务业跨越战略,以生产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
5、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思路,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执行更加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2008年底前,对不能做到达标排放的企业,实施停产整顿,新建项目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并实行节能、环保评估公开制度。到2010年,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两高两低”产业比重明显提高,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0%。
(二)全面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6、加快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着力抓好燃煤锅炉改造、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电机系统改造以及政府机构节能等五大重点节能工程。2009年起,重点围绕化工、纺织、木业等重点耗能行业,组织化学原料生产工艺节能改造、工业锅炉节能改造等,推进实施一批节能改造项目。重点实施澳特利化工的合成氨节能综合改造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改造项目和脱碳废气回收设备食品级二氧化碳项目、嘉泰纺织的电机系统及照明节能、华威纺织的电机系统及照明节能、太湖巨豪的燃煤锅炉及电机系统节能、德伟木业的贴面板节能改造项目。
7、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实施清洁能源战略,加速天然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鼓励秸秆综合利用,提倡使用沼气、太阳能热水系统。继续推进燃煤脱硫工程,强制要求2吨以上的燃煤锅炉“十一五”期间必须完成烟气脱硫,进一步削减非火电二氧化硫排放量。加快淘汰落后用能设备,力争“十一五”末节能15万吨标准煤。
8、加快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已有污水处理厂的实际处理负荷率,确保“十一五”末污水处理能力达5万吨/日,到2010年全县城市污水处理率到达到85%以上,年削减cod4000吨,尾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9、加强面源污染及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使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到“十一五”末,化肥、农药使用强度在现有基础上分别削减20%和3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70%以上,生物农药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切实加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到2010年,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率达60%;网围、拦网、网箱(简称“三网”)养殖面积压缩到水域总面积的5%以内。积极推行“低密度、不投饵、不用药”的生态养殖模式,减少外源性投饵,实行轮放轮养,确保水质安全。
(三)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
10、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在化工、纺织、木业、食品等四个行业实施节水行动,强制淘汰落后用水设备和用水工艺,至2010年底,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建成节水型企业,实现农业用水负增长,工业用水零增长,生活用水微增长;对重点用水企业实施定额管理,推动高耗水、高废水排放企业节约用水,推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中水回用和“零排放”等节水技术;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逐步改造淘汰现有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步伐。
11、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制度,提高综合利用率。积极推进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城乡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新建、改造一批垃圾中转站,全面实施“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12、加大清洁生产推行力度。全面推行化工、印染等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运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进行改造,对污染物排放不能稳定达标或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核定指标的企业以及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全面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并向社会公布企业名单和审核结果。“十一五”期间完成20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运用政策性资金,支持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企业持续实施清洁生产,培育一批污染物“零排放”企业。
某县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
(四)依法强化监督管理
13、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推进我县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指导督促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进行能源审计和节能规划编制,全面落实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责任。建立完善能源计量体系,严格按国家标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开展计量确认工作,健全能源计量。积极推动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环保管理水平。全面实施“污染治理设施完善提高”工程,提高稳定达标排放率。对重点环境问题实施挂牌督办,明确责任单位,公开查处结果,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
14、严格建筑节能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要求,积极推广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新建建筑工程,一律推行节能墙材等重点保障措施,切实做好禁“实”限“粘”工作,并积极推广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从2009年起,所有新建商品房销售时在买卖合同等文件中要标注建筑能耗、节能措施等信息,对达不到标准的建筑,不得办理开工建设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准销售使用。在试点示范基础上,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能耗定额制度。全县所有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实施装修、扩建等改造项目时必须同时推进建筑节能改造。确保新建、改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到“十一五”末达到节能65%标准。
15、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节能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和绿色照明产品等。城市照明和亮化工程要优先采用高效照明产品,应用率达到90%。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除特定用途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
16、全面建设节约型机关。政府机关率先垂范,建设崇尚节约、厉行节约、合理消费的机关文化。建立科学的政府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积极推进能耗计量和监测,定期进行能耗公示,实行节奖超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制订和实施适应本系统特点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方案。抓好办公设施和设备节能,推广绿色采购、绿色照明,逐步提高政府采购中使用循环产品、可再生产品和节能节水无污染绿色产品的比例,率先更换政府机构不节能灯,定期收集办公电子废弃物,由具备资质的单位统一安全处置。
17、严格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对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公开曝光,依法查处,对重点案件挂牌督办。设立节能环保违法行为举报电话,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建立节能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三、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的保障措施
18、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和工作督查制度。节能办公室设在县经贸局,减排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统一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开发区、各乡镇、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确定专门人员分工负责,切实加强对本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
19、实施严格的产业准入政策。按照鼓励发展、重点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四类的不同要求,加强对新改建项目的分类指导,制定实施更加严格的节能标准。对于超过限额标准生产的,由节能环保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未经整改或经整改不达标的将责令停业整顿或关闭。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对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投资项目,须由节能主管部门组织专家或专业机构对其合理用能作出评价,达不到行业节能标准和单位产品能耗定额要求的,不予核准、备案。
20、建立能耗统计指标体系。逐步建立以水、电、气等单项能耗指标和万元gdp等综合能耗指标相结合的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做好对重点企业能耗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逐步建立完善能耗统计、监测和分析平台。制订并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和监测办法,完善网上直报制度,加强统计监测。做好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公报工作。
21、实施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逐步建立健全能够反映资源环境供求关系、稀缺程度和供给成本的价格体系,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对水价等重要资源价格适时进行政策性调整,逐步实行资源超计划、超定额加价收费方式,加大实施峰谷分时电价力度,扩大执行范围,在高耗能行业中对淘汰类、限制类项目执行差别电价政策。
篇13
机关事务,是相对于机关政务而言的。简言之,机关事务就是为了保障机关正常运行所需财物的服务与管理活动。近年来,围绕着管理科学化、保障法制化、服务社会化的改革思路和目标,我国各级政府机关及部门在机关事务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改革探索和实践。2012年6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草案)》明确要求,政府各部门应当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本部门机关事务实行集中管理,执行机关事务管理制度和标准;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保障公务、厉行节约、务实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管理、保障、服务”作为机关事务的主要职能定位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人民银行系统内部管理体制的调整,近年来,基层人民银行机关事务管理服务的范围更广、项目更多、要求更高、责任更大。加强机关事务管理,规范机关事务工作,关系到基层人民银行机关正常运转、职能有效履行和节约型机关建设,为此,进一步深化基层人民银行机关事务管理机制改革,对机关事务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指挥、协调、管理、服务和监督,是基层人民银行适应机关事务管理发展形势的内在要求,也是基层人民银行机关事务管理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
二、基层人民银行机关事务管理的现状透视
近年来,人民银行系统为了适应机关事务管理发展形势需要和改革要求,在机关事务组织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系列的改革,总行设立机关事务管理局,分行、省会中心支行和地市中支设立后勤服务中心,县市支行设立后勤管理岗。后勤服务中心主要负责机关后勤保障和安全保卫工作。本文以人民银行娄底市中心支行为研究样本单位,立足于基层人民银行特别是地市中支的机关事务管理,并放眼人民银行系统机关事务管理改革研究与探索。
1、措施和成效。人民银行娄底中支注重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体系,严格管控措施,落实考核监督,在机关事务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近年来,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机关事务管理方面的制度、措施和标准,如《节能减排考核管理办法》、《能源管理方案》、《“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方案》、《集中采购管理实施细则》、《来人来访接待管理办法》、《公用经费分部门预算(包干)管理办法》、《车辆管理制度》、《车辆油耗节超奖罚措施》、《废旧电子设备回收管理办法》、《办公用品领用管理办法》等,与物业服务公司签订了《机关大院办公区物业管理服务合同》,明确后勤管理岗位职责,坚持双人采购,实施市场采购价格巡查制度,落实“整合和精减会议”,定期张榜公布有关机关事务费用情况,接受全行干部职工监督,基本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关事务管理服务运行机制,机关事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2011年被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评为节能减排先进单位。
2、问题和不足。上述管理措施从另一个侧面可以反映,人民银行娄底中支机关事务工作虽然逐步从传统的供给制、封闭型体制中解放出来,但与“集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现代机关事务管理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一些具体的后勤服务管理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重视服务、忽视成本,重视投入、忽视效益的现象,造成财力、人力、物力的低效配置。纵观基层人民银行后勤服务管理现状,在管理方法上,普遍采取的是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管理方法,总体上停留在传统后勤观念和方式上,或者说还没有摆脱传统后勤观念的影响和束缚,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管理方法不科学、服务机制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高消耗、低效益的问题仍然是基层人民银行机关事务管理的通病。
3、管理困惑。基层人民银行机关事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诱发了基层人民银行机关事务管理困惑:后勤人员尽管爱岗敬业、锐意进取、主动协调,但后勤工作的管理、保障和服务难免差强人意;机关事务管理信息可靠、完整吗?机关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吗?如何有效加强机关事务管理,切实提高机关事务管理绩效?这是后勤管理所面临的困惑,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开发利用机关事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是基层人民银行机关事务管理机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基层人民银行机关事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诱发了基层人民银行机关事务的管理困惑。机关事务管理困惑的内在原因,其实来源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充分。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充分的有效手段是加强信息沟通和信息挖掘、收集。管理信息系统是加强信息沟通和信息挖掘、收集的最有效工具。目前人民银行系统拥有的机关事务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统,只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而固定资产只是机关事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开发利用机关事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是基层人民银行化解机关事务管理困惑、解决机关事务管理存在问题和不足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手段。
1.结构化思路。目前,基层人民银行机关事务主要包括物业管理、日常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管理、水电管理、公务接待(包括会议)、车辆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几大类相对独立而稳定的工作板块,为此,可将这几个工作板块作为机关事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的核心模块,即物业管理模块、日常办公用品模块、水电模块、公务接待模块、车辆管理模块和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在此基础上,增加其它支出模块、法规制度模块、统计查询模块、意见箱模块和系统维护模块等。除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二级菜单只设置管理制度和配置申请外,其它核心模块的二级菜单均有部门菜单、采购退回菜单、统计查询菜单等主要菜单,三级菜单如部门菜单的下级菜单包括部门人员组成、部门人数等;采购退回菜单下级菜单包括物品名、品牌型号、数量和价值等信息。统计查询菜单设置查询权限。
2.配套制度。建立起内部商品核算管理制度。即后勤服务中心采购的市场物品是市场商品,各部门统一从后勤服务中心配置获得的资源即资产、用品和服务都属于内部商品,一律按内部商品计价核算。固定资产进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核算管理,其它耗费支出一律进入该系统进行核算管理。内部商品价格原则上与市场价格一一对应,对库存商品已无法区分单件价格的,按批次价格计价核算;无法区别批次的,按该类库存商品平均价格计价核算。对于无计价商品,如车辆使用计价问题,按两种模式进行计价核算。对于部门调配用车,按出差目的地路程设置差别浮动比率(如10%、15%),按路程折计价格核算,如一公里按一元计价。对于行领导配置的专车和公共公务用车,每月抄计里程表,再按路程折计价格核算,发生调剂使用的,核减相应额度。
3.开发方案。(1)版式设计。机关事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版式设计考虑单机版或者网络版两种版式;(2)开发方式。考虑自行开发或软件外包两种开发方式。(3)接口管理。本系统固定资产菜单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接口链接以系统稳定运行并且获得上级行的链接许可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