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美术教育叙事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美术教育叙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美术教育叙事

篇1

一、幼儿园叙事性美术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纲要》指出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一定要能激发儿童创造美的潜能,同时在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鼓励和支持儿童尝试用多种艺术形式表现自己,并从而逐步提高他们自由表现表达的技巧和能力。美术教育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现实教学活动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填鸭式的灌输法依然非常普遍,儿童机械地去再现成人指导的作品,模式化非常严重;活动过程教师操控太多太紧,幼儿无法张扬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意愿;教师过分注重幼儿美术活动技能的掌握,追求作品的精美,强调作品的一律性以及作品和教师示范的相像性,儿童的创造能力很难得到发挥,艺术教育也很难达成真正的初衷。为此,我们将以叙事性美术活动为视点探讨如何在幼儿园开展创造性美术活动,更好地发挥美术活动的教育功能。

在叙事性美术活动区,我们对创作表现的主题不作统一的规定,幼儿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所要表现的内容,可以自主地为作品命名,所以每次活动结束时总会产生风格不同的作品。由于在叙事性美术活动区中幼儿表现的内容,所用的材料各有不同,从而使每幅作品完成的时间不同,有时一次活动能完成几幅作品。

事实上,幼儿美术活动和语言教学是交互进行的,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语言教育中“难以消解的困惑”问题越发突出,儿童表达、表现乃至创新梦幻式向往与憧憬的童真童趣很难得以真正地体现,也极少为儿童提供通过早期图文阅读进行自主思考和接受人文熏陶的可能。如何将文学内在深刻的意蕴与孩子的浅显理解统一于教学活动中呢?本着打开、扩展幼儿视野的理念,我们借助一些可操作性、可尝试的活动,让幼儿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中,用自己的经验进行对角色的体验、迁移、再创造,从而将“行而上”的东西转化为幼儿个体间的自主活动。尝试向幼儿开启一扇崭新的角色体验的窗户――文学活动与操作活动的融合,旨在满足那些不善言表、性格内向、害羞但擅长操作的幼儿,深刻体验故事角色行为、经验与内涵,同时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纲要对艺术教育所提出的要求。

二、幼儿园叙事性美术活动的教学途径

在幼儿园开展叙事性美术教育的活动中,基本上有几种基本方法,如:画与话相结合、做与说相结合、看与讲相结合等,让孩子们在自由、放松的氛围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在观察、欣赏身边的美好事物时,尝试用语言去描述,并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达到“画中有话,话中有画”的目的。

1.画与话相结合。绘画是幼儿的第二语言,陈鹤琴先生曾说过:“绘画是语言的先导,是表示美感的良器。”在绘画的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语言教育,画与话相结合,可以相互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实践证明,在绘画活动中,给儿童更多的语言交流,可使绘画水平有较大提高,而且可让孩子们感受美术活动的快乐,提高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加深对绘画内容的理解,丰富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想象。

2.做与说相结合。现代幼儿教育从传统的学习知识逐步转向学会学习,需要学着尝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要真正解放孩子双手,拓展想象,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通过观察、理解,讲述,更好的达到活动的效果。

3.看与讲相结合。教师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的美术欣赏作品,可以说世界名画,也可以是孩子自己的美术作品。其内容一般都是幼儿能理解并喜欢的。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可采用“问、思、答、讲、评”这五步强化幼儿思维训练的措施。平时经常给幼儿看一些优秀儿童绘画作品、精美的生活用品、雄伟的建筑物等,在赞美生活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也渐渐地变美了。

三、幼儿园叙事性美术活动的指导策略

1.营造富于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和条件。在叙事性美术活动中,我们需要特别注重对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利于幼儿发现、掌握、解决。可给孩子们观看油画棒,重叠画,印章画,手掌画,毛线弹画,水彩笔画,水墨画等不同的绘画工具创造的不同的效果,然后在活动区中展示并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尝试,这样可以激发他们更大的兴趣。教师则要大胆放手让幼儿去尝试,适时适当的点拨、引导。

2.让幼儿尝试综合运用绘画的方法。首先进行横向绘画创作,即同一主题孩子们可以自行选择创作的工具。之后可进行难度稍大的“纵向绘画创作”,即选择不同的美术用具,采用多种手法和技能,完成一幅画。

3.让幼儿尝试评价作品并及时鼓励。儿童画具有趣味性,但也有较随意、不规范等特征,这是儿童画的特质,因此点评时要注意不能扼杀幼儿绘画中的质朴和稚拙。当幼儿在创作完一幅作品后,应给予分享交流的机会,同时也需要老师和同伴的认可和鼓励。

4.实施有利创造的指导方法。叙事性美术活动并非孩子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孩子们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的和画的出入太大。究其原因是他们本身所具备的技能技巧不足以满足他们旺盛的创作欲望。教师应深入了解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制订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幼儿正处在创造和发展的启蒙阶段,需要教育者为他们开启创造的大门,更要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捕捉周围事物中的美,走进孩子的内心,站在为孩子发展的角度,把孩子看作是艺术教学活动的小主人,把平常的事物点化成智慧和美的艺术品。让叙事性美术教学活动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篇2

1.仪表、姿态美

这是由美的特征之――美的形象性决定的.人们在欣赏美的事物时,通过感觉、知觉、直觉等一系列的审美心理活动,感觉到它的具体、生动的形象,这就是美的形象性.

身为教师,仪表要纯朴、清新、淡雅、自然,给人一种整洁、大方的美感.切忌不修边幅,消沉萎糜;站、立、行的姿态要端庄、文雅.步履蹒跚,动作迟钝都不能引起美感.这样从你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就在学生的心中唤起一种审美愉悦,最终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正所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2.创设美的情境

这是由美的第二个特征――美的感染性决定的.表面上看,学生学习以追求事物的“真”为目的,似乎不需要情感、想象的直接参与,只是从感知到逻辑思维.而实际上,学生审美是投入自己主动心理功能的积极活动过程,是一种非自由美的创造.只有在学生的审美过程中,将其情感和理想与教师相调和而引起感情波动,才能具备美的感染性这一特征,从而产生美感.教师要能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美的意境,这样才能形成学生丰富的想象,所谓寓义于情,而义愈至;寓情于景,而景愈深.

3.语言美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语言之美是艺术美的外在表现,正如黑格尔所说:美的世界必须通过视觉和听觉,才有力量从人的心灵深处唤起反应和回响,而教师恰是运用语言这一载体来传播美的.

数学教师语言的准确、严谨、鲜明性自不待言,此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的节奏性.语言的节奏能引起人的情绪变化,美感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随人的心境情绪不同而不同.美的节奏能调节人的良好情绪.人感受的最适度的节奏是70―90次/分,这样,能使人产生“悦目明心”之感.

(2)语言的形象性.教师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揭示抽象的数学内容,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欣赏数学美的同时留有积极创造的余地,以发挥想象力.

(3)语言的丰富性.学生的审美创造、审美欲望的强弱与产生的愉悦程度成正比.教师运用暗示、含蓄、幽默的语言及语调的抑扬变化,都能唤起学生的情感,获得美的享受,并对前面展开的真理感到惊奇,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具有特殊的能动性的创想能力.

4.道德美

康德认为:美是道德的象征.教师的道德美应包括为人师表的品行美,执著追求的毅力美,甘为人梯的奉献美,教书育人的理想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身的道德原则渗透到审美活动中去,使学生不仅在理智上认为正确该遵循,而且在情感上热爱追求,以达到启迪心智的目的,使学生的道德境界变得崇高.

5.才识美

荀子云:君子之美,以美其身.教师不仅要有健康的情感,高尚的品行,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出众的才能.这是引导学生认识、发现欣赏和创造美的有力保证.

篇3

0.引言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以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为主要目标。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了知识的学习能力,还包括了其自身的道德品质、审美与表达等多个方面,其中审美与表达包括了感受美和表达美两个方面。美术课是其接受美学教育的重要课程,美术教师对学生形成美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素质能力应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在教学的同时应注意自身的继续教育,将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与学生一起成长,全面提高我国公民的综合素质。

1.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虽然美术课程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但是各地各校的发展并没有取得平衡,效果也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小学美术教师没能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没有得到有效提高。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1]。目前普遍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并没有按新课改的要求来进行教学活动,导致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二是中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跟不上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他们在教学方面缺乏理论知识的指导,不能找出适合既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由此可见,美术教师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加强自身的学习[2]。三是在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地区,中小学美术课程都是由其他课程的老师代课,缺乏专业性,这就更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2.对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方法的思考

2.1及时更新继续教育的内容

传统的继续教育内容重点在教师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通过实践可以看出,这种继续教育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并没帮助。对于中小学的美术老师来说,可以根据教师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以及教学能力等。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应针对教师在教学上反馈的问题,体现对美术教师内在素养的培育与外化知识技能更新转化的需求来进行及时地更新,在特定教学情境下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可以把反思性、探究性、互动性、情境性和实践性等内容作为选修课添加进去,在提高教师文化素养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培养其创新能力,使教师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3]。更新继续教育的内容应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来制定,为其教学活动多提供些帮助。

2.2继续教育应注重提高教师教学的专业水平

美术教师要想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就应该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新理念。首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教师学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习惯,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合理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其次,指导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改变传统美术教育中以模仿为主的模式。最后,指导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代化教育对美术教学在调动学生积极性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让教师充分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可使其自身的教学水平及效果能够有所提高。

2.3采用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途径

传统的继续教育对教师的培训是行政指令性计划为主,培训往往都是统一内容、要求和进度等。继续教育的形式基本上是采取短期集中面授,以传授系统理论知识的课堂讲座教学为主,缺乏灵活性与多样性;教学方法也是比较单一,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例如对学员在受教育背景、教龄、经验、职称、能力以及教学的理念、态度、情感等方面,这常常使得教师在培训时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对继续教育缺乏积极性。这就要求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应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方法,采用集中培训、业余培训、脱产培训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充分尊重教师之间的水平和需要差异,鼓励教师朝个别化、个性化发展。

2.4采用现代化的继续教育手段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教师的继续教育也应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美术教师的继续教育可以建立以远程教育为主体的教师培训网络,这种教学手段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它能够使美术教师接触到世界上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与自己教学相关的内容,利于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4]。通过网络来辅助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既方便又快捷。

2.5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

据调查有80%以上的中小学美术教师都认为工作后的继续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鼓励中小学的美术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学习,相关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从政策导向上给予他们以正确的引导,多提供一些公费或自费进修的机会,还可以建立一系列的竞争制度和学历达标制度从继续教育质量上给予他们提供更大的吸引力,提高美术教师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3.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继续教育既是国家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师自我进步、自我提高的需求。素质教育在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同时,也给美术教师的工作带来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中小学的美术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在进行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要接受继续教育,注重自身的进步与发展。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社会对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要求来进一步完善自己,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和教学需求的新型教师,争取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邓坤.新课程视阈下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选择[J].大家,2010,23(12):89-90.

篇4

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领域内,刘海粟(1896-1994)和徐悲鸿(1895-1953)皆为风云人物。两人都是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者,尽管存在着许多分歧,并且矛盾重重,但仅就其美术教育而言,各有特色,对20世纪的中国美术教育体制的确立,都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刘海粟从事美术教育数十年,被公认为我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作为南京艺术学院前身上海美专的创始人,他在美术教育上敢想、敢创、敢闯、能顺应历史潮流、切合社会需要,体现时代精神。

在教学上,刘海粟既没有严格的体系,也没有贯穿始终的教学程序。他深受(1868-1940)新美育思想影响,“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上海美专的特点。1912年,刘海粟在上海美专办学宣言中提出:“一、我们要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美术的蕴奥;二、我们要在残酷无情、干燥枯寂的社会里,尽宣传艺术的责任,因为我们相信艺术能够救济现在中国民众的烦苦,能够惊觉一般人的睡梦;三、我们原没有什么学问,我们却自信有研究和宣传的诚心。”几天后,这一宣言先后发表于《申报》《先声报》等报纸,揭开了中国美术教育的新篇章。在教学中,他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风格流派,也不规定学生一定要步自己的后尘,用一种切身的体会开导学生,要求学生重视艺术理论的学习,希望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路子,这是刘海粟教学思想重点,也是他本人在从事艺术活动多年之后的经验。

诚然,刘海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元老,但是一部现代美术教育史,像单单提及徐悲鸿一样,单提及刘海粟那也是不完整的话。徐悲鸿也是我国美术教育的巨匠,在中国艺术界影响至大,可谓始料不及。刘、徐两人在美术教育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或许,作为美术教育家的徐悲鸿在现代美术史要比作为艺术家的徐悲鸿更有意义,他从事美术教育更为系统和更有规则。缘于早年的艰难经历和在法国深造时所接受的一套奠定了他在艺术上的基本信念,他接受了一种正统的严谨的古典的绘画形式,毕生提倡的写实主义。他主张美术必须求真务实,倡导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美术,并将法国学院式的教学模式“移植”至美术教学中。

徐悲鸿何以“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始终困扰着徐悲鸿,使他激动不安。他一生恪守“艺为人生”的世界观,坚信艺术的社会功利性,在东西方游历过程中了解现实主义绘画对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在他看来,“艺术应当维护真理,本身也必然体现真理”,“艺术是一个民族生活的反映和民族思想的表征”。他将精确的西洋古典大师作为立论的权威依据,反对任何所谓与之相背离的艺术样式。在艺术中寻求真理几乎成了他一生想要完成的课题。他反复声明:“欲救目前之弊,必采欧洲之写实主义。”后来,他明确提出艺术应有科学的“求真”精神。当然,徐悲鸿对于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显得有点偏激,或者更有一点盲目。他对欧洲风起云涌的现代艺术不屑一顾,异常地排斥塞尚、马蒂斯,贬低毕加索,因为在他看来,一切现代派艺术对于中国是没有作用的。徐悲鸿始终固守自己的阵地,以此作为一种毫不动摇的主线贯穿于他的全部教学和创作过程。他不遗余力地实施素描第一,以求惟妙惟肖的写实主义教学原则。1943年11月,徐悲鸿为《国立中央大学艺术学系系讯》作序时对师生们提出了殷切希望:

篇5

在数字时代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媒体行业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人们越来越重视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创新在媒体中的作用。当前社会,人们对数字媒体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进行视觉艺术上的创新,才能使媒体行业获得长效的发展。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正在朝着虚拟化、交互化、网络化等方向多元发展。因此,探究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创新十分有必要。

一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理念

媒介是艺术存在的基础。艺术和媒体从产生之日起,两者就有着紧密且不可分割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媒介就是将新媒体的艺术联想具体运用到新媒体的艺术实践中的载体。再通过对新媒体的反思和批判,将成果集中体现出来就成为了新媒体艺术。在艺术领域中应用数字技术,能够为艺术家提供更多的创作平台,创新艺术形态,使其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可以将设计师的理性思维与艺术的感性思维有机融合在一起,利用数字科学技术以及现代媒体技术,开展新的艺术形式。既可以将其定义为通过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字技术全面参与或者部分参与的创作活动,也可以将其定义为具有数字技术特征的艺术作品本身的创作活动。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在创作过程中、承载过程中、传播过程中、鉴赏过程以及批评过程中,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当作技术支撑,推陈出新,创造出新的艺术形态。在艺术审美的感受方面、体验方面以及思维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设计师通过计算机等数字设备,对自身的创作理念进行描绘和创作,最终实现带有数字技术特征的艺术作品的产生。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就是通过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数字技术作为传播媒介,向观众展示作品,为观众提供参与平台和互动平台。

二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特征

(一)交互性和超文本

互联网使视觉艺术实现了“超文本”的构想,观众能够使用一种和传统观看方式完全不同的方式,只需要利用电子搜寻功能就能够快速正确地找到任一文本。利用“超文本”的特征。观众可以从多个维度、多个角度进行艺术观看,而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线性观看方式。不需要观众一页一行甚至是一本地去观看,而是通过直觉、想象的方法将这些信息联结起来。交互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关于虚拟空间,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计算机用户进行互动。第二,关于现实空间,利用根据传感器设备、激发器设备以及计算机组成的系统,对人体的位置、人体的触摸、人体的声音进行检测和反应。第三,关于信息扩散和传播。计算机网络上的终端具有信息接收功能以及信息发送功能。利用这些功能可以实现人机的双向互动,达到信息扩散和传播的目的。数字媒体技术使信息的扩算速度和传播速度更加快速,在信息量的规模上也比以往更大。不仅如此,数字媒体技术还为人机互动提供了交流和体验空间。因此,交互性是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最突出的体征之一。

(二)现实虚拟以及沉浸体验

现实虚拟即通过计算机对现实世界进行模拟,创建出一个虚拟的三维空间世界,为观众提供视觉方面、听觉方面以及触觉方面的感官模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真实世界,能够及时地、无限制地对三维空间里的各项元素进行有效观察。虚拟的现实和真实的现实,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有,第一,虚拟的现实世界是真实现实世界的特殊部分。第二,虚拟的现实世界与真实的现实世界相互平行。第三,虚拟的现实世界和真实的现实世界相互套叠。沉浸是指当事人把自身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某一境界或者某一思想活动中的特殊精神形态。这种精神形态通常表示人们对这一境界高度向往,这种思想活动往往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把这种“沉浸”体验当作创作的最高追求。沉浸体验是在陈金技术支撑下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三方面的表现,第一,全感官体验。第二,参与性。第三,戏剧性。

三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创新

(一)将科学信息技术和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进行完美结合

当前社会,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都在飞速地发展和创新,在许多行业和领域都在引进相关的科学信息技术,并且效果非常显著。推动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发展和进步,不仅能为科学信息技术增加更多新的活力和元素,还能够促进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拥有更多的创作平台、展示平台等。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蓬勃向上发展的同时,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风格和优势特色被彰显和强调,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将科学信息技术和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进行完美结合,是当前信息化时代最基本的要求和最根本的标志。只有这样,才能为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发展提供最根本的动力。

(二)对虚拟艺术进行创新

虚拟艺术就是将传统的艺术形态进行打破和创新,不再仅仅局限于对艺术的模仿和复制,对艺术的应用方式高度重视。传统的艺术往往是通过平面二维的方式进行作品的展示。而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则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数字技术对作品进行三维空间立体的展现。首先,设计者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利用数字技术,对虚拟的事物进行适当地发挥和联想,展现出事物的三维立体形态。其次,利用虚拟技术改变艺术在时间上的进度,让观众能够在同一时间里对大量的事物进行观察和体验,实现艺术从图像世界到视觉艺术世界的创新发展。

(三)利用高科技作为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载体

视觉艺术从诞生之初到今天,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改革浪潮。视觉艺术从诞生以来,就在各个发展时期对人类的日常生活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新鲜的元素,也为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特别是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更为显著。在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基础上,注入先进的高科技技术,并且把这些高新技术当作艺术创造的后盾支撑。利用高科技作为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载体,在现代视觉艺术创作中十分普遍。例如,电影行业、网络行业、电视行业都利用了高科技作为艺术载体,为观众呈现出了一场场恢弘的视觉盛宴,让观众在体验画面真实感的同时,还深切感受到了设计师创作的艺术理念。利用高科技,可以为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带来新的创作元素和新的创作活力,使其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为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元素和新活力,为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利用视觉信息的跨界组合,实现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多维创新

对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进行创新,就是对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因此,在具体的创新过程中,设计师不仅要对艺术形式创新,艺术风格创新,还需要对艺术语言创新,艺术手法创新。在这些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设计师的思维模式。设计师的思维模式就是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创新最根本的动力,通过设计师运用自身的大脑对当前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模式进行改变。只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才能够取得高速地发展和进步。利用视觉艺术实现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多维创新,就需要设计师在不同的领域对各种艺术手法进行不同的尝试和创新,并且将人脑和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从而实现视觉艺术形式上的多维创新,让这些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语言等从多维度为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引入新的活力和新的生机。

(五)对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观念进行创新

虽然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在实际创作中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尽管如此,对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的观念进行创新也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技术研究人员要具有先进的相关艺术观念,只有这样,技术研究人才才能够研发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视觉艺术的创作提供物质条件。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出设计师们先进的艺术创作理念。其次,观众也要具有先进的艺术观念。传统的视觉艺术体验方式在观众的心中已经基础深厚,不易动摇了,观众习惯于传统的视觉艺术体验方式,特别是老年人极其不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传统的行为模式使观众的思想得不到解放,造成创作过程中的时间浪费、劳动力浪费以及资金浪费。因此,对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进行创新,就要重视技术人员和观众的观念更新,从而为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发展提供思想基础,引导人们对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创新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知道,基于数字媒体语境下的交互式虚拟视觉艺术,具有交互性特征、超文本特征、虚拟性特征以及沉浸性特征。因此,对该视觉艺术的创新需要从这些特征着手,融合技术和艺术,创新虚拟艺术,利用高科技作为艺术创作的载体,整合视觉信息,转变艺术观念。

参考文献

[1]谢晓彤.城市数字媒体语境下如何看待视觉艺术的创新[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11:123-124.

篇6

一、本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现状

伴随着中小学课改的进一步深化,新一轮的美术课堂改革在各校相继展开,因各教师课改意识和知识架构的差异,各校美术课改成效参差不齐。教师是新课改探索者和实践者,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本区教师的素质教育能力还不成熟,尚缺少成功案例可供借鉴或引以为范。因此,需要区内美术教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身于新课标课程的研究和课堂文化探索,探索较为专业和系统的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案。

传统的中小学美术课程主要是以提高技巧训练为主,强调专业要求,造成多数美术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日趋减弱。而现阶段我们针对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是以新课标解读、通识培训和理论学习为主,以专业课堂教学操作和现代教学技能运用知识为辅。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创新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进一步渗透课改理念、提升课改意识和教研能力,特别是对于边远的专业教师少的中小学(如城北镇、三角镇、长沙镇),更需要得到专业与教学综合能力的培训,因此,教师继培训更需关注这方面内容。

二、对中小学美术教师继教内涵的思考

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包含接受外在培训及自身的内在提升。

(一)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意识创新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沟通过程是创造的过程,也是奠定每一个学生(包括学员)学力成长的过程。在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过程中,应该将创新意识优先研究。要具备一种意识:培训应当是教师与学员通过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沟通、信赖来发展合作精神,共享知识经验、实现自我超越。在职教师要积极参与培训,实践在职继教培训课程,一边教学实践一边总结反思。渗透创新教育,思考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创设最适宜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二)中小学美术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有效提升综合素质,应该站在全面的角度来看。首先,美术教师应该将本专业水平与能力进行全面提升,将创新教育理念与新课标中关于美术课程是“以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理念有机结合。美术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个人经验的独特贡献。教师应将课程性质、课改理念、课堂生成预设、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创新设计,使课堂设计方案集中指向新课标框架下的课程目标,力图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自身也应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教育技能,从而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联系纽带;多渠道学习,找到自身发展的切入点,使知识整合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掌握本专业各项知识,而且要将综合性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全面检视,不断自我完善。

三、对本区中小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建议

(一)继续加强课改理念的渗透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在原有课标解读通识培训课程下,强调对新课程标准、课程人文性质、课程价值及总目标等理念渗透,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切实贯穿于每一次培训课程之中。重视探究建立“双主体”的对话,减少灌输,强调探索。从美术的本质去探求美术教学的价值。

(二)创新培训模式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教师不仅要看“教”、还要看“学”,即以学定教。教师培训也应该改变流于形式的我讲你听,采用培训教师与学员双向管理模式,全员大课堂专题讲座、分组活动互动学习、实践观摩交流、个人自主内化学习、借助网络平台构建班级论坛等多种形式。培训可分阶段进行:理论培训-互动学习反思-实践观摩-成果交流。围绕我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相关的课改探索案例、课堂观察、校本教研、活动设计、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主题进行探讨,强化学员参与感,提高培训效益。

(三)注重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指导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很多时候是通过教学方法展现的,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教师必须要有创造性思维,教会学生展开复杂的思维过程,教师还得有高度的洞察力和灵活性,随时变换教学方式,帮助实现课程目标。因此在培训中要注重学员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指导,创设多渠道的实践交流,强调学员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实践,教学相长、共同探讨、交流互动、经验分享,让学员在培训中学习、在实践反思中成长。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教育科研已经被推到了前沿,继教培训使命更为重大。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进行美术教师继教培训,不应该站在简单的地方来看问题,应该贯彻教育培训创新意识,把握新理念,加强对学员多元文化培训的渗透。如果美术教师把美术知识和技能凝固成一中无生命的物体,采用传递的方法让学生强行接受,就会忽视美术具有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功能,割裂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漠视了学生对实际情况的需要,特别是对情感体验方面的需求。其理相通,在对教师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从学员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更加注重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才能真正自如地驾驭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 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7

一、全媒体交互式虚拟演播技术的应用现状

对比以往电视节目直播或录播的演播环境,我们从各大卫视新闻、综艺或娱乐等节目的播出形式上可以看到当今电视节目的转型,传统节目不再被推崇。看过2015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的人大都会赞叹舞台的壮美华丽,各种屏幕背景的流光溢彩,艺术画面的唯美,花开花落的诗情画意,灯光绚烂下的丰富多彩,连观众席都布满了节目的氛围,场内固然是云里雾里极为华丽,但是参与春晚制作的技术人员,或是去观摩过大型演播节目录制的导播间的人都知道幕后团队人员的庞大性,技术岗位的要求人员越来越多,分工也是越来越明确、细化,以前的重要工种――导播,或许是1个人就可以搞定节目的整个切换流程,而如今,导播除了要有总导播顾全整个节目画面的流程及切换,下面还要细化分为技术导播:专门负责摄像机机位的切换,另外还要多增加一个或者几个的在线包装的工位,负责节目的字幕条、虚拟物件的播出与停止,摄像机工位也会多出一个场外云台控制的虚拟摄像师等等,节目元素越是华丽丰富,效果极具吸人的眼球,则工程量,人均量、技术量就越是浩大。春晚的舞台作为一个复合多元化的“全媒体交互式演播室”互动平台,令人耳目一新的不单单是舞台的华丽,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一个大型的交互平台,实现了全国13亿人的全体互动,这个互动是介于腾讯公司推出的App软件平台――“微信抢红包”,节目中虚拟卡通动画人物“羊羊”与主持人撒贝宁现场发红包,与全国观众进行现场互动,这就是一种演播现场信息与场外观众互动的一个“全媒体交互式演播”技术的实现过程。

二、全媒体交互式演播的概念

顾名思义,全媒体交互式演播技术可以理解为,现今所有的视音频信息,包括广播、电视、纸媒、网络等信息通过一种艺术性的创作播出平台,实现综合信息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互动群体,这个群体的所有互动信息,能够经过实时采集,内容审核,输入到一个演播环境当中,在这个演播环境内由主持人表演和演绎,将这些信息有效地传达给观众,并且在主持人的表演过程中可以与电视观众、现场嘉宾、屏幕背景等其它设备进行实时互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全媒体交互式演播的概念。

三、全媒体交互式虚拟演播技术的发展策略

(一)创新节目形态与视觉艺术的管理

电视节目形态是节目内容与节目形式的一种复杂综合性的表现,电视节目形态上的创新是电视观念化、手段综合化的体现。新的技术能够让节目形态出现更多的创新,包括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交互技术、全媒体汇聚整合技术等都是内容汇聚的技术,而电视行业需要做的是如何把广泛海量的内容整合、审核、处理,为电视节目的内容本身服务,从而实现更多新的节目形态。电视节目的包装技术与节目主持人同样也是为节目形态的创新而服务的,现今新型的节目主持人不光要有基本的主持技术能力,还要具有很好的表演能力,包括主持人语气的变化、节奏的控制,情绪的表现都会对节目的形态有一定的影响或推动,因为主持人是观众的代表,代表电视机前的观众对新闻观点的评论。在电视节目烦人视觉艺术体系上,可以将电视工程分为两部分:视音频集成与艺术集成。同时影响电视画面艺术的有6个方面:舞美、灯光、摄像、主持人造型、视频、包装,这6个元素恰好构成了一个“艺术集成”。而现在大多电视台都会把这个6个方面孤立起来,做舞台美术设计的就是独立的舞台美术设计,灯光师就是独立的灯光师,栏目包装同样也是独立起来的单独包装。电视节目制作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就像要制作一个产品,要有一个产品的制作的统一的流程,有创意、设计方案、制作过程、最终成品等,所有的集合元素都要有一个统一的原则和规划,就像一部电影的制作过程一样,只有经过统一的管理融合才能够达到节目所要的形式效果和传播意义。

(二)实现人才“融合跨界”

现在电视台、电视媒体行业都普遍最缺的是一种新型人才――“跨界人才”,这也是各大电视台的技术人员以及将要从事电视行业参加各种交流培训的原因之一,新型的设备技术一旦从国外引进国内,就会掀起一股培训的风潮,这领域的工作人员不光要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整个流程,还有能精通一个以上工种岗位上的专业知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复合型人才”。“跨界人才”已成为电视行业的一种需求,主持人、灯光师、摄像师等电视节目制作的各个岗位,都要相对性的学习了解相连的专业知识,如灯光师是为摄像服务的,摄像是为导演服务的,导演的需求与主持人的表现又息息相关,而主持人的表现正是节目所需要的形式效果,当然灯光师也是主持人的造型师,如果一个摄像对灯光、造型知识都能够融合跨界了解,这样电视节目最终会实现更加完美的效果。

(三)电视节目传达的多维化可视化

作为观众来讲,每位观众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选择自己接受信息的途径,网络也好,电视报刊也好,在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在我们生活周围的同时,信息变得越来越过于抽象,人们接受信息的思维也会有所选择,再加上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多,信息的抽象性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于是,大众群体的想法开始倾向于看到简洁、愉快、具象的信息,这就需要电视节目制作人员将实实在在的信息经过艺术性的可视化处理变为简单明了的信息。电视节目信息的设计、总结、概括以及演播的过程,是需要一个可视化的艺术处理的,这样的电视节目,观众才会主动去选择观看,这也是电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电视节目制作的艺术化

对于一个节目制作的本身来讲,各种节目内容视觉化传达的实现,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让观众充分的理解节目所要传递的信息。在过去的电视节目中,主持人表演、镜头运动以及节目形式是通过连线或者是画面切换来达到信息传播逐渐递进的关系,这种递进关系固定而老套的思维已经难以驾驭观众对信息的价值需求了,从各大电视台新闻、娱乐、综艺节目的改版趋势可以看出,电视节目制作的艺术化必定成为电视行业发展局势,要艺术化,就要从电视节目内容本身的创新形式改变,来增加节目内容传达的丰富性与视觉上的互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全媒体交互式演播技术是为了电视节目的进步而存在的。相关工作人员要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不断促进全媒体交互式演播技术的发展,使之为电视节目的制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丰富性、生动性、实现行以及多元性,最大程度的促进电视节目的发展,使其在能够满足人们要求的同时,为我国电视产业的发展做出保障。

参考文献:

篇8

一、什么是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又称灵境技术, 是一种有效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视、听、动等行为的高级人机交互技g. 它采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一个逼真的虚拟环境, 使置身于该环境中的人能通过各种传感交互设备,与这一虚拟环境进行相互操作, 达到彼此交换更迭、 融为一体的程度。用户进行位置移动时,电脑可以立即进行复杂的运算,将精确的三维世界视频传回,使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市场上熟知的虚拟现实游戏就是基于这一技术进行开发的,用户在游戏中体验滑雪时,因强大的视觉、听觉、触觉感受,会随着场景不断进行变化,如遇到树枝石头会进行躲闪、在加速的过程中甚至会有失重头晕的感觉等,和现实中滑雪的感受没有太大差别,一样能体验到速度和激情。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

虚拟现实技术克服了教学场地的局限性,无论是听觉、视觉、触觉,逼真的感官体验,让体验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一般来说,学习动机分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源于学习者对活动本身产生的愉悦感及满意度。虚拟现实技术可将学生带入完全逼真的教学情境,通过交互式体验,从而获取愉悦感及满意度,从而调动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激发学习动机,增加学习体验与参与度。情境学习解决了传统教学脱离真实的问题,挑战传统教学场地所带来的局限性,通过设置与生活环境类似的场景,促进学生学习。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为情景学习带来技术支持,学生不出教室就可以认识世界,把学习变成一种兴趣,激发主动学习的内在积极性。

北京一所小学的科普公开课上,学生就体验了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学习乐趣。学生们带上眼镜模拟航天员在太空所看到的场景,他们可自由地飞向太阳系中的任何一个星体,近距离观察体会每一个行星的特征。相比二维图像,虚拟现实技术所带来的沉浸式教学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这种学习体验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有一定的艺术常识外,更主要是给学生建立审美意识。审美意识的建立需要日积月累,它是主体对客观感性形象的美学属性的能动反映,人如果没有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关于趣味的评价标准,就无法进行积极有效的精神交流和审美评价,这种有害的、低级的趣味会影响人们形成雅正、健康之审美观。单一的美术课堂传授的知识是局限片面的,想要从小培养审美能力,需要大量的信息拓宽,所以这就需要中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情景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主动建构的,强调知识与情境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畅想一下,将虚拟现实技术带入中小学美术课堂,学生可以更加广泛深入地了解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等艺术,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学生戴上眼镜,就仿佛置身于巴黎卢浮宫中,不用出国也能轻松感受到卢浮宫的艺术氛围,体会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迷人与神秘。

学生在虚拟现实中学习,往往伴随着角色扮演。或许学生可以扮演成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某一个人,游走于画中,体会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体会当时房屋、桥梁、城楼等建筑特色。新课改下美术学科教材课例丰富、形式多样,容量大,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培育学生的审美意识。

四、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面临的挑战

虚拟现实虽然渐渐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但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发挥虚拟现实技术还面临一些挑战,如教育资源设计和开发技术门槛高,学科老师很难单独开发教学所需要的虚拟现实的课件,而虚拟现实资源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开发人员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理解和把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沉浸在虚拟现实之中,教师很难监控学生的学习状况,虚拟世界过多的功能和丰富的模拟场景,会干扰学习者对重要内容的吸收。虚拟现实技术虽然在美术教育中的运用为学生学习美术带来创造力与想象力,但同时需注意在技术层面与教学层面带来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新疆教育跨越式发展进程的加速推进,特别是喀什地区被国家确立为新疆首个经济特区后,其教育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不断提高喀什地区中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

一、要加大继续教育扶持力度

调研发现,近五年来,喀什地区76%的中学美术教师参加过地市级培训,14%的中学美术教师参加过省级培训,仅有10%的中学美术教师参加过“国培计划”,说明“国培计划”在新疆喀什地区覆盖率还比较低,中学美术教师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的机会也不多,不利于提高喀什地区中学美术教师继续教育质量。为此,喀什地区各级政府要着力从管理层面、教师队伍、师资配备、经费投入、硬件建设等方面给予继续教育适当的倾斜照顾,可利用援疆支教的重要契机,可让内地美术教师按每年顶岗喀什地区每乡每校1位美术教师,采取结对帮扶的方式,帮助解决该地区中学美术教师专业素质相对较弱的问题。要加大对喀什地区的继续教育财政政策倾斜力度,在政府重点投入美术教育经费的基础上,还可以采取“从教育费附加中提一点,学校出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等渠道来筹措资金,不断解决喀什地区继续教育经费相对不足的难题。

二、要积极开展有利于提高专业素质的实践活动

篇10

Keywords SDA Model. Librarians’ continuing education. Educational ideas. Management models. Instructional designs.

201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的主题为“馆员的力量:改革?发展?进步”,会议围绕馆员的胜任力与继续教育、馆员能力提升与馆员制度等议题,推介了美国大学图书馆有关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提出转型时代的图书馆员要成为新环境下用户问题的解决专家。其后召开的中国图书馆第六届青年学术论坛仍以“未来的图书馆和未来的图书馆员”为主题,鼓励青年人才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积极谋划图书馆未来发展之路,彰显馆员的专业素养和创造活力。图书馆界近年来的多次盛会都紧紧围绕着“馆员”紧锣密鼓地展开,凸显了我国图书馆界当今迫在眉睫的大问题,即如何调动馆员的力量,将图书馆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观念切实地应用到读者以及用户的服务中去,最大限度地开发图书馆的各种资源,为时代的进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图书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互联网时代赢得生存之道。答案显而易见――唯有改革和发展我国馆员继续教育,馆员才能获得进步的力量。因此,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继续教育理论与实践、开展馆员继续教育的研究便迫在眉睫。美国图埃勒市图书馆的SDA模式由此进入笔者的视野。

1 美国图埃勒市图书馆的SDA模式

SDA英文全称为“Self-Directed Achievement”,译成汉语为“自我成就”,它是由美国犹他州图埃勒市图书馆的Jami Carter于2011年9月提出的一种馆员自主培训和发展模式,即“图书馆每周提供一小时的时间让馆员进行自主培训,具体说来就是馆员每周自行设定一个一小时可实现的培训目标,去学习自己想学的与工作相关的任何内容”。这个被称为“自我成就”的模式,是一个在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下的连续、灵活、个性化的馆员发展方法,它倡导终身学习的图书馆基本理念,使每个馆员都可以实现他所想获取的任何级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不断适应新时代、新技术对图书馆员职业角色的挑战和诉求。2013年2月, OCLC学习空间Web Junction联合Jami Carter和她的图埃勒市图书馆团队在犹他州举办了一次网络研讨会,题为“Self-Directed Achievement: If You Give Library Staff an Hour”,即“自我成就:给图书馆员工一小时”,旨在将SDA模式的成功经验通过网络向全球图书馆界推广[1]。

1.1 SDA模式的操作流程

SDA模式的操作流程是以馆员自主培训为主、督导员参与为辅的:培训前馆员自行设定一个一小时可实现的培训目标;与督导员开个15分钟以内的短会,获得其支持与指导;开始自主培训,随时记录培训心得;向督导员复述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详见图1。

1.2 SDA模式的运行机制

完整的SDA模式包括提出个人目标、每周短会、个性化的SDA时间、个人责任和获得认可五个环节[2]。

(1)提出个人目标。SDA模式旨在培训和发展馆员的“21世纪技能”[3]及图书馆服务技能。个人目标在尊重个性,正视个性差异,鼓励个性发展的基础上进行设定。参训馆员每次培训之前使用公式“我将使用(工具)达到(目标)”为自己设定3个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要求:①可以在一小时内实现;②紧紧围绕“21世纪技能”及图书馆服务技能的培养;③基于知识,而不是基于任务。

(2)每周短会。短会在督导员和参训馆员交流下完成,时间限制在15分钟以内,主要讨论3个程序化问题:①上周目标是否完成?②如果未能完成的话,障碍在哪里?③如果完成了,本周的目标是什么?参训馆员围绕这三个问题与督导员交流、提升自己的学习状态,督导员的职责是聆听和帮助参训馆员移除学习障碍,激发其学习热情及引导其学习方向。

(3)个性化的SDA时间。参训馆员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岗位及知识结构,在充分了解自己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自行选择计算机、互联网、软件、交流、团队协作等学习工具或途径,自主学习与工作相关的任何内容。学习期间要随时记录下新产生的目标和想法,循序渐进地为成就自我付出脚踏实地的努力。培训结束后要及时小结:是否实现了目标,如果没有的话,思考能否克服出现的障碍;如果完成的话,则根据当前的体验设定出下周的目标。

(4)个人责任。“个人责任”旨在培养个人主动的态度及自我管理能力,为馆员自身的个性完善创造条件。参训馆员需要具备主动自我提升的态度、保证全程持续参与、对新技能要边学边用、与其他学员积极交流以及记录每周培训日志。

(5)获得认可。参训馆员在开展“自我成就”计划的过程中,及时自我评测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了解自己的认知特点,做出及时调整,进而形成更优化的学习策略,促成个性化学习的良性循环,获得自我认可;同时通过展开与督导员、伙伴或读者之间的互动,学以致用,获得他人的认可;图书馆根据参训馆员的培训日志、学习成效及工作能力的改善,组织年度评估,使馆员获得组织认可。

1.3 SDA模式的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即思考“如何在你的图书馆实现自我成就计划”,包括后续步骤、参与者及时间等。Jami Carter 甚至认为“这不是一个计划,它是一个文化”。该计划的实施需要从思考如下问题入手:如果你不能够在整个图书馆实施这个计划的话,你能从你的部门、工作小组或同事开始来做些什么吗?为改变图书馆的学习文化你需要寻求哪些人的帮助?你认为最初的障碍可能是什么?你认为哪个馆员或同事会成为计划的早期采纳者和最大受益人?你预计会在哪里遇到阻力?应对“搅局者”Jami Carter的建议是什么?你什么时候可以把计划付诸于行动?在对上述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一份清晰的行动计划也就自然成型了。

2 SDA模式的价值

参与OCLC学习空间网络研讨会的多个图书馆已经开始使用SDA模式,他们给每个图书馆员“每周设定一个在一小时内可以实现的培训目标”这样一个简单的指令,得到了图书馆员们的积极响应。

2.1 提升图书馆员的自我效能感

知识经济时代,新科技革命推动着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的迅速转型,这种转型要求图书馆员必须具备更高的智能结构和更强的职业应变能力。显然,学校教育是无法满足图书馆员持续增长的学习要求的。图书馆员迫切需要接受新技术、新思想的培训,并做到学以致用,以摆脱职业压力下缺乏自信、畏惧改变、焦虑、低效能感等不良情绪的困扰。SDA模式通过馆员“每周一小时的学习”,一年之后就打破了馆员旧有的“信念环”,增强了自信,提升了自我效能感,重铸了一个全新的“信念环”,为读者、用户创造了许多积极的成果,馆员团队意识增强,面对新技术充满自信,并且不断地提高目标、渴望更大的进步。图2为培训前后“信念环”对比图。

2.2 图书馆管理更加高效

图书馆管理中长期存在的问题。①能够提供核心服务的工作人员往往局限在少数几个人身上,大量的人力资源闲置,工作量分配严重不均。②由于馆员缺乏与时俱进的职业培训,图书馆很多新的功能与服务无法开展。③零星的培训机会常受到实际工作和日程安排的干扰,无法保证培训效果。④管理层不了解或不能调动图书馆员个人的力量,许多问题只能靠自己解决。⑤图书馆的长期用户只期望从图书馆获取诸如流通、定位产品等功能性的帮助,对图书馆技术含量高的业务缺乏信任,使得图书馆新的技术与服务难以施展,被动落伍的形象难以颠覆等。

当每周有一小时的时间来学习时,图书馆员们就有时间去研究各种在线数据库和服务,在了解和交付产品方面表现得越来越出色。图书馆如果将馆员工作总时间中的 2% 转到培训上,就能激发出馆员工作的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及强大的团队凝聚力,上述问题自然消弭于无形,这样的投资回报可谓非常惊人。

2.3 营造图书馆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

在开展个人SDA学习计划之前,由于工作自主程度及成就感低,而平均化及边缘化程度高,馆员呈现群体性低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在开展个人SDA 学习计划之后,图书馆员面对新技术、新思想更自信、更具包容性;在较低层级目标逐步实现的基础上,馆员能够毫不犹豫地立即说出自己新的目标。SDA模式通过增加成功体验及馆员自身的能动活动来增强自我效能感,有助于馆员形成正向预期,积极地应对生存与发展的危机,通过馆员自身行为的变化,改变图书馆的学习文化。

在开展个人SDA学习计划一年之后,参训馆员用“个性化、价值无可估量、非常得力” 等类似的词语讲述自己的自我成就经验,图书馆出现了“终身学习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须”“终身学习,从我开始”等学习理念的转变,并呈现出可持续与积极的文化转型。IMLS(美国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研究院)的使命是通过研究、政策制定、赠款等途径打造图书馆和博物馆在推动创新、终身学习、文化传播和公民参与等方面强大的社会领导能力[4]。SDA模式迎合IMLS的使命,以图书馆为辐射,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帮助民众不断适应网络时代知识大爆炸带来的变化。

3 SDA模式对我国馆员继续教育的启示

继续教育在馆员的职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成为其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了使馆员更好地胜任颇具挑战性的岗位角色,搞好馆员的继续教育,必须深入馆员继续教育的实际,更新理念、变革管理模式、优化教学设计。

3.1 更新我国馆员继续教育的理念

韩延明认为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具有精神性、理想性、持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的范型,体现一个民族的教育价值取向及追求,具有前瞻性、导向性、规范性的特征[5]。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不断优化图书馆各层次的人才结构,图书馆人开展了大量的继续教育活动。然而,传统馆员继续教育从目的、内容、方法到实施的整个体系,都是紧紧围绕着“采取何种措施把馆员打造成适应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标准件”这一功利性理念进行研究、设计和实施的,馆员被工具化,沦为继续教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馆员处于被动填鸭式的状态,严重阻碍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致使馆员继续教育重文凭、轻技能、无规则、无秩序、走过场的现象屡禁不止,人才的补充和发展难以为继。

爱因斯坦的遗嘱中提到,教育的精神一个是激发“神圣的好奇心”,即激发受教育者探究未知事物的强烈兴趣,并在这探究中获得喜悦和满足感;另一个是获得“内在的自由”,能够做到不受权利和社会偏见的限制,也不受未经审察的常规和习惯的羁绊,进行独立的思考。SDA模式由核心词“Self-Directed”及“Achievement”,即“自主”和“成就”组成。“自主”体现了SDA模式充分尊重每一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使学习者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习者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的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与内在潜力,不断拓展学习者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成就”则关注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决定了主体在面临富有挑战性或带有革新性质的创造活动时的态度,并通过影响主体活动方式的选择,决定其潜能开发的方向。

SDA模式所体现的以人为本理念、主体理念、个性理念、开放理念等能够敦促馆员继续教育回归教育的本原,确保与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图书馆变革同步,应当成为图书馆继续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3.2 变革我国馆员继续教育的管理模式

教育管理模式是教育管理目标、管理结构、管理风格、决策特征、管理环境等因素在管理运作过程中有机形成的教育管理的程式系统,体现了教育管理运作过程中的各种自觉、不自觉的形态,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下,客观、准确地选择管理的程序和措施,实事求是地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益。当代西方教育管理理论提出六种基本教育管理模式,即正规模式、学院模式、政治模式、主观模式、模糊模式和文化模式[6]。

笔者汇总了馆员继续教育研究的主要观点,如:增加经费投入、发展网络教育、组建全国跨系统的图书情报学继续教育协调管理机构、制定图书情报学继续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继续教育考核制度以及开展馆本培训等。这些研究多关注制度设计、法律保障、组织保障等,说到底仍然属于行政化下强调“自我”进行着“属我”的教育管理过程[7]。在这种模式下,馆员一直处于受教育者的地位,与培训者之间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教育者―受教育者”的非平等对话的关系。这种关系等级分明、壁垒森严而又生硬呆板,隔断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直接、有效的信息交流,导致我国馆员继续教育管理习惯于按指令、等政策、要经费,缺乏压力和动力,自主办学的体制和机制无法形成。教育管理中强调领导权威和等级关系,势必造成相关责任人的主观因素在管理中起关键作用,利益矛盾冲突依赖协调管理机构进行平衡,因此形成了典型的正规、主观及政治的教育管理模式。

然而,图埃勒县图书馆的SDA模式完全是一种馆员自发的继续教育模式。获得员工和经理的支持后,Susan 在馆长的批准下,提出了一个计划,即每周给员工一小时自主学习的时间,他们把这称为“快乐时光”。员工都乐意有学习时间,他们愉快地表示对于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觉得有罪恶感”,非常乐意接受督导员的介入和帮助。事实证明,员工感兴趣的东西也能改进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可以看出,在馆员自主培训的过程中,SDA模式主张集体协商、共同决策,强调组织的非正式方面,而不是官方的和正规因素。同时,由于管理过程的无序性、变化性和管理结果的不可预测性,SDA模式通过构建组织中的信仰和价值观,以组织中的非正式领域来影响和带动正式领域,以间接的隐性管理代替直接管理,充分体现了教育管理的学院模式、模糊模式以及文化模式的特征。笔者认为,馆员继续教育应推崇学院模式、模糊模式、文化模式;反对正规模式、政治模式、主观模式。

3.3 优化我国馆员继续教育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等。SDA模式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学设计各子系统的优化程度将直接决定馆员继续教育的成败得失。

笔者通过分析发现SDA模式的培训既有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让培训馆员通过自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乐观的生活态度,真正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实现馆员的素质提升。

馆员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工作在图书馆的成人”。对每个馆员来讲,他们各自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个性特色、学习能力、岗位、职称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成人教育的“全员参加和按需施教”的特色[8]要求教学的目标任务多样化,即让每个馆员达到适合自己工作和发展需要的目标要求。然而,传统馆员继续教育的统一模式难以实现目标任务的多样化,引入SDA模式则可使个性化的教学成为可能。

2011年IMLS提出全美博物馆和图书馆要向全民普及“21世纪技能”[9],率先培养馆员的“21世纪技能”则成为必然。SDA模式倡导的“21世纪技能”及图书馆服务技能,包括人际关系技能、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公民素养和全球意识、交流、协调、信息素养、媒介素养、灵活性、适应性、跨文化技能、革新、创造、责任、团队意识等,可以作为我国馆员继续教育内容的参考。

篇11

篇12

随着基因组学及后基因组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基因多态性在阐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毒物的易感性与耐受性、疾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上都起着重要作用,而单核苷酸多态性是目前最受关注的一类多态性。

焦磷酸测序技术是通过核苷酸和单链模板结合后释放焦磷酸引发酶级联反应,促使荧光素发光并进行检测的一种核酸测序技术[1~3],用于基因多态性检测<sup>[4]</sup>、微生物分型<sup>[5]</sup>、基因甲基化检测<sup>[6]</sup>等领域,尤其是在大规模DNA测序中<sup>[7]</sup>的应用,使测序技术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但是目前焦测序的单链模板制备主要采用固相微球法<sup>[8]</sup>,该方法操作步骤繁琐且效率较低; 使用生物素标记引物、链亲和素包被微球增加了检测的成本; 同时,单链制备过程中容易引起样品的交叉污染,以上不足极大地妨碍了焦测序技术的临床应用<sup>[9]</sup>。

为了解决单链模板制备问题,可以采取不对称PCR直接产生单链产物<sup>[10]</sup>,但常规不对称PCR方法扩增单链的效率低,无法得到广泛使用。线性指数PCR(Linear-after-the exponential-polymerase chain Rreaction, LATE-PCR)<sup>[11]</sup>在不对称PCR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引物浓度和Tm值,可获得接近对称PCR的扩增效率,产生大量单链DNA产物,能够满足基于单链核酸序列的杂交、实时荧光PCR等反应的需要<sup>[12]</sup>。但是LATE-PCR引物设计要求严格,且随着PCR的进行,非限制性引物与扩增产物产生竞争,若扩增片段较长则得到的单链DNA产率会降低。改进的LATE-PCR方法(Improved LATE-PCR, imLATE-PCR)<sup>[13]</sup>弥补了LATE-PCR的不足,增加非限制性引物长度,减少限制性引物长度,使两者的Tm差值更大,引物的设计相较于LATE-PCR更为宽泛,产生扩增片段长度也更长,扩大了不对称PCR的实际使用范围。

为了提高基因检测速度,降低样本污染的可能性,本研究将全血直接扩增和imLATE-PCR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普通rTaq聚合酶和“高pH缓冲液(HpH Buffer)”的全血imLATE-PCR扩增方法。本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采用全血直接作为扩增单链DNA测序的模板,省去了DNA提取和单链模板制备两个繁琐的步骤,极大提高了检测速度,简化了操作过程,缩短了检测时间; (2)成本低,经济环保。无需制备DNA单链可以避免使用生物素修饰引物和磁性微球,无需DNA提取可以省去大量有机试剂和实验耗材,降低了成本; (3)污染少。避免了DNA提取和模板制备过程中反复打开管盖进行加液、移液等操作,减少了平行测多份样品时交叉污染的可能性; (4)灵敏度高。实验表明, 0.1 μL全血即采用指尖取血即可得到较好的测序结果,应用于临床检测方便、快速<sup>[14]</sup>。采用本方法对酒精代谢相关基因ADH1B、ADH1C进行了基因多态性焦测序检测,用于临床快速评估人体酒精代谢能力,对于预防与饮酒行为相关的多种疾病,以及常规体检监测有重要意义。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EDC-10基因扩增仪(东胜创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小型焦测序仪(日本Hitachi公司)。

三磷酸腺苷硫酸化酶(ATP-sulfurylase)和Klenow聚合酶为实验室自表达; rTaq DNA聚合酶、500 bp DNA Ladder marker(日本Takara公司);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QuantiLum重组荧光素酶(美国Promega公司); 腺苷三磷酸双磷酶-Ⅶ(Apyrase-Ⅶ)、腺苷-5′-磷酸硫酸(Adenosine 5′-phosphosulfate, APS)、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美国Sigma公司); Sepharose Beads(美国GE Healthcare公司); α-硫化三磷酸腺苷 (dATPαS)、三磷酸脱氧胞苷酸(dCTP)、三磷酸脱氧鸟苷酸(dGTP)、三磷酸脱氧胸腺苷酸(dTTP)(美国Amersham Pharmacia公司); 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实验用水均为灭菌二次蒸馏水。

所有引物由上海Invitrogen公司合成,具体引物名称及序列见表1。

2.2 实验方法

2.2.1 imLATE-PCR引物设计 本研究选取与酒精代谢相关的乙醇脱氢酶(ADH)基因中中国人较常见位点进行扩增。扩增引物使用Primer 5.0软件进行设计,引物设计原则:TmE-TmL≥5 ℃; TmA-TmE≤13 ℃<sup>[13]</sup>(TmE为过量引物Tm值,TmL为限制性引物Tm值,TmA为扩增产物Tm值)。Tm值计算采用OligoAnalyzer 3.1软件(地址:http:///analyzer/Applications/OligoAnalyzer/)。本实验中所用到的PCR扩增引物见表1。

2.2.2 全血imLATE-PCR扩增 取抗凝外周全血样本1μL(本研究中血样均来源于总院受试者,受试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伦理委员会同意。除特别说明,抗凝血所用抗凝剂均为EDTA二钾。)直接用于ADH1B、ADH1C位点的目的片段扩增。PCR 反应体系包括用于全血PCR 反应的HpH Buffer(100 mmol/L Tris-HCl,50 mmol/L KCl,pH 9.3~9.5)5.35 μL,2 mmol/L Mg2+,dNTPs 100 μmol/L,过量引物(PE)1 μmol/L,限制性引物(PL)0.1 μmol/L,Taq 酶2.5 U,适当PCR添加剂(10% BSA和5% 吐温20),全血模板1 μL,加水补充至50 μL。ADH1B位点PCR反应条件:3个循环(94 ℃, 3 min; 55 ℃, 3 min); 65个循环(90 ℃, 10 s; 53 ℃, 20 s; 72 ℃, 20 s)。ADH1C位点PCR反应条件: 94 ℃预变性3 min; 65个循环(90 ℃,10 s; 55 ℃, 20 s; 72 ℃, 20 s)。

2.2.3 单链扩增产物处理以及焦磷酸测序 imLATE-PCR扩增产物除了大量单链DNA可用做测序模板,还含有过量的dNTPs、延伸产生的PPi、部分未完全延伸的产物等,这些成分都会对后续的焦测序反应造成影响。因此,扩增产物需经过处理后方可进行焦测序反应。本研究使用自制的焦测序反应液<sup>[15]</sup>对产物进行处理,主要成分为0.1 mol/L Tris-HAc(pH 7.7),2 mmol/L EDTA,10 mmol/L Mg(Ac)2, 0.1% BSA,1 mmol/L DTT,80 μmol/L APS,0.4 mmol/L D-虫萤光素,60 U/mL ATP-sulfurylase,1.6 U/mL Apyrase-Ⅶ,18 U/mL Klenow聚合酶,适量荧光素酶。反应液中的APS可以和延伸产生的PPi作用生成ATP,过量的dNTPs和少量的ATP可以在Aprase-Ⅶ作用下发生降解,从而减少对焦测序反应的影响<sup>[10]</sup>。具体步骤为:取3 μL imLATE-PCR扩增产物,加入自制焦测序反应液,置于小型焦磷酸测序仪中,室温反应5 min; 加入10 pmol测序引物,常温下退火5 min,再循环加入dATPαS, dCTP, dTTP 和dGTP 进行焦测序反应。测序引物如下: ADH1B: 5′-ATGGTGGCTGTAGGAATCTGTC-3′, ADH1C: 5′-TTTCGTTTGAAGTCATCGGTC-3′。

3 结果与讨论

3.1 PCR扩增体系对全血imLATE-PCR的影响

以全血代替DNA作为模板,其中的免疫球蛋白G、血红蛋白和乳铁蛋白等成分会抑制PCR反应,且常用血液抗凝剂EDTA或肝素也会抑制PCR反应。所以,采用全血代替DNA作为PCR反应模板时,需要调整PCR反应体系。本实验室之前报道的“HpH Buffer”体系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全血成分对PCR扩增的影响,主要由于高pH值的缓冲体系可以使蛋白质表面带负电,抑制其与带负电的基因组DNA相互作用,从而降低对PCR反应的抑制作用<sup>[16]</sup>。

3.2 全血imLATE-PCR扩增血液模板量考察

考察了上述方法在进行全血imLATE-PCR扩增时,0.05, 0.10, 0.50, 1.00和2.00 μL 5个模板加入量对扩增和测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50 μL扩增体系中加入0.10~2.00 μL的EDTA抗凝全血作为模板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处理后进行焦测序,均可得到良好的焦测序结果(图2),扩增产物的检测平均单碱基信号值分别为0.629、0.794、0.879、0.883,均可进行准确的SNP分型。由此证明,本方法仅需0.10 μL全血样本就可对乙醇脱氢酶的两个SNP位点进行焦测序检测并分型,大大减少了对病人的创伤。

3.3 乙醇脱氢酶ADH1B、ADH1C基因SNP位点检测

对收集到的24例临床血样的乙醇脱氢酶基因ADH1B、ADH1C的多态性检测结果(图3)显示,本方法测序结果较好,测序信号强度高,可以进行准确的SNP分型。24例样本的基因型测序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ADH1C位点AA纯合型本实验中未检测到,而NCBI数据库也显示了亚洲人群中AA型基因频率接近于0。为了验证测序结果的准确性,从24例样本中抽取10例进行Sanger测序(图4),结果与本实验的测序结果完全一致,证明了本方法的准确性。ADH1B位点的AA型和ADH1C位点的GG型的患者酒精代谢能力较强,可加快乙醇向乙醛转化的速度,易产生面红、恶心等反应,使饮酒者对乙醇耐受性降低,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产生酗酒或酒精依赖<sup>[17]</sup>; ADH1B位点的GG纯合型和ADH1C位点的

AA型患者的乙醇代谢能力较弱,易产生酒精依赖和酒精滥用,临床应建议减少酒精的摄入<sup>[18]</sup>。

考察了临床上常用的3种血液抗凝剂EDTA二钾、柠檬酸钠和肝素钠对全血imLATE-PCR扩增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抗凝剂对扩增无明显影响,均能够得到准确的测序结果。

3.4 本方法与传统焦测序检测方法的比较

表3是本实验方法和传统焦磷酸测序检测方法<sup>[20,21]</sup>在耗时和成本方面的比较。本方法以全血作为模板省去了DNA提取过程,从收到样本到得到PCR扩增产物可在2 h内完成,同时降低了样品间交叉污染的可能性; 另外,高灵敏的焦磷酸测序在保证检测准确性的前提下仅使用0.10 μL全血或3.00 μL PCR产物,与传统焦磷酸测序方法相比,成本下降了约40%。

a基因组DNA提取使用QIAamp DNA 血液提取试剂盒。b传统PCR方法和全血imLATE-PCR方法均使用rTaq DNA 聚合酶。c传统基于PCR的焦测序方法单链DNA制备使用链亲和素琼脂糖球珠。d传统基于PCR的焦测序方法采用PyroMark Gold Q24 焦测序试剂。

a QIAamp DNA Blood Mini Kit (QIAGEN) was used for gDNA extraction. b rTaq DNA polymerase (TaKaRa) was used for conventional PCR and whole blood-imLATE-PCR. c Streptavidin Sepharose beads (GE Healthcare) were used for ssDNA preparation in conventional PCR-based pyrosequencing. d PyroMark Gold Q24 Reagents (QIAGEN) were used for conventional PCR-based pyrosequencing.

4 结 论

乙醇脱氢酶基因多态性导致乙醇在不同个体中的代谢速率不同。研究表明,急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肝病、胰腺炎、心脑血管疾病、肝癌以及结直肠癌等一些癌症都与乙醇脱氢酶基因多态性有关<sup>[17,18]</sup>。乙醇对许多肿瘤是一种促癌剂,已有报道表明乙醇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sup>[19]</sup>。所以检测酒精代谢相关基因的多态性,评估人体酒精代谢能力,可用于预防与饮酒相关疾病,对人类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改进了LATE-PCR方法,采用“HpH Buffer”以全血为模板直接扩增,建立了全血imLATE-PCR方法,该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污染少、成本较低等优点,为临床上检测基因多态性和疾病早期预警提供了新手段。

References

1 Ronaghi M, Uhlen M, Nyren P. Science, 1998, 281(5375): 363-365

2 CHEN Zhi-Yao, ZHOU Guo-Hua.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2008, 8(8): 1573-1576

陈之遥, 周国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 8(8): 1573-1576

3 YE Hui, LIU Yun-Long, ZOU Bing-Jie, WU Hai-Ping, ZHOU Guo-Hua. Chinese J. Anal. Chem., 2013, 41(9): 744-748

叶 卉, 刘云龙, 邹秉杰, 武海萍, 周国华. 分析化学, 2013, 41(9): 744-748

4 Chen Z Y, Fu X Y, Zhang X D, Liu X Q, Zou B J, Wu H P, Song Q X, Li J H, Kajiyama T, Kambara H, Zhou G H.Chem. Commun., 2012, 48(18): 2445-2447

5 Yang H Y, Huang H, Wu H P, Zou B J, Zhou G H, Kajiyama T, Kambara H. Anal. Methods, 2011, 3(11): 2517-2523

6 Brakensiek K, Wingen L U, Langer F, Kreipe H, Lehmann U. Clin. Chem., 2007, 53(1): 17-23

7 Schuster S C. Nat. Methods, 2008, 5(1): 16-18

8 Diggle M A, Clarke S C. Mol. Biotechnol., 2003, 24(2): 221-224

9 Royo J L, Hidalgo M, Ruiz A. Nat. Protoc., 2007, 2(7): 1734-1739

10 YANG Hui-Yong, XI Tao, LIANG Chao, CHEN Zhi-Yao, XU Ding-Bang, ZHOU Guo-Hua. Chinese J. Anal. Chem., 2009, 37(4): 489-494

杨会勇, 奚 涛, 梁 超, 陈之遥, 徐定邦, 周国华. 分析化学, 2009, 37(4): 489-494

11 Salk J J, Sanchez J A, Pierce K E, Rice J E, Soares K C, Wangh L J. Anal. Biochem., 2006, 353(1): 124-132

12 Liu Y L, Wu H P, Ye H, Chen Z Y, Song Q X, Zou B J, Rui G J, Zhou G H. Anal. Methods, 2014, 6(5): 1384-1390

13 Song Q X, Yang H Y, Zou B J, Kajiyama T, Kambara H, Zhou G H. Analyst, 2013, 38(17):4991-4997

14 LIU Yun-Long, CHEN Zhi-Yao, WU Hai-Ping, ZHOU Guo-Hua. Chinese J. Anal. Chem., 2012, 40(7): 1037-1042

刘云龙, 陈之遥, 武海萍, 周国华. 分析化学, 2012, 40(7): 1037-1042

15 Wu H P, Wu W J, Chen Z Y, Wang W P, Zhou G H, Kajiyama T, Kambara H. Anal. Chem., 2011, 83(9): 3600-3605

16 Bu Y, Huang H, Zhou G H. Anal. Biochem., 2008, 375(2): 370-372

17 ZENG Fang-Fang, LIU Sheng-Yuan, WANG Bin-You. Chin. J. Dis. Control Prev., 2008, 12(2): 164-167

曾芳芳, 刘盛元, 王滨有. 疾病控制杂志, 2008, 12(2): 164-167

18 Yamauchi M, Maezawa Y, Mizuhara Y, Ohata M, Hirakawa J, Nakajima H, Toda G. Hepatology, 1995, 22(4): 1136-1142

19 ZHANG Zhu-Mei, BIAN Jian-Chao. Chin. J. Med. Genet., 2001, 18(1): 62-65

张竹梅, 边建超.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01, 18(1): 62-65

20 Royo J L, Hidalgo M, Ruiz A. Nat. Protoc., 2007, 2(7): 1734-1739

21 Royo J L, Galan J J. Methods Mol. Biol., 2009, 578: 123-133

Genotyping of Alcohol Dehydrogenase Gene by Pyrosequencing

Coupled with Improved Linear-after-the-Exponential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Using Human

Whole Blood as Starting Material

XIANG Zheng1, LIU Yun-Long2, XING Xiao-Qing1, CHU Ya-Nan2, SONG Qin-Xin*1,2, ZHOU Guo-Hua1,2

1(Key Laboratory of Drug Quality Control and Pharmacovigilance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 China)

2(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Jinling Hospital, Nanj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Nanjing 210002, China)

篇13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绘画是艺术形式的一种。幼儿在绘画活动中通过反复操作材料感知材料特性,表达情绪情感,探索表达方式。

艺术在本质上是游戏,因此,游戏与艺术是相通的。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社会的认知与情感,就是一种随心所欲自由表达的视觉游戏。〔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2〕自由游戏是顺应儿童天性的活动,它是否可以成为幼儿审美与表达能力发展的途径?英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从生命本能与理性之间关系的视角探讨了游戏的起源,认为游戏是一种剩余精力的宣泄,虽然游戏对维持生活没有直接帮助,但这种由无目的的本能冲动所带来的生理机能的快乐和精神,正是人类追求自由意志和美的内在动力,这一点与艺术是相通的。〔3〕正因为两者具有相通性,所以,将自由游戏作为幼儿美术教育的基本方式是可能的。

集体教学活动是一种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能较集中、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归属感、集体性与自制力。〔4〕但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因人数较多,教师较难集中所有幼儿的注意力,较难充分照顾到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5〕教师在教学活动时,要花费部分精力维持活动秩序,运用各种策略帮助幼儿获得认知经验,因此难免会忽视幼儿审美与情感体验的获得。〔6〕集体教学活动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它确实难以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

那么,自由游戏与集体教学活动中的美术教育有何不同呢?两种不同活动组织形式对幼儿的绘画表现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自由游戏是否可以作为“适宜性美术教育”的一种形式?为此,本研究根据《纲要》提出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指导思想,以及《指南》有关美术教育的定位,分析自由游戏与集体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下幼儿的绘画表现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开展适合幼儿发展的绘画活动。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上海市某公立幼儿园中未参与过“手的拓印画”活动的20名中班幼儿,分为自由游戏组与集体教学组,每组各10名幼儿。实验设计及实施过程见表1。

实验结束后,研究者收集幼儿绘画作品,从表征内容、表现方式以及叙事表达三个维度分析幼儿的绘画表现,比较两组作品间的差异。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自由游戏与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绘画表征内容的比较

1.与集体教学组相比,自由游戏组的绘画表征内容较少

结果显示,集体教学组出现了14种绘画表征内容,自由游戏组则相对较少,出现了8种(详见图1)。其中,相同的事物有“花、彩虹、蝴蝶和太阳”4种,此外,集体教学组表征了“河、草、车等”10种不同的事物,自由游戏组则表征了“泥土、海浪、天空、雨点等”4种不同的事物。集体教学组在命题作画活动中出现了更多的表征内容,表明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难以围绕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绘画,这可能与幼儿是第一次接触拓印材料,尚处于材料探索阶段有关。幼儿的表征内容往往是基于材料的特点,并根据自己的行为动作进行表达的。例如,一名幼儿用手指点画了一个个小圆点,并把它们想象成一只只小蝌蚪,而不是根据绘画主题,使用相关材料加以表征。

2.与集体教学组相比,自由游戏组表征主题的比例及其相关度更高

(1)自由游戏组比集体教学组表征主题的比例更高

集体教学组与自由游戏组作品的绘画主题表征情况见表2。结果显示,在表征主题的幼儿组内百分比中,集体教学组占60%,自由游戏组占80%;在表征“花”的幼儿中,集体教学组和自由游戏组幼儿分别占42.9%和57.1%。集体教学组在组内百分比和总体百分比中所占比例均低于自由游戏组,这表明,自由游戏组的作品表征主题的比例更高。

研究者对录像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讲解材料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以及动作示范、语言强化等方式,引导幼儿表现绘画主题“花”。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做得较多的是重复练习、直接模仿教师的绘画,对主题“花儿朵朵”的关注较少。在自由游戏活动中,教师直接引入主题,要求幼儿根据命题作画,教师不提供范画,也不对绘画的技巧等作要求,如何表征主题是幼儿自己的事情。

(2)与集体教学组相比,自由游戏组表征的内容与主题相关度更高

与主题“花”搭配度较高的表征有小草、泥土、水分、阳光等。幼儿若在作品中对这四类事物进行了表征,则说明其作品内容与主题有较高的相关度。本研究对两组幼儿作品进行了分析,由表3可知,有关主题表征,自由游戏组对照百分比为64.3%,大于集体教学组(35.7%)。在表征“水分”时,集体教学组大多通过“河”来表现,自由游戏组则大多通过“海浪”“雨点”来表现。对于与主题“花”相关度较高的“泥土”的表征,出现在自由游戏组,集体教学组无人表征。由此可见,自由游戏组的作品内容与主题相关度更高。

3.与集体教学组相比,自由游戏组的作品表现出更高的表征精细度

为进一步探究两组幼儿对同一主题表征的差异性,本研究将主题“花”的表征细化为“花瓣”“花茎”“花叶”“花心”四个部分,分析两组幼儿对这四个部分的表征以及对于“花”的命名情况,以考察幼儿作品表征内容的精细程度(详见表4)。

由表4可以发现,自由游戏组对主题的表征更为全面、精细。结合录像资料的分析发现,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是:首先,集体教学组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将重点放在了对“用手掌印小花”和“用手指头印小花”两种技巧的掌握上,同时,幼儿还要分散部分精力去探索新材料。自由游戏组则经过几次自由游戏,对材料已较为熟悉,在没有教师引导的情况下将更多的精力放到表征主题上;其次,从绘画技巧来看,手指点画和拖线画更便于幼儿进行精细化表达。

(二)自由游戏与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绘画表现方式的比较

1.与集体教学组相比,自由游戏组更少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

由图2可知,相比于自由游戏组,集体教学组较多采用教师示范的手指点花和手掌印花表现方式。教师除了不断示范“手指点花”与“手掌印花”的绘画技巧,还配以口诀式的语言指导。例如,在教幼儿用手掌印花的技巧时,配以“小手张开,颜料里面摁一摁。小手摁在纸头上,哇――一朵花儿开开了”。手掌印是一种拓印方法,印出的是大面积的手掌,颜色和形状变化较少,难以表现物体的细节。

2.自由游戏组与集体教学组学习绘画表现方式所需的时间无明显差异

集体教学组根据教师的示范学习绘画表现方式,自由游戏组则通过游戏自发学习。对两组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自由游戏组在第一次进行自由游戏时,就开始自发使用手掌印的方法探索材料,第二次自由游戏中有90%的幼儿使用了手指点的方法。这表明,通过自由游戏,幼儿能够迅速掌握手掌印和手指点的表现手法。集体教学组则在教师讲解、示范十分钟后开始学习该技巧(详见表5、表6)。这表明,即便没有教师的示范指导,幼儿通过自由游戏,也能掌握这两种表现方法。

(三)自由游戏与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绘画叙事表达的比较

自由游戏组与集体教学组在绘画叙事表达上无明显差异。两组幼儿在作品中叙事的情况较少,集体教学组有1名幼儿在作品中叙事,自由游戏组有2名幼儿在作品中叙事,对应作品及叙事内容见表7。

两组幼儿均表现出叙事表达数量少、语句短的特点。这可能与幼儿对材料的探索次数不多以及材料本身的特点有关。一方面,自由游戏的次数会影响幼儿的叙事表达。自由游戏组在进行命题作画之前进行了四次自由游戏,经历了从探索材料、探索表现形式再到尝试表征的过程,但很难说通过四次游戏就能够让幼儿的绘画叙事具有丰富性和逻辑性。如果能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游戏时间,他们也许会有更多、更丰富的叙事表达;另一方面,材料本身也可能限制了幼儿的叙事表达。不同的绘画工具会影响幼儿的绘画表征。有研究表明,使用硬笔工具绘画,能促使幼儿出现更多对细节的表征;使用软笔工具绘画,能促使幼儿出现更多的情感宣泄和自由联想。〔7〕在拓印过程中,手与水彩颜料是绘画工具和材料,水彩颜料是水和色彩的调和搭配,具有流动性、溶合性和渲染性等特点,有利于幼儿的自由联想和情感表达,但可能不利于幼儿的细节表征与叙事表达。

三、讨论

(一)较之于集体教学,自由游戏更适宜幼儿的发展

1.在自由游戏中学习绘画表现方式的成效不逊于集体教学

游戏作为顺应幼儿发展、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活动,深受幼儿喜爱,有不少教师认为它不能替代集体教学。在他们看来,集体教学才是幼儿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最主要,甚至唯一的途径。但本研究表明,通过自由游戏,幼儿同样能够习得绘画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如果留给幼儿更多自由游戏的机会和时间,他们会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

2.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学习比在集体教学中的被动学习更有意义

本研究发现,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中,90%以上的幼儿在15~20分钟之内就可以习得教师要求掌握的表现方式;但在自由游戏中,几乎100%的幼儿都需要更久的时间来习得教师要求掌握的绘画表现方式。虽然自由游戏组在习得速度上不及集体教学组,但这种主动习得较教学示范的被动习得更有意义。主动习得是幼儿通过对游戏材料的探索、操作和尝试而获得的对材料特性的理解,是容易内化的和长效的学习;被动习得的效果则往往是表面的、短时的,习得的内容未必能内化,反而有可能禁锢幼儿的想象力。

3.幼儿的游戏学习是一个从偶然发现到互相模仿,再到自主创造的过程

幼儿的游戏学习有一个过程。幼儿在游戏中会有很多偶然发现,进而会尝试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这些发现。幼儿同伴间又会产生互相模仿,这不是单纯的模仿,他们往往会不断调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造,这个过程是自愿、自主的,因而可能激发出幼儿的创造性。

(二)幼儿自主操作材料的质量会影响幼儿绘画表现的质量

本研究中,集体教学组幼儿只有一次操作材料的机会,自由游戏组则有四次操作材料的机会。自主操作材料的机会以及质量会影响幼儿的绘画表现质量。在自由游戏中,幼儿从最初的满足于在白纸上留下痕迹,到逐步有意识地尝试用不同的颜色、手的不同部位探索其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再到有意识地根据自己对绘画主题的理解进行创作。随着操作次数的增加,幼儿从无意识地摆弄材料到有意识地探索材料,再到使用材料进行自主创作,这一过程正是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发挥想象和创造的过程。

(三)教师与同伴的支持能提高幼儿自由游戏的质量

1.教师的个别指导与分享交流有助于幼儿的自主探索

本研究中,对自由游戏组的实验设计排除了教师的教学示范、对幼儿的个别指导及游戏后的分享与交流。然而,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教师一方面要避免整齐划一的示范指导,另一方面,也要在观察与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更好地探索游戏材料,在必要时帮助幼儿解决遇到的问题。在游戏之后,教师还应组织幼儿开展分享交流活动,以帮助幼儿梳理在自由游戏中获得的经验。

2.同伴间的模仿有助于幼儿的自主创造

在自由游戏中,幼儿除了自发探索材料,也会观察同伴对材料的探索。幼儿通过与同伴的分享、交流,对材料的操作会更加得心应手,创意也会得到不断的激发,从而由材料探索过渡到运用材料进行表达创造的阶段。

参考文献:

〔1〕段保国,李钦曾.儿童美术学〔M〕.杭州:西冷印社,2012:147-14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http://.

〔3〕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2-34.

〔4〕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