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监控方案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0 引 言
作为一种生产型特种设备,起重机械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人员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据统计,起重机械伤害事故占全部工业企业伤亡事故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达15%左右。为此,国家逐渐重视起重机运行安全性保障措施的实施。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发文明确规定,从2014年开始,在所有在用大型起重机械上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2015年底,尚未安装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大型起重机械已明令不予使用。
根据GB/T 28264-2012《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1]的要求,本文针对真实通用门式起重机的运行状态量、运行参数量、应力应变、振动状态、视频信息等多方面设计了安全测控方案,以期及时掌握门式起重机多方位多维度运行信息,为起重机的安全作业提供可靠信息基础,避免设备日常管理、检验检测和维修策略制定的盲目性。
1 总体方案
门式起重机运行信息状态监控系统是获取起重机状态并对起重机进行安全预警和故障预警的基础,主要包括参数量监测、结构应力应变状态监测、振动状态监测、状态量监测、视频监控五个部分。O计过程涉及监测位置布置以及监控传感器选取。监控系统终端对拾取的传感器信号进行数据解析处理,根据预设的监测参数阈值判断起重机状态是否危险并报警。
监控方案设计以“江苏省大型起重机风险评价与结构损伤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的MH01F型通用门式起重机实物为对象,如图1所示。基本参数见表1所列。
按GBT 28264-2012《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要求,并结合门式起重机港口工作需求,设计了11个参数的数据采集,包括测点布置、传感器选择及数据传输方式。具体监测状态量、参数属性和使用传感器见表2所列。
2 应力应变状态监测
在起重机的每一次工作循环中,其相关机构要进行正反向各一次的运动,机构由此不断受到交变载荷作用[2]。因此须对其工作过程中机构的应力(包括动应力和静应力)状态进行监测。
2.1 测点位置选择
理想状态下测点越多越能反映结构应力的实际情况,但是工程测试环境一般不够理想,测点多必然带来较长的测试周期和麻烦[3]。结合门式起重机实际受力情况,其重点监测区域应在危险应力区,即均匀应力区应力集中区和弹性挠曲区;在主梁跨中结构最大应力处;使用过程中最不利工况下的最大应力处;有塑性变形可能产生裂纹或经常超载的位置。因此,监测系统的应力应变测点布置为跨中4个,1/4跨4个,支腿4个。
2.2 监测方法及传感器选型
系统采用主流的应变电测法进行应力监测。鉴于门式起重机工作在户外,工作环境恶劣且潮湿,状态监测需要长期监测,因此选用电阻式表面式应变计DH1205测量安装点的线性变形(应变)与应力。表面式应变计及应变数据采集器实物图如图2所示。
2.3 数据传输方案设计
起重机工作环境复杂且结构跨度较大,应变数据采集器通过无线WiFi方式将数据传输至操作室监测端,监测端通过企业局域网上传至服务器,进而可通过远程端访问服务器获取实时数据,传输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
3 起制动系统振动状态监测
振动状态监测是起重机进行故障分析与诊断的必要环节,振动监测主要面向起重机的零部件,通过分析诊断零部件的振动状态来分析可能诱发的故障。目前起重机的振动状态监测重点一般集中在起升机构[4,5]、回转机构[6],其他机构的电机、齿轮箱、小车等。门式起重机的起升机构如图4所示,主要包括主起升机构、副起升机构。主、副起升机构的减速箱布置于小车箱中,属故障易发部位,是振动状态检测的对象。
3.1 测点布置
测点位置将直接影响振动信号采集的准确率,因此其布置应能够对待监测设备进行全面详尽的描述,并且测点数量不宜过多。经验表明测点尽可能选在轴承直径上方并且与轴承外圈最靠近的地方。根据门式起重机起升机构的特点,本系统振动测点布置于图4所示主起升机构减速机与副起升机构减速机的输入轴上方。
3.2 传感器选择
合适的振动传感器类型也是监测系统的关键环节之一。传感器的类型选择应满足以下原则[7,8]:
(1)较长的使用寿命及稳定性;
(2)较高的响应特性;
(3)不应从被测对象抽走较多的能量;
(4)加在设备对象的负载要尽量最小;
(5)对于信号的处理、记录和传递要方便;
(6)具备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本系统选用压电式传感器,其内置阻抗变换器,电压(低阻)输出动态特性好,抗过载能力强,频响范围宽,可多场合使用。传感器及振动数据采集器如图5所示。
3.3 数据传输方案
振动数据采集器、转换电源及振动传感器置于起升机构的小车箱中。振动数据采集器通过有线方式上传至本地操作室终端,由本地终端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可通过远程客户端实时查看,其具体数据传输架构如图6所示。
4 参数量和状态量监测
4.1 起升重量状态
为了使驾驶人员能够实时了解起升机构当前起的重量状态,需要对其进行监测,以实时数据的形式显示在操作室监控界面上,有效预防超载作业。
起重量的监测方法目前最常通过图7所示的YHZL-PY-20T型张力传感器测量钢丝绳在起升重物时的应力变化来实现数据采集。测试时,张力传感器放置在纸幅导纸辊两侧支撑座下,通过接线盒连接信号放大器。
4.2 运行行程
门式起重机在机构运行过程中虽有运行行程限制器,但其作用仅在机构运行到极限位置时制停,无法显示运行行程实时值。因此采用光电编码器对主、副起升机构,大车机构和小车机构四部分的运行行程进行实时监测。
增量型编码器存在零点累计误差,抗干扰性较差,接收设备的停机需断电记忆,开机存在找零或参考位等问题。而绝对编码器由机械位置决定的每个位置是唯一的,无需记忆,无需找参考点,抗干扰特性、数据的可靠性相较增量型编码器大大提高。因此系统选用图8所示的GAX60 R13/12 E10LB型绝对值编码器测量机构。
在使用之前对绝对值编码器进行标定,根据待测机构的转轴直径计算机构转轴转动一圈时所经过的距离,同时修改地址,用于与数据采集器之间通信。
4.3 驱动及制动系统状态
门式起重机驱动和制动系统是影响机构运动准确性和可靠性的直接环节。由于门式起重机采用间歇、重复的工作方式,通过起重吊钩或其他吊具起升、下降,或升降与运移物料的机械设备,起动与制动动作十分频繁,在起重机运行过程中起制动系统若突发故障并得不到及时处置,极易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全面O测起制动系统运行状况对提高设备的本质安全性能十分必要[9,10]。本监测系统通过采集机构的继电器状态来获取制动器当前的状态,并通过AKH-0.66/G 30*30I-0.2型电流互感器监测驱动电机电流状态起伏实现电机状态监测。
4.4 状态数据传输
行程、起重量、制动器、电机状态几部分的传感器通过有线方式传输至图9所示的状态量数据采集器,进而由企业局域网上传至本地终端和服务器端,进行远程分析诊断。具体数据传输方案如图10所示。
5 环境视频监测
对于起重机的监测大部分都集中于机身,而忽略了其外部工作环境。但作业区域的外部障碍物(包括无关人员)误入往往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本系统通过对通用视频设备二次开发,将视频监控集成入内,通过图像采集装置动态捕捉起重机外部工作环境,向操作人员实时反映周围状态变化。
系统选用DS-2CD2A10F(D)型含6个摄像头的网络摄像机,可动态变化捕捉并进行夜间红外摄像。本地监控端及远程监控端将直接访问视频监控工控机,从工控机获取实时视频数据及历史视频文件,支持视频回放。图11所示为视频监控界面。
6 结 语
本文设计了门式起重机运行信息状态监测系统,对于起重机钢结构的应力应变、起制动系统的减速箱、运行行程、起重量、开关量、环境视频信息等进行了传感器布置分析,并根据监测内容确定了各监测模块的数据传输方案。系统设计符合国家对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要求,获取的起重机运行状态数据可作为安全预警和故障诊断的基础信息,为大型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开发和推广应用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
参考文献
[1] GB/T 28264-2012,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S].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2.26.
[2] M.P. Alexandra v.Materials Handling Equipment[M].Moscow:Mir Publishers,1981:20-23.
[3]洪正,王松雷.门式起重机金属结构应力测试及分析[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2(6):81-83.
[4]石万祥.港口门座起重机故障分析及振动监测技术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2.
[5]台金刚.门座起重机故障分析及振动监测应用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6]陈光,肖汉斌,胡立杰.港口门座起重机回转支承故障趋势识别[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4,28(2):223-225.
[7]佟德纯,李华彪.振动监测与诊断[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
篇2
图2为的系统数据监控架构。采用软硬件结合方式,按帧类型和功能区分进行监控。监控开始时,主机软件通过写过滤掩码寄存器(以表1为例)配置监控方案,选择需要监控的帧头或数据字段作为目标字段,并将过滤条件写入各字段对应CAM表中,完成监控设置,并通过PCIe接口函数开启监控功能。硬件逻辑利用FC-MAC接收到帧后,存放至接收缓冲区RX_BUFF,帧类别判断及分流系统对该帧进行协议分解,判断帧类型。当接收到ASM非数据块帧时,根据过滤掩码寄存器提供的方案,依次读取各目标字段的值并与对应CAM表的值进行对比,若相同,则提交数据到DMA引擎,并写入主机存储器,若不相同,则对比下一目标字段,若所有目标字段均与CAM表不符合,则直接丢弃。当接收到数据块消息帧时,由于所有分帧的帧头信息相同,因此在接收到数据块消息时,只需对第一帧帧头进行处理筛选,若符合,则后续帧全部提交至主机存储器,若不符合,则后续相同ID的帧全部丢弃。ELS帧主要用来进行网络管理,监控节点作为接入FC网络的一个对象,同样接收网络上发来ELS帧。因此,对监控节点而言,接收到的ELS分为两部分:发给监控卡的本地ELS帧和其余ELS帧,后者才是真正需要监控的ELS数据。因此,逻辑收到ELS帧时,根据帧头信息区分该帧是否为发给自己的本地ELS帧,若是,则提交到内嵌PPC协议处理器进行处理,否则将数据提交给MAC缓冲,依次读取各目标字段的值并对比CAM表,若相同,则提交DMA引擎,并写入主机存储器,否则直接丢弃。
3监控数据存储策略
数据监控机制完成了目的数据的获取,但是在航电通信网络中,通信数据量大,监控数据多,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和存储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FC传输速率快,数据量大,为避免丢帧漏帧,对存储速率要求很高;其次,海量的监控数据检索和筛选困难,需设计数据预处理和重组机制;此外,为提高后期网络故障诊断效率,需完成协议帧的快速提取和定位。为了更好的管理监控数据,我们设计了帧压缩按序连续存储方式。该方式利用逻辑对满足监控要求的ASM帧和ELS帧进行预处理后重新组包,将所有帧看做“数据”,在其前端增加监控帧头,组成新的“监控帧”,并按顺序由DMA引擎通过PCIe接口提交至主机存储区。连续存储减少了在缓冲区间来回切换的消耗,提高了存储效率,预处理主要检查帧的完整性和协议一致性,将结果记录在监控帧头的Flag字段中,将封装后的监控帧长度记录到Length字段中。增加监控帧头的存储方式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获取监控数据的基本特性,如数据总量、数据的正确性等,在短时间内识别并提取出问题帧,大大缩短了数据分析周期,提高了后期网络故障诊断效率。采用逻辑硬件处理可以保证较高的预处理的速度,预处理过后的“监控帧”不再需要主机进行干预即可立即存储,大大提高了主机存储速率。每个监控帧的完整信息格式如图4所示。
4设计与验证
验证试验中,我们选用XILLIX公司V5FXT系列FPGA搭建监控卡。该系列FPGA具有高速的GTX串行IO接口,可支持多种FC通信速率,内嵌的PPC协处理器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控制能力,内嵌的PCIe硬核提供了高速的PCIe主机接口。将监控逻辑和驱动软件加载到监控卡上,用于监控一个模拟航电节点,该节点可以向外发送ASM消息及ELS帧。监控卡驱动软件设置几种不同的监控方案,并使能监控功能。采用虚拟FC协议节点制造超短帧、超长帧发送,采用故障注入方式产生CRC错、无效EOF及EOF缺失等协议错误帧。经过实际测试,FC监控策略可以实现正确的监控要求。验证时采取的拓扑结构如下:
篇3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及物联网技术在各领域的普及,消防物联网在全国各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本文中,通过考察几个省市消防领域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情况,初步了解了其发展现状及趋势。本文重点对基于物联网的动态消防监控系统总体设计进行阐述。
2 物联网在消防领域应用现状及分析
北京市、江苏省、广东省、山西省等省市都相继开展了消防物联网的推广工作,目前国内有多家消防产品公司、信息技术公司等在消防物联网及远程监控系统上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北京城安盛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CFS—119NET城市消防物联网远程监控管理系统、海湾公司研制开发的GST119NET城市远程监控系统、北大青鸟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苏州思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消防设施巡检维护报警管理系统(含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等,都是已经成熟应用的几套系统。下面分别以南京市消防支队和北京海淀消防支队应用的两套系统做简要分析。
就江苏省南京市消防支队而言,初步在全市试点700家重点单位安装海湾公司用户信息传输装置,在支队一楼设立监控管理中心。目前全市范围内的远程监控系统已在逐渐完善中。增添远程监控系统后,加快了出警速度,加大了消防监控力度,全市的消防安全系数显著提高。
该系统功能如下:
1、告警受理
2、消防地理信息
3、消防安全管理
4、远程视频监控
5、对外数据接口
6、大屏幕、电视墙、LED显示系统
7、WEB远程查询
北京消防总队采用城安盛邦公司研发的城市消防物联网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增强了消防和相关部门对联网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管能力,提高了消防联网单位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对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发现和处置火情、减少火灾损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该系统功能如下:
1、火警接收
2、视频传输
3、运行状态采集
4、消防地理信息显示
5、自动在网检测
6、查询统计分析
南京市消防支队采用的消防远程监控管理系统与北京消防总队采用的城市消防物联网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就整体而言均体现了前端感知、多模式传输、应用平台多功能等物联网系统的基本架构,但细化到各层技术而言与成熟应用物联网技术的物流、医疗、数字家庭、智能交通等领域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应用的各系统感知层大多直接从中控室获取现有信息,且只有中控室接收到的信息,对于一些存在火灾隐患或应当监控的部位并没有进行监控。比如消防水池水位高度、防火门启闭状态等。而将这些仅有的信号通过用户信息传输装置进行转换、传输,对于监控中心而言其功能也就局限于火警处理以及部分消防设施运行状态的监控。对潜在威胁难以深入监测。对于一栋建筑而言,如何全面监测与防火、灭火相关联的状态、数据,或根据某些状态的变化预测火灾发生的可能,都与感知层传感器的类别选择、布置位置、数量息息相关。我国高度重视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目前能够形成产品的有2400多个品种[1]。研究合适的传感器类型是提高消防物联网性能的关键。
3 基于物联网的动态消防监控方案设计
通过比较各地区系统的运行现状,分析各系统优势与不足,为实现动态化、智能化、户籍化、网格化的管理要求,提出“基于物联网的动态消防监控”系统方案,该方案将依据物联网系统设计理念,采用物联网三级体系结构及相关技术,着实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消防领域。
3.1系统体系架构
物联网作为一个系统网络,与其他网络一样有其内部架构。物联网系统有三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作为基于物联网的动态消防监控系统,可将其进一步细分为四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见图1)。
其中感知层和网络层主要是硬件平台,而平台层和应用层由软件构成。感知层分为实时智能设备感知与动态人员感知两部分组成;网络层包括无线通信网络、公安消防专网和互联网;平台层包含网络化通信、信息存储、管理和四个部分;应用层包括火灾报警处理、建筑消防设施管理(运行状态监控及维护保养)、隐患检查整改、安全评价、用户服务五个功能[2]。
3.2系统各层架构
1、感知层
系统感知层分为两部分:其中可直接接入物联网络,实时采集相关数据的在线设备包括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各类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水喷雾(细水雾)灭火系统(泵供水方式)、气体灭火系统、细水雾灭火系统(压力容器供水方式)、泡沫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消防联动控制器、防排烟系统、防火门及卷帘系统、消防电梯、消防水池、消防应急广播、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系统、消防电源、全景视频监控系统、无线火灾传感器节点、消防管网水压传感器节点等。另外不能直接通过探测器监控的设施如消火栓、灭火器等需要采用人工巡视的方法,并使用连入物联网的手持终端设备及时上传消防设施状态等图文资料。另外手持终端设备也用于巡查员在发现火灾隐患后及时上报,上传现场图像。通过在线探测器和巡查员相互配合的方式形成了因地制宜、全面覆盖的动态火灾监控系统感知层。
将感知层涉及到的方面根据人员、地点、事件展开如图2所示:
2、网络层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本系统的数据传输,其功能的实现主要是建立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之上,利用现有的通信手段和通信能力实现各智能终端间的数据传输。物联网系统在网络层采用的通信方式包括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两种,用于本系统的通信网络包括无线公用网络(3G、4G、GPRS、CDMA)、共用互联网络(Internet)、宽带或企业内部网络、卫星通信网、监控专网、虚拟专用网络(VPN)、公用电话网(PSTN)、消防公安网等。网络层的传输主要包括两段、分别是感知层终端到中控室信息转换装置的传输,以及中控室信息转换装置到支队监控管理中心的传输。在这两段传输过程中都会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与有线通信方式(见图3)。
对于无线通信,可根据覆盖范围的大小选择不同的方式。对于小范围应用,主要使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标准网络:如蓝牙、RFID等以及组合形成的无线网状网;对于应用范围较大的,无线通信方式则采用3G、4G、GPRS/CDMA等蜂窝网以及长距离GPS卫星移动通信网[3]。
对于有线通信,短距离传输可利用各种现场总线、PLC电力线载波等网络;长距离有线通信则需要支持IP协议的网络,包括计算机网络、电信网和有线电视网等。
为了确保相关信息的可靠传输,各单位中控室接收到的信息(包括火警信息、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隐患上报信息、视频信息等)向消防支队通信中心传输使用的网络主要采用公共宽带网络及GPRS移动数据网络,主要传输报警信息、设备状态信息(故障信息、动作信息)和现场视频信息(视频信息的传输需使用局域网或宽带网络)。
在消防支队内部的各个部门、信息中心、指挥中心通过内部局域网接入到通信中心。以通信中心为枢纽,通过其信息交换、消息传递机制,消防支队各部门间、通信中心同外部探测器、节点之间能够实现实时、可靠地信息流通[4]。
3、平台层
基于物联网的动态消防监控系统平台层在感知层、网络层和服务器计算资源的基础上,提供实现该系统基本功能的各项基础服务。平台层由数据存储平台和平台服务组成,数据存储平台通过数据服务接口同平台服务相连接,为主动信息显示和决策提供了支持。
数据存储平台分为数据库与分析型数据库。分析型数据库是在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挖掘得到的。其中数据库中保存的数据可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分为以下四方面:资源管理、用户管理、安全管理、任务管理。其中资源管理存储的数据包括网络拓扑、城市地图、多媒体信息等;用户管理包括联网单位基础信息、建筑物基本情况、平面图、消防设施数量种类等;安全管理包括智慧设备信息、警情事件等;任务管理包括指挥信息机信息等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而形成包含消防管理数据、消防防控数据、应急联动数据、安全评估数据的分析型数据库。
平台服务提供了动态火灾监控系统报警服务、视频服务、运行状态信息分析服务、智能判断服务、终端控制服务、报表服务、WEB服务、决策支持服务、综合态势分析服务、信息服务以及其他各项服务。
4、应用层
针对本系统的功能要求,分别在支队、总队设立二级监控管理中心和一级监控管理中心,分别对管辖范围内联网的各消防重点单位、消防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监控。应用层提供的功能主要可以分为:火灾报警处理、建筑消防设施管理(运行状态监控及维护保养)、隐患检查整改、安全评价、用户服务五个方面。
3.3系统功能介绍
基于物联网的动态消防监控系统是利用物联网应用的技术思想,采用专用网络、宽带网络、GPRS移动数据网络等多种联网方式将分散在城市中各个建筑内部的火灾自动报警、消防联动控制、消防水系统、电气火灾、视频监控、防盗报警、消防巡更、重点部位和消防设施的RFID管理等系统联成网络[5]。通过实时对联网建筑物内前端感知设备(如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消防水系统传感器、可燃气体探测器、电气火灾探测器、感温电缆探测器、视频图像等)的报警信息和运行状态信息进行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置、数据查询、数据分析、信息,实现城市消防重点单位的动态化、智能化、户籍化、网格化管理,从而提高消防设施的运行率和完好率,降低火灾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6]。
使用该系统的用户包括消防支队二级监控管理中心管理人员、消防总队一级监控管理中心管理人员,维保公司、设备厂家和保险公司,联网用户。使用人员可以根据权限的不同登陆该系统实现各自功能。以下根据用户分别介绍该系统功能。
1、管理中心管理人员:
1)火灾报警处理
* 显示报警点详细文字信息,包括:警情类别、报警单位名称、地址、报警点所在楼层号、房间号、探测器编码(或二次码)、所属辖区及该单位相关人员的联系方式等;
* 显示报警点详细地理信息,包括:报警点在区域图的位置、报警用户外景图、报警点在楼层平面图的位置、救生通道部位图、消防水源分布、消防设施配置及其产品型号、生产厂家、安装调试和维修单位等;
* 对火灾报警信息进行核实和确认,确认后将报警信息向119指挥中心传送。
2)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监控
*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状态监控
* 消防水系统状态监控
* 电气火灾监控
* 气体灭火系统状态监控
* 消防巡更
* 重点部位和消防设施的RFID管理系统
3)视频监控
* 将与报警点对应的视频图像通过宽带网络传送到监控管理中心,实现火警信息确认;
* 用户信息传输装置收到报警信息后,自动启动视频传输设备,将与报警点相关联的视频图像传送到监控管理中心;
* 主动调取现场图像;
4)消防安全管理
以重点单位为监控对象,包括单位的基本情况、消防档案、水源情况、消防器材装备、单位平面图、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及演练记录,以及单位上传的防火工作月报和监督检查人员对该单位的消防巡查记录、下发的各项通知。消防管理部门可以通过internet对重点单位实现户籍化管理模式。
2、维保公司、设备厂家:
1)监控管辖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
2)掌握管辖建筑消防安全信息
3)维保信息
3、联网单位:
联网单位可以通过internet直接访问监控中心的WEB服务器,使用授权账户,可以查看本单位消防设施的运行情况、传输装置情况、人员值班情况等。
4 结语
本系统在物联网三层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划分为四层架构,细致分析了每层的功能与技术实现,完成了基于物联网的动态消防监控方案的总体设计。在此基础上应着力于该方案感知层与网络层的详细设计,包括感知层传感器类型、网络层传输方式等。应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使该方案更具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吴曼青. 物联网与公共安全.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9 .
[2] 吴东成, 徐久强, 张云州.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
[3] 张辉, 陈古典. 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J]. 信息化研究.2010,(10) .
篇4
为了提高视频监控系统的能力,并使视频资源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设计需采用先进、成熟及实用的技术,能实现集中统一管理,为实现现代化的智能建筑管理提供方便,具有开放性、可扩充性、兼容性和灵活性;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应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必须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容错性以及合理的性能价格比。
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方案设计
2.1系统设计标准
依据国家标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及公安部公共安全行业标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充分考虑安防系统工程的特殊性,结合项目的实际结构情况和安全防范等级,考察当前世界最先进的安全防范视频监控技术和设备进行总体的方案设计。
2.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组成
以电视监控为主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主要包括前端摄像机、数字硬盘录像设备、中央矩阵切换/控制主机、控制键盘、监视器墙及智能化安防管理平台等组成部分;在进行其方案设计时尤其要重视电源的配置,还必须对前端摄像机的辅助照明加以考虑。
2.3前端装置设计
前端装置应包括各种类型的摄像机、定焦或变焦变倍镜头,以及实现摄像机上下左右运动及旋转扫描的云台、解码器,保护摄像机与镜头的防护罩支架、摄像机补光照明灯等。对于有声音复核要求的场所,比如容易引起纠纷的办事窗口、调解室等,还需要安装拾音器,与相关联的摄像机匹配连接,实现音视频同步录音录像。安装在室外露天场所的摄像机,还应考虑防雷措施。
2.4传输部分的设计
传输部分是连接前端摄像机与后端数字硬盘录像机及控制部分的关键环节。常用的传输方式主要有同轴电缆、光缆、网络线、双绞线等有线通道,以及较少采用的由发射机、接收机组成的无线传输通道。
同轴电缆是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的传输方式,但由于抗干扰能力较差,衰减较多,仅适用于500米以内的中短距离传输。
有源、无源双绞线传输也是目前采用的一种传输方式,它使用双绞线视频传输器能节省传输材料成本,简化施工布线,延长传输距离,增强抗干扰能力。
光缆传输是今后一段时间将普遍推广的传输方式,特别是数字视频光端机的不断成熟,批量生产,都使成本较以前大幅降低。由于光纤传输的低损耗、高容量及抗串扰优势,使其已经广泛应用于厂矿企业、道路交通等长距离、防电磁干扰要求的场所。
2.5控制切换系统的设计
控制部分是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核心。大中型系统一般都配置视频中央控制矩阵,用于接收传输来的多路视频图像并按需要将其切换到指定的各个监视器上供重点观看、监控,对云台运动进行控制,对镜头进行变光圈、调焦和变倍调节控制,监视器画面花样扫描、分组切换等;与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等联动切换操作。
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数字硬盘录像机
目前以模拟系统为主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建议选用嵌入式或工控式数字硬盘录像机。具体的选择应对所采集图像清晰度的不同要求为依据,可选择图像压缩格式有CIF(分辨率为352×288)和D1(分辨率为704×576)两种。而今后视频安防监控的发展方向是数字智能高清系统和远程网络视频系统,选用NVR等网络存储设备将不断发展,以及将来可能采用云技术的互联网存储。
3.2系统电源设计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一般都采用实时图像监控和储存的工作方式,所以应为其配置具有一定容量的UPS不间断电源供电系统——一般情况下应能够提供至少8小时,即一个日班工作时长的断电工作容量,以保证基本供电系统正常维修工作的完成。在使用方投资成本控制的情况下,可优先考虑DVR等录像存储设备的后备电,则后备时间可相应缩短至30分钟以内。因系统的设计成本提高,一般的系统集成公司不会主动进行这项设计。
另外,整个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包括前端的摄像机等建议均由中心机房同一个稳压电源或UPS不间断电源系统供电,以便整个系统的设备电源同步及共地,能够保证系统工作电源的独立性和可靠性,避免由于远端摄像机现场断电造成摄像机不能正常工作,无法监视现场和记录视频图像。同时,中央控制矩阵切换操作不会引起滚屏、画面跳动等现象。
3.3电视墙的设计
监控中心监视器的配置一般可按≥前端摄像机总数1/16的比例配置,结合电视墙布局进行设计。对其中重点图像(例如出入口)进行固定监视或切换监视。操作员与电视墙之间的距离一般为监视器尺寸的3~6倍。
3.4前端摄像机的选用
前端摄像机宜选择540线以上、1/3英寸或1/2英寸镜头的CCD摄像机,监控区域为出入口、通道的应选用固定焦距摄像机,在同一系统(室内监控区域)内,所有对外出入口摄像机方向一致朝内,可避免逆光,又不会造成盲区。
室内通道尽量选用半球形吸顶一体摄像机,特别是安装位置较低的情况下,可避免被破坏或人为改变监控方向。
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在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4.1数字硬盘录像机及其选用与设置
(1)PC式数字硬盘录像机的特点。既具有PC机的开放式Windows或Linux多任务处理操作系统,又有数字硬盘录像机的实时图像监控和图像数据储存功能。应用PC式数字硬盘录像机可以在不中断图像数据记录的情况下查阅和提取历史图像数据,但是这种开放式多任务平台容易遭受病毒感染,且经常作人员安装娱乐游戏软件,都会造成系统不稳定,客户端或组件被误删等问题。
PC式数字硬盘录像机一般均采用4U工控机箱,这样有利于内部散热及大容量多硬盘存储扩展,但也很占用机柜资源,不适合大型安防系统的应用。
(2)嵌入式数字硬盘录像机的特点。嵌入式数字硬盘录像机集系统的应用软件与硬件融于一体,具有软件代码小、高度自动化、集成化等特点,此类产品没有PC式数字硬盘录像机那么多的模块和多余的软件功能。但这种整个系统完全建立在一体化的硬件结构上,视音频的压缩、显示、网络等功能全部通过一块单板来实现的形式也使得嵌入式DVR系统硬件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可扩展性较差。
嵌入式数字硬盘录像机一般采用1U标准机箱,适合于大中型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应用。
(3)在使用数字硬盘录像机时要注意对各菜单相关功能内容的设置,避免出现只监控图像未保存图像数据的问题。对于人流量较少或画面变化不大的场所可采用移动侦测录像的功能(动态录像),以节省有限的硬盘空间。
4.2前端摄像机的布局、安装与维护
摄像机是摄取视频图像的元件,一般宜调整至监控有效画面≥显示画面的1/60。视频监控图像根据应用场所不同,有效画面可大致分为三种级别:
(1)能看清楚被监控人员的面部特征或机动车牌号,比如室内外出入口、重要通道。
(2)能看清楚被监控人员的体貌特征或机动车的外形情况,比如内部主要通道、厅堂等位置。
(3)能看清楚被监控人员的行为特征或机动车的行驶情况,比如停车场、广场等位置。
摄像机应采用稳定牢固的安装支架,安装位置应不易受外界干扰、损伤,且应不影响现场设备运行和人员正常活动。固定摄像机的安装指向与监控目标形成的垂直夹角宜≤30°,水平夹角宜≤45°。
带有云台、变焦镜头控制的摄像机,在停止云台、变焦操作2分钟左右后,应设置自动恢复至预置状态。
摄像机工作时,监控范围内的平均照度(环境有效照度,非最低照度)应≥50Lx,必要时应设置辅助照明光源。需要注意的是,辅助照明光源应与摄像机指向一致,且使摄像机位于光源前方,处于照明范围内,以避免逆光。
5、结语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视频监控发展的趋势,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也将会采用一些新技术、新设备。但无论如何发展,基本的图像采集、传输、存储及实时监看的结构不会改变,各个环节的设计思路不会改变。
参考文献
[1]吕优,张九根.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设计研究[J].安防科技,2009(10).
篇5
引言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高峰的来临,各条铁路的设计都向着高速度,高载重量的趋势发展,这样一来铁路线路就要求尽量的取直线,进而遇到高山不再绕避,而是选择修建隧道。在隧道的设计中以新奥法最为成熟,也最为普遍,监控量测是新奥法的一部分,就铁路隧道的监控量测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对于相关的铁路隧道的监控量测设计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隧道监控量测技术的目的和内容
1、隧道监控测量技术的目的
1.1 了解隧道施工情况
通过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可以高校的了解到隧道施工中各个阶段的地层和支护结构的变化,从而全面的掌握隧道施工中所处的状态和情况,同时也能进一步的判断出围岩的稳定性和支护、衬砌等结构的可靠性,并根据这些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隧道施工和结构的稳定。其次,通过对隧道监控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理论分析的结构进行补充和修整,并通过检测结果的反馈,对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另外还可以根据这些测量结果进行施工方法的调整,比如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从而提升隧道施工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1.2 监测隧道环境
隧道监控的测量不仅可以对隧道工程施工的具体环境进行监测,而且还可以对隧道工程的周边环境进行监控,尽可能的减少影响因素,提高隧道施工质量。而且通过对隧道监控量测不仅可以对隧道施工的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还可以通过这些具体的数据和观测结果了解到隧道施工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对这些结果的反馈等能够为隧道施工的进一步进行提供一些良好的意见,并促进隧道监控量测和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这对于我国隧道施工和隧道监控量测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隧道监控测量技术的主要内容
监测的项目和具体内容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并结合隧道施工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监控测量,在监测项目应该对洞内围岩和支护状况进行观察,并检测周边位移情况,其次对于拱顶下沉和锚杆内力及抗拨力也要进行精确的监控测量。另外,对于洞口浅埋地段的地表下沉、围岩内部位移及钢拱架应力的监测也应该得到重视,从而全面的获取隧道资料,为施工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1]。
二、隧道监控量测的工程概况及制案原则
1、工程概述
某隧道跨度9m,高度7m,全长182m,其中III级围岩135m,IV级围岩47m,最大埋深56m,洞口两端为浅埋。隧区属丘陵地貌,海拔426m,穿越突出山脊。隧址内上覆第四系坡残积层粉质粘土,下覆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泥岩夹砂岩,岩层层理清晰。测区内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有松散岩土类孔隙潜水、碎屑岩类裂隙水。
2、方案制定原则
隧道工程所处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的不同决定了隧道监测重点的不同,对于重点监控部位需进行精细的监测。另外隧道工程涉及面广,若每项都进行监测,不仅增加了监测人力、物力,还影响隧道的正常施工,造成整个工程造价的增加。总之,隧道监控量测方案制定原则可概括为“难点重点突出、普测精测结合、必测选测搭配”,基于该隧道埋深较浅,监控量测方案制定中应重点突出地表下沉的监测。
三、监控量测项目方案设计
1、必测项目
必测项目是在复合式衬砌和喷锚衬砌隧道施工中必须进行量测的项目,包括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其中地表下沉仅限隧道洞口段和浅埋段(隧道埋深≤2倍隧道开挖宽度条件下)为必测项目。洞内、外观察:设计人员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进行隧道设计,而地质勘察过程中只能通过调绘、物探、坑探、槽探、钻探等方法和手段对隧道所穿过的地质情况初步了解[5],其具体情况不一定与勘察地质报告相吻合。因此,必须在隧道开挖后通过洞内、外的观察,判别真实地质情况与地质报告所述是否吻合,是否需对先前相关设计进行优化、修改。
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该量测是为监控隧道围岩的变形,防止其过度变形甚至失稳,酿成安全事故。同时也能根据变形的大小对施工方法的合理性、支护效果等进行评价,有利于隧道的设计、施工。
地表下沉:隧道洞口段围岩大多较为破碎,隧道开挖对其扰动大。另外当隧道开挖经过隧道埋深≤2倍隧道开挖宽度浅埋段时,隧道开挖影响范围将波及地表面建筑物,因此有必要通过对地表下沉的量测防止地表出现有害下沉甚至冒顶,危及地表建筑物[2]。
2、选测项目
选测项目应根据隧道地质情况、埋深、支护措施、周边邻近物等因素综合选择,包括钢架内力及外力、支护衬砌内应力、围岩体内位移(洞内设点)、围岩压力等11项。笔者仅对钢架内力及外力和围岩压力两项做粗略介绍。
钢架内力及外力:钢架由于其强度高、刚度大被用于地质较差地段支护。往往支护参数设计要么太小,支撑不住周边围岩,要么太大,造成浪费。为合理确定钢架支护参数,可进行钢架内力及外力的量测,同时也为以后设计提供参考。
围岩压力:通过对围岩压力的量测,可以对围岩状况进行相关评价,判断施工作业的正确性以及是否需要加强支护等。
从该隧道监控量测工程的目的出发,结合方案的制定原则,依据《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和《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综合抉择,该隧道监控量测项目包括: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锚杆内力和围岩压力量测。
三、数据分析处理
结合该隧道工程特点,依据有关技术规程,该隧道监控量测工程监测间距和频率如表1所示。
结合隧道工程特点,通过对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的量测将产生大量数据。由于偶然误差等因素,数据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和波动性,因此需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处理过程,首先,应将具有明显错误的数据去掉,若该数据重要或错误数据太多导致无法进行分析,则需考虑补测;然后,对数据进行填表制图、误差处理等计算;最后,分析整理后的数据,分析的目的主要是抓住相关参数与时间之间的变化规律,从而对所测项目相关参数等进行预测,判断设计、施工的合理性,提防潜在危险,并对其预警。目前的预测方法主要有动态方程法、时间序列法、灰色模型法和神经网络预测法四种。
1、动态方程法
动态方程法也称为回归分析法,是目前最主要采用的数据分析处理法。它从自变量和因变量一组数据出发,寻找一种函数模型,尽量将所测数据囊括其中并减小误差。该方法常用函数模型有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和双曲线函数三种模型。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有理函数模型等复杂模型也得到应用。包太等人采用上述4种模型对某隧道量测数据预测效果进行对比得出有理函数模型预测效果最佳。
2、时间序列法
该法运用统计学原理,探求量测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根据其历史演变规律来预测其未来演变规律和趋势。相比其他预测方法而言,该法显得更加简单、准确。
3、灰色模型法
灰色系统理论在1982年由我国邓聚龙教授提出。它能在数据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建立用于系统未来行为预测的数学模型。随着在隧道监控量测实际运用中的不断优化改进,该预测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已获得较高精度[3]。
4、神经网络预测法
20世纪80年代,神经网络理论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它借鉴了人体信息传输系统学,具有在复杂条件下较好的建模能力和良好的数据拟合能力。李元松等人在溪洛渡电站4#公路隧道监测中,通过对比动态方程法、灰色模型法和有限单元法预测结果发现:神经网络预测法预测效果最佳。王国欣等人在重庆红旗河沟地下车站监测中采用神经网络预测法得到较好的效果。
考虑到数据分析处理的复杂程度,该隧道监控量测工程采用目前广泛使用的动态方程法,利用origin软件对监测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结束语
根据动态方程法对量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并参考有关规范值,该隧道监控量测工程对隧道施工进行了实时分析和阶段分析,对工程安全性进行了评价,指导了隧道二衬施作时机的选择以及优化了施工方案.隧道监控量测应结合工程实际等因素,综合抉择监测项目,确保监测项目能够用于指导隧道设计、施工,减少对正常施工的影响。在监测数据分析方面建议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对比分析,有利于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篇6
监控系统离不开数据交互,通信协议可保证数据交互的顺利进行,通信协议帧格式如表1所示。帧头标识:长为4字节,固定为0xA5A5A5A5和0x5A5A5A5A。前者表示数据由监控中心流向现场RTU;后者表示数据由现场RTU流向监控中心。协议版本:长为2个字节,高字节为主版本号,低字节为副版本号。帧长度:长为2个字节,帧长度包括功能码至帧校验所占字节的长度和,其值应小于1000,16进制表示,高字节在前,低字节在后。功能码:长为1个字节,对本条帧进行一个简单分类,如,0x01:智能设备。控制器ID:长为2个字节,即现场RTU的ID,高字节在前,低字节在后。智能设备标识:长为1个字节,标示现场RTU上智能设备的类型。智能设备ID:长为1个字节,唯一标示现场RTU上的一个智能设备。载荷数据:长为N个字节,其中N>=0,载荷数据随着功能码和智能设备标识变化而变化。帧校验:长为2个字节,采用CRC校验[5]。
篇7
•系统使用硬盘录像机进行图像的存储,图像的保存不少于一周时间。
•使用数字技术进行网络传输,保证在机房和其他分控都能监视到整个小区的画面。
•在公共区域使用具备全方位旋转的摄像机,用以监视人员、车流及公共区域的安全
•系统应具备扩展功能,每区域都应该有预留通道以备扩展。
•中心机房在保安中心。
二、电视监控的设计
小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为小区区域电视监控系统(公共区域和出入口)。小区区域电视监控系统对小区出入口、主要场所出入口、小区区域范围内室外各点进行监控,也可作为小区内部管理使用。为了便于统一的管理,结合本小区特点和监控实施环境,该系统设置1个主控中心,和6-8个分控中心。由于该小区占地面积大,住户密集,传统的电视监控设计方法因施工费用过高,管理不方便而采用当今流行的数字化电视监控的概念,通过构建小区数字网络为基础,提供视频、数据的网络传输与控制。
系统设计之初,由业主对小区能各个监控点进行确认,并标识在小区平面图上,之后由我公司设计人员针对现场环境和线路走向将所有的监控点进行物理分区,围绕着小区内保安厅建立分控中心,每个分控中心接受8-16路视频图像。各个分控中心之间使用光纤进行连接,形成数字化网络。
三、电视监控系统的组成
我们设计系统能对小区的周边区域、小区出入口等重要场所进行监控和录像。本系统以网络进行视频传输的网络视频服务器为主要设备,网络视频服务器主要是进行多路实时显示、录像和传输的功能。系统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前端设备:前端设备有两类,一类是具备红外摄像功能的摄像机,包括支架、护罩等周边设备,共54套;另一类为智能球型摄像机,内置摄像机、云台、解码器等,共4套,用于开阔区域及主路面的监视。
篇8
在小区内安装迪视佳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并可打开录像机进行录像,以作为证据,对那些有不良企图的人们也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闭路监控系统要尽量能够覆盖整个小区,小区内所有人员的活动情况都可尽收眼底。摄像机全部用彩色的,以提供较好的画面质量,最好选择迪视佳红外一体型摄像机,这样不但能在晚上看到较好视频图像,且外观美观大方,又不破坏小区内的整体布局。在小区一些需要监控范围较大的区域安装迪视佳智能高速球,从而可以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视频监控作为一项先进的高科技技术防范手段,已经大量应用于小区、学校、办公、科研、工业、博物馆、酒店、商场、医疗监护、银行、监狱等场所,特别是由于系统本身具有隐蔽性、及时性等特点,在许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具体到住宅小区领域,其安防应用也从简单的技术及单一的系统应用演变为今天多技术和多系统的应用。
篇9
随着经济的快速稳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从而对生活质量尤其是生命财产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住宅小区的安全和科学系统化管理的需要,对原有小区新增了安防监控系统,采集小区的重要出入口、小区周界和各种公共场所等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图像,使监控中心内的值班人员能够实时的监控到整个小区的现场情况,便于监控中心的值班员对意外情况能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和快速的处理,把危害和隐患扼制在萌芽状态,杜绝财产损失、确保人员生命安全,达到维护社会治安和防止破坏的作用,成为打击现代犯罪行为提供有效法律证据的重要手段之一[1,2]。
2 系统构成
安防监控系统是智能小区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该系统为小区建立了三道安全防线,为小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第一道,由周界报警系统构成,以防范翻越围墙和周界进入小区的非法侵入者。第二道,由小区视频监控系统构成,监控中心可通过网络实现远程监视与控制,值班人员实时的对出入小区主要通道和各种公共场所等重要设施的车辆、人员进行监控,以便迅速派出保安或救护人员赶往报警现场进行处理。第三道,由保安电子巡逻系统构成,通过保安人员对小区内可疑人员、事件进行监管,
整个小区共分为4个区域,l、2区有14个智能球,1个枪机,6个光端发射机,l台报警主机,l套报警传输设备,48个报警地址模块,93对红外线对射报警器。3区有lO个智能球,5个光端发射机,2台报警主机,2套报警传输设备,57个报警地址模块,104对红外线对射报警器。4区有4个智能球,1个光端发射机,1台报警主机,1套报警传输设备,13个报警地址模块,23对红外线对射报警器。
2.1 视频监控系统
2.1.1 前端设备
前端设备是安装在现场的摄像装置,包括各类摄像机、镜头、防护罩、支架,它的任务是采集现场的情况,图像信号经视频传输电缆传送到监控中心的硬盘录像机。每台智能球形摄像机自带50个预置位设置,将摄像机的预置位分别与红外对射探测器的每一段设置成对应关系后,当某段的红外对射探测器报警时,就会联动相应摄像机对准该报警段,立即将报警图像传送回监控中心。摄像机的安装应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和按照被保护对象的布防要求进行布置和安装,确保摄像机的有效监视范围,保证无监视盲区。
2.1.2 控制部分
控制部分主要包括视频切换器、云台镜头控制器、操作键盘、各种控制通信接口、电源和与之配套的控制台、监视器柜、系统主机等。监控主机可对每路视频图像进行控制,实时纪录、回放检索录像文件,具有视频动态报警功能,可随意设置视频报警布防区域,控制报警主机每个子系统(用户)的布撤防。
采用了网络数字硬盘录像机,它结合IT领域各项最新技术(如视音频压缩/解压缩、大容量硬盘记录、TCP/IP网络等),是为安防领域而设计的一款数字监控产品,适用于任何现有网络。在该数字硬盘录像主机的控制软件中,提供有多种模块功能:屏幕可分割为l、4、9、16监视模式。可按照日期、时间、监控点进行检索。采取密码授权的方式保护系统设置,防止无授权者修改系统,人机界面友好,适合现代化安全防范治理的需要。硬盘录像机具有手动录像,定时录像等多种录像功能,可按时间,通道号与录像类型查询录像文件,并采用快进,慢进,逐帧等多种形式回放。矩阵控制主机是通过内置软件访问需监控的多路前端视频信号,在电脑屏幕上显示,也可经视频转换器显示到电视墙上。
矩阵键盘能将29台摄像机任意切换到电视墙上8台监视器的任何l台监视器上,进行云台,镜头地控制。进行循环显示。
2.2 电子围栏
电子围栏是目前最先进的周界防盗报警系统,它由高压电子脉冲主机和前端探测围栏组成。电子围栏是目前最先进的周界防盗报警系统,它由高压电子脉冲主机和前端探测围栏组成。高压电子脉冲主机是产生和接收高压脉冲信号,并在前端探测围栏处于触网、短路、断路状态时能产生报警信号,并把入侵信号发送到安全报警中心;前端探测围栏由杆及金属导线等构件组成的有形周界。电子围栏是一种主动入侵防越围栏,对入侵企图做出反击,击退入侵者,延迟入侵时间,并且不威胁人的性命,并把入侵信号发送到安全部门监控设备上,以保证管理人员能及时了解报警区域的情况,快速的作出处理。
2.3 电子巡逻系统
电子巡逻巡检系统是监督考核巡逻人员工作情况的智能管理系统,由感应式智能巡逻管理系统软件、巡检器和各种射频卡构成。其基本的原理就是在巡逻线路上安装一系列代表不同地点的射频卡(又称感应卡),巡逻到各点时巡逻人员用手持式巡检器(相当于刷卡机)读卡,把代表该点的“卡号”和“读卡时间”同时记录下来。巡逻完成后巡检器通过通讯线把数据传给计算机软件处理,就可以对巡逻情况(地点、时间等)进行记录和考核。
不同身份登录拥有不同的权限和功能,登录感应式智能巡逻管理系统可分别以三种不同身份进入。一般用户:只有使用和查询权限,没有更改系统设置权限。管理员:有使用和查询权限,有对系统设置权限,有“导出基础信息”及“原始数据”和导入“原始数据”权限,但没有导入“基础信息权限”。超级用户:有最大权限,拥有一般用户和管理员所具备的所有权限,有取消管理员及一般用户的权限。(更改管理员登录口令)
3 系统工作原理
系统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红外探测器主动发射和接收红外能量,不随环境的变化而产生误报警或漏报警。一端发射红外能量信号,另一端接收红外信号,由此而形成数条类似交通栏杆式的横向线型封锁屏障。因此主动红外光束与空间的接触面很窄,从而最大可能的减少了误报警。当有盗贼翻越周界围墙时,红外对射探头立即自动感应,触发报警,并将报警信号通过数据接13模块和通讯模块传送回监控中心。报警计算机显示器上立即弹出电子地图,电子地图上的探头标识开始闪烁并显示出准确的报警点位置,同时视频监控系统联动相应的摄像机立即对准报警点,将报警点图像传送回监控室。同时在电视墙上中间29寸监视器自动切换成报警摄像画面,并联动警号发出报警声音。监控中心值班人员立即通知巡逻保安人员迅速赶往报警地点处理突发事件。
图1 系统原理框图
4 监控管理平台
监控管理平台采用丛文警卫中心集成系统。它是一款新型多功能集成安防系统软件,在相同的软件平台下实现多种安防报警功能,减少了硬件设备和工程的数量,为用户尽快掌握软件使用功能提供了条件,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保安管理中心的工作效率。为方便用户使用,软件采用灵活的模块结构,用户可根据项目需求自行组合使用警卫中心报警巡更软件GCW系列、警卫中心CCTV监控软件GCC系列等各种类型的软件模块。
中央控制电脑系统是警卫中心集成系统的核心部分,根据需要可连接报警主机、矩阵或等设备实现报警联动功能,可控制报警主机每个子系统(用户)的布防和撤防。
5 结束语
本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方案充分体现了合理、实用的原则,具有施工简单、成本低、可靠性强的特点,加强对小区全天候的安全监视,全面提高小区的综合防范和管理水平以及快速处理突发性事件的能力。为小区住户提供安全稳定的生活空间,创造了安定和谐的居住环境。
篇10
酒店是为客人提供住宿、餐饮、娱乐、休闲等业务的公共优质场所,一个由多座楼宇、通道、庭院组成的建筑群。日常酒店流动人员极为频繁已经开放的管理恰好为绝大部分犯罪分子潜入酒店作案提供有利条件。酒店对客人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缺乏保护会直接影响到酒店声誉与发展。但是酒店原有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由于设备老化、造价高、功能单一、不能传输图像等原因无法及时精反映现场实况,系统效率落后于酒店当前的需要和发展。因此,建设一套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操作方便的安保系统集成组合的高智能化、网络化的数字安防远程监控系统刻不容缓
1酒店数字安防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1.1技术的卓越长远性
全新的酒店数字安防监控系统集成多方面的监控组合能适应当今酒店的经营发展,使系统在未来多年保持安全保卫技术领先的延续性。
1.2技术的安全可靠性
系统使用的设备品质需高度稳定安全,选用性价比高的名牌产品按照国家标准及工艺要求进行施工。
1.3技术的灵活兼容性
监控系统必须操作直观、方便精准,使酒店监控人员更易观察酒店实况。
1.4监控系统技术的经济廉价性
选用性能价格比最佳的设备,适合现场情况、节约工程投资、符合用户要求。
2系统的设计
2.1系统介绍
酒店数字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结构图如图1所示:
本系统分成前端部分、传输部分、控制部分和终端部分。其中,摄像部分是酒店数字安防监控系统的前端,相当于整个系统的“眼睛”,然后通过传输部分把监视图像信号传送到控制中心的监视器上,这个控制部分就是整个系统的“心脏”和“大脑”,由数字硬盘录像机组成,对整个数字安防监控系统进行监控指挥,最后则在终端部分的显示设备中显示出图像。前端摄像机所拍摄的画面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视频图像最终在数字硬盘录像机中的显示,影响到最终实时监控的质量。本文设计的系统前端部分由一体化快速球形摄像机和镜头、防护罩、支架、云台以及高性能彩色摄像机组成。终端部分不仅仅是多台显视器,还有几台监视器组合而成。
2.1.1系统前端部分的设计
酒店走廊、楼梯间采用半球形摄像机和彩色高性能枪型摄像机,可支持日夜摄像,清晰度高,并要求24小时全天候进行工作。在酒店走廊、楼梯间一般采用的是8mm或者12mm的镜头使图像清晰易辨,但是在一些财务办公的公共空间里面摄像机标高达到3.6m,电梯内部的摄象机镜头则会采用3.6mm。在装饰酒店外观的同时又隐蔽摄像机方便捕获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前端部分的摄像机应该配上防护罩吊在大厅天花板上,使之与楼内的环境融为一体。
2.1.2系统传输部分的设计
酒店涉及范围广泛,人员流动性大,前端部分摄像机距离控制部分距离较为远,采用PAL/NTSC操作系统的传输部分,用优质传导电缆,较好地在无需信号放大器的情况下,传送高达500m的图像信号到中央控制中心。能传输信号高达2000m的带全方位云台摄象机解码器,采用8芯屏蔽信号传输线控制图像信号传输,大大提高了传输的效率以及质量。
2.1.3系统控制部分的设计
本系统采用来自加拿大的全方位输入、多路输出矩阵主机,严格精确地控制了各个部位的摄象机视频图像输入,十六画面的黑白双工处理器了,集成安保系统同时处理多路摄像机视频图像并将其进行分割和切换。LINUX实时操作系统能把视频压缩标准达到H.264这个标准。
2.1.4系统的终端部分的设计
终端部分设置多台高清显示器和几台21寸监视器作为数字硬盘录像监控主机。除了可以对前端摄像机信号进行录像以外,还可将前端摄像机产生的视频信号压缩并储存在硬盘中,通过远程网络传送给有关部门或者酒店管理高层人员察看。
2.2系统的报警设计
由于整个酒店是开放式管理的性质,日常流动人口较多,所以我们将会对底层及各楼层的重点区域设置16路PA-465红外电压量的报警探测器,同时该报警器具备视频丢失报警、动态检测报警的创新功能。为了保证酒店环境客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所有报警探测信号都会通过烟感探测、温感探测器、震动报警等方式传送都爱十六画面处理器,几时准确地处理报警,同时连动警情。
3系统的设备分布
3.1酒店的大门
酒店的大门是人们进入酒店的必经之地。因此,我认为应该在大门口的左右两面设置两个监控点,防范于未然。这两个摄像头是带有防护罩的全方位云台摄像机,8mm镜头,有效地控制犯罪分子作案,并且吊坠式的装置对酒店有着装饰的作用,增加酒店客流量从而增加酒店经济收入。
3.2酒店的停车库
高端智能化的酒店通常是设有地下停车场,并且该停车库还会有员工的休息区、设备区,环境较为阴暗、安全性缺乏。因此应该在楼道内安装3个4毫米红外枪型摄像机对主要出入口进行监控,对每个停车库的车辆行驶区也安装相应的摄像机,既可以监控停车情况也可防范交通事故,一举两得。
3.3酒店的大堂
大堂是整个酒店大楼的喉舌,从这里可以通往各个楼层、餐厅、娱乐场所。鉴于大堂的面积较大所以会在在这里安装一台移动式带自动光圈宽动态的一体机,灵活地进行360度旋转,这样更有利于全局控制整个大堂的情况。
3.4酒店的前台
服务前台是酒店资金往来的重要部门。一方面为了防止客人在消费结算的时候发生意外情况,另一方面也为了监督前台服务人工的廉洁情况,应在前台安装一台同时可以实现音频、视频全方位监控的半球机,综合考虑到美观以及隐蔽等各个方面,建议使用BN-0330QHL/SE-B彩色带红外灯日夜两用摄像机。
3.5酒店的电梯出入口
高级酒店的电梯出入口处是人员集中流动的地方。根据我们对现场的实际勘察,建议在电梯乘坐区旁使用两个2.7毫米的广角半球摄像机,这种摄像机安装简单,小巧美观,对于酒店的电梯出入口再适合不过了。
3.6酒店的电梯轿厢
电梯轿厢内则建议选用安装一台广角半球彩色摄像机就足够了,袖珍型的机身在狭小的电梯空间非常实用,既不影响到整体美观也能便于保证顾客上落时的安全。
3.7酒店的楼梯口和走廊
篇11
1.压风机系统现场情况概述
空压机房配置四台智能型空压机,智能型空压机本身具有参数监测、自动控制及保护等功能。现场配置四台冷却水泵,为空压机提供循环冷却水,风包以一对一方式设置。
2.压风机集中控制系统监测的主要参数与部位
压气系统
压缩机排气温度、排气压力、风包压力、风包温度等参数;
冷却水系统
冷却水进水口压力;
电机系统
电机电压、电流、螺杆温度等;
供电系统
电压、电流、有功、无功、功率因数、电量及频率等;
3.压风机集中控制系统结构
系统主要由各类传感器、电动阀、PLC控制柜、带触摸屏的西门子S7-300 PLC及模拟量输入模块、数字量输入模块、数字量输出模块、串行通信模块及以太网通信模块等组成。采用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系统结构。
系统的现场测量控制主要由各类传感器、变送器及执行机构完成。对于空压机本体,由于选用的是智能型的设备,所需传感器及执行机构本身已有,无需再添加。智能空压机都提供有通信接口,所以只需通过通信电缆连接到PLC系统中,通过在PLC中编程即可实现对空压机的自动监控。
压风机房风包部分需要加装以下设备:风包压力变送器、风包温度变送器、风包排污口阀门应选用电动阀。
压风机房冷却水水泵的出水口阀门也应选用电动阀。电动阀及水泵的控制通过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实现。
压风机供电系统的监控通过高压柜内装设的微机综合保护装置实现,综保都具有通信功能,通过其通信接口可以与PLC连接,通过在PLC内编程即可实现压风机供电参数的采集、开关的遥控分合闸等功能。
PLC集中控制柜设于压风机房内,PLC选用西门子S7-300系列,性能稳定而可靠。集控柜装设有触摸屏,操作人员可通过该触摸屏查看各台空压机的实时运行情况,如操作员权限符合要求,还可向空压机发出命令,进行各种控制操作。
PLC集中控制柜内装设有以太网通信模块及光端机等设备,可方便地与调度中心通信。在调度中心设有高性能工业控制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并装有后台监控软件,可实现对压风机房的远程集中控制,最终实现无人值守。
4.压风机集中控制系统实现的功能
4.1控制系统具备就地手动/远方控制两种控制方式。压风机房集中控制柜内提供有触摸屏操作界面,能对压风机系统所有运转状态、运行参数及故障信号进行动态显示。操作人员可以对压风机发出命令,控制压风机的启停、冷却水泵的启停、风包的定期排污等等。
可以在调度室内设高性能工控机,配后台监控软件,软件基于高性能的工控组态软件编制,可实现对压风机房的远程集中监控。
4.2压风机集中控制系统可以完成对压力(包括压风机排气压力、风包压力、冷却水压力)、温度(包括压风机排气温度、风包温度)、空压机总运转时间以及电气参数(包括电机温度、电流、电压、电机功率、日耗电量等)的连续在线检测功能。
4.3具有保护及报警显示功能,具体有:
超温保护
超风压保护
断水保护
空气过滤器堵塞报警
油过滤器堵塞报警
油细分离器堵塞报警
电机过载、超温保护
故障排除后,可实现安全复位功能。
4.4实现空压机供气网络的自动联动控制,按程序执行启动/停止压风机操作。可通过比较供气压力与设定联机控制压力,选取空压机发送控制命令,控制网络中空压机的启动停机、自动稳定供气压力、平衡网络中各空压机的运行时间。
4.5具有参数设定功能,具体有:
风包自动排污运行参数设置
压风机自动运行参数设置
4.6后台监控软件可提供设备管理及人员管理功能。设备管理功能包括设备参数一览表、设备投入运行时间显示、设备当次工作时间、设备工作总时间等。人员管理功能包括工作人员一览表、值班人员安排、管理员及操作员权限密码设置等。
5.压风机集中控制系统的特点
本系统以工业控制PLC为核心,主要由各类传感(变送)器、执行器、PLC、触摸屏及通讯装置等设备组成,主要特点如下:
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功能强大,智能化程度高。
PLC选用国际著名品牌西门子的S7-300系列。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与普通PLC相比平均硬故障/软故障间隔时间更长、功能,通用性更强、速度更快、扩展更灵活。
监控软件采用国外著名的组态软件InTouch进行二次开发,稳定可靠。以图形界面显示工作状态,画面丰富,直观生动。
监控软件还可提供设备管理及人员管理功能。
选用了国外进口传感(变送)器,具有原理先进,质量可靠,寿命长,精度高等特点。
采用了多种抗干扰措施,因此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监测准确。
留有备用通道,便于扩展。
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全矿数据共享。
软件平台设计起点高,能方便地与其它自动化系统互联,为以后搭建全矿自动化平台提供最好的便利。
维护方便。
6.结语
空压机自动化监控系统通过对系统工作参数的实时监测与控制,对于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让司机及时了解空压机的工作状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空压机的控制能力和利用率。减少了岗位司机人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在帮助维修人员及时对系统故障的早期预防和诊断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推广价值。
篇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舒适生活的需求,空调系统在整个建筑行业中设计更加重要,系统的复杂化和庞大化导致空调系统在整个建筑能耗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针对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在本方案中探讨了北方地区空调系统采用不同的节能措施和自动控制策略,对整个智能建筑运行情况有很大的影响。并提出实际中建筑节能的实现。针对酒店的空间面积大,冷负荷的变化大,采用了“主动节能”的控制策略。
由于建筑物中空调系统绝大部分不会处于满负荷工作,冷水机组不用总是满载运行。末端用户如能具有很好的冷量控制,使得冷水机组的产冷量与用户的需要相匹配,就可以通过调节主机运行,提高其制冷效率,达到冷冻水泵、冷却水泵节能效果。如果末端用户采用变水量时,冷冻水系统可以根据新的运行工况提供新的水量,通过减少流量供应和调节阀的节流损失,同时控制水泵在效率最高点运行。在多台并联冷水机组运行时,尽量使机组处于满载状态运行是节能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通过台数控制使冷水机组提供的制冷能力与用户所需的制冷量相适应。因此,在空调系统运行过程中,通过实时检测、判断用户制冷量需求来确定投入运行主机台数以实现台数控制。
进行台数控制的优化策略为:第一,控制系统冷冻水的总流量始终保持在恰好满足系统负荷要求的水平;第二,根据系统的负荷量和当前冷水机组供应能力的差值,决定下一次启停的时间。原则上应该选择能够满足同时负荷需要,且最接近系统需求值的工作方式。控制的关键在于在调试中找出最佳的启停切换点,还要在运行台数控制的程序中,使冷水机组处于最佳工作效率点周围。其实际负荷计算方法如下:
根据实际负荷的需要调节机组的运行,计算方法为:设冷冻水供水温度(t1),冷冻水回水温度(t2)和流量(G),瞬时负荷为Q,Cp为水的比热。
负荷
优化设备启停时间也很重要,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室外温度、系统容量、建筑物特性来优化启停时间,最大限度的减少运行时间。在首先保证机组最大效率运行的前提下,实现多台冷水机组在部分负荷条件下的最优化时间运行。
冷源系统经常性的处于部分负荷情况下,使得变流量调节变得十分重要。水泵的能耗,可占空调系统总能耗的10%~20%,采用变流量调节系统,就可使水泵能耗根据流量的增减而增减,从而达到显著的节能效益与经济效益。冷却水的设定温度如高于设定值时,控制冷却塔阀门开启,关闭旁通阀,冷却塔风机随即开始运行。如冷却水温度降到某一设定值,控制风机进入低速运行。如果冷却水温度继续下降,降到某一设定值时,就必须关闭风机,通过旁通阀调节使水温保持在可接收的限度。
由于空调系统在整个建筑中能耗巨大,所以控制设计目标放在了节能减排上。除了避免在处理空气过程中冷热量抵消还应该能提供良好的可控性。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可通过采取工况分区、自动转换、烩值控制、变风量控制、变设定值与变新回风等多种节能控制手段来实现节能优化控制。同时满足控制需求和最佳节能。这样就要求系统集成设计的特点应通过集中监测与科学管理来提高效益,加强协调控制,力争全面节能。一般通过以下典型做法:
第一是通过空气的预冷和预热。通过楼宇自控系统可对空调设备设定最佳启停时间缩短不必要的空调设备运行时间。例如多数办公与商场等建筑物夜晚是不需要开空调的,可以通过提前提前对建筑进行预冷和预热来保证工作开始时室内环境的舒适。同时因为温度是惯性很大的被控参数,在下午可以通过提前关闭空调,使室内温度在一段时间内缓慢降低来达到节能减排。在预冷、预热时,一定要关闭室外新风风阀可以减少获取新风而带来的能量消耗。
第二可采用全热式交换器。室内新气为夏季供冷、冬季供暖,而排出的空气温湿度与室内空气是相同的,可以通过全热式交换器来进行排出空气与新风的热交换来减少新风的热处理量。
第三是按需供冷。在满足用户对冷量的需求的前提下,可对冷源系统实行节能控制。利用网络控制技术,对末端设备、冷水用户和冷源进行监控,发现冷需求和用冷时间请求是呈链状传递。
如图所示为一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监测与自动化控制原理图。(如图1)
在空调监控系统实际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的实际情况特点和大厦的空调方式以及负荷特点,来采取对应的节能措施,以实现真正意义上节能减排。
本方案中的空调设计:(1)空调水系统:本工程为两管制变水量系统。建筑主体水系统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1~4层,第二部分为5~23层,均接自制冷机房分水缸,水系统定压、补水由制冷机房解决。(2)空调风系统:新风由各层百叶窗引入,本工程客房、办公、包间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另外大会议室、大堂采用热回收式新风处理机加风机盘管加排风,多功能厅采用吊顶式空调机组加热回收式新风处理机加排风。(3)消防中心设分体式空调、电梯机房设分体式空调。
本方案中自控的实现:工程中采用了美国艾顿系统,具体控制内容为:制冷系统采用一次泵变流量系统。空调机组和新风机组冷水回水管上设动态平衡电动双通调节阀,通过调节表冷器的过水量以控制室温或新风机组送风温度。风机盘管设三速开关,且由室温控制器控制回水管上的双通阀开度,以调节进入风机盘管水量。空调机组、冷水机组、风机盘管上双通水阀均与风机做联锁控制。同时冬季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停机时,双通水阀应保留5%开度,以防加热器冻裂。冷热源、空调系统、通风系统采用集散式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系统)微机控制中心设在制冷机房控制室内。
参考文献
[1]李忠意.基于能量的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开发[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
篇13
1.1设计招标不能完全用设计费高低来衡量
设计招标与施工招标、设备材料采购招标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在设计招标中,设计者所要完成的任务是将业主对工程项目的设想转变为可实施的施工图,是设计者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帮助业主实现建设意图的一种技术服务。而在施工招标中,承包商所要完成的任务是根据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去完成规定的物质生产劳动,具有承诺的性质。两者所需完成的劳动内容有本质的区别:一个是创造性的,一个是规定性的,因而在招标的内容上和操作方法上应有不同。在施工招标中,主要根据投标人的投标报价来进行评标,而对于像设计这样具有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却很难以投标人的设计费报价高低作为定标因素。一般而言,资质高、设计水平强的设计单位一般都能按照业主提出的设计要求,从功能、技术、美观和经济等方面很好地把握方案创新、优化设计和经济设计的要求,有能力充分满足业主的设计要求,但这些设计单位往往提出的设计费要高一些。对资质低设计水平一般的设计单位,由于存在设计能力不足、设计深度不够、设计变更频繁及施工管理困难等问题,加之设计经验不足,在设计中往往采用保守设计的作法,较少考虑经济合理的要求,没有能力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这些单位为了中标,通常对设计费的报价要低一些,这是设计招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从工程造价控制的角度讲,设计方案的优劣影响了工程造价的75%以上。这里所说的优劣主要指在保证使用功能和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达到设计经济和造价合理。设计费再高,它占工程造价的额度也是很小的(1% ~2% ),因而适当增加设计费的比例,要求设计单位做到优化设计、经济设计,换来的经济效益可能成百倍的增加,达到以小博大的效果,这就是设计招标中工程造价控制的作用。低额的设计费带来的另一些弊病是设计者不重视该项目的设计,设计单位也不愿意投入过多的人力和物力用于设计工作,设计者草草设计完工了事,根本上谈不上设计质量的保证。因此,在设计招标中不能以设计费的高低来作为主要评审标准。
1.2设计评标方法应采用综合评估法
一方面评审设计单位拟采用的设计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能力及设计功能的完善程度;另一方面评审设计单位提出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和造价指标的合理性,同时还应考虑设计期限和施工期后续服务的能力。
设计方案的优劣性评审,除注重建筑造型的美观、使用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外,还应加强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的评审,而这一点往往是目前设计招标所缺少的。很多业主在设计招标中,不重视设计方案的经济性,不理解设计方案与工程造价控制的关系,在招标文件中,不提出或完全不涉及对设计单位优化设计、经济设计的要求,最终造成设计结果不经济、不实用,达不到设计招标择优确定设计单位和设计方案的目的。在现阶段,设计方案的优劣是技术性和经济性相统一的理念已经开始得到设计人员的认同,设计人员对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性已逐步理解,在设计招标中提出经济性和工程造价控制的要求是会得到设计单位响应并付诸实施的。
二、项目设计招标中工程造价控制的措施
2.1国内外设计招标的发展趋势
2.1.1概念设计招标
概念设计招标。设计单位在投标时,只需要为业主提供创作构思,即概念设计方案,而不需要提供具体的设计图纸,就可以吸引高水平的大设计院和知名建筑师参加投标,并提供总体设计方案、适当的单体设计及景观设计,使业主可以获得满意的创意和方案。当业主选定一个概念设计方案后,再进行第二轮具体设计招标,此轮招标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2.1.2用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观点控制设计招标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对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到竣工验收阶段的项目全过程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在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项目的成本构成是不同的,如图1所示。
图1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成本构成示意图 图2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构成示意图
从图1中可知,施工阶段所占成本最大,约占项目全过程成本的85%左右,设计费用只占成本的2%。但从工程造价控制的角度讲,正是这2%左右的设计费用,却影响了项目工程造价的75%以上。设计工作是工程的基础,一旦设计完成,这个项目的造价就大部分定型。由于施工阶段成本占的比例大,使很多业主和设计者容易产生误解,但实际上,施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力度不到10%。按照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的观点,控制造价必须从设计抓起,而强调设计招投标,正是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措施。
2.1.3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观点控制设计招标
这是目前国外正在进行广泛研究的一种观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是指工程项目从设想到工程项目拆出(结束)的全部过程。它除了包括上述的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外,还包括了项目的运营和维护阶段。按照这个观点,项目的成本还应包括运营和维护成本,其大致分布见图2。
从图2中可知,工程项目的运营维护成本超过全生命周期成本的70%以上。对不同用途、不同性质的工程项目,这个运营维护成本可能还大得多。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中,设计费用只占1%以下,但从长远的观点看,建设成本的高低对运营维护成本的高低有很大的影响,高建设成本可能带来运营维护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从而使工程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成本降低。因此,国外提出以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作为选择设计方案的主要依据,以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设计招标。我国目前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甚少,因此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目前仍以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为主要内容。
2.2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2.2.1注重设计招标文件的编制和设计合同的拟定
设计工作是工程建设的龙头,一个工程在造价上是否合理,在设计阶段大体定型,由于设计不当造成的浪费,其影响之大是人们难以预料的,也是事后难以纠正和弥补的。因此,业主在编制设计招标文件时,除提出方案造型、建筑规模、使用功能、技术要求外,还应提出工程造价控制的要求,引导设计者建立良好的经济意识,重视项目的投资效果,用最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参与投标。
在招标文件中,应要求设计单位对自己投标的方案做出经济分析,并提供相关参数和指标。在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办法中,应将设计的经济性作为评审要素之一,使评标办法有利于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既能满足功能和工艺要求,又能降低工程造价的设计方案,明确规定方案达到经济合理的评分值,从技术与经济有效结合层面考察投标人,并在评标过程中,充分发挥技术经济和工程造价专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辉明. 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方法浅析[J]. 民营科技,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