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师范生小学实习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前往金龙小学为期四周的实习。在实习期间,让我重温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感受到了教学工作的明快节奏,亲身体验了初为人师的喜悦之情。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许多东西,遇到了一些困难,也看到了自己本身存在着许多问题。我觉得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把一个五、六十人的班集体管理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事,所投入的时间和精神就像海里的水一样,不可斗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爱好,也有各自的薄弱环节,要把每个学生都教成优秀生,谈何容易!所以,老师的工作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初次登上讲台,难免紧张、慌乱,幸好科任老师的指导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有时候课堂纪律很乱,要不是指导老师在维持,我们真的无法顺利讲完一节课;有时候我给学生写的练习题太难了,指导老师都一一给我指出来,教我如何修改,怎样引导学生,每一步,指导老师都很详尽地给我们分析、讲解。我从自己的上课和老师的教学过程两者的对照中看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表情不够丰富、语言不流利、声音太小、没有抓住重点、不懂得吸引学生听课、没有引导好学生进行思考、没有组织好学生进行讨论、板书不够规范……尽管我们的实习情况如此狼狈,但因为学生的积极配合和指导老师的支持,我们全班同学对成为一名教师的决心变得更坚定。现在的小学生思想比较开放,对新事物、新问题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老师给他们讲课的时候尽可能形像、生动、充分运用多种教学媒体,还不能尽讲,更主要的是不断引导他们、启发他们,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并通过小组协作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我都觉得认为自己对小学生是比较有耐心的,也从他们的童言稚语中发现:小学生都喜欢被表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喜欢表现自己的优点,就是不喜欢被约束。因此,老师通常采用表扬某些表现好的同学来约束其他同学,让其它同学向他们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在开展主题班会的过程中,学生都以班会的主题题目积极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这样就可以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多了解学生的特点和性格方面,这样也为我们管好学生奠定了基础。
在实习期间,我也组织了课外音乐活动,课外活动主要是发展和满足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尊重学生的意愿,坚持学生自愿参加原则,以学生为主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外音乐活动中。
在他们学校举办的艺术节中,我实习教师积极的帮每一个班级排练出节目,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节目,使的整个校园的都有音乐的氛围。本校的各位领导、老师也给于我们很大的鼓励和表扬。在我们实习老师自己表演的节目中,本校的领导、老师、学生更是给予更大的肯定,也让我们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成就感。也证明了,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从指导老师的言传身教、谆谆教诲中获益良多,他们的指导犹如春风化雨,沁入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如沐春风,真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他们的欢声笑语、一举一动都十分清晰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篇2
师范生教育实习效果指师范生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学生活动实践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并且通过到大中小学校开展实习活动,接触原生态教育场景,积累朴素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而通过教育评价上升为系统性、理论性实习收获的过程。教育学专业目标定位是培养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专门人才,其专业设置具有浓郁的师范特色。其开展的教育实习活动能够帮助教育学专业师范生获得一线教育教学经验,提高师范生专业技能与素养。但是我国目前师范生教育实习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的影响了教育实习的有效开展。因此,探求提高师范生教育实习效果的研究便显得愈加重要。
2、调查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调查选取某某师范大学已经开展教育实习活动的100名教育学专业师范生为样本。
2.2 调查方法
为了解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看法,笔者参考已有的科学问卷,结合师范生教育实习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份涵盖实习准备、实习过程与实习评价三个阶段、17个问题的调查问卷(其中包括15项选择题和2项开放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4份,回收率为94%。对数据的处理则借助SPSS和EXCEL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以学号为依据,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选取了20位教育学专业的师范生作为个案访谈对象,围绕“对实习有效性开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如何进行实习评价”等在问卷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与20位被调查对象进行深入交流。
3、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只有8.1%的实习生在实习后表示“毕业后不想当老师了”,91.2%的实习生则表示在实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其中42.6%的实习生“更坚定从教为师的决心”,59.6%实习生“看到自身的薄弱环节,并有意识的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加以弥补”。以上数据表明师范生通过教育实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实习生自身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识普遍增强。但是,如表1所示,实习生认为诸多因素在制约着教育实习有效性的开展。为行文方便,我们将从实习开展的“实习准备阶段”“实习开展阶段”与“实习评价阶段”三个阶段进行问题分析。
3.1 实习准备阶段
3.1.1 实习生自我准备不充分
师范生的实习准备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的知识学习储备。在调查中发现,超过半数(51.6%)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当学生积累的经验”对自己的实习帮助最大,这一方面说明师范生能够通过“学生经验”组织课堂,另一方面“专业课学习”让步于“经验”,说明实习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未能将专业课知识与自己“当学生的经验”发生勾连与融合,用专业课知识统合、提升“经验”的能力尚需要进一步锻炼。
3.1.2 实习时间短且安排不合理
在表1中,我们很清楚的看到:“实习的时间与内容有限”高居榜首,且有近80%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时间与内容上的设置不合理极大的影响了教育实习的有效开展,所占比重之大提醒我们需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有学者对我国7所高等师范本科院校教育理论课程开设情况调查表明:教育实习在各校的教学计划中一般为6~8周,一般安排在7~8学期。本次调查对象实习时间从3月24日到4月24日,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很多实习生反映自己“刚进入角色,实习活动就已经结束了”。
3.2 实习开展阶段
3.2.1 实习学校接洽不易
从表1中我们发现高达46.81%的实习生认为“实习经费不足”“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不信任”与“实习学校不欢迎”三项有关实习学校建设的问题影响了教育实习的有效性开展。从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现状来看,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缺乏教育实习基地,一方面由于高等师范院校的观念落后、主动性不强、经费紧缺等,另一方面则由于实习学校对教育实习的排斥态度,怕接受实习对正常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甚至在实习出现这种情况——有的指导教师毫不犹豫的对实习生说:“怎么讲都行,你们随便讲吧,反正你们走了我们还得讲呢!”。以上两点原因导致了高等师范院校在联系实习学校过程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教育实习主要以“学院为基地(campus-based)”而不是以“学校现场为基地(school-based)”,与中小学关系逐渐疏远,难以与其建立一种“共生的关系,并结为平等的伙伴”。
3.2.2 实习生自我态度不端正
在问及“师范教育阶段的实习重要吗?”这一问题时,87.2%的实习生都对实习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说明师范生对于实习的态度大都是比较端正的。但部分实习生还是存在投机取巧心理,如有同学从网上下载授课所用课件、课时不多而经常请假离开实习学校等。在被问到“实习是否达到应有效果”时,1.1%的同学直言因自己没有全身心投入而收获不多。
3.2.3 实习教师指导不充分
实习指导教师包括师范院校指导教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与班主任指导教师。如表4所示,不同指导教师对实习生开展教育实习的帮助是不同的,实习学校教师普遍对实习工作缺乏热情,特别是实习班主任指导教师“针对性强”一项出现空值;在个案调查中还发现,一个指导教师带多个实习生现象屡有发生,甚至部分学校实习班主任指导教师带15个实习生,如此高的师生比又如何保障教育实习的有效开展呢?
3.3 实习评价阶段
3.3.1 实习评价过程不透明
在表1中,17.02%的实习生表示“实习评价不合理”,并且出乎意料的是在本次的调查中,实习生对于实习结果的评定方式竟然是众说纷纭,还有10份问卷显示根本不知道怎么进行实习评价。可见实习指导教师在对实习生进行评价时容易忽视学生的知情权,或者存在“一言堂”等现象。
3.3.2 实习生反思性成长缺位
实习生在实习返校后,通过递交实习反思报告完成实习活动的全部程序。实习形式上结束,使实习生让渡出了自我反思性成长与持续性成长的可能。许多实习生没有继续聚焦于实习中发现的问题或者自身通过实习暴露出来的问题,导致更深入、更广泛的实习成长在形成“反思报告”这种文字形式之后被束之高阁,于是实习反思的再生失去了附着点。
4、对策与建议
4.1 实习准备阶段
4.1.1 适当延长实习时间,合理安排各时期实习时间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实习方式,逐步建立不间断的实习制度。在一、二年级用充裕的时间让实习生充分接触中小学教学实际,学习理论与增长实践经验相结合。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各安排一次集中教育实习或分段式教育实习。
4.1.2 专业课程设置立足于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
高等院校师范教育类课程与教法改革正在逐年渗透新课改理念,但师范生的学习内容与自身素质还是不能满足大中小学现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改变这一状况,师范院校要从实践课程的设置、用人单位的需求来找准大学与实习学校教学的衔接点。要构建好教育实习的课程体系,将教育实习内容融入到课程中。
4.2 实习开展阶段
4.2.1 建立相对稳固的教育实习基地
从根本上来讲,高等师范学校师范生的职业素质是“教”不出来的,而面向真实教育环境的实践,才是师范生成为未来合格教师的根本道路。我国有些师范专科学校为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尝试与附近的农村中学建立稳定的联系,让师范生到农村中学中顶岗实习,收到了良好的教育实习效果。因此,各级各类高师院校应立足自身的特点采取“双方互惠”的原则,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使高师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成长,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未来的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临床专家”。
4.2.2 实习生应加强对实习活动的重视程度
实习生是实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实习活动的服务对象。首先,实习生应积极主动的与指导教师加强联系,克服“等、靠、要”的惰性思维,在与指导教师的沟通协商中有序开展实习活动;其次,实习生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自升教育教学能力,如在实习班主任期间,实习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组织开展实习班级的第二课堂,或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各种主题班会、文艺晚会等形式多彩的活动;最后,实习生应认真完成教育实习任务中的教育研究活动,这是基于前两项工作基础之上的,实习生应该在深入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发现教育问题,总结教育经验,努力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
4.2.3 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对实习生的指导与帮助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与大学指导教师之间互相配合,对实习生进行严格的、日常的、具体的实习训练和指导。师范院校指导教师的指导应建立在对中小学了解基础上,应该经常到中小学去了解教育实际,使他们掌握一些中小学教改的动态,在具体指导中减少失误。同时带去最新的教育理念,帮助实习学校教师开展教育研究。大学也邀请中小学教师中的优秀者到大学课堂讲学,参与大学的师范教育工作,促使双方指导教师密切合作,取长补短。
4.3 实习评价阶段
4.3.1 建立行之有效的实习评价机制
实习评价对教育实习的后续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实习评价应当客观、严格、公开、透明、公平。了解实习生实际情况,多听取指导教师意见,评价方式多元化,可以让实习生主持实习工作评价会议,熟悉实习情况的指导教师参与实习成绩评定,保证评价公平。
4.3.2 关注实习生自身评价
篇3
一、问题的提出
对学习观的认识主要起源于国外心理学家对学习的研究。自Perry在20世纪70年代对哈佛大学生所进行的调查研究后,经Sehommer和Hofer等人的深入研究,在最近20年中已成为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1-3]许多学者把学习观称作“认识论信念”,认为学生的学习观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现象和经验所持有的直觉、潜在的认识,涉及对知识经验及其掌握的本质、形式、过程、条件、结果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4]
国内学者在国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学习观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学生的学习观是指学生个体对知识、学习现象和经验所持有的直觉认识;[5]学习观作为一种元认知知识,是学生先前经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日常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和社会文化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行为、策略以及成绩产生很大的影响;[6]学习观是学习者对知识及知识学习的意义、学习的实质及任务、学习者的作用等的理解和认识。[7]笔者所指的师范生学习观是指师范生对知识及知识学习的意义、学习的实质及任务、学习者的作用等的理解和认识,并随着认识、经验的增长而发生变化。[8]它主要回答学生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和如何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综观已有的研究,学习观主要会影响学习者的认知过程、策略选择、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学业成绩等诸多学习要素。目前,国内对学习观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中小学生的具体学科的学习观方面,对师范生学习观的探索则较少,在这较少的研究中,对学习观的理论探讨较多,实证研究更是罕见。师范生肩负着实践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双重任务,是教师教育的主要对象,只对师范生学习理论的研究而忽视个体本身因素的研究,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我们根据学习观的含义和有关学者对学习观多维度及学习背景变量的探讨,[9-11]选择了山东省有代表性的两所师范大学和两所师范学院的大二和大三的部分师范生作为调查对象,从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兴趣等方面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分析师范生的学习现状,提出对策和建议。
二、师范生学习观现状分析
目前,普通师范院校师范生学习观究竟怎样?我们选择了大二和大三的师范生作为调查对象。因为大一学生入校时间短,还未形成稳定成熟的学习观;而大四学生虽然学习观已基本成熟,但受就业、考研等因素影响,学习心理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文科选了有代表性的文学、教育、外语专业,理科选了有代表性的数学、物理、化学专业。
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方式,某些项目结合了访谈。调查问卷自行设计。首先,参考国内外大量有关学习观、数学观和科学观测量的问卷资料,结合访谈和初步调查,构建问卷的基本框架,编写题目。其次,在试测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完善,初步形成正式问卷。为方便统计和分析,问卷题目都以选择的形式设计。具体到每一个维度,学习目的与学习方法维度的题目选项为分类性质,学习内容、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题目设计采用5点Likert量表形式:“完全不符合”、“少部分符合”、“一般”、“多数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计分“1”、“2”、“3”、“4”、“5”。得分越高表示学习观念越理想。问卷信度系数采用Cronbach's Alpha计算,问卷的总体信度系数为0.796,学习观各维度的信度系数也都在0.70以上,这说明该量表的信度是可以接受的。
正式调查时分别进行了抽样调查,每专业每年级发放问卷50份(男、女生各25份),文科800份,理科800份,共1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2份,有效回收率为81.38%。调查研究的数据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由于调查问卷题目设计方式不同,因此,对本次调查的数据分析从总体上分为现状描述和推断分析两大部分。推断分析中又对不同的项目进行了X2检验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
(一)师范生学习观现状的描述分析
1 关于学习目的与学习方法
学习目的的调查是单选题。师范生在回答“你现在的学习主要是为了什么”的问题时(见表1),主要选择了“为进一步学习深造打基础”和“为将来找到理想的工作”,分别占38.2%和32.6%;另有20.6%的师范生选择了“提高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可见,绝大部分师范生的学习目的比较明确,但仍有4.5%的师范生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方法主要调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的学习方法(详见表1)。从统计的数据发现,有48.5%的学生选择“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还有24.7%和11.4%的学生认为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勤学多思为主”,仅有6.2%的选择“以死记硬背为主”。可以看出师范生的学习方法各异,但大多数师范生并不青睐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
2 关于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与学习兴趣
关于学习方式,主要调查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创新学习方式(见表2)。83.6%的师范生一般或经常采用自主学习方式,83.5%的师范生一般或经常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这表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方式在师范生的学习中已被普遍接受和运用;而采用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的师范生分别只占64.5%和52.5%,说明探究学习与创新学习方式的运用较差。从访谈获知,较多师范生在中学阶段自主探究创新的机会不多。大学阶段自主探究创新的机会虽较多,但由于多年形成的思维惰性,大多还是浅尝辄止。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确实有较多增加,在课题研究、遇到问题时都会使用。
学习内容的调查是从对所学专业课程内容的看法和对所学专业课程体系或结构的看法两个方面进行的(见表2)。对前者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8.2%的师范生对高师院校开设的课程内容的满意度一般,不满意的人数占34.1%,很满意的仅占2,3%。对后者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学生不满意(45%)和很不满意(38.4%),仅有0.5%的很满意和1.5%的较满意。可见,师范生对高师院校开设的课程和专业学习内容满意度较低。这与有关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12]
学习兴趣的调查是从对所学专业的感受和对当前所学专业发展前景的看法两个方面来进行(见表2)。在对“你所了解的你同桌对所学专业的感受”的调查结果显示:46.9%的同学感觉一般,非常热爱的仅有4.3%,还有8.7%的厌恶所学专业,28.9%的不热爱所学专业。对问题“你对当前所学专业知识的发展前景的看法”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很有前景的占1.2%,较有前景的占9.8%,一般的占41.2%,有点前景的占41.9%,没有前景的占5.7%。从访谈可知,许多师范生由于报考志愿时受到高考分数的限制、调剂和家长的于预等原因,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再加上就业困难,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这一调查结果与有关研究的结论相一致。[13]
(二)师范生学习观现状的推断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题目设计方式不同,推断分析使用的方法也不同。学习目的与学习方法维度,使用X2检验分析,而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与学习兴趣维度,则使用多因素方差分析。
1 学习目的
对学习目的维度进行X2检验(见表3),结果表明:
男女高师生在学习目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学习目的更多地倾向于找工作,而男生则更多地倾向于“提高能力,实现自我价值”。这种差异可能是一种自我选择的结果。
文理科师范生在学习目的方面也有显著差异。文科和理科学生学习的目的都倾向于“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深造打基础”、“为将来找到理想的工作”和“提高能力实现价值”,但是,前1项文科(41.9%)比理科(34.2%)更突出一些,后2项理科(33.5%、23.3%)比文科(31.9%、18.1%)略高一点(见表1)。
大二和大三师范生在学习目的方面也有显著差异。大三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倾向于“提高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大二学生更倾向于“为找到理想的工作”(见表1)。
师范大学和师范学院两类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目的方面的差异不显著。
2 学习方法
对学习方法维度进行X2检验(见表3),结果表明:
男女高师生在学习方法方面的差别显著。女生在学习中能“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并“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明显高于男生。
文理科师范生在学习方法方面的显著差异在于:理科学生倾向于“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而文科学生则更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勤学多思”等(见表1)。
大二和大三师范生在学习方法方面的区别比较显著。大三学生更倾向于“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勤学多思”;大二学生倾向于死记硬背(见表1)。
师范大学和师范学院两类学校的学生在学习方法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师范大学学生(27.2%)比师范学院学生(21.7%)更倾向于综合运用方法;师范学院学生(53.4%)比师范大学学生(44.7%)更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见表1),师范大学学生(7.5%)比师范学院学生(4.6%)更倾向于以死记硬背为主(见表1)。说明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受到学校文化风气和教化过程的影响。[5]
3 学习方式
以性别、文理科、年级、学校类型为自变量,以学习方式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师范生的学习方式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不存在性别、文理科和年级差异。师范学院比师范大学的学习方式表现更为积极,尤其表现在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方面。
文理科、年级和学校的交互作用显著,其它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师范大学水平上年级和文理科的交互结果见图1。其中,年级在文科水平上的差异显著,F=5.054,p0.05。师范学院水平上年级和文理科的交互结果见图2。其中,年级在文科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F=4.642,p0.05。可以看出,两类学校中都是年级在文科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理科水平上的差异并不显著。
4 学习内容
以性别、文理科、年级、学校类型为自变量,以学习内容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对于学习内容,文理科、年级的主效应显著,理科比文科、大三学生比大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满意度较高。性别和学校的主效应不显著。年级和学校以及文理科、年级和学校的交互作用显著,其它的交互作用则不显著。
关于年级和学校的交互作用的效应大小不一。年级在师范大学水平上的差异不显著,F=0.678,p>0.05;年级在师范学院水平上则有显著差异,F=9.666,p
关于文理科、年级和学校的交互作用的效应。通过分析可知:师范大学和师范学院两类学校中都存在年级在文科水平上有显著差异,大三比大二的学生都表现出对学习内容更满意。
5 学习兴趣
以性别、文理科、年级、学校类型为自变量,以学习兴趣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关于学习兴趣,文理科、年级存在显著差异,不存在性别和学校类型的差别。理科比文科、大三学生比大二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文理科、年级和学校的交互作用非常明显,其它的交互作用则不显著。
这里,对文理科、年级和学校的交互作用效应进行简单分析。学校类型为师范大学的结果:年级在文科水平上的差异不显著,F=0.060,p>0.05;年级在理科水平上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F=19.561,p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师范生学习观现状调查结果的描述统计分析和差异分析可知:
1 绝大部分师范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虽然学习目的各有不同;男女生、文理科生、不同年级的师范生在学习目的上存在显著差异。
大多数师范生学习目的明确,对学习都有一定的驱动力,只是男女生、文理科生、不同年级的师范生在学习目的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倾向于“提高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女生满足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这种把学习作为谋生手段的学习价值观,带有一定的功利性,是一种合理、合法但缺乏境界的价值观,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树立造福社会、报效祖国的价值观。文科生的学习目的侧重于“为将来进一步学习深造打基础”,理科生学习的目的偏重于“为将来找到理想的工作”和“提高能力实现价值”,出现这种现象可能与他们所学专业有关。大二学生和大三学生相比,大二学生学习目的更倾向于“为找到理想的工作”;大三学生更倾向于“提高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可以看出,师范生对学习目的的认识是随着时间和经历的增长而加深的,即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受教育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师范生认识到提高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这一结论与其他学者的调查研究结果相同。[11]
师范生学习目的和所在学校的关系不大,说明影响师范生学习目的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类型,而是学生个体因素和所学专业。
大部分师范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有的现实一些,有的理想一些。在教育教学中只要注意启发引导,就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只有少数师范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说明这部分学生还没有认识到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的重要性。对于这部分学生,要特别注意给予关心、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教学中对他们要重点培养和引导,使其尽快从迷茫中走出,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2 大部分师范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男女生、文理科生、不同年级和不同学校的师范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师范生持有不同的学习方法是正常的,可喜的是大部分师范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不赞成死记硬背、机械地接受知识,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一致的。只是男女生、文理科生、不同年级和不同学校的师范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别。女生在学习方法中明显优于男生,因此女生学习成绩明显好于男生。理科学生倾向于“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而文科学生则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勤学多思”等。究其原因,理科的知识结构抽象性和逻辑性比文科更强一些,所以需要的学习方法应更综合一些。大三学生比大二学生倾向于“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勤学多思”;大二学生则倾向于死记硬背。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大二与大三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不同以及大学经历有别所致。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学习科目增多,难度加大,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增强等特点,间接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是仅靠一种简单的方法就能掌握的。
针对上述情况,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学应该注意对师范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在教学中,对于那些“以死记硬背为主”学习的学生,应注意对其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学会选择和运用,尽量避免采用死记硬背、机械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方法。另外,要重视对男生和低年级学生(如大二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化。
3 师范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运用较好,探究学习与创新学习运用较差;学校、年级因素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较大。
从描述统计分析可知,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在师范院校运用较为普遍,而探究学习与创新学习的运用较差。说明高等师范院校需要加强对师范生的探究学习与创新学习方式的培养。否则,这样的师范生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是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的。
从多因素方差分析得知,学校类型的主效应显著。两类学校中都是年级在文科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理科水平上的差异并不显著。说明学校因素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较大。因此,高等师范院校办学要注意综合考虑,全面发展。尤其要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文理科、年级和学校的交互作用显著。其中,两类学校中文科专业学生的年级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文科专业要更加注意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新型学习方式的培养。
4 师范生对学习内容的满意度较低,年级、学科因素影响显著。
从描述统计分析看,师范生最不满意的是所学专业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他们普遍认为课程结构不合理,当前所学内容比较陈旧,与社会、生活结合不够密切,跟不上时代和科技的发展进步。由此可见,改革普通师范院校的课程结构和选择合理的课程内容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迫在眉睫。
从多因素方差分析看,年级的主效应最显著。大三学生比大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满意度要高。许多学校大二年级安排的专业课程较多,学生感觉时间紧任务重,所以产生不满情绪的学生较多。三年级安排教学实践活动较多,如教育实习,专业课相对较少,所以学生感觉轻松充实,对学习内容比较满意。这说明需要重点考虑低年级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合理设置问题。其次是文理科的主效应显著,理科生比文科生对学习内容的满意度要高。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文理科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不同和学科性质本身的差异等因素引起的,但也不能否认有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的因素。年级和学校的交互作用显著,年级在师范学院水平上差异显著;文理科、年级和学校的交互作用明显,两类学校中都存在年级在文科水平上有显著差异。这进一步佐证了上面的“低年级更需要考虑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合理设置”的结论。
5 师范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年级、学科因素影响显著。
从描述统计分析看,师范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一般,动力不足,甚至还有不少学生不热爱和厌恶所学的专业。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较多,从本文的调查结果看,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对学习内容的不满(上面已分析);二是对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不乐观;三是就业的困难。对于第二个原因,建议高等师范院校在制定学生的培养方案时要有前瞻性,设置的课程内容要注意与社会、生活、科技的连接。另外,要重视师范生的思想教育,从师范生入学初期就要邀请教育专家和教学名师来做报告,让他们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崇高和伟大,明确成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教师必备素质,从内心激发起为成为一名优秀教师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对于问题三,建议高师院校既要强化学生的就业观念,培养其就业竞争力,[15]另一方面,社会也要重视师范生的就业。在招聘教师岗位时,优先选择师范生,这样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多因素方差分析看,年级的主效应非常显著,大三学生比大二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些;文理科的主效应显著,理科生的学习兴趣高于文科生。因此,需要加强低年级和文科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文理科、年级和学校的交互作用显著。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年级对学习兴趣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师范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多途径的培养。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等师范院校肩负着培养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责任,应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反思和教育教学改革,以此来帮助师范生形成科学、合理、积极的学习观,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Sehoramer M.. Effects of beliefs about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on comprehension [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0(82) :498 -504.
[2] Hofer B. K..Personal epistemology research : implications for learning and teaching [ J ].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1 ( 13 ) :353 - 383.
[3] Schraw, G. &Sinatra, G. M. Epistem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its impact on cognition in academic do mains[J].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4 (2) :95 -102.
[4] Buehl M.M.& Alexander P.A..Beliefs about academic knowledge [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01 (4) : 385 -418.
[5]刘儒德,大学生的学习观[J],高等教育研究。2002,(4):74—78
[6]刘儒德,宗敏,刘治刚,论学生学习观的结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5—20
[7]毛晋平,论新世纪高师生学习观的构建[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5):23,24—27
[8]苗深花,论师范生“为教而学”学习观的构建[J],教育研究,2012,(5):90—94
[9]范起东,曾明友,当代大学生学习观的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8):65—67
[10]伍志鹏,吴庆麟,初中生数学学习观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1,(2):26—29
篇4
目前,三年制高中起点和五年制初中起点美术教育专业同时并存,它是在师范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面对广大农村中小学和农业地区县级小学开展教学,培养师资。
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学历层次美术教育在全国一定范围普遍存在,且具有发展空间和意义。就此而进行研究很有必要。这里,就我们课题组近年来研究的情况和成果与各位同行交流,愿有所益。
一、初中起点美术教育专业生源特点(概要)
1.入口的生源质量较低
我们对03、04、05、06、07级548名新生进行接受美术教育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 33%的小学和23%的中学没开过美术课;43.4%的小学和39.4%的中学开课不正常;96.2%的小学和58.1%的中学没有专业或专门美术教师。只有2﹪的入校新生进校前接受过初步的美术基础训练(考前训练)。
2.对自己前途不明朗
在对入学后美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状况调查中,90%以上的同学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其中学历问题,就业问题是最为焦虑的事;80﹪以上的同学没有考虑过将来要当一名教师。其中一个班30名学生,表示愿意做美术教师的8人,不愿意的9人,处在两可之中的13人。
二、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及主要课题
1.改革美术教学,确立美术课堂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
2.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实现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实践课的有机结合;
3.加强教育实践活动指导,探讨全程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三、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及主要做法概要
1.调整课程结构,“四大模块’交会融通
专科层次师范学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的任务就是要为基础教育培养适应、胜任课程改革需要的美术教师,为此,我们将课程设置为“四大模块”,即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实践课程;调整课程结构:1、五年制课程模式采用2+3,即前两年完成高中课程的学习任务,后三年完成高师专科层次课程的学习任务。2、提高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约占总课时数的15%,同时降低理论难度,加强教学技法的训练,设想学生“出口”时,既要美术专业学历合格,又要教师资格合格。3、增设选修课,使课程更加适应学生。4、加强教育实践课程,教学时间由过去的6周提高到14周,占总课时的15%,并且明确了课程标准,建立了全程、有序、科学的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加强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加强职业生活方式的熏陶、演练,使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产生职业情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
2.学科专业课程,突出教育性
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要具有示范性,教会学生会学会教。
在素描、色彩等绘画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素质差异分为若干个小组,为其提供交流、研讨的机会,并促使其形成探究、互动的习惯。成绩好的同学有义务,帮助后进生;成绩差的学生有压力,主动钻研。每次写生或专业课结束前,要求学生谈个人体会,总结自己本阶段或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并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问题提出之后,引起全体同学的思考,引起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调整,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合力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之后还要求学生写绘画学习日记,谈自己学习的感受,谈自己的想法和未来目标。当学生完成绘画作业之后,我们又开展评画活动,学生互评,教师参评,鼓励推出不同观点和个性的评论。在绘画、质疑、讨论、评价等一系列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
专业课上,在对学生进行绘画技法、技巧的训练过程中,我们指出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作为学生学习的参照,使其学能为了教。如色彩课,我们在技法训练上更趋向服务于小学美术教学,更倾向适应儿童绘画的学习;强调儿童美术的特点,充分理解儿童审美心理。比如,不过分强调比例、结构、透视,而提倡个性的张扬,色彩的夸张。
其次,把教育实践活动直接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观摩、评价中发现教育理论知识,运用教育理论知识,进而学会教。主要做法是:1、观摩、评价成功与失败的教学案例;2、模拟教学;3、请小学特级教师上示范课,了解课改的新理念、新方法。
3.活动课程,苦练基本功
基本功分教师基本功和专业基本功两类:前者包括三字(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一话(普通话)、简笔画、教学挂图制作等活动;后者包括速写、素描、色彩等。各项基本功都要在第二课堂上由教师指导,自主训练,学期考核,计核学分。学生掌握了基本功,还要鼓励他们美化校园、美化教室和寝室,为学校及其他系科设计、布置墙报、黑板报、橱窗、海报等,锻炼其美化校园和生活环境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美术系列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运用美术服务教学、服务社会的能力。
4.教育实践活动与时俱进
我们认为,教育实践活动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观照下进行的旨在促进师范生专业成长的现实活动。就活动范围说,有校外校内之分;就活动内容说,有教育、教学之分;就活动形式说,有参观访问、教育调查、教师基本功训练、模拟教学、见习实习;既有个体独立的实践活动,也有以小组、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性实践活动。
教育实践活动全程化,分三个步骤进行,即:校内实践、阶段见习、集中实习。教育实践的整体构思、布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经过“实践一体会一再实践一再体会”这样一个不断实践和反馈的过程,使学生更加明确作为一名未来教师将过一种怎样的职业生活。校内教育实践是职业生活的积累阶段。通过入学教育,教材演习、观摩国内外优秀的美术教学资料、模拟教学、举办学生的教学技能竞赛(书画比赛),组织各种学术报告、毕业生座谈会等活动,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
教育观摩、教育见习。教育观摩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教师职业,了解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实际,在观摩中学生可进行参观、考察、访谈等个体活动并初步验证教育理论。
具体操作:每学期进行一次“一日见习(教育观摩)”,分散到各学期中。要求学生及时总结,写出体会、反思。
教育见习是教育实习的重要过度和准备。见习时间大于4周,分阶段进行,贯穿于职前教育的全过程。学生见习的主要任务:协助教师进行课外辅导、课外艺术活动、批改作业、班级日常管理和组织工作、听见习指导老师的课等。通过教育见习,理论联系实际,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实习。课堂教学实习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备课、上课、听课、评课, 以及绘制教学挂图、幻灯片、课外辅导、批改作业等等,使实习生得到全面、严格的专业训练,使其具备小学专业美术教师应有的业务知识、技能及教学能力。
关于课堂教学,我们的做法是分阶段进行,抓问题解决,稳步推进。
第一阶段的主要课程内容:1、组织实习生听示范课(示范教师主要由校内指导教师、实习学校同科教师担任)、观看优秀教学录象资料:2、模拟教学,试讲、试教,听课、评课;3、进行微格教学培训。
第二阶段进入实地上课阶段。我们的做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地开展问题研究。如,针对实习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障碍----心理障碍,我们提出这样的要求:站住讲台,引起注意、调动学生。这个问题三周后基本解决。又如,小学生班级人数多,课堂秩序混乱,而实习教师又年轻、没经验,往往上课无法进行。我们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课题来研究。具体做法是:1、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寻找内在原因,2、树立教师形象,外严内温,3、精练课堂导入方式,精彩课堂内容,吸引小学生注意力,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阶段:教法研究阶段。主要课程是:研究多种教法和学法;研究教学挂图制作和教具的使用;研究教师语言表达技巧;研究板画和板书设计。同时有计划地集中听课、评课,开展案例研究。
第四阶段:集中总结,个体反思。集体诊断教学疾病,个体反思教学行为、教学实践中的体察、体会、体验,将经验升华为个体化的理论知识。
篇5
我国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出现,不仅意味着小学教师的培养在学历层次上的提高,更意味着小学教师培养的专业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大纲》中的关于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改革的要求。基于城镇教师编制饱和,乡村教师紧缺的实际情况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进行重新地建构,这就要求教师教育从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根本性变革,特别是以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达标为牵引,着力提高师范生从事小学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一、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重构的原则
本着继承、更新与发展的态度,我们对原《大纲》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进行了重新审视,设计并实施符合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培养要求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在重构中遵循了以下原则:
(一)可持续性原则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小学阶段课程设置以综合课程为主,教学内容呈综合化。同时笔者在两个县六所乡镇小学调研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增多,村完小一级学校有住宿生,很多学校都缺少音乐、美术及体育类专业教师,需要语文、数学等教师从能教授小学一门课程向多学科教学发展。因此,需要在原《大纲》基础上拓展师范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校本课程的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艺体活动技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生活管理技能训练等内容。只有这样,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才能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与农村教育实际,构建自己应有的技能结构,增强就业和创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二)整体优化原则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体现。要完成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就迫切需要构建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相协调的课程体系。教师的专业化是凭借“实践性知识”加以保障的,因此,整体优化原则就要求教育理论基础课程、实践技能课程、微型课程等各类课程进行整体优化设计,凸显教师教育的专业优势和特色。如我院小学教育(语文教育方向)专业,重视构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2008,2009级的实践教学分别占总学分比例为35.7% ,43. 1%;注重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并认真修订教学计划,力求音乐基础、课件制作、学科教学论等课程的开设,体现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的逐步深化过程。低年级侧重解决基本技能与技能特长问题,高年级侧重解决教育教学实践技能与教育研究技能问题。让师范生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初步掌握从事小学教育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三)个性化原则
《大纲》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提出了一般的要求,具有普适性。作为师范生,除了具备从事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技能外,不同具体专业方向的师范生还应具备进行小学某一学科教学所需的专业技能,以实现同一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的个性特征。如语文教育方向对普通话、朗读、文本细读技能;数学教育方向专业对速算、绘图技能;英语教育方向对英语歌曲教唱、英语游戏组织技能等都有专业的特殊要求。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两者应互补互促。教师要根据专业、年级和个体的差异,有重点、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培养训练。
二、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重构的体系
根据原《大纲》的要求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专业发展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将重构的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细化为六大类17个项目(见表1)。
三、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重构的实施
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长期研究和探索。在重构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中应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技能培养训练问题,二是技能考核问题。如何开展这项工作,笔者依据多年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实践经验,和调研获取的资料,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与思考。
(一)加强课程渗透,坚持课内指导与课外自练相结合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相关内容应具体渗透在学科教学法等相关课程中,成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安排上,应注意发挥案例教学的示范作用,并对师范生进行相关技能的培养训练。如教师口语课程,理论知识的传授应考虑做到简约性,切实提高学生口语训练的实效性。用于讲授学时为30%,用于实践训练的学时为70 %,督促师范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技能训练活动,保证学生在课程教学中有计划、有教材、有指导地训练。同时,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强化教师自身的引领示范作用,让每节课都成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示范课,让教师以良好的教师职业技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开展常规训练活动,目标引领与任务驱动相结合
教师职业技能必须在教学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指导任务尽管已渗透到相关的具体课程教学中,但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学生的社团活动及学生自觉的训练,难以达到师范生在校期间的理想水平。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技能训练,需要学校或各院系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师范生技能训练进行统一规范和安排。一是将重构的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内容体系(表1),和《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手册》下发给每位学生,让师范生一人学就能够了解到各年段训练内容与考核要求,并让其成为自己的学习目标,成为自主训练、自主学习的动力;二是将琴房、舞蹈室、书画技能室在课余、休息日开放,同时制定《早自习、晚自修师范生基本技能训练安排》,如主要包括:“开展晨读课”—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晨读练习。“每日一写”—学生每日都写粉笔字或钢笔字,每个学生一块小黑板,每日写一板;“每月一作”—指多媒体课件制作或简易教具制作。“每周一歌”—每周月晚上7 :30一8 ; 00练习唱歌。保证学生有时间、有场地、按要求进行训练。辅导员要按计划组织各班班干部安排好“每日、每周、每月一练活动”,并经常检查督促。其余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科专业技能的训练。从人学开始,四年不断线,确保每个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建立教师职业技能竞赛长效机制,以赛促教,以赛促练详
根据教师职业技能培训鲜明的实践性特点,除了开展常规训练活动外,每年各院系要定期举办“未来教师杯”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练。可采用班级为单位初赛和院系决赛的参赛体系,围绕各个竞赛项目,通过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上课、说课、粉笔字展示等多种方式,以及舞蹈比赛、美术书法比赛等方式,营造氛围,给学生提供展示和汇报舞台,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各教研室还可根据专业特点,定期举办师范生学科竞赛或教研活动。如文科教研室组织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朗诵比赛等;理科教研室组织课件制作竞赛等活动。多年的实践证明,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不仅促进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而且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造就复合型人才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努力发挥校园文化在师范生职业技能形成中的渗透功能
与专业文化素质教育一样,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同样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氛围。一是应科学设计和正确引导校园文化活动。围绕教师职业技能成立学生社团组织,活跃校园文化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以点带面的积极作用,激发他们参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二是定期请小学优秀班主任、特级教师、杰出校友来校开展“说课、评课”等专题讲座或开设微型课程,传经送宝,为师范生搭建理论和实践沟通的桥梁,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确立师范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的观念,在校园网或各院系网站上开辟“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教学网站。把有关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课件、讲义及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新课程的案例研究等优质教育资源挂到网上,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手段,让他们网上学习优秀教学设计或观看视频课程,以满足学生自主性学习、自我训练、自我培养的需要。积极创设、营造培养学生从教技能的实践环境,使练就从教技能成为高师院校校园文化的主流。
(五)在实习支教活动中夯实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
舒尔曼认为,“教学实习是经过认真设计的教学范例,而且都伴随着严格管理的、为学生提供容易进人实践的教学阶段,以确保学生学会所需的技能,并表现出恰当的工作表现、方法和价值观。”教学实习是促使师范生专业化的关键环节,在一个教师的专业准备阶段是最有力的介人。教育部2007年7月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实习支教是师范生掌握教师职业技能的良好平台,”顶岗实习支教与以往的常规实习相比,时间为一个学期,具有全职性质,将实习生作为全职教师进行要求和考核。由于实习时间的延长,实习生上课课时、做班主任工作的时间大大增加,而且实习内容丰富,更加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借助这一平台,重点做好三项工作,已达到夯实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目的。实习支教之前,力求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重点对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强化培训,将师范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上课模拟教学,培训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模拟教学同学的教态表情、课堂语言、板书等逐一点评,促使他们反思、修改、反复训练中提高课堂教学技能。实习支教过程中,一是要求师范生参加所在实习学校的教研组学习、研究活动(如集体备课),这是师范生快速成长的途径;二是实习后阶段,上教学汇报课并进行课后反思。通过教学的展示与反思,促使师范生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或进行一些带有探索性的尝试;三是在实习学校搜集原始材料、开展问卷调查、进行教育研究,或在实践教学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选择并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实习支教结束后,一是引导师范生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教学论文或调研报告,培养师范生教育教学研究技能;二是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和经验交流。针对师范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拾遗补i},有针对性地补充理论和实践上的不足和缺憾,以期尽可能完美地进人到未来的工作领域。如我院教师教育学院在实习生回校后,针对部分师范生教学技能欠缺等问题,仍然坚持开设《小学语文教学技能训练》和《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课程进行强化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建立科学考核评价机制,规范评价考核
篇6
篇7
感谢你们xx校的领导,你们不愧为教育的行家。在学校工作的全局上,你们巧妙地布下了教育实习这颗棋子:生活安排、教学指导、班级管理、活动开展你们统筹兼顾,运筹帷幄,演出了教育实习与学校工作互相促进的一台话剧。你们有儒者的渊博,有学者的深邃,有教者的风范,有长者的爱心;你们用汗水浇灌了xx校辉煌的过去,用智慧设计了xx校灿烂的未来。你们的关怀,你们的教育,令我们牢记一辈子;你们的才敢,你们的胸怀够我们学习一辈子!
感谢你们xx校的老师,为了我们的实习,你们倾注了满腔的热情。你们手把手地教我们去启动几十个思维的马达,你们心贴心地教我们去滋润几十颗幼小的心灵。情真意切传经验,一言一语值千金。在你们的精心指导下,我们顺利地翻开了教学生涯的第一页,在你们的热情帮助下,我们终于学会了怎样把学生的心弦拨动。你们如坐春风的教学,你们循循善诱的教风,令我们牢记一辈子!
感谢你们xx校的工友。对待工作,你们任劳任怨,对待我们,你们满面春风。你们在锅碗瓢盆的合奏中实现着为师生们服务的理想,你们在蒸、炒、煨、煮的研究中完善了有价值的人生。你们的服务态度,你们的工作热情,令我们牢记一辈子;你们的烹调技术,你们的精湛手艺,够我们学习一辈子!
感谢你们亲爱的弟弟妹妹们。子校难忘,最难忘的还是你们忘不了一张张童子茶花般透明的童心。即便是偶尔的顽皮,也顽得那样的可爱、天真。我们遗憾三十八天能给你们的知识太少,但我们欣慰我们拥有你们这样天资聪颖的学生。在你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在你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灿烂前程。和你们在一起,我们度过了三十八个节日;和你们在一起,我们感觉越活越年轻。
篇8
研究生教育是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又可分为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和社会其他部门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将继续攀升,20世纪末,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正在由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过渡,其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如伯顿·克拉克所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为入学人数、知识和职业准备的扩张所驱动,已经成为不只是一个为研究生和授予以科研为基础的博士学位的场所.它也越来越是非博士专业、非专搞科研的学生,以及取得非科研型学位的场所.”由此表明,大众高等教育引起的高等教育系统质的变化在诸多方面影响着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受到严峻的挑战.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群体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师范院校更是如此,对师范院校的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进行研究意义重大,因此,有必要对师范院校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
江苏师范大学是一所省属师范大学,其数学科学学院设有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数学)等硕士研究生专业,各个专业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有所不同.考虑专业设置的全面性与代表性,本文以江苏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了解当前师范院校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现状.调查共发放问卷103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101份.问卷涉及学生对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数学学习的信念以及学习后对未来的态度.
一、现 状
综合考虑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当前师范院校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1.目标不明确
当前大多数数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读研,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读数学学科的硕士.问卷结果显示,27%的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是因为不想就业选择的读研,35%的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是因为随波逐流而选择的读研,没有明确的专业目标,只有少于40%的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比如说,有些学生认为自己适合搞科研,必须通过知识提升自己,也有部分学生是由于就业的压力选择读研.
2.学习不主动
不管专业是基础数学还是学科教学(数学),都是数学自身的特点,学习时需要自己主动,耐心钻研,冷静思考.然而,当前的大多数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仍是上课听讲记笔记,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几乎没有主动读文献、听学术讲座的迹象.
3.对未来迷茫
针对师范院校,当前报考学科教学(数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越来越多,加上其他专业毕业的学生多数是选择到中小学就业,也就是说,这些专业的学生就业与所学专业相关度很小,从而导致很多学生互相盲目羡慕,对自己未来的就业与发展不自信.
二、反 思
针对上述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现状,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者,我对当前师范院校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有以下几点反思.
1.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时,不仅要考查学生对所报考专业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还要考查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念
信念是个人对一类事物持有的基本的、总体的观念,就数学学习来说,信念分为三类:关于数学的信念、关于数学学习的信念、关于学生自身的信念,它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硕士研究生有自身的特点,应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或者说要有一定的可培养潜力,报考数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时,对数学以及数学学习应该有个信念,清楚自己学习的是什么,怎么去学.因此,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对学生的前期情况要有个把握,这些只有通过招生录取考查学生对所报考专业相关知识熟悉程度的同时,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念,鼓励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念.
2.结合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群体的特点,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师范学院设有的数学学科设有的专业相对较多,各个专业都有自身独有的特点,人数也不是很多.因此,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合理设置课程,可以根据学生情况以及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针对某一课题进行合作、讨论、交流.无论是数学学科的哪个专业,学习过程都会碰到很多难题,具备科研能力是自身的素质,合作、讨论、交流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更能够突破数学中个人无法解决的很多难题.
3.鼓励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对未来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并逐步奋斗
篇9
二.做好教学工作。
由于我没有跟班做班主任,所以我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我的学生和钻研教学方法。
篇10
3、**同学在本校实习班主任期间,能坚持每天全程跟班,主动与班主任交流班级情况,与同学谈心,进行个别指导。认真听取老师的意见,并虚心学习,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与活动,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大哥哥”。在此期间,独立主持了一次班会,组织了一次课外活动,参与组织了校运会的筹备、组织和管理。通过“家长联系本”用笔谈的方式与每一位同学交流、指导,受到学生的好评、欢迎!
4、xx同志谦虚谨慎,勤奋好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5、该生在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踏实、敬业,能够虚心求教,善于思考,举一反三。热爱学生,特别关怀班上成绩较差、行为偏差的孩子,耐心为他们补课,并给予肯定和鼓励,深得学生的喜爱。教学上有良好的素质,教学目标明确,板书工整、语言清晰,能够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注重教案的编写和反思,作业批改认真细致。相信今后的工作中定能更好地注重备课的针对性(备教材与备学生)、课堂的有机调控和难点的有效突破,使自己更快地成长。
6、xx同志待人诚恳,作风朴实。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单位同事和睦相处,交流融洽,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注重团队合作。
7、**同学在实习期间,非常出色的完成了教育实习方面的工作。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首先,思想上对教学实习工作非常重视,意识到位。从开始实习第一天起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去,顺利地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其次,虚心好学,肯于钻研,对于指导老师的意见虚心接受,听课积极认真。更加难得的是**同学乐于深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交朋友,以亲身经历向学生传授学习经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当中遇到的难题,真正做到了学生的良师益友。另外,**同学认真学习教材、教法,备课当中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探究实验的教学模式,并在授课当中展现了较强的控制课堂的能力和优秀的教师基本功素养。总而言之,经过这次教学实习工作,相信**同学已经具备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素质,使得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他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8、该生有较高的素质、强烈的责任心、真诚的爱心,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9、该生综合素质较好,业务能力较强,政治表现良好,法纪观念充实,服从安排听指挥,与同事友好相处,短短实习工作期间,能够做到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绩。希望xx同志继续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断总结提高,为毕业后投身祖国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10、该生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能够虚心听龋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同时该生能够严格遵守我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能与同事和睦相处,表现出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
篇11
教育规范是制约和控制学校成员个人行为合理性的重要方式,凡是与教育规范不一致、不协调甚至冲突的行为,都是失范行为。本研究针对贵州省某省属高校随机抽出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由于大一的学生初入大学,对其学习情况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因此本研究主要针对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此研究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70份,有效率为90%,其中男生154人,约占57%;女生116人,约占43%。
本研究所定x的大学生失范行为包括挂科、迟到、早退、无故旷课。这几个问题采用1、2、3、4分别对选项A、B、C、D进行计分。如“本学期挂科数量”的选项分别是“A是没有挂科”“B是挂一科”“C是挂2科”“D是挂3科及3科以上”,迟到或早退情况、无故旷课情况的选项为“A很经常”“B经常”“C有时”“D从未”。
二、实证分析
1.不同性别学生学习失范行为比较分析
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学生挂科数量,得到P=0.002
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比较男、女学生在本学期迟到或早退情况,得到的P=0.001
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男、女学生在本学期无故旷课情况,得到P=0.001
2.迟到或早退现象与考试挂科数量的相关性研究
利用相关分析计算迟到或早退现象与挂科数量的相关关系,得到P值为0.000
3.本学期无故旷课的情况与本学期期末考试中挂科数量的相关性研究
利用相关分析计算本学期无故旷课的情况与本学期期末考试挂科数量的相关关系,得到P=0.004
三、结果讨论及建议
1.结果讨论
从前面的结果可以看到,在本学期迟到或早退的频率这一失范行为上,女生的表现要显著优于男生;在本学期无故旷课这一失范行为上,女生的表现也要显著优于男生。同时,女生的挂科数量也要显著少于男生的挂科数量。因此,笔者认为男女生在“迟到或早退”以及“无故旷课”这两个失范行为的表现会直接影响他们在本学期的挂科情况。
在大学里,学生的学习方式跟高中学习方式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晚上打游戏或者做其他事到深夜才休息,导致第二天不能按时起床上课,迟到与早退也就成了家常便饭,甚至直接无故旷课。
2.对策及建议
第一,加强对在校学生上课出勤的管理。男生在无故旷课、迟到或早退的频率上明显多于女生,从而导致他们在考试中挂科数量明显多于女生。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上课出勤的管理,有效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失范现象。第二,学校统一安排早晚自习。学校在加强对学生上课出勤管理的同时,还要增加早晚自习,既能让学生学习知识,也能解决其上课迟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余水.贵州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6).
篇12
据笔者的初步调查与统计,绝大部分地方性师范院校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的生态学课程仅有课堂理论教学,少数院校设置了生态学实验,仅有极少数院校设置了生态学野外实习环节,如漳州师范学院在南靖乐土热带雨林实习3天,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南阳师范学院先后建立了鸡公山、桐柏淮源、内乡宝天曼及西峡老界岭生态学野外实习基地,野外实习时间为2周,内容涉及生物区系、生态调查、环境识别及野外生存等;绵阳师范学院的生态学野外实习时间为7天,主要内容包括校园生物多样性观察与种群调查等。笔者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及文献资料对国内14所国家或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的生态学课程野外实习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粗略的统计和分析(见表1),结果表明:除了完整的理论与实验教学部分,14所大学的生态学课程均设置了野外实习,而且建有相对固定的野外实习基地,基地具有区域内典型的生态系统,其实习内容的设计各具特色,对地方性师范院校的生态学野外实习方案的设计具有较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三、生态学野外实习设计的总体思路
生态学野外实习方案的设计必须符合生态学课程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在生态学野外实习中,需要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1)观察分析能力。观察并分析自然生态现象与过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一般实验技能。通过对生态因子的测定,掌握仪器的使用技术,学会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3)综合实践能力。通过生物群落中种间关系、生境条件、群落结构、演替、分类的综合实验,掌握生态学研究的初步方法和多因子综合分析与研究的基本能力,学会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从事生态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一般技能[4][7](P1-10)[8](P1-6)。生态学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为:有机体与环境(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应用生态学、现代生态学(分子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的发展等[9](P1-5)。基于上述,生态学野外实习以实习基地为载体,实习内容划分为“基础板块”和“研究板块”[4]。基础板块包括“生态因子测定”和“生物群落调查”,包括实习基地生境各种生态因子的测定,草本群落或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及植被分布与生态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研究板块则完成统一指定或自行设计的实习研究课题,以“小组”为单位,以“课题”为研究内容,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项目,可以先拟定课题再调查或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新的自然现象再进行研究,并以“论文”或“调查报告”为成果。野外实习结束后,举行“生态学野外实习汇报会”,对各小组的实习成果进行集中汇报和集体评议,并将相关资料归档保存,作为生态学课程建设的内容之一。
四、野外实习基地(场所)的选择
根据统计,国内重点大学一般都拥有固定的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基地建设与实习模式比较成熟[10]。合适的野外实习基地是野外实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高生态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了实现生态学野外实习的可持续性,并便于积累相关实习资料,根据地方性师范院校的客观条件,结合生态学野外实习的目的,要充分利用本区域内的典型生态系统和优势生物资源就近选择合适的地域作为实习基地(实习场所)。在生态学野外实习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感受地形地貌复杂、生物资源丰富、保存良好的生态系统景观,也要让学生切身感受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负面效应,因此有3种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可以作为实习基地(场所)的候选:(1)保存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系统;(3)人为扰动或受损严重的生态系统。韩山师范学院地处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市隶属于粤东地区,粤东地区包括梅州、潮州、汕头、揭阳及汕尾等5市,隶属华南地区,位于韩江中下游,介于北纬22°37′-24°91′,东经114°54′-117°10′之间,总面积32263km2,地处低纬度,多山地丘陵,兼有滨海平原和盆地,濒临南海,属海洋性东南季风气候,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主,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年日照时数1600-2100h,年降水量在1400-2400mm,土壤类型包括黄壤、红壤、赤红壤、滨海砂土、潮砂泥土和滨海盐渍沼泽土等,土质肥沃,适宜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物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较高[11]。通过实地勘察和综合分析,我们初步确定如下的地点作为生态学野外实习基地(场所)。
(一)保存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实习基地(场地)的选择为保护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自然遗迹等,一些自然生态环境优良的区域已经规划为自然保护区(naturereserve)、森林公园(forestpark)及湿地公园(wetlandpark)等模式进行管理,它们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自然过程、各种生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基地。根据笔者统计,在粤东地区共有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包括南澳海岛、神光山、雁鸣湖、大北山、镇山及南台山等),省级森林公园12个(包括双髻山、丰溪、长潭、黄岐山、天鹅山、大南山、韩山、蒲丽顶、岚溪、红山及紫莲山等),省级自然保护区9个(海丰公平大湖、大埔丰溪、潮安凤凰山、梅县阴那山、南澳候鸟、五华七目嶂、兴宁铁山渡田河、陆河南万红椎林及蕉岭长潭等),此外还有多处市级、县级森林公园。上述保护区的地质复杂,物种丰富,植被区系多样,而且承担着在保护的前提下把科学研究、教育、生产和旅游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充分展示其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责任。根据各保护区的生物资源、环境条件及距离的远近,我们选择潮安凤凰山自然保护区、铜鼓嶂森林公园、紫莲山森林公园及红山森林公园作为生态学野外实习基地。凤凰山自然保护区年平均气温19.3℃,年平均降雨量2119.7mm,素有“潮汕屋脊”之称的主峰风鸟髻海拔1497.3m,土壤属红壤、黄壤和水稻土三大类,森林覆盖率达到84.9%,区内有陆栖脊椎动物225种,维管植物1281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12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34种,是潮汕地区首屈一指的动植物“物种宝库”,素有“粤东生态屏障”和“潮汕植物大观园”美誉。区内有两种典型的生态系统,即季风常绿阔叶林与中山湿地生态系统(天池周围),且植被的垂直分布特征明显,随海拔升高依次分布:季风常绿阔叶林(小于600m)—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600-1000m)—常绿针阔混交林(1000-1200m)—山顶常绿阔叶矮林、灌丛及草地(大于1200m)。保护区内有大面积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凤凰单丛茶茶园(2010年批准)[12]。铜鼓嶂自然保护区位于梅州市丰顺县北部,其最高峰海拔1559.5m,属于粤东第一高峰,地处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交错地带,保存有大面积类似原始次生的常绿阔叶林,区域内生物资源丰富,植被垂直分布特征明显[13]。此类基地的生态学野外实习内容重点关注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特征及植被分布与环境因子(如海拔、光照、温度、土壤性质及地形等)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实地考察理解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此外,潮州市郊区的紫莲山省级森林公园成立于2009年,地质属典型花岗岩丘陵地貌,主要森林资源为马尾松和阔叶乔木组成的针阔混交林,是由当地的常绿阔叶林被破坏之后恢复形成的次生林类型,还有部分人工桉树林、茶园、杨梅林和潮州柑林等。在该基地的实习内容主要为恢复生态学,关注粤东地区原生态遭受人为破坏之后恢复的可能性及保护措施等。于1993年建立的红山森林公园亦在备选之列。
(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系统实习基地(场地)的选择根据生态学原理,人是生态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人与自然万物息息相关。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大自然才能造福人类。生态旅游与生态农业在设计过程中都运用了生态学原理,都倡导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旅游(ecotourism)=感受和享受自然+认识与研究自然+保护和发展自然,是具有强烈环境保护意识的一种旅游开发方式;生态农业(eco-agriculture)是按照生态学与经济学原理,追求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农业生产模式,是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14]。因此,我们确定生态旅游景区与生态农业模式为实习基地(场所)。根据统计,仅潮州市就有生态旅游景区24处,生态农业模式在粤东地区应用比较普遍。我们选择“国家AAAA级”生态旅游点绿岛山庄作为实习基地,绿岛山庄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森林、湖泊及湿地等),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开拓发展乡村旅游集地质科普、文物民俗、生态度假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胜地,同时注重推行节能减排,清洁低碳,采用太阳能、沼气提供照明、热能、电力,环保效应突显。另外,绿岛还是一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其“绿岛模式”中,种养、加工、旅游等多种农业生产链以及天敌昆虫防治病虫、供水供肥管道、排污明沟、化粪沼气处理装置等多种环保技术和设施已被整合到一个复合循环的农业生产系统中去,农业企业的现代化程度高,较之传统的农业企业,其优越性和先进性相当明显,具有“二低二高”(即低消耗、低污染、高质量、高效益)的可持续发展特点[15]。因此,该基地的生态学实习既可关注生态保护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又能体验生态农业模式的具体应用,可谓一举两得。位于汕头金平区的牛田洋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是以围垦湿地水网生态系统为背景,以“生产”、“生态”、“生活”为主导的多功能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区,包括水产、禽畜、种植等三大主导产业和功能区,形成了“科研—养殖—饲料—流通—加工—包装—出口”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其中5个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农业部认定。此外,潮安县是首批国家级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之一,潮安县的“猪—沼—茶(果)”生态农业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学生通过对此类生态农业模式的实地考查,了解生态农业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全过程,分析“猪—沼—茶(果)”等模式的生态与经济效应[16]。
(三)人为扰动或受损严重的生态系统实习基地(场地)的选择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地、水体、大气及土壤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从而导致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及生物入侵等一系列的生态危机,受损的生态系统随处可见。因此,在这一类型的实习场所的选择上,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我们拟选择四种类型的野外实习场所:(1)水体污染。随机选择周边地区的池塘、湖泊、河流及韩江等水体,现场调查并取水样带回实验室测定电导率、pH值、溶氧、透明度、BOD、COD、氨氮、亚硝酸、Cu2+、Cr6+及Zn2+等理化指标,以饮用水为对照,评价水体污染情况。(2)植被破坏。陶瓷产业是潮汕地区的主导产业,陶瓷生产的主要原料瓷泥的大量采挖,已经导致周边山体的严重受损、水土流失及植被破坏,我们选择比较典型的瓷泥矿山,实地调查,初步评估瓷泥开采对于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进一步认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3)农村垃圾。农村的垃圾产量日益提高,由于缺乏统一的处理方式,绝大部分农村生活垃圾未能得到有效处理,厨余、医疗、废旧电池、报废灯管、农药包装等垃圾被随意抛弃,对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生活生产和身心健康已经造成了严重影响和潜在威胁,农村垃圾危害问题已经凸显。选取邻近具有代表性的村庄,对其垃圾种类、处理方式及具体的危害程度进行调查与评估,分析广大农村的垃圾问题的严重性和亟待解决的迫切性。(4)植物入侵。潮汕地区地处南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入侵植物种类十分丰富,已对自然生态系统与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或破坏。以入侵植物种类较多的神奇果园、慧如公园及美人城等地为实习场所,调查入侵植物的种类与危害情况,分析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的种间竞争,结合文献检索进一步了解外来生物成功入侵的可能机制。
篇13
因此在以后的操作学习中,我倍加用功,专心致志,却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自己操作产品、熟悉产品,还不算难的,真正要下功夫学的是怎样向客户全面、生动,而又要简明、扼要、有所侧重要地介绍出自己的产品。这里面的关键是要会说,不仅要说对,还要说得能引起客户的兴趣,从而能成功地作成一庄生意。这也是对我一个巨大挑战,因为我本就不善言语,就更没有什么说话技巧和口才了,这也就是我就克服的困难。先是自己对着机器练,再是对着同事练,然后再找经理帮忙,要他装成顾客,我找他练,嘴皮子磨破了的时候,我也终于看到了经理脸上露出来的笑容。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是实习业务阶段,就是通俗上说的“跑业务”。“跑业务”关键是要“跑”,要求我们能吃苦,能坚持,有韧力。因为业务技巧有过培训,产品自己也能了然于胸,但怎样正确地向客户表达出来,还需要师傅们实际教导。第一次接触生人,开始正式交谈,未免有些局促、放不开,话语的表达也不是很通顺、清楚、扼要,在跟着老师实际学习和模仿了几次以后,我基本上克服了第一次的毛病,老师也说好好了,并赞扬我进步很快。
再结束了师傅“带”的阶段之后,就是自己亲自独立上场,自己表演了。这也就是最后的7个礼拜的我的工作。所说已有了临场的经验,但毕竟是自己一个人出场,心中仍是存有余悸。因为我的工作主要就是向客户介绍、推广我们的餐饮软件,而人家显然是有备而来,对付的又是我这样的初出茅庐的新人,三下五去二就把我给摆平了。没用三句话,我就这样轻易地败下阵来,没有探出一句对我以后有用的信息,一次接触以后,我竟不知老板是谁,有没有分店,有多少员工,甚至没有留下经理的联系方法,更可悲的事是,我竟忘了请教他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