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安全管理人员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2人员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力不高
制度的制定给予管理提供依据,无制度便无章可循,相关工作就会混乱无章。虽然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人员安全管理方面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制度的内容不够完善,很多细节问题不够全面,甚至只是“白纸黑字”而已,形同虚设,而且执行起来也不够彻底,执行力不高。这大多数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性质的高职院校图书馆都普通存在这样的现象。
2人员安全管理策略
要解决人员安全管理不当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必须要比较全面地完善人员安全方面的管理制度,提高执行力。具体策略如下:
2.1技术人员岗位分工协作
对于技术人员充足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将技术人员划分为三个岗位:硬件安全人员、软件安全人员和网络数据人员。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出发,将这三类技术人员进行分工协作,日常工作中完成各自岗位上的职责。具体划分可以参考附表。
2.2岗位人员安全管理
2.2.1岗位人员的聘用审核
大多数图书馆都会每年进行一次岗位人员的招聘,因此,每年岗位人员的聘用必须经过严格的政审并且考核其业务能力,尤其是安全保密方面的能力。对于信息安全意识强的,工作业务能力高的,要择优录取。严格的聘用审核可以将一些毫无信息安全意识的聘用人员扼杀在图书馆外。
2.2.2岗位人员工作机使用限制
保障图书馆数字信息的全面安全与岗位人员是否正确使用工作机有很大的关系,不法黑客就是利用非技术人员乱下载乱安装插件的陋习造成的系统漏洞进行系统的攻击。根据各馆的实际工作需要,可以对工作机的使用作必要的使用说明,例如可以这样限制:①不得随意下载安装存在安全隐患的插件或其他与图书馆工作无关的软件,例如:证券软件、视频软件等。②不得随意浏览不安全不健康的网页;③如有需要安装工作需要的软件,须联系技术人员为其下载安全;④遇到信息管理系统客户端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不要自行卸载或重装,须联系技术人员解决问题;⑤其他的一些使用原则。
2.2.3岗位人员安全意识培训
信息安全意识对于信息至上的图书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岗位人员都安全意识高,完全可以避免很多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安全培训可以根据图书馆制定信息安全培训制度与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定时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例如:X馆在每个学期末的全馆学期工作总结会议上,信息技术部主任都会对全馆的工作人员进行迫切高度强调信息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2.2.4岗位人员功能账号统一管理
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编目、流通、期刊、系统管理、检索、采访等几个子功能系统,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拥有相应的子系统功能账号。为了保证数字信息的安全,岗位人员功能账号的使用必须统一由相关部门(信息技术部)分配管理,提出有效的管理分配原则,例如:一个岗位人员只能拥有该岗位的功能账号,不得拥有其他岗位的功能账号;对于某些岗位人员有业务工作需求,需要其他岗位的功能账号,可以设置多个公共功能账号提供使用,需求者必须向信息技术部门提出申请;新进的岗位人员需向信息技术部相关工作人员申请账号;岗位人员需要修改账号或密码,必须向技术部相关工作人员提出需求给予修改。
2.3读者用户安全管理
图书馆的信息是为读者用户服务的,信息访问量最大的群体就是读者用户,读者用户是否安全访问也直接影响着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安全。因此,图书馆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制定确实可行的读者用户安全访问管理制度,确保读者用户访问图书馆信息的安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读者的信息安全意识:①每年新生入学,图书馆可以通过开展新生入馆教育的形式对新生读者进行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通过用户安全培训,提高用户安全意识,使其自觉遵守安全制度。②通过网络宣传、现场海报宣传,小册子派发宣传、讲座演讲宣传等形式对读者长期进行信息安全意识的宣传,提升读者的信息素养,让读者掌握简单有效的病毒攻击防护技巧。
篇2
1.2实施方法:
①选派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使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能较为准确地识别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②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护理风险意识教育等;③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护理质量反馈及护理风险意识教育,举办专题讲座,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供护理人员学习,组织院内培训等方式,使护理人员接受风险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树立护理风险意识,提高护理风险处理水平;④将护理风险教育的经验和体会制作成内部教材并且分发给医院护理人员。通过以上各种措施来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1.3评价指标:
记录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前后患者投诉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以评价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版本选择SPSS15.0,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实施前后相关指标比较: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后,患者投诉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工作具有风险高、复杂多变等特点。护理风险伴随于护理过程的始终,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有可能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也会对护理人员及所在医院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伤害等。研究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最大程度地降低护理风险,最终达到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是护理管理者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本研究表明,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后,患者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与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前比较,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83.3%提升至94.4%。
篇3
车辆机械是否安全运行,是否带病行驶,是否得到及时保养,能否继续运行,随时掌握车机情况是解决车机故障的前提。这项工作由谁做,采取什么手段,这就需要我们建立起车辆机械的技术考核制度,成立专门检测小组,确定定期检测时间,采取有效检测手段,规定检测标准,主动介入车机检测,也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排除故障,确保车机状态安全。
1.2建立车辆机械的维修保养制度
鉴于我们机驾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责任心,车辆机械由谁维修保养,何时进行维修保养,何时进行何种程度的维修保养等问题,在工作中往往得不到落实,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责任不清,奖罚不明。我们必须建立起维修保养制度,明确维修保养责任人,核定维修保养范围和时限,制定奖罚条款。通过维修保养制度的建立和维修保养责任的落实,及时排除车辆车机故障,保证车机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2以人为本
2.1合理配置机驾人员
首先要对机驾人员的结构和素质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容易发生事故的人员层次、以及最常发生的不安全行为。然后在对人的身体、生理、心理进行检测的基础上,合理配备人员。车辆机械操作手既需要健康的体魄,又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要有决心把那些身体健康状况差、心理承受能力弱、情绪波动大的人从机驾岗位撤下来。
2.2加强教育管理
在不安全统计中发现,在众多的车辆事故中,超过50%的原因是机驾人员违反交通规则、操作规程和操作失误造成的。加强机驾人员教育管理,一是要经常性地在机驾人员中开展安全教育,使其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二是要组织机驾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机械操作业章程和施工规范,保证机驾人员按章操作和按规范施工。三是要严格要求机驾人员遵守交通规则。四是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加强机驾人员考核,从严处罚违反规定的机驾人员。
2.3改善环境
公路运行施工环境的特殊性,造成了车机施工地段过往车机、行人多的客观事实,给车机施工创造一个安全环境,也是确保车机安全的重点。为改善施工环境,我们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在施工地段指定专人指挥过往车辆,既要保障过往车辆的安全畅通,又要确保车机安全施工;二是严格按规范对作业区进行安全布控。
2.4强化管理
人、机、环境的因素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是事故的间接原因,也是本质原因。对人、机械的控制,作业环境的改善,归根结底依赖于管理,因此必须极大关注管理的改进,大力推进安全管理的科学化。加强安全管理,应首先对安全管理的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找出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确定从管理上预防事故的措施。做好安全管理,应落实好以下几个环节:(1)设立安全管理部门和负责人;(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的有关制度和职责;(3)落实安全责任;(4)努力提高安全意识;(5)认真处理安全事故;(6)定期开展安全检查;(7)经常进行安全宣传教育;(8)定期开展安全分析和专题安排安全生产。
篇4
安全生产是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近年来,从报纸、电视等媒体报道中交通、煤矿等行业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损失之重,影响之大,频率之高,令人胆战心惊。剖析事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不难看出一些干部、职工对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着认识上、思想上的误区。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实际运行中点多、面广,高空作业、交叉作业、焊接作业、特种设备操作等工种繁杂。所以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执行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消除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无疑是实现安全生产“有序可控”良好局面的有效办法。
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犹如履薄冰,来不得半点疏忽和麻痹。作为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各级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者首先要消除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一是对安全设施的认识误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场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也呈现高、精、尖技术,并被广泛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由此个别从事安全管理人员就出现盲目乐观思想,认为只要投入这些“精良装备”,今后不会再发生安全大问题了,工作中也不注重抓小防大了,这种麻痹思想很可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二是对职工培训的认识误区。大多职工从事工作多年或干过很多个工种,觉得没有再加大培训力度的必要了;另外新进职工绝大多数是大专、本科生,少数还是研究生,文化程度较高,于是就降低了三级教育网络的培训标准;还有一些企业因使用劳务人员流动性较大,实施三级安全教育较繁琐,于是便心存侥幸,省略或简化了三级安全教育。由于领导重视程度和培训力度不够以及流于形式的状况,而事故恰恰最容易发生在对业务知识生疏、工作经验少的职工身上。。所以,抓紧对职工劳动安全生产的教育,也是有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保障。三是个别安全管理人员思想上的认识误区。执行制度必严、违反制度必究,对待安全生产工作我们都知道“严是爱、松是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安全管理人员或干部对安全管理存在着“三怕”思想:对上怕担责任,对下怕得罪人,对工作怕吃苦受累,造成形式主义、好人主义、官僚主义的严重局面,导致在执行和落实当中出现“缺位”现象。
管理能出效益,安全亦出效益,安全生产是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稳定。安全生产需要多管齐下、警钟长鸣。
一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再先进的安全设施和机器也要靠人去操作、去控制、去维修、去管理,其科技含量愈高,对操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愈高。因此,安全生产必须以人为本,没有一支恪尽职守、技术过硬的职工队伍,安全生产就没有最基本的保障。提高人的素质,首先是提高思想素质。创建一流的企业需要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保持良好的安全生产局面同样需要培养过硬的职工队伍。所以在工作中,应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搞好安全生产的紧迫性、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站在保障职工安全和健康的高度来对待安全工作;除了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外,还要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从根本上调动职工保证安全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把本单位、本部门的安全生产抓好抓实。其次是提高业务素质。对职工队伍的业务培训,除了正常情况下应知应会、必知必会的内容外,更要加大对非正常情况下的应变能力教育和演练。针对安全生产现状,进行超前性、前瞻性的培训,提高事故的防范能力。
二是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实践证明:安全好不好,关键在领导。为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机制,扭转一些人员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和不务实现象,就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形成动态考核评价机制。同时要制定完善的考核制度,明确不同层次考核的对象、内容、程序,并结合职工群众评议、考核等办法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一体化考核。对未完成定量考核任务或发生安全问题的,要有相应的处罚制度,以此增强管理人员的危机感、责任感,促进逐级负责制的落实,实现从“要我抓安全”到“我要抓安全”的转变。
三是积极探索安全管理机制,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各项管理方式、手段要根据实际情况,摸索与之适应的管理机制和有效办法。首先要夯实安全基础,坚持预防为主,严查违章违纪。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利用各种载体和形式把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做实、作出新成效。
篇5
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施工中各种安全事故不断出现,高空施工坠物砸死砸伤人员,墙体坍塌破裂造成人员伤亡,机械设备等造成施工人员的伤残等一系列安全事故已经对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安全控制敲响了警钟,实施项目施工安全控制,保证施工生产安全,保护施工人员的切身利益,安全生产,安全施工,已经是势在必行。
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做好安全管理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客观要求。在项目施工中,通过全面的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基本方针,可以更好的发挥出各种安全措施和安全设备的基本效用,可以贯彻落实各种安全管理制度,有利于创造安全是施工氛围,有助于保证施工质量的提高,如果是在不安全的条件下施工,操作者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加重,必然影响其操作,也就必然危及产品质量。
2.做好安全管理控制是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关键。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各种安全伤残事故日渐频繁,触电,高空坠物砸伤,墙体破裂坍塌等等各种安全事故给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资源的浪费,更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安全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必须从加强安全管理做起,不断改进安全管理技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这是保证人员安全完善施工管理的必然趋势。搞好安全管理,有助于改进施工单位的工程管理,全面推进施工单位各方面工作的进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安全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密切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同时也大力的保证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的权利。
我国建筑安全控制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虽然在这些年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果,但是对整个建筑行业的管理控制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项目施工安全控制管理中,更是整个管理环节的薄弱点,随着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实施安全生产已经是社会的呼声。本文将对我国安全管理现状做出简单分析。
1.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缺乏科学严谨的安全管理机制和规范。首先是施工单位内部,缺乏统一的施工安全管理规范,很多时候,施工的安全管理都是靠着一些管理人员或者是技术人员的常年积累的经验,各种安全措施的实行也是靠着一些管理人员的临时安排,没有能形成统一的安全管理控制规范,其次,社会上缺乏对项目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监督机制,使得施工单位的安全控制工作难以透明化管理,很多安全法律法规难以落实到实处。
2.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和控制的重视力度不够。项目工程的管理人员对项目安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因而不够重视,只是全力想办法提高生产的效益和施工的进度,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因而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其次,施工人员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安全素质安全意识薄弱,有时候会出现操作失误或者是不按规定操作,从而发生各种安全事故。
3.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种相关的安全管理法律和法规依旧缺乏。我国虽然颁布了许多有关建筑业的安全施工、劳动保护、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但还有不少的缺陷,现行的建筑安全管理规定对规范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安全行为与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管理的问题。
四.加强建筑施工管理安全控制的对策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安全控制有着多种措施方案,需要据实际情况做出具体分析,笔者从多年的施工经验,简要从工程,人员,和制度层面做出分析。
1.严格控制好建筑工程的设计。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对整个项目工程安全控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设计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着施工人员的施工方法和施工的规范,因此,要结合施工地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施工的实际条件,对施工的方法,施工的规范做出严格的规定,并严格执行,以科学的设计规范指导整个施工过程,避免出现因为盲目施工,混乱的施工而造成事故。
2.保证机械设备和原材料的质量。各种使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加强对原材料采购,运输,入库,领用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和监督,杜绝使用有毒有害或者有对放射性的建筑材料,如果有特殊要求则必须做好防范措施,同时,要做好对设备机械的管理,设备的安全管理贯穿于整个设备的选择购置、安装调试、操作运行、维修停用等过程。主要包括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的安全审查与验收;安全操作规程规定;安全运行检查;维修保养、报废;安全检测、监控、检验和档案管理等,同时,要随时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测维护,减少因为材料设备的使用而导致的各种事故。
3.创造安全的施工环境。首先,要做好建筑项目施工的功能分区,做好清理场地工作,从材料的堆放,设备的运输,和正是的施工都做出严格的场地划分,做到井然有序的施工,避免混乱,其次,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在任何时闻、季节和条件下施工,都必须给施工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作业场所,改变脏、乱、差的而貌。生产作业环境中,湿度、温度、照明、振动、噪音、粉尘、有毒有害物质等,都会影响人的工作情绪。作业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品牌和形象。
4.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人员因素是影响到项目工程安全管理控制的关键性因素。管理人员要有着安全施工的 理念,重视对施工安全的管理,并做好各种安全管理的措施,技术施工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对各种机械设备规范操作的熟练度,避免因为操作失误而引起事故,同时,监督人员要监测全程监督的原则,对各种违章操作进行处理,加强对各种施工标准和规范的落实的监督力度。
5.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规范。首先,施工单位要制定科学合理施工方法和施工规范,制定各种安全防范管理章程,并在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的配合下,全面贯彻落实。其次,国家政府要加大各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法律法律的完善,并根据建筑行业不断出现的各种新状况作出及时的制度规范更新。最后,社会群体要加大对施工单位各种安全管理措施落实的情况进行监督,促进施工的安全化,规范化。
结束语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关系到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加强对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是人本思想的体现和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施工单位实现经济效益,施工人员确保人身权利的双赢选择。
参考文献:
[1]杨菊欣 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 [期刊论文] 《建筑安全》 -2009年6期
[2]郑敏 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 [期刊论文] 《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 -2011年4期
[3]王姝芬 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博览》 -2010年20期
[4]李俊义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期刊论文] 《科技致富向导》 -2011年11期
篇6
一.引言。
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现场的施工过程管理是施工单位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安全文明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安全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重点,文明是施工管理的基本要求。在工程施工现场,存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齐抓共管”、“质量是安全的保证,安全是生产的基础,文明是工程质量的保障”等大量的安全文明宣传标语,用于警示施工人员,注重提高安全文明施工力度。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事故造成的一系列血的教训也被广大管理者所牢记,在工程现场管理总,安全文明管理也越发重要。
二. 工程概况。
2.1、工程建筑概况
温州市原蔬菜批发市场3-1地块住宅小区建设工程,位于温州市鹿城区锦绣路以南,市电业局以东,总建筑面积约58099.71m2,其中地46290.472m2 ,地下11809.24m2 ,2#楼、3#楼、6#楼为23层框剪结构、5#楼为21层框剪结构、1#楼为6层框架结构,±0.000相当于绝对黄海高程5.800m。
2.2、工程结构概况
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防火设计分类为一类(仅用于高层),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的防水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使用功能:集商业、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居住等于一体的高层商住综合楼;地下室主要功能为汽车库、非机动车库和设备用房。桩基础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型式为桩承台基础。
三.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1.健全施工安全管理监督机构、完善管理体系。
施工单位进场前,要着手进行施工准备,要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监督机构,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监督网络,并坚持以项目法人为核心的安全监督体系。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原则为: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统一监督。制定关于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所专有的、安全文明施工奖励和处罚的权利等相关制度,确定在各类优选优评活动中,安全文明管理具有一票否决的权利,在工程开始前,要为现场安全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由施工单位安全部负责对现场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各项目组建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领导小组”、工程安全生产经理及专职安全员担任副组长,各专业施工队长及施工队安全员任组员的安全文明管理体系,并每月组织一次安全巡查,巡查结果与整改要求在工程例会上研究讨论应对措施。
建立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的管理制度,制定班前检查制、周一安全文明活动制、安全技术交底制、定期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制、特种作业人员年审制、持证上岗制及安全生产奖惩与事故报告制,通过相关制度的建设,来完善安全文明管理,弥补日常管理工作上的不足。
2.提高安全文明施工的标准。
安全文明,不仅仅体现了施工单位的形象,最为直接的是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也威胁着职工的身心健康。在工程开始动工前,要召开以安全文明施工为主题的专题会议,确定安全文明生产的重要地位,提出“文明施工是龙头、安全设施是保障”等安全文明生产的总体工作思路。施工单位领导采用数据化的形式,来确定安全文明管理的目标:人身死亡事故为零、重大机械设备损坏事故为零、火灾事故发生为零、交通事故发生为零、重伤事故发生为零、各类轻伤事故要低于0.3%,并确定安全文明施工的具体目标。要求施工过程要严格控制各类习惯性违章,避免出现安全漏洞。施工单位通过层层召开安全文明宣传教育会议,做好总体管理思路和具体目标的明确,提出相关处理措施,明确相关责任。
3.完善管理制度,狠抓安全文明施工的落实和执行。
严明的安全文明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措施是保障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的基本前提。工程开工前制定的各类制度和规范,需要严格落实和执行。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安全文明管理的职责是提高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有力保障,现场管理中要通过细化管理,落实管理人员职责,建立检查考评办法,督促相关人员将目标细化,将安全文明落实到个人、各个项目。
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及文明施工措施。
1.做好安全文明施工宣传,设置警示标语。
工程施工现场要设置醒目的安全标语,列出施工总平面图、工程告示牌、防火须知牌、安全生产记录牌、安全无重大事故记录牌和工地主要管理人员名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要持牌上岗。各施工小组在每日开班前,利用班前会议,做好安全文明施工的宣传,并选择雨天不便施工时,开设安全文明教育培训。
2.提高场地管理要求。
保持施工现场的道路通畅,在相关位置要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语和施工相关标志。保持现场排水系统的良好、保持场容场貌的整洁,随时要清理工程产生的垃圾。场内地面要保持清洁,地面无积水、无障碍物和垃圾。检查供水管道,不得出现管道和阀门冒、跑、滴、漏现象。要严禁在道路上堆放材料和机械设备,严禁在道路上搅合砂浆,避免污染道路和路面。根据安全文明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现场平面图布置,将机具、构件及材料要分类堆码制定位置,并做好相关标识牌。对停放机械设备的区域,要搭设防护棚,并在相关机具上采用悬挂和粘帖的方式,标明机具状况牌,并列出使用、维修人员、管理责任人的名单。
3.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式管理,在出入口设置专人管理的进出门,入口处设置车辆放行杆,进场车辆要先经过冲洗后,才可进入。所有施工人员在门卫处登记,并领取安全帽后才可进入施工现场,现场管理人员要佩戴工作卡。
施工过程中,基础工程完成后,要在两侧设置1.2米至1.5米的安全防护栏杆,并在栏杆上涂刷红白漆,栏杆护设置安全网或设置30cm的挡水墙。现场在开挖前要进行场地平整,做好坡面的水泥砂防水层。沿围墙的坡脚处,设置300×400mm的混凝土排水管,将现场内的所有排水都通过此排水管经过沉淀后流入地下排污网中。要做到场内无积水、无障碍物。现场的临时用道路和部分用地的硬化工作都要在施工前处理好,要保持基层夯实,面层要坚固平整。
施工现场建立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作业过程中尽量减轻敲击、打击等噪声,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要求作业人员尽量减少喧闹声,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搅拌机、混凝土输送泵、电刨、电锯、砂轮机及钢筋加工机械等噪声机械设备的封闭处理效果,通过搭设含有隔声效果的材料的工作棚,减少噪声扩散和减轻噪声等级。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和夜间作业的频率,尽量避免在夜间施工。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在夜间施工时,提前24小时到区环保部门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并公示告知周围居民。夜间作业时,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噪声机械作业,在加班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采用低噪声的振捣器。
五.结束语。
安全无小事,关键在落实。工程现场安全文明管理,需要领导重视、制度约束、监督审查,更需要参与工程施工的人员全员努力。为提高工程管理能力,要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强化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提升整体工程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建良 强化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期刊论文] 《电力安全技术》 -2003年6期
[2]葛维平 强化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见成效 [期刊论文] 《电力安全技术》 -2004年5期
[3]翟羽飞 浅谈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 [期刊论文] 《建筑安全》 -2013年1期
[4]田芝霞 TIAN Zhi-xia 施工企业应强化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管理 [期刊论文] 《山西建筑》 -2010年32期
篇7
但是同样作为人才选拔的飞行员的选拔过程体现了基于人为因素的选拔思想。在选拔的过程中,对民航飞行员候选者进行三个层面的心理测试,(1)感知能力(2)心里运动能力(3)人格特征(以心理会谈为主,人格量表为辅的测量)。此种方式选拔的飞行员在训练的过程中淘汰率非常低。资料显示,我国民航从1989年开始在飞行员选拔中应用心理学之后,截至到2001年,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学员近几年的训练平均淘汰率为2%,低于1990年前几年的训练平均淘汰率13%[3]。因此,安全管理人才选拔也应该考虑基人为因素的选拔。这样,安全管理人才才能在高校中进行因材施教,才能成为日后工作岗位上的中坚力量。
1 安全管理人才选拔需求分析
安全管理人才选拔应基于人为因素的角度去分析,可具体要看哪些人为因素,应基于安全管理具体的需求去分析。
1.1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从实质上说是一个管理过程,管理=策划+提供资源+监督,而安全管理不提供资源,因此,安全管理=策划+监督。安全管理本质是一个任务,目标,并通过以下途径实施:1、规矩制定 2、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3、风险管理(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其以证据为基础,要求分析识别隐患的实际资料,使用风险矩阵评价方法,确定危险源的优先级别,然后在明确各职责的前提下,制定并实施减少或排除隐患的策略。对情况进行持续的再评价,并要求实施附加措施[4]。4、监督和检查 5、事故调查以及提出整改措施。
1.2 人才选拔需求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知,安全管理人员要进行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其主要形式为广告式、演讲式、会议讨论式、竞赛式、文艺演出式[5]。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分析风险和制订了恰当的措施,得到管理层的批准[4],需要与管理层进行交涉。安全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对企业安全状况从人、机、环的角度进行监督和检查,即检查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以及环境是否符合要求。但有时候安全管理人员会些遇到一些职工甚至是领导的不理解、不支持,埋怨,甚至会遭遇报复。因此安全管理人员时,应该具备:1、良好的心理素质、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向上的心态。2、好的态度(责任感强、主动性强、协作性强)。
安全管理者查管理,即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其他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否健全,能否严格执行;安全教育、安全技术措施、伤亡事故管理等的实施情况及安全组织管理体系是否完善等[6]。安全管理者进行安全审查以及安全评价以达到实现系统安全的目的。需要进行事故调查,并撰写事故调查报告。因此,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具备:1、认真负责的态度(作为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会增大事故发生的几率)。2、职业道德(安全管理人员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道德观念,规范的行为准则,严格遵守纪律不弄虚作假,求真务实,正直诚信的品质才能使得安全工作事半功倍)。
安全管理人员要进行危险源识别,以及进行事故调查,所以应该具备:1、良好的洞察能力 2、很强的思维分析能力。
因此,安全管理人才选拔从人为因素的角度应考虑以下两方面:1、个人特质(1.1心理素质高、1.2态度认真负责(责任感强、主动性强、协作性强)、1.3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分析性思维)2、思想理念(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
根据《心理学与生活》中艾森克人格环,多血质人格的人心理素质高,心理承受能力强,积极向上,协作性强;粘液质人格的人谨慎,认真负责,可信赖[7]。根据《职业心理学》可知,社会性人格的人喜好教育类的工作,看重自己的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传统型人格的人,工作踏实,忠诚可靠,擅长于文件档案、统计报表之类的科室类工作。根据职业能力类型分析,教育型职业能力的人能够运用各种途径传授知识以及思想,适合于教育、宣传工作。管理型职业能力的人有广泛的收集信息的能力[8]。并通过对血型的研究得出A型血的人对待工作严密、重视原则、责任心强。B型血的人有强的文字编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敏锐的洞察力;AB型血的人语言表达能力是最高的,文秘能力和编辑能力也较强,感觉敏锐而且慎重,记忆力、观察力、注意力、想像力、逻辑思考能力等是所有血型人中最强的[9]。最后根据职业兴趣的观点发现,如果一个人对所在的职业兴趣浓厚,那么他就有可能在该职业中得到满足[8]。综上所述,满足上述条件的人符合安全管理人才选拔的条件,具有干好安全管理的潜质。
2 安全管理人才选拔
在人才选拔的问题中,飞行员的选拔就是基于人为因素的角度开展的,所以降低了飞行学员的淘汰率。因此,安全管理人才选拔就应该基于人为因素的角度去开展。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高校安全管理研究生招生的选拔中,不仅要靠考试的方式,还应该基于人为因素的角度去选拔。通过上述论述,人为因素选拔指标如表1:
3 结论
我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安全管理方向的研究生的招生选拔方式应基于人为因素的角度去选拔,才能在后期的教育中做到因材施教,才能使得安全管理人才成为以后工作岗位上的中坚力量。经安全管理人才选拔需求分析发现,安全管理人才选拔从人为因素的角度应考虑以下两方面:1、个人特质(1.1心理素质高、1.2态度认真负责(责任感强、主动性强、协作性强)、1.3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分析性思维)2、思想理念(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进而通过心理学及血型研究,确定了安全管理人才人为因素选拔的指标,如表1.
参考文献
[1]王英红.建筑安全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周长春.我国民航安全管理人才建设初探[N].中国民航报,2007-9(81).
[3]何为.民航飞行员选拔与心理学[N].中国民用航空,2002(16).
[4] 国际民航组织(ICAO).安全管理手册(SMM)(Doc9859)[M].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安全技术中心,译.2009
[5]景国勋,杨玉忠.安全工程专业继续教育知识讲座―安全管理学科的现状与发展二[N].劳动保护,2012-10.
[6]景国勋,杨玉忠.安全工程专业继续教育知识讲座―安全管理学科的现状与发展三[N].劳动保护,2012-10.
[7]理查德・ 格里格. 心理学与生活[M]. 王垒,等译.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8]俞文钊,吕建国,孟慧. 职业心理学[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篇8
一.前言
我国土木工程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涉及到人员,材料设备的管理,更要综合考虑到整个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施工环境,施工安全控制,因此,也对工程的管理人员和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土木工程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完善,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对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探究,对土木工程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人员整体素质低,人力管理不合理
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的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准入制度不完善,很多管理人员可以靠着关系或者是凭借某一个高层的喜好而进入工程地方管理,由于准入机制的不合理,不严格,很多不懂管理,不知经济,不明财务甚至不懂技术的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工程项目的管理层,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偏低,管理机构臃肿。
2.土木工程施工中设备材料管理不合理,工程用料质量难以保证
(一)材料设备管理缺乏科学性
首先,材料采购环节,为了大力节省施工成本,各种质量低劣的工程物料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同时,采购环节暗箱操作严重,抽取提成,拿回扣等情况普遍。其次,材料堆放位置不合理,分类不科学,对各种物料进行存储时候没有严格安排进场时间,在材料管理存储过程中,各种材料发生潮湿,霉变,挥发,磨损情况严重。
(二)材料质检制度不够完善
首先,土木工程施工材材料质量检测方法落后。质量检测的手段和方法传统而简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很多区域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机构依然是人工操作,手工填写表格,工序缺乏严密性,且繁琐,失误较大,甚至是人为的修改数据,使得各种数据统计资料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其次,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测力度不够,检测结果缺乏真实性。对质量检测制度贯彻执行不力,检测标准不够严格,抽样不合理,材料质量安全隐患比较多。检测人员缺乏职业操守,因为私利而弄虚作假,材料检测的结果缺乏真实性。
3.施工操作不规范,质量难以达到质检标准
首先,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人员的素质偏低,对各种各机械设备的操控不够熟练,手工操作比重比较大,失误比较多,因此,容易发生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的现象。其次,同时,对各种施工标准和施工的规章制度理解不深入,贯彻落实的力度不够,缺乏系统科学的监督机制。最后,土木工程建设中,各种砂浆,混泥土,石灰浆等配比不合理。比如为额外利益在配置砂浆的时候不按照标准比例,经常偷工减料;在施工过程中,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或者施工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经常会擅自去掉其中几个规格的砂浆,对于搅拌用水缺乏检验检测,忽略了水质对于物料的影响,这样给工程质量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4.安全管理没有得到重视
实施安全施工管理是保证施工正常进行的客观要求。但是,安全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首先,土木工程建设中,缺乏健全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方式落后,对国家的各种安全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不到位,同时,管理人员追去经济效益忽视对施工安全的控制,施工人员本身安全意识薄弱。都使得土木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频繁。
三.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措施分析
虽然,我国的土木工程发展迅速,并在国民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为了完善土木工程的管理体制,促进整个行业管理上的成熟,。笔者结合多年的土木工程施工经验,在借鉴他人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对土木工程管理的措施进行分析。
1.改善人员管理方式,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一)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改善管理方式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管理。管理人员只有扎扎实实地提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注重细节管理,用心管理,才能发现细节问题的实质,同时,要改善决策方式,加强管理中的民主化和集体化,加强和施工人员的交流,促进人员关系的和谐。
(二)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操作的熟练度。
由于土木工程一种庞大复杂的操作施工过程,其中无论是先进的设备还是纯人力劳动,手工操作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我国建筑业起步发展时间晚,对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尚不够完善,手工操作人员的手工操作能力相对而言有着很大的差距,操作不熟练,操作失误多,不利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因此,要加强对施工员工的培训,提高其操作的熟练程度,严格执行操控标准,提高操作效率,保证整个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水准。
2.建立专门的物料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确保建筑用料的质量和安全
(一)要严格材料进入标准。材料进场前应检查其规格、型号、产地、外观、性能指标、数量等参数,对于一些重要材料,还应该委派专人到现场进行监督,如商用混凝土就必须在生产现场检查水泥、砂石质量、配料配合比是否符合要求,搅拌时间是否符合要求等。做好质量的抽样检测,客观记录。
(二)采用正确的方法保管建筑材料。进场的建筑材料应按照平面布局堆放并设立标识,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分别堆放。做好防水工作,防止水泥受潮、钢筋锈蚀等。在材料保存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取用时应先检测再使用。
3.严格执行施工标准,实施规范性操作
(一)严格执行施工标准
制定完善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对所有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进行操作培训,从理论上深刻明白操控原理,从实践中进行现场操作演示,务必使所用施工人员都可以严格达到施工标准,操控熟练,能够满足工程技术相关规范,杜绝胡乱施工操作的现象。
(二)加强每道工序的质量监控。
从全面控制的角度出发,找出产生误差或者失误的原因,分析制约每道工序质量的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消除恶劣影响,减少制约工程质量的因素。严格执行每道工序的前后执行顺序,杜绝前后跳跃施工,尤其是时间急促,施工匆忙时期,要尽量减少多种工序的交叉,保证整个施工顺序的合理稳定。
4.重视工程安全管理
首先,土木工程要建立健全施工的安全控制机制,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其次,要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实施安全知识培训,更新安全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方式,最后,安全工作的管理人员要将各种安全管理规范和国家的安全法规落实到实处,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安全施工。
四.结束语
土木工程的项目管理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加强管理探究,有助于完善土木工程的质量控制,有助于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景 谈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 [期刊论文]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2年4期
[2] 彭慧军 谈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 [期刊论文] 《科技创新导报》 -2008年33期
篇9
一、我国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安全生产观念淡薄。即使在高危险的化工领域,各类事故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其中关键在于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很多化工企业的一些管理人员,不把安全生产真正当回事,表现在口头重视、实际忽视。在化工项目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安全因素,而且在建设过程中一旦投资不足,首先是砍掉安全设施资金。在项目建成后的管理过程中又把安全生产的机构、设备措施及人员的安全培训等当作成本控制最优先考虑的对象,被当成最先被节省的成本,以至于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措施难以落实,事故不断发生。二是安全生产原则落实难。在安全生产的具体实践中,要坚持“生产与安全统一的原则”。即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即分管生产的各级领导要同时分管安全生产工作;“搞技术必须搞安全的原则”,即进行技术工艺和设备、设施的设计、制造、运行和使用等环节过程中,要同时考虑和保障技术安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一些化工企业为各级各类人员、各专业主管部门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却因各种阻碍难以落实到位,致使重大安全事故接连不断,其原因就在于相当一部分分管领导认为安全生产是安全部门的职责,而从不把行使安全职责当作自己的份内工作。三是安全管理人员得不到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很大程度都落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身上。作为一名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为了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经常要得罪人甚至企业领导。很多时候,在化工企业安全隐患整改上,企业负责人不是很愿意配合,甚至个别企业负责人认为安全管理人员是在给他们找麻烦。因此,在安全管理人员的级别和待遇上,很多化工企业只是口头说重视,但实际却只是为了应付政府安监部门的检查,而被迫招聘安全管理人员而已。一些化工企业的安全科成为名副其实的“安置科”,安全部门待遇偏低,加上安全管理难度较大,有能力的人不愿意在安全管理部门工作,制约了安全管理的进步。四是职工安全知识与技能缺乏。化工企业的各类事故预防的重点应放在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上,当安全技术措施不能完全问题时,则要把强化设备操作者的安全意识,按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作为事故预防的重要手段。目前有很多化工企业要害岗位上的职工,不懂所在岗位工艺反应原理、工艺流程、设备构造及操作特点等,遇到事故时不能做到果断正确地处理每一个异常问题,使应急处理能力恰到好处,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HSE管理体系简介
HSE管理体系是指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HSE管理体系是现代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工业多年工作经验积累的成果。HSE管理体系作为一个新型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体系,突出了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得到了世界上多现代大公司的共同认可。HSE管理体系分为三大块,分别是核心和条件部分,循环链部分,辅助方法和工具部分。HSE管理体系的核心是领导和承诺,承诺是HSE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动力,自上而下的承诺和企业HSE文化的培育是体系成功实施的基础。HSE管理体系的条件是组织机构、资源和文件。这一部分虽然也参与循环,但通常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做好HSE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通常由高层管理者或相关管理人员制定和决定。HSE管理体系的循环链是一个循环过程,企业的安全、健康和环境方针、目标通过这一过程来实现。这一过程包括如下五个步骤:第一步是制订方针和目标,对HSE管理的意向和原则的公开声明。这是HSE管理体系的中心主题,体现了组织对HSE的共同意图、行动原则和追求。第二步是制订行动计划。企业要实现既定的方针,则各项工作都必须有计划。第三步是评价和风险管理,即对HSE关键活动、过程和设施的风险的确定和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第四步是实施和监测,即把计划确定的目标、方案变成具体行动,并为行动提供各种资源支持,并在必要时采取的纠正措施。第五步是绩效评价,即对体系、过程、程序的表现、效果及适应性的定期评价。除以上5个方面外,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工作情况汇报进行记录,对发生的不符合事实及事故有效地报告处理,采取纠正措施予以改正的活动,贯穿于循环过程的各个步骤中。HSE管理体系的辅助方法和工具是为有效实施管理体系而设计的一些分析、统计方法。HSE管理体系为企业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运行机制,并为企业提供了一种不断改进HSE表现和实现既定目标的内部管理工具。
三、HSE管理体系在化工企业中的应用
HSE管理体系在理念上强调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以及全员参与;在实施过程中则强调层层负责制的管理模式以及程序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方法。HSE管理体系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发达国家已得到全面推广和实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我国化工企业中实施HSE管理体系是企业提高现有安全环保管理水平的有效途经。HSE管理体系是按规划(PLAN)、实施(DO)、验证(CHECK)、改进(ACTION)运行模式来建立的,即PDCA模式。化工企业实施HSE管理体系,可大致按如下几个步骤来进行:首先,企业在建立HSE管理体系之前,应开展教育培训工作。HSE管理体系的实施和其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全体职工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参与。因此,企业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清楚地了解实施HSE管理体系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以使其自觉主动地加入到推行HSE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其次,企业要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事故隐患、职业危害、环境影响进行风险评价,对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及健康卫生的HSE管理问题进行现状调研,以使企业制定的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更具有针对性。再次,企业根据风险评价和现状调研的结论,组织有关部门对拟建立的HSE管理体系进行规划设计和准备,其主要工作程序及内容应包括:企业最高管理者的安全承诺、指定和任命HSE管理代表、制订HSE方针和目标草案、成立企业HSE管理委员会、制定HSE管理委员会章程、调整和强化HSE管理监督机构、制定各级组织和人员的HSE职责、制定和完善HSE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制度和规定等。以上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后,即可进入HSE管理体系的实施阶段。HSE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外因、内因的影响,管理目标、管理程序、管理方法与管理效果之间有可能发生一定的偏差。因此,在HSE管理体系运行一定时期后,需要对HSE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适用性进行审核、评审,以及时调整现实与体系不相符合、体系与现实不相适应的部分,达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目的。最后,需要指出的是,HSE管理体系只是化工企业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化工企业往往有多个并存的管理体系,可能分属不同的部门负责实施,因此应从整体上统筹考虑这些体系的组织、过程、程序和资源,尽量合理设置和共享共用,以简化内部各项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防止相互冲突,实现相互协调,以便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荣安.当前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化工安全与环境.2004(11):14~14,18
篇10
一、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材料管理漏洞重重
水利工程材料管理意义非凡,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比如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水泥、钢筋等材料。只有管理到位才能保障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但是目前为止仍有许多施工单位在材料管理方面漏洞百出,欠缺严格的管理制度。一些材料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欠缺一定的能力,对于一些需要特殊放置或处理的材料如钢筋、粉煤灰等随意堆放,严重影响了材料的性能。
(二)施工过程管理存在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量大,往往采取转包的形式将工程承包给不同的施工单位。在这一过程中,管理人员往往难以发现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的行为。这些行为都加大了现场管理的难度,使得施工中可能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三)安全管理制度欠缺
安全管理制度欠缺是目前水利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问题之一。一方面由于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不重视安全管理;另一方面也因为水利工程规模大、工期长,涉及因素众多,导致管理难以有效开展。缺乏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导致安全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与落实。
(四)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素质能力不高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中的现场管理工作都欠缺充足的管理人员。与此同时,很多管理人员不仅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缺少应有的责任意识。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可想而知。
二、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有效途径分析
(一)健全施工现场管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
水利工程需要多工种相互配合,所以健全的施工现场管理机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所以说我们应该建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工程总管理项目部们,通过该部门将水利工程施工有关工作层层下分,实现人力、物力调配的科学、有效。除此之外,为了有效避免人浮于事,难以管理的局面,还应该形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二)加强施工环节的管理
首先要重视对施工进度的调控,确保施工中施工人员、施工设备与施工材料都能够及时、准确的投入到施工之中,从而确保施工的质量与效率;其次要加强施工质量的监控,通过严格管理确保水利工程施工每一环节都能按正常工序进行,严防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最后则要明确后勤管理。不论是施工中涉及到的材料还是设备,都应该做到及时供应,做好精确的计算,确保后勤保障能够在尽量控制成本的同时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
(三)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要不断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设,实现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这就要求整个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所有人员,从企业法人到安全生产责任人,从施工队长到施工人员必须层层落实,严格按照生产规章制度进行施工。与此同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还应该结合当前法律法规进行完善,确保各项制度都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最后,只要制度制定并确定后,就应该在整个项目中加以推广,从而实现安全生产。
(四)积极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首先,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技能培训与知识普及,通过科学的培训引导现场管理人员认识到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并不断提高现场管理的技巧。其次,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对现场管理人员的优胜劣汰,优化现场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最后,要继续开展技能管控工作,以便对现场管理人员的资质、水平进行严格审查,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资质、能力的人员要立即清退。
(五)做好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管理
质量验收工作是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为了保证水利工程最终的质量,就必须加强质量验收管理工作。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后应该按照质量评定标准流程,组织专门人员对水利工程进行评定与验收。质量验收工作必须严格进行,如果在此过程中发现存有质量问题,就必须及时提出并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结语: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关乎国计民生,是必须加以重视的项目。为了保证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就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水利工程施工项目工期长、规模大,其所涉及的大量物资、设备及人力导致管理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必须重视现场管理中的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不断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引导全体施工人员树立正确的施工观念,在健全制度的规范下将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导入正轨。
参考文献:
[1] 王朝.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施工现场管理[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5(17)
[2] 王俊,张泽宇,董燕语.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现场管理措施分析[J].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1(01)
篇11
一.引言
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已逐步成为我国的重点建设产业之一,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进步有着极为重要的支撑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不断引进外来先进的技术、经验,同时,不断研发适于自身发展的建筑施工模式,故在近数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步,尤其是关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模式方面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并越来越得到行业内各个领域的重视。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同时项目的经营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随着国家《项目管理规范》的实施,施工企业要想持续科学发展,不断做大做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但由于各种因素项目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难点,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够完善项目管理,取得较好的效益。
1.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既需要建筑专业技术知识储备,相关实践经验,同时又对管理领域、相关法律领域均有所要求的业务工作,故其所需要的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尚没有对于施工管理人员的严格审核上岗机制,管理人员来源复杂,既有经验丰富的工人、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和获得建筑施工管理注册的专业人员,也有返聘的退休人员,招聘的下岗人员、兼职人员甚至学生,这样形成的建筑施工管理队伍中,很多人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或实践经验,即便是获取了管理资格的专业人员,也有相当一部分缺乏应有的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很难真正有效的承担起相关工程的管理工作。
2. 缺乏对施工设备科学合理的利用。
施工机械设备利用不合理首先表现在利用率较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配备机械设备不合理,在个别施工现场存在缺少机械设备的现象,没有根据每种施工设备的使用范围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造成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的状况,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机械设备缺乏更新,很多施工现场使用的都是较早之前的,技术含量低,机械性能也不好,影响了工程施工质量。最后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机械设备缺乏联合作业,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工程质量的控制。
三. 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难点。
现场管理工作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才能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工作,都会对工程的竣工决算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武钢的企业中对于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一般都进行工程的招投标,由武钢的项目主管部门组织设计、施工、竣工结算的管理,虽然施工单位一般对现场管理都有严格的规范制度,但建设单位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建设单位维修工程现场较多,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限,会对工程质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加强工程现场中重要环节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管理不严以及落实力度不够等问题。在施工现场,一些很微小的安全隐患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排除,有可能将会引起一系列的安全事故,如发现了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或者施工步骤却没有进行制止、分析以及研究,对于一些违规操作已经见怪不怪现象的存在,给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带去了原则性方面的错误以及隐患。
2. 施工单位要求作业工人按规范作业难。
作业工人是包工头请来的,技术好的工人工价要高。包工头为了多赚钱,可以安排普工干技术工的活。可以安排没有工作经验的而工价低的工人从事危险作业,甚至可以在项目部管理人员不在时指示作业工人偷工减料,如被项目部管理人员发现,包工头会假装不知,而可能推三阻四。作业工人作业素质水平取决于包工头的策略,而无法由项目部决定。作业工人与包工头的安全知识水平,施工单位无法在项目周期内改变,这决定了施工单位要求作业工人规范作业难。
3. 劳务工资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项目的正常管理。具有一定规模的施工企业,应制订一套内部统一且与当地市场接轨的劳务工资指导线,以避免内部在劳务用工上相互抬价。此外,虽然企业制订有劳务工资管理办法,但是依然存在包工头与项目结账、劳务工人与包工头结账的现象,劳务工人的工资单价由包工头确定,包工头对劳务工人的工资分配缺少透明度,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劳务工人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工程项目劳动力的来源,并削弱了项目管理人员对劳务工人的管理权威,直接影响了项目质量、安全、工期、成本目标的实现。
4. 施工材料控制存在问题。建筑现场施工中,物资材料对于施工质量而言具有着重要的保障意义,但是目前施工现场的管理中,对于物料方面的全面控制很难实现,多数施工企业,对于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未曾到位,疏于检查。工程监理人员认为仅通过书面材料实验测试、材料检验结果,就能确保材料符合生产的质量标准要求,所以在材料控制环节放松了警惕。在施工材料的实际控制中,多数生产操作工序所采用的沙石、砖块类材料质量方面所具有的实际离散性较大,且在施工开展中物料投放的面积过于分散,材料进场不定时,因此想要对材料作出实时全面的控制相对困难。另外因现场操作工序及材料施工面存在着量大面广特征,很难以针对性的全面检查方法进行控制。
5.对工程施工环境污染问题重视不够
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要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以及废水和废气,这对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在施工现场的周围堆放大量的物料和垃圾;施工中大型的机械会产生大量的噪音;施工从现场产生的污水等,还有就是有些单位为了节省资金绿化不合格或者是根本就没有进行绿化。
四.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尚存问题改进措施。
1. 建立健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责任机制
针对建筑现场质量管理,应当构建一套适宜于工程实际的质量管理机制。项目经理作为工程质量整体的总负责人,应当就工程施工开展做到全面负责,积极响应贯彻国家相关的建筑政策、法律法规,认真按企业管理要求进行执行。工程技术负责人员应当就国家建筑部门所颁布的相关技术规程、规范标准及规定认真贯彻,达到施工现场施工质量的技术管理保障。现场的施工人员应当良性配合各工种展开工作,合理组织各生产要素,就各班组作业计划进行良性协调安排,并积极的参与到工程的进度计划讨论之中,辅助工程单位技术人员处理相应的施工技术问题。现场质检人员应严把施工质量关,认真依据施工质量体系要求进行安排工作,以工程设计规范要求及组织要求与技术方案和技术角度要求,对施工中各分部分项工程做出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监督,参与到项目施工的质量事故调查工作之中,及时的对存在的重大质量问题及质量隐患问题,向上级工程部门负责人汇报。
2.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素质。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是建筑施工管理工作的实际实施者,在工作过程中,他们与工程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接触最为密切,因而他们的素质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是极大的。好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者能够及时发现工程中的不足之处,充分利用自己与各方人员接触的优势针对问题进行切实有效的解决。而若是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缺乏职业道德,则易于利用职务之便与其他环节人员互相纵容包庇以获取个人非法利益。这种不法行径严重破坏了行业风气,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问题隐患。
因而,应从道德素质和专业素养两个方面对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培养。道德方面,应培养施工管理人员做到不,不向承包方非法索取物质需求,杜绝与承包方相互包庇纵容造假等行为。技术方面,应加强注重施工管理人员培训,严格岗位审查制度。凡是参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技术人员都应提前接受相应的岗位培训,在考核合格获取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施工过程中,应避免施工管理人员所持资格项目与其从事管理工种不一致的现象。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评价时应跳出“工龄越长技术越高”的惯性思维模式,必要者再次接受培训。
3. 加强技术的管理
在科技比较发达的今天,技术就是生产力,技术就是效率。对建筑行业来说也是如此的。在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中,技术的管理是重要的基础。一个项目工程的质量不仅需要好的建筑材料、好的管理,也需要好的技术条件,只有技术上达到要求了,才能为高质量的施工提供保障。
在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完成,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贯穿施工始终。在施工开始之前,要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工作人员对相关的技术设计上的技术问题进行论证交底,设计交底。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一步一个脚印,按程序办事,按要求办事,没有达到施工要求的严格控制,不能进行下一部分的施工。针对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技术上的难点、重点要预先进行攻关克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事先做好解决方案,提出预备方案,以应对事件的发生,减少施工的成本和不必要的损失。
4. 加大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力度。
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建筑工程项目通常规模比较大、分项工程划单项工程多,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难度大。在精干主体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减化生产关系,减少管理层次,变金字塔式的管理为扁平式管理。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有多方面的管理要素,但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要素,但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它的落实与否,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效果与成败。
5.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
首先要建立竞争机制,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竞争淘汰的同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使企业保持旺盛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其次要建立约束机制,在建设承包公司党政工作,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都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再次要建立各项奖惩制度,严格兑现奖惩,促使职工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施工作业,促进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最后要建立监督机制,建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与责任系统,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加强成本控制。
6.强化安全文明施工。
施工企业应当始终把“安全第一”作为企业基本经营方针,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并避免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事故零目标推进活动,工程项目施工中,应考虑设立现场经理,全面负责现场施工管理,给予适当的管理和经济权限。安全是施工企业发展生产的前提目标。施工单位对安全的管理要从人、材、机、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多个环节加强管理,并特别注重人的管理,包括生产一线的生产工人和一线的管理者。同时依靠企业不断健全与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做到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五.结束语
随着城市建设和企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势头猛劲,相应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行业也应随之不断变革、不断进步,虽然目前施工现场管理领域尚存在不足之处,但应该认识到国内建筑施工管理行业发展前景是广阔的。只要在工作中重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我国的施工现场管理行业发展一定能不断前进,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莉浅析施工现场管理中的难点与解决方法 [期刊论文] 《中华民居》 -2013年6期
[2] 赵小萌施工现场管理中的难点与解决方法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年15期
[3] 齐明明QI Ming-ming小议施工现场管理的难点与对策 [期刊论文] 《山西建筑》 -2009年17期
[4] 韩权友HAN Quan-you 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促进文明施工的思考 [期刊论文] 《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5年2期
篇12
二、培训情况
1、领导重视,组织严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非常珍惜这次足不出户就能接受到高层专家讲座的机会。此次培训是全面贯彻国务院及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全面提高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领导、各级校长、园长校园安全管理素质和工作水平,我单位单位严格按要求组织人员参加培训。
篇13
当前,我国市政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1 没有特别规范的安全管理的制度与规定,安全管理因此不能切实实施与实施
近些年来,安全管理的责任并没有被施工企业明确,导致一些安全管理的政策与措施没有切实的实施贯彻,导致诸多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安全隐患的存在。当然,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其固有的和客观的条件与环境,但是,如果安全管理工作切实贯彻下去,一些事故和隐患是可以避免和排除的。市政道路施工的单位主要是一些行政机关或者其授权的单位,因为其权利特点,导致其在工作中不能认真的贯彻与执行安全管理工作,对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等制度并没有真正遵照和实施。更甚者,存在部分工程根本没有正式的施工以及监理合同;还存在一些工程没有按照规定办理规划许可证、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和施工许可证,在临近抽检时才进行补办;甚至政府出资项目,为了体现业绩,盲目的缩短施工期,这样很可能造成项目设计缺陷以及施工安全以及质量上存在诸多问题与隐患,从而导致投入应用后出现种种不可逆转的问题。
1.2 缺乏对安全管理的关注与重视
当下,诸多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的认识不足,大多只是形式上的表面的认识,没有从实际上深入的研究与实施,对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同时,在实际操作与施工中,没有切实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落实相应的安全措施更是无从谈起。综上所述,市政道路施工的安全管理落于形式。实质上,安全生产相对于企业得到了最大的经济效益,但是施工的管理人员并不能意识到这个因果关系,只是一味的在生产工作中加大资金投放,并不能发现,只要保证安全作业才能保证企业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从而取得客观的经济效益,所以他们的认识缺乏全面性。
1.3施工安全的管理人员素质不一
从整体考虑,现下大部分的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的人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都相对较差,即使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也不能做到言行一致,只是纸上谈兵,不能将能力直接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去。同时,还存在部分安全管理人员,思想不踏实,自身的安全意识也不够强。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没有到施工现场实地监督管理,没有对安全管理进行实时的控制与掌握。另外,安全管理人员对于安全隐患的避免与排除,没有研究和制订相应的措施与对策。上述种种原因共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1.4不能直接辨别出危险源的所在
在实际情况下,有些市政交通的地理条件或者施工环境相对较差,这便会存在更多的安全隐患,但是,具体的施工人员并不能认识到隐患的所在以及具体的危险源,即便自己能够感觉到自己所处的地方有危险,但一般都存在一种侥幸的心理,仍然还会坚持在此类的环境中工作和作业,这也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1.5 对内在存在的危险隐患重视不足
对危险隐患重视不足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职工安全意识缺失,对其重视不足;
其次,市政道路施工的固有特点决定。在一般状况下,这样的施工一般都是比较繁重的体力劳动,所以会对施工主体的体力造成巨大的损耗,这就导致在其精神方面,可能不能有太多的精力去注重安全方面的防范,其并不是对安全意识不重视,而是其体力与精力的不足导致的,也就是其由于劳累,导致警惕力变得相对削弱。
2、对市政道路施工安全进行管理的措施与对策
市政交通工程是保证经济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基石,施工质量与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的正常发展息息相关。下文结合市政道路施工的特点与发展现状,对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提出以下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2.1对施工设备要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
通常状况下,市政施工所需要与涵盖的设备机械相对较多且繁杂,其中最关键的有土方机械、钢筋混凝土机械等,设备安全是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对于设备的管理必须严格执行,排除机械设备造成的安全隐患。
2.2对施工现场加强管理与控制
对于施工现场,对其进行相应的安全等级的逐级分类,将安全管理切实贯彻下去。在施工现象附近要施放警示牌,告知要注意安全,提醒施工人员或者其他进入现场人员注意,同时,在相应的机械设备上或者附近也要悬挂警示牌,避免出现机械伤害。再者,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必要的安全护具,保证自身安全。对于单位,要对安全管理进行严格执行,各个职能岗位的技术要点要宣贯到位,同时传授处理紧急事故的技能与能力。
2.3 不断使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逐步提升
要切实保障道路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关键之一是要保证施工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素质与能力。这要求要适时制定与实施相应的安全教育与技能的培训,从而使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提升。同时对相关的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使其正在掌握施工安全的能力与技能,能够完全遵照安全操作的程序进行工作,避免违规作业。
2.4 逐步建立与健全道路施工安全管理政策体系
对于建筑施工单位要采取标准管理,对施工整个过程,事前、中、后进行全程管理与控制,做到计划、监控与改进的统一。加大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持证上岗,并且佩带必要的安全防护工具,购买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设施,在施工段,设立警示标志,监督部门要定期进行检查,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2.5 建立科学的安全评价标准
安全评价指的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设备、生产技术、安全措施等的综合评价,预测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从而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建筑企业的决策者也可以结合评价结果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安全评价是对工程中出现的各种危险因素加以识别和分析,来判断安全事故发生可能会对整个工程造成的危害,有利于管理者制定出更为合理的解决措施。
2.6 建立信息网络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模式
项目部需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其中包括专职安全人员的信息资料、安全协议书、安全网络计划、安全生产教育计划、施工人员花名册、所有特殊作业人员上岗证、安全措施计划体系等。在施工进程中,坚持记录安全日记,对特殊机械、特殊工种工人建立特殊的安全信息资料,建立、健全安全奖罚条例,做到“有法可依”、“违章必纠”。
3、结束语
总体来说,市政道路施工安全管理成为市政工程中最关键的环节。然而,影响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因素有很多,同时,这些因素都是非常复杂的,且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安全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任重道远,管理者应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把安全生产贯穿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使施工人员养成一个良好的作业习惯,预防不安全隐患,从而将诸多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阶段,从而保护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从点滴小事做起,认真对待每一个施工环节,用严格制度来约束施工人员的行为,保证市政道路施工顺利进行,为施工单位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宫国胜. 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瓶颈及应对措施[J]. 交通标准化. 2012(14)
[2]肖纯任. 浅谈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J]. 现代物业(上旬刊).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