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勘察设计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勘察设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勘察设计论文

篇1

(3)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勘察设计企业的薪酬管理中存在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绩效考核体系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评定结果不准确,在我国的勘察设计企业中,对于绩效的评定一般只是按照工作人员或工作团队上一年或上一季度的工作业绩进行评定,这样的绩效评定方式会使评定结果不够准确,使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绩效考核等级过于一致;第二,没有设置独立的监督部门,在勘察设计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中没有设置独立的监督部门,绩效考核结果通常是由相关领导进行较为武断的评定,这种情况导致绩效考核不够公平,不利于企业的管理。

(4)激励手段太过单一。目前我国勘察设计企业的薪酬管理中存在激励手段太过单一的问题。要使勘察设计企业的工作人员更有工作热情,愿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工作之中,勘察设计企业就应重视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激励。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勘察设计企业对于工作人员的激励还停留在物质激励阶段,这样的激励方式太过单一,或许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2勘察设计企业薪酬管理的改革要素

(1)薪酬目标。在勘察设计企业薪酬管理当中,对于薪酬目标的确定是极为重要的,同样的,对于勘察设计企业薪酬管理的改革,首先就要考虑薪酬目标这一要素。勘察设计企业在确定薪酬目标时,应注意两大要点:第一,公平,勘察设计企业薪酬管理应注意为工作人员设定一个相对公平的薪酬目标,薪酬目标应能体现企业对工作人员的认可;第二,效率,勘察设计企业薪酬管理在确定薪酬目标时应注意薪酬目标的效率性,即薪酬目标应能起到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绩效的作用。

(2)薪酬标准。对于勘察设计企业薪酬管理的改革应考虑薪酬标准这一要素,勘察设计企业对薪酬标准的设定是否科学决定了工作人员对企业的态度。勘察设计企业在设定薪酬标准时应注意薪酬标准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对于同一部门同一级别的工作人员应设定同样的薪酬标准,对于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工作人员,勘察设计企业应根据该工作人员对企业的贡献大小设定具有差异性的薪酬标准。

(3)市场竞争力。对于勘察设计企业薪酬管理的改革应考虑市场竞争力这一要素。勘察设计企业在对薪酬进行定位时,应参考竞争对手的薪酬定位,从而制定出能使自己更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定位,以使自己的薪酬水平能为企业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使企业的工作人员不产生辞职的念头,保持着以往的工作热情。

(4)激励机制。对于勘察设计企业薪酬管理的改革应考虑激励机制这一要素。勘察设计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应仅仅是物质激励,还应从非物质激励方面入手,例如工作环境、晋升制度、企业文化、团队意识等。科学的激励机制可以使工作人员对工作及企业更有感情,对待工作的态度也会更加严谨,从而使勘察设计企业更能吸引与维系工作人员。

(5)保障机制。对于勘察设计企业薪酬管理的改革应考虑保障机制这一要素。此处所讲的保障机制是指对勘察设计企业薪酬制度的保障机制。薪酬制度的保障机制可以使工作人员更深地体会到薪酬制度的公平性、透明性,同时也能使工作人员更深入地感受到企业的企业文化,提高工作人员对企业的认可度。

3改进勘察设计企业薪酬管理的具体对策

(1)建立明确的薪酬晋升渠道。勘察设计企业对薪酬管理的改革应注意建立明确的薪酬晋升渠道。对薪酬晋升渠道的建立首先就要完善勘察设计企业的薪酬制度,在严格科学的薪酬制度之下,工作人员会对自己的薪酬晋升渠道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由此,工作人员会为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对此,勘察设计企业应注意工作人员的奋斗方向,根据工作人员对企业的贡献以及工作人员平时的表现进行判断,然后再决定是否对工作人员加以提拔。

(2)构建合理的薪酬结构。勘察设计企业对薪酬管理的改革应注意构建合理的薪酬结构。构建合理的薪酬结构应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减小薪酬差距,前文已经讲到目前我国许多勘察设计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基层工作人员之间有着较大的薪酬差距,勘察设计企业设定薪酬标准应根据工作人员对企业的贡献大小,而不应仅仅是级别高低;第二,进行统一的薪酬分配,前文已经讲到目前我国许多勘察设计企业存在薪酬分配不统一的问题,对此,勘察设计企业应注意设置一个独立部门进行薪酬的统一调配,务必使工作人员感受到薪酬分配的公平性,化解各部门之间的矛盾。

篇2

一、勘察设计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制定的原则

薪酬管理制度应根据不同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表现和素质进行评价,通过促进企业岗位绩效薪酬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从而达到增加员工归属感,增强更好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所以企业在制定薪酬制度时首先要考虑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评定,并结合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进行考察,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不能损害员工的利益,确保员工在履行相应的工作职责的同时能有对应的薪酬回报,这也是建立薪酬制度的基本原则。另外一方面,薪酬管理制度要与绩效考核紧密结合,绩效考核要满足企业岗位绩效薪酬管理评定的需要,如何科学合理且全面地进行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层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合法性的原则是保证员工得到基本的保障工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应有的福利待遇,使员工的法定权益不受损害。满足合法性的薪酬制度是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这是基本前提。在效率原则方面,只有满足合法性这一原则,才不会违背制定薪酬制度的初衷,这样才可以为企业带来最大化的利益,从而加快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够使企业在投入适当的薪酬成本时能得到合理的收益,从而达到了双赢的局面,这样就同时满足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在公平原则方面,即保证企业员工受到公平的待遇,公平是相对的,不能做到绝对公平,努力尽量做到使每个员工能够得到与之岗位和绩效相匹配的薪酬,从而避免出现员工因不满企业而选择离开。

二、国内勘察设计企业岗位绩效薪酬管理制度解读

1.在建立相应的薪酬管理制度方面

勘察设计企业在建立薪酬制度的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薪酬管理制度,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但是由于企业对薪酬管理认识不足或存在误区,在制度制定的方向上有着不科学的规划,这就直接导致了企业缺乏严谨的管理,经常会产生对一些问题的忽视。如果管理存在漏洞,薪酬制度的运行也必将会受到影响。一旦薪酬制度出现问题,员工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工作效率也会低下,从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阻力。人力资源部门可以通过制定良好的薪酬制度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达到薪酬对员工业绩调控的目的。2.在绩效考核制度方面勘察设计企业的薪酬制度是根据企业内部对每位员工进行定期绩效评价而确定的,这样才符合薪酬配发的公平性的原则。但在企业内部,由于绩效评价系统的不完善,量化指标不足等原因,导致员工的绩效水平不能得到准确评价,这就有悖公平性的原则。此外大部分企业在绩效考核方面的相关评定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岗位职责评定中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这就直接导致了员工的真正能力不能够得到真正的体现,评定过程的执行度低下。更有甚者,少数企业根本没有绩效考核制度,就只能够依靠员工平时在管理层眼中的表现来进行主观评定,这样一来,一些个人主观因素也会参杂到评定中去,许多员工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效益就不能够得到体现。这样会严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一些错误的评定会使员工出现一定程度的不满,从而降低了员工的工作效率。

3.在依据岗位管理进行按劳分配方面

只有根据每个员工的能力和岗位的多样性与重要性才能够将薪酬制度建立完善,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这样也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加企业内部员工的竞争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快速发展。而在不合理的薪酬制度下,会出现企业对员工能力的不认可,使员工丧失积极性,员工之间的竞争性也会被削弱,这就导致企业内部松散,没有了向上发展的潜力与空间。而由于薪酬问题,一些员工就会被其他企业的高薪所吸引,这就导致企业内部的员工流失,企业的团队遭到分解,使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弱。三、强化勘察设计企业岗位绩效薪酬管理制度的对策1.完善薪酬制度勘察设计企业需要不断完善薪酬制度,同时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树立现代化的薪酬制度理念,要与时代接轨才能够保证薪酬理念的最新化,在最大化保证企业利益的同时也为员工提供了合理的薪酬。现代化的薪酬制度是需要将公平、高效等理念彻底贯彻到薪酬制度中去。对于企业内部激励来说,要做到内部公平就要完善企业内部评价制度,评价要充分体现员工的能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加强薪酬制度的管理,在薪酬分配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对于企业外部竞争来说,要做到外部的公平,使企业的薪酬制度与市场配置保持一致,做到真正地与市场接轨,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结合岗位分析,构建薪酬制度

在勘察设计企业中,不同的岗位所对应的技术要求、任职资格以及责任大小是不相同的。岗位分析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的前提和依据。员工可以根据岗位责任大小以及劳动价值的大小获得相应的报酬。依据企业员工的岗位与职务,并结合不同岗位的岗位职责描述,来对员工的实际能力素质进行评定分析,从而确定薪酬标准,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薪酬制度。另外,要做到以人为本,树立“能本管理”的意识,充分把握好人力资源,发挥好人力资源的能动作用,将员工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实现“能上能下”的岗位运行机制,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来实现薪酬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3.依靠绩效考核,完善薪酬制度

绩效考核是衡量员工对企业贡献价值的方法和手段,是对员工工作表现与工作成果进行的评价,进一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依据。绩效指的是成绩与效果,主要包括员工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工作成绩、个人品德以及工作态度等方面。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要加强考核管理,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对员工进行综合评定,从而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与此同时,通过绩效考核将企业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与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紧密联系起来,并运用科学的考核方法和指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发现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从而促进薪酬制度的不断完善。

在勘察设计企业中,对于岗位绩效薪酬制度,我们应该结合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和职责进行具体分析,在发展和创新工作中不断完善薪酬制度的评定;根据员工的实际能力和工作表现进行相应的绩效考核,来促进薪酬管理体系的发展。通过有效、科学的绩效考核来对员工进行评估,避免引起员工对企业的不满。利用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激励员工,促进员工自身岗位工作的圆满完成,从而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芮鑫 单位: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篇3

1.勘察设计单位管理人员素质低

勘察设计单位工作人员没有树立起薪酬管理的意识,没有重视薪酬管理的作用,对组织的薪酬管理流于形式或者不予理睬,导致薪酬管理在事业单位中不能很好地运作起来。同时也看出勘察设计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低,没有专业化。组织薪酬管理中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足,组织的员工培训也没有落实到实处,员工没有很好的管理眼光和管理素质,对组织薪酬管理和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地指出,对于薪酬管理政策的改善也没有很好的建议,这些都会影响到组织管理的实施效果。

2.薪酬管理观念落后,薪酬体系的制订缺乏科学性

现在大多数组织的工作人员没有建立起薪酬管理的思想,或者对薪酬管理有错误的认识,没有结合组织发展的自身状况来制定薪酬体系,这些都不利于薪酬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深入。勘察设计单位薪酬制定的方法不科学,没有对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分析,导致员工薪酬制定过高或者过低,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没有达到科学性、连续性的效果。组织人员对薪酬管理的不重视,管理意识淡薄,管理能力不足,都导致勘察设计单位薪酬管理的力度不够,组织由上到下都没有形成对薪酬管理的足够重视,都将导致组织薪酬管理措施无法落实到实处,薪酬管理的内部控制发挥不了该有的作用。

3.薪酬管理方式落后,执行效率低

健全的薪酬管理体制能够增强组织的管理能力。但是勘察设计单位的薪酬管理没有得到组织的管理者和组织员工的重视,也就没有办法在组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没办法保障组织薪酬管理的落实和实施,缺乏制度保障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就很难有很好的推广,对组织的决策没有提供帮助。勘察设计单位的薪酬管理工作出现问题的时候,也没有办法遵循制度进行赏罚。同时外界政策环境的变化也会给组织的管理方法带来冲击,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组织的管理方法也要不断革新,以往落后的薪酬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组织的发展需要。

三、勘察设计单位如何加强薪酬管理

1.权责明确,分工合理

勘察设计单位要实行薪酬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励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实行薪酬体系决策、薪酬水平决策、薪酬结构决策和薪酬管理决策时提高决策水平。组织应建立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明确在薪酬管理各个环节有关人员的职责和权力,对工作表现良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对于消极怠工的员工进行惩罚,以此来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组织的生产效率。

2.加强勘察设计单位薪酬管理的监督

在勘察设计单位开展薪酬管理工作后,要加强组织的监督,保证薪酬管理的每个细节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组织要安排工作人员组成监督小组,对薪酬决策过程中的内部控制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确保薪酬管理的顺利开展。加强薪酬管理的监督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及时发现薪酬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对薪酬体系的构建进行调整。动态的监督可以灵活及时地对薪酬管理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把事后分析的行为转变为事中控制,大大提高了薪酬管理工作执行的有效性。

3.加强勘察设计单位薪酬管理

勘察设计单位要转变薪酬管理理念,重视薪酬体系的设计,用现代的组织薪酬管理观念代替传统的薪酬管理理念,要做好组织资源规划。勘察设计单位要加强组织上下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才能及时更新薪酬管理的信息。组织的领导和管理人员要加强对薪酬管理的学习,提高对重要性的认识,要把组织的薪酬管理和实际情况相结合,细化管理工作,弥补薪酬管理过程中比较弱势的环节。

篇4

1.经营管理理念滞后于市场竞争发展需要

对于大型铁路勘察设计企业而言,由于它们主要是由原来的事业单位改制而来,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经营方式、业务拓展等方面的“计划经济色彩”还比较浓厚,加上铁路行业的技术壁垒较高,其他行业勘察设计院进入并参与竞争难度较大,它们仍然是国内大型铁路勘察项目的承接主体,该类型企业部分管理层和干部职工虽然在管理理念层面已经有较大转变,但已然残留有“唯我独大”、“等靠要”、“小富即安、容易满足”等思想,对市场竞争、企业市场地位变化等仍认识不足,没有树立与市场竞争、全球竞争相适应的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全球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2]。这些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都是与市场竞争发展的要求难以适应的,在这种思想观念和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既缺乏推动经营管理创新的主动性,更不可能在新的业务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机制体制缺陷制约经营管理创新

对于企业而言,参与市场竞争的实质就在于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在这其中,知识、技术和资本是不可或缺也是最关键的要素,而这些要素作用的发挥又往往与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绩效考核机制,薪酬分配机制和市场经营机制等密切相关,要创新经营管理体制,与市场竞争要求相适应,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理顺上述机制体制,增强科学性。很显然,在这方面,一些铁路勘察设计企业都做得不够。虽然,很多铁路勘察设计企业改制成股份制公司后都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事实上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产权结构,人才引进与培养、薪酬分配等方面仍然不能完全摆脱事业单位或者国有企业的“思想束缚”,经营管理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关进“旧有体制的笼子”里,严重制约了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能力的发挥,经营业务和市场空间的拓展明显受挫。

3.经营发展战略亟待优化

在市场竞争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立科学的长期的经营发展战略是包括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在内的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长期发展战略关系到企业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等问题,没有科学的发展战略,企业必定会走入迷茫、混沌的困境,这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已经得到证实。但在现实中,很多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的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在这点上普遍重视不足,更多的是注重短期或中长期的经营发展,长期的发展战略相对缺乏。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些铁路勘察设计企业要么被市场淘汰,要么陷入业务发展模式、发展结构雷同,同质化竞争的困境,要么只能专注于某一有限的业务领域,难以发展壮大。对于这些企业,固然存在短期内发展势头强劲的可能,但终究无法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甚至是业务枯竭乃至被市场淘汰的厄运。

三、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经营管理战略转型的路径

1.明确企业市场定位,优化企业发展战略

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转型实质上是企业发展的市场定位问题。只有明确了市场定位,企业的经营管理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按照既定目标开拓市场空间和扩大业务范围。在确定企业市场定位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因素:企业的特色及优势、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区域或国家产业发展的态势等[4]。就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特别是大型的铁路勘察设计企业而言,考虑到铁路勘察设计业务在企业中的优势、铁路市场的有限性和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铁路勘察设计企业的基本发展方向应定位于以铁路业务为核心,并向其他行业设计市场拓展。然后以此为基础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统筹兼顾好企业当前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的需要,集中优势,把握好重点,推进企业跨越式发展[5]。对于不同规模、不同层次和发展水平的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其发展战略应具有差异性,到底是采取多元化发展战略,还是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型发展战略,应根据企业自身实际进行优化选择。从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由于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传统铁路市场空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而地铁等轨道交通却处于高速发展态势,这也就意味着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必须实现业务发展的转型,加大对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工程勘察、工程咨询、项目管理等业务市场的拓展力度,积极抢占市场空间,拓宽业务范围,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企业发展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完善现代企业经营体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市场竞争的激烈化要求我国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必须尽快从“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中走出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管理体系,不断优化经营布局、经营策划、经营手段[6]。一方面,要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全面、充分、准确、及时的信息可以为企业开展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对于铁路勘察设计企业而言,信息就意味着订单,意味着市场机遇,意味着市场控制权。为此,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必须加快推进信息管理中心的组建、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网络媒体作用,加强市场研究,加强与政府、行业协会、研究计划、同行业企业的沟通,积极拓宽信息来源渠道,优化信息管理流程与制度,建立企业信息网络及信息数据库,提高信息收集、加工整理、传递、评估等工作水平,及时快速地把信息运用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当中。另一方面,要建立战略信息分析系统。在信息化和经济市场化时代,包括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在内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超越了企业自身的规模比拼,知识、人力、资本和技术等资源的拥有量,对经济政策变化、市场信息等的分析能力、预警能力、控制能力、反应能力、决策能力已经成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社会信息化快速普及的背景下,建立战略信息分析系统对于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战略乃至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显著作用,已经从欧美发达国家企业的实践中得到了证明。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应该借鉴这一模式,通过建立战略信息分析系统,加强对市场行情、竞争对手信息、市场变化趋势、工程项目等内容的分析,明确企业在各个细分市场的能力、可行性,进而提高企业大市场营销能力、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映能力和分析决策现代化水平[7]。

篇5

(一)加强档案管理意识

当前社会上对“档案”的概念和作用知之者甚少,所以档案意识相当薄弱,甚至一些领导对加强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认识不足。许多单位的档案工作仍然采取传统的工作方法,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一个单位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有领导的重视,领导对档案工作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工作的发展。因此,把档案工作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是时展的需要,是规范档案工作的需要。还要增强单位职工个人档案意识,通过学习,宣传,认识到档案与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

(二)加快硬件设施建

加快硬件设施建,实现装备和技术的现代化,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还不普遍,在树立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意识的前提下,应当加快普及硬件设施和技术,全面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在办公场所,应当及时配备档案现化代所需要的计算机、扫描仪、互联网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微缩技术、加快研制开发适用的软件,不断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的步伐。

(三)重视档案数字化后的数据安全问题

避免数据丢失,使数字化后的数据安全妥善保管,对数据进行备份是唯一可选择的途径。档案应制作三套,一套封存,一套提供利用,一套异地保存。

(四)健全并实现勘察设计单位数字化档案的规范管理

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档案完善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档案归档流程。使数字档案管理有章可循,为实现数字化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奠定基础。

篇6

1.3人员信息管理(1)人员学历登记该模块用于记录警队技术人员的学历信息,包括姓名、编号、所在学校、专业、毕业时间、学位等信息。(2)人员培训登记该模块用于记录公安处技术人员的历次培训信息,包括姓名、编号、学校名称、起止时间等。(3)工作简历登记该模块用于记录警队技术人员的工作简历信息,包括姓名、编号、工作单位、职务、起止时间等信息。(4)警衔晋级登记该模块用于记录警队技术人员的历次警衔晋级信息,包括姓名、编号、警衔级别、授予时间等信息。(5)职称晋级登记该模块用于记录警队技术人员的历次职称晋级信息,包括姓名、编号、技术职称、授予时间等信息。(6)行政晋级登记该模块用于记录警队技术人员的历次行政晋级信息,包括姓名、编号、行政级别、晋级时间等信息。(7)立功受奖登记该模块用于记录警队技术人员的历次立功受奖信息,包括姓名、编号、颁奖单位、奖项、获奖时间等信息。(8)受罚情况登记该模块用于记录警队技术人员的历次受到处分的信息,包括姓名、编号、批评单位、处分决定、时间等信息。(9)休假情况登记该模块用于记录警队技术人员的历次休假情况,包括姓名、编号、假期理由、起止时间等信息。(10)人员信息导出该模块按身份证号、姓名、单位名称、表类型提供数据检索功能,并对检索出来的信息提供到电子表格的数据导出功能。以上各个模块的信息登记,均可通过身份证的表间关联,系统可将人员的关键登记信息和基础字典中的人员基本资料进行连接。

1.4统计分析管理(1)案件类别统计该模块分一般、重大、特大3种情况统计指定时间段内,各个警队以及整个公安处所处理的各类现场勘验案件的案件类别情况。系统提供时间段参数设置。(2)七率统计该模块统计各个警队和整个公安处指定时间段内用于计算勘验率、痕迹物证提取率、现场书面分析率、现场勘验检查记录制作率、现场痕迹物证建档率、刑事科学技术检验鉴定率、刑事科学技术起关键作用率。和基层警队系统类似,由于立案总数、刑事科学技术在破案或处理作案人中起关键作用的10类案件数等数据无法由系统自身提供,比率值仍需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输入以上数值后,系统才能根据既定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3)技术人员工作量该模块统计指定时间段内,各个警队技术员出警、制作笔录、拍照、绘图、录像、录音、制作检验鉴定书的数量情况。系统提供时间段参数设置。(4)案别物证该模块统计指定时间段内,公安处在各种案别中提取的各类别物证的数量情况。(5)所队提取物证该模块统计指定时间段内,各个警队和整个公安处提取、保存的各类别物证的数量情况。(6)鉴定类别该模块统计指定时间段内,各个警队委托各种鉴定类别的数量情况。(7)案别鉴定该模块统计指定时间段内,公安处所有警队在各种案件级别所作的各类鉴定的数量情况。(8)技术人员工龄该模块用于统计各个警队技术人员每个工龄段人员的汇总信息。(9)技术人员职称该模块用于统计各个警队技术人员各种技术职称人员的汇总信息。(10)技术人员年龄该模块用于统计各个警队技术人员各个年龄段人员的汇总信息。

1.5基础数据字典管理该部分信息用于系统中使用到的各种相关字典类型的定义,主要是方便操作者利用拼音码或者列表选择等快捷输入方式。包括:案件类型字典、案件级别字典、鉴定类型字典、警衔类型字典、学历类型字典、民族类型字典、行政级别字典、职称类型字典、附件类型字典、物证类型字典、勘查工作类型字典、死亡类型字典、警队资料字典、人员基本资料管理等。

1.6后台管理(1)角色权限定义该模块用于预定义能够操作该系统的角色名称及相应的权限信息,即可设置某个角色能够操纵那些具体功能模块。(2)系统用户定义根据预先设置好的角色,该模块用于定义可以操纵本系统的用户名称、口令、角色名,如果该用户是基层警队用户的话,还必须设置该用户所在警队的授权计算机IP地址。系统将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试图登录的用户是否为合法用户。(3)操作轨迹管理系统对可能影响到原始数据准确性的关键操作在后台自动进行记录。本功能提供对这些操作信息的查询、追踪功能,包括操作人、操作日期、所操作的数据表、操作内容等信息。

2系统特点

2.1系统设置参数化系统的所有设置全部以参数的形式保存,有足够权限的用户可以自由进行配置。保证系统了在设计上的灵活性,用户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变化对系统的参数进行配置,而无须修改程序。

2.2创建自主学习型的铁路刑事技术专有信息库系统首次在铁路公安系统中实现了自主学习型的铁路刑事技术专有信息知识库,可以通过系统的自学习功能,不断补充完善铁路刑事技术专有信息,分类整理,规划文档目录,从而为铁路公安相关技术人员完成刑侦工作所需要的专有知识库的采集、查阅及维护。

2.3系统操作分级限制系统用户可以为共同使用该系统的多个用户设置不同的使用级别,不同级别的用户在进入系统后有不同的功能范围,从而实现系统的安全性及用户权限的管理。

篇7

地质勘查工作在公路设计中主要通过一些综合勘察技术与方式勘探公路沿线的地质条件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探究。其主要技术为工程地质调绘、探坑、螺纹钻、原位测试、钻探、室内试验等,在选择、应用地质勘查中必须对其有效性和适应性加以重视,确保勘察提交资料的完整性与精确性,能最大限度满足设计不同环节对勘察工作深度的要求。

(一)地质调绘

地质调绘必须结合路线和沿线工程,并通过相应的遥感解译和勘探技术进行。主要勘察地形地貌的成因、类型及分布情况等,还可以勘察岩层的产状,地质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公路地质勘查和岩土工程设计工作。的构造类型等。

(二)地质勘探

作为公路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手段,勘探是进行深度地质资料获取的重要技术。目前公路工程设计中最常用的地质勘探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挖探,主要包括两种:坑探、槽探。开挖的探坑、探槽深度必须控制在地下水位以下,并遵循公路工程地质勘探的需求对其长度、断面进行确定。在资料提取中主要包括岩性描述、断面图等。第二,钻探,作为地质深度资料获取的另一种技术,钻探必须对其钻进的回次长度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其低于岩芯管长度。并对岩芯采取率进行有效控制,在地层构造较为简单时,其勘探方式还可以选用一些简单的手段,如小螺纹钻、洛阳铲等。第三,物探,地球物理勘探是以各类岩、土物理性质的差别为前提,为对地下地质情况进行判断,可以通过对天然或人工物理场变化观测的方式进行。目前公路工程设计地质勘探中最常见的方式为:电法勘探、地震法勘探、声波勘探等。物探成果解释必须相比一些勘探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

(三)试验

作为公路工程地质勘查的重要内容,试验主要是定量评价岩土的工程性质,从而得出岩土的相应参数。目前公路工程设计地质勘查中主要分为二种试验,为原位测试、室内试验。原位测试主要的试验项目内容含有补充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动力触探等。室内试验通常都包含各个类型岩石物理力学试验、土工试验等。确保其各项试验与国家相关指标相符合。

三、地质勘查工作在公路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一)勘察路线工程地质

主要对路线方案、布设相关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路线方案的选择,通常情况下都会选择良好地质情况的方案,着重对复杂地形地貌路线进行勘察,有效控制其方案及布设的地质情况,并对路线的最终方案与布设进行确定。

(二)勘察路基、路面工程地质

在初期勘察及测量定位环节,必须按照相应的路线,认真勘察中线两边规定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情况,为设计路基路面及施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勘察桥涵工程地质

在桥涵基础工程设计中根据各个阶段勘探深度要求的不同,初期勘探与详细勘探施工中,必须进行相关的地质勘探作业。首先调查各个方案的合理性,根据路线、桥梁设计的实际情况,选择良好地质情况的桥梁位置;其次对桥梁位置进行选择后,必须对其地质进行认真勘察,这样可以为设计桥梁及相关工程进行提供准确地质资料。

(四)勘察隧道工程地质

在公路设计中对路线方案选择影响最多的就是隧道施工,隧道地质勘查中,如勘察数据不准确,将对路线布设控制点造成极大的影响。目前勘察隧道地质中必须做好两点,选择隧道方案和位置,主要包含对比隧道和展线、明挖的地质情况;还要详细勘察隧道洞口和洞身的具体情况。

(五)勘察天然筑路材料工程地质

勘察筑路材料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沿线所有材料对在沿线分布的天然筑路材料、工业废料进行最大限度地开发、改造及利用。根据各个阶段勘察深度的不同,可以为公路设计各个阶段的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地质勘查工作在公路工程设计中的要点分析

(一)准备工作

在实施公路工程设计地质勘查工作前期,必须和实际勘察工作相结合,进行实地公路沿线的观测,并进行勘察方案的详细制定。制定勘察方案时,必须对项目设计图纸、地质情况、水文状况等施条件进行充分考虑,并遵循相关部门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及其他施工要求进行勘察方式、技术的合理选择,确保布置工作量的合理性。

(二)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质勘查

在对已有地质资料充分收集的前提下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查工作,这个环节主要工作内容为地质资料调查,进行有效的工程地质勘查作业,其勘察重点地质为复杂性地质或不良地质,如特殊性岩石区等,对其路线控制点、路线走向、选择工程方案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此降低对施工路段的影响,进而优化路线设计方案。

(三)初勘与详勘

必须遵循现行相应勘察方案进行勘察工作的实施,按照勘察材料对勘察施工中的方案进行及时调整。室内试验时,应根据施工要求对土样、水样的试验项目进行选择,对各个地层构造及其物理力学特性进行统计、分析。

篇8

在我国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对基坑工程的勘察专门设置了第4.8节,共11条,对勘察内容、勘察重点作了明确的规定。如基坑勘察的平面范围宜超出开挖边界外开挖深度的2~3倍;勘察深度宜为开挖深度的2~3倍。强调在开挖边界外,勘察手段以调查研究、搜集已有资料为主,复杂场地和斜坡场地应布置适量的勘探点。特别在第4.8.7条中,基坑工程勘察,应进行环境状况的调查,查明邻近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现状、结构特点以及对开挖变形的承受能力。在城市地下管网密集分布区,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或其它档案资料了解管线的类别、平面位置、埋深和规模,必要时应采用有效方法进行地下管线探测。

基坑支护工程由于具有临时性,随着基坑的回填,其使用寿命也随之结束。因此,建设单位一般不大愿意在基坑支护结构上花费较多的投资・给勘察设计单位带来了一定的工作难度。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基坑支护工程的勘察设计具有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在设计计算中某些偶然荷载是不加考虑的,支护结构相对于永久性结构的安全储备较小,而环境变量多,影响因素复杂,基坑工程稍有不慎容易造成重大安全质量事故,一旦事故发生其处理难度大、费用高,带来的社会影响恶劣。因此,基坑工程的勘察、设计人员除了要掌握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和制约因素外,特别需要重视对基坑四周环境的调查工作,严格按照我国现行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要求进行深基坑工程的勘察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基坑支护工程的勘察设计。

2、土层抗剪强度力学指标的缺失

基坑工程的土层抗剪强度指标与一般建筑基础工程的力学指标是有一定区别的,建筑基础的地基勘察只在建筑划定的轮廓线以内,对持力层、下卧层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研究的重点主要针对地基土竖向承载力性能,并提供相关土质参数。在建筑基础的地基的勘察中对浅部软弱土层因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一般不作详细的土层分类,也不做常规试验,只采用“该土层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的简单描述。而基坑支护设计所需要的除了建筑基础地基的相关力学指标外,基坑四周一定范围内的土层划分和土质参数,其中包括浅部的软弱土层、土层的土质参数更加重要,若采用此类建筑基础的岩土勘察报告作为基坑支护的设计依据,土层抗剪强度力学指标实际上是缺失的。因为支护结构其荷载效应主要是土体、土中水及四周建、构筑物的存在而引起的侧压力。基坑支护结构型式的选择也不可能避开浅部土层自身的相关力学指标,若基坑采用放坡、土钉墙、锚杆等结构形式时,土体就是支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份。即使浅部土层是可作为建筑基础持力层,在岩土报告中做了实验研究,提供了建筑基础所需要提供的土层抗剪强度的Y、c,(p指标用于基坑支护设计,在某些情况下也是不可行的。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条文说明,

“从理论上说基坑开挖形成的边坡是侧向卸荷,其应力路径是不变减小,明显不同于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地基土。另外有些特殊性岩土(如超同结考粘性土、软质岩),开挖暴露后会发生应力释放、膨胀、收缩开裂、浸水软化等现象,强度急剧衰减。因此选择用于支护设计的抗剪强度参数,应考虑开挖造成的边界条件改变、地下水条件的改变等影响,对超固土原则上取值应低于原状试样的试验结果”。如长沙地区的网纹土和粘土岩,天然条件下抗剪强度很高,但是开挖暴露侧向卸荷后,经应力释放、浸水软化、风化,微裂隙张开,抗剪强度显著降低,直接采用抗剪强度试验指标是偏于不安全的。另由于基坑开挖直接改变了原始状态下的自然条件,在空间上切断了原始地层的连接,改变了地下水的传导路径。基坑外降水或者基坑周边采用止水帷幕防渗后基坑内降水,周边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应是有区别的,勘察报告应根据可能采用的地下水不同的处理措施提供不同排水条件下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前者土体处于排水条件,而后者土体大都处在地下水中,其指标的差距不能忽视。

当遇上岩石基坑时,岩体的产状和结构面的抗剪强度也是基坑支护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应根据场地的地质构造、岩体特征、风化情况、基坑开挖深度等,进行详细勘察,提供实用于深基坑支护所需要的力学指标。特别是当岩石结构面向基坑内倾斜,其倾角小于开挖坡角且大于内摩擦角时,基坑支护应根据结构面的抗剪强度进行支护处理。

目前基坑工程支护设计应用一般建筑基础的地基勘察资料,土层的抗剪强度指标有些情况存在着依据资料缺失,有些情况存在提供的土层抗剪强度指标适用性的缺失。给基坑支护工程带来了安全隐患,是造成某些工程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我们应该遵守现行的《岩土勘察规范》第4.8.4条中所规定的:

“在受基坑开挖影响和可能设置支护结构的范围内,应查明岩土分布、分层提供支护设计所需要的抗剪强度指标,土的抗剪强度试验方法,应与基坑工程设计要求一致,符合设计采用的标

准,并应在勘察报告中说明。”

3、对地下水作用的分析与合理判定

地下水控制的设计是深基坑支护设计的重要组成部份,要做好地下水控制设计,水文地质条件的勘察又是最重要的基础。在《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录入的四条强制性条文均与地下水控制设计有关,它们是3.1.4条、3.1.5条、3.1.6条和8.1.4条,这四条强制性条文中分别表述了,“在支护结构设计中应考虑地下水的变化对周边环境的水平与竖向变形的影响”:“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和支护结构与基础形式等因素,确定地下水和控制方法”:“当基坑底为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同时也提出了地下水控制计算和验算的要求:抗渗透稳定性验算:基坑底突涌稳定性验算;根据支护结构设计要求进行地下水位控制计算。为了与《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强制性条文相配套,现行《岩土勘察规范》中第4.8.5条,也以强制性条文的行式,表述了“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进行治理(降水或隔渗时),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

工程经验表明:在大而深的基坑工程中,对地下水的勘察评价,将对工程的安全与造价产生极大的影响,例如,某市一住宅区基坑工程由于缺乏对水文地质的详细勘察资料,忽视对地下水作用的评价,基坑采用桩锚支护,基坑四周末做止水帷幕截水,采用在基坑内集水明排降水,结果引发了周围近300米范围地面沉降,近10万平方米房屋出现裂隙,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又例如,某基坑为厚层网纹土,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只根据勘察报告中提到的“地表水丰富”的结论,在基坑支护中盲目采用止水帷幕,止水帷幕的工程造价高达150万元,这种对地下水的性质不做认真分析,不充分利用基坑四周土体的隔水性能,造成了资金的浪费和工期的延长,这类工程事例也不曾少见。

怎样才能选取经济合理,技术可靠的地下水控制方案’一是应充分对含水埋藏条件及水位或水压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充分对水层的含水性及富水性的调查分析;二是要充分论证和预测地下水对环境的影响和变化,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发生因地下水的改变而引起的地面下沉,道路开裂、管线错位、建筑物偏斜、损坏等危害。

4、支护结构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基坑工程不仅需要岩土工程的知识,也需要结构工程的知识,同时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密不可分,需要在施工过程采用动态设计,从事基坑工程的从业人员应具备岩土工程、建筑结构、施工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目前,全面具备上述知识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较少,因此深基坑支护设计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值得重视与关注:

A、设计单位不依据勘察报告进行基坑支护设计,某些设计人员根据过去的经验,不与勘察单位协商沟通以获取勘察单位的正式变更t自作主张修改勘察报告提供的重要参数,如土层的抗剪强度、锚杆与土体的摩阻力、放坡坡率等,基坑设计成为无依据的设计。

B、当周边建筑物为桩基础时,盲目采用桩锚、锚杆、土钉墙的支护方案。给基坑和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带来隐患。周边建筑物为桩基础,的确将附加荷载传递到土体深部,建筑荷载对基坑的影响随桩的长度增加而减小,但是城市中心区基坑周边建筑物大多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多层建筑,普遍采用小直径(多为350mm)的灌注桩基础,配筋少甚至仅上部配筋,桩距密,有时净距为700mm,锚杆、土钉的锚固段灌浆往往伸入灌注桩群中,在孔隙较大的土体中锚杆、土钉灌浆往往使锚杆、土钉锚固段与灌注桩联成一体,使灌注桩受到锚杆、土钉传递的拉力,特别是桩锚体系中的锚杆,其设计的抗拉强度往往较大,为控制变形通常施加一定的预应力,这时小直径灌注桩有被拉断、拉裂的可能,

C、重视靠近基坑周边建(构)筑物、重型施工设备,缺乏对基坑周边附近的陡坡、陡坎的土质、坡度、现有支护措施、稳定程度、地表水体的距离、水位的调查,忽视因陡坎、陡坡的土压力、水压力对基坑外侧土体产生附加荷载的分析。一般认为,基坑外侧2倍基坑深度范围内为地表沉降的主影响区域,2~4倍范围为地表沉降的次影响区域。但有些高陡坡、陡坎可能还在主要影响区域内或次影响区域内,它们的土压力、水压力不能忽略不计。有些高陡坡、陡坎下部可能存在滑动面,一旦基坑施工将产生整体滑移。还有一些已有建筑物的地下室,修建时采用大开挖的形式进行的施工,当临近的基坑支护设计若采用土钉墙或锚杆,将已有建筑的基坑回填土作为锚固端土层,势必造成锚杆抗拉强度达不到设计目标。

D、忽视基坑顶点位移的控制,仅考虑基坑的稳定和支护结构的强度,基坑工程与周边建筑环境互相制约、互相联系,若基坑周边地层产生变形,小则极大地影响周边建筑的使用功能,造成周围百姓工作、生活不便,大则引起已有建筑物沉降、倾斜甚至倒塌的事故。基坑支护顶点变形量的控制基坑工程成败的关键。在我国现行的《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第3.1.4条以强制性条文行式,明确规定“应根据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对变形的适应能力及土的性质等因素确定支护结构的水平变形限值”。对于基坑周围人流、车流量大,或有十分重要的市政设施的地段,建议顶点位移以确保周围环境和人身安全为原则,确定合理的限值。决不能仅仅以满足支护结构的强度为依据。

篇9

前言:我们整个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是整个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工程在建设前都必须进行岩土工程勘察,采集相关数据。而我们勘察的成果质量会直接的影响到整个工程造价的安全。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是一个我们不能轻视的工作。我们应该对平常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保证勘察成果质量。

1. 岩土工程勘察概述

1.1 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的目的

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运用工程地质学等相关理论,应用科学的勘察方法,利用先进的测试技术及仪器,依照一定的程序对建筑项目场地进行调研。调查、分析、研究与工程建设相关的工程地质条件、施工建设对所在地及周边自然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等内容,并对勘察成果及技术参数进行评价和设计,以便为工程建设的基础设计及施工提供科学、详实、准确的工程地质资料及技术参数。

1.2 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现场的钻探及原位测试、原状土取样、室内试验以及编制设计文件等方面。

1.3 岩土工程勘察方法的选定

(1)收集地质资料,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2)按照地质条件以及测绘成果,进行勘察纲要的编制;

(3)根据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工程特点,确定勘察手段和勘探方法。

1.4 岩土工程设计的程序和步骤

(1)根据勘察结果,拟订初步设计方案;

(2)制定施工方法;

(3)进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验证,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4)制定设计文件,文件中要涵盖设计方案、施工方法、施工要求等要点。

2.勘察与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勘察依据不充分、目的不明确

实践证明,只有设计意图明确,才能科学合理的布置工程量,解决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但在工程实际中,有不少勘察工作不完善、不具体,例如,拟建工程的结构形式、规划地坪标高、勘探点坐标等情况不清,这些都是因为勘察单位的技术不足引起的,加上勘察单位对工程所涉及的公众利益安全不够重视,忽视了工程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地质危险和地貌问题,例如,某项工程勘察报告中提到该施工工地上有多个钻孔遇到防空洞,防空洞与地下室的地板之间仅3m的距离,可是在勘察平面图上却没有标识,相关人员也没有对勘察报告进行核实。又如某一住宅小区原有的地貌为山地丘陵,人工渔塘较多,是建设单位在堆填后进行开发的,在勘察过程中,某勘察单位没有对原有地貌进行详细的勘察,也不向附近居民访问,在后来施工中发现的其他地理情况与勘察报告中大相径庭,原来建筑物的所有钻孔均布置在塘堤上,导致业务不得不对工程项目进行变更。

2.2勘探点深度

各建筑基础结构和形式都有所不同,其勘察的深度也不同,如5-6层砖混结构住宅,通常的勘探孔深为15m,而在地质较好的密实碎石土及基岩区可以减少勘察的深度。而对于多层结构的商场,高度较大的地下室,其建筑的柱网荷载较大,基础面积大,甚至可能采用桩基,尤其在细土平原区地区,由于可能存在软土层,仅15m是无法满足要求的。相反,如果在碎石区,对2-3层的建筑物,有的勘察队伍也采用15m的勘察深度,最后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3勘察测试手段、方法的不适宜

由于技术、素质等方面的限制,一些勘察单位对勘探装备、勘探手段、取样方法的适宜性没有引起重视。例如,在碎石土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不连续、不提供综合修正结果,勘察人员还没有清除孔内的废土就开始贯入,这导致原位测试结果和现场测试会出现差异。在岩层中钻进时,无岩芯采取率,导致勘察人员无法了解其钻探效果。

2.4勘察纲要编制不完整

一些勘察单位的勘察纲要不完整,有的甚至没有审查过就开始施工,也没有勘察平面图,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勘察纲要,或者责任人签名或仪器编号填写不全。一些单位的勘察原始资料没有真正落实审核,少数单位原始资料归档制度不完善,有的原始资料缺失,这些问题都将导致勘察问题的发生,影响岩土施工。

2.5忽视生态环境的论证

由于勘察单位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论证不足,导致岩土施工的质量受到极大影响。例如,一建筑场地四面紧邻高层建筑物或马路,而勘察队伍在对这块场地勘察时,除了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定的一般要求进行外,还要重点对施工中可能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论证,可是很多勘察单位却忽视了这方面的工作,导致整个勘察结果无法适应施工要求,严重时还会导致工程变更,反而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2.6地下水位观测

地下水位量测应该和各勘探点同时进行,而测量时间也应该在最后一个钻孔施工完成的24h后进行,测量内容主要包括地下水的开采情况,水位量测应与钻孔坐标、标高回测相结合。但在工程实践中,对钻孔(探井)中水位的量测,没有全面考虑到附近有无抽水井及地下水溢出的陡壁,这样测量出来的结果无法真实的体现地下水位情况,严重的话,还会给岩土工程带来很大的麻烦。

2.7试样采取

在试样采集中,对其工作要求没有进行严格规范,原状样高度不够,数量和质量也不到位,导致土质中的大量水分流失,影响对实际级配的定性或土盐化学分析的准确性。采取地下水试样时,钻孔才终孔即采取,这种水样成分无法代表地下水的真实成分。

3.改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的策略

3.1 加强市场的管理与监督

(1)严格遵循一勘察、二设计、三施工的顺序开展工作;

(2)严格审查勘察合同和勘察纲要;

(3)加强现场的监督与控制,防止弄虚作假,提高勘察工作的真实性;

(4)严格审查勘察报告。对勘察报告中工作量、稳定性评价、勘探质量、数据分析、选型论证、结论建议等内容严格审查、重点把关,尤其要重视报告中提出的建议。

(5)加强政府及相关机构的管理与监督,制止恶性竞争;

(6)大力推行工程监理制度。

3.2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技术人员的教育和专业培训,并制度化,更新其知识结构;

(2)鼓励技术人员多参加学术活动,拓展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3)实施岗位轮换制度,增加内部的技术交流与沟通;

(4)推行岩土工程师注册制度。

3.3 加强工程地质的地域性研究,制定地方性的勘察规范

我国面积辽阔,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各不相同。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岩土工程的勘察与设计工作中,不考虑地区的实际,机械地套用标准统一的全国性勘察规范,必然无法保证工作的准确性。因此,要加强地域性研究,依据本区域的实际地质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出操作性强的地方性规范标准。

3.4 广泛采用先进的技术,提升岩土工程的整体技术水平

加强计算机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强化自动化检测与监测技术,确保所提供的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和技术参数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结束语:上面我们就有关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措施进行了分析,通过介绍我们应该了解到岩土工程勘察因为实际情况的不同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所以我们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的任务就是希望通过相关技术资料,分析和评价工程地质条件,更好更顺利地让我们完成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者只有全面掌握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规则,并且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和新的知识,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更好做好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篇10

工程设计及建筑专业存在施工问题。为规范建筑市场行为,提高工程设计质量,从源头上杜绝建筑工程的事故隐患,建设部下发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存在的问题

(1)总平面图缺项问题。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发现缺少总平面图或总平面图的设计深度严重不符合建设部批准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占总数的90%以上,集中表现在中小型设计单位。大部分设计的总平面图中只有建筑单体的平面定位,缺少建筑间距、广场(含停车场)、道路布置及道路的转弯半径、宽度、交叉点、变坡点标高、坡度、坡向等竖向设计内容。

(2)建筑防火设计问题。①地下室、半地下室与上层共用楼梯时,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3.6 条和《高层建筑防火规范》第6.2.8条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应在首层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出入口处作防火分隔”,但目前在带有地下室的多层住宅设计中,普遍忽略了地上、地下部分的防火分隔。②汽车库贴邻其他建筑时(含地下车库内贴邻的其他设备用房),按《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规范》第5.1.6 条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1.4 条强制性条文规定,必须采用防火墙隔开。③高层建筑变形缝一般留得比较宽,缝内自然形成一个上、下贯通的竖井,有很强的拔火作用。而审查项目的33%在工程设计、构造节点设计中通常忽略这一特点, 将高层建筑室内的变形缝采用易燃材料木板条盖缝。

(3)民用建筑的节能设计问题占审查项目的64%。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方面,有的设计人员对节能设计及规范没有足够的重视,也不够熟悉。时常出现类似窗墙比不符合要求,且未调整外墙、屋顶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问题;在不少设计中对不同的墙体、不同的热工要求, 不做热工计算且节能材料选择不当;《节能备案表》中填写的内容与施工图中的内容不一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4)关于安全疏散的问题。①对商业建筑疏散宽度的计算问题,占审查项目的34.5%。科技论文。应按《商业建筑设计规范》第3.1.2 条和第4.2.5条计算出营业面积和营业部分的疏散人数,再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5.3.12 查出疏散宽度(高层建筑底层裙房为商业建筑时,应以《高层建筑防火规范》第6.2.9 条为准)。但在工程设计中,许多设计人员计算概念不清, 造成所设计的商业建筑的疏散宽度不符合规范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②在商住楼建筑中,商店与住宅部分共用一个楼梯,且两种不同使用功能的出入口没有分开设置,违反了《住宅设计规范》第4.5.4 条和《高层建筑防火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规定,占审查项目的10%。③在多层建筑中,大于60m 的房间仅设一个安全出口、房间内最远一点距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大于14m、在室外疏散楼梯周围2m 内的墙上开设其他门窗洞口的现象也经常出现,这类问题占审查项目的6%。④在多层住宅设计中,为控制建筑面积,地下室层高降低到2.20m,致使地下室楼梯平台下净高不足2m 或楼梯段处净高不足2.20m,违反《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4.2.1 条第五款强制性条文规定,属于设计中的常见多发病,占审查项目的36%。对此建筑专业应作取消平台梁,改为板式楼梯的处理。

2.原因分析

(1)在日趋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有些设计单位,特别是中小型设计单位,由于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员配备不齐,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面临着强烈的生存危机。为了承揽到任务,一切按业主的意志行事,为投其所好,将规范、规程的要求弃置一边,从建筑设计方案上一味地迁就业主。

(2)一些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往往忽视质量,对建筑方案与整个工程设计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对建筑方案的评审、推敲、把关,在工程设计中给其它专业造成不可弥补的缺陷。

(3)建筑师不重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缺乏质量意识及责任心。缺少对规范及强制性条文的学习和理解, 有的对国家现行规范不熟悉,甚至仍在采用作废版本的规范及图集。

3.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内部的技术管理体系,加强建筑方案的评审工作。直接影响其他专业方案优劣的,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建筑方案要做到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及强制性条文规定的要求,使其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2)提高设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责任心。企业经营者定期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及法规的培训,掌握国家现行有效版本的规范、法规、标准图集, 注重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

(3)经营者要有质量意识。设计质量与市场经营是相互统一的,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发展之源,要树立“质量就是市场,质量就是效益”的观念。科技论文。

(4)遵守法规,排除干扰,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目前,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业主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相差很大,面对这种情况,企业的经营者要摒弃“重经营、轻质量”思想。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设计计划赢得市场。

(5)加强勘察设计质量管理。针对勘察设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全力推进勘察设计单位的体制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充分调动广勘察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在行业内营造一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政策宽松的工作环境,构筑一个良性循环的用人机制。二是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资质复查优化结构、调整规模。加强勘察设计招投标管理,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为勘察设计行业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三是建立和完善企业自律、中介服务、政府监督、设计保险质量保证体系。实现设计风险社会化,进一步完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四是开展继续教育,加强标准规范培训,提高注册人员和勘察设计骨干的专业技术素质。科技论文。

推进施工图审查制度是对勘察设计质量监督的有效手段, 目的是促进行业设计水平和质量责任意识的提高。因此,在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施工图审查制度,在原有制度基础上建立网上审查制度,设计人员执业不良记录档案制度,实行审查人员资格考核和动态管理的淘汰制度。促进审查责任, 审查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红团.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容易疏忽的问题[J].中州煤炭,2001,(5).

[2] 卢晓轩. 论高层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探讨[J].广东科技,2008,(01).

篇11

一、通信勘察设计业务概况

为顺利地完成工程项目,通常要把每一个工程项目划分成若干个项目阶段,以便进行更好地控制。每一个工程项目阶段都以一个或数个可交付成果作为其完成的标志。工程项目建设周期一般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工程项目策划和决策阶段,工程项目准备阶段,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

通信勘察设计是建设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的前期阶段一项目策划决策及项目准备阶段。

1)工程项目策划决策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工程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及决策。本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和业主决策,对工程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为什么要投资、何时投资、如何实施等重大问题,进行科学论证和多方案比较。

2)工程项目准备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工程项目计划的制定和工程项目征地及建设条件的准备,设备、工程招标及承包商的选定、签订承包合同。本阶段是战略决策的具体化。

通信勘察设计行业的核心工作为在项目策划和准备阶段进行勘测、规划、设计,并提交产品,各概念内涵如下:

①勘测:为取得规划、设计所需要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地质、水质、地震等)资料而实施的观测、测量、数据收集等生产技术和管理的活动。

②规划:在一定区域和一定时期内,为合理地建设通信网络,将通信公司的要求和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规范要求转化为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总体开局方案(文件、图纸)全过程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③设计:针对工程项目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要求,通过技术经济全面论证,用先进的技术,将顾客(通信公司)的要求和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规范要求转化为建设方案和图纸文件,直至派出设计代表进行现场服务和工程设计回访或工程技术总结整个过程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④产品:勘测、规划、设计过程的输出结果。指工程设计文件,一般包括报告、图纸、说明书及其他文件。

二、通信勘察设计企业多项目管理理论综述

1、多项目管理的定义

多项目管理是指针对组织中同时进行的多个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主要包括:一般多项目管理、大项目管理、项目成组管理、项目群管理、项目组合管理等。其中,研究较多的是项目群管理和项目组合管理。

大项目管理,顾名思义就是规模比较大型的项目管理,其本质上与单项目管理没有区别,只是项目的规模较大,通常是一个系统工程,例如三峡工程。

项目群管理是一个临时组织,为了实现某一个目的,而将类似的、相近的项目结合在一起进行管理,一系列项目可能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集群,因而形成项目群,并创造超出单个个体项目总和的价值。项目群管理致力于解决了不同项目和目标之间的差异所导致的资源浪费以及管理成本增加等问题,有助于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项目组合管理是从组织的整个大局出发,动态选择不具有类似性的项目,对组织现有的或可能得到的生产要素和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有效、最优地分配组织的资源,以降低风险,使效益最大化,通过这样的组合可为组织的战略服务,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项目的组合是根据组织的需要或战略目标而选定的,不是任意的多项目组合。

2、单项目管理与多项目管理的区别

传统单项目管理与多项目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多项目管理不是单项目管理的简单叠加。多项目管理更注重于组织层面,从上而下,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的选择合适的项目,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可执行多个项目,以及项目间的动态调配,从宏观上去管理项目。多项目管理,需对一系列的项目进行排序、控制、平衡资源分配,解决冲突,以求通过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其与单项目管理的区别归纳如下:

①战略需求:多项目管理需在战略层面对组织中所有项目进行评估、选择、计划、执行与控制。单项目管理则只是站在执行层面进行项目管理,它注重项目自身,侧重项目细节,计划、执行、控制的范围仅在单个项目范围之内,项目与项目之间是完全分隔开的,缺乏整体的宏观的控制。

②动态调配能力:多项目管理能根据随组织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而动态变化,调整战略目标、需求等,并对项目进行调整,动态调配项目间资源和效益等,这是单项目管理理论未能解决的。

③最优资源配置:单项目管理理论的前提均建立在项目资源得到保障的基础上的,用既定的资源实现既定目标。多项目管理则是假设处于多个项目的环境下,通过协调和分配现有组织内的资源,或者是项目周期内分时段占用资源,从而得到最佳项目实施组合,通过对有限的既定资源的最优配置夺取最大的利益。

④企业的有效整合:单项目管理中,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同项目的项目经理、项目组成员相互沟通少,组织内部沟通效率低。在多项目管理中,组织中各个项目小组成员在统一的合作体中工作,彼此的信息、技术以及知识共享度高,强化而统一的合作理念,沟通效率和成功的可复制性较高.

三、通信勘察设计企业多项目选择和协同管理

1、通信勘察设计企业项目选择分析

每个企业都希望能承接更多的项目,但一个企业能同时承接的项目的数量和种类是受限的,这取决于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质量。对通信勘察设计企业而言,其核心资源就是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人是第一位的。因为人力资源总是有限的,通信勘察设计企业对可能存在市场和项目,尤其是需要同时进行的项目进行选择,然后按照项目的重要性和紧迫程度进行资源的优先级分配。

2、通信勘察设计项目战略层面的优先排序

通信勘察设计项目战略层面的优先排序主要解决的是项目“承接”还是“不承接”,“选择”还是“放弃”的问题。荷勒.卡萨诺提出一种投资组合矩阵的方法来进行项目的优先排序。首先,对潜在项目按照机会强、机会一般、机会弱以及风险四大类进行分析,然后将项目产生的利益和所需的资源质量分别进行评定,按照高、中、低三个等级,最后,将评定的结果画入“九方格”的矩阵里面。

从上图可以看出,图中的九方格,颜色越深的就代表重要性越高,在项目选择方面的优先级别也越高.

3、通信勘察设计项目实施层面的优先排序

在完成上述战略层级的优先级排序之后,我们已经选择了需要着手准备的对组织战略发展目标最有利的项目或者项目群、项目组合。而到了实施层面,接下来我们需要决定这些需要实施项目中,那些需要先做,那些可以后做。

理想状态下,如果一个组织有足够的资源、设备、资金,能够保证所有实施的项目都可以在合同期内或者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则不需要对项目进行优先级排序。事实却告诉我们,在一定的时间内,通信设计院能够获得的资源、设计人员是有限的,但通信设计院却往往承担着超出自身能力以外的设计任务。这些设计任务中,有的是项目计划内的,有的是项目计划外,不可预见的设计项目。

通信勘察设计项目实施层面的多项目优先排序,是为了制定一个优先排序规则,在人力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对优先级别高的项目保障设计人员资源以及支撑辅助资源,使得对整个设计企业而言,效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资源投入最合理,所需的时间最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在实施层面的多项目或者项目群创建具有三个层次的关系列表:

①具有高优先级的项目:优先于其他所有项目的项目;

②常规项目:已投入资源、人力的现行项目,但没有优先级的要求;

③后备项目:等待人力、资源到位就可以马上启动的项目。

四、通信勘察设计企业多项目过程管理

1、过程管理的定义

过程管理,又称为为流程管理(PROCESS)。过程的定义,包括了六大要素:输入的资源,活动,活动的相互作用,输出的结果,顾客,价值。

过程管理,是指一种以规范化的制度构造出端到端的以业务流程作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组织的业务质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

过程管理,重要的是规范化,业务化,系统化,应规范地对流程进行设计,需要重新设计的就进行重新设计,不需要的就进行改造。

过程管理,核心在于过程,构造业务流程作为根本目的。过程管理是面向客户的流程,流程中的每个活动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2、多项目过程管理的方法

项目过程管理有三个层面:

①、规范流程

②、优化流程

③、再造流程

过程管理的方法论是一种循环的,可持续的方法论。也就是说,过程管理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不断就进行循环,反复,保证业务流程的卓越性,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

本文以通信勘察设计企业为背景,结合作者在通信勘察设计企业的相关工作,通过对多项目理论的学习、对通信勘察设计企业多项目管理方法的研究,为该类企业多项目管理工作提出了探索.

参考文献:

篇12

1.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

1.1野外勘探工作

岩土工程勘察一般时间短、任务重且突击性强,若勘探前没有综合周密的计划,等发现问题时野外勘察工作已基本完成,若重新补充勘探工作事必会事倍功半。这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勘探点布设:基础形式及结构形式不同,勘探深度不同。如:一般5~6层砖混结构住宅,勘探孔深15m基本可满足要求,而5层框架结构商场由于柱网的柱荷载大,基础面积大甚至可能采用桩基,则勘探孔深度15m一般不够。地层工程地质性质不同,勘探深度不同。如:埋藏较浅且工程地质性质好的密实碎石土及基岩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浅,而工程地质性质差的淤泥及松散杂填土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深,这就要求在勘探前对勘探区域地层大致情况有所了解,做到有的放矢。地基复杂程度不同,勘探点密度不同。免费论文。遇复杂地基情况,应按规范要求加密勘探点,不能局限于经济或时间等因素而坚持原勘探方案不变,否则难以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情况,埋下工程隐患。这种情况在工勘市场竞争剧烈而盲目压价的地区较严重。

(2)野外地层的划分:野外地层的正确划分是室内资料整理的关键因素,对较大型的工程,由于施工多采取多钻机平行作业形式,技术人员较多,各勘探班组往往各行其是,最后资料汇总后难以统一,给室内整理带来很大困难,为避免这种问题应将所有技术人员首先集中到一起共同勘探一到两个钻孔,统一编录形式,并派专人现场负责勘探区域整体野外分层连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勘探质量。

(3)原位测试:原位测试应严格按规范进行,在施工中常会出现一些所谓“捷径”:静力触探按规定应定深调零以减少零漂,有时图省事不按要求调零,造成数据采集不准,尤其在气温与地温相差较大冬天、夏天触探指标相差更大。标准贯入试验不按规定进行杆长和孔深校正,在缩径和孔底有残留时,不能及时发现标贯器没落至应测试孔底位置,造成标贯数据严重失真。重型及超重型动力触探按规定需连续贯入,并定深旋转触探杆(以减小侧摩阻),但在施工时由于连续贯入比较缓慢,且起杆困难或局部地段锤击不进而放弃连续贯入,使得对碎石土评价本来就缺乏相应手段的触探指标数据不够详实,因而造成对碎石类土的评价困难。

1.2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1)地基均匀性评价

高层建筑地基均匀性评价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之规定进行,但对一般建筑,GB50021-2001规定要求进行地基均匀性评价,但没有给出相应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许多单位参考高层建筑地基均匀性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目前,许多专家认为这种评价方法不太合理,需要各地区定制相应的评价方法。

(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我国幅员辽阔,土质条件各异,用查表法按GBJ7-89规范确定地基土承载力值在大多数地区可能适合或保守,也可能在某些地区会不安全,故GB5007-2002取消了按表格查取承载力的办法,但大多地区仍在采用,因为很多地区的经验不足,没有能够建立起自己的成熟经验,基本上仍是各勘察单位各自为政,沿用89规范,更有甚者,故意利用所谓地区经验,逃避责任,降低承

载力指标,造成工程浪费。

(3)地震效应问题

对丙类建筑可依据地层f值估算场地地层剪切波速,但对重要建筑必须进行波速测试。但有的勘察单位用一句“根据地区经验”来确定覆盖层厚度,判定场地类别,这将对工程的抗震造价有很大的影响。另外,地基处理后剪切波速、场地地基土类别及场地类别是否会发生变化呢,这在岩土工程评价中很少给予重视。对饱和粉土或砂土进行液化初判时,地下水位的选取应为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水位,也可按近期内年最高水位采用,但很多单位则采用勘探时量测的水位,这是不合理的。

(4)基础方案的选择

在基础方案的选择上,勘察人员应同设计人共同分析研究,从多个可行方案中选取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案。现大多勘察单位图省事,既不与设计协商,也不多考虑工程造价,仅提供单一的基础方案,设计方也不问原由,拿起就用,可能给工程造价造成很大的影响。另外,基础方案的选择应依据场地地层情况,并结合地区经验两方面综合分析,忽视任何一方面均可能造成错误。免费论文。

2.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

以上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几个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究其原因,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2.1勘察市场不规范

《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五条、第六条对勘察收费和承揽业务有明确规定。但勘察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互相压价,互相竞争,中标的勘察费很低,致使勘察工作粗糙,勘察手段选择不合理和布孔不规范,岩土工程勘察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没有真正达到规范的要求,所以难以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2权责不明确

《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十六条对观测员、试验员、记录员、机长等现场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专业培训,方可上岗的规定。但目前勘察单位大量雇佣农民工,而这些人员又不懂勘察,又未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就承担起开钻机、取样、测试、量测地下水位,甚至还做起了野外对土层鉴定与记录等重要工作。这样就难免会出现原位测试、地下水位量测等诸多野外作业的不规范,难以保证勘察质量。因此对从业人员的必须经专业培训和教育,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操作。

2.3缺乏岩土工程专业人才

专业的技术人才是对岩土工程正确分析评价的关键。未经专业培训和教育的人在搞勘察,就会导致地基评价力度不足,基础设计参数偏于保守,造成工程的浪费。因此勘察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审核人,审定人,国家也应划定门槛,让真正懂行的人员担当,这样才能提高勘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工程勘察质量,使我们的工程建设真正建造在既经济,又安全的基础上,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4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落后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勘察方法和传统的勘察手段已经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野外勘测中勘测点的合理布设问题、地质界面划分问题、岩土参数和地基承载力的确定问题、对勘察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问题。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岩土工程勘查人员没有掌握先进的勘察技术,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补充印证,归纳总结的能力,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3、岩土工程勘察改进的几点措施

3.1加强岩土工程勘察的体制化建设和人员培训

目前,岩土工程勘察的地位和作用与国家和政府给予岩土工程的定位和期望仍有一定的差距。这固然与人们“重设计轻勘察”的思维定式有关,与我国勘察行业体制尚未健全有关,与勘察市场的恶性竞争有关。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行业自律、约束机制,从根本上杜绝岩土勘察行业中的弊端,真正体现岩土工程师的价值,更好地应对进入WTO后与国际接轨的挑战。

(1)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行为、推行全程化监理

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不按原则办事,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一方面必须仰仗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2)严格市场准入、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加强相关人员培训

经过近年勘察设计资质换证,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了一定的清理整顿,对规范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的勘察资质门槛很低,尤其是打破行业壁垒后不同行业间的衔接过渡尚未完成,以高级工程师的数量来衡量技术水平不能如实反映勘察企业的技术实力。建议尽快实施注册土木工程师制度,通过采用企业资质和个人执业资质双重控制来规

范勘察市场、促进勘察技术水平的提高。

(3)加强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认证,健全质量管理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过程模式作为标准的结构。勘察设计企业应通过有效应量管理体系的要求,运用过程方法,采用PDCA循环思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持续改进。提高勘察设计的能力,增加顾客的满意程度。为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提供支持,为勘察设计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3.2采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在健全上述体制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使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提高岩土工程的勘察水平,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技术:

(1)在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避免勘探点布置的随意性,可使用克里格法。免费论文。

(2)在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中,为提高精确度,可使用多道瞬态面波勘探技术和高密度点法。

(3)岩土工程勘测中,为了准确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使用回归分析

(4)岩土工程勘测资料的整理中,为了保证成果的正确性,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篇13

一、“营改增”对勘察设计单位的影响

(一)“营改增”后税收增加

2011年开始的营改增试点项目,首先在上海启动。税制的改革本身是为了避免出现重复征税现象,但对于勘察设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却出现纳税增加的现象。增值税是针对企业生产经营中获得的增加值需要缴纳的税务,所以对于企业来讲,企业增加值越高就需要缴纳更高的税务费用。勘察设计单位在增加值方面获得较高,根据上海勘察设计行业在实施营改增后缴纳的税务来看,实际的缴纳费用较以前的营业税略有提高。产生税负提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税率的提高使得企业税收负担有所增加;第二,进项税抵扣不足;第三,上升的税负不能得到转移;第四,勘察设计单位缺乏均衡的收费,且大多集中在年初岁末。

(二)“营改增”对收入确认方式的影响

增值税和营业税都是在开具发票的当天实施的缴纳的,虽然营改增税制的改革对时点及收入确认方式没有造成太大改变,但对一下几点仍需注意:第一,收入指标有所下降。增值税是对增加值的税收,属于价外税,所以在确认收入时其收入指标会有所下降,就需要实施价税分离。第二,需要对定金提前缴纳税务。勘察设计单位的行业性质经常需要对客户提前收取一定的定金支付费用,然后在提供相应的服务,但还未对客户提供相应服务,定金就不能属于具体收入的确认范围。纳税时间也应该是应税服务发生的当天。客户往往会进行一定的程度的议价,这就需要能够提前获得增值税的相关发票,所以勘察设计单位就需要对预付定金计入需要缴纳的增值税中。第三,勘察设计单位的实际收入减少。在应该增值税的试点区出现了非增值税,对于一般的纳税人即使已经获得了相关增值税的发票,扔不能进行相应的抵扣。

(三)“营改增”后合同的签订

营改增税制对企业单位合同签订影响虽然不大,但仍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合作伙伴的选择。选择合作伙伴较以前有所区别,优先选择税改区内的合作伙伴较为合适。对于税改区的相关单位可以开售相应的增值税发票,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第二,签约合同时,选择价税分离的合同。这样能够有效体现价税改革的合理性和优越性。第三,对于相应的合同需要对其进行完善。在合同中明确增值税发票的信息,能够确保增值税发票信息的准确性。

二、勘测设计单位“营改增”后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相关财务人员的知识培训

勘察设计单位在营改增税制实施以后,需要对财务人员进行相关必要的知识培训。营改增政策实施以后,勘察设计单位纳税人的相关纳税政策有所改变,较之前的营业税中的收税申报和税收减免政策都化为乌有,必须针对企业相关规定进行有效的调整。所以,这就需要单位财务人员对营改增后的相关业务知识以及理论要求更加重要,从而能够针对实际工作中的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应对。另外,财务管理人员还应加强对纳税筹划方面的培训,从而能够密切关注营改增税制后的税制工作上的衔接,能够针对新旧工作制度的变化,关注相应财税部门政策的变化并及时作出有效的判断及把握,从而为单位企业降低税收的负担。

(二)加强“营改增”后会计的处理方法

营改增后的勘察设计单位,对于进项税的抵扣及销项税的计算,最终都要应用到财务核算中。所以,针对税制改革后,结合其相应的核算方法,制定出符合单位的税金体系。营改增实施之后,对于勘察设计单位的财务管理各方面均有所影响,所以,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对单位内的信息处理、反馈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而能够促进勘察设计单位纳税筹划的有效执行。

三、结束语

勘察设计单位在营改增税制实施以后,单位的所承受的税收负担能够得到有效缓解,一些小的勘察设计单位在税收问题上常常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从而难以维持。因此,对于营改增税制的实施,对勘察设计单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