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音乐实训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音乐实训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音乐实训总结

篇1

不过,在这样一个怀有叛逆的年龄阶段,难免有一些孩子是不喜欢服从的。对于这样的学生,身为教职人员是不可以用暴力或是过激的语言的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或许会起到反作用,后果不堪设想。在这样一个法制社会里,人人有权利,人人有利益,学生也不例外,如果不尊重学生的利益,他会用自己的权利保护自己的利益,也就会反作用与教师。所以,不尊重学生,不善待学生就等于毁灭自己。不过善待也总是要有度的。对于如此顽皮恶作剧的孩子,同样也要对症下药。最重要的是,不能轻易的放弃他们。

我在初一年级。这些刚刚小升初的孩子,都还是站在童年的尾巴上对着父母撒娇的宝贝。在众人面前却以为自己已经是大人的无邪的天使。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会抑制不住自己兴奋的情绪,多变的思想,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说话欲。所以上课中维持纪律是早在意料之中的。我喜欢用一些显得自己比较人性化的道理压制他们亢奋的情绪。偶尔也会选用一些蕴涵道理的小故事指点他们。这样便会有一个好的开始,整节课下来也有不错的效果。

在讲课方面,我选择了欣赏课类型,这样的课型可以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视听唱等直观的手段吸收他们应该掌握了解的知识。同样抓住孩子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从动画片入手。因为动画片一直以来都深受孩子的喜爱。国外的一些动画在我小的时候就很受欢迎至今还在热播。说明他们真的很经典,不过这样经典的动画片在现在孩子的眼里不过就是一些没有语言对白的搞笑剧,真的让人心寒,也应该反思一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想不只是这样的,就算一是一部动画片也应该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斟酌,我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就是引用动画片中所用的西方古典时期音乐片断,通过展开让同学了解一些西方古典时期伟大的音乐家及其相关知识。

其实,只一支曲子,让人获得的知识也有多方面。比如曲式知识,让学生了解曲子的框架结构;比如作曲知识,告诉学生简单的作曲手法,让同学也试着写写属于自己的旋律;比如配器知识,让学生认识管弦乐队中的乐器及其声音特点和声部安排等等,这样再欣赏管弦乐曲的时候,就不会盲目,稍加提示对曲子会有更多更新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但最直接的还是西方音乐历史类的知识,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接受掌握。

篇2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目前关于实训室建设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实训室的功能以及高校实验实训室项目绩效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章进行检索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实验实训室进行定义方面,有的学者是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对实训基地进行定义的,有学者认为实训基地即是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它可使学生接触受训所需要的各种软、硬件要素,即技术、人员与设备支持;有学者从功能进行定义的,指出实训基地应具有“教学功能、职业培训功能、科研和技术研发功能。教学功能是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功能,其他功能都是教学功能的延伸和扩展”。

在实验实训室项目建设的作用方面,有的学者探讨了分析了实验室建设人文因素,信息源因素,符号因素,评估因素等四点影响因素,从实训室建设的硬件软件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研究实训室的工程建设,另一方面从实训室的人员管理、评估体系等入手;有的学者讨论了大学实验室与教学实训室建设的特点、必要性,并从教学改革、队伍建设等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设方案,最后用实践证明实验实训室的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教学实践的要求。

对于实验实训室建设绩效考评的实践方面,有的学者首先对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实验实训室绩效考评方面经验进行分析,找出可借鉴因素。美国国家实验室隶属不同部门,管理机制并不一致,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其绩效评价方法也不尽同。不少发达国家虽然开始针对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逐步实施绩效评价工作,但在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方面则没有具体的、较强实施性、普遍适用性、系统的论述。国内有些学者通过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法进行分析,利用SPSS软件和OEAP2.1对数据模型求解,得出重庆16所重点实验室样本的完全排序,并对实验室科研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有些学者专门对医学科研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高职院校实验实训绩效评价研究方面,有的从职业教育实际和训练系统的基础出发,通过结合学院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实践教学系统,提供了相关教学方法与理念或通过介绍虚拟现实可以用来进行知识与技巧的训练,结合了目前的实训情况与现代教育科技的基础,虚拟实训室的建设势在必行。训练室的设计与布局必须经过全面的考虑。同时,各类硬件必须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以便于提高训练的质量与效率。周福萍等学者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了广州某职业学院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建立科学的实验实训室系统、完善运行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实验实训室安全与环境保护和服务地方经济方面,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黄世瑜等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基础探讨了对高等职业院校在当今社会需求下建立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等内容。

不管从实验实训室定义及功能方面,实训室建设方面,还是从实验实训室特别是高职院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等已有的资料来看,国内外的大部分研究多数集中在实验实训室项目的设计和建设等方面,则少有对项目绩效评价系统的研究,且相关论述停留在普遍的分析层面上,得到的结论大都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普遍的真理,而考虑到J学院是民办高职院校,具有其特殊性。特别是适用于民办高职院校音乐实训室建设项目绩效评价的方法则少之又少。

3 J学院音乐实训室绩效评价的思考

3.1 绩效评价的内容

根据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及J学院发展现状,综合考虑财政费用有限及实训基地投入产出效果等诸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明确J学院音乐实训室建设的运行机制和评估体系,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适合实训基地绩效评价体系,形成一套资金使用效益考核办法,为民办高职院校在今后的实训室建设工作中提供决策依据,促使建设资金的使用更加规范、科学,使实训基地建设产生更好的投资效益,达到其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2 绩效评价的方法

根据实训室特点,构建实验实训室绩效评价考核体系,用定量与定性的办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研究,专家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模糊综合评判以及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对实训室建设项目进行考核与评价。主要采用方法及内容如下:

①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本论文本质上属于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性研究,以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主,实证研究方法为辅。从定性方面对该实训室建设项目问题以及具体模式方案设计实施做相应的论述,定量分析则主要对项目绩效考评体系进行优化和评估。

②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方法相结合

归纳总结相关学术文献,进行理论分析推导,为后面的实训室建设项目绩效考评体系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搜集有关类似民办高职院校实训室绩效评价体系的理论资料和实际操作经验资料。进行资料分析对比,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然后再利用一般性研究和特殊性研究相结合,对J学院实训室建设项目进行个案实证分析。

③通过专业人士访谈

通过对实训室建设等方面的许多专业人士以及相关的受益群体人士访谈,记录他们对J学院实训室建设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合理化建议等。

④层次分析法、熵权值法等方法建立绩效评价模型

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模糊性是指概念外延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繁荣思维判断的不确定性。这种理论最早是由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L.A.Sade)于1965年提出的。

⑤根据绩效评价模型,对J学院的音乐实训室建设情况进行绩效评价,找出校内实训室建设具体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从而为其他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发展和运行管理提供决策模型。

3.3 评价的实施方法

篇3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22-03

实践育人是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它代表教育管理机构和教育者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师资教学水平中发挥实效作用。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要通过实践得以验证,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高职高专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是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服务区域发展,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勇于开拓创新意志,具备就业创业能力,肩负社会责任感,理论基础牢固、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音乐人才。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和音乐专业特点,实践教学模式、方法、形式在高职高专音乐专业教学过程中必然占据重要位置。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实施实践育人是当下教育者面临思考的问题。本调查研究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出指导性建议。

一、研究对象和调查方法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让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顺利、有效地实施实践育人,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本研究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的教育与表演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情况,在校学生课程学习、实习实训的状况进行分析。

本研究采用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座谈会调查、全面调查、跟踪调查、个案调查、现状调查、原因调查的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查阅、现状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专业开设课程中实践环节占有比例、教师教学中实践性内容占有比例、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性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情况。通过全面调查和原因调查的方法,掌握目前实训与实践基地的建设情况。采用问卷调查、跟踪调查、访问调查及个案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状况。采用座谈会调查的方式了解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的情况。

二、调查方式与资料整理

本研究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查:一是从现有的资料中入手,整理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二是通过测试、问卷、观察、访谈的方式,有目的地设计有关问题,以集中测试的形式,统一发放问卷,立即收卷,在整理谈话记录中,有条理地归纳数据。应用SPSS软件对实践育人状况的数据进行分析,对实施实践育人各个环节中相互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做出分析,建议可行性的方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当前高职高专音乐专业课程学时设置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音乐教育专业必修课程进行统计、制表、分析(见表1),发现音乐表演专业选修课程共计20门,包含实践学时的仅有6门,总学时占有率为 27.7%,14门课程设置有理论学时,总学时占有率为72.3%,根据音乐表演专业设置的定位,为基础音乐教育、基层群众文化单位、大众音乐文化传播等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基础音乐人才。因此,所开设的课程中应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如理论课程“中学音乐教学法”、“民族民间音乐”、“乐队编配”、“艺术概论”、“中外声乐作品赏析”、“电脑音乐制作”、“声乐基础理论”、“多媒体课件制作”、“论文写作”、“意大利语音”、“声乐教育理论”、“中小学声乐教学”、“中外歌剧欣赏”、“西方现代音乐概述”,教育者在完成理论知识的传递的同时,通过课程实践学时,让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实践中,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转化为能力。如“电脑音乐制作”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电脑操作的要领,灵活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习与操作同步,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各种五线谱、简谱的制作,简单歌曲伴奏与乐曲音乐的制作。再如技能技巧课程“电子琴”、“手风琴”、“牧童笛和少先队鼓”、“键盘和声与即兴伴奏”、“流行音乐演唱”,更应该增加实践学时,让学生以独唱、独奏、独舞、重唱、重奏的形式在课堂中增加表演、实践的机会,为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音乐教学能力进行铺垫。

(二)高职高专音乐技能大赛反映学生“实践能力”缺失的现象。通过观察法分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选派参加第五届广西高职院校技能大赛键盘乐器演奏赛项的比赛经过与结果(见表2),我们发现参赛选手的音乐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是影响选手最终排名获奖的关键。赛事考查选手在乐曲演奏、听音测试、伴奏编配排演方面的能力,这三个模块与学生平常学习的专业课程息息相关,包括“钢琴”、“钢琴综合赏析与教学”、“中外音乐史及欣赏”、“视唱练耳”、“乐理”、“键盘和声”、“钢琴即兴伴奏”、“声乐”。获得第一名的选手,在每一个分赛项中都保持排名前二的水平,而获得第十名和第十一名的选手,虽然乐曲演奏成绩排名在第五名和第八名,但是在听音测试、伴奏编配排演的分赛项中成绩靠后,影响了最终名次。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学生的专业演奏技能而忽略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加大实践力度,通过实践途径增强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三)高职高专实践演出师生参与度存在“低下”现象。通过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绘制了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下半年音乐厅使用的情况(见表3),音乐系在校学生人数为511人,现有专业教师人数为47人,根据以下数据我们得出学生参加音乐会的比例为71.4%,学生观摩音乐会的比例为272%,教师参与指导音乐会的比例为78.7%。举办音乐会是实施实践育人活动的形式之一,通过音乐会,让学生在舞台上充分展现自己的音乐专业水平,经过反复的舞台实践,让学生克服表演中“怯场”的心理,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之间协同创新的意识,因此,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会演出,让学生参与率达到100%,教育管理者应该支持专业教师辅导学生举办各种音乐会,让指导教师参与率达到100%。

(四)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滞后”现象。具体如下:

1.校内实训、实践基地。通过实地调查、数据筹集和整理,制作了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校内实训室一览表(见表4),分析该表,钢琴实训室有122间,生均占有率是23.9%,平均两个学生占有一台钢琴练习,电子琴实训室有一间,配备30台电子琴,平均四个选修学生占有一台电子琴练习,舞蹈实训室4间,满足了舞蹈小组课的授课与练习,民乐实训室33间,为学生学习民族乐器提供充分的保障,综合演艺厅为各种音乐会及舞台实践提供硬件设施与平台。然而,这些实训室的硬件设施较为落后,都是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实训中长期使用这些设备,造成磨损和消耗,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原有的实训设备早已不适应现在的教学,比如综合演艺厅的三角钢琴,原来配备的是YAMAHA,经过15年的消耗,已经是伤痕累累,在硬件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实施“实践育人”,势必影响其效果。

2.校外实训、实践基地。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外建立了实训、实践基地(见表5),包括文艺团体和学校。建立校外实训、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训、实践的机会,解除了学生实习困难的忧虑,为学生搭建了实现“知识转化”的平台,同时解决学生创业、就业难的问题。从表5中分析,校外实训基地建立的量过少,只能为少数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实训的科目涉及的专业范围较窄,学生实践不能完全实现专业全面化。

(五)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学生创业、就业能力“薄弱”现象。学生创业、就业的情况,我们采取了跟踪调查法和寄发调查问卷的方式,着重从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道德品质、工作能力、继续学习能力等14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有目的地选择各类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主动与单位领导、业务主管人员联系,以问卷形式请用人单位填写介绍毕业生基本情况,以访问调查的方式、座谈会方式详细了解各单位毕业生情况,以个案调查的方式选择部分毕业生进行谈,了解其在用人单位表现情况,以及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走访了58个用人单位,共发放《用人单位对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届毕业生质量评价表》280多份,共收回了262份。分析评价表的数据,82.32%的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毕业生在思想素质方面感到比较满意,18.32%的用人单位对一些毕业生频繁变换工作岗位持不太敬业的态度。25.33%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持不满意态度,认为他们在工作岗位适应力上表现出工作效率低、独立处理工作问题能力差、缺乏协同创新的钻研拼搏精神。用人单位提出的建议,反映了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学生创业、就业能力“薄弱”。

(六)高职高专音乐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单一”现象。高职高专音乐专业以实践育人理念建立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彰显音乐专业特色,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教育实践活动,实施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工作实践能力。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专业的专职教师,同时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和职业工作证(演员证、编导证、灯光音响工程师证)的人员寥寥无几,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具备双证的教师占有率为25.3%,出现了教师队伍建设“单一”的现象。

四、建议

(一)深刻理解实践育人的哲理深邃。实践育人代表一种教育理念,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与能力,教育者通过实践途径,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能力培养,实践不是教学过程中的环节和组成,它是教育本质的特征,教育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实践育人代表创新的教育思维方式,它立足于受教育者参与的实践活动,探究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而实践育人的教育思维方式必须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实践育人代表一种教育模式,教学中各种理论知识的掌握需要运用实践平台得以检验,让主体与客体的教学关系得到融合,让教学中理论与实际得到统一,让理论知识与行动实践同步进行,实现“知行合一”,推行校地和校企合作,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二)创新“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种先进教学理念的展开和应用,需要借助于教学模式来实施,它是教学结构与过程的相对定型化,是反映客体认知事物需遵循客观规律,是联接教育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相交替与融合的桥梁。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高职高专音乐专业教学应该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知识+能力”、“演学结合”、“理论+实践”、“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创新“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高职高专音乐专业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将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对接,把工作过程及要领融入教学中,创设让学生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环境,以提高学生实践技术的能力、教学中组织学生到一线工作岗位,深入观摩、学习工作内容,总结工作案例,展开案例实践教学活动。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实施互动式、研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微课、慕课、网络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

(四)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基地是高职高专音乐专业顺利开展“实践育人”的有力保障,我们应该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把用人单位请入学校,建立校企共存、产教融合的实践实训基地,积极与用人单位深入合作,结合音乐专业特点和行业发展,共同建立校外实践实训基地,解决学生实习困难的问题,通过“顶岗实习”、“创岗实习”减轻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强化校企协作,推动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的一体化育人方式。

(五)建设“双师型”的教师教学团队。教学质量的优劣是学校办学前景的关键,人才培养是否合格关系到学科专业结构的存亡,优质的教师教学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实施“实践育人”,必须建立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选派教师深入行业进行短期实践与锻炼、参加行业培训与资格考核,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占有率,常年外聘专业教授、行家,通过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实习指导、实践指导的形式使教学活动变得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卢婷婷. 高职高专钢琴教学改革探微[J].广西教育,2014(9)

[2]王军,覃海英,张群生,周运金.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自我评价调查研究[J]. 广西教育,2014(9)

篇4

2016年2月2日,福建省教育厅颁布了“关于实施‘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通知”(闽教职成〔2016〕10号)。根据文件精神,“转变教学方式,采取‘校企双主体、工学一体化’教学方式,校企对接技能岗位要求,共同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由行业(企业)与学校采取校企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集中与分时授课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主干专业课合作行业(企业)参与率达到100%”。

我校是一所被教育部批准为改革发展示范建设项目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数近三年来排在专业招生数的前三,是本校的主干专业。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存在音乐能力培养与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不对接的情况,音乐教研组深入幼儿园调研,通过科学论证,决定实施“校”(中职学校)、“园”(幼儿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教学模式。

二、“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及定义

能力本位教育认为:“能力本位教育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它是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

所谓“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教学模式,即中职学校与幼儿园建立合作机制,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按照幼儿园的岗位能力要求,明确幼师生的音乐能力培养目标,优化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在模拟的教学实践环境中培养幼师生的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幼师生以“准幼儿教师”定期到幼儿园观摩、听课,或者直接参与音乐教学实践,幼师生在“学生”(中职学校)和“准幼儿教师”(幼儿园)的“二元”身份中提高自己的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实现与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对接。

三、实施“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原因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舞蹈等,综合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专业课程;而幼儿园音乐教学包括幼儿乐理视唱、音乐活动课、弹唱活动课、舞蹈律动、音乐欣赏、打击乐等。前者着重于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后者强调在实际教学环境中实施教学实践,鉴于二者的区别,在教学研究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目标缺明晰,能力定位不准确。

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音乐课教学目标是培养她们具备一定的幼儿园音乐教学实践能力,而不是未来的音乐家、钢琴家、歌唱家、舞蹈家等。以我校为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只强调基础理论学习、基本功训练、应付竞赛等,忽视幼师生的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学习与就业缺乏必然联系,不是建立在以就业为指向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目标上。

(二)课程设置高大上,能力要求不对接。

我校音乐教师大多数是毕业于音乐院校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幼儿园教学实践经验,授课大多采用“学院派”、“高大上”的教学手段,过于强调技巧性、专业性。以声乐课为例,美声唱法强调声音的位置、共鸣、咬字、表情等,但幼师生由于缺乏实际教学实践历练,出现实习时授课不会使用这些技巧,或者应用过于夸张吓着幼儿的窘态,殊不知,幼儿教师“银铃般”,充满童真的“天籁之音”才能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

在处理教学内容上,各学科知识不能相互渗透,教材处理方式单一乏味。以学校视唱练耳课为例,两个升降号内的视唱曲目就有280条,而音乐教师仍采用“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手段,即教师弹唱-幼师生模唱-教师纠正-幼师生再唱,日复一日的这种授课方式,幼师生的耳朵早已经“长茧”,对上课的兴趣也“渐行渐远”,闹出实习时连简单幼儿歌曲《数鸭子》拍子数都不清楚的笑话。

(三)教学评价较片面,能力评价不对接。

学校对于幼师生音乐能力的评价采用单科考试办法,成绩高低不能客观反映实际工作能力,是否达到岗位能力要求,出现了“高分低能”,“低分高能”的“怪”现象,即音乐成绩突出的不一定能很好地组织幼儿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突出的音乐成绩一团糟,因而在能力评价上单一片面。

鉴于存在这些问题,我们研究采用“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教学模式,实现幼师生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与幼儿园的岗位能力要求对接。

四、实施“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优点

中职学校与幼儿园通过合作机制,联合培养幼师生的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幼师生以“学生”(中职学校)和“准幼儿教师”(幼儿园)的“二元”身份参加教学实践,实现音乐能力与幼儿园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对接,为幼儿园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储备,疏通了幼师生就业渠道,保障了“校”(中职学校)、“园”(幼儿园)、“生”(幼师生)三方互利共赢,如图1。

五、“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德国著名作家、诗人歌德说:“音乐家必须不断地反身自省,培养自己最内在的东西,以便使它转向外界。”歌德尚有中国人“吾日三省吾身”的情怀,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执掌教鞭的音乐教师呢?

“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以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中职学校与幼儿园建立合作机制明确音乐能力培养目标,优化中职学校音乐教师资源、课程设置等,实现幼师生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与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对接。

(一)联合制定培养机制,明晰培养方向目标。

“教学模式”实施前,音乐教研组深入幼儿园调研,与多家幼儿园讨论合作培养的利弊关系,在充分交流和论证的基础上,最终统一意见,以省教育厅颁布的“关于实施‘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通知”为契机,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以联合培养幼师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入手,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以“准幼儿教师”作为人力资源服务基础、就业渠道、师生激励机制、经费保证等方面签订培养合同书,保障“校”(中职学校)、“园”(幼儿园)、“生”(幼师生)三方互利共赢。

(二)合作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实践指导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即“自己动手”,“在做中学”。“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重视音乐教师“双师型”建设、学习国外先进音乐教学法等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指导水平。

1.下幼儿园参加教学实践,提高实践指导水平。

音乐教师应按要求主动下幼儿园参加实践,深入研究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开展幼儿音乐教学观摩课,虚心邀请幼儿园学科代表、教研组长等听课评课,总结教学经验,用亲身体验的方式、介绍真实教学环境中的各种感受,撰写详细实践报告,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引国外先进音乐教学法,优化实践教学手段。

音乐教师在授课时就应当有意识地运用各种国外先进音乐教学法,比如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等,培养幼师生“自己动手”、“做中学”的良好教学观。以乐理视唱练耳课为例,音乐教师在上第一堂课介绍七个基本音级C、D、E、F、G、A、B时,要结合柯达伊手势与幼师生进行课堂互动,并鼓励幼师生运用到将来的岗位工作上。

(三)优化音乐课程设置,对接岗位能力要求。

在音乐课程设置上,以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大纲和幼儿园音乐教学大纲为指导,以培养幼师生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为目标、良好儿童观和教学观为原则、就业为指向等,确定对接音乐课程设置上实施项目教学,校内、外项目实训相结合,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幼师生音乐教学实践能力。

1.以幼儿园音乐课程为内容,实施项目教学。

在音乐课程设置上,以幼儿园的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游戏活动课、弹唱活动课、幼儿舞蹈律动、音乐欣赏、打击乐等课程内容作为项目实训内容,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形式等,实施项目实训教学。以幼儿音乐活动课《粗心的小画家》为例,如表1:

2.校内、外项目实训相结合,对接实践能力。

项目实践教学上,以“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定期聘请幼儿园专业带头人、学科代表、教研组长等到学前教育专业模拟实践室里现场示范,中职音乐教师定期组织幼师生到幼儿园教学环境中实践,通过立体、交叉的项目实训,促进幼师生教学实践能力提高。

3.构建职业能力的教学评价,完善能力评价。

“职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一项职业所必备能力,也称为从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等”。学校与幼儿园合作构建幼师生音乐能力培养评价体系,注重幼师生音乐能力培养过程性评价、岗位能力对接过程性评价、个人总结性评价三方面相结合原则,分别由中职学校音乐教师评价、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评价、个人评价等组成,结果作为幼儿园择优录用依据。同时,中职学校根据幼师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转差”教学策略,保证幼师生全员就业,疏通就业渠道,如表2:

总之,实施“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教学模式,保障“校”(中职学校)、“园”(幼儿园)、“生”(幼师生)三方互利共赢,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质量,实现幼师生音乐能力与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对接,为幼儿园提供优质人力资源,疏通幼师生的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袁大鹏.二元培养模式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建设研究.

篇5

一、数字化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使用价值

数字化技术介入声乐首先解决了声乐教学中主观听觉和客观听觉不一致的情况。人们感知自身声音的方式大体分为三个类型,外传导听觉、内传导听觉、内外传导复合听觉。歌唱者听到的自己演唱的声音和老师听到的声音是不同的,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感到不理解甚至疑惑。在普通的教学中通常有这样的情况,老师指出学生的问题,但学生一脸茫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不是老师指出的不对,而是学生由于听觉的问题导致没有领悟老师所说的问题,传统的声乐教学会出现教学效果不明显,效率不高等现象。利用现代先进的数字录音技术和后期分析处理来记录声乐演唱,目的在于帮助声乐学习者认识自己的演唱状态,建立良好的发声听觉习惯,了解自身声音特点,对音准、节奏、情感进行客观技术性分析和主观判断,从而有效提升声乐学习效率和质量。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实验比对。例如,在本课题研究的阶段中,参加对比演唱学生录音中,由于学生演唱能力的局限,歌唱的肌肉和气息支撑比较弱,在歌曲演唱的录制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音准、节奏方面的偏差。我们通过重复播放录好的音频片段,指出其中的音准问题以及分析其出现的原因,让演员们清晰明确地看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以便在下一遍录制中注意及时更正。在这次录制中,我们邀约参与课题的徐老师的学生演唱音乐剧唱段《天边外》进行录制,在录制过程中,不断通过录音和对比聆听去调整学生状态,在状态较好的时候开始录制。但在音准方面还有诸多明显偏低的状况。这时候聆听录制后的音频,学生自己很快就听到了自己在声乐技术、音准、情感表达中的缺点。随后,对该片段进行音准修正后,学生更加明白了正确音准的听感,再次在声乐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声乐技术的调整,二次录制音准明显好了很多。在完成多次录音后,通过老师对角色唱段的讲解、通过对原唱音频进行对比聆听,以及软件音准数据比对,让学生和声乐教师一起总结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定制计划帮助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声乐学习中需要做到什么样的演唱状态。对比大师的演唱,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在哪里以及课后练习要注意什么,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下一个阶段学习的目标方向。数字化技术运用在声乐教学中极大改善了声乐教学的教与学的学习效率,使得学生的进步程度大幅度提高。通过实际教学录制我们总结出,适当的先进数字化技术的引用能解决传统声乐教学中的不足,帮助老师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声乐问题。通过不断实训,客观的录音数据分析能让学生清楚感受到自己的学习进度,一步一步扎实地提升自我技能。最后,通过一个完整声乐作品的录制,能客观记录这一项目研究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变化的轨迹,和第一次录音的数据进行比对更能看出学生的提升幅度。该课题的思路并非颠覆现有的声乐教学的方法,而是引入数字技术对于声乐教学的帮助作用,在学生演唱歌曲之前,教师通常都要指导学生进行练声训练,这是指导学生把握歌唱状态的有效手段。此时,教师可以分别录制学生在进入状态前后的声音。并引导学生进行波形对比,鼓励学生积极分析造成波形差异的根本原因,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2]。这就如同在医疗体系中,传统的医疗手段对疾病也可以进行诊疗。但是,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后,可以快速辅助医生诊断疾病。数字化技术介入到声乐教学中能帮助声乐教学更有效率,更好地提升整体教学水平,使学生客观听觉得到快速提高。

二、数字化技术在国外声乐专业教学中使用现状

数字化音频录音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国外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声乐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此,我专门咨询了在多个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了解了欧洲、美国和韩国的音乐院校的录音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普及程度。在访问中了解到,近年来韩国的声乐专业数字化录音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传统的美声教学、音乐剧教学,特别是流行演唱。由于韩国录音技术非常发达,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学校录音棚中会参与大量的录音实践,通过录音后对学生演唱状态的分析帮助学生客观的对自己有一个认知,同时也要求学生课下通过录音的方式完成作业进行提交。通过郑玉萧同学跟她留美的韩国的声乐教师交谈了解到,美国以伯克利音乐学院为代表的学校大量的采用数字化技术应用在教学中,所以韩国的教师将这样的教学习惯和风格带回了韩国普及和推广,使得声乐教学的效果大大提高。关于欧洲音乐学院我访问了在德国定居的中国音乐人梁金女士,她了解到在法国法兰克福音乐学院的声学系和德国汉堡音乐学院音乐系中,录音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很多,虽然德国的录音技术起步较早,但在艺术学院中,一直以独立专业存在,没有实现跨专业的融合教学与发展,她本人也和德国从事录音的朋友聊了之后,都认为很遗憾,在欧洲其实更应该像美国和韩国那样,应该普及数字化音频技术在声乐学习中的使用。由于韩国的艺术院校对于数字化录音技术介入声乐的教学应用相对较多,加上良好的硬件设施,在声乐教学,特别是流行声乐教学中经常使用录音的手段,帮助学生认知和提升声乐演唱水平。所以韩国近年来的声乐教学水平在亚洲异军突起,美声、音乐剧,尤其是流行演唱的水平日益提高。

三、数字化技术在国内声乐专业教学中使用现状

在国内以“数字化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为关键字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检索到相关论文至少20余篇。大多数论文存在以下问题:研究者通常是从事声乐专业的教师,并未涉及数字化技术对于声乐教学研究的核心和实质。研究者不太了解数字化技术中的技术环节,用什么计算机、什么声卡、什么话筒、什么话放,什么录制软件,什么软件做音准分析。文章中涉及技术环节的要么忽略掉,要么就是引用,也没有查看技术描述的年代,以至于不少文章中错误不断出现。有的2015年的研究居然还在使用1994年的计算机及软件,甚至还有张冠李戴出现软件名称拼写错误的情况。不少论文在谈及数字技术的部分竟然出现不少论文内容雷同的情况。

(一)传统声乐教学中教师如何纠正音准

传统声乐教学中对教师的声音审美、声音科学的判定标准及原则、听力、教学经验、体力、综合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实际教学中因教师个体差异及心情、体能等方面的因素都会导致教学效果并不完全尽如人意的实际情况。引入数字化声乐教学手段就变得非常迫切和必要,在技术方面的帮助下,能够在师生中依靠更加客观的第三方记录和回放声音尤为重要。实际传统声乐教学中很早就采用手机录音或摄像的手段及方式进行教学,增加学生对自己的辨识,发现其演唱的问题。但是手机、摄像机等设备对于声音录制的品质、后期的技术处理及分析完全无法与先进的数字录音设备相比。在传统声乐学习过程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和固定,一般以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亲身教授为主,辅助教学工具大都为钢琴或音响,学生通过钢琴音高的提示和教师的描述来寻找正确的发声方法和音高位置,当学生出现音高和音准错误时,由教师及时叫停,并进行错误回顾,此时学生可能已经忘记刚才的音高位置了,一般教师会对刚才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模仿,并做出正确的示范,以此种方式试图让学生领悟,然后让学生重新再唱一次甚至多次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正确,在没有现代先进技术手段介入的情况下,一般需要通过教师的一些抽象讲解来提示学生音高的位置、呼吸的调整、腔体的打开等这几个需要同时注意的方面。这种形式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曲折性。有一些悟性高的学生领悟较快,能够通过教师的示范感受到自身问题所在以及立刻掌握如何调整呼吸状态、肌肉运用来及时地纠正自己的音准,但仍有许多学生无法通过这种方式明确地感知自己的错误或不能马上改正。这样一种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会出现教师讲授吃力、学生吸收不好的情况,长此以往,音准纠正方面师生双方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教学效果往往不甚理想。

(二)数字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对音准控制的作用

声乐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时代性,多元化的声乐教学形式可以更好更快地满足当下人才培养需求,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及深造奠定更好的基础。在拓展声乐教学方式的前提下,可利用数字化技术作为载体实现全方位多视角的声乐教学,扎实推进学生舞台表演与演唱的技术技能训练,实现数字化技术与声乐教学的融合发展。近几年来,由于线下教学无法正常进行,一种新的声乐教学形式——线上声乐教学应运而生。师生借助当下先进的网络技术进行远程上课,有通过直播手段上课的、有通过发送录制音频视频来上课的、也有利用各个视频软件上课的,新型授课形式大大突破了之前的单一模式,丰富了声乐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同时面对当前社会的强烈需求,也鼓励和支持更多的有志之士共同研发提升数字化技术与声乐教学融合的网上课程,使学生即便身在异地也能接受老师的亲身教学。在此次课题研究过程中,本人通过实验法,对声乐学生在一个时间段内进行跟踪录制,总结每个学生的录音文件对比分析其音色、演唱特点、音准偏差,通过技术分析,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演唱的问题和不足。在研究过程中师生共同确定参与录音的选曲,根据每学期的课程内容,制定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标准,提高学生对声乐曲目中音准的控制能力。总结出好的经验加以运用、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探索高职声乐课程的教学规律。通过该项目的研究,既增强教师团队的科研能力又增强教师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的结合既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又对学生今后从事社会音乐教育和音乐推广工作奠定了基础。在艺术高职声乐课程设置增加录音棚实训课,选择教学曲目中代表性的声乐作品进行录音实训。根据艺术高职教学人才培养目标和特点,确定录音实训课程教学时间安排,考虑到现有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和考核标准,合理加入新的实训环节。实验所用到的软件硬件设备:录音场所是在本学院用于教学实习的专用录音棚,装修具有良好的建筑声学特性。声卡采用德国RMEfirefaceUFX,话筒放大器是AMSNEVE103,话筒采用的德国NeumannU87。课题录音用到的软件是美国AVID公司的Protools2021。该软件是最早在计算机中开发的数字录音软件,迄今为止已经成为业内的行业标准。音准分析软件是Celemony公司的MelodyneStudio,这个音准修正软件也是业内最为出色的软件。该课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参与项目的学生及收集数据,通过多名学生的录音数据收集,录制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现阶段自己的声乐演唱的状况;第二阶段做比对分析,研究过程中,已经完成多次录音后,通过讲解,对比聆听,及软件音准数据比对,和声乐教师一起总结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定制计划帮助学生在下一阶段的声乐学习中需要做到什么样的演唱状态;第三阶段通过两个阶段的实训,能解决在传统声学教学中的不足,帮助老师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声乐问题。通过不断实训,客观的录音数据分析能让学生的学习一步一步提升。最后,通过不断校准音准后,完成一个高水准声乐作品的录制。总之,该课题的研究及应用使声乐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为紧密,有效增强学生(特别是流行演唱方向)的就业竞争力,保证了课程的严谨性和教学的客观性,探索了如何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适应多种舞台演唱的教学规律,确定了学生毕业可达到的能力标准,为学生上岗就业提供“无缝对接”。通过这次教学研究,也可以提升学院声乐教师教学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要求。同时,对传统声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具有推动及优化作用,可大大促进声乐课程的教学改进。

参考文献

篇6

一、提高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的管理效能

为提高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的管理效能,在教学管理上要创新“有理、有利、有序、有效”的管理模式,探究各教学研究的内部联系,搭建交流平台,打破专业壁垒,优势互补,共同打造音乐艺术教学品牌项目。(一)有理为提高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的管理效能,在工作中要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认真落实艺术院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总体实力的工作目标。以课程体系建设和优势教学品牌建设为龙头带动整体学科建设。努力促进实现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学管理的质量标准。以文化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将教学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将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各种因素最优组合,努力实现学科建设的最佳效益。完善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在文化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充分体现出学科建设的优势特征。(二)有利为提高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的管理效能,教学管理工作要有利于提升艺术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的整体水平,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有利于深化和活跃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有利于音乐艺术人才培养成果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有利于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三)有序为提高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的管理效能,应建立与完善科学化有序的教学管理程序:1、制定科学化的完备的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使教学管理制度化的有序性体现。在认真执行通过教学评估确立的教学管理的系列文件的基础上,制定《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选修课管理规定》、《精品教材建设方案》、《设备管理与使用规定》、《钢琴维修与管理规定》等相关管理文件,使教学管理有据可依。形成向制度要效益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2、实现管理队伍的科学化层次结构。逐步建立与完善由艺术院校教学督导组、各系教学秘书、教学信息员组成的教学管理与监控队伍。进一步明确院系两级教学管理的职责范围。3、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结构。在广泛深入调研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学计划,逐步建立以品牌课程、核心课程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动态发展结构。4、进一步整合教学设施设备资源,使教室、排练厅、琴房及音视频设备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5、对本科教学工程的品牌项目的申报进行科学化的规范。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市级院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等项目申报列出梯队层次。提出明确的工作管理目标。6、对新增课程实施严格有序的审核机制。并在新增课程开课后进行跟踪考察和指导,努力达到质量标准。7、梳理各教学单位具有特色与竞争力的教学与艺术实践的优秀品牌,在论证确立后加以重点建设扶植。为提高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的管理效能,在管理中做到工作计划有序;实施操作有序、过程管理有序、反馈途径有序。(四)有效为提高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的管理效能,重视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体现:1、建立教学评价档案,将考核评价与评优工作有效结合。有关职能部门与监控队伍做好教学评价档案的建设工作。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指导。由艺术院校督导组与各教学单位协作,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案设计进行指导,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测评与督导。3、强调艺术实践与教学的紧密结合。支持具有“主题性”的艺术实践活动,努力实现目的性与效益性的有机统一。4、要完善监控体制,注重成果积累。对音乐艺术专业所进行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科研成果等多方面进行监控和督导,注重成果的积累和总结,以更好的促进音乐艺术专业的发展。5、建立相应的评价考核机制,定期聘请有关校内外专家对音乐艺术专业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要求音乐艺术专业负责人将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向主管领导及校内外专家进行汇报。实行定期评价考核,积极推进音乐艺术专业的健康发展。6、通过“学分制”管理,引导和鼓励学生的演出、比赛、考察等实践活动,处理好上课、排练、演出及其他实践活动间的相互关系,取得艺术实践教学的最佳效益。7、艺术院校有关管理职能部门对音乐艺术专业的发展从人力、物力、财力、教学改革、科研项目、课程建设等多方面予以管理制度保障。为提高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的管理效能,在管理中做到深化改革凸显成效、理念创新增强成效、监控运行确保成效、教学反馈检验成效、成果提炼总结成效。并且从管理制度上、评价机制上、监控体制上分别采取措施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力度。

二、彰显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的管理效益

彰显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管理的效益,以艺术院校重点学科、品牌专业建设为依托,打通壁垒,相互融合,搭建校企联合平台,实现多项教学改革措施的联动机制,形成展示教学建设成果的窗口,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教学内容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性环节。文化产业的发展对艺术院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全面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加大力度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强化素质、能力教育,力求在教学实践中把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与要把及时调整、更新专业教学内容作为音乐艺术教育改革的重点。要及时反映当代世界文化艺术领域的新情况、新信息、新成就,及时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新动态、新课题、新成果。要使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超前性,克服教育内容陈旧、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现实脱节等弊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实现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提高整体办学效益的彰显的有效措施:(一)艺术院校建设一流的音乐艺术专业,在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有机结合方面作出特色成效。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与共建单位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有效的实现音乐艺术人才培养与文化人才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二)艺术院校音乐艺术专业要进一步加强音乐艺术表演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创建具有优势特征的实践教学模式,使音乐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全国高校中位于先进。(三)创新音乐艺术专业教师培养与使用机制。进一步建设具有高水准的教学、表演、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四)充分发挥艺术院校音乐艺术专业涵盖面广、专业结构科学的优势特征,强调音乐艺术专业建设的整体性效应,努力实现声乐与器乐各专业方向建设的优势互补,创造优秀品牌。为全国的音乐文化建设事业服务,形成推广和示范作用。(五)建立音乐艺术专业卓越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标准、选拔依据、考核指标、评审机制、奖励措施等制度规定。(六)打通各教学单位壁垒,优势互补,创造精品剧目、音乐会等特色项目,通过音乐艺术专业卓越人才进行市场运作、前期宣传、后期制作,将精品推向市场,走向全国。(七)通过中国乐器演奏教学实训基地、管弦乐演奏教学实训基地、声乐演唱教学实训基地、民族声乐演唱教学实训基地、键盘现代音乐教学实训基地等实践实训教学,全面提升卓越艺术人才的实践表演能力,推出精品人才。(八)与相关演出团体、媒体公司建立合作培训协议,实现“订单式”培养,建立卓越音乐艺术人才库,向各演出团体输送优秀人才的同时为其培养储备后备人才。综上所述,本论文以提升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管理层次为研究目标,通过对现今艺术院校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管理现状的分析,以及音乐艺术院校人才培养管理机制的研究,旨在分析现存管理问题和制约创新的问题所在,通过对文化市场调研与人才需求标准分析,通过艺术院校音乐艺术人才培养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办法,以加强实践育才、创新实践形式等重点环节的管理为具体体现,为实现音乐艺术人才与文化人才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形成艺术院校特有的教学改革方式和人才培养优势特征提供学术。

作者:黄超 单位:天津音乐学院

篇7

一、音乐创编课程的建设背景

1、时代背景。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文凭工匠”型人才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背后,应用型和创意型人才需求的缺口正在不断地暴露和放大。作为一个原本由教育问题升级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根源肯定是在教育上。为此教育部、国内各大高校和不计其数的专家学者也正在不遗余力地寻找该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从国内普通高校音乐类专门人才的培养与就业现状不难看出,其也受到此瓶颈的困扰。

2、现实背景。传统音乐学研究音乐的所有理论学科,其学科特点及课程体系本身就先天重理论轻实践,加之受到以“应试型”、“教师主导型”和以理论技术研究为平台的“精英化”为主的传统教学思维和模式的影响,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片面的、孤立的对待学科各课程就已成定论。因此,学生在缺乏应用思维与应用训练的学习环境下,基本无法或很难具备音乐创编能力,学生音乐创编素质普遍低下。

3、研究现状。目前,对于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学生创编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关于音乐创编的本质与音乐教育。早在1991年,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就在《音乐创作的本质及其过程》一文中,对音乐创编在音乐艺术实践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从某种程度上讲,音乐创作反映了音乐艺术发展的基本面貌。2009年,裘斐在《让音乐创作回归本质》一文中指出: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人的发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即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在目前的音乐专业课堂教学中,音乐创编还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他们的分析研究为如何通过实训教学提升学生音乐创编能力,从音乐与音乐创编的本源角度为音乐学科教学指明了音乐的应用方向。②关于音乐创编技术理论课程的研究。当前,关于普通高校的音乐创编的教研研究,多集中在创编技术理论课程的设计与教学改革上,许多措施与建议均停留在有关传统“四大件”(和声、曲式、复调与配器)的“分与合”及教学内容等方面。③关于数字媒体技术介入音乐创编的研究。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介入音乐创编教学领域,对在数字媒体技术平台下为如何提升学生音乐创编多元化技术能力提供了有力参照。

二、加强大学生音乐创编能力的意义

1、音乐创编有助于提升音乐学科建设内涵。“音乐创作,是音乐艺术实践环节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音乐创编反映了音乐艺术发展的基本面貌”。传统的本体特征赋予了其音乐本体创作、基于音乐本体的表演技法创作和基于表演技法基础上对音乐本体的二度创作三层含义。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时代赋予了音乐创作以新的内涵――音乐创编,除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创作外,以应用为主的音乐编曲、编配、素材采集与合成等都已纳入到此范畴。

根据音乐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历年来国内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总结与分析,不论是技能课程(声乐、器乐、钢琴等)、理论课程(乐理、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还是历史人文类课程(中、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民族音乐概论等)都在基于音乐本质的基础上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音乐创编。可以说:音乐创编成就了音乐史;音乐史就是音乐创编史;而音乐创编更是推动音乐发展的核心动力。这种史学研究方法或许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它至少说明了音乐创编在整个音乐艺术实践中所占的绝对重要的地位。因此,把音乐学学科教育的核心目标等同于音乐创编能力的培养,是有利于学科的学习研究与发展建设的。

2、音乐创编有利于技术理论与技术应用课程的融合。探索音乐创编核心系列课程与实践应用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其重心就是在此平台下完成技术理论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创编实训过程。音乐创编技术理论类包括视唱、练耳、乐理、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音乐创编技术应用类包括练耳、乐理、和声、曲式、复调、配器、歌曲写作、电脑音乐、录音艺术等。

在此基础上,音乐创编课程有助于厘清“教与学”、“学与用”双向逆变交叉的辩证关系,调整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突出学科系列课程的应用性,改善课程的片面化、孤立化现状;提供为基于专业综合改革工作平台下的音乐创编系列课程与实践教学模式的整合教学训练的实施方案。

3、音乐创编有助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是教育部正积极推进的一项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该项目以实践育人和合作育人为理念,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归宿,以期培养出社会急需且具有实践能力和综合知识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的一项系统的高校本科人才培养工程,是目前为止最为全面、最为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教育改革工作平台。加强音乐创编课程建设,能够在多元实践模式中,为学生营造应用思维的学习环境,加强学生对学科课程的开拓性的认识,引导学生建立学科内知识综合交叉应用意识;训练学生对学科内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创编欲望;通过相关数字媒体技术的介入,提升学生的数码影音设备操作能力,为学生实施音乐创编活动开拓思维和提供实现平台;加强学生音乐创编的整体操作性训练,提升学生的音乐创编能力。

三、专业综合改革背景下音乐创编课程建设思路

1、课程建设现实基础。2012年,随着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申报成功,将如何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改善当下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作为改革工作的重心,通过如培养目标的调整、特色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创新平台的建立及校内外本科“双导师制”等改革内容与手段,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为目标进行了全方位革新尝试。可以说,不仅为新时期的普通高校音乐学科教育和改革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大胆地从思想的根源上打破了长久以来束缚音乐学科教育改革的学院派桎梏。尤其是其实践创新平台的建立,为改善学生音乐创编能力过低的现状提供了较佳的改善机遇与途径。

2、课程改革目标。音乐创编课程改革主要内容包括:①音乐创编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基于专业综合改革工作平台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②音乐创编实践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决定训练内容是关键);③音乐创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培养目标实现的途径);④音乐创编实践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与最终评价(培养目标实现的表现)。

课程改革的目标:①在此课题的教改工作平台上,努力探索、创新音乐技术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训练方案,以实现学生在实践实训中能主动将音乐技术理论的元认知转化为音乐创编的能力素质为教学训练目标,对音乐技术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②该课题能有效推进音乐学专业“音乐创编”系列课程的设计与构建;③该课题将针对目前音乐技术理论课程教学与音乐创编实践相脱节的现状,改革教学思路与教学体系;实现“学以致用”的素质教育训练目标,激发学生们的音乐创编应用操作热情。

篇8

前言

首先,幼儿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歌唱素养,例如,良好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歌曲鉴赏能力等,还需能够融入幼儿感情世界并了解他们内心活动,做到收放自如地表达情感和放声歌唱。其次,应该具有一定的音乐综合能力,学前歌唱教学应是集唱歌、舞蹈、器乐等于一体的综合音乐教学。

1 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生源基础差

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没有进行相应的音乐专业技能面试和考核,生源大多基础薄弱,缺乏专业音乐素质,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差。

1. 2 不注重实践

1.2.1 教师方面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是音乐专业的科班出身,优势是专业知识丰富,不足没有幼儿园实践经验造成对幼儿园工作不了解。

1.2.2 学生方面

专业实训要想取得一定成效,需要时间上的保障。每学期应合理安排实训活动,制定实训教育的详细计划。

1.3 重形式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班级人数普遍比较多(40~50人)、学时过少(每周2节的大班授课),很难达到让学生系统了解音乐理论常识、熟练掌握两升两降号调式视唱的目标。

1.4 不够职业实用

目前,部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材的难易把握不是很恰当,教学内容存在实践性不强的弊端,不利于学生教学就业。另外,课程的相关配套资源,例如,教学光盘等多媒体资源少,与教育信息化理念相违背,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

2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的改革对策

2.1强化岗位能力培养

国外职业教育的优势是加大学生实习实训力度。如日本非常看中学生职业训练,公共职业训练时间长达两年,两年总计3200 学时,其中 2/3 学时用于实训, 1/4 的学时用于学科学习。学前教育专业不是为了培养艺术专业人才,而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教育专业, 主要目标是面向就业、为地方服务,这就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各地区幼儿园提供综合实力强、实用的合格幼师。所以,应注重学生实践活动,并且歌唱课程不宜难度、深度过大,应以基础性以及实用性为主导目标,重点要放在儿歌视唱以及节奏韵律训练上。

2.2 重视学科间联系

声乐、舞蹈教学应紧密结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幼儿园小朋友大多喜欢载歌载舞的表演方式,并在表演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乐趣,为终身的艺术修养打好基础。未来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歌唱与舞蹈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使其融入幼儿情境中,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充满童趣、自信大方地演唱幼儿歌曲,并结合眼神、肢体语言等最终以歌舞形式表演出来。另外,弹唱能力也是学生必备素养之一,学生钢琴伴奏能力是其幼儿歌曲演唱和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而高校中学生弹唱能力培养主要在键盘课程上,因为键盘课程中重点是弹奏,极大地弱化了学生幼儿歌曲的歌唱技巧培养,不能最大程度提高学生弹唱能力。所以,键盘课上,除了强化学生幼儿歌曲伴奏能力,声乐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对幼儿歌曲的演唱,让学生能达到“以弹伴唱, 以唱为主”境界。

2.3 重视教师实践体验

学前教育是职业教育,增加实践课时、加大实践深度具有重大意义。教师应定期到幼儿园实习、见习一段时间,参与幼儿园教学研究、代课或通过网络、书籍充分了解学前教育、幼儿园教学的新动态和新理念,课上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指导。

2.4 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好的教学方式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而高效的学习知识。教师应不断反省自身教学方式,敢于革新,找出适合学生的好方式,如:充分运用 “情境体验”方式,提高学生的节奏训练成效;音准训练中,可以采用分组、游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教学活动中,模拟幼儿歌唱活动,教师作为引导者仅仅指出主要方向,引导学生完成幼儿歌唱活动片段设计,并采用模拟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学角色,最后学生们一起分析、讨论,总结设计的亮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达到培养学生分析、交流、专业知识运用等能力。

2.5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辅助音乐课教学,可以大大提高上课效率。多媒体具有声音、视频录等功能,是教学十分有效的辅助工具。没有多媒体的时代,教师只能延续以前的范唱学生学唱的教学方法,发声练习十分枯燥,单纯的教唱又不能直观的发现某些学生存在的问题,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花费很大功夫。利用多媒体的录音功能将集体发声练习、单个发声练习录制下来,随时调用录音,有针对性的纠正音准、节奏等发声问题,学生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正。

结束语

课堂中教师不再只是扮演传授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更重要的角色是作为引导者,需不断学习与幼儿心理学、幼儿活动设计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并进行交流沟通,将幼儿活动设计等应用于歌唱教学,提升学生幼儿教学能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需进行一定改革, 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强化幼儿歌曲教学,做到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与幼儿园歌唱教学相吻合。

参考文献

[1] 陈恩清.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学前教育研究,2008(05):22-23.

篇9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018-0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地方高校提上议事议程。在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就业日趋严峻的形势下,积极探寻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音乐专业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途径,将有利于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为进一步明晰地方高校音乐本科专业的办学目标和功能定位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一、地方高校音乐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践教学是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就音乐本科专业学生而言,采风、专业见习、专业实习和参与社会音乐文化活动是最为实用的实践教学活动,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完善自身综合素质不可或缺的“第二课堂”。采风是音乐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教学活动,是促进地方高校音乐本科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教学形式。专业实习不仅是学生亲身体验未来职业活动的重要经历,更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节点,是学生踏上就业岗位前的预备阶段。专业见习和参与社会音乐文化活动更是可以创造出一种灵活、开放的课堂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但是,这些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在目前地方高校音乐教学实际过程中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一)学生对音乐实践教学形式、方法和目的认识不足。2013年上半年,笔者组织专项研究小组就地方高校音乐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专门调查,对音乐专业学生参加采风、专业实习、专业见习等实践教学活动的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音乐实践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认识不足,对实践教学目的认识很不到位。学生对音乐实践教学的认知主要源于专业教师在部分课程中的粗略讲授或者实践活动组织者的现场讲解,对音乐实践教学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较低,大多数学生对相关知识仅是一知半解或者完全不了解,只有极少数学生主动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就实践教学目的而言,不到一半的学生认可实践教学是一种拓展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抱着出游猎奇或者无所谓的态度参加实践活动;就获取实践机会的方式来看,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去寻找社会实践机会,只是被动地听从学校安排,这也说明了学生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

相对于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对采风、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的期望值很高,但是很少有人为此专门准备。绝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采风、专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加社会实践经验,进而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但是很少有学生在实践活动开始前实施相关的准备工作,很少学生主动对实习实训基地或者职责岗位基本情况进行相关调查和了解,也很少有学生认识到自身专业技能的不足并主动充实提高。通过对比分析学生的期望值、事前准备情况和实际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可以明确学生专业技能不足和实践经验匮乏仍然是制约地方高校音乐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而学生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和过于随意的态度是导致音乐实践教学活动收效不大的重要原因。大多数学生在参加实践教学活动之前不做任何专门准备的事实说明,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只是被动地跟从学校的安排、消极应对。

(二)学校对音乐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安排不够科学合理。一般而言,“应用型音乐人才的基本规格应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较高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好的创新能力,而其中的实践能力最为重要”。地方高校音乐本科专业以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为己任,理应创造更多科学有效的社会实践机会,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教学平台和形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然而,诸如采风这样基础理论成熟、活动形式灵活的实践教学形式都并未得到地方高校的重视,地方高校参与社区音乐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不够。部分高校的音乐专业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只参加过一次或两次采风活动,参与城乡社区音乐文化实践活动的机会也很少。有的学校及采风活动组织者认为实践活动只是给学生出去长长见识,而难以取得什么实际效果。学校安排的相关教育经费少、实践教学基地少、组织实践教学活动的次数少等表明,地方高校并未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活动应有的教育价值。

实践教学效果评价的不合理进一步反映出地方高校对音乐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安排上的不足。目前,地方高校主要以撰写心得体会、提交调研报告的形式评价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此种效果检验形式因为学生怠于反思和认真总结而流于形式。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通过及时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反思学习中的所获与不足,可以吸取相应的经验教训,提炼出适合自身职业发展的路径方法,必定是一笔让自己受益一生的宝贵财富。而现实中的大多数学生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或者指导教师的要求而总结,实际上并未认真反思实践教学得失,没有发挥出总结应有的积极作用。从被访对象谈及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和“最遗憾的事情”来看,大部分学生认可自己通过社会实践丰富了自身的实践经验,也为自己没有抓住机会获取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而感到遗憾,这充分反映出实践教学对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应用型本科专业因社会需要而生,因此它必须为社会需要而服务。”地方高校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由之路就是应用转型、特色发展,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高校音乐本科专业教学要突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就应努力打造高效的实践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创新实践教学形式。本文从事前规划和过程设计两方面出发,探寻提高地方高校音乐实践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一)科学规划和事前准备。科学规划和事前准备是实践教学取得实效的前提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地方高校音乐本科专业既然定位为应用型本科专业,则必须以学生的能力形成为目标。”各地方高校应当明确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规划,着力建设和打造一批用得上、管得好的实习实训基地,创造更多、更优质的实践机会供学生锻炼;音乐专业学生也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艺术特长,积极参加城市社区、乡镇村寨的音乐活动,尽可能多地通过社会实践锻炼自己,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此外,学生消极懒散的态度是导致地方高校音乐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为此,各地方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活动前的专项指导工作,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专人负责辅导答疑等方式方法切实转变学生消极懒散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做好实践活动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学生也应主动查漏补缺,充实相关专业理论和知识,积极准备、努力工作、认真反思,万不可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实践教学活动。

(二)精心设计和全程指导。精心设计和全程指导是实践教学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教育部专门对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了指导性意见,各高校应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并精心设计好应用型音乐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音乐专业教学安排应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实践教学学时不低于总学时的20%的规定,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统一实践教学与分散实践教学相结合、长期实践教学与短期实践教学相结合,不断改革和创新音乐专业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学生也应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性,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并主动联系基层单位或行业组织,不断拓宽社会实践的途径。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及实践教学活动具体组织者应加强对学生各项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包括课堂指导和过程指导。每次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应事先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教学目的和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明确每位同学的具体任务和分工协作要求;应用型音乐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具体组织形式等应更加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开发与培养,组织者及指导老师应认真负责地做到多层次、全方位、切合学生实际的悉心指导,学生也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多向指导老师、民间艺人和同学请教,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反思成败得失。

总之,最好的教育是使学生得到最大发展的教育。即使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专业技能和提升综合素质,但它仍然只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发展的手段之一。要想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各地方高校除了开拓更多更好的实习实训平台外,还应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一方面充分挖掘地方特色音乐教育资源,完善应用型音乐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创新音乐教育教学方法手段,着力培养“下的去、用得上”的公共服务型音乐专业人才;学生也要积极参与相关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蒋小燕.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之探索――以高师音乐教育键盘艺术为例[J].艺术评论,2012(5)

[2]翟安英,成建平.应用型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

[3]成燕.新建本科院校音乐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略研究[J].四川戏剧,2013(3)

篇10

第一,注重实践技能,增加艺术实践课程比重。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是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两种基本课型。理论课一般包括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以及普通文化课;实践课主要包括艺术实践、技术实习、技能实训等课程。理论课程的学习目的旨在加强人文素养、较好地掌握全面素质和文化素养;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际舞蹈表演能力,以及培养职业应用技能。两类课程互为补充,各司其职,共同为培养音乐专业实践能力较强的专门人才服务。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普遍较弱,造成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好,但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比较差。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以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强化了实践课程建设,形成了包括实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制度在内的的实践课程新体系。在做好基础课程教育的同时加强实践课程的巩固。现今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是无限的,如能在讲完理论课程后穿插些能为理解理论课程制定的专题项目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中体会乐趣,在乐趣中体会学习。

第二,创新课程体系。“学科专业课程”模块,根据精炼、精简、严谨、创新的原则,设置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限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该类课程设置反映本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增设必修课程“创业基础”。“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突破开设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科教学论“老三门”课程,增加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外中小学教育比较” “教师职业道德等课程”、“教育政策法规”、“中学班主任工作”等课程,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要将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通过教学见习、课堂教学观摩与实训、毕业实习、毕业综合实践报告、社会调查,音乐采风等环节实施。教育见习课程安排于1-6学期,每学期1周,教师职业见习主要是到实习基地见习,包括观摩教学环境,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教学工作等。教育实习延长为1学期,包括:顶岗实习,校内实训,暑期调查报告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身心与中学音乐教育事业保持“零距离”接触,从而完成“零距离”对接,使每个学生都能认真投入到中学教师职业角色的历练中。教师职业技能实践课程模块改革的趋势是逐步增加实践课时量,以第7学期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采取集中与分散并行的模式。

第三,积极搭建试讲试教与舞台表演平台,确立多样化“师范性”实践机制。基础推进平台以“周末音乐会”、专业学习汇报演出与年级音乐会为主要形式。音乐舞蹈学院自成立以来,每年均要举办专业学习汇报音乐会、毕业音乐会与年级音乐会,已经形成常态管理机制。通过以校内外专业竞赛搭建风采展现平台。学院定期举办各类竞赛活动,如原创作品大赛、教学技能大赛、“三笔字”大赛、课件制作大赛等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建立更为有效的社会评价机制,就各专业包括音乐学专业师范生就业情况展开广泛调研,充分掌握我校音乐学(师范)毕业生在中学教学的基本情况,听取中学用人单位及学生家长的意见,及时反馈、总结来自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评价。建立长期有效的反馈、评价、更新改进的程序和机制,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我校音乐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篇11

实践教学环节是延边大学音乐学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能力,为毕业后上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延边大学音乐学专业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群众艺术馆(图们群众艺术馆、龙井群众艺术馆汪清群众艺术馆、安图群众艺术馆和龙群众艺术馆)共同建立了《校馆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在对校馆联合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深入研究中,建立系统、完善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运行机制是首要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更科学、合理地指导民族院校实践教学工作。

一、实践教学基地工作管理机制

1.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机制

(1)组织召开每年一次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会议,并与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稳定、协调的友好关系,制订学期实践组织机构安排及学生派遣方案。

(2)组织各教研室研究和改革实践教学,组织教学经验交流,拟订各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实践安排表、实践考核及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3)经常深入实践教学基地,掌握教师指导和学生实践情况,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检查和落实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

(4)定期组织实践教学巡回检查,协助指导教师做好学生的考查工作,协同实训中心定期组织对实训指导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

2.艺术馆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机制

(1)实施部门具体负责基地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并配兼职辅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实际操作、思想教育、生活管理。各专业教师须积极协助基地实施部门搞好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以及基地与专业之间、辅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工作。

(2)实施部门根据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向具体岗位下达实践教学任务,并组织专业教师及有关人员定期检查各岗位的实践教学情况,帮助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践教学计划。

(3)学生进入基地后,实践教学基地要向学生介绍本单位情况,各项规章制度、实践中的注意事项,并进行安全、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方面的教育。

(4)实施部门应有计划地组织好实践教学活动,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并注意总结交流经验。

(5)严格执行考勤制度,严格执行请、销假规定。对严重违反纪律和规章制度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提出处理意见,经核实后,上报专业审批。

3.教研室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机制

(1)教研室是负责实践教学的基层单位。教研室主任负责本专业的各项实践教学工作,并制订各专业实践教学实施计划。按照实践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要求,指定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落实实践教学任务。

(2)负责实践学生进入基地前教育,介绍基地情况以及有关规定,具体安排学生实践教学。定期到基地检查学生实践情况,组织好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及各环节的讨论、专题讲座等活动。

4.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基地实施部门的安排,组织教师搞好实践教学的考核工作

严格实践教学纪律,认真进行考勤,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或表扬。实事求是地做好学生的实践教学评语及成绩评定。

二、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管理机制

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备音乐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初步对音乐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在中小学、文化馆站、社会艺术团体从事教学、辅导等工作的具有民族特色与跨文化素质的复合型专门人才。而实践教学基地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管理机制是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素质的重要手段。

1.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机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学院建设师资队伍的重要举措。音乐学专业每年都有计划地轮流选派一线教师赴艺术馆跟线学习,教师在艺术馆接受新型的艺术形式,现代艺术管理,了解社会所需要的艺术市场。教师实习后,及时整理所接受的信息,修改和改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这种艺术馆调研、岗位实习,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学院支持优秀教师直接参与作品创作、艺术表演指导等,更加促进“双师型”和“一体化”素质的提高,校馆合作使教师有深入接触艺术实践的机会。

2.教材建设管理机制

教材是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既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素材,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民族院校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实践教学教材是一个重要环节。应在校馆专家组,首先制订实践教学的教学大纲,根据此教学大纲编写结合朝鲜民族民谣、歌曲,体现出民族特有的音乐观和审美观,能够与国内一流水平接轨的器乐、声乐、理论等课程为重点,专门用于实践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互动性、实用性的教材。

三、实践教学基地考核评定及激励机制

1.实践教学基地考核评定机制

此考核评定机制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计分,与之对应的考核评定标准分别为以下几种:

优秀制定为很好地达到实践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全部要求,实践教学成果质量高,实践教学总结报告中能对内容进行较系统的总结,对某些问题理论分析有一定深度,或有独到见解,或有合理化的建议。

良好制定为能较好地达到实践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中所规定的全部要求,实践教学成果质量较高,实践教学报告完整且质量好,能对实践教学中某些具体问题做出正确的理论分析,实践教学态度认真,虚心肯学。

及格制定为达到实践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全部要求,实践教学成果质量一般,实践教学报告正确且较完整,实践教学态度端正,虚心肯学。

不及格制定为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未能达到实践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计划要求,实践教学态度不端正。

(2)无故缺实践教学三天及以上者。

(3)实践教学中严重违反纪律或造成严重后果者。

(4)请假缺实践教学时间三分之一及以上者。

(5)实践教学成果质量低劣或没有提交。

2.实践教学基地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具有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师生教与学的能力,增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活力以及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建立评定奖励制度。教师与学生在课外创新、科研活动、文化活动、艺术实践等环节中,在全国性(国家级)、省(地)级、州级等不同级别的比赛或活动获得不同名次的师生和集体颁发证书和相应的奖励或学生给予相应的学分。

篇12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学历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公共工具类必修课程,主要围绕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常用软件的使用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等内容展开教学,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设计,突出计算机基础知识、常用软件的操作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等核心内容,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以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主线,采取模块化设置;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将基础理论和操作应用融为一体,讲解、示范与上机操作穿行。根据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了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六个模块。

为了充分了解学生对各个教学模块的了解情况,课前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基本上都使用过计算机,但个体差异较大大,大部分学生知道和使用过Windows操作系统,但没有系统学习和掌握过;部分学生使用过Office软件中的Word和Powerpoint等软件,但并不熟练;学生基本都会使用浏览器上网,但是对网络协议、IP地址等网络基础知识并不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学生特点,根据学生情况恰当选择教学内容,同时设置不同层次的实训内容,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根据各个教学模块的内容与特点,设置了不同种类的实训任务。如在Powerpoint 2010演示文稿制作模块中,根据六个学时的教学时间,将教学内容分为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括对于演示文稿和幻灯片的了解和基本操作,幻灯片的版式、节的概念,以及向幻灯片中添加文本框、图形、图片等内容,并对添加的对象进行设置;第二部分主要包括幻灯片的主题与背景设计,幻灯片的母版设计,以及向幻灯片中添加音频、视频等内容,并对音频和视频进行编辑;第三部分主要包括动画设计,演示文稿的打包与打印。根据内容的划分,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演示文稿,要求学生根据三个部分的学习内容完成不同的实训任务:第一个实训任务主要完成演示文稿的创建、保存、幻灯片的插入、版式选择与分节,幻灯片内容的输入与图形、图片、艺术字等对象的插入;第二次实训任务主要完成幻灯片的主题与背景设计,设计时借助母版设计,为幻灯片添加背景音乐和视频文件并编辑;第三次实训任务主要为添加的对象和幻灯片的切换设置动画效果,并将制作的演示文稿进行打包和。通过三次实训任务,最终完成整个演示文稿的制作。

在教学与实训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演示文稿设计的主要思路和结果,幻灯片制作的必要资源,包括文本内容、图片、音乐文件、视频文件等。学生完成演示文稿的制作后,教师做出总结与点评,帮助学生总结知识、修正错误,并且掌握一些快速、规范制作演示文稿的方法,如设计和制作演示文稿时,要首先设计好演示文稿的脚本,并根据脚本准备和搜集相应的材料,然后设计好要应用的母版,选择或设计主题、背景等,保证整个演示文稿风格的统一。设计完成后在开始制作演示文稿,而不是一开始就直接打开PowerPoint软件开始制作,这样可以减少制作过程中对演示文稿和幻灯片的反复修饰,大大缩短演示文稿的制作时间。

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教学反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创新意识,同时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

篇13

一、引言

高职《会计综合实训》是会计专业课的一门核心综合性实践课程。该课程仿真企业工作环境,按照会计职业岗位分工,进行过程完整、综合的会计业务处理训练,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必要的教学环节。通过课程的学习,为学生顶岗实习及以后从事会计实务工作奠定基础。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受场地、时间、会计人数众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诸多因素限制,教学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将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紧密地结合,设计与开发微课资源并应用于会计实训教学,不但满足了学生日益增长个性化与自主学习的需求,而且为实现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二、微课的概念与特点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起源于国外,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首创,称为“一分钟教授”。他认为老师应将教学内容与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以产生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他的观点为微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得微课声名远播。我国对微课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得也迅速。从2010佛山教育局启动的“微课”资源建设征集与应用活动,到2012年华南师范大学与凤凰卫视全球的“凤凰微课”移动学习客户端,将微课从传统课堂推送到每个人的身边,让学习变得便利容易,微课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微课具有时间短、占用流量小、内容形式灵活、课程主题性强、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的特点。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程度进行自主学习,满足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及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三、高职《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的应用与意义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属于综合实践课,所涵盖的财务知识点多,如果完全没有老师的讲解与演示,学生难以正确完成。此外,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诸多因素的局限,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所以利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则能很好地解决传统会计实训教学的问题,它的作用与意义在于:第一,微课不但知识点明确,而且时间最长不超10分钟,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学生学习效果良好。第二,随着移动终端快速崛起,手机学习、网上学习已日渐成为学生们喜爱的学习方式,微课正是顺应了这种发展趋势。第三,微课可以促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模式: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学习,若遇学习疑问可随时登录微课平台提问,与教师、同学展开交流讨论,学生学习效率高。第四,与大模块的“网络课程”相比,微课具有制作简单、重点突出,占用流量小,上传与下载易于操作而尽显优势。

四、高职《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1.《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的设计思路。以会计实务工作过程为主线,《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分为对企业的认知、会计工作内容的了解、建账、日常业务的处理、登账、对账与结账、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档案的管理、纳税申报等系列项目。每一项目包含系列专题子项目。?L庾酉钅康纳杓凭哂幸韵绿氐悖菏紫龋?主题鲜明、侧重点突出,便于学习者有效地学习;其次,表现形式多样,插入文字、图片、动画、音乐等娱乐性的要素,提高学习者兴趣,适应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再次,内容具有准确性、系统性、条理性,易于学习者学习与掌握;最后还增加了与专业相关内容,例如法律法规、金融投资等知识,拓宽学习者的知识面。专题按实训知识点导入――实践动画演示――最终成果展示――归纳总结――知识拓展的顺序进行内容安排。专题项目还设计了在线作业、测试以供学习者复习巩固。

2.《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的制作。《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主要采用PPT+录屏的形式进行制作。授课老师先将专题项目内容制作成PPT:设计PPT时,选择合适的图片并配以准确、恰当的文字;综合考虑颜色、字号、字体与相应图片或动画之间的配合;难点、重点的内容可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或符号进行标注,以达到提示学习者作用。项目内容设计要言简意赅,主题突出。另一方面,在录制微课讲解过程的时候,尽量保持安静的录制环境,老师讲解的声音要清晰、流畅、平稳,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尽量不要使用网络或不规范的用语。此外,微课插入柔和音乐作背景音乐,制作效果更佳。

3.《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的应用。《会计综合实训》微课程的教学应用通过微课平台实现。首先,教师将设计与制作的《会计综合实训》微课上传并至微课平台,然后学生便可利用自己的账号密码登录平台,依据的课程信息,选择学习课程内容。其次,教师在平台上进行各项教学管理,包括课程作业的布置、测试与批改。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完成相应的作业与测试。再次,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指导、交流、讨论一系列活动。此外,微课平台还有资料下载、学习笔记、话题讨论等模块功能,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课程学习的辅助资源,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微课在高职《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应用――以“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为例

1.“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教学目标与设计。

(1)“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记账凭证、掌握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方法与审核是教学的认知目标;培养学生正确与规范地填制记账凭证的实务操作能力是教学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规范的实际操作技能与工作态度是教学的情感目标。

(2)“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设计。“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按以下顺序步骤进行内容设计:第一,通过动画小故事复习引入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所学记账凭证的概念、格式、基本内容,明确记账凭证填制的要求。第二,通过具体的图片展示记账凭证的类别以及不同类别凭证的填制要求。以动画的形式示范记账凭证的日期、会计科目、摘要、凭证编号、金额书写要求、签名盖章等要素填写标准与规范,并同时讲解强调记账凭证需记录真实、手续完备、内容齐全、书写规范、填制及时的填写要求。第三,展示一张已经按标准填写完整记账凭证的精美图片,让学生直观了当地认识与了解记账凭证的正确填制。第四,为了解决学生填制过程中的误操作,在讲解凭证填写后,以图片列示填制凭证错误的解决方法。第五,总结归纳记账凭证填制的要点与要求。整个微课设计内容紧凑,重点难点突出,通俗易懂,易于学生学习与掌握。

2.“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资源的制作。“记账凭证的填制”专题微课按上述顺序步骤的设计内容制作成PPT后,采用录屏软件进行录制。微课时长为3分09秒,老师平稳、柔和的讲解并配以愉悦的背景音乐,让微?n更有吸引力。另外,根据课程的重点难点配套编写的在线作业、课程测试与微课视频同步上传至微课平台,方便学生复习与巩固。

3.“记账凭证的填制”微课的教学应用。“记账凭证填制”微课系列资源包制作好后,上传至微课平台。目前上传使用的课堂安排于在线课堂管理平台。该平台具有多种功能管理模块,例如课程资源管理、课堂管理、作业在线批改、数据统计、师生互动等模块。老师在平台上注册账号后,创建新的班级,每一门课程有唯一课程代码。学生通过“加课码”加入班级,便可分享老师上传的微课学习内容。老师通过公告栏最新课程,通知会自动推送到学生的微信端,学生即可进入学习。学生学习微课并完成在线作业与测试后,老师便可在线批改,运用师生互动平台功能私信告知学生作业情况并提供更详尽的学习方法与建议,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学习。另外,利用平台数据统计管理的功能,老师能及时统计分析学生学习、作业、测试情况,为教学反思提供实时数据资料。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惑可在平台上提问,与老师或同学作交流与讨论。所有学习活动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习变得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