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饮水工程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饮水工程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饮水工程论文

篇1

(一)安全意识不强

施工过程中因工序多,不确定因素较多,再加上管理分散,尽管在施工前就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交底等工作,但在具体管理上,仍有部分措施无法到位,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安全隐患。如有些管槽开挖后,没有任何警示标志,任由路人随意行走,认为这些只是小事,太过专注未免小题大做,反正这种情况普遍存在而从来都没有出现过问题,存在一种侥幸心理。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有着特殊的施工环境

由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具有涉及面广、工程分散等特点而且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如加压站房土建施工、挖掘机施工、PE管焊接、管道铺设等大都在主要干道旁边,来往人员密集,无形之中就给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同时工程的安全配套设施不齐全,这些都成为安全管理中的一个个薄弱环节,也给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措施

(一)宣讲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很多管理者说工程的管理不好做,这往往是管理者没有正确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想要将安全管理抓好,首先需要提高安全教育的认识,将安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分析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一些典型的安全案例,从而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危险意识,增强自身的工作责任心。而对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安全教育,应倡导以预防为主,做好先期的治理,确保工程防范措施的到位。在安全教育中,应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不仅要抓好安全培训和常规性的教育,还要将安全会议等讲义重点明确,加强宣传的效果。在安全教育中,应让安全教育具有知识型、趣味性,要懂得寓教于乐,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安全管理知识的教育不在于人数,而在于“精”。

(二)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

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原动力是人,最终目标还是人。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得以安全运行的过程里,人的心理素质、安全素质、文化素质等等占据了主导地位,人的行为贯穿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部分。所以,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安全管理中:首先,要推行以人为本的措施,保障下属人员的切实利益,让职工有一种归属感,最终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安全管理,从而推动安全管理的不断改善;其次,实行科学化、民主化的管理,要懂得激励每一位员工,充分尊重和考虑每一位员工提出的意见,这也是有利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三)实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安全管理责任制度

想要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够安全的运行,需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形成一种“安全工作,人人有责”的共识,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专业化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在专业化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能能够得到有效发挥的同时,吸引所有的员工参与到安全管理当中来,提高员工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安全管理制度真正的落到实处。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安全管理中,一定要将各个方面人员的具体任务及责任划分清楚。每一个人应当做什么,应当负责哪一方面,防止出现问题而无人问津,面对问题相互推诿。针对施工操作规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责任状,让每一位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不敢掉以轻心,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四)加强改进作业环境

面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特殊的施工环境,在加压站房土建施工、挖掘机施工、PE管焊接、管道铺设这些工序施工前,应该合理的利用现场场地,科学规划,针对施工场地靠近主要干道的实际情况,确保现场道路畅通,切实保障来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临时设施搭建。在划分施工现场的功能区域时,应合理划分并保持出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非工作人员误入,在危险处标示或者悬挂安全警示牌。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应该实行封闭式管理,设置防护措施,坚决做到不留缺口,尽量将施工现场与周边环境隔离开来,避免施工影响到周边环境。此外,还应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值班巡逻,以求万无一失。

(五)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

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安全管理信息的处理也在不断的加快,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安全管理由定性逐渐走向定量。目前,安全监控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各种安全防范技术设备已经在各类水利工程管理中广泛应用,但是考虑到笔者所在的管理还比较原始,所以只有不断加强每一位员工的相关专业知识的科学技术水平,将原始的管理方式摆脱,以科学的管理去保证工程的安全。

篇2

隧道后期质量检测应考虑隧洞结构完整性要求,结合隧洞工程检测目的与工程实际情况,检测工作应主要以测绘、裂隙调查等方法配合洞外地表与洞内进行地质雷达探测的综合无损检测技术。在隧道混凝土衬砌施工质量检查过程中,由于其隐蔽性较强,属薄壁结构,施工困难,施工容易造成衬砌混凝土厚度不符合设计要求、衬砌混凝土与岩体结合不密实等质量事故。在后期检测过程中采用常规的检验方法如局部开孔等,其方法效率低下且代表性较差,同时对衬砌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有较大影响。故采用在洞外地表与洞内进行地质雷达探测的综合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对隧道衬砌混凝土的结构、裂缝分布及延展进行检测,同时还可对浅部围岩变形进行检测。

探地雷达对地下目标体的探测采用的是高频电磁波,其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实际是一个褶积滤波过程,由于地下介质的物性和几何性质的不均匀性及地下介质的电性的不均一性,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相当复杂,各种噪声干扰严重,同时,探地雷达在接收地下介质的反射波的同时,也会接收到地面以上的各种噪声和干扰信号。因此,实际接收的探地雷达信号不再是发射信号的简单叠加,附带了一些波形畸变的子波,这些子波都有不同尺度变化使得探地雷达信号具有非平稳性,脉冲信号非线性衰减等特点。探地雷达回波信号不能直接准确清晰地反映目标体,必须经过适当的数据处理,以改善数据质量,为图像判释和地质解释提供清晰的反射波信号。探地雷达数据处理的目的就是压制各种噪声和干扰,提高分辨率,使探地雷达图像剖面上显示最大分辨率的反射波,收集反射波的各种有用参数(包括电磁波速度,振幅和波形资料),以便对探地雷达图像做出准确可靠的地质解释。

3引水隧道衬砌检测方法

引水隧洞质量控制的关键是要控制好开挖及衬砌混凝土的质量。衬砌混凝土施工首先应对原材料、中间产品等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与控制,其次对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对于衬砌混凝土质量的后期检测,根据以上分析,可优先采用以测绘、裂隙调查等方法配合洞外地表与洞内进行地质雷达探测的综合无损检测技术。隧道衬砌探地雷达检测时,应先合理布置测线,测线可能布置在远离电缆线、金属物等,一般采用纵向布线方式,在左右边墙、左右拱腰及拱顶位置布置五条测线,特殊情况下可布置环向测线,以辅助纵向测线检测,初期支护厚度一般较薄,表明不平整,为满足分辨率要求,保证探测数据质量,一般用800MHz屏蔽天线,若800MHz屏蔽天线探测范围不足以覆盖初期支护后的缺陷时需换用500MHz屏蔽天线,对于二次衬砌,由于厚度相对较厚,一般采用500MHz屏蔽天线,初期支护检测和二次衬砌检测均按5m或10m一标记打标。探地雷达检测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检测前应全面了解检测任务,充分做好检测前的准备,如根据需要正确设置探测参数等。②严格控制测区内的金属构件或无线电发射源等产生较强电磁波干扰设备。③应选用绝缘材料为探测天线的支撑器材,天线操作人员不应佩带含有金属成分的物件,注意人员和仪器安全。④检测过程中,应保持工作天线的平面与探测面密贴或基本平行,距离相对一致。⑤做好现场记录,记录标记位置,测线范围内是否有障碍物、障碍物的确切位置,准确的测线位置等。

4结论

1)地质雷达应用于浅埋深小断面引水隧道具有极其广阔的前景,地质雷达技术可有效地对隧道混凝土的密实度、与岩体的接触紧密度等进行连续、全面、快速、精确的无损伤检测。

篇3

1.2输水管结构复核

通过计算确定管径后,要进行详细的输水管结构复核。1)采用《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04),可得水锤压力的计算公式:P=vaga=1rwg(1k+cEpdien槡)式中:Ep为管材的弹性模量,可取900MPa(20℃);c为管端固定度,可取值0.75~0.10。本设计取0.8;k为水的体积模量,取2200MPa;rw为水的重力密度,取10kN/m3;v为取平均流速,即1.30m/s;g为重力加速度,取9.81m/s2。计算结果:因为管道标准尺寸比SDR取13.6,所以di/en=(dn-2en)/en=13.6-2=11.6。2)设计管道内压力P设计的计算采用《埋地聚乙烯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04),公式如下:P=γh式中:P为管道的内水压力;γ为水的容重,一般取9.81kN/m3;h为测压管水头;测压管水头最大值为hmax=校核洪水位-管道末端高程-管道总水头损失,由以上材料值校核洪水位为173.53m,管道末端高程为97.31m,DN450的总水头损失为35.46,所以hmax为40.76m。pmax=9.81×40.63=0.400MPa,管道设计压力等于管道内最大瞬时压力与水锤压力之和,P设计=pmax+p水锤=0.793≤1.2MPa。本次所选管材满足最大管道内压力。3)聚乙烯管道的结构计算。根据《埋地聚乙烯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04)可知,聚乙烯管道结构的强度计算应采用下列极限计算表达式:γ0S≤R式中:γ0为管道的重要性系数;S为设计内水压力作用下,作用效应的组合值;R为管道结构的抗力强度设计值,是管道在水温20℃,50年长期承受内水压力下环向抗拉强度的最低保证值,由厂家提供。环向抗力强度应满足下列公式:γ0σθ≤γotfσθ=γQFwdD02t式中:σθ为设计内水压力作用下管壁环向应力设计值;γot为聚乙烯管材抗力分项系数;Fwd为管道设计内水压力的标准值,N/mm2,应采取管道工作压力的1.5倍计算;D0为管道的计算直径;t为管道的计算厚度为33,mm;γQ为设计内水压力的作用分项系数,γQ=1.2。计算结果:Fwd应采取管道工作压力的1.5倍计算,管道的工作压力为0.400MPa,则Fwd=0.600MPaf为管材环向长期抗拉强度标准值,按下列数值确定:对PE80级管,f=8N/mm2;对PE100级管,f=10N/mm2;取不利条件下(即40℃)时γot=0.71,采用PE100级管γotf=7.1γ0σθ=1.1×4.53=4.98<γotf=7.1满足要求。聚乙烯管材抗力分项系数γot可根据不同水温温度确定,见表2。

1.3首部设计

输水管起点为白河水库发电站废弃的1#机组的闸阀,发电隧洞为DN1200mm的混凝土管,长68m,进口高程为159.15m,出口高程为157.85m,后接调压井,调压井井径130cm,出口为直径1m的混凝土管,高程为161.05,接DN1000闸阀控制,变径D1000×1600至发电机组。本次设计为拆除1#发电机组,变径改成DN1000×DN450的直径,后接21m的钢管,穿墙过一干渠,建阀门井控制,一干渠的正常水位161.30m,考虑0.05m的超高,管道的底部高程为161.35m。

1.4输水管配套建筑物

输水管首起白河水库发电站1#机组的闸阀,末端至某化工集团循环经济园区,全程约10.1km。由于输水距离较长,在管路上设置检修、控制装置,主要包括安全检修用的检修阀、排空阀、排气阀等,以及用于控制流量的流量计等,均放在井内。为保证管道输水的安全运行,在输水管道的隆起点(局部高点)以及管线竖向布置平缓段,每间隔800~1000m左右设进排气阀一处,本工程共设置的检修井17座,每座阀井内设置1台排气阀和1台蝶阀。在输水管段的低处(局部低点)设泄水阀,以满足管道排水和管道检修排水需要,本工程共设置泄水阀9处,每处设1座泄水阀井。

篇4

二、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提高牧民饮水安全标准锡盟存在的饮水安全问题主要是水质差和缺水,水质差又是由多种原因形成的。在过去的几年,主要解决高氟和苦咸水问题,其他水质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在缺水原因中,主要是牧民居住分散,打井数量不足,取水距离远,可供水资源量少,而且部分水源水质不达标。在已建工程中,实际解决人口远少于规划人口,仍有一部分牧民达不到饮水安全标准。在“十三五”期间,建议在牧区集中居住的嘎查、移民村、苏木乡镇实现“户户通”自来水,提高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实现城乡同步发展。在不宜建集中供水工程的牧区加密水源井建设,争取实现“一户一井”目标。

2.将牲畜饮水投资专项列入规划牲畜是牧民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解决牲畜饮水困难问题又与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牧民为解决牲畜饮水所消耗的时间、人力和取水费用等远远超过人的用水付出。如果能将牲畜饮水困难问题解决,将是解决牧区饮水安全问题的有力举措。建议将解决牲畜饮水困难投资纳入国家补贴范围,并列为“十三五”规划专项投资。

篇5

水泵机组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的重要设施,如何以工程建设的良好配合来保障机组长久运行,少出故障,延长整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寿命,就需要建设有效的工程结构,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系统故障的发生率。因此,以工程配合的方法来提高农村饮水安全系统的长久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分析当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出现的问题:①为了保障水质不受污染和便于日常管理维护,泵机组均不安装在蓄水池上方,而是在旁边紧贴蓄水池单独建一座地下泵室,利用蓄水池中的静压水头起到自然充泵和加压的双重作用。②由于地区可挖开的土层较薄,为节省工程投资,建设的地下泵室普遍较浅。建设初期,通常以泵体蜗室的上平面略低于蓄水池的经常高水位,即所谓“淹泵”位置为限,基本实现自动充泵启动。实际运行中,尤其是地下水位再度下降涌水量变少时,却时常因蓄水池内的经常高水位常低于“淹泵”水位而形成无水启动的状态,从而造成水泵干磨损坏。在前述工程运行中,水泵机组出现故障,多因泵室建设时挖深较浅,预留的水头富裕量低所致,当蓄水池内水位稍有降低,水泵即不能得到充分灌水,底阀也常因卡阻而导致引水泄漏,不能正常启泵。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了如下两种做法:其一是降低泵室的深度。在改造或新建泵室时,首先要考虑可能发生的水位自然下降等因素,确定蓄水池中的经常高水位。根据经常高水位确定泵机组的位置,也就是要使泵机组的蜗室上平面低于经常高水位至少0.5m以下,如果岩层较低,开挖容易,还可再适当降低泵室深度,作为“淹泵”灌水的富裕量。按照当地的经验,一般最深为使水泵蜗室上平面低于蓄水池经常高水位1m左右,同时还要考虑当地冬天冰冻需要增加的保暖厚度。这样,基本可使泵长期处于“淹泵”状态,保证水泵能随时 启动而不会干磨,满足当地的供水需求。其二是采用前置水箱结构。对于有些乡镇村组,由于所在地岩层较高,开挖岩石的工程投资较大,而且工程早已建完,改造过程还要涉及相关的拆迁重建等诸多因素,不便于采取加深泵室的改造方法。针对这种情况,采取在不降低泵室的前提下,在泵前安装一个密闭的充水水箱,水箱内的经常高水位高于泵蜗室的上平面约150mm左右,通过负压作用,保证水泵借助于密闭水箱而长期处于“淹泵“状态,使水泵能随时启动。比较这二种方式,前者的土建工程量相对较大,工程投资相对较高,但不需要对设备系统增加改造;而后者毋须做土建工程,只对设备系统进行改造,需要掌握水泵机组的一些特性,较前者略显复杂,但工程投资低。经过实际比较,只要因地制宜,二者均很实用,在当地和附近地区都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

3典型案例分析

以凌源市松岭子镇某村为例,因滴水贵如油而导致村民间借水还水的现状已为时多年。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打饮水井,但随着地区水环境的变化,却经历了从井泵直供、增加井深和换深井泵、增建蓄水池和地下泵室及2次异位再建等多种措施,终因地下泵室“相对变浅”而致泵机组频繁故障,最长的一次有一年多无法使用,导致村民多次上访,基层干部苦不堪言。针对这种现状,在遍历微机变频给水、机组软启动以及自动化检测等先进技术改造仍不完全奏效的过程后,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分析和研究。对于这种贫水地区的农村供水系统,若不从结构配合上彻底解决,就不能从实质上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后经多次试验,采用了前置引水箱的办法,利用现状泵室,在离心泵前端安装引水箱,使普通离心泵变成了可自吸的水泵,从而解决了水泵的稳定运行问题也即全村的饮水问题。

4经验和建议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是涉及千家万户的大事,不仅要提供良好的水源,更要有可靠可行的组成结构与之配合。从对凌源地区各种做法的比较和实际应用看,采取合适深度的泵室或前置水箱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对于土层较厚的地区,一般采用加深泵室的方法;而土层较浅的地区,通常采取加前置水箱的方法,应用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值得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推广,保证机组稳定运行,延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使用寿命。

篇6

(2)改变滑带土的性状减小抗滑阻力的因素,如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位变化、灌溉用水下渗、潜蚀和溶蚀作用等降低滑带土强度的因素。

(3)既增加下滑力又减小抗滑力甚至造成滑带土结构破坏(如液化)的因素,如地震和爆破震动等。

(4)施工方法不当,加大了边坡的滑动力,容易引起滑坡,或采用不适宜的爆破。

(5)新、老土(石)结合质量不好,引起结合料的滑动。

(6)改变坡体的应力状态,增大坡脚应力和滑带土的剪应力(即下滑力)的因素,如渠道坡脚人为大量挖土或水流冲刷淘空,导致滑坡等等。

2.渠道的滑坡处理

渠道滑坡的处理,首先应通过地质勘查,找出滑坡的原因,判断滑坡的稳定程度。提出滑坡的施工方案,因地制宜,寻找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容易实施的处理方法。整治滑坡处理贵在及时,力求根治,以防后患。

渠道滑坡的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排水导渗、削坡减载、支挡、暗涵(或埋管)、渡槽及改线等。

2.1排水导渗。排去地表水,疏干地下水是整治滑坡的首要措施,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排水方法。

(1)地表排水:对滑坡体以外的地表水应以拦截旁引为主,即在滑坡围界5米以外修筑环形截水沟。要注意截水沟的深度和质量,力求做到滑坡体外的水不再渗入滑坡体内。对滑坡范围以内的地表水,应以防止下渗和引出为准。首先要把滑坡体内的多种裂缝回填夯实,防止地表水继续下渗,然后利用滑坡范围内的自然排水沟或新建的排水沟,把地表水迅速汇集排出滑坡体外。

(2)地下导渗:为了防止滑坡范围以外的地下水渗入滑坡体内,常用设置截水盲沟,将地下水导出滑坡体外。对滑坡外的排水,可以在坡面砌筑多种形式的导渗沟,或采用干砌石护坡,水泥砂浆勾缝,底层设导滤层或排水管。

(3)防止水下渗:对滑坡体大,又是深层的,无法治理,建筑物无法避开滑坡体,就采用减少地表水及杜绝渠道下渗水入渗,采用滑体上设排水沟,渠道水用钢管过渡。

2.2削坡减载。对推移式浅层滑坡,则采取“削坡减载”的方法。减小引起滑坡的滑动力,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一般采用削缓边坡,当渠道外滑坡时,还可将上部削下土体反压在坡脚,从而达到稳定的滑坡的目的。当削坡减压后仍不能达到稳定滑坡的同时,常采用减压与支挡相结合的处理措施。

2.3支挡。在渠道已经塌方或将要塌方的地段,如受地形限制,单纯采用削坡方量很大的,则可根据具体条件,因地制宜采用多种支挡护坡措施。如加固坡脚砌挡墙,干砌护坡等,如渠道经过小溪岸坡,坡脚受洪水冲刷,可采用加固坡脚、浆砌石挡土墙,防止冲刷淘空;对渠道上侧滑坡可采用削坡减载重力式挡墙支挡的办法处理。另外当渠床为基岩时,可采用拱式或连拱式挡墙处理滑坡,等等。

2.4暗涵(或埋管)。由地上转为地下。当地质条件差,山坡又陡峻,或渠段穿过覆盖很厚土质层,岸坡难于稳定而出现严重滑坡时,从外面治理难度大的,应尽量避开滑体或转入地下,可考虑将原有明渠段改为暗涵或埋管形式较为安全可靠,同时可减少工程量。

2.5渡槽。山区渠道常在陡峻的山坡上开渠,往往容易产生山岩崩塌。因限于地形条件,要维护渠道稳定十分困难,可采取改建渡槽输水。

2.6改移线路。一般小型渠道工程,在选定渠线时基本上未做地勘工作,致使有的渠道修筑在滑坡体上,建成后渠道极不稳定,一旦雨水入渗,整个渠床都要发生大的位移和沉陷。当采取上述多种处理措施很难奏效时,最后只有采取改线,以避开滑坡地段。

上述是山区渠道滑坡常用处理措施,滑坡处理方法可因地制宜单独或综合采用。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简单,彻底整治。

3.渠道滑坡防止

(1)渠道滑坡防止应从设计规划入手,摸清渠线地质结构情况,避开地质不良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切实可行工程措施以予防止。选择合理渠道结构和边坡,确保渠道稳定安全。

(2)施工阶段,应平台开挖后抽沟,开挖坡度根据开挖后地质情况,对设计边坡过陡给予修正,确保边坡稳定。对施工中发现可能滑坡的地段要及时处理,减少损失。

(3)在渠道日常维护管理中,渠道应严格控制在正常水位运行,要加强渠道巡视检查,检查排洪设施是否运行正常,渠道杂草淤积要及时清理,对局部渗漏破坏和集中漏水,应查明原因,堵死通道,做好渠道防渗处理。对于渠道裂缝,应查明裂缝类型并进行处理。对不太深的表层裂缝可采用开挖回填的办法处理,对较深的内部裂缝可采用灌浆法处置。

4.结论

对于渠道滑坡的处理,很可能几种方法同时采用,进行综合治理。尤其是排水措施,无论何种滑坡,都必须进行排水处理,水对滑坡体滑面有软化、加剧滑坡体发生的作用,所以大多数渠道滑坡都发生在雨季,须加强渠道巡视检查,争取做到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篇7

施工总体布置方案优劣,涉及到许多因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评价,其评价因素大体有两大类,一类是定性因素,一类是定量因素。属于定性因素的主要有:1.有利生产,易于管理,方便生活的程度;2.在施工流程中,互相协调的程度;3.对主体工程施工和运行的影响;4.满足保安、防火、防洪、环保方面的要求;5.临建工程与永久工程结合的情况等。属于定量因素的指标主要有;1.场地平整土石方工程量和费用;2.土石方开挖利用的程度;3.临建工程建筑安装工程量和费用;4.各种物料的运输工作量和费用;5.征地面积和费用;6.造地还田的面积,建工程的回收率或回收费等。

由于施工布置属于施工规划内容,是人们根据工程经验,结合工程实际资料对未来即将发生情况的一种预测。因此,不论是定性因素,还是定量因素,都存在不确定性。我们知道事件的不确定性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是事件是否发生的不确定性一一随机性,事件本身状态的不确定性一一模糊性。一般来说随机性是一种外在因果不确定性,而模糊性是一种内在结构的不确定性。从信息观点看,随机性只涉及信息的量,而模糊性则关系到信息的含义。可以说,模糊性是一种比随机性更深刻、更普遍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主观认识领域,模糊性的作用比随机性的作用重要得多。对于随机性人们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对模糊性得认识和研究正在进行和深入中。凡是有人参与的系统,都要由人进行规划、论证、评价决策、设计和运行管理,因而,不能无视客观外界事物在人脑中反映的不确定性一一模糊性,它是由客观差异的中介过渡性所引起的划分一种不确定性。施工总布置设计也不例外,在施工布置中客观上也存在着大量模糊性因素的影响。例如,施工设施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程度的“好”和“一般”是不能以一个准确的数值来描述的。因此,不能无视或回避施工布置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而应客观对待模糊性这种客观存在,了解其规律,为人们规划、论证、评价决策、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由于施工布置涉及的内容较多,方案的影响因素存在模糊性,传统的施工布置虽然考虑了模糊性的存在,但在决策过程中已经将模糊信息精确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模糊优选。故在方案优选中应着重考虑模糊因素的影响,其模糊性上要表现在决策指标、指标权重。对于定量指标,主要是有关工程量和费用的问题,其值可参阅工程资料和设计文件通过计算来确定,计算结果往往和经验参数的取值有关。由于每位工程人员对事物的认识不一样,经验参数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计算结果也是处于某一范围。对于定性指标,可以根据专家的工程经验,可通过专家打分法、集值统计法来确定。这样人的主观因素、知识结构及决策偏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实际中,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以及人们的思维对模糊概念的运用,用精确数来描述就显得很困难,而用“大约”、“左右”等之类得模糊概念来描述就更为合理一些。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目前有许多数学方法可以进行精确计算确定。我们知道,对不同的工程而言,在同一个因素方面其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此时的数学模型很难全面反映实际情况,必须借助于专家的工程经验来评判。

由于以上模糊性的存在,回避或忽略模糊性都是不科学、不全面的。以往那些决策指标值、决策指标权重作为确定值来进行方案优选的方法,必然存在着片面性、局限性。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对精确性要求越来越高,所研究的对象趋于复杂化,当复杂到某种程度以后,有意义的精确认识能力反而下降,适当的模糊反而精确。在此,引入模糊数学工具,运用近代模糊多属性决策理论,建立模糊多属性决策模型,可以为人们考虑客观上存在的模糊性,为合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布置方案设计

作为施工布置中的重点,围绕混凝土系统布置各项临时建筑物。主要有1.各种仓库、料堆和弃料场;2.机械修配系统;3.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和施工设备安装基地;4.风、水、电供应系统;5.其他施工工厂,如钢筋加工厂、木材加工厂、预制构件厂等;6.办公及生活用房,如办公室、实验室、宿舍、医院、学校等;7.安全防火设施及其他,如消防站、警卫室、安全警戒线等。此时,应提出各类临时建筑物、施工设施的分压布置一览表,它们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和建筑安装工程量;对施土征地作出估计,提出征地面积和征地使用计划,研究还地造田征地在利用的措施,计算场地平整土石方工程量,对填挖进行综合平衡,提出有效挖方的利用规划。

为了将混凝土系统设施布置在突出位置,使其受到其它设施的干扰尽量小,此时需要进行施工设施间邻接关系的分析,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设施多,不同的设施具有明确的重点功能,如炸药库、加油站等,如不进行邻接关系的分析,将因为为施工设施间的功能冲突,给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以及埋下安全隐患。

为了避免施工设施间的布置冲突,在分析施工设施邻接关系时,主要是分析施工设施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制约关系及关系强度。通常在邻接关系的基础上,考虑施工进度、施工强度、设施运行和物流运输。分析施工设施的布置规模和在场地上的位置关系,其场地关系控制指标有:1.施工设施的布置规模,主要考虑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施工设施的布置容量和占地面积。2.施工设施的地基承载能力,考虑地质情况、边坡稳定情况等。3.水文地质的要求和施工导截流的情况,考虑不同的施工时段,洪水位、地下水位、施工场区水位变化等对施工设施布置的限制和影响。4.物流运输的高差限制,考虑物流运输线路的坡度和垂直高差、物流的进出口等。5.施工设施间的距离限制,主要是指施工设施运转时所必须的最小作业半径,运输时问的最小限制,物流进出口的最小范围,施工设施间的安全距离等。6.施工场区的对内对外交通状况,考虑施工设备的最小运输安全高度和宽度,场内建筑材料的运输要求等。

篇8

2.1循环水泵房施工难点

一是沉井结构体积大、下沉重量2.95万t,制作及下沉施工控制难度大。二是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所处地层土质为素填土、充填土、粉质黏土、淤泥质粉土、粉砂夹粉土,而且地下水位高,多为液化层,易产生流砂现象。沉井在这样的软土地基中预制下沉,沉井底可能会出现突涌等风险,下沉速度控制和纠偏难度大,同时如果沉井下沉过程中发生倾斜,很容易挤断钻孔桩。

2.2取水隧道施工难点

一是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取水隧道经过了厂区陆域、长江大堤、潮间带浅滩、深水岸坡等多种场地类型;施工穿越2层粉砂加粉土、1层淤泥质粉质粘土、1层粉质粘土夹粉砂,易发生流砂和管涌等不良地质现象,而且土层含有沼气等有害气体。二是水利部门要求盾构穿越大堤时,大堤的允许沉降量必须满足二级堤防沉降要求,控制要求高。三是隧道埋深浅,水压大。穿越流沙土层,最大渗透系数达2.4×10-4cm/s,且地下水与长江水形成补给关系。四是每条隧道长943.2m,盾构长距离推进给网格式盾构盾尾防渗漏、出土泥浆输送、水平运输均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五是垂直顶升和取水头安装等水上作业施工精度控制较困难,风险因素多。

3施工过程的精益化管理措施

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围绕本工程不同施工阶段的管理目标,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融入精益建造的管理思想,形成运用精益建造方法的实施工作计划,使精益建造方法和应用领域的实施建立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

3.1精益化的进度管理

采用准时化施工管理技术进行工程进度管理。以业主方“中电投”对总工期的需求为依据,精准地组织每个施工环节。一方面,在编制进度计划和实施过程中,缩短各工序、各分项工程转换时间,尽量使各分项工程之间的转换时间接近于零。确保在任何一个分部、分项工程或工序结束,立即转入下一道工序,实现施工工序转换的间隔时间趋近最小的状态。在具体操作时,主要做好施工现场作业人员、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三个方面的工序转换。另一方面,严格要求各专业分包单位在必要的时间完成必要的工作量。按照供应链管理原理与建筑材料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要求供应商按工程进度计划需要的数量准时地把材料送到施工现场。项目财务部门准时地划拨资金。在施工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按照后工序所需工程量向前工序提出人员、材料、施工机械等的要求,从而为每道工序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计划的工作量奠定前提条件。

3.2精益化的质量管理

在施工阶段,采用“末位计划技术”编制质量控制计划,通过逆向拉式流程把质量计划控制在准确的范围内,也使得现场操作工人能够主动地关注与其相关的全流程的质量控制,并通过“看板管理”等方式清楚地知道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达到要求应采取的措施,从而把质量损失控制在最小的程度。

(1)结合沉井下沉、江底取水隧道等工程具有长江边软基施工技术难度大、地质复杂、季节性强的特点

项目部严格执行重大技术方案国内知名专家评审制度,确保技术方案可行、有效。

(2)坚持盾构施工质量综合评估制度

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采取措施,使问题及时得到整改,指导下一步的施工,保证了施工质量。

(3)对采购进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由项目质量总监组织工程、质量、技术、物资部门的责任人员进行验收

在监理工程师的现场见证下,由试验人员进行取样送检,对经试验达不到标准的材料,坚决清退出场。各种建筑材料、半成品等进场后分门别类堆码存放,标识检验和试验状态防止误用,并实现可追溯性。

(4)项目部建立了工区、项目部两级的测量跟班作业制度。

为保证沉井下沉和江底取水隧道盾构施工取得好的效果,项目在现场设置了两个高标准的永久测量控制点。在沉井下沉过程中,分组24小时跟班作业,每小时观测一次,对沉井下沉进行数据指导,从而保证了沉井下沉质量。在盾构取水隧道施工中,在沉井顶部设立固定观测墩,保证了下井控制点的精度。

3.3精益化的成本管理

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材料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且对于不同材料的使用时间一般都不同,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和技术关联性,如管片生产的结束必须在隧道主体工程开工之前。因此,材料供应的准时化是实现材料成本精益化管理的重要前提。第一步,编制材料使用计划。对项目所需消耗材料总量进行测算,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将其分配在对应的进度期间。材料使用计划编制建立在类似项目施工历史经验数据和本项目较为详细的材料测算基础之上,在各种约束条件下,根据设计方案中材料的预算量,再结合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制订一个粗略的材料使用计划。第二步,计算材料供应的订货时间。为实现材料供应的准时化,必须为每种材料设置供应的预订货时间。施工中使用的材料,有些可以在现场实时订货,供应商可以快速送达;有些材料则必须要提前订货,才能保证供应商的供货准时,如对各种异形钢管制定适宜的预订货时间是实现钢管准时供货的基本前提。第三步,确定最佳订货量。定货量的大小对于施工方和供应商都是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订货少会出现停工待料现象,订货太多又会增加现场堆放困难和库存费用。因此,确定定货量时要考虑供应商能够提供的数量、订货费用、存货费用等因素。

3.4精益化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项目部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按照5S现场管理技术要求,规范现场物品和设施布置,使现场所有的生产要素均处于受控状态,在确保安全生产零事故、质量零缺陷、工期零滞后的同时,狠抓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着力打造现场文明施工亮点,保证了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施安全。具体做法如下: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项目部实行专项责任制,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化、规范化。在施工中,坚持安全例会制度、建立安全管理措施先报批后执行制度、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工班“三上岗”和“三工制”制度,做到在安全生产上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积极落实“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禁令”,采取全员学习、张贴宣传等方式,把“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禁令”贯彻落实到施工全过程中。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

聘请安全专家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把生硬、教条的安全教育说教,采用“亲人心语”等形式,让操作人员深刻体会到安全生产事故给他人、家人带来何等痛苦,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3)编制各种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落实应急预案制度。

项目部编制了触电事故、防台防汛、高空坠落、机具伤害、坍塌事故、物体打击、消防、盾构逃生等应急预案,并对各种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进行演练,通过演练考验抢险队伍的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能力,检验项目部和工区的协作能力。

(4)制定严格的隧道洞内施工管理制度。

在盾构施工出入口处设置了值班岗亭,每天24小时有专人值班,严格做好进出隧道人员的登记,严格禁止酒后、身体不佳者进入隧道。进入洞内禁止吸烟,禁止带火种,禁止携带手机,禁止乱扔垃圾,一旦发现上述违章现象,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严肃处理。

(5)组织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活动。

为切实做到预防为主,将危险消除在萌芽状态,针对本工程的特点,项目部经常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活动,确定重大危险源清单,并制作成标识牌,如沉井下沉过程中的防高空坠落、防漏电、防管涌等,使所有作业人员清晰知道施工区域的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做好预防,确保施工安全。

(6)根据施工现场的需要设置了专门的警卫室和警卫人员,24小时值班站岗。

为加强现场乱抽烟现象,设置了专门的吸烟室和茶水房,以便施工作业人员临时休息。为防止火灾发生,在易发火灾区配备了专人负责的灭火器、沙箱等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检查。

3.5精益化的绿色施工管理

根据本项目专项工程施工特点,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针对绿色施工制订详细的方案。例如,钻孔灌注桩、沉井下沉和盾构掘进等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泥浆,若处理不当将会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为此,在施工现场西侧开挖了容量约1.5万m3的泥浆池,做到“水入沟、泥入池”,最后统一排放至当地环保部门指定地点。严格执行生产垃圾与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分类存放,并按业主和当地环保部门要求进行处理。严格控制空调温度、电器开关位置、水龙头位置张贴提醒标志,强化所有参建员工的节约意识。现场施工道路全面硬化,定时洒水、压尘。在围墙一侧设明沟排水,排水沟上盖铁篦子,并设有沉淀池。在施工场地大门处设置洗车平台,所有驶出施工场地的车辆均需进行清洗,清洗后的污水经过沉淀池后回收利用,确保不会对道路及市政管道造成污染。所用加工地场均作隔音处理,如搭设防护、隔音棚等。需要在夜间进行施工的部位,严格选择符合要求的施工机械,若不能满足噪声控制,相应部位夜间停止施工。

3.6精益化的技术创新管理

该工程在我国水下隧道建设中首次采用了“下插式”取水立管施工新技术,盾构机施工先后穿越长江大堤和多条富含沼气、上软下硬地层、流沙土等错综复杂的不良地质段。按照设计,在水下22~26m深处的隧道顶部安装取水口,液压振动锤最高要产生520t的冲击力,才能把重55t、直径3.5m、高27m的钢护筒打入土层中,与隧道拱顶开孔口对接。在长江潮水高达4.8m的浪击下,对接定位的控制相当艰难。取水立管处于长江中心的深水区,不仅水下压力大,而且要防止卵石、块片石、流砂等冲积物的影响,在这种条件下,确保对接的精确度无误是一项巨大挑战。项目部与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密切协作,编制了“正头保尾、无损漏偏、规范操作、稳步推进”的施工作业方案,采用应力传感器等国内先进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控隧道结构受力变形情况,成功实现了取水管与隧道拱顶精确、安全对接,取水立管与取水隧道拱顶的对接精度误差控制在2cm之内,还创造性地在隧道顶部沿钢护筒四周打入66根冻结管,利用冷冻技术封堵止水,并在隧道内加装40m钢内衬,保证了已经贯通的隧道无渗水、不变形。特别是东线取水隧道特殊段是一项填补国内设计、施工领域空白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在国内外都无任何可借鉴的类似工程实例。

篇9

该工程的实施,彻底解决了积石山县中部寨子沟、胡林家、安集、关家川、徐扈家、郭干、居集、铺川、银川等9个乡(镇)、53个村、375个社、10350户、58397人积石山县中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经验赵国秀摘要:以甘肃省积石山县中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例,通过对项目区现状的介绍,提出进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紧迫性,主要阐述了实际工程的设计与完成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工程效益,并提出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顺利开展的一些主要实用经验。关键词:积石山县;农村饮水;实用经验;工程效益学术交流和10756只大牲畜、23137只小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整体面貌,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有力的推动了项目区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步伐。

3主要经验

3.1为确保中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县上成立了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发改、财政、水利、扶贫、审计、卫生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积石山县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水电局局长任主任,主管副局长为副主任,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积石山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的各项事宜。

3.2根据中部人饮工程建设的规模和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多次召开人饮工作专题会议,在全系统范围内抽调了32名业务精责任性强的同志,全身性投入到中部人饮建设。同时成立了督察组、技术组、施工组和物资供应组,责任到人,分片包干,全面展开工作。经过工程建设者的艰苦努力和乡村社以及受益区群众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

篇10

(2)资源整合让项目效益得到最大发挥。在项目规划、实施方面根据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打破行政区划界线,整合资源,减少投资,最大程度地发挥了项目的工程效益。目前,垫江县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供水安全率都达到100%。

(3)进一步促进了城乡供水一体化。通过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供水水质达到了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水量、水压能够得到保证,使全县广大村民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从而改善了农村村民的生活质量。

1.2从经济社会效益看

(1)农村人过上了“新生活”。垫江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显著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健康状况。农民用上自来水后,减少了疾病发生,节省了医疗费用。部分农村劳动力得以从找水、拉水、背水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外出务工或经商,增加了收入,增强了农村经济实力。同时带动了农村改厨、改厕、改房、改路,一些村镇利用供水工程在村镇街道周围、房前屋后植树种花,美化环境,许多农家配用了卫生洁具、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

(2)集镇建设有了“动力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后,房地产、商贸、旅游业等对城镇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高安镇先后新建了二条环镇公路,房地产、商贸业迅速发展,城镇人口快速增加,成为全市明星乡镇之一;白家镇进行旧街改造、新建步行街、水果市场、车站,吸引外资近亿元开发生态度假村,镇域经济不断繁荣。

(3)自来水成了“致富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推动了特色种植、养殖业、乡村旅游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发展,促进了农户万元增收工程。该县新建种苗繁育场13个、苗圃基地15个、中药材基地12个、柑橘基地41个、蔬菜基地28个、水产基地17个,覆盖农户15.8万户,带动农户增收1.5亿元。

2主要经验

(1)组建机构,加强领导是关键。水利部门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纳入水利工作的第一要务,层层组建专管机构,财政、发改委、卫生、环保等部门大力配合与支持,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2)管好水源,提高水质是前提。垫江县根据《垫江县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相关规定和要求,采取各种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工作,禁止一切污染水源的活动。经县环保局和县疾控中心检测,全县饮用水源水质和出厂水水质均合格。

篇11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难度大随着近年来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全省川区和水源建设条件较好的地方已通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剩余的工程多在沟壑区和山丘区,地形地貌复杂、水源偏远、水质较差,净水工艺复杂,输配水管线长且难度大,受益群众居住分散,入户工程量大面广,工程建设难度大。原调查评估属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的工程,多为抗旱应急、氟病改水、人饮解困、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等项目,因工程投资属补质,设计、建设标准偏低,缺乏必要的净水和消毒措施,维修改造难度较大。2005年以来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执行国家制定的人均投资标准:2005—2006年总投资423元,其中中央补贴288元;2007—2008年总投资438元,其中中央补助298元;2009—2012年总投资548元,其中中央补助438元;2012年8月起调整为总投资643元,其中中央补助514元。

(四)规划、管理、运行制度不完善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前期规划投入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新课题,规划设计是新挑战。许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前期勘察规划设计时间紧、经费少、地质水文情况缺乏现场勘察,工程设计资料不足、致使后期工程与实际情况不接应、返修率高,直接影响工程的使用效益。最初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按照小区域建设,未统筹规划后期的管理运行问题,缺乏整体规划和远景考虑。

2.项目权责主体不明。虽然目前有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有关政策和文件都对明晰工程产权和管理主体有很清楚地规定。但是已建成的粗放式点多面广的单村式集中式供水工程难以统一管理形成规模化。供水工程产权不清、管理机构不健全。部分地区设有安全饮水管理站,但小型供水工程还普遍存在着权责不落实问题,没有配备专职人员负责项目的运行管理。

3.工程运行管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没有专业技术力量,无法对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如果托管给专业公司进行维护,绝大部分农村不愿承担费用。因此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建设的同时,应进行良好的技术培训。基层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人员工资偏低,无法熟练掌握设施性能和操作程序。没有相关工程运行数据记录,不能定期对工程进行检查和修护。

4.水费征收难,影响良性运营。甘肃大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收入少,水费征收率低;地方财政经费又很困难,致使相关的工程设备无法维修和更换,不少工程甚至连基本的运行费用都存在缺口,长期处于亏损经营状态,达不到良性运行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

5.自来水入户协调难度大。部分群众安全饮水认识不高,认为延续祖辈传统用水不存在危害;有些农村地区青壮年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小孩,接入自来水的积极性不高。有些地区因有企业入驻优惠政策,不收取水费,造成用水浪费。部分村委观念滞后,对饮水安全工程的设施建设和管理维护工作的重视存在偏差。一些村干部思想认识不端正,使工程出现资金投入不足、失管、失修等不良现象。

6.水费偏高。根据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已建的六个典型工程的水费测算,经营水价在0.7元/m3~5.85元/m3,水费偏高,影响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

(五)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第一,部分年代久远的已建工程因建设经验不足、资金缺乏、技术水平低等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考虑长远发展规划,存在工程标准偏低现象,使得部分现存的年代已久的工程质量不过关,造成部分设施功能老化、运行效率低的现象,这为后续管理带来了困难。第二,已建成的集中供水工程实际供水量低于需求量,造成设施闲置或运行成本过高。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分散式供水设施供水保证率低。第三,新农村、小城镇建设及政策性移民、游牧人口迁移等造成的饮水不安全人口的减少和增加。第四,农村基层水利技术管理服务体系不稳定,管理人员综合水平参差不齐。

(六)水质检测能力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大,分散广,检测能力弱,难以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大部分集中供水工程无消毒净化和自动检测设施,饮用水水质无安全保障。

(七)缺乏农村饮水安全的长效运行机制一般来讲,甘肃农村地区的经济都比较薄弱,对农民无法收取成本水价。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结束后,没有了国家投资,水处理设施的维护资金无法落实,因此需要研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机制,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

二、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机制的对策探讨

(一)甘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坚持“建管并重,以建促管,以管为先”的原则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分散,管理难度大。为规范工程运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工程长期高效运行,在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始终坚持“建管并重,以建促管,以管为先”的原则,不断拓宽管理思路,完善管理方式,加大管理力度,强化建后管理,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

(二)建立管理机制,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坚决执行《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试行办法》,明确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水源、水质管理、供水管理、水价核定、水费计收和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规定,为保障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奠定基础条件。由于甘肃省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多、规模小、分布广,群众管理观念淡薄,建后管理难度较大。为确保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建议根据工程类型和规模,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和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建立由县人饮管理总站、乡镇人饮管理所、乡镇管水委员会、村社群管小组或农民用水者协会、受益户组成的“五级管理网络”。每个县至少建立一个水质监测中心,切实保障供水安全。明确产权:

(1)政府投资、农民筹资投入建设的大、中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属国家和集体所有;

(2)政府投资、企业融资、农民筹资投劳、社会各界捐赠等共同建设的供水工程,按照投资比例组建董事会,成立股份公司;

(3)村建、联户型的小型工程属集体所有;

(4)农户自用自管的小微型工程,属农民个体所有。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规划设计中,就必须考虑配备管理站、管理设备、管理设施,为工程建后管理创造必要条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每个工程都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落实编制,落实管理人员,并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于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实行信息化管理,对骨干工程运行管理实施视频监控和自动化控制,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三)建立水价管理机制,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服务对象是农民,而农民又是我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在甘肃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的水价承受能力非常有限,从而导致要按成本征收水费很困难。充分考虑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供水成本,群众接受能力,在此基础上收取生产生活用水水费,平稳推进水价改革,使农村供水工程实现有偿供水、以水养水,逐步走向良性循环,逐步形成合理水价体系。配备水费收取人员。在有条件的地方或项目,大力推进集中供水工程水费管理,按户安装水表,按成本核定水价,计量收费,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

(四)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护运行基金,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提供资金保证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护运行基金需要政府投入启动资金。甘肃省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经济基础薄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维护都需要国家财政的资金支持。每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按一定的比例缴纳维修基金,集中到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基金中。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后,对一些不能按执行成本水价的饮水项目或供水成本过高的项目,由县级工程维修养护基金落实水价补贴,确保工程正常维修和长期安全可靠运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征收的水费都集中到每个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护运行基金中,统一安排使用,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对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护运行基金的使用,必须加强管理和监督。

(五)建立县级工程管护维修专业队伍,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积极推进工程管护维修专业队伍建设,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确保工程正常维修和长期安全可靠运行提高技术保障。工程哪里出现险情,抢修车辆和人员保证按时到达,加班加点投入抢修,保安全、保通水。工程维护费用从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护运行基金中支出。

(六)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室),确保水质安全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大、分散广、自身检测能力弱的特点,就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县级水质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每个县至少建设一个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室)。除对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出水厂、管网末梢水水质进行检测外,还要派遣水质监测人员定期对本县范围内的农村供水工程和分散式供水工程水质进行巡回检测,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达标。每个县的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室)可以归属县疾病控制中心,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发生的费用要列入地方财政预算。

(七)建立规划机制,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应搞好前期规划。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工程规模。在人口稠密、水源水量充沛、地形条件适宜地区,要综合考虑管理、制水成本等因素,并结合当地村镇建设规划,移民搬迁规划,统筹考虑区域供水,推动区域整体发展,合理确定供水范围,程供水保证率高,出水水质有保证,便于管理和维护,可以保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长效运行。水源水量较少,居民点分散,可建单村供水工程。

(八)建立民众参与机制,监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宣传国家政策、鼓励民众自筹资金,自管自用工程。通过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相一致。在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和工程建设规划时,应充分听取当地农户意见;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开用水户会议或用水户代表会议,听取对设计方案、施工方案、集资投劳方案、工程建成后的管理体制、水价核定和水费计收方式等的看法和意见。监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

(九)建立调控机制,优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

1.规划调控。通过规划的合理调控,有助于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当前,是甘肃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关键时期,必须充分重视和依靠饮水安全规划。农村饮水安全规划要结合当地村镇建设规划,移民搬迁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必须统筹考虑区域发展和供水,加强规划调控来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的健康发展。要积极发挥规划的公共政策职能,有效发挥规划的引领和调控作用,统筹谋划区域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有序推进规划实施,依法加强规划监管,努力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

2.水价调控。建立水价调控机制。由于农村饮水工程规模大,分布广,成本水价都较高。应当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调节机制,有条件时可以进行城乡统一水价调节,低成本的工程项目取高一些,高成本的地方取低一些,取一个可接受的均衡价格,解决农村水价较高问题。

3.政策调控。政策问题关注的是那些制度安排上的变化。合理的政策安排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政策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影响是刚性的、强制约和持久的。政策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力度,进而决定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机制。

4.宣传调控。作为公共物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搭便车的现象。各主体为了短期利益会不计社会成本尽可能地利用水资源,造成水资源过度利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外部性造成的市场失灵,有赖于政府的控制和干预,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内化工程的外部性。集中供水工程一般耗资大,且周期较长,容易导致“公共事业悲剧”。政府需根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外部性特征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建立水权管理、配置、交易和水价的政策法规体系,发改委需联合水利厅、卫生防疫部门、财政厅、扶贫、国土资源、环保、电力、物价等有关部门,设立宣传组深入基层,分发《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农村饮水水源地保护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护条例》、《农村公共卫生条例》、《水性传染病防治条例》及《农村医疗保障条例》等文件,最大化工程效益。同时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内容包括:(1)饮水安全知识普及;(2)水价构成;(3)技术推广普及;(4)国家政策等。

(十)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中央、甘肃省及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并出台《农村供水条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乡镇供水水价核订原则》、《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完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增加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价格的相关条款;完善《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增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单位分类定性的相关内容,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和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提供有力的法规制度保障。

(十一)建立学习培训机制,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省市水利或水务部门拨出专项资金,为各县、乡镇工程基层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学习、培训机会。及时了解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设备故障、老化,乡镇生态环境、卫生条件,及建议、需求和其他问题。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熟练使用水处理设施及设备,提高水处理设备故障处理能力,提高管理水平。

(十二)建立应急机制,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在实施饮用水安全项目建设过程中,饮用水水质与工程良性运行是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在加强工程运行管理机制的同时,如何抵御威胁饮水安全的突发事件,制定保障饮水安全的预案势在必行。饮水安全急性事件包括:(1)水质重大变化;(2)供水管道爆裂;(3)重大火灾、毒性事故;(4)自然灾害。预案配套的保障措施有:(1)资金保障;(2)装备保障;(3)通信和信息交流工作。

(十三)建立国家扶持和投资机制,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国家扶持机制是指中央政府利用经济政策,主要有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拨款、贷款。税收减免等,加快经济欠发达区域的发展。甘肃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薄弱,农民收入低,支付能力差。有些地区执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执行水价有一定困难。国家的富民惠民政策的落实,应该体现在民生工程上,国家在财政上对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期运行应给予支持,留有一定量的维修运行资金,保证饮水工程长期、安全、可靠运行。中央和甘肃省政府对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亏损必须制定相应的补偿政策,明确补偿规定,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亏损得以补偿,从而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长效运行。

篇12

1.2监测指标

微生物学指标(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总数)、毒理学指标(砷、镉、铬、铅、汞、硒、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溴酸盐、甲醛、亚氯酸盐、氯酸盐)、感官性状(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一般化学指标(包括pH、铝、铁、锰、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耗氧量、氨氮、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和消毒指标(根据饮用水消毒剂使用情况确定相应的指标,如游离余氯、二氧化氯、臭氧等)。

1.3水样评价要求

水样评价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执行,水样的所有检测指标全部合格,水质即为合格;有一项指标不合格,即为水质不合格。

1.4质量控制

由于监测县(市)的实验室条件所限,部分监测指标无法开展,水样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安排测试,保证水样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可比性及项目的完整性。

2结果

2.1单项指标合格率

塔城地区共上报228份水样,各监测县(市)均有部分单项指标超标,超标率最高为托里县(8.59%),额敏县最低,各监测县(市)单项指标超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45076,P<0.05)。单项指标以总大肠菌群超标最多共83份,超标率36.40%;其次是耐热大肠菌群55份,超标率24.12%;菌落总数48份,超标率21.05%。

2.2水质监测各项指标检测情况

228份水样,共测7752项次,总超标率5.77%;除消毒指标外,微生物指标超标率较高,其次是感官指标;毒理学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较低,见表2。

2.3枯水期和丰水期监测情况

监测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各114份,共检测570项次,枯水期水质检测指标超标数和超标率分别为139份,24.39%,丰水期为166份,29.12%,枯水期和丰水期除消毒指标外,毒理学指标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59,P<0.05),即丰水期高于枯水期,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7059,P>0.05)。

2.4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检测结果

抽检出厂水和末梢水水样各114份,共检测570项次,检出出厂水水样不合格140份,超标率24.56%,末梢水165份,超标率28.95%。除消毒指标外,出厂水和末梢水微生物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54,P<0.05),即末梢水超标率高于出厂水。

篇13

1.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没有充分考虑饮水设施的可利用性对饮水设施的可利用性考虑不充分也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主要问题。在当前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由于管理不善,导致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多部门管理的状况,出现多头申报来套取国家资金的状况。而且在建设的过程中,多部门参与,一方面导致建设的质量不能够保证,另一方面也导致在建设中出现工程建好后闲置的状况,引起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在工程结束后,对供水设备没有进行责任分管,很多饮水井露天放置,导致水质污染现象严重。

1.4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资金支持不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资金支持不足也是工程建设面临的严重问题。首先,在对饮水安全工程所在地进行前期勘察的过程中,由于国家对勘察的资金设置不足,影响了勘察工作的进行,导致工程建设在没有有效勘察地质及水文的基础上进行,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其次,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专项资金不足,导致工程所用材料及设备达不到应用的标准,施工粗糙,严重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再者,工程建设完成后,由于资金不足而不能够做好验收工作,没有有效的水质监测,从而导致水质不达标,影响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初衷。

1.5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运行成本过高运行成本过高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的又一重要问题。一方面,对于农民来讲,由于考虑资金状况,而不愿意使用工程建设后的安全用水,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在进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时无论是征地,还是进行水质监测及缴纳相关的税费,都需要资金投入。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管线一般比较长,成本也就相应地会升高。而农民的承受能力有限,不愿意投入资金来换取安全的水资源。因此,运行成本高也影响着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运行效果。

2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措施分析

2.1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良好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重要措施。首先,要明确饮水安全工程的所有权,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将工程建好后的管理落实到每家每户。在保障工程建设过程权责明确的同时,对工程维护的责任也要进行划分,以实现有效的管理;其次,对于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要进行专业的培训,确保其能够达到工程建设所需的管理水平及技术水平,避免流于形式的管理现象;再者,针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规模不大的情况,可以将几个存在划片,由一个施工团队来完成,避免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分散及管理失控;另外,在工程建设完成后,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水费的核算,在农民承受的范围之内进行合理地收费,以保障运行的有效性。

2.2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质检测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质检测体系是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基础。首先,在选址时要避开污染严重的水源区域,在保护农村水源的基础上进行工程的实施;其次,在工程实施之前要对工程所在地的水质进行严格的检测,以保障水质符合饮用的标准,确保工程建成后农民用水的安全性;再者,工程建成后要建立水质监测系统,对用水进行有效的管理及维护,以保障供水的安全性。另外,还要加强农民的安全用水意识,积极配合水质监测工作的落实。

2.3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管理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管理是促进工程顺利实施的保障。首先,建立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有效地约束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的行为,避免偷工减料及不负责任的施工现象;其次,设置可行的工程管理流程,对工程的选址、方案制定、工程施工及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梳理,确保工程建设有据可依;再者,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避免不合理的施工操作存在,及时发现工程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控制。

2.4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资金支持加大资金支持是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勘察结算工程,保障资金的投入,以促进勘察工作的有效开展,避免勘察不严而留下的隐患;另一方面,在工程实施阶段也要保障资金的充足,以促进工程的顺利实施,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另外,在工程建成后,还要投入一定的维护资金,以促进水质监测及后续维护的有效开展,切实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效果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