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立法程序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坚持何种主义?
行政程序立法应坚持何种“主义”这涉及行政程序法的基本立场涉及我们到底要制定子下么样的行政程序法从法治国家对行政过程的基本要求、域外行政法治比较、发达国家行政程序法制度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以及我国法律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考虑行政程序立法应当坚持法治主义、程序主义、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这几个基本立场。
法治主义的核心要求是政府遵守法律这一原则对于行政程序法制度而言着重强调的是“程序法治”包括程序合法性和程序合理性这表明行政程序的首要目标是规范和引导行政权的活动而不应是政府管制和约束行政相对方的规则:更进一步,法治主义的行政程序不仅要强调程序规定的法定化和形式化,也要求程序规则能体现基本的公平和理性精神坚持法治主义立场对于中国行政权运行之引导、行政过程问题之解决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我国并不缺乏“行政程序,但是缺乏对行政活动进行有效规制的、公平理性的法治主义的行政程序。
程序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法律程序具有自身独立的价值和意义而不仅仅是达到特定目的的手段因此违背法律程序的行为不论是否对实体结果产生影响‘都构成对某种程序“过程价值(processvalue)的侵害,必须被校正或承担相应的法律贡任这对我国具有不可否认的针对意义完美的程序离开了严格有效的违法归贡机制充其量不过是摆设。
坚持人本主义,主要是强调行政程序应当体现对相对方的个体权利、主体性和尊严的尊重简言之在行政程序的原则和制度层面上,应体现“以人为本”精神,而不是将个体当作行政管制的对象和客体在行政程序的操作中‘应警惕“程序的异化”‘防止程序成为冷冰冰的规则集合或新的的借口。
所谓现实主义,是指行政程序立法应在充分理解行政过程所面临现实问题和程序立法的现实的基础上,突出立法重点,有针对性地回应现实问题,逐步完善行政程序立法这暗示了中国的行政程序立法不会是一个一步到位的步骤,而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与不完美合作以追求完美”的旅程。
二、关注哪些问题?
(一)作为行政程序立法现实背景的问题
中国的行政程序立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主义”的推动,更缘于现实的需求改苹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程序制度已有了相当的发展,但从宏观上看,程序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依法行政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的需要,还存在许多缺陷:第一,现有的程序制度在体系上存在很人的零散性,缺乏必要的衔接和一致风险,可能引发程序制度体系内部的原则或规则之间的冲突。第二,行政权的行使在程序上享有过度的自山裁量权,难以保障程序公正。第三,相对方在程序上享受的权利“m.,太小,已经享有的某些程序权利也因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而难以得到保障,相对方在程序中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第四,与“程序合法性”意识的增强相比,“程序合理性”仍米得到法律的足够关怀,缺乏实现程序公正的保障机制。第五,程序规则之间的抵触现象比较严重,显示出程序设计上的随意性。第六,一些蕴含程序公正主要价值的基本原则既没有得到法律的明确规定,在程序作业中也不具有自接的法律效力。第七,程序的简化欠缺明确化、具体化的条件,为程序操作中的态意留下了空间。第八,行政管制过程和规则制定过程中的人众参与制度有待改进,有效参与的要件(如信急公开、利益团体的组织等)仍然欠缺。第九,对于违反法律程序、侵犯程序权利行为的法律责任不够明确,甚至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第十,行政机关及其下作人员的程序法治意识不强,程序下具主义意识仍然比较浓厚,不按程序办事的情况比比皆是。第十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程序权利意识依然比较淡薄。
上述问题缘于两类原因:一类是主观原因,主要是法律传统中对法律程序的误解、偏见和冷漠如认为程序只是实现行政目的的手段:法律程序只是用以管理和控制社会的手段,只能施子“被管理者一”,而不能管理管理者一,等等而社会成员的程序权利和程序公正意识的淡薄也是一个法观念问题另一类是客观原因,主要是学理研究和程序设计等技术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对法律程序的结构、程序合理性和程序公正性的条件、正当程序的制度装置等方面的认知和把握不够山此也会导致相应的程序设计问题相应地,程序立法和改苹也必须从上述方面入手
(二)行政程序立法方案的选择问题
1、行政程序的统一立法有必要吗了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程序的“统一性”“统一性”不是要求所有的行政程序整齐划一,否认不同行政过程的特征,而是“主义”或者一原则”层面上的统一即通过行政程序所坚持的主义和基本立场,对多样化的行政过程提出最低限度的程序要求这样的统一性是构成一致性的保障,又是多样性的基础
2、制定统一行政程序立法可行吗了统一程序立法的可行性在于:首先,经过十多年的行政法治建设,公权力及其行使过程的“程序合法性”意识正在逐步增强,营造了法律实施的可行性,为法律制定的可行性提供了“人”的基础其次,行政程序的相关立法和执法已积祟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一些主要行政部门已开始了很多立法‘尝试,这些构成了行政程序统一立法的基本资源再次,一些重要的行政程序制度已经建立并取得了很好效果,这些程序制度的建立和运行为行政程序统一立法提供了基础和重要的实践经验
3、如何进行行政程序的统一立法了这是立法模式选择问题是选择统一、详尽的法典,还是通则性的规定?这在行政法学界已有过很多讨论{}i基于前面所述的“主义’,、基本立场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应综合考虑程序作业的基本要求和不同需要一方面,不同行政部门在管制过程中的实体和程序两方面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详尽的程序法典可能会“削足适履”或‘顾此失彼”:另一方面,不同行政过程在具体的程序作业上虽有所不同,但都应当符合前述几个主义的基本要求,如透明度、一致性、程序理性,以及效率与公平等因此,如果程序立法不就这些共同的基本原则进行规定,立法本身就失去了必要性基于这两个方面,可以考虑采用“通则性法典”的形式,即采用“原则+一般规定+特别规定”的法体结构原则适用于所有的行政过程,一般规定适用于法律无特别规定的所有情形,而特别规定适用于特定的行政过程,是将原则和一般规定结合与特定行政过程的具体化
4、制定什么样的行政程序法了这是一个目标模式的选择问题简言之,在目标期待中,我们如何在程序公平和效率之间作出比较合理的安排了程序公平是行政程序立法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从程序基本立场所提出的程序公平要求可称之谓“最低限度的公平”{2一这是一个不可妥协的目标同时目前在我国程序公平和程序效率处于“双重缺位’,的状态需要通过行政程序立法营造能够促进和保障公平与效率的制度环境基于这两方面的分析行政程序立法必须首先提供旨在保障最低限度公平’,的基本原则而制度在此基础上根抓不同的行政过程及其不同阶段对程序公平和程序效率进行适当偏重。
5沏}何交排行政程序的各项基本原则和制度了既要考虑程序立法的立场和基本目标又要考虑立法内在的协调和相关法律规定之间的“兼客性”需要特别注意:第一规定行政程序的一般原则使多样化的行政程序在基本的程序原则指导下运行促进多样性的统一第一规定行政活动的一般程序提供基本的“程式样本’,使之发挥“示范作用’,为非法定程序或自由栽量程序的合理性判定一个标准为各部门制定特别程序提供一个基本的程序框架第三协调行政程序法与其他法律中有关行政程序规定之间的关系其他法律可以对特定行政程序作出具体规定但不得与基本原则相抵触第四‘对已有的重要行政程序加以规范和完善特别如行政决定程序、行政规则制定程序、行政规划程序、行政合同程序等第五规定相关的一系列制度来保障程序公平如政府信H公升制度、听证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第六规定行政主体的程序违法贡任目前一此行政程序立法中对程序违法的法律贡任规定过于原则甚至缺乏规定导致程序违法行为泛滥和对程序规则的漠视乃至程序虚无主义严重为此必须明确规定程序违法行为的法律}I仃和追究机制
三、结语:重申“主义”与“问题”
《行政程序法》的制定涉及到价值层面上的权衡基本立场的确定也涉及到面对各种问题的制度交排而选择面对这样一个“政府再造”和行政权一一相对方关系重构的历史契机我们需要重申“主义”和“基本立场”的重要性:也需要倾听各种问题对有效解决方案的吁求前者是宏观的、方向性的、面向将来的:后者是具体的、技术性的、回应当下的我们相信我国的行政程序立法需要在坚持“主义”的前提下面对技术层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I]应松年.行政行为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王锡锌.程序正义基本概念解释[A].罗豪才一行政法论丛:第3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f31应松年.行政程序法立法.-IL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篇2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不当。目前大多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将管理重点放在如何使用方面,对于工程的养护以及管理的效率没有过多干预。尤其是在管理方法和模式方面,没有按照水利工程的特点以及现代管理的要求进行精细化管理,管理水平粗放、效率低,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效益无法全面发挥。虽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模小,但是仍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够提高工程的运行效益。1.2产权和权责不明确。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归属不明确,导致管理主体无法落实较好的管护责任。近些年来,国家财政资金投资的水利工程都是移交给当地政府进行管理,土地是国家的,使用权则是被承包了,产权与责任主体难以明确。部分小型水利工程是由农户管理,部分则是由村民组织代为管理,在经营管理的方式上没有做好统一规划。产权不明确也无法让相关责任主体进行管理。1.3对工程管理的认识不足。从目前多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现状来看,都没有全面认识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的当下,若没有认识到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则无法结合新时代的特点进行传统工程管理模式的改革。主要是由于大多数领导对于工程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仍存在较大的偏见,认为工程管理并不重要,因此忽略了工程管理的投入。并且由于领导的不重视,因此在工程管理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少,使得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受到了限制。1.4工程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许多人认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就是简单的运行管理,对于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低。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工作模式的转变促使工程管理管理人员不能简单的满足于现状,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并发展自身能力。工程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单很多管理人员的精细程度并不能达到他人的要求,影响了工作效果。此外,由于工程管理不受重视,无法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这也是影响管理人员自我发展的重要原因。
2如何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1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及工程的产权。对于农户自己建立的小型水利工程,其产权归个人所有;而使用农户数量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并且在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受益情况建立合作组织,由国家财政资金建立的产权明确规划为合作组织所有;对于国家投资修建的水利工程,根据工程受惠范围内的合作组织进行管理,也可以由村委会或村民小组代为管理。国家投资的工程。归国家所有,而集体投资的工程归集体所有;个人投资工程归个人所有。个人投资的水利工程可以通过股份制模式,让其他人入股,从而提高工程的效益。2.2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过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方面,对于建成之后的管理较少。通过实践发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从宏观管理角度来看,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和培训的方法,从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引导农民积极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活动。良好的工程管理是保障工程作用有效发挥的重要前提,政府要定期考核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尽可能的选择专业管理人员,从而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2.3加强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结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目标制定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在新形势背景下,虽然信息化发展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必然趋势,但是不能盲目建设。在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推广活动之前,需要合理进行规划,并一步一步的推进。规划需要结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短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这样才能够循序渐进的开展信息化建设活动,保障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运用。2.4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因此要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选拔,并不断加强现有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需要以提高工作效率为主要目标,进而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从而构建一个精良的管理团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需要重视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培养,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方法与知识的掌握水平,从而实现工作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随着信息化管理模式在现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利用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成为众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共识。通过明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各项标准与要求,从而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力度,同时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权职进行明确,并制定员工行为规范手册,从而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点,出台配套的管理方法,从而保障管理方法的可操作性;对于现有管理方法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内容,需要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此外,需要加强管理力度,对于发现的问题给予严格处理,才能够保障其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金永哲 单位:吉林省延吉市依兰镇水利所
篇3
目前人们已建立或正在建立大量的基于网络的知识和信息资源库。这些可方便利用的知识和信息资源也将对企业产生深刻影响。企业组织变革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内信息流动方式变革的历史。引入Internet/Intranet意味着引入新的信息流动渠道和方式,它对企业组织管理有着重大影响。事实已经证明,Internet/Intranet正将企业从封闭的高墙内拯救出来,使之变成为一个积极的现实。
目前国内外对虚拟企业的研究现状
虚拟企业是在网络技术发展到一ǔ潭鹊木攀甏醪耪教岢隼矗背醯母拍罱鲈谟谔囟ǖ幕肪诚陆⑵鸬钠笠怠⒅圃焐獭⑾凵獭⒖突Ъ涞鹊南嗷チ担饕且訧ntranet为基础,以追求产品成本与批量无关,强调企业必须完全服务于社会;从关键技术来说,只考虑依赖现成的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超媒体技术等来完成虚拟企业的构造。
近几年来,国外很多大公司都已形成了基于Internet的企业合作形式,如日本的Mitsumi公司(三菱子公司),经营金属模具零部件,该公司从1995年7月起使用Internet与国外供货商取得联系,多方发出采购信息,寻找最有竞争力的采购对象。销售计算机的美国戴尔计算机公司,设计微处理机的西雷士公司以及制造运动鞋的耐克公司,当初创业资本都非常有限,但后来借助于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如今都已成为快速成长的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联合五家零件工厂以出售他们的产品,改变了高成本的经营方式,这些公司的成功例子,已形成了虚拟企业的雏形。
面对不断成熟的各方条件,国内也已开始关注虚拟企业的研究。从企业产品设计到生产、销售一直到用户意见反馈等,研究了一系列的问题,从宏观上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并考虑从企业内联网(Intranet)和外联网(Extranet)来构造分散网络化虚拟企业的思想。但主要研究的范围也只局限于如何改变企业经营理念、企业决策过程、管理组织形式、生产方式以及市场营销等宏观方面的问题。对基于Internet的虚拟企业的建立和实施还没有一个真正的框架,目前能考虑的内容充其量也就是通过网上信息和获取信息来促进生产和销售。
事实上,虚拟企业不仅仅要面对传统企业所要面临的问题(如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等等),更重要的是要面对不断提高的技术要求和不断开放的市场前景,因此,它所面对的是全世界,是基于Internet的数字化地球。要解决的问题不单是网络间的联系及供应商、经销商、顾客等之间的关系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不仅仅局限于专用设备、产品和人员之间的关系,任何对企业或其产品感兴趣的人都可以成为企业的客户、销售商甚至产品的设计者,这时所需要研究的已不完全是网络问题和企业关系问题,而必须在Internet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考虑适合企业切身利益的问题。包括企业如何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这些信息将如何有效地集成到虚拟企业中,企业又如何进一步细化网络信息以适应各类用户的要求,如何完成这个递归化的信息处理过程,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许多关键技术,如基于网络的信息检索技术、多媒体综合集成技术、信息处理和信息融合技术等,这些技术如何同虚拟企业的应用背景结合起来,则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全面的研究,因此,要真正解决建立虚拟企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目前的研究还远远不够。 拟企业研究中需考虑的主要问题
那么,要建立基于Internet这样一个开放环境上的虚拟企业必须解决些什么问题呢?
1首先面临的问题便是如何从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获取企业所需要的信息
网络上的信息量非常丰富,包括文本信息、图像/图形信息、视频信息、各种数据库/知识库信息等。而其中能够用于自身需要的只能是少部分,要在茫茫信息海上获取这少部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必须进行有效的检索。研究基于Internet的企业信息检索是建立一个高效的虚拟企业的基础,它不仅要研究基于文本的检索,如基于主题的检索、基于目录的检索等,同时要研究基于内容的检索,使得用户可以方便地从内容级上获取企业所需要的信息。由于信息检索决不是漫无边际的,因此,这又涉及到企业信息的组织问题。
信息的组织是为有效地进行信息管理服务的。良好的信息组织能使信息检索方便快捷。企业信息组织与检索是以企业特点为基础的。为使建立于Internet之上的虚拟企业能够更好地工作,在构建虚拟企业时首先要考虑企业信息的有效组织,为未来信息查询和检索创造良好的条件。企业必须将信息进行有效组织后到Internet上,才能使信息更有利于检索。
同时,为减少信息检索过程中的时间耗费,信息检索不应只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信息主动发送的过程,即信息的自动push技术。
Push技术的引入使得企业所需要的有用信息能主动地按时推(Push)到企业面前,而无须让企业在每次需要时自己去查找内容。
2由于网络信息是以多种方式存在的,信息的检索过程是一个递归化的多层次检索过程,同时,企业在利用这些信息时也要进行递归化处理这种多层次的递归化特点主要体现在:
1)粗层次上的检索:来自因特网上的信息是按一定的网络规范链接的,可以通过粗略的检索将与企业相关的各种信息检索出来。这一层次的检索也可直接采用Push技术让企业不费吹灰之力而获得;
2)粗层次上的分类处理:从粗层次检索上获取的信息往往是杂乱无章的,必须通过有序的分类整理,这些类包括企业信息、产品信息、销售信息、用户信息等,企业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后,可进一步用于信息的细化检索与处理;
3)类信息的细化过滤:对分类以后的信息作进一步的细化过滤,以提取企业不同部门所需的有用信息,并传递给企业适当的部门,或形成企业的各类基本数据库;
4)检索结果的递归处理:检索结果是企业需要的信息,企业可根据需要以此结果为依据,进行下一步的检索,同时也可以此为关键词供以后网络上自动Push使用。
3所检索到的信息如何有效地集成为企业需要的信息
由于零散的信息对企业来说缺乏实际的应用价值。而网上检索获得的信息并没有有机地集成起来,因此,企业必须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将网上其他企业的信息和功能甚至企业的过程行为进行充分集成,以寻求企业的更大发展和更广阔的前景。
可以说,上述问题都是构建虚拟企业所必须面临的实际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虚拟企业才能真正完善地运转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企业的封闭性和局限性,扩大企业市场,提高企业在全球的竞争能力等方面有着深刻的意义。 解决这些问题的思想方法研究
1) 虚拟企业体系框架
网络空间的诞生,使原来存在了数亿年的三维物理空间发生了改变。虚拟企业便是存在于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上的企业模式。
从宏观构成来看,虚拟企业是一种用Internet把企业与个人、家庭、国家甚至世界连接在一起的共享信息空间。从微观构成来看,虚拟企业将企业组织分子化,每一个劳动者就是企业的最小单位,可以应工作的需要作机动的组合,在分子化的组织中,自动自发,主动学习,并通过网络合作、信息反馈,以知识和创意为企业产品增添价值。
综合起来看,虚拟企业将依据因特网而发展成一种网络化组织模式,它打破了信息交流的种种壁垒,把企业真正推向了国际市场前沿:近乎无所不包的信息流,通过信息检索和Push技术以及递归化处理技术为决策者获取"软数据"(即融进了背景分析和理性分析的数据),以便为更有效地进行决策创造条件;双向交流机制使一名普通的职员或客户,也可以凭借一部电话和一台计算机等方便地访问企业主管的主页,表达想法,提出建议。在这种"信息就在你的指尖上"的网络面前,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 企业信息的分形树-超链组织
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信息越来越丰富,层次结构越来越复杂。如果不经过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而发送到Internet上,大部分将成为垃圾而无法被检索和再利用。因此,建立基于Internet的虚拟企业必须考虑信息的有效检索和再利用,以合理的方式组织和管理企业信息。
首先,一般企业本身的信息是层次化安排的,且企业组织结构具有自相似,即是以过程为中心而建立企业的组织;同时企业目标也具有自相似,即单元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是相互一致的。因此,可借用德国的工程师学会(VDI)主席Warnecke教授在1993年提出的"分形企业"(Fractal Enterprise)的概念和理论,将企业信息以层次化的分形树结构来组织。这些层次可包括文化层、战略层、社会信息层、经济-资金层、信息层、过程和物流层等。而每个层的信息管理是分形体的自相似结构。
其次,企业与Internet上的其他信息是相互关联的,由于Internet上的内容还包括有新闻组与讨论列表组(newsgroups and discussion lists)、基于文件传输协议FTP的资源、布告栏等远程登录应用以及基于Gopher、HTTP等类型的信息资源。因此对Internet网上的信息服务在资源访问方式、资源存储格式、分类组织特征、索引建立内容等方面具有与传统方法不同之处。对虚拟企业来说,为合理使用Internet资源服务,对企业信息采用网状联接,即通过超链形式来实现网上其他信息的资源共享,以利于信息导航和信息浏览、查找。所以以分形树-超链结构的虚拟企业信息的组织方式是适合企业应用的。
分页
3) 基于Web的企业信息检索
以往企业信息主要以各类数字数据和文本信息为主,企业数据库以及MIS系统等所针对的都是数值、文本等规范化数据;而近几年随着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图形、图像甚至视频等非规范化数据也已成为主要的企业信息。这些信息存在于企业的各类MIS系统中,如产品库、资料库、知识库和管理信息库等,这些库可以同时包含规范化数据和非规范化数据。由于其中的非规范化数据没有一致的取值范围,没有相同的数据量级,也没有相似的属性集,传统的数据管理方法已无法适合对这类信息的管理。我们知道,传统的信息库主要针对的是整数、实数、定长字符等规范数据,任何信息都必须转换为规范数据,才能被管理,而对非规范化数据的管理和检索是非常困难的。一般对规范数据的检索和查询是基于数值或字符串的匹配,这实际上是一种数据的搜索和检索。而目前的企业信息已不是一种单纯的数据,它不仅数据量明显庞大,而且本身包含有许多多媒体信息甚至很多信息的综合,传统的检索和查询方式显然已不能满足对网络上企业信息的检索要求。因为对于企业信息检索来说,它更关注于找到满足企业及客户查询要求的对象,而不是单纯的数据。但事实上,企业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数据,往往是无从下手的。虽然Internet网上的WWW本身提供了联想式导航浏览手段,但由于网上内容信息广泛,对于深层的内容仅依靠这种浏览导航方式是费时费力的。企业要想在这个信息网上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仍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数值或文本字符串匹配的查询方法在如此巨大纷繁的信息网中查找所需的企业信息已显得力不从心,必须寻找其他更适合复杂信息检索的方法。基于内容的检索方法便是摆脱传统数值字符串匹配的一种新颖的检索方法,这种方法希望能够打破传统的字符串匹配的观念,而通过一些更适合人类描述的信息特征来检索网上信息,如图形的形状特征、图像的颜色特征、企业的形象特征等,通过对这些特征的描述,来查找符合这些特征的网上对象。
但要查找包括企业产品信息、企业图形/图像信息等在内的多方面企业信息来说,必须寻找一种能对网络上包括字符数值型数据在内的各种多媒体数据进行存储、操纵和检索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基于信息的内容级的。
另外,如果采用单纯的基于内容的检索方法(比如单纯的基于图像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进行匹配的方法)在信息量日益增多的网络上查找信息仍如同大海捞针,因为网络上的信息已完全不是一个简单的媒体库(诸如产品图像库、设计图纸库等),而是一个综合的媒体信息库,在这样一个综合的大容量信息网上进行检索实际上已不是一个简单的检索问题。因此可以说,基于Internet的企业信息检索是综合多种方式的检索过程。
4企业信息的递归化处理
篇4
微软公司推出的,可以非常方便和高效地规划、设计、开发和Web网络应用程序。笔者利用为新疆职工培训中心开发了运行在校园网上的网络办公管理系统。该系统分为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两个角色,实现了数据存储、浏览查询和教学分析统计功能,提高了培训中心的信息化管理和校园网的利用价值。在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中,考虑最多的就是安全问题,相信这也是所有开发人员开发Web网络应用程序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基于的Web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的安全问题,以我们开发的系统为例,从3个方面来阐述实际解决策略:
(1)系统规划阶段的安全策略;
(2)设计开发阶段的安全策略;
(3)运行阶段的安全策略。
希望我们的实践能对利用开发Web网络应用程序的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2安全策略实践
2.1系统规划阶段
Web网络应用程序,就是运行在Web应用服务器上的一个虚拟目录及其子目录下的所有文件、网页、模块以及可执行代码的总和。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用户分为管理部和教学部(对数据的操作权限有区分),因此建立两个目录分别存放相应的网页文件。另外,还有数据库文件夹、样式文件夹、网页模版文件夹等。而对数据库表的操作文件放在特殊的文件夹bin下,因为该目录是禁止任何浏览器访问的,从而避免了远程客户下载代码的可能性。应用程序根目录下除了上述目录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应用程序级文件:global.asax和web.config(下文详细分析)。总之,文件目录的规划是按类别存放文件,重要文件存在bin目录下。
2.2设计开发阶段
主要从后台的数据库设计、配置文件web.config及前台界面设计三个内容,着重阐述对安全问题的解决策略。
2.2.1数据库设计
为了提高访问数据的效率和安全性,能在后台做的事情,就在后成,能分开独立做的事情,就分开独立实现。
(1)充分利用后台数据库系统的视图和存储过程,如:创建带参数的视图,实现不同角色身份的用户对各自权限范围内的数据访问。
(2)报表设计及实现:Web应用程序实现动态报表,开始考虑用的数据控件Repeater,可以自由定义灵活的显示方式,但通常比较麻烦,而且在代码中字段名要出现,即:使用数据容器Container.DataItem("字段名")方式来显示数据内容,降低了数据安全性。我们的做法是利用BussinessObject公司开发的专业报表软件CrystalReports10设计报表,通过ODBC数据源与数据库连接,生成报表文件(*.rpt)后,在前台利用报表控件CrystalReprotViewer,将报表文件加载到页面实现各种报表。这种把数据源、报表文件、和页面显示文件分开独立实现,不仅丰富了报表显示样式和提高了网络报表生成效率,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访问数据的安全性。
(3)用户口令存储问题:不要将实际的口令存储在数据库表中,因为口令直接放在数据库或文件中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要存储加密后的口令。使用时,例如当用户登录时,对口令加密,然后与数据库中存放的加密口令进行比较。实现步骤如下:
首先,导入命名空间:<%@ImportNamespace="System.Web.Security"%>
其次,编写加密函数EncrytPwd:
FunctionEncrytPwd(PwdasString,PwdFormatasString)
IfPwdFormat="MD5"then
''''下面一行得到用MD5算法加密后的字符串
EncrytPwd=FormsAuthentication.HashPasswordForStoringInConfigFile(Pwd,"MD5")
''''下面一行得到用SHA1算法加密后的字符串
ElseifPwdFormat="SHA1"then
EncrytPwd=FormsAuthentication.HashPasswordForStoringInConfigFile(Pwd,"SHA1")
Endif
EndFunction
2.2.2配置文件web.config的安全设置
web.config文件是一个简单的XML文件,专门用于为应用程序配置系统设定、安全性设定、应用程序设定和会话设定。下面分5个内容介绍安全实践策略。
(1)数据库连接字符串常量:Web应用程序网页要大量用到数据库连接,为了提高程序安全性、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在配置文件中设置数据库连接字符串常量是很好的方法,在应用程序的web.config文件中添加如下语句:
网页文件使用时,用下列代码实现数据库连接:
DimstrConnAsString
strConn=ConfigurationSettings.AppSettings("sqlconntion")''''获取数据库连接字符串
(2)认证和授权:HTML表单验证(FormsAuthentication),是向开发人员提供确认客户凭证并控制访问权限的技术。在应用程序的web.config文件中添加如下语句:
授权:就是让用户拥有有效凭证,允许或拒绝访问Web应用程序。在web.config中添加如下语句:
(3)虚拟路径的设置:不同用户对不同目录访问权限不同,可以设定虚拟目录来实现
(4)设置调试模式提高安全策略:默认情况下,错误信息保存在栈中。如果开启调试模式,在运行中发生错误时,会显示错误行号,方便调试。可以在页面或web.config文件中开启调试模式。例如:
<%@pagedebug=”true”%>''''开启页面级调试模式
''''开启应用程序级调试模式
但程序时,要禁用调试模式,否则出错时,有泄露后台代码的隐患。
(5)页面出错处理策略:出错时转向统一的出错页面,而不必在每个网页中写代码,控制转向出错页面,避免了程序运行期间任何未处理的意外发生时,错误页面代码泄露或使用户不知所云的尴尬发生。页面出错处理可以应用下列策略实现:
(A)定制出错网页
这个设置可以保证当错误出现时,本地用户访问默认出错页,远程用户访问自定义的error.htm网页。
(B)处理特别的HTTP请求
对于HTTP错误状态代码,例如:403禁止,404无法找到,500服务器错误等,可以自定义各自的出错处理页面。如下所示:
2.2.3界面设计:代码分离和自定义控件
(1)代码分离:将程序代码和HTML内容分离,不仅能增强页面的条理性、易读性和团队开发的容易程度,更重要提高网页安全性。如:
前台aspx网页:peixun_base_
xiangmu.aspx.aspx
<%@RegisterTagPrefix="iewc"Namespace="Microsoft.Web.UI.WebControls"
Assembly="microsoft.web.ui.webcontrols"%>
<%@PageLanguage="vb"AutoEventWireup="false"Codebehind=
"peixun_base_xiangmu.aspx.vb"Inherits="pxb.MUTI"%>
而后台的peixun_base_xiangmu.aspx.vb文件,专门编写代码,实现代码和HTML内容分离。
(2)自定义控件:可以根据需要编写自定义控件,更好地提供可重用的封装逻辑,在使用自定义控件前,需要将定义它们的类文件编译成动态库,即:
vbc/t:library/r:system.dll/r:system.web.dll/out:pxbcontrols.dllcontrol.vb
将编写好的类文件(.vb)编译成动态库(.dll),可以供以后多次使用,由于封装了逻辑,且生成库,所以安全性得到保障。
除上述外,必须要重视记录日志。日志文件分系统日志和用户自定义日志。系统日志,如建立数据库日志文件;自定义日志文件:可以利用global.asax文件的session_onStart()事件与session_onEnd()事件实现自定义日志文件维护,例如:记录访问用户的登录名,访问时间,IP地址等信息,在应用程序根目录的global.asax文件内添加如下代码:
<%@ImportNamespace="System.IO"%>
SubSession_onStart(SenderAsObject,EAsEventArgs)
''''每一位客户登录时触发该事件
sw=NewStreamWriter(server.mappath("log/log.txt"),True,Encoding.Default)
''''将客户IP保存到Session中
Session("IP")=Request.ServerVariables("REMOTE_ADDR")sw.Writeline(Now()&"-用户"&Session("IP")&"进入")
sw.Close
EndSub
SubSession_OnEnd(SenderAsObject,EAsEventArgs)
''''当每一位客户超过会话时间没有和服务器交互,或关闭浏览器后触发该事件
sw=NewStreamWriter(server.mappath("log/log.txt"),True,Encoding.Default)
sw.Writeline(Now()&"-用户"&Session("IP")&"退出")
sw.Close
EndSub
2.3运行阶段:主要考虑如下方面
(1)关闭调试模式;
(2)备份转储数据库文件和日志文件;
(3)密码要不断更新;
(4)及时打补丁程序。
3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的Web网络应用程序开发,在充分利用的安全机制、数据库安全控制、管理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的基础上,可以极大提高Web应用程序的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美]StevenA.Smith等.用实例学.马燕,闫立军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篇5
商业空间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城市商业空间是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所以通常情况下,商业空间的样式呈多样化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如何提高商业空间形式的可持续发展性,是我国城市建筑师们研究讨论的热点问题。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城市化建设逐渐渗透到各省市的各个领域中,作为商业空间建筑设计的主导思想,可持续发展理念展现给人们的并不只是节约环境资源、实施环保建设,而是通过商业空间形式让人们感受到城市化建设的人性化、个性化。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关系,实现了人们对建筑美的追求。在商品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一个具有文明特色的城市,不仅要具备完善的工业产业链条,还要拥有合理的商业空间形式。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工业生产、城市建设的资源消耗问题,开展城市化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必然的选择,为了适应这些环境压力,商业产业模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新型商业模式正在为商业和城市共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积极方向。
商业空间形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 商业空间可持续发展建设的表现
在城市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商业空间形式已逐渐偏离了原有的城市发展轨道,很多商业中心呈现“统一化”建筑模式。个性化城市的缺失,使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水平严重下降,所以这种商业空间模式存在很多发展漏洞。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商业空间建筑和城市化建设是紧密相连的,商业建设是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媒介,是一个城市发展特色建设的重要手段,商业空间形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如图1所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人文特色,一个城市的地域特色主要从人文景观体现,其商业空间形式和商务建筑风格和城市所处的地理特点是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状态下的人文特色,既可以表现区域内人类文明发展智慧,也可以体现阶段性地域发展情况;建筑风格,建筑是组成商业空间的单元结构,所以每个建筑都决定着整体商业空间建筑的风格,应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商业建筑,其建筑综合应用性能非常好,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出信息化建筑理念,还能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功能性,立体式、复合式的建筑更适用于现代商业建筑中心,这种商业综合建筑结构的功能性很好,各单元建筑之间的功能连接更紧密,与传统建筑相比,新型空间形式组合更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现代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1。空间氛围。
空间是塑造建筑结构的主要体现,空间氛围意在强调城市建筑和商业中心建筑的和谐关系。“美”是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结构时追求的终极目标,每个时期的“美”学观念不同,所以各时期的商业中心空间氛围不同。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建设越来越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认识到生态平衡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在设计商业空间时,应着重强调人与环境的空间氛围,展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商业空间形式中的园林景观建筑是商业建筑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将商业建筑和园林景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增加商业建筑的恬静氛围,还能有效的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现代化建筑设计观念完美融合在一起。工业材料、照明、色彩、生态环境、空间氛围灯都是商业空间设计的重要元素,建筑师们通过合理的设计、科学的策划,创造出相对安全、稳定、环保的空间文化。绿色植物是实现绿色空间氛围的主要媒介,由绿色植物组成的生态环境更能体现出商业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由此可见,生态元素是营造和谐、环保型商业空间氛围的主要组成部分,生态元素在室内空间设计和室外空间设计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绿色空间设计形式已逐渐在现代商业空间设计中占据主导地位。
2。添加人性化因素。
人性化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组成部分,利用生态建筑思维模式,将商业空间设计、商业建筑设计、周围环境设计引入自然生态系统中,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空间形态的需求,还能提高人和自然的交流关系。人性化商业空间形式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态平衡,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要保证城市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很好的落实,必须协调好建筑和建筑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环境的承载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商业空间形式,让商业建筑和自然环境做到有机融合;公众消费需求,商业空间形式存在价值是满足公众的消费需求,所以建筑师在设计商业空间形式时,应注重考虑人们的消费观念,将现代人类的消费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融合在空间设计方案中,在满足人们日常消费需求的同时,完成合理的、规范的商业空间建设;感官享受,商业空间设计产生的直观美感不仅可以刺激公众消费,还能让整体商业建筑更具人性化,作为人们消费的重要场所,商业空间必须具备高舒适度的设计理念,在人性化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商业建筑的设计价值、建筑价值、艺术价值,给人以感官的享受。
3。正确处理空间与环境的关系。
空间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商业空间形式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提高空间和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提升空间和环境资源的和谐程度,是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主要手段。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资源,在整个商业空间建筑中,会应用消耗掉大量工程材料和人力资源,这种耗时耗力的建筑设计方法不适用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所以要想正确处理好商业空间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必须合理利用各种生产资源;提高空间和资源利用率,利用率是优化空间资源和建筑资源的主要途径,所以要想提高商业空间的功能性,必须有效控制建筑施工的“尺度”,在把握好商业建筑各建筑元素共生关系的同时,尽量避免各单元建筑的空间浪费;应用生态环境设计,在空间建筑中应用大量绿色植被,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的环保性能,还能提升控制商业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生态环境设计将成为我国城市商业空间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
现代城市商业空间形式的创新
(一) 街区式商业形式
街区式商业形式是指商业空间沿用传统城市街道建设的空间结构,是传统的商业空间设计形式,俗称为商业一条街。现阶段,我国各大城市多存在街区式的商业空间形式,如北京的锣鼓巷、成都的宽窄巷子、上海的南京路、沈阳中街等。利用固有特殊建筑和人文特点,引用种类多样的商业形态,建立以商业为主的消费中心。这种街区式商业空间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现出城市商业发展特点和地域文化特色,但是这种建筑风格会严重限制商业空间的拓展发展,街区式商业中心会阻断商业建筑和汽车景观建筑的协调发展,使城市商业化发展过分依赖于交通。由此而衍生出的商业空间形式,不仅无法体现其固有的商业价值,还会让商业建筑失去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二) 旅游景观式商业形式
旅游景观由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构成,这两种景观形成的商业带不仅可以优化商业中心的景观格局,还能完善商业空间形式的自由体系。城市资源和旅游资源应用在旅游景观中,可以带给商业空间不一样的景观环境,使其更具开放性,更具活力。旅游景观式商业形式具有非同一般的吸引力和发展力,这种形式的商业空间可以同时服务于本地居民和其他游客。购物和消费是商业中心创建和运营的主要目的,作为人口聚集的地区,其商业活动的景观结构倍受人们关注。
(三) 改造式商业形式
现阶段,很多商业项目建筑都纷纷引用了传统建筑结构和风格,在传统建筑特色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商业建筑特色,这种主题鲜明的结构创建风格,可以展现出特色的建筑魅力和艺术价值。在具有历史痕迹的建筑基础上重新开发商业形态,建筑设计师不但要考虑人和城市之间的关系,还要考虑人和时间的关系、人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必须在建立传统消费纽带的前提下,保证商业中心和消费者之间良好的消费关系。与此同时,城市原有的记忆和痕迹还能为商业项目提供兼具独创力与成本效益的设计方案,使项目独特的创意性与商业的现实性完美融合。
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空间形式发展展望
通过上文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商业空间形式的发展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可知,商业空间形式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城市发展的主要表现和重要依据,据相关数据统计,自2008年后,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不断加快,其商业形式种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以福建省商业空间形式变化为研究对象,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篇6
一、学习先进经验,实行招标和比价采购制度,降低采购及工程成本
1999年,中州铝厂开始学习山东潍坊亚星经验,在大宗原燃物料等采购中实施招标采购和比价采购办法。当年采购成本就有明显降低。为此厂领导果断决定,从2000年开始,所有的进厂物资必须全部实行招标和比价采购,仅此一项使2000年的大宗原材料采购成本的降低额占制造成本降低额的16%。
但学习亚星经验并不是简单照搬,而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操作办法,运作更加简洁高效,手续更加简单可行,但又不失控制职能。在亚星机构设置的基础上,增设物价管理科和招标办公室,仅增8个人就把整个中州铝厂进厂材料、备品备件以及10万元以上的工程招标管理得规范有序。
中州铝厂还把这项机制引入到工程建设之中,不但对工程物资实行招标采购,而且还对工程建设采取招标的办法进行竞标。如中州铝厂4#窑磨工程首次采用招标办法。首先对投标单位进行资质审查,然后把整个工程分成材料、设备、土建和安装等几部分进行招标。4#窑磨工程中熟料窑窑体通过招标,投标单位以1014万元中标,与3#窑磨工程同比降低336万元,降低率为24.88%;原料磨以153万元中标,与3#原料磨同比降低47万元,降低率为23.5%,仅此两项就降低工程成本383万元。招标使4#窑磨与3#窑磨工程成本同比降低13%。同时仅用6个月就全部竣工,缩短工期半年以上,工程质量被评定为优良,创造了有色行业工期短,质量高,且工程造价最低的纪录。
措施运作正常必须要有严格的制度保证。通过三年多的摸索,中州铝厂的招标采购和比价采购日趋正规。为此,2000年厂部专门在企业管理处成立招投标办公室,在审计处成立物价管理科,同时出台了招投标管理办法和比价采购管理办法在全厂推广,使招标采购和比价采购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加强成本管理,实施科技兴厂,实现降本增效
1、完善成本核算和考核体系。氧化铝的生产工艺非常复杂,因此其成本核算既关键又困难。原来采用的平行结转法,既不便于考核,又算不出各种半成品的实际成本。针对这种弊端,中州铝厂在实践中摸索出“逐步结转成本法”,又叫“分步转移法”。在“逐步结转成本法”下,首先要核算每个车间发生的半成品成本,再根据前一车间结转的累计半成品成本加上本车间发生的半成品成本合计出向下一车间结转的累计半成品成本,依此结转,最终可求出氧化铝产成品的成本。这样不但可算出各生产环节半成品的成本,明确各个车间的责任,也完善了考核依据,增强了大家的成本意识。在此基础上,中州铝厂建立起以班组核算为基础、车间核算为桥梁、分厂核算为单位、总厂核算为指导的四级核算体系,并将成本、费用指标层层分解到分厂、车间、班组和个人,从而形成了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成本目标责保体系,实现成本核算与全员目标管理紧密结合。为了推动四级成本核算和全员成本目标责保体系的落实,中州铝厂还实行了全员目标考核。不但考核成本费用的完成情况,还考核指标成本、行为成本、事故成本等,增强全员成本费用控制意识。为保证这一套作法顺利实施,该厂还根据生产特点设置灵活多样的考核奖励形式,既有成本降低奖,又有单项奖,有效调动了生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成本费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近三年制造成本年均下降率达到11%。
2、加大科技和技改资金投入力度,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近几年来,中州铝厂坚持科技兴厂,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不断加大科技和技改资金投入力度,推动技术创新。2000年中州铝厂科技开发及技改资金投入占到了产品销售收入的1.7%—1.9%,同时坚持走以我为主,厂院和厂校相结合的路子,初步形成了中州铝厂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体系。比如与中南工业大学联合开发了“强化烧结法生产氧化铝新技术”,仅此一项2000年就为中州铝厂增加6000万元以上的效益。目前中州铝厂已有三项科技成果通过部级鉴定,强化烧结法新工艺、新型回转窑密封装置、新型熟料窑电收尘技术和连续碳分技术等均处国内领先水平。多项技术的成功和推广应用,使中州铝厂产量大幅提高,经济技术指标不断优化,以碱耗为例,从1996年吨氧化铝180千克降低到2000年吨氧化铝75千克,降幅达58.33%。综合能耗明显下降,从1996年吨氧化铝2710千克标煤降低到2000年吨氧化铝1642千克标煤,降幅达39.41%。氧化铝吨制造成本由1996年的2140.68元降低到2000年的1391.45元,经济效益巨大。
3、加强可控费用的管理,降低可控费用支出。中州铝厂这几年把可控费用进行切块管理,并实行奖惩挂钩办法。年初核定费用指标,例如对办公用品按人核定;差旅费按照处室的性质和对外联系业务的多少进行核定;对各单位的小车规范管理,为节约费用封存了部分车辆等。在上述基础上,再将各项费用的控制与各单位的奖金挂钩考核,如果超支则否决该单位的奖金,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可控费用的支出,使近三年来可控费用每年以5.2%的比例降低。
篇7
一、历史文化资源是名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所面临的最丰富的资源
对于大多数历史文化名城而言,追求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物质资本和技术力量都比较贫乏,但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挖掘、发展和弘扬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遗产,形成地方特色文化或名城文化,是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标志。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资源包含着城市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系统。它是满足人类生存和生活的物质需要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系统。物质文化系统体现着城市一定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反映了人和城市及其环境的关系,一般体现为显而易见的物质形态。城市行为文化系统,是人们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关系的产物,体现为人们的个体活动和群体活动,如个体和群体的生活习惯、人际之间的交往和关系。城市制度文化系统是人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社会规范体系,体现为规范化了的社会制度,如婚姻家庭制度、礼仪制度、地方习惯规约等。城市精神文化系统,是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是城市人们的文化心态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体现人们的价值观念。这些文化系统之间既可以通过实物形态的景观,也可以通过非物质形态的景观,甚至于通过有形和无形的文化景观交融于一体而表现出来。所以从这个方面讲,历史文化名城这几种文化系统又可以分为两大类系统,即有形的文化景观系统和无形的景观系统(又被称为文化基质),这些共同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遗产系统,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历史特色。
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是附着于城市自然景观之上的人类活动的各种历史形态,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综合体,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历史特征,它包括名城空间格局、建筑风貌、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这些景观一般能为人们的肉眼所感觉得到,物质形态较为具体,也容易形成物质形态上的区分,如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历史名城,显露的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恬淡风情;古城北京宏伟壮观的空间形态、布局严整的城市规划以及古朴典雅、气势磅礴的建筑,体现着历史的厚重;无形的文化景观即文化基质是不被人们直接感知的、无形的文化因素,是有形的文化景观所表达的创作主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表现为名城的生产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民风民俗、、思想道德、人们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文化基质还表现为一种文化“氛围”,“它离不开现实环境却又是捕捉不到的抽象,它离开了具体却又让人能够立即感受得到、体验得到,并得以形成印象与记忆……它让人们一步入这个城市,就有一种‘城市文化’的感觉和享受,它有感染性,是弥漫于城市空间的‘气候’。”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基质――深层内涵和本质特征可以透过文化景观的物质外貌得到体现。
城市特色与社会生活和历史风貌密切相关,它蕴含着人与社会的内在素质,反映了人类城市历史的文化积淀。
二、历史文化资本禀赋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与一般城市或新兴城市相比,文化资源对历史文化名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但是有的地方,对历史文化名城注重其文化底蕴,忽略其经济源泉,这不利于它们充分发挥自身的特有作用。
经济学已经充分地证明了文化资本对一个国家和城市长期经济增长的解释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血脉和根系,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和窗口,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文化是由知识、信息、各种艺术组成的。知识是对 客观事物的认识。人们掌握知识越多,劳动能力就越强。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信息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各种事物的动态表现,人们收集、整理和传播信息,有效地把握事物的动态,就为高效率地进行生产和经营、处理各项事务创造了有利条件;艺术的根本功能是增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因为劳动能力与身心健康也是互为条件的。一般说来,身心健康的人劳动能力较强,而健康状况较差的人劳动能力也较差。从经济活动的角度来看,文化是指人们所选择与遵从的特定价值观体系,它构成了人们的主观模型。获取特定的价值观体系为每个人将来的生活提供极大的便利,它减少了人们在每件事上都需要做出分析判断所消耗的精力和资源。从这一意义出发,人们所习得的能够为其未来带来收益的特定价值观体系就被称为文化资本,因为它是未来收入的资本化。
文化资本通过潜在地制约和影响制度安排、技术进步及物质利用来制约或促进经济发展:首先,文化资本投资能够促进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表现在人们对特定操作技能的掌握,体现在人们获得“怎么办”的知识;而文化资本则体现在人们获得“为什么”的知识。林毅夫曾提出“意识形态是人力资本,它帮助个人对他和其他人在劳动分工、收入分配和现行制度结构中的作用做出道德评判”。因此,意识形态是能产生极大外部效果的人力资本。为此,任何政府都通过向意识形态教育投资来对个人意识形态资本积累进行补贴。其次,企业文化乃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是国家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同样在国家与城市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人类历史上经济革命的前提是文化资本的积累与扩展,同样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长期停滞则反映在文化资本的缺乏甚至减少。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或许是文化资本的偶尔积累带来了利润,利润吸引更多的人来迅速地学习或复制特定的文化资本,要想阻拦这种观念的传播几乎不可能。当更多的人习得了特定文化资本后,该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资本似乎被“锁定”在一个独特的路径上并沿着这一方向持续扩展下去。而导致经济增长的特定文化资本会进一步同各种相近的思想观念混合在一起,自我组合,互相传递。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文化资本的自我强化行为推动着那些有机会进人增长轨道的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人均收人持续地增长而且这一增长速度似乎并不会下降。 报酬递增的特性使得文化资本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当一个群体中更多的人拥有相同的文化资本时,群体的规则就更容易遵循。如在一个市场中,人人都很讲信用,则市场的整体信用程度就会提高。但是,这也隐含着这样一个推论,在一个不讲道德、欺骗成风的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一定是低下的。不仅如此,文化资本形成的长期性也导致了其改变的缓慢性。历史研究表明,当外来文化与原有文化接触时,外来文化要符合原有文化价值,或至少不与之冲突时,才可能比较容易地得到广泛的接受。当众人直接看到带人新价值的改革可以有益于增进既成价值时,便比新的价值单独出现容易被一般人接受。
对于一个特定的城市而言,“文化资本”具有特殊的资本意义:作为一个人格化的城市,城市人的行为文化,城市市民的社会行为规范与风范也具有“文化资本”属性,城市群体的教育程度越高,个人文化资本越充分,市民的文明行为举止就越有文化资本意义,因而使城市更具有文化魅力和文化凝聚力,进而能从高层面上创造经济与社会价值。同时,良好城市市民社会行为风尚,本身就是“城市文化资本”意义上的投资环境,亦如有的城市提出的口号:每一个人都是投资环境。当然,城市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与有机社会环境体,城市视觉系统的“文化资本”意义上直接的,通过城市视觉环境的美学价值、艺术价值、生态价值的创造所创造出的“最佳人居城市”,可直接转化城市文化与社会资本价值,一个城市所具有的良好视觉系统,可以直接使市民得到生活享受,并必然成为投资者投资热土和创业地,这是“城市文化资本”意义上不言而喻的。
具体到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资本这一要素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在于,它是通过制约其他生产要素而起作用的。如它制约着对物质资本的选择,表现在大量的禁忌阻止发展中国家去利用自己丰富的资源;文化资本要求技术引进同样必须考虑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它还影响着人力资本的发挥,被管理学归属于“X效率”中;同样,它对于制度选择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历史文化资本变迁决定了制度变迁。总之,无论在什么社会中,与生产活动和财富积累有关的价值观念都将是决定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方向的重要因素。
文化资本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称为文化力。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优势必然也必须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发展动力,即具有强大的文化力。总而言之,文化作用于人,不管有形还是无形,都影响着居民的文化素质,从而影响着经济的发展。铸造产品特色,扩大产品文化内涵。每一座 历史文化名城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它们的文化都是有特色的文化。出产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各种产品――货物与服务,或多或少都带有那个城市的文化气息。例如,四川省自贡市的井盐,山东省曲阜市的孔府家酒等,都包藏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一个产品,首先是实物构成,由众多有形物质转化而来;其次是科学技术含量、生产者的经营理念、消费者的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的集合。这两个部分,有的是实物成分多一些,有的是文化成分多一些,具体产品具体分析。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知识经济日趋繁华,产品的文化成分必然日益增加。在这个意义上,新世纪中产品的文化内涵是否丰富,对其市场地位具有决定作用。产品的品牌形成过程是从知名度经信誉度到美誉度。从中看到,产品的文化内涵也是基本的和重要的因素。孔府家酒行销全国及世界,酒的品质只是其一,重要的是人们看重孔夫子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如果历史文化名城的产品都能够把自己的历史文化精华倾注其中,不仅会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及其知名度、美誉度,而且还会反过来为历史文化名城增光,拓展企业文化,增进经济效益。历史文化名城给企业提供的经济与文化环境优于非历史文化名城,因而企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正是这样,企业无论对外开拓或引进技术和外资,都拥有更加便利的条件。企业是人们进行商品生产与经营的社会组织机构,人是企业活动的根本,人的活动是以文化为指导的,所以文化是企业的基础。 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厚文化底蕴,是企业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果历史文化名城都哺育出若干与自己齐名的、享誉海内外的大型企业,不但名城经济突飞猛进,全国经济也会得到巨大利益。
三、历史文化资源的资本化是历史文化名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