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音乐教师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在实践中进行教学
音乐知识教学要加强实践性。教学时,除了教师必备的讲解和学生必须的阅读课本外,许多知识还需要在实践中获取。如教学有关打击乐器时,先请同学按老师所教的简单节奏给一段旋律配上伴奏,老师弹琴同学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老师抓住机遇,讲述要教的打击乐的名称、性能、作用以及演奏方法等知识。这样,同学们通过实践学习知识,就会对所学音乐知识留下深刻印象。
三、编故事进行教学
根据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教学时把音乐知识编成故事给学生听,利于学生记忆,如在教学升记号时编这样一个小故事:“在音乐王国里,有两个亲兄弟,七个音符兄弟谁想升高一般,谁想降低一半,他们都会积极去帮助。”“你们知道这兄弟俩是谁吗?”同学们都急着想知道。这时老师板书“#”“b”符号,告诉学生“#”是升记号,“b”是降记号。同学们还要问怎么帮“七个音符兄弟”,老师再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带有升降记号的练习曲视唱,在视唱中体会和掌握升降号的作用。
篇2
(二)教师对艺术实践的认识不足目前高校的大多数的音乐教师来自于专业的音乐学院,接受的主要是专业教育,所以对音乐艺术实践教学认识不全面,对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传统的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教师。所以,大多数的教师很难将艺术实践与课堂的理论和技能的教学同等地重视起来。更有甚者,音乐教师认为艺术实践过多地占用时间,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讲,主要地了解一些音乐常识,教好中小学的音乐课即可了。有了这种错误的认识,艺术实践教学步履维艰。
二、从高校音乐艺术实践教学的优势探讨问题解决方法
(一)以学生为主体,对音乐艺术实践教学进行调整从学生层面来讲,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为此以学生为主题,对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进行调整,简单地介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双方产生艺术创作上的互动。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一方面既能够表现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又能够彰显教师的教学成果。教师为了使音乐实践活动达到最好的效果,需要精心地进行筹划和部署,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积极地配合教师,认真地领悟,在课下也要反复地练习,认真地体会和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和风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这种互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2.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学生在每一次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时扮演编导,有时充当演员,有时候还需要设计舞台等等。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真正地锻炼学生的领导,组织和协调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成长为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在实践活动中,必然会伴有竞争和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及时地了解到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为21世纪的当代青年,能够体会到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和压迫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从教师层面来讲,对音乐艺术实践教学进行调整从教师层面来讲,对音乐艺术实践教学进行调整主要体现在科研调查工作上面。进行科研有助于教学的创新,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教师很难找到合适的科研项目,即使找到了合适的科研项目,但是由于调研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很难展开。如果把音乐艺术实践教学作为一个科研项目,就能够减轻教师的调研难度。比如,教师可以将其中需要的一些科研调查数据布置给学生,由学生来完成。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而且在闲暇时间和假期可以参加很多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即可作为此课题的信息资源。这样既能够促使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得到了锻炼,又能够帮助教师开展科研项目工作。进行科研调查能够使教师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艺术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三)从学校本身来讲,对音乐艺术实践教学进行调整从学校本身来讲,对音乐艺术实践教学进行调整主要体现在开办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氛围。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能够丰富校园文化,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学生在参加艺术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是创造校园文化的过程。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通过排练和表演以及摄影等活动,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想象力和创作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学校开办各种的艺术实践活动,能够体现一个学校的校风以及学生的精神面貌,从而丰富了校园文化,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为此,高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推进音乐艺术的实践教学。
篇3
三段式教学的研究以现代教学理论、课程理论为指导,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课堂结构科学化、程序化、灵活化、多样化,形成40分钟的最佳分割:三段式结构。把非智力因素引入课堂,把课堂优化为“激趣说标;尝试探索;应用评议”三阶段模式。该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填鸭式”教学模式,体现了现代教学由重“教”到重“学”的转变,创设了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学情境,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的目的。
小学音乐教育激活学生思维发展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音乐教育对人脑潜力的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的左右半脑功能各异,左半脑主要是侧重逻辑思维的运行,而右半脑主管形象思维和记忆功能,使左右脑得到均衡发展是开发人脑潜力的重要途径,而音乐教育实质上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行锻炼和开发,因而十分有利于人体右半脑的发育。美国心理学家费朗西丝·罗斯特曾经做了一个历时8个月的对比实验,发现“音乐教学能改善儿童的空间智力,并且持续很长”,接受音乐教育的儿童能够在影响科学概念发展的空间智力上平均提高了46%,同时在语言记忆力和反应力速度上也有明显提高。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学生们无论是唱、奏、听都要求注意力集中,而且要调动记忆、想象、思维以及感情等各种心理过程积极参与,即所谓“全神贯注”。教学中学生演唱或视谱的过程实际就是训练集中注意力的过程,而且知觉和动作要相互协调,既锻炼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也使学生通过读谱与视唱记忆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反应力的敏捷程度和整体记忆能力。[2]正如法国文豪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文学,一把是数字,一把是音乐。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注意”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除睡眠外,只要是在清醒状态下,人的注意活动问题总是经常地在进行着的。“注意”可分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两种表现,无论是有意注意还是无意注意。都会表现在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等方面。
三段式教学的研究以现代教学理论,课程理论为指导,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课堂结构的科学化、程序化、灵活化和多样化的研究,形成40分钟的最佳分割——三段式结构。“三段式”教学法把非智力因素引入课堂,把课堂结构优化为“激趣说标;尝试探索;应用评议”等三阶段模式。
第一阶段为前l0分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其教学要求必须达到趣、疑、美、奇。在这一阶段中,因为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还会停留在上一节课的某些内容或课间活动的某些事情上,需通过“组织教学”以引起对新课的有意注意.教学内容一般为基本功训练与师生同练加知识传授;也就是在教学新知识时加以基本功的训练,如发声练习、节奏练习,音乐知识,听觉训练等等。
第二阶段为中15分钟。是利用第一阶段创设的最佳教学情境,在学生情绪最高昂,注意力最集中的理想状态中讲授新课。利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动力,推动智力因素的操作,即通过师生双边劳动产生“教学共鸣”,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这一阶段是40分钟课时的主要内容。在形式与内容上是丰富多变的。大致可分为三点:1.视唱(奏)练习。2.歌词的处理;3.音乐的欣赏与赏评。这一段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必须重新组织教材,优化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
第三阶段是后15分钟。是把“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完成效果反馈,促进思维的发展。主要通过增加学习时的趣味性和活动性,加深对学习的音乐作品的理解和巩固,它是中段15分钟的延续,但形式不同,年级段又各不相同。一般方法为律动表演、即兴表演、集体舞、歌表演、音乐小品、器乐演奏、创作练习等形式对所学的音乐作品进行完整的二度创作,加强对曲子的巩固反馈。这一阶段的教学设计须具有艺术性,要自然、和谐、贴切,要给学生以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感受。
以省编义教育音乐教材二(下)六课《井底的小青蛙》第一课时为例:
第一阶段(前10分钟):以听歌曲旋律做律动进教室,使学生对所学歌曲有初步的感受(无意注意)。其次,让学生辨别乌龟、小兔子的音乐形象,从而引出青蛙这一形象(有意注意),并且运用电教手段向学生展示青蛙张大嘴巴唱歌这一形象引导孩子们练声(从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
第二阶段(十五分钟):通过让学生做“摘苹果”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视唱(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结合),然后自学歌曲(有意注意)学会歌曲后,再用“小擂台”的形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意注意)。通过以上安排,使这一环节有松有紧,有张有弛,使学生始终处于饱满的学习状态中。
第三阶段(后十五分钟):作为这一课时的拓展,应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歌曲教学之后,让学生进行歌曲表现,让他们自由地给歌曲编配动作或自由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无意注意),其余学生评价(有意注意)。最后让学生说说这一节课的收获以及不足(有意注意)。
总之,每一节音乐课的安排,都要有精心计划,切实做到唱、练、视、动时间支配合理,既要防止课堂教学拖泥带水,顾此失彼现象,又要充分利用40分钟有限时间,科学地组织教学,使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象磁铁一样,把每个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来,做到了老师教的主动,学生学的主动,进而做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段式教学的启示
“三段式”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体现了现代教学由重“教”到重“学”的转变,创设了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教学情境,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进行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关键在于教师主导性的发挥,主导作用在于为主体服务。“三段式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索,迁移内化知识,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新知识的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新知识等。教师的“导”贯穿教学全过程.在教师多方设法的引导下,学生学会了“渔之技”、“学之法”。
(二)有效地促进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统一。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教法应成为学法的示范。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发展。“三段式教学”中的“探索新知”这一步就是要求教师教给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方法。如学谱的方法、创作的方法、欣赏的方法等。“迁移内化”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把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学法和规律。这两步是相互呼应,使教法与学法有机统一。
篇4
一、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现状
班级合唱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可观的实践意义,因而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新课程改革标准下,纵观我国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已取得了诸多成效,未来发展前景好。就客观角度分析,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依然存在不足,最终导致收效与理想状态差之甚远。班级合唱教学作为一项体系化工程,对音乐器材配备有着较高的要求。目前,在国家教育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小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虽有明显改善,但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滞后、闲置现象,其功能和价值未得到有效挖掘。从教学质量上来看,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禁锢,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内容、方法设置较为单一,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和体现不足,影响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二、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优化策略
作者基于上述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优化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一)优化教学选材。从教育的维度讲,创新与实践是其实现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在日常的班级合唱教学实践中,由于个性差异的客观存在,学生歌唱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自身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对合唱成功的体验不够,直接影响了他们对美的感悟和认知。对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从合唱歌曲选材上从简、从优,以学生兴趣为着手点,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驱动力,并合理配置各声部人员,增强其存在感、荣誉感,继而引导学生感知音乐魅力。以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四课《动物说话》为例,原有单声部旋律简单,容易引起学生的枯燥感,而在编者的二度创编之后,其生动活泼性逐渐凸显,使学生演唱意犹未尽,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自主学习习惯。(二)创新教学方法。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是一种团队精神风貌的表现艺术,其立足点在于培育学生音乐知识、声音技巧、情感认知等综合素养,这亦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单一形式的教学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应从不同层面提高学生合唱素质。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可采取分层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发展实际,在秉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上,制订科学合理的规划,协调好重难点配比关系,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小学音乐教师还可引入合作竞赛,即将学生群体分为几个合作小组,选定合适的合唱歌曲,由各小组分别进行演绎,并作出及时恰当的指导。如此,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一定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演唱热情。(三)改善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及师资环境匮乏是现阶段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对此,学校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准确定位班级合唱教学的价值和功能,并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增加相关投入,购置足量、先进的音乐设备,以满足教学需求。同时,制订完善的教学资源分配制度,合理调配使用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学生发展服务。在师资环境建设方面上,学校需积极引入素质教育理念,进一步明确班级合唱教学目标及要求,并重新审视既有师资结构,善于发现其中的不足,继而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活动。在此过程中,学校可邀请业界专家及其他优秀教师等组织会谈,及时更新音乐教师认知,夯实其学识基础,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开展相关工作尤为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各小学音乐教育实践存在差异,本文作出的研究尚有不足。因此,作者希望学术界的大家持续关注小学音乐教育发展,深度剖析班级合唱教学的价值及现状,并针对其中隐存问题,提出更多有效优化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化功能,引导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作者:蒲玉凤 单位:甘肃省礼县城关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篇5
2.1在解决欣赏难点中有效运用图谱
新时期,音乐本身很抽象,让学生对抽象内容进行欣赏学习,常常让学生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欣赏音乐。为让学生处在视、听交融的一个音乐环境中,教师需妙用图谱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听乐曲、所见图谱进行乐曲学习。例如欣赏曲《铁匠波尔卡》,这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管弦乐曲,低年段学生对于铁匠这一名词比较陌生。根据乐曲的特点,笔者将书本中打铁图片与打铁的音乐同时展现。扇风音乐与图片相结合出现,一向对打铁没印象的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首乐曲所描绘的内容。欣赏教学中运用图谱,孩子们脑海里不再是一片混乱模糊的音响,而是结构清晰、有对比变化的美妙音乐。
2.2在解决歌唱难点中有效运用图谱
歌唱乐曲中会碰到旋律相似、节奏变化的乐句。这些相似的乐句、变化的节奏,往往会改变学生一贯的歌唱惯式,导致学生节奏混淆,旋律唱错。新时期小学低年段是培养乐感,建立音高的关键时期,在课堂中如果传授太多的理论知识必然会扼杀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而要将一首歌曲唱好、唱准,又需要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作支撑。所以,在低年段歌唱课堂中,我们需要借助图形谱来帮助孩子们唱好、唱准,如苏教版一年级歌曲《勤快人与懒惰人》,由于歌曲结尾处出现了相似的乐句,学生一不小心就会唱混。面对该情况,笔者通过图谱,把易混淆的两处音符用高低位置区分出来,让学生看图谱歌唱。图谱的使用调动了学生的感知通道,难点一下子就突破了。
篇6
儿童视唱练耳课中音准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音准的训练包括音阶训练、单音训练、音程训练、和弦训练和视唱训练五项内容。
一、音阶训练
音准教学的第一步是音阶的训练,我认为采用练耳和动作相结合的方法,形象地教音阶是十分有趣的,这里介绍几种教学方法:
1.柯尔文手势,
柯尔文手势是通过摆放手的不同高度的位置训练音阶。这套手势是1870年
由英国人约翰·柯尔文首创,用于音准训练效果非常好,是很有价值的教学技巧。柯尔文手势包括7种不同的姿势,各自代表着音阶中的固定的某一个唱名,并通过在空间所处的不同高低位置,显示音阶中各音之间的高低关系和调式音级倾向性。
手势的说明:“dou” 手放平,掌心向下,放在腰部。
“re” 手放平,掌心向下,放在下肋部。
“mi” 手放平,掌心向下,剑突部。
“fa” 手向下,掌心向里,胸部。
“sol” 手放平,掌心向下,颔部。
“la” 手放平,掌心向下,鼻子前。
“si” 手向上,掌心向上小学音乐论文,额前。
“dou” 手放平,掌心向下,头顶部。
在这个手势中只有“fa”手向下,掌心向里;“si”手向上,掌心向上,这是由于“fa”和“mi”之间为半音关系,所以“fa”向下靠近下方的“mi”音;“si”为导音,具有向上方“dou”音进行的强烈倾向性,所以手势向上。其他的音级都是手放平,掌心向下,比柯尔文手势更加简单、易记,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手的高低位置摆放准确。使用这套手势不仅可以训练音阶,还可以训练单音、音程、和弦的构唱、简单的视唱等。
2.参照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训练音阶
这种方法更像做游戏。具体方法是这样:让学生们排成一排攀登一个想象的具有8格梯级的梯子,每个梯级就相当于音阶中的8个音符期刊网。教师就用这8个音在钢琴上即兴弹奏,例如教师弹出“la”音,学生们就可以向前走6步并唱出这个音,这是上楼梯,如果教师接着弹“fa”音,学生们要向后退2步,下楼梯。通过这个练习也可以让学生们了解音阶中音级的位置和关系。
还可以把学生分成7人一组,每个人分别担任音阶中的一个音,按音阶顺序排好位置,当教师弹“re”音时,任“re”音的学生必须向前走两步并唱出这个音。照这个方法反复练习,当学生熟悉自己的位置和音高后可以不必向前走,直接唱自己的那个音。这个方法还可以继续深入,如教师不弹琴,而是指到哪位学生,那位学生就迅速的唱出自己担任的音高,教师甚至可以按节奏指挥学生们唱出简单的熟悉的歌曲或正在学习的视唱曲,这个游戏练习使学生们亲身参与,精神高度集中,充满乐趣。
3.排队列
用这种方法可以练习各种音阶,如在学习五声调式中的同宫系统各调时,把
孩子们分成五个人一组排好队,分别充当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 羽音,当唱C宫调式音阶时,由担任C宫音的孩子打头,合作唱出C宫调式音阶;唱D商调式音阶时,由担任D商音的孩子打头,合作唱出D商调式音阶;依次类推,这样,孩子们就在游戏中学会了C宫的同宫系统各调。其他的调式音阶也可以这样学习。
在整个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音阶的构唱是无论处于何种程度的学生都要反复练习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相当于器乐学习中的音阶练习,它是良好的调性感和音准的基础。
4.在教学过程中音阶的构唱也可以有多种形式。如:
(1)用不同的节奏、节拍来构唱音阶,
(2)可以空出一个音、两个音、甚至三个音来构唱。这样还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
以上的练习还可以移到其他的调上做构唱练习,练习的多样化可以缓解训练的枯燥感。
二、单音训练
对于单音的训练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音乐论文,有步骤地逐渐加入不同的音级进行练习。如开始让学生听辨并构唱dou,mi.sol这三个音,在学生能快速准确的听辨出来以后,教师可以用这三个音弹奏采用不同的节拍,不同的旋律让学生做听辨练习,要求学生先用“a”或者“la”模唱,再用正确的音名唱出来教师所弹奏的曲例。
在这三个音级完全掌握好以后,再加入“re”和“fa”两个音级,和“si”音级,基本音级都掌握好以后再加入变化音级,练习的方法同上。教师在编旋律时要采用丰富的节奏型和尽量好听的旋律,或选取孩子们熟悉的儿童歌曲片段,使即使是简小的练习也充满趣味,引人入胜。
三、音程训练
音程训练的第一种方法是分辨不同音程的色彩对比。
在学习不同的音程时可以让学生们带着想象来听辨,比如在听二度音程时,有的同学说听小二度音程感到惊悸,听大二度时感觉也很提神,但是比小二度稍微平和一点,还有的同学说听二度音程想到了马戏团的小丑的形象,连续的二度音程还让人想到跳跃的袋鼠、机灵的小兔子……,每一种音程的色彩都是不同的,在学习这些音程时可以引导学生们想象不同的形象,这样不仅教会学生认识和听辨不同的音程,更重要的是让音乐带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这对学生学习和理解音乐有着重要的意义。
音程训练的第二种方法是采用短音阶和琶音搭桥的方法构唱或听辨。比如要唱re到sol这个纯四度音程,可以用短音阶re-mi-fa-sold的方法构唱;要唱dou到si这个大七度音程,可以用dou-mi-sol-si的方法构唱。
音程的训练除了传统的训练方法,还可以变换训练的形式。例如:
1.用手势训练法构唱音程。由教师用双手做手势。比如右手位置指示音程的冠音,左手指示音程的根音。学生分组,根据教师手势的不同位置唱出音高。
2.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同学唱根音,一组同学唱冠音。练习时要按照和声音程来练,先练习一个音程的听辨,然后是两个音程、三个音程、四个音程……,唱时两个声部要互相倾听,既要唱准横向的声部旋律,还要注意纵向和声的色彩变化,通过这个练习既可以训练学生对音程的听辨与构唱,多个音程的构唱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并且学生亲自参与教学活动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3.选取二声部的视唱曲来学习音程,还可以选择一些中外优秀的带有二声部的歌曲如《纺织姑娘》、《深深的海洋》、《红河谷》、《七色光》等等这样的歌曲让同学们分声部演唱,体会不同音程的色彩和丰富的变化。
4.音程的进一步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创作。方法是由教师给同学们一段旋律(可以是几个小节,也可以是一个乐段),学生用所学过的音程为所给的旋律配根音,教师在训练开始应选择简单的、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多的旋律,以后再逐渐增加难度小学音乐论文,学生编配写好以后可以演唱出来或者在钢琴上演奏,也可以在其他乐器(如小提琴、长笛等)上演奏,甚至可以两个同学各演奏一个声部,演奏时倾听音响效果,大家共同修改,使作品更加完善。创作练习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乐理知识,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运用的考验,作品的完成还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
四、和弦的训练
1.听辨和弦性质
听辨和弦性质,包括四种三和弦和四种七和弦的原位及转位。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的色彩,分辨出是哪一种和弦。比如大三和弦的原位及其转位和弦听起来协和,而且色彩明亮;小三和弦的原位及其转位和弦听起来也是协和的,但色彩暗淡,柔和;增三和弦的原位及其转位和弦由于包括了增五度这个不协和音程,因此听起来不协和,有向外扩张的感觉;减三和弦的原位及其转位和弦由于包含了减四度音程这个不协和音程,听起来也不协和,有向内收缩的紧张感。
2.构唱和弦
(1)构唱和弦的原位及转位。
(2)构唱相对两个和弦中有一个音不同的和弦。如:dou-mi-sol到dou-mi-la,再唱dou-fa-la ……,依此类推,用这种方法分辨和弦间的细微差别期刊网。
(3)用和弦的结构来构唱和弦。例如:唱减三和弦的六和弦,根据它的结构是小三度+增四度音程,可以在任何一个音上作构唱练习。
3.分析和弦
和弦的练了听辨、构唱以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包括所学和弦的合唱曲目中的片段来进行分析。在分析时,首先要了解作品的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音乐作品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音乐情感,以及其他的音乐要素,然后进行和弦分析,最后进行分声部演唱训练,体会不同和弦的色彩变化,使视唱练耳的技术训练与音乐作品的艺术性相融合,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对音乐美的追求,激发起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五、视唱训练
视唱训练也是使儿童获得良好音准感觉的重要途径。
1.视唱曲目的选择要循序渐进,可以根据所学习的音程来选择典型视唱曲目,如先唱以级进为主的旋律,再唱包含三度、四度小跳音程的旋律,最后再选择包含大跳音程的旋律进行练习,视唱前可以让儿童先找出并用记号画出来所学的音程,有目的地练习。
2.要尽量选择儿童喜欢、熟悉的歌曲或者中、外国优秀曲目来进行练习,唱词和唱谱相结合。儿童唱会以后,可以让他们有表情的演唱和背唱,在感受到音乐美的同时,获得所学音程的感觉。
3.为了激发儿童练习的兴趣,练习视唱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齐唱、轮唱、分组唱、部分小节默唱、背唱等。背唱时要求他们要音高准确、节奏准确、分句清晰准确、发音尽量优美,像小歌手一样有表现力地、动情地演唱,把乐曲的感情化为自己的心声。当他们在完美的演唱时,自身会得到美的享受小学音乐论文,同时产生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视唱的动力。
六.利用多媒体进行训练
21世纪的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利用多媒体进行视唱练耳教学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了。一些视唱练耳软件的功能非常强大,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软件进行音准专项练习。比如有的孩子需要加强和弦的听辨,电脑可以播放各类和弦,他听后进行正、误的选择,如果选择错误,电脑会及时地纠正错误,给予评分。儿童也可以在课下自己做练习,这使得学习更加方便、更有效率,而且儿童利用教学软件进行练习会增加其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能力的源泉”。作为视唱练耳教师,绝不能把音准训练硬向儿童灌输,一定要从感性训练出发,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励和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与欲望,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活跃课堂气氛,使他们的学习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提高音乐素质。
高级讲师,2006年—2009年在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攻读视唱练耳教学与研究
篇7
音乐教学;探究式;构建;应用
黑传统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对音乐知识进行教学,并未对学生能力进行全面挖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展。探究式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以学生的主动探究式学习活动作为教学主线,将教师指导和学生集体探讨作为主要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效果,对提升音乐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新时期探究式音乐教学的作用
音乐能够“净化”人的心灵,发人深思。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音乐教学已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开始成为新时期教育的重点。传统音乐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对音乐内容进行讲解,并未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围绕学生需求设置相应的音乐教学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乐音乐教学效益,导致学生热情受到影响。探究式音乐教学能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善学生学习态度,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效益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该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深入分析了学生需求,围绕学生主体设置相应的课堂探究结构,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反思,产生音乐上的“共鸣”,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实现了音乐教学氛围的全面改善。探究式音乐教学能够从知识教育转变到知识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探索时不断发展音乐新内容,掌握音乐技巧,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音乐技能,这对学生能力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在上述教学中发现、分析、反思,对音乐知识的本质会有更深的理解,这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益,改善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在新时期音乐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刻不容缓。
二、探究式音乐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一)以学生为主体,设定科学教学目标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音乐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学生主体,依照学生对音乐的需求,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等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在上述基础上形成相应的教学方向,这样才能够全面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投入到音乐学习过程中。该过程中教师要对探究目标进行订制,确保建立明确的探究主体,为学生提供准确的教学探究方向;要依据音乐教材对探究目标共性和个性关系进行研究,将探究目标建立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确保学生通过良好的探究提高自身能力知识;要结合学生需求创建合理探究目标,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体验中,养成科学态度、创新精神、科学道德等素质。笔者在探究式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设定教学目标为:通过一系列教学内容确保学生了解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本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能力,让学生能够实现音乐的内外兼修,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自主探究,设定合理教学环境
在对学生进行探究式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合作探究放在教学探究的重要位置,确保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探究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确保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如音乐教学时实施分组教学,建立专业教学探究小组,由小组人员共同完成教学探究任务,这种小组学习体系对教师教学效益的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当前音乐教学中已经被广泛应用。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把握好自主探究中教学环境的设置,可以通过常见的音乐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这对学生音乐学习质量的改善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如利用音乐历史背景、音乐内涵、相关小故事等对课堂内容进行丰富,让让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缤纷多“彩”。
(三)抓住认知特点,全面改善教学效益
创新是音乐教学的重点。在探究式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创新教育,做好音乐体系的创新、音乐内容的创新,将创新理念融入到探究式音乐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为自身音乐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川江船夫号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了解音乐内容,初步了解后教师可以设置探究性问题“船夫号子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场景相似?你是否在生活中看见过上述情景?”等,学生对上述问题回答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一些生活的情景进行自由创造,依照船夫打渔过程中的一些声音自己编曲填词或在歌曲基础上进行修改,实现教学体系的完善。
(四)开展自我总结,归纳探究方法
音乐探究式教学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教学进行总结、归纳,对教学理念、方法、存在问题、解决方法、教学不足等进行全面分析,及时进行教学完善和提高。教师要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对存在课堂探究式教学效果低下及时进行分析,了解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更正。由学生对教学进行评价,对教学整体进行分析,加强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探究式教学才能够得到全面改善,教学效益才能够得到本质上的提升。
三、结语
探究式音乐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把握,要在上述基础上形成针对性教学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探究式教学质量,实现音乐教学的全面改革。要把握好学生主体作用,对探究式教学结构进行全方位构建,依照教学发展需求形成相应的探究式体系,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作者:郑婧宇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洪波,曹红梅.应用型创新型音乐人才培养战略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4,09.
篇8
二、 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尽管校本培训对教师的发展有巨大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在中小学,针对音乐科目的校本培训却处于一种“边缘”的状态,侧重于“语、数、外”三科的校本培训仍然是普遍现象。这些科目都有较好的培训计划、目标要求、评价机制以及较充裕的经费支持。而音乐教师的校本培训由于自身条件以及学校因素的影响,都让校本培训显得“可有可无”,存在不少问题。
1.对培训认识不足
虽然校本培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培训模式,但是在中小学,音乐教师对校本培训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主体意识不强仍然是普遍现象。作为众多学科中的“副科”,音乐教学一直被忽视甚至被取代,加上教师专业素养的缺乏,音乐教师校本培训处于“冷淡”状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音乐校本培训缺乏正确的认识。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音乐教师对于校本培训的内涵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他们简单地把校本培训理解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即时性解决问题的方法,缺乏从长远的视角发掘它的可持续发展意义。二是没有营造出良好的校本培训文化氛围。有关资料显示,自上而下是很多学校在开展校本培训时存在的现象,组织者仅仅是简单的服从上级文件的要求,没有结合学校教师发展情况开展培训。在培训过程中缺乏理论准备和有效的实践指导,更没有对培训进行宣传和引导。并且由于各中小学过于依赖以往院校式的培训形式,难以建设教师自我教育、提升、完善的学习文化氛围,特别是主动学习型的教师文化,导致基于学校自身实际的校本培训氛围难以形成,这些都影响着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开展。
2.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校本培训特点之一是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来安排培训活动,培训的结果可以直接作用于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能否对教师培训需求进行细致把握,是决定校本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然而大部分学校在进行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校本培训时,都陷入了机械执行文件指示的状态中,把音乐校本培训的内容机械地分为音乐教材教法、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教育理念、音乐教师专业技能、课题研究、音乐课外活动、现代教育技术、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等。在培训中搞一刀切,要么盲目执行上级培训要求,要么想当然地安排培训内容。这些行为无疑会导致音乐校本培训目标模糊,内容零散,难以从每个地区每个学校自身特有的文化背景,学校本身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制定校本培训的内容。如此培训当然不能反映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发展对教师提出的需求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求,也就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相反还会造成教师们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得不偿失。
3.培训方式单一
当前中小学音乐校本培训的形式虽然开始呈现多样化,但是专题讲座或专家讲座的讲授式仍然是主要的方式,与新课程理念较符合的一些培训形式较少使用。众所周知,讲授式培训方式很容易忽略教师的主动性。而对于其他培训方式,由于缺乏深入的探究,诸如案例研讨却不明确案例培训方式的内涵;教学反思却找不到反思的切入点,结对子却不对外开放,只限于学校内部,致使这些方法仅仅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组织者由于缺乏对培训方式的研究,故而不能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适合的培训方式,这也是对教师关注度不够,没有发挥教师主体地位作用的表现。因此,培训方法必须从教师主人翁的角度出发,使培训方式多元化,并且有针对性,充分调动教师培训的积极性,真正解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4.培训管理缺失
对校本培训的管理不到位,保障体系不健全,评价制度不科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在管理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有效的管理应该基于完善的保障体系,因地制宜的培训政策、高效的培训组织领导、充足的培训经费、充裕的培训时间。而在很多地方,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普遍存在管理上的缺失。表现为:管理上领导不够重视,培训时间得不到保障,经费投入得不到保障。总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够在政策、组织、经费、时间等进行完善保障的校本培训体系还没有建成。校本管理上的缺失还表现在培训制度、培训方案、档案管理、学分制度及评价机制上。申报审核制度的缺乏致使各校开展时校本培训各自为政。各校的培训方案设计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学校在对校本培训档案管理上也是参差不齐。评价机制也不够科学,评价仅限于教师参加培训的次数、作业量的完成、考核的打分等定量评价,缺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定性分析。
三、 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对策
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开展不仅需要组织者科学、正确地管理和实施,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也需要教师自我提高的培训意识。因此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需要组织者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1.科学认识校本培训
要使校本培训达到理想培训效果,必须全面地、科学地认识校本培训,加强教师们的主体性认识。首先要树立以音乐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校本培训观念,营造积极的校本培训氛围。决策者要以“学校是教师的学校”、“学校是教师发展的学校”作为工作指导的核心观念,立足以教师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措施。教师要把自己看成是“在学校中获得发展的人”,树立专业发展意识,把自身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投入的心态和主人翁的责任感参加校本培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塑造自己的专业精神,完善自己的专业人格。此外良好的校本培训氛围也必不可少。可以借助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手段与媒体,宣传校本培训的政策法规以及培训工作的信息,从而强化教师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参与意识、达到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培训目的。
2精心选择培训内容
中小学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应因校而异,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具体情况,以发展教师的专业为立足点,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的差异性,有组织有层次地制定。首先,培训内容必须建立在教师实际发展需求上。可以通过观察、座谈、发放问卷等方式,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迫切需要提高的能力的需求进行调查了解,掌握每位老师以及整个学校教师群体的培训需求,通过信息反馈,有目的地制定校本培训内容。其次,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构建培训内容。可以从教师专业发展中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等进行内容选择。
3.采取多元培训方式
总体来讲,校本培训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即传统培训方式和现代培训方式。音乐教师校本培训的方式本身就是多元的,它完全依据地区、学校、音乐教师的各种实际情况和个性化的需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组织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
参考文献
篇9
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促进了新型音乐教育观,评价体系的形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新契机。但许多新问题也在实践中凸现出来。有一部分小学音乐教师没有深入领会新课程的理念,因准备不足而使教学陷入无序或不当状态的教学现象也随之出现,这就是小学音乐教师课堂失位。小学音乐教师如在课堂上准备不足,就会出现既没当好主导,又没有演好首席的现象,从而也使得音乐教学“误入歧途”。下面作者将提出几种不同的小学音乐教师课堂最常见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予以分析。
二、小学音乐教师课堂失位现象剖析
(一)想做开放的组织者却成自由的“放羊”者
有些小学音乐教师没有准确理解新课程的真正意义,仅注重某些形式,并未掌握其中富有深刻含义的精神,将在学习中“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倡导的这种学习方式,作为新课改的唯一标志,片面地认为,如果没有这种方式就不能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教师为了实践这一理念,以体现其在课堂上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成为一个开放教学的组织者,因而千方百计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忙于搞各式各样的活动形式,忙着穿梭于在各个学生小组间,将“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反复讨论”,“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愿意怎样做就让其怎样做”作为体现学生主地位的一种方法,课堂上出现了一片毫无教学秩序的“生机勃勃”、“热闹非凡”景象。他们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始终,结果是事与愿违,想做开放的组织者,却成了自由的“放羊”者。
(二)想做开明的引导者却成单独的表演者
有些小学音乐教师习惯于在课堂上过度表现自己,从上课一开始,就“引吭高歌”,展示她的“金嗓子”;或是夸夸其谈,施展如簧之舌;更有甚者,往往以“注重技巧”为托辞,在课堂上脱离文本,大开无轨电车,使听课者如坠五里之云。如此这般的“表演”占用了课间大半时间,无意中使自己引导者的角色出现了偏差,自然成为了一个“表演者”。令人忧虑的是,目前这样的课堂越来越多,这样“高明”的做秀也愈演愈烈。另外加上媒体的运用,有些小学音乐教师纯粹为展示制作的高超技艺,虽让人感到眼花缭乱,却难免心中空空。
(三)想做问题的引导者却成无止的发问者
将课间提问作为活跃教学气氛的手段和方法,这无可非议。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金钥匙,而思维能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提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为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而有些教师课前不作充分准备,随心所欲地提问,甚至整堂课都在提问,出现“满堂问”现象,使学生紧张应付问题,无暇思考,而有些问题或过于简单并欠科学,或有些问题不着边际,离题万里。而在回答问题上,教师总是在暗示或引导学生按照其预设好的答案回答,稍有不符便公布所谓“正确答案”,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表面看这似乎课堂上生动活泼,活力四射,学生都在自主学习,而实际上则是教师又在极力灌输教育,而学生只有消极接受的权力,这与新课程中对话的理念相去甚远。
三、对小学音乐教师出现常见问题的对策
(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注重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真正主人放羊式的教育方法在当今的音乐课堂上相当流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宗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进步但片面或者极端的放羊式也会导致不当的后果,使学生课堂上无组织无纪律,思维上处于无序状态,从而使得表明上课堂热闹无比,学生们分组讨论,分工合作,实际上却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无组织无纪律,教育缺乏有效的主导者和监督者,使得课堂教学中只存在模糊的自主概念,没有主心骨,学生哄成一团,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好学生利用自主的机会学到更多,后进生利用课堂的自由性,扰乱课堂纪律,影响其他学生学习坏了一锅汤。而老师在课堂中的职责是当好牧羊人有序有选择性的放羊,准确理解新课程的真正意义把知识和思考能力,方法有效的传达给学生是老师的神圣职责,鼓励学生发扬“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将其与必要的教学组织、监督,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适时的放羊,妥善的“放羊”,让他们有效地接受信息、掌握知识,创新思维,茁壮成长。所以,小学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要设立一个标准,既要有学习标准,也要有评价标准,这个标准是老师的最低标准,在任何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应该在这个标准下进行。
(二)引导学生以课本为基础,遵循教学大纲要求
篇10
一、要正视流行音乐文化,了解流行音乐文化
教师要把流行音乐文化融入到声乐教学中,并且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那么首先就必需了解和正视流行音乐文化,流行音乐的内容比较通俗,形式丰富,风格多样,旋律动听,浅显易懂,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很受大众的欢迎。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包括整个音乐教学,一提到流行音乐,一些教师就把它定义为不健康的音乐作品,并且非常排斥这种类型的音乐,在教学过程中不会播放流行音乐,也不允许学生唱流行音乐,更有甚者连谈论都不可以。其实这是对流行音乐文化的一种片面认识,作为一名高职音乐教师应该尊重多种音乐文化,既然流行音乐有着其独特的魅力,那么教师也应该接受,一方面要从内心真正的正视流行音乐文化,肯定流行音乐文化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另外一方面要深入的了解流行音乐文化的特点和发展现状,了解班级中哪些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是学生喜欢的,为什么喜欢,学生喜欢的这些流行音乐作品在风格、节奏等方面又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只有正视和深入了解流行音乐文化后,才能有效的把流行音乐文化融入到高职声乐教学中。
二、在演唱的技巧中恰当的加入流行音乐
在声乐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演唱的技巧。按照唱法的分类来说,流行音乐也可以叫做通俗音乐,这种音乐唱法特点在于演唱者的整个状态比较放松,唱的形式自由,它特别强调利用演唱者的原有声音进行演唱,没有过多的规矩。以往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生演唱技巧时,特别注重强调“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原生态”唱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诸多“规矩”的限制,在机械式的格式下进行演唱,反而禁锢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这并不是声乐教学的目的。高职声乐教学培养的是未来的小学教师,需要的是自由、自然的歌唱,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高职声乐课堂,应该做的是在学生原有的发声能力上进行引导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因此,教师在训练学生的演唱技巧时,可以引入通俗唱法,摒弃一些不必要的规矩,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在表现形式上恰当的加入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文化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表现形式方面丰富多彩,甚至引领着整个音乐文化的发展方向。流行音乐文化中,乐队是比较常见的表演形式,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乐队表演的方式比较即兴、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这种表演形式借用了先进的科技技术,把各种乐器的演奏和演唱者形成有效的结合。以一种充满个性的方式把音乐带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据了解,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当中,有不少学生都会玩乐器,甚至还有些学生组成了自己的乐队,作为一名教师,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应当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培养,把每个学生的掌握的不同乐器和声乐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声乐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声乐知识,而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
此外,歌舞剧也是流行音乐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把歌舞剧的表演方式融入到高职声乐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声乐技巧也是很有帮助的。一般的歌舞剧都包括了演唱、表演、舞蹈、对话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通过歌舞剧的运用可以让学生的演唱技巧表现出来,根据不同的表演角色采用不同的唱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给予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而且能够掌握更多的声乐演唱技巧。
四、根据歌曲的内容,有选择的使用
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虽然只有短短的百年历史,但流行音乐文化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在演唱技巧、艺术表现形式上合理的运用流行音乐文化的确给高职声乐课堂带来了生机,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在看到流行音乐文化带来的益处时,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由于流行音乐文化表现的内容和形式没有统一的格式,良莠不齐,很多的流行音乐作品也未必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一些传播正能量的流行音乐作品的确是佳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的进行引入,有些流行音乐纯粹是烂大街的口水歌,例如爱情买卖诸如此类的歌曲传唱度很高,但是根本没有什么可以吸收的养分;还有一些流行音乐作品传播一些不健康的负能量,这样的作品也不应该出现在课堂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爱好和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一些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作品进行教学。例如王力宏的《龙的传人》、谢霆锋的《黄种人》、周杰伦的《霍元甲》、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等等,这些都是积极向上的歌曲,其实这类歌曲还有很多,关键是教师慎重选择。
五、结语
综合上述所说,流行音乐文化的有效运用的确是提高学生声乐知识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丢弃传承的声乐,而没有目的去追求流行音乐,传统的声乐作品始终是学习的基础,流行音乐作品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不管是传统的声乐还是流行音乐,都应该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有效、恰当的运用他们,真正的把流行音乐文化融入到高职声乐教学中,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学习声乐知识,实现音乐本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篇11
学生姓名:
系 别:
音 乐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中国教育政策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界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地位。”在今天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里尽管人们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舞蹈仍以其独特的美的表现传达着人类共同的享受,共同追求的情感。它为我们展现的人类心灵深处的情感不仅为特定民族所接受,而且也引起全人类心的共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与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学生可以通地艺术这一窗口领略到世界各国的文化,共同体验对人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善美的渴求和人生的珍重。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情感的波动和他人情感的交流,形成以审美的态度对于自己和他人,以审美的态度对于社会和生活,从而有利于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互动和团结,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长期以来,我国舞蹈教育的价值曾被人们所低估,许多人认为,舞蹈能力的培养只对少数将来要专门从事舞蹈工作的人是必需的,对一般的学生来说只是点缀,中国的小学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从来没把舞蹈课列入课程中,只有少数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课外活动中加入一些舞蹈活动内容。面向21世纪的时常经济和技术革命的挑战,学校不但要重视素质教育,更要从学校的教学内容的课程体系,以及观念上加以改革,让舞蹈教育彻底溶入心理素质教育中,且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1、舞蹈、心理素质的含义。
2、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生的作用。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目前中小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2、如何通过舞蹈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网上、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
2、请教指导老师陈文红副教授,确定选题方向;
3、与同学共同讨论本课题,互相交流意见;
4、写好开题报告;
5、根据已选题目进一步搜集资料,并拟好论文提纲;
6、论文写作;
7、论文修改并定稿。
进度安排:
1、依据论文参考选题,作好论文先期搜集工作;
2、选题,写开题报告;
3、开题报告定稿,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
4、论文写作阶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5、修改论文阶段;
6、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国宾,平心,矫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352-375.
[2] 朱培科,马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必要[J].舞蹈,2019,(3):48-49.
[3] 探索舞蹈艺术教育对少儿素质教育的作用[EB/OL].
,2019-03-22 .
[4] 浅谈儿童舞蹈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EB/OL].
,2019-11-22.
[5] 安洁.素质教育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音乐天地,2019,05.7-9.
[6] 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C].人民出版社,2019.293-294.
[7] 隆荫培,徐尔充. 舞蹈艺术概论[C].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03.
[8] 刘沛译.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J].舞蹈,2019,(4):36.
[9] 武霞.浅谈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D].2019.
[10] GB/T 7-303-06069-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S].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篇12
一、贫困山区中学音乐教育缺失的现状
两年前,笔者受领导委派来到广西贫困山区支教,相继在几所中学负责音乐教学工作。当第一次走进他们的校园时,从校长、教师、学生惊讶而又兴奋的目光中感到了自己肩上的重担和责任。在这期间,笔者对广西最贫困的几所中学进行了实地调查,音乐教育的缺失有以下几种情况。
1.音乐价值观的缺失
据一个初三毕业生反映,他所就读的学校是离县城40公里的一所比较偏僻的中学,他在那里读了三年初中,没有上过一堂音乐课,没有唱过一首完整的歌,也没有听到老师唱歌。偏远山区中学为什么不开设音乐课?其原因当然不排除某些客观因素,但也不排除人为的观念所致,即:音乐教育价值观的缺失。
音乐教育价值是什么?是情商教育,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和高尚品德的重要途径。可是在山区中学,他们只重视智商培养而忽视情商教育,不正确的音乐教育价值观是导致有些中学删去音乐课的原因之一。
一是把升学率作为唯一的价值取向,忽视学生全面发展。他们认为音乐没有列入升学科目,不开设音乐课对升学无关紧要,不影响学生升学,也不影响学校升学率。在思想上没有正确认识音乐教育的价值,他们把音乐当作可有可无,把音乐课当作可上可不上的课,随时都可以给语数外让课,把学生的升学率作为办学的最终目的,“光师耀校”成了他们唯一的追求目标。
二是把升学率的价值取向传给了学生家长。许多学生家长受到升学率的影响,认为学音乐是不务正业,会影响文化课学习,影响升学成绩。有些爱好音乐的学生在家听听音乐、哼哼歌曲都会受到家长的指责,正因为有这样一个价值观的盲区,所以不少中学就把音乐课停了。即使有的学校开设了音乐课,也只是在初一年级开设,初二开设的很少,初三几乎没有。
2.音乐教师的缺失
贫困山区中学缺乏专业音乐教师是普遍现象,他们很少配置专职的音乐教师,音乐课都是由语文、英语等科目的任课老师兼上的,于是不正规的音乐教学带入了课堂,他们只能教唱自己熟悉的歌曲,会唱什么教什么,甚至使浅俗的爱情歌曲在校园内传唱,严重违反了《课程标准》的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即使条件稍好点的中学有音乐老师,他们的学历也很低,大多是中专毕业生,很少有专业的正规音乐院校毕业生。他们没有受过高师音乐的专业教育,具备扎实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音乐教师在贫困山区严重缺失。
3.音乐教师素质的缺失
(1)文化知识的缺乏
音乐教师要具备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才能胜任音乐教学工作。文学历史、地理人文、语言美学等知识都是音乐的相邻学科知识,与音乐紧密相连,这些知识在音乐教学中缺一不可。但在山区中学音乐教师身上这些相关文化知识还不够丰富,缺乏多层次、深层次的文化结构,没有拓宽知识面,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将音乐相关的学科知识运用自如。
(2)专业知识的缺乏
合格的音乐教师应具备视唱、节奏、旋律、器乐等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才能让学生愉快地学到他们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山区中学的音乐教师却很少涉及到这些音乐常识和基本技能,他们只能教学生唱几首流行歌曲,没有让学生在音乐课中扩大视野,享受真正的音乐美感,离“一专多能”的音乐教师要求有较大差别。
4.教学设备的缺失
在城市中学及经济发达的农村中学,教学环境普遍得到了改善,崭新的教学楼、现代化的实训楼,齐全完善的音乐教学设备应有尽有。但是贫困山区音乐教育所需的教学设备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的音乐教学设备简陋缺乏,别说钢琴、手风琴、电子琴等高档设备,就连一台破旧的风琴都没有,甚至有的中学连录放设备都不俱全,在音乐课上就靠教师的“清唱”教给学生几首自己熟悉的歌曲,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音乐教学,影响了音乐教学质量,更影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改变贫困山区中学音乐教育缺失的策略
1.完善音乐课程机制,提高音乐教育地位
目前,山区中学没有音乐课程的硬性目标,教师的教学任务指标和教学质量指标不明确,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掌握音乐技能的指标也不明确,教材使用的规范性更不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教育的质量。为改变这种现状,山区中学的音乐课应纳入年终考试考核的范围,实施达标制。各项教学指标严格按《课程标准》的规定执行,规范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从而有效促进音乐教育发展。
2.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价值观,注重发挥音乐教育作用
(1)认识音乐教育对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音乐教育既是美育,也是创新性教育,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及品德修养,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说:“美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美的想象是知识的源泉,这种美的想象需要音乐进行启迪。”[2]音乐是声音艺术,它运用音响、节奏、旋律、和声等多方面的音乐元素来塑造艺术形象,并通过艺术形象去激发人们的美感。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乃至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内容,是教育学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2]。音乐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收获到所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想象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形象记忆和思辩能力。既能培养学生的情商,还能坚定学生积极向上的信念,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认识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人格魅力的作用
音乐的教育价值在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课堂上,音乐可以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使他们建立起对一切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曾有音乐大师认为:“歌声是生活中的阳光,没有阳光的生活是沉寂的、郁闷的,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勃发的季节,正是心灵勃发的高峰期,他们不仅有学习文化知识的渴望,也有对音乐的渴求。”[3]初中阶段,升学率的高压、学习的繁忙,使得中学生心情压抑。如果能为学生开设轻松活泼的音乐课,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放松,享受音乐的美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不仅能提高学习成绩,还能让学生快乐健康成长。
3.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音乐师资,缓解教师缺失的燃眉之急
(1)培养具有完整知识结构、扎实教学功底的合格教师
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既要有丰厚的文化知识,还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做到内修外习,强根固本。
①文化知识的融入
与音乐相关的文化知识有歌唱识谱涉及的人文知识、发声共鸣涉及的物理生物知识、歌词分析涉及小说诗歌的文学知识、曲式结构涉及的美学知识等。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有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师的文化素质如何,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
②专业知识的渗透
音乐教师应经过高师音乐的专业学习和训练,才能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视唱练耳、乐理常识、器乐演奏、乐曲配器、和声配置、曲式分析、合唱指挥、舞蹈编排、音乐活动的组织与评判等专业知识和技能集音乐教师于一身,缺一不可。这些专业知识是成为一名合格中学音乐教师的基础,是当好一名合格音乐教师必备的前提。学生正值青春年少,思想活跃,对音乐充满渴望。只要他们掌握了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就能激发他们的二度创作思维,因此,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扎实了才能开启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2)培养教学实践与教学方法融为一体的教学能手
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有成熟的教学方法,有自己的教学个性,还是一名善于把实践与方法巧妙融合的教学能手。
①善于运用教学方法
把“教与学”变为“学与教”的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一个技巧环节,是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这种方法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尤为重要。正如北京大学名师林崇德教授所说:“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是教学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教学目的的体现者,学习活动的主人,学习过程的探索者。”[4]变“教与学”为“学与教”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一是“学生点菜”,提高学生音乐兴趣。学生“点的菜”由学生自己做,教师只是点拨引导。例:学生点一曲音乐作品,让学生去理解去讲解,让学生分析曲式的结构,让学生演唱自己点的作品,教师随后的点评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
二是因地制宜组织音乐活动。音乐教师组织音乐活动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这种机会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给所有学生上舞台的机会。《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业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活动要求大众化。”[2]例如:班级或小组拉歌比赛、演唱接力、击鼓传花等音乐活动能使全体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快乐,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是成立学生音乐团体。成立有音乐教师参与并指导的学校合唱团、乐队、舞蹈队,让这些团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展示才华,树立自信,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②培养本土音乐与大纲教材融为一体的创新型师资
山区音乐课是比较有乡土特色的。“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山区,有着浓厚乡土气息的音乐文化。山区音乐教师要注重把原生态音乐、本土歌谣带入音乐课堂,丰富教学内容。”[5]笔者在支教期间,曾对广西的苗族音乐有过采风。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苗族的高腔、平腔就是苗族人民最爱唱的本土音乐。它高亢嘹亮,朴实婉转,声音甜美,深受苗家儿女喜爱。不论是欢庆佳节还是婚嫁喜事,大家都会闻声而合之,闻鼓而舞之。特别是苗族的接龙舞、狮子舞更是远近闻名。它节奏明快、古朴、协调、舞姿优美大气,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如果山区音乐教师善于采风,勤于采风,注意吸收地区民歌等音乐元素,并融入大纲教材,把山区原生态音乐与优秀民族歌曲融为一体,就能实现山区音乐教育的创新,这种创新型的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尽快改变贫困山区中学音乐教育缺失的现状,加强贫困山区的音乐教育,提高山区学生与社会竞争的能力,是实施提出的“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之一,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小娥.浅谈合格中小学音乐教师具备的素质[J].湘江歌声,2001(1).
[2] 吴永东.刍议农村中学音乐教育落后之我见//湖南教师论文汇编[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3] 黄群.翻开音乐新的一页//湖南教师论文会编[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篇13
课堂是音乐教育的主阵地,高师的音乐教育课主要是以集体课、综合课的形式展开的,它不仅能教会学生音乐教育理论知识与音乐教育教学法,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课堂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了解、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从而树立良好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教育观,自觉加入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队伍中来。
一、树立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民族音乐是在广大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蕴含着浓郁的人文特色和民族特色。要构建具有民族音乐特色的音乐教育学课堂,首先必须树立人文主义教育理念,以审美为核心、以育人为根本,通过民族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师是课程内容的具体操作者,好的音乐老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的讲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传授民族音乐的精髓;培养良好的审美趣味,改变中小学生崇尚流行音乐轻视民族音乐的趋势;发展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性,主动地接触、学习民族音乐;更能够利用学校所在区县现有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让学生学会自己身边的、现存的、活生生的民族音乐,使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加深对本乡本土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选编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教材是音乐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要素,要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民族音乐教育课堂,所选教材的具有本土民族性是至关重要的。以现行教材为蓝本,对它进行增删、取舍,增加民族音乐的成分,不失为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权宜之计。
在教学中,根据《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学大纲》及配套教材、国家教委2001年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及配套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在熟悉和理解的基础上,以突出民族性为主要目的进行增删、分类,然后再根据类别充实优秀的本土民族民间音乐。应把乡土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引入课堂,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了解和学习广西本地的音乐文化遗产。
在“歌海”广西,优秀的民歌俯首皆是,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歌唱节日,如壮族的对歌、瑶族的耍歌堂……在演唱教学中,挑选适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民族歌曲,激发学生对广西民族音乐的兴趣。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许多地方都选编了乡土音乐教材,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乡土气息浓郁,内容多为学生最熟悉但从未注意过的音乐。据报道,在广西崇左市的龙州县,当地的民间音乐“天琴”已被纳入音乐教学计划,正式走进了中小学音乐课堂。这是学校民族音乐教育的一个有益尝试,其意义已经超越了教学计划或教学任务本身,体现出了中小学音乐老师自觉传承民族音乐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民族音乐的浓厚兴趣
三、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浓厚兴趣
当学校教育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渠道时,民族音乐必须将高师音乐教育作为传承的重要基地,把民族音乐的活性资源纳入到音乐教育学中,通过高师培养出的音乐老师,将民族音乐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紧密结合。
教师是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的结合点,只有热爱民族音乐并对其有着深刻理解的音乐老师,只有具备深厚民族音乐素养的音乐老师,才能能够轻松驾驭民族音乐内容的课堂,对中小学生的民族音乐审美观产生深远的影响,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要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地将民族音乐内容引入高师音乐教育学课堂,需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教育学的课堂中,结合教学实践让学生上讲台演唱本民族歌曲、演奏民族乐器,努力提高并充实自身的民族音乐素质。充分利用广西富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民族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化,使他们能在对音乐美的认识中去了解、热爱广西的民族音乐。
四、进行民族音乐教育课堂的实践初探
广西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还是占很大的比例,各地方的音乐教材也都加入了乡土材料,音乐教材的编写者努力地坚持弘扬民族音乐从中小学的民族音乐的教育开始的方针。建立具有广西特色的民族音乐观,在音乐教学法上要注重与民族音乐的结合。
广西的少数民族众多,在相关的民族文化背景中,本民族音乐更容易感染学生,为广大学生所接受。要从音乐欣赏教学入手,把民族音乐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努力提高中小学生民族音乐素质。在音乐欣赏课堂上,通过引导他们学习一些带有典型广西民族风味的歌曲:如《壮乡美》,在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民间音乐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的道理,使孩子从心理上崇拜民族音乐,提高对民族音乐的感情。让学生结合所欣赏的音乐讲讲本民族音乐的发展史,引导学生去领会民族音乐的精髓,对这些民族音乐创作根源的追溯,会让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由衷的热爱之情。有了这样美好的感情,就会对学习民族音乐产生浓郁的兴趣,为学校进一步实施民族音乐教育打下浓厚的情感基础。
音乐教学法一向提倡创设多种情景、提供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民族音乐教育也应如此,采用以感受体验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音乐课堂上应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听、唱、奏、演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验。让学生与广西的民族音乐面对面地接触,品尝民族音乐的“原汁原味”,使民族音乐中蕴涵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严等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李晓蓓著.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对建立民族音乐教育模式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