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国际管理会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思考及探索
1)结合我国的实际需求和情况,使用具有我国特色的案例辅助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首先,应与本土企业对国际化应用型人才要求相结合;通过笔者对一些企业的调查结果来看,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英文类财务处理能力的要求仅占10%,而对财务人员具有开阔的视野、国际化的思维要求占80%以上,由此可知,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英文的讲解和使用不应作为课程的主导,而要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及国际化的思维。另外,对于教材中一些具有文化差异的案例,可替换为学生熟知的本土案例,便于学生理解。
2)结合学生情况,转变考核方式,激发学习热情。保证双语教学效果的前提是要结合学生的英文水平。以笔者的学生为例,四级考试通过率达80%以上,说明学生的英文基础良好,对相对基础的阅读及作业任务可以完成。如上文提出,作业成本法章节使用案例分析的考核方式,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在于使用的案例材料为专业的英文学术论文。如能根据学生的英文水平,将其设置为讨论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的应用情况探索的开放式论文,这样既降低英文阅读量,又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及应用。
3)采用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及考核方法。《管理会计》的双语教学,除国际化思维的养成及英文之外,引入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样重要。在讲授法的基础上,还可根据章节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及考核方法,使学生学到的不是“死知识”,而是将知识利用起来去思考去实践的能力。如,在库存管理章节,教材中体现了传统库存管理方法以及JIT准时制,可以针对这两个内容组织学生辩论,鼓励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明辨性思维。还有,在每章之前使用情景案例导入,应用案例讲解课堂内容;或根据案例,在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而对于后附的思考题,可要求学生课后总结答案作为复习。亦可另设开放性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研究,后将讨论及研究结果在课堂上进行讲授或者演讲,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导课堂,并随之进行讲评,以此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丰富双语教学的形式和提高教学效果。
篇2
(二)缺乏对管理会计的重视
据调查,目前管理会计工作在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发展中仍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管理会计相对较为广泛的应用区域主要是我国的沿海地区,而在我国的西部与内地的企业则很少应用到管理会计工作,这和对管理会计方式的应用不够重视、认识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加上对管理会计的基层教育也很落后,普及率也十分低,很多企业的领导对管理会计的理论只是基于了解,而对于应用模式的方法及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并没有十分清楚的认识。企业中的会计人员也只是掌握了经济业务的核算等基本业务情况。可以说,经济管理意识不强是制约企业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关键所在。很多国有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不够清楚,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管理会计所产生的直接经济利益。另外管理会计的应用推广还受会计人员素质情况的制约,如果本身素质不高,缺少应有的责任心,它的结果势必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在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会计应用中,软件的开发也是影响它推广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三)没有良好的经验可遵循管理会计
自在我国应用以来,各大高校陆续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理论界也逐渐将研究的视角转到管理会计中,并取得了有一定深度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上我国一些国有企业也总结出了很多相关的管理会计方面的经验,但目前我国会计界及大中型企业都对现有的成功案例缺少十分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缺少十分具有示范性、样板性的典型案例可以用作实践研究,它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国有企业在管理会计上没有良好的管理经验和运行模式可以遵循。
(四)缺乏职业化的会计师队伍
在国企中管理会计的主要任务和职能就是通过企业的财务部门与成本核算部门一起来承担的,并没有建立起一个专门的机构和专业人员来负责其工作任务并履行其职责。一个职业化的会计师队伍是企业发展前进的主力,而且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重点主要是需要进行会计核算,基本上只能考虑会计的实务性是否符合经济工作的惯例,而不是去考虑能否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现,也就致使管理会计工作与财务会计工作的发展不平衡,从而制约了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中的运用。
二、国有企业会计管理方法的对策
(一)积极推进企业现代化制度建设
为管理会计营造良好环境会计是一个企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体制和会计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这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管理会计工作进行充分运用的表现之一。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是相分离的,这也就使得企业的经营者真正拥有了独立自主的经营权,并运用了管理会计的合理性来进行预测、决策与控制等活动,来达到对我国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积极推进现代化企业制度体系的快速建立,才能为管理会计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应用环境。为满足预测与决策等成本管理的要求,来达到计量的目的,为了满足控制、考核和分析等成本管理要求的计量目的,就要要求建立起正确的标准成本、责任成本计量制度。
(二)加强管理会计知识的普及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专业的经济财务会计人员相比,管理会计人员无论是从思维方式上还是专业知识积累上来看,都要求经济管理会计人员具有更高层次的管理水平。管理会计人员不仅需要精通整个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原理、方法及其相关的法律规定,而且更要全面地掌握现代化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不仅要熟悉我国国有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还要准确把握好整个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这更是要对各种经济资料进行全面整合及深加工再利用,以便对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发展趋势做出提前预测或规划。此外,还要在高等学校的教育中,广泛开设专业性的管理会计课程,从而改变传统的直接灌输式教学法,运用积极的探索或是问答式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性、判断分析能力与运用能力。
(三)财务、非财务指标的平衡成为管理会计中绩效考核的主要手段
在我国企业中尤其是国有企业,它的投资报酬率已经逐渐成为引导各个企业进行投资筹资及收益分配的强有力工具。高投资的报酬率也逐渐成为绩效投资的代名词,由于国有企业的规模在日益扩大,而且各部门体系也在日益庞杂,与此同时它的局限性也变得越来越大,甚至有的时候投资报酬率也会给企业带来一些错误的信息信号,这样有可能使一些部门的实际效益被掩盖,使人们仅是关注相对率的计算从而忽视了对业绩的绝对金额评价,而且将投资报酬率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唯一标准的弊端日益显露,此外,只注重投资效果而忽略了市场的占有率、产品质量水平等指标,也违背了绩效评价的初衷,在未来的管理会计工作中,我们可以从对价值链的分析着手,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的信息相结合,朝着综合绩效考评的方向进行发展。
(四)大力开发管理会计的软件,加快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步伐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财务核算软件发展十分迅速,但关于管理会计的软件开发却很落后。经济运作的事实情况是管理会计在运用的时侯的计算法是比财务会计复杂得多的,更加需要运用计算机来替代人工运算,使用计算机可以保证运算的准确性,大大减少员工的实际工作量,使管理会计人员能准确、及时地为企业领导提供决策方面的信息,从而满足国有企业领导者的决策决定。因此,我们要把管理会计这项工作尽快应用到企业的管理会计中去,从而提高企业的预测决策的准确程度,真正意义上实现财务的实时控制,同时使得各个部门的业绩考评标准更加科学,使更多的人可以通过计算机使从事管理会计的工作人员可以轻松的工作,这对管理会计的应用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篇3
1.从两者本质的内涵来看,管理会计是一种决策、控制工具,它以实现组织最优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对财务等各个方面资源的利用,强化企业内部运营管理,实现对经营成果的预测、规划、决策以及控制。而财务会计则主要针对已经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以财务会计报告的形式定期向外界传递企业或者组织的会计信息,外部信息使用者需要自己对企业或者组织的运行状况进行决策分析。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实施路径是截然不同的。2.从两者发展的外部客观环境来看,管理会计在国内引入时间较短,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方面,具体表现为管理会计的内容、本质、职能以及对象等方面;在实践方面,并没有以管理会计应用理论为指导进行大规模的实施,在管理会计人才建设以及信息化方面仍然属于起步阶段。而对于财务会计而言,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有比较完善的体系和外部客观环境。国内的学者对于会计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财务会计或者以财务会计为基础进行;同时,财务会计在企业当中广泛应用,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促进了两者的良性发展。由此可见,管理会计理论建设在国内的发展仍属于基础阶段,不管是在管理会计基础理论、管理会计基本结构,还是管理会计应用理论和人才建设理论都远远没有达到市场的要求。国内管理会计理论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更需要加强其在现实当中的实施应用。
三、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完善系统学科的建设首先要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认为管理会计理论包括了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管理会计基本结构、管理会计应用理论以及管理会计人才建设理论等各个方面。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者在科学决策与内部管理控制中越来越迫切需要管理会计的支持;并且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状态与企业规模及经营状况有一定的相关性,管理会计的应用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管理控制水平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因此,管理会计自从引入我国之后,国内学者通过将管理会计与中国现实相结合,其理论与方法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例如,管理会计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职能发挥,以及其预测功能、决策分析和责任会计等方面的应用,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大多数还是停留在宏观层面,缺乏对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探讨。同时,管理会计对实践应用的指导更是不足,并未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理论体系,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不完善
就目前我国国内学者对管理会计的研究现状而言,可以归结为两个方向:一种是关注管理会计在企业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尤其是管理会计在外资企业和民营上市公司中的应用经验,从而总结实践经验以论证理论的正确性;另一种是基于欧美国家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欧美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引入,形成自己的系统评价,并以此对国内企业的实践过程进行应用指导。总体而言,管理会计在中国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内学者的研究层次主要集中在第二个方向,即通过对欧美管理会计理论的引入进行研究,但国内学者一直从事翻译文献或者介绍类的规范性研究,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理论模型或者实践工具,即没有形成自身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即使对于管理会计实践应用的具体研究,也仅限于案例分析或特定行业、企业的试点研究,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缺少外部客观环境的促进。正是因为我国管理会计现阶段研究的局限性,导致了我国管理会计并没有形成自身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也不能对管理会计实践提供指导。
(二)并未形成统一的管理会计规范
财务会计具有完整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对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告进行格式规范,把财务会计处理建立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之上,并使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之间会计结果的比较成为可能。我国自2007年开始对上市公司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进行了更为细致严格的规范以及约束,为财务会计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合规性依据。但是,由于管理会计自身学科的边缘性特征,在国际范围内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具体到国内,管理会计仅仅是为内部使用者提供决策信息的工具,因此并未形成统一的管理会计规范体系,这就使得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从而使管理会计学科建设严重滞后于财务会计。
(三)管理会计学术研究薄弱
会计理论本应该包括财务会计理论与管理会计理论两大分支,两者共同作用,构成会计理论体系。但是由于管理会计引入时间较短,管理会计国际分歧,学科边缘性特征以及企业实践的不重视等原因所导致的国内学者对管理会计研究相对较少,在国内会计领域的期刊中,绝大部分被财务会计占据。孟焰(1999)指出,管理会计学术研究兴趣不高,在过去的八年,《会计研究》学术论文中,绝大部分是关于财务会计领域,占到85%,而管理会计只占15%左右。由此可见,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对管理会计重视程度严重不足,整个学术界的重心并没有向管理会计靠拢,从而使得管理会计的学术研究水平极其薄弱。
(四)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
正如上述所言,由于我国管理会计自身体系建设不完善,导致了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巨大脱节。宏观基础层面上对于管理会计理论的简单引入,并不能与我国国情良好衔接,缺乏可操作性、实用性以及针对性。管理会计基本理论中对于其职能和对象研究,受客观环境影响较大,中外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企业文化特征的不同,管理会计职能和对象呈现很大的差异。另外,国外管理会计应用理论中的管理会计工具不下十几种(其中包括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全面预算管理、客户盈利能力管理、供应链管理、价值链管理、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全面质量管理等),通过国外的实践验证,管理会计工具的实际应用对企业价值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是我国管理会计工具在实践中并没有大规模的应用。当然,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也是与特定的市场情景相适应,西方国家的经济背景与中国有很大的差别,直接引用西方的管理会计理论与工具,并不能很好地与国内企业实际相结合,管理会计理论对国内企业的实践指导作用不够显著、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是不争的事实。
四、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对策
(一)建立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管理会计体系
中国的经济背景、文化环境、政治制度等外部客观环境与西方国家都存在明显的不同,在“管理会计中国化”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国内现实情境的结合。相关学者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要加强对于理论的深入探讨并开展典型案例研究,在引入西方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和理论体系时,应该把中国的具体国情考虑进去,增强管理会计运用的可操作性,并且要不断检验管理会计应用理论的指导作用,创立属于自己完整的管理会计体系。管理会计体系是包括了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管理会计基本结构、管理会计应用理论以及管理会计人才建设理论等各个方面的综合体系,建设管理会计体系,要注意厘清管理会计相关功能上述要素。
(二)建立服务于管理会计的统一规范
从前文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比较可以看出,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不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约束,提供的会计信息、内部报告也不具有法律责任,由此可见与管理会计相关的准则的缺失和不健全。虽然管理会计侧重于服务企业内部使用者,但是管理会计要想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必须基于上层建立统一的规范体系。因此,要围绕管理会计理论框架,国家财政部门应该建立与其相关的一整套体系,规范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流程,使管理会计的实施标准化。在管理会计的实施上,将合规性作为管理会计实施的首要依据,统一管理会计准则指导规范,建立行业内统一的标准规范。同时,也应注意到,管理会计准则体系要注重与财务会计相关准则的协调性、一致性,保证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科研院校机构的系统整合
科研院校以及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是理论研究的主体和带头人,要整合科研院校优势,形成管理会计产学研联盟,协同创新,支持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同时,加大科技投入,鼓励科研院校、国家会计学院建立管理会计研究基地,在系统整合、理论研究、研究开发管理会计课程和案例、宣传推广管理会计理论和先进做法等方面发挥综合示范作用。推动改进现代会计科研成果评价方法,切实加强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另外,充分发挥会计团体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具体推动作用,及时宣传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提升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篇4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入我国虽然已达二三十年,但其实际应用状况却不甚理想。总的看来,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大体上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篇5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会计对象相同。就关注重点来说,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具有一定的差别。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全面科学地反映会计主体已经发生的事件;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企业未来的可能发生的经济事件,两者所反映的时间段是不同的,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但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综合研究对象是一致的,都是以企业的经营活动为研究主体,只是一方反映现在已有的,另一方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着同源的信息资源。根据会计体系的相关信息显示,会计体系的生成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计的出现主要是向企业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咨询和信息服务,为企业经济的发展树立一个指向标,所以,会计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企业提供财务信息,帮助企业进行经济决策的信息系统。会计体系主要包括两大内容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者在信息提供方面也存在差别,如信息提供的准确性、及时性及客观性等。另外,两者的信息使用者也不相同。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在信息领域方面毫无联系,值得关注的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所用到的初始信息都来自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原始信息,之所以在信息提供方面存在很多不同,是因为两者自身特点不一样,因此需要各自对同源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最后得出的信息必然存有区别。
三、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并健全财务管理机制
管理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其在会计体系中发挥的功能日益显著,因此,企业在对管理会计定义的时候,会给予管理会计一个相对较高的地位和评价。这样有利于实现对财务信息资源进行控制和管理,进一步分析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和考核,从制度上来强化管理会计,有利于加快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步伐。
(二)建立和细分辅助核算
要在会计准则要求的统一形式下来设定两者的不同辅助项目,通过客观的辅助核算项目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更加规范、更加全面的财务信息。但是我们要注意不能过于细分辅助核算项目,这样就会大大增加核算的工作量。企业要提前设定好一套全面的会计辅助核算,接着,相关工作人员再对核算项目进行选择,这样不仅能够达到辅助核算的目的,还能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提高辅助核算项目的工作效率。
(三)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也是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首先就要改变他们原有的会计工作观念,及时开展培训,让会计工作人员及时更新知识,了解最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规则,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要让他们认识到会计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地位。其次,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一方面要让企业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对自己部分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和限制。另一方面,企业要根据相关会计要求,为业务人员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让业务人员在实践中明确会计要求,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将会计工作人员培养成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还要注意新鲜血液的补给,积极招聘外来高素质人才,打造属于企业自身的会计团队,还可以挖掘企业内部的优秀员工,并对其加以培养和认可。
篇6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的背景之下,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着重要考验,而对于企业国有资产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和提高会计监督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国有资产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其重要性作用,尤其是在会计部门进行成本核算时,国有资产就是其核算内容,所以,就必须处理好会计审计及其监督管理工作,这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另一方面,管理好国有资产及必须加强会计部门监管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这为企业生存发展奠定了基础。最后,会计监管工作必须以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为基本职能,才能真正实现国有资产的现代化管理。
二、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监管现存问题
(一)会计监管标准不完善、制度不健全
为了实现会计监管目的,应该确立会计监管的标准。目前,我国对于上市公司虽然已经推行新的会计监管标准,但是,并没有彻底的废除掉企业旧的跨级与行业制度等专业核算方式。所以,在建立会计监管的标准上,我国处于新旧会计准则并存的模式。这样就导致了会计监管没有相对统一的衡量标准,对于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也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会计信息质量受到影响甚至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不仅对会计监管的效果和效率产生负面作用,更是阻碍了我国集体经济的全面提升。所以,完善会计监管制度势在必行。
(二)政府、单位监管不足,制度或落实不到位
对于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管工作,一直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所在。然而,我国虽然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管力度,但实施起来仍有不足之处。一方面,会计监管的监督功能相互交叉,分散管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由于监督具有多样性,所以对于设定目标的监督就很难重视起来,而政府单位监督力度相对缺乏,就导致了监督弱化的问题。最后,由于在实施会计监管时,部分执法人员缺乏法制观念,职业道德修养较差,在执法过程中带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使得监督制度不能准确落实。种种迹象表明,政府、单位应该加强监督管理能力,才能适应当展。
(三)内部监管形同虚设,经济责任未能落实
企业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管不仅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力度,更重要的是完善内部会计监管。目前,我国企业国有资产内部监管仍存在较多问题,内部监管的设置如同虚设,其经济责任也没有真切落实。比如企业已建立了监事会和审计委员制,但在对于企业经营是否具有合法科学性、会计信息披露是否真实等提出相关性措施时,监事会并没有认真的审视其建议和采纳,使内部监管流于形式,而另一方面,内部会计人员也具有其局限性。比如企业内部会计监管人员为了谋取私人利益,擅自修改报表数据,调减利润数据等造假行为,又或是出入会计行业的新人,对会计法律法规规定掌握度不够,就导致了会计信息质量有所下降,无法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四)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来看,国有资产会计监管不足,还缘由于企业对国有资产管理认识不够深刻,重视程度也明显不足,比如有的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财产是属于整体权益的,资产是否能够保存完好与自己无关,又或者是有的企业认为只要公司没有贪污,就是资产流失也无所谓。且对于资产流失的问题,却没有做出明确的追查,也缺少经济责任的追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造成企业和个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阻碍了企业实现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导致国有资产问题愈发凸显。
三、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的监管措施
(一)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加大政府监督力度,建立国有资产会审机制对于加强国家的会计监管力度有重要作用。审计机关的设立是依据法律法规而行使的审计监督机构,具有客观独立性。所以,提高审计机关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的会计监管,是有效保障会计监督有效进行的重要手段。政府必须不断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将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作为基本的监督职责所在,正确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以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为根本目标,建立与国家相适应的审计监管制度,正确划分各项监管职能所在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健全制度,落实企业内部监管
企业进行内控的最主要方法就是完善会计监督。所以,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各机构的职能来提升企业的机构治理。一方面,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保障企业内部监督拥有良好的控制环境;另一方面,拥有国有资产的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的制度发展要求,切实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并充分发挥法律所赋予的职责所在,明确企业各部门的职能,防止企业决策者出现道德风险和错误的经营策略,所以,企业只有健全会计监督制度,真正落实内部监管,才能保护国有资产,提高企业机构治理的有效。
(三)加强会计信息系统控制
加强会计信息系统控制,是企业国有资产会计监管的有效方法之一。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策略条件,引进相应的财务管理核算和资产管理等财务办公软件。将国有资产的相关管理流程和关键控制点嵌入财务软件当,以解决手工做账较为粗糙的问题。最后,企业也应该将采购、验资、固定资产使用和报废处理等嵌入计算机系统之中,进行严格的监控,这不仅利于资产的保护,还能够防止资产管理贪污舞弊现象发生。
(四)建立岗位责任制
篇7
1.1理论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
2014年,英国皇家特许会计师公会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联合了《全球管理会计原则》,在此之后,我国政府中的财政部也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我国财政部《意见》的颁布,促进了我国管理会计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这一《意见》的颁布也促进了我国管理会计相关理论体系的完善,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具体应用,能够促进我国现代化企业更好地管理自身。总体来说,虽然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不断地完善,CIMA《全球管理会计原则》对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我国现阶段对于管理会计理论是实际中的应用的认识还不够全面。由于我国管理会计在理论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也导致我国现代化企业在管理会计的开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和费用支出是比较高的。同时,我国现代企业在实际的发展中也不注重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这也导致管理会计理论在实践方面的经验得不到有效且全面的总结,也导致我国在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方面也不够深入。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也存在着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管理会计在我国传播和发展的时间是比较短的,并且我国现代化企业中针对管理会计并没有得到一个有效的实施。与此相对应的则是我国的财务会计则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能够完善其理论方面的漏洞或者是进行相应的补充。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理论的实践和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对比,同时也说明了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目前的应用中也是存在着一定阻碍的。
1.2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领域比较狭隘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研究角度和研究领域都是比较狭隘的,这也导致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在具体的实践和开展过程中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由于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研究的领域比较狭隘,导致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也比较缺乏相应的研究方法和路径,导致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经不起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检验。特别是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大多都是集中于工业企业方面的,对于其他行业则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这也导致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是比较难以适应于实践方面的发展和应用的。
1.3在实践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在现代化企业的应用中主要存在于记账、算账、报账中这些基础项目中,没有对我国管理会计在深层次方面的理论去进行有效的运用和实践,也导致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在具体的实践和应用中缺乏相应的规范和合理性。特别是在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大多数都是研究国外的案例,而国外企业的发展与我国企业的发展本身就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这也导致我国管理会计理论方面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阻碍。
2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对策
2.1建立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管理会计体系
首先,要促进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的有效发展,就要根据我国本身的现实国情来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体系。特别是我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与国外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对于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来说,也应该要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有效地开展。要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就要在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结构和管理会计人才建设方面都要进行体系的建立,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地促进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有效建设。
2.2建立服务于管理会计的统一规范
在我国现阶段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中,其过程并没有受到相应的规范和约束,甚至是管理会计的内部准则都是被遗失的。这样的情况之下,要有效地促进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开展,那么就要建立服务于管理会计的统一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整体的发展和进步。建立统一的管理会计准则和指导规范,也能够帮助会计行业进行有效的规范和发展。
2.3加强科研院校机构的系统整合
我国相关的科研院校以及专家等都可以进行优势方面的互补和整合,特别是通过相关理论的转化,也能够促进管理会计理论的创新。我国政府也应该加大管理会计理论方面的科研投入,特别是要鼓励相关的高校和会计学院建立研究基地,能够系统地研究管理会计理论。通过整合相关的管理会计案例,也能够推动我国现代管理会计科研成果的评价方法,与此同时,也要加强管理会计方面的理论和实务研究,提升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的国际影响力。
3结论
虽然我国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得到了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完善我国管理会计的相关理论体系,能够促进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全面培养,从而也能够为现代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资源的储备。总体来说,虽然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不断地完善,CIMA《全球管理会计原则》对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我国现阶段对于管理会计理论是实际中的应用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研究角度和研究领域都是比较狭隘的,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在具体的实践和应用中缺乏相应的规范和合理性。要促进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的有效发展,就要根据我国本身的现实国情来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体系。要有效地促进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开展,那么就要建立服务于管理会计的统一规范。我国政府也应该加大管理会计理论方面的科研投入。
参考文献:
[1]李江妮.浅议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商业,2018(4).
[2]付国权.关于管理会计之业财融合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8(20).
篇8
在会计监管工作中,由于我国新制度的制定导致一些企业在监管工作中仍然会有新制度与旧制度并用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得企业在监管中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会计信息效率。结果往往会使得会计监管工作不能有效地进行,企业在国有资产使用时不能得到约束,阻碍了企业整体发展。
(二)国家政府监管有待加强
这几年来,企业对于国有资产的会计监管工作不重视,从而导致会计监管存在不足不能得到完善,从企业整体型上来看,第一,由于我国会计监管工作属于分散性管理,一些相关的会计监管只能存在交叉管理,所以导致会计监管没有做到有效统一监管;第二,是由于在监管工作中没有明确的目标,监管工作没有目的性,各部门各行其是,致使监管工作减弱的严重问题。第三,相关监管人员缺乏法制观念,职员素质低下。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我国政府监管职能需要不断加强,这样才能使得企业会计监管工作更好地实行。
(三)企业内部会计监管过于表面
企业的内部管理是我国进行国有资产会计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企业内部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相关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管制度不健全或没落到实处审计委员和监事会这两种方式是企业内部监管的重要形式。目前来说,大多企业的内部相关的会计监管制度还不够健全,即使有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管制度已经形成但是并没有发挥其重要作用。审计委员与监事会的作用没有发挥,对于企业内部会计监管来说就是行有虚无。
2、会计监管工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会计监管人员是国有资产会计监管工作的重要力量,由于企业没有充分运用好内部会计人员引起会计监管工作在国有资产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具体为:第一,在企业监管部门中会计监管在企业监管中做的是售后工作,这是由于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正真理解会计监管的意义,他们把会计监管工作与审计监管工作并为其谈;第二,由于大多数企业会计部门并没有认清自身的关键,往往在企业中出现一些造假行为,所以企业在面对会计部门这种造假行为的时候并没有严惩;第三,在企业中会计部门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在面对一些工作的时候他们不懂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不能做到会计信息真实性,使之不能保障企业国有资产的安全。
(四)社会会计监管较薄弱
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不仅包括了政府和企业的监督,还有社会的监督。而在社会监督中,因本身监督意识较薄弱,使监督作用无法发挥,监管力度也不大,社会监管弥补了政府监管工作的不足,但是这并不属于政府的会计监管机制,因此政府也无权执行,政府只能做到中介监管。此外因为会计师的道德素质不够。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社会监管力量不足。
二、健全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监管的措施
(一)强化国家会计监管力度
建立关于国家国有资产会计和审计机制是加强国家会计监管的力量。国家的审计机关是依据特定的法律规定来进行审计监督的,具有独立性。强化国家会计监管力度的首要条件是要保证审计部门对其实施相关的责任,全面落实会计监管工作科学有效的进行。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要明确分工到审计部门,这也是达到审计部门履行监督权。因此,为了能够是国有资产保值与增值的目的,就要设立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
(二)落实社会监管职能
社会中介监督是属于外部监督的形式,根据相关规定,以会计师事务所为核心对社会中介组织进行检验审查,进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与财务会计资料等进行公正、合理评价的一种监督方式。社会中介监督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社会中介监督也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定和法律的认可。除此之外,为了使社会中介监管能够具备更强的价值,所以国有企业各部门以及各机关要求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结果。因此,针对社会监管面临的问题,首先要对注册会计师队伍进行全面建设,提高队伍成员的的道德素质水平,通过相关规定增加社会监督的作用和效果。
(三)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1、强化企业内部控制
会计监管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基础,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可以使企业会计监管达到较好的效果和作用。与此同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用时也是企业进行管理的基础条件。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各机构的相关职能提升企业治理结构,从而避免企业经营的过程中做出错误抉择和违背道德的事情。
2、健全与严格执行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管制度
加强内部环境监管工作。由于企业资产具备所有权以及控制权的分开,因此我们必须设立监事会,监事会的设立是为了防止企业经营人为了私利将自身的利益高于企业的利益。监事会是企业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管理的基础。监事会主要是由企业股东、政府职员、以及企业职员组成的,依据企业相关规定,监事会有权监管财务部门的一切情况,并且可以对企业财务部门进行严查,监事会的成立能够有效地对会计部门的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发现企业存在问题监事会能够及时反映。
篇9
1、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状况较前虽有进步,但实务与书本介绍的差距较大,应用现状与实际需要很不适应;
2、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状况与企业规模、经营状况有一定相关性;
3、会计人员素质与管理会计应用的要求有距离。最后,形成了提高我国管理会计应用实效的一些共识。这些研究成果,对深化人们对我国管理会计实务的认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有关管理会计实务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九州大学西村明教授1999年初发表于台湾《管理会计》杂志“亚洲的经济成长与管理会计”一文。该文主要以日本管理会计实务为背景,先把管理会计发展划分为成形型、传统型、数理信息型、综合型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运用的技术方法分别是:
1、财务比率分析、财务比较分析;
2、标准成本计算、预算控制、本量利分析、成本差异分析;
3、库存管理模式、线性规划、行为科学、机会成本分析;
4、成本企划、成本改善、作业成本制度、运用计划消灭成本差异。
文章用相当篇幅分别介绍了除日本外的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中国大陆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应用的状况,认为:中国的管理会计主要处于成形型管理会计与传统型管理会计阶段。这代表了国外学者对中国管理会计发展水平的一种判断,与前面介绍的中国会计界所持的观点基本一致。
以上介绍,虽不足以囊括有关我国管理会计实务研究的全部成果,但大体上能说明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不难看出,现有的研究主要依据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在实务界应用的程度而得出了有关结论,这种研究固然直观,但明显的不足是偏离了研究目标。据我看来,研究管理会计实务,主要研究管理会计在实务界的应用效果,或者说是要研究管理会计的实际作用。但是,管理会计技术方法的应用,与管理会计实际发挥作用不是一回事。当技术方法应用流于形式时,实际作用就等于零。因此,已有的有关管理会计实务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尚有值得商榷之处,所得出的一些结论很难说正确地反映了管理会计实务现状。
本文试图对我国管理会计作用在总体上作一判断。我们并不否认,在我国一些企业,管理会计确实发挥了非常明显的作用,但这并不代表我国管理会计作用的总体状况。为此,笔者认为,通过下列指标可为判断我国企业管理会计作用的总体状态提供依据。(参看《财务与会计》2000年第3期第20页)
由上述指标不难看出,我国企业这几年经营状况不佳,而且呈恶化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管理会计作用不力应该是原因之一。因此,就企业经营效果而言,我国企业管理会计作用的总体状况并不理想。这种判断,比单纯从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应用层面研究我国管理会计实务现状所得出的结论,似乎更有说服力。因此,如何提高中国管理会计的实效,已成为我国会计研究的重大迫切而非常现实的课题。
提高我国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实效,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比如,总结具有推广意义的成功案例,以达到迅速普及之效。但应用管理会计往往来自企业自身需要,若企业无此动力而强行推行某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只能流于形式。这方面,我们过去推行现代管理十八法、企业管理达标升级、满负荷工作法等,已有深刻的教训。又如,通过培训,强化企业经理与会计的管理会计知识,使之自觉地应用管理会计方法改善经营管理。但是,管理会计方法是中性的,利用得好能加强经营管理;利用得不好,会误导经营决策(例如不恰当地使用数量分析),反而带来更大的经营失误。当然,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与宣传,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推动管理会计实务的作用。但过去的实践表明,这种作用是非常有限的。总之,在我国解决管理会计应用问题,既不能停留在一般理论研究上,也不能满足于成功案例的推广,更不是通过知识普及就能奏效的,而应从基本理念上为提高管理会计应用实效理出一条清晰的工作思路。
正视我国管理会计研究现实,人们要么探讨一些所谓的基本理论,给人以隔靴抓痒的感觉;要么介绍一些所谓前沿,使人感到“可望不可及”;要么罗列一些具体问题,找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再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改进建议,只能供人“一次性消费”;要么沉溺于数量分析技术,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假定下,构造了几个“貌若天仙”但不食“人间烟火”的模型。这些虽然也是我国管理研究不可忽视的方面,但仅满足于这些方面而远离如何提高我国管理会计实效这一现实课题,结果必然使管理会计研究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笔者认为,我国管理会计研究若不改弦易辙,不认真地面对中国企业现实这一问题,那么,其发展恐怕是不能持久的。
二、提高中国管理会计实效的基本途径
管理会计必须融合于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才能发挥积极作用。这是管理会计与发展至今所表现出的一种规律。在中国,如何做到这一点,我们认为可从三个方面人手。
(一)培植永久性的企业文化
众所周知,现代企业的目标是价值最大化。正如《创造永恒》一书作者所言:“综观那些有远见的公司的历史,股东财富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并不是最主要的推动力和首要目标。”①企业利润增长和股东财富的扩大,只是市场考核企业的记分卡。企业要想在这张记分卡上获得高分,必须始终不懈地提高自身价值。按现代观点,企业价值包括三个方面:
1、人力资产的价值,具体是指职员安全与发展需要满足而作出最佳工作;
2、生产价值,表现为质量、服务和生产率的高水平;
3、财务价值,通过销售、支出、市场份额、股东权益、股票价格等表现。
企业在增加人的价值和生产价值方面表现出色,自然会得到财务价值的回报。企业追求价值,必须借助于一个有效的价值测量系统,这个系统就是管理会计。具体过程如下:(参看《财务与会计》2000年第3期第22页)
由此可见,企业实现价值,离不开管理会计的价值计量。而实现价值最大化,则有赖于塑造相应的企业文化,使价值观念深入全体职员之心。为此,必须培植企业文化。反观我国企业,之所以管理会计应用乏力,关键在于缺乏相应的企业文化。现在我们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通过管理会计应用来培植永久性的企业文化。
过去我们也研究过文化与管理及其会计的关系,不过这种研究仅停留于一般文化层次上,对理解会计发展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有一定帮助,但无助于解决中国企业应用管理会计这一现实问题。按西方权威定义,企业文化包括三种类型:正式文化,通过规章制度体现,告诉人们正确和错误,是与否的行为标准;非正式文化,职员之间互相模仿学习的现象,对职员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技术文化,来自于经营技术和方法,通过人们的解释和理性分析发挥导向作用。无疑,管理会计在这里塑造的文化,是指一种技术文化,通过这种技术文化的作用,逐步引导非正式文化,转变最终形成追求企业价值最大的正式文化。概言之,一个严格有效的管理会计制度,必定会培养企业合理的基本价值观。尽管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基础,但管理会计的严格实施,必然会促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建立在管理会计信息基础上,而管理会计必须围绕成本、时间、数量、差错、员工满意度五个方面测定价值业绩,力求反映员工满意与顾客满意的程度,实现双重满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最终通过资产收益、市场份额、边际收益、利润、销售额等方面综合反映企业财务价值的现状及变化趋势,以逐步营造不断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体系。这里,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显得非常重要。若一个企业领导缺乏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动力,那么,管理会计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当然,若一个企业领导想塑造一种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那么,管理会计就成为其实现目标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得到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作用。
(二)成为经营管理的中枢神经
管理会计必须在塑造现代企业文化中发挥关键性作用,这是管理会计的一种发展战略。一旦企业具备了追求价值最大化的文化系统,那么,管理会计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呢?
美国尼古拉斯。伊姆派拉多和奥林。哈拉里,1994年出了一本颇有影响的书——《越过曲线》,其中告诉经理们,世界正变得和他们过去熟悉并赖以生存的世界完全不同。对此,经理们有三种选择:
1、躲藏起来直至退休;
2、培养新的技能和新的态度;
3、退出不干。
他们要求经理作第二种选择,从过去工作指导者变成变化的促进者,实现职能的再塑造。这种职能再塑造的核心,是价值观念、策略、企业文化的彻底更新,其集中表现就是由过去单纯地追求财务价值,变成崇尚并实践平衡人的价值和财务价值。按现代的观点,获得很多同时充满人道的企业才会有发展前景。实现这一点,必须注重管理会计的作用。而管理会计的最新发展——平衡记分卡,恰在这一方面有效地满足了企业发展的这种内在需要。作为测算公司业绩的最新形式,平衡记分卡充分肯定人的能力、学问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对企业的忠诚,是业绩指标的重要内容。平衡记分卡的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充分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有效地建立起企业信任,包括企业员工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管理层次之间、顾客与企业之间的信任。现代企业的一大标志是,人和信息相互作用,以及对这一智力资本的有效应用。②对此,CE公司的杰克。韦尔奇有过这样的感慨,任何想在90年代以及此后获得成功的公司必须找到一种方法,使每一个职工能投入其全部的才智。如果你不是时刻考虑着要使每个人都更有价值,你就没有成功的机会广平衡记分卡,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方法。它克服了传统管理会计业绩衡量仅满足于货币计量的不足,把除财务之外的顾客、内部因素和革新与学习,这些对企业发展关系密切的因素,纳入了业绩评估系统内,每个方面都提出了设想,比如,财务方面,应向股东表明什么?内部经营过程,发展哪些业务才能使股东和客户满意?学习与成长,我们如何改变和提高能力?客户方面,需要什么?每一个评估项下都明确目标、评估内容、指标、计划四点,形成了企业完整的发展战略。这种平衡记分卡,企业各管理层次和部门都要编制,从而形成上下配合、左右协调的经营战略和行动体系,把会计与财务、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企业与外界保持动态适应,最终赢得企业的竞争优势,不断扩大企业财务价值。我们认为,平衡记分卡的思想,对于我国管理会计发挥经营管理中枢神经作用,极具启发价值。
退一步讲,即使平衡记分卡目前尚难在我国企业中普遍推行,那么,扎扎实实地实行全面预算制度,同样可以使管理会计成为经营管理的中枢神经。这里,预算的起点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基础是准确可靠的市场与内部预测;过程必须全员参与,大家算帐,既算自己的目标,也要算他人的目标,以保证责任指标的公平;内容必须包括项目预算、业务预算、分级归口的责任预算和行动预算;时间分为年度、季度、月度预算。同时,要把预算与日常的核算、考评、奖惩及计算机网络管理紧密结合。这样,预算编制、执行、考评、奖惩过程也是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的过程,起到十分明显的沟通企业内外的作用,同时能塑造全员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由此,管理会计对企业经营管理,不只是动态反映,将主要发挥着引导作用。
(三)正确认识两种S曲线
现代企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强劲发展,主要取决于新技术的成功开发。技术变化速度的日益加快,使技术发展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不连续性,这决定着企业必须快速变化,否则就将被淘汰。现代企业只有正确地把握了技术生命周期、技术发展权限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连续性,才能生存下来并快速发展,管理会计在这一领域恰能大显身手。目前,我国企业之所以不重视管理会计,一则企业对技术变化敏感性不强,二则我国管理会计对技术发展趋势缺乏正确把握的本领。在这方面,世界一些著名公司的发展已提供了生动的案例。IBM公司1993年49.7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主要就在于忽视微机技术的兴起,而死抱390大型机技术(曾给IBM带来70%的投资回报,每年利润40亿美元)的缘故。而一开始作为芬兰一家纸浆和纸张生产商的诺基亚,尽管80年代在电视机生产上遭惨败,但由于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了新一代数字技术蜂窝式电话,后成为欧洲第一,在美国仅次于摩托罗拉,世界排名第12位的远程通信设备制造商,其关键在于找准了袖珍型移动电话这一技术。由此可见,企业发展若不能正确地把握技术变化趋势,则必然前景不妙。这决定了现代企业必须把研究与开发当作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来抓。
按西方流行的S曲线理论,技术发展的一般模式如下:
按这样的S曲线,新技术B首批产品支付的费用特别大,但改进老技术A并不需要很多的费用,于是许多企业热衷于改进老技术,而不愿意开发新技术。因此在技术A上投入大量资金往往会使企业感到有可靠的报酬。但在技术B上投资存在双重风险,一是从现行业务上转走了资源,从而影响现行业务;二是转移的资源使用效益不得而知。麦金西公司(Mckinsey&Co.)的理查德。N.福斯特提醒企业:投资在技术B上的投资回报通常是技术A上投资回报的5倍,例如药品,研究与开发(R&D)基金10%投入到技术B,但在增加利润中占了50%的份额。不过一般企业都会把80%的努力及资金投入技术地管理会计的重要使命就是要画出企业的S曲线,改变企业因循守旧的经营观。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企业价值流的正确设计。
管理会计对S曲线的正确描述,通常借助于企业核心能力与战略价值流规划。所谓核心能力,是企业能用于许多产品、具有关键性技术或技能的能力,实质上是企业创新能力,即竞争对手难以复制或模仿的技能,是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基础。而战略价值值流,是企业对核心能力的开发投资流程,包括战略素质的确定与再建,战略素质的塑造和整合,以及关键价值流的维护和改造。管理会计所能做的,是将核心能力、战略关键价值流与技术S曲线相结合,为经理作出正确的R&D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就具体方法而言,管理会计对企业现有的或正开发的产品或技术、运用价值转移分析方法,认识各产品、技术价值流入期、价值稳定期和价值流出期的特点及进程,这种认识随着技术发展趋势和顾客偏好变化而及时调整,从而保证能为企业正确、及时地指明战略素质、关键价值流和战略价值流,便于作出恰当的R&D决策。管理会计这项工作的开展,有助于经营者熟悉顾客偏好,了解富于竞争力的经营策略,知道外部环境剧烈变动在其他行业和本行业引发的价值转移,从而更清楚、更恰当地察觉出自己所处环境中有利与不利因素,进而作出明智的经营决策。
我国企业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首先,各个企业对国内外市场和消费偏好研究并不重视,有些企业根本无力关心这些,经营管理随心所欲。其次,对企业价值流缺乏正确分析,现有的会计核算尚无法提供这方面的正确数据,不少会计人员并不熟悉核心能力和关键、战略价值流分析方法。再次,企业R&D的积极性不高。据有关资料,我国企业技术开发费占销售额的比例:总体为3.37%,国有企业为2.87%,集体企业3.71%,股份制企业4.1%,外商投资企业4.82%,私营企业7.43%;东部企业3.63%,中部企业3.23%,西部企业2.99%。与发达国家企业10%左右的比例相差很大,若考虑销售规模的差异,我国企业技术开发投入更显不足。④中国企业技术开发积极性不高,就国有企业而言,与1993年财务制度改革有直接关系。按新的财务制度,原来按销售收入一定比例(3%)计提企业技术开发费的做法被取消,企业技术开发费作为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从理论上讲,这是一种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制度,但这几年执行效果表明,这一制度目标远未实现。其根本原因在于,现有企业创新与企业评价标准和领导作用机制存在着明显的冲突。首先,以“利润”为评价企业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企业必然格外关注当期利润,任何减少当期利润的费用包括技术开发费,企业必定会能少开就少开,最好不开支。其次,企业领导任期制。技术开发往往减少本期利润,但不一定能增加经理任期内利润,指望经理们接受一种减少其任期内业绩而可能提高继任者业绩的制度是很不现实的。因此,中国企业技术开发,尚需政府在制度上提出硬性要求(比如,规定必须按销售收入或生产价值的一定比例计提技术开发资),并建立严格财务约束机制,以确保中国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的有效开展。这个问题解决好了,管理会计也就有了促进企业R&D的作用空间。
上述三个问题不解决,管理会计任何制度及方法在中国企业的应用,都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注释:
①[美]杰克。费茨、思兹《绩优公司的最佳做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58—59页。
②西方管理界有这样一条公式:价值=信息×行为动机×技能×资本,信息为价值创造的首要因素。
③[美]杰克。费茨、恩兹《绩优公司的最佳做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137
页。
④《管理世界》,1998年第2期,第126页。[德]布朗(Braum)《创新之战》,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31页。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S.卡普兰、戴维。P.诺顿《综合记分卡》,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篇10
(2)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现代经济体制中,国有煤炭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逐步及,国有煤炭企业决策者要汲取以往的教训,认真领会现代会计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利用该原则指导决策全过程,使得国有煤炭企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
二、我国国有煤炭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会计监管机构的不完善,缺少强硬的监管制度
国有煤炭企业外部的监督人员多数是注册会计师,会计师虽然通过了理论考试,但是在综合素质这方面,尤其是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都有很大的差别。
(2)国有煤炭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信息失真
有很多国有煤炭企业为了局部利益和个人利益,造成了会计工作人员造坏账和假账,有的甚至还直接无视有关法律、制度和原则。进行非法集资投资乱改账目等为了偷税或者进行其他的非法活动,都会造成信息的失真。最为值得注意的是,像这些违法的做法和行为有屡禁不止的势头,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会计工作的秩序混乱,对中小型国有煤炭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没有专业的会计管理人才,会计工作质量差
篇11
keyword:China;Managementaccounting;Highereducation;Thereformpondered
前言
管理会计在中国的运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兴起而展开的,其历史并不长。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都知之甚少,企业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经管理会计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将使得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管理各方面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然而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的管理会计落后于时代要求,为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需要,管理会计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一、中国管理会计教育落后之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
美国的约翰逊和卡普兰两位教授,他们在1987年合写了一本轰动西方会计界的专著《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对西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这两位美国教授在该书中认为:近年来的西方管理会计实践一直没有多大的变化,目前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几十年前研究成果的产物,甚至管理会计现在必须要从属于财务报告,从而对管理人员所进行的规划与控制的决策已不再具有相关性(孟焰1999)。这种与决策不相关性的现象在我国仍十分突出,调查显示,我国管理会计教育主要侧重于对管理会计基本原理、方法等的理论传授上,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普遍缺少对本国管理会计经典实务的分析,与我国管理会计实际联系较少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孟焰1999)。
(二)教学方式亟待改革
我国传统会计教育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现有的会计规则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上,故其狭窄的内容和僵化被动的形式远远落后于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这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是十分不利的。调查显示,“讲课+讨论”是中国管理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这是一种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最大的不足在于师生缺少互动,学生不仅不能主动发现和发掘问题,即使有问题,教师也未必知晓并做出回应。调查显示,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大约四分之三的课堂时间系“教师讲、学生听”,7.2%的课堂时间用于公开讨论课后作业中的习题与问题,有6.7%的课堂时间用于讨论课后作业中的案例,约4%的课堂时间用于考试(周齐武等2005)。
(三)教学内容陈旧
为了促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卡普兰教授(1998)对西方高级管理会计内容进行了调整,在其《高级管理会计》(第三版)一书中,强调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的理论与实务方法的重要意义,并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改善成本法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对传统的以净利润或投资报酬率为主的经营业绩衡量指标与方法进行了重大的变革,提出以经营业绩平衡表来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四项综合指标:财务经营业绩指标、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业绩指标、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业绩指标、员工学习、产品创新与成长的业绩指标;同时为了便于理解与操作,将该书在第一版、第二版中所涉及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量本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全部删除,从而将数学方法的应用降至最低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增长数学方法的卡普兰教授在开展管理会计研究中的重大变化(孟焰1999)。实践表明卡普兰教授的改革是对的,在他与他同事的倡导下,西方管理会计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原有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进行了改造,而且还产生了管理会计的一些分支学科,如作业成本管理会计、适时制生产系统、制造资源计划、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增值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等以及人理论、组织行为学、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科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我们曾经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管理会计教材中,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本量利分析法、预测分析、短期市郊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和责任会计等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约77.82%)(张海涛张琳李安琪2003)。实际上根据历史资料编制预算或计划、标准成本控制、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化决策等内容和方法都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了(黄晓波赵红娥1999)。
二、管理会计高等教育之变革
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经济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以资本和劳动力为核心生产要素,经济活动契约化、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大型化和组织结构垂直化。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较少关注风险管理,以制订标准成本和预算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利用经济批量原理进行采购决策
(黄晓波赵红娥1999)。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以核心要素是知识,产品的非标准化,生产规模的小型化等为基本特点。因此,企业管理会计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市场变化研究,具体包括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更新、培养目标更新和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新:
(一)基本理论更新
管理会计视野的拓展和管理会计人员角色的转变,对管理会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管理会计主要研究企业内部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业绩评价,旨在提高企业内部效率,其立足点在企业内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科学的创新,管理会计有必要拓展其视野,关注和研究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机遇和威胁,为管理决策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相应地,管理会计人员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现行管理会计理论一般地都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市场的参与人是完全理性的,在这个市场中人们取得信息是没有成本,不存在交易费用,不存在市场障碍,市场价格由低要求决定等。上述假设与客观实际已经是越来越不相等了。例如管理会计中的许多市场预测方法就建立在上假设的基础之上的。而技术不变假设和边际收益递减假设等更是支持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基本假设,而基于此假设的管理会计在提供决策依据时,就难免出现决策的失误。(二)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
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首先体现在正视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将管理会计教育的重心转向学生能力的培养,其课程开发采用“整合取向”,重在考虑多元化知识和现有课程的融合、彼此间的接触、作用和相互渗透以及对现有课程的补充、拓展、加深等。我国不少高校的本科会计专业,专业课时几乎占总课时的1/4,在专科层次上,这个比重更高。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会计专业学生缺乏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文写作、财务管理、电子计算机、外语、生产管理等知识,会计核算知识并不缺乏。因此,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在囊括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涵盖相关专业知识,如税收、金融、管理学、法律、工程技术等。
孟教授(1999)根据自身的体验认为,总的来看,进入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发展前景是令人振奋的,新的研究领域层出不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但就管理会计教学本身而言,绝大多数管理会计老师(89.7%)采用中文教科书为教材,有4位(约占10%)采用英文教科书,有3.6%的教学资料选自英文学术期刊,2.08%选自英文实务期刊。由此可推定,如果那些被选用的中文教科书能有效地掌握西方管理会计实务或制度,否则它们对于西方管理会计创新的全面介绍仍然有限。当然,本文的观点并非主张中文的管理会计教科书必须涵盖所有西方管理会计技术或制度。
(三)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于1990年9月的《状况报告第1号——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提出,会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备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终生学习,并主动适应职业要求的变化,具体内容为:①技能。包括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智力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②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③专业认同。指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该认同会计专业,乐于掌握作为会计专业人员所必备的学识、技能和建立相应的价值观念,熟悉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能进行价值判断,随时准备探讨与会计人员专业诚实性、客观性、适应性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可见,管理会计教育必须正视管理会计人员的这种角色转变,改进教学以使学生适应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想胜任工作,除了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外,还必须学习和发展商业管理、战略分析、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关于我国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设想
于1996年结束的美国管理会计协会(IMA)的调查表明美国的企业高层经理对管理会计师期望的变化(J布洛切爱德华,H陈康,W林托马斯2002):经理们希望管理会计师不仅要关注短期财务成果的管理报告,而且能够整理并解释有助于企业成功的信息,包括为企业高层决策者制定和实施成功的竞争优势战略提供关键因素的信息。为了推动管理会计教育的改革,IMA提出了一项四步行动计划,以促使教育界对会计课程进行修订,使主修管理会计的学生毕业后能满足企业对他们提出的技能和素质上的要求。具体措施包括:(1)举办企业界与教育界的交流会,商榷共同的需要;(2)由IMA发起的会计教育改革小组定期会晤,以敦促会计改革项目的开发以及实施;(3)由IMA负责的“管理会计的实证分析”;(4)促进IMA研究成果的交流(任忠奇,夏鑫2003)。
当然,中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由于我国没有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不是很多,这就为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这表现在,学术界特别是大学的研究人员很难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缺乏了解;而实务界对学术界发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论性太强,与企业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所以中国管理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办法,也不能等中国建立起管理会计师协会和开设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再动手,有据于此,本文根据前期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几点改革设想:
(一)、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与改进进入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学术界大力倡导实证研究方法。早期的实证会计主要是对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研究,后来又转向研究会计选择的动机及考虑的因素,到70年代末实证会计研究兴盛起来,80年代即已成为会计研究的主流学派。目前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方法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里既存在人们的认识问题,也受客观事物规律性暴露得不够充分的影响。积极响应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配合下,发起了“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开展“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将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开拓性尝试。
(二)、管理会计内容的调整与拓展
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我们转移成本管理重心
、拓展成本控制视角。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品的价值将更多地取决于产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这些信息有技术上的、也有市场方面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及对市场的掌握在企业增值中占较大的部分,生产制造则占增值中相对较少的部分。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企业为确保长期竞争优势,不得不在信息、知识发展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对其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显得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开发成本方面,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
参考文献:
1、周齐武,杜荣瑞,王斌,肖泽忠.中国管理会计教育现状分析[J].会计研究2005,7
2、黄晓波,赵红娥.经济形态变革与管理会计创新[J].会计研究1999,12
3、孟焰.面向21世纪的中国管理会计[J].会计研究1999,10
4、张琳,周建伟,李安琪.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与中国管理会计教育[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篇12
②管理价值链。
管理会计可以使会计信息模型与经营管理模型充分发挥作用,分析企业价值,明确需要重点管理的部分,将重要动因优化,使企业价值链的构造更为稳固。
③实现组织结构的优化。
管理会计对企业财务管理有着较高的要求,它要求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变得更加精细化,企业必须重新对内部结构进行整理,做到职责分明、精简高效,所有职员的分工需合理,并且有清晰、明确的奋斗目标,使内部组织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对组织结构进行优化,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④提高资源利用率。
管理会计中包含很多新的体系,其中包括差异分析、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等,能够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进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使绩效考核效果更佳。
二、管理会计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管理会计对财务管理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人行为方式的影响上,它在应用过程中,会充分体现出其价值,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一)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就财务管理中的核算工作而言,任何企业对这一版块就有着较高的要求,管理人必须做到精细化,这是管理会计最为基本的要求。管理会计的重点实际上在于管理,这种管理与通常企业意义上的管理不同,它所强调的是定量管理,不管是作业成本,还是全面预算,最终的目的都是实现管理控制。企业内部可以通过管理会计功能,达到内部控制目标,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使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知识有更进一步了解
以往的财务管理者通常只进行简单的核算工作,不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财务管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只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才能够不断进步。现阶段,市场竞争迫使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明确自身企业发展与运营的具体情况,并给予预测,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案,实现资金调动的规范与合理化。
(三)使财务管理人员的学习动机更加明确
财务管理者的知识要不断完善,不断丰富,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注重关注与收集相关的财务信息资料。管理会计得到充分利用后,可以改变企业管理制度与流程,通过这种方式,让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作用,做到运营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将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充分融合,使财务管理者行为产生变化。
(四)促进财务管理模式的更新
企业财务管理策略的实施要具有思想性,然而所有思维的更新均需要一个过程,必须打破以往的惯性思维。对管理会计而言,企业领导者与财务管理人员均需要吸收新的思想,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与专业能力,了解财务信息,明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这种方式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更新具有很大促进作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要给予员工鼓励,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让他们可以拥有更多管理会计实践的机会,现阶段,国家也在对管理会计体系进行建设,将该体系建设与不断完善后,对我国体系化发展将会产生较大影响。
(五)推动企业经济发展
管理会计应用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与合理化,推动企业经济发展。在应用过程中,以往的行为习惯会不断被纠正,他们会有新的行为习惯的形成,通过这种形式,可将正确的行为习惯融入财务管理中。现阶段,财务管理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以往的财务管理具备分散的特征,目前的管理变得更为集中,做到了一体化管理,企业财务管理队伍也变得更加强大,便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提高经济实力与竞争力。
篇13
一、建设银行管理会计的作用
管理会计以决策和控制为基本职能,以决策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内部管理为目标。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业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国外银行参与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已成为事实。在内争外挤的现实条件下,加快建立我国建设银行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以提高建设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建设银行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就显得极其重要和必要。
1、管理会计可以提高建设银行效益。建设银行提高效益,实现经营目标必须依赖于管理会计。建设银行作为企业,也以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管理会计正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有效方法。通过对管理会计中成本分析、本量利分析以及预测、决策、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等各种方法的应用,将效益作为全行管理体制的一条主线,贯穿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
2、管理会计可以为建设银行提供科学决策。建设银行科学决策依赖于管理会计。建设银行的经营面临着多种选择,要保证经营决策合理可行,必须运用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方法。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它对建设银行的财务信息按企业管理要求进行加工处理,生产出系统化的、可直接支持决策的有效信息。管理会计的科学性、前瞻性、预测性,使得推行管理会计成为建设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3、管理会计可以提高建设银行竞争力。建设银行之间的竞争实力直接决定着建设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决定着建设银行能否产生更高的效益。基于此,我国建设银行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必须适应角色的转变,转向依赖于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会计思想和方法,充分发挥管理会计提供管理信息、筹划未来业务、控制日常活动、评价经营绩效等重要作用,挖掘内部潜力,从而实现经营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提高竞争实力。
二、加强建设银行管理会计建设的途径
1、明确银行市场战略定位。竞争优势理论告诉人们,一个企业如果能同时拥有差异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集中一点战略三种战略优势当然最好。如果不能同时采取这三种战略,能采用其中一种战略拥有其相应的优势,也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面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挑战,中国的商业银行应该进行竞争优势(SWOT)分析,明确自己在产品、服务、管理、客户、资金、技术、品牌等方面具有哪能些优势,据此确定自己明显的竞争优势,避免不必要的业务交叉、重叠竞争。由于银行管理会计工作都是围绕如何实现银行发展战略而进行的,因此,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发展战略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关键步骤。银行的发展战略一经确定,就必须有一个内部机构来负责推行与实施,并将银行发展战略目标具体化,使各个部门都清楚认识到围绕银行的发展战略,需要做哪些工作、如何完成、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也使每一位员工都有一个与银行发展战略相吻合的个人工作目标,知道他在实现银行发展战略中起到什么作用,从而使得员工的工作努力方向都能够与银行发展的战略方向保持一致,形成合力,以保证银行战略计划的实施。这也符合当前中央提倡科学发展观,实行“人本管理”的要求。
2、建立必要的制度。银行管理体系虽随竞争战略的改变而不断调整,但“两权分离”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因此所带来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照样无法回避。从财务的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将所有权落到实处。在对西方银行的调研中会发现,银行所有者拥有的所有权具体到财务管理上表现为资金权和会计信息权的集中管理问题。我国银行内部金融犯罪现象和银行资产质量的管理不善,在一定程度上应归因于近年银行资金权下放过度、控制不力、会计信息权因缺乏顺畅的管理信息系统而流于形式,致使银行内部信息不透明(尤其是银行内部横向信息不沟通)。在西方商业银行,资金管理实行集中控制、统一高度的管理制度,确保总行对资金的有效控制,防止恶性金融犯罪的发生。超级秘书网
3、加强成本核算。如前所述,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银行将管理的起点定位于顾客,而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则很难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要求银行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相应的银行的管理制度也将随之改革。银行在现在的基础上,对其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使之适应顾客的要求。改革将使银行删除不创造价值的作业,加强增加价值的作业,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现在的关键是如何识别哪些作业能创造价值。但银行现有的成本核算方法和制度,只能提供银行整体的成本水平和盈利能力信息,而无法提供关于产品、客户等方面的作业成本信息、,也就无法对各种作业是否创造价值进行判别。
4、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管理会计的管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能否调动各责任部门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为完成银行的整体目标而努力。管理会计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激励作为保障,即使计划再周详,核算再精确,控制再严密,考核再严格,也只能事倍功半,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为此,要建立以责任利润为中心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每年下达计划时,紧紧围绕利润这个中心,按月考核,并将干部任免、人员分流、个人收入分配、费用管理和利润的实现密切挂钩,从而推进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