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阶梯式教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阶梯式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阶梯式教学论文

篇1

英语写作有效学习的策略模式构建是解决有效学习的核心问题,是提高作文学习效率的关键,因此是本课题的拟创新点。

1.学生个体差异得到充分考虑,学生写作水平有着明显发展进步。教师针对学生进行动态安置,把班级学生编成若干弹性小组,根据学生的特点,需求和写作发展情况作同质分组,异质分组,同步活动,异步活动或自由组合等,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活动方式,使小组学生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2.进行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焕发着生命活力。改变传统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合———分”式教学结构,既有面向全体的“合”,又有兼顾学生个体的“分”。保证在一节课内既有统一的讲解、答疑、矫正、小结,又有分组的或独立的教学、自学、合作和个别指导。

3.制定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行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教师针对同一班内不同个性、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学设计以多角度、多难度、适应性去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突出了多元性和个性化,使教学目标始终处于动态协调之中。针对各类学生的学习潜质,制定出总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课时目标设置为基础、提高和发展三个由低到高的目标层次,相邻目标交叉区间,便于弹性滑动。

4.安排有差异性的写作作业,班级充满着成长气息。布置作业时激发自主参与,丰富作业类型,满足多种需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作业。对同一道题目,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练习中,教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向更高层次突破,体现弹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巡视,把握全局信息,并作个别点拨和矫正。

5.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师生共同享受着教学成果所带来的成就与满足感。阶梯教学评价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察,实现实验班级的差异性多元评价,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营造了和谐的评价氛围。本着激励性、灵活性、严肃性和辐射性的操作原则,把评价融入到教师的日常教学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三、阶梯式写作研究主要成果结论

1.形成了较好的教科研氛围,促进了学校发展。在课题实施的两年中,摸清了嘉峪关一中英语写作课教学、评价机制,课外扶优转差的开展情况,对教师及学校产生积极影响。(1)消除了一线英语教师因为忙碌而不能搞课题研究的错误认识。(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创造出一定的教研示范效应,为本校和其他周边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申报、研究、总结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3)研究成果中的一些主要结论,为今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样本。

2.阶梯写作研究提升了实验教师的新课程水平,新课程理论得到全面贯彻,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在阶梯式写作的研究过程中,参研实验教师广泛研讨、积极交流,完成并发表课题研究中具有代表性教学论文8篇。实验教师掌握了阶梯式及分层辅导写作课堂的引导及课后指导、心理疏导的操作要点,并能熟练运用。

3.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极大发展,课堂焕发着生命活力,学生写作水平有着明显的发展进步。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每学年任课教师的任教班级甚至年级有一定的变化,对某一个个案的研究很难由同一个教师持续跟踪下去。

2.对阶梯式分层式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短期内很难看到实际效果,或在写作成绩上很难立竿见影地表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的信任。

3.学生作文困难反弹未能完全有效控制:有些花了很大精力帮扶才有了脱困起色的实验对象,一旦教师工作重心稍有转移,他们的困难顽疾便又反弹,对写作帮扶工作的正常开展十分不利。

4.家长未能充分发挥与教师的配合监督作用:虽然实验学生在校能坚持写作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但在漫长的各种假期、双休日及下午回家后,他们就把学习抛到九霄云外。由于多数父母对孩子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完全缺失了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监督功能,甚至有部分家长帮孩子开拓或和孩子一起撒谎糊弄教师,使家庭几乎失去了有效监督孩子学习的作用。

篇2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学科具有知识点多、杂、难等特点,大多数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课堂气氛往往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如何有效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PLC的兴趣?结合当前技校学生特点,笔者在PLC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1重视绪论课,明确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的教师认为绪论课无关紧要,三言两语应付过去,甚至干脆不讲。而我觉得绪论课的讲解,对激发学生求知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学生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由于技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所以要在教学内容上精心巧妙地设计导语,补充生动的实例。先展示“抢答器”、“霓虹灯”等生活

中实际应用的控制电路,并简要说明控制原理。再列举一些PLC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例子,如:数控机床、电梯控制、音乐喷泉控制器、机器人控制等,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到好奇。接着输入前几届学生编制的有趣而实用的程序,引发学生对PLC的浓厚兴趣,做好课题的铺垫,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该门课程上来,这样既为本节课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合理设计教学课题,开展课题式教学,让好奇心转化为兴趣

教学中使用的PLC教材,在编写时一般都是将基本原理、基本指令及梯形图、基本电路应用、基本技能操作等内容分成独立的章节。编者是严格按照结构严谨性进行编写,而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过程。在教学中,选择哪些教学内容、哪些课题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真正学好PLC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在PLC教学中采用了“课题式”实训教学,重新自编教学内容。把《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中的控制线路及《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教材中的PLC应用实例,通过筛选、整合成具体的教学实例:电动机的点动与连续控制、正反转或循环转动控制、两台或多台电动机的顺序控制、Y-Δ降压起动、电梯控制、音乐喷泉控制等。每个实例都以一种控制线路为主题,其内容包括控制功能、电路结构及控制要求。这些实例课题既方便学生的学习,又涵盖了本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连贯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最后用PLC改造继电器控制电路或用PLC程序直接实现其控制线路的功能,用所学基本指令或梯形图进行编程及调试,使学生尽快地掌握基本指令及梯形图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PLC的兴趣。

3应用多媒体技术,加强一体化实训教学,强化学生学习兴趣

当今社会的信息化速度日益加快,走信息化之路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多媒体的优越性不仅在于其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视觉效果好,更主要的是可使教学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对优化PLC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处理教学重难点时,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转中国-我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编制好的电子教案,用生动而丰富的画面和美妙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教学目标要求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融入到实例中,再对其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理解并掌握。例如:在讲解“十字路通信号灯控制”程序时,学生对整个过程容易混淆,这时播放电子教案中的图片和动画来描述交通灯的运行情况,并进行适时分析和讲解,有助于学生对十字路口车行交通灯整个工作过程中东西南北红、绿、黄灯的交替过程的理解。此外,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编制《音乐花式喷泉》、《霓虹灯》等具有实用价值的控制程序,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真正地把PLC应用到实处,通过此过程让他们掌握安装、编程、调试、检修等操作技能。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顺序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持久性。

4以技能竞赛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要培养出优秀的技校生,关键取决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我校以“强化技能、应用实践、提高能力”为出发点,以“依托技能竞赛平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为突破口,强化技能教学,营造积极向上,人人争先的学习氛围。

我校每年都要举办学科技能竞赛,重点考察学生对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集训,实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参加省、市级竞赛。近三年我所指导的维修电工组参加广元市举办的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共有六位同学获得不同级别的奖项,取得的成绩充分说明技校学生是能够学好PLC的。竞赛平台的成功搭建,使学校形成了普遍性、经常性的竞赛和选拔机制,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在PLC课程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只要深入研究教材,时常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掌握情况,理论联系实际,采用讲练结合、互教互学、因材施教等多种教学方式,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探索与研究的乐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3

根据认知理论,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认知过程。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是主体通过学习新的内容并和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以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为此,我们提出“分解目标,设计问题;讨论问题,提出方案;策略交流,解决问题”的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一、分解目标,精心设计“问题”

目标分解要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将知识目标分解成若干个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逐个解决。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学习目标分解成若干层次,设计出由浅入深的基础题,逐步加深,在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运用一系列问题串设问,层层递进,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讨论问题,提出方案

这是寻求阶段,即利用数学认知结构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提出方案,致力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问题串”目标分解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做好导学工作——设计好“问题串”,把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交给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构建新知。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小组,鼓励合作,强调几何直观,关注学法指导。

1.建立有效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有同质小组和异质小组两大类,基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不平衡,小学数学“问题串”目标分解教学面临着学生学习水平不一致的问题。为了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解决问题,我们建议组建异质学习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多层次、多方位交流信息,共同探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功能。教师一方面要督促后进生聆听优生对问题的分析,另一方面要关注学习小组讨论中的思维活动、学习态度、学习精神等信息,更重要的是收集通过小组学习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难点,为后续的讲解寻求切入点。

2.鼓励合作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问题解决”的过程就应该是学生自己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我们提出,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给足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把学习的自主权还学生,激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解决问题。

3.强调几何直观

皮亚杰说过,“认识一个客体,必须动之以手”。事实证明,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学具来解决。如学生提出问题:“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急于将结果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讨论:“你能用什么方法检验圆柱上下底面的面积是否相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口、动眼,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4.关注学法指导

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他们一些比较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和常用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当前,新课程反对将“应用题”分类,其根本目的是担心教师将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讲得过分精细、强调得过分强烈。然而,作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几种解题方法,如画图法、假设法、列表法、估算法等,我们应该教给学生,这样,他们解决问题才能有章可循,有道可走。

三、策略交流,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同的人思维方式也不同,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相同。我们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决不提前暗示,更不可替代学生的思考。教师应该做的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信中沉思,在策略交流中收获。利用“追问”,让学生知其然;利用“反问”,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通过“类比”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交流策略,发展能力。

例如学习完“三角形内角和”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三角形除了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秘密外,还有没有其他秘密?你准备怎么去探究?”一个问题就让能够学生主动整理本堂课的学习方法,并将方法迁移到另一个探究活动中。

1.模拟练习,运用问题

新鲜有趣,与生活贴近的问题,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教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掌握现成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运用课堂所想的问题去探究新的世界。因此,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践性的问题。

小学数学中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年月日”,“元角分”,“周长和面积”,等等。我们要善于鼓励学生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说出来,写下来,通过交流、评比,提高他们到实践中去学数学的自觉性。做错题集、写数学日记、撰写数学小论文都是很好的练习,既可以巩固新知,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问题的能力。

2.总结经验,构建新知

篇4

二、现阶段大学生体育信息需要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每一位学生都有着与媒介接触的经验,无论是媒介的基本性质、媒介的主要作用,还是媒介在不同程度所带来的影响,都可以进行表达。

但是,大学生的经验较少,显然无法利用准确的语言将其进行表述。根据传播学理论,可以将受众与传媒的关系定位在三个方面,分别是自我理解、行动定向以及娱乐。首先,自我理解作为现阶段大学生体育信息需要的主要特点,主要是指在利用媒介体育信息的基础上,对个人的体育知识、体育文化、体育行为以及体育情感进行维持与扩充,使媒介能够对自身有所了解。大学生在对媒介的依赖程度上,能够对社会、对电视体育类节目产生一定的依赖关系,并在依靠多种途径中将体育现象进行表达,并加强自身与体育文化、体育知识的联系。其次,行动定向则是指受众在传媒的因素中对自身体育行为进行指导,加强自身的认识。其中,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之中,最为重要的媒介影响便是媒介所带来的宣传,媒介的宣传内容能够促进大学生对体育文化的了解,加强对电视体育类节目的认识,从根本上带动体育教学的发展与进步。最后,娱乐是社会发展的形态之一,也是电视体育节目、体育教学发展的形式之一。在娱乐的影响下,媒介能够通过各种美学因素、文化因素、轻松因素将体育的魅力传达给大学生,引起当代大学生的认识与理解,使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发展特点选择体育知识以及体育运动。

三、电视体育节目对体育教学的影响与作用

(一)电视体育节目改善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环境所谓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环境是由体育参与者的体育观念、体育行为、体育意识、体育道德、体育文化素养等方面所组成的。在体育教学中,人文环境是促进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环境,不仅能够使学生对人文知识、体育文化进行学习,并且还能促使学生产生正确的人文理念,培养成规范且严格的体育道德素养,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体育水平。而我国电视体育类节目在发展的过程中,以普遍性以及渗透性为体育教学营造了良好的“体育信息环境”,在该环境中,高校体育教学的方式与模式发生改变,大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以及行为方式也产生了变化,并且对体育有了正确的看法,从根本上促进当代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中对体育行为作出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体育人文观念。比如像央视推出的《体育人间》,作为一项体育纪录片,该节目的主体便是人,并且在2002年,湖北电视台所拍摄的乙烯类人文关怀电视体育节目,对体育教学中所蕴藏的人文关怀进行了探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为《我的同桌》,该作品选取以为小女孩与一位运动员作为主角,将同桌之间的体育活动进行阐述,在突出人文关怀的同时,也促进大学体育教学中人文意识的加深。

篇5

1.“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的涵义

“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源自于建构主义心理学家大力提倡的"发现法"教学理论。"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即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以自主学习为主线,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创造性运用多种知识技能,去解决学习中各种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学习目标,获得发展与提高的一种心理活动和学习方式。 "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始终以问题为主线,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对问题探索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问题解决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重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让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自身,而不是由教师强制分配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己从实际生产、生活中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以致用的平台,缩短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这样便能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很紧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很快地被调动起来,从而尽力地投入到相关理论的学习中去,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2.课例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中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第一课时。

2.1 教学内容分析。我们采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1)》中的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进行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的标准为"运用图表来说明大气受热的过程"。本课时属于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范围,是学生学习和生活必备的基础地理知识,目的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原理,为以后的学习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环流系统打下基础。

2.2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运动带来的地理意义,掌握了太阳辐射的基本知识,对于自然环境中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也有了基本的了解,学生对本课题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这就对理解本课题的知识已经打下了基础。

2.3 设计思想。以建立情景的方式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指引学生提出问题,利用学生提出的问题层层递进,并结合图表和补充材料来让学生讨论和交流学习,并从动手实验中引出大气运动的运动规律和基本原理。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课外收集的材料建立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从资料的叙述中找出新知识点和旧知识点的矛盾,从而发现出问题,提出问题,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采用"大气受热过程"图及"地球表面和月球表面受热过程对比"图,教师适时的补充和提供相关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推断出大气受热过程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提高。试验可以采取学生自主方式,学生可以从实验中得出大气运动的形式热力环流的原理,并把原理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目标。

2.4 教学目标

2.4.1 通过建立问题情景,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验操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的方式,理解大气受热的基本过程,并能够根据图表来说明大气受热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4.2 使学生能够利用图表进行对比分析,并归纳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能够把这个原理应用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充分理解大气对地球保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热爱自然的意识。

2.4.3 通过图表、实验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用热力环流和大气受热的原理来解释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反思,归纳总结

课后反思,主要指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每上完一次课,都要督促学生进行反思,使学生反思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我掌握得很好,还有哪些问题还需要我进一步地探究。同时,还要反思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主动思考了吗?我与同学和老师们真诚合作了吗?我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对于一节课的学习,并不在于记住了多少知识点,而是要在记住知识的同时要学会归纳总结,这样所学习的知识才能成体系,才能联系起来,也才能不断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尤其是高中地理学科,这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更要学会运用地理知识来解释自然界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

总之,"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以探究问题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使学生拥有了思考的主动权,也使教师从灌输式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能真正使教学过程变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活动。要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学效果,就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师生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篇6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分析

1.1 教师的教学目标存在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存在问题。一些教师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考试中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但是这样的教学目标实际上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数学这门学科是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都要用到很多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数学的教学,能够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而不应该仅仅只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

1.2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无精打采,上课溜号等等,这主要都是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导致的。学生对于数学这门课程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学习的欲望,相应的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也不会高,长此以往,会严重的制约学生的进步。

1.3 教学资源不丰富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主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课本上的内容,进而导致学生出现知识面狭窄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即让学生能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也能够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的促进学生的进步。

1.4 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着问题。主要就是教师进行知识点讲授的时候,学生在课堂上主要以听为主,而教师对学生在一堂课中对于知识的掌握效果却不得而知。因而,导致教师无法全面的了解学生在一堂课中的学习情况,进而导致教师在课堂上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学习效果不好,学生的学习水平无法进行更大程度的提高。

2.解决措施分析

2.1 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改变以往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而不关心学生综合发展的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上问题的能力。主要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明确教学的目标,进而有计划的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比如: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任务,在课堂上设置生活的情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2.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重的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特点,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处于一种高度的兴奋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是非常的高的。例如:在进行三角形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用剪刀和纸剪三角形,看看哪个学生剪出来的三角形的种类多,然后教师通过对学生剪出来的三角形进行分类,让学生全面的掌握三角形的种类。这样一来,就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2.3 丰富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进行课本知识的教学之外,还应该不断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行课外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将课外教学资源带入到课堂中,通过多媒体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4 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何为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全面掌握学生的特点,像小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比较贪玩等,教师应该将学生在学习中的不利因素进行利用,转化成为教学的有利因素。像学习喜欢玩,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陪学生玩,充分运用游戏教学法,在课堂上开展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然后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快乐中就掌握知识了,这样一来,将学生贪玩的劣势转化成为学习的优势,有利于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促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数苹果的比赛,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比赛的形式看哪个小组数的最快最准确,在游戏中,就锻炼了学生数数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惩戒,一般说来是一种合理的教育方法。《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通过处罚来警戒。”惩戒是一种强化方式,是对学生行为结果的一种反馈形式。当学生犯错误时,及时适当的惩戒可以起到抑制错误行为和激励的作用。惩戒的失控包括体罚和变相体罚两个方面。体罚是指“施加惩罚使学生身心感到痛苦,以促使其避免痛苦,改正错误。”主要有鞭打、罚站、罚跑步等等类型。体罚针对的是学生的身体,通过暴力手段造成学生的痛苦,以达到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目的。变相体罚则是对学生进行辱骂、恐吓、挖苦等等,造成学生心理上的阴影和创伤。相对于直接体罚,它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难以控制性,但是它对学生造成的伤害并不亚于直接的身体惩罚。

一、教师惩戒失控对学校的危害

对于目前仍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的中小学而言,教师的惩戒失控问题并不足以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除非造成严重后果或经媒体曝光。但这种“重视”也往往是暂时性的,事件平息后又会恢复到以往不闻不问的状态。因此,促使学校重视教师惩戒失控问题并积极制定相应对策,不能仅仅只依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强制性政策和监管措施,更重要的是让学校深刻认识到教师惩戒失控对学校造成的严重危害性,自觉主动地承担起管理规范教师惩戒行为的责任。

首先,影响学校的形象和生源。一所学校的好坏并不是单方面的由教学质量和升学率决定的,每所学校都存在学习好与不好的学生,也存在教得好与不好的教师。大部分以优秀的教学质量著称的学校也是以学校良好学习氛围为前提的,学校往往实行的是严格的管理体制以及规范合理的惩戒机制。相反,如果一所学校出现了经常性或严重性的体罚事件,那么这所学校的美誉度就会大大降低,即使它具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学生和家长在择校时也不会将它考虑在内。

其次,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学校之所以对教师的惩戒失控问题坐视不理,是因为学校的误区在于认为体罚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实际上真正提高学生成绩的并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而是适度的惩戒。体罚和变相体罚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是巨大的,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说过:“体罚会使学生憎恶自己的学习,往往导致学生的反抗,或是他们中止在学习上进行的尝试。”

再次,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首先,影响教师的教学工作。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需要得到外界的鼓励和肯定,从而维护自尊心和实现自身的价值。教师的体罚和变相体罚行为恰恰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严重破坏,也是对教师自身形象和信任的破坏。从而导致学生对教师的失望甚至抵触,不配合或恶意扰乱教学工作。其次,破坏学校教学秩序。当体罚造成学生身体伤害时,有些家长就会跑到学校里面闹事,更有甚者用暴力报复教师,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教学秩序。

二、学校对教师惩戒失控应采取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教师惩戒制度。首先,学校应当重视起教师惩戒失控问题,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对教师的行为进行监管。通过访谈、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信息的收集,在公开公正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判,同时对结果进行公示,及时收集教师和学生们的反馈信息。其次,要制定详细的惩戒规范和细则。这是指导教师教学实践现实的需要,也是划分惩戒与体罚界限的需要,更是维护学生权益的迫切需要。在教师惩戒限制上面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经验,例如美国佛罗里达州达得县教育委员会政策第5144条规定,教师可以惩罚学生,这种惩罚包括用不超过二尺长、三四寸宽、五寸厚的木板打不服从学生的臀部,但不能超过五下,并且不能造成身体的明显伤害。同时对学生哪种具体的行为可以进行惩罚也有具体详细的规定。

(二)加强教师道德修养和职业素质的提升。学校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转变教师固有观念,通过引导教师换位思考,使教师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体验体罚给学生带来的伤害。例如以匿名方式征集学生的受体罚经历和感受,让教师进行阅读和感悟。二是让教师正确认识惩戒与体罚的区别,尤其是变相体罚,让教师明白只有合理的惩戒才能唤起学生的羞愧感与上进心,真正达到惩戒的作用。三是通过开展班级沟通活动,让教师与学生互相了解,增进感情,让教师真正认识到自己职业的价值与崇高,从而由教育学生转变为关爱学生。

(三)学校管理者端正态度,积极应对教师侵权事件。学校积极加强对教师道德素质提升的同时,也应当提升学校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学校管理者在对待教师惩戒失控问题时,应从学校的长远发展考虑,深刻认识到体罚问题给学校带来的危害,不为一时的眼前形象和面子工程采取逃避责任的做法。在问题的处理上要积极应对,从学生利益出发,依据相关规定,严肃公正的处理问题。维护教师的同时更应当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校风气,真正做到认真负责、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贾晓红,张铁牛.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评析[J].中小学学校管理,2002,(3).

[2]王辉.对国外中小学学生惩戒的方式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1(23).

篇8

大学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或讲座,普及媒介素养知识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福建山区高校也定期开办媒体知识方面的讲座。但仅仅只是让学生了解一些诸如新闻价值、新闻伦理、新闻道德等概念,而没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质疑能力、创造创新能力,这样不利于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只知道了理论,而没有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学生对媒介素养的认识是肤浅的与感性的,而不是深入而理性的。这种对媒介素养的浅层次、低水平的认识,会使受众无法对媒体所传播信息本身进行评价,也无法对媒体的传播方式进行评价。因此,也就不能更好地使用和利用媒介。有人认为,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意识方面,即培养公众注重积累知识的意识,认识和学习理性地辨别信息的意识,加强质疑大众传播媒介的意识,使其能辨别“媒介现实”与“客观现实”;第二是技能方面,即培养公众了解不同大众传播媒介所承载和传播的信息的本质及其形式,学习有效和高效获取信息的方法,加强分析、判断、认识、组织、综合信息的能力;第三,评价方面,即培养公众正确评价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价值和力量,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增强与大众传播媒介互动的能力;第四,使用方面,即培养公众学会有效地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帮助与促进自身的水平与生活质量,指导自身行为,能借助大众传播媒介参与公众事务,开展批评,实行监督。③显然,以上四个方面对于我们改善浅层次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媒介素养教育的空间有较大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篇9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目的或任务比较单一。通常只将工作重点放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培养,并且往往以是否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唯一标准,目前虽然有些院校已宣布学位授予和四、六级考试脱钩,但许多学校还是以此成绩决定是否符合大学英语的学位要求。这样,便造成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好地将英语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不能很好地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相对滞后。目前,大学英语教材及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学生掌握语言共核而设置的。语言共核是语言学家在对语言功能意念的研究中形成的一个概念,它是指讲某种语言的人群中大多数人都使用那部分语言。这部分语言不受地域、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职业以及话题等的制约,在词汇、语法和意念功能等方面的差异不大。一味地强调以语言共核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和课程设置,使目前的外语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围绕着为语言而学习语言,从而造成了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知识学习的严重脱节。其结果导致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必要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不高。这样便极大地阻碍了把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专业人才的目标进程。

为了满足转型期对大学英语提出的新要求,必须从根本上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具有战略意义的调整,即压缩大学英语基础阶段的学期数和学时数,将纯语言学习和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实现大学阶段从语言教学、专业英语基础知识教学到双语教学的一条龙教学。

二、发展趋势

将语言技能培养与专业知识学习融合起来是时代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必然要求。今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应该是培养具有较强外语能力,能够熟练地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各自专业领域内信息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学习结合起来。这里所指的专业英语并不是狭义上的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等纯语言课程,而是指与学生学习专业相关的英语,比如气象科技英语、电子信息英语、环境科学英语、法律英语及商务英语等。如果只对学生进行纯语言教学,就很难满足他们应对各种学术任务,难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和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

在大学英语中加大用英语来学习专业学科知识教学的比重,以此来带动并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完全值得探索和实践的。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为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教学的战略性调整提出了要求。简单地讲,双语教学是指用第二语言或外语来讲授专业课程。在双语教学的环境下,外语不仅仅是学习的对象,也是吸收其它知识的工具。

目前,国内一些重点大学,已经尝试或成功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通过用外语学习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来提高其语言能力,而且还可以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这样,避免了传统上把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与专业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人为割裂开来的弊端,实现了既注重“持续性的学科知识”又强调语言学习的双赢。

当然,提倡语言技能培养和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学习的融合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基础英语的学习或者否认甚至取消大学英语作为基础课地位的教学。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基础知识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专业英语基础知识教学必须建筑在基础英语教学的根基上,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其语言技能的培养,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战略调整

压缩大学英语基础教学时间,增加专业英语基础知识教学的比重,进一步凸显英语的工具性特征,把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与专业英语基础知识结合起来,以顺利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战略调整。要通过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积极推进大学英语的战略调整,就必须要坚持避免将大学英语仅仅作为一门独立的纯语言学习的基础课程来教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也必须要同时满足两个方向:满足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要求以及课程必须在内容上与学生特定的学科有关。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应该只占整个教学过程的一小部分,其他的则应该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探索如何学习和研究。合理的课程设置不仅会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而且还会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避免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后果。

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类教材的编写方面,内容上要力求把握专业性、趣味性、新颖性和基础性的原则。专业英语的教材不同于普通英语教材的编写,原因在于知识的更新远比语言的发展变化要快得多。考虑到大学英语教师今后的专业英语基础知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永远无法取代专业课的教学以及短期内很难改变大学英语的基础教学地位,编写具有导论性质的专业英语基础知识教程则。

师资的匮乏和培训也是顺利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战略调整所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今后,各大学的外语院系应该尽快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出一批复合型的专业英语教师,既能够胜任普通英语又能用英语教授某一专业基础知识课程的师资队伍;或者从现有的师资队伍中对一些教师进行某些专业学科知识及科学素养的教育,以合理建构大学专业英语教学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篇10

一、高中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舞蹈的定义是:美感、艺术,舞蹈从诞生开始,就被人们比作是曲线美的代名词。然而,面对升学考试和分分重要的中国教育体系来说,舞蹈被冠上占用学习时间的帽子。所以在舞蹈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耽误正常教学。这门学科的教学也处于在一个相对尴尬的境地。

1.学生没有科学地认识舞蹈

就舞蹈特长生来讲,舞蹈这门学科可以为他们增分。他们学习舞蹈的目的是升学而不是艺术,有的学生还认定舞蹈就是以后的职业。在这样的心态下学生课堂的学习情况可想而知。舞蹈是艺术的一种,有艺术的存在就需要具有审美的发现,要是没有审美的心态,艺术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对它的理解不深入也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

2.学生的舞蹈素养差

在对舞蹈基本动作进行训练的时候,有不少学生因此身体比较僵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柔软度的训练。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有不少学生难以忍受训练过程中的“苦”,没有继续坚持。在进行压腿或者开胯等基础动作训练的时候,有的学生由于难以忍受疼痛而大哭,其实,动作要求每天坚持,一段时间后并不像当初那样疼痛,但是学生很难坚持。这些普遍的现象都是因为学生舞蹈素养差。

3.舞蹈教学缺乏硬件设施

舞蹈是艺术的一种,虽然高考文化课考试中没有对其作出要求,但是就其艺术地位来讲,具有自己的规则和尊严。高中学校中没有必要的舞蹈教学设施,这严重阻碍了舞蹈学习。舞蹈教学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并不是仅仅教几个动作,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提高舞者自身的气质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很多学校并没有完备的舞蹈训练设施等,这让舞蹈老师的教学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

二、舞蹈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1.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高中阶段,学生要面临升学的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让学生全身心练习,必须对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进行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深入挖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投入到舞蹈的学习之中。不仅如此,还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他们坚强、勇毅、知难而进的品格,让他们懂得艰苦的训练是为了舞蹈动作的提升。要是连最基本的压腿、拉腰等基本动作都坚持不下来,何谈成为舞蹈大师。让学生对舞蹈课有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认识。只要端正学习态度,教学才会取得有效的成果。

2.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强化舞蹈实践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现有的器材进行充分的利用,用多媒体播放渲染力较强的舞蹈,让学生对舞蹈的美具有直观的认识。学生在练习的时候,要做到心无旁骛。同时,在学校举办的各类文艺表演中,鼓励舞蹈生走向舞台,展示自己,让他们对舞蹈学习充满自信。创新是艺术的生命线,在现有条件的允许下,鼓励他们自编、自导、自演,在舞台上的经历能让他们增强应对突况的能力,对舞蹈基本规律的把握更准确。不管是在心理上还是在身体上,舞蹈对他们成长的促进是其他所不能比拟的。

篇11

一、讨论前,教师缺乏必要的讲述。学生不理解将讨论什么,怎样讨论,无法迅速、准确地把未知信息与自己有的认识经验联系起来,选择最佳的讨论点,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学生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和倾向性,不知道怎样进行有效的互动。

三、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造成:1、讨论的效果不佳,方式方法单一,学生逐步感到厌倦。2、提出的问题没有思维容量,或根本不值得讨论,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四、教师对出现的问题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讨论。结果使学生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的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讨论学习之真谛。五、优等生在讨论中处于主导地位,承担了主要角色。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被忽略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机会。

综上诸多问题,笔者认为症结在于教师缺乏对合作讨论的本质理解,片面地、形式化地理解了合作讨论。因此,在大力倡导学习方式转变的同时,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把握讨论的方向避免离题。在展开合作讨论之前要有一定准备和必要训练。比如教师要告诉学生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是有用的,它是如何展开的,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等。

2、全面完整理解合作讨论的意义,正确把握小组合作的实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地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法,实现多样化。

3、合作讨论前,教师要有适当的讲述。讲述的目的主要有:a、吸引学生的注意力;b、告诉学生会学习什么,必须掌握什么;c、将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

4、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讨论中的作用。讨论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并以从前的认知能力作为基础,才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时间。 5、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分组讨论学习一般采用异质混合。在组合时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激发其相互帮助的学习动机,对学困生以更多关心和鼓励,建立“能行”的积极期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应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并加以表扬,使其扬长避短,从而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教师对学优生要进行引导,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与其他学生形成协作关系,从而使自己更能尊重他人,更具有分享精神,并体验自身价值。

总之,在教学中要搞好讨论式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走向成熟。

篇1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是目前高中学生解题的效率和质量还存在着不足,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在解题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仍有待于教师在解题教学中进行反思和总结经验,提高解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进而提高学生解题技能,提高数学成绩。

1.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解题过程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解题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教师在选择数学例题解析时,要选择较典型的例题,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有很多学生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只要解对或证出就认为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并不懂得思考和发现新的问题,影响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那么就要求教师在讲题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有这样一道例题:有两个相互平行,而其余的各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一定是棱柱。让学生判断这个命题的真假。在讲解这道题时,如果教师这样引导学生:棱柱是凸多面体还是凹多面体?这样引导有利于学生正向迁移,不会忽略考虑棱柱的特性,学生就可以顺利的跟随着教师的思路思考下去,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激发学生发现新的问题,进而一起解决,这样的解题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对解题的过程进行反思

通过解题过程总结经验,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在解题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解题思路。首先,从题目入手,有些数学题在题目中会隐含着一些条件,例如,我们在学习苏教版高中数学抛物线的这一部分内容,有这样的例题:已知点M是抛物线y2=2px(p0)上的一点,F为抛物线的焦点,若以|MF|为直径作圆,则这个圆与y轴的关系是(B)

A.相交B.相切C.相离D.以上三种情形都有可能

那么在解析这道数学题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圆和抛物线有公共点的隐含的条件吗?如果找到这个隐含的条件就会容易很多;另外考虑p的取值范围,把p的正确取值范围计算出来,这样在解题过程中才能使每一步都是正确的,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时就从这两点入手,引导学生在解题中总结规律,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3.反思解题方法和策略

数学题一题多解的情况有很多,但一定有一种解题的方法是最简便最节省时间的,不仅学生在学习时要对题型和解题的方法进行总结,教师更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采用快速的解题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做题的效率的提升。教师备课时,就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角度不同决定了解题方法的不同,在解题的过程中经常反思从解题中获得的启示。

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a1+(n-1)d时,其解题方法就有多种,有的学生看到这样的题,就会采取一点一点的推理,而如果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就想到从等差数列的定义入手的话,就会让学生一步到位的解出这道数学题,而且,采用定义推理,可以促进学生对等差数列定义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复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引导学生专项练习,提高解题的能力

数学这门课程都是以计算为主的,因此要有准确的计算能力,高中数学的解题过程是比较繁琐和复杂的,所以需要学生经常练习,多做题,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数学成绩自然会提高。高中数学教师在帮助学生解题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典型的题去练习,告诉学生为什么要选择这道题或者这类题型,以及告诉学生这类题型的价值所在,通过练习这样的题型会对那些知识点起到巩固的作用。这些宣传的教育和引导都是在解题的过程中完成的。例如在讲解例题时,指出解题步骤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或隐含的要点,引导并提高学生选题技巧,学生选择高质量的题型进行专项练习,这样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5.题型归类,总结解题规律

数学的题型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中,教师在解题教学中要善于对题型归类,总结解题的规律,反思问题的一般性,分析题型的特点以及其中的数学思想等,对其一般性进行提炼和总结。

篇13

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正是侧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果缺少这个环节,为学生以后的医学临床知识学习带来隐患。例如:在讲解运动系统骨骼标本实验时,人体全身骨性标志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重点知识。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如胸穿、腰穿、心内注射及血管神经走形描述等都要用到。还有消化系统讲解阑尾在人体的体表投影点,是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三分之一交点处等。这是重点,以后临床工作中经常要用到。这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在实验教学上重点讲解和示教,并要求学生利用自身活标本,找到准确位置,把知识活学活用。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基础医学知识的重要性。由此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三、采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实验教学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趋成熟,多媒体教学成为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新补充教学手段。解剖学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把相关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素材(如活体、标本、模型、动画、录像等)融为一体,巧妙的结合使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便于理解,有效弥补传统实验教具和实验教学的不足。例如:在讲述心脏的各腔室时,心瓣膜的形态在实验标本上难以观察到。多媒体软件中模拟瓣膜的形态,应用动画展示瓣膜的活动,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瓣膜是如何关闭房室口和动脉口,从而防止血液逆流。还有讲述神经系统传导通路时,教材中所示都是平面图。而多媒体软件可将感应器官、神经元及传导通路由浅入深一一串联起来,把平面结构还原成三维立体结构,把一些抽象的、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直观化,便于理解与记忆。然而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取代老师的讲解。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才能真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四、建立合理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以前解剖学实验成绩占总成绩比重小,只有10%。而且评分也一般是根据教师对学生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和实验标本辨认来做为实验打分的依据,这样所得实验分数缺乏客观评价体系。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对学习解剖实验兴趣不高。为突出解剖实验的重要性,我们依据教学大纲,改革实验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实验标本辨认、考核方法多样化、计算平时成绩等形成多方面立体评价。增加了与临床专业有关的判断、理解、应用知识的考试比例,加大实验标本识别成绩的比例,对实验技能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由每次实验态度、动手能力、模型标本描述的条理性组成。例如:在实验操作考试中先将实验考核内容编号,学生采取抽签形式决定实验操作项目。首先简要书写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目的、实验标本、实验方法、实验讨论和分析等内容,然后进行实验标本识别。最后根据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标本识别准确性综合打出成绩。这样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五、结语

总之,要提高高职临床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理论基础扎实,操作技能熟练,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高等专科医疗卫生技术人才,除以上方法外,还有许多需改进,如教材的建设,实验指导的编写,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验室设备的更新等。还需遵从医学教育的规律,理论和实验一体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从根本上形成一套真正适合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为培养应用型高质量医学人才打下扎实基础。

作者:师哲 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

参考文献:

[1]张晓东.三年制高职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探索[J].解剖学研究,2015(2)156-157.

[2]陶俊良,张东献.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局部解剖学的现状与对策[J].解剖学杂志,2015(3)37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