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初中信息技术课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

篇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Suggestion on Junior High School

Zhang Liqing

(Yushe Bureau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Jinzhong0318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education reform,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vel,excava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became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indispensable research topic.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their views question put forward relevant teaching advice,in order to stimulate students'interest,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cultivate students'scientific quality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Keywords:Education reform;Junior middle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Teaching suggestion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重视对教材的再创造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须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计划。其主要任务有: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及德育意识,加强学生获取、处理和传输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比,教材的编发与改革的进程较慢,因而导致了学生所用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实际发展。教师须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淘汰落后陈旧的知识,增加新的科学知识。从而让学生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动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规范化。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前提,能够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学生注意力。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还应考虑其学习积极性。为了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如下导入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导入游戏

初中学生大多好奇、爱玩游戏,因此,教师可以将计算机新授课内容导入游戏中,以便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如何使用鼠标”时,先让学生玩《Windows中的纸牌游戏》看看哪位同学能最先完成此游戏,看看谁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强,然后再结合课堂教学目标,讲解鼠标操作的要点,经过几次练习后,学生不但能快速掌握鼠标操作,而且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加入如金山打字通的学习软件,让学生将游戏与学习电脑知识相结合,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学会计算机的操作。当然,在此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一个尺度限制,完成教学任务后学生才能去玩。

(二)演示式

演示式的导入指通过课件的演示导入课堂所教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如在讲解WORD贺卡制作课程中,首先在电脑上演示几幅精心制作的贺卡,让学生眼前一亮,然后趁机引导:“同学们,这些贺卡漂亮吗?想知道它们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其实很简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能自己设计出一幅幅精美的贺卡。”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其次,选取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当看到同伴们更加精美、更加有创意的作品时,会产生羡慕之情,希望自己也能制作出类似的作品,促进了其竞争及创新意识。

三、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一)因“材”而异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以学生学习为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教学方法:

1.示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是指在老师的示范操作中学生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应用:一、示范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教师通过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逐步演示。二、示范操作姿势。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鼠标及键盘的指法。

2.讲授教学法。讲授教学法即教师系统地讲解所教知识,其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如教学计算机的组成、病毒预防、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

3.同步教学法。此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讲解下同时进行同样的操作,逐步完成整个操作过程,掌握所教内容。同步教学法中,教师须控制好课堂纪律,明确完成某一项具体操作任务和进程中的每一步操作的重点。同时,教师要控制好操作进度,避免出现一些同学操作在前,一些同学操作在后的现象。

(二)因“人”而异

即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对初一学生的教学中,通常选用同步法及示范等进行教学。而初二初三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并且自学能力增强,则可以选用同步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对重点部分进行精讲,然后让学生自我探索及创新。

四、实现课堂教学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加强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如:可以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制作一个以 “校园环保”为主题的PowerPoint幻灯片。这样,不仅让学生完成了课堂所学内容,还增长了课外知识,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及信息实践能力大大的提高。

五、结论:

总之,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初中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掌握课堂知识。

参考文献:

[1]路文举.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年第7期

篇2

2.精选合适的多媒体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多媒体的使用和推进,冲击了传统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采用动静结合的技术,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初中信息技术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免会出现枯燥乏味的情绪,但是多媒体的使用及时有效地改变了这种状态,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利用多媒体把学生引入教学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精选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讲授《设置图文的动态效果》时,本节课主要强调的是动态效果,多媒体就显得更加重要,我会选一些多姿多彩的图片将其做成动态的,并且选择一些制作动态图片过程的小视频,在教学过程中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的视觉受到冲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学习气氛会很容易被调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3.关于三维目标的制定

信息技术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全过程之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衔接三维目标的桥梁,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这三维目标进一步得到升华。也就是说,三维目标实际上是对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这一总目标的进一步分解和细化。另外,每一节课都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目标要把预设和生成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目标最初的制定,又要注重教学最终的效果。过多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理论上的“完美”,而无法真正完全实现。同样,过少的教学目标会直接导致课堂“留白”时间过长。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遵循“适量、适合”原则,使课堂走向高效。

4.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往往操作计算机的兴趣浓厚,愿意动手操作;对于学习计算机原理,兴趣就小多了。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同时在教学内容上,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书画作品等成果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展示,或利用学校的文化长廊进行成果展示汇报,能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5.巧妙设计教学任务,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围绕相应的知识点多搜集一些相关资料,从而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每一个任务都设计得明确、合理、科学,将所要传授的各个知识点蕴含于各个任务中,将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从而掌握了需要接受的知识。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让学生拥有学习真正主动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完成一系列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任务”,从而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现,让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6.从不同角度构造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变通性

灵活多变的思维可以有效拓展和延伸学生的知识结构,产生有效的学习迁移能力。因此,教师授课时要突出重点,从不同角度构造问题,促使学生多角度理解问题的本质属性。比如,讲授Excel数据的筛选时,在不同范围条件下对数据进行筛选,多样的练习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筛选的目的,即在数据清单中,对于满足条件的数据被提炼处理,而不满足条件的数据被暂时隐藏起来,而一旦筛选条件取消,原来的数据就立刻恢复原样。又如初学网页设计软件时,可以引导学生将FrontPage与Word操作界面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学生容易进行知识迁移,对于文件操作、插入图像、表格及超级链接的内容都可以比照Word学习,教师无须过多讲解,学生可以自主探究,掌握规律性东西。这一阶段让学生在比较迁移中自主学习,从而完成知识建构。

7.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学习

篇3

一、强化课堂纪律的管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1.努力记住学生的名字(信息技术老师,往往教的班级多,学生也多,这一点看起来简单,其实挺难的),保持对学生的“威慑力”,我认识你。

2.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明确理论的重要性,理论指导实践。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课不仅仅是计算机操作课,更不是打字、玩游戏;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知道理论知识的学习及运用,可以来发现解决问题的操作方法;运用理论知识归纳出操作的规律性,通用性。

3.好的课堂纪律不仅仅是学生不随便讲话,还要关注学生是否在认真听讲、有没有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充分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做到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扣”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天然的优势,一是信息技术的素材比较广泛,二是信息技术老师大都是技术的能手,完全可以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完全可以全方位的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理论课。

我在网络上收集素材,下载了中央少儿频道的动画《青蛙王子——做家务》,并行了简单的编辑,制作教学课件。在教室里,我自用多媒体投影设备,播放动画,设置课堂教学情境,师生进行对话:

师:看了动画之后,你们学到了什么?

生: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做力所能及的事……

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呢?

生:这是青蛙王子的话呀;

……

师:现在请你们总结一下,看了动画片,你知道信息在哪儿吗?

生:动画、文字、声音,图片这些应该都属于信息吧!

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了,一节看似没东西可教的、枯燥的信息理论课,就这样在动画情境中生动、自然地结束了。好的教学情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不再排斥信息技术的理论课,从而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注重知识点的关联,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理论课单调、枯燥体现在好多知识比较抽象,与实际应用看似关联不大,学生认为没必要重视,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从学生需求出发,把知识点关联起来,加上恰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积极的去探究,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讲授初中《信息技术下册》(苏科版)第10单元第3节安全上网,健康上网时,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教学背景,激发其的好奇心,让他们自主地去探索研究学习。我首先播放从新浪网上下载的一段视频:讲的是胶南一位程女士接到一个电话,说她儿子要用QQ和她有事联系,程女士立即上线,(实际上此时她那再熟悉不过的QQ号的使用者并不是她儿子,她儿子曾经打开过陌生的电子邮件,QQ密码被盗了),程女士被要求汇31万到指定账户,说是有急用,程女士当即和丈夫商量,并先汇了10万,同时在QQ上给儿子留了言。儿子后来看到了,感到莫名其妙,给她妈打电话,程女士才知道被骗了……,看完视频,学生立即讨论开来,“网上,真有这事呀”“我们应该怎么样保护好自己呢?”……现在很多学生沉溺虚拟世界、痴迷上网,这则视频让他们认识到不遵守《青少年上网安全守则》可能会给自己及家人带来麻烦。我又趁热打铁讲解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使得学生认识到要遵守青少年上网安全守则,更要注意网络安全的防范。

四、理论学习穿插实践活动,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室内的信息技术理论课,穿插一些实践活动,既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又能强化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篇4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

1.比喻法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作为老师应化繁为简,将深奥的理论讲得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巧用生活中的实例,用形象的比喻法导入教学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如,讲到“内存”时,可比喻“内存”为一剧院的舞台,舞台往往较小,但它后面有很大的准备的地方(即外存),而所有的程序都必须到舞台(内存)中来,才能表演。这样一讲,学生比较容易而且正确地理解。可以说比喻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

2.多媒体辅助教法

信息技术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很多内容极具抽象性,传统的单一模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可以将数据、文字、图像、声音有机的融为一体,并且制成课件后,还可以按教学的需要随时变换组合,有利于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设计过程,激发动力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在中小学的计算机学科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侧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而这都需要学生有学习的动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教学生学,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如何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呢?

由于我校学生来自农村,计算机基础差,接受和掌握计算机的能力也不一样,经调查,50%以上的学生感到计算机很神秘,使得这些学生对计算机虽有好奇心却缺少学好计算机的信心,所以,要让学生对计算机学习充满信心,先要破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学生只要对计算机有了一定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就有了学好计算机的信心。对此,本人做了一个试验:把自己任教的班级分成两个大组,一组在没有了解计算机内容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到机房上机操作,虽然在学生操作前作了详细的讲解,但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少有同学能完成操作任务,有的学生甚至缩手缩脚,什么都不敢操作,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不能实现;另一组同学,在让学生实际上机操作之前,先用一节到二节课的时间,给学生简要讲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和主要作用,以及计算机的各构成部件和它们的作用,之后再上机操作时,学生的心理有了底,操作表现积极,敢于动手实践,大部分学生能很快就完成操作任务,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也比较容易完成。

其次,要让学生成功完成三个到四个操作任务,给学生一个能够驾驭计算机的感觉,增强学好计算机的信心。这些操作任务需简单且容易上手,比如改变桌面背景和设置屏幕保护程序,这些操作学生只需用鼠标轻轻点击就能完成。当学生看到自己能够轻而易举地给计算机改头换面,或者看到屏幕保护程序那形象、直观、和谐的画面时,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增强了学习计算机的信心,也就有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

篇5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学不应强迫,不应作为一种艰难困苦要让学生去承受,而是要让整个教学活动具有趣味性。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学生接受的信息多少、思维活不活跃与情绪有极大的关系,精神愉快,则记忆力增强,接受的信息量增多,思维活跃。初中生正处于身心逐步发育的阶段,心智不成熟,他们的特点是开朗、活泼好动、充满激情,对他们的长处教师要加以引导,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来授课,否则,教师就难以与学生沟通,产生共鸣。“满堂灌”的方式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压抑,课堂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学堂,而变成了苦难场所。如果这样,将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智能发展和潜能发挥。因此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无疑是引导学生好学的一剂良药。以下是我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的一些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趣味性的方法。

一、趣味性的情景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教师。兴趣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任务的探究学习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恰当的趣味性例子进行引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来。例如,在上教育科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管理文件资源》时,我把教学任务设计成营救懒羊羊,把文件和文件夹的移动设计成营救方式。故事情节如下:这天懒羊羊独自外出,不幸遇到了出来觅食的灰太狼。灰太狼如获至宝,心想:“好不容易碰到单个的羊了,这下子你跑不掉了。”随后一个饿狼扑食,就把懒羊羊给捉住并带回了狼堡。喜羊羊得知懒羊羊被抓的消息后把羊羊们召集起来,一起研究如何救出懒羊羊。学生一听到这个故事,马上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对即将要到来的学习过程充满期待。在这个例子中把一个文件夹命名为狼堡,这个文件夹中又有好多的文件夹,一些文件夹内有些动物和懒羊羊的图片,学生饶有兴趣地一个文件夹一个文件夹地寻找懒羊羊的图片,通过老师引导提示能不能有更快的方法可以找到懒羊羊,引申出了搜索文件的教学知识点,学生对这个可以快速找出懒羊羊的方法很喜欢,通过学习牢牢地记住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文件夹和文件的操作与搜索。在这个例子里,学生把学习当成了游戏,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使课堂充满了乐趣。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趣味性情境

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会令人感到乏味无趣,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感到压抑,阻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呈现新内容,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感知、理解、内化、运用,并能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获取成功的体验。赏心悦目的电子课件对趣味性情境的创设更是锦上添花,运用视觉、听觉的结合,使多个感官同时接受刺激,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悟出了信息技术的奥妙与真谛。

例如,在上教育科学出版社八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三课《生长的花儿》里关于元件的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对元件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个动画《元件大战》制作成课件播放给学生欣赏,里面的元件战士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笑声中了解了元件及其应用,也激发了他们对Flash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学生纷纷尝试着去制作自己的动画作品。又如,在上教育科学出版社八年级上第二课知识点自动填充时,老师举例,已知发生于1911年,当年属相为猪。你能推断出你的出生年份是公历哪一年?它对应的农历纪年是什么年?接下来老师利用广播教学软件演示让学生欣赏精美的课件关于农历年份的推演――由甲乙丙丁……和子丑寅卯……搭配而成。同学通过课件学习很清楚地了解到,原来自己也能快速地推算出看起来很深奥的中国传统纪年。对于接下来作业的完成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通过多媒体手段,使得教学富有趣味,帮助学生很好地了解知识点,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通过比赛讨论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初中生比较爱争强好胜,比较爱表现自己,他们都有争第一的渴望,即便在两个人的比赛中获胜也会感到激动和高兴,因此我把竞争意识引入课堂。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小组内体现差异,也就是把一些信息素养较好的学生与能力较差或一般的学生分成一组,免得有的组学生能力强,有的很弱,这样会造成竞争乏味,对于某些问题我将它设计成抢答方式,小组的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说明,时而对一些容易出错、不易理解的问题展开讨论,比如,Excel电子表格处理时,是公式好用还是函数好用呢?先由小组讨论,然后再由小组中一位学生综合小组资料代表小组回答,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两种方法各有各的优势,函数输入比较快,但有些特定的计算用函数是没办法算出来的,这时候公式就体现了它的灵活性,通过诸如此类的辩论或讨论使问题得以澄清,这也是备受学生欢迎的方法之一,每到这个时候,学生都会表现得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踊跃发言。当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出错也是不可避免的,可能会造成一些不愉快,教师应恰当处理并及时鼓励,以让学生充分信任的情感角色帮助学生自我纠正,让他进一步思考,把可能会出现的不愉快心情巧妙地化解掉,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角色。

四、积极评价、幽默的语言提升课堂的趣味性

相关研究表明,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成效较高。可以说,学生的成就感绝大多数都来自于教师的积极评价。因此,教师应当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与自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每节课都会安排一个评价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在展示的时候,即便是一个不太理想的作品,也要尽量找出闪光点给予肯定,因为一个小小的肯定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莫大的鼓励,是他们前行的动力。

课堂用语是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重要工具。幽默、风趣的语言是使课堂充满趣味的催化剂。课堂上多几分幽默,学生就会多几分热情,课堂气氛就会更加轻松愉快,教学活动就会更加和谐。例如,当教师提问学生问题的时候,学生一下子回答不上来,老师可以说今天的网速有点卡,让他缓冲一下,我们请另一位学生起来回答。借喻网络,避免学生的难堪。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是启迪学生智慧,增强吸引力的有效手段。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在趣味性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又如,在讲到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教师把它比喻成人一生的学习过程,我们一出生先学会说话(语言的产生),然后识字(文字的出现),接下来看书(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大一点我们打电话、用计算机网络。教师用形象比喻、风趣的语言启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理解,让学生很好地记住这一知识点。

综上所述,学生最喜欢有趣的课堂,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增强我们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总之,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精妙的构思、高超的授课技巧,这就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增强课堂趣味性的重要性,努力探讨、挖掘课堂教学的多种呈现方式及其应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终生受益。这才是我们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任晓杰.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

[2]梁君利,叶名贤.高中信息技术游戏教学模式的探究.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2(9).

篇6

一、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信息技术课程经历了由以前计算机课到现在信息技术的巨大转变,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制约,学校以考试科目作为初中课程设置的重要指挥棒,使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甚至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存在混日子的心理。上课夹着教科书,打开电脑,想讲多少就讲多少,没有课前准备好的教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陈旧教学观念,从以下方面积极转变。

1.教师观念的转变。一些学校当初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学生将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娱乐课、游戏课,文化课之余的放松课,可上也可不上。学校不重视,使得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常常处于边缘、微不足道的位置,学生的轻视,使得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低下,因为即使你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无法得到学校与学生的认可。在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范围,地位得到大大提升。我们要端正教学态度,切实从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层面认真准备教学设计,转变教学观念,加强课堂管理。

2.学生观念的转变。虽然有新课改指挥棒的影响,但真正要让学生观念发生大的变化,就必须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上下工夫,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例如,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还停留在计算机课和微机课的层面上。我们在学期初用几节课的时间解决学生观念认识问题,让他们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史和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转变学习观念,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在学习行动上加以重视。

二、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

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是保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的营造是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由此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强化课堂教学效果,甚至影响其受重视程度。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因为我们处于主导地位,所以要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转变教学观念,爱护学生,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除此以外,我们还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整:

1.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长期作为小副科的信息技术课教师由于得不到学校足够的重视,上课时穿戴变得随意,不修边幅,无精打采。可想而知,这样的精神状态很难引起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一走进课堂,学生就能从举止言行中体会到老师的心情和状态,也会受到精神状态的影响和熏陶,这就为一堂课的学习气氛奠定基调,因此我们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信息技术学科由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知识都在不断更新,我们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也就在不断加深。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及时沟通和掌握交流的主动权,还要注意沟通的方式,绝不能让他们认为我们不食人间烟火,并拒之于千里之外。

3.教师要善于控制情绪。我们不能把不好情绪带进课堂,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教师一走上神圣的讲台,心中就应该只有孩子们,而丢掉一切烦恼。”这是由我们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也是职业道德的重要要求。对课堂偶发事件,我们既要驾驭自己的情绪,又要很好地控制课堂局面,在较短的时间内处理好偶发事件。

三、选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经过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的不断实践探究,教学方法日益丰富和完善,并且取得很好的教学实效。如何科学、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成为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我认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篇7

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学习兴趣;构建

前言

在初中教学内容中,信息技术是极为重要的学科之一,除了能够培养初中生优质的综合素质外,还可以让初中生得以良好的全面性发展。然而从当前的初中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大多数老师忽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只是将其当作普通性的学科进行授教,一直遵循传统化的教学方式,总是在课堂上以老师讲为主,学生们则只负责听;老师进行演示为主,学生们只负责模仿,完全是固定地进行,没有对信息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最终导致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教学效率低下。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笔者就这一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供大家参考。

1构建信息技术性的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在初中的教学课程里,信息技术并不算是一门主课,一般语、数、外才是老师们比较关注的课程。但信息技术也是一门相对来讲比较重要的课程,因为它能在最大程度上让初中生们获得全面性发展,并且提升综合素质。义务教育的实行已经有很多年了,但对于一个普通的老师来讲,信息技术这一学科还是有一这难度的。因为从中国这几年的科技发展来看,速度飞快,在运用范围上也是远远高于了教育的范围。简而言之则是一些高科技信息技术在没有进入教学内容之前,就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大量使用。所以初中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信息技术之前,已经对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技巧及知识有一定的认识,这给老师们进行课堂授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总的来讲,于信息技术的课堂里加入一些高效课堂的想法,对于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还能够让初中生学生更快进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当中。

2提高高效课堂建设的有效措施

2.1了解学生间的差异性,进行正确的教学方式选择

在初中学校里,每一个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一样的成长经历,所处的生存环境也有所差异,所以他们以圩计算机的认识程度不同,在学习的理解能力上就是不一样的。针对这一点,老师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区别化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开教学,方可达到高效的教学成果。至于如何进行针对性教学,则需要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每个学生的性格及学习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至于了解方式可以利用问卷调查、单独访谈等方式进行,之后再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教学。改善原本的班级建立体系,把个人情况差异较小的学生分在同一班级中进行学习,如此一来,老师们在教学上就有了针对性,学生间的交流问题就会比较少。

2.2多样化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的建立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关系,而其对于学习所产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跟学生的兴趣成正比。从这一点,初中学校的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存在的各项优势,研究出更多不同的教学方法,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升其学习兴趣。举例来说:老师在课堂上讲PPT有关的知识时,可以播放一些受学生欢迎的动画、视频等,让他们从中有自我总结,并给出一个课题,让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一部经典视频进行分析,并且做成PPT进行展示,如此一来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让学生们对于PPT有一定的了解。

2.3加大实践活动的频率,提高学生们的操作能力

有句俗话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学生如果想要了解自己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实际操作,如此一来,不仅可以知道自己在哪一方面有所欠缺,老师也能对学生的这些缺陷进行针对性教学指导。特别是对信息技术这类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老师一定要在课堂上给足学生实践的机会,不能只从理论进行教学,这样教学效果是不佳的。举例来说:进行WORD方面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去一些打字复印场所进行实习操作,在成绩考核里设置两个部分,一个是理论成绩,一个是实践成绩,这样既加强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能丰富学生的生活。

2.4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当作整个课堂的主体,而老师则只起到一个辅助引导的作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的主体性有一定尊重,一定程度上挖掘出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的欲望,方可让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被激发出来。举例来讲,老师们在每次开始上信息技术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留一个问题,即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接着再每节课的最后十分钟时,让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结果的展示,让他们把自己想要说的及自己的发现讲述出来,与此同时,发言的学生还可以向其他学生及老师进行提问,相互之间有一定的交流与沟通,这样就能让教学的效率大大提升,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3结束语

高效课堂是一个注重理念的课堂,但对于教学模式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然而想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形成高效的课堂,需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以提高其信息技术的操作实践为先,有针对性地使用合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并从中有所总结及归纳,以此来提升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目的。

作者:徐泽琴 单位:贵州省瓮安草塘中学

引用:

[1]陈国宏.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激发之我见[J].当代教育论坛,2011,(10).

[2]郝孝海.谈初中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1,(1).

篇8

一、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才能得以顺利地开展,甚至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课堂价值的最大化。情境教学就是一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它能够使学生置身其中,牢牢地被教学内容所吸引,不知不觉间紧跟着教师的思路畅游在信息技术的海洋里,感知科学的神奇。例如,在学习《设计板报的样式》这一课时,恰逢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在学生震撼于强大的祖国的同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请同学们设计一个以“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为主题的板报,学生第一次觉得信息技术与生活联系得如此紧密,每一个作品都洋溢着那份爱国之情,完成得十分出色。

二、熟练掌握并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

单调的“填鸭式”教学久而久之会引起学生的厌倦,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要时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能拘泥于某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恰当的教学计划,并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例如,课堂提问是一种古老的教学方法,但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在提问某一个学生时,其他学生就会放松戒备,觉得课堂与他无关,松了口气。而在我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我大胆地启用了“幸运大转盘”的游戏,使每名学生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让课堂提问带着一丝神秘感和紧张感,学生都不敢分散注意力,纷纷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问环节结束后,甚至还有一丝意犹未尽,课堂氛围也十分活跃。

篇9

二、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措施

1.建立起准确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始发点和回归地,所以教学目标对信息技术教学具有着指导、协调和评价的作用。一堂课是否确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了学生的学习任务,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是评定课堂是否高效的首要条件。而确定明确、准确的教学目标则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要根据信息技术的课程标准来确定和把握教学目的;其次,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再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来确定考量学习目标;最后,制定的教学目标一定要切合教学实际,难易适度,明确具体。

2.做好教学设计为高效课堂打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性、操作性和综合利用性很强,所以对于教学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科的教学特点,做好课程的教学设计。比如,在学生的上机实践操作当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体验借助计算机解决实际的问题,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作品。就以《多媒体作品的整体优化》这节课来说,我就设计了一个“赛车”的教学案例,呈现了车辆在沿直行道、弯行道和环形道三种不同路况之下的比赛场景,通过这样一个案例的设计,实现直线、曲线和圆形三种不同的动画路径效果,将三个层次的知识点巧妙地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持调动了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提升了他们实践操作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他们主动思考、尝试探索的学习态度。

3.调整教学方式,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信息技术不像别的学科,学生们因为各种外部原因和若干学习因素,对于它的知识掌握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可能没学,就对一些知识理论和基本操作很熟悉;可有的学生可能连最基本的打字录入都不会。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原则,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做好学生分类、分层次的教学,设计出一些各自适应,难易程度有所不同的操作实践题目。比如,在学习《电子邮件》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层次高、知识掌握较全面的学生,可以采用以Web方式发送、接收电子邮件,之后让同学们去讨论、研究有没有其他的收发方式,加以必要的指点和教导就可以了。对于那些知识掌握中等的学生,可以在演示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之后,再罗列出其他的方式,并说明操作步骤,然后让这些同学练习。而对于那些知识掌握程度低的同学,可以沿用基本的教学方式,教师先作基本的讲解和演示,在学生们掌握了最基本的Web方式之后,再让同学们做练习,练习有问题时可以再做辅导演示。

4.增强课堂实践,教学当中提升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重要的课程,尤其表现在实际操作运用当中。它不同于别的课程,它的学习掌握程度是要靠实际运用和操作来表现的,所以要想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没有实践操作是不行的。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当中,要通过大量的实际练习来考量知识掌握的程度,教师要对学习的操作给出中肯的意见和评价。老师对学生实践的评价在学习当中是很重要的环节,它会指导影响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在实际练习当中,我会对学生每次的练习结果进行审阅,指出学生实践当中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再将总结的问题做深入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们感觉到老师的关注,增加学习实践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

5.有效促进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提升信息素质

信息技术在单纯的信息技术学习当中,难免会让学生感到一种学习与实际应用的差距,技术本身与学习生活联系不多,就可能产生学习乏味感,缺少成就感。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它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横向关联也越来越密切,加强其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提高它的应用性,不仅能将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实践地更加扎实,还可以使同学们对信息技术有更加深入完整的理解和认识。在教学当中,可以将其他学科的东西吸收到信息技术当中来,以提高它的实用性。对学生而言,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习其他的学科知识,增长知识信息量,对教师而言,以这种方法教学可以积聚经验,做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推进的先行者。

高效课堂的构建,有赖于理念与实践的结合,只有以学生为本,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实施科学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探索、改进、提升,在实践教学当中积累、汇聚,才能进步、才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亮.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10).

篇10

首先,教材的选择和加工。教材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本,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是依靠教材来进行教学活动的,没有统一的教材则教学内容的组织缺乏基本的参照。然而教材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在认真研习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重组或再造,并将其融入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去。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绝不是教教材,应以精彩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这也是“用教材”与“教教材”的区别,教师“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只能是把信息技术课堂变成了一堂电脑软件培训课,学生“填鸭式”的接受知识,其结果往往是“教教材”的减负了,“用教材”的却增负了,违背了整个教育形势。因而,信息技术课堂应该通过优化学习活动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无论是基于问题的或基于应用实践的或两者兼而有之,都应该以活动为载体统领知识点或技能点,抓住关键技能,突出重点内容,反对教学中对教材涉及内容的“平均使用力量”和“面面俱到”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学习有针对性和结构性,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叶圣陶先生曾深刻地指出:“请老师们时刻想到,学生跟种子一个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能做到的,只是供给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让他们自己成长。” 一堂死气沉沉的信息技术课,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思想的僵化、操作的呆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是实现有效信息技术课堂的基本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必须。学生天生有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因而创设情景,提供更多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和应用作品的制作过程。

再次,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艺术不在于展示教的本领,而在于促成学的精彩。”而合理的教学设计与策略在其中扮演的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课堂的时间有限,既要演示讲解,还要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实践。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内容上丰富多彩,形式上多样,能激发学生参与操作的积极性。另外,设计练习要有一定的梯度,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精心设计“任务”,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情感体验。

二、从学生的角度

学生是实施“减负增效”工作的主体和落实者,学生的反应直接体现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在提升自我素养的同时,也要落实学生层面的各项工作。

1、抓好课堂规范,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课堂绝大多数时间是在计算机机房进行上机操作,学生对于计算机的爱好无须言明,每一次的上课都是“打冲锋”进来,学生更愿意把机房看成是游戏厅、网吧,把信息技术课看成是游戏课,思想上首先就不重视,课堂纪律也就混乱了。每个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堂上在进行重、难点讲解和提示的时候,学生思想不集中,左顾右盼,交头接耳,等自己操作上机时,往往都在进行无效操作,一节课的时间白花花流走了,一个简单的课堂习题却没有完成。初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对于网络的自控能力较低,机房的网络应该予以控制,在适当的时候,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进行开放。

2、融洽师生关系,促进交流合作

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交流与合作,正如《学记》中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面对众多学生,难免会有记不住名字的时候,但是若能准确亲切的叫出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不论是表扬、批评,还是课堂提问,都会有更神奇的效果。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面对的是三个年级段十几个班的学生,要想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是比较困难的。这里有两个小窍门:(1)上课时,让学生进行登记。极域网络教学软件的学生签到功能,要求学生在上课前进行上机登记,老师就可以根据机器号叫出对应学生的名字。(2)一个班级里面,往往有一些有个性的学生,这些学生生性比较活泼,老师可以先重点记住名字,然后分层次的记取全班的学生。此外,在课堂上,无论是提问、演示、评价,都需要有学生去完成,学生需要得到老师的认同、注意、理解、赞赏,为此,老师应努力掌握倾听的技巧,注视着学生,设身处地的去听、去理解,不要在还没有听懂学生要说的话之前就下结论,急急摆出教师的架子去教育学生,这只会疏远孩子,破坏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依恋。

篇11

生态化的信息技术课堂能激发学生潜能,启迪学生智慧,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与心灵对话的平台。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其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重点。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出发点,结合教材内容,创设融洽、和谐的人文氛围,设置自主学习的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应用表格布局网页结构》的教学中,笔者尽可能多地把时间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多交流、多合作,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自主学习时,学生潜心探究,专注思考;小组交流时,学生各抒己见,交流碰撞。在一环接一环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课堂是他们学习表演的舞台,而教师只是点拨者和引领者。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课堂氛围使信息技术课堂成了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幸福伊甸园。

2优选信息手段,丰富学习体验

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上,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效,借助音频、视频、画面等媒介,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来冲击学生的感官,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促使他们更好地融入信息技术的世界。

例如,《应用表格布局网页结构》的新课导入,笔者用视频文件生动地展示,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又利用屏幕录制软件录制学习小助手,辅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一定要适度、适宜、适时,在教学设计中,为了向学生展示表格在网页中布局的重要作用,笔者利用动画展示,层层剥离,使知识点逐渐明晰,有助于学生对学习重点的把握。

同时,板书设计一改传统方式,以鲜明直观的贴图呈现,既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又注重知识结构的整体呈现,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架构。

3提升信息素养,彰显学科本质

生态的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学生的学习乐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贯彻和落实,良好的信息素养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持续发展。要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生态化,在设计教学时,笔者着力于挖掘教材的信息技术核心价值,把课真正上成信息技术课。

在突破《应用表格布局网页结构》中的难点时,先组内充分讨论,然后由“小老师”演示讲解,再分组书面规划表格的嵌套,体验不同的嵌套效果,最后各小组推选“最佳方案”,进行实践操作。以学生教学生的形式,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了操作技能相对较弱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中,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反复尝试,不断探索表格布局所包含的信息内涵,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这样

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主动亲近知识,给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学习信息技术的快乐,让他们的信息素养在课堂上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4采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生态系统中,多样化的物种间的协同进化促进了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在信息技术生态课堂中,教师也要允许学生间差异性与多样性的存在。教师的恰当评价能够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赞科夫说:“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情感、意志,发展他的才能和禀赋。”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应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多维度、多元化地评价学生。因此,在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依据他们各自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目标,科学地对其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在《应用表格布局网页结构》一课中,笔者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为出发点,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贯穿教学始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给每个学生以不同的收获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

5拓展个性空间,点燃智慧火花

篇12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可以扩充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计算机的信息储存量大,可以采用超文本的形式组织和管理信息,可以弥补传统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学资源不足的缺点,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节省板书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政治教学具有思想性强、政策性强和实践性强的特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方针政策,而且需要学生了解时事问题和新闻热点,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教学资源,积极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政治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政治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讲解政治知识,会使学生产生枯燥、厌倦的心理,从而严重降低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而且,政治中的许多教学内容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以提升政治教学质量。例如,在网络信息时代,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下载相关的教学资料,查询国内、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政治形势,并且利用时事动态点拨学生,让学生了解社会动态,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通常会采用“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讲解政治知识,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沉闷,严重降低了政治教学的有效性,而利用信息技术改善课堂教学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抽象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应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政治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初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心理素质不成熟,尚未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好奇心强、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需求,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政治教学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例如,在讲解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相关的图片漫画和视频,让学生充分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自觉履行义务,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日常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应该加强政治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生活实例,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促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政治知识,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例如,在讲解《人类的朋友》时,初中政治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播放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减少环境危害的合理做法,引导学生充分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在信息化时代,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但可以体现教师的执教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努力提供自由、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韩燕.运用现代技术创建初中政治高效课堂[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声卷2)[C],2015:2.

篇13

一、选题的缘由与目标

1、选题的缘由

浙教版信息技术教材以学生获取与学习、生活有关的信息,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精心设计学习任务。然而初中学生各自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很大,上课时思维活跃,对信息技术课不重视,容易开小差、注意力不能集中,喜欢玩游戏。虽然教材中的任务相对来说已比较有趣,但有时还是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有必要对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模式进行一些探讨,以更贴近学生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效。

2、预期达成的目标

通过两次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和反思,想要实现以下目标:(1)如何对教材进行更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任务,对课堂环节进行重构。(2)如何构建有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模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研究的过程与改进

两堂课的教学设计均由五个部分组成:回顾旧知作品赏析、创设问题引出新知、知识深入步步为营、任务驱动以知引知、作业总结知识内化。

1、观察发现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笔者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了观察,现从上课的五个环节分别进行描述。

(1)回顾旧知作品赏析环节:优秀作品的出现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当老师问及资料从哪里来时学生也能想出从网上用搜索引擎来搜索,但学生很少把上堂课的知识与本堂课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

(2)创设问题引出新知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搜索引擎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回答出了许多搜索引擎,通过教师对搜索引擎的介绍学生知道了一些常用的搜索引擎网址,但学生并没有对自己回答出来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梳理和归纳,学生开始感到枯燥。

(3)知识深入步步为营环节:在进行本环节的知识学习时,有些学生开始失去对本课的兴趣,有些学生开始玩游戏。当教师引出高级搜索时,学生对学习内容大多已开始厌烦,虽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但学习效果已大打折扣。

(4)任务驱动以知引知环节:“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这三个概念太抽象了,学生对它们根本不感兴趣。很多学生已开始开小差,有的甚至在偷偷的玩游戏。

2、学生评价

老师向学生了解了上课的情况,以下是几位学生对本堂课的评价:(1)我觉得这节课上的好,能够让我挑战知识,在操作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老师对我们提出了很多要求。但我觉得上课有点吵,有些同学没有认真的听老师的讲课,有些同学在聊天,还有的在偷偷的玩游戏。(2)老师刚开始上课时给我们欣赏的那几个作品还比较好看,上课越到后面越没劲,以至未能达到老师上课的要求。

3、问题诊断

根据学生课堂上的反应以及听课者的反馈,笔者将第一次授课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诊断归纳如下:

(1)在作品欣赏阶段只是让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内容,而忽视了与前一堂课的知识相联。(2)在学生讨论了搜索引擎以及网址后,没有对学生查找出来的知识进行适当的梳理。(3)给学生的任务不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学生学习课堂内容的兴趣不是很高,没有热情。(4)各任务之间的衔接不自然,虽然让学生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生硬。(5)有些知识与本课关联度不大,没有必要多讲。(6)在课堂结束时,教师没有展示优秀资料库,使学生失去了一个认识自己与别人的机会。

4、解决策略

(1)回顾旧知作品赏析环节:在学生欣赏了优秀作品之后,将老师的讲话改为“上堂课,我们各小组成员都已经建立了资料库文件夹,规划了各自栏目的资料清单,接下来就该开始动手组织稿件了。”

(2)创设问题引出新知环节:在让学生思考回答了“什么是搜索引擎?常见的搜索引擎有哪些?”之后,加入“教师在总结了学生回答的搜索引擎后”这一块内容,然后再讲解“常见的搜索引擎有”。

(3)知识深入步步为营环节:将“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网上下载的图片大部分是jpg或者gif格式?(知识延伸)”这块内容删除,将任务二的内容改为“1、进入搜索引擎页面,查找一张关于‘周杰伦’的个人照片。2、将‘周杰伦’个人照片保存到共享文件夹中的“开心一刻”文件夹中。”同时再增加内容“3、高手任务:完成前面任务的同学,可搜索一首周杰伦的歌曲,保存到“开心一刻”文件夹中。”

在完成了该任务之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搜索资料的时候,搜索引擎会显示很多东西,包含各种各样的媒体,那么什么是‘媒体’?什么是‘多媒体’?什么又是‘多媒体技术’呢?”最后讲解该部分内容。

(4)任务驱动以知引知环节:在用图片搜索的结果引出高级搜索后,展示任务三“1.打开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2.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查找2008年电影《大灌篮》的票房是多少。”

(5)作业总结知识内化环节:让学生完成本堂课任务后,最后给学生展示优秀资料库。

三、第二次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