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教高级教师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2教学方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
高校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处于教学主体地位,学生们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完全遵循教师和教材的教学指导来进行操作,长此以往,会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变得极为狭隘,社会工作实践时习惯按部就班,创新创造能力就此被扼杀。教学内容的陈旧、实践教学项目设计性和综合性的缺失让学生的学习思维也被局限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课堂之中。许多实践教材中不仅直接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数据表格,甚至还将实践操作步骤一步步地列在教科书上,如此“细致”的实践教学让其失去了教学意义,能够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实践教学课程占比较小。
1.3教学考核管理的不完善
对于计算机实践课程的考核制度的管理而言,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且教学考核管理的制度也不够完善,这样就会对实践教学成果的评估工作造成困扰,无法激发并调动教师们的教学积极性,导致整个课程进入“恶性循环”的状态。
2提高计算机教育实践教学效率的看法和建议
2.1实践课程的合理安排
全国各所高校在大一就设置了计算机基础教育,一学期的学时数在48节左右,教师可把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学时数分为28和20。除了这两大教学板块以外,还应设立一门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时间为1周左右。对于大二、三年级的学生,依据其专业课程及相关工作的需求,可分别开设FOR-TRAN、VB、VFP、MATLAB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针对性较强的专业课程,课时数从48到63不等,课堂理论教学的课时数为28到31,实践教学课时为20到32。除了理论性知识的教授,可结合计算机专业开设的类别设置了与之对应的实践课程,像VFP实践课程和VB实践课程都是比较典型的,实践课程的时间大约为1至2周,对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应用打下基础。
2.2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
(1)理论知识教学以必备知识内容为主,延伸知识则以自学为主,教师从旁辅导。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常用office办公系统软件操作技能的掌握,字、图、表、库、网的初步使用和网络的简单应用是计算机专业课程所包含的主要内容。该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学生能够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有更为详尽的了解,并能够掌握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基础的操作技能。(2)以典型教学案例为主线,采用讲授与演示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文档编辑中图片插入为例,这一动作行为的完成其实有很多种渠道,笔者在讲授这一实践内容时,采取了边演示边讲述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学生不会像传统理论教学那样感觉到知识实践学习的乏味,演示教学还针对不同情况介绍了不同方法的应用,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亲自操作来判断选择哪一种方法更为快捷、方便,有钻研精神的学生还可以结合几种操作方法来“实验”,看看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当实践内容涉及的操作过程较为复杂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阅操作说明的行为,避免出现半途而废的学习状况。讲授和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同时还起到了培养其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作用,让学生分析设计的自学能力也得到培养提升。
篇2
小学教学 高年级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当今小学生不仅需要面临沉重的学习压力,每天还要背着重量不轻的书包去学校上学,就如何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已成为中国的公众焦点话题之一,不过因为应试教育的硬伤,目前关于高年级小学生的教学依然忽视了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使人们学习的重点一直局限在对书本内容的死记硬背上,或者是在题海世界中盲目挣扎,许多人都放弃了课本外的阅读,或是紧促的学习时间安排使他们不得不放弃阅读。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小学生思维力、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不仅有利于开阔小学生的视野,还能扩大词汇量,提升写作水平。所以重视阅读教学不会是对小学生的继续加压,而应当成为小学生在经过忙碌的学习后对精神上的减压。
一、促进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古往今来,教育家都强调对儿童读写算三大能力的培养,不仅将这三大能力作为进行其他学习活动的基础,更将其作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基础。而阅读在所倡导的三大能力中更是位居首位,读写算三大能力以读为首,以阅读能力为人们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一门基本能力。小学教育属于国家教育步程中的第一阶段,刚迈入此阶段的小学生应以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习惯为主要任务,其次为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如在语文这一学科中学习对三千多个常用汉字的熟练运用。此项要求看似艰难,数千个汉字虽然数量庞大,但若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对汉字的识记数量不仅能得到迅速提升,还能增长见识,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提升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被很多人赞扬过,流传到今日依然能作为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时的最佳原则之一。儿童大多都能对未知的世界产生很强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孩子们会主动对未知的谜题进行探索,而此时书本便是孩子们寻找答案、认识真理的最佳途径之一,孩子们将在书本中畅游知识的海洋,完成对已有知识的探索,丰富自身对于世界的认识,提高阅读的能力,更能从中体味阅读的无限乐趣。因此,当学生对阅读产生真正兴趣时,阅读对于学生便成为了一件快乐的事,一件能使学生摆脱乏味的被动阅读,形成主动阅读的阅读习惯,更能从中获得无穷好处的益事。
(二)学习不同的阅读方法
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我们需要学习不同的阅读方法以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如鲁迅先生的跳读法,遇到疑惑不解的地方不会固步纠结,而是会直接跳过这部分,继续下边的阅读内容,不仅能节约阅读时间,也不会对重要内容造成无法及时阅读的遗憾。陶渊明前辈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亦与其相似,只求领会全文大意,不倡导在字句上纠结,不会影响同学们的“每有会意”与“欣然忘食”。华罗庚也有另一种读书方法,他主张同学们把一本书认认真真的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简单几句话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含义。虽然摆在眼前的只是一本薄薄的书,但若对书中的每句话、每个概念、每行字句都追根究底,对他们的意义、用法、来源都认真斟酌、研究透彻,这本书所包含的内容便不止于此了,这便是由薄到厚的过程。但若能从这些繁复的知识中抓住中心要点,找到精华所在,便能把握住本质,这本从薄到厚的书便又变薄了,不过你的知识却只会变得越来越厚。这个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我们只能教授学生最简单最常用的几种方法,如略读法、精读法等,学生们一定能从实践中找到最适合他们自己的那几种方法,使阅读变得更加简单,更加有效率、有意义。
(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环境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曾经有学者提出过“环境决定论”,虽然该说法太绝对化难以认同,但我们依然能从中窥见环境对于人类的影响力非同一般。教师应当在班级创造一个众人读书的良好氛围,不但可以要求学生每天进行最少30分钟的课外阅读,还能要求学生们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并交换读书笔记。学生阅读的书籍类型可包括各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儿童文学读物,如儿童绘本、睡前故事等,或中外文学名著,如中国的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以及外国经典名著《小王子》《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海底两万里》等,还有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我们还能在学校里开放阅览室,方便学生阅读,并在走廊上张贴名言名句,增加学生的阅读面。
【结 语】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关于如何促进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的措施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能对高年级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再多一点点重视,从他们繁重的课业、习题中释放出一点点空间,给学生再多一点点的自由阅读时间,我们便能帮助学生从阅读中发现另一个更为浩瀚,更加精彩的书中世界,为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插上绚丽的翅膀!
篇3
关于心理健康目前有多个解释,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此种状态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与环境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有满足之感,或是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一、当前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一)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都强调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再者独生子女人数较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特别大,现在节假日小学生的各种培训班让这些小学生的压力倍增,早早的就面临择校问题和升学问题,在心理形式上属于过早的告别童年阶段,这样就对小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情绪和道德素质培养上需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教学上的高度重视成绩
在学校和家长的要求上,教学老师也相应的紧抓小学生的成绩,可能就忽视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在语文教学上往往更加注重书本知识和对对词句的掌握,同时死读书的形式让语文课堂也变的枯燥乏味,这个可能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老师就会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而采取强硬的命令措施,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没找到有效的手段,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上就容易产生不良的后果,在营造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充满兴趣的小学课堂还需要老师的更加努力。
(三)小学高年级开始进入青春期
小学高年级是一个孩童向青春期转变的重要阶段,也是我们人生发展的重要根基阶段,在这个阶段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都会较以前增强,那么关于这个世界的大课题,在这个阶段是会开始逐渐对小学生渗透的,他们因为心理的不成熟对这些都显得困惑和焦躁,学业的压力、同学之间的关系、和老师的关系,人际关系的处理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幸福感,这个阶段他们的内心世界开始更加的丰富,在自我意识上变得不断的增强,对老师和家长不在言听计从,甚至开始产生了逆反心理,这些早熟的现象,让一些小学生甚至出现了迷恋游戏、明星、和谈恋爱的情况,这个不但影响了小学生高年级的学习成绩,也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当今社会的影响
现在的电子设备对小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巨大,在家长使用的时候孩子也会跟着看或者使用,这对小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他们缺乏辨别信息的能力,外界的信息对他们的价值观塑造尤其重要,电视等电子设备对儿童生活的渗透,也会让他们过早的成熟,在教学目的上家长也会让孩子过早的接受一些学习辅助工具,这个工具的长期使用也会让孩子在这个渠道获得大量的外界信息,甚至娱乐信息,对孩子的未来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比较少,应该对语文老师进行培训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应用到教育理念当中,营造和谐的教室氛围、提高教育质量的观念。小学高年级语文在小学生心理健康上扮演重要角色,在心理教学方面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语文独特的丰富内容知识,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奠定的作用,因此需要借助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观念,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也会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学氛围
在教师的教学中,注意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情绪乐观、意志健全、价值观念,人际和谐、适应能力等问题上进行重点探究,比如老师的亲切程度,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老师是否激励学生增强自信心,而不是敷衍了事。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是能学的更轻松和愉快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更加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涵盖的内容更加的广泛,有语言训练也有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还有许多心理因素的信息,教师的充分挖掘有利于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塑造潜移默化的功能,只有以教材为载体,把心理健康融入其中,才能让孩子明白怎么客观的去评价别人和自己,把孩子心灵的保护保持下去,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勇敢自信的展现自我,能充分恰当的表现自己。
(二)充分利用小学生语文素材
小学生的高年级语文教材在多个方面有具体的广泛涉及,比如自然、科学、情感等,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十分的丰富,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文化情操,在积极正面的品德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教材作为知识和意识的载体,是小学生了解这个世界的重要窗口之一,教材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对学生起到直接的引导,比如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讲述的伟大人物的生平事迹,都是正面形象的榜样作用。这些可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人格塑造形成深刻的印象。在发展促进积极健康教学中,用积极乐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解读生活中的各类现象,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上的障碍和自信心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也是形成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课堂作为传播文化的有效阵地,在传统的授课中,怎么来把握心理健康授课的传播,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
(三)丰富语文学习活动
对于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认识的困惑,这些困惑也会带有心理上的困惑,在小学高年级里,需要面对升学择校的问题,让很多学生产生了自卑的心理,表现为焦躁不安等,这个时候心理健康的发展尤为关键,老师可以通过语文活动带动学生的乐观情绪,让孩子的发展能够更加的积极向上,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现实情况,来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也可以实行情境再现,开展语文活动,把课本中的内容在实际中情境再现,让小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本所要表达的知识和情感,积极的引导学生发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我国传统的优良美德。扩展学生的学习层面,做到积极的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问题,把学生的个性优化,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尽量张扬学生的性格,通过实践消除学生情绪的不利因素,老师也要把握住机会,在语文教学中,见缝插针的进行教育渗透,争取让心理素质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确立学生品格塑造
许多学生可能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中,有一些畏惧心理、还有不同程度的自卑问题,比如在课堂上不敢积极踊跃的发言,应在日常教学中多多的鼓励学生,给与学生信心,在批评上也争取做到善意的批评,维护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尊。在学生的创新问题上,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在课本上树立学习的榜样,在文章上纵深拓展,得出一些有益的研究,把小学生的心理发育问题分为类别,做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可以结合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找到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让心理健康的教学功能越来越凸显。作文也是小学生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在这种师生互动上多听取学生的心理想法,准许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加强学生培养和品格塑造,为孩子未来的发展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正是社会发展深化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对让小学生的教育更加的“以人为本”,学校更关心学生的心理发展,总之是让学生学会得正确看待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越走越开阔。
参考文献
[1]许文珍.渗透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剂良方——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导学.2011.(17):9-10
[2]周晓夏.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扬州大学.2014
篇4
1.3实践教学不足,案例陈旧过时随着信息化日新月异的发展,银行会计业务完全走进计算机操作时代,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认识到仅靠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纷纷建立了相应的实验室和实验基地,但实验教学作为这门课程的重要环节往往课时数严重偏少,走马观花式的实验教学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课程的核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并固化动手操作技能。同时,在日常教学中,银行会计课程内容和实践案例并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很多仍停留在多年以前,和现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出入,不利于学生所学与社会的接轨。
1.4师资力量匮乏,亟需实践型人才鉴于银行会计学科的交叉性,授课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会计学基础和广阔的金融学背景,最好能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有一定的实战经验,银行会计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大部分银行会计授课教师在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本身缺乏实务操作经验,在模拟实务中只能靠书本知识和想象,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
2高等学校银行会计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2.1明确银行会计课程定位对于银行会计这门课程而言,只有明确其定位才能让教学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很多开设银行会计课程的民办高校多选择会计系进行该课程的讲授,会计系的教师多缺乏金融学背景,而这门课程对教师的金融学专业知识要求相对较高,会计学仅仅是基础知识储备,所以这门课程要定位为金融学系的重点课程,由金融专业的教师进行授课为宜。同时,课程定位应更贴近银行对银行会计的职责划分,讲授办理客户业务的前台及处理前台递送凭证的后台的具体业务操作,实现精准处理柜台业务的目的。
2.2完善课程体系,借鉴西方经验当前市面上的银行会计教材品类众多,但相当一部分是由资深的会计学教师编写而成,未能突出银行会计的特性,如:很多教材将营业收入、所有者权益核算和成本核算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实质上与企业会计并无不同,类似重叠的内容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修订。此外,西方的银行会计学教程相对于国内更具前瞻性和操作性,因此,有必要组织教材编写人员和授课教师与西方高校进行交流互动,取其所长融入到国内课程体系和教材编写中。
2.3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动手能力鉴于银行会计的高实践性,课程设置中实践部分的课时比例应适度提高,银行是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机构,因此很难安排学生直接进入银行进行岗位实习,通过模拟实践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模拟实践教学的真实程度决定了能否使学生做到学有所用。很多教学实践实验室应用的是上个世纪末开发的软件,不仅与现阶段的业务流程存在较大差异,而且电脑系统和界面与实际差别较大,因此有必要还原真实的操作情景,建议民办高校与当地商业银行有经验的前后台人员成立项目组,共同开发一套适合当前银行会计业务的软件系统。
2.4提高授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强化银行会计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一支高水平和稳定的师资队伍与之匹配,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和银行会计实践经验。构建这样一支教师队伍不能片面的鼓励教师提升觉悟,而应该确定一套引才留才机制,并不断自我提升,密切关注最近的会计制度、结算方法的变化,掌握银行会计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并传递给广大学生。同时,考虑与当地银行建立合作,为教师提供去商业银行实践的机会,并聘用具有一线经验的优秀银行员工为学生实地授课,多组织教育界与银行会计从业者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提供互相学习的平台。通过上述各项努力,为学生提供更适合银行会计学科的师资力量。
篇5
(二)图示启发
图示教学是一种直观的教学,可以把复杂抽象的理论教学形象化、条理化。图示主题突出,线条清楚,既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以及重点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如在讲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这节课时,教师先阐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概念,由于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适合采用图示式启发法。教师可边讲边画,引导学生从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与审核,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最后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用示意图的形式形象,,直观的展现出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示意图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从而使抽象难懂的内容形象化,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比较启发
通过比较启发法可以把教学中相近、相似的内容要点加以对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查找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对讲述内容深刻记忆。还是以上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这一章节内容为例,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初学者在预习这部分内容时很容易混淆几种常见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难以理解,预习效果普遍不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演示讲解几种常见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引导学生比较、总结哪些环节是账务处理程序通用的,哪些内容是特有的,通过比较来把握不同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四)案例启发
案例启发要求会计教师课前首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案例,并在吃透案例的基础上,预先设计好讨论题目供学生探讨,并且要能够事先预计学生可能提出的相关问题,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做好准备。教师在案例课上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不要把学生的讨论变成教师的一言堂,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讨论的主体。案例课结束前,应由教师以及学生代表讲评,畅谈感想和收获。这种方法有助于解决基础会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学生对所学会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在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部分运用较多案例教学法。如以一个制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展开讨论,通过经济业务的发生分析其对会计要素产生的影响,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有助于学生理解之前所学的会计概念和基本理论,对制造企业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理解得更深入。
二、启发式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启发式教学要循序渐进
采用提问启发教学法时,教师的提问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启发诱导,在学生领会了基本原理后,再提出深层次的问题。
(二)启发式教学要因生制宜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然后根据授课对象因生制宜、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否则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6
2.宽让容人的豁达胸怀
目前许多高校都在进行扩招,随着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也更难开展,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敞开胸怀,听取他人的意见,不对小事斤斤计较,懂得,以学校工作大局为重。其次要善于团结他人,带动他人的积极性。
3.严于律己的自省精神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学管理人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整个教学环节都十分重要。教学管理人员要严于律己,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师生的积极性,为师生做出榜样,同时还要定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解剖,要不断完善自己,虚心听取不同的意见,培养自省精神。
二、建构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知识素质
提升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需要以知识为支撑,只有具备先进的文化知识,才能以理论作为基础,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教学管理水平。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较高知识素质的人来承担,同时也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保障。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生产力也在逐步变化,高校未来发展需要的是多元型的人才,需要具备不同科目的知识,这里将知识分为以下两类:
1.坚实的基本理论知识
在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具备的各种知识中,基本理论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要求我们按照科学的方法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满意度,使管理人员更加高效、快乐的工作。具体来说,基本理论不仅指导管理人员建立与时俱进的政治素养,也指导着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等等。高校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研读基本理论的内涵,领会基本理论的精神,采用科学的方法,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效率。
2.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随着高等院校师资力量的不断完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不仅要管理学生,更要管理具备广博知识的教师,这些教师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所以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寻找共同语言,建立一套完善的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体系。除此之外,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还要掌握专业知识,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史、大学生心理学、计算机技术、管理心理学等等,通过这些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从而使教学管理工作朝着现代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三、建构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能力素质
能力对于工作的良好开展极为重要,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有清晰的思维、远见卓识的计划能力,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要带领广大师生走出困境,这也是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根本任务。因此在知识经济时展的今天,需要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具备以下四方面的能力。
1.远见卓识的计划能力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事务较为繁琐复杂,这时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计划能力,将所有工作规划好,按部就班一件件来处理,要有周密的工作计划,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可以保证工作效率,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
2.通融豁达的协调能力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在遇到问题时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不能慌,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解,将可利用的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对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至关重要,要将矛盾降到最低,理顺各种关系,确保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的平衡。
3.知人善任的组织能力
所谓的组织能力其实就是指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管理人员要能将所能利用的所有资源做到合理分配和使用,一切都要为实现教学管理目标而服务,主要包括教学政策和方针的制定,日常行为准则的约束,对于高校教学事物的处理,在各项岗位上都要合理安排人员,做到敢用人、善用人。
4.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
如今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最需要具备的能力就是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变革传统的管理模式,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效率,使高校教学工作按照预定的轨道开展。优秀的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创新能力,一个没有创新性思维的人,只会安于现状,不能激发体内的潜能,永远不能屹立于巅峰。所以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首先要培养创新思维,在日常工作中多探索、多发现,敢于将思想付诸于实际行动,不断将高校教学管理体系进行创新,开拓进取,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提升高校综合竞争水平。
篇7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有效的教学形式,它能把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理解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及学习方法。在普通物理教学中,利用演示实验可以直观地把物理现象和规律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训练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物理教学中融入演示实验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演示实验既可以在课堂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一、国内普通高校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在物理演示实验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演示实验硬件条件上作了不少投。而调查发现,许多高校在教学效果上不尽如人意。甚至在一些高校,物理演示实验成了一种道具、一种摆设,既浪费资源,又影响物理学科在学生中的形象。通过近几年的考察和与交流,发现我国普通高校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成如下情况:
(一) 教师或教学管理部门对物理演示实验的作用和功能认识不够,多数错误的认识表现在:
(1)认为演示实验是为了引起学生兴趣而采用的手段,而大学生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也很强,只要讲明白,大学生对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就能够理解。(2)认为物理演示实验不如学生分组实验重要,认为有了学生分组实验的动手机会,演示实验可以不做。(3)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技术的发展,动画演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实物演示相比,动画演示有着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节省时间、重复性好、来源相对丰富等突出的优点,所以,出现重动画演示、轻实物演示的认识倾向。
(二) 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不合理。
我国目前的实验室工作人员队伍薄弱,学历及知识层次较教师队伍偏低,在高校中受重视程度低。有很多学校的演示实验室管理是由某些任课老师或其他实验室的老师兼职,没有独立的管理研究演示实验仪器及教学的队伍。
(三)演示仪器建设与教学需求不匹配。
演示实验的基本作用是辅助理论教学,实验项目和实验仪器应满足教学设计的需要,能直观或方便地演示出基本的物理现象,加强学生对物理规律和物理原理的理解。前几年,为应对本科教学评估任务,大部分高校都相应地采购了一些物理仪器,建立演示物理实验室。然而这些实验仪器与物理教学结合的不紧密,甚至是与物理教学无关。有些高校甚至将艺术品或科研仪器搬进演示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程度不够。
目前,一些高校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模式和教学安排上,很少给学生足够的研究思考时间和操作的机会,甚至学生自始至终都没有参与到实验当中,讲解和操作都由教师一人完成。
二、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模式的讨论
演示实验作为物理教学中直观的教学手段,有着非常雄厚的优势。通过考察各高校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可以将其教学形式分为:随堂演示实验、集中演示实验、趣味演示实验、展厅演示实验或走廊、网络演示。教学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类型、层次、兴趣爱好,讲课内容的需要,教学条件的限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当的教学形式。
(一)课堂演示实验。
课堂演示实验是演示教学最原始的一种形式,是演示实验的主体,是紧密配合教学需求而安排的一种实验教学手段,演示的内容与教学内容同步,通过演示能很好的说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这类演示实验具有现象明显、直观形象、操作简便、花费时间短的特点。教师在理论讲授中,穿插相应的形式不同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验证物理定律,可使难于讲解的抽象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增强对物理过程和物理图像的感性认识,这对巩固和加深物理理论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
(二)集中演示实验。
集中演示实验是课堂演示实验的再现、补充和扩充,它紧密配合教学,但又不完全服务于理论教学内容。集中演示实验可以兼顾理论的系统性,可以让同学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观察、研究、总结,切实体会演示实验带来的学习效果。多数高校集中演示实验的授课安排是,在学生学完某一系统性知识以后,安排学生进行一次集中演示,演示的内容与此阶段讲授的物理现象、规律等直接先关,将演示、观察、思考和复习相结合,使学生对此阶段所授内容中的有关概念、规律、原理掌握和理解的更清晰牢固。这样做可节省学生时间且内容覆盖面较全面、效率高。
(三)趣味性演示。
趣味性演示是物理演示实验的一种扩充和提高,其演示内容的观察、思考和归纳一般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趣味性演示实验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物理学的逻辑严密性、规律科学性、现象的趣味性。
(四)物理演示实验展厅或走廊。
一些高校设有物理演示实验展厅或演示走廊,这也是一种教学形式,是物理演示实验的一种普及,它与趣味性演示一起作为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是我国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标志性特点。一些高校开设物理演示实验受课堂教学内容、学时、空间、仪器套数等条件的限制,很难在课堂上普遍开展。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观察能力,一些高校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演示展厅或走廊,并在每个演示仪器前,附上演示内容、演示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使学生看使用说明,就可动手操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五)网络演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电子、数字类教学资源在高等学校教学资源中的比重日益增加。现代教学模式也从单一的多媒体PPT教学转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在物理教学中,计算机已经可以对微观的、宏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实验过程进行逼真的模拟,可以灵活地放大、缩小和改变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地展现出来,再利用校园网物理学习平台,把这些物理演示实验课件挂到校园网上,提供给学生自主观看和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惠敏,等.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J].大学物理实验,2007.12.
篇8
动手能力的培养是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核心内容,学生是否能够深刻理解教师课堂教授的理论知识,能否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实际操作技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是否能跟上形势,在电子技术高速发展的潮流下不落伍,关键就在于在实验课程中的动手能力培养的好坏。因此,在进行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中,一定要反复强调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并且在整个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中不断要求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要让学生进入实验室就开始自己动脑筋思考实验步骤、实验过程,设想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能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所以,在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身示范,从简单仪器的使用到复杂电子线路的设计,带动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错误,使学生能养成勤于思考,敢于动手的良好实验习惯。
三、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基础理论方面分析问题
各种实验课程相关基础知识是做好实验的必要条件,从理论课本中各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到各种实验室基础设备、器件的属性、使用方法的教学,都是培养学生学好实验知识,增强实验动手能力的必要条件。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可以穿插理论知识在实际电子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将各种复杂的使用到或者能借鉴到基础知识的应用进行分析,将书本上的各种符号、器件图标通过实际案例进行讲述,以此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电路应用进行结合,以大大增强学生对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对电子技术实验课的兴趣。在实验教学中,将各种基础实验设备、器件属性的讲解,渗透到实验设计中去,培养学生由实践理解理论,使用实验手段多方面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四、优化实验组合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创造能力
在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多,分组过大,实验器材不足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只看不练成了旁观者。由于电子技术更新迅速,实验手段和实验器材也随之更新,加之市场上的电子技术实验设备大多又很贵,所以,很多高校的电子实验室都存在电子实验器材少,实验设备老化等现象。这导致很多高校的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时学生分组过大,很多学生得不到锻炼的情况出现,最终影响或者达不到实验教学目的。因此,在高校实验课程教学中,除了合理配置实验设备外还应该通过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优化实验组合形式来达到实验教学目的。可以通过布置任务、自由组合、团队合作等方法使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去,都能动手,都能总结讨论,最终达到实验课的教学要求: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篇9
显而易见,嵌入式单项实践是综合性实践的基础,要求学生必须保质保量地独立完成。当然仅有单项实践是不够的,还不能让学生对成本核算的各个环节有个整体性的了解,校内集中实践则能解决这一问题。校内集中实践是综合性手工实践与电算化实践相结合,综合性手工实践安排在理论课程和单项实践全部完成后的集中时间段内进行,训练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也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理解的一个升华过程。集中实践一般安排在专门的会计实训室进行,大约一周时间内完成。电算化实践则是在手工实践结束之后进行,一般安排一周时间,包括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电算化实践是对手工模拟实践的升华,它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手段,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处理,目的在于检查学生的会计电算化和网络知识水平,提高学生的现代化技能。
(一)综合性手工实践综合性手工实践是在成本会计理论课程和同步课内实践全部结束之后,从有关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成本报表的编制到成本分析所进行的系统的、全面的、完整的综合模拟手工实践。较之第一阶段的课内实践来说相对集中,一般安排一周至两周的时间。通过一段时间较集中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促使知识技能向能力转移,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综合性手工实践通常以一家中型制造企业为例,设计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并将其集中在十二月发生,在购买———生产———销售三大环节的业务中着重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核算,简化财务会计的业务,强调生产过程中料、工、费的消耗、归集、分配,产品成本计算表的编制,真正将成本会计的知识融于实训中,达到制造业企业会计实训的目的。综合性手工实践可安排16学时,具体程序大致如下:
(1)根据成本计算对象开设成本计算单或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并登记各账户期初余额。
(2)根据模拟企业背景资料中各项相关费用的发生情况,逐一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填制有关记账凭证。
(3)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有关费用明细账户,进行各有关费用的归集。
(4)根据有关费用明细账户归集的费用,将各项费用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分配。
(5)按照模拟企业背景资料的要求,计算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
(6)编制成本报表,并对其进行分析。
(二)电算化实践综合性手工实践结束之后,立刻在专门机房中进行成本会计的电算化实践。电算化实践是通过厦门网中网软件有限公司研发的财会系列实训软件来完成的,分为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两部分。单项实训从生产环节料、工、费的归集和分配到结转产品成本,再到最后生成报表,体现出不同分配方法和成本计算方法对成本的影响。综合实训则包括运用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方法对产品成本的流转、分配和归集进行核算。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模拟实践,学生一方面可以将两种不同方式的会计实践中所生成的数据资料进行互查对比,以验证其正确性,并对二者操作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另一方面还可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到两种会计数据处理方法的转化是怎样实现的。
三、校外综合实践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将校内模拟实践拓展延伸至校外,呈现递进式的飞跃。而社会调查、顶岗实习等都是校外综合实践的有效形式。
(一)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学生利用假期或特定安排一定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活动。高职院校可组织学生到经营管理水平较高、成本费用控制较好的企业进行专题调查,了解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途径和措施;也可组织学生到成本费用高、生产经营状况不好的亏损企业作专题调查,发现这些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借此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不同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的企业是如何组织成本会计工作、进行成本核算、编制成本报表并进行成本分析的,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够对成本会计理论知识有个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将成本会计校内实践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篇10
一、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
实践,即人类改造社会的活动,是人们认识知识,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能够检验和证实自己对社会的认知是否正确。实践对于从事艺术设计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设计的灵感和理念需要通过实践加以实施,将设计运用到生活中,让设计变得更加真实和有价值。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更重视技能训练和操作能力的训练。通过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理论知识加以论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对艺术构思的创造力,拓展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文化修养等交叉学科的知识,满足当今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高标准要求。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要使学生从课堂走向实际,完成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的飞跃,了解设计的流程动态,熟悉设计的操作环节,感受设计的艺术环境;通过实践教学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拓展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开发创新性思维模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反复实践,释放个性,不断创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触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从思想认识、业务技能等方面提升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总之,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就是要在教学中开展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完成对产品设计的流程中学会专业技能和其他方面的知识,向培养综合型优秀艺术设计人才的目标迈进。
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要以设计为核心,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实践理念和实践课程,实现学生思维的创新启发与能力培养。可以将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课程实践教学、创作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方面,将实践纳入各个课程的教学理念中,结合实际需要,确定教学环节。例如增加立体构成创意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想象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再现一种新的思维空间,并且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展示自己的想法,完成由理论到思维再到实现的飞跃过程。再例如将素描教学增加为创意素描教学,通过一定时期的传统素描练习,掌握必要的素描基础,之后再过渡到后期的创意表现素描,让学生在把握基础造型能力之上超水平发挥他们的审美思想与情感表现,学会真正意义上的素描创作。从整个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来看,也可以依照不同年级的教学来安排实践课程。一年级主要是强化专业基础,学习设计专业的相关理论与基本技法,在此阶段可以安排创意立体构成和创意素描的实践课程;二年级开始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大对专业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可以安排学生进入校内设计工作室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地操作训练,增强动手能力;三年级可以安排专业老师带队进入企业学习,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感受设计氛围,系统全面地接触与设计有关的方方面面;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回顾和运用这四年学到的知识,自己动手做创新设计,完成大学与社会的对接。总之,增加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安排的实践操作,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来完成,以实现对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培养。
作者:张山林 单位:黄淮学院
篇11
艺术设计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交叉和融合的专业性学科,所以从事其艺术设计的教学本身也是一门对艺术的修养过程,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有较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将理论和实践、经验融合,更需要通过实践的形式将艺术性用作品来呈现。通常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有实习、实训、实操及实验四个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和动手能力等,进而合理运用所学,完成对知识的串联和消化,激发自身创造力。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人才社会实践教学体系不符合教学规律
当今社会是人才社会,也是一个竞争社会,只有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人才才能让自身得到社会更大的认可。但就目前看来,一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剥离了理论和实践教学关系,基本将临毕业学年定位于实践实习,其他学年都在做功课修习,这样的设置安排不利于学生的内容更好的得到消化,很多教育内容往往最后变成了“丢了西瓜捡芝麻”,而且高职院校的最后一年,学生面临就业分配,课程设计等繁杂任务,精力在实践上有限,实践教学的作用也大打折扣,从而导致了毕业后实践缺失,在社会中缺乏应有的竞争力。
2.高校缺乏实施实践教学的条件
艺术设计是一门涉及多个领域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多个学科的融合才能形成真正的使用艺术。实践是检验艺术理论的重要依据,而现实中,一些高校由于缺乏资金,导致学校的实践教学设备老化,教学材料有限,达不到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同时,一些实践教学中必须需要的新材料、新工艺等符合时代气息的新鲜事物也未能展现在实践课堂上,这就使实践教学成为了摆设和形式。
3.实践教学的实施缺乏社会支持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很多院校也提出了一系列的举措,比方说建立校办工厂,校企合作等方式,这种方式值得肯定。但是,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其设计教学内容和设备无法为企业提供利润或者眼前商业价值的实质性需求,导致了企业单位对实践实习的排斥,企业不想将自己的营业场所免费开放给高校,作为实践实习的基地,而高校同时又没有协调好各种关系,未能疏通梳理二者之间的联系,导致了企业单位抵触高职院校在其自身营业场所进行实践活动,此外,由于大多数学生还没迈出社会,还缺乏安全意识,尽管适当的安全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但企业现场的复杂工况也让学生的自身安全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也是企业单位排斥学生实践实习的原因之一。
三、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构建三段式人才社会实践教学体系
人才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对艺术人才的实践教学也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前期可以让学生建立一个系统的自身发展的认识,通过认识来树立学习目标和定位自身发展方向,这个阶段属于感知过程,通过考察一些相关单位或者具体的一些情况来完场。中期实践属于记忆巩固阶段,是对学习内容进行技能学习和实践体验后,进一步加深阶段,也是理论转化阶段,可以适当安排学生参与项目管理、设计的市场行为,做到“真刀实枪”的去适应社会,后期实践是思维阶段既毕业设计和实习的过程,也是直接面对社会的就业实践,这个阶段的实践主要是面向市场化的社会,从实际出发,做相关的课程设计,也是对自己自身能力的实践检验。
2.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师和实验设备建设
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时也需要外部支撑,教学实验设备是硬件支持,而专业实践老师也属于软件支持的范畴,所以,要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就必须从这两个面入手,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自身的素质,将授课教师在不影响学生学业的前提下,由高校进行引导,分配其去有实践经验的工作单位进行实践学习和研究,将实践精华反馈给最需要实践学习的学生,减少学生无用功,同时建立考核制度,对授课教师的实践教学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从而督促教师自身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此外,对于薄弱的师资力量学校,应该考虑引进有能力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促进队伍建设和学术交流,进而完成更好的实践教学任务,还可以将校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士邀请进校园,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促进学生对自身的定位,以及理解今后的学习主题和明确学习方向,同时这些人士的延伸示范能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和实践向往,从而为更好的教学任务完成打下夯实基础。
3.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实践教学支持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因此,高校所在地的政府应呼吁企事业肩负起安排学生实践的责任和义务,肩负起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明确相关企业的社会责任,从政策上和责任上下手。可以给予相关提供实践实习的企业一些税收减免便利,间接给予资金支持,或是政府发放资金补贴,鼓励企业将相关的岗位提供给在校大学校进行实践和实习,在进行政府相关招标合作时,给予这些企业优先的签约选择权,强化企业和高校的关系,加强企业和高校的进一步合作,同时鼓励高校将更多的科研成果通过企业平台来展示,实现双方的互惠惠利,同时,建立对各个企业的实践成果考核,避免一些企业应付行政安排。此外,政府应加大对高校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加大改造实践教学的设备支出,适当提高实践教师的工作待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以及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实践队伍来,同时,政府帮忙引进高水平的实践人才,打造一个具备能打硬仗和敢打硬仗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人才夯实的基地。艺术设计专业不仅需要从理论角度对自身的专业建设予以提高,更加需要从实践的角度对自我专业进行研究和深入,让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能够真正与实际需要相结合,为学生的更好发展奠定基础。
篇12
艺术设计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交叉和融合的专业性学科,所以从事其艺术设计的教学本身也是一门对艺术的修养过程,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有较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将理论和实践、经验融合,更需要通过实践的形式将艺术性用作品来呈现。通常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有实习、实训、实操及实验四个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和动手能力等,进而合理运用所学,完成对知识的串联和消化,激发自身创造力。
二、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人才社会实践教学体系不符合教学规律
当今社会是人才社会,也是一个竞争社会,只有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人才才能让自身得到社会更大的认可。但就目前看来,一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剥离了理论和实践教学关系,基本将临毕业学年定位于实践实习,其他学年都在做功课修习,这样的设置安排不利于学生的内容更好的得到消化,很多教育内容往往最后变成了“丢了西瓜捡芝麻”,而且高职院校的最后一年,学生面临就业分配,课程设计等繁杂任务,精力在实践上有限,实践教学的作用也大打折扣,从而导致了毕业后实践缺失,在社会中缺乏应有的竞争力。
2.高校缺乏实施实践教学的条件
艺术设计是一门涉及多个领域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多个学科的融合才能形成真正的使用艺术。实践是检验艺术理论的重要依据,而现实中,一些高校由于缺乏资金,导致学校的实践教学设备老化,教学材料有限,达不到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同时,一些实践教学中必须需要的新材料、新工艺等符合时代气息的新鲜事物也未能展现在实践课堂上,这就使实践教学成为了摆设和形式。
3.实践教学的实施缺乏社会支持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很多院校也提出了一系列的举措,比方说建立校办工厂,校企合作等方式,这种方式值得肯定。但是,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其设计教学内容和设备无法为企业提供利润或者眼前商业价值的实质性需求,导致了企业单位对实践实习的排斥,企业不想将自己的营业场所免费开放给高校,作为实践实习的基地,而高校同时又没有协调好各种关系,未能疏通梳理二者之间的联系,导致了企业单位抵触高职院校在其自身营业场所进行实践活动,此外,由于大多数学生还没迈出社会,还缺乏安全意识,尽管适当的安全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但企业现场的复杂工况也让学生的自身安全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也是企业单位排斥学生实践实习的原因之一。
三、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构建三段式人才社会实践教学体系
人才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对艺术人才的实践教学也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前期可以让学生建立一个系统的自身发展的认识,通过认识来树立学习目标和定位自身发展方向,这个阶段属于感知过程,通过考察一些相关单位或者具体的一些情况来完场。中期实践属于记忆巩固阶段,是对学习内容进行技能学习和实践体验后,进一步加深阶段,也是理论转化阶段,可以适当安排学生参与项目管理、设计的市场行为,做到“真刀实枪”的去适应社会,后期实践是思维阶段既毕业设计和实习的过程,也是直接面对社会的就业实践,这个阶段的实践主要是面向市场化的社会,从实际出发,做相关的课程设计,也是对自己自身能力的实践检验。
2.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师和实验设备建设
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时也需要外部支撑,教学实验设备是硬件支持,而专业实践老师也属于软件支持的范畴,所以,要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就必须从这两个面入手,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自身的素质,将授课教师在不影响学生学业的前提下,由高校进行引导,分配其去有实践经验的工作单位进行实践学习和研究,将实践精华反馈给最需要实践学习的学生,减少学生无用功,同时建立考核制度,对授课教师的实践教学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从而督促教师自身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此外,对于薄弱的师资力量学校,应该考虑引进有能力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促进队伍建设和学术交流,进而完成更好的实践教学任务,还可以将校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士邀请进校园,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促进学生对自身的定位,以及理解今后的学习主题和明确学习方向,同时这些人士的延伸示范能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和实践向往,从而为更好的教学任务完成打下夯实基础。
3.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实践教学支持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因此,高校所在地的政府应呼吁企事业肩负起安排学生实践的责任和义务,肩负起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明确相关企业的社会责任,从政策上和责任上下手。可以给予相关提供实践实习的企业一些税收减免便利,间接给予资金支持,或是政府发放资金补贴,鼓励企业将相关的岗位提供给在校大学校进行实践和实习,在进行政府相关招标合作时,给予这些企业优先的签约选择权,强化企业和高校的关系,加强企业和高校的进一步合作,同时鼓励高校将更多的科研成果通过企业平台来展示,实现双方的互惠惠利,同时,建立对各个企业的实践成果考核,避免一些企业应付行政安排。此外,政府应加大对高校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加大改造实践教学的设备支出,适当提高实践教师的工作待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以及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实践队伍来,同时,政府帮忙引进高水平的实践人才,打造一个具备能打硬仗和敢打硬仗的师资队伍。
篇13
技工学校培养的是适应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技能训练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也无可厚非。但是,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还是个人的发展,关键是看文化底蕴。特别是祖国的语言文字对技工学校学生的发展更不能忽视,一名学生如果没有具备语文素养,即使拥有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后在企业发展中没有文化底蕴,最终也会失去发展的动力。因为从事每一个行业或每一种职业,均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需要借助实用的语文教学去实现。学生在校就读两年期间,语文课的课时数和语文活动的次数也无形中被减小,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学生要在文字基础、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等方面得到提高,显得十分困难。技工学校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语文实用性教学的改革,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在语文素养方面也得到更好的培养。
二、提高技工学校语文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突出趣味性
1.1 在日常教育教学环节中,为了促进语文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我们需要进行语文教学模式的更新,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作为上好每一堂课的终极目标。孔子教授诗三百,有音乐,有舞蹈,可见古人早就提倡教学内容的多样性。相对而言,专业课是技校学生学习的重点,不少学生认为基础课仅仅是专业课的陪衬,没有下大力气来学习的必要。甚至有些技校学生认为,自己到技工学校是为了学一门技术,因此主要精力应放在专业课上,学习其他基础课没有用。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学生只有具备了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才会有融会贯通能力,才可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将专业课知识真正学好、弄懂。
1.2教学内容要突出趣味性,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讲深、讲透,语言表达力求诙谐风趣。教材中的范文都是情文并茂的名家名作,都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但又不可能是大千世界的全貌,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具有适应时代的能力,必须引导学生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求知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空间。例如在布置写作说明文时,让学生介绍一下会计这一职业的特点,还可以让学生就职业道德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文化基础课就同学生重视的专业课挂钩,使学生觉得学好任何课程都会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帮助,从而激发起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品味或幽雅或豪迈、或沉郁或飘逸、或讽刺或幽默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诗化语言;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在审美鉴赏活动中主动提高审美能力;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王国,阅读经典,丰富人生,可以让学生的生命在阅读中展现更多的精彩。引入“生活味”,让语文教学“生活化”。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犹如潮水,每时每刻都激荡着我们的情感,刷新我们的知识。教师只要能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动,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仔细玩味,语文课堂就必然会充满激情,绽放出美丽的光彩。要想给语文课堂引入“生活味”,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内引、外联、对比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等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技工学校的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有“反正也不用考大学,混两年谋个饭碗了事”的错误思想,学习劲头不大,尤其在语文学习上积极性不高,课堂上与老师不配合。针对这种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其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之一。
3.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语文才能的平台
学生得到鼓励,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成果只有得到肯定,才会产生持久的兴趣。语文教师要主动配合班主任搞好主题班会,办好黑板报,让学生的语文作品得到展示。学校要办好校刊,让学生的作品得到展示。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如演讲、语文知识抢答赛、校园广播等,给学生更多展示语文才能的机会。如教师在讲电子小报时,让每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自己选定主题、设计版面、查找资料、整体布局,学生分工合作,尽职尽责,踊跃参与进去,学生互评,给每个小组展示他们作品的机会。最后,教师做出评价,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