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设计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方案设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方案设计论文

篇1

浮箱模块为全封闭箱形结构,主尺度为:沿通道纵向长2.5m,沿通道横向宽12.5m,模块高度1.8m。浮箱纵向与横向均采用铰接接头连接,每个浮箱重量约为140kN。浮箱由6mm钢板构成主体框架,通过边缘角钢焊接在一起,甲板下和底板上都焊有T型横梁、纵梁、纵肋、横肋;侧板和端板焊有角钢型水平肋、T型竖肋和竖梁。模块内部由横向隔舱板分隔为两个水密舱,一侧模块端板以及横向隔舱板上开设有人孔以便维护与维修;为了提高箱体坐滩承压能力,在模块内部横向设置3道承压桁架;为了纵、横向传力纵总强度需要,模块内部与接头相连的纵、横梁截面设计的较大,其它肋骨设计则以局部强度控制,其截面比纵、横梁的截面小,模块甲板及底板以纵、横梁与肋骨组成正交异性板结构。模块壳板材料为CCSB,内部结构材料为Q345,单双支耳连接件材料为30CrMnTi。

3浮式吊装平台结构分析

利用大型结构分析软件ANSYS对主吊装平台坐滩承压工况和浮游工况进行了仿真分析,为平台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构分析时考虑到吊装平台结构庞大,采用了ANSYS结构分析中有限元子结构法,能够较好地模拟拼装式吊装平台这种特殊拼装式结构。吊装平台为临时性结构,以下结构分析中的容许应力均根据《军用桥梁设计准则》(GJB1162—91)选用。

(1)坐滩承压:根据技术参数要求,采用温克勒弹性地基模型,地基承载力为0.02MPa。吊装作业时,考虑吊臂方向和风机、塔筒的重量,经计算得平台承受的最大荷载为8000kN。浮箱模块子结构、吊装平台母结构,吊机的两个履带作用在30号和42号子结构上。经计算分析,最不利的浮箱为30号子结构。浮箱内部各部件的最大应力及最大接头力。内部结构最大应力为104.42MPa,小于Q345的弯曲应力292MPa。平台的最大沉降量为48.59mm。

(2)浮游工况:此工况为生存工况。由于水很浅,总体分析中浮游工况只考虑静力分析,平台承受的最大荷载为8000kN。浮箱模块子结构建模、吊装平台母结构,母结构由64个子结构组成,吊机的两个履带作用在30号和42号单元。经计算分析,最不利的浮箱为42号子结构。浮箱内部各部件的最大应力及最大接头力如表1所示。由表1中知,内部结构最大应力为134.07MPa,小于Q345的弯曲应力292MPa。平台的最大吃水为573.05mm,静载吃水为311.11mm,总吃水884.16mm,则干舷为915.84mm,满足要求。

(3)考虑到施工拼组大面积作业平台需要,浮箱连接纵横向均采用单双耳。为了模拟分析接头的受力情况,采用ANSYSWorkbench软件分析,分析时考虑接头间隙、连接部件之间的接触特性以及弹塑性影响,采用Solidworks分别进行单双支耳的建模,然后装配建立实体模型并导入Workbench中,单支耳模拟结果,双支耳模拟结果,耳孔边缘有应力集中现象,均小于30CrMnTi的屈服应力1176MPa。在销中亦有应力集中,最大等效应力为1301.1MPa,小于30CrMnTi的局部承压应力1412MPa,因此接头的设计是合理的。

篇2

除了上述我们谈到的最为重要的气候环境和植被以外,我们还需要在设计方案当中更多的进行充分考虑,尽量让整个设计内涵处于一个典型的需求过程之中。例如,我们还要考虑的有树木、树木与住宅之间的关系,路面材质,草坪,花坛等等内容,这些内容会不断地充实着我们在环境设计当中的内涵,能够不断完善我们的设计过程和设计思路。比如草坪,在大面积的使用草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丰富草坪的设计,以便更为出色的为人们提供休闲散步的场所,丰富住宅庭院设计的功能,不断地提高人们的家居品味。花坛的设计上,我们更多关注的是点缀的空间内容,在花坛上,我们可以根据住宅庭院的种种内涵丰富空间的摆布,不断地通过灵活的,自由的方式来进行整体布置,因素在选择花坛的形状和大小上,我们更加侧重于菱形设计,当然,这不是一种强行的规定,更多是我们考虑到住宅庭院的设计特点而进行建议。除此以外,我们还要注意更加实际而细小的问题,比如说铺地,在住宅庭院环境的设计当中,铺地也是一个十分值得重视和关注的细节问题,是不断丰富和联通人与人,人与景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我们在选择铺地的材料上决定这个纽带设计过程中的良好方式,包括鹅卵石、块石、碎石等等。在整个设计方案中,我们更加需要注重和考量的是铺地的地面应用环节,比如说防滑、排水等属性。材料要充分利用其肌理和质感,共同构筑美好的住宅庭院。水的考虑,有的住宅庭院面积比较大,近些年来,很多居民都喜欢弄一个小池塘来饲养一些观赏鱼,种些荷花之类的植被,这样的点缀自然韵味横生,确实是能够得到非常好的发展影响,我们强调的一些内容是水的选择,有的时候充分利用环境可以选择活水,也可以选择静止的水,在静止水的设计上,我们一般选择几何图案来穿插其中,选择模拟的方式,甚至在增加踏步、浮萍上下功夫,以求获取镜像的效果,同时增添一份更加完美的自然感悟的气息。从动态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可以设计的是跌落的水,可以是喷涌的水,总之在水的处理上,我们需要更多地考虑,更加细致的设计,这都是我们方案中应有之意。家庭住宅庭院的设计中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关注的内容,但是我们不一一的介绍,大致上我们还需要考虑的几个重点是座椅、栏杆、灯具等等,如果有条件,我们还要在方案中拿出雕塑的设计思路。

篇3

我国很多田径项目的教员进行训练时安排的训练方案对运动员来说,是不符合运动员身体训练规律的,在处理田径运动中步频和步长的训练时,通常会根据训练实际需求来改变训练方案,从而无法形成固定模式,更无从谈合适的指导。尤其突出的一个现象是教练往往不将运动员自身的身体以及技术现状作为考量依据,相反却根据那些具有领先技术的外国运动员训练时得出的数据来对我国运动员进行训练,完全忽视了体能、竞技运动水平等必要因素。

1.2训练没有达到系统化要求

无论是田径竞技运动员还是其他项目的运动员,其培养都不能根据赛场上得出的成绩来衡量运动员,也不能只关注短期效果,正确的方式是观察训练时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状态,从本质上发现运动员的体质及其在体育方面的潜力,田径运动员的培养不是关注暂时利益,是始于青少年时期,接受正规、系统、全面、科学的培训,然而这也是我国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

1.3缺乏体育综合能力方面的培训

在田径训练过程中,一旦只是重视运动员的技巧上,那么只不过仅可造就一批田径工具而已,在倡导“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下,运动员的训练必须更加以人为本,教练在制定培训方案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运动员文化教育及心理素质培养,根据教育部规定,对运动员进行文化课及心理素质教育的训练是常规科目。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各个运动项目的适应能力的培训,目的在于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有效的调节,以保障全方位开发及提升运动员身体素质。当前仅仅局限在田径能力方面这一做法毋庸置疑是错误的。就当前我国在田径项目的培训方式中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都将对运动员进行的文化课及心理素质培训忽视掉,单纯考虑训练体能方面,功利性十足,从而造成了运动员也只从心里把田径运动看成是一种任务,甚至是一种谋生手段、一个职业而已,无法从内心认同这是终身事业。在这样既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又缺乏正确的训练训练态度的条件下,必将不会提升我国田径事业在世界上的水平。

2详细讨论田径运动中训练周期

2.1准备期

在准备期中,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含耐力训练、爆发力训练、超重恢复训练等等)是必备的,同时应该将田径训练中的不同任务和要求考虑在内,根据特殊情况设定不同训练阶段,例如,每个训练阶段可以设定为1~2个月,在这期间可以高度集中某一项训练科目,对运动员进行专项的基础的训练,这种方式极具目的性,能够得到较好的训练效果。由于时间较长,准备期的特点主要是训练节奏长、训练周期大、训练强度低、项目数量多等等。

2.2比赛期

比赛期,一般以半个月左右为限,这是一个比较短的实践周期,通常它会以适应性训练为主,目的在于调整身体基本状况,使之适应比赛而进行赛前适应性训练。这一时期运动员的主要训练特点体现是训练强度低,主要开展适应性和稳定性训练,重点是田径竞技项目起步阶段的读秒反映训练、比赛阶段的起速保持和呼吸调整训练、冲刺阶段的加速训练、临近终点阶段的凋整恢复训练等,另外也不应忽视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调整训练以及抗压能力训练等等。

2.3恢复期

恢复期是一个短节奏的训练期,在这期间运动员的训练内容集中在调整、恢复上,它是保证运动员能够恢复身体机能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特点是训练负担较轻,通常来说都是一些基础性训练,难度小、时问短、科目小,但这是一个沟通各个训练周期和环节的保障期间。

3田径运动员训练方案的制定

3.1训练方案的制定要彰显周期性理论

田径竞技运动训练的周期主要就是上述的准备期、比赛期和恢复期,在制定训练方案时必须要按照项目周期性理论来制定各个阶段的训练方案。按照田径各项目比赛回合之间相隔的时间,田径训诫周期中的准备期、比赛期、恢复期再加以详细的划分为各不相同的小阶段、小周期,再根据每个项目特点的不同分别制定各小阶段、小周期的训练内容的强度。如在各小阶段、小周期的训练中制定相应项目运动员所需输出的力量值及技巧的训练方略。

篇4

2.1设计原则

根据现场调查、技术状况综合评估和芯样评价结果,本次路面养护采用以罩面为病害处治主要方案,保护中下面层,而部分合适路段可采用就地热再生的方案。主要遵循原则如下:1)设计方案经济可行原则。设计方案既要能解决实际问题,保证路面功能满足要求,又要经济合理、施工方便,力求投资收益最大化。2)病害针对性原则。重点针对现有沥青路面的典型病害进行改善,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病害处治成功经验,有针对性提出适合本项目的病害治理方案。3)施工易组织原则。针对本项目交通量大,且老路改造过程中不可能中断交通的现实情况,通过选择经济可行便于施工易组织的路面方案,将施工带给路面交通组织的难度降低到最低。

2.2决策依据

根据对盐靖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状况综合评估可知,路面车辙是盐靖高速公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考虑到“十二五”全国公路养护检查增加了车辙的检测指标及要求,因此本次方案设计的决策指标确定以车辙深度达到8mm的限值为依据进行路段选择。此次路面治理养护以局部铣刨后罩面为主要方案。

2.3路面养护方案

依据旧路车辙状况的不同,本次制定以下四种方案进行沥青路面罩面[5]:1)对于行车道和超车道路面车辙深度均值均超过10mm且路段内车辙深度超过15mm的路段比例大于30%的路段,采用裂缝预处理后,铣刨原上面层精铣刨1.5cm后,行车道摊铺4cm改性沥青混合料AC-13S罩面,超车道摊铺4cm改性沥青混合料AC-13S罩面,罩面宽度为4.25m。2)对于超车道车辙不严重,行车道车辙深度均值超过10mm且路段内车辙深度超过15mm的路段比例大于30%的路段,采用裂缝预处理后,行车道铣刨原上面层精铣刨1.5cm后,摊铺4cm改性沥青混合料AC-13S罩面,超车道精铣刨0.5cm后罩面3cm易密实改性沥青混合料ECA-10。3)对于超车道车辙不严重,行车道车辙深度均值超过10mm且路段内车辙深度超过15mm的路段比例小于30%的路段,采用裂缝预处理后,行车道精铣刨1cm后罩面3.5cm易密实改性沥青混合料ECA-10,超车道精铣刨0.5cm后罩面3cm易密实改性沥青混合料ECA-10。4)对于车辙深度均值小于10mm的路段,采用裂缝预处理后,精铣刨5mm后再罩面,行车道和超车道均采用2.5cm易密实改性沥青混合料ECA-10罩面。为了防止采取罩面工艺进行养护后原路面的裂缝较快反射至路表,需要采用必要措施对原路面的裂缝进行处治,包括施工准备、扩缝、清刷等流程[6]。处治方法为施工路段裂缝处采用裂缝双层挖补聚酯玻纤布贴缝处治裂缝。

2.4养护工程实施后效果预估

本次养护工程实施后,将对盐靖高速公路路面各项性能均有大幅度地改善,本文基于最近一次路面各项性能检测数据,统计了本次养护工程实施后路面各项性能的改善情况,汇总于表3。

篇5

(1)运用中轴线的手法进行布局;

(2)体现整个区域有机生长理论,充分考虑后期扩建的可能性;

1.1.2.规划科学合理,彰显中煤鲜明特色

(1)合理的功能分布,行政生活区内的建筑分三大区块,基地中部为行政办公和浴室灯房联建,西南部为职工宿舍区,东南部为食堂、文体及培训。规划结构严谨高效,便于分期开发建设。

(2)强调中轴对称,突显中心广场及综合办公楼。

1.2生态性

结合榆林当地气候条件,考虑实际建设的可实施性,采用节能环保的场地材料和机械设备,以绿色生态工业园区为目标,打造矿区行政公共建筑中节能、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2.便捷高效的的规划设计

2.1总体规划

本项目规划结构为“一主一副,三横三纵”,“一主一副”是指贯穿副井工业广场的两条东西走向的主轴线和副轴线,“三横三纵”是指通达顺畅的道路结构。行政公共建筑集中布置在副井工业场地中部和东南部,靠近副井工业场地主入口。副井工业场地主入口设在场地东侧,场外是一条500米长的进场景观大道,正对高耸的副立井,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在总体构思及布局中,充分利用进场路和副立井的主轴对景关系,将矿区综合办公楼和浴室灯房及任务交代室联合建筑布置在副立井和进场大道之间,这样就形成了副井工业场地东西走向1100米长的主轴线。除强化主轴线外,在用地南侧职工生活区也营造一条东西走向的副轴线和主轴线相互呼应。主、副轴线的设计,使得副井工业场地整体规划结构严谨高效。三横三纵的道路规划将副井工业场地按照建筑不同的功能性质,整个工业场地分为几大功能区块。避免相互干扰,相对独立完整,便于后期管理。在整个规划设计中强调绿化、广场等多种景观要素的有机结合,而且通过场地内部不同的环境创造,营造不同的空间环境,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

2.2流线设计

根据副井工业场地总体规划,东入口为行政入口,主要是人员和普通车辆通行,大型车辆在场地最北侧另有单独出入口。明确的功能分区使得交通流线模式采用行政办公区与职工宿舍区人流分开,互不干扰。本次规划中结合地下停车库,在宿舍区—办公区—浴室灯房区之间设计了联系便捷的地下通道。体现了细致周到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2.3停车场设计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地下停车为主,主要布置在高层宿舍楼和综合办公楼地下室内。地面停车为辅,结合道路位置,将地面停车场相对集中布置在地块东侧入口外部和办公楼东广场两侧,停车位与绿化相结合,形成景观式停车场。集中设置的停车区方便使用,便于管理,又相对独立,减少了对矿区内部的干扰。

3.整体统一的建筑群体

行政公共建筑单体建筑和总体规划紧密契合,突出强调主副轴线设计,同时职工宿舍区的单身宿舍围绕副轴线按组团对称布置,也利于单身宿舍按休息时间分楼栋设置,避免了相互干扰。

(1)入口及广场

主入口设在场地东侧,入口处设景观广场,布置有绿化及景观,同时也巧妙地将中煤LOGO融入景观设计当中。广场及绿化景观庭院均采用几何形布置,以强化主轴中轴线,刻意烘托出办公建筑庄严、大气的氛围。同时也营造出用地内部理想的室外环境,形成从城市——外部景观——内部环境的过渡。

(2)综合办公楼

综合办公楼正对厂区主入口,主楼7层高,内部布局摒弃了传统的内走道方式,所有房间均围绕内中庭布置。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为营造良好的室内办公环境,内部设计了多个中庭,绿色环境与办公环境相互交融,形成近人宜人的人景互动关系,改善了冬季严寒地区室内环境小气候。

(3)浴室灯房及任务交接待室联合建筑

联合建筑作为煤矿企业较为重要的地面附属设施,它不但要满足矿工上下井、更衣、洗浴及任务交待等功能的需求,还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空间环境,适应矿区高速运转和不断发展的需要。建筑方案本着利于生产、便于管理的原则,根据建筑功能的需要及人流的不同,将浴室部分与区队办公部分分开设计。

(4)职工食堂

职工食堂建筑层数3层,平面采用两种不同几何形式的组合及减法原理,平面形状变化丰富,巧妙利用一层局部内退及主入口部分体块穿插,强调了入口空间。

(5)职工文体活动中心

职工文体活动中心位于建筑层数2层。在西侧入口设计有两层通高的玻璃顶共享大厅,不仅体现出体育建筑气势宏伟、大气、空间丰富的特点,充分利用了自然采光、通风,还在建筑内部引入了生动多变的光影效果;同时在通高共享大厅二层设置了空中连廊,不仅紧密联系二层南北两部分功能,而且增加了整个空间的立体感和层次性。整个场馆的设计充分考虑其多样性及活动、比赛场地的相对独立性,分区明确,使用合理方便,互不影响。

(6)培训楼

培训楼与食堂对称布局,为一幢集培训、住宿为一体的4层综合建筑。设计在综合考虑了不同功能的要求之后,以使用者为本,注重内部环境的人性化和建筑外部的良好形象。

(7)职工单身宿舍

单身宿舍规划了由五栋高层单身宿舍及2组“∪”字型多层建筑组合而成,围合成了一个内向型居住空间,通过对其内部庭院及小广场的设计,形成了十分亲切的生活氛围,同时它又作为东西副轴线上的一个重要序列。

篇6

一是由若干个无/低费方案和中/高费方案构成,前者是指可迅速采取措施进行解决、无需投资或投资很少、容易在短期(如审计期间)内见效的清洁生产措施和方案,后者多指技改投资或实施周期跨度相对较大的清洁生产措施和方案;二是无/低费方案和中/高费方案的实际产生机制,有时并不尽相同。

(2)清洁生产方案产生通则

一是《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2004年)第十三条明确:对物料流失、资源浪费、污染物产生和排放进行分析,提出清洁生产实施方案;二是《上海市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及验收工作报告编制格式要求(试行)》(2013年)要求:明确清洁生产方案的产生过程与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所建立的产生方案的内部机制。

(3)清洁生产方案产生过程

包括方案产生范围、方案征集对象和方案采集路径等。

①方案产生范围,主要从原辅材料和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产品、管理、员工和废物等8个方面产生清洁生产方案。

②方案征集对象,包括被审核企业全体员工、行业专家及清洁生产审核人员。

③方案采集路径,一是企业员工以合理化建议形式提出清洁生产方案,其特点是广种薄收且多为无费或低费;二是根据物料平衡测试分析,产生针对性且绩效突出的清洁生产方案;三是收集并类比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技术,产生既具有前瞻性又满足可操作性的清洁生产方案;四是组织行业专家以技术咨询形式产生清洁生产方案,其特点是创造性、新颖性和风险性并举。是清洁生产方案产生过程及其主次路径示意。

1.2碳纤维清洁生产方案设计讨论

(1)碳纤维行业的现状

我国碳纤维行业经过长期的自主研发,打破了国外技术装备的封锁,千吨级工业化装置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产业化步伐逐步加快。目前主要存在技术创新能力弱、工艺装备不完善、产品性能不稳定、生产成本高、低水平重复建设、高端品种产业化水平低、标准化建设滞后、下游应用开发严重不足等诸多问题。《加快推进碳纤维行业发展行动计划》(2013年)提出:着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和装备,发展高性能碳纤维产品;着力加强现有生产工艺装置的技术改造,实现高质量和低成本稳定生产;着力培育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下游市场,促进上下游协调发展;着力推进联合重组,不断提高碳纤维产业集中度。构建技术先进、结构合理、上下游协调、军民融合发展的碳纤维产业体系。

(2)碳纤维行业清洁生产及其审核的特点

一是碳纤维行业推广清洁生产具有积极作用,因为碳纤维的加工制造过程,决定其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都是大量的,即1kg原丝经历预氧化、低温碳化和高温碳化处理后,固态纤维仅剩余49.6%(质量分数),其间有质量分数50.4%的份额转变为气态废气(见表1);二是碳纤维行业的清洁生产正处于起步阶段,由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综合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指标等内容,以及碳纤维清洁生产水平评价体系尚待完善;三是目前整个碳纤维行业的技术装备及其制造过程,在国内外都属于高度商业机密范畴,这既给清洁生产标准或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的制定带来一定的难度,也相对制约了清洁生产审核的实施,乃至清洁生产方案的产生和实施。

(3)碳纤维清洁生产方案设计讨论

首先,受前述特殊性影响,尤其是技术装备和制造过程的保密性,不仅缩小了方案的征集对象、范围,而且限制了方案的采集路径。倘若沿用其他行业清洁生产方案产生的模式,显然不足以支撑碳纤维清洁生产方案的产生。因此,有关碳纤维清洁生产方案产生的征集对象、范围和路径,应当在现有模式基础上有所调整和扩展。其次,诸如征集对象、范围和路径的调整和扩展,应当既符合国家碳纤维产业和清洁生产政策,也应当适用市场经济机制。研究认为,涉及碳纤维加工制造的科技文献和公开专利,属于这种调整和扩展的途径之一,其理由包括:

①文献和专利的作者、发明人或申请(授权)人,可以归结为行业专家的范畴。因此,这类人员应当属于征集对象、范围和采集路径的调整和扩展;

②文献和专利也是当今碳纤维加工制造先进性的一种表征形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未来碳纤维行业创新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文献与专利属于类似清洁生产标准、清洁生产指标体系或者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技术的调整和扩展。当然,基于公开专利的调整和扩展,还要考虑知识产权因素。

2方案设计

2.1无/低费清洁生产方案举例

以优化生产工艺、改善上浆效果和改进检测方法为例,研究无/低费清洁生产方案设计,符合其无需投资或投资很少、容易在短期内见效的特征。

2.1.1优化生产工艺

(1)采用新的牵伸方法

在聚丙烯腈基纤维原丝生产中,经上油之后,无需经干燥致密化,直接进入干燥-牵伸,然后进行热定型。该清洁生产方案在保证原丝品质和性能的前提下,既可缩短和简化工艺流程,又可降低生产成本。

(2)减少碳纤维预氧化毛丝产生

首先取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用纯水浸渍,浸至原丝的含水量为5%~15%(质量分数),或者用环氧乙烷改性硅油乳液或氨改性硅油乳液浸渍,浸至原丝的含水量为5%~15%(质量分数),油剂附着量为0.4%~1.2%(质量分数);其次对浸渍处理的原丝进行定型处理。

2.1.2改善上浆效果

(1)变更上浆形式

早期工业化生产的研究成果表明,单一的上浆(上油)形式,包括辊筒上浆(油轮毛毡)法、喷雾喷淋法和辊筒浸渍法等,以浸渍法上浆效果为优。然而,采用多重组合上浆形式,在弥补类似表2上浆(上油)偏差的同时,通过技术装备(单元)的辅助功能再现,可省去辊筒浸渍法单元设备,如多道喷雾喷淋法。

(2)变更上浆乳液品种

高性能碳纤维及原丝所用油剂(或上浆剂)多为硅系,为提高油剂耐热性、亲水性和成膜性,通常需要对硅油进行复配改性。变更上浆乳液品种,可以提升油剂(或上浆剂)对具体技术装备的专用性;同时,考虑替换的成本差值,将此类方案归于无/低费清洁生产方案。

2.1.3改进检测方法

针对高温分解法、溶剂抽提法、碱减量处理法和超声波测定法等不同碳纤维上浆剂含量检测方法存在的缺陷,结合碳纤维表面上浆工艺技术,对在线取样及水分溶剂干燥等清洁生产新方法加以改进。该方案具有检测准确、操作简便性、能源及溶剂消耗少和无废弃物减排等特点。

2.2中/高费清洁

生产方案举例以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表面处理技术单元、高温废气处理为例,研究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设计,体现其技改投资、实施周期跨度相对较大的特征。

2.2.1表面处理技术单元

为了提升最终碳纤维产品的实用性,满足后期复合化和深入加工需求,经碳化处理的碳纤维丝束都要经过表面处理,主要有阳极电解氧化、臭氧氧化、气相氧化、气液双效等方法。基于专利申请的统计结果表明,2008—2010年期间的11个碳纤维表面处理专利申请中,约有一半的发明因各种原因未能被授权;2008—2013年期间专利申请中,有关液相表面处理方法与气相表面处理方法之比为12∶2。当碳纤维表面处理采用液相氧化法时,需要经过水洗以去除附着在碳纤维丝束表面的电解质。就节约水资源和简化工序操作而言,碳纤维气相氧化法表面处理技术的清洁生产方案更加值得关注。

2.2.2高温废气处理

通常采用吸收法、吸附法以及燃烧法处理碳纤维预氧化和碳化中产生的大量废气。吸收法工艺简单、成本低、技术比较成熟,但其处理效率低、治理不彻底,在工业化生产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吸附法采用的吸附剂虽具有较高吸附能力,但受吸附容量的限制,须频繁更换吸附剂,且生产成本高;催化燃烧法治理碳纤维氢氰酸废气,氢氰酸转化率高,治理效果好,二次污染少,但是管理和运作成本很高;直接燃烧法操作简单,但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低,且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气体。高温废气处理的中/高费清洁生产方案,包括:

(1)烟气管道辅助加热保温。由表1可知,在低温碳化炉43.3%的失重物质中,有不少以焦油的形式排出;随着高温废气物的降温,焦油废气会在排气管道内稠化;清洁生产方案的设计要点是管道外壁增加辅助加热,以保证管道内废气温度在630~650℃,避免焦油在管道内壁的稠化凝结。

(2)直接燃烧法高温尾气热能回收。即通过换热器对850℃的高温尾气进行热能回收,再利用途径包括:一是预热焚烧炉新鲜空气;二是辅助加热烟气管道。

3结语

(1)碳纤维行业清洁

生产正处于起步阶段,诸如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综合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指标等要素内容,以及碳纤维清洁生产水平评价体系尚待完善。

篇7

(2)田陈井田详查地质报告;

(3)田陈煤矿矿井地质条件分类报告;

(4)田陈煤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类报告;

(5)田陈煤矿建井地质报告;

(6)田陈煤矿北七、北五地震探报告;

(7)田陈煤矿首采工作面出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水意见;

(8)田陈煤矿首采工作出水分析及治理论证会报告。

1.2基础图件类采掘工程平面图

(1)采掘工程平面图(6张);

(2)井上下对照图(8张);

(3)矿井充水性图(4张);

(4)地质勘探剖面图(10张);

(5)煤层底板等高线图(10张);

(6)钻孔综合柱状图(70张);

(7)水文相曲线图(4张);

(8)地质地形图(8张);

(9)等水位图(2张)。

1.3说明书类

(1)采区地质说明书3套;

(2)回采工程面地质说明书5套;

(3)掘进地质说明书6套;

(4)钻孔设计说明书50套。

1.4应用软件类

(1)北大遥感所地理信息研究所DZSJK(地质数据库);

(2)北大遥感所地理信息研究所CLSJK(测量数据库);

(3)北大遥感所地理信息研究所,绘图系统(平面图形、剖面图形、素描图形、图例库)软件;

(4)原煤炭部的储量管理软件CL97;

(5)windowoffice处理软件;

(6)澳大利亚SIROTEM型瞬变电磁仪处理软件。

2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况

田陈煤矿北七采区是新开拓采区,没有直接的各类资料,以前的档案资料难以综合反映采区的整个水文规律及特性,无法为生产保好架、护好航,地测专业人员通过查阅第一手资料,充分的利用档案资源形成了防治水的设计方案,该方案符合新《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等有关规定,具有很好的可操纵性、实践性,为田陈矿北七采区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此次防治水方案的设计不仅满足了实际生产的需要,而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资金,并且使自己的技术队伍得到了锻炼,走出了一条利用档案资源的新路子,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的经验,形成了新的电子版、数字化的档案资源,在档案资源的利用和指挥实际的安全生产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2.1直接经济效益

若该项工程全部外委,费用相当高,据不完全了解,一些地质机构的修编费用从50万元到80余万元不等,而本次所采用的联合修编仅需用资金15万元,至少给企业节约资金35万元。

2.2设计中重复使用的科技档案创经济效益J

2=aFTD-C式中:a-取数0.2;F-复印图纸张数,70张;T-所需要标准工作日,150;D-设计工作单价,50元;C-各项成本,4000元;J2=aFTD-C=0.2×70×150×50-4000=101000元

2.3潜在经济效益

用更加详实、准确的数据指导生产,为矿井的生产接续、开拓布局、对找资源,提高回采率,延长矿井生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锻炼了青年人才,强化了队伍的动手及事物的分析能力,为更好地开展地测防治水奠定了基础。

2.4辐射带动

北七防治水设计和档案资源利用以地测专业为轴心,辐射设计、生产、通防、机电、运输各个专业,必将带动煤矿安全管理上升到新的层次,推动煤矿信息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管理、档案管理、档案利用的全面革命。

3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项目的独创之处

3.1数据的准确可靠

此次防治水设计方案的所有的基础资料(档案信息)均从原始档案中第一手分析整理出来,并有完善的审核和应用程序,所有的图纸、数据均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数据审核控制程序运行正常。对一些精度低、误差大的档案资源进行了分级筛选、逐级淘汰的精度平差法,使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3.2节省资金

给企业至少节约资金35万元,设计中重复使用的科技档案创经济效益10.1万元。

篇8

(1)在灾难发生时,通过多功能的遥控直升机,向下抛掷绳索,相关管理人员固定好绳索的一端,之后,抛下绳索的另一端,并且及时固定另一端,就能够快速建立逃生索道。

(2)被救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并且打开装置,将其夹在索道上面,之后,从高楼中向下跳,在下滑的过程中,被救援者可以依据自身骑自行车和电动车的经验,控制和调整运动速度。

(3)当被救人员到达安全地点时,取下救援装置,之后,利用多功能遥控直升机,将救援装置运往待救现场,进而实现装置的循环利用。

1.2速降逃生救援索道具有的优势

速降逃生救援索道能够严格按照消防救援的基本原则进行,同时能够扩大直升机救援的基本效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保证救援者自身的安全。由于速降逃生救援索道并不是通过直升机实现被救援者的转移,因此,相关管理人员不需要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例如,现场是否存在停机坪、是否存在落场地、是否存在浓烟等外界条件等,而是通过投运救援器材,被救援者自身完成救援的过程,能够排除外界的环境因素,进一步扩展了直升机的救援能力。

(2)能够达到救援对时效性的要求。如果直接利用直升机进行救援,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充分准备各种累材,这会浪费大部分时间,错过救援的最佳时机,但是速降逃生救援索道不需要任何准备,能够第一时间有所响应,这能够消除被救援者的心理恐慌。

(3)与投入最小,收获最大的基本原则相一致。速降逃生救援索道的应用,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的转移大批人员,与直升机直接救援相比,速降逃生索道能够提高救援效率,同时,可以将直升机资源利用在关键的救援环节,进而实现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获。

1.3速降逃生救援索道的基本特点

(1)体积较小、重量相对较轻、流量相对较大、效率较高。现阶段,速降逃生救援索道在进行优化设计之后,重量相对较轻,并且重量将会逐渐减轻,体积也相对较小,使直升机运送装置的数量逐渐增多。通过装卡环节,能够实现索道和装置的结合与分离,进而使多个人使用同一条索道,能够有效的提高救援效率,此外,速度较快,并且能够有效的控制。

(2)机动性较强、能够循环使用,降低社会成本。在两端固定方面,速降逃生索道没有其它要求,只需要有避雷针一些固定的设备,就能将其固定。速降逃生索道在消防部门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因为它能够减少了装置的总数量,最大限度的的降低社会成本,如果进行大批量生产,将会节省更多的社会成本。

(3)不受楼层高度和环境的影响。不管楼层的高度是多少,只要增加绳索的长度,都能够及时的到达地面,此外,楼房的墙壁会有各种障碍物,例如,空调、晾衣架、壁画等等,地面的环境相对复杂,大火会通过窗户向外喷出,通过斜拉索道越过各种障碍,进而到达安全的地点。

(4)操作比较方便、使用比较安全。速降逃生索道是依据电动自行车、摩托车运行的基本原理,装置过程相对简单,操作比较方便,使用非常安全,不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就可以进行装置。

篇9

刀架下端与机架的连接采用板簧连接。采用连杆代替板簧连接,刀板的运动同样可以实现;但对于土壤中不可预测的切削情况,连杆机构使刀板与土壤硬物不可避免地刚性接触,容易损坏刀板,而且连杆结构很难承受高频振动与转动;相反,采用板簧作为柔性部件连接,刀板在和土壤硬物接触时会发生跳脱现象,提高了刀板在切削过程中的柔性,同时板簧依靠自身柔性能承受高频振动。对于实际工程问题,严格来说属于柔性多体动力学问题,但为使问题简化,往往将其简化成刚体动力学问题。然而,对于具有较大柔性的构件对机械系统的影响又不能不考虑,因此对于刚柔耦合多体系统模型的研究非常必要。本文在对刚柔混联机构建模仿真时将板簧作为柔性体,其他构件作为刚性体处理,可更准确地得到机构的运动情况及刀板的运动轨迹。

3建模仿真及结构优化

3.1ADAMS柔性体模块ADAMS推出的ADAMS/Flex模块能够实现同时包含刚体和柔体的机构动力学分析。同时,作为一款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其求解器采用多刚体动力学理论中的拉格朗日方程方法,建立系统动力学方程,对虚拟机械系统进行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输出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反作用力曲线。本文采用直接在ADAMS/View中建立柔性体的MNF文件,然后用柔性体替换原来的刚性体的方法建立柔性体。

3.2几何模型的建立以及导入

首先,在三维建模软件Pro/E中建立系统简化模型的各个组件,简化模型(见图2)用偏心轴代替转轴与偏心套的组合,偏心距为4mm;然后,在装配环境下进行装配,以确定各组件间的相对位置,以parasolid(*.x_t)格式保存副本;最后,打开软件ADAMS,以相应格式导入刚才保存的文件。

3.3添加约束、材料和载荷

机架与ground固定副连接,偏心轴与机架、刀架与偏心轴均采用转动副连接,板簧与机架、板簧与刀架均采用固定副连接;为偏心轴与机架的转动副添加驱动;为模型部件附加相应的材料。板簧材料为60Si2Mn,弹性模量E=206GPa,切变模量G=79.38GPa,泊松比μ=0.29。启用重力,在刀板上添加水平方向的切土阻力和竖直方向的振动阻力。利用ADAMS/AutoFlex模块设置相应的参数,建立板簧的柔性体模型来代替原来的刚性体。

3.4仿真

设定驱动转速n=21600d*time(即3600r/min)定义刀具推进方向(即水平方向)为x方向,垂直于刀具推进方向(即竖直方向)为Y方向。刀板上的MARKER_38点在Y、X方向上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3和图4所示。由图3和图4的仿真结果可知:刀板在竖直方向的振幅由偏心轴的偏心距决定;刀板在水平方向上的振幅为50~60mm,振动强度大且不稳定,不符合振动型二维切削的要求,因此结构需要优化改进。

3.5结构优化

优化方案:将板簧与刀架的固定副连接改为转动副连接,如图5所示;然后进行仿真,效果如图6和图7所示。结构优化后刀板上的MAKER_39点在Y、X方向上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6和图7所示。由图6和图7可知:刀板在Y方向上的振动与结构优化前相同,即由刀板竖直方向的振幅由偏心轴的偏心距决定;刀板在X方向的振幅在2.25mm左右且振动平稳,满足振动型二维切削的要求。

篇10

根据超声波流量计安装技术要求,计量井应选择在上游大于10倍直管径、下游大于5倍直管径以内无任何阀门、弯头、变径等均匀的直管段,安装点应充分远离阀门、泵、高压电和变频器等干扰源,经过现场实际开挖踏勘,发现该段有35m的PCCP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和15m钢管,为此选定在距左岸大堤下游防汛路10m处的钢管上设立计量井。由于该处地表水位较高(水面高程46.15m,水深0.5m左右),主要是两堤渗水造成的,为此管线两侧需回填施工平台和进场路,然后施设钢板桩围堰。当井室开挖设计底高程时,发现临近钢管线下游的PCCP管承插口处冒水(为了不影响正常供水,本次施工管线是带水作业的),经与沈北水务共同研究,决定在漏点处打桩,重点抢修漏点。土方开挖采用重工长臂反铲(臂长约为20m)。通过钢管开孔进人检查发现,相邻两处的PCCP管承插口处的承口钢板整园断裂漏水,断裂最大宽度为3cm左右,由于现场排水困难(管底与地面高差约为4.5m左右),承插口处焊接无法完成,为了争取早日供水,经研究:两堤之间PCCP管全部更换成钢管,计量井为临时施工排水基坑,管线两侧每8m设一井点排水方案,工期3d,管线抢修后再实施计量井。

3土建施工

3.1钢板桩围堰

根据实地踏勘,井室为粉细砂基础,且地下水位高,流量大,为了控制塌方和渗水,基坑开挖采用钢板桩围堰。从管壁侧开始安装第一节,并留5cm左右的安全距离,按顺序依次安装到管壁的另一侧。安装时应检查钢板桩的垂直度,钢板桩距开挖底面不小于2m。槽内土方开挖2m左右时,进行钢板桩第一道主梁加固,距钢板桩上口边缘0.5m,材料为20a工字钢。第二道为管上部位,两道主梁间距约为2m,管下部位渗漏处理采用4寸钢管加固并用编织袋堆砌。

3.2排水及基坑渗水量计算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钢板桩围堰外侧井点排水为主、基坑直排为辅的办法,由于没有原设计图纸,根据现场开挖及打井试验情况勘测,管底高程为-4.5m,地下水位埋深在-16m左右,通过现场打井试验,采用4寸潜水泵即可控制井内水面下降到-4m左右,井距约为7m。

3.3计量井地板及穿管墙壁混凝土止水措施

在绑扎后底板钢筋上,按底板标高安装底板钢制止水环(20cm宽),其中底板埋深10cm,预留10cm埋入墙壁混凝土中。安装钢管与墙壁处的止水环,为了减轻通水钢管震动对墙壁混凝土产生裂缝,该工程采用两节组合式“∩”形环,节与节之间采用螺栓,环与钢管之间采用两道方形橡胶。

3.4计量井防渗处理

3.4.1防渗材料选定原设计为SBS卷材,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聚乙烯丙纶一次成型抗渗防水卷材、多功能胶粉、水泥等混合材料,聚乙烯丙纶一次成型抗渗防水卷材具有以下特点:抗拉强度大、抗渗能力强、耐腐蚀、寿命长、柔性好、易粘贴、重量轻、无毒、使用温度范围宽、施工简单、常温作业。规格为:宽1m,厚1.5mm。3.4.2配合比丙纶卷材专用胶0.5kg,水泥50~75kg,水50kg;调制方法为:把冷水倒入50kg铁桶内,快速搅拌,倒入胶粉,搅拌5~10min后即可成胶水,然后再倒入水泥搅拌均匀。3.4.3施工工艺利用现场的拆除后模板做一个简易平台,宽度应超过1.2m,平铺聚乙烯丙纶卷材,长度可根据施工方便为宜。然后用小桶盛装胶液,在平铺的卷材中心上连续倒液,用板刷涂抹均匀。卷材黏贴时应从混凝土井室侧棱开始,每侧一半,搭接长度为10cm,从上至下,用板刷均匀用力密实卷材与混凝土接触,背面全部潮湿为宜,胶固时间一般为24h。

3.5土方开挖注意事项

当挖到管上1m左右时,应探测实际深度,采用人机配合,另外开挖深度达到底板高程时,应快速超挖0.5m左右,并及时回填碎石,以减少流砂进入,并在四角用编织袋砌筑集水坑。

4流量计

4.1流量计选型

由于流量计安装工况为带水作业,根据考察调研,采用某公司生产的RISONIC2000(RISONICmodular)外插入式超声波流量计,其特性参数详见表3。RISONIC2000超声波流量计采用时差法原理来测量多条相互平行声道上的平均流速,然后换算出瞬时流量和累计水量。沿声路方向的平均流速是由声路长、声路角及正逆向传播时间决定的(根据超声波信号沿水流方向的正向传播时间t12和逆向传播时间t21可计算出传播时间差,然后由设备根据该时间差可计算出平均流速Va);参与换算的横截面积是根据当前管道形状参数计算出来的。累积水量是通过流量的累加计算出来的,即这个累积水量是将每秒钟的瞬时流量累加计算出来的。

篇11

2)可靠备份

利用IP网络技术实现关键部件如软交换、中继网关、应用服务器等设备的冗余备份,如VRRP;核心网关键设备间建议采用全网状/半网状结构,设备采用1+1或N+1备份方式,实现网络多路由,能在个别节点、链路脱网或中断的情况下保证网络通达,保证网络具有快速重路由的功能;边缘路由器和网关设备采用双上行的方式与核心网互连。

3)IP地址合理规划

NGN承载网采用VPN方案,但多个市公司市组网时,要合理进行业务发展规划,为各种终端、网关、IMG设备、智能终端等预留足够的业务地址空间,并且为设备地址、网管地址应配置一段相对独立的地址空间,以保证全网设备地址的唯一性。

2XX电信NGN承载网现状

2.1承载网络现状

XX电信承载网络经过近多年的建设,完成了从省级干线、到地市范围内IP宽带网络的部署,网络基本分三层结构,核心层采用路由器(NE40)、汇聚层使用三层交换机(S8016)、接入层通过DSL、LAN、FTTX等多种技术实现用户接入,但省级干线网络为单星型结构,通过单155M链路互联。NGN业务核心设备统一部署于太原,话音业务通过地市的TMG8010跟关口局PSTN交换机互通,TMG8010也是单节点配置。

2.2承载网网络分析

XX电信宽带IP网络,虽然具备一定规模,能够提供较丰富的业务,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可靠性问题

对于地市公司而言主要表现在城域网,都是单核心,这样方式组网使城域网向上只能有一个出口,而城域网汇聚层也只能用单链路接入核心层,网络存在不可靠性的隐患;而且地市的中继网关也是单节点配置,而且上行链路为单链路联向PE设备S8016。

2)安全性问题

传统IP网络一直进行着自由、松管理,导致了IP网络的安全漏洞较多,越来越多的病毒攻击和黑客攻击导致网络流量异常增加、路由振荡、网络瘫痪的事故越来越频繁和严重,它对IP网承载的所有业务,无论是数据业务,还是实时性很强的电信业务,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安全已经是非常突出的问题。

3)设备性能问题

XX电信虽然在接入上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接入,但是单PE设备造成大量的二层设备进行级联进行汇聚,最多级数可达到6级,使最末节点至核心网设备SOFT3000时延超过100ms,并且丢包率超过1%,已过到承载网指标要求的较差,在保证现有通话质量无问题,但对于传真业务及拨号上网业务已造成一定的影响。

4)规划问题

全区设备同处于一个私网地址段:10.50.0.0/24,而且指向同一网关地址。针对上述众多不能放心的问题,我们应该对现有网络进行优化和改造,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

3NGN网络优化改造方案

NGN网络优化需根据用户和业务发展的具体需要来实施,结合XXIP城域网建设情况进行优化,通过增加部分电信级核心设备、进行链路、组网改造、接入层专题分析、IP地址统一规划等工作完成下一步的改造工作,以提高整个NGN承载网的安全性、可靠性。3.1城域网物理结构优化对于城域网存在的单点故障问题进行物理结构的改造。,在省网中增加一台核心路由器用于汇聚各地市新增的上行链路,使每个地市都具备了双核心,并且在汇聚层仅增加一台多业务交换机,保证整个城域网的业务量分担和备份,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并且从网络拓扑方面可以看出,通过这样的改造,实现在核心层与汇聚层层面上的各级设备的双星型结构组网,提高网络健壮性,使整个网络达到全冗余的良好结构。

3.2网关的冗余备份

由三层交换机与边缘路由器之间的路由更新实现上行链路的故障检测及倒换。上行接口的状态监控在S3526的VRRP协议配置中进行设定,监控到主用S3526的上行接口发生故障后,备用S3526切换为主用,同时进行网络路由更新。主备用上行链路切换时,不需要对NGN设备做任何操作,但在切换过程中,会短暂出现IP核心网设备与NGN设备通信中断的情况,中断时间的长短,可在路由协议参数中进行设置,一般小于8s,当网关端口发生故障时,切换到备用端口只需要3s,呼叫不拆除,只引起暂时断话;当网关发生宕机等严重故障时,软交换拆除已经建立的呼叫,新的呼叫在PSTN交换机选用传统方式进行话务路由选择至省网PSTN网络,由太原TMG8010完成新的话路接续,不会造成全网性的恶性事故。

篇12

调节曝气目的:一方面曝气充氧可以去除水中部分CO2,提高进水的pH,减少进水氢氧化钠的投加量,另一方面可使进水富氧,为后续重金属的氧化去除做准备。可使调节池内来水混合均匀,保证水质的相对稳定。本工艺选择鼓风曝气方法,调节池内停留时间为30分钟,保证水中富氧≥0.2mg/L。

1.1.2絮凝沉淀池

通过加入絮凝剂,使生化沉淀工艺残留的胶体、菌团等杂质在混凝沉淀池内形成大颗粒固体沉淀,降低出水浊度、SS。同时,这部分有机物质所携带的COD也得以去除。沉淀池排泥:沉淀池内的混凝胶体、沉泥定期通过底部的排泥管排出,并通过排泥泵打回流至好氧沉淀池,重新沉淀去除。絮凝为折板絮凝池,沉淀为斜管沉淀形式。

1.1.3V型锰砂滤池

沉淀池上清液进入后续的过滤工艺,滤池内填装的组合滤料,不但是过滤的介质,同时具有催化氧化作用,使原水所携带溶解态Co、Mn转化为不溶性的Co、Mn微细颗粒,并被截留在滤料表面。滤池同时截留轻质的菌团、污泥等,截除部分原水COD。滤池定期通过反洗,将截留的Co、Mn胶体、污泥等冲洗出滤料,并将该部分冲洗水重新返回好氧沉淀池,重新沉淀除去。来水经过曝气,絮凝沉淀过滤后,原水COD可去除约20%~50%,钴锰可降至≤0.5mg/L,浊度≤5NTU。锰砂滤池单元采用4座,滤速6m/h。锰砂滤池滤料选用天然锰砂,其粒径一般为0.5~1.5mm,滤层厚度为1000mm。锰砂滤池反洗水集中收集到反冲水收集池,再回流到前期污水处理单元,这样节约了用水,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水回收利用率。

1.1.4超滤系统

超滤膜处理系统利用进水泵将废水从滤池产水池抽入,超滤系统入膜前设置自清洗保安过滤器,以截留前处理可能残余的大块浮渣、穿透的滤料等杂质,防止这些杂质损伤膜层。废水在提升泵的压力作用下,分别进入6组超滤膜组,来水由中空膜丝外侧进入膜丝内侧,废水中含有的微细胶体污染物被截留在膜丝外表面,产水全部进入超滤产水箱。由于来水的水质较为复杂,为确保系统能够在3年内,保持产水量稳定、清洗频率正常,减少操作量,本方案建议将超滤的参数加以保守设计。本超滤系统设计通量为45LMH,设计水收率为>85%。本系统共设计为6套UF,每套处理量为183m3/h。

1.1.5反渗透系统

反渗透膜是在压力驱动下,允许溶剂分子透过而不允许溶质分子透过的一种功能性的半透膜。反渗透是最精密的膜法液体分离技术,它能阻挡几乎所有溶解性盐及分子量大于200的有机物,但允许水和部分盐分透过。本系统共设计为5套RO。每套处理量为137m3/h,反渗透的设计回收率按70%的考虑,采用两段的膜组件配置方式。根据设计软件计算,本次方案按28∶14设置膜组件的排列方式,平均设计膜通量为14.65LMH,压力容器长度按6米长考虑。3本方案设计中注意事项及其说明3.1RO回收率及段间增压泵的设置考虑进水水质复杂,盐浓度及COD含量较高,RO系统采用70%的回收率,同时设计通量取低值14.6LMH,如果按照常规配置,设计通量过低,则浓水侧流速低,水力紊流不够,易形成结垢沉淀,所以反渗透设计时在一二段之间设置增压泵,提高二段压力及流速,降低结垢风险。

2超滤选用外压式的因素

外压式超滤膜具有如下优点:

(1)超滤膜内孔为产水侧,适用于SS含量高的原水。

(2)可以进行空气擦洗、水气联合反洗等高强度的再生过程。

(3)滤膜材料采用PVDF,抗氧化能力强。

(4)多孔均相支撑层与皮层形成一体化的结构,机械强度极好,能耐受很高的应力和进水压力。

3关于降低原水污染(COD较高)应对措施的几点考虑如下

结合相近水质特点的工程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加药点的位置选择

杀菌剂选择NaClO时,NaClO加入后对凝聚剂((PAC)有负作用,造成凝聚效果较差,且出水COD增加,因此考虑将加NaClO点前移。

(2)药品的选择

选用何种分子量的凝聚剂应进行比较试验;阻垢剂建议选用不带电荷的阻垢剂,一旦凝聚剂(PAC)加药量控制不好,PAC很容易与阻垢剂反应,造成反渗透膜的污堵。

(3)选用超滤处理

超滤膜推荐选用截留分子量为150000以内的进口超滤膜。基于原水COD较高,且有可能遭受污染,本次方案反渗透选择了宽流道抗污染反渗透膜,该膜具有表面光滑抗有机物污染等优点,另外考虑以下几点:

(1)反渗透停运时低压冲洗后加保护液;

(2)使超滤水池在停运时处于低低液位,以免水箱污染;

4关于反渗透加药的考虑

(1)可将还原剂加药点设置在RO保安过滤器出口,这样可以保证超滤产水中多余的次氯酸钠可以作用在RO保安过滤器上,有效遏制细菌滋生。

(2)可交替使用非氧化性杀菌剂种类,防止细菌对杀菌剂产生抗药性。

篇13

二、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方案设计是整个设计工作的前奏,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意设计过程。需要大量的理性分析、收集整理和沟通工作,将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环境、道路交通、水文地质、风向日照、生态植被、生活生产习惯以及业主的要求和投资、规划条件和各专业的技术要求进行整合,确定建筑的总平、体量、空间、立面、平面以及场地的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灵魂。建筑设计的好坏,成败主要决定于这个阶段。原因如下:

1.对于城市空间以及城市面貌有直接的影响

城市空间和城市面貌是由众多市政设施、景观以及建筑排列组合形成的一个综合体。其中尤以建筑在人们的视野中占据的画面最多,起着决定性因素。一个好的建筑作品会充分考虑和城市轴线、空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建筑体量造型和立面风格以及建筑次空间和建筑色彩,能够和城市空间相呼应,和周围城市环境相协调,使之相得益彰、为之添彩。反之则会格格不入,破坏城市空间环境,是整个空间显得凌乱、突兀。这样的建筑令人反感,望而生厌。

2.方案设计需考虑建筑是城市文化传播的载体,是城市和人类发展的历史印迹和活的雕塑,背负着历史的责任和使命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长久形象以及人们生活方法和习惯的合集。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从分考虑不同的城市由于地域位置和气候环境、历史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文化。建筑是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的空间载体。为了适应人们不同的需要,也是建筑的使用要求,建筑的设计和建造也会因地而异,适应当地的人文,地理、气候条件。因此,不同地域的建筑会有诸多不同,从而体现了不同的城市文化,给看见过的人和使用过的人留下印象,形成对比,在时间的范畴上形成横向和纵向的传播。

自从人类起源开始建筑就随之产生。从最初的穴居、坑住到最具地方特色的民居进而演化到宫殿,再到现在的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的高楼林立,无不反映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的一步步提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建筑就会以不同的形态出现,从而体现出当时的人文和生产力状况。生产力提高,社会的生活水平也就得到相应的提高,剩余生产资料也就更多,人们就有更多的精力去改善自身的居住和生活生产环境,建筑就会得到相应的发展。城市是在剩余生产资料做够多的时候才随着历史的发展相应而生。人类的发展带来城市的进步、对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建筑因而得到发展以满足不同时期的生产生活需要。

这些设计,分析工作都是在方案设计阶段的工作内容。因此,方案设计担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设计的好坏对上述方面有直接的影响。

3.是设计项目的灵魂的塑造过程

每个建筑都是在其共性的范围内追求个性的产物。同样性质的建筑对不同的建设单位来说则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内涵。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就要抓住这些潜在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抽象提取和具象表现,使之最后形成一个具有个性,能够体现建设方和使用者内在精神面貌或形象标识的一个具象建筑实体表现物,赋予建筑物精神和文化层面的内涵,是建筑灵魂的塑造过程。

4.对城市交通有直接的影响

当代社会,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城市交通压力随之加大。同时,怎样利于城市交通的组织或者怎样能减轻城市交通的压力也变成方案设计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好的方案设计能最大程度上的合理组织基地内部以及基地和城市交通的交接协调问题,从而减轻新建建筑内部车辆和人形流线对城市交通的不利影响,减小城市交通的压力。反之,则可能造成流线混乱,衔接关系处理不当,无谓的增加城市交通的压力,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5.对生态环境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

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人们的生活习惯,合理的确定建筑和场地的关系,要考虑场地环境,人们休憩的景观环境设计。好的设计能让人感到心情愉悦,神清气爽有利于身心健康和舒缓精神以及心理疲劳,反之则让人觉得呆板乏味,不利于身心健康。

6.对建筑空间的好坏,舒适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建筑的高度因受规划条件的限制,所以在方案阶段基本上建筑的高度和层高已经确定,后续工作阶段不便修改。在方案阶段充分考虑人们的生产生活所需要的空间尺度,合理利用空间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舒适度。

7.对建筑成本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好的方案会合理的确定结构形式和立面材料,在结构允许、经济的范围内进行体量组合设计,进行精心的设计使普通材料达到好的整体视觉效果,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结构问题,控制建筑成本。否则,一个不合理的建筑方案结构专业再怎么精心计算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8.对设计单位能否顺利开拓市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方案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是第一步,好的方案设计能够给甲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利于双方下一步的相互沟通并为之打下坚实的基础。反之,即使有幸参与的好的项目也有可能因方案不好给甲方一个该单位水平有限的负面印象,使其产生不信任感。那么该项目流产的几率就很大了。

9.是施工图设计能否保证高效,按时,保质完成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