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职教育实习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职教育实习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职教育实习论文

篇1

1.2强化学生的知识实用性意识。

作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在实际教学时,还包含了口语、写作等具体能力的培养,单纯的强调口语、写作等方面能力的重要性,往往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应当在进行口语教学时,充分同生活实际情况结合,确保口语能力的培养不局限于形式。在选择口语教学内容时,应该充分进行筛选,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口语交流能力及表达能力能够在学生将来毕业后踏入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确保口语及写作能力的培养工作得到全面贯彻落实,教师在实际工作当中应该随时进行口语能力训练。在课前针对口语知识和口语综合应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讲解具体办法,再让学生进行自由化互相练习,并结合后续学生的口语及写作能力的具体评测进行大致评分。可以选择教师进行评分、也可以选择学生之间互相评分,最终所得到的口语及写作成绩,应该加以适当总结。学生处于公共场合时,利用科学合理组织语言,大方得体的全面展现自身特点,并且利用相应的具体口语及措辞来解决实际工作交流当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是语文口语和写作能力实用性的具体表现,能够为学生在走入社会工作和生活时提供巨大帮助。又如在“说话要大方得体讲文明”这一知识的学习中,旅游专业或者乘务专业的相关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专业特征,优化教学环境,设计出相应的模拟教学情境。在模拟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两者一起合作,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由学生扮演引导人员或乘务管理人员,教师则扮演乘客或旅客,改善学生中较为普遍的语文知识学习的单调乏味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情景化模拟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后与人进行交流沟通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在实际工作当中同工作对象的科学合理化高效交流奠定良好基础,全面完善学生的综合基础能力,全面提高了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1.3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实用能力。

以学生的综合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是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基本需要。在实际应用文写作技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先将各式应用文种类的相关概念进行整合,并为学生加以演示,以此作为后续教学良好奠基。其次,在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帮助学生了解文章格式和相应措辞的处理,作为应用文写作的关键性部分,具体的文章格式和措辞还应该在对文章的机关和文章所针对的对象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调整。在学生进行应用文写作的实践当中,教师应该整合多篇范文,帮助学生对具体应用文写作方法进行深入学习,在写作技巧的重点知识教学环节,应该进行强化式讲解,采取反复多次练习的办法,让学生更为准确的把握住应用文的写作技巧。此外,教师还应结合实际教学过程,多列举代表性范文,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从而使学生自己体会润色出范文中语文写作知识的巧妙运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了充满个人语言写作特色的文章,写出和其他文章相得益彰的不同应用文,促进语文教学实用性的实现。

2、当前形势下中职学校如何开展实用性教学展望

2.1结合教材内容,充分挖掘与专业共通的知识点。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促进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际行动、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三者间的密切关系,充分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实践工作。应当结合教材的实际内容,充分挖掘可用的材料。选取教材中和专业知识融合度高,学生易于接受的代表性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尽快掌握专业知识点。课前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了解课本内容,再选择部分学生对内容进行自主讲解,并随机选择学生对讲课学生进行点评,配合一定的夸奖和修整,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2以科学合理的实际训练为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大部分学生在实际动手过程中,还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如不及时纠正,会给日后的实践工作带来巨大阻碍。大部分学生在实际训练当中,都缺乏一定的自信心,无法独立完成实践工作,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采取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实践题目的方式,并与学生积极沟通,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在实际上课后,再将学生分为考评组、实践组两个部分,有了充足的准备,学生的自信心和实践动手能力会有极大提升,最终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可以在鼓励学生积极动手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基本判断能力。

2.3充分融合专业知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

实践能力的最终形成,说到底还是应该充分把握专业知识,在实用性教学的过程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展现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掌握。如果不能做到两者充分融合,那么该学科还是单纯的死板知识,同中职学校的实用性教学理念也存在着巨大冲突。因而在实际工作当中,应当充分充分融合专业知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结合目前实践性教学的经验,部分学生的实践总结较为混乱,这也说明了实用性教学中还应当培养学生规范化实践的重要性。

2.4开拓学生的专业知识面,适当加以课外引导。

大部分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共通性,如果无视这一共通性,引导学生细心留意,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死记硬背,在实践过程中,无法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使得最终的工作结果无法满足要求。应当在学生充分掌握了既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拓展相关的知识面。此外,课堂教学内容毕竟是有限的,所以需要教师在充分利用好课上教学的同时,充分挖掘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课外也积极进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专业素质。

2.5建立完善的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

在进行了一系列教学工作后,完善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式的打分式评价,应当综合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进行多元化评价。对学生表现优秀的方面打高分,从而鼓励学生保持良好的态度进行实践工作;针对学生表现较差的方面应该适当给分,发挥激励作用,引导学生逐渐对自身缺点进行完善,通过两方面的结合,引导学生全面进行自我评价,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后,还应当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逐渐发现学生的进步,并挖掘出学生的潜在能力,从而保障学生的全面化发展。

篇2

一、语文教学中学生研究意识的培养和探究氛围的营造

传统的语文教学,无论是采用了何种独特新颖的启发式教学,无非都是在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中进行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始终受制于教师的主导性。不管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差异,也不管知识水平、能力层次的高低,个性气质的不同而异中求同。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中职生的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单独个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尚不具备,我们应该重点指导小组合作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教室内学生的座位摆放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管理者、解释者、评判者、讲授者,转变为服务者、咨询者、合作者、协调者、组织者、支持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二、营造和创设“探究、创新”的校园和课堂氛围

我们要努力营造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校园和课堂氛围。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师应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创设一种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让他们乐于去探究,并在适当的时间和条件下,以适当的方式组织探究活动,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学生何种方式的问与答、说与写,都应多给予肯定与支持,鼓励其思维向纵深及科学性、逻辑性和周密性、完备性的方向发展。作为教师,还应主动参与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去,以身作则,亲身实践,带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与热情。

三、处理好语文教学中读书与研究的关系

语文的阅读教学强调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读书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在读中析文、读中悟情、读中求知、读中求乐。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产生需要研究的问题开始,以学生发现新问题为终结。在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将读书方法的指导融入探究活动中去,以读为探究的基础,在读的基础上提问,以读的方式研讨、交流和发现新的问题,以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由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决定了读的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总之,在读中探究、在探究中读;以读促探、以探助读的这种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必然会使语文阅读教学事半功倍,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地全面提高。

四、建构多元、开放、灵活的评价方式

由于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因而学习成果也是开放的、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在对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进行评价时,无论是评价目的、还是评价方式都要进行系统地改革。我们应重视对研究过程进行跟踪评价,尤其要重视研究活动的参与度的评价。因为任何一项研究都有失败的可能。因此,我们不因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研究的成果上,而应放在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上。学写作文或撰写、制作各种稿件作品时,可允许多人合作完成;语文试卷上可设计只要求写出问题,而不需要学生回答的质疑型答题;学生自行或合作编制复习提纲,建立单元检测试题库,自行测评学习水平和知识能力情况等方式,均是语文教学评价方式开放性、多元化的体现。

篇3

2.从培养目标看,素质教育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

3.从教学方法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活动,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变讲授知识为训练综合技能,应试教育则不论学生层次与个性差异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机械地学习,作业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

4.从教学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强调考什么教什么,不考不教。

5.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老师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因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应试教育,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尤其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在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创设一个适宜于英语情景交际的语言环境,使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实到日常教学之中。

二、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传统的“应试教育”不足之一即在于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表现为“教学内容繁杂,四会三会”等目标不明确不突出,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自信心、学习策略及习惯的培养都没有具体目标,无的放矢。课堂教学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这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全过程都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和完成。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教学总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大到学年、学期目标,小到一节课目标。建一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

首先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做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

四、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实践证明学习语言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条最佳捷径,那便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创设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语言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等题材,教师一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运,运用听录音、放录像、绘制简笔画等手段、组织英语演说竟赛、课外英语角交流等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五、提高教师素质,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质,深入领会教学大纲,全面透彻地掌握教材,熟悉语言教学规律,研究学生心理和学习策略,同时加深对英语国家历史背景、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等跨文化的理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知识结构和视野,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师素质,第一,需要组织加强培训,通过学历进修和非学历进修,继续再教育培训等来完成。第二,需要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研究教育法、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学习了解认知法、听说法、功能法等教学流派的基本特征,用现代最新语言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而得以完成。第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总结、积累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方法,参与教改实验,撰写教研论文,以教研促教学,增强“科研先行”意识,做好使自己由“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工作,使英语教学工作科学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篇4

1.1重专轻文,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职校学生绝大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学习成绩较差,曾经的失败让他们对语文课产生了畏难情绪和逃避思想。很多学生进职校就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加之学生们清楚的知道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他们的就业直接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有的学生认为,上职业学校全力学好专业,获一技之长就行了。因此,将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花费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对于语文课他们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因为将来择业时,用人单位主要是看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何,不会问你语文成绩怎么样,学语文无非是多识几个字而已。语文课在日常生活中也无用武之地,多学几篇少学几篇好像无关紧要。总之,学语文劳神费力,收获不大,对今后的生活没多大影响。

1.2学法单一,影响着语文知识的积累。职校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没有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学语文的视野仅停留在教材的狭小范围内,学生把语文学习等同于学习任务。这样,语文的工具性在某种程度上被异化了。使本可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单调机械;使原本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远离了生活的多彩世界。美国教育家华特·可乐涅斯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是说语文的作用不仅仅存在于书本之上,它更重要的是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语言交际能力等方面。

1.3教法陈旧,制约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传统的职校语文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大都是在中学时期接受的普通教育,在大学时期接受的是面向普通中学的师范教育,工作后接受的是继续教育,所以普教的教育理念在他们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另外,职校语文教学没有升学压力,因而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压力就小,学习现代教育思想,改变教学观念的紧迫感相应较弱。

以上种种情况表明:职校语文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这既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职业教育本身的需求和语文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必然。新时期的语文教学要立足于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为目的,切实为职业教育服务。在职业教育由规模型向质量型,由学历型向素质型发展的今天,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教学,无疑是体现职业培养特色,提高人才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也是职业教育增强实效,纵深拓展的必然要求。为此,职校语文课程要以“智能双向发展,说写两翼并举”为宗旨,在教学中培养并促使学生形成各自的职业技能。

2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应顺应时代的发展

2.1改变教学观念确立语文课程的实用性。职校语文课程历来以讲读教学为中心,突出阅读能力,讲究以读。其特点是按金字塔式结构纵向组合教学内容,讲读教学主线突出,知识结构层递分明,长于自我发展。但其明显不足是教学的职业针对性不强,智能发展主干不分明,训练实效性不突出,与职校培养目标相距甚远。尽管近几年来,职校语文教改力度加大,逐步形成了语体、文体相融,听说读写并进、依序扣格、整体优化的教学格局,但讲读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未能有实质性的突破,说写教学的发展目标往往难以落实,实用性智能开发尚未真正确立。在社会转轨变型、竞争益剧的新形势下,其人才培养的适应力已经或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职教的快速发展,社会的紧迫需求,呼唤着职校语文教改必须把握关键点,找准突破口,着重调整课程走向,加强实践能力培养,酝酿更大的质的跨越。

实现这一质的跨越的先决条件是转变观念,准确定标,确立课程的实用性,这显然要遵循以下原则:

2.1.1教学的职业性原则。为真正体现语文教学在职业能力体系中的地位,职业院校中的语文教学必须突出“职”字特点。不囿陈见,大胆求新,改变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大多数学生是为谋求一技之长来校学习的,只有少部分想升学,如单纯传授枯燥的理论知识,只会把学生拒之千里之外,浇灭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是改变“满堂灌这种忽视学生作用的教学方式。它易于使学生形成被动思维,缺乏探索精神,不利于形成职业能力。三是改变脱离实际或专业特点的活动。树立教学为就业服务的意识,树立为市场服务的意识。开展与课内外相衔接的语文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将语文教学活动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进一步加强对专业科目的实验报告,总结等实用文体的写作指导,以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2.1.2教学的适应性原则。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完成性教育,应以培养学生从业能力为根本。如果恪守”应试“观念的模式,重形式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就只能导致学用脱节、闭门造车,偏离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陷入”学多会少,长知乏能“的怪圈。讲究适应性原则,就得在目标定位上,直接面向社会需求,贴近培养目标,将语文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就业必须具备的语文实用能力训练上,使之练就真功夫,拥有硬本领,能够尽快胜任岗位要求,缩短适应周期,成为能说会写的社会抢手人才,此其一;其二,在教学内容上,应着重体现职校语文教学特色,注重以能力需求合理组合课程内容,着力调整讲读教学的体系结构,突出教学的适应性能,使语文教学由偏重讲读分析向偏重实践运用倾斜,强化以智能发展为主题的实用模块教学,以有效增强人才竞争与发展的社会适应力。

2.1.3教材的简约性原则。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简约有效的认识迁移过程。职校语文教学内容繁复,头绪错杂,课时偏紧,任务重大。这就必须突破盲目攀比普高教育的观念,以讲实效、重实用为特色,显示职校教育之所长。在课程结构设计和施教过程中,抓住训练的根本,削枝强干,以简驭繁,以表达定摄取,以写作促融合,突出智能主干,协调”四能“发展,构建以思维发展为主、说写两翼并举的教学模块。从而以简约有效的教学模式,概要反映学科基本结构,兼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综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2.2转变课堂设置,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语文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工具性,一是语文学科的学习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工具,只有学好语文知识,掌握好母语,才便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字词不识,理解能力较差,其它学科的学习无从谈起。二是语文学科的学习对于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态度、习惯、创新能力、发展意识等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的韵律,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课堂上才能流淌出和谐的音符。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许多教师作了大胆尝试:质疑讨论、创设情境、播放音乐、引入课件、走进自然、实地参观等均收到良好的效果。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施展才能提供了舞台,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如举办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赛、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开展导读活动。让学生创办自己的文学社团、报刊、电台,、广播站、让学生当编辑、记者、节目主持人、导演、演员的角色,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小社会服务,以此拓宽对语文的学习。

篇5

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除了引导学生对具体课文进行学习,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应该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通过审美教育,不断促进学生形成对自然景物、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科学健康的审美观念,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以及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职业学校语文教材中就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审美教育内容,教材里有关于雄奇的自然风景的描绘,比如徐迟在《黄山记》中有对松树的精彩描写,作者通过对黄山上的松树进行多视角的描写,充分展现了松树的外在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表自身见解,抒发对松树崇高品质的赞叹之情。语文教材中还有关于社会生活的丰富描写,这些内容不仅从一个更为广阔的角度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同时还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以及对人的教化作用。比如澳大利亚作家泰戈特的文章《窗》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这篇文章揭示了生活中一些浅显但是容易被忽视的深刻道理,学生通过对这些文章的学习可以有效完成审美教育,并对学生的思想情操产生积极作用,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精神。

1.根据不同专业为学生找准审美教学切入点

职业学校包含多个专业,不同专业的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语文审美教学,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找准切入点。比如学习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不高,语言表达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对于这类学生的审美教学,老师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如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些图片、视频、音乐等,因为这些内容具有直观可感的特性,可以把文字内容转换为真实可感的对象,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学生对课文内容中包含的审美内涵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这样就可以达到有效的审美教学。对于艺术类学生的语文审美教学,可以把文字的魅力与画面蕴含的魅力进行比较,促使学生发现其中的内在关联和差异,帮助学生在本专业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对语文审美内容的掌握,同时语文审美教学可以反过来促使学生在各自专业的学习和提高。

2.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语文审美教学引导学生感悟审美的愉悦性

审美的愉悦是指的是人对客观事物从审美角度上感受到的内容,审美愉悦与生理具有紧密联系。审美愉悦是精神上的活动,但是可以通过对机体产生作用进而促使人体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造成某种愉悦感受。审美愉悦可以激发人体内部对外界的向往与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审美愉悦所具有的独特作用。青年学生处于最美好的年纪,他们富于幻想,感情丰富,对各种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期待,但是青年学生具有情绪不稳、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的特点。职业学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学生在学习期间容易遇到困难,而且对于未来的方向不是十分明确,而且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足,往往缺乏充足的学习动力,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使得职业学校的学生情绪化明显,基于这个特点,老师在开展审美教学的时候,需要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具有强烈吸引力的审美材料,还要保证审美材料中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为人处世的指导,这样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可以对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进行深入思考与理解,椭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此外还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审美对象包含的多重审美内涵,比如在为学生解读《琵琶行》这首诗时,其中的名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学生对古代的生活相对陌生,因此老师要为学生介绍本诗产生的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写到的人物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明白诗人写出了离别的孤苦与寂寞,感受诗中蕴含的深厚感情,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掌握审美的愉悦性,进而形成感情上的共鸣,为学生的审美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感悟审美内涵

语文教学离不开实际生活,老师在为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感悟以外,还要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和延伸,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事例与审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形成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感悟。职业学校的学生经常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感情与就业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情感经历,把自己在其中的经历、思想感悟等内容进行分析,促使学生发现其中自己存在的不成熟,并引导学生发展自己对感情的全新审美体验。老师可以以《项链》中的路瓦栽作为对象来揭示感情的内涵,他表面上是个平庸、懦弱的小职员,但是通过这个人物可以体现出真正的爱,因为当妻子借来的项链丢失时,他不是一味地区指责妻子,更没有无情地抛弃妻子,而是用宽容与支持的态度对待妻子犯下的过错,保证家庭的稳定,与妻子共同分担这巨大的痛苦与灾难。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引导学生对真正的爱情进行深入思考,促使学生理解本故事中体现的爱情之美,引导学生由感知形象外在的美发展到感知形象蕴含的美,步步深入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并引发学生在内心深处有所感,达到情为所动,从而更加热爱美、向往美、追求美、创造美。

职业学校的语文审美教育,需要老师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同时还要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针对学生的心理特色提供对应的审美教学内容,最后,要把审美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学生把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运用到具体的生活中去,进而全面发展学生的审美思想,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篇6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的两大主体,也是决定教学发展方向的关键要素。因此,无论在何种级别、何种类型的教学中,都必须巧妙、和谐的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使之为教学的进步、学生的进步提供帮助。职业技术学校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正是要依赖师生关系的塑造、维持,从而推进教学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尤其在新形势下,探究职校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相关话题,更具现实价值。

1职校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是职校高中语文的主导者,在教学中往往占据着较为主动的地位,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基本职能。学生相比于教师略显被动,是教学知识、理论的接收者,同时也是教学工作最重要的主体。正是因为教师与学生共同“主导”教学的方向,才使得师生关系的处理尤为重要。在职业技术学校,由于职业技能培训与综合教学工作并立而行,这就更加要求广大教师要想方设法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实现职业技能与文化素养的双重进步。

以职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为例,教师的教学准备情况、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等,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这说明教师的个人水平是决定教学走向的重要“砝码”。反之,无论是教师的业务素质多高、教学手段多好,一旦职校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那么职高语文教学就很难有实质性的进步。所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师生的关系之所以重要,一方面是因为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都很重要,另一方面是因为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

其次,和谐、友好、融洽的师生关系就好比一剂“剂”,将极大地促进职校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这一点很好理解,当师生关系处于和谐、融洽的局面时,教师与学生相互信任,师生的彼此尊重度高。此时,教师的教学热情空前高涨,教学手段、方式的创新也会层出不穷;而在学生这一方,当他们感知到教师的善意、温暖与付出的时候,他们会更加尊重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也会“水涨船高”。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考量,职校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处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处理好了师生关系,将师生“捆绑”为“利益共同体”,语文教学才能不断进步,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应用能力才能全部进步。当然,处理师生关系,教师需要发挥主导性、关键性的作用,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全心全意的奉献。

2职校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处理的有效思路

诚如前文所述,职业技术学校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十分重要,必须谨慎处理、“用心呵护”。基于此,以下思路、策略值得一试。

2.1尊重、理解学生,给予学生适当的自由度

师生之间关系的处理,其实关键词就是“平等与尊重”。老师尊重学生,学生会更加尊重老师,而基于平等基础上的互相尊重与理解,则是师生关系升华的关键。职业技术学校高中阶段的学生大都处于青春期,他们年轻气盛,有强烈的自尊心与自主意识。所以教师在处理与职校高中学生的关系的时候,一方面要倾听学生们的诉求,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与学习状况;另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理解、呵护,既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要努力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语文是职校高中阶段教学的基础学科,其地位十分显著。广大语文教师要发挥“主人翁”精神,不断深入教学一线,主动与学生们打交道,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们充分的、足够的自由度,让学生们有尽情想象、发挥的空间。当然,这样的自由度是基于保障教学大纲、顺利进行教学的前提之下的,教师要拿捏清楚。例如,教师在常规的40分钟授课中,可以预留出10分钟时间给学生们。具体的做法是,前面的25分钟教师仍然“按部就班”的授课,后面的10分钟可以交给学生们自由发挥。在课堂教学的最后10分钟内,学生们既可以向老师、同学发问,也可以自主思考、独立作

等。总之,类似这样的空间与自由,是职高学生们需要的,也是他们“喜闻乐见”的。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语文教师充满敬意,会对语文课心存向往,师生之间的关系自然就越来越好,这对语文教学而言无疑是值得推广的。

2.2师生要在课外、生活中加强沟通、互动与交流

很明显,职校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和交流绝不可能仅局限于课堂与教学过程中,而是应该更多地出现在课内和课外的各个层面。反过来说,倘若职高语文教学的师生互动仅仅发生在教学的40分钟内,那么这样的互动是暂时的、临时的,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师生关系也会难以维系长久的。因此,在职高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的维持就更显其重要性了。教师与学生都要更加积极主动,努力与对方就学习、生活甚至社会中的各类话题开展交流。即使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对话,都可以使师生间的关系上升一个台阶。也就是点点滴滴的沟通、交流中,教师与学生才能慢慢达成相互理解和信任,才能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

职校语文不但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更要主动在课下、生活中与学生们开展沟通、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心理诉求和情感变化,努力的融入他们的圈子,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此外,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好朋友。不但要做学生的老师,更要成为他们的朋友,这才是师生关系的最佳境界。在“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的推动下,职校语文教学的质量会逐步提高,学生们的进步也必然“水到渠成”。

如果将课内或者课堂看作是师生关系处理的“第一战场”,那么课外或生活中则是打造优质师生关系的“第二战场”,甚至是更重要的“战场”。职校高中语文教师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目标,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断提升师生的良好关系,带动语文教学的整体进步。

2.3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提升师生关系

职校高中语文教学是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体系的基础,也是综合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其显著地位不容忽视。增加师生的互动与交流,有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建立语文学习的信心。总之,运用多种策略培育优质的师生关系,是职校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全体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广大职校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同时提升活动过程中师生互动、沟通的频率和质量,让学生们从心底爱上语文课。更重要的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多元化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课程的安排定期组织学生们开展书法竞赛活动、成语游戏活动等,帮助学生们感受语文、文学的魅力。在此期间,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思维,果断为学生们创造更为人性的活动场所和环境,同时发挥“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责,与学生们积极互动,形成和谐、愉悦的师生互动局面。

综上所述,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是职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给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搭建了稳固的平台,提供了多样的机会。只有处理好师生的双边关系,形成“亦师亦友”的良性局面,职校高中的语文教学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学生们的语文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才能“再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甘小勇.谈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8).

[2] 王净.教师的角色转换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j].职业,2011(23).

[3] 邓早花.建良好师生关系 创美好语文课堂[j].才智,2011(27).

篇7

一、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

1.1时代的要求

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犯“重教法轻学法”的错误。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总觉得多多益善,在课堂上传输知识得越多,越是对学生负责。结果造成“老师说,学生写”的单调教学模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缺乏,难以学以致用。张志公先生曾说:“无论读的能力,写的能力,还是听和说的能力等等,在应付日常生活时常常捉襟见肘”,由此可见,语文的素质教育已经十分紧迫,要求我们老师重新审视教学目标和方式,进而对教师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教师进行再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1.2学生的呼唤

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学生的生活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老师在黑板上讲解和板书课文的传统教学方式远没有MP3、手机、电脑对他们来说具有吸引力,甚至觉得枯燥厌烦。同时,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使学生获得信息量的途径增多,知识量那个扩大,眼界更宽广,语文单纯的字词句等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作为语文老师,仅限于传授课本知识势必于现在的学生产生“代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此外,语文课本涉及许多人文、地理、科技方面的文章,学生一般会对这些更汗兴趣,会提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如果老师因为不懂这方面的知识,一味的讲解课文段落大意,行文结构,字词句等势必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知道,学科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特别是语文老师应该具备较全面的知识体系,才能把语文课上“活”,给学生带来实实在在的知识和信息。“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根本,强调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和谐地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及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

1.3知识的更新

一个人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老化和退化,当今世界知识日新月异,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求我们老师不但要传承人类文明更要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自主学习,提高“战斗力”。继续教育,为教师的学习创造难得的机会和条件,值得我们重视和珍视。

二、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

2.1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教育追求,它决定了教学工作的方向性和原则性。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收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先进的教学理念是符合时展要求、与时俱进的。这种教学观的形成是在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和教学实践中不断开拓形成的。曾有论者大胆指出,语文教育之所以长期没有根本性突破的因素之一就是韵文教师的理论修养不够。理论指导人们行为自由的有力工具。故教师一定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加深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当然,教学的新理念由新的内容来支撑和体现。光打雷不下雨,如竹篮打水一场空,仅仅留在理念而不实施,新课程目标的实现就会受到阻碍。

2.2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新

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对教材的真正理解和对教学目标正确认识上建立起来的,要求对学习状态有较准确的把握。利用现成的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加工、改编、乃至增删和更换,丰富课堂内容,变换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乐在其中,学在其中。例如,鉴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特殊阶段,学生们的爱情观还不够成熟。在学习当代诗《致橡树》时,可以引入课堂讨论,让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谈同学们的爱情观,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加入讨论,先讲讲自己青春期的感情故事,引导同学们参与进来。不但能让同学们更深入的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内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爱情佳偶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2.3大力倡导终身学习观

曾说:活到老,学到老。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为了号召广大人民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方针。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更应坚持终身学习。目前,部分教师包括一些优秀教师,学习合格又职称,还停留在以前的教学方式,甚至认为优秀的就一定是适宜的,殊不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许多学校引进多媒体设备,但是部分教师而特是部分老教师不会使用或者认为设备实际用处。故学校要注意这方面的培训和思想引导。语文,本是一门内涵丰富的课程,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强化专业知识,拓展思维空间。

2.4为教师教学实施提供切实的支援

目前,对于新课程的实施,老师正面临着“教什么”和“怎么教”等现实问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广大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切实有效的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分析,对教例进行研究,领导阶层应为老师提供优秀教师的成功教学经验供大家学习或借鉴。同时,教育机制也应相应的改变,构造新的教师的评判标准机制,给教师提供选择和开发合适的教学内容。确保学校方面对继续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学校要重视建立对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提高培训者各个方面的素质。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管理,避免考试形式和格式化。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心理素质及信息素质与课堂质量直接挂钩,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也应自我教育,用渊博的知识武装大脑,学会和使用现代化设备更能激发每天被电脑、MP3等电子产品包围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才会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篇8

一、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冲破师道尊严的藩篱

由于受传统的影响,特别是“师道尊严”根深蒂固的影响,在教育实践中,很难实现师生关系的真正平等。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师道尊严在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在封建社会里,为师为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成了知识的化身,学生对老师惟命是从。解放以后,尽管师生关系有所改观,但由于师道尊严的长期影响,再加上应试教育本身的推波助澜,平等的师生关系仍然难以实现。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发展,使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二、素质教育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助推器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它与传统教育是有区别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以灌输知识为目标,以教师为主体,并力图以统一的标准去测量不同的个体,这实际上极大的扭曲了教学的目标和教育的目的。而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鼓励引导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欲望和认知能力;发展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爱美、审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承认和发现个体间的差异因材施教,促使学生的个性优先发展,并引导发展的多样性。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

教育方法也应从课堂灌输——课后复习——考试检查的传统方式,变为自学——课堂辅导——实验——社会实践等,使学习过程变为学习、应用、发展知识的过程。实施素质教育,客观上要求尊重个性,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尊重,才能促进学生主动自我发展,才能鼓励学生各具特色的多样化和多途径发展。可见,素质教育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在素质教育中,师生关系是和谐的朋友关系,是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关系,也是最基本的道德义务关系。

“三人行必有我师。”放下教师职业本身的清高,与学生平等相见,和睦共处,不仅不会损害教师的权威,而且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可敬可亲,值得信赖,并因此而乐于听从教师的教诲,努力学习。反之,动辄对学生讽刺挖苦、指责或发号施令,这就严重违反了师生间最基本的道德义务关系,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学生产生“为家长学习,为老师学习”的思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对人才的培养、学校教学工作,会产生重大影响。

总之,朋友关系会使教学的主导与主体关系相得益彰,使教育教学工作获得良好的成效。一般来说,一个好教师不会订下许多目标要求学生大步迈进,而是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独立完成一项工作,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要不偏不倚,大公无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教师在学校中,不仅是正义的体现者,而且还是培养学生有正义感的主要引导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将一碗水端平,不要偏爱个别学生,鼓励学生在平等竞争上下功夫,做到大公无私。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教师这样,学生也是这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作用很大,是学生的偶像,而这一形象的塑造和破坏均掌握在教师手中。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永远是道德高尚的人,是负责、诚实、善良、正义、坚强的体现者,这些品行对学生往往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转化为学生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并最终在他们的人格中体现出来,作用于他所生活的社会。倘若教师的仪表、举止严然一副大人物的形象,口头上一言九鼎,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表现欠佳,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不可信赖的,这样,一则伤害了学生纯洁无瑕的感情,二则也把教师自己的形象搞得一塌糊涂,对自己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着不可低估的损失。

(三)在素质教育中,要求教师对学生更加爱护,更加宽容,充分挖掘培养学生的各种潜在的素质。

篇9

1引言

据统计,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有近三分之一的学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1]。商务英语作为国际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主要特点是应用性强,而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是培养听说交际能力的主要形式。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视听说材料给学生带来真实具体的交流示范,再现真实的商务交际情境,从而更有效地掌握商务英语知识,培养商务英语交际能力。本文结合《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探讨如何指导高职学生学习商务英语视听说。

2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简析

商务英语视听说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一门重要的技能课程,是融视、听、说于一体进行教学,通过视听输入提高说的输出能力[2]。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商务英语学习,通过专门系统的听力训练,培养和提高商务工作环境下所需要的听读说写能力以及从多种材料中获取商务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归纳、判断等方面的能力,进行有效的英语交流和商务活动。为了达到目标,选择合适教材很重要。《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直观生动、难度适中、突出应用、内容丰富,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以“听”为主的听说教学模式,构建多维度的“音”、“像”结合的互动听说教学模式[1]。让学生在商务环境中学习英语,通过英语获取商务知识,提高技能。

3高职学生商务英语视听说学习现状

3.1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

高职高专院校一般安排三年级实习,学生真正用心学习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一二年级,相对比较少。进入大学后学生受到四级考试的影响,单纯地背词汇书,盲目地做大量试题,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通过等级考试。而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的学习任务比中学轻松,对商务英语视听说课更有一种畏惧和排斥心理,学习商务英语视听说只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不愿意投入精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

3.2 专业词汇量少

词汇量少一直是很多英语学习者提高英语水平的主要障碍。词汇在学习英语和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过程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高职学生只有掌握必要的词汇才能完成听力、阅读、口语等任务,才能提高英语水平。而商务英语中存在大量专业词汇和表达,学生对此十分陌生,直接影响视听说教学效果。如:marketing,catalogue中学英语教学论文,makeenquiries,place an order,negotiate prices,demandexceeds supply。学生可能会根据已经学过的词汇“market”猜测“marketing”的意思仅仅与“市场”相关,但是想到“营销”的可能性很小;学生更不知道在商务英语中“order”是“订单”。

3.3听力理解问题

学生听力能力差,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有很多:(1)语音。缺乏语音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很难做出快速正确的反应。(2)语速。平时练习少习惯较慢语速,遇到正常的交际对话和大篇文章时就会不适应,而且喜欢将听到的材料在头脑中译成汉语再去理解,导致跟不上语速。(3)词汇及语法。词汇量不足和语法知识不牢固直接影响听力理解。有的学生词汇量大但是对单词和短语没有形成反射,导致听不懂。(4)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上的差异,给听力理解带来一些困难。(5)心理。平时练习少,加上以上四点因素的影响,一旦开始听力就无法集中注意力进入状态,造成紧张烦躁。

3.4口语问题

对高职学生而言,学习英语是为了与人交流,因此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一直存在“高分低能,哑巴英语,费时低效”的问题。教学中“重考试成绩,轻能力培养”,“重语法,轻口语”的现象普遍存在[4]论文的格式。课堂上教师以“灌输”方式为主,提供给学生训练口语的机会较少。学生习惯“看”英语,一旦要求开口“说”就表现出很不自信,课后更不会花时间练习英语口语。因此,学生具备一定读写能力,但在一些实际场合却无法用适当的话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4采用正确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商务英语视听说课

4.1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认识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交流而不是应付等级考试,学习商务英语视听说是为将来在商务环境中工作打基础而不仅仅是通过期末考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4]。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将视听说三者有机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生动再现教材中的各个商务活动场景,让学生模拟感受真实的场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际任务。

4.2 输入商务英语专业词汇和表达

语言知识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前提,没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就不可能获得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6]。掌握一定的商务英语专业词汇和表达是进行视听说活动的前提,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获得与商务活动相关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教师可以将单元关键词汇,如:formal order,articlenumber,specifications,delivery,unitprice,total amount等,让学生对所学单元摘要根据自己课堂上的吸收情况强化巩固。

4.3 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听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听者应该积极地进行预测、辨别、推断、获取有用的关键信息。传统的“听录音、对答案、再听录音”听力模式已大大影响听力教学。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不需力图听懂每一个单词,应学会把握大意抓住关键信息。如果通过词汇和语言点输入,学生仍然不能按要求完成视听说任务,教师则可以在每项任务之前列出视听说材料的关键词和表达,指导学生进行听前预测。例如Placing an Order单元的一个听力任务,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比较长而且学生不熟悉听力内容。教师在播放录音前先列出关键词和生词:large capacity,configured,automaticdocument feeder,payable cheque等。学生能根据关键词预测听力材料,获取记录信息和组织答案时有准备有参考,从而消除了焦虑,增加了信心,提高了听力理解能力。

4.4 课堂上创造真实的商务环境

视听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多媒体视听手段所提供的信息输入方式声形并茂、形象生动[6]。商务英语视听说应注重英语听说技能在各种商务活动中的实际应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视听资源,努力创造真实的商务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刺激大脑并做出反应,有利于消化吸收语言知识并进入大脑长期存储,使之成为真正的语言输入。播放视频前,带领学生学习相关生词和短语,看图片了解主要角色和场景并预测视频大意。然后播放第一遍,指导学生不需完成练习任务,重点是能明白视频大意。播放第二遍前让学生快速浏览练习,观看时能准确抓住关键信息,并做一些记录。播放第三遍时,教师提供要点提示,视频关键地方给予暂停或重复让学生思考记录。最后如果有必要可以显示字幕再播放一遍,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该场景的涵义。

4.5 给学生更多机会开口“说”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该语言的能力[6]。视听说课堂教学应该注重视、听、说三个环节的连贯。让学生开口说至关重要。进行说的任务前,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背诵并反复操练以掌握教材中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表达,然后进行视听练习,这些语言输入活动大大帮助学生准备开口说。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教材视频之后的Role-play所提供的场景,让学生口头练习对话或者讨论。学生经过语言要点和视听练习的输入之后,能够模仿视频将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进行语言输出。这种先输入再输出的过程将教师讲的课堂变为学生练的课堂,模拟商务交流的过程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商务英语知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在教学中打破传统陈旧的教学理念,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创造真实的商务环境,重点培养听说能力,同时重视商务文化知识,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马龙海.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郑佳生.交际法在高职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运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10).

[3]樊永仙.英语教学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4]杨丽华.高职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10;(22).

[5]李培娥.在课堂教学中强化高职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9;(35).

篇10

一.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各高职院校在实习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在实习教学安排上,实习面相对单一。

大多数高职院校安排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教学实习的企业一般局限于旅行社、旅游酒店等,就目前企业所提供的实习岗位看,旅行社所提供的岗位一般为实习导游,要求实习生必须考取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书,而全国导游资格证书考试的通过率极低。以江西省为例,每年的通过率都在20%左右,这样一来,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生是无法进入实习导游岗位实习的。而旅行社内部的其他岗位(如计调、销售)由于岗位相对固定,岗位技术含量较高,一般不愿接纳实习生。旅游酒店对实习生的需求量虽然较大,但岗位主要集中餐厅、客房等,工作量大、技术含量不高的初级岗位上,且很少能够轮岗轮训。这与实习生希望能全面了解旅游企业,提高多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并能接触初级管理岗位的期望存在巨大的落差,从而导致实习生参与教学实习的积极性不高。

(二)在实习教学时间安排上存在不合理的因素

从教学实习时间安排上来看,教学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学生需要在校上3个月左右的课,才安排到企业进行教学实习,否则就无法完成教学计划的课程要求,所以教学实习只能安排在5-6月,时间一般是两个月。作为旅游企业,这样的教学实习时间实在太短,经过短期培训的学生刚刚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实习期就结束了,而企业毕竟是要以盈利为目的的,如果不能从实习生中产生适当的经济效益,必将会极大的影响其接纳实习生实习的积极性。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根本来不及熟悉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完整的轮岗轮训,实习期就结束了,最后导致实践能力培养目标难以实现,教学实习流于表面形式。

(三)作为实习教学的指导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强特点决定了这个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灵活多样教学方式,还需要具有全面综合知识结构和开阔知识视野,而作为教学实习的指导教师,更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行业工作阅历。目前,大部分年轻专业教师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虽然做过一些兼职工作,但是仍然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工作经历,另外,由于经费投入原因,年轻专业教师缺少在实践经验和能力方面进行进修和培训,这就导致了年轻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满足不了专业实践教学要求,从而影响了该专业教学质量提高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学生对教学实习认识不足,缺乏积极性

由于传统观念认为旅游服务行业是一种“伺候人”的工作,导致服务行业的社会地位不高,再加上实习生又是一个特殊群体,,刚出校门,缺乏社会磨练,眼高手低,在快速的角色转换中,心态不能及时调整,进入专业实习后,面对基层工作环境、实习单位严格规章制度、较大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学生们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许多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实习要求,逃避实习的事情时有发生,即便留下来继续实习的学生也只关注自我工作本身,而忽略其他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导致实习教学的目的难以实现。

(五)缺乏合理有效的实习教学评价标准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学生专业实习教学的目标、过程、效果要求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缺乏跟踪反馈,有时,仅仅通过一张简单鉴定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这就很难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再加上有些实习指导教师缺乏责任心和行业工作经验,很少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与沟通,对学生实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缺乏及时、必要的沟通和指导,从而导致实习教学要求降低,从而影响该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

二.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加大与行业的合作力度,不断完善实习基地的建设闻

目前,许多的高职院校都建有比较完善的校内模拟实训室,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模拟实训室都放在校内建设完成,只有依托行业,旅游管理专业才能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针对目前学生实习岗位局限于旅行社、旅游酒店的单一性,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对教学实习企业的甄选力度,拓宽教学实习面,尽可能选择行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如杭州宋城集团(知名景区)、开元名都大酒店、一些知名的旅游开发公司和会展公司等。这些企业都处在发展的上升期,企业扩张速度快,对实习生这样的“新鲜血液”需求量大,实习生能够在企业内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并能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平台上,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在以后职业规划教育中要加大对非旅行社类企业的宣传力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并非只有到旅行社从事实习导游才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唯一出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学生只要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很多岗位上都能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来。

(二)合理地安排实习教学时间,提高实习教学的有效性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实习教学时间安排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我认为,首先,需要解决学校教学计划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学校管理层转变办学思路,充分认识到办好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以企业需求、学生就业为导向。学校在安排学生进行教学实习时,要充分考虑到旅游行业的特点,照顾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需求,尽可能的在旅游行业最需要人的时间段,安排教学实习,这就需要学校要主动调整教学实习安排,适当延长教学实习时间,例如可安排在第二学年的4-8月,最好是半年,最短不能少于3个月。这样,既满足了旅游旺季企业对人员的需求,让企业有时间去培养实习生。同时,实习生可以有较长的时间熟悉旅游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较为完整的轮岗轮训,培养自己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好规划。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引进或培养双师型教师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十分注重实践操作经验,强调知识的有效性应用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一大特色。所以,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学生的关键所在。所以,学校可以考虑聘请一些从业经验和行业背景比较丰富的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可以建立教师进入行业锻炼的长效机制,与旅游企业合作,鼓励教师定期去旅游企业进修和培训,学习企业先进管理经验、操作技能和服务标准,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实习指导能力。

(四)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学生是实践教学的对象,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影响着实践教学各个环节能否顺利进行,我们应该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转变学生对服务人员“伺候人”错误观念的认识,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训、职业素养培训、相关技能培训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形成较好职业素养,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积极地配合教师实践教学,进行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五)建立合理有效的实习教学评价体系

全面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实践教学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和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具有较高水平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对实习指导教师,我们可以明确规范对实践教学目标、过程、效果的指导要求,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实行量化考核;其次,对实习学生,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全面跟踪,注重实习单位平时的意见和反馈,最后,根据实习单位的鉴定表、学生的实习报告以及实习单位平时的反馈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只有这样,才能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习效果,提高实习教学的质量,最终达到实习的预期目的。

总之,对待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方法,提高实习教学的质量,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以适应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苏小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问题及对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篇11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主要问题

1、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

由于我国长期推行城乡二元制结构,致使我国各种资源过度地向城市斜倾,尤其是教育资源上的差别,使得生活在农村的人接受教育,尤其是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相对减少,致使我国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整体不高。文化素质不高,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使他们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即使勉强移出来,也由于在生活方式、公民道德意识等方面与城市居民的差距,结果难以融合到城市的现代生活中。

2、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质量低、经费少首先,各地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底子不清,指导不力。各地普遍存在着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及劳力输出基本情况掌握不够。其次,技能培训方式单一、手段不多。各地在培训中普遍存在集中讲理论多,实际操作少:填鸭式讲课多,现场擂导、观摩少:引导性培训内容多,针对性培训内容少、实效性差。有的培训班实际上在走过场、图形式,根本没有有目的和实质性的培训。

不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质量低,而且培训的经费也少。由于经费缺少,导致农村职业学校建设严重滞后,这些即将走出学校的富余劳动力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完全达不到教学要求。

3、政策引导的力度不够导致富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甚至造成回流近年来,教育部继续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作为职成教育重点工作来抓。我国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非常重视,采取了不少措施促进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但在速度和质量方面显得不够理想,进城的农民始终存在着就业上的后顾之忧,为此不少地方的农民依然在原籍保留着承包的土地和房产,作为自己的社会福利保障,甚至有的地方还出现已进城的农民又回到农村的“人口回流现象”。

二、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开发利用和就业转移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我认为,要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的问题,最关键的是对他们进行职业教育培训,这样才能从各个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

1、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前提条件

普及义务教育,强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职业技术教育和就业岗位培训,组建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相适应的新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首先,加大科教投入力度。应鼓励多渠道投资,形成国家、企业、集体、农民个体和社会筹资办教育的多元投资机制;其次,运用义务教育法,整顿农村教育秩序,确保农村普及教育。要用义务教育法帮助农民克服短期经济行为,鼓励支持子女上学,控制中小学生辍学率上涨;再次,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要提高农民素质,调动他们学习文化技术的积极性,必须搞好教育改革,大力兴办农村职业学校,对于绝大多数不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应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相应的职业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技术素质;

最后,采用多种形式,搞好农业劳动力的再教育,使农村劳动者在学校教育之后继续受到教育。应发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对农民进行科技知识培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职业技术学校一定要帮助农民接受培训,使农民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提高他们在劳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来到城里找活干,陷入无序的困境中。培训的内容为:(1)进行观念更新教育,解决“敢于离开土地”的问题;(2)进行就业方向(包括岗位、行业、区域)指导,解决“离开土地后向何方”的问题;(3)进行技术培训,解决“离开土地后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2、因地制宜,选择职业教育培训模式,为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搭建就业平台

目前,关于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多种多样,各具特色。总的来说,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有以下几种:

(1)“订单式”职教培训。“订单式”培训要求农民同样具有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突出农民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定向性和生产性,使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健全劳动力就业政策,更使在转移过程中农民充实自己,寻找一条致富的捷径,达到政府、企业、学校与农民互赢。

(2)“城乡式”职教培训。城乡融合是的理想,我国实行“城乡式”职教培训将有力推动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有部分职业学校实行“1+2”、“2+1”、“1+1+1”等灵活学制,促进城乡合作办学和东西办学。例如,江苏与陕西、北京与内蒙古、上海与云南等省区的合作就有明显的成效。我认为,“城乡式”职教培训还可以在本省、市级或县级进行,只要制定适宜的课程,安排专业老师,就可以实现就近转移。北京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社区学院成为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新亮点。

(3)“短长班”职教培训。“短长班”培训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学历教育与短期技术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它使职前和职后的沟通衔接紧密,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同步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类型的办学路子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减少了经济负担,缩短了培训周期,满足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4)“专德心”职教培训。“专”指专业培训,“德”指职业道德培训,“心”则指心理学培训。农民在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同时,也应该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和职前、职后心理学培训,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施富余劳动力转移,营造一个安定、团结、繁荣的社会。

篇12

一、引言

词是语句的基本单位,日常的语言交流都是由一个个词构成的。掌握语言不仅仅是把一个个的词、词组、短句学好用好,更主要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把具体的文化背景知识联系起来,把中西方文化吃透才能在现实中运用自如,不至于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在理解目的语(targetlanguage)时,遇到的障碍并非语言知识造成的,而是由文化差异导致的。由此可见,在词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化因素的对比显的尤为重要。

二、语言与文化

学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词汇教学也要毫无例外的为这一目的服务。人类的交际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跨文化现象。在教学中,要对两种交际文化进行对比,我们首先从文化谈起。文化(culture)一词是一个含义极其广泛的词语。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而广义讲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三、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先教单词、短语,再讲授课文和做练习。对于单词的讲解仅仅局限于音、形、义,对于课文的讲授则过分强调语法。另外,对学生所掌握词汇的考核也仅仅要求学生会读、会写以及会运用单词简单造句,觉得文化知识对学习语言和对提高考试成绩无多大关系,因此往往一带而过。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绝大部分学生完成中学的英语学习,脑袋中仅仅装满了单词和短语而无法表达出来。在现在的英语教学中,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虽然平时注意听、说训练,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进行简单交流,但由于对语言差异问题缺乏了解,以至于词汇使用不当。

四、中英文化比较及英语词汇教学

1.字面意义和涵义

字面意义就是基本的或明显的意义。词的涵义是词的隐含或附加意义。所以对于学外语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词的字面意义,而且要知道词的涵义。不了解词汇涵义,会在语言上犯错误,有时误把好言当恶语,引起谈话者的一方或双方不快;有时误把嘲讽当称赞,被人讥笑。

如“peasant”一词,是“农民”之义,但外国人眼里不是“农民”之意。英语中的“peasant”与汉语中的“农民”所体现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可能有不同的涵义,英语中的“peasant”是贬义。《新编纬氏大学词典》:“一般指未受过教育的、社会地们低下的人”。在汉语中,“农民”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丝毫无贬义。

2.日常谈话中的文化判别

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吃了吗?”而美国人则用“Hello”或“Hi”。如果不理解其涵义,美国人会认为,这种打招呼是说:“没有吃的话,我正要请你到我家去呢”。再比如,汉语中的“上哪去啊?”这样打招呼的话直译成英语就是“Whereareyougoing?”用这来打招呼,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它们反应很可能是“It''''snoneofyourbusiness!(你管得着吗?)”。

3.称呼语中的政治地位差异

无论在英国或是在中国,人们的政治地位及身份是有所差别的。不同地们、身份的人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一起。这就产生了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问题。中英称号不同,例如:

姓+头衔/职务Rank/Post+name

例许市长\\梁博士MayorXu\\Dr.Liang

4.其它社交礼节上的不同

以please“请”为例。但是在某些场所却不宜用英语please。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不说please,一般说:Afteryou。但是初学英语的人常用Yougofirst,这是不对的。在餐桌上请人吃饭、喝酒、或者请人抽烟时,一般用Helpyourself(tosth.),也不用please。

5.英汉语言中的性别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中,在区分禽兽的性别时,用词也有区别。在汉语中,一般只用“公”和“母”(或“雌”“雄”)二字来区分性别;比如“雄鸡”、“雌鸡”等等;在英语中则往往各有单独的称呼,小动物也另有名称。具体请看下面:

总称雄性名称雌性名称小动物名称

chicken鸡cockroosterhenchich

duck鸭drakeduckduckling

horse马stallionmarefoal

当然,并非所有禽兽都要用自然现象名称来区分雌雄。要用male和female或she再加上原名。比如:femalepanda母熊猫,she-wolf母狼等。

6.不同语言文化中诩的感彩差异

以“颜色”为例,不同颜色在不同语言中表达的方式并不一样。在中国代表一种意义,在西方又表示一种涵义,甚至对“颜色”的涵义理解恰恰相反。请看下面:

字面意义涵义

green绿green-eyed嫉妒

white白Awhitelie不怀恶意的谎言

black黑inablack经营一项企业盈利

五、结束语

词是语句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进行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词汇教学不能为教词汇而教词汇,文化差异是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对中英文化差异进行比较,使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真正集领会到词的涵义,并能正确运用所学到的词汇进行交际,才能真正达到词汇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外语教学与语言研究出版社,1999.

篇13

一、中等卫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师互评的基本理念

1、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双赢”为导向。“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所以,评价机制的设立要促进提高医学专业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让中专卫校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听说读写的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正常开展医患交流。同时,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也只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取得进一步的提高才能让学生获得新的发展。

2、注重评价的发展性。评价一节语文课,鉴定教师的教学水平,其出发点不仅在于做出结果,更重要的是对照评价标准,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以此来督促学校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促进教师不断进步。因此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结果的处理上要采用协商的方式,尊重教师的主体性。

3、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互评可采取调查法、抽查法等方式,最终得到最合理、有效的评价。

二、中等卫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师互评机制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通过评价标准的制定和评价结果的处理,使被评价者努力向标准靠拢,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体现当前卫生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引导和调动中等职业卫校语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卫校学生的语文素养。

2、科学性原则。评价标准的制定既反映中等卫校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又反映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反映当前中等卫校语文教育研究界的新成果,突出中等卫校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在的特征。

3、全面性原则。评价标准的制定全面反映中等卫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并站在教育理论的高度上,反映作为施教者的教师的教学行为。

4、可操作性原则。各个评价指标的制定要条理有序,有层次,语言简洁,各要素含义独立不重复,评分简单,易于划分等级。

三、中等卫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师互评内容

中等卫校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互评主要从九个要素去考虑:教学思想、教材处理、教学方法选择、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师生关系、教师情感投入、辅助手段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教学效果。

1、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它制约和统率着整个课堂教学。思想的制定应该体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把体现在教材中的目标内容具体化和细化,做到明确、具体、可行。同时要符合中等卫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特点。

2、教材处理:教材处理就是语文教师在课前以教学为目的的文本解读。教师应结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中等职业卫校由于语文课教学时数较少的实际,合理筛选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好教学程序。

3、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师应充分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整个学习活动过程。

4、学法指导:学法即学习的方法。中等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方面比中学生要求更为强烈,也更为重要。

5、能力培养: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由于培养对象的特殊性,要在短时间内让培养对象具备适应社会的诸多能力,因而向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能力培养要求。

6、师生关系: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课堂气氛应该是民主、宽松、互动效果好,能充分感受到学生能主动与老师平等的对话,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交融,是主导地位和主体地位和谐统一的课堂。能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

7、教师情感投入:中等职业卫校的语文教学要求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方面的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情感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爱学、乐学,教学过程有激情,态度投入、教学有魅力。所以,教师的“情感投入”的多少,尤其是用情感和语言创设的“情感情景”,直接影响学生情商发展。

8、辅助手段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教师能适时、适当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并能起到实效,能正确处理好师生交流时间和辅助手段教学时间的关系,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9、教学效果: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学生主动性强,学习积极热情,气氛活跃。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有效熏陶,使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注重效果与效率的统一,使学生在三个维度的目标上都获得发展。

10、总评: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定性化评价。即用文字的方式对本次课程的总体评价、优点和缺点以及如何改正等问题做出说明。

中等职业卫校语文教师的互评归根结底是为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建立科学的互评机制从而促进教师教学业务的发展和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真正达到评价和促进一体化。

[参考资料]

[1]教育部2009年颁发《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