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审计研究生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清洁生产审计是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一种主要技术方法和工具,也是实施清洁生产的基础。由于世界各国对清洁生产经常使用不同的术语或表述,清洁生产审计在不同国家也有着不同的名称。例如,美国环保局最早针对有害废物的预防,建立推行了废物最小化机会评价,后来将这一技术方法推广为对一般污染物开展的污染预防审计;联合国环境署(UNEP/IEO)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将其称为工业排放物与废物审计。我国自开展清洁生产工作以来,清洁生产审计一直是这项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许多清洁生产项目都是首先从清洁生产审计入手,找出污染和浪费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清洁生产方案。
应当说明的是,清洁生产审计只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一种主要技术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上的便利,但它并不是惟一的方法,对于一些生产过程相对简单明了的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方法显得过于烦琐,没有必要。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是否需要进行清洁生产审计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决定。但是,对超标排放污染物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必须实施强制性的清洁生产审计。
二、清洁生产审计的主要内容
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都存在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因此环境问题不是仅存在于生产环节的终端,而是贯穿于与产品有关的各个阶段,包括从原料的提取和选择、产品设计、工艺、技术和设备的选择、废弃物综合利用、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等各个环节,而这正是清洁生产的理念之一。清洁生产审计作为推动清洁生产的工具,也需要覆盖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从生产的准备过程开始对全过程所使用的原料、生产工艺,以及生产完工的产品使用进行全面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以实现污染预防、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标。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主题:
(一)生产过程中耗用资源的审计
1、能源审计。能源利用,特别是燃煤造成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危害人类环境的酸雨主要是由于燃煤引起的。开发利用对环境危害较小甚至无害的清洁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审计的内容包括:企业清洁能源的利用情况,企业开发降低污染或根绝污染的能源替代技术情况及其效果,企业能源的利用效率等。
2、原材料审计。原材料作为加工的对象,一方面原材料毒性大小对生产产品的毒性大小有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原材料耗用数量与废物排放数量呈正比关系。原材料审计的内容主要是查明企业是否尽量选用对环境无害的原材料,否则,应分析企业所用的原材料毒性或难降解性;查明产出的产品对环境是否有危害及其危害程度;检查企业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回收利用原材料及其回收利用程度。
3、工艺技术审计。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水平对生产过程产生废弃物和污染物的状况有重大影响。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生产工艺技术改造,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而且可以将减污任务分配到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减污成本。因此,审计人员应检查企业是否不断进行工艺技术改造,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检查企业是否开发减污工艺流程,注意是否在生产工艺流程的上游进行污染控制;评价工艺技术改造的实际效果。
4、设备审计。作为技术工艺的具体体现,设备的实用性及其维护、保养情况均会影响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因此,清洁生产审计应对设备的使用、更新、维护、保养情况进行审查。
(二)清洁产品审计
清洁产品,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的产品;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的产品;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的产品;易于回收、利用和再生的产品;易处置降解的产品。清洁产品审计的内容包括:检查企业清洁产品的设计情况,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高效地利用资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对用户及其用户的环境有不利的影响;产品在废弃后是否会使接纳它的环境受害;企业是否注意回收与利用技术的开发,变有害无用为有益有用;产品的包装物是否对环境有不利的影响,及其包装物的回收利用情况。
(三)清洁管理审计
任何管理的缺陷都是产生废弃物的重要原因。审计人员应检查清洁生产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及其运行的科学性、有效性;检查清洁生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核实清洁生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检查清洁生产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和效果。
三、清洁生产审计的主要程序和重点
清洁生产审计作为管理审计的组成内容,主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施,通常由专家或者企业技术人员按照一定的技术规程进行。考虑到清洁生产审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而且不同行业所适用的清洁生产审计方法会有所不同。根据国外清洁生产审计方法,结合我国清洁生产审计的实践,可以将整个审计过程分解为具有可操作性的7个步骤或阶段,即筹划与组织、预评估、评估、备选方案产生与筛选、方案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以及持续清洁生产等7个阶段。
(一)筹划和组织
筹划与组织是实施企业清洁生产审计的准备与策划阶段,这一阶段关系到清洁生产审计工作的实施效果。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三项: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排除清洁生产审计的障碍。为使企业全部人员了解清洁生产审计工作的意义,需要安排专人负责清洁生产的宣传工作,通过厂报、板报、有关会议、印制宣传材料等方式,组织工段、班、组长学习清洁生产知识,鼓励全厂员工填写合理化建议表,调动全厂职工开展清洁生产的积极性。二是组建清洁生产审计小组,推选审计组长、选择审计组成员、明确审计任务。审计小组的成员数目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全时制成员由3到5人组成,应具备的条件是:(1)具备企业清洁生产审计的知识或工作经验;(2)掌握企业的生产、工艺、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新技术信息;(3)熟悉企业的废弃物产生、冶理和管理情况以及国家和地区环保法规和政策等;(4)具有宣传、组织工作能力和经验。三是制定审计工作计划,包括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进度安排、预期效果等。
(二)预评估
预评估是清洁生产审计的初始阶段,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起点。主要任务是调查工艺中最明显的废物和废物流失点;耗能和耗水最多的环节和数量;原料的输入和产出;物料管理的状况;生产品、成品率、损失率;设备的维护和清洗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制定清洁生产目标,初步提出实施无/低费方案并实施。同时对已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地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两项:一是进行现场考察。现场考察的主要内容有:厂貌、原料的购置和贮存、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的利用与维护、产品的性质与销售、环境污染的控制等。二是确定审计重点。确定审计重点的原则是:该审计重点应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方法可采用权重总和法,该法主要依据各备选审计重点在各因素中所占的权重总和来确定。一般应考虑6个因素:(1)物耗、能耗大的生产单元;(2)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较大,超标严重的环节;(3)生产效率低下,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的环节;(4)易出废品的环节;(5)对操作人员身体健康影响大的环节,及生产工艺落后的老大难部位;(6)事故、维修多的部位,以及难操作且易造成生产波动的部位。
(三)评估
该阶段主要是对已确定的审计重点进行物料、能量、废物等的输入、输出定量测算,对生产全过程(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产出)全面进行评估。寻找原材料、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其运行与维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物料、能源损失和污染排放的原因。主要有五项工作:一是准备审计重点资料,包括收集资料、编制审计重点的工艺流程图、编制单元操作工艺流程图和功能说明表、编制工艺设备流程图。二是实测输入输出物流。三是建立物料平衡。包括进行预平衡测算、编制物料平衡图、阐述物料平衡结果。四是分析废弃物产生原因。包括原辅料及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产品、废弃物、管理、员工。五是提出和实施无/低费方案。
(四)方案的产生和筛选
本阶段的任务是根据评估阶段的结果,对产生的各种方案进行筛选归类,推荐可实施的多个中/高费方案,对前阶段无/低费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核定和总结,并继续实施无/低费方案,并编写清洁生产中期审计报告。
(五)可行性分析
在无/低费方案实施的基础上,对推荐的中/高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对筛选出来的备选方案进行技术、环境、经济评估,并分析对比各方案的可行性,推荐可供实施的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方案进行技术、环境、方案确定后,对于一些无费或少费、容易实施的方案,应立即付诸实施。一般情况下,管理类、包装类方案较易得到实施,对于投资大、回收期长的方案应作详细的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进行市场调查,包括调查市场需求、预测市场需求、确定方案的技术途径。二是进行技术评估。主要分析其技术先进程度、技术指标、所需要的技术培训及在本行业中推广的价值等。三是进行环境评估。主要分析污染物种类和量的变化及可能削减的环境保护治理费用等。四是进行经济评估,主要评估其投资支出、运行费用、效益、投资渠道、投资分配等。包括清洁生产经济效益的统计方法、经济评估方法、经济评估指标及其计算、经济评估准则。五是推荐可实施方案。
(六)方案实施
篇2
③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31
④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31
⑤朱友红. 刍议政务微信的功能与定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3(9)43-44
参考文献:
[1]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全民移动互联时代来临.访问日期2014.7.8
[2]董立人,郭林涛.提高政务微信质量,提升应急管理水平[J]决策探索2013(8):34-35
篇3
(一)审计理论研究方面。
一是吸收高校教师参加审计课题研究。就上海市审计局而言,目前承担的课题研究包括审计署重点科研课题、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审计局审计科研课题;就上海市审计科学研究所而言,目前承担的课题研究包括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审计署审计科研所科研协作课题、上海市审计科学研究所课题;就上海市审计学会而言,目前承担的课题研究包括中国审计学会合作课题、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学术课题研究合作项目等。2014年,上海市审计局、上海市审计科学研究所、上海市审计学会共完成各类审计科研课题41项。开展审计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要做到审计人员、审计科研人员、高校教授专家“三结合”,以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努力使上海审计科研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多年来,上海市审计局、浦东新区审计局、徐汇区审计局、松江区审计局等审计机关注重吸收高校教师参加审计课题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鼓励高校教师参加社会招标审计课题研究。2014年起,上海市审计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审计专项课题年度招标,两年共向社会公开招标“国家审计促进政府自身建设的作用和途径研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方式和技术创新研究”、“审计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的作用和途径研究”等课题4项,共有7个高校教授专家组成的课题组参加课题投标。高校教师在社会招标审计课题研究中崭露头角。
三是特邀高校教师担任审计科研机构特约研究人员。为加强审计科研队伍建设,2008年12月和2013年3月,上海市审计科学研究所先后两届在全市审计机关聘任特约研究员37人和56人。特约研究员的主要任务是:以优化组合的方式组成课题组,承担审计署下达的重点审计科研课题研究和市审计局立项的部分重点审计科研课题研究;承担市审计科学研究所委托的其他审计科研工作。今后可根据需要,聘请高校教师担任上海市审计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进一步发挥高校教师在审计理论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特邀高校教师参加审计课题立项评审和结题评审。目前,上海市审计局已特邀高校教授参加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审计专项课题立项评审和上海市审计局审计科研重点课题结题评审。今后可更多地特邀高校教师参加审计课题立项评审和结题评审,以加强课题研究质量把关,促进提高审计科研水平。
(二)审计学术交流方面。
一是特邀高校教师参加审计专题研讨会或论坛。2012年12月,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浦东新区审计局联合举办“浦东审计创新论坛”,收到良好效果。2015年,中国审计学会将举办“金融审计与区域性金融稳定”等专题研讨会。同时,还将举办以“加强审计创新,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为主题的第三届全国审计青年论坛。上述专题研讨会和论坛将邀请各有关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参加,以推动深化审计理论研究,加快青年审计人才培养,为审计人员和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建言献策、展示风采搭建平台,促进审计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鼓励高校教师参加优秀审计论文评选。为推动群众性审计理论研究,上海市审计学会坚持每两年组织开展优秀审计论文评选。在2011年至2012年优秀审计论文评选中,高校人员获奖论文有5篇,占获奖论文总数的29%;在2013年至2014年优秀审计论文评选中,高校教师获奖论文有4篇,占获奖论文总数的22%。
三是特邀高校教授举办审计学术报告会。为加强审计学术交流,2011年11月和2012年11月,上海市审计学会举办审计学术报告会,先后邀请复旦大学李若山教授、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秦荣生教授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家审计”、“关注云计算发展对会计、审计的挑战”学术报告。两场学术报告会作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受到听众好评。
四是加强审计科研机构学术交流。目前,除上海市审计局设有上海市审计科学研究所外,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也设有审计研究所。要加强审计科研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充分发挥审计教育界在审计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
(三)审计人才培养方面
一是举办审计业务培训班。2014年,依托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浦东新区审计局在审计业务培训方面作出了探索。2015年,上海市审计局将举办“行政事业单位新财务会计制度与内部控制规范”培训班,邀请上海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授课。为加强审计机关审计业务培训,今后上海市审计培训中心可建立高校师资库。
二是举办审计业务讲座。近年来,上海市审计局有关审计业务处分别邀请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审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教师,为审计人员作“资源环境审计研究”、“高校审计研究”、“计算机审计”、“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等业务讲座,促进提高审计机关审计人员业务水平。
三是举办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班。2014年,上海市审计培训中心邀请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教授,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班学员讲授“内部控制与监督”课程,促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水平。
四是举办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前辅导班和参加高级审计师资格评审。上海市审计培训中心每年邀请南京审计学院教授,为本市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前辅导班学员作初、中级审计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和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受到好评。同时,上海市审计局聘请高校2名教授担任上海市审计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
二、充分发挥审计实务界的实务优势
上海审计实务界具有较为雄厚的审计力量。截止2014年底,在国家审计方面,除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员办事处外,另有上海市审计局和17个区(县)审计局,共有审计人员1 023人;在内部审计方面,全市共有内部审计机构1 626个,配备专、兼职内部审计人员5 421人;在社会审计方面,全市共有会计师事务所322家,拥有注册会计师5 830名。审计实务界的不少从业人员毕业于高校审计、会计等专业,努力报效母校是广大审计实务界人员的心愿。审计实务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高校审计专业在教学、科研、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发展提供广阔舞台,努力做审计教育界的坚强后盾,成为审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一)适当参与审计教育活动。高校审计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审计职业道德素养,系统掌握现代审计学基本理论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专业实战能力、能够创造性地从事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审计专门人才,为审计实务界补充人力资源。审计实务界拥有一大批实务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每年完成审计项目数以万计。他们来自审计一线,掌握审计信息和动态,了解审计实践与需求。审计实务界人员适当参与高校审计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为审计教育注入动力,增添活力。具体参与形式包括审计实务界人员参加高校审计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或担任行业专家,为提高审计教学水平建言献策;担任研究生校外导师,指导研究生论文写作;开设研究生讲座,担任研究生暑期学校或论坛师资,传授审计知识和实务技能;参加研究生招生复试和毕业论文答辩,促进提高审计教育质量。
(二)为高校审计专业教学提供参考资料。审计实务界有着强大的审计法规库、鲜活的审计案例库和有效的审计经验库,可为高校审计专业提供教学参考资料。近几年来,上海市审计局先后编著和公开出版了《审计案例集》、《审计案例选编》;浦东新区审计局先后编著和公开出版了《画说审计》、《审计门诊》、《案说审计》。这些审计出版物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供高校审计专业教学参考。
(三)为高校审计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基地。高校审计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只有注重实践操作,学以致用,才能学有所成。审计实务界要发挥自身优势,为高校审计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以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为例,在国家审计方面,目前浦东新区审计局、松江区审计局成为其审计专业学生实训基地或实习基地;在内部审计方面,目前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审计中心成为其审计专业学生实践基地;在社会审计方面,目前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沪港国际咨询集团成为其审计专业学生产学研基地或实践基地。通过高校审计专业学生参与审计项目和审计机构审计人员现场带教,使高校审计专业学生接触审计实践,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审计技能,为增长才干、实现就业创造条件。
三、充分发挥审计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上海市审计学会是本市审计科学研究的学术团体,主要涉及全市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领域的理论和实务研究。市审计学会理事会已历经八届,现有个人会员660人,单位会员7个。市审计学会内设学术委员会和秘书处。学术委员会职责是协助秘书处组织、指导研究活动,审定研究成果;学会秘书处具体负责学会日常工作。要充分发挥市审计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审计界“四路大军”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共同推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搭建平台,搞好服务。
篇4
一、关联交易涵义
对于关联交易的定义,不同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理解也是不同的,大家普遍认同的是,关联交易是指公司或其附属公司与在本公司直接或间接占有权益、存在利害关系的关联方之间所进行的交易。关联交易是在跨国公司、母子公司制及总分公司制得到广泛运用时出现的,在各国的公司运作中都普遍存在。尤其是当许多公司开始走上集团化的经营道路时,关联交易显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随着大量的跨国公司和外国企业的进入,关联交易在我国上市公司日常经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法律概念,关联交易涉及到财务监督、信息披露、股东权益保护等一系列法律环境方面的问题。
二、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
(一)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现状及其缺陷。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是指上市公司或其控股子公司与各个以母公司利益为基本点的主体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一种商业交易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为了争取上市,母公司将其“优质资产”剥离成为上市公司,而人员、财务、资产等却没有彻底分开,使得这些上市公司存在先天的对母体强烈依赖的局限性。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关联交易是不可避免的。
(二)在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存在严重的缺陷: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充分。上市公司对其关联交易予以披露时,信息量都很少,一般只披露关联企业的主营业务、与上市公司的关系、关联方的法定代表人、关联方的经营性质、关联交易的内容、数量、价格、金额,结算项目金额、条款和条件等一般性资料,没有披露交易金额占企业总收入的相应比例,未结算金额占总体未结算金额的相应比例,交易要素的定价政策等等,也未披露决定该定价政策的基本因素及其与市价的可比性,以及该项交易对公司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着对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充分的现象,影响了人们对上市公司的真实了解,严重影响到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度,以致整个证券市场都受到质疑。
三、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的披露
(一)披露的必要性。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从经济、法律、利益等多方面影响着会计监督。在经济上,关联交易可以节约交易费用,节省上市公司的信息成本、监督成本和组织管理成本等。在法律上,我国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为不规范的交易提供了可钻的法律空子。在利益上,关联上市公司之间通过转移定价等方式实现利润转移,不但粉饰了业绩,以虚假销售来实现收入的增加,而且通过资产重组来调整利润,同时利用关联交易来逃避税收。关联交易的存在既影响到个人投资者的利益,又影响到国家的利益。因此,对关联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显得特别重要,也就存在披露的必要性。
(二)披露的内容。存在关联交易的企业应严格按照要求对其有关交易信息进行披露。关联交易披露要求企业在对外披露财务报表时,不仅要在个别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有关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易事项,还应在合并报表中分别按关联方类别披露集团内部的关联方关系及交易金额,属多层投资控制关系的关联关系及交易应披露到最低级企业。
四、对我国上市公司中关联交易披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我国上市公司中关联交易披露不合理,不够真实、不够充分的局面是由多方面导致的,应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切入点进行改进,使披露逐渐走上合规的道路。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原因:1.利益驱动是产生上市公司披露不规范的主要原因。2.会计准则制度的不完全为不公正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可能3.证券市场相关的制度安排不完善是上市公司粉饰会计信息的外在诱因。4.社会审计机构没起到应有的作用。5.证券监管力度不足。
针对我国目前关联交易的特点及监管现状,借鉴国外先进的监管经验,吸取其中适合我国关联交易监管现状的优秀做法,对加强我国关联交易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保证国家经济平稳、快速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完善《公司法》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规则。建立健全惩罚机制,加大惩处力度,保证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对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不仅要对公司予以处罚,更要对董事会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的处罚,将经济处罚、行政处罚和法律制裁结合起来运用,强调责任到人。
第二,加强《证券法》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监管。利用法律手段,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监管关联交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求上市公司充分、及时披露所有重大关联方交易事项。
第三,促进对审计机构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针对审计执业不规范的问题,应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加大对违规CPA和事务所的处罚力度,加大事务所改制步伐。
第四,应加强人们对关联交易信息的重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各级监督机关应加强对关联企业的监查力度,督促关联企业进行正常的关联方交易,并对交易做出详细的披露。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各中介机构执行相关法律制度情况及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进行不同形式的检查或抽查。
参考文献:
[1]葛树澍.2003:信息披露:实话实说,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
[2]聂守艳.2007: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易的界定比较,辽宁行政学院报
[3]谢国珍.2006: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规制问题研究,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4]所得税宣传手册
[5]郭卫东等,2007:论关联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中国管理信息化10卷11期
[6]杨行.2007:新会计准则下关联方交易研究,中文核心期刊
篇5
一是,原始数据和资料来源多样且分散。来源于外部的,如国防科工局、集团公司的相关文件(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等),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环境评测报告等。来源于内部的,如本单位相关文件、会计账簿、出入库单据,以及各类合同等。这些大量的数据资料以各种形式分散在财务、科技、建设、设备、档案等部门以及项目课题组,收集汇总起来费时费力。
二是,审计需要的数据重复提供率较高,且时间跨度较大。比如项目涉及多个年度的财务报表,以及固定资产台账、折旧和费用摊销数据等。相关人员每次都要重新从财务系统和ERP系统内导出历年的明细账、台账,并重新汇总统计,工作效率不高,影响审计的进度。
三是,各部门原始数据与审计所需的数据不匹配。审计要求按照提供的模板填制相关的各类财务决算表、盘点表、交付资产表等作为审计底稿的基础数据。对此,需要转化、加工后才能满足审计的需要。
这些问题往往牵制了内部审计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效率低下,审计质量难以提高。
笔者认为,建立审计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DW)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审计,是解决以上问题和提高审计效率的有效途径。
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功能。简单说,数据仓库就是为了保证数据查询和分析的效率,按照主题将所有的数据分门别类进行存储,需要的时候,可以按主题提取数据并作进一步的分析处理。这和面向业务操作程序、高度结构化、动态的、适合日常操作计算的传统数据库有很大不同。
一、确定审计数据仓库需要的数据内容
建立审计数据仓库,可以先建立各个部门或主题的审计数据集市(Data Mart),以后再用几个数据集市组成一个完整的数据仓库。数据集市是用来分析相关专门业务问题或功能目标而做的专项的数据集合。业务人员按照各部门特定的需求复制、处理、加工数据,最终统一展现为有部门特点的数据集合。(1)本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本单位组织结构、人员构成、经营业务范围规模、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单位在行业中的地位、优势、特色,以及取得的各种荣誉和奖励等。(2)本单位目前执行的各种法规制度和内控制度。(3)历年财务数据,包括会计科目余额汇总表、明细科目、全年每张凭证的明细内容;还可能包括基建账目的会计科目余额汇总表和序时账,以及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大修理基金的汇总表,分摊到各个科研项目设备费的分摊明细数据和分摊依据说明;每年的管理费用分摊表及其明细表,以及对分摊依据进行说明,等等。(4)被审计项目的文件资料。(5)有关基础数据。如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表、原材料出入库汇总表和入库单、领料单明细表、固定资产采购合同、进口设备结算单、施工合同、施工图、工程预结算书、设计变更、工程洽商及现场鉴证资料、单项工程质量评定材料、竣工验收文件,中介机构提供的工程结算审核报告、客户名录、招投标数据库、各类合同,等等。(6)接受外部检查的资料。如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和专项审核报告等以及税务、财政、社保、环保、消防安全机构、质量体系、集团公司等对单位各项检查结果检查的结论性意见。(7)内部审计的资料。(8)所属子公司和附属单位的数据资料。总之,满足审计需要的数据,众多且庞杂。
二、建立和管理审计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的建设是以现有业务系统的积累为基础。数据仓库建设是一个工程,是一个过程。数据仓库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成不变的,需要平时不断地收集和整理。根据数据仓库的特点,数据内容是历史的、存档的、归纳的、计算的数据。在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传统操作型数据库中的数据要抽取、净化和转换成“干净”数据后才能进入数据仓库。源数据可能有很多与审计无关的信息,经过净化和转换的数据才是审计有用的数据。
2.数据仓库的数据特性是历史的、静态的、定时添加的,数据仓库内已经存在的数据不会改变,要定期持续对有关内容进行维护,产生的新数据要及时添加补充,单位若有新的规章制度也需添加进去。
3.数据仓库里的数据和资料,一般可按年度来建立,跨年度的被审计项目数据就可以方便地从各个年度数据仓库中提取。
4.数据仓库里的数据是有时效性的,而被审计项目往往跨越几个年度,不同时期所遵循实施的标准和管理规定也不尽相同。在数据仓库中要合理划分不同时间区段。
5.遇审计项目内容的,只提供给有保密资质的外审人员,并签署保密协议;若外部审计单位没有审计资质,则需要删除数据仓库中的信息后转化为非密版本,即可按和非准备两套版本,根据不同需要提供不同的版本。
6.建立数据仓库需要各个部门的大力沟通配合共同建设。建立数据仓库之后,审计部门将所有收集来的审计相关信息存放在一个唯一的地方――数据仓库。仓库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从而使得审计信息容易存取并且有使用价值,从而大大提高审计效率。
三、数据分析应用于数据仓库
数据的组织与管理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有效的数据分析是审计效率与质量的保证。有效利用数据仓库,把所需的审计信息及时挖掘出来,加以整理归纳和重组,信息才能发挥作用,也是数据仓库的根本任务。
访问数据仓库常用手段有数据查询和报表工具、在线分析(OLAP)工具、数据挖掘(Data Mining)工具等。源数据通过数据抽取、转换、装载(ETL-Extract/ Transformation/Load),完成数据仓库的查询、决策分析和知识挖掘等操作。
1.在审前调查中,从数据仓库中分析单位和项目的历史数据,利用趋势分析、结构分析等办法获取重大财务信息变化情况,也可利用审计项目历史档案,分析带有普遍性、规律性问题作为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的依据。
2.填写工作底稿、审计报告、自查报告时,内审人员可以直接在数据仓库中提取有关数据。
3.向外部审计及时提供所需的各类数据。
4.建立数据集市的部门可以方便利用自己的数据,经过授权后,还可以跨部门查询数据仓库中其他数据,充分利用数据共享,协同工作。
5.单位所属子公司建立各自的局部数据仓库后,在对子公司的监管时可以先对其数据仓库进行分析,对有异常情况的数据重点加以关注和审核。
建立审计数据仓库是加强内部审计基础工作的一部分,是审计信息化的深入应用。面对日益复杂的审计环境,充分利用好数据仓库,发挥数据仓库方便快捷的优势,有利于不断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内部审计效率。
(作者为会计师)
参考文献
[1] 赵宝华,阮文惠.高校财务数据仓库的设计与实现[J].上海:计算机工程,2008(34).
[2] 郭和伟.基于数据仓库的军事后勤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北京: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3(25).
篇6
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发展,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巨型会计公司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因素有很多,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国内外事务所的发展历程不同。
(一)国外事务所发展历史概述
西方的国际性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庞大的规模,主要归功于其发展史上的数次合并。通过考察“四大”的形成过程不难发现,“四大”都是通过不断吞并小规模事务所或与规模相当的事务所合并才最终形成的,因此,通过合并,走规模化发展道路是形成大规模事务所、满足市场对高质量审计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经过多次合并整合之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变成了“四大”。其规模化历史存在以下几点重要的特征:
1. 主要通过合并实现规模化发展。
时至今日,重组或合并已经成为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无论是西方事务所的发展还是我国本土事务所的壮大都反映出了这种现象。合并重组之所以能成为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是因为合并双方可以通过合并迅速提高市场份额,从而缩短了单纯的价值增值过程;另一方面是因为合并双方可以通过合并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 这些合并大多是市场化行为。
和我国某些事务所合并过程当中鲜明的行政色彩不同,西方事务所的合并大多是市场化行为。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多样化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能够为规模不断扩大的客户提供完善的会计服务,众多会计师事务所便会自觉地通过一定的途径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二)我国本土事务所发展历史概述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会计服务行业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 起步阶段(1981-1993年),也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在整个社会意识上的启蒙阶段。2. 以《注册会计师法》颁布为标志的规范发展阶段(1994一1999年),这一期间,行业历经了注册会计师与注册审计师协会合并、清理整顿、脱钩改制等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行业终于摆脱了传统计划体制的束缚,开始向市场化迈进。3. 即为市场化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市场开始在资源配置上发挥基础性作用。
(三)我国本土事务所发展的现状
众所周知,经过上述三个阶段的发展,虽然本土事务所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国际会计公司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国内事务所审计质量令人担忧。
2006年,国家审计署组织了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2005年完成的审计业务质量进行的检查,结果表明,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质量令人担忧。在检查中,有关部门共抽查了上述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32份审计报告,并对21份审计报告所涉及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审计调查,检查发现有14 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23份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造成财务会计信息虚假71. 43亿元,涉及41名注册会计师。
2. 本土所规模较小,市场份额低。
根据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杂志公布的资料,国际排名前四位的会计师事务所详情如表1所示: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管理系统截至2007年5月23日的数据,2007年中国主要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排名情况如表2所示。
*注: 1. 总收入是指会计师事务所2006年度会计报表所反映的总收入。
2. 注册会计师人数是指2006年12月31日,会计师事务所拥有的注册会计师人数。
3. 领军人才后备人选数是指截至2007年4月20日,会计师事务所已通过中注协测试选拔的领军人才后备人选人数。
4. 处罚和惩戒应减分值是根据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在2004-2006年这三年中受到行政处罚和行业惩戒的情况(包括2004年前因执业原因而在2004-2006年间受到的处罚)计算的应减分值。
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到,本土事务所在规模化经营上与国际著名会计公司的差距较大,小规模、重包袱成为阻碍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重要障碍。
3.人力资源水平差别明显。
通过表3可以看出,国内外资所在CPA 人员构成上差距较大,国内所的从业人员存在人员老化上的弱势,其隐含的知识老化将成为中国会计行业发展的死结。除此之外,还存在学历上的巨大差异,高层次会计人才缺乏,势必影响执业能力和从业水平。
4. 文化的缺失。
会计师事务所是典型的人合型企业,企业文化作为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在组织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纵观国际“四大”的发展历程,“四大”的发展得益于其卓越的审计质量,而在审计质量的保障体系中,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功不可没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保障了高质量的审计,而高质量的审计在一定程度上又保障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例如,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卓越、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对员工以人为本、对客户视为上帝、对工作团队精神”、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以人为本”等企业文化在其国际化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本土所对企业文化隐性作用的认识乏善可陈,多数事务所忽略企业文化这一因素;更多事务所则将企业使命和企业文化混为一谈;不少事务所将诚信这一职业操守也作为企业文化。文化的缺失直接导致会计师事务所成为国内人才流动性最大的行业之一,人才流动过大使得事务所的发展缺少核心的稳定力量,大大阻碍了事务所的进一步发展。
二、本土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发展对策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审计质量不高、规模普遍较小、市场份额低、人力资源水平参差不齐、缺少组织文化体系等等。因此,要应对国外会计公司的挑战,我国本土事务所只有找出相应的改正措施才能突出重围,从而取得更长远的发展。
(一)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审计质量
声誉品牌作为一种信号传播机制,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化发展至关重要,品牌建设需经过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笔者认为,作为一种典型的“人合”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要想创造自己的品牌,就必须将工作的重点放到注册会计师上来。注册会计师是会计师事务所经营的主体,公众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了解、理解、信任和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对外形象。要树立起员工良好的对外形象,需要强调员工的职业道德、专业胜任能力和日常行为规范。
1.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坚持以诚信建设为中心的职业道德建设,应从三个方面着手。(1)对客户应客观公正,坚持原则。在客户作出有意违背事实的暗示或要求时,应坚持独立审计准则的尊严,即便对方给予高额报酬也应严词拒绝。(2)当同行在业务承接过程中恶性压价、肆意诋毁时,应向监管部门大胆举报,弘扬正气,让不诚信的行为暴露在阳光之下。(3)对员工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如宣传正面形象、职业道德奖惩评比、廉政执行情况反馈、诚信档案跟踪等。
2.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主要途径有:组织员工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训;接受事务所内部专业指导;实现审计经验共享。这对实践经验缺乏的执业者尤为重要,可使其通过吸取经验,提高专业判断能力,更快地适应岗位要求。
3. 重视日常行为规范。会计师事务所是一个高素质人才的集合,但由于人的经历、性格、兴趣、教育各不相同,需要事务所制定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着装仪表、言谈举止等方面有所要求。
(二)实现业务多元化,抢占市场份额
经济全球一体化、企业国际化、投资多元化及管理复杂化,要求会计师事务所能为其提供更加复杂与完善的服务。中国会计师事务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就应积极开拓新业务,实现业务多样化经营战略。
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以及信息市场的发展,决策者对所需的信息可从其他信息来源获得,使得其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的依赖程度相对减少。在美国,咨询业务收入已从1990年的不到200亿美元增至2005年的突破1 500亿美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使会计师事务所的职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再也不能满足于仅仅充当经济警察的角色,而应努力把业务范围从鉴证服务、会计服务拓展到管理和财务咨询、公司理财、税务、人力资源咨询、软件设计等方面。由此可见,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会计市场上有所作为,必须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开拓新业务,向咨询服务和服务领域拓展,实行业务多样化经营战略。这不仅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符合我国国情、完善市场机制、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三)加强事务所的人力资源管理
1.完善人员培养制度。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定期的知识更新对每一个岗位、每一个员工都是必不可少的, 如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要求事务所员工掌握计算机这一工具, 通过网络来掌握世界经济、企业组织的最新发展和变化发展趋势。知识的更新也包括观念的更新, 要定期组织专家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启发新思维,开拓新观念。要开展对业务拓展的主题培训, 随着经济的变化和发展,审计市场的空间也将发生很大变化, 人们预测注册会计师在未来将主要提供五项核心服务: 鉴证服务、 管理咨询和绩效管理服务、 技术服务、财务规划服务以及国际化服务。因此,从发展的眼光来看, 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关键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不断推出新的服务品种, 给顾客提供增值服务。因此, 培训必须适应业务拓展的要求,顾客要求什么样的服务,事务所必须迅速组织相关主题的培训,给顾客提供相应的服务。
2.完善人才奖励制度及激励制度。
同其他企业相比,事务所是一种人合组织,财务资本的核心资源就是人力资本,对人力资本的管理成为事务所内部治理的关键。因此,每个事务所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包括晋升) 和约束机制。一般认为,奖励和惩罚是最有力的激励因素。具体而言,奖励的措施主要包括薪酬、福利与职位升迁。薪酬由基本工资、季度或年终奖金和长期激励构成。基本工资按职位而定,各级之间要适当拉开档次, 季度或年终奖主要与员工的目标完成情况挂钩。长期激励是一种剩余分享的方式。为了激励员工的长期行为,员工的收益应当由“支薪制”向“分享制”转变,让员工持股或使其变成企业的合伙人而分享事务所剩余收益;职位的升迁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只有这些福利措施真正得到落实,很好地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才能使其全身心地为事务所服务。
(四)和谐的文化构建战略。
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事务所必须注重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全心全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以便为事务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前,和谐化的文化构建必须以能提高事务所的凝聚力、释放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目标。要寓文化建设于日常团队工作和节日活动中,注意合伙人、普通员工之间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和适当性。上海立信长江会计师事务所的成功经验就是积极开展事务所的企业文化建设,全力塑造立信长江的品牌文化,搭建承载文化的平台,以文化建设促进品牌建设。此外,在文化建设中,要把以“诚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建设融入其中,执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造就了良好文化的事务所才会长久不衰 。
综上所述,尽管走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理论界众多专家学者的共识,但是因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规模化过程中应认真对待。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而且需要经过长期的磨合、演变,不能用行政手段强行撮合,否则会使会计师事务所市场化进程缺乏市场根基。另外,事务所需要理性地对待规模经济效益问题。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生产规模的扩大有一个客观存在的边界。在达到该规模边界之前,规模扩大会带来产量递增,即规模经济;但在超过这一边界后若继续扩大生产,便会出现组织管理效率下降和管理成本上升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发展不能搞“一刀切”,并不是要求将所有会计师事务所都合并成为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如,国外既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也有大量的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两者并行不悖,能够适应市场多元化的要求。
【主要参考文献】
[1] 仲秋节. “后天健”时代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战略探讨. 广西社会科学,2007,(1).
[2] 李秀萍. 从中外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比较谈我国CPA行业的发展.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
[3] 张艳,钟文胜. 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与品牌建设.会计之友,2007,(2).
[4] 赵婧,王玲.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发展的必要性. 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1).
[5] 林少征. 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现状与未来. 注册会计师,2006,(4).
[6] 张艳 . 论事务所规模化与审计质量保证.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5).
[7] 李志刚,邓亦农. 论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经营对审计质量控制的影响.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8] 贺宇. 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选择.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9] 李娟.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实施过程中整合问题的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
[10] 李铁群. 我国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理论与实践. 财会研究,2007,(1).
[11]关瑞兰,郭颖. 提升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5).
[12李志刚.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化经营中的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0).
[13] 魏先锋. 做大做强,事务所缺什么?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11).
篇7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BT概念及回购总价构成
1.1 BT建设模式概念
BT建设模式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建设模式。BT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种演变,是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结果。
BT建设项目包括建设期和回购期。BT项目的回购实质上是一种资产转让行为,在工程建设期间,工程资产所有权归建设方所有,回购完成后,工程资产所有权转移给项目业主或政府所有。BT业主应根据建设财力平衡情况确定回购方式和回购期限。
1.2BT项目回购总价构成要素
BT建设模式下总包合同价(即项目回购总价),主要包括回购基准价和回购期融资费用两部分。
回购基准价包括工程建设投资和建设期融资费用,其中工程建设投资是BT模式其他价格、费用的计算基础和依据。工程建设投资随不同的BT操作模式、不同的BT合同内容而不同。回购期融资费用主要与回购基准价、回购期限、分期回购比例及投资回报率有关。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BOT项目建设以来,BOT、BT项目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近10年来,随找国民经济投资体制及融资方式的改变,BT建设项目在我国地方政府的非盈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过程中得到广泛利用。与此同时,我国BT建设项目也因各地不同特色、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形成了多种BT操作模式,包括施工二次招标型、直接施工型、施施工同体型等三种。我国目前常用的BT操作模式为直接施工型。
2BT建设项目回购总价构成要素分析
2、工程建设投资
与其他操作模式不同的是,直接施工型BT建设项目的工程建设投资主要包括:施工图所包含的土建、安装、装修工程、室外工程等,与一般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合同的内容相同。该部分投资一般以施工图为内容,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计价。设计变更、材差及调整原则基本按照标准施工合同执行。
为了保证材质品质,充分体现设计意图并合理降低建设成本,直接施工型BT操作模式下BT总承包合同也存在甲供材料、甲方指定分包等内容,供水、供电工程等特殊专业分包也是BT总承包合同结构的内容。因为BT实施方并不能从这部分工程施工中取得合法利润,所以,对这部分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BT发起方应给予一定的融资补偿,作为工程建设投资的一部分。
根据国家、部委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BT项目竣工后的工程建设投资须经地方审计机构审计后核准,作为回购总价的计算依据。
2.1 建设期融资费用
BT项目建设期融资费用包括建设期贷款利息和建设期融资补偿两部分组成。
融资费用的计算基准是当期融资额,融资额一般在BT总承包招标文件或合同中明确融资到账时间和金额。阶段性融资金额是BT发起方在项目前期建设计划方案中或者招标阶段,根据BT项目的建设计划而确定。
融资费用的利率一般参照国家人民银行规定的当期利率,融资补偿率一般以国家银行利率为基准,具体比率根据BT项目的融资总额、融资年限及回购方案而定,融资总额越大、融资年限越长、回购期限越久,比率越高。融资费用的计息期根据合同而定。
工程建设投资和建设期融资费用共同构成为项目回购基准价。
2.2回购期融资费用
回购期融资费用计算基准价为当期未回购金额,回购第一期金额为BT项目回购基准价。BT项目回购期限及每期回购比率根据发起方最初确定并在招标中明确的时间段执行。BT发起方有提前回购的权利。
回购期融资利率和融资补偿同建设期。计算期一般按照年为单位。
3、回购总价管理措施分析
BT项目回购总价控制是BT项目投资控制的主要工作内容,其控制原理遵循一般工程建设投资控制措施。同时,BT项目投资控制措施更有其特殊性。根据BT项目回购总价构成要素分析,提出如下管理措施:
3.1 建立BT建设模式下利益相关方参与的联络机构
BT建设模式下,投融资责任义务转以后,正常建设模式下的支付手段所产生的管理效率会大大降低。为加强相关责任人对利益目标的统一认识,减少投融资体系转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必要建立由BT项目发起方、BT项目实施方、项目管理公司领导层参与的联络机构。项目管理公司通过该机构,确保项目管理方向正确、信息沟通顺畅!
3.2 建立由BT项目发起方、BT项目实施方、项目管理公司领导层参与的建设资金监管机构
BT建设模式下,BT项目发起方、项目管理公司对资金的有效监管存在比较大的盲区。建立专设的建设资金监管机构,可以有效确保项目建设各项资金能得到积极落实!
3.3 制定完善的开发进度计划、资金需求计划及资金监管方案
在BT建设模式下,项目建设资金融资成本相对比较高,为有效降低建设资金融资成本,项目管理公司应积极与业主方沟通,明确掌握业主方的开发思路,制定详细的开发进度计划、资金需求计划,并在BT合同中具体明确每阶段需要融资的金额及时间点。
制订详细的资金监管方案,并会签相关责任方。
3.4 理顺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体系,加强各方的施工质量责任意识
缺少了有效的支付手段的约束,BT建设模式下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效率会受到项目投融资机制的影响而降低。为降低这些影响,项目管理公司应积极利用项目联络机构、项目资金监管机构,协调沟通相关责任方,协助监理单位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3.5加强对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措施费的监管
从文化城项目的特点来看,项目管理公司的施工现场管理,特别是文明施工管理理应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在BT建设模式下,更须对文明施工措施费进行专项监管,加强对文明施工措施费使用计划的管理。
3.6加强对第三方支付管理
根据项目开发计划,合理安排第三方资金需求计划,积极协调项目投融资方及项目资金监管机构,妥善落实各项资金需求。特别是涉及设计费、监理费、项目前期费(如果存在)等各项资金计划安排。
3.7 加强BT建设模式风险管理
BT建设模式下,项目实施方的融资能力将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加强对项目实施方投融资能力的监控,可有效降低项目各项风险的发生。
通过协助项目实施方加强对材料设备市场的监控,可以有效降低因材料设备涨价而带来的项目成本的上升,降低业主投资控制风险。
3.8 加强BT建设模式施工总承包合同管理
项目管理公司积极协助业主建立完备的BT施工总承包合同管理模式,从总体上对项目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进行控制。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协调BT项目发起方和项目实施方遵守相关合同条款。
参考文献:
篇8
一、研究背景及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颁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总体目标是巩固并提高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位置,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到2020年,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实现工学融合、达到产教结合、深化中高职衔接、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为实现规划目标,要求分为两步走:在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截止到2020年的量化目标,中职在校人数比2012年增加236万,增长率为11.16%,高职在校学生比2012年增加516万,增长率为53.53%。
发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是基础,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公共服务体系输送操作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深造,重点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地。这就需要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打通人才培养通道,侧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得基础文化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融合,达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二)目前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层次性差异
中职教育课程体系起步早,发展时间长,体系比较完备。会计专业设置具有统一要求,能够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进行规范设置。高等职业教育是从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发展,没有明确的教学指导方案,很多高职院校是中职院校合并升格设立,课程体系甚至直接参照沿用中职教育方案。以“3+2”五年制高职为例,中职制定教学计划忽视了与合作院校的衔接,独自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导致中高职课程重复设置,在教学内容方面60%重复。中职学生升学后,学习热情低落,学习动力不足,注意力不集中,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社会认可度不高。
2.技能培养训练缺乏重点性差异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都存在技能培养重点不突出的问题,会计技能培养仅限于会计电算化,会计最基础的手工记账越来越被淡化。但小微企业使用手工记账比例达到62%,脱离社会工作的实践导向使得毕业生难以迅速上岗。仍以“3+2”为例:中职会计专业突出训练学生技能侧重于计算技术、点钞、小键盘录入等记账方法的应用,凭证、账簿的识别与应用等。高职学生侧重于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应用财务分析方法评价经营活动和财务成果等。所以技能培养应成为高职院校培养的重点方向。
3.学习方法缺乏多样性差异
中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是以职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教学上因材施教,侧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杜绝单一传统的面授教学法,教师一味讲,学生的接受效果较差,不能亲身实践,掌握程度较低。中职学生年龄偏小,仍然保持初高中的被动学习方法,以完成老师的要求和课堂作业为主,缺少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由于中职学生社会阅历较少,对会计缺乏理解和兴趣,高职阶段因为具有专业基础,老师通过问题设计、案例设计,软件系统等方法手段,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完成手工业务和电算化业务处理,学习的主动性不够。教学中以系统讲授为主,通过作业训练,巩固知识和技能要求。
二、实施措施
(一)重置课程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素质为设置基础,学生来源以初中生为主,学习能力较弱,文化课基础薄弱,在加强文化课程的同时,也要注重专业课基础课程的学习,加大实践教学和技能操作的学时,并加大考核分值,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高职院校针对中职升学的学生,应当设置不同于高中生的课程体系,高中生的文化基础扎实,但没有专业课基础;中职生有一定的专业课基础,但文化课成绩较差。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减少基础专业课程设置,加深专业理论知识,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场所和平台,做好实践指导,达到直接上岗操作的工作要求。
(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加强学生实践教学培养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具有实践教学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实践教学专业能力的素质。到2020年教育部要求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为了实现既定目标,高职院校应提倡专业课教师社会兼职,加强专业技术职称的考评,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同时可从社会专业领域聘请兼职教师,将社会工作的实际问题和前沿问题引入课堂教学,从而能够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实践。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杜绝教学与工作的脱轨,才能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职业教育学习的目标、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都应该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应当以启发式教学代替注入式教学,以教师主导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自我钻研,自我实践,自我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会自主学习,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以我院会计专业为例的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完善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
本方案采取标准化设计思路,在专业指导委员会、行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认真、细致研讨的基础上,构建“理实一体”整体框架,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育人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对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进行科学性、标准性规定,规范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方案从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证书三个维度开展育人工作,通过职业素质模块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职业能力模块课程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通过职业证书模块课程增强学生的职业资格考证能力;通过订单培养模块课程增强岗位就业能力,以达到培养能力过硬、素质优良、知识够用的职业人才的目的。
(二)教师的实践培训和社会兼职
定期为专职教师提供专业学习和企业兼职机会,建立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教师培养模式。教学技能和知识的培训主要包括,微课的设置与应用,计算机技能的提升和应用,用友、网中网等会计软件的企业培训。聘请行业专家到我院教学,同兄弟院校研讨交流,到合作企业进行岗位轮训,倡导教师走出校门,在会计师事务所、中小企业兼职,增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三)鼓励学生参与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为学生设置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将手工账套与电算化相结合,掌握会计原理的同时,掌握不同记账方式。为了促进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会计技能竞赛,组织选拔参赛学生,并进行集中培训,从而促进学生掌握的熟练程度,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衔接。
(四)发挥职教集团的优势
我校整合职教资源,组建职教集团,走集团化发展道路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企业是学校办学质量的最终裁判。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在学校实验室中培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让学生在企业生产第一线,承担工作任务,体验工作环境,才能学到过硬的岗位技术,练就职业技能。在职教集团中引入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以及中小型企业,为会计实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高职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实践机会。从原始凭证的获得,到会计记账,编制报表,审计查账等一系列工作,为学生提供了会计流程的各个岗位,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能够很快适应会计工作所有岗位要求。只有真正发挥职教集团的优势,才能为学校向企业输送人才搭建好桥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专业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