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医学史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学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医学史论文

篇1

2.1完善的硬件和软件保障

现在,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室,日益完善的硬件和软件保障了不同课程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为了适应不同教学的需求,实验室计算机都安装了WindowsXP或Windows7操作系统,或通过VMwareWorkstation虚拟机,来满足不同操作系统的需求;并对应课程情况安装了Office2013、PhotoshopCS5、SSPS、MATLAB、VisualBasic、AfterEffects等教学软件。

2.2完善网络化功能

实验教学中心所有计算机,均通过各实验室交换机柜连入实验教学中心服务器中心机房,再由服务器中心机房交换、路由、防火墙等设备,根据教学和科研需求将计算机接入校园网或Internet,为网络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

2.3完善软件的使用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软件数量的增多和总量的不断增大,使得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通常实验室的系统和软件安装是采用网络GHOST的方法进行,当一台或数台计算机的数据被破坏或无法启动时,可以快速地恢复系统并不会影响正常教学。每台计算机也应该安装系统还原卡或还原软件,有条件的还可以安装网络版的病毒防火墙并保持自动更新,以保证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使用的安全。实验教学中心使用的FaronicsDeepFreezeServer版本还原软件,可以进行集中式解冻和冻结管理,方便管理人员对计算机软件进行调整;杀毒软件则采用360企业版的360杀毒软件,是面向企业用户推出的永久免费的杀毒解决方案,不限制终端数和功能,特别适合大批量部署实验室计算机。这样将还原和杀毒进行结合,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减少移动设备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2.4完善管理,提升实验室服务能力

2.4.1制度的完善

实验室的制度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制度才可以规范工作的行为。结合学院和该实验教学中心自身的特色,建立了如《人文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人文信息管理学院本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工作职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服务器中心机房管理员职责》、《启点•创新应用开发工作室成员守则》等,让使用实验室的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能自觉地遵守这些制度,从而让实验室安全、高效地运行。

2.4.2人事的改革

多数学校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都是聘用或劳务派遣形式,与学校在编人员的工资、福利等待遇相差较大,从而导致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作,只有管理人员工作积极上进,权益得到保障时,实验室才能正常地运转。因此,学校在转编、培训、晋升、工资和福利等方面,应该对实验室管理人员从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让他们在该岗位上得到应有的保障。

2.4.3完善职能服务

该实验教学中心的职能服务可以分为3个部分,即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和对外服务。①教学任务。该实验教学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提供教学服务,实验室管理人员配合学校教务处和学院教务科下发的教学任务安排,提前准备好教学所需的设备。对在计算机上无法运行的软件,提前部署虚拟机环境。每次实验课前,保证开好门、用好设备、上好课。现在实验教学中心的5个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和4个外语语音室的周学时的总和大约为150,所以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更好地为教学服务。②科研任务。实验室管理人员根据老师和学校科技处的要求,提前与该实验教学中心协调,提供场地和适合的计算机软件环境,以满足科研的需要。③对外服务。为了提高实验室使用率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学校和学院增加创收,本实验教学中心承担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卫生技术专业资格考试等大型考试。随着学校的对外宣传,今后可能会承担更多的培训、比赛和考试任务。

篇2

3.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或不太为同行所熟悉的符号、简称、缩写以及商品名称等。题目中尽量不要用标点符号。

4.必要时可用副标题来做补充说明,副标题应在正题下加括号或破折号另行书写。

5.若文章属于“资助课题”项目''''可在题目的右上角加注释角号(如、#等)''''并在脚注处(该文左下角以横线分隔开)书写此角号及其加注内容。

6.为了便于对外交流''''应附有英文题名''''所有字母均用大写,放在中文摘要与关键词的下面。

二.作者署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要能反映实际情况。

1.作者应是论文的撰写者''''是指直接参与了全部或部分主要工作''''对该项研究作出实质性贡献''''并能对论文的内容和学术问题负责者。

2.研究工作主要由个别人设计完成的''''署以个别人的姓名;合写论文的署名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学生的毕业论文应注明指导老师的姓名和职称。作者的姓名应给出全名。

3.作者的下一行要写明所在的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注上邮政编码。

4.为了便于了解与交流''''论文的最后应附有通迅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电话、传真以及电子信箱地址。

三.摘要摘要是科研论文主要内容的简短、扼要而连贯的重述,必须将论文本身新的、最具特色的内容表达出来(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1.具体写法有“结构式摘要”和“非结构式摘要”两种,前者一般分成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栏目,规定250字左右;后者不分栏目''''规定不超过150个字,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医学、药学期刊都采用“结构式摘要”。

2.摘要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结果要求列出主要数据及统计学显著性。

3.一般以第三人称的语气写,避免用“本文”、“我们”、“本研究”等作为文摘的开头。

四.关键词关键词也叫索引词''''主要为了图书情报工作者编写索引''''也为了读者通过关键词查阅需要的论文。

1.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要求尽量使用《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所列的规范性词(称叙词或主题词)。

2.关键词一般选取3~8个词''''并标注与中文一一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每个词之间应留有空格以区别之。

3.关键词通常位于摘要之后,引言之前。

五.引言引言(导言、序言)作为论文的开端''''起纲领的作用,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

1.引言的内容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范围''''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意义以及前人的主张和学术观点''''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作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论文拟解决的问题、研究范围和技术方案等。

2.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如果在正文中采用比较专业化的术语或缩写词时''''最好先在引言中定义说明。

3.字数一般在300字以内。

六.正文正文是科研论文的主体''''包括材料、方法、结果、讨论四部分内容''''其中某些部分(特别是方法和结果)还需列出小标题''''以使层次更加清晰。

1.材料材料是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需要详细说明研究的对象、药品试剂、仪器设备等。

(1)如属动物实验研究''''材料中需说明实验动物的名称、种类、品系、分级、数量、性别、年(月)龄、体重、健康状态、分组方法、每组的例数等;如属用药的临床观察''''应说明观察对象的例数、性别、年龄、职业、病例种类、症状体征、诊断标准、分组方法、治疗措施、临床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如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的标准)等。

(2)说明受试药的来源、批号、配制方法等,中药应注明学名、来源,粗提物应标明有效部位或成分的含量和初步的质量标准,若是作者本实验室自行提取的应简述提取过程。

(3)标明主要仪器设备的生产单位、名称、型号、主要参数与精密度等。

(4)标明主要药品、试剂的名称(尽量用国际通用的化学名''''不用商品名)、成分、批号、纯度、用量、生产单位、出厂日期及配制方法等。

2.方法

(1)采用已有报道的方法只要注明文献的出处即可,不必详述其过程;若为有创意的方法''''要详细介绍创新之处,便于读者依此重复验证;若是对常规方法作出改进的''''应具体描述改进部分及改进的理由''''同时也要注明原法的文献出处。

(2)对于实验条件可变因素的控制方法(如放射免疫法的质量控制)要加以详细说明''''以显示本文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实验研究论文要设立阴性对照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前者一般采用溶剂作为对照,后者选用被公认的、确有疗效的药物,以验证实验方法的可靠性。

(4)在进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时,通常要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以体现出药物的量-效关系。

(5)实验设计时应考虑到每组有足够的样本数以满足统计学处理的需要,一般地说,小动物(如大、小鼠)每组至少8~10只,大动物(如狗)每组至少4~6只。同时应说明数据处理的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结果一般用P>0.05、P<0.05、P<0.01三档表示。

3.结果试验结果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这一部分要求将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并将经统计学处理后的结果用文字或图表的形式予以表达。

(1)表格

①表格设计要清晰、简练、规范。每个表格除有栏头、表身外,还要有表序(如表1、表2、表3……)和表题''''表题与表序居中写''''中间空一格将两者分开。在正文中要明确提及见表×。②表随文放''''一般应列在“见表×”文字的自然段落的下面。

③表格一般采用三线表。

④表题应有自明性。若表中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则在表题的后面注上(±S);若表中各组的例数相等,则在表题后面统一注上(n=X),若例数不等应另加一列,分别注上各组的例数;表中计量单位若一致''''可写在表题的后面''''若不一致应分别写在每个栏头之下''''不加括号。

⑤表内阿拉伯数字上下各行的个位数对齐''''未发现的数据用“-”表示''''未测或无此项用空白表示''''实测结果为零用“0”表示。

(2)插图

①图包括示意图、曲线图、照片图等。

②图要求大小比例适中''''粗细均匀''''数字清晰''''照片黑白对比分明。与表一样图也要随文字放''''先见文字''''后见图。

③每幅图都要有图序和图题''''通常写在图的下方。图题要有自明性。

(3)结果处理时要尊重事实''''要求结果中的数据精确完整、可靠无误,同时要注意不应忽视偶然发生的现象和数据。

(4)药物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要注意交待与药物有关的全部信息''''如疗效、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等。

4.讨论讨论是结果的逻辑延伸,是全文的综合、判断、推理''''从感性提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也是作者充分运用自已对该领域所掌握的知识''''联系本课题的实践''''提出新见解、阐明新观点之处。

(1)讨论应从结果出发''''紧扣题目''''不宜离题发挥。具体地说应对本实验所观察到的结果''''分析其理论和实践意义''''能否证实有关假说的正确性''''找出结果中的内在规律''''与自己过去的或其他作者的结果及其理论解释进行比较''''分析异同及其可能原因''''根据自己的或参考别人的材料提出新见解。

(2)讨论中应该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地分析和评价自己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教训''''例如本研究所用方法是否有局限性等;提出今后研究方向及本结果可能的推广应用的设想''''这往往对读者的思路有所启发。

(3)篇幅较长的讨论''''应分项目编写''''每个项目应集中论述一个中心内容''''并冠以序码。讨论的中心内容应与正文各部分''''特别是结果部分相呼应。讨论中不应过细重复以上各部分的数据。

(4)为体现讨论的客观性''''写作时一般采用第三人称语气。

(5)讨论切忌写成文献综述,更不应简单地重复实验结果,而是从理论上有选择地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解释、推理''''对主要问题''''特别是本研究创新、独到之处加以充分发挥,提出新的假说''''揭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七.致谢凡不具备前述作者资格''''但对本研究作过指导、帮助的人或机构''''均应加以感谢,但必须得到被致谢人的同意后才能署其姓名。致谢一般单独成段''''放在正文的后面。

八.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要求引用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主要的文献''''包括公开发表的出版物、专利及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内部讲义及未发表的著作不宜作为参考文献著录。

1.论文所列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10条''''综述不超过30条。

2.文内标注法:著录时按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直接引用作者全文的''''文献序号置于作者姓氏右上角方括号内。

3.文献序号作正文叙述的直接补语时''''应与正文同号的数字并排''''不用上角码标注。如:实验方法见文献〔2〕或据文献〔2〕报道。

4.著录格式

(1)杂志:序号(顶格).作者''''文章名,刊物名''''年、卷(期)、起始页码。如:刘康''''季晖''''李绍平等.三种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比较.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8''''4(4):13~18

(2)书:序号(顶格)著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讫页码。如:徐叔云,卞如濂,陈修主编.药理实验方法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11~916

5.著录规则

篇3

一切他在性是怎样进入内在性之中的呢?对于解释学而言,这个问题一开始就问错了,它一开始就错误地预设了外在与内在的绝然二分。此在作为存在者,本来就“消散”于外在之中,在生存的原始境域之中,本来是没有内外之分的。此在原本就是“在世界之中”操劳着,并进行着原始的领会和解释。因此正确的提问应该是:“理解在根本上究竟如何可能?”而我们的回答可能就是:通过在场。世界就在我们的在场意识之中向我们呈现。这种在场意识,当然不限于现成在手的“瞠目凝视”式的“认识”,也包括当下上手的原始领会。如果我们不用眼和手、用耳朵和鼻子、用心,去经受,去生活,简而言之,如果我们的在场意识不向世界保持开放,那么我们就永远固守于封闭的绝对内在之中。这就是为什么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的第二部分引用路德的话作为题词:“谁不认识某物,谁就不能从它的词得出它的意义。”[15]这个命题在第三部分关于语言的讨论之中,借语言和经验同质性而得到深入的阐明。关于这个思想,有一句平常的话:“要知道梨的滋味,必须亲自尝一尝。”伽达默尔说,“毋宁说,相互理解根本不需要真正词义上的工具。相互理解是一种生活过程(Lebensvorgang),在这种生活过程中生活着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的语言就‘世界’可以在语言性的相互理解中显现出来而言,必须被认作一种特别的、独特的生活过程。”[16]这样我们就同时理解了为什么伽达默尔一起始就谈论教化、共通感、趣味和判断力,因为它们首先源于人的“共在”。共通感的形成在根本上属于共同语言和共同世界的拥有,没有生活共同体的语言根本不是真正的语言,而仅仅是一种在手头的可有可无的工具。使相互理解得以根本可能的,就是我们的共同经验,也就是我们都让世界和对象性到达我们的在场意识。简而言之,语言符号总是要还原为在场意识。伽达默尔把这个命题叫做语言和世界的同一性。我们似乎转了一个圈,又回来了:当内在性的统治地位在向来我属的解释学经验之中不能得到彻底消解时,伽达默尔求助于语言中的客观精神。而在解释语言的根本性源泉时,伽达默尔又回到了在场的经验意识。不同的是,从原来的个体的解释学经验,过渡到了共同体的经验。这样,他在性在进入语言的广阔天地而得到释放时,某种程度上又重新窒息于在场之中。伽达默尔晚年反思自己思想的时候,对自己是否彻底摆脱了意识哲学内在性的魔力圈表示犹豫,的确有其原因。总之,•伽•达•默•尔•过•于•依•赖•在•场•的•共•同•经•验,•而•忽•视•了•语•言•符•号•自•身•的•相•对•独•立•的•力•量,•正•如•伽•达•默•尔•同•样•正•确•地•指•责•德•里•达•过•于•依•赖•指•号•概•念。针对伽达默尔的信条:“谁不认识某物,谁就不能从它的词得出它的意义”,德里达有一个针锋相对的例子:当一个人透过窗户看见某个人并说出这句话时,我们无须直观充实就理解了这句话[17]。从德里达的立场,可以对伽达默尔提出两项指控:第一,他在性不仅来源于面向对象性的在场意识,在它凝结为语言之后,语言就成为一个相对独立性的他在。伽达默尔始终求助于和要求语言还原到在场的理解,于是他在性始终要还原为内在性,然而语言或许不但和经验的范围一样宽广,甚至比经验的范围更广,因为语言能带我到经验所未达的地方去。我们常常并不是需要看到,才能够理解。这样外在性力量才得以彻底释放。只有当我们也承认,意义自身具有相对独立性(即语言具有相当独立于言语的共时性结构),他在才不是处于内在性的驯化之中;第二,由此,伽达默尔也就忽视了语言符号相对独立性所具有的反作用力。伽达默尔当然也承认,我们对语言的占有,从来就只是有限的占有,文本构成物自身具有自主性意义。但他只是一般地将这种有限性看作一种界限意识,而没有将这种不透明性本身作为一个能动者,让其持续地、当下地反过来规定内在性。作为这种压制外在性的结果,伽达默尔在实践层面,往往较多地谈及作为一致理解的达成、共同体的教化、团结等。而很少谈及多元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如同德里达那样),谈理解的不可能性(如同罗姆巴赫那样)。伽达默尔和德里达两人关于偶缘性(Okkasionalitat)/机遇性(Okkasionell)(它们是同一个德文词的变形)的看法典型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的对立,在伽达默尔看来,不论是作为艺术,还是作为单纯的符号,它们都借助于指示现实世界才有其意义。区别只在于,一般的语言符号纯粹地指示现实世界,仅仅指向所指示之物,而艺术则有时还起到指代(替代原对象)功能。“符号不可以这样吸引人,以致它使人们停留于符号本身之中,因为符号只应使某种非现时的东西成为现时的,并且是以这样的方式,使得非现时的东西单独地成为被意指的东西。”[18]也即,符号始终被在场所规定,通过在场而得到解释。而德里达恰恰认为,我们应当停留于符号本身之中,符号仅当脱离了原初关联的世界,本真的意义才开始显现。仅当这时候,他在性才恢复了自身。

对话辩证法和语言游戏的延异

然而,这是否就表明伽达默尔陷入了德里达所称的在场的形而上学呢?答案恰恰应该是否定的。首先,伽达默尔认为符号意义还原为在场,并非直接和特定的还原,即还原为原始和唯一的在场,作为作者意图或者文本客观意义的在场。在伽达默尔对客观主义史学的批判之中,提出了类似于德里达的作者死亡的要求。“只有当它们与现时代的一切关系都消失后,当代创造物自己的真正本性才显现出来。”[19]文本诞生时所属的那个世界的在场,我们已经回不去了。文本的意义恰恰在脱离了原始处境,通过时间距离的作用,才开始真正显现。每个时代,每个新的读者基于自己的实际性而对文本产生特定的兴趣,这能够使得文本在时间中总是呈现新的意义。源于时间距离的生产性,理解成为一种不断的创造行为。但即使在这里,两人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伽达默尔时间距离的延异中的意义生产,始终源于对在场的回归,即回归到理解者的当下处境,在文本的视域和自身的视域碰撞中获得新意义。而德里达不但悬置原始世界的在场,而且悬置当下的在场。意义只是文本自身的游戏。其次,伽达默尔的对话辩证法和语言游戏理论,认为还原为当下在场的那个意义本身始终是流动和开放的,用德里达的话来说,是延异的,不过是意义的延异,而非符号的延异。伽达默尔要求不要将文本当做独断和封闭的,而要看作柏拉图式对话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对话的辩证过程之中,没有谁(哪个内在性)能够主导谈话,而是谈话仿佛具有自身的精神,话语的自我触发(Auto-affection)使得语言这个外在性仿佛自身具有生命,而内在只是作为一个中介,让外在性得以完满达成。正是在游戏这个概念上,伽达默尔和德里达能够取得共鸣。伽达默尔的语言游戏思想,使得外在性得到尽可能的解放。在伽达默尔看来,第一,游戏的真正主体是游戏自身,游戏是“被动式而含有主动性的意义(dermedialesinn)”[20],因而游戏(外在性)对于游戏者的主观意识(内在性),具有某种优先性;第二,游戏中必须有超出自我的不透明他者存在,游戏才能够得以进行。“游戏者把游戏作为一种超过他的实在性来感受”[21],即让异己的东西发挥作用;第三,游戏是自然的,不带有主观目的意图,从而让自然得到表现,而这就昭示着一种客观精神的呈现。语言游戏作为游戏,因此就使得内在性掉入了外在性的诡计(“理性的狡计”)之中。在语言游戏中,我们“隶属于”语言,我们自己、世界在语言这个中介中游戏。“唯有语言中心,这种同存在物的总体相关的语言中心,才能使人类有限的—历史的本质同自己及世界相调解。”[22]那个始终压迫我们的内在性与外在性的主仆关系,在游戏概念中仿佛掉了一个,如今外在性成为主人了。因此从德里达的立场对伽达默尔提出的两项指控,在游戏概念之中几乎失去了力量,这里已经完全可以谈语言自身的延异。伽达默尔说他自己已经超越了德里达的解构论,这在很大程度上的确是可以成立的。

解构主义摧毁意识哲学内在性统治的路径

篇4

标准第一部分第三条明确要求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在大学阶段,学习依然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大学生活的中心内容。只有端正学风,才能够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宝贵时光,学到扎实的知识,掌握真正的本领,培养创新精神,圆满完成学习任务。优良的学风是学生终生受益的宝贵财富。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当注重优良学风的培养,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上下功夫。大学的学习内容专业性、系统性强,在广度和深度上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这就需要学生更加刻苦更加勤奋。做学问是一项非常严谨的活动,绝不能轻率浮躁、马虎应付,对知识的掌握要做到要弄懂弄通,对技术的掌握要严守规范,坚决反对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不求甚解,坚决抵制违反科学和学术道德的不良风气。当今世界,医疗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的更新步伐逐渐加快,整个世界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要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学习的内容以及掌握的专业技术的有限性,认识到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乃至整个职业生涯中,不断追求卓越。

3搭建沟通平台,增强学生的交流意识

在沟通交流方面,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当积极搭建沟通平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沟通交流机会,增长学生的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随着网络通讯工具的不断涌现,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交往的领域也从现实世界拓展到了网络所搭建的虚拟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现实和虚拟两个沟通平台的搭建。在虚拟世界,以互联网作为交流分享的平台,运用飞信、微信、BBS、E-mail、QQ(群)、BLOG(博客)等网络交流载体,提高交流的广泛性。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即可点对点又可以点对面的互动交流,拉近同学的距离。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人际沟通的现状不如虚拟空间乐观,多数学生交际范围比较窄,缺乏沟通交流能力欠缺,郁闷无法宣泄,快乐无法分享。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沟通技巧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真诚待人,尊重他人的交往心态,让学生把握好平等待人的人际交往基调,养成宽诚待人的做人品格;最后,应当尽可能多的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以此为平台加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意识。

4举办实践活动,增强责任意识

标准明确要求,医学生要“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之外,还必须学会担当,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医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需要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师、医学伦理学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班级管理过程中的潜移默化。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身上所承担的责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既要体现专业特点,又不能超出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对于大一学生来讲,接触到的专业知识有限,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医疗实践活动。例如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调查、了解医患关系现状、协助血站组织义务献血活动、协助有经验的医生开展义诊活动、去医院导医台提供公共服务等。在条件允许之下,可以提前联系见习医院,让学生跟随带教老师提前接触病人,了解病人的疾苦。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

5明确班级目标,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标准要求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要具备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逐渐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新的班集体经过一段磨合之后,应当迅速确定班级的奋斗目标,并把目标细化,落实到人,通过班级总体奋斗目标,把每一个个人联系在一起。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感觉的到,自己是整体的一部分,与班集体息息相关。在班级生活当中,只要努力奋斗,就有出彩的机会,就能够为班级作出贡献,就能够得到班级的认可。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三年,大四、大五以班级为单位,分别进入见习、实习医院接触临床。受实际条件的限制,见习、实习医院的水准并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在校三年期间班级所有同学学业成绩的平均值和平时表现综合测评成绩,将作为见习、实习点分配的依据。见习、实习医院确定之后,按照班级排名进行分配,排名靠前的班级具有优先选择权。为了让学生在见习、实习环节具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必须明确班级的学习目标每个人的发展目标。在学习方面,应当明确集体观念,努力营造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让那些学习态度好、学习习惯好同学主动帮助那些自我约束力差、方法不得当、学习习惯差的同学,不让每一个人掉队。在个人发展方面,一方面要精心策划班级活动,并鼓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参与,在参与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与学生会、学生社团、团总支、党支部密切联系,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与其组织的活动,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整体意识。临床医学毕业生的质量是衡量医学院校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我们不难发现,提升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需要全员参与,既离不开基础医学专业老师传授的专业知识,也离不开临床医学专业老师传授的专业技能。

篇5

口腔专科的学生在第二学年起就开始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这一阶段,我们对口腔医学的临床能力教学模式做了少许的修改,主要加强了口腔临床实践的教学内容,这其中包括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整合了口腔临床医学主干课程中实际操作内容较多的专业课程,考虑到牙体牙髓病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临床诊疗技能较多,而且是口腔医学的核心学科,因此把这三门课程组成口腔临床医学课程群,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腔临床综合诊疗技能,达到培养能胜任基层的口腔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口腔全科医生。我们根据调整后的口腔教学计划和口腔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开设各项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数字化教学设备,将数字化教学引入口腔医学教育中,加大对口腔临床操作的视频文件的播放及讲解,现场提供牙齿、模型等实物来引导学生对临床实践的理解,实践证明这样能提高口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口腔实验室中的教学,我院口腔实验室利用教育部的专项资金购买了14套口腔仿真头模临床模拟教学系统模型,大大提升了本院口腔实验室临床教学的效果,目前可以开展离体牙标本模型和高度仿真头颅进行牙体牙髓病的临床各类洞型的仿真制备、口腔修复学的备牙操作、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手术操作及牙周病等操作为主的临床实验技能培训与考核,充分利用各种实验条件,调动学生学习口腔临床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良好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培训

我院每一年都对实习生进行为期一天的岗前培训。安排资深医师就医德、医风进行专题讲座,使同学们加强医德、医风的培养,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医务、质控、院感等科室的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医疗安全、医疗纠纷防范、病历书写规范、院内感染知识等内容,为实习同学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口腔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由基础及临床理论教学转入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的全面系统的学习阶段,是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实用性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口腔医学生的实习教学中,各科室按照口腔实纲要求制定各种口腔疾病的详细的要求,在保证临床操作质量的同时,制定量化考核标准。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临床实习巩固和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知识,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及实际操作技能,初步学会处理危重和疑难疾病,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理论、临床知识、操作技能的口腔医师。我们对各科的实习要求进一步细化:

(1)口腔内科学:通过实习能初步掌握牙体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对发病率低的疾病有大致了解。

(2)口腔颌面外科学:通过对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实习,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做出初步的诊断和治疗,对一些稍复杂的症状和体征能够做出较合适的解释,实习结束后能完成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的日常工作。

(3)口腔修复学:通过实习能掌握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修复治疗,了解修复学涉及的其他知识和范畴。

(4)口腔正畸学: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分类及治疗手段,对发病率低、分类较复杂的错畸形有大致了解。实习期间的教学内容既有口腔临床诊断治疗技能的训练,也有病例跟踪报告、专题讨论、读书报告等。每一轮实习结束后,由科教科和口腔科统一组织出科考试,考核内容包括:口腔基本检查占10%、病历采集书写占20%、病例分析占20%、口腔基本操作技术占50%。

四、新型口腔临床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

我们连续五年对这种新型的口腔临床技能进行教学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的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体系教学改革系统,口腔医学专科教学新模式逐渐趋于成熟,通过学生第一年的社区实践作为临床实践的早期教育、入学第二年的口腔临床技能的专业培训和入学第三年的系统且直接的接触患者学习口腔临床技能,逐步引导学生对标本模型、仿真头颅、动物实体、实际病人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临床模拟环境下进行各种口腔临床医学技能训练,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也提高了。比如学生在实习的一个月后,经过我们对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反馈回的信息可知,学生基本上对口腔科常见病能独立做出诊断和基础的治疗;半年后,对较复杂病例,如后牙管治疗、烤瓷冠修复的牙齿预备、全口义齿的关系测定也大体能够较好地独立完成。在全科的质控检查中,口腔医学生所做的后牙根管治疗X片评价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扬。我们对五届实习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患者对实习医生的满意率逐年提高。在口腔医学生的毕业临床技能考核中,我们摈弃以往的考核方法,通过检测学生对临床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侧重知识的综合与运用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在临床技能实践考核中重视能力测试,严格进行临床实习的出科考核和毕业综合考核,采用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形式(三站式考试)全面考核学生的临床技能。

(1)考核的方法包括:①毕业临床技能考核采取二站式方法考核。②考生在指定考核地点,随机分别抽取各站考核试题,分别完成各站考核;考核过程中由考生互相检查。

(2)考核的内容包括:①第一站:口腔检查5项,其中一般检查4项,特殊检查1项,口腔检查记录表一份,病例分析包括诊断、鉴别诊断及其依据和治疗设计,测试病种20个,由考生随机抽取一个,包括浅龋、中龋、深龋、猖獗龋、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慢性根尖周炎、边缘性龈炎、坏死性龈炎、成人牙周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白斑、感染性口炎、牙齿外伤、智齿冠周炎、下颌骨骨髓炎、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等。②第二站:口腔临床诊疗技能及基本急救技术,包括无菌操作测试项目2项:洗手、戴手套、口腔粘膜消毒,由主考官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口腔临床诊疗技能包括测试项目4项:开髓术(离体前磨牙或磨牙),龈上洁治术(一区段),上牙槽后神经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上、下牙列印模制取。由考生考前抽取的1项进行测试,其中龈上洁治术和上、下牙列印模制取由主考官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开髓术由考生在离体牙上操作;上牙槽后神经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由考生在下颌骨或颅骨模型上操作。基本急救技术:测试项目4项,包括血压、吸氧术、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由考生考前抽取的1项进行测试,含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和考生对模拟人操作,通过这些临床技能的培训及考核,发现学生的临床技能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用人单位的反馈良好。

篇6

2调查结果

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是22.37±0.06岁;男学生38名,女学生72名,男女性别比1:1.9。

3讨论

3.1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3.1.1实验预习学生对实验课、实验室环境、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虽然基本满意,但是学生在上实验课之前并未对实验做到充分预习,所以对实验整体没有概念,不能掌控实验过程,只是机械地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网络、模拟软件等辅助教学和课堂教学整合到一起,让学生在课前对所学课程有所了解,了解其实验目的和意义,并且让学生了解各种实验类型的优缺点,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3.1.2实验课时间安排预防专业实验课开课时间与考研复习时间重合,使得大多数学生把心思都放在考研上,无心上实验课。因此,在上课时间安排上应该重新整合,根据学生考研时间适当提前实验课,为学生留出充足的考研复习时间。同时应根据实验课具体内容确定学时数,不能一律都规定4学时,这样容易造成有的实验浪费时间,而有的实验时间太紧,学生在规定学时数内完不成实验。整合后的课程安排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1.3实验室资源学院已经把以前“各自为政”的教研室实验室整合为预防医学教学实验中心,这样使有限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但是由于经费投入的限制,使得:大多数学生认为实验室有些大型设备缺乏,不能满足多组学生同时进行实验的需要,限制实验进程,减少了学生动手的机会。因此学校要重视实验室建设、加大对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或者增加轮数,减少每组学生数量来相对增加学生动手的时间。有些实验方法、教学录像陈旧。教师要根据自己工作经验,与时俱进,更新实验方法,重新录制符合时展的录像,从而增加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经费来源可采取国家拨款和自筹经费相结合的办法分步实施。

3.1.4不断修订完善实验教材2012年编写的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预防医学实习指导》,已广泛应用于预防实验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本书已经整合了卫生化学、卫生毒理学、卫生微生物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学、环境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8大学科。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老师授课内容与教材不符、各学科实验项目之间有交叉重复的问题,我们将对此进行及时的修订。通过教材的实际应用,教材可进一步分为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两个版本。这样更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学。

3.2实验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3.2.1开设实验总论课程根据各学科特点和注意事项,在所有实验课开课前,开设实验基础知识总论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实验室工作程序、实验类型和作用、所使用仪器综合介绍、洗刷器材技术和如何配制试剂,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实验技术。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室习惯,才能确保整个实验的有序进行。

3.2.2各学科有机融合,完善模块式整合整合相关课程为一模块,避免不同学科实验重复练习,浪费时间和资源。我们已经把预防医学专业学科整合为基础实验、环境因素监测和疾病控制监测三个实验教学模块。这样把课堂所学的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全面贯穿实验实践中去,相应地把原先分散的实验技术整合为有机的整体,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约了资源,而且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实验技术的能力。模块式整合更贴近公共卫生的现实需要,更能培养适应公共卫生发展需要的人才。我们将继续完善模块式整合,为将来独立或相对独立开设实验课打好基础。

篇7

每一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亟待发掘的情感世界,而“情”就是打开学生心灵世界的金钥匙。可以说,“情” 给语文课堂赋予了新的内涵,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要使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锻炼,让师生情感行走在语文天地间,让语文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一、让点化渲染成为推波助澜的媒介

语言既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的工具和载体,又是文章的血肉。语言的“点化”如同中国画之“渲染”技法,能激绪,创设情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体验,从而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叶圣陶先生曾言:“……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可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描述,是点化激情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一文,开头就勾勒出俄罗斯画家列宾的名作《纤夫》的画面。在教学时,可这样导入课文,课件展示《纤夫》挂图后,并做深情的渲染:这篇课文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地方,前苏联的伏尔加河畔。在很多年以前,船上还没有安上蒸汽机,在没有风或者顶风的时候,因为不能前行,只有靠岸上的人背着纤绳向前拽行。这背纤的人就是纤夫。船行几十里,几百里,船夫就日夜不停地一步一步地沿着河岸背几十里,几百里,就这样长年累月的背呀,背呀……读这篇课文,耳畔仿佛又响起了那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曲,接着哼几句沉重的号子,动情的语言渲染和低沉的曲调,可以使学生一下子浮想联翩,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让合理想象成为渐入情境的捷径

叶老也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其实,他所强调的就是想象,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就能把已占有的知识重新组合,幻想出前所未有的形象或创造种种新形象。

运用合理的想象可以激活语言刺激,加深阅读印象。教学中,只有善于在有限的课堂内展开无限的想象,那么学生才会因为身临其境最终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当然,想象的类型及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首先强调的是“遵路入境”,抓住课文的描写,诱导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情境。如上《草原》一文对草原的描写,可以引导学生合理想象。首先要学生抓住“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轻轻流人云际”等短语,想象草原辽阔的特点,对草原获得整体印象;然后,提示学生根据“一碧千里”中的“碧”、“无边的绿毯”中的“绿”、“绿色渲染”、“翠流”等词句,想象草原无边的绿色;接下,诱导学生抓住羊群像“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四面都有小丘”,因而“并不茫茫”、“小丘的线条那么柔美”,以突出草原的美丽,让学生想象。最后让学生把草原的这几个特点联系起来想象,学生的脑海中就会呈现出一幅完美的草原图画:辽阔与美丽。教者趁兴问学生:“如果你此刻就在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什么样的小诗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都想尝试着当一回小诗人,情绪也就被激发起来了。

三、让理解感悟成为启迪心智的钥匙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把审美称作“充满敏感的观照”。在阅读观照中深刻了解到事物的本质内核,才能获得审美,情感愉悦。感觉到了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所以教者要独具慧眼,在关键处,层层启发,披文以入境;在疑难处,启疑导思,化难为易;于无疑难处生疑,化平谈为神奇。

小语教材《月光曲》中,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完一首曲子,还要再弹一首,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一个疑点,也是一个难点,人们多采用“激动”说和“知音”说,参考书上就说“他在此遇到了知音,很激动,因而弹了一首又一首。”说贝多芬激动,倒是事实,诚如文中所言,那位盲姑娘不仅酷爱音乐,而且还蛮在行;说他是因为遇到了知音,由此激动而想再弹一首,理解未免肤浅甚至谬误了。教师在此激疑设问:“贝多芬再弹一首是由于遇到知音吗?”必会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其实,贝多芬的乐曲、演奏享誉世界,知音可谓多矣,何至于在此遇到知音而激动呢?我们应该抓住“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这句话来理解。贝多芬从姑娘的神态和语言中感到,这位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也看到她“爱听”自己的演奏,为使盲姑娘得到最大的满足,他便想为她再弹一首,以满足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的强烈愿望。你看,这样理解,不就使学生感受到同贝多芬的真实情感、美好心灵了吗?

四、让朗读表演成为激感的催化剂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准确地道出了语言学习的真谛。好文章不读不知其美。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含义。朗读能整体把握课文,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文词、句子进行品味与琢磨,于不知不觉中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成为激发学生情感的催化剂。

如《桂林山水》是一首流动的诗,一幅凝固的画,而贯穿于美景、美文之中的是作者被祖国壮丽山河的美所激荡起来的情感。一位特级教师就是通过师生精彩的朗读完成的,效果出奇的好。教者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初步感悟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然后引导学生多读,边读边体会,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仿佛在跟随作者游览,一起观赏桂林的山水。为帮助学生进入意境,教者还展示课件,播放舒缓的音乐来渲染情境,学生心中的美感渐渐被激发起来。中间,还通过精彩的范读,把学生带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的美景之中。为了使学生的朗读入情入境并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教者还可做一些必要的朗读技巧的指点。比如讲漓江水、桂林山特点的几个句子,把“真静、真清、真绿、真奇、真秀、真险”等词加以强调,同时注意读准这些词后缀的语气词的音变。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从这个高度看,“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最深层的意义正是呼唤对人的价值的重视。教育,不是要改造人,而是要使人成为按他的本性应该成为的样子;教育教学活动,说到底是实现人的价值的活动。小学语文教学就是用饱含喜怒哀乐的激情,去点燃学生心中的诗意,激活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当然,情的运用是否恰当,则要看能否将学生心灵的火花点燃起来。

参考文献:

[1]雷玲.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1).

篇8

(一)提高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完善职前教育体系

应出台我国医学专业师资的专业标准,提高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和入职门槛,选拔、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医学专业教师,提高他们对教师职业身份的认同感,以及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同时,完善医学专业教师职前培养体系。根据我国国情,建立“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合作培养模式更切合实际,即师范院校为今后有志于成为医学专业教师的医学生提供相应的教育类课程,医学生修完相应课程,通过考试获得规定学分,才能有资格参与高校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医学院校与师范院校实行学分互认。在职医生要想成为教师,也应该通过这样的课程学习和考核。

(二)完善在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

第一,组织机构上,引进教育专业背景的专职人员,使培训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更合理,使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工作更加专业化。第二,制订整体培训规划,明确医学专业教师培养目标和标准,使培养工作具有系统性、常规化、持续性。第三,采取多元化培训方式,针对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第四,提供适当培训课程,从观念更新、系统理论、实践技能和科研方法训练等方面,弥补医学专业教师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不足,同时注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训实效,避免理论实践“两张皮”的在职培训痼疾。第五,资源平台建设,建立网络学习培训平台和网络资源平台;交流平台,通过公开课、沙龙、讲座等创造交流机会;科研培训平台,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科研与改革,从而提升教育科研素养。

(三)制定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政策制度

一方面,明确临床医学专业教师教学工作的职责,建立严格的临床教学职务的聘任制度,把教学工作情况、参与教学能力培训和教学改革科研等作为聘任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提出教师具有接受在职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将医学专业教师定期参加教学能力培训作为制度确定下来。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的责任和义务,就是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供各种资源支持,如给予时间、经费保障,为教师参与教学能力培训创造更多机会。各方根据政策制度,各司其职,使医学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四)建立和完善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

建立完善的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评价的教育和价值。评价不仅注重对教师教学成效的评价,不仅用于对教师的晋升、评优、分等等管理,更重要的是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指导功能。实施发展性评价必须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通过督导、同行、学生的评价,以及教师自我评价,全方位、多层次地收集相关教学信息,以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师教学状况,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教学内容等提供依据。另外,评价结果要真正服务于教师教学改进的目标,应以质性评价为主,具体描述教师教学状况,给出改进建议,使教师明确改进的方向和具体措施。通过这样的评价在促进教学改进的同时,也实现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

篇9

(二)医学在线考试与辅助教学系统的研发与使用

在交大生命学院的帮助下,设计并形成一套利用网络终端的考试与教学系统。学生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自我测试,并得到反馈。通过对知识掌握的评估,了解自己的程度及对知识盲点的及时提醒。不同学习阶段、不同程度的医学生,均可利用该系统有选择地进行反馈式学习。

(三)人文类选修课医疗沟通与职业行为等的开设与发展

2006年起,关注医学生特定能力的人文类课程纳入交大医学院的选修课:医疗沟通与职业行为课程在职业礼仪、医疗情景中的沟通、不同医疗阶段的伦理特征、发声和语言技巧等方面给学生以辅导;形体塑造课程则关注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握与理解、日常形体姿势等内容。这些课程的开设,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形象,对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设置与推广

随着标准化病人项目的建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各模块的出科考试和毕业考试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考试可以根据具体的能力要求设置考站内容与规模,因此,可以对学生进行公平、全面的评估,并且考试结果对学生和教师都起到了积极的反馈作用。

(五)虚拟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应用

虚拟仿真教学(Virtualreality)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医学教育领域的新兴教学模式,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点。相较于传统的模具和在线考试系统,虚拟仿真有其明显优势,例如:高仿真可以提高操作的真实感,计算机系统可以记录并统计操作中的所有记录和数据等等。

(六)序贯化教学模式的架构和形成

在原有临床实习模式基础上,增设以诊断学和影像诊断学内容(心肺听诊、影像学读片、心电图阅读、化验单阅读)为主的实习前培训,并实施实习前考核;同时,在入科培训后增设实习入科考核。

二、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效果

(一)评估模式的改变,为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供了有效的评价和测量手段

用“结果性评价(OutcomeEvaluation)”逐渐取代“过程性评价(ProcessEvaluation)”成为医学教育评鉴的主流,关注医学教育“产出”的趋势也进一步导向着对环节质量(即医学生基本能力)的注重。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意见也指出,要“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同样突出了加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由此,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是临床教学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序贯化实践教学模式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符合临床医学教学规律

根据正常的学习遗忘规律和以往教学实践的经验,完成临床课程的医学生在进入实习阶段时,许多在一年多前学习的临床必须的基本知识已经生疏,直接进入病区工作会因无法迅速有效进入角色,从而减少了有效实习时间,也会对临床医疗安全形成一定的隐患。同时,对带教老师而言,只有学生的“基本功”扎实,才能向其传授更多更深入的知识和能力,否则只能停留在低水平的简单重复,影响到学生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在临床期间的学习效果。因此,提升实习医师基本能力是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途径,进入实习前进行集中培训,符合教学规律中的重复原则;也使学生临床技能明显得到提升,以更高的初始水平开始实习,也必然会实现更迅速、更显著的成长,从而达到更高的程度,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篇10

1.2层次化

“层次化”是指在“阶段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建、更新试验项目,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把试验项目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3个层次类型。“基础性实验”以验证为主,教学中强调技能培训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无菌术为例,通过教师集中示教和学生分组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洗手到患者手术区域消毒、再到铺巾、最后到穿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等一整套完整的操作流程,教师在每个环节进行同步指导,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培养。“综合性实验”主要是第2阶段的动物实验,采取模拟手术的形式开展教学。具体实施是由4~5名学生组成手术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制订手术方案,然后分别承担主刀、一助、麻醉医师和器械护士等角色,共同完成一台模拟手术。“拓展性实验”相对于前2个层次实验,教学内容更突出了设计性和创新性,重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目前,已完成试验项目改造6个、新开试验项目3个,“综合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的比例超过70%,形成了教学内容由验证到提高、再到创新的3个层次项目群,为“阶段性”实验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较好地实现了外科临床技能教学的有序衔接、逐步提高。

2推行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改革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3个阶段实验教学中均采取“小班制、小组式”教学,并积极推行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改革。首先,在学生“学”的方面。依据“分工合作、自由组合”的原则,要求每个小班内每4~5名学生组成1个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课前自学、课中讨论、课后总结的模式开展自主学习,并完成实验报告或学习手册的填写。此外,学习小组的组合形式还可以拓展到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及医学生基层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中。根据近几年的教学体会,认为“小班制、小组式”这种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能够较好地营造出注重沟通、协作互助的学习导向,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其次,在教师“教”的方面,坚持贯彻教师在“做中教”的教学原则。例如,在模拟手术示教中,教师与1个学习小组共同组成手术团队,教师担任主刀或一助,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完成整台手术。在这过程中,教师同步讲解手术的基本步骤、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引导、鼓励学生完成各自角色任务,对手术中出现的操作问题或配合问题进行启发式指出,其他学习小组现场讨论并纠正,由此形成团队分工合作、台上台下互动的良好学习氛围。“做中教”的教学形式,融合了引导式、问题式、交互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不仅有助于学生外科临床技能的培养与提高,而且对临床思维、协作意识的养成及职业素质塑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完善客观结构化

临床考试培训(OSCE)OSCE提供一种客观的、有序的、有组织的考核框架,是目前公认的、先进的临床技能考核和评价方法之一。在总结本校前几年OSCE实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标准》要求,通过加大考核平台投入与建设,增设站点、扩充考核内容,优化评分标准并增加临床思维能力及医学人文技能的考核权重,加强考官和“标准化患者”培训等多种手段和形式,进一步完善外科学临床技能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独立实验课程成绩,列入学生的学分,并成为全国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选拔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

4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2006年,通过整合本校和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资源,组建了吉首大学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中心建筑面积5000m2,仪器设备总价值1200余万元,专职教师10人。中心下设外科、内科、儿科等10余个实验室,外科实验室分为外科基本技能、外科专科技能、外科综合技能3个实验分室。在建设布局上,模仿医院和手术室配置,尽可能与真实的临床环境一致。中心于2012年成为“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013年成为国家级首批“临床技能综合培训中心”,是面向武陵山片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多学科融合、多专业共享的集医学生实践教学、全科医生培训、住院医师培训和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四位一体”的开放式公共教学平台,为外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奠定了基础。近几年中心在建设中,进一步加强了实验室“开放式”教学的力度。根据“课外开放、学生预约、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中心采取“第二课堂”、外科科技创新项目、网络教学、临床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增加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和开放内容,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率,为学生技能训练和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其中,“第二课堂”除承担第3阶段实验教学外,还定期举办外科学进展和医学人文素质方面的讲座。外科科技创新项目鼓励学生自拟外科实验课题,开展动物创伤模型构建、局部解剖学与外科基本技能整合等实验,中心为自拟课题配备指导教师,并为实验提供全方位支持。通过在实验内容、实验时间和形式上的全方位开放,进一步拓展了实验教学的空间和时间。

篇11

一问题意识

文艺学的“问题”,是指文艺学所面临和尚待解决的课题或矛盾。文艺学的“问题意识”,就是能察觉、认识到文艺学的这些课题或矛盾,并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世纪之交的社会文化生活在急剧变化。电子媒质是继纸媒质后的又一次媒介革命;精英文学日见萎缩,文学进一步泛化到大众文化中;图像一跃而成为文化生活的中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审美趣味、阅读习惯。与这些变化相应的是文学以及人们的文学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文学观念与现实的文学实践相去甚远,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社会实践向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和问题群,我们应当认识和承认这些问题,积极参与和回应这些问题。社会的转型与文学实践的巨大变化,促使当代的文艺学必须从变革着的文学实践出发,分析新现象、研究新问题,在理论上不断创新扩容,使之适应时展和社会需要。如果文艺理论的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方法脱离了文学实践,文艺理论就会失去它的生机和活力,成为空中楼阁式的、僵化而无用的东西。文艺学面对当下的文学艺术实践,许多问题凸现出来了。现在人们的文化生活重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文学的需求更偏重于娱乐和情感需求,还有的崇拜自然本能,追求感官刺激。在巨大的感官冲击下,在文学艺术审美生成的日益消解中,如何将文学艺术的审美特征与大众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如何用人文精神来支撑我们的精神家园?如何体现对人的生存处境、对家园邦国命运的关怀?这是文艺学正面临和尚待解决的课题。文艺学应该以专业为依托,积极地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目前,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问题”显得更为复杂。对于文艺学来说,“中国近百年来都始终笼罩在西方主义的阴影下,没有自己的理论话语体系”。对于西方理论,我们更多的是简单介绍,随意嫁接,却没有学会或没有完全学会提出文艺理论的中国问题,并将其提升为中外共享的智慧。当然,借鉴国外的理论资源是必要的,如无数前驱对的追寻,如20世纪西方文论对我国文论的丰富和启示。但问题是,借鉴国外的理论资源不是照搬新名词、新术语,或用外国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的文学现象,而应该是一种对话交锋,是一种创造性的借鉴和接受。

在与外国理论的对话交锋中,如果我们一味地追踪西方世界的理论潮流,提不出自己的问题,没有自己的见解,就很难通过创造性地借鉴和接受他人的理论,来达到丰富、充实和推动中国文化和文论发展的目的。文艺理论从何而来?如何进行古今对话,实现古今贯通?这是文艺学学科建设中需要面对和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文艺理论源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实践。当一定时期的文学经验凝固下来,转化为概念、范畴和相关的方法,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的时候,这种理论同时也就获得了超越时代和民族的价值。中国的古代文论正是这样。中国古代文论不但有属于我们民族的东西,还有许多属于未来的、中外共享的智慧。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并不完全依附于所谓当下文学经验,它还有着自身内在的发展、运作规律和规则。”]中国古代文论是中国历代文论家依据不同的时代课题与人生问题,探讨文学创作的经验,追寻文学的终极意义熔铸而成的。它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演变,表现了各种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以及具有民族传统和东方特色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在今天的文艺学学科建设中,我们应该把中国古代文论传统作为一个重要对象。

二间性意识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多种学科之间、不同种类的文化之间、各个民族或国家之间,都存在着极为丰富多样的对话与交流。而在文学实践中,作者与世界、作者与文本、作者与读者之间也存在着对话与交流。这种对话交流形成了一种主体间性,即“主体一主体”的交互主体性,它包含着主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否定、相互协调、相互交流。我们在文艺学学科建设中需要和寻找的正是这种主体间性。主体间性是现代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主体之间的对话、交往关系。

主体间性理论不是从主客关系而是从主体与主体的关系来规定存在,认为世界不是与我无关的客体,而是与自我一样的主体。从这一理论出发,来探讨文学的主体间性,可以实现方法论上的根本变革。文学的主体间性表明,文艺活动不再是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或者认识,而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其中,创作活动乃是艺术家与所描绘的对象或者人物之间的相互交流,而接受活动则是读者以作品为中介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交往活动。文学创作活动表现为作家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作家与生活不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分离和对立的关系,而是主体间相互作用和交流对话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主体不是站在生活之外去客观地观察和认识生活,而是把事物也看作有生命的主体,与其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对话交流关系,“我听过我的身体进入到那些事物中间去[3_,它们也像肉体化的主体一样与我共同存在”。“在一片森林里,有好几次我觉得不是我在注视森林。有那么几天,我觉得是那些树木在看着我,在对我说话。”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们也曾多次描绘过人与自然的这种相亲相融、和谐统一的密切关系。显然,在艺术家眼里,人与自然之间,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人来源于自然,在本质上同于自然,因而人和自然之间是天然地可以相通的,是一种真正的相互作用和对话交流的关系。事实上,作家在创作中所描绘的从来都不仅仅是事物的客观属性,而是自己与事物之间所建立起的这种主体间的对话交流关系,这是与以往我们对于艺术活动总是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统一来加以解释是完全不同的。

文学作为主体间性活动,把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转变为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从而进入了真实的存在。在文学作品中,文学形象“不仅仅是作者议论所表现的客体,而且是直抒己见的主体”。这个主体不是与我无关,而是与我息息相通的另一个自我。文学活动是自我主体与文学形象间的对话、交流,在这种对话交流中,自我主体以最大的诚挚和最深切的同情对待文学形象,倾听文学形象的述说;同时自我主体也向文学形象敞开了心扉,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在这里,文学形象与自我主体是同等地位的主体存在,主体之间始终贯彻着平等的对话、交往精神。

艺术接受也是一种主体间的交往活动,读者不仅要和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的世界进行交流,更重要的是读者可以以作品为中介,与作者建立起精神上的对话交往关系。文学不是孤立的个体活动,而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产物。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是作者创造出来的,它饱含着作者的情感,蕴含着作者的倾向,这使得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自然而然地会发生某种情绪上的反应,或欣喜、或愤怒、或悲哀、或惊骇、或振奋……读者与作者作为两个主体,以作品为中介在进行着文学经验的交流、沟通,从而形成了某种共识。因为,文学经验不仅仅是个体的,而且是社会的,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如果我们理解了文学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我们也就容易理解文学活动是一种主体间的交往对话活动。三共生意识

文艺学学科不可能有一种非此即彼的绝对真理,也不可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结构。文艺学学科自身的建设,文艺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都应当凸现出一种交往对话、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共生共荣的思维。

我们看到,文艺理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曾被当作一元的、绝对的真理,其他的文艺理论流派都一一遭到批判、排斥。这一思维方式一旦形成定式,就会成为教条式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认为不是好的就是坏的,不是的就是反的,这完全是一种只讲对抗不讲互动、只讲斗争不讲融合的思维模式。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文论就是从西方古典美学、特别是德国古典美学中吸收了有益的成分并在同它们的对话交锋中得到确立并超越的。文艺理论的科学性、指导性,体系性是毋容置疑的,但文艺理论不可能代替全部文艺理论。文艺理论中还有许许多多问题,被古人和今人讨论着,而当下文学艺术实践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更是他们不可能涉足,也难以预见的。我们发现,20世纪8O年代以来传人我国的各种外国的文论学派有许多新的主张与独特的见解,这是在文艺理论中所看不到的。这些理论的引入,大大地开阔了我们的学科视野,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理论语言,文艺理论也从封闭走向了开放,从一元走向了多元,从对立走向了互动。

文艺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不是一种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对话、交往、互动的关系,特别是在当代文艺学学科发展中,文艺学的跨学科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文艺学学科不可能孤立地就文学谈文学,文艺学学科总是与哲学、语言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艺术学甚至自然科学相联系。如产生于2O世纪中期以后的当代文化批评,其思想资源除了以外,还包括2O世纪各种文学与其他人文科学的成果。近些年来兴起的生态批评也是跨学科的。宣扬美学上的形式主义或是学科上的自足性是成不了生态批评家的。生态批评特别从科学研究、人文地理、发展心理学、社会人类学、哲学(伦理学、认识论、现象学)、史学、宗教以及性别、种族研究中借鉴阐释模型。文艺学的跨学科方法说明,文艺学学科的知识形态不只是一个学科自足性的概念,而是一个既与学科的知识谱系密切相关、又包含和融汇着其他学科的特定的思想、观念、理论与方法的多元知识系统。

四发展意识

文艺学的生命价值在于它的实践性、开放性、多元性,从根本上说,它所强调的是一种发展意识。西方文论在发展。2O世纪被称为“批评的世纪”,这一世纪,西方文论得到了惊人的发展,这种发展态势表现为:一是流派繁多,数十个文论学派此起彼伏,异常活跃,远远超过了l9世纪西方文论的流派数量;二是批评新潮不断迭起,交替的频率越来越快。一般说来,当代西方文论一个流派从创立到衰落不过二三十年,繁荣时期的周期更短,以至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文论流派“各领三五年”的景象;三是多个流派之间既有尖锐的冲突交锋,又相互交叉、渗透和吸收,呈现十分复杂的关系,不少文论家同时成为两个甚至几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一个流派中也可能同时吸纳几个流派的文论家。正因为这些,2O世纪西方文论才得以繁荣,才得以快速发展。

中国文论也在发展。二三十年代传人我国的马列文论,近十多年来吸引我国不少学者注意的文艺心理学、文艺符号学、叙述学、文学本体论、原型批评、文学接受理论等等,它们既使我国传统文艺理论得到了更新、发展,又拓宽了文艺理论研究的道路,文艺理论出现了交往对话、开放多元的新局面。我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同样受到新观念、新方法的激活而使其深邃的内涵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篇12

2.1增加开放性兴趣实验

在分析化学实验原有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开放性兴趣实验内容,由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题、自定方案并自行完成实验,由实验教师对试验方案、过程进行适当的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并完成了多项综合实验,包括多种蔬菜水果及饮料中维生素C的提取与含量测定、易拉罐中铁铝含量的综合测定、油条中铝含量的测定、牙膏中钙含量的测定等扩展实验项目。这些实验项目大部分不同于前期实验课的项目,但所运用的分析原理与方法都是前面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既保证了学生能够有所创新,达到了科研教育的作用,又避免了盲目开放,收到了良好的反馈效果。在开放性实验活动中,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通过查阅资料,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方案中对原材料的处理、试剂的配制、试验的原理及结果的处理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最后进行实际的试验测定并完成小结论文。可以说开放实验与基础实验形成了教学中理论与应用的互补关系。

2.2引入科研课题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验综合能力,我系积极开展教学科研试验工作,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工作分拆出若干小型试验项目,让本科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工作中去,并由相关教师针对性地对实验小组的学生进行辅导教学。学生在试验中得到了较为系统的科研训练,并掌握了更为复杂和科学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同时表现出了积极研究探索的浓厚兴趣,并在实验技能及专业素质上获得了切实的提高。在组织开展的数十项教学科研创新试验项目中,其中“向日葵籽壳绿原酸的提取分离及功能研究”项目在第六届广东省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部分科研创新试验项目被应用于基础实验教学课程或列入开放性兴趣实验项目中。

2.3设计对比实验

将实验中的即定因素科研化,通过重新设计,形成变量对比,是在基础实验课程中引入科研创新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针对原料、试剂、方法或步骤等因素设计两组或多组对比试验,由学生在实验课中分组完成,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例如在“大豆中钙、镁、铁含量的测定”实验中,设计另一组试验测定某市售加锌铁钙豆奶粉中锌、铁、钙的含量,通过对比试验,拓展了学生对实验方法的应用能力。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实验中,设计另一组试验采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或者采用pH计指示终点的方法。通过对指示剂的替换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指示剂的选用原则以及方法误差,同时通过对pH计的使用,让学生深刻理解酸碱滴定分析的原理,了解试验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研思维与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

3培养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的保障

3.1必须形成科研创新的基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其教学方法,只有实验教师自身具备了科研创新的基础教育理念,在基础实验教学中采用科研创新的教学方法,并通过言传身教,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我国过去的教育体制长期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在基础实验教学阶段要着重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掌握基础的实验手段与数据处理方法,而科研思维与创新意识可以在研究生阶段再进行培养和训练。这种理念最大的问题在于忽略了思维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期的培养训练,特别是潜移默化的熏陶。

3.2必须建立适当的教学途径及教学体制

以往限于实验教学安排及教学模式等原因,教师通常不愿意在原有基础实验课程中引入科研途径及创新方法。我们在教学安排中专门设置了开放性实验环节,从教学体制上提供了相关教学内容所需的场所、时间、人员和物资的保证,从而确保开放创新实验教学的落实。同时鼓励及协调实验教师与实验室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学生科研实验工作,建立科研创新教学途径,形成良好的体制氛围,最终不但教师积极参与、实验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学生更是踊跃报名实验,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各方获益良多。

3.3改变考核方式和增加配套奖励机制

在建立必要途径和教学体制的基础上,同时也需要改变对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我们明确了开放性实验单个项目考核成绩在实验课总成绩中占有固定比例,考查开放性实验中学生对所选项目的资料准备、试验设计、实际完成情况及论文撰写情况等,最后进行综合评分,并将这一评分结果按20%比例计入到该门实验课程的期末总评中。此外,在学生科研创新实验项目中,每年进行优秀创新实验项目及实验小组评选活动,并对优胜小组给予适当奖励。此外,推荐部分优秀项目参加大学生实验大赛等活动,让学生从创新实验中得到收获与荣誉。这种考核与奖励的双重机制完善了基础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科研创新的培养制度,促进了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篇13

一、医学论文的性质、特征和要求

科学论文的特征是由科学研究的性质所决定。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创造和无止境地探索未知的过程。

它的显著特征是①系统性②客观性③继承和创造性

医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问题的提出—假说的形成—假说的验证—现象事实资料的收集分析—结论的得出—形成科学论文

论文的形成也是科学研究基本程序的描述、概括和反映。

论文的特征是:1、高度的科学性

2、严密的逻辑性

3、语言文字的准确、客观、概括性

4、理论性(由感性上升至理性)

5、规范性

二、医学论文的类别

1、按专业性质分:

医学论文:A、基础医学论文(方法、结果、讨论(结论))

B、临床医学论文(临床经验体会、临床总结报告、专题研究总结、新技术新方法报道、病例分析、病例报告、病案讨论)

2、按研究性质分:A、探索性研究

B、发展性研究

3、按科研手段分:A、调查性研究课题

B、观察性研究课题

C、实验性研究课题

D、总结经验性研究课题

E、整理资料性研究课题

4、按功用分:A、学术论文

B、学位论文:学士论文5000~10000字,反映作者学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硕士论文1~5万字

博士论文>5万字

硕士论文的要求:

①反映著者专一专业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②反映著者已能独立从事该专业的研究工作

③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新见解

④对该专业的学术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博士论文的要求:

①对某学科某领域有深入广博的学识

②能对某学科提出创造性的见解

③对该学科的研究水平有重大突破和重要推动作用

④能独立选择具有创造力的研究方向,并能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三、医学科学论文的体裁

1、论著性

2、学术讨论性

3、综述性

4、交流性

5、评论性

四、医学科学论文的评估

1、内容的独创性

2、资料的正确性

3、结果的确证性创新、求是、达理

4、成果的应用性

5、文章的可读性

五、医学论文的基本格式和规范要求

㈠标题(题目)

要求:1、能揭示论文精髓(研究目的、对象、指标、效果)

2、简明、醒目、新颖、准确、生动、富有吸引力

3、<20个字,尽量不设副标题,需要时用破折号分开

4、缩写和原形不宜同时出现。10以下用汉字,11以上用阿拉伯数字(十二指肠除外)

㈡署名

作用:1、成果的归属

2、文责的归属

要求:1、单位左侧,姓名右侧

2、个人成果属个人姓名,集体成果按贡献大小排序

3、著者工作单位一般只列出单一作者,余可作脚注

4、确认他人帮助可用致谢

㈢目录:对长篇论文而言,起提供作用,供读者了解论文内容梗概及各论点之间的联系。

㈣提要(摘要)

要求:1、字数250~500字左右

2、内容包括:本课题的研究原由、目的、范围和重要性;研究内容和方法;突出成果和成果的价值和意义;阐明结论(结论的提出有三次:提要、前言、讨论)通过阅读提要可获得本文的概念、论点、准确数据和基本结论

3、文字简明扼要,独立完整

4、忠实原文,不加评论,不与其它研究工作对比关键词:不超过5个,列于摘要之后

㈤引言(前言、导言、序论)是论文的开头、总纲,扼要点破论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1、内容包括:论文的主题、目的和范围、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起点,阐明本课题希望解决的问题及意义

2、防止“夜郎自大”和“过度谦虚”

㈥材料与方法是论文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说明试验和观察所使用的材料方法、研究过程、测试方法,以便重复验证和估计其可靠性。

要求:内容包括: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实验和观察所用的材料和研究的基本过程,可借助图表、实物照片来表示。

㈦结果——主要陈述实验和观察到的事实结果

要求:1、客观、可靠、准确

2、不要主观臆测,任意取舍

3、主要是摆事实,不必分析评论、评价

4、必要是用统计图表、实物照片帮助陈述事实结果

㈧讨论—根据“结果”提供的事实,探讨主题的一种研究方式

内容要求:1、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估计结果的正确性,评价其意义,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2、与前人的工作联系起来,比较其异同,解释其因果关系或提出自己观点和建议。

3、指出结果的理论意义及大小,应用价值如何

4、实验过程有何经验教训,尚待解决的问题及今后进一步研究方向。

5、引用文献要注明出处,避免与自己的结果混为一谈。

6、避免主观臆测,自圆其说。对结果进行深入广泛的分析和综合,提高对结果的认识,为结论提供理论依据。

㈨结论(小结)说明论文阐述的主要发现所能说明的理论认识,是全文的概括和总结。

要求:1、同研究目的保持一致与前面提出的问题前后呼应

2、把讨论分析得出的认识,以简明扼要的论点形成表达出来,结论应能概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3、讨论中引用和涉及的材料只作旁证,不能作为结论的依据

4、要客观科学准确简练地使用文字,避免笼统,过宽过窄的断言

㈩致谢

[十一]参考文献——列在论文末尾’’用温哥华格式

1、期刊参考文献格式:

著者文题刊名出版年卷(期)及页码

孔详彬伪石蒜碱抗癌作用原理的探讨癌症1988;2(3):144~145HuthE.Newformsforreferences.BrMedJ1979;1(6):1697-8

2、图书参考文献格式:

著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码

齐顺贞主编实用外科诊疗技术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1741DavenportHW.Adigestofdigestion.2nded.Chicago:YearBookMedicalPublishers’’1978:123-5

[十二]附录

1、实验中获得的大量第一手资料由于正文篇幅关系无法列入,又有旁证价值

2、论文已完成后,发现有新材料或遗漏材料必须补充

[十三]外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

1、英文文题

2、作者姓名和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