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课外生活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课外生活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课外生活论文

篇1

1、角色游戏游戏的天地是孩子们的乐园。课堂是一个静态的空间,在这静态的空间中,充分进行动态教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在教学第六册看图作文《春游》时播放儿童曲《春天在哪里》,采用扮一扮图片中的人物,演一演课文中的有关情节的方法,使静态的图片,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孩子面前。

让全班学生边观看表演边思索摘要:1、谁演得像?2、哪些对话是他们自己加进去的,加得合适吗?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加深了对作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对“捉蝴蝶”、“逮鱼”等动词的运用,理解得更为透彻,学生创造表演的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在作文创作喜好的培养过程中,同时还蕴藏着儿童善感的潜能,如何培养挖掘?在教学《春天来了》景物描写时,可让学生们根据自己习作的内容,绘制一幅《春景图》,在活动课中,边朗读自己的佳作,边欣赏图画,学生笔下绿的叶,五色的花,可爱的小鸟,蓝蓝的天,嫩嫩的柳条,调皮的青蛙,构成了一幅幅美妙、布满童趣的画面。在教学描写——状物练笔后,可让学生结合所描写的电冰箱、邮筒、黄瓜、苹果等,绘制成美术作品,并附有文字介绍,在活动课中,供大家心旷神怡。

2、拼拼摆摆在教学描写景物方位时,可设计一些图块,让学生摆摆、拼拼,按顺序说出先摆什么,后摆什么,最后再摆什么。有些拼图,又可构成孩子想象创造作文的材料,如学生们自己设计造型别致,形象生动的《鸭子戏水》、《熊猫打煞、《动物运动会》、《小鸟盖房》……在口述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练笔,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培养。

3、交际生活中耳闻目睹离不开交际手段,学生进行书面表达,首先接通思维的线路是言语的交际。如《秋游卜塘》的习作前,我们上了一堂以汇报为内容的活动课,先让学生在小组自由交际感受最深的印象,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际,引导学生品析,最后围绕交际内容,归纳出以下练笔片断,如摘要:(1)盼秋游;(2)发生在汽车上的事;(3)祭扫烈士墓;(4)我来到了百果树爷爷身旁;(5)我终于登上了山顶;(6)野炊啦;(7)我碰到了难题;(8)归途。学生通过活动课的交际,即提高了观察生活的能力,又拓宽了选材的思路。

二、寓教于操作活动之中

动手是孩子的天性,教学中要顺应孩子的“天性”。激发学生以不同的动机参和活动,使全体学生全程参和全方位活动。

1、动动做做在教学有顺序描写一事物时,可要求每位学生带针、线、钮扣、布头,完成整个钉钮扣过程,再想想,你碰到了什么困难?整个过程的顺序如何?然后进行第二次尝试,比较两次钉扭扣的速度,效果有何不同。此外,操作小实验,制作贺卡,课程表,削水果,编抄报,设计读书角,整理书包、抽屉,都是操作练习的好材料。

2、玩玩比比叶圣陶先生说摘要:“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儿童更是喜欢做自己所喜欢的活动,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利用学生无意注重,召唤起他们有意注重,促使他们走进情境,从而达到感受情景,创造情景。

如不少学生各具特长——唱歌、跳舞、画画、集邮等,应鼓励他们多参和一些有益活动。活动课中,教师让他们介绍自己这些方面的亲自体验,一到此时,孩子们真诚的感情自然争先恐后的表露,并启迪不少没尝试过的学生跃跃欲试。再如让学生寻找同一类事物的两件物体进行比较观察,找出异同点,进行交流,从而感受“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人不可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从小受到逻辑思维练习以及辩证唯物思维的渗透。

3、组织社会活动作文活动课不能局限于课堂,而要将学生带进社会大门。如组织各类作文竞赛,社会考察,信息调查,参观访问,书评影评,读书读报,知识竞赛,主题征文……使学生在受到高尚情操陶冶的同时,意志的磨炼,毅力的培养,能力的练习也随之发展。

三、寓教于学法活动之中一位有成就的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探索真谛的引导者。

1、指导学法小学生作文常用的体裁一般是记叙文,其中包括写人、写景、记事、状物等,每一类文章都有其内在的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思维过程趋向于写谁?写什么事?为何写?怎样写?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寻找出学法,从而用这些学法积极主动地阅读大量文章,获得阅读、思索、钻研的能力。

篇2

对于读书多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的任何一个新概念,能够纳入他从各种书里吸取的知识体系里;这时候,课堂上所教的科学知识就具有了特殊的吸引力,学生会感到它们是帮助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东西”弄得更明白的必不可少的东西。因此,我们老师要善于把课堂上要教的教材跟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使两者互相促进,提高学生两方面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例如教学《草船借箭》时,课前先让学生去欣赏有关的故事片,看看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初步评价一下其中的人物。上课时,让学生谈谈对人物的看法,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有的说:“我最恨曹操,因为他挟天子令诸侯。”有的说:“我喜欢关羽,他最讲义气。”有的说:“我喜欢张飞,他粗中有细、勇猛无比”……有了这样的认识,再抓重点句分析人物特点就水到渠成了。所以,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它能直接促进学生的课内学习。作为教师、家长,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阅读。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给他们打开一扇又一扇文学的窗口、文明的窗口、文化的窗口,使学生养成自己主动阅读的习惯。

三、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生命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活力的存在,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的存在。大家都知道,在知识的学习中,听来的忘得快,看来的忘得慢,听说做得来的记得牢。一个人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所以我们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设计语文活动,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如教学《长城》时,运用以“一”带“面”,学法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加上欣赏录象、感情诵读,使学生爱长城、爱祖国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这时候,再让学生当小导游介绍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配上婉转动听的音乐、色彩鲜明的图象,学生如同置身于长城之上,再一次领略了这举世闻名的古老建筑。最后,让学生每人收集一个我国或世界各国的名胜古迹,当一回小导游,开展了“走进名胜古迹”的集体旅游活动。活动中,小导游们侃侃而谈,绘声绘色地介绍了名胜古迹的历史、规模、景观,使同学们坐在教室里游览了祖国和世界各国的名胜古迹,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情感的体验,必定会产生乐学的兴趣。在设计的语文活动课上学生不仅了解了万里长城,也了解了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凯旋门……还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语文能力。课堂充满了活力、情趣、智慧,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3

一、学生课外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按统一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进行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尽管借助很多教具和实验,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思维和个性发展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拓展学生课外实验的空间,是对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完善。

1.增加感性认识,有利于理解教材

生物学教材往往是利用图片和文字来介绍生物学知识的,学生理解起来缺乏直观感,难于形成立体图像和直观形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地在自然界观察动物和植物,就弥补了这一不足。并且还可以观察到动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真实生活状态,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深入自然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习生物学知识是为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尤为重要。学生在经常深入自然界的过程中,往往被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所陶醉,从而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促使学生主动地观察、研究动植物,久而久之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

3.教师正确引导,发展学生个性

农村学生的大多数要留在农村生活,而农业生产与生物学知识的联系最为紧密。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适当介绍一些与当地生产联系紧密的知识,对部分积极性较高的学生,加以个别指导,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学生课外实验的内容丰富了课本知识

学生课外生物实验,总的是围绕生物学教材展开的,但是,在结合当地实际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扩展一些内容。

1.标本采集、制作

学生可以将当地的植物按季节采集,制作成腊叶标本,采集当地的昆虫,制成干制标本,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致分类,既可用于教学,又可用于科普展览。

2.种植实验

由于农村住户的房前屋后都有庭院,学生可以利用几平方米的地方,搞一些种植实验。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观察植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有兴趣的还可以搞一些食用菌栽培、当地树木的扦插、果树嫁接实验及引进农作物的移植实验。

3.养殖实验

饲养兔子、鸽子和家蚕等小动物,观察其形态及生长发育情况。采集蛙卵,观察发育及变态过程。

4.家乡生态环境调查

对家乡所在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的调查,了解家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提出环境保护的建议,撰写环保小论文。

学生课外生物实验的项目很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现状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科学地安排。

三、学生课外生物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应对当地的自然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学生课外实验的活动方案,让学生选择课外实验的项目。教师要掌握学生课外实验的情况,并及时加以指导。

2.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造才能

学生的课外实验,一定要结合课本的科学知识来开展。通过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学生课外实验活动,一定要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通过课外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两项实用技术,了解当地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立志运用所学知识改变家乡面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篇4

二、初中物理课外活动的实施

(1)课外小实验,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精心设计物理课外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实践表明物理课外实验活动以丰富而又蕴藏着科学素养的教学内容,深得学生的喜爱。按活动的能力层次从低到高可归纳为以下几类:趣味性实验、家庭小实验、探索性实验、应用性实验、研究性学习实验等。实践中,我们注重了以下几个可行性小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增强了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①观察烛焰在扬声器前的摇曳②观察水的沸腾③从不同角度观察鱼缸中的金鱼④观察鸡蛋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的浮沉⑤用测电笔判断家庭电路中的火线和零线

(2)科技小制作,开展物理课外小制作,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勤于动手、动脑。学生每件制作品要能演示一种物理现象,说明一个物理问题,并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们边干边思考,互相质疑,展开讨论。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通过体验小制作成功完成的喜悦,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和实验创新能力。实践中,我们把学生按4人一组的形式分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目标。具体有:

①自制魔术箱②自制简易天平③自制测力计④自制水果电池⑤自制直流电动机

附部分学生作品:

自制简易天平

自制魔术箱

自制测力计

自制直流电动机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知识,撰写小论文,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安排、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课外科普读物,浏览有关科普网站,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意识,并定期组织检查和辅导,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真正培养学生阅读、自学科技书籍的能力。科技论文是用来表述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是探讨、研究问题的一种手段,又是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指导学生写小论文,要引导学会根据课题查阅有关资料,阅读相关书籍,通过观察实验,切实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写出分析和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文章。实践中,我们提供给学生撰写的小论文题目有:

①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1m/s②假如地球最低气温只有1℃③假如物体不受重力,世界将会怎样④宇宙从何而来⑤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其中有的论文向报社投稿,有的是科普协会的征文,有的刊登在学生自办的班级小报。

(4)组织社会调查、延伸物理知识

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去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如在学生学习了水循环后,分小组考察学校或社区附近水域的污染情况,完成报告,报告项目包括考察目标,地点,时间,水域情况,周边情况,总体印象,给相关部门的建议等。实践中,我们提供给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项目有:

①考察校园受噪声污染的情况②考察家庭所在社区附近水域的污染情况③家庭所在社区的光污染的调查④废干电池的污染调查⑤调查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应用

附家庭所在社区附近水域污染情况考察报告:

考察目标

考察地点

考察时间

水域情况

颜色

气味

漂浮物

其他

周边情况

总体印象

给相关部门的建议

学校

班级

报告人

三、对物理课外活动的思考

应该指出的是,物理学课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对自然科学有强烈的好奇心,对物理实验都愿意亲自动手操作。一方面物理课外活动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特别是通过用脑思考,动手操作,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物理课外活动的广阔题材,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诸如独立思考、文字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等。但实际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表现在:

(1)老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是课外活动,老师的指导更多的是体现在活动之前,学生活动时,老师不在身边,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都不能及时提供帮助,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活动的效果。

(2)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热情不一定高

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网上冲浪成了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且网络上丰富多彩的内容更吸引人。人的惰性会让部分学生放弃参与物理课外活动,或者以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物理课外活动。

(3)活动的实际价值和可行性影响着活动效果

篇5

董旭午老师在他的《“生活化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字词怎么来的就该怎么学怎么教,知识怎么来的就该怎么学怎么教,具有一定的思维的创新。

以字词识记来说,对中学生而言,我们往往只是要求学生去记忆默写,往往忽略在“记”之前还有一个“识”。 汉字大都是因表意而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就是由表意来决定字形的,都是有其特定的“出身”的。“鸠占鹊巢”这个成语常会被学生误写成“鸠占雀巢”, 董老师告诉学生:“斑鸠的个头与喜鹊差不多,占了喜鹊的窝会有用,而占那么小的麻雀窝,连个尾巴都放不下,还有什么用呢?”我估计学生听了这样的解释应该会记忆深刻,不会再写错吧。更重要的是,他交给了学生一种回归本源、活学字词的方法和智慧。笔者在教学《赤壁赋》时,发现学生默写“舳舻千里”一句容易把“舳舻”这个词语写错,其实,这就是形声字,舳,从舟,由声。再与“轴承”的“轴”比较一下,轴,齿轮也。从车,由声。这样分析一下,虽然比单纯提醒学生费点时间精力,但教会学生知识的本源来自哪里,深入典故和生活情理去学习和积累,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留心辨析,这样,枯燥的字词学习会立即变得有趣起来。

语法、修辞、写法知识等的学习也是如此。在教学 《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学生分不清对比和衬托,董老师以生活现象通俗地进行解说:“衬托有主次,以次衬托主,次为主服务。比如,用伴郎和伴娘来衬托新郎新娘,是不可喧宾夺主的――伴郎伴娘是不能打扮成新郎新娘的样子的。对比就不讲究主次,而是两者平等地对比,以比出两者的不同或差距。比如,张三与李四比胖瘦,就不涉及谁主谁次,谁为谁服务的问题。同学们常常搞不清对比和衬托,不妨到生活中去找些活生生的例子来用心琢磨、比较。”你看,如果把这两者的定义告知学生,让学生去辨别,和这样的解说比起来,哪个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就不言而喻了。

美国教育家西蒙斯说得好:“如果教师能适当地用一种令人愉快而又认真的方式教授的话,那么所有的科学知识,就其本质和关联来说,都充满着趣味。”教师的教,最终的目的并不在于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在于告诉学生知识本身并不枯燥,如果我们教学生学会找知识的本源,语文知识的习得才会和我们的生活水融。

二、思生活,养成自主思辩的思维习惯

语文教育说到底还是“语”“文”两个字,现代语文百年发展下来,有四个字是经验,就是:“听说读写”。但我们扪心自问,现在的课堂上还有听、说、读、写吗?我们现在只剩下两个字:问、答,而且大多是教师的自问自答,学生作为听众而不是一个语文人生存在课堂上。语文教学远离当下生活,试问一下,除去当敲门砖,语文与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关系?我们还有什么资格称呼它是我们的母语呢?

以议论文写作为例,我们往往会教给学生论证的结构,论证的方法等等,但学生写出来的议论文却往往幼稚,更多的是罗列事例再加点简单的概括而已。尽管花上三年时间,其收效也往往很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教会学生观察思考生活的习惯,议论文写好不容易,它不单是论证方法、论证语言的问题,更主要的在于思想有没有重量,观察思考有没有深度。

洪宗礼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想,是听说读写的总开关,是语文学习的总开关。”只有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辨的能力,学会观察思考生活,才能使我们每天经历的生活化为语文人的生活。吴格明教授认为苏轼的《石钟山记》是一个课题研究的经典,研究的课题是“石钟山名称的由来”。从中学教学的实际看,我国学生缺少的就是小课题研究的思路,语文教学过程应当是语言和思维辩证运动的过程。董旭午老师巧妙利用课文的特定情境引导学生接受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为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为学生提供俞樾关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俞樾客观地指出:“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凭借这一拓展,学生知道,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结论也是错误的。深入讨论的要点是:苏轼“事不目见耳闻,不可臆断其有无”的结论正确吗?学生们得到的认识是,苏轼的这一思想是正确的。董老师的高明在于,引导学生思考:事目见耳闻,就一定能获得正确的认识吗?学生的答案是“不一定”。因为这个“不一定”,未来才会有更大的思考空间。

我很欣赏曹勇军老师主编的 《高三(10)班在六楼》中开设“时事讲坛”微型课程的做法,这个课程具有天然的生活化的特点,能够引领学生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去思考去表达,这是造就“语文人”的一个好办法。我曾经和学生讨论现在“不敢扶跌倒老人”现象的症结在哪里,学生一开始和社会舆论上一样把这归咎于道德滑坡。我反问学生: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你敢扶吗?如果不敢,是否表明你的道德水准不高?学生哑然。我推荐学生阅读曹老师班上学生的演讲《“小悦悦事件”道德围观后的思考》一文,要求学生一要学会批判,二要学会建设。后来,学生在随笔中分析到,我们不能总是采用和稀泥式的处置方式,不能停留在对抽象的社会人的道德指责的层面上,而要反思,我们是否真正在依法办事,是否尊重了双方的公民权。我很欣慰地感觉到,学生已经品尝到了思想盛宴上的美味。

在课堂内教学生发现思辨点,当堂思辨或课下思辨随笔等形式来自主、多维、深入思辨;在课外依据课内所学自主观察、思辨,助推和固化这种自觉和习惯,董老师一直在这样做。我想,果能如此,我们的学生不仅会学语文,更学会了怎样生活。

三、说生活,锻炼自我表达的能力

无论什么作品都有其写作原由、意图和契机。教读课文时,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作者生活及其心灵世界,要深究他的写作原由、意图和契机。但仅仅教了还不行,文学的本质功能就是审美,教学文本应当成为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的动力。关键在于要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表达的途径只有两个:说和写。

董旭午老师在教学《亡人逸事》时,在和学生一起欣赏了“盯”“走”“跳”“钻”四个动词后,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生:受了您的启发,我认为,“走”这个词也很妙啊。

师:怎么个妙法呢?我都没在意,你快说说!

生:老师,您看啊,她从“板凳上跳下来”,当时是很羞涩的,她应该快跑才是。但她却只是“走”,没有跑,说明她本想再看看自己未来的丈夫是什么样子,但没好意思回头。

师:太棒啦!你不愧是女生,简直钻到人家的心里去了。“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表面无情,可人家心里却有情啊,却很留心在意啊。(学生笑)这些动词都传神地写出了一个年轻姑娘娇羞含情的神态。难怪作者多年之后还记忆犹新,这第一次相遇真的太令人难忘了,简直就是印在脑子里了。这一段运用什么描写?谁来说说?

这个教学片断显示出授课者驾驭课堂的高超能力,他用一双慧眼,敏锐而迅速捕捉课堂现场的细微变化。不仅如此,这个片断也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对来自生活的叙述语言有了深刻的理解,也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文中的细节描写,进而对作者笔下的“亡妻”有了深刻的了解,引起了内心的震颤。

对作品文字的品读从来都不是一个静态的隔离的过程,因为文字是内在情理的最终外化形态,品读文字与理解情感的表达方式要相互交叉,相互融通。阅读文本同时与自身的生活密切相连,注重在课堂上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帮助学生梳理思路,锤炼表达的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应该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找到一个共同的通道:生活体验,说和写也有一个共同的交集处:语言表达的艺术。

对那些宁可花费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表达而不仅仅是做题的老师,对那些始终坚持让学生写“成长随笔”,笔不离手地坚持历练的老师,我一直都深怀敬意。听黄厚江、曹勇军、董旭午等老师的课,感觉他们的课“慢”,就如同春风化雨,就如同我们每个人自身的成长一样。他们都在课堂内外帮学生炼就了一双“语文人”的眼睛,让他们不仅仅在中学阶段,更在以后的人生中过上了“语文人”的生活。

篇6

二、用名人事迹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小学生往往凭兴趣学习,遇到困难就想退缩。为激励他们持之以恒的学习,平时我注意向学生介绍有关革命领导、科学家和英雄人物刻苦学习外语的动人事例,作为他们学习中的楷模。如马克思58岁开始学俄语,七十多岁坚持学英语,精通十几门外语,会见外宾是有时还可帮助翻译人员更正翻译的错误;朱容基总理能用英语巧答外国记者提问;我国许多科学家在国际学术会上用英语宣读学术论文;张海迪身残志不残,翻译出几十万字的英语资料等。

三、培养爱国情怀

同志指出:“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爱国主义作为一种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必须经过长期的培养教育才能形成。小学英语教材本身包含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我通过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课,注意寻找教学内容与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结合点,使同学们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比如,在教“flag”一词时,适时进行爱国旗、爱祖国教育;在学了“China”一词以后,我出示一张中国地图,让学生指指说说贵州在哪里,北京在哪里。孩子们在看、听、说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到祖国的地大物博,从而激起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明天奋发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在教“panda”一词时,告诉学生大熊猫是“国宝”,是我国珍稀动物。

四、口语训练中培养文明礼貌习惯

小学英语日常用语中有大量的关于文明礼貌方面的语言。常用的有:“Good morning”“Excuse me”“I'm sorry” “Thank you”“Goodbye”等,通过这些英语的大量运用,培养学生使用文明礼貌语的习惯。另外引导学生使用文明语,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比如:去别人家办事时,应先敲门并说“May I come in?”需向别人借东西,就说“May I use your…?”上课迟到了应说“Sorry, I'm late”。

篇7

2.以勤感人。我深入班级,做到"三勤":手勤、嘴勤、腿勤,课前到班站,课后到班看,紧跟学生,勤巡视,勤谈话,勤强调,勤提醒。历年来班级的各项评比如学习、运动会、歌咏比赛、五星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等均居全校之冠,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家长的赞誉。XX年我带的八五班40人进入前三千名达28人,XX年我带的九八班34人报考,有23人进入全市前3000名,其中12名同学梦圆示范性高中,如愿相约**。自09以来,连年都担任毕业班班主任的我,所带的班级成为了全校唯一连年都能完成中考任务的神奇班级。

二、狠抓行为习惯,培养优良班风

1、培养优秀班干部、优秀组长。我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确立威信,并把学生按学习程度优、中、差分成三类,建立由组长总负责的一人帮两人带一人的"121" 互助组,使学生依靠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得到了家长、学校以及师生的一致好评。

2、培养竞争意识。我鼓励学生相互竞争,不断超越自我。各学习小组之间也展开包括学习、跳绳、运球、猜谜、做好事、默写单词等竞赛活动,让同学们玩得开心,学的舒心,充满幸福感和自豪感,师生共同营造出和谐的班级氛围,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我们每周都要举行跳绳、套圈、踢毽子、丢沙包等游戏,使同学们乐于表现自我,积极维护小组利益,增强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我为同学们编了个顺口溜叫"小个踢沙包,个子能长高;大个把毽踢,考试得第一;中个把绳跳,乐的开怀笑!"

4、经常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我有计划的带领学生走出课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例如去蔬菜大棚义务劳动、和驻我镇的部队联欢、到敬老院爱心慰问、去菜市场做价格调查等等。9月9号课外活动时全班同学去卢店河唱歌、捡垃圾、为10号的教师节编花环,既放松了紧张的神经,缓解了学习压力,又为初中生活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5、培养研究学习方法的习惯。在教学中,我常常渗透一些记忆方法。如"故事串记忆法"、"谐音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奇思妙想记忆法"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掌握了较好的记忆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外语"panda"可用谐音记为"小熊猫盼长大";根号2的近似值可记为"意思意思而已";而"秦长桂,背八叔,游苏杭,登**,看见了,日月潭。"一句话就能帮我们牢牢记准确我国的十大名胜古迹。

三、扎实进行教研,促进自我提升

参加工作以来,面对教学改革,我责任心强,态度端正,能主动钻研业务,特别是新课改以来,积极参加培训和教研,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XX年9月,我撰写的论文《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现状与分析》被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评为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一等奖;XX年4月我撰写的论文《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整合》在河南省第四届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整合论文评比中获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颁发的一等奖。

作为一名教师,我以身作则,尊重、理解、关爱每一位学生,对后进生更是关爱有加,能够对学生因材施教。我长期关注和研究后进生及后进生现象。XX年9月,我撰写的论**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大力转化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在XX-XX学年**市教学成果评审中参加了交流,同年我的论**果《新课标下农村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措施》被评为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优秀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经过不懈努力,近年数学学科成绩优异,教学效果优秀,曾多次上公开课、示范课,获得过镇级、**市级优质课。XX年11月,我的多媒体课件《反比例函数》获**市二等奖;XX年9月,在**市第四届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技能竞赛中被**市教育局评为优质课教师。XX年获得**市课堂教学优质课一等奖。

篇8

神秘适合年级:铃声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低年级

科教项目访谈——“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

让自己随时“灵感在线”

亲历美好岁月——“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拾零

新闻

观点

思考

异域传真

读书

地外生命科学探索

点击科学

寻梦“天宫”——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阅读材料(一)]

抗生素滥用使得流感治疗愈发艰难

科学新闻

荷塘里的“不速客”

物理可以这样学

气候变化的故事旧报纸中的气候变化故事

中国科技教育史话硕果仅存的北京大学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开端的标志

也许会引起你震撼的一本图书

感受发生的一切聚焦科博会 感受新科技——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拾记

广西青少年机器人赛事激情舞动五月天

学习钱老科学思想 传承科技创新精神——“学习弘扬钱学森科学思想讲座”在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举办

感受绿色生活方式 培养科学探究兴趣——全国各地“我的低碳生活”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主题活动相继开展

传统混凝剂“搭配”处理高浊度钢铁废水

电容式谷物水分传感器探头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气吸式精播机种、肥作业智能计量检测系统

科普骄阳 辉洒八桂——2010年中国科协“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广西活动成功举办

人工喂养北京雨燕雏鸟初探

小白鼠情绪与行为研究

双底多功能节水促生长花盆

夏至日正午日影测量

利用植物修复技术改善新密市矿区生态环境设计方案

青少年科学DV活动设计方案

叶脉标本DIY(初中一年级)

火山喷发

自制单向阀

飞舞的火焰

观察冰核中的气候变化

多功能实用画架

多用链节拆补器

安培力的大小方向演示仪

网文撷英

消失中的森林

科学新闻(2010—05—08)

老水塘里的“怪虾”

点击科学

科海拾贝

让孩子乐在其中——浅谈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

英语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

巧设游戏,优化中职生课堂效率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索引导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思考

“氯氢化合”实验Flash课件的制作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STS”教育

在三江源活动中探索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有效地利用科普资源与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发展

语文教学中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融合

篇9

上新课前,教师可以先把本单元的主题和任务介绍给全班同学,给学生思考和准备的时间。比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How much are these socks?)的教学时,先让学生们回去把自己所穿衣物的英语名称及其价格列出来,并带一至二件衣物来,从而激活与主题相关的内容,以便课上给他们任务,进行生生互动,互相询问彼此衣物的价格。

2、课上任务的设计: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围绕主题设计一系列的任务和活动,让学生熟悉语言、运用语言。还是以这一课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①师生互动:让学生们向教师询问教师所穿服装的价格。

②两人活动:互相询问彼[dylw.net专业提供论文写作,欢迎光临]此所穿服装的价格。

③小组活动:组员们通过互相之间询问彼此所穿服装的价格,写出一个"价格调查报告",并向全班汇报调查结果。

④全班活动:让学生用带来的衣物模拟建立购物商场,全班分为售货和购物两部分,加入到模拟购物的活动中来,以此练习相关的对话,这样既真实、有趣又生动活泼,同学们个个学得兴趣盎然。

3、课后任务的设计:

课后布置学生在校内或校外运用英语语言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英语运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养成随时使用英语的习惯。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有关描述人物外貌和个性的知识后,便让学生们搜集他们自己喜爱的明星的图片或资料,描写出这些明星的外貌及其个性、爱好等,并简单地表达自己喜欢这个明星的原因。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个个做得很积极、认真,又很有创意。而后,让学生们把自己的作品在班内进行展示,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教师设计的"任务"能否圆满达成取决于良好的教学环境,要靠师生一起努力,共同创设。

首先,课前可以让学生进行两三分钟的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等。以此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热身活动。

其次,在教学中,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观教具等设置情景。比如,在学习有关问路的英语表达时,可以利用学生的座位和教室里的过道等,让学生们练习用英语表达"去往某个地方怎么走",并做相关的游戏和活动,使学生们能够在快乐的笑声里学中用,用中学。同时,要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充分挖掘一切教学资源

"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尽可能挖掘一切与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为此,教师需要想很多办法,充分运用课内外资源、师生资源等,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比如,在英语教师们一直认为比较困难的课文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体裁和内容,在不同的阶段让学生采用模拟对话、扮演角色、讲故事、变叙述为对话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把学生的心思牢牢地抓住,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要学生学好英语光靠每周几节英语课是不够的,我们还可以联合教研组内的其他英语教师一起,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设置不同类型的活动。比如英语拼词游戏,朗诵会、讲演比赛等。这些活动既可以活跃学生的课外生活,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创设英语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课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篇10

二、训练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重要核心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高级形式.它是伴随着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人脑的一种综合性思维,是创造性活动的核心因素。在化学教学中要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欲,树立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因势利导地发展他们思维的创造性。

三、改革化学实验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我们现行的化学实验内容,虽然也有知识、操作及各种能力的要求,但仍停留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上,追求反复记忆和重复训练的次数及以此为目标的实验考核制度。其结果只能培养大批模仿型和熟练型的操作工。我们应当认识到化学实验已不仅仅是一种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直观手段,而且还是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的有效途径,特别是通过以教师演示为主逐步向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的转变.让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验中得到充分发挥。

篇11

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弱,部分学生相当于从零开始学习英语。还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根本不愿学习。身为中职英语教师的我们面临着许多教学难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不少中职学生对英语的厌学思想严重,老师在课堂上维持纪律就要占用不少课堂时间。由于这些因素的制约,中职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是否合格,忽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向学生灌输英语基础知识,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人获得生存能力的社会获得。培养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中职英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不断探索出能加强中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重语言知识轻语言应用

由于教学设备的不足和教学课时的限制,中职英语教学课堂仍然沿用以“词汇”、“课文”、“语法练习题”为教学重点内容的教师主讲模式。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侧重语言知识的传输,学生大多只是被动接受,练习语言技能的机会很少,语言交际活动缺乏。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学生在沉闷压抑的课堂环境中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学生要么讲话开小差,要么在课堂上消极麻木,无精打采,或是昏昏欲睡。即使是那些掌握了一定英语知识的学生,就算是能轻松应付学期考试或者毕业考试,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也普遍不高,远远达不到中职英语的培养目标。

(二)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投入

多数中职教师把精力放在了对教材和教法研究上,作业和练习的批改中,而很少去研究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有接触外,课外与学生接触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交流和沟通很是不够。有的甚至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因而无法进行因人施教。对厌学和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教师若不及时和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因势利导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大大影响中职英语教学的效果。

(三)重教学轻科研

目前很多中职教师在对科学研究的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对提高学校发展和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科研是学术性研究性大学的专利,仅仅把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作为完成了教师的本质工作。再加上大部分中职教师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搞科研。同时中职教师培训进修的学习机会较少,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科研水平。近年来,部分中职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欲望虽有所增强,但由于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科研知识培训,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部分教师只是在单干科研,集体合作搞科研的较少,大大影响了整个中职英语教学的科研水平。

二、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研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各类交际活动中涉及文化的种种问题。波特和莫瓦把影响交际的因素分为三个方面:(1)观察事物的过程,其中包括信念、价值观、态度、世界观及社会组织;(2)语言过程,其中包括语言与思维模式;(3)非语言过程,其中包括非语言行为、时间观念和空间的使用。外语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的人才,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中职英语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基本能力包括:

1、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能力

2、文化能力

3、相互交往的能力

4、认知能力

三、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指导,加强中职英语实用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思想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更新英语教育和学习观念

首先,应从师生的意识形态上消除语言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的陈旧观念。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语言绝不是独立于文化之外的单纯的符号系统。戚雨村先生认为语言是一种文化,而且是最初始的文化,但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重要作用。人们在语言中储存了前人的全部劳动和生活经验,词语则记下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叙了民族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后人通过语言学习才能掌握前人积累下来的整个文化。反之,语言包括语言的使用方式均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不能脱离一个民族流传下来,文化是决定这一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学习英语就必须学习其文化背景知识。中职英语教师不仅自己要转变这一英语教学理念,更应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掌握英语文化的重要性。

(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单纯的知识传输性教学会使课堂沉闷乏味,学生往往失去听课的兴致而搅乱课堂教学纪律,造成课堂教学缺乏实效。因此,教师在讲授英语语言知识点时,应结合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传输和讲解,让所讲的语言知识点在丰富趣味的文化内涵中娓娓道来中学英语教学论文,栩栩如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词汇教学

在讲解英语生词时,应采用英汉对比法,结合词汇文化内涵进行讲解。目前,许多英语教师讲解词汇多以概念意义为主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而语义学告诉我们,英语词义有七种之多,只讲解概念意义而不解释其它意义是不能达到对词义的全面理解的,当然也就影响了学生对词汇的深刻记忆和巩固。词汇的文化内涵是各民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对特定事物的独特感情评价及联想等。对此,我们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例如:中国文化中的“龙”是华夏民族的图腾形象,汉民族一向以“龙的传人”自称。相反,在英美文化中,dragon 是民间传说中凶残的怪兽。在史诗Beowulf 等传说中有叙述为证。再例如,汉语里说一贫如洗,而英文却用as poor as thechurch mouse,因为西方人信佛基督教,常见建筑物是教堂。由于教堂里通常没有可供老鼠吃的事物,所以形容一个人极度贫穷在英文中就被比喻成了教堂里的老鼠。

2、语篇分析和讲解

除了词汇讲解,在做语篇讲解和分析时,更要重视文化因素导入。对于课堂教学而言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语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文(text)。对此我们可以采用“文化旁白”法给学生就课文有关内容加入文化介绍和讨论。例如,在讲授中专英语课文All about Me时,教师可以介绍中西方文化背景下各自的家庭模式,生活方式等内容。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看看哪种家庭模式或是生活方式更好。既让学生学到了规定所学语言知识点,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运用能力。

3、跨文化交际情景对话练习,强化英语实用能力培养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除了教师的科学合理讲授传授知识和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还要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才能让学生记住所学的,运用学到的。在教学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可以营造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例如,当学生迟到时,一定要鼓励学生用英语说出“May I come in?”如果他不会说,老师可以教授几遍,等他会了,然后再让他进教室。这样他再迟到,就会想起并运用这句话来进行交际了。这对其他的同学也是一个教育学习的实情实景机会。中职英语教师应充分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和“参与式”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英语跨文化交际实用能力的培养。例如运用角色扮演活动进行跨文化交际打招呼的练习。教师安排几个学生分别扮演外国学生Tom、中国学生Lingling、外国老师Mr.Brown中学英语教学论文,给出早上在学校见面的情景, 让学生做跨文化打招呼表演。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扩展对话内容,除了用“Good morning”或者是“Hello/Hi”向对方打招呼,还可以与对方进一步交谈,例如讨论对方的穿着服饰,或是当天的课程等等。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则鼓励其说出“Good morning” 或者是“Hello/Hi”即可。

(三)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来了解英语民族文化知识

中职英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具体的语言实践来了解英语民族文化背景知识。如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有趣的英美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并督促他们在早读时注意文化知识的积累,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听原版录音或看原版录像、电影以及多媒体画面,通过真实的交际情景,通过视听感官对学生大脑进行刺激,加深对英语语言和交际运用的印象。在逐步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价值道德观等基础上,又不断促进自身英语交际实用能力的培养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四)、强化阅读输入

阅读和记忆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手段。阅读可以强化巩固记忆,阅读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中职学生阅读英语主要从早读和课外阅读来实施落实。英语早读是学习英语的有效方式之一,中职学校应该把学生的英语早读当成一件坚持不懈的长期工作来抓。英语教师应该在早读时间进班辅导。中职学生自律能力差,早读的场面往往是老师前脚刚走,教室里要么是鸦雀无声中学英语教学论文,要么便是乱哄哄的说闲话。因此英语教师应当为负责的班级制定行之有效的早读计划,并按计划逐步实施落实。做到早读有安排,有检查。这样才能有早读的实效性。学生只有通过英语早读,记住了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词汇和句型,才能学以致用。除了早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趣味性强,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英美报刊小说和书籍。既可以丰富课外生活,也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眼界。同时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也是一个积累和促进。

四、结束语

跨文化交际理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它具有多学科性质,与它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有四个学科,即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社会语言学和传播学。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和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充分利用跨文化交际的理论促进中职英语教学,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交际实用能力有待于学者、教育家以及工作在中职英语教学一线的教师们的合作和研讨。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A]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何自然.语用者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张静.强化高职英语日常教学实效性的策略探讨[J]上海翻译,2011(03)

[4]张书青.加强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1(01)

[5]王晓军.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02)

篇12

第一类,以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入门为主。例如介绍有趣的化学事物、化学及其周边学科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举办趣味实验表演、化学晚会,组织学生解决不太复杂的化学问题、进行化学探索活动等。

第二类,以配合课堂教学、适当拓宽加深为主。例如组织配合课堂教学的课外阅读活动;配合《溶解和结晶》的教学,组织制作硫酸铜或明矾大晶体;配合《配合物》教学,举办《奇妙的配合物》讲座;配合《气体摩尔体积》教学,组织“气体摩尔体积测定”实验;以及配合化工生产教学组织参观活动等。

第三类,以开发智力、培养拔尖人才为主。例如组织化学竞赛和化学竞赛辅导;组织小论文、小制作活动等。

第四类,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手脑并用为主。例如组织化学实验活动、联系生产生活的化学制作活动和实践活动等。

第五类,以科普宣传和社区服务为主。例如举办《真的有鬼火吗?》、《温室气体CO2》、《金属与人体健康》等讲座;出版化学小报(板报、墙报);举行塑料制品修补、化学除渍等社区服务活动等。

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常常兼顾各个方面。

二、化学课外活动的形式

(一)课外阅读活动

组织学生搜集并阅读化学科普读物、化学学习辅导读物、化学发展史和化学家故事、化学趣闻轶事等,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写好读书笔记,还可以举行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展览,或者跟出版化学版(墙)报等活动配合。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要做好阅读指导工作,帮助学生选好读物、掌握阅读重点和解答疑难。

(二)化学制作活动

(1)组织学生制作化学标本。例如合金标本、铁的合金标本、石油分馏产品标本、石油化工产品标本、煤的标本、煤化工产品标本、合成高分子材料标本等等。

(2)组织学生收集图片,制作模型、图表幻灯片,摄制录像片等等。例如收集炼铁厂(车间)、炼钢厂(车间)的图片,制作原子结构模型、分子结构模型、食盐水电解槽模型、热交换器模型、绘制课堂教学用的图表等等。

(3)制作常用的简单实验仪器或代用仪器。例如用墨水瓶制作酒精灯、切割大玻璃瓶制作玻璃水槽和钟罩、用小塑料瓶改制滴管、制作水电解仪、溶液导电性试验仪、丁达尔现象演示仪等。

(4)自制化学试剂。例如用废铜制取硫酸铜、氧化铜,用废铁屑制取硫酸亚铁、氧化铁,从废电池中提取二氧化锰等等。自制仪器和自制试剂可以跟开展家庭实验活动结合,向全体学生进行示范。

(5)化学工艺制作。例如,用阳极氧化和茜素染料着色法制作铝质“金”星、电镀法制“银”质奖章和“金”质奖章、化学晴雨计、制作银镜、化学刻字、自制蓝黑墨水、冲印照片等等。

(三)化学实验活动

(1)实验基本操作练习。在课内培养实验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玻璃管的加工、分析天平的使用、溶液的配制、仪器装置的连接和设计、化学器皿的洗涤等。

(2)配合课堂教学的实验。例如水的合成、氯气在氢气中的燃烧、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测定、同分异构体化学性质的比较等等。

(3)关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实验。例如电镀笔的制作和涂镀、电解加工、电铸、塑料电镀、纸版电池制作等。

(4)结合资源利用的实验。例如从海带灰中提取碘、从废定影液中提取银、从薄荷叶中提取薄荷脑、用头发制取胱氨酸、用米泔水制葡萄糖等。

(5)定量分析实验。例如漂白粉中有效氯的测定、黄铜中含铜量的测定、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小苏打纯度的测定、化肥有效成分的测定等。

(6)跟生活和卫生保健有关的实验。例如CO毒性原因的演示实验、吸烟有害的演示实验、化学去渍、自制豆腐花、照片调色等等。

转贴于 (四)专题报告或讲座

可以由学生做读书报告、交流心得,也可以请科技人员和教师做化学化工方面的专题报告,介绍化学化工的新成就和新发展、介绍化学知识的应用或者做化学知识科普讲座。例如“火与燃烧”、“什么是臭氧”、“化学与能源”、“彩色照片”的冲洗和光化学反应原理”等等。

(五)参观活动

参观跟化学有关的生产和科研单位,组织观看有关的科普电影、电视、幻灯、录像、展览会、博物馆等。

(六)化学竞赛

既可以组织学生普遍参加的化学知识竞赛、化学用语竞赛、化学计算竞赛、基本操作竞赛、化学智力竞赛,又可以组织难度较大的、水平较高的选手赛,分多种层次进行,广泛吸引学生参加或参观。

(七)化学表演和化学展览

例如专题实验表演、趣味实验表演、化学实验展览、化学复习展览、我国化学化工发展成就等专题展览、化学课外活动成果展览等,要发动广大学生参加筹备和参观。

(八)在校内出版化学墙报、板报或者化学小报

(九)组织化学晚会、化学活动日(周)、化学夏(冬)令营等活动

这类活动通常综合多种活动内容和方式。例如在化学晚会上可以安排化学相声、化学猜谜、化学魔术、趣味化学表演和化学讲座等;在化学活动日(周)、化学夏(冬)令营里可以组织专题报告、讲座、化学竞赛、化学游艺活动、化学展览、参观、专题研讨、跟化学家见面等活动。

(十)化学小论文活动

组织学生对化学学习或课外活动中的某个问题比较系统和深入地进行思考、实验、调查、讨论,得出科学的、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或者形成新的发现、改进、创新,在此基础上撰写成研究报告或论文。教师要做好选择课题的指导和研究方法的指导。

三、化学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要做到“二有”,即

“有组织”:要成立课外活动组织,其形式既可是固定的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又可是临时的专题活动小组;既可是分年级的,又可是跨年级或者是跨年级合作的;既可是少数人参加的,又可是全体学生都参加的大型集体活动或者个人活动。其中,要以分年级组织、少数人参加、固定性的课外活动小组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骨干。

参加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人数视指导力量和活动场所而定,通常以每班4~6人为宜。参加条件应包括思想好、遵守纪律、各科成绩都在中等以上、化学成绩优良、对化学有兴趣等。要公开动员、公布条件和名额,形成气氛,让学生自愿报名并由指导教师、化学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共同研究确定人选。成员确定后可在校内红榜公布,扩大影响并促进成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课外活动小组成员每年调整一次,但要保持相对稳定。

“有计划”:要统筹兼顾,按学期(或学年)订好化学课外活动计划。活动的内容应具有系统性,避免杂乱,既不受(课内)教学大纲限制,又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进行拓展;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力求科学性、教育性、趣味性、多样性、实用性与可行性统一。

由于各年级学生特点和学习准备状态不同,各年级的内容应有区别。根据一些学校的经验,初中化学课外活动宜以培养化学学习兴趣为重点;高一、高二的化学课外活动以配合课堂教学为主,兼顾其他方面,注意联系实际和发现、培养好“苗子”;高三则注重化学知识技能的系统总结和适当拓宽加深,以及应用化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确定化学课外活动内容要注意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为当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例如,农村中学可以组织跟农副产品深度开发利用、破除迷信、土壤资源调查与改良、化肥和农药的科学使用等有关的化学课外活动;城市中学可以组织参观化工厂、进行社会调查、三“废”回收利用研究以及与保护环境等有关的其他化学课外活动;矿区中学可以组织采集矿石标本、进行化学分析、资源和环境保护;沿海中学可以让学生学习海洋资源的化学开发利用等等。

计划的实施要做到“三落实”:落实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落实活动的经费和设备材料;落实指导教师和具体准备工作。每一个活动小组都应有教师负责指导。指导教师可以专任也可以由任课教师兼任,但要提倡化学教师全体参与,把课外活动作为化学教研组的一项重要工作经常进行检查、研究,实行集体备课、分头负责。要注意发挥教师特长,可以实行跨年级指导。

篇13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认识自己,但是校园生活禁锢了他们探索世界的脚步。因而在心理上形成了很强的阅读需求,以通过其他途径来弥补自己对知识的渴求。

课堂所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高中语文课本总是竭尽全力地把美文良句一股脑都展现在学生面前。然而学生对此却没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反而是课外读物更吸引学生的眼球。科技时代的到来,课外读物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丰富多彩的内容是吸引学生的法宝。为弥补教科书的局限性,知识的不足,满足学生在精神方面的需求,阅读课外读物势必就成为一种新风尚。

“贫乏”向来是语文的致命伤,只有“多读”和“广博”才能解决这一问题。然而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课外读物在此时就显现出重要作用。作为语文学习的纽带和桥梁,对高中语文学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外阅读为高考语文的现代文阅读试题得分提供了广阔的资源,高考的现代文阅读主要就是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例如:2011年的新课标卷就曾考了这样两个问题:(1)小说的题目为“血的故事”,你认为题目合适吗?(2)从主人公黄宾虹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这两道题都是在考查学生日常的积累、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学生没有丰富的阅历,但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平时在阅读中的积累。同时,课外阅读还为学生的高考作文铺平了道路。学生只有拥有了丰富的阅读量,才能在写作时文思泉涌。2011年新课标卷作文就曾考查到学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度。如果平时没有课外阅读的积累,对于学生来说将无从下手,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但高考不仅仅只是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多是在考查学生的能力。

教育家科勒涅斯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仅仅通过语文课本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的风貌、图景、人情世态都需要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活动进一步开阔视野。对于语文知识的累积,文学造诣的提升,课外阅读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

二、课外阅读的指导

1.阅读书目的选取

学生在考虑问题上还做不到全面完善,所以为了让学生能有效利用短暂宝贵的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活动,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高效的指导工作,为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把好第一关。

面对纷繁复杂的课外读物,学生是茫然失措的,不能正确选择有营养的读物,是学生的通病。老师就需要帮助学生选择阅读书目,可以分为必读书和选读书。把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的书籍作为必读书推荐给学生,例如《红楼梦》《边城》《呐喊》等优秀书籍。教师还可以挑选一些时文美文、优秀的杂志期刊推荐给学生阅读,以保证学生阅读的都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内容。

2.阅读方法的选择

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根本保障。“有的书只要阅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知道其中的梗概即可,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读”。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读物的内容及自身的阅读需要,合理选择阅读方法。诗文可以采用诵读法,议论文用提纲挈领法,小说用点评法……只要选取适合自身的阅读方法都是可以的。

对于那些只需要略读的书目,学生只需要读梗概,抓片段,在短时间内获取有效信息就可以。对于那些需要精读的书籍,则要有目的地反复品读,必要时还可以摘录精彩语句,作详细点评,也可以背诵下那些优美的段落。就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样,阅读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读书方法多样化,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能把课外读物高效利用起来的方法就可以在阅读中尝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建立阅读兴趣小组,就某一名著中的一个人物角色进行生动分析,调动起学生想走入原著的愿望和积极性。在阅读时间上,可以利用课下的空余时间,见缝插针,比如中午、傍晚、饭前饭后等闲散时间进行阅读;等到寒暑假的时候,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读一些篇幅较长的文学名著等。

如果知识只是单纯从课本上获取的话,只会让学生变成井底之蛙,也会阻碍其文学探究之路的发展。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于提高高中生语文素质,激发学生读书创造的潜能有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利用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探索文学作品中的别样人生,使自己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以后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