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医生毕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位领导的支持。特别感谢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的王显军所长、王玫所长给我的大力支持和无私的帮助。同时,还要感谢其它老师的热情帮助,使我的博士毕业论文课题在那里能够得到很好的完成。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本教研室王束玫老师、姜宝法老师、贾崇奇老师、贾存显老师的热忱指导和无私帮助,使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在此,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李建同学、房学强同学、杨丽萍同学、刘兆兰同学给我的无私帮助,希望我们以后能够继续合作。
最真诚的感谢对我理解、支持、帮助的各位!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学习的理解、支持和关心,他们的付出是巨大的!
医学生毕业论文致谢词【2】
在论文基本定稿的时候,我心里夹杂着难以表达的伤感和欣喜,毕业论文是我即将毕业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一个任务饱含了指导老师的诲人不倦、朋友同学的帮助以及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回首大学生活,师院承载了我最美年华里的四个春翡夏翠秋金冬银,有过欢笑也曾留下遗憾,但庆幸的是,此时此刻我们还能聚首一起畅想未来。
借此机会,我想对我的指导老师以及帮助过我的同学朋友致以最真挚的谢意。
篇2
1.2方法
1.2.1调查内容
在专家咨询和预调查的基础上,将规陪与考研在三方人群中设置不同的问题,并进行对比。探究医学本科生毕业后应首选规陪还是考研及其原因,规陪完成后是否继续考研等问题。将不同人群对规培过程中的收获作为选项,医生的选项分别为:A,临床操作技能;B,人文素养;C,应急能力;D,沟通能力。规陪生的选项分别为:A,临床实践的能力;B,人文素养;C,沟通能力;D,应急能力;E,对专业的认知能力;F,其他。在校生的选项分别为:A,早点接触临床;B,增强临床技能;C,培养独立行医的能力;D,其他。给各个选项赋值,选择选项记为1,不选记为2。
1.2.2调查方法
对各人群采取独立填写问卷的方式采集信息,在填写前由调查者讲述调查的目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调查中,努力提高问卷的回收率并及时复核。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数据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在410名调查对象中,医生94名,规陪生126名,在校生190名;其中男218名(53.17%),女192名(46.83%)。94名医生中男65名,女29名;医师51名,主治医师35名,副主任医师7名,主任医师1名;48名(51.06%)带过规陪生。126名规陪生中男61名,女65名;接受培训时间为1年以下的33名(26.19%),1~2年33名(26.19%),>2年60名(47.62%)。190名在校生中男92名,女98名;有144名(75.79%)来自农村家庭,46名(24.21)学生来自城市家庭;158名在校生(83.16%)对规培制度有一定的了解。
2.2三方人群对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认知
2.2.1在校生毕业后再教育的选择及影响因素
190名在校生中,有96名(50.52%)愿意继续接受毕业后教育,132名(69.47%)觉得考研对于医学生而言是很有必要的,178名(93.68%)选择考研的原因是为了方便以后找工作,只有26名(13.68%)是因为热爱科研而选择考研。在校生对毕业后再教育抉择及原因调查表[n(%),n=190]项目构成项目构成毕业后的选择选择考研的原因(多选)规陪29(15.26)获得高学历116(61.05)考研67(35.26)方便以后找工作178(93.68)就业(当医生)78(41.05)热爱科研26(13.68)其他与医学相关的工作5(2.63)不想马上参加工作35(18.42)其他11(5.79)其他7(3.68)考研的必要性规陪后会不会继续考研有必要132(69.47)会67(35.26)没必要28(14.74)不会35(18.42)不知道30(15.79)不一定88(46.32)
2.2.2规培生选择规培的原因及对未来的规划
126名规陪生中,选择规培的原因多是受政策所迫(48.41%),也有因考研不顺(18.25%)、家庭及经济问题(7.94%)。在规陪结束后(57.14%)选择就业,无人愿意继续出国深造。
2.2.3医生对毕业后教育选择的倾向及对学生的期望
94名医生中,63名(67.02%)建议医学生毕业后继续接受毕业后教育,23名(24.47%)认为就业是毕业后医学生的最佳选择。在以后的就业过程中,只有16名(17.02%)认为规陪生与研究生之间没有竞争力,而76名(80.9%)认为规陪生结束规培后还是应该继续考研。
2.2.4三方人群对规培目的的认知
(1)在校生和规培生对规培过程中学生收获的评价:160名(84.21%)在校生和119名(94.44%)规培生认为临床技能是规培的重点,但对独立行医能力的认知不相同(P<0.01)。
(2)规培生和医生对规培过程中学生收获的评价:只有30.95%的规培生认为在规培中得到了人文素养方面的提升,而59.57%的医生选择了人文素养(P<0.01)。对沟通和应急能力的获得与要求也存在差异(P<0.05)。
3讨论
3.1三方人群对规培的总体情况
本调查发现,在校生对规培的认识程度普遍很高,但是真正了解并愿意接受者占少数。由于住院医师规培与研究生培养制度在教育体制、学习课程和轮转制度及其考核等方面存在差距,导致大部分学生把体制更为成熟的研究生教育作为毕业后再教育的首选。绝大多数规培生因为政策所迫而进行规培,但培训结束后的选择面较窄。相对于已毕业的研究生,临床医生给予了规培生更高的评价,并鼓励他们继续接受毕业后再教育。结果发现,在校生与规培生对规培的认识有一定的差距,而医生与规培生的观点也存在错位。规培生在培训过程中人文素养和沟通能力并未得到很大程度地提升,这与医生的要求迥然不同,有可能成为形成医患关系紧张局面的潜在因素。
3.2加大改革投入力度,从根本上提高规培模式的成熟度
中国目前的规培制度仍不成熟,各方面可提升的空间很大。毕业医学生关注的问题包括:收入待遇,社会保障,就业途径,工作环境等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从需求入手,解决实质性问题。增加规培生的工资,完善政府和培训基地医院共同支付模式,把握好双方责任比例。积极探索引进社会资金,支持“社会办医”,引导学生、医生参与,促进模式在实践中成熟。努力保障学生的就业、生活、保险等问题,通过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激励其不断上进,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同时,还要明确学生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带教老师应善于鼓励支持学生创新,院方也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全面促进规培模式的成熟。
3.3统筹兼顾毕业后教育两大模式,完善二者之间的互补互信
目前国内的医学教育体制呈多样化趋势发展,虽然满足了各类学生的需求,但是难免会产生“杂而不精”的现象,尤其是在毕业后教育方面。中国医学研究生教育属教育部统筹,而住院医师规培则主要由卫生部负责监管。2011年12月,在全国医学教育会议上,卫生部和教育部部长分别提出了整合建议,但如何落实、统一医学研究生教育与规培制度,仍需不断探索。政府应尝试淡化医学硕士教育,实现规范、连贯、完整的医学教育模式,避免教育内容雷同的资源浪费;制定出可以适应各类医学教育的规培制度,满足医学生多样的需求;鼓励医学生规培后再深造,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切实做到医学精英化教育。
3.4真正与国际接轨,拓宽学生选择途径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卫生专业队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1993年中国模仿国外建立起了规培制度。在将近20余年的探索过程中,制度在不断完善,但是依然没有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相关政策机制。规培和考研后,学生的学历并不被国外所认可,导致医学生规培后选择机会并没有像预期的一样增加,反而减少。相关部门需为学校、医疗机构创造对外平等交流的平台,深入探讨中国教育体制的不足。学校和医院也应把握机遇,与国外建立长期长效合作机制,从下到上改革深造体制,摸索具有我国特色的国际化医学教育新模式。
3.5增加沟通渠道,减少不同人群认识的差距与看法的错位
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开通各种渠道,加强与在校医学生特别是毕业生的沟通与交流,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切实有效地了解和满足学生工作现状。学校和医院的管理人员之间也应该互相多交流、互通信息、取长补短。通过会议、论坛、官方网站等平台进行信息交换,在对医学生培养及需求方面达成共识,更好地为医学生和医学教育的发展服务。
篇3
2.选题要考虑主、客观条件只有考虑主、客观条件,才能避己之短,用己所长,选择最利于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课题。比如,您想对"交感胺类药物"进行研究,如果您的生理学、药理学基础好,可从其应用方面选题,可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不同侧面进行研究,同样会有突破。如果你的化学及药物化学基础好,可从药物基因方面及配伍方面进行研究,通常药物的基本结构决定药物的作用,取代基因决定作用强度、副作用等。医学领域学科很多,不一一列举,但都可找到其突破口。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写出称心的论文来。
3.选题不要太特殊选题特殊,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写不出好论文的。尽量避开大而复杂的题目,选比较一般的题目。比如"胆囊收缩素一胰泌素"对某一方面的作用研究,这类题目有比较、有借鉴,写起来比较容易。
4.要摆脱单纯的爱好和趣味个人的爱好和趣味是选题的一个前题,但是,单纯地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也是不切实际的。比如你对分子生物学很感兴趣,也是目前医学界关注的问题,但就目前的实验条件及教学计划而暂时还很难写出如意的论文。当然有条件可从某个角度去研究。又如你对"爱滋病研究"很有兴趣,但目前国内你接触的都是第二手材料,孤立的去研究,是困难的。
5.选择突破口选题要找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可选择难度较小,而又带有普遍意义的题目,或者易被人忽视的问题,如果有条件,突破口可以选择两门学科的交界处,进行科学的"边缘"研究。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各门课程都在同步与交叉学习,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连贯性,比如学习解剖知识较全面之后可以选择"某种外科术式改进探讨"。基础理论融会惯通之后,往往在临床内、外科交界处或其它相关学科交界处做文章容易突破,比如内科侧重于药物治疗,而外科是往往忽视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治疗化疗致吐"研究成功即为内科药学与肿瘤科交界处研究成功的典型例子。钙离子拮抗剂的广泛应用亦然。就中医与西医而言,比如中药大黄多种作用,如你从化学分析角度去分析药物的作用机理就是对中医的发展,容易重点突破,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
搜集资料
题目选定之后,就要以题目为中心,作一些踏实的搜集资料工作。
1.选定一个搜集资料的目录制定一个搜集资料的目录是写论文的一个重要基础,制定这个目录时要和写论文有经验的前辈交谈,或经导师或教研室有经验的教师指点,也可以请与自己毕业论文题目相近的、论文写得好的毕业生介绍经验,交换意见。
制定搜集材料和目录,可以从现在的文献资料调查入手,既熟悉,又有兴趣。搜集材料的目录可按年代由近溯远,写上调查中得到的有关研究对象的材料。随着计算机广泛应用于文献检索,给作者搜集资料带来很大方便,但这种文献往往是二次文献,笔者建议在此基础上用追溯法查阅一次文献。
篇4
(二)测量工具
采用杜天骄编制的《医学生就业压力问卷》测定压力均值,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按1(无压力)~5(压力很大)级评分,得分越高压力越大。其研究认为,量表压力源从大到小分别包括社会环境压力、家庭支持压力、岗位要求压力、个人素质压力、专业供求矛盾压力、就业指导压力以及学校影响压力7个分量表。本次调查的Cronbach’sAlpha系数(内部一致性检验)为0.945,信度良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测量自我效能感均值。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测量大学生的应对趋势,量表含有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按0(不采用)~3(经常采用)级评分。
(三)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类别的差异性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三组以上类别的差异性分析采用F检验,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一般现状
总就业压力得分为(3.061±0.622)分,压力水平中等偏上,在正常范围之内,最高为4.19分,最低为1.57分。得分区间在1~2分的占3.67%,2~3分占44.04%,3~4分占43.12%,4~5分占9.17%。七项压力源中,社会环境压力[(3.401±0.800)分]和家庭环境压力[(3.208±0.934)分]是临床毕业生最主要的两项压力源,其余为个人素质压力[(3.046±0.688)分]、就业指导压力[(3.042±0.736)分]、岗位要求压力[(2.974±0.592)分]、学校影响压力[(2.963±0.694)分]、专业供求矛盾压力[(2.801±0.672)分]。
(二)就业相关影响因素对总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对不同年级、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有无意向单位五个方面的总体就业压力、应对方式(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及一般自我效能感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见表1。不同年级、学生干部担任情况对学生的就业压力感知、积极应对、自我效能感三方面都有显著影响;女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更趋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但在自我效能感方面明显低于男生;所处家庭经济状况越差,相应的压力感知越大,诉诸积极应对的频率也越高;未确定就业单位比确定的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在应对方式上,积极应对的均值明显高于消极应对。可见,面对就业压力,毕业生采取积极主动的问题应付方式的频率次数上升。调查发现消极应对在各因素间差异均不显著。调查结果显示专业地域优势在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三个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结合Schwarzer的表述,本调查中一般自我效能感均值为2.243分,总体水平中等偏下;低效能者(得分低于2分)占12.84%,表明被试偶尔会自信心不足,需要帮助其找出优势、悦纳自己;得分在2.1~3.0分的占80.73%,表明被试抱有一定自信心,感觉有能力胜任一般工作;高效能者(得分在3.1~4.0分)占6.42%,表明被试自信心过高,需要帮助被试进行客观评价,避免盲目自信。此次调查的男、女生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前人研究。
(三)总就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
临床医学生就业压力、应付方式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互关系。可见,总就业压力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应对呈极显著正相关。以总就业压力为因变量,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及自我效能感为自变量,采用逐步进入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有积极应对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可解释总方差的16.7%,结果见表3。其中,消极应对被排除(与其余因素间无显著相关性),一般自我效能感为反向预测源,得分越高,压力水平越低;而积极应对为正向预测源。
三、讨论
(一)莆田学院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环境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临床医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临床医学专业性强、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本高、毕业后就业面窄、薪资待遇底等限制因素成为临床医学生顺利就业的限制性因素。首先,莆田学院临床医学生的构成五成以上家庭经济条件中等偏下,学生自我认知和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相对偏低;其次,新办本科院校在近年的发展中存在诸多挑战,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还有待提升,近两年的就业质量也随着社会对医疗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呈稳中有降的发展趋势,就业难度略有提升;再次,福建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系统,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特别是近年来由地方卫生部门与高校合作招收定向委培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的加剧;此外,通过五年的专业技能培养,结合必要的就业指导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积极开展师生座谈会、职场模拟面试大赛、专家讲座以及QQ群、微博、微信等多渠道积极调试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就业信息,帮助学生拓宽就业途径,提升就业能力,鼓励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毕业生总体压力水平中等偏上(得分3.061分)。
(二)莆田学院临床医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源及自我效能感分析
通过压力归因调查发现,社会环境压力和家庭环境压力是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主要压力源,社会、家庭对不同性别学生的期望水平和大学院校的专业设置关系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而专业供求矛盾压力对毕业生的影响,相比杜天骄的研究明显下降,推断这与福建省内医疗卫生市场需求量较大存在一定联系。就自我效能感而言,总体得分中等偏下,低于其他高校的总得分。其中,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男生,对压力的感知力也略高于男生,这与之前的研究相符。就应对方式而言,倾向于积极应对,并与就业压力水平和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表现为:在高水平的就业压力和相对偏低的自我效能感的推动下,毕业生面临学校、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的交互影响,及时的介入与调试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应对所感知的就业压力,更多地咨询诉说、倾诉内心烦恼,征求他人意见,同时克制负面情绪、改变方式方法来进行自我调适已达到较佳的心理状态,为顺利就业做准备。数据显示,在高就业压力、低自我效能感的交互作用下,辅导员介入并参与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调适工作,引导其合理释压是必不可少的。经过五年的专业技能培训、就业能力开发及就业心理疏导,学生能够相对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及定位,大多数人都能及时调整就业心态,妥善处理就业压力,使之转化为就业动力。
篇5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本调查所用资料均来源于实地调查结果。资料收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学生自填问卷来收集定量资料;二是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获得定性资料。其中以定量资料的收集为主。
此次问卷调查的题目是课题组成员在阅读大量有关就业指导文献的基础上,参考国家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其意向的调查”问卷设计的。本调查因采取无记名形式,所以问卷的结果基本真实可靠。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发出问卷403份,回收问卷403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392份,有效率为97.27%。
(一)择业心态调查结果显示,44.58%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不乐观,40.36%的学生对就业前景持一般态度,只有12.85%的学生持乐观态度,还有2.21%的学生对就业前景不清楚。由于临床医学专业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医务人员,毕业生的就业方向相对单一,且近几年医疗就业市场极度地不景气,一方面是大中城市人才饱和,毕业生都想往里挤,另一方面是小城镇、广大农村基层、边远山区缺医少药,医疗人员素质低下,毕业生又不想去,所以对医学毕业生来说“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因此,调查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感到就业前途渺茫。但是,调查也显示,对于毕业生前景持乐观态度的毕业生也占相当一部分,在严峻的现实面前,还能有一成以上的毕业生乐观面对,其原因可能在于两个方面,要么是对自身能力有自信,要么是家庭或社会关系起作用。
在问到“你个人就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最多可选择两项)时,41.14%的学生选择为使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24.96%的学生选择为生计的需要,32.33%的学生选择为享受高水平的物质生活,19.68%的学生选择为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l0.84%的学生选择为社会发展做贡献,24.7%的学生选择为施展能力和完善人格,8.43%的学生选择为成名成家或提高社会地位,12.85%的学生选择为建立家庭奠定基础。总体看,我院大学生择业心态呈多元化趋势,但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二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这是因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确立,人们已越来越习惯于以经济利益作为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笔者认为,追求个人发展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所学、发展自己的爱好,取得最优的成果,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寻求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才干的地方,只有到这些地方就业才能取得自己人生道路上最好的成果。
(二)就业意向
根据调查,对“开始有了明确的职业意向是在什么时候”这一问题,50%的学生选择在大学期间,7.13%的学生选择大学毕业时,1.81%的学生选择上研究生期间,41.06%的学生选择在上大学之前。这说明尽管大部分同学感到就业前途渺茫,但他们早就有了就业心理准备。对“你期望的月薪是多少”这一问题,49.67%的学生选择800—1000元/月。这可能是通过就业指导,学生们就业观念在逐步转变,许多毕业生不再把目光盯在高薪水的好职位上,而是有了多样性的选择,这就使得可供选择的岗位数量增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一方面,医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对工作单位的地理位置选择相对集中,好多毕业生只盯着大中城市、大医院,这与我国基层医疗单位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恰恰是背道而驰的;另一方面,市场的平等观念和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为社会职业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很多毕业生愿意到三资企业、民营医疗机构、私人医院就业。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工作应以事业为重,工作地点、单位性质都无所谓,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学生死盯着大城市、大医院不放,希望到国企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大大降低,而选择到三资、民营、私营医疗单位的毕业生比例有所增加。过去毕业生在择业中求稳,现在更注重个人的发展空间,更注重通过在不同的领域里为社会做贡献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为自己争得社会地位。
对于毕业后理想或希望从事的职业(或工作岗位)是哪类工作,57.63%的学生都选择了医生(含实习医生),这说明,尽管医学毕业生就业难是不争的事实,但毕业生的专业思想还很稳定,都愿意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
(三)影响因素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个人的实际能力非常看重,这也是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亮点,说明我国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在学生身上产生了积极向上的作用。医学是一门对专业技能要求非常高的学科,医疗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十分重视个人的实际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其实求职的过程是一个考察大学生全面素质的过程,全面素质作为人才市场的竞争要素已越来越被广大学生所认同,这缘于用人单位求才的动力、人才竞争的压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单位人员结构的调整,对医学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用人单位普遍采用的对医学毕业生英语要求达到四级、计算机达到二级以上的要求,以及要求既有较高医学专业知识,又在文艺、体育、文采方面有专长等一专多能综合素质的要求,都给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增加了新的困难。同时,也对医学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毕业生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使自己成为综合素质高、专业素质扎实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越来越“挑剔”的用人单位的要求。
但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有五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是寻求一份理想工作的主要因素,自身能力方面排在其后,这说明在就业政策、制度方面不够完善,就业市场尚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过程存在许多不正之风,大多数毕业生处于无奈状态,他们认为学校和个人都难以左右社会的某些不良现象。
(四)就业指导
调查结果显示,95.43%的学生非常赞同开设“就业指导课”,54.81%的学生认为“学校同毕业生的沟通和个别咨询、指导不够”,33.13%的学生认为“信息来源渠道不够,信息内容不充分”,32.73%的学生认为“同用人单位的沟通不够”。对于“你认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应大力加强哪些内容”这一问题,49.35%的学生选择“为录用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搭桥”,44.78%的学生选择“向学生提供人才需求信息”,37.35%的学生选择“收集和整理社会上有关人才需求的信息”。通过座谈和个别谈话,我们还了解到一些学生对就业形势和政策不十分清楚,希望学校多举办就业指导讲座,设立就业指导咨询日等。
三、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一)变被动为主动
有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怨天尤人,抱怨自己读大学刚好碰上这个劳动力过剩的年代,大学里又主要接受了应试教育而缺乏动手能力,还碰上大学扩招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好像什么倒霉的事都碰上,自己也无能为力,所以只能被动地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为使医学毕业生顺利地完成对社会环境及工作任务从不适应到基本适应的过程,缩短适应期,较快地实现由学生到医生的转变,要求我们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医学毕业生对适应期的特点和规律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搞清楚决定适应期长短的因素,以及采取哪些措施来缩短适应期,指导医学毕业生利用学校的一切有利条件,努力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走向社会作好心理和认识上的准备。要帮助毕业生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尽早认清形势和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不断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素质,进行合理的定位,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适应角色,并促使医学毕业生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创造能力,努力赶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二)变消极为积极
实践证明,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一次成功地选择到满意的职业,相反有的甚至经历了几十次的选择、面试、再选择、再面试的考验,但他们没有因此而气馁,却认为这是一次人生的挑战和锻炼。正是这种乐观的就业态度促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通过邀请成功择业的往届毕业生回校做报告,用先进事迹感召在校生,从而调动毕业生择业的积极性。就业教育与指导,要坚持做到具有前瞻性,要改变过去那种就业工作只抓一毕业班的做法,把就业的工作对象拓展为全体学生,从新生入学就开始对其进行全过程的就业教育与指导。
(三)变压力为动力
篇6
目前我国的整体趋势在于,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又是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时期,就业压力十分突出。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正在与世界经济接轨,会出现一段就业压力加大的时期,然后才可能逐渐缓解。由于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我国人口增长率从20世纪90年代已开始下降,到2020年后将接近零增长,新增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将明显下降,那时就业率才会逐渐回升。
现在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呈现出几个特点:1、需求不平衡。2、社会对毕业生素质要求提高。3、就业竞争目益激烈。4、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已经基本形成。5、就业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完善。
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人力资源的主要来源和组成部分,而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无论从数据统计还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大学生毛入学率仅15%,而美国为82%。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均在50%以上,韩国、印度、菲律宾也在30%左右,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改变当前基层面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是党和政府关心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
对高校而言,“一次就业率”已成为考核高校工作优劣的主要指标,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质量。高校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将给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对学生的就业,择业教育也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此,仅对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特别是艺术类院校的就业工作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一、学校统筹方面。
学校领导牵头,主抓就业工作。只有得到学校负责人的重视和要求,才可以将学校各部分与就业相关的力量有效地进行整合和协调,为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也可以使各部分与就业工作相关的部门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个部门对于就业工作的困难和建议才可以更直接地为学校所了解,进而,才会更快捷地、具体地制定措施,完善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也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地让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各部门才可以服从分配,明确在就业工作各个环节上扮演的角色,才可以发挥最大的力量,为就业工作服务。
二、涉及就业工作的艺术类学校各部门方面。
这些部门应具有专为就业的计划、规章制度以及程序安排。在处理有关就业工作问题时,应该尽可能地简化程序,尽可能地根据在校毕业生的实际情况,提前作出部署。特别是在毕业生处理退校手续时,尽量缩短时问,为毕业生提供一个轻松、便捷的离校环境。专门负责毕业生工作的就业指导中心,要拥有现代化的就业信息查询条件,并将这些信息和网站普及到学生那里,避免信息再就业指导中心过于集中或者无法通知到学生。如有可能,应将毕业这一年的有关毕业手续的办理方法和时间提前公告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好让学生将精力主要放在就业上。
在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中,选择教师上,应注意让有经验、有能力、有热情的专职人员担任教学任务,切忌不可把资格老、工作时间长等因素作为任课教师的选择条件。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和情况,应该注重授课的实际内容、教师的现代意识以及讲课能力,这样才可以使就业指导课成为一门真正对学生有意义的课程,并被学生所接受。对工作有热情的人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真正的互动起来,才可以在课余时间主动地翻阅资料,认真备课,使就业指导课在授课内容上具有实效性,在形式上有所突破,在作用上有所体现。其中在就业指导课的授课内容上,我建议至少应具有以下的内容: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如何写好简历,如何写好求职信,就业信息准备,自荐的方法和技巧,面试准备和技巧,面试实施,面试中的问题,面试结束,考研毕业生指导,出国留学毕业生指导,就业法律指导,创业指导,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岗前指导,见习的指导,毕业手续的办理及注意事项,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网络信息就业的查询和注意事项等等。
在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方面,应该让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先立足,再前进”的就业理念。首先,先教会学生做好自我定位,在社会上明确好适合自己的工作位置。对自己能干什么和想干什么,有个清醒的认识,脚踏实地地面对就业。其次,通过课堂授课、专家讲座、教师日常引导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目前的就业市场情况,掌握就业形势的发展方向。再次,做好毕业生就业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对于毕业生关于就业的问题和疑惑,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让学生在头脑中确立就业与择业的关系,通过具体的数据和事例掌握应届与往届的就业率对比情况,最终使学生在观念上有所转变,避免在就业时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三、艺术类高校基层各系方面。
制定专门的适合本专业学生就业的规章制度及教学计划。专业的不同,也许就业的形势和方向就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专业,各系应组织专人对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和总结,再根据客观事实的现状,做出相应的调整,制定为就业有所便利的规章制度。国人部发[2006】17号文件《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中,国家已经提出了关于毕业生就业见习的精神,既为面向基层就业敞开了大门,也同时看到了见习对于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性。不论是师范专业的学生,还是非师范专业的学生;不论是现在具有见习制度的院系,还是目前不具备见习制度的院系,都应该把毕业生见习制度重视起来。见习期问,毕业生可以在用人单位熟悉工作环境,调整个人的就业状态,亲身经历就业过程,将就业指导课中的内容应用到实践当中,也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让学生在社会上为自己更准确的定位,确立更加实际的就业目标。学生在大学的生活里最终的目标是学得可以在社会上立足的技能,以及可以为国家服务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力,这些都集中体现在就业上,如果无法就业何谈为国家服务,何谈实现自我价值;如果无法就业,何谈赡养老人,何谈幸福生活。作为学校应为学生负起责任,为学生的就业负起责任。见习制度的制定,可以使学生提前进入角色,更早地、更好地为自己定位,这样才会避免在就业上的盲目。
在具体的关于就业的指导思想中,应该鼓励学生以“走出去”的原则对待就业。“走出去”的就业原则指的是学生主动走出校园,寻找用人单位,学校为此积极提供便利。前些年人们为了省时省力主动到饭店去用餐,因为想去饭店用餐的人多,而饭店较少;人们主动到商店购买商品,因为需要买商品的人多,而商店少。现在,很多饭店推行了送餐活动,而且没有送餐费,原因在于想去饭店用餐的人虽然也很多,但饭店的数量却增加了更多,同样是为了省时省力地用餐,人们的选择空间就更大了,在如此强大的竞争面前,饭店想要生存,必须采取行动——送餐上门;现在,很多商品也采取了推销的策略,原因也在于购买商品的人很多,但是商品可供选择的空间也很大,商家要想生存,也必须采取行动——送货上门。有人说,大学生不是货物,不能与饭菜、商品相比,是的,也许在形式上不能相比,但在大学生就业与饭店和商家如何生存上,他们的实质是一样的。如果还抱着以往等着用人单位来选人的态度去对待就业工作,那必然会影响毕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就业成果。让学生们“走出去”,对待就业问题采取主动的策略,也许是提高就业率的好办法。
关于基层各系的专业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影响,使专业教师了解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学生的就业与否,可以证明该专业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如果一个专业的学生连续几年都无法达到正常就业,当然应该质疑该专业存在的必要了,至少应该考虑缩小该专业的入学人数,学生的减少,也相应地影响专业教师的数量,这是一个环环相扣问题,应该引起专业教师的重视。从另一个方面上讲,专业教师是本专业的学生和专家,必然对本专业的就业去向也有所了解,特别是一些特殊专业教师,他们与本专业相关的用人单位可能非常熟悉,要是将这些专业教师充分的调动起来,加入到为高校学生就业服务的队伍中,那将是十分重要的一股力量。
关于基层的思想政治辅导员,他们是就业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不仅可以使就业工作顺利地开展下去,而且可以使就业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工作中与学生紧密联系,学生的特点和想法,辅导员最为熟悉;对于就业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和效果,辅导员也最为清楚。在就业工作的问题上,多与辅导员联系和沟通,有助于掌握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目前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辅导员是做学生具体工作的,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辅导员可以更加具体引导学生的就业,调整学生的就业观点和想法,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准确的就业建议,帮助学生在社会上定位。一名辅导员也许不会了解所有学生的就业情况,但可以帮助一部分学生走上就业的正轨,再由这部分学生影响其它的所有同学。
篇7
1.2方法
1.2.1工作分析调查问卷
主要收集聘用招录护士年龄,护士岗位的主要任务,该岗位所需最低教育程度(学历),所需能力,所需个人品质等。本调查中实际发放调查问卷总数为52份,实收取调查问卷数为52份。
1.2.2步骤
整理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招录的不同学历层次护理专业毕业生资料,结合文献设计工作分析调查问卷。给科室护士长发放调查问卷,通过问卷了解招录护理专业毕业生工作情况;收回问卷后分析学历层次与护理毕业生工作能力之间的关系,确定招录护理专业人员的学历层次。
2结果
本调查对象为2011年7月~2013年7月被我院的招聘、录用的全日制中专、大专、本科护理专业毕业生,共计52人,按照学历、工作时间分为3组,年龄18~24岁,中专学历者有21人,大专学历者有30人,本科学历者1人。
2.1工作半年组
本科、大专学历者较中专学历者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应急能力强,操作能力差异不大。
2.2工作1年组
本科、大专学历者较中专学历者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强,中专学历者的应急能力、观察能力有一定提升。
2.3工作1年以上组
中专学历者在观察能力、应急能力、操作能力与本科、大专学历者无明显差异,但在理解与表达能力上还存在差距。
篇8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2016届全日制护理本科毕业生46人,均为女性,年龄在20-25岁,学制4年,已修完规定课程,包括《护理研究》,《医用高等数学》《医学统计学》等,教授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
1.2方法
1.2.1调查内容:问卷参考本科生教学培养计划以及其他资料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护理本科生对选题重要性的认识,选题的内容,选题的方式、时间,自觉影响论文选题的因素等,选择式自由如实回答,共12道题目。
1.2.2调查方法:向46名护理本科毕业生发放问卷,采用现场发放与现场回收无记名方式,调查前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填写要求和注意事项,要求认真如实填写。共发放问卷46份,回收46份,问卷回收率100%。
1.3统计学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2结果
2.171.74%的毕业生选题时间是实习中期,选题内容广泛,包括临床护理,护理管理,人文护理,社区护理,护理教育等,选择临床护理方面的是最多的,占41.30%,最少的是护理教育,占8.7%。选题方式各异,其中占63.04%的毕业生是自主选题导师认定,只有8.7%的毕业生是导师指定题目。而选题的依据中,最多是可利用材料丰富,占73.91%,最少的是老师提供的研究方向,占4.35%。
2.246位毕业生的学校指导老师职称最多的是讲师,占43.48%,最少的是教授,占30.43%,其余的是副教授。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学院老师对论文的关注程度对其积极性的影响一般,占58.7%,而28.26%的毕业生持无所谓的态度,只有13.04%的认为老师对论文的关注程度对其积极性的影响非常大。虽然整个论文写作过程占主导地位的是学生,但是老师的职称和关注度对部分同学的论文写作存在一定的影响。
2.3绝大多数毕业生的论文选题选题都和下列因素有关:缺乏系统培训,缺乏拓展材料,文献查找困难,没有时间精力,和指导老师缺乏沟通。其中占前三位的是:84.78%缺乏系统教育,78.26%缺乏论文写作相关知识,73.91%不会查找文献。
3讨论
“选题”是开展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毕业论文能否顺利进行和完成。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认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3.1在学校缺乏科研论文写作等的系统培训。调查对象均为四年制护理本科生,在校期间已经学习过科研相关课程,比如《文献检索》、《护理研究》和《专业英语》等,因其学时数较少,学分比例低,对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的影响很小,而往往被学生所忽略。也安排了关于毕业论文撰写的系列讲座,邀请讲授老师均是教授,副教授,但课堂教学内容与科研实践的脱节,学生缺乏研究设计、论文选题、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撰写论文的系统训练。同时,护理专业师资队伍本身的科研素质与论文写作能力还比较薄弱[3],虽然部分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科科研的进展,但往往忽略联系科研选题与研究思路,使学生对护理科研仍是一知半解。
3.2缺乏论文题目的拓展材料。在论文选题时学生因求资料好找,容易写等原因,极易使得选题内容陈旧、选题不到位,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因此在选题时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作为毕业论文选题的主体,并与学生的专业兴趣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查阅大量文献,提炼选题,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训练和基本功的培养[4]。
3.3临床实习任务重,精力投入不够。紧张的毕业实习、找工作和各种考试是学生论文撰写中的阻碍因素[5]。护理临床实习任务的艰巨性及工作时间的特殊性等,导致学生无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顾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又有28.26%的学生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不良。在学校催促定选题之后,没有过多与老师沟通和翻阅资料,随便应付了事。
4结论
选题是研究工作的起步,正确的选题一经决定就为研究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选题也是撰写毕业论文的开端,能否恰当的选题,对于整篇论文写作是否顺利,关系极大。因此,教、学双方均需提高认识,端正态度。[6]通过上述调查可见,可以把影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本科毕业生论文选题的因素总结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不会查找文献;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不良;实习期间太辛苦,没有精力等。客观因素包括:整个论文筹备过程中缺乏系统的教育;缺乏论文写作的相关知识;缺乏论文题目的拓展材料等。学生方面应当合理安排好自己时间,做好论文写作的规划,积极查阅相关文献,在平时的学习中着重培养问题意识,开拓思维,全面地认识问题,并及时与导师沟通,提取有效信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学校方面应在学校多组织相关讲座和开设相关课程,强制性让学生去学习,支持学生多参与前沿护理知识的学习,探讨科研写作的模式,使学生在实际的研究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撰写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石燕燕.丁雪梅.钱英.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认知和撰写能力的调查.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5);4306-4307.
[2]肖顺真.护理研究.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6.
[3]谢伦芳.关于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障碍的原因分析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9.23(2);357-359.
[4]赵国玲,哈斯.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5(2);45-46.
[5]马芳,宋建华.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分析与思索[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64-66.
[6]段明娟,张晓勤.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220-221.
篇9
一、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现状
新升本院校扩招之后学生人数增加,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严重不足,以我院外国语言文学系为例,数十位高级职称的教师已经不能满足毕业生论文指导的需要,选聘具有讲师职称或者硕士学位的教师成为唯一的选择。这或多或少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例如:选题方面,部分老师由于从事科研的经历不多,导致毕业论文的题目过于陈旧,范围很小,致使学生可以研究的方面明显偏少;而有的课题给的范围太大,使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做好,而流于泛泛的结果;而在选题环节中由于给出的总题目数和学生人数没有差额,也就是题目数和学生数几乎相同,导致一些学生由于最后没有适合自己的题目可选,只好为了毕业而选了自己不感兴趣的题目,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二、对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科学选题
选题是搞好毕业论文的前提,是毕业论文的关键,对毕业论文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题目决定了毕业论文的内容,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撰写的先决条件,好的课题是成功的一半。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与确定应考虑下列原则:课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课题应结合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实际;课题类型应多样化,能使学生针对各自的情况来选择选题,以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课题的高质量完成;课题应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性;课题应具有可完成性。
在以上指导原则下,指导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自身科研实际提出课题,并将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意义及预期成果向学生作以简要介绍。题目汇总后经教研室主任初审,由系(院)组织专家对拟提交的题目进行集中评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确定课题名称以供学生进行参考。论文题目进行公布的同时,加上相关背景介绍和成果预期,能够避免部分题目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不多而不知其所以然,因而不选择该类题目,而倾向于选择其相对较为熟悉的科研课题,从而导致个别学生的毕业论文雷同或者相似等情况的发生,为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带来不便。
2.加强毕业论文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毕业论文的撰写历时近一个学年,期间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完成的质量如何,都直接影响着毕业论文的最终质量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于新升本院校而言,刚刚从专科层次的学校升格为本科,在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上,尤其是在毕业论文的管理制度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经验不足,考虑不够周全等问题的存在。而在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诸多因素中,缺乏毕业论文制度或制度不完整、执行不严等是影响毕业论文过程管理规范化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坚决把好毕业论文管理过程的质量关,提高毕业论文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对于新升本院校意义重大。这就要求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各系(院)加强过程化管理,抓好毕业论文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改进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固有的思维模式,为毕业论文的质量提供制度上的保证。另外,每级管理者还可以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意见,甚至是对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改进今后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3.优化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信息化需要
毕业论文工作的准备、撰写以及答辩一般要持续一年左右,在这近一年时间里,围绕毕业论文会产生巨大的数据量,给管理者和教师带来难以应付的工作量,并引发多方面的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篇10
本报讯(记者 汪玲)记者昨日获悉,四川农业大学日前启动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与四川大学不同,川农大加强了本科毕业生的论文程序,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和研究生一致。这个要求引发了不少大学生的争议,认为此举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四川农业大学日前下发文件,对目前尚在大三的学生的论文工作进行了提前部署。据悉,从2007届毕业生开始,该校将加大毕业生论文的管理力度,通过增加环节、保证师资等措施,强调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按照要求,2011年将离校的2007届学生,毕业论文必须经过“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答辩”、“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等四个大环节。和原来的毕业生论文程序相比,增加了答辩环节。开题答辩要求每组必须有4位老师在场,组长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学生答辩时间不少于15分钟。
“本科生毕业论文被质疑,并不是论文本身的错,而是管理环节的问题。”川农大副校长杨文钰表示,要保证毕业生毕业论文质量、防止抄袭,可以通过论文开题和写作过程中增加管理环节来实现。
此举在学生中引起了争议,不少人担心这样严格的程序会增加负担,“又要实习、又要写论文,还要找工作,哪来的时间呢?”对此,该校要求2007届学生从第5学期第13周(2009年11月23~29日)就开始开题的相关准备工作,第6学期第3周前完成开题报告撰写。第7学期第11~18周(2010年11、12月)开始论文答辩,每个学生报告和答辩时间不少于15分钟。杨文钰表示,由于在时间上进行了调整,因此,即使增加了环节,毕业论文也不会增加毕业生的负担。他认为,社会不用把毕业论文看得过于神圣。
篇11
1 重视论文选题,拓展选题的范围,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
比较2009 届和2010 届的毕业生的选题方向,2009 届毕业生所选择的题目多数都和临床微生物检验有关,其他方向诸如临床生化检验和临床血液学检验等很少涉及。而2010 届学生的选题范围就比较广泛,涉及了检验学的各个方向,有些选题方向甚至涉及了当今发展的前沿。另外,还鼓励学生参与到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中,让学生选取科研课题的小部分进行研究,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科研能力。比如,2010 届就有2 名学生参加了其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
2 落实本科生导师制,提高教师素质
检验专业作为小专业,学生人数并不是很多,所以我们实施了本科学生的导师制。本科生导师由副高以上职称以及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临床教师担任,每名导师指导学生3~4 名。
从两届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来看,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加强导师的自身修养,提高教师素质,采取措施让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能力逐步提高,从而保证本科毕业论文水平快速提升。
3 院系合一的教学指导模式
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检验专业在硬件教学改革的同时,“软件”的改革也在同步的实施。根据检验学的特点,我专业采用了院系结合的教学指导模式,检验专业的教师将医院临床工作和学校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日常教学中就有目的性的介绍相关专业的学术前沿,注意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从实习开始就定期的开展科研课题的讲座,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 转贴于
4 规范和完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行之有效的流程[2],由二级学院负责监督并保证流程规范严格执行。根据本科论文写作特点,对论文流程进行结构化设计,将具体流程划分为选题、开题、实验、论文书写、指导教师评阅、定稿、打印装订、答辩评审等阶段,并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具体的质量标准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间。
提高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践中,以重视、提升大学生毕业论文水平为平台和突破口,是实现大面积、全面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3]。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其中毕业论文工作必须抓好。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要深刻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意义,从各方面进行努力,以推动我们的工作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18日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是对学生四年学习的知识质量、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的检验,也是学生查阅资料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测试。然而,在现有的传统毕业论文工作模式下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尤为显著的一点就是:现有论文工作大多以教师为主导,为此尝试使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来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写作,并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来自于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其核心理论要求从传统教育的束缚中将儿童释放出来。他特别强调要尊重儿童的心灵和自由的天性,遵循儿童发展中教育规律的重要性。将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运用于各类学校教育中就成为今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发现教学。发现教学法的思想渊源可上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的教学方法和近代西方教育家卢梭、第斯多惠、斯宾塞等人的教学思想,这一方法的广泛应用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积极倡导的结果。发现教学法亦称假设法和探究法,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时,不是简单地将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中心思想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独立实现知识认知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发挥启发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路径方法;研究客观事物发展的过程和客观规律,从中发现创新点,形成自己的独特理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促进学生对这种情境发问并自己收集证据回答问题。
(二)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法于二战后出现于欧洲,到20世纪六十年代由英国教学专家所广泛采用。情景教学法又称视听法,该方法认为知识的学习与知识使用的“情景空间”有密切的联系,强调要注重特定情景环境中产生的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法的自然关系,不强调预设目标,不对学生提出僵化固定的教学要求。情景教学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合作教学。合作教学是一种极具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合作教学理论于20世纪七十年代兴起,并在美国教育学家的倡导实施下于八十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合作教学是以建立和组织学习中人的关系为基点,通过设计先导目标,以全员多层次多角度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团体讲授为前导,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团队成绩为评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技能和心理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手段。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策略在毕业论文工作中的应用
(一)发现教学的应用。通过多年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我们注意到了这样一些现象,一些由教师设定好的题目由于多种原因(如学术性过强或脱离现实内容生僻等)往往乏人问津,而学生对自己有兴趣的问题或在实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更有研究热情。所以,我们在本科毕业论文中的指导中尝试应用发现教学在以下两个方面:
1、大学生在日常课程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学生兴趣不大,简单采用请教老师或同学交流的方式来解决;而另一些问题往往能引发一段时间的持久兴趣。不论是哪种问题,由于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其对问题的理解和研究兴趣都具有一定的深度,因此鼓励学生根据日常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自设题目。
2、在进行毕业设计工作时,鼓励有意向的同学对知名学术问题开展研究讨论。知名学术问题通常具有高的知名度和隐含的高回报收益,有兴趣有能力的同学如能解决知名问题,对于今后的进一步深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助力。
(二)情景教学的应用。毕业论文主要于本科教学阶段的最后两个学期开展,这一阶段大部分学生要么在准备研究生考试和复试,要么已经进入意向单位进行实习或工作。在校准备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大多还能抽出时间,着手毕业论文的相关工作,而工作实习的学生就显得有些可望而不可即了。针对这些同学应用情景教学策略。具体做法为:鼓励工作实习同学在特定的工作情景中,发现具体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在努力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时,也完成毕业论文的要求。例如,宜家家居是来自瑞典的全球最大的家具和家居用品零售商,每年会吸纳部分实习生进行短期工作。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针对宜家采购系统结合实习工作写出了论文“宜家家具订购网的分析与设计”,就把毕业论文与现实很好地进行了结合。
(三)合作教学的应用。合作教学策略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启示为:
1、导师在设置毕业论文题目时可以有意识地将相关题目分组,同类子题目成立论文小组,开展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在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时,导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相关题目,如连锁快餐店的管理系统设计,连锁咖啡厅的管理系统分析、连锁书店的管理系统的实现等。由于这些题目的主要设计目标相同,可以让这些同学在把握自己独特特点的情况下结合成论文小组开展合作,更好地完成论文写作工作。
2、从导师的研究课题中遴选学生能力所及的部分,由学生完成,开展导师与学生合作。导师还可以对自己承担的科研课题进行筛选,选取学生有兴趣能完成的部分,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研究内容,让学生在完成论文的同时,提高科研能力。
三、毕业论文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在今后的毕业论文工作中,我们要在选题时充分使用发现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将毕业论文与实际问题充分结合。同时,提醒导师充分结合学生特点和自己的科研现状对论文题目进行设计。我们将本着“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目标,以提高论文水平促进毕业论文工作发展为动力,继续深化毕业论文改革,争取让毕业论文工作进一步发展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Vemette,P.Four Flaws:Avoiding the Common Mistakes of Novice User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The High School Journal-Feb/March,1994.
篇13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检验,也是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的必需环节,同时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的重要依据[1,2]。就此笔者对青海某高校预防医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对影响论文质量的相关因素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关键人物访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本次调查的资料来源于某高校2003-2014届预防医学及其相关专业方向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对连续12届的789份本科毕业生的论文逐一进行了评价。
2.研究方法。对789份本科毕业生的论文逐一进行了评价,评价体系涵盖论文研究类型、资料来源、撰写格式(题目凝练、中英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统计方法使用、内容以及研究意义。对即将90名毕业的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3.统计分析。使用EpiData2.1软件建库录入调查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一般情况。789篇论文资料中,预防专业372人,占47.1%;地方病防治方向272人,占34.5%;卫生管理方向67人,占8.5%;妇幼保健方向78人,占9.9%。论文研究类型中描述性研究623篇,占79.0%;实验性研究76篇,占9.6%;分析性研究70篇,占8.9%;Meta分析16篇,占2.0%;其他类型4篇,占0.5%。其中来源于指导老师的课题(为校级或院级)20篇,占2.4%;指导老师协助下设计并完成的760篇,占97.6%;无省级及以上课题。总体来看,每年毕业论文以描述性研究居多,近年Meta分析逐渐增多。
2.写作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常见错误和不规范情况中,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情况最多,476篇,占60.33%。其次是正文格式有误的359篇,占45.50%,第三位的是统计图表的使用有误的127篇,占16.1%。论文整体质量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2003年论文无误率仅为50.7%(36/71),2014年论文无误率达85%。
3.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通过对90名应届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学生态度是论文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要性调查显示,68%的学生认为重要,22.70%认为不是非常重要,7.60%认为不重要。对毕业论文认识的调查显示,65.10%认为是重要的实践,63.40%认为是对专业知识的总结,50%认为是锻炼自己的机会。毕业论文撰写对科研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作用的人数调查显示,68.60%的学生认为可提高科研的能力,61%认为可以增加对科研的兴趣,70.30%认为是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36.60%认为和学位证挂钩,涉及毕业成绩,不写论文就不能毕业,存在应付。此外,调查显示67.50%的学生认为经费不足,73.60%认为资料来源匮乏,61.90%的学生认为缺少老师指导,58.80%认为缺少设备条件,46.50%认为缺少院系支持,44.10%认为缺少政策激励。指导教师对论文质量影响的调查结果显示,46.20%的学生认为是指导老师的责任意识,38.30%认为是指导老师的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