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

篇1

1 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毕业论文教学计划安排未体现农业生产特点,研究时间不能保证

按照现行的教学计划,农学专业往往论文和实习结合,安排在第6学期和第7学期之间,而其他专业往往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以河南当地农业生产情况为例,小麦一般在10月份种植,来年6月份收割;紧接着是玉米种植,并在10月收割。周年生产,一年两熟。而学生的实习被集中在一段时间进行,时间安排上跟不上农事进程,也覆盖不了哪怕一季作物的全生长期。由于需要集中时间实习,另一方面也导致其他时间的理论学习时间安排很紧凑。在平时,同学们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参加到老师的实验中去。因此,目前的教学计划,难以让同学们有充分的时间对作物整个生长期进行实习和观察,更遑论周年的观察和研究了。由于时间上不能保证,即使有同学愿意提前参加到老师的科研中,以备以后写毕业论文,也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承担实验任务,所得到的数据质量也不高,毕业论文的质量自然容易大打折扣。

1.2 生产、科研与教学脱节,经费缺乏

作为地方院校,农学专业的老师课题申请竞争很激烈,不少老师基本没有课题经费支撑研究。因此,对于农业生产,往往也离得比较远。即使有部分老师有些小课题,也只能是小打小闹,脱离生产。另一方面,学校扩招,教学经费却并未相应调整。由于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往往是由老师命题作文,出现与生产脱节,炒冷饭的现象也不少。由于研究命题本身缺乏鲜活,也难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1.3 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存在缺陷,难以起到导向作用

尽管目前已经建立了毕业论文的监督与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其可操作性仍然不强。对毕业论文的评价,往往对格式、形式过于重视,对成绩分布、材料是否齐全较多关注,而对于实习过程监管、论文学术水平的评价等实质性的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手段。老师们往往因为不忍心影响学生毕业,也存在放水的问题。由于这些原因,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并未真正起到导向作用。而同学们也往往因此而存侥幸心理,做论文时不好好做,写论文时东抄西抄,甚至有造假的情况。

1.4 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些同学学习态度松懈,未能认真对待毕业论文工作。认为大四找工作忙,学校不会怎么样。而学校也因为近年就业压力大,而存在放松监管的情况。这更助长了学生们学习态度上的松懈。

知识面狭窄,求知欲不足,难以应付综合性的作业。现有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养成了学生被动受学的习惯。不少学生,在大学四年中,习惯于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学习模式,平时很少浏览专业期刊,知识面狭窄,对行业缺乏基本的了解。这样的情况,是很难想象能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能够写出新意和深度的。

综合素质不强,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弱。一些同学缺乏基本的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混乱,语言表达功底差。写出来的文章,不知所云。语病连篇。大学院系往往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使同学们失去了提高的机会。英语过级的强制要求,使得很多同学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背记英语单词上面。

2 提高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质量的途径

要提高毕业论文的教学效果和论文质量,根本还在于学生,毕竟论文是要学生自己写出来的。而各种制度和教学计划,都应该围绕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如何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进行设计和管理。为此,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实现毕业论文教学质量提高。

2.1 鼓励紧贴农业生产实际的选题

农学类本科生的培养,主要目的为服务于农业生产。如果学生学习时就脱离实际,毕业后即使参加农业方面的工作,也很难短时期内适应过来。当前不少农学类本科生毕业后,往往在农资行业工作。这类岗位酒需要扎实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因此,如果在毕业论文选题时,就贴近生产实际,将有利于毕业生的能力培养。院校各级部门应该设计配套政策,鼓励指导老师提供紧贴生产实际的选题。同时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当地农业科研活动,既提高教师本身的业务能力,也为学生实习提供经费保障,以实现以科研促教学的目的。

2.2 根据农业特点,对教学计划作出相应调整

农业生产周期长,难以重复。因此,在毕业论文工作中,要求在实习实践,论文工作时间安排上作出调整。如刘世亮等提出的全程实习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毕业论文时间难保证问题。但是,要实现全程实习教学,必须要在课程设置上作出较大的调整,严格控制学生理论课学习负担,以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老师的科研工作。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取消专门的实习时间,通过教学时间表的调整,让学生自由安排时间,达到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的目的。

3 评价指标要作导向性的调整设计

在毕业论文评价指标中,应该减轻对形式审查的重视,而把更多的注意放到学术价值评价上,同时,应该把是否联系实际,以及论文工作的过程纳入考核的内容。这样,真正从评价指标的导向上,让学生和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重视起来,并主动地把毕业论文工作于农业生产实际相联系。院校各级管理部门应该严格把关,真正做到鼓励先进,鞭策落后。这样,从制度上杜绝学生侥幸心理。

4 鼓励学生尽早参加老师的科研活动

大学生在进校后,应尽早完成专业教育,并在第二学期开始,鼓励学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去,在具体的科研中,认识农业生产,拓宽视野。学生们只有到具体的生产实际中去体验,才有可能逐步培养专业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毕业论文将从哪里出来。

5 经常举办学习交流专题报告会,分享乐趣和经验

篇2

求学网小编为你提供论文范文:“以中国古代文学选题为例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漫谈”,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以中国古代文学选题为例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漫谈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以中国古代文学选题为例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漫谈”,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篇3

近年来,各高校院系结合本专业特色,在毕业设计选题、指导教师培养、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已经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了它们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宝贵经验。但相关报道多以理工科及文科院系为主,而关于医学院系特别是护理学院系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方面所做的报道却较为鲜见。近年来,我们结合护理学专业特点,对2001级、2002级、2003级毕业论文工作加强管理,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综合能力为目的,通过施行举措,在督促毕业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论文写作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本文将对这些举措进行介绍,以期为今后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适当的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学时相对压缩,使学生在横向知识体系加宽的同时减少了专业知识的深度,加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使毕业论文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其突出的问题有3个:

1.思想重视不够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的不断发展,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得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方面的工作量随之增加,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资源趋于紧张。大多数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指导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也非常有限。

而对于学生方面,有的学生平时课程学得不扎实,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容易造成对论文写作的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对指导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不能正确、灵活地利用论文检索工具。有的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在要上交时随便从网上东拼西凑地抄袭,敷衍了事。这些学生都是从思想上没有能认清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浪费了毕业前的一次综合训练机会。

2.时间安排不当

毕业论文设计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始,若时间安排的太晚,会给论文的开展带来困难。一方面,学生进入论文的设计时间较晚,不能深刻地理解题意,更不能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准备,从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接触较晚,容易给师生交流和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带来不便。

3.格式欠规范

学生的论文格式不规范,排版样式多样,错别字众多。而且许多学生习惯性地从网上下载一些文字,然后进行简单的拷贝,一方面容易造成知识产权的问题,另一方面会造成文章的写作风格不一,使文章缺少连贯性。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举措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护理学系结合本院系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规范要求,严格把关,以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

1.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好组织动员总结工作

系部广泛动员全系教师、应届毕业生和临床教学医院,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保证学生论文的质量。护理学系成立了学术分委员会,召开专业教研室会议,布置年度毕业生论文工作安排,制订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格式、确定严格的时间节点,最后形成详细的论文指导计划。在学生下点实习前进行专题毕业论文动员,组织有关教师讲解、宣传毕业论文重要性及写作规范。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在掌握所学知识、培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学位和顺利毕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召开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大会暨优秀论文颁奖典礼,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及临床优秀指导教师,邀请优秀论文作者上台介绍论文写作经验,由专家现场提问点评,并安排低年级学生共同参加,以使其对毕业论文工作有所了解。

2.严格制定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程序,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根据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我系特制定了《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规定》,以规范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同时,又详细安排了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程序,将毕业论文工作划分为准备阶段、选题与审题、开题报告、论文撰写、检查与指导、论文评定、工作总结和归档与保管阶段,明确列出各个阶段的工作程序与要求、要求完成的时间以及完成人,并结合本科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一年的实习期划分为上、下两个阶段:上半阶段要求学生完成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下半阶段主要集中精力撰写论文,并集中选择一个科室继续完成实习。然后再将两个阶段的时间进一步细化,列出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的各具体的时间段,保证了临床医院与实习生对实习与论文工作能够心中有数,确保了毕业论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我系制作了毕业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登记表、开题报告、评审表、成绩登记表等一系列表格材料,发给临床医院使用,并制作了论文“书写体例”,以统一学生论文的格式。还由郑国华博士制定了《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评分细则》,使论文的评审有据可依,从而也保证了论文成绩的公正性。

3.加强系部与临床教学医院联系,监控毕业论文工作全过程

为进一步完善论文管理工作,在2005年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临床教学工作会议上,我系与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各临床教学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临床教学负责人一起,讨论了此次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改革的情况,听取各方意见。2006年5月,我系在2001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完成以后,也专门召开了毕业论文工作总结会议,与福州地区部分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一起评选优秀论文、探讨改进工作的方法。2007年1月,举办2006年临床护理学师资培训班,对全省十五所医院护理人员代表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介绍“护理临床教学与毕业论文工作”、“护理科研基本程序”等知识。此外,考虑到我系的毕业论文工作尚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又专门安排了系部老师参加指导,负责与各临床医院护理部联络协调及为学生答疑释惑。并自2006年起,系部安排教师作为联络员,下到福州各临床教学医院,参加论文开题、论文答辩,并加强中期检查。

4.临床教学医院密切配合,保证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

临床医院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组织成立毕业论文评审委员会,严格选聘指导教师,开展指导人员培训,交流论文指导经验,明确工作任务、职责,清晰论文指导流程。护理部针对学生论文的选题、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文献查阅等进行了专题讲座,讲座后,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论文评审委员会认真审定学生上报的课题,安排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并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协助学生论文拟题,为学生写作答疑,避免学生在论文创作过程中走弯路。护理部组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针对学生论文题目、论文设计、方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学生撰写论文过程中,护理部负责宏观调控,指导老师则耐心细致引导学生搜集论文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并针对论文相关内容定期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与学生交流并对论文进行修改,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最后学生论文完成后由护理部组织论文评审委员会对学生论文进行评审,选出优秀论文上报系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护理部及时进行工作小结,综合分析学生毕业论文水平,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取得的成效

1.学生表现了较高的悟性和科研能力,个人潜能得到发挥。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运用相结合,培养了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

2.大多数同学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所选课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统计和分析,掌握了文献检索、课题设计、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阅读专业资料等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具备了撰写论文的能力。

3.临床教学医院反馈,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了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为更好地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带教老师也加强自我充电,使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53(1):46-49.

[2]杨立军,何志鹃.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建筑,2007,33(4):214-215.

[3]谷倩,彭少民,钟立汉等.高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实施[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1):75-77.

[4]欧丽,胡浩.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与答辩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189-190.

篇4

目前,教育部对高等学校的本科教学评估中一个重要的二级评估指标是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这说明本科毕业设计在本科教学中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毕业设计也是体现大学本科阶段性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对于锻炼和提高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药学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目前各院校对药学本科学生培养主要为4年制,虽然培养计划不尽相同,但大部分为三年半的基本理论学习,半年的毕业设计,有些院校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甚至大于半年,足见各院校对本科毕业设计十分重视。在平时的上课期间,虽然各院校都会开设很多的实验课,但绝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比例较小,因此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不能培养出科研思路,独立完成科学研究比较困难。因此,目前国内大多数院校在培养本科生中都会设计毕业论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完成论文。故毕业设计既是大学生四年生活的检验,也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途径。

本文通过结合我院药学专业特色,从组建指导教师团队、毕业设计指导等环节对其做出有益探索,以期提升我校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一、组建教师指导团队

优秀的指导教师团队是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坚实基础,为此组建一支由从事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教学的专任教师组成的指导教师团队是探索成功的基础。该团队主要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资格,并具备系统、全面的药学科研能力,其余所有指导教师均具有讲师以上职称资格,具有长期从事本科论文指导的实践,并且保证具备充裕的时间和精力以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我校药学专业几乎所有的专业课均由药学院教师担任,专任教师数量及资质均能满足指导教师团队的组建。

而以往我院药学本科毕业设计多以单个教师作为独立负责人指导进行,不同教师擅长不同领域,有一定的专业局限性,而通过建立一指导教师团队,这不仅能为提高最后的毕业论文质量提供有力保障,也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适应能力也起到一定的“演练”作用。

二、毕业设计的指导

1.合理选题。指导教师团队首先根据指导的本科生数量及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拟订一个大的科研项目,再根据本科生的实际情况及科研实习安排拟订若干子题目(题目具备专业性、创造性、科学性和逻辑性,即保证课题难度合理,工作量与预定时间匹配,避免课题太简单、研究范围过大、研究内容太多),召集组内学生一起探讨、交流,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做到一人一题目,对要进药厂或医院实习的同学,对选题一定要把握好题目的难度保证有充分的实验研究时间以完成该项目。每名学生虽然选择的是某一个方面的内容,但是由于在一个团队中,故对其他所有环节均能得到学习。选题要在毕业实习前即决定,以保证同学们能有充分的考虑时间和准备时间。

2.积极做好前期准备。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确定后,指导教师根据每位同学的不同研究题目提出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要求。学生据此查找、收集资料,并逐步形成清楚的认识,明确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以及预期结果,指导教师给予指导和分析总结,确定最终实验方案,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内容包括综述研究意义、研究基本内容、研究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进度计划等,随后开始着手准备实验材料。

3.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毕业设计的核心。首先要规范学生操作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室行为习惯,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指导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操作行为的规范教育,包括安全卫生、实验试剂的管理和保存、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等几个方面;告诫学生端正科研态度,规范实验记录,指导教师应督促学生认真记录好每项实验数据,实验记录必须真实、及时、准确、完整,防止随意涂改,更不准伪造和编撰数据,所有内容均要记录在科研研究记录本上,实验研究完成后指导教师予以收回;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倡互帮互学的科研作风,虽然每个同学实验方向有差别,但是同属一个课题下的子题目,相互之间均有关联,既然在同一实验室,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一些实验内容可以多人参与,相互帮助完成,既可以让每个同学都能够得到更多锻炼还可以减少实验差错的出现。

此外,教师的正确指导是保证实验研究的顺利进行的关键。指导教师团队每两周组织一次组内学生工作汇报,要求所有团队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按时出席,听取学生上两周工作内容的总结报告,检查工作进度,与学生讨论存在的问题,给出合理建议,要求学生拟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并对其合理性和可行性给出评价,但由于团队教师成员较多各位老师工作安排差别故需相互协调、配合,以保证能够给予学生更全面的指导,但这样的指导方式时间间隔较长,虽然可以让指导教师及时了解实验进度,安排调整实验进程,但是对学生实验中临时面临的一些小问题不能及时地给予指导,故除集中指导外,指导教师团队中的教师可根据自身工作安排,排定实验指导值班表,保证每日都有一位教师能通过现场、手机通讯、网络在线等方式随时对学生实验进行实时指导、沟通,这样的指导方式能更直接解决学生实验中临时出现的问题,这也解决了以往由单一指导老师指导时,由于该教师出差、上课等原因,其指导的学生找不到指导教师而耽误实验进程的窘境。通过这一改革,使学生实验研究进度明显加快,可明显改善由于实习时间紧迫而导致的实验不充分,使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情况。

4.撰写毕业论文。为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在撰写之前,指导教师需与学生探讨行文思路,拟定写作提纲,然后结合实验资料进行论文撰写,根据论文情况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对论文进行修改、不断完善,完成初次定稿。在指导论文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应重点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道德,让学生严肃认真地对待研究活动,不做主观结论和不严谨的结论,禁止抄袭;二是规范学生的学术研究活动,无论内容还是形式,大多数本科同学由于没有撰写过科研论文,故论文规范性差,表述随意,格式混乱,故指导教师对论文的整体结构、缩略语表、中英文摘要等,既要对学生进行基本指导,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严谨的作风;三是教会学生基本的论证方法,避免学生将毕业设计的各项内容写成叙述文或宣传稿,帮助学生学会用掌握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在论证过程中力争做到论理严密、富有逻辑、内容简洁和观点正确。

初稿先由本团队指导教师(亦可邀请部分专家出席)对论文进行初评,组织开展小答辩,团队中所有同学均参加。小答辩程序参照药学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分为答辩同学进行论文介绍、教师及同行提问、学生当堂回答问题。通过小答辩以便及时发现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并督促学生进一步完善论文,完成终稿。

以往对本科生论文的修改,往往仅只依赖该生指导教师,改革后增加了根据指导教师团队对初次定稿论文进行集中答辩评价,在小答辩中,发挥多位教师的专业特长及时发现论文中存在的不足,使论文得到进一步完善,以提高最终论文质量,同时小答辩也是对学生将要进行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的提前“演练”。

三、论文质量评价

我院每年会举行药学及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答辩,毕业论文的成绩分为优秀(85~100分)、良好(70~85分)、及格(60~70分)、不及格(60分以下)几个层次。实施探索后所撰写的论文评定成绩均在80分以上,经过专家评定,论文质量较往年有较大提高。说明通过这一探索对提高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四、结语

毕业设计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相互协作的工作作风以及优良的科学作风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此次探索,组建的指导教师团队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指导经验,对系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有着重要意义;其次通过逐步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从指导学生科学选题,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资料收集、总结、计划撰写;实验研究中指导学生正确实验方法及规范实验记录,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论文撰写时,教师需按论文要求耐心给予学生指导,通过毕业设计整个过程中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传、帮、代”作用,既巩固了学生对大学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增强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也较大幅度提高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同时这对指导教师亦是一种锻炼,可以不断积累总结指导经验,根据研究内容差异采用灵活的指导方式,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带教能力,还可以通过与同行教师沟通了解自己专业不足之处,为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药学本科教学与毕业设计指导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篇5

一、编写实习文件,提高实习效果

实习教学文件是实习过程的指导书,根据各毕业实习点的特点和要求编写实习教学文件是提高实习效果的有力保证。我们派出专业教师深入实习基地调研,分析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并研究实习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据此分别编写出计划等实习文件一套,在编写大纲中,标明对实习的需求以及监管规则,明晰实习的目的、需求、内容和绩效。

二、形成实习流程的模式

1.建立和完善实习基地。根据中药学、药学、药剂学、制药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食品工程、市场医药营销等7个本科专业的培养目的,学生实习基地将有所区别。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场所,把科研院所、药学监管部、制药单位、制剂和药房、医药营销公司、中药种植研究部或公司等归入我院实习场所范围;经过实地考验、刷选、构建、甚至带教的筛选等几个环节,最后签订实习基地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义务。2.制订和下达实习方案。学校根据此学科培养目的要求,在结束第七学期前,审定其实习方案;然因自择实习单位而分散实习的实习生,我们对其分别提出符合其自身状况的具体实习方案。最后上报所在学院相关主管部审批同意后,方案得以实施。考虑到规避实习与就业之间冲突,我们尝试把毕业实习分成两部分来进行:(1)学生可利用第六学期末暑假,提前“预实习”,事先做好开题和论文书写的数据文献检索,加强实习效果;(2)学校主导为主,在第八学期安排相关人员值班,这可实时处理实习细则。3.选择及申请实习场所。为了保证实习质量和实习监管力度,学生应当书写《学生实习申请表》(《实习表1》)或《学生自择单位实习申请表》(《实习表2》)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资格审查表》。选择学校下达的实习方案实习者,则填写《实习表1》;自主选择实习基地及指导教师者,则填写《实习表2》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资格审查表》。4.协商和审查实习申请。当提出实习申请书时,同学的意愿须经相关指导教师的审批,在此期间,指出实习基本要求,同意后签相关意见,然后二级学院根据其意见,继续审批,从实习场地是否符合实习的需求、实习内容是否适当、实习场地之指导教师是否具备相关能力等方面进行考量,最后签意见。5.批准和下达最终实习方案。分管教学院长参考指导教师、二级学院对同学申请的意见做出相应指示。另外,一些同学自主选择的实习基地,通过最终审查后,再向实习基地的教师实习指示的方案以及颁发相应的聘书,学校通过二级学院对校外指导教师进行专业性指导和培训。6.学生办理离校前的准备及手续。实习前一周,根据学生申请实习的情况,邀请学院有经验的老师和专家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对各类型实习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讲解,使学生更快、好地适应实习环境。7.实习基地信息回馈及实习过程记录。为方便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到达实习单位后须当即填写《实习回执表》,由实习单位盖章后,一周以内将表交给或者邮寄给校内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通过面谈、会议、网络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反馈。学生在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实习,其实习内容分阶段进行,要求写实习报告并持续写实习笔记。

三、加强监管,提高实习质量

1.派定实习辅导教师,明确责任。在增强实习质量条件下,二级学院应当任命专业能力强且具有高级职称的指导教师,有条件的基地可实习双导师制,聘请经验丰富的药学技术人员任第二导师。指导教师职责与任务是:(1)据大纲要求编写实习指导书,贯彻执行实习教学方案;(2)联系生产实习单位;(3)实习中,须严格要求、加强辅导,精益求精各个教学任务;(4)实习生需接受正确的导向与监管,适应其实习和生活的状况;(5)实习完成后,在整体做工作报告后,完成相关实习资料的整理。2.增强实习期间纪律,稳升实习效果。通过完善党团建设,加强同学自我监管,同时同学之间互相督促。(1)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基地规章制度。(2)实习期间人数达到实数的三分之二时,才能评算实习相应成绩,相反则视情况给予相应补实习的资格。(3)针对无特殊事由不进入实习者,除遵照学校考勤制度处分之外,成绩还要以零分来计,且无补实习资格,不予毕业及延迟毕业。(4)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制度,保护仪器装备,确保实习安保。3.构建严厉的考勤规章。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缺勤等情况进行记录,当实习结束后上交并存档;实习中,对实习生先考察,在给出合适分数。

四、明确目标,科学全面考核

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其实现的目标:(1)提高实践能力,奠定良好的就业基础;(2)形成稳重的就业规划,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此阶段是“预就业”的过程,除完成实纲完成任务外,还应该提高适应环境、交际及团结意识,增强就业意识,综合评定实习成绩。1.实习文件考核。(1)考勤记录表。按照企业的规章,学生进行签到或打卡上下班,待实习完成后,将经带教教师签名的签到或打卡原件或复印件交给学校,为成绩参考提供依据。这为学生完成校园到社会角色转换提供帮助。(2)实习基地评析表。参考同学工作态度、临床基本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实习基地做出细致的量化评析表。①监管学生实习表现;②根据企业反馈意见,改良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以符合现代企业标准;(3)毕业论文。学生根据实习中实际工作的深刻体会,写毕业论文,锻炼写作能力,对于优秀毕业论文给予表彰,重视毕业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实习成绩考核。实习成绩评定包括以下几方面:(1)实习考勤和单位评价以四级评分制实行,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2)以百分制评定实习毕业论文。这样可以全面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实际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回校一周内,就实习纲领、规划等方面反馈自己的建议以及意见,为下一届的学生实习做准备。

五、结语

我校药学院本科历届各专业毕业实习的成功范例[1,2],从毕业实习文件、实习流程、实习监管和实习考核等多个环节,对实习质量监管控制系统做出初步分析,基本建立了药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质量监控体系。虽然开拓新的实习基地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而且学院投入资金不足,双导师制因企业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而迟迟不能实现,毕业成绩的总评也存在着专家不同意见等,但我们把实习与就业统筹兼顾,分类、分期实现,既保证了学生就业率稳步提高,又保证了学生实习质量不下滑,为提升药学本科专业毕业实习的教学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选题依据:(包括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的有关情况)

目的: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风刚劲,热衷在文学中探寻生命和自然的本质,在美国甚至世界文坛“自然主义”文学中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在对杰克?伦敦文学创作产生影响的哲学思想中,尼采的哲学的影响最深(白淑荣2),学界对杰克?伦敦“自然小说”中尼采哲学渗透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

然而,学术界对杰克?伦敦在“自然主义”文学创作上取得的成就给予了极大关注,却忽视了其在另一文学领域的卓越贡献,这一领域便是拳击文学。在对国内外拳击文学研究进行检索之后发现,学界对拳击文学的准确概念尚无定论,普遍认为拳击文学是拳击运动市场化的一部分(Mitchell225)。类比体育文学的概念,我们可以将拳击文学定义为“从拳击的基本精神及立足于此的现实情况出发所进行的文学性虚构”(申相星29)。杰克?伦敦作为美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位名副其实的拳击文学作家(Mitchell225),其拳击小说理应受到读者及学术界的重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填补文学界对杰克?伦敦拳击小说研究的空白,以杰克?伦敦作品中最为核心的尼采哲学作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尼采的代表性思想“日神-酒神精神”在杰克?伦敦拳击小说上的体现程度及体现方式,证明“日神-酒神精神”是杰克?伦敦拳击文学创作的主导哲学主题,更是一大创作特色和标志。

意义:

拳击文学是杰克?伦敦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与其非拳击文学拥有相同的文学地位。同时,拳击文学作为“体育文学”这一更大类别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获得更多的关注。研究“日神-酒神精神”在杰克?伦敦小说上的体现,不仅仅可以完善杰克?伦敦小说的研究,更是对体育文学所承载的哲学内涵愈加深入的挖掘,对学术界具有双重意义。

国外研究情况: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检索表明,在杰克?伦敦拳击文学研究这一领域里,成熟的学术研究非常匮乏。实际上,自杰克?伦敦的第一部拳击小说诞生起,学术界和评论界便对之采取忽视态度,没有以严肃、严谨的学术态度予以对待。富兰克林?沃克评价杰克?伦敦的拳击小说《蹩脚?贝路》为“杰克?伦敦最差的小说之一”(Mitchell226),凯文?斯达在其为小说《月亮谷》所做序言中,对主人公比利?罗伯特的拳击手背景只字未提。直到20世纪下半叶,美国文学界才出现了少量对杰克?伦敦拳击文学的研究,且研究大多数局限于对其拳击场面描写“真实性”(Mitchell229)的探讨,而未深入至主题及哲学内涵层面。

国内研究情况:

反观国内,学界对杰克?伦敦文学的研究更为局限,在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总库中以“杰克?伦敦”为关键词检索,所得结果60%以上都是对其“自然主义”小说《野性的呼唤》、《海狼》和《白牙》的研究,而其余研究也大多关注杰克?伦敦的政治观和超人思想,极少涉及“日神-酒神精神”,更未见对其拳击文学的分析。在此研究背景下,本研究将尝试填补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并试图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完善杰克?伦敦小说的研究,更为体育文学的研究提供新的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结果

主要内容:

本文的写作基于广泛阅读,包括杰克?伦敦的小说《拳赛》及尼采的著作《悲剧的诞生》,国内外各评论界批评文章,以及文学理论和哲学理论的相关文献。

写作内容主要分为:1、“日神-酒神精神”的概述;2、利用“日神-酒神精神”对杰克?伦敦小说《拳赛》进行文本分析,具体包括(1)情节分析,(2)人物分析,(3)写作手法分析;3、综合文本分析,总结出杰克?伦敦的拳击小说在“日神-酒神精神”视角下的文学意义和哲学内涵,并得出其拳击小说作为传达“日神-酒神精神”的载体之一所具备的独特性。

预期结果:

本论文试图证明尼采的“日神-酒神精神”不仅仅是杰克?伦敦的“自然主义”小说的核心哲学思想,也是其拳击小说中的重要哲学主题,是杰克?伦敦创作艺术的一大特色和标志。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杰克·伦敦拳击小说:《拳赛》。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于作家作品、相关评论等文献资料的阅读,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整合。2、逻辑分析法,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找出内在联系。

论文进展计划

6月10日论文撰写工作启动,通知学生暑假论文选题,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7月15日——8月31日学生阅读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9月1-6日学生将论文开题报告交给班长,统一汇齐后交给外语系负责老师。

9月15日前外语系根据学生选题分配论文指导教师,通知学生与指导教师见面,制定科研工作计划。

9月30日前填写毕业论文任务书。

10月31日前查阅资料、处理数据,完成论文写作大纲,交给指导教师审定。

11月30日前按指导老师审定后的提纲完成初稿,交给指导教师审阅,进行论文中期检查。

12月20日前按指导老师意见完成初稿修订工作,提交论文二稿

1月10日前提交论文终稿,交给指导教师,进行论文初步评定。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中常出现的问题

摘要:开题报告是本科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为提高大学生开题报告的质量,有利于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阶段的工作和学习,本文结合实践教学工作经验,总结了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并进行了必要的阐述。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前言

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能力,提高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因此,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同时,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做好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对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报告,它是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检查和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与学术著作撰写的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2]。为提高大学生开题报告的质量,有利于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阶段的工作和学习,我们在本文中对大学生开题报告的目的和在开题报告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做一个简要的阐述。

2.开题报告答辩的目的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往往通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的形式组织专家对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审核和检查,其目的主要是(1)检查学生阅读的相关文献是否充分;对研究背景的了解是否深入,全面;对国内外研究工作的具体进展是否了解的全面、详细;引用的资料是否具有针对性,可比性;(2)检查学生是否充分具备完成论文研究工作所需要的相关知识;(3)检查学生所选课题是否符合其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否具有一定的理论上的意义或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其专业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检查所选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否适中,是否适合于本科生的特点和毕业论文的时间要求。(5)检查学生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是否合理,是否切实可行等等。为有助于学生的毕业论文顺利进行,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中,专家组还针对具体的检查结果对学生及其指导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因此大学生的论文开题报告应主要针对以上目标和要求进行准备。

3.大学本科生开题报告中常出现的问题

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学本科生的开题报告中经常出现一些问题,具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开题报告题目中出现的问题

开题报告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因此开题报告题目应该结合具体的研究对象,尽量简要概括出所研究的具体内容。为此要求题目既要准确又要规范,既能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又能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此外,开题报告题目中的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在开题报告题目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个是所选题目过大,过于笼统。例如2006年我校有个学生的题目是“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性质研究”。众所周知,稀土过渡族化合物有很多种类,每一种又有多方面的性质,因此从题目上根本得不到论文选题所研究的具体内容。在开题报告题目中另一个常出现的问题是题目与将要研究的内容不符,例如2004年我校有个学生的题目是“2∶17型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结构与磁性”,答辩中发现其研究内容是2∶17型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热膨胀性质。虽然2∶17型稀土过渡族化合物的热膨胀性质与其结构和磁性有关,但很明显这个题目与具体的研究内容是不相符的。实际上出现这些错误与指导教师的工作不细致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在开题报告的题目上要充分重视起来,严格把关。

(2)文献综述中出现的问题

文献综述,即论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进行分析比较,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过于局限就会忽略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关系,不能充分理解文献的意义,不能准确地掌握文献中的研究方法,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研究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实践中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①文献阅读量少,信息不充分,特别是缺少对重要文献的评述,反映出学生对研究状况了解的不够;②对文献只引用,不评述,缺乏对文献的理解,实际上是对文献的罗列;③文献综述定性描述过多,缺少重要的定量的数据指标。例如2009年有个学生描述其拟研究的某种光致色变材料时,介绍这种材料最大的优点是“电导率高”,这里就应该有一个定量的与其它相关材料的电导率的比较,作为其立论的依据;④引用文献的结论时不加标注。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这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此外,在文中相应的引用之处必须加以标注;⑤对文献中(研究内容中)中所涉及的特征量(研究目标)的含义不清楚,这实际上反映出学生缺乏相关的基础知识。例如2008年有个学生拟研究的内容是某种有机分子磁体的结构对Tc温度的影响,答辩中发现学生不知道“Tc”这个符号表示的是居里温度,更不知道居里温度的意义,甚至在反铁磁材料的论述中还在讨论Tc温度。这个学生显然不具备研究内容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因此在文献阅读之前,应该补上这些必要的知识。这一点要特别引起学生注意,任何一个研究工作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一些以前没有学到过的知识,因此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及贯穿整个研究过程之中都要不断地去学习。另外,学生在文献综述中经常过多地介绍基本概念,占去了大量篇幅,实际上忽略了文献综述的主要目的。

(3)研究内容中出现的问题

研究内容应该充分考虑到本科论文的目的、特点和完成论文的时间要求,学生的研究内容计划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研究内容过多、过泛,有些甚至可以作为博士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这在本科论文半年的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其次是忽略了主次关系,研究计划中对重要的问题没有充分安排,而不重要的问题却安排得很多,这实际上反映出学生对研究目标的理解还不够。

(4)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中出现的问题

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科论文应尽量采用已经成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当然,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和技术路线,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但在本科论文阶段,采用新的方法和技术路线时一定要慎重,最好有一定的预研工作作为基础。在这部分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个是对已经成熟的方法介绍得过细,占去了过多的篇幅,另外一个是详细描述整个实验(或研究)过程,包括每一步的研究结果,似乎研究结果已经确定,全部研究工作已经完成。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每一部分基本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开题报告之前为学生专门做一个专题讲座,以提高开题报告的质量,这将有利于大学生完成毕业论文阶段的工作和学习,为将来的工作和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篇7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医学院历史悠久,教学、科研实力雄厚,是国务院最早批准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教学院系。目前我院中医学专业于2002年被授予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2007年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建立“陕西省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9年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内科学是我院重点建设学科,于2004年被批准为陕西省高校精品课程,2009年被批准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成果,在我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均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校中医内科学教师身兼两职,称为临床教师,均在我校两所附属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目前主讲骨干教师多为中青年教师,为了完善青年教师发展和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在学院和教研室主任的领导下,加强教学管理环节,完善教学制度建设,强化中医教学理念,发挥团队教学优势,注重教学方法改革,在提高我校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取得了一定成绩。下面简谈经验供大家参考。

名师名医,荟萃经典

中医学发展几千年,涌现出像张仲景、孙思邈等一大批名医。他们医学理论流传至今,有效地指导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实践;他们对中医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方式的论述对当今医学教育仍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中医教育以“师承教育”为主,是以传承师德、修身立品和济世救人为教育目的。人才的培养强调立志、勤学、求师、实践四个方面,因此在内科疾病注重医学经典理论的讲解与精读相结合,重点讲授规律,善于启发诱导,让学生领悟中医理论的精义和技术的窍门,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我校拥有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名中医20多名,尽管都年逾花甲,但他们是我校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宝贵的财富。为此我院定期邀请老专家、老教授给青年教师和学生做学术报告,即“名医名师大讲堂”活动(以下简称“大讲堂”),荟萃名医名师精华,强化中医理念,构建学用桥梁,是课堂之外的知识补充和拓展。

“大讲堂”邀请的医家均是在国内、省内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教授或者主任医师,其中有全国首批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全国著名中医专家杜雨茂教授等。他们中医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在内科疾病诊治各有专攻,做人务实求真,对中医事业笃信不移。通过细致的讲授,着重突出学习中医辩证论治原则、技巧及思维方法,将经典著作与内科实践紧密结合,让青年一代体会中医内科学的核心思想,举一反三,移行运用,达到了较好的拓展知识的目的。名师中医涵养深厚,正如学生所描述的“从眼神里透露出对中医事业的衷情和自信”,尤其是大量临床接诊的典型医案,深深感染和激励学生,坚定了青年教师及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及国粹的理解与信心。俗话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大讲堂”通过名师名医们对内科疾病的讲授,荟萃中医精华,扩展了知识领域;同时可以学习到专家们宝贵的临床经验,从他们的成功之路中,对自身的学术发展方面获得教益。

中医教育必须以“实践为本”,“疗效才是硬道理”。而目前高等中医院校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导致了临床课程教学质量的下降。“大讲堂”中名师名医有计划地选择典型医案,使中医内科学“枯燥”的理论变得“活化”,细致到辩证、立法及处方的筛选。如我校著名中医专家杜雨茂教授讲解曾诊治一名患者,临床表现特点为多食、多饥、形体消瘦,经过西安多家三甲医院检查,排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病,诊断不明,疗效不佳辞为不治而求诊于杜老。杜老辩证属中医食亦病,此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素问・气厥论》云:“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人,谓之食亦。”有云:“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分析此病为胃热而脾弱,给予清泄胃腑,健脾益气之剂,用《伤寒杂病论》中白虎汤、小承气汤和四君子汤化裁而收治愈之效。通过“大讲堂”这种“一桶水”与“一杯水”关系的活动,分析名医的继承与创新轨迹,深究名医承前启后的学术源流,理解名医治法特点和用药风格本意,我们认为是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不容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科导师,因材施教

导师制是一种因材施教的培养机制[1],可以实现学科继承传统中医的师承教育与时展对中医高水平人才大量需求的有机结合。这种“亲密”的师生关系,不但活跃了学术氛围,而且构建了新型的教学关系,对人才的培养及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我们以学院及附属医院在中医内科学专业领域中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教学、临床及科研能力,具备中级及以上职称,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优先遴选为本科生导师。导师给予学生实施分阶段督导教学。具体体现在开设中医内科学课程开始,要求学生适时跟随导师临证抄方,辩证思病,病房见习,病案分析,经验总结,将课堂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后期(大学第5年)以临床实习为主,在附属医院教学科安排下以导师为直接负责,监督中医临床实践的培训,严格考评,最后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并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撰写医学综述及部分科研工作。本科导师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学生对中医治疗内科疾病疗效认识的困惑与迷茫,甚至走出片面追求“逻辑自治”的理论医学怪圈,树立“疗效才是中医发展的真正出路”的观念,增强了学生对中医的兴趣,锻炼了中医诊治疾病的思维和自学能力。我院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从2005年开始坚持实施本科导师制度,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学团队的优势,构建新型的教学关系,因材施教,强调中医教育必须以“实践为本”,提高了学生在中医内科疾病持续性临床综合能力培养质量的效果。

完善管理,优化队伍

以教研室主任为负责制,教学责任落实到个人,每学期伊始均制订教研室及个人教学计划和目标,学期末均撰写个人总结。为了充分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发挥团队优势,我们还采取以下教学管理措施:

1.一对一导师制: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作为中青年教师指导老师,从学科专业具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授课技巧等方面进行一对一指导,着重突出中医优势。

2.坚持听课制度:包括中青年教师听高年资教授授课和高年资教师督导中青年教师上课,对于上课中存在问题或不足之处给出改正措施。

3.参加教学竞赛:教研室定期组织观摩教学和示范教学,并且鼓励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竞赛,均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绩。

4.批改作业制度:坚持批改学生作业,加深学生对每次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作业方式有多种,包括简答题、论述题、病案分析题和研究进展题,这样可以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5.互动教学制度:督促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把握上课语言等,力求每一位老师把课堂气氛搞得生动活跃,采用启发式、提问式、悬念式、举例式、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丰富教学手段:除上述名师名医大讲堂活动开展,本科导师制度实施,我们教学团队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贯穿现代教学手段。以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为基础,讲授教材的同时,更注重从中医理念、临床思维来扩充信息,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演示疾病的特征、诊治的进展和规律,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临床见习强调中医辨病辩证能力的锻炼,4人分为1个小组,对一个患者主诉、现病史及中医四诊合参内容进行分析讨论,确定中医疾病的诊断和处方中药,撰写出见习报告,充分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述扎扎实实教学管理制度落实,中医内科学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也得到明显优化,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深受学生的喜爱,成绩突出,于2009年被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为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

总之,中医人才培养必须遵循中医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因此,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应该仅仅是课堂理论知识简单的讲授,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内科临床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我校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在教学培养的持续性、教学认识的深入性、中医理念的强化性等教学目标进行了有力的尝试;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和青年骨干教师的积极性,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传承与创新紧密结合,从而提高了我校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质量。

篇8

近年来,全国各大中医高等院校逐渐将实验室作为中医学教育的重要资源,有利于大学生课堂实践和拓展训练的开展,成为中医高等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发表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在全国高等学校推出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逐步建立各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以笔者学校为例,医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于2013年6月获批湖南省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主要负责各项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搭建平台探索实验室开放对中医高等教育的意义。

1 医学基础实验室开放的内容与意义

1.1 基本操作训练实验开放

基本操作训练主要针对验证性实验项目,如每年期末实验中心开放组胚模型室、寄生虫标本室、病理标本室等,组织学生开展组织学、病理学等基础实验项目的复习,便于学生在完成必修的实验课基础上,不断熟悉和熟练实验基本操作和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操作,不仅增加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而且M一步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医学基础知识。

1.2 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全面开放

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主要面向对某一领域或方向有浓厚兴趣、学有余力的学生。学生填写医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开放实验室预约申请表,并附上详细的实验计划,经批准后进入实验室。近年来,每年学校都会组织湖南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参加开放性实验设计大赛,逐渐增大了开放性实验室的影响力;且每年都有大量学生多次进入实验室备战国家级、省级、市级大学生系列科学技术大赛,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许多学生都载誉而归。如2013―2015年,笔者学校学生参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共获得省一等奖1项、省二等奖4项、三等奖23项,切实引导和激励该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2]。在具体实施时,实验选题与方案一般由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定,指导老师把关论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实用性和科学性,有利于调动学生们的科研兴趣、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研态度,从而提高该校学生整体的科研水平。同时,因为学生科研项目增多,对实验中心指导教师的数量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学校不断调整实验中心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并增加教师数量,从而有利于实验中心的发展[3]。

1.3 本科生、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实验开放

主要针对参加导师科研课题工作的学生,实验中心可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培训,每年度都有许多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是在相关开放实验室中完成的。这样做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全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1.4 对内、对外培训开放

实验室既对内培训大学生、老师,也对外培训企业人员、其他学校的教师。近年来,累计开展的培训和讲座有:分子生物学PCR技术培训项目、Western-blot技术高级培训班、细胞培养技术与无菌室操作、病毒培养、分子病理学技术高级培训班、动物行为学实验方法、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数码互动系统的操作演示、消防知识讲座等,不仅增加了该校实验中心的影响力,也加强了同其他院校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

2 实验室开放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2.1 学生参与时间不够

中医院校的学生课程多且学习压力大,尤其是高年级学生,白天课余时间很少。实验室开放时间必须考虑这个因素,否则部分学生就会因为时间关系不能参与开放实验。因此,实验室开放时间调整为工作日8:00~21:00,周六8:00~17:00。另:节假日需提前预约。实验室时间延长,增加了学生选择的余地。

2.2 实验教师参与积极性不够

实验室开放后,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实验教师的工作量。除了开放实验延长增加了实验教师上班时间外,还加大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用房调度、实验试剂耗材管理压力,导致实验教师负担加重而影响其参与积极性。为了保证开放性实验的良性发展态势,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方面,实验中心通过引进学生管理模式减轻实验教师负担。挑选高年级具有一定科研实验经验的学生参与开放实验室管理和仪器设备维护,可以拓宽实验开放的空间。另一方面,学校出台了《湖南中医药大学开放性实验管理办法》和《湖南中医药大学开放性实验室具体实施方案(试行)》,并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室开放工作量核算和奖励制度,来鼓励参与实验室开放指导和管理的教师,从而保证了开放性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4]。

2.3 开放实验室安全需要进一步得到保障

学生大多会利用课余时间,如中午、晚上和周末进行实验,在涉及一些有毒有害试剂和大型贵重仪器操作等情况时,需要指导老师进一步保障操作安全。因此,在进行这些操作时,需提前预约,实验中心根据相关情况,指派相关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监管,确保学生安全和实验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并建立实验中心安全值班制度,每天均有专人逐一检查开放实验室,加强组织管理,排查安全隐患,从而保证实验室安全运转。

2.4 实验室开支增大

自实行实验室开放以后,该校校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研究项目逐年增多,参与开放性实验研究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因此实验室的试剂、耗材等消耗逐年增多,仪器设备维护费用也在逐年增加。为了维持实验室开放和保证正常教学不受影响,学校建立了专项开放基金,增加对试剂、耗材和仪器设备维护的维护,从而保证了开放性实验室的正常发展。

总之,通过近年来的开放实验室实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刻苦钻研能力及锲而不舍的科学素质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中都获得了较好成绩,取得一定成果。虽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是鉴于医学基础实验室开放对中医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学校将继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增加资金投入,搭建更好的师资队伍,建立更加优秀的实验平台,从而实现实验室在实验内容、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和技术等时间和空间的全方位开放模式,为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提供、搭建更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李玉瑭,杜亭亭,王伟,等.基础医学大学生开放创新实验室的建立及管理[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0):932-933,939.

篇9

医学包括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口腔医学、中医学、法医学、护理学、药学等8类学科类,共有16个本科专业。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的701所普通本科院校,开设医学专业的大学有199所。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方式,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迅猛发展,最直观的表现是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学校数量大量增加、高等教育布局日趋合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各高等学校对自身的办学定位日趋重视,高等教育体系的功能性分类日趋清晰。二是新生基本素质参差不齐现象明显。即以入学成绩而言,在同一本科层次上,不同院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差异较大,同一院校实际录取的学生成绩也差异较大。面对新的社会需求,面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育对象,如何加强教育管理,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是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的共同任务。对高等学校来说,必然伴随办学定位、办学思想、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管理方法等重大问题认识的转化。高校既要培养社会认可的合格人才,又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并帮助毕业生走向社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牵涉面广,几乎涵盖教育的方方面面,其中核心内容是学生培养模式问题。对于学生培养模式问题目前很多人看法不尽相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较广泛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较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一定的专业技能的人才。因此人才培养从精英到大众再次要求我们调整方向即在大众中培养精英。

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质量以及人才规格的需求,造就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的一流本科生,使其完成高等教育后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皖南医学院积极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2009年,首次创办了麻醉学实验班,当年招生60人。实验班深入贯彻“加强基础、深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方针,充分利用学校与附属医院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优势,整合教学资源,探索本科阶段低年级通识教育与基础教育、高年级紧密结合临床专科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突出基础、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研究生教育输送高素质、创新型生源,并为社会提供适应能力较强的本科毕业生。经过几年的建设,已为拔尖学生的培养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借鉴国外一流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积极探索和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选拔学术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的专业老师,为整个年级配备数名导师,旨在进一步强化专业思想教育,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倡导高水平教师更多地参与本科生指导工作,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学校办学的水平。与年级班主任具有类似的工作职责或发挥类似的作用。

2.树立专业信心。医学生前两学年基本以公共课和基础课学习为主,缺乏对临床医学和本专业的感性认识,觉得很枯燥,缺乏学术兴趣。早期即配备专业导师,充分肯定和激励学生的优点与特长,引导其早期接触和了解专业,并指导学生了解本学科和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前沿发展动态,指导学生课程学习,引导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信心和学习兴趣,尽早进入专业学习状态,为今后培养精英式的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贯彻和突出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综合素质好、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在高年级阶段配备有助于科研与技能训练的导师;对于专业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在早期配备导师主要是加强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和专业基础知识训练,旨在导师指导下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发挥其个性特长,并经过整个大学期间的指导和培养,成为本专业合格的实用型人才。强化专业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在医学本科生入学的早期配备全程的指导教授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指导计划与任务,有助于早期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训练,并经常随同导师从事大量的临床工作和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能够明显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增强专业学习的自信心,使医学生传统的接触临床实训的时间由五年级提早到1-2年级,明显增加了其动手实践的机会。同时,指导教师还将在如何做一名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知识全面的高等医学人才的方法与经验上适时指导和不断培养,使更多的医学本科生经过五年或更长时间研究生的学习与培养成为精英的高级医学人才,以更好适应现代化社会医疗市场的需求,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4.建立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摈弃以往狭隘的专业教育观念,将传统的刚性教育模式转变为个性化培养模式,即将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低年级阶段,单独设置通识课程,多以讲座、专题报告甚至公选核心课等形式开设,同时设置宽口径的基础课程,使学生在医学领域具备坚实的基础和宽阔的知识面以及多学科文化素养。在通识教育基础之上,学生在高年级根据个人兴趣或者未来发展方向选择自己的主修专业,进入专业教育阶段学习。在实行个性化分流的同时开展主辅修制,学生达到标准可在主修及辅修专业同时毕业并获得学位。这种培养模式既分主次,又实现了交叉融合;既重基础,又体现个性化,深化了“因材施教”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5.优化课程体系,拓宽学科基础,搭建复合型知识结构。为学生设置了宽厚的基础知识、广博的学科知识以及精深的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打破以往学科与知识之间的壁垒,拓宽学科基础,提供复合型的知识体系。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多层次的课程平台以及专业性的特色课程群落,拓宽了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大大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设计学习计划,搭建起个性化、复合型的知识体系。

6.因材施教、全面发展。除了教书之外,更重要的还有育人的任务,也就是说导师有责任关心和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排除心理障碍,并教育和培养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导师还应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性、自身兴趣和优点与不足,从而扬长避短、合理定位、个性化培养,并按照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修课程,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如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学术会议、撰写论文和社会实践等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全面发展。

7.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可持续性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在优化培养方案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科研训练相结合,对于拔尖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意义深刻。积极开展实验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利用精品课的优势,重视科研基础训练,强化综合训练,激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独立的科研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强化实践培养,使学生获益匪浅。在基础训练和综合训练的基础之上,我们专门开设《创新设计实验》,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自己设计技术路线并开展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为了强化创新人才的培养环境,我们鼓励学生提早进入科研实验室,融入导师的科研团队或课题组,通过“大学生研究计划”或者在高年级结合自己的毕业论文开展科学研究,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可持续培养。此外,为进一步深化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加强了学校与其他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科研、生产和管理的实践平台。

8.产学研合作发展,多元化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培养多元化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甚至成了制约培养杰出人才的瓶颈。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趋同式培养方案无法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其以书本和课堂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使高校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实践能力,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造成了理论和实际的脱节。从现代社会大背景和知识经济结构出发,要使培养出的拔尖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各领域和环节需要的创新人才,大学必须走产学研合作发展道路。产学研合作不仅可以将学校研发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还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改善人才培养脱离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现状。

综上,“医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更与国家及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皖南医学院为应对时代的发展和挑战,将不断探索和改革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型拔尖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

3.关于在本科毕业生中开展德育答辩的思考

4.毕业生就业多元化视野下高校德育工作初探 

5.茂名卫生学校毕业生职业发展德育调研分析与对策 

6.将德育工作融入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去

7.从就业角度谈高校毕业生德育的内容和方法 

8.德育答辩:毕业生走向成熟的良方

9.从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表现反观高校德育环境的社会化

10.实行“德育一票否决权”和对毕业生实行“三包”的效果分析

11.德育为先,实践为重,通专合一——论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

12.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导向 以“德育素质档案”为抓手 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色化发展

13.发挥德育功能 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14.浅谈高校毕业生择业向市场机制转轨对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15.将德育工作和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

16.教育教学一体化的作法——在毕业生中开展德育答辩工作 

17.从苏医毕业生情况反馈看我院教学和德育工作成效及改进思路

18.优化德育环境,营造德育氛围——实现毕业生平稳过渡 

19.当前高中毕业生人生价值观的误区与大学德育对策

20.高职高专院校德育教育的外延模式探讨

21.德育答辩: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2.论德育教育与就业指导的相互结合

23.渗透式法律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24.构建高校大学生党员“三大德育答辩”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5.落实中央精神 再创广州市学校德育工作新优势

26.以德育为重 育“四有”新人——茂名广播电视大学德育工作走出新路子  

28.“德育教师专业化”的逻辑理路及其悖论 

29.转型时期的中国学校德育  

30.德育视野中的道德信仰教育  

31.多学科视角下对德育本质的反思 

3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内在联系 

33.现代德育理念与高校德育创新 

34.置疑“德育生活化” 

35.德育目标应有的要求:民族精神与世界精神统一

36.学校德育内容衔接的困境与出路 

37.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38.德育研究主题嬗变30年轨迹扫描——教育学视野下的叙事研究

39.高校网络德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40.关于网络时代高校德育教育的思考 

41.以人为本的德育本体论解读——兼论由“民本”思想影响的德育到“人本”德育的历史性发展

42.论德育实效测评的困境与出路 

43.西方著名德育思想家的德育模式探讨

44.德育功能·德育价值·德育目的 

45.学科德育:一种有效的德育模式 

46.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探索

47.主体性德育——欣赏型德育模式论要 

48.德育叙事之“阻隔”问题探究  

49.我国青少年德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50.对德育实效性的辩证和理性解析  

51.论大学德育生活化模式

52.为生活德育论辩护——与冯文全教授商榷

53.论西方主知型德育模式的问题及其理论修正——兼谈对我国德育改革的启示

54.建国五十年大学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55.大学德育路径生活化 

56.关于加强中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视角:德育生活化

57.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挑战及其对策

58.德育的真正基础:学生的美好学习生活——论教学生态在德育中的地位

59.德育创新不能背离教育的历史逻辑和德育的基本原理——与高德胜教授商榷 

60.论德育的功能 

61.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辅助功能

62.论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中职德育工作——基于河北省唐海县职教中心的实践

63.整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高校德育理念研究述评 

64.试论在青少年德育中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65.高校德育管理机制的构建与程序设计 

66.心理契约:德育提升的支点

67.德育本质研究与反思 

68.“看的德育”:在场的缺席——一项普通初中教师德育观念的质性研究

69.论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70.论青少年家庭德育环境的优化 

71.论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的回归——现代德育困境研究

72.高校主体性德育与大学生德育自我教育 

73.我国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研究的历程及其思考 

74.德育理论:走向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整合

75.论高校微信德育平台的构建 

76.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77.德育理念研究综述  

78.加拿大安大略省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中德育内容的分析与启示

79.主体性德育模式初探 

80.高校德育课程问题与德育实效性研究 

81.德育生活化——一种开放式德育 

82.实然与应然: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两个向度

83.体验式教材:德育教材新样态 

84.对“大德育体系”的思考

85.德育生活化理论探源 

86.国外德育发展趋势及我们的立足点

87.德育环境论  

88.我国高校德育模式分析 

89.美国大学德育途径与方法的启示 

90.当代中国德育目标的解构和重建——基于传统德育理念的思考

91.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创新的路径探索

92.在超越中适应: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必由之路

93.聚焦“德育目标”

94.家庭环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及其优化措施

95.新时期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理论特征

96.德育过程的文化解读 

97.从知识德育走向生活德育 

98.改革开放30年来德育目标的研究与反思 

99.小学德育教材中儿童德育境遇的转变及其伦理困境

100.中国传统人性论对德育价值取向的预制及其批判  

101.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探析

102.德育评估:现状、问题及成因

103.关于“生活德育”的反思与重构

104.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地区高校德育教育

105.制度: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有力杠杆

106.试论学科德育的问题与出路

107.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08.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尤·布朗芬布伦纳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启示

109.整体构建大学德育途径体系刍议 

110.生态德育:国外的发展走向与中国的未来趋势

111.生态体验德育的实践形态 

112.德育生活化路径新探  

113.功利主义:德育实效性低迷的归因诊治

114.论传统德育方法论思想的现代价值 

115.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116.论新时期高校隐性德育的强化

117.大学德育中的“学校人”与“社会人”——当代大学的德育目标辨析

118.学科德育:“渗透”“融入”还是“体现” 

119.简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兼评“德育非政治化”的观点

120.论实践育人的德育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121.德育评价应超越量化取向 

122.创新德育模式 提高学生素质——安徽中职德育教育管理模式探寻

123.自由美丽人格的培育—德育思想解读

124.试析我国学校德育实效低下的内在原因

125.当代德育模式分类研究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