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水利专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2招生宣传导向不利于电子专业
调查显示,初中毕业生受到父母、老师或者朋友、同学影响而选择专业的占60%以上。而水利院校以水利专业为特色,国家又对水利类中职生提供助学金的政策,导致学生扎堆于所谓的热门专业,冲击了电子与其它专业的招生。
2水利院校电子专业发展机遇
2.1开拓新产业
传统的电子行业不断萎缩,产业的升级转型注定电子专业的发展要适应新兴产业。现在的汽车电子、LED照明、智能防盗、物联网技术等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些行业吸收消化职业院校电子专业学生的能力较强。因此我们要认准方向,与时俱进,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向上往这些方面靠拢。
2.2立足于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没有消亡,机器代替人工是一项高投入的行为,动辄上千万,并非是每个企业能够承受的,故机器代替人工目前仍然是大型企业才能做到的。中小型电子企业仍然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来满足生产需求。比如电子玩具产业,需要较多具有电子专业能力的人才。近年来,电子专业的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受企业管理层重视,岗位较好,有发展前景。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完全可以在传统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2.3自主创业
为支持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电子产业分工的精细化,产品加工成本的下降,使学生有机会在电子产业链中的一环立足,开创事业。一种电子产品从方案设计,项目推广,元件采购,电路加工,产品组装,产品营销一整套完整的生产链中,每个环节都孕育着巨大的商机,可以吸纳大量的学生自主创业。学生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完全可以胜任创业需要。在深圳,笔者调研过两个人的微型电子公司,该公司的经营模式是接收产品方案,根据需方要求设计电路板,采购元件,外包完成产品贴装,返回公司经过调试完成产品的初级加工,再销售给下游企业。这种模式投入小,见效快,对专业技术要求不高,非常适合学生创业。
3水利院校电子专业发展之路
3.1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本地、服务于水利行业
电子信息业是全国五大支柱产业,在珠三角、长三角、闽三角地区及杭州、宁波等沿海地区广泛建设了电子产业群,吸引了大量的电子专业的技能人才。随着产业的转移,内地经济区引进一大批的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企业,使培养的人才更方便地服务于江西,服务于本地,能为本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电子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等水利领域。比如水土保持科研项目,水利枢纽建设中就大量应用了电子传感器、智能自动控制等电子信息技术。随着物联网的推广应用,未来在水利类专业开设电子信息课程将更有利于培养出更多的具备电子信息技术知识的水利人才。
3.2加强校企合作
电子行业分工精细,每个企业对专业技术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对于学生来讲,在学校学习的课程广泛,在校学习时间短,针对性不强,会造成工作后专业技术不够用,满足不了企业对专业技术的需求。故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是专业发展的出路,有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江西水利职业学院电子专业一直在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通过订单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形式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人才,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对口就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3.3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
笔者认为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应该是确定专业培养方法,提升学生职业能力。首先,教师要注意追踪产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新成果,更加努力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以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二是整理以往教学改革的成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改理论。三是形成一套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4引进高端综合性人才
引进在电子技术硬件和计算机软件方面有一定造诣电子信息高端人才,可以满足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这些人才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锻炼、成长为专业带头人,带动电子专业团队的发展。
篇2
在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的背景下,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提交了参加2014年工程教育认证的申请,在专业认证的整个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专业应从微观具体的问题出发,对照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制订的通用标准和水利类专业的补充标准查找本专业的优势和劣势,从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1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为使工科学生更好地承担未来的实践工作《,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要求毕业生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具有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运用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管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运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具备设计和实验技能;掌握文献检索和资料获取能力;懂得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认识工程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具有组织管理、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以上基本要求反映出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新趋势和国际动态,可以归纳为综合性、知识性、能力性和潜在发展性。综合性就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同时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懂得与本专业相关的经济管理与法律知识;知识性即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理论知识;能力性即学生应用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文献与资料获取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最后,在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国际性视野,可以进行跨国交流、竞争与合作,这一能力与学生的长远发展紧密相关。三峡大学以建设水利电力特色鲜明的综合大学为目标,水利与环境学院依据专业认证标准,结合大学的定位,通过对用人单位的深入调研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密切关注相关产业和领域对专业人才的现实和未来需要,研究修订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符合学校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知识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增强为核心,以素质提升为宗旨,培养具有宽广的知识结构、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的水利工程师。
2.2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是关键的第一步,课程体系建设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手段。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学委员会成员包括多名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以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更加贴近行业需求,突出“教育产出”特征,以便更好地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水利专业补充标准提出课程由学校根据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自主设置,但是对其中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环节有特别规定。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大方面构建了课程设置体系,具体包括:通识核心课程、素质拓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针对本专业工程性和实践性突出的特点,学院构建了由实验、实习和设计三大模块组成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五大部分,共计38.5个必修学分,占总学分的22.1%。毕业设计是毕业生从学校走向工作的桥梁,是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必须高度重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课题均来自于生产实践,与专业内容密切相关、与生产和科研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本专业多次邀请企业工程师做辅导讲座对毕业生进行指导,使同学们尽早接触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2.3师资队伍的建设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水利专业补充标准均对师资队伍有严格的规定,尤其强调教师的工程背景。要求从事本专业专业课和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教师中,80%以上有参与工程实践的经历,10%以上有在相关企事业单位连续工作半年以上的经历。从事专业课教学工作的主讲教师要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应有本专业领域的科研经历。三峡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专职教师队伍中,75%以上的教师毕业于武汉大学、河海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院校,约20%具有高职称的专职教师来源于国内著名的科研机构和大型水电单位,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69%的专职教师具有企业单位工作的经历。大部分专业教师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开展工程实际问题研究,突出了水电专业的教学注重实践的特色。对于获得博士学位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学校和学院也采取多种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积极鼓励和支持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丰富工程实际知识,同时了解企业行业需求,起到优化培养目标和丰富教学内容的双重作用。除此之外,学院从三峡集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聘任了多名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行业或企业专家兼职授课,承担一定数量的教学、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任务。
篇3
一、认识上应该厘清的几个问题
1、专业化管理不是简单的分类管理,而是全方位、立体型、深层次的专业化管理。有人认为,按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和所得税纳税人进行了分类就是进入了专业化管理,这是错误的。分类是专业化管理必备条件,是基础,但不是全部。目前,我们的专业化管理还停留在浅层甚至表面上,形式上转型了,实质上还没转型,管理的手段、管理的方式、管理的程序还是老套路、老办法。在一般纳税人管理上,税源管理部门没有做进一步的细化、分工,也没有制定对应的管理办法,更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在所得税管理上,缺少专门的税源监管,缺少多元化的信息网络,缺少专业的纳税评估;在个体税收管理上,税源底子、纳税人户籍还不是很清楚,税额调整方式还比较粗放,个体大户的征管还不是很到位。真正的专业化管理应该是专到了每个行业、每个税种、每个纳税人、每个工作点上,还应该有专门的办法、专门的手段、专门的目标。
2、专业化管理不是税源管理部门单打独斗,而是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相互联动。有些人一提专业化管理就认为是税源管理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因而置身事外。诚然,税源管理部门是专业化管理的主体,但是,其他部门也是专业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专业化管理模式下,信息技术部门应提供专业化的信息技术支撑,征管部门应提供专业化的征管制度和办法,税政部门应提供专业化的政策服务,计统部门应提供专业化的统计分析,因此,不能把各类业务彼此割裂,而应该各单位各部门、各岗位明确分工、强化职责、密协协作,尤其要理顺综合管理部门和专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落实和完善税源管理良性互动机制。
3、专业化管理不是一专到底,也应有适当的多元化管理。专业化管理是纵向的延伸,多元化管理是横向的延伸,缺少多元化的专业化是狭隘的专业化。比如:管理增值税的部门既要管理好增值税,也要注意所得税的管理,及时将增值税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向所得税管理部门反馈;管理大企业的部门,既要探索大企业税收管理新方法,也要对大企业下的子公司、小企业加强管理;管理甲行业的税收管理员,既要加强对本行业的税收管理,也要注意与甲行业相关的乙行业的情况,做到相互融通、相得益彰。因此,专业化管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4、专业化管理不是要管理不要服务,而是要在专业化管理上实现专业化服务。重管理、轻服务本来就是一种错误的理念,推行专业化管理后,部分人甚至加深了这种理念,片面强调专业化管理而忽视纳税服务,征管制度变得越来越冗长,征管措施变得越来越繁琐,征管流程变得越来越复杂,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管理,但另一方面也加重了纳税人负担,牺牲了优质服务,并且两种效益不对等,牺牲大于收获。在推进专业化管理上,要特别重视专业化服务,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逐步实现个性化服务,使纳税服务的触角伸得更长、更深、更广。
5.专业化管理不是唯收入论成败,而要把提高征管质效作为主要标杆。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效益的明显提高带动了税收收入的较快增长,这是经济决定税收的产物,这种表象容易掩盖税收征管质效的本质,让人误以为这完全是专业化管理的功劳,并在这种成果下沾沾自喜。检验专业化管理的成效既要看税收收入的增长,更要看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益,看征管漏洞是否存在,看征收率是否提高,看征管秩序是否好转,看纳税人是否满意。
二、实践中应该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进一步完善分类管理与层级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进一步打破税源管理部门内部属地管理的模式,分行业、分规模进行管理。一般纳税人管理部门设立大企业管理组,大企业以外的企业按行业进行分类设立若干个组,商业与工业分开,甲行业与乙行业分开,每个税收管理员专门负责一个或几个行业的税收管理,加强对各个行业的比较分析,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同时,在职能建设上,要将管理与评估分离,专门设立评估组,负责互动平台下发现的疑点企业的纳税评估;所得税税源管理部门可以比较一般纳税人的管理进行分类管理;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户管理部门则要按地段、按规模、按行业进行分类管理,监控到每一个个体工商户,监控到开业、歇业、复业等具体的经营活动,监控到每一张发票的开具情况。同时,市局要积极参与到税收征管实践中来,重心下移、业务贴近基层,市局直接对大型企业进行评估,对大型企业进行重点监控,对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进行直接稽查。
1、抓紧规范管理制度。随着管理方式的转型,管理的基本制度、基本规程也必须相应转型,否则,就会出现管理空挡。要适应专业化管理的新要求,重新规范管理工作制度,制定详细的行业税收管理办法、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发票管理办法、税务稽查管理办法、纳税服务实施办法,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要适应专业化管理的新要求再造管理流程,科学设置税收征管基础工作流程、办税服务流程、部门衔接流程、互动协作流程,使各项工作顺利流转,防止工作断链;要适应专业化管理的新要求,强化检查考核,明确内部分工和岗位职责,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完善考核办法,为专业化管理提供保障和动力。
2、着手强化配套措施。要将征管、税政、稽查、计统、信息中心等部门纳入专业化管理工作范畴,形成大专业化管理格局,增强整体合力。各部门要以专业化管理为核心,积极主动为专业化管理服务,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管理办法,创新管理手段。征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包括所有行业的税收管理办法,供基层征收管理机关执行,进一步扩充纳税评估模型库,建设类型齐备、典型具体的纳税评估模型库;税政部门要着重完善民政福利企业、废旧回收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管理办法,提出精细化管理举措;稽查部门要加强典型案例的剖析,掌握各个行业偷税漏税的惯用伎俩,为税源管理部门实行专业化管理提供参考;计会统部门要走出传统的统计分析习惯,将统计分析细化到各个产业、各个行业和细分行业,将统计分析指标细化到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使统计数据更加准确、全面,使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可靠;信息中心要发挥技术支撑的作用,建立税收数据处理中心,把各税种、各类经济活动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储存,加强税收数据的深层次开发使用。
(二)努力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
人才是基础,没有专业化人才就无法实现专业化管理。目前,干部队伍中行业分析专家、反避税专家、所得税管理专家、转让定价调查专家、纳税评估专家、计算机审计专家、个体税收管理专家还很稀缺,制约了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级国税机关要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把它作为专业化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先行性工作来抓。要及时调整教育培训的方向,从学历教育、基本技能教育、综合性教育转向专业教育、针对性、高精尖教育,使受教育者多获取特定行业、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多培养行业分析专家、纳税评估专家、税务稽查专家、计算机专家;要建立和扩充各级各类人才库,对专家级人才统筹管理、合理调配、因才适用;要确保专业化人才队伍的基本稳定,每年专业人才的岗位异动率不能超过20%,并要实行“退一补一”的办法,顺利实现专业人才的新老交替。
(三)积极推动纳税服务专业化.
管理与服务是一对连体婴儿,有相应的管理就有相应的服务。随着管理的深人、细致,纳税服务也应该紧随其后,步调一致。推动纳税服务专业化首先要树立“顾客导向”意识,对企业来说,顾客是市场营销活动的中心,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应该围绕着顾客需求、顾客满意来进行,对税务机关来说,纳税人就是税务机关的顾客,所有的管理活动都应该以顾客需要、顾客满意为标准,当然,这种需要和满意是建立在依法依规的基础之上。其次,要建立大客户税务经理制,达到一定规模的纳税人,税务机关要指定一名专门人员作为企业的税务经理,成为税企沟通的基本渠道,对企业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涉税问题。再次,要拓展纳税服务的方式方法,实行同城办税、网络服务、数字税收等新的服务方式和手段,提高办税效率,尽最大努力方便纳税人。
(四)全面推进管理专业化。
l、推进一般纳税人管理专业化。摸索大企业专业化管理新途径。目前,省级以下税务机关尚未建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但是我们可以进行探索,为以后大企业的税收管理积累经验。大企业的标准可按销售规模、纳税规模、资本规模和其他特殊情况综合确定。每个大企业明确专门人员进行管理,管理员负责了解大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相关的生产经营情况、资金流动情况、发票开具情况、税款入库情况,同时,根据掌握的情况对申报资料进行评估,对申报资料、税款入库、争议税款进行动态监控,定期进行跟踪性税收风险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申报中的异常情况,对发现重大问题的企业实施专业化税务审计,审计过程中可以召集行业分析专家进行集中“会诊”,必要的情况下,大企业可实行专家组专门管理,但是,对专家组成员要明确职责,量化指标,用简易的考核办法加强考核,确保驻厂员忠实履行职责。
深入推进行业分类管理。当务之急是要在专业化的税源管理部门内部进一步打破属地管理的格局,按照“突出特点、规范制度、重点推进、逐步细化、完善体系”的总体要求,合理划分行业、合理分配征管力量进行分类管理。根据目前的情况,分行业管理不宜太粗也不宜太细,太粗了专不起来,太细了人员力量有限,应以两人为一组,每组专管1—3个行业(包括细分行业)。要逐级建立行业税收信息库,搜集各类经济税源信息,树立行业指标标准,定期指标体系,根据行业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各种指标标准,为税源监控和纳税评估提供参考。要加强行业研究,行业税收管理员定期出具行业发展报告,定期提供行业经营、发展情报,定期召开行业分析例会,对特定的行业问题,采取专家咨诲、实地考证等办法加强研究。要完善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库,开展专业化评估,专业化评估的特点是人员专业、知识专业程序专业、方法专业。
2、推进所得税管理专业化。今年是新所得税法正式实施的第一年,总局和省局专门召开了所得税管理与反避税工作会议,提出了“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的24字方针,为所得税专业化管理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按行业、按规模进一步细化分工,适当增加所得税专业管理人才,调整所得税管理事项。县(市、区、局)应迅速积极探索在税政科设立由2—3人组成的专门小组,重点抓好所得税纳税人除税务登记、申报征收、发票管理外的税源监控、纳税评估、重点涉税事项管理、汇算清缴等重点事项工作。
拓宽信息渠道,强化专职监管。所得税管理的瓶颈是信息失灵,因此,有必要建立专职监管部门,专门负责加强信息情报的搜集和税源的监管,理想的模式是建立税收数据处理中心,综合各种经济税收信息,统一自动采集、自动储存、自动筛选、自动分析。当前的选择是健全信息网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可以从产权交易机构、工商部门、公证部门采集重大产权交易、产权变更、经济合同及协议等情况,可以从金融部门采集银行开户、资金流动情况,可以从新闻媒体采集经营发展变化、重要产品上市情况。
建立所得税专业评估体系。所得税纳税评估是对税源监管信息的分析、利用的过程。所得税专业化评估有别于原来的“大一统”评估,评估的精细化程度更高,侧重于收入成本的审核,强调行业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应加快建立包括行业税负率、零负申报、财务比率、财务项目分析指标等在内的指标峰值,建立指标警戒体系,将低于警戒值的纳税人作为评估对象。运用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知识和科学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找出疑点,指导评估。
按照“二八律”建立重点税源监管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抓好2O%等于抓好10o%的“二八率”是现代管理的机理,也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哲学原理在税收管理中的应用。要编制重点税源监管调查指标体系,调查分析重点税源企业报表数据、纳税申报数据和生产经营情况,分析税源、税负变化动态。要明确规定纳税人发生重大盈亏、资产损失、产权变更、投资转让、破产重组等变化时,必须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并办理所得税清缴手续,并将重大事项报告情况作为税务奖惩的一个重要指标。
严格核定征收。对连续亏损、行业平均利润率低于预警值的一般纳税人、符合核定征收的小规模纳税人全部实行核定征收;对零申报和负申报的企业核定征收面要达到60%以上。
加强反避税工作的研究和管理。积极培养一批反避税专家,依靠专家推进反避税工作。定期剖析反避税典型案例,增强反避税工作的针对性,以典型案例指导反避税工作。对长期亏损或跳跃性盈利又不断扩大投资规模等违反营业常规的企业、实行关联交易有较大避税嫌疑的企业,开展内、外部调查,加强情报交换,做好信息比对和功能风险分析。
大力开展所得税专项检查。切实扭转所得税检查是条“橡皮尺”的观念,进一步增强所得税检查的刚性。税务稽查的重点、检查的技能逐步从增值税转向所得税,大力培养所得税检查专业人才,探索所得税检查的新方法、新手段。所得税稽查收入与全部稽查收入要协调发展。
3、推进个体税收管理专业化。
篇4
×××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石棉县境内的松林河干流上,电站安装有3台单机容量43MW的立式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129MW,单机额定流量为26m3/s转轮型号为HLD307C,直径2050mm,转轮为铸焊结构,上冠、下环及15个叶片单独加工后组焊为一体。上冠、下环及和叶片材料均为ZG06Cr13Ni6Mo。首台机组于2007年6月投入商业运行。
×××三台机组在投运后转轮不同程度地都出现裂纹,最为严重的是2011年7月中旬,1#水轮发电机组在在运行过程中转轮叶片出现掉块,水导摆度突然增大,导致水力不平衡,水轮机转轮叶片裂纹的频繁产生,对机组安全运行构成很大威胁,也给电厂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分析裂纹产生原因,并对易产生裂纹部位进行无损探伤检查,对及时处理缺陷,消除事故隐患是十分必要的。
1 裂纹产生原因分析
1.1 铸造缺陷及焊接缺陷
铸造气孔、铸造砂眼等在外部应力的作用下可能会成为裂纹源,造成裂纹的产生。由于转轮叶片与上冠、下环的厚度相差大,在冷却过程中易产生缩孔、疏松等。铸焊结构的转轮,若焊接工艺不当或焊工没有按照焊接工艺的要求进行焊接,在焊缝及热影响区也会出现气蚀和裂纹(如图1、图2)。
(图1:转轮叶片出水边穿透性裂纹及气蚀)
(图2 转轮叶片出水边掉块)
1.2 应力集中
转轮在水压力及离心力的作用下,大应力区主要分布在转轮叶片周边上, 按第三强度理论计算得出,转轮叶片存在四个高应力区,他们的位置在叶片进水边正面(压力分布面)靠近上冠处;叶片出水边正面的中部;叶片出水边背面靠近上冠处;叶片与下环连接区内(如图1、2)。
1.3 运行原因
由于汛期、枯水期发电量和电价系数等问题,电站要考虑最优经济效益,导致机组在低负荷或震动区运行,会使叶片在交变应力作用下产生裂纹或裂纹情况加剧。
2 裂纹处理
2.1 阻止裂纹延伸
通常裂纹的两端尾部内应力接近材料的极限强度,在外力或热应力的影响下还会继续延伸。因此,必须在裂纹两端打止裂孔,孔径应不小于6 mm,裂纹清理过程中如发现纹路有新的的发展趋势应停止清理,再追加止裂孔,一般孔深应比裂纹深度大4~6 mm。但实际工作环境有时使钻止裂孔无法操作,就采取用电焊或炭弧气刨在裂纹末端穿孔,实际证明此法可行。
2.2 裂纹清理及开坡口
纹的坡口处理可根据裂纹的大小和工作量决定,采用炭弧气刨可对较深的裂纹进行多次吹割,这种方法操作简便,速度快,但坡口内往往有渗碳层,要用异型砂轮磨削。为了防止过热引起变形和裂纹扩展,炭弧气刨必须间断使用。对于裂纹较小的部位,可直接用磨光机或异型砂轮磨削出坡口。坡口的形式应遵守焊接工艺的一般要求,主要根据裂纹情况、部位和铲除及施焊方便而定。裂纹清除后应进行着色探伤以确认裂纹是否全部清除干净。
2.3 补焊工艺
叶片补焊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同种材料热焊,这种方法工艺较复杂,要进行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焊接条件较恶劣,但是由于补焊焊缝的填充材料和被补焊母材基本一致,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小;另一种是奥氏体焊条进行冷焊。冷补焊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冷补焊焊接过程中不发生相变,且焊缝的塑性较好。因此,该方案可不预热,简化了补焊工艺,避免了铸钢件受到大的热作用,从而减小了被焊件的应力和变形。奥氏体焊条冷焊工艺简单,但是补焊金属强度低于母材,且由于不预热冷焊,近缝区的冷却速度较大,不可避免在补焊的近缝区产生淬硬组织,给补焊接头的性能带来不利影响。综合两种焊接工艺,该电站采用将两种焊接工艺结合起来,主要方法步骤如下:
2.3.1 用碳弧气刨或砂轮机将裂纹和缺口位置刨出V型坡口,直到合格为止然后用。用磨光机和电磨对坡口进行清理,直至露出金属光泽;
2.3.2 用乙炔焰对需补焊的位置进行预热,预热温度控制在150℃-200℃之间,预热时间控制在5-10min,预热范围控制在焊缝周围30cm左右。
2.3.3 预热完成后开始对裂纹施焊,采用不锈钢A237(φ2.5mm)焊条进行打底焊,焊接电流控制在60-70A(打底焊不要一次完成,需分段进行)。焊前焊条要经过200~300 ℃的温度烘焙1~2h。打底焊工作根据缺口或裂纹情况分多次完成,每完成一次后进行打磨,去除飞溅和夹渣部分,磨出金属表面光泽。在下一次打底焊工作开始前需要预热和消除应力后再进行。
2.3.4 堆焊根据裂纹需要堆焊部位厚度,选择A042/φ3.2mm焊条或A042/φ2.5mm进行堆焊;堆焊方法采用小电流、多层多道焊,A042/φ2.5mm焊条电流控制在60-70A, A042/φ3.2mm焊条电流控制在90-100A。每焊一层,用小风铲锤击一遍进行消应,面层不锤击消应。
2.3.5 按照打底焊的焊接工艺反复进行堆焊,预热、打磨消除应力这三项工作,焊接完成后用石棉布覆盖焊缝作缓冷处理;
2.3.6 堆焊完成后检查焊缝,用砂轮机将焊接部位修平,再用无损探伤方法检查,确保无裂纹等缺陷存在。将补焊部位磨光,修磨时应注意,若补焊部位在转轮叶片与上冠、下环间的过渡R角部位,应将R角修整到符合设计要求,达到原叶片表面型线和表面光洁度,以免引起应力集中,再次开裂。
3 结束语
转轮是水轮机的核心部件,水轮机在使用过程中转轮出现裂纹是目前水电站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如果出现的裂纹较大,将会对水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产生严重的影响,因而水电厂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对转轮裂纹的检查和修复。通过对×××电站水轮机转轮叶片裂纹的数次修复处理,总结出来的这些经验,可供同类型电站对转轮裂纹的检查和修复作参考,不足之处请指正。
篇5
Key words: vocational; soil mechanics; theory;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189-01
土力学学科是水利水电专业重要技术基础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采取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将结合的方式,主要教学思路还是基于学科体系的发展脉络,而与水利水电专业实务技术还有相当的距离,学生结业后还不能直接将其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生产实践中,目前倡导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正好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土力学的教学方式将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而有所改变,下面就从工作导向教学角度谈一下高职学院水利水电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土力学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问题。
工作导向教学的要求是理论知识的学习都要以实际工作需要而定,所学到的知识应该是综合全面而适用的,一般按照适度够用的原则,将理论知识与实用技术将融合,充分发挥理论知识的指导意义,就土力学学科来说,在生产实践中与其密切相关的技术领域主要是土工技术方面,涉及到工程地基基础、基坑开挖等工程构件的设计和施工等,所以,土力学教学应该将土力学理论知识与土工技术密切相关,学生应该通过土力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掌握,能够运用学过的书本知识去解决实际土工问题,具有工程实践的操作能力。我们在高职学院土力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项目中,本着这样的观点,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有效的解决了土力学学科理论知识的教学问题。
首先,从土工技术体系角度进行分析,将土工技术细化分解并且提炼技能知识点。土工技术自成体系,是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按照土工施工技术特点,可分成土的鉴别和命名技术、防渗技术、防冻技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基坑开挖技术、挡土工程技术、加固技术、填筑技术、灌浆技术等等,土的命名技术是基本的技术,只有先对土的性质和特性有所了解,才能更好的掌握土的用途,其包含的土力学原理主要是依据土的颗粒组成、结构和性质,具体方法主要是通过实验鉴定,所以要先介绍土的物理性质及其控制指标,以及土的性质指标参数的测定方法,而后再进一步学习土的工程分类、命名及鉴别技术;水利水电工程离不开水,防渗技术就显尤为重要,主要解决土的渗透破坏问题,解决土工建筑的安全问题,主要包含的土力学原理就是达西定律等原理,所以教材中以介绍土的渗透原理为切入点,同时着重介绍土渗透指标及参数测定实验,防渗技术中还同时包括土工材料技术、灌浆技术等,而这些内容与土力学原理关系较远,所以在土力学课教材处理上只是粗浅介绍,而在施工课中再做重点研究。防冻技术是专门针对北方地区而设立的一项专门技术,水利水电防冻技术是一项科技含量高、各科知识综合力强的技术,目前我国对冻土的研究水平相对还比较高的,尤其是青藏铁路的修建,在冻土领域已取得丰硕的成果;在土力学课堂上要结合气象、气候、地质等相关科目内容和相关科研院所成果对防冻技术做进一步阐释。第二,按照技能知识点为核心进行组织教学。技能知识点是连接土力学学科理论与实用技术的纽带,比如说土的渗透一章,就要按照以上提炼出的知识点,从土的渗透原理入手,揭示达西定律,突出几个关键渗透指标如渗透系数、临界水力坡降、渗透力等等参数的物理意义及确定方法,明确其在工程技术中的指导意义,从中可见,以技能知识点为核心展开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效果,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第三,按照技能操作点组织实训,吃透知识点。单纯的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教育的需求,纯粹的理论知识又显抽象难懂,尤其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犹如天书,但学生多数动手能力还可以,所以说以必要的操作实训手段是可行的,我们的做法是找准技能操作点,还拿土的渗透来说,结合配合理论教学,先做土渗透指标测定实验,比如渗透系数的测定实验,组织学生在实验室操作,测出某土样的渗透系数值,在做实验过程中,使学生深化理解土渗透系数的物理意义;在介绍土工防渗技术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组织学生参观和现场操作演示等,比如在铺设土工膜、铺粘土、安装止水等教学项目情景过程中,使学生深化理解土渗透原理的指导意义。通过技能操作点深化理论,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最后,按照技术流程将土工技术与土力学知识全方位内化。还拿土防渗技术为例,其技术流程为根据基面情况选择防渗材料、铺设安装、衔接收尾等工序组成,所以学生完成课堂教学后,应该在工程现场按照技术流程顺序完成一项土工项目的防渗设计和施工过程,在实际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掌握土工防渗技术,在掌握技术过程中更加深入理解土工原理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通过所学到的土工理论与实践应用的有效融合,可以使学生自觉不自觉的去学会学习和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去做实务运作,从而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
篇6
(一)国外
1872 年,英国著名学者达尔文出版了《人类与动物的表情》,这本书虽然是以人与动物的情绪表现的共同点为论据为进化论作进一步论述,但也是最早对人的情绪展开的研究。后来,在电影表演领域,一些学者从表演的角度研究了人类的表情,使关于表情的研究又深入了一个层面。美国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受到达尔文观点的影响,针对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面部表情展开研究,他深入新几内亚原始部落中,对当地居民与西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研究,发现二者有惊人的雷同。之后,艾克曼与 Friesen 围绕人的面部肌肉群对表情的控制进行研究,并进行了深入的技术开发。他的研究主要针对人的面部表情识别、情绪的解析与人际欺骗,其著作有《情绪的解析》、《说谎》等。保罗·艾克曼的研究成果被美国司法部门应用,其本人也成为美剧《别对我说谎》的主人公原型。
(二)国内
2009年9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付小兰率先对微表情与人的情绪机制、无意识状态之间的关系展开了研究,并成立专题研究小组。中国政法大学姜振宇老师针对心理应激微反应测试展开研究,并成立中国政法大学“微反应”研究小组,其著作有《微反应—小动作背后隐藏着什么》和《微表情—如何识别他人脸面真假》。关于微表情、微反应,国内还有其他一些学者也为此展开积极研究,但目前该类研究均尚处于起步阶段。
在我国司法领域,以中国政法大学姜振宇老师为代表的“测谎”研究团队参与了检察院系统心理测试技术研发。2012年,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发出通报称,该院反贪局与姜振宇团队在微反应实证研究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结合已决的零口供案件的同步录音录像资料,姜振宇团队在不知晓最终查证情况的前提下分析出的信息点和调查方向与案件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二、微反应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的作用
一般来说,人体的对外反应通常是经过人脑有意识的控制后表现出来的动作,也就是受到个体思维控制的有意识反应,这些有意识的反应并不直接表达个体的内心真实想法。从立法的角度上来说,这种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是立法确认一个法律主体是否适格的主要依据,也就是“具备辨认、控制能力”。不过,“微反应”之所以在职务犯罪案件中能发挥作用却不是因为这种“辨认、控制能力”,而是基于一种不能“辨认、控制”,是一种“在刺激有效的情况下,真实可靠地直接反映了测试人的真实想法的,不受思维控制的,被测试人的最初瞬间反应”,这种反应是瞬间产生的,不受控制的产生之后又会极快地被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所控制,被人体有意识建立的反应所替代,之后“微反应”会在他人几乎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极快地消失。
“微反应”研究在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被害人阶段有重要应用价值。以侦查讯问为例,审讯人员在讯问工作中大多注重问话的语言、技巧及讯问策略,通常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多次、较长时间的交谈,但却依旧没有突破其心理防线,案件依然陷入僵局。其实,之所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并非审讯人员不尽力或专业素养不够,而是另有原因。犯罪嫌疑人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其反馈给审讯人员的信息包含在其语言、表情、动作的方方面面。审讯人员虽然也是相当有经验的,但还是会错过了一些眉毛、眼神、嘴角上的细微变化,而这些信息在真实反映其意图方面的可信度远远高于语言传达的信息点。“微反应”主要针对人在受到外界刺激后的表情、动作展开研究。由情绪引发的表情和动作是真实的,而受思维控制的表情和动作则是虚假的。同时,虚假的表情和动作都会或多或少地流露破绽。因此,办案干警在对犯罪嫌疑人、证人、被害人问话过程中,运用微表情、微反应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恰当的问话技巧、策略,将更加准确地掌握被问话人的真实心理意图,把握问话的主动权,为突破其心理防线、推进问话的实质进程提供重要帮助。
三、我院引入“微反应”的设想
依笔者看来,我院引入“微反应”可以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请有关专家讲授相关“微反应”理论,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反贪干警的专业讯问能力。
对于反贪干警来说,不必担心微反应理论所基于的生理学和心理学专业知识,因为不必学习全套的“微反应”理论。在一线工作多年的反贪干警,早己在大量案例中积累形成了自己的经验体系,嫌疑人的很多表情和动作,经验丰富的反贪干警能捕捉到并加以利用,但在系统性、专业性上还有欠缺。“微反应”理论,能有效提升他们审讯技术的理论高度、思维广度。而对于刚参加反贪工作没有几年的青年干警,通过“微反应”理论的学习,可以初步掌握“微反应”的基本知识,再通过讯问实践,有目的地对嫌疑人的表情和动作进行分析,提高自己的讯问能力。
第二阶段,组织院里讯问经验丰富的领导和干警,邀请“微反应”理论研究的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建立分级响应机制,对某些疑难案件进行会诊,引导职务犯罪讯问工作,提高讯问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篇7
一、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招生过程中的生源质量与生源流失问题。
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发展,首要的决定因素就是招生质量。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发展了多年,招生地域上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随着学术型硕士的发展,大部分大中城市的设计院、规划局等单位招聘人员已经以硕士生为主,本科生很少。这就需要高校转移地域,生源下移至二、三线城市,以本科生为主的设计院所等单位。同时带来的问题就是这些单位有一定规模的没有本科学位、只有本科学历的专科再深造的考生。这就需要招生单位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严把“入口关”,不能为了招生规模,盲目扩招,最终影响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
往年,有部分考生是本科应届毕业生选择了先工作,再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获得工程硕士的学位。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这一培养方式的提出,本科应届毕业生可以选择脱产学习两年,然后获得工程硕士的学历与学位双证书。这种更接近普通的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方式,入学门槛比学术型硕士低,学制更短,含金量又比在职攻读专业学位高,势必会吸引部分原本打算先工作后读书的考生,这对在职的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招生数量有了一定的影响。
2.培养过程中的管理失范与培养脱节问题。
在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由于学员在职学习的特殊性,导致学校的教学管理规划等不能很好地实施。培养单位在保证学员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再进行工程硕士的教学等培养工作。在工作与学习产生冲突的时候,学员通常选择工作。如何尽量减少这一工学矛盾的产生,就需要培养单位制定更为机动灵活的培养方式,同时要严格遵守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培养要求。
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学员是至少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有一定工作经验,部分已经成为单位技术骨干的工程人员。他们对自己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很明确,需要在学习中得到解决。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员的工作实践,要求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在学习期间不但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而且应能对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提供指导。最终学员不仅获得了工程硕士学位,而且获得了学习与工作的方法。
3.论文过程中的学术道德与论文质量问题。
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选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规划设计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可以是工程设计,也可以是课题研究。但在日常的培养过程中,会有一些问题。比如某一设计院一个项目组有几位成员都是在读的工程硕士,在论文的写作中,如何选择自己的论文写作部分,在突出自己研究成果的前提下,不侵占他人的劳动果实,需要学员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以及单位导师和校内导师的严格把关。
有部分学员在攻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期间,并没有适合做学位论文的工程项目或课题。有时候论文的质量,并不能达到硕士生学位论文的要求。培养单位考虑到在职攻读学位的困难,通常也不会过于严格地进行把关。这反而导致部分学员抱着“混文凭”的想法,进行工程硕士的学习和做论文。这就要求培养单位在体谅学员在职学习的困难的同时,坚持必要的原则,严格要求学位论文的质量。
二、培养单位采取的应对措施
1.在扩大生源渠道的同时把好入口关。
培养单位在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招生工作中,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把好“入口关”。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通过规范专业学位招生工作提高生源质量。培养单位要树立争创名牌意识,解决规模与质量的问题。河海大学作为水利行业的佼佼者,自1998年首次招收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以来,始终明确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与思路,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制定具有水利特色的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在水利行业里,河海大学的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已经成为一块办学招牌,不少学员都是已经参加工作多年的河海大学的毕业生,由于工作的需要和单位的推荐返回母校攻读专业学位。学校对少量具有本科学历、没有学士学位的考生严格控制在一定的比例内,工作突出的在职人员优先推荐。
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这一培养方式的推出,对在职攻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招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虽然这一培养方式于2009年才开始实施,目前了解它培养方式及目标的人不多,但随着国家对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政策侧重,学员对这一培养方式的逐步了解,以及一年后首批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这一培养方式势必影响到在职攻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招生。在日常的招生报考咨询中,因为这一新的培养方式门槛较学术型硕士低、培养年限短、能获得双证,已经有在职学员考虑报考。培养单位在招生宣传过程中,应仔细介绍这两种培养方式的异同,强调在职攻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这一培养方式的优势,即以社会需求为前提,采取形式多样的办学模式,校企深入结合的培养方式,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在职学习不离岗、在岗学习不误工”而且“留得住、用的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完善灵活机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对于在职攻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学员来说,如何解决工作与学习的冲突,是十分头疼的问题。河海大学在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考虑到学员大多数都是单位的技术骨干或负责人,再加上水利勘测设计及工程建设部门的工作特点,如汛期、抗洪、抗旱、野外勘测等工作要求,采用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做到“集中学习,过程消化,阶段检查,督促管理”,一方面在学校设点,以脱产形式集中学习,另一方面与协作单位采取异地办学的形式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做到“忙时休学工作,闲时脱产学习”,合理安排教学,分阶段完成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设置的培养目标。与此同时,学校严格执行工程硕士培养的学习要求和规定,对于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补考,要求学员跟随下一个年级的班级重修,严格管理的同时督促了学生对每门课程的学习质量。
在职攻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特点,决定了学员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难以集中,必须将课程教学内容加以提炼整理,突出学科发展的前沿。另外,随着工作实践的开展,新的问题不断涌现,要求学员不断更新知识,获取最新信息。这就要求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突出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河海大学在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上,分别于1999年秋和2005年秋两次对培养计划进行修订,始终强调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在提升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水平上加强知识点的学习,将课程学习的专业层扩宽到技术应用与管理层面。除规定的基础知识必修课外,还设置了应用面和知识面较宽的技术经济、组织行为、项目工程管理、计算机信息应用等课程,特别是加强水利工程专题的学习。水利工程专题一是由学校的专家学者结合当下学科领域新知识、新技术和前沿领域开设的系列讲座,受到学员的极大欢迎。水利工程专题二是由导师根据学员专业缺口采取一对一增补相关专业知识体系。这些都为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提供了强大的保障。此外,针对每一个异地办学合作单位的需求,学校都适时调整课程安排。学校可根据企业需要增加一定课程,校企双方共同商定选修课程,更好地达到为企业培养需求人才的目的。
3.在确保论文质量的前提下建立导师负责制的论文培育模式。
学术道德规范问题,对在职攻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学员而言是一个尤其需要强调的问题。因为同一协作单位的学员,经常会有合作进行工程项目施工或课题研究等,对自己科研成果的保护和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就显得极为重要。河海大学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就始终强调学术道德问题。在日常的培养过程中,导师也严格把关,杜绝学术失范问题的产生。
对于在职攻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硕士生学位论文,应与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同等要求,也采用抽检、盲审等考核方式,将部分抽查论文送至外校专家进行审查,盲审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答辩,为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提供更多的考核手段。同时,对在规定学习期限未能做好论文的学员,导师应担负起督促学员的责任,设立对应的约束机制。培养单位可对保质保量,按时安排学员答辩的导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励导师按照培养要求的时间安排,督促学员进行论文写作与答辩。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为了满足广大企事业单位和应用部门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积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广大的培养单位应从确保招生质量、规范培养过程、加强论文培育等多方面入手,逐步提高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我们应及时总结经验,完善质量评估标准,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扩大招生规模,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一、水文化研究的学科分类与发展轨迹
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专业设置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来设置。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设有13个学科门类,110个学科大类。水文化归属哪一个学科?经检索发现,文学、工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文献比较集中,教育学、理学、法学、历史学居中分布,管理学、艺术学、哲学分布的较少,农学、医学、军事学没有相关文献,文化及水电工程是关注最多学科。在上述学科门类中,排本学科门类首位的是:文学是中国文学33篇,工学是水利水电工程239篇,经济学是工业经济119篇,教育学是高等教育19篇,理学是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25篇,法学是民族学13篇,历史学是考古10篇,管理学是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10篇,艺术学是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8篇,哲学是中国哲学6篇。除上述研究领域文献较多外,还鲜见于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林学、中药学、医学技术、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等学科。由此可知,水文化研究内容广泛,不仅有文史哲人文学科内容,而且还有理工类自然学科,同时还有经管法等社会学科的内容,属于新兴的文理交叉学科。我国水文化研究历经开展宣传研究(1989—2003年)、服务水利实践(2004—2006年)、政府倡导推动(2007—2010年)和规划专项建设(2011—2014年)阶段,基本上与年度发表文章数量趋势相吻合(见表1)。特别是2011年水利部《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来,《基于人水和谐理念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研究》和《中国水文化发展前沿问题研究》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点)课题相继立项,国内学者的水文化研究主要聚集在水文化理论、水文化遗产、水文化资源、水工程文化、地域水文化、水文化教育传播等方面。从表1可知,1989—2001年,水文化研究的论文较少,年均不足6篇,低于年均篇数的年度为1989年、1992年、1998年、1999年、2000年,尤其是1993年和2001年分别为0篇,这说明水文化研究处于萌芽阶段。2002—2006年,论文数量呈平稳缓慢增长态势,平均每年约20篇,这说明我国水文化研究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进入2007年后,论文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到2008年、2010年达高峰期,随后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我国水文化研究正趋向稳定和成熟。从2011年开始,论文数量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年均为86篇。2011—2016年篇数占所有论文的53.4%,说明此阶段是我国水文化研究领域的探索和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1989—2003年,没有研究生以水文化选题作为学位论文。2004—2016年,学位论文共39篇(博士学位论文2篇,硕士学位论文37篇),学位论文数占所有论文的4.06%,说明我国水文化研究在基础理论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在学位论文中,最早的博士学位论文是2004年艾菊红的《傣族水文化研究》②,最早的硕士学位论文是2005年刘虹弦的《水脉相连气韵横生———水文化在现代城市形象中浸润和延续》。在水文化文献中,主要来自《治淮》《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水利发展研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中国水利》《江苏水利》《水利天地》《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涉水行业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主办的期刊。在水文化研究中,涉水行业高等院校期刊如《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昌工程学院学报》等成为主要学术交流阵地。尤其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自1985年创刊就设有“水文化研究”专栏,成为全国期刊界历史最长、影响最大、声誉最高的特色栏目。此外,《北京水务》《中国三峡建设》《山西水利》和《城乡建设》这四种期刊数量也位居前列,说明水文化研究与水利建设也紧密相连。
二、水文化研究的热点、焦点与团队分布
文献分析表明,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还没有刊发与水文化相关的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历史类文章,中文核心期刊刊发水文化研究文章更少。在水文化研究论文中,被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论文较少,《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或收录论文屈指可数。这说明,水文化研究期刊层次和期刊学术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对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分析,可以很好地体现一门学科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焦点。水文化研究出现频率极高且排在前列的关键词有“水文化”“水”“文化”“水文化遗产”“人水和谐”和“水文化建设”。这说明,以上述词语为关键词的文献相对比较集中,是水文化研究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之一。同时,频率在4次以上的关键词主要有“建设”“水利风景区”“保护”“内涵”“水文化教育”“水景观/开发/保护利用”“教育/水资源/水利院校/城市发展/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研究”“传承/生态文明/水文化传播/和谐/水利工程/水环境”和“水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由此可见,水文化研究的范围和领域更加广泛,如水生态文明、水文化传承创新、水教育传播、人水和谐等成为水文化研究新态势。通过分析研究机构,可以了解我国水文化研究团队和研究基地分布格局。水文化研究发文排在前3位的全部来自高等院校,分别是河海大学、南昌工程学院和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其中,河海大学38篇,发表文献最多,占总数的3.94%;南昌工程学院和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发文章分别占总数的2.07%、1.87%,这与河海大学水文化研究所、南昌工程学院水文化研究中心和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水文化研究中心都是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密不可分。上述研究基地已经成为水文化研究、水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高地。
篇9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的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和具备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水利水电专业学生由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桥梁和过渡。因此,毕业设计在整个水利水电工程本科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无论从占用的教学时间,还是所占学分的比例来看,都是其他教学环节无法比拟的。省属农业院校在实施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既有其普遍性,又存在其特殊性。
一、水利水电专业毕业设计质量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以农科为优势学科的省属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工科类专业毕业学生,尤其以工程类为主的专业,在办学历史、师资力量、基础实验条件、学术氛围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许多明显不足,如何提升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
(一)专业设置历史短,社会认可度与可利用资源有限
高等农业院校设置工程类工科专业,其办学历史相对较短。湖南农业大学水利学科类专业是1999年经湖南省教育委员批准设置,同年开始招收农业水利工程本科专业,并在2003年调整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连续招生仅11年历史。虽然用人单位对我校培养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质量逐步获得了认可,但是水利行业对我校水利专业建设的直接支持仍然有限,校企合作项目不多。
(二)高校连年扩招,师生比例过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1999年以来,高校招收人数迅速增加,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专业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一个教师指导的学生过多,导致精力投入不足,指导上难免顾此失彼;另一方面,教师面临着晋升压力,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情况下同时还承担大量的科研任务。加上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相对集中,导致老师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投入的时间、精力也有限,这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指导教师工程实践缺乏,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为应对高校师生比例增大的问题,高校大量引进高学历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但此类人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学校对教师业务能力培训、实践锻炼与积累方面重视不够;地方院校待遇不高、人事体制僵化,很难从生产单位引进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高职称、高学历人才。诸多因素直接导致现有教师工程实践不足,科研能力有限,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四)学生就业压力大,毕业设计投入时间少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和扩招人数逐年增长,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而他们在寻找未来出路时投入的精力也随之增多。我校毕业设计大都在第七学期末布置,第八学期完成。但是,这时候正是毕业生寻找就业或继续深造机会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为寻找一份如意的工作而四处奔波,造成毕业设计精力投入不足。另外,有些与用人单位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设计。部分参加考研、考村官、考公务员的学生为了应付接二连三的笔试、复试等相关事情,毕业设计被搁置拖延。
(五)毕业设计执行程序过于繁杂,过程监控制度僵化
学校管理层为了应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逐步下滑的局面,出台了较多管理条例和规定,尤其在高校评估期间相继出台《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件从选题审批、选题论证、开题论证、中期检查、评阅、答辩、成绩评定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格式规范、形式要求和时间控制,涉及填写的表格多达7个之多,需教师和学生签字多达7处。这些规定和要求对规范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因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脱离实际情况,毕业设计一味强调标准化,不但大大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还忽视了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毕业设计缺少灵活的过程监控体系,毕业设计内涵质量上并未显著提高,反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二、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
(一)设计题目来源和管理模式
毕业设计的选题和内容是毕业设计工作的关键,好的课题是毕业设计工作成功的保障。
1.结合毕业实习和就业自主选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选择工程实践题目,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借助老师、校友、亲戚朋友关系等多渠道,协助学生联系毕业实习单位;指导学生结合他们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寻找题目来源,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这种方式选题针对性强,避免重题现象,学生通过实践更容易理解题目内容,也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和毕业设计质量。因学生居住在工地现场,缺少教师面授机会,我们可采用网络、电话等通讯方式指导学生收集、消化工程资料;当学生返校后,进一步集中指导和完善。
2.指导教师指定选题。对于参加研究生考试或其他公务员、选调生、村官等一系列就业类选拔考试的部分毕业生,指导教师选用一些较成熟的毕业设计题目分配给学生做,或直接要求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来完成其毕业设计。针对这类学生的毕业设计管理,我们通常采取间隔固定时间、集中面授指导等手段,及时解决毕业设计中的相关问题。
(二)毕业设计答辩与成绩评定
答辩是毕业设计质量把关的最后一道环节,是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学校和学院制定了指导教师评价意见表、评阅人评价意见表、答辩记录及评分表,并附评分细则,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按百分制分别评分,加权平均得到总分,再折算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或不及格,最后由系答辩委员会审核。这样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得到全方位的评价,最后成绩评定结果与学生综合能力和所付出的时间相符合。
(三)毕业设计质量与效果
1.题型与题目。题型和题目可以反映毕业设计选题来源真实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表1显示了近12届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情况。从表1可见,毕业设计(论文)可分为设计题型和论文题型两大类;毕业生的设计题目绝大多数来源于生产实际,实践与教学结合更加紧密。虽然毕业论文数量在减少,从毕业论文内容看,论文质量逐年提高,大而空的题目逐年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来源于指导教师的国家级、省厅级科研课题的试验研究论文数目增多。
根据12届毕业设计题目来看,毕业设计题目逐步规范,符合我校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培养目标;随着专业办学历史延长,毕业生选题的渠道逐步拓宽,来自生产实际工程的设计题目逐步增多;另一方面,也显示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以农业水利工程设计为特色的培养模式逐步凸显,与国家水利建设行业的投入方向关系密切,也充分证明了近几年国家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中小型水库塘坝出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235-02
随着大量的海外水电建设项目的开工,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对专业人才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国内学子出国深造的机会越来越多,对外学术交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1,2]在此背景下,高校水利工程专业开展专业英语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对开设课程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讲授式授课,终结性评估”的教学方式显然无法适应新形势下专业英语的教学需求。[3]
专业英语是英语与专业课程的交叉课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英语与专业课程交叉,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的英语词汇,使其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翻译能力;第二个层次是中英比较学习,掌握国际最新研究动态;第三个层次则是熟练利用英语这一工具开展研究和交流。[4-7]目前,很多高校自本科阶段就开设有专业英语课程,第一个层次的教学应在本科阶段即已完成,第二、第三层次的教学将在硕士专业英语教学中实现。考虑到目前专业英语教学上没有统一的要求,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方面也缺乏合理、科学的安排,如何提高专业英语教学的水平,是每个教学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水利工程硕士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
1.教学的定位
经过大学本科阶段大学英语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句法,并有一定的阅读、写作及听说能力。现阶段,我国的英语教学仍以应试教育为主,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普遍表现为阅读和写作能力相对较强,而听说应用能力则相对较弱。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重要的功用是作为交流工具,因此,硕士专业英语的教学应体现专业英语的特点,以提高学生在水利工程专业领域的英语应用水平为目的,教学内容要兼顾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根据这一思路,在教学过程中仅简单强调专业英语(或科技英语)的语言特色,如在句式(长短句、定语从句、分词结构)、词性等方面的特点,而更多的精力则放在如何撰写科技论文,如何与外刊交流,以及学术汇报的一些技巧和训练上面。
2.教学素材的选取
考虑到专业英语的训练应该是全方位的,现阶段很难找到一本能兼顾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专业英语教材。同时,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中惯用的手段,即学生翻译加教师点评的方式很难吸引学生,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获取丰富的教学素材是开展专业英语教学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要不断更新,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网络资源丰富且更新快,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汇总的网络资源成为教学素材的主要来源。具体到水利工程专业有很多资源库可供选取,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IAHR(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Hydro-Environment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以及USGS(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等网站媒体库中的图片以及影像资料。同时国外知名高校的公开课课件也是专业英语教学素材的重要来源,在教学过程中可参考国外知名教授的相关课程的课件。
另外,考虑到研究生们撰写学术论文的实际需求,国际高水平杂志已发表的论文是很好的教学范例。如在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中,将ASCE(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会刊对的要求拿到课堂上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刊物对论文稿件的基本要求,这样因为教学考虑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会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选择最新的行业论文作为范例,让学生在了解科技论文结构及特点的同时,也可以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激发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兴趣。另外,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文本资料容易收集,而影像资料难以获得,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知名高校的公开课视频,在课堂上选择性使用可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同时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网站上()的很多演讲资源也可以作为教学素材所用,如收集的科技方面的演讲,因其内容新颖,观点独特,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除了可以训练听力外,对学生的科研精神、科研态度等方面也有很好的启发作用,真正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
3.教学内容的编排
教学方面可按专题的方式进行,如在课程初期介绍专业英语的语言特色时,就分别有词类专题、句法专题,而进入科技论文写作部分则有稿件准备、与编辑交流等专题,便于根据不同的专题开展针对性的训练。而进入专业知识方面按专题组织素材就体现的更加明显。比如在课堂上讲授“Concrete work”时,会从混凝土的组成、制造、特性讲到施工工艺,再结合典型工程如三峡工程的混凝土工程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内容完整,形式丰富,而且教学效果更好。
4.教学形式的组织
从近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多讲无益,精讲为妙,勤练提高。如在讲到论文“Introduction”部分的写作时有一些固定的框架,如一般会按照“What is the problem”,“Why is it important”以及“What solution do you propose”的顺序组织,但是对于具体的主体,这个框框显得过于刻板,不利于学生活学活用,且事实上专业英语应用上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可四处套用的公式。因此,在专业英语的教学方面一定要注重实战训练。笔者在课堂上讲完该部分内容后,将学生按照相近的专业方向分成不同的小组,要求各个小组阅读10篇以上本专业方向的最新的顶尖杂志的英文论文,写出本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的英文综述,并做成PPT在课堂上轮番展示。通过这种方式,综合训练了学生检索和阅读英文资料、用英文写作以及用英文作报告的能力,这个综述也可以作为学生日后研究成果的“Introduction”部分的内容,在不增加学生额外工作量的基础上,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同时,讲演部分附带提问环节,是日后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小型预演,能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二、水利工程硕士专业英语教学实践
以36学时的硕士专业外语课程为例,简单介绍水利工程硕士专业的英语教学实践。授课对象为水利工程专业硕士一年级学生。
1.教学指导思想
专业英语的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为目标,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利用英语这一工具开展科研和交流的能力,并以此为原则组织教学活动。
2.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科技英语的特点,4个学时,包括语法特点、词性、句式等等;第二单元:科技论文的写作,8个学时,包括行业主流刊物介绍、用稿要求,以及科技论文结构及各部分的具体要求;第三单元:专业基础及研究前沿,12个学时,内容涵盖水利工程的大多数领域;第四单元:听力训练,4个学时,课堂播放20分钟左右的英文原音视频,并布置有根据听力内容写作的作业,此部分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第五单元:Group work,4个学时,以小组形式要求学生自主收集英文期刊资料,自主整理并准备PPT文稿进行讲演,课堂模拟国际会议环境,此环节穿插在教学后期阶段。
3.授课方式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述、小组讨论以及学生自讲的形式进行,课堂语言为英语。课堂讲述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而小组讨论则是为了提高学生用英文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自讲实则综合训练了学生的阅读、听写以及口述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4.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未采用常见的教师出卷、规定时间完成的模式,而是将考试贯穿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考核的形式多样。如根据学生在自讲中的表现或是提问回答环节的表现给分,或是根据学生写的英文综述给成绩等等,这种考核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效果也较好。
三、结束语
专业外语教学的重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多练习、多实践,侧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英文文献阅读、翻译、写作和交流的能力,达到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研究所需信息的目的,从而为新时期水利建设培养既懂专业又熟练掌握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全丽娟.专业外语的研究性学习价值[J].科协论坛,2009,(10):
166-167.
[2]李志芳,谢红梅,何贵青.专业外语教学方法的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8,(1):86-88.
[3]焦述强,陈艳.专业外语教学的几点看法和认识[J].中国地质教育,2006,(3):76-79.
[4]郭茶秀.工科研究生专业外语的教学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
2011,(31):120.
[5]韩权利.工科专业外语实践教学构想[J].价值工程,2012,(1):180.
篇11
二、评先奖优,鼓励会员开展学术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
我们一直认为,开展学术研究和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是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交流与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同时学术论文也是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学术成果,是作者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具体反映。该项活动从学会成立之初到现在长期坚持,从未间断。2004年该项活动得到全体会员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共收到会员论文47篇,经学会理事会精心评选,评出一等奖论文3篇,二等奖论文4篇,三等奖论文6篇,学会分别给以了奖励,并推荐3篇向上级科协申报。在今年的优秀论文中,由李正桂、周知辉2人合著的《橡胶坝袋在水渡河水闸中的应用》已在省级专业刊物《湖南水利水电》上公开发表。李小平同志2003年撰写的《我县水利建设发展的基本思路》获市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三、精心组织,学会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1、为让全体会员[本文章属原创,其他网站复制必究法律责任]对我县近连两年来的水利建设成果有一个较为全面了解,同时为会员之间构建一个相互交流、探讨的平台,学会2004年先后两次组织会员对全县新建成和在建的水利工程工地现场参观,并将每处工程的基本情况、有关技术参数打印成书面材料供会员们参考。另外,今年学会还与相关会员单位两次赴外地考察,学习先进的工程技术及管理经验,取人之长为我所用。
2、在科技培训方面,2004年,学会配合县防汛办和局工程科组织举办了两次培训班。一次是组织水利系统骨干技术人员举办了一期堤坝白蚁防治技术培训班,编教材、做示范,聘请白蚁防治专家亲自授课,并配发防治药物,便于学员即学即用,及早消除堤坝白蚁危害隐患。一次是组织基层工程人员举办了为期一周的、以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通过培训,使学员们掌握了一些适合在我县推广应用的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方法,让他们对规范工程建设管理行为的重要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基本掌握了工程建设管理程序、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等方面知识。版权所有
篇12
本科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总结和体现,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前一次重要的专业排练和预演。毕业设计质量不仅反映了一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多方面能力,也是一所高校教学成果和办学水平的直接展现,理应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给予充分的重视。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水利专业前身是1958年东北农学院在土地规划系创办的农田水利工程专业,发展至今已经为社会培养了千名以上的农业水利人才[1]。目前,我校农业水利专业的毕业设计安排在四年级第二学期,每年3月初左右开始,至6月上、中旬组织答辩并完成论文提交等工作,期间历时约13周。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突显。结合所从事的专业教学实践,笔者对目前农业水利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毕业设计的一些发展模式。
一、农业水利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
(一)影响毕业设计的主要因素
1.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不足
当代大学生正经历与以往时代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在当前强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从入学就开始关注就业、外语计算机过级、考研、考公务员等一系列问题。在时间方面,毕业设计往往与考研(准备及等待录取结果)、毕业求职等交织在一起,使得学生在思想上并没有把毕业设计放在应有的地位,他们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在学习、跑招聘会和人才市场上。存在观望、等待、抄袭、“都能通过”等侥幸心理的学生大有人在,尤其是就业(或硕士研究)方向与专业不对口的学生,存在“毕业设计无用”的心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2.指导教师工作压力较大
由于各层次的专业教师一般均担负着一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大多数中青年教师还面临着晋职称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在课堂教学、发表学术论文、申请或实施科研项目等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些因素导致了教师无暇顾及所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窘况,也是导致毕业设计质量出现下滑的客观原因之一。
3.毕业设计不易选题
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存在难易(内容)、宽窄(范围)、长短(周期)等多方面的矛盾和困难。内容较难、范围较宽、周期较长的题目,学生不易按时完成;反之,又达不到毕业设计的预期效果。教师承担的项目一般不易分离出较独立完整、适合毕业设计的短期研究内容,学生也很难在数月内熟悉项目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研究中,因而一般只能做些简单的辅助工作。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毕业设计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然而教师能接触到的实际水利工程设计项目并不多,毕业设计题目一般要求不重复,要有所发展和创新,这无疑给题目的拟定增加了难度。
4.毕业设计经费投入较少
农业水利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开支主要有:实习期间的交通费用、购买各种资料(图书、数据等)和试验原料的费用、打(复)印、出图及印刷费用等。目前,我校本科毕业设计经费为50元,很难满足各项开支需要,直接影响了学生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学生综合能力不足的典型表现
(一)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
从历次修订和执行的本科教学计划看,农业水利专业以往和当前开设的课程,足以满足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工作和基本科研所需,关键问题是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的知专业识并能灵活地对其进行综合运用,能否在大学专业教育的基础上主动加强知识储备和拓展专业实践技能。毕业设计内容一般不局限于一门课程或一本教材,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即使在学习成绩好,或者已经被确认录取为研究生的学生当中,具备这种能力的学生并不多见,“学习好”基本等同于“课程考试成绩较高”,而不能代表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强。
(二)主动学习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在四年大学生活中,掌握最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并利用便利的校园网查阅文献的学生并不多,甚至一部分学生从来没有查过文献,需要专业文献时仅在网上搜索一些网页文件,复制粘贴一下便草草了事。指导教师详细布置好的设计任务,学生不知道如何入手,需要老师事无巨细地指导;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试验方案的制定,数据的观测、收集及分析处理等能力均为空白。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查阅分析文献资料的能力,让学生独立开展研究、独立完成课题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密切配合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指导教师布置的设计任务,有时需要小组集体完成,然而小组成员往往存在观望、等待和依赖他人的心理,相互推托,不愿主动承担任务和责任。
(三)计算机应用能力
农业水利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类课程较多,一般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如Microsoft Office系列)、编程语言(如Microsoft Visual Basic)、绘图软件(如AUTO CAD)等。从专业实践应用的角度看,无论对于学习或工作,开设的这些课程和课时量已足够,并且这些软件完全可以在短期内自学并逐步提高熟练程度。但令人遗憾的是,虽然配备个人电脑的学生为数不少,但学生在基本的Word编辑排版、Excel绘图及公式计算、简单的程序编制、CAD制图出图等方面的熟练程度远不及网络聊天和电脑游戏。
(四)文字及口头表述能力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提交的毕业论文和相关的文字材料层次不清,语句不通,详略不得当,标点符号乱用,错字别字常见。在与教师的沟通以及最后的毕业答辩过程中,学生的口头表述能力明显不足,不善于应用专业词汇表达专业研究内容。
二、农业水利专业毕业设计发展模式
(一)知识脉络的传承
从农业水利专业阶段教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专业学习主要体现在对不同课程的学习方面:在大一学年主要学习公共课,对专业的认识比较模糊;从大二学年开始进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阶段;至大四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生基本修完教学计划开设的所有课程。在此期间虽然学生对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更多的情况是在每学期的课程学习后,很快转入到新学期的课程学习中,缺乏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梳理。
毕业设计往往针对较完整的项目,可能涉及“农田水利学”、“水工建筑物”、“水力学”、“钢筋混凝土”、“水利工程概预算”、“水泵”等多门课程知识,然而,在这些课程的独立授课过程中,不可能完全传达涉及的其它课程的所有知识。课程设计虽然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个问题,但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一门课程知识的运用。因此,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角度看,需要专业任课教师间的密切配合,尤其要突出强调本门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应用范畴以及与其他课程的前后衔接关系,重点解决好专业知识脉络的传承问题。
(二)与专业对口单位的协作
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解决学生毕业与工作衔接的一系列问题,除依靠全院教师的言传身教外,还可以加强与农业水利专业对口单位(如: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等)的协作,通过邀请工程师、专家、学者等到学院作报告或现场指导,将大四学生直接派往设计部门或其他生产实践部门参加实际项目等方式,开展多方面的沟通和配合,使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结合生产实际[1]。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学科和专业的认识,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还可以及时了解对口单位的人员需求信息,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同时对教师工作也是一种交流和促进。
(三)本科的导师制
实行本科导师制,可以使学生有更长的时间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而指导教师也有了比较稳定的助手。对于有课题和项目而无助手的中青年教师而言,导师制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2]。结合我校农业水利专业阶段教学的实际,可以考虑学生从大三学年开始,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来,在近一年半的时间里,通过协助教师和学长查阅资料、开展试验、撰写材料等逐渐提炼毕业设计题目和研究内容,从容地完成毕业设计。这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科研创新等多方面能力,也可以大大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结语
由于学生在本科阶段提高的专业技能程度有限、专业学习和专业应用脱节的现象较严重,导致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致使教师不得不在短期内对指导学生的专业知识、电脑、应用文写作等技能进行“拔苗助长”式的短期培训。通过知识脉络的良好传承、加强与对口单位的协作以及本科导师制等方式,有望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大幅提升。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计算机应用技能和应用文写作等方面的比赛活动、加大学校经费投入等方面促进毕业设计的良性发展。
篇13
中国是水利大国、水利古国,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几千年的治水实践,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过许多教训。中国以占全球6%的可更新水资源、10%的耕地基本解决了全球20%的人口的温饱和发展问题,水利功不可没。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客观自然条件的变化,我国水利仍然面临着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突出、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加剧的严峻挑战。
高等院校水利工程专业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水利、水电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水利行业,能从事中、小型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水政监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高等教育在我国实现了跨越性发展,人才培养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政府和广大群众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按照重基础、强实践、多层次、求创新的原则,水利工程教学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强化资源水利、生态水利的治水理念,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实验教学环节占教学总学时比例为42.3%。
我国高等院校水利工程专业以原有分散、独立的实验室为基础,突破传统学科专业的界限,对水利学科专业相关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建立了以水利学科专业教学实验为主要功能的水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二 水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1.实验技术现代化
高等院校的水利工程专业在学校大力支持下,改善了实验中心环境与教学条件,更新了实验设备,将现代实验的先进技术引进到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实验技术的条件下,充分认识了解和掌握先进的实验方法、实验设备和实验手段,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
2.实验教学开放化
推行“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优生优培”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将“要我做实验” 变为“我要做实验”。实验不仅在实验室通过网络进行开放式预约进行,还走出实验室,在校外实践基地和工程实际中寻找实验项目和开展实验。针对工程实际的实验项目受到学生的欢迎,激发了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
3.实验设备自主化
重视实验技术研究,把过去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变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后,自然会出现研究手段不断更新的问题。积极推进研究型教学,为学生创新研究创造实验条件。自行研制实验教学仪器,积极将科学研究方面的新仪器应用到实验教学中。
4.实验手段多样化
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片、仿真实验及实际操作实验等多种方式进行实验教学。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引进实验教学,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与教授专家直接面对面交流,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工程应用的认识。水利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可以制作仿真模型和编制工程系列教学片来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加学生的工程概念。此外,还可以摄制主要实验项目的实验系列录像片放在网上,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前就观看这些教学片,先了解实验过程和方法,初步掌握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便在实验时重点关注实验方法和数据,引导学生独立地完成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技能。
对于水利学科专业的学生,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好实验的条件,到实验中心进行实验,记录自己的实验数据,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计算,最后提交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对于创新型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要有调研和阅读有关文献,提出实验的创新点,在实验报告或论文中要突出创新点,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新思维,激发他们的科研能力与创造力。
5.考核方法综合化
实验考评方法由平时测评、实验操作、试题测验以及提交实验报告和论文等多种方法进行,着重考查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创新。根据各专业要求、各实验课程特点制订了相应的具体考核办法,改变了过去一张试卷考全班的传统做法。最后可通过实验综合考核系统对实验教学各方面的成绩进行综合,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给出一个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