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生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生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生学论文

篇1

这篇论文由来自英国德文郡布莱克沃顿小学的25名8岁至10岁的小学生完成,伦敦大学学院的博·洛托博士为他们提供了科学指导。

“据我们所知,这是高质量学术刊物首次发表小学生的论文”,英国皇家学会的发言人告诉记者。皇家学会是具有数百年历史久负盛名的科学组织,其主办的《生物学通讯》属于影响力较大的国际学术刊物,而这篇小学生论文通过了该刊正常的同行评议审稿程序。

小学生们观察了大黄蜂在实验装置中觅食的行为。在他们看来,科学实验充满了乐趣,就像是和大黄蜂之间玩的一场游戏。洛托为他们提供了“游戏工具”——一个模拟花朵的有机玻璃面板。面板上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中有16个圆圈。这些圆圈可以改变颜色来模拟花朵,圆圈中间有凹槽,用于盛放模拟花蜜的糖水。

孩子们自己设置了游戏规则:当每个方阵周边为黄色而中间4个圆圈为蓝色,或周边为蓝色而中间为黄色时,中间4个圆圈中有糖水。大黄蜂很快就学会了判断这种模式,到中间“采蜜”成功的几率高达90%以上。

为了探索大黄蜂如何进行判断,孩子们还设计了对比实验。比如将中间4个圆圈改为绿色,而周边仍是黄色或蓝色。结果就整组大黄蜂而言,“采蜜”地点较为分散。说明在第一个试验中,它们不是简单地记住到中间采蜜,而是学会了判断蓝黄两种颜色的组合模式。

科学探索充满乐趣

3

布莱克沃顿小学的校长戴夫·斯特拉德威克说,与论文相比,更让他感到自豪的是,学校能让孩子们在玩耍的同时真正参与科学探索的过程,而不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洛托博士则在这篇论文的引言中指出,现在科学课上做的各种实验,基本都是按照规程操作,论证前人的研究结论,其结果早在预料之中。真正的科学探索是无法预料结果的,重点在于探索过程本身,学校不能只灌输给学生已有的知识,而应该激励他们做真正的探索未知的实验。

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探索未知的过程充满乐趣,其本质与人类玩耍的天性是一致的,很容易做到寓教于乐。这种乐趣对于大科学家来说也是一样,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安德烈·海姆就以此著称,他曾以“会飞的青蛙”获得“搞笑诺贝尔奖”,并曾表示“做科研的时候既能够玩耍,又能够领工资,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而这样做也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无法掌握结果。探索未知本就充满不确定性,需要对此有充分的准备,这也是最终成果的代价。海姆曾表示,他用来“玩耍”的实验有99%都不成功,但荣获诺贝尔奖的成果石墨烯却正出自那1%的实验中。

综合新华社报道

获得全新科学发现

篇2

2.利用数学的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领域中并不缺少美,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中的美,例如对称美在生活中的体现、黄金分割在舞台上的运用等。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广泛性,从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分数、折率的计算等。根据学生学到的知识,我为他们布置这些方面的作业——到超市搜集折率方面的内容并做出计算;组织学生到公园,让小学生自己算出买团体票和买个人票的差异让学生通过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解决数学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通过动手实践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中的很多问题离不开动手、动脑,尤其是一些抽象得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这时教师就应鼓励学生利用直观的表格来理解问题的含义。例如鸡兔同笼的问题: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虽饶有兴趣,但却不知道如何下手。为了帮助学生理清头绪,我让学生动手制出表格,按顺序去寻找问题的结果。待学生明白以后,再鼓励或引导学生通过其他方法解决类似问题。这样他们在对问题产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发展、上升为理性认识,找出答案就容易多了。

2.通过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想方设法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动脑的过程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鼓励学生寻找问题的突破点,运用多种方法,探讨不同的解题思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互相交流、勇于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收获了知识,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篇3

1.假设想退还的两件是A商品。10×2=20(元),营业员有20元面值的人民币,可以退还。与题意不符。

2.假设想退还的两件是B商品。6×2=12(元),不可退还,而12÷4=3(件)正好可以调整3件C商品,符合题意。

3.假设想退还的两件是C商品。4×2=8(元),要是总价保持不变,就不能调整其他商品,不符合题意。

从而,可以得出:想退还的商品是B商品。

下面继续用假设法分析。

1.假设原来A商品买了3件,还剩40-10×3=10(元),10=6+4,则B与C商品就只能各买一件,与前面分析的结论不符。

2.假设原来A商品买了2件,还剩40-10×2=20(元),20=(6+4)×2,则B与C商品就只能各买两件,与前面分析的结论和题意不符。

则A商品只买了一件,买B商品与C商品的总价是40-10=30(元),再根据B商品要退还2件再列表分析:

从而得出B商品原来买了3件,现退还2件,只购得1件商品。

可见用学会用假设法分析、推理,对思考解决问题是很有帮助的。下面我出一题,同学们可用这种方法思考解答。

排球的单价是58元,足球的单价是85元。学校买了排球和足球共14个,一共用去1028元。学校买来的排球和足球各有多少个?

二、“骗人的”余数

“叮咚”门铃一响,妈妈回来了,“生日快乐!”话音刚落,妈妈从背后拿出了一盒包装精美的蛋糕。哦,我差点忘了!今天是我的生日呀!正当我迫不及待地想打开蛋糕盒时,发现还有一张小巧彩色卡片。我抬头望了望妈妈,只见妈妈神秘地说:“先答题,答对了才能吃蛋糕哦!”啊!妈妈简直变成了“开心辞典”里的王小丫了,我只能先咽下口水,沉着“应战”了。

我看了看卡片,上面是一道应用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夕,一家学生旅行团来上海预订房间,酒店有三种房间:三人间每间135元;二人间每人100元;四人间每人120元,这个团男生15,女生12人,要求男女生分开住,他们怎样预订更省钱呢?我思考了一会儿,决定用列表法解题:

从表中就能很清楚地看出四人间是最省钱的,每人只要付30元,那就再分别计算男、女生各需多少钱。

女生:12÷4×120=360元

男生:15÷4=3(间)…3(人)

则男生要花:3×120+135元=495元

共需360+495=855元

正当我自鸣得意时,妈妈提醒我这样预订房间是不是最省钱啊?我仔细检查了一下,这才发现做错了,在计算男生房间时被那讨厌的余数蒙骗了,其它剩下的3个人完全可订最便宜的四人间,那男生只需花:3×120+120=480(元)

则共花:360+480=840(元)是最省钱的

这道题的余数就象是一个陷阱,容易误导人,一不小心就错了,看着妈妈的赞许的目光,我吃着香甜的蛋糕,觉得今天的生日蛋糕是最好吃的。

三、计算“魔术师”

每一次考试,基本上都要考到计算,同学们肯定都厌烦计算,特别是四则混合运算,再加上分数、小数,真是烦上加烦。但是,考试终究是要考到计算,那怎样让计算不那麻烦,不容易出错呢?那就要用上简便计算的定律了它可以像一个魔术是一样让我们的混合运算更加的简便!

常见的简便计算的定律有:乘法分配律(也就是提取公因数)比如说下面一题就是在我们看过的一道题目:0.88×93+0.88×7如果这道题目列竖式计算的话会很麻烦,也有可能算错。如果要简便计算的话就可以把97和3相加,然后就可以简便计算了:

0.88×97+0.88×3

=0.88×(97+3)

=0.88×100

=88

这样计算就简便多了,不用再去死算,而且不容易出错。

篇4

每次讲授新课时,我都会以课文为范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譬如在讲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人物一组》这课时,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让学生明白了人物语言必须个性化,符合人物独特的身份、性格、年龄等和在语言描写时,提示语部分适当地添加一些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理,这样会使人物的语言更加生动。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又必须读大量的书,因此我们还须要学会略读。为了取得好的读书效果,我们教育学生要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另外,我要求学生读写结合,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并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和技巧。

三、进行大量的背诵积累

篇5

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相关的软件,如PPT、Flash、几何画板等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可以把抽象难理解的问题直观化,有助于小学生的理解,同时还可调动起小学生各种感官的协同作用,从而解决平时教师难以讲清,小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真正实现少讲、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尤其是几何知识的教学,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较低,教师不能用严谨、科学的推理讲解清楚,必须通过小学生自己去感知体会,因此,有些知识的理解小学生还是比较困难,容易产生思维障碍。这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等特点,为小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步一步演示出来,不仅降低了知识的难度,还满足了小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小学生乐于接受。例如,我在讲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把一个圆进行平均分割,分割的数量从4份、8份、16份、32份到任意份,每次分割后计算机便很快把它们拼合起来,并在屏幕上展现出相应的近似长方形,通过对这几个近似长方形的分割、拼合演示的观察、比较,小学生不但直观地感受到,而且也深刻地理解到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形状就越近似于一个长方形,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还发现了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宽与圆半径、周长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样教学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通过分割、拼合展现出来,减缓了小学生思辨、推理的难度,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也为小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开设了通道。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优化练习、巩固新知

经过课堂教学,小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究竟理解了多少,掌握了多少,我们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得以检验。所以,练习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练习、总结过程中,小学生经过大半节课的紧张学习,都比较疲劳,这时如果利用多媒体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既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配上轻松的音乐和画面,又可以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总结新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让数学走进小小学生生活,扩大小学生创新的视野

篇6

一、趣动,以趣激思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操作同观察、思考、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操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全部“动”起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玩一玩、说一说、画一画等方式,让他们的眼、手、耳、口等多种感官都参与活动,并留足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想象、探索等,让学生在“动”中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以动激情,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新知。如,《三原色与三间色》一课的内容是认识三原色、三间色,学习色彩基本知识并进行调色练习。为了把枯燥单纯的色彩练习变得有趣,教师可以利用色与色相加会变成另一种颜色这一实际操作作为激趣点。在授课前,可以用小魔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拿出三个装有红、黄、蓝颜色水的玻璃杯,用剪成小块的白色布分别在三个杯中染一些颜色,这些白布渐渐变成五颜六色的彩布。学生看着用红、黄、蓝颜色像变魔术般地调配出各种不同的色彩,都很兴奋,迫切地想探知其中的奥秘。趁着学生兴趣盎然,教师就可以边指导学生观察课本提示的色彩,边讲授三原色的有关知识。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探知色彩基本知识,进行色彩的练习,无形中掌握了色彩知识,知道大自然中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三原色演变而来的。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和色彩应用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乐中求实。

二、趣练,以趣促创

小学生最喜欢的事莫过于玩了,玩自己亲手做的东西就更有兴趣,并且在做做玩玩中,他们乐于学习新知识。为此,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上突出选择性,让每位小学生都能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在表现中都能突出自己的闪光点。如,在上《秋风瑟瑟》一课时,为了启发学生回忆见过的秋天景象,增进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火红的枫叶随风舞动的场景,屏幕上映出了累累的果实、湛蓝的天空、嬉戏的小动物、小朋友秋游的景象等,学生就会被这迷人的秋景感染。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把秋天的美景中自己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内容画出来。学生在选择中有了兴趣,在选择中有了自信,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小学生要“愉快地思考,愉快地活动,愉快地成长”。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乐学情境,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是一种乐趣,使他们能主动学习。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绘画的兴趣,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素质。

作者:韩翠翠单位:江苏苏州市姑香苑小学

篇7

在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注重学生自身情感和外界事物之间的自然联系和相互关系。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审美培养”,教师要充分了解不同年龄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审美需求,从而有重点地实施语文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眼光,加强学生的审美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具体教授的语文课程内容、学生应该思考的语文问题、教学效果等。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根据学生、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和再创造,灵活地利用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增强语文教学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联系。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构建新型的语文知识系统,不断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科学的、充满趣味的方法来鉴赏。

四、要优化课堂体系

在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优化课堂体系,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上讲台,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和总结、反思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能力。教师要注重每节课的学习内容的连贯性和渗透性,启发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我们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在感情上多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尤其是语文基础差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必须依赖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才能得以生存。通过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小组之间的同学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向着共同的目标迈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自主参与到我们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来,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六、贵在持之以恒

语文习惯的养成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要对学生充满信心和耐心。学生在犯错误后很可能还会反复,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甚至是反复犯错误,要把学生犯错误与改正错误的过程看作是学生成长的必然历程。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语文教师工作并不缺乏创意,但是这些创意最终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长期坚持,没有持之恒地强化。如语文教师经常将管理教育停留在班会的说教形式上,不注意创设情境使学生心有感触地理解到语文习惯养成的重要。所以,良好语文习惯的养成要在行动中落实、在活动中强化与巩固。语文教师可以在学期开始前将语文习惯培养计划与学生协商并实施,提示学生良好语文习惯的养成很简单,那就是日后的坚持与严格执行。这种坚持就是不断重复的过程,因为重复可以使行为得到强化,使学生形成语文习惯。

篇8

二、扩大范围,丰富课外阅读

要完成新课程标准确定的量化任务,仅仅进行课内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再好的语文教学也需要课外的充实与完善。因此,必须重视课外阅读。

一是课外阅读要广泛丰富。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博览群书,能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目前,适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很多,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伊索寓言》、《草房子》,以及其他中国古今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文学名著等,都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有效引导学生阅读。

二是课外阅读要注重联想。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还可结合课内。学了《草船借箭》,引导学生阅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学了《争吵》,指导学生阅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学了《吹泡泡》,指导学生阅读冰心的《寄小读者》、《小橘灯》等。这样,学生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大量汲取中外文化的精华,在潜移默化中积淀文学素养。

三是课外阅读要活动随行。对小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注重细节和引导。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彰显文学的活力。活动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交流性的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比赛性的读书知识赛、辩论赛;评比性的课外阅读小明星、阅读小能手评比等。另外,还要积极创造阅读氛围,在班里可组织图书角,让学生自己管理借阅。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篇9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朗读不仅能规范学生的口语,更有利于学生增强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加强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如果学生朗读时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就无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产生不了共鸣,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在阅读课上要用有效的方法去训练学生。

1.备读是指导、训练学生读的前提。“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精心备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示范读并指导学生读。教师备读,是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的过程,是教育者先接受教育的过程。要让学生直接感受,教师首先要直接感受。只有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时,才有可能对他们进行恰当地点拨,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备课时,尤其要注重备“范读”。因为范读是朗读教学中任何指导方法都无法取代的。

2.加强朗读示范。教师通过录音带表情示范性朗读,再现文章的声感美,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动听的声音信息,使学生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感到朗读是一种的享受,产生朗读的冲动,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精彩范读能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引起共鸣,学生受到熏陶和启发,潜移默化地学会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还能使不同的内容,通过完美的语言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的语感。

3.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教学中可以组织自由读、默读、分组读、分角色读、齐读、同桌互评读、指读、模仿读等形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即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学生在朗读过程还能品言中之意,悟言中之理,感言中之情,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

4.朗读技巧的训练。停顿、轻重、快慢、语气是朗读技巧的四大要点。掌握了朗读技巧,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增强语感,达到朗读的目的。例如,《鸟的天堂》这一课,其中有一句:“真是一株大树。”抽读学生时,有的学生把重音落在“真是”上,有的学生把重音落在“大”字上,显而易见,学生对上下文的理解还为完全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有关句子,弄清楚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经过比较,学生理解了应重读“一株”,对榕树之“大”的体会也更深了,增强了语感,理解了文意。朗读技巧的训练,既是读得流利的需要,也是提高声音的表现力的需要,增强了语感理解了文意的需要。

二、课文讲读中的朗读,感悟语感

1.朗读比较法。引导学生将调整后的语句与原型进行比较朗读。在比较中朗读,训练和培养学生语感。如《狼和小羊》一课,将“我怎么可能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呀!”改成“我是不可能把您喝的水弄脏的。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虽然它们表达的感情意思一样,但通过朗读比较,学生便逐渐悟出它们表达的感情不一样,培养了语感。

2.鉴赏词句,抓重点词、重点句朗读。体味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如在《荷花》一课,我着重强调“冒”“有的有的”等词语让学生反复品读,在学生的脑海里不仅出现荷花的动态美,而且也能体会荷花的那种千姿百态、洁白无暇、清丽脱俗的品质。

篇10

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学科三年级第一册课本没有出现英语文字,只有五彩缤纷的图片,使学生初学英语时能集中全部注重力听录音,理解录音内容,进而正确模拟。和教材配套的录音带中有男、女、大人、小孩的不同音色,其音自然、地道,其景生动、逼真,学生听来饶有喜好。这十分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爱模拟,模拟性强,但缺乏自控能力。课堂上,常有学生一听教师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拟,轻声跟讲,结果导致自身发音欠准,而且还影响了他人听音。因此,在英语起始教学阶段,教师就要练习学生静心听,可采用“手势暗示法”,即教师随着示范发音打手势“一、二”,这时学生边听教师发音,边看教师嘴形,注重观察其大、小、扁、圆及变化情况,做到看明、听清,当手势打“三”时,全班齐声模拟。这样,发音易到位,模拟效果好。小学生听录音跟说跟读,往往只满足于“听到”,能跟得上说,跟得上读,而不注重语音、语调、句重音、停顿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听清”,在播放录音前,可分步提出听的具体要求,使听一遍录音,便有一次收获。

英语课堂教学是小学生用英语交际的主要场合。其间,他们有很多听英语的机会。但小学生有意注重较弱,维持时间较短,非凡是在听同学发言时易走神。教师除了向学生讲明专心听同学发言的好处外,在教学上要采用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非凡要避免枯燥操练,开“定向长火车”,要多用“有意点叫”、个别提问,对活动和集体操练应频繁交替使用。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牵制性”提问,“逼”学生专心听他人说英语,不听,就无法参和。如,教师问某生摘要:Howoldareyou?Whereareyoufrom?Isyourmotherateacher?随即转用第三人称问其他学生摘要:Howoldishe?Whereishisfrom?Ishismotherateacher?又如,请个学生用英语自述,然后让听的学生按此内容相互问答。还可请学生指出发言者哪儿讲错了,该如何纠正等等。以此引导学生专心听他人说英语。

二、良好的说的习惯。

要求摘要:大胆开口说英语、音量适度、仪表大方。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来看,三年级学生人小,较之高年级学生心理障碍和怕羞感少。这正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有利条件之一。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英语教材为“说”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所选内容均来源于学生学习及日常生活,为学生所熟悉的。教材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亲近性、实用性,为广大师生所欢迎。这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又一个有利条件。因此,教师得抓住时机,充分运用教材,从起始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话的习惯。

首先,教师应十分注重发挥“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功能。古人曰摘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用“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开创敢讲英语、争讲英语、爱讲英语的局面。

同时,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优化教学方法,利用一切教学媒体(图片、实物、玩具、幻灯、投影、录像、录音、指套、木偶等等)创设情景,寓教于乐,让学生身置语境,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口练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要从课内到课外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如摘要:组织语言游戏、竞赛,开辟英语角,举办英语喜好小组,排演英语文娱节目,强调师生间同学间用英语问候,要求学生把所学英语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小红花”、“小红星”奖励等等。以此造成说英语的氛围,激励学生多开口说英语。

要做到人人大胆开口说英语,不是一件轻易的事。学生因各人的气质、性格不同,参和开口讲英语的程度也不同。教师在教学中要非凡关注那些存在怕说、缺乏自信心的学生。闻名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一个人学习成功的次数越多,他的学习自信心就越强。学习成功是建立在学习自信心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要帮助这些学生克服思想和心理障碍,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肯定其点滴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进步,进行个别耐心具体的辅导,设个坡度,扶着前进,不要急于一步到位,让他们在口语练习中有所得,感受到成功和欢乐,以增强其说英语的自信心,激起其说英语的内心欲望。

学生在讲英语时,教师最好别去打断,应答应学生暂时存在某些语言错误,待讲完后,教师再指出并纠正。这样做,不干扰学生说话的思路、意念表达,不挫伤其说话积极性,又能帮助其提高言语水平。在大胆开口讲英语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讲话音量适度、仪表大方。三年级始学英语,要求学生大声讲英语,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学生根据不同场合,调整自己的音量大小,声音高低,对于活动、小组操练宜轻声些,班上发言得响亮些,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有的学生急于发言,在连续说英语时,停顿过长,还常加“嗯”。此时,教师要注重多留给学生一点思索时间,要求先想后说,想好再说。另外,教师要提请学生注重,说话时不要低着头,或眼望天花板,或视窗外,要面对听者,举止要自然,不拘束,从小养成良好的说的习惯。

三、良好的读的习惯。

“读”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朗读”。要求摘要:正确拼读单词,响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语音、语调等基本正确。拼读单词有利于学生记忆单词,积累词汇。朗读英语有利于培养学生语音、语调、节奏、语感等。也有助于“说”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九年义务教育英语学科三年级第二册课文开始出现文字,渐之,要求拼读单词。无论是个别还是全班拼读(拼背)单词,都应要求学生先读一遍单词,再拼读字母,然后再读一遍单词。培养学生拼读单词的良好习惯,十分有益于学生认读单词,正确拼写单词。

朗读英语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内容之一。“说”英语和“读”英语有相通之处,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学生朗读英语好和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示范。这是给学生“先入为主”的朗读音调印象。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重范读和领读。授课前,教师最好先自身整音,尽量和标准音带取得一致。在自身(或音带)范读、领读时,教师可配以手势以示升调、降调、重读等,加深学生的理解。以后还可指导学生在课文上标音调符号。一般来说,新课之时,不宜请学生领读课文,以免一个错,错一片,给纠正增添麻烦。在朗读语言材料时,须要求学生切勿操之过急,拿来便朗读,要先通阅,了解内容,理解含义,揣摩音调,然后再朗读。这样,朗读效果好。

小学英语课文句短简单,读来朗朗上口。有些学生觉得这些句都已能讲能背了,在朗读时漫不经心,不是看着一句句朗读,而是滑句,一古脑儿读完,存在“假读”现象。有的朗读时语速、节奏把握不好,过慢、拖沓,一字字顿着读,或是过快,发音不到位,无停顿,混着读。特在集体朗读时,伴有拖音明显,节奏较差,语速偏慢等现象。为此,教师要对症下药,变换教法,随时纠正学生朗读的不良倾向,刻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的习惯。

四、良好的写的习惯。

“写”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书写”。要求摘要:书写姿势、方法正确,斜体行书规范书写,大小写、笔顺、标点符号和格式正确。

小学生在学英文书写前,已学会汉字及汉语拼音的书写,且已养成一定的书写习惯,这对学习英文书写有利也有弊。就书写而言,二者有相同之处,但更有不同之点。对于书写的坐姿,握笔方法,两者要求相同。而汉字和英文在书写上差异很大。即使汉语拼音和英文斜体行书在书写上也风格各异。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利用学习正迁移,防止学习负迁移,对学生英文书写进行严格的练习。

篇11

学生的信息素养在信息时代依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更方便制定有效的创新与信息素养的学习型人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的教育必须遵循信息化社会的脚步,以适应未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其他知识是基本的要求,它是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中,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讨论合作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构建知识的任职工具。包括搜集评价各种信息,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加工,以及有效地利用这些有用的信息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的一种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不论是对学习者还是教学者,都有重大意义,它是一种与传统教学完全不同的理论,改革了我们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中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来促进我们对于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容

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在内容与形式设计上与中小学生的知识层次和信息需求保持一致;重视以学习者为中心,按照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组织知识内容、提供互动的学习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积极主动地建构他们自己的信息知识和能力。[4]笔者认为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要主要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特点来考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自己主动构建知识,教师只是起辅助引导的作用。其次强调学习的真实情境性,从问题出发,使问题驱动学习,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再次强调自主探究和协作与会话的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学习在很多情况下都不是学习者孤立进行的,而是由许多学习者共同合作来解决问题的。最后强调运用技术,使学习环境提供共享信息知识和构建工具的途径以帮助学习者通过合作对知识进行社会性的建构与共享。

关于对中小学信息素养的培养内容,国内大部分学者一般都是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法律道德这四个方面来研究的。董玉琦教授认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就是信息处理能力,他指出信息处理能力是指恰当地选择各种信息工具,主动地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有效地采集信息加工信息、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5]由于中小学生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和不同发展阶段的认知规律,所以信息素养的培养在小学和中学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学习内容,安排活动,也有分歧。小学生认识事物主要是靠形象思维,通过事物的外表行为来感知认识,并且模仿。因此,小学生除了学习信息的基本知识,教师应该通过示范,让他们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特点,是要主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根据文章上面提到的观点,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思想认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内容从这几个方面考虑,分别是意识方面、操作方面、应用方面和沟通方面的能力。

篇12

多媒体图文并茂,它是感恩教育教学的重要的载体,小学生们喜欢多媒体教学,喜欢看视频节目,教师要因势利导,牢牢抓住这个契机,选取感恩类的视频给小学生们观看。观看历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对于“割肾救母”田世国、“最美妈妈”吴菊萍等这样的感恩的人物会记忆犹新,并对自己感恩的心有一个对比,决心向之学习。此外,还有《最美女教师张莉莉》专题片、《一个也不能少》等影片、邹越的感恩教育激情演讲等都对学生们的感恩教育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还可以让小学生们学唱《说句心里话》、《烛光里的妈妈》等感恩教育歌曲。

三、开展感恩实践活动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当我们把感恩教育切入实际生活之时,当孩子把感恩之心化为感恩行动之时,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初见成效了”。所以,为了让感恩教育深扎根于小学生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一种终身的良好道德情操。感恩教育就要落实到行动中去。让小学生们积极参与感恩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样以来,小学生才能“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社会。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日常生活小事是培育感恩大树的养料,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

篇13

小学生阅历尚浅,对生活的观察度也不够,致使对学习美术这门学科的认识不足。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多进行思想交流,让学生懂得并明白学好美术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美术绘画技法和技能,还要把自己的认识、理解与感受及思想情感真实地融入绘画中,将自己的喜怒忧乐表现出来,在表现情感的同时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来搜集资料,探究人类劳动工具发展的美术活动或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认识,深刻感受美与生活的关系,才能让学生关注生活美的点点滴滴,从而培养审美习惯和提高审美能力。

三、让学生接触并感受艺术,提高审美的品位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