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英语专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1明确该教学方式的应用范围面对现阶段成果颇丰的大学英语教改实践,需要明确中美文化比较在专业知识建构上的应用范围。本文主要从阅读和听说两个方面进行了主题讨论,其中也表明在这两个板块的教学中可以使用该教学方式。那么对于作文写作而言,是否也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呢?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理论上看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实践中感觉采取该方式有些多余,并可能增大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心理负担。因此,在写作训练范围还是以传统教学方式为宜。
2.2把握该教学方式的应用时段大学英语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一年级,且每周4课时。然而,大学生英语课程在许多高校中还扮演着提高学生英语过级率的重任。因此,中美文化比较下的专业知识建构也无可能贯穿于阅读和听说训练始终。因此,需要把握好该教学方式的应用时段。笔者建议,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知识点进行发挥,如引导学生阅读美国人写的文章,可以事前向学生就两国文化所导致的思维方式的不同进行介绍,从而告诉学生在阅读时要紧扣文章逻辑而不要过分自我发挥。
2.3重视该教学方式的课前准备建立在中美文化比较下的专业知识建构,依赖于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以及对大量材料的查阅。前面也已提到,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深受移民文化和西方哲学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程准备阶段就应按照“美国社会文化特征——美国人的思维特点——美国人的行为偏好”的内在逻辑来进行资料准备。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师在阐发这些知识时应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点拨学生的认识为基础。总之,努力改变现阶段在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局面。
2.4构建该教学方式的控制机制为了更好地实施这种教学方式,我们还需要构建起该教学方式的控制机制。控制机制的内容包括:依托教学团队来不断深化对比较文化教学的认识;将学生的主观评价纳入到控制机制中来,具体来听听学生对该教学方式的体会。由此可见,借助中美文化比较下的专业知识建构模式,将能丰富学生的视野和拓展他们的英语专业能力。
3实证讨论
秦建华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初步调查(英文)》中对来自中国5所高校的216名英语专业,以及354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进行了测试,其实验结果表明,中国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都缺乏足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秦建华,2005)。《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性研究》对266名中国非英语专业和3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SPSS数据分析。其实验数据显示,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和在跨文化交流中采取恰当的行为的能力都很低(王莹,2007)。因此,教师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进行课前准备:(1)对中美文化中哲学内涵的专递。哲学作为上层建筑将影响着一国的文化特质的形成和走向,因此首先需要从中美不同的哲学内涵入手进行文化知识传递。之所以英美人具有理性思维和实证推理的优势和习惯,这深深受到希腊哲学的影响。可见,教师可以就希腊哲学所蕴含的理性思维和实证推理元素进行提炼,并从总括层面来传递给学生。(2)对中美文化中民族特性的传递。为何英美人具有直线思维的特质,并反映在阅读材料上具有“是什么就是什么”的特征,这与国人的喜欢绕圈子不同。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在特定的哲学意识下,所逐渐形成的民族特性。如,在日常交往中的原则性极强,并尊重制度安排。由此,使学生明白这一点将有助于他们在涉外岗位上,能适应英美人士的行为习惯,而不至于陷入中国人臆断的尴尬之中。(3)对中美文化中价值观念的传递。价值观念的不同也充分体现在中美文化的差异中,而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又受到移民文化的深刻影响。众所周知,移民文化所推崇的竞争、自由、平等,深深影响着美国社会,并植入到了每一位美国人的意识形态中,这就使“自信”、“创新”、“冒险”的特质植根于美国人的行为习惯里。在语言逻辑上则表现在,如面对需要冒险的事宜,国人常常从消极的一面进行表达,而美国人则从积极的一面进行表达。
篇2
一、首先.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或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胡文仲,1999)而跨文化交际能力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往,使得交际目的得以成功实现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判标准通常为“有效”(“effectiveness”)和“恰当”(“appropriateness”)。“有效”指的是经过一定努力,在一定的时间内,成功实现既定目标,得到应有回报。“恰当”指在交际过程中双方认为重要的准则和规范,以及对他们之间关系的期望没有受到严重侵犯(Spitzberg,1991)。Wiseman(2002)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与来自于不同文化的人有效交流所需要的知识,动机和技能。知识方面既包括文化知识(本民族和外国的),也包括交际过程本身涉及的知识,还包括语言运用的相关知识。动机也可指代态度情感,指对待与自己文化背景不同的人采取的态度。偏见、成见以及民族中心论都是其表现。技能或行为层面往往指在交际语境中能够进行有效恰当的实际行为。陈国明(2007)认为交际技能力指的是能够使我们有效的与别人交流的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一位跨文化交际能力比较强的人应该具有一定的调适能力,懂得如何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下,运用各种不同的行为策略,己达到交流的目的。
二、那么如何来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笔者认为,应该从知识,动机和技能三个层面全方位的着手。
1、了解掌握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各种知识
知识层面包括很多内容具体来讲,首先,英语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并积累文化知识。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胡文仲,1999)要想进行跨文化交流看,无论是本民族文化还是其他文化知识,我们都应该有所了解。文化是一个极其宽泛的概念,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信仰,道德,法律,艺术,习俗,信念,价值观念都是文化所涉及的范畴。而其中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胡文仲,1999),是解读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人们文化行为的一把钥匙。Nostrand(1985)认为文化的中心密码在于人类主要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以及对人性,社会的普遍的看法其次,掌握相应的外语和语言学知识。在英语学习中,对英语语言相关知识要有所了解。词汇、句法都是成功的跨问化交流的前提。毕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以外语运用能力为前提。除此之外,学生对交际的语境知识也应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意识
然而,仅仅向学生介绍文化事实不可能达到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理解的目的(Kramsch,1993)。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度描述个人对待具有不同文化人们文化上和观点上的差异的反映(Bhawuk&BriSlin,l992)。M.J.Bennett(1999)提出跨文化名感性发展模式(A Deve1opmental Mode1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DMIS)。这一模式将跨文化敏感性发展过程分为2个阶段:民族中心主义阶段(The EthnoCen—tric Stage),和民族相对主义阶段(The Ethnore1ative Stage)。学习者从最初的否认文化差异的存在渐渐发展到接受文化差异,调整适应文化差异,到最后的完全融入各种文化,即从民族中心主义阶段到民族相对主义阶段。民族中心主义对跨文化交际影响很大,是造成不能达到成功跨文化交流的主要障碍。
篇3
1.积极调整当前的学科知识架构。想要让高校大学英语教师朝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首先便要调整当前不合理的学科知识架构。不仅要扎实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丰富大学英语教师的学科文化内涵,了解大学英语学科综合知识,还要让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更加与时俱进,除此之外,也要对新型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加大研究力度。
2.将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理念灌输给英语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是解决大学英语课程当前问题的根本方法,也可以使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加专业化。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教师应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的需求为教学根本,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为教学目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另外,对与英语课程相关专业的学习也是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做到的。
3.加大对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大学教学领域深入,作为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熟练运用计算机设备,还要学会运用计算机技术制作课件的能力。英语学科是一门以听说为主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将英语的听说特征更完善的表现出来,更有利于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多媒体教学,培养其多媒体教学能力。
篇4
随着英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社会在职人员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选择了英语作为他们继续教育的专业。在电大开放教育的英语专业的学生中,包括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的从业人员,既有外企和公司的职员,酒店,旅行社等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又有小学或幼儿园的老师。电大开放教育学生的构成特点决定了他们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这为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电大学生大多数都是在工作之余学习的,他们承担着比脱产学生更大的体力和精神上的压力,所以能够坚持读完电大的全部课程需要很大的毅力。从目前的情况看,电大的学生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流失量比较大,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刚进电大的时候,热情饱满,雄心壮志,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些学生就因为基础差或缺乏兴趣等原因半途而废了。因此,如何够提高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从电大开放教育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障碍和困难分析入手。
二、电大开放教育中英语专业教学的囿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自其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取得了可喜的经验和成果。目前在电大系列教育中,英语专业的学生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英语专业教学也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和困难。
1.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差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听说读写译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英语专业课的教学也不应仅仅停留在语言教学得层面,应该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侧重语言所涉及的文化文学知识的讲解。这就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比较好的英语语言功底。但大多数电大学生的专业基础比较差,英语的综合能力比较弱,他们中的很多人入学时的英语水平还尚未达到一名高中毕业生的水平,更谈不上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了。这就为英语专业课教学的开展设置了极大的障碍,给英语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学习时间少而且分散
接受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社会身份复杂。在家里,他们是支撑家庭经济的栋梁,上至照料父母,下至抚养儿女;在单位,他们可能是普通职员,也有可能是主任或经理;在电大,他们又是接受开放教育的学生。电大学生的这种多重身份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像脱产学生那样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同时他们也无法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业上,他们只能用一些零散的工作、生活空余时间进行学习。
3.缺少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英语的学习至关重要,然而很多英语学习者缺乏这种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对于电大的学生来说这一问题更为突出。电大教学采用的是一种面授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大多数学员由于身兼数职,接触英语的机会大部分都是在课堂上,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也为电大开放教育的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英语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英语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积累,坚持不懈,逐渐进步的过程。因此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制定长期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然而对于电大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很多人在学习英语之初,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虎头蛇尾。这些都为他们学习英语设置了障碍。
三、提高电大开放教育学生英语学习质量的对策
1.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兴趣可以增强记忆。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家布卢姆也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兴趣、乐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无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也更加迅速。”如果学生一旦对英语发生兴趣,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成为他们坚持不懈的强大动力。因此要想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1)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的过程,不只是简单的机械的知识传授,它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不要忽略了情感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只有师生配合默契,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贵情深”,教学艺术的魅力在于感情,有了感情就会增加教学魅力。积极的情感交流,能促使课堂气氛和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对于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至关重要。
(2)教学素材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要与时代紧密地结合,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然而教材复杂的选材和编写过程使得它难以跟上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解教材的基础上,注意补充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如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名人趣事、时事热点等丰富有趣的内容寓教学之中。当所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时候,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创建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语言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由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不断循环的过程。然而现实中,学生没有良好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环境。因此老师要鼓励学习者充分利用现代化外语学习资源和条件,努力建构自然与真实的语言环境,在这些环境中发掘丰富多彩的学习渠道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弥补语言环境的不足,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1)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英语资源
在当今这个科技进步,资讯发达的时代,英语学习的途径广泛,手段众多。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英文书刊,观看英文原声影像,收听英文广播等渠道,来增加语言的输入,信息的摄取。这些英语资源不但可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还可以增加人文知识,开拓视野。虽然学生对于这些英语资源并不陌生,然而在实际学习中这些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老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得利用这些资源,使他们在一种轻松有趣的环境下学习语言,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
(2)合理有效地使用网络平台
篇5
0引言
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是语言的基本功,基本功的训练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其中,写作是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中的必修课,“写”往往是英语技能中最薄弱最不易提升的环节,是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笔者通过长期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实践,总结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而这些策略皆是在人文关怀的观照下产生的,现进行条分缕析,以供交流参考。
1注重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增强记忆、决定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的重要因素,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而言,在兴趣的导引下,学生将会把枯燥的写作课程转化为愉悦的体验过程,并能够积极主动进行课外学习和实践,从而加强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写作水平自然也会显著提高。
然而,我们目前看到的却是大多数学生觉得写作课索然无味,没什么兴趣,这里面除了我国学生对非母语的语言敏感性不够强以及自身没有足够的输入等原因之外,笔者认为我们的写作教学尚缺乏人文关怀,以致一定程度上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或者说学生原本有写作兴趣,却被打压下去了。那么如何在写作中使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产生兴趣呢?
1.1 鼓励发言与讨论每个学生的写作内容和风格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教师不妨鼓励他们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思想和意见,倾听他们的心声,这无疑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另外,在给学生展示范文时,教师也应独具匠心,最好展示一好一坏两篇文章,让学生自己选出哪篇文章好,并说出不好的那篇文章不好在哪里,要具体指出来,不能泛泛而谈。通过一段时间此项训练,笔者发现,自己班级的学生语言敏感性增强了,语言鉴赏能力提高了,对英语写作的兴趣也渐趋浓厚。
1.2 勿滥用表扬目前一些高校采取学生对教师评分的办法,以促进教师教学,有的还将评分结果纳入教师考核成绩,然而此法带来的弊端是部分教师为迎合学生,对学生错误之处言辞闪烁含糊,不予明确指出,对够不上表扬的地方也会去表扬,动不动学生就会得到“Good job!”,这种状况是令人堪忧的。教师真正意义上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就应当恰如其分地表扬学生,学生尚处于成长阶段,人生观世界观还都有局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对此要及时纠正,满怀爱心地注视他们成长的足迹,才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2写作与阅读并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英语写作课如不要求学生大量阅读,很难想象学生写作水平会得到提升。人文关怀下的英语写作教学,应指导学生阅读的内容、范围,并对阅读心得进行讨论,或写成书面报告,总之,一定要求学生不间断地、有规律地进行阅读活动。
笔者曾要求学生定期阅读美国《时代》周刊,浏览人民网、新华网等英文网站,了解时事动态,并且阅读著名英美作家所写的诗歌,因为诗歌是语言的高度浓缩与提炼。学生坚持两学期之后,在英语遣词造句方面进步显著,思辨能力也有所提高,对两学期前自己所写的作文能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
3要求学生保存作文
学生每写一次作文,都是心血的付出,有的学生下笔前拿不准,要翻好多次字典,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同样也是人文关怀的体现。熟悉英语写作教学的人都知道,有些语病学生会不止一次地出现,让他们回顾自己写的文章,自己都会对里面简单的小错误发出会心的微笑。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黄源深先生指出“学生的语言错误不是靠教师一两次批改就能改掉的,批改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对语言错误的警示。对某一错误的认识和改正,需要通过交际语境,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写作课教师千万不能把学生改正错误的希望寄托在一次批改上。”所以,要求学生保存作文,一方面可以让他们觉察到自己的进步,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自己看到某一错误他们犯了多少次,从而从意识上刻意避免这类错误。
4灵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对于外语学习来说,并非所有的语言输入都能被学习者理解、吸收,仅有语言输入是不够的,学习者还需注意到输入中未知的语言成分,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进行意义协商,积极地建构自己的语言系统。交流又有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除了课堂上的口头交流,及使用多媒体课件令课堂丰富多彩外,教师可利用网络等现代科技在课外与学生书面交流,教师可建立与学生的公共电子邮箱,鼓励学生可把日常生活的所见所想或对社会现象的思考用英文表达出来,可长可短,放在邮箱里,学生和教师都可以看,发表评论、留言,教师可在课堂上集中点评。构建这样一个协作学习的平台,主要目的是督促学生多练习写作,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意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束语
大学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任重道远,本着人文关怀精神,真正关心学生,了解学生,为学生着想,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从细节上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令学生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灵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将会使写作教学有声有色,令写作成为学生愉快而又难忘的人生体验。
篇6
Krashen(1982)的语言输入论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听和阅读输入来完成的,学生学习外语应先接触大量易懂的实际语言即输入语,然后通过具体的交际情况和上下文理解其意思。这样寓于交际语言中的句子结构就自然学会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也会自然实现。他认为,这是第二语言与外语习得的唯一途径,所以教学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语言输入上,从而促进语言习得。由此看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输入的作用。
Merril Swain(1985,1995)认为,可理解的输入在习得过程中固然有很大作用,但是仍然不足以使学习者全面发展他们的二语水平。她提出了可理解输出假设(Comprehensible output),其中并不否认语言输入的必要性,但同时指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经过学习者内部机制处理后,并不能完全内化为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只有当学习者受到推动输出语言后,才算完成了学习的全过程,才可能使自己的二语或外语水平获得全面提高。语言学习者正是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不断接近目标语的。
二、仅仅重视输入是不够的
1985年,Swain提出了输出理论通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的产生,学习者就能习得或学习语言。她通过对加拿大的法语沉浸式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学校里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的一些课程全部由法语教授。然而他们尽管在听力与阅读理解方面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写作和口语方面却表现出了语法准确性方面的劣势。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来自课堂或者社会的压力,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理解和被理解的程度上,以至不能最大限度地运用他们的语言资源,充分发挥语言能力,提高语言输出的可理解性和准确性。这表明仅有语言输入对于习得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是不足的,要习得一门语言必须鼓励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出,并且在使用目标语时注重语言形式的正确性。
作为语言学习者,我们也常常有这种经历:我们所知道的和所能理解的往往并不等于我们在实际中能讲的或能写的。因此,真正能够促进语言内化的是输出活动,真正能够检测语言习得结果的也是输出。而且,Swain在提出她的可理解输出假说时并没有否定可理解输入的重要性。所以,输出活动像输入活动一样也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果说输入提供了语言知识,为语言习得提供了可能,那么输出则促进了语言知识的内化和重构,是检测语言习得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它的作用是输入所无法替代的。
三、实现输入中有输出的双边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双边活动,学生的听力输入是以教师的首次输出为起点的。听力教学方式从表面上看只是信息大量输入,而实际上是一个在语言材料输入的同时,需要通过大量输出强化输入的双向过程。在听力教学中进行有效充分的输出,可使学生在接受听力材料的同时能够领会和应用英语语言知识,从而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同时,在具体的操练活动中,将显露出学生在英语知识、技能及文化修养方面的差距或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学输入的需求,形成输入教学与输出教学的良性循环和相互促进。而且教师也应转变观念,创造多维的语言环境,课堂上利用小组讨论、新闻报告、角色扮演,课后指导他们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中的英文节目,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演讲比赛等,使学生由“被动的被输入者”转变为“主动的输出者”。
中国外语界前辈董亚芬曾指出,“阅读”是中国学生语言输入和积累的主要来源,“听”虽然也能吸收语言养分,但远不如阅读那么有效与可靠。如今国内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中,除了个别自主学习能力很强,或对英语很有兴趣的学生会自觉寻找学习机会,大多数学生的英语输入主要来源于课堂以精读为主的教学模式,话题覆盖面、词汇和表达方式出现的数量和频率非常有限。刘润清先生曾提出外语教学应该“从语言技能教学转向内容教学”,让学生在吸收百科知识的同时学习语言。阅读报刊就是我们日常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用英文报纸取代传统的文选式课本,作为主要教材,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转变。这不仅能保证语言输入,还可以刺激学生的语言输出。另外,列提纲、写摘要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阅读材料的关键词、主题句上,从而巩固词汇知识、语法规则;同时,使学生理清阅读材料的脉络,了解作者的思路及其衔接和连贯的手段,从宏观上把握材料,提高语篇意识。良好的语篇意识必然会对学生口头语和书面语表达的逻辑性、连贯性起到促进作用。改写和评论给予学生更多自由的空间,有助于激活学生语言输出的潜能。
教师所提供的指导在学习者的外语学习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在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可理解的输入材料之后,教学者应该及时为学习者提供输出的机会;其次,在学习者进行尝试输出的过程中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和指导。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说,主动接受大量可理解的输入固然重要,但是及时进行可理解的输出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学习者要善于将输入的知识消化、吸收,继而尝试准确地输出。
参考文献:
[1]尹辉.加强二语习得中的输出环节[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
[2]段丽萍.从输入输出理论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3]郑银芳.二语习得中的输入与输出[J].广州大学学报,2003,(2).
篇7
一、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阅读习惯欠佳。许多学生虽然花费很多时间进行阅读练习,但是效果欠佳,其原因之一是学生的阅读习惯不良。例如,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遇到生僻词时往往会停下阅读去翻阅工具书。长此以往,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反而形成其对工具书的依赖程度,浪费阅读时间。
其次,学生的阅读技巧及模式陈旧。在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学习中,学生往往采用陈旧的阅读模式,即认为阅读是自上而下进行的。这种机械的阅读方法使得学生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而造成阅读效果不佳。
再次,学生的词汇量不足。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词汇量不足,严重影响了其阅读效率及能力的提高。许多学生不能根据上下文及词根等猜测单词的含义,而过多的依赖于工具书,没有注重自己词汇量的积累。并且,许多学生的阅读速度过慢,不能从大量的阅读材料中迅速把握到相关的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另外,许多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不足。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材料背景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进行正确的理解及判断。但是,学生往往忽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对阅读理解的影响,而仅仅重视词汇和语法等对阅读理解的作用。
二、提高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对阅读行为和阅读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从而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具备良好的阅读思维能力、阅读选择能力、阅读评价能力和阅读效率能力(郭丽,2011)。因此,学生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并且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训练,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及阅读效果。
科学的阅读技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学生应该做到教学性阅读与扩展性阅读相结合,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教学性英语阅读是与教学直接相关的阅读,扩展性阅读是教学以外的自由阅读。在阅读学习中,学生要合理地运用各种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2.增加词汇量的积累
英语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以英语为媒介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最重要形式之一(王华珍,2006:144-146)。同样,词汇量的积累对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在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注重词汇量的积累,牢固地掌握语法知识,注重近似词形、一词多译及相近发音等方面,扩大英语词汇的记忆方法,学会根据上下文及词缀等猜测词义,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的速度及质量。
3.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其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专业知识等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良好的阅读能力及方法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培养整体感知及发现的能力。在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自己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文化背景知识包括历史、文化、政治、经济、风土人情及宗教等方面。学生增加自己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有利于材料内涵的理解,提高其阅读效果。在大学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拓宽语言学习的知识,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培养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4.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的提高在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提高阅读速度,学生可以计时阅读,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在日常的阅读练习过程中,学生应通过专项阅读训练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从而增强其阅读水平,改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阅读速度,学生应掌握一定的快速及便捷的阅读技巧及策略。例如,学生应把具体的阅读策略渗透到具体的阅读学习过程中,通过专项阅读训练对阅读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篇8
1.研究生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对比
大学阶段和研究生阶段的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和写作能力上各有不同的要求。根据1992年颁布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其对英语写作能力的要求分基础英语部分和专业英语部分。基础英语部分,即公共英语部分对写作能力的描述为:掌握基本写作技能(如文章结构、段落展开和起承转合等);能按具体要求,在一小时内写出250词左右的短文(如文章摘要和常用应用文等);正确表达思想,语意连贯,无重大语言错误(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组,1992)。
根据2007年教育部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并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对英语写作能力的描述分别为:能用常见的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事件、观感、情感等,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语篇连贯,能在一般或应用写作中使用恰当的写作技能;能写日常应用文,能写自己专业论文的英语摘要,能借助参考资料写出与专业相关、结构基本清晰、内容较为丰富的报告和论文,能描写各种图表,能就一定的话题在半小时内写出160词的短文,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文理通顺;能就一般性主题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做到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逻辑性强,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技术报告、论文,能在半小时内写出200词的说明文或议论文,内容完整,文理通顺,思想表达清楚。
由教学大纲的对比可以看出,研究生英语教学目标和本科生的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仍然把阅读能力作为培养重点,后者则更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高、精、尖专门人才,对英语特别是写作上要求必然要高”(杨平,1997:99)。王景惠(2002)也认为,研究生的英语学习不同于本科生英语学习,后者侧重外语知识建构,前者注重外语能力培养,特别是说和写的能力培养。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研究生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掌握基本写作技能(如文章摘要和常用应用文等)”和“能用英文书写论文摘要”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的描述有些重合。虽然在两个大纲中都提到了“常用应用文”这个写作体裁,但具体包括哪些应用文的类型并没有详尽的描述。即使是英文书信,包含的类型也很宽泛,如邀请信、求职信、推荐信、感谢信、道歉信、咨询信、辞职信等。因此,研究生教学大纲中的规定显然已经跟不上新形势的需要,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相比存在滞后的现象,“制定符合新形势的研究生英语教学要求势在必行”(何莲珍等,2005:4)。
2.改进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的建议
2.1开展需求调查。
“研究生的英语教学要以需为本,对旧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提高研究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口语和文字交流能力”(何莲珍等,2005:5)。为此,教师在学期初可以设计问卷,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可把主题写作、广告、告示、通知、海报、标示语、外贸信函、个人简历、留学申请信、论文摘要、读书报告、调查报告等写作列入教学内容,增加练习机会,使学生得以全面的锻炼。
2.2注重研究生与本科生英语教学的衔接。
教师有必要了解研究生阶段与本科阶段英语教学的异同。通过对比教学大纲、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等,掌握两者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学生需求等方面的不同,避免教学内容的雷同,使衔接教学自然顺畅。何莲珍等也认为,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应该首先考虑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除了开设帮助学生巩固其在大学英语阶段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的课程之外,还应该根据各类研究生的需求开设出大量可供选择的选修课程,尤其是有利于提高研究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课程(2005:5)。
2.3运用原汁原味的英文阅读材料。
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原汁原味的英文材料,把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感谢信的写作时,笔者有意识地挑选了林肯总统在1864年写给一位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光荣牺牲了五个儿子的比克斯比夫人(Mrs.Bixby)的信。这封信兼有感谢信和慰问信的特点,且语言简练,句子精美,篇幅短小,非常适合用来作为学生的经典背诵材料,从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感谢信的书写格式,还可以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体会英语语言的魅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4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写作是应用语言的一种有效方式,它融词汇、语法、篇章、修辞于一体,是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最好体现。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网上查找资料、网络英语写作、主题讨论、学生习文分享、大脑风暴、同伴互评互改、研读范文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训练他们用英语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
2.5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教师的水平和素质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新时期的研究生英语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和理论素养,研究学习理论、学习需求和学习策略。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国外文献阅读,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学术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并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组.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篇9
3.体裁分析与农业英语论文摘要
4.英语论文摘要的语篇模式与作者介入——英语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实证研究
5.工科博士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建议
6.中国市场营销研究英语论文综述——基于内容及来源的描述分析
7.我国商务英语研究十年现状分析(2002-2011)
8.英语专业学生撰写英语论文常见错误评析
9.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思考
10.我国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标题的词汇句法特征研究
11.中国商务英语研究:现状与趋势
12.中外应用语言学类期刊论文英语题目对比分析
13.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动机研究及其启示
14.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学者国际期刊英语之对比研究
15.中外学者国际期刊英语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的对比研究
16.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国外商务英语研究进展考察(2002—2012)
17.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陆与本族语学者英语科研论文模糊限制语比较研究——以国际期刊《纳米技术》论文为例
18.基于语料库的科技英语论文四词词簇特点研究
19.英语论文APA格式评介
20.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策
21.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写作现状分析
22.生物医学英语论文的语言特征及写作技巧
23.英语论文写作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4.大学生英语论文写作的言据性研究
25.浅谈英语论文如何选题
26.论项目驱动下研究生英语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27.中国作者与英语母语作者英语论文中的介入资源
28.二语能力背景与隐喻思维关系的研究——在学术英语论文答辩语境下对二语隐喻的实证研究
29.英语论文自动评分系统探索
30.英语论文写作与语言学习效果的关系——一项基于研究生论文写作过程的实证研究
31.英语论文MLA格式要求评介
32.非英语专业多学科大班博士生英语论文写作教学模式初探
33.课程论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现状调查与展望——基于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的论文分析(2004-2012)
34.语篇模式与大学生英语论文写作
35.研究生英语论文中连接副词使用情况调查
36.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规范操作思考——一次对全国112所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操作的调查
37.英语专业翻译选题毕业论文的改革尝试
38.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及构建写作过程模型
39.浅析英语论文摘要结构要素之应用
40.模糊限制语使用的历时对比——以1990—1994年与2005—2009年英语医学论文中模糊限制语使用为例
41.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若干思考
42.基于语类的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路径研究——以“文献综述”写作教学为例
43.等离子体物理学英语论文的用词与写作特点
44.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ERPP写作研究:回顾与展望
45.英语论文MLA与APA格式中参考书目格式的异同比较
46.英语学术论文中转述动词的时态形式及其意义
47.中外学术语篇中的重述标记比较研究
48.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49.从讲座到工作坊——英语辅修专业论文写作课的任务性和互动性
50.改进英语写作教学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51.经验意义的构建与语篇体裁:农业英语论文摘要分析
52.语类意识与英语研究论文写作
53.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科技英语论文写作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54.英语论文写作与发表之失误例谈(一):语体
55.英语论文写作教学实践研究
56.“以写促学”提高理工科博士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57.中国英语学者学术论文英文摘要写作中的问题与出路
58.理工科英语科研论文“引言部分”研究空间构建对比研究
59.模因论与英语论文写作教学
60.英语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范式研究
61.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基于国内CSSCI期刊论文的分析(1994-2013)
62.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调查与思考
63.基于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英语专业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
64.英语专业语言学类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对比研究
65.科技英语论文编辑文字加工中的语态处理
66.中医药主题英语论文语言模式特点初探
67.经验意义的构建与语篇体裁:农业英语论文摘要分析
68.近30年国内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研究
69.医学英语论文的撰写中英、汉表达差异的探讨
70.思维模式差异对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71.中国学生英语专业硕士论文“前言”部分的语类结构模式分析
72.科技英语论文中语态使用的对比分析
73.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探究式学习体系的思考与构建
74.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75.加拿大英语专业博士课程设置、学位论文评估对我国外语专业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启示
76.英语医学论文写作模式分析
77.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构成与培养
78.SCI医学英语论文写作格式和技巧
79.过程写作法在IMRAD医学英语论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80.本科英语专业文学论文的选题
81.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82.科技英语论文写作原则
83.再谈英语论文写作规范
84.“过程”与“体裁”的良性互动——过程体裁教学法在《英语论文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论证
85.模因论视角下的英语论文写作研究
86.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7.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及其语用交际功能——基于科技英语论文视角
88.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情况调查
89.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创新教育策略探究
90.中国学习者英语学术论文手稿中立场标记词块使用研究
91.基于VBA的英语论文文献自动生成工具
92.英语元话语在学术论文摘要写作中的应用
93.英语论文写作研究——以“易得”论文写作软件专家系统为案例
94.语料库驱动的科技英语论文词束研究
95.浅谈化学专业英语论文写作
96.人际意义的创建与维系——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的互动问题研究
97.修辞结构理论视角下英汉学术论文摘要的修辞关系对比研究
篇10
一、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阅读习惯欠佳。许多学生虽然花费很多时间进行阅读练习,但是效果欠佳,其原因之一是学生的阅读习惯不良。例如,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遇到生僻词时往往会停下阅读去翻阅工具书。长此以往,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反而形成其对工具书的依赖程度,浪费阅读时间。
其次,学生的阅读技巧及模式陈旧。在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学习中,学生往往采用陈旧的阅读模式,即认为阅读是自上而下进行的。这种机械的阅读方法使得学生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而造成阅读效果不佳。
再次,学生的词汇量不足。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词汇量不足,严重影响了其阅读效率及能力的提高。许多学生不能根据上下文及词根等猜测单词的含义,而过多的依赖于工具书,没有注重自己词汇量的积累。并且,许多学生的阅读速度过慢,不能从大量的阅读材料中迅速把握到相关的信息,提高阅读能力。
另外,许多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不足。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材料背景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进行正确的理解及判断。但是,学生往往忽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对阅读理解的影响,而仅仅重视词汇和语法等对阅读理解的作用。
二、提高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1.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通过对阅读行为和阅读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从而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具备良好的阅读思维能力、阅读选择能力、阅读评价能力和阅读效率能力(郭丽,2011)。因此,学生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并且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训练,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及阅读效果。
科学的阅读技巧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学生应该做到教学性阅读与扩展性阅读相结合,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教学性英语阅读是与教学直接相关的阅读,扩展性阅读是教学以外的自由阅读。在阅读学习中,学生要合理地运用各种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2.增加词汇量的积累
英语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也是以英语为媒介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的最重要形式之一(王华珍,2006:144-146)。同样,词汇量的积累对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在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注重词汇量的积累,牢固地掌握语法知识,注重近似词形、一词多译及相近发音等方面,扩大英语词汇的记忆方法,学会根据上下文及词缀等猜测词义,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的速度及质量。
3.增加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是其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专业知识等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良好的阅读能力及方法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培养整体感知及发现的能力。在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自己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文化背景知识包括历史、文化、政治、经济、风土人情及宗教等方面。学生增加自己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有利于材料内涵的理解,提高其阅读效果。在大学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拓宽语言学习的知识,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培养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4.提高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的提高在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提高阅读速度,学生可以计时阅读,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在日常的阅读练习过程中,学生应通过专项阅读训练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从而增强其阅读水平,改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阅读速度,学生应掌握一定的快速及便捷的阅读技巧及策略。例如,学生应把具体的阅读策略渗透到具体的阅读学习过程中,通过专项阅读训练对阅读学习过程进行反思。
三、结语
阅读是大学生学习词汇、语法及句型等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了解英语语言国家文化及习惯的基本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大学英语学习的重点之一,有利于其综合能力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进,及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作为外语学习的重点之一,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大学英语专业学生有着重要意义。阅读是英语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也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重要语言技能之一(魏荫,2011: 46-49)。本文针对当前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郭丽.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1:49-51
篇11
一、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西交流的增多,口译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需求量逐年增加,因此各高校也逐渐开始重视英语口译课程。但是,英语专业学生有专业口译课程,而非英语专业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口译的训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政策指导,现实需求和笔者对本校部分学生的调查情况都表明了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的必要性。而且,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当前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环境也为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提供了可行性。笔者根据两年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经验和2009年0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3+x”教学模式中的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下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启示。希望能对本校或其他高校推动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起到积极作用。
二、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的必要性
(一)现实的需求
一方面,社会的现实需求。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各领域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急需既懂专业又能进行英语口译的人才,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因其专业和人数的限制,无法满足各行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因此培养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英语口译技能的人才成为我国英语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另一方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现实需求。多数大学生的口语和听力依然薄弱,远远落后于读写能力。口译过程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听力理解能,所以毋庸置疑口译的练习能加强听辨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词汇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很低,造成积极词汇量很小。因此,口译的练习可以用来加强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用较高级的词汇来表达有一定深度的思想感情,扩大口语积极词汇量。
(二)调查的结果
笔者曾在2009年对07级非英语专业的200人做了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89%的学生认为口译在以后的工作中很重要,87%的学生希望学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语口译课。该调查表明,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口译感兴趣,并已经认识到了其重要性,希望能参加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的学习,有很大的英语口译学习热情。
三、教学实践与启示
本校对07级学生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3+x”改革实验。前三个学期教授原来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即到大二的第一学期结束,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通过了四级考试,甚至有些已通过了六级考试。这时,2009年9月,即07级学生大学英语的第四学期开始,我们为全校0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些esp课程备选,其中就有英语口译课,而且有240人选修了英语口译课。这一学期的英语口译教学实践对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实践和启迪作用。下面根据笔者两年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经验和这次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译课程的实践,总结一下在具体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启示。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参加本课程学习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英语口译,所以不能过高的期望他们能经过一个学期的口译学习就能达到英语口译等级证书的水平。所以大学英语口译课的教学目标应围绕以下方面:了解口译一般知识,掌握交替口译的基本技能,能承担生活口译和间隔长度为2~3分钟的基本专题的交替口译,为应对将来的挑战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筛选
教学内容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择。现在市场上还没有专门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编写的英语口译课本,所以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选择。
在本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译教学实践中,笔者首先确定了基础理论导入和口译技能训练这两部分教学内容。基础理论导入对于学生学好口译有理论指导作用。比如,释意派翻译理论的介绍,对于学生摆脱语法思维模式,理解口译过程,建立以意义作为口译单位的理念,都有必不可少的理论指导作用。
英语口译课是一门技能课程,很多学生选修口译就是想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的上,能增长一门技能。所以口译基本技能训练应该作为另一部分教学内容。英语口译过程中的技能比较多,到底选取哪些作为大学非英语口译训练的教学内容呢?美国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院长鲍川运教授曾建议,大学阶段英语口译技能的培训可以主要围绕听辨能力、预测能力、原语复述能力、语言转换能力、无笔记记忆能力,这里鲍川运教授强调了这个阶段最好不要涉及笔记训练。
在确定了基础理论导入和口译技能训练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作为主要骨架之后,专题内容选择可以由学生来决定。技能的训练可以以专题内容作为载体,而专题的选择,笔者把决策权交给了学生。笔者对这2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取投票的形式来了解学生最喜欢和最需要接触的专题内容。下面为投票百分比排名前五名的专题内容:奥运等体育话题投票百分比87.5%;旅游观光投票百分比84.2%;礼仪款待投票百分比83.3%;文化交流投票百分比82.1%;商务谈判投票百分比79.2%。
了解了学生感兴趣的专题,教师来选择相关专题的文章。选择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背景知识范围来选择,避免文章内容太技术化或者专业术语过多等现象,应尽量一般化或者有代表性。然后把口译技能的训练融合到各专题的文章中,同时还要注意拓宽学生背景知识。
另外,为了提高口译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在相应的专题里加入一些电影片段和歌曲的现场口译练习,比如,笔者曾在奥运等体育专题中增添了对奥运歌曲进行现场口译的环节,在文化交流专题中,挑选了一些经典电影的对白和独白片段让学生进行现场口译练习,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摆脱了口译相对严肃话题时的压抑和紧张情绪,口译实践练习得主动而精彩。
在学期结束前,笔者对选修口译的学生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95%的学生认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是个挑战,67.1%的学生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自己的口译能力有了很大提高,70.8%的学生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自己的听说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结语
本校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实践初步显示是成功的,但是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仍然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而且,目前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还不完善,尤其是教学方法、教材编写、测试方法等方面。因此,大学非英语专业引入口译课程是任重而道远的,然而又是拥有广阔的科研空间和巨大发展活力的。
参考文献:
[1]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5.
[2]蔡晓红.以跨学科的事业拓展口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1.2.
[3]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李卫华.通过口译提高说的能力[j].邯郸师专学报.2004.12.
篇1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西交流的增多,口译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需求量逐年增加,因此各高校也逐渐开始重视英语口译课程。但是,英语专业学生有专业口译课程,而非英语专业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口译的训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政策指导,现实需求和笔者对本校部分学生的调查情况都表明了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的必要性。而且,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当前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环境也为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提供了可行性。笔者根据两年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经验和2009年0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3+X”教学模式中的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下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启示。希望能对本校或其他高校推动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起到积极作用。
二、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的必要性
(一)现实的需求
一方面,社会的现实需求。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各领域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急需既懂专业又能进行英语口译的人才,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因其专业和人数的限制,无法满足各行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因此培养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英语口译技能的人才成为我国英语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另一方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现实需求。多数大学生的口语和听力依然薄弱,远远落后于读写能力。口译过程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听力理解能,所以毋庸置疑口译的练习能加强听辨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词汇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很低,造成积极词汇量很小。因此,口译的练习可以用来加强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用较高级的词汇来表达有一定深度的思想感情,扩大口语积极词汇量。
(二)调查的结果
笔者曾在2009年对07级非英语专业的200人做了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89%的学生认为口译在以后的工作中很重要,87%的学生希望学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语口译课。该调查表明,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口译感兴趣,并已经认识到了其重要性,希望能参加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的学习,有很大的英语口译学习热情。
三、教学实践与启示
本校对07级学生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3+X”改革实验。前三个学期教授原来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即到大二的第一学期结束,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通过了四级考试,甚至有些已通过了六级考试。这时,2009年9月,即07级学生大学英语的第四学期开始,我们为全校0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些ESP课程备选,其中就有英语口译课,而且有240人选修了英语口译课。这一学期的英语口译教学实践对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实践和启迪作用。下面根据笔者两年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经验和这次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译课程的实践,总结一下在具体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启示。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参加本课程学习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英语口译,所以不能过高的期望他们能经过一个学期的口译学习就能达到英语口译等级证书的水平。所以大学英语口译课的教学目标应围绕以下方面:了解口译一般知识,掌握交替口译的基本技能,能承担生活口译和间隔长度为2~3分钟的基本专题的交替口译,为应对将来的挑战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筛选
教学内容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择。现在市场上还没有专门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编写的英语口译课本,所以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选择。
在本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译教学实践中,笔者首先确定了基础理论导入和口译技能训练这两部分教学内容。基础理论导入对于学生学好口译有理论指导作用。比如,释意派翻译理论的介绍,对于学生摆脱语法思维模式,理解口译过程,建立以意义作为口译单位的理念,都有必不可少的理论指导作用。
英语口译课是一门技能课程,很多学生选修口译就是想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的上,能增长一门技能。所以口译基本技能训练应该作为另一部分教学内容。英语口译过程中的技能比较多,到底选取哪些作为大学非英语口译训练的教学内容呢?美国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院长鲍川运教授曾建议,大学阶段英语口译技能的培训可以主要围绕听辨能力、预测能力、原语复述能力、语言转换能力、无笔记记忆能力,这里鲍川运教授强调了这个阶段最好不要涉及笔记训练。
在确定了基础理论导入和口译技能训练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作为主要骨架之后,专题内容选择可以由学生来决定。技能的训练可以以专题内容作为载体,而专题的选择,笔者把决策权交给了学生。笔者对这2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取投票的形式来了解学生最喜欢和最需要接触的专题内容。下面为投票百分比排名前五名的专题内容:奥运等体育话题投票百分比87.5%;旅游观光投票百分比84.2%;礼仪款待投票百分比83.3%;文化交流投票百分比82.1%;商务谈判投票百分比79.2%。
了解了学生感兴趣的专题,教师来选择相关专题的文章。选择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背景知识范围来选择,避免文章内容太技术化或者专业术语过多等现象,应尽量一般化或者有代表性。然后把口译技能的训练融合到各专题的文章中,同时还要注意拓宽学生背景知识。
另外,为了提高口译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在相应的专题里加入一些电影片段和歌曲的现场口译练习,比如,笔者曾在奥运等体育专题中增添了对奥运歌曲进行现场口译的环节,在文化交流专题中,挑选了一些经典电影的对白和独白片段让学生进行现场口译练习,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摆脱了口译相对严肃话题时的压抑和紧张情绪,口译实践练习得主动而精彩。
在学期结束前,笔者对选修口译的学生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95%的学生认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是个挑战,67.1%的学生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自己的口译能力有了很大提高,70.8%的学生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自己的听说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结语
本校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实践初步显示是成功的,但是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仍然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而且,目前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还不完善,尤其是教学方法、教材编写、测试方法等方面。因此,大学非英语专业引入口译课程是任重而道远的,然而又是拥有广阔的科研空间和巨大发展活力的。
参考文献:
[1]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5.
蔡晓红.以跨学科的事业拓展口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1.2.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李卫华.通过口译提高说的能力[J].邯郸师专学报.2004.12.
篇13
井升华(1999)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是一壶煮不开的温吞水,虽然大学英语是大学里规模最大,也是大学生最重视的基础课程之一,但总体而言,大学英语教学是费时低效的。对于个中原因,不同的专家学者都纷纷表述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从实施到现在已经走过了8个年头,考试的宗旨、题型、设计、计分与以往都有所不同,可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并没有显现出预想的结果。纵观各种题型,学生反应难度比较大的依然是阅读部分,尤其是仔细阅读部分。因此,本文将就阅读部分的仔细阅读展开论述。
除了学生认为仔细阅读部分比较难解之外,我们还应从战略高度看待这个问题。2010年在中国大陆召开了三次校长论坛国际会议,其中最频繁出现的一个词是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其实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面对全球化引起的教育领域的国际化,非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并不是从事与语言直接相关的工作,可是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要想在地球村很好地生活就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非英语专业学生该如何跟上时代的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就是他们能否通过英语这一媒介获取自己工作领域或相关领域最前沿、高端信息的能力。
二、阅读的实质及语用学综观论的指导意义
如果说2006年改革之前,大学英语四、六级是大学英语的调控杠杆,那么现在我们必须认识到全球化是未来大学英语教学的趋势。为此,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他们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通过英语获取世界各国先进科学发展技术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提高他们运用英语进行有意义阅读的能力。
要读明白,首先我们应该了解阅读的实质。阅读理解究其实质就是读者和作者通过文本进行互动的过程。阅读理解也是背景知识和语篇成份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这两者都是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阅读的过程就是使用语言的过程,说到底是“一个不断的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它出于语言内部的原因还是出于语言外部的原因”(Verschueren,1999)。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这些要素之间是互动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动态顺应使阅读成为一个动态的、完整的有机整体。在阅读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阅读的准确率。
阅读是过程,理解是目标。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写作文本,作者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读者缩小信息差。比如:读者经常可以通过分析文章中的衔接和连贯来理解文章意思。在众多的辅助方式中,体裁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
选择什么样的体裁是由作者的写作目的决定得,读者在阅读时一边积极主动地建构意义,一边又要受制于文本本身,即作者的写作目的。体裁本身就已经限定了文章的呈现方式。所以,如果考生熟悉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四级中常见的三种体裁——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那么他们在解题时就可以游刃有余。也就是说阅读绝对不是简单理解文本本身的意义,也不是读者自己进行随意解读的过程。它是读者和作者通过文本进行交流互动,读者不断接近作者意图的过程。因此,阅读就是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交流的顺畅与否取决于交际双方及他们交际时的语境,从对文本的选择、词汇意义的理解、句意的构建、篇章的理解、文化信息的渗入、情感的融入这些都是读者和作者通过文本这一中介互动时进行的,他们的互动离不开语言的使用,要对这一过程有一个全景式驾驭,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具备语用学综观论的视角,它是对阅读做到全面、充分理解的前提。
三、按“体裁”索骥,从语用学综观论的角度解析仔细阅读
语用学综观论给我们提供了阅读的全局视角,事实上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的阅读总是受到阅读语境的直接影响,尤其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时,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把文章读懂并且准确解答题目。这时候,阅读过程中的某些因素相较于其它因素其作用性就更突出一些,比如:体裁的应用。如果我们清楚常见的三种体裁的文章版式,在阅读过程中从语用学综观论的视角出发加以利用,阅读的成效就会加大。
平时的授课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同时,稍微更侧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尽管四、六级已经不作为硬性要求和学生的毕业证书挂钩,但一般而言,在国内非英语专业学生要证明自己的语言能力还是需要通过这项考试的。毕竟四、六级进行了这么多年,还是有着它们自身的好处的。这一点在改革之后的四级考试中表现的更为突出。此前,我们提到学生们普遍反映仔细阅读部分难度较大,这部分考察的实际上就是语篇理解能力和语篇中对词汇的理解能力。事实上还是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将结合新四级考试中的仔细阅读部分来解析全球化背景下,非英语专业学生要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必须从语用学综观论的角度出发。
在新四级仔细阅读理解部分常见体裁有三类:叙述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我们先通过下列表格看一下到目前为止三大体裁的出现频率: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四级考试中议论文和说明文出现的频率较高。下面我们结合考试真题看看如何借用体裁解仔细阅读部分。
四级考试中说明文的一般结构模式:提出问题(或以一个事例引出问题)——(专家)发现直接原因—— 分析深层原因——得出结论或找到出路。
知道了类似的文章结构特点,就可以据此来进行考题预测。比如,在开始阅读时,我们具有的语用学综观论帮助我们判断出该篇文章属于上面提到的说明文类型,之后我们就能判断出几个问题中肯定有一个要问原因,还有可能要出现推断题。
以2007年12月份某考题为例,考题属于说明文,文章结构很清楚:第一段 举例说明网络教育正处于繁荣发展的时期。第二段 介绍网络教育的特点。第三段 指出网络教育对学生、学校和老师的影响。
当读者看到这篇文章,即使他们还没有读到后面的题,也可以根据作者选择的体裁大致推断出文章后面会出细节题和推论题。比如说远程教育的特点,它产生的影响等。再根据已有的体裁知识到相关段落结合题干中的关键词进行定位,就能很快速、准确地解题。
1. What is the most striking feature of the University of Phoenix?
A. All its courses are offered online B. Its online courses are of the best quality
C. It boasts the largest number of students on campus
D. Anyone taking its online courses is sure to get a degree
根据文章体裁是说明文,考生很自然知道第一段要举例说明远程教育的繁荣,再结合定位词University of Phoenix,迅速找到第一段第三句。推断出答案是A。
2.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distance learning is basically characterized by ______.
A. a considerable flexibility in its academic requirements
B. the great diversity of students’ academic backgrounds
C. a minimum or total absence of face- to- face instruction
D. the cas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and professors
说明文的第二段自然会谈到远程教育的特点,结合题干中的basically characterized定位到第二段最后一句。答案是C。
议论文 我们大家最容易辨认出来的议论文模式是主张——反主张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作者首先提出一种或某些人认可的主张或观点,然后进行澄清,说明自己的主张或观点,或者提出反主张或真实情况。
议论文的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它的主要题型是作者观点态度题,文章主旨题以及推理判断题。只要发现了这种结构特点,解答问题的主要任务就变成了到段落内找答案,基本上不存在任何困难。
以2006年12月某考题为例:
本文属于议论文,首段指出社会对医疗保健的关注重点发生了转变。所以第一题是细节题,考察现今医学保健的重心。
1.Today medical care is placing more stress on _________.
A. keeping people in a healthy physical condition
B.monitoring patient’s body functions
C.removing people’s bad living habits
D.ensuring people’s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由medical care定位到首段首句。答案是C.
2.In the first paragraph,people are reminded that ______.
E.good health is more than not being ill
F.drinking,even if not to excess,could be harmful
G.regular health checks are essential to keep fit
H.prevention is more difficult than cure
本题属于推论题,是议论文常考题型。根据第一段最后三句可以推断出答案是A。
四、结论
综上所述,面对全球化出现的教育国际化趋势,非英语专业学生一定要迎头赶上。在众多需要具备的能力中,首先,他们需要提高通过英语获取前瞻信息的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靠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读者在阅读时树立语用学综观论的视角,考虑各方面因素。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时,在语用学综观论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学生可以按‘体裁”索骥,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 Verschueren,Jef. 1999. Understanding pragm atics. N ew York: O xford University Press.
[2]Xiong Jincai 1999. Rationale and procedures in the teaching of intensive reading.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35,54
[3]蔡基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J].外国语,2012(1)
[4]井升华.我国大学英语费时低效的原因[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5]高黎 陈唐艳 曾洁.学习策略培训对学习者元认知水平影响的历史研究[J].外语界,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