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筑职称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浅谈建筑行业新型材料在建设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的交叉及多元化产生了新的技术和工艺。这些前沿的技术、工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建筑材料的研制开发,使得建筑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在项目开发中进行合理应用,并使其转换为建筑企业新的生产力,进一步增加建筑施工的高技术含量,稳步提高工程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是摆在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既分析了建筑材料在项目开发中应用的现状,也考虑到了建筑新型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并结合多年从事建筑施工工作的经历,谈谈如果加快建筑新型材料在项目开发中应用的思路。
1.建筑新型材料在项目开发中的发展现状
随着建筑市场秩序的逐步规范,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突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技术实力强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迅速做大做强,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光导纤维,太阳反射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纳米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材料就此步入建材的领地,大大促进了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实践中,我国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1.1化学制品类新型建材
化学建材产品具有较好的防腐蚀性能、自重轻、施工方便、生产能耗低等特点,是由高聚物加工或用高聚物对传统材料改性所制成的建筑材料的统称。随着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以及住宅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用塑料管材发展迅猛。旧的建筑材料正在被逐步淘汰,现以大量了采用塑料窗、新型防水材料、塑料或塑料复合上下水管、塑料电线护管、无机和有机保温隔热材料等新型复合材料。
1.2新型高强度水泥
目前国内已进行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等5类。不过,水泥新材料的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混凝土材料的高性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随着建筑结构物的增多,混凝土材料用量也相应增大,但混凝土原材料中用量最大的砂石骨料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利用废弃混凝土制作建筑材料,实现混凝土材料的循环利用是水泥混凝土工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1.3墙体新型材料
发展新型内外墙建筑涂料,以及新型承重或非承重墙体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对降低建筑造价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墙体材料是住宅的主要材料,以往我国的建筑墙体主要是实心粘土砖。随着技术的进步,大量工程建设已经开始使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如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以及建筑垃圾等制造的建筑材料。另外,一些新型墙体材料如石膏与玻纤配制的石膏空心墙板等也逐步被应用到具体的建筑工程中。
1.4绿色建材
绿色建材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产无毒害、无污染、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时代主题,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绿色建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健康节能、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建材。实践中,绿色建材已经开始应用到个别工程中,相信未来不久,绿色建材将成为建筑材料中的主导。
1.5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一般是指以最佳条件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且按这种变化显示自己功能的材料.它可以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针对这种变化作出瞬时主动响应,具有自诊断、自适应、自修复和寿命预报以及靠自身驱动完成特定功能的能力。有专家预测,到2015年,智能材料
将成为每个 建筑必备的建筑材料新军。
2.项目开发中 应用建筑新型材料的影响因素
建筑材料成本一般占工程造价的60%-70%(以土建工程计算),建筑材料储备占流动资金60%以上。可见,建筑材料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果新材料能够得到广泛应用,无疑会大大降低企业成本。但建筑新材料的应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总体看,我国建筑业仍处于增长方式粗放、效益较低的 发展阶段,一些企业缺乏主动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动力,众多工程仍在使用落后的工艺和技术。因此,要真正使新材料得到应用,必须考虑解决好相关的影响因素。(1)推广应用新技术必须有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有必要 组织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体系,通过认真进行策划、编制详细的 计划措施,有计划地组织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和岗位培训,抓好各个环节,并按照预定的计划实施,推动新材料的应用。(2)建筑新材料能否得到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是由施工企业经营效益决定的。今天的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 工作组织 管理水平来支撑来实施,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由雄厚的企业 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如果一个施工企业连应用正常建筑材料的能力都没有,就更不谈不上应用新的材料了。(3)建筑施工的特殊性影响到了建筑新材料的发挥。一般来说,建筑施工的类型繁多,规模各不相同,施工作业是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的过程,在这些生产过程中要应用大量的新型建筑材料,必须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有效的整体规划,进保证施工正常有次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推广应用新技术,有利于企业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增强 社会 信誉。只要上述几个问题能够得到良好的解决,新技术的应用就能够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信誉,为企业开拓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3.建筑新材料在项目开发中的应用对策
新型建材的推广应用,必须符合各种建筑体系的质量需求。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必须与建筑体系的变革相适应。因此,新型建材的应用需要一个可供建筑专家与材料专家、建材供应商和建筑承包商共同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的展示场所,促进新型建材与建筑革新的同步发展。为了构筑这个平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详细的建筑新材料应用计划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认真编制建筑新材料的应用计划和实施措施,使计划、措施、实施对策、优化办法等都能做到井然有序,这样既保证了建筑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又能使新技术得到应用,同时降低了工程的整体成本。
(2)组织新技术培训新材料的应用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为使新技术项目得到顺利的应用,建筑单位应由技术部牵头组织培训、学习规范,对有关人员进行书面交底,明确新技术的施工方法、质保措施、安全措施、质量标准和工程验收规范,为新技术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3)保证新材料应用质量新技术应用的好坏直接体现在工程质量上。加强应用过程中的质量预控,是保证新材料应用后工程质量的关键。具体在开发项目中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有针对性地确保新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成功。在具体施工中,将各施工工序、技术环节对操作人员详细交底,对遇到的实际问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攻关,保证新技术的顺利实施。
4.结语
广泛应用建筑新材料是建筑企业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建筑企业来说,通过在具体项目应用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能够给自己积累丰富的 经验,从而更能促进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看了“建筑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的人还看:
1.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2017年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篇2
在当前建筑领域中,土建工程的质量一直学者研究的热点,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土建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施工质量的好坏,既对结构物的安全,也对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控制施工质量,刻不容缓。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建设。文中针对土建工程施工项目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不仅有利于对常见的质量问题事先加以预防;而且有利于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1.影响建筑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因素分析土建工程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建构筑物的错位、变形、倾斜、倒塌、破坏、开裂、渗水、漏水、刚度差、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准等等,但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 (1)违背建设程序; (2)未加固处理好地基; (3)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4)自然条件影响。土建工程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5)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溶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 (6)设计考虑不周,结构构造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臵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7)施工和管理问题,不熟悉图纸,不按图施工。把铰接作成刚接,把简支梁作成连续梁,抗裂结构用光圆钢筋代替变形钢筋等,致使结构裂缝破坏;挡土墙不按图设滤水层,留排水孔,致使土压力增大,造成挡土墙倾覆。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缺乏基本结构知识。施工管理紊乱,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施工顺序错误。技术组织措施不当,技术交底不清,违章作业。不重视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等等,都是导致质量问题的祸根。 2.加强土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几点措施 2.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首先要建立各级质量责任制,明确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为质量技术责任人,施工队各级也同时建立质量责任制,真正做到了层层把关,各负其责。其次要实施质量否决权,其次是要对有关设计、勘察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对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重点是放在对设计、勘察文件的审查监督把关上。一旦发现其违犯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设计和勘察文件,可以通过直接的经济处罚和法律制裁,使直接责任主体承担由其失误疏忽或有意所造成的质量责任。通过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处罚,并将其不良行为记录在案,纳入责任主体和责任人的信用档案,形成信用约束力,促使建设主体改进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有效促进质量体系良性运作,规范所有主体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质量行为,严格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检查控制,实现设计和勘察文件的质量满足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2.2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2.2.1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 (1)地基隐蔽验收。地槽清好后,组织地质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参加,重点检查地基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软弱下卧层、实际地质情况是否与勘测报告相符合。确认地基土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及时办好隐蔽验收签证手续。 (2)钢筋分项工程隐蔽验收。钢筋分项工程的隐蔽验收,主要是合理设臵质量控制点,提前给施工单位负责人交底,不经验收合格,不准隐蔽比如柱子质量控制点的设臵,应设在每层柱(或基础顶面)支模之前,控制的重点内容是:柱子纵筋接头(焊接接头或绑扎接头)质量及其位臵是否正确、箍筋加密区绑扎是否到位、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基础结构验收、主体结构验收。基础、主体结构工程隐蔽之前,应组织设计、监理、质监等有关单位技术负责人进行验收,重点检查:砖砌体的组砌方法,柱梁板砼是否有缺陷用HT-225型砼回弹仪对柱粱、板砼进行抽点回弹,并结合施工留臵的砼试块试压强度进行对比。待确认砖砌体组砌方法正确、灰梁饱满度>80%,结构砖砌砂浆试块试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砼无缺陷而且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才能进行隐蔽。 2.2.2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结构工程所用的钢筋、砖、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见证取样后, 送至国家认可资质的实验室做复验试验,合格才能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严禁用于工程上,一旦发现未经检验或试验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到工程上,监理人员应立即制止,强行纠正,对不听劝告的,报上级主管部门并责令其停止施工。 2.3施工后的质量控制施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是建设工程投入使用的把关监督管理。首先要保证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工程不能投入使用,避免低劣土建工程对国家和公共使用者造成直接的危害和影响。其次是把装修、维修和维护的质量监督纳入建设工程全寿命质量监督管理的范畴。在这一阶段的监督应着重把好两关; ①严格对其竣工验收备案的审查、监督,确保备案登记的可靠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②加强对土上建筑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使建设工程全寿命期内的质量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为用户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建设工程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综上所述,对建筑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控制,需要从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充分了解其影响因素,方可对症下药,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具体的技术措施加以解决。
篇3
1建筑材料方面的因素
建筑材料是构成建筑结构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质量好坏,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但在实践中由于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造成质量事故的比比皆是。使用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会给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在实践中建筑材料及制品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1.1使用不合格的钢材。一些施工企业看重效益,不看重质量,低价购买一些不合格的钢材如地下小炼铁厂、黑工厂生产的螺纹钢或圆钢,或者是从废品回收站买来生锈钢材,致使钢结构强度和韧度达不到要求,为建筑安全埋下隐患职称论文。
1.2使用的砂子杂质含量大。一些施工企业为省工钱赶进度,一是以次充好,该用石砂时不用石砂,而用价格稍低的石粉代替或掺杂部分石粉。二是砂子不上铁筛,连大带小,一齐拌入混凝土中。三是砂子中泥土含量太高,不经水洗,直接用于施工。这些做法导致的问题是混凝土强度不够,取样打压后,不符合要求,容易诱发桩基偏位、基础下坠、顶部开裂渗漏等问题。
2施工方面的因素
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质量隐患往往导致安全事故,而不安全因素又可能为质量事故埋下隐患。虽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责任问题做出相应规定,但在实践中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不按程序操作,导致工程质量事故频发。施工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建设前期的工作问题。建设前期的某些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如果不认真按有关规定去做,很可能就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的先天性不足,如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地点的选择等。如果这些前期工作做得不好,很容易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有时损失是十分严重的。
2.2违反设计程序。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活动应当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原则。但大量的质量事故调查证明,不少工程图纸有的无设计人,无审核人,无批准人,这类图纸交付施工后,因设计考虑不周造成的质量事故屡见不鲜。
2.3违反施工要求。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决定了它和钢筋组合时的坚固程度,添加的砂、石、水泥还有外加剂都必须有一定的比例才能达到设计确定的等级。但在工地上搅拌站砂、石严重混堆问题时有发生,在配混凝土时,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根本不过秤。有的工地甚至根本没有秤,现场的混凝土配比例牌只是摆设。这样就大大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3工程技术人员方面的因素
建筑产品的优劣,除了建筑材料全部合格外,最根本是人员的素质问题。提高施工一线技能工人的职业技能和基本素质是提高施工企业整体素质、保证施工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但在中国建筑施工领域,农民工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而这支主力军的素质却令人担忧。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较低,且大部分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因此,由于缺乏质量意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也比较多。另外施工技术人员数量不足也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都可能造成技术工作出现漏洞。
建筑管理人才缺乏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人才相对不足,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和重要行业管理人才严重匾乏;人才结构失调;人才布局不合理;优秀管理人才流失势头不减;管理人才制度、体制和运行机制上存在严重缺陷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深层次发展。
4监理方面的因素
建设工程监理直接负责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因此监理工作对建筑工程质量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目前我国监理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为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埋下了隐患。监理方面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建设监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现已出台了《建筑法》、《工程建设监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规章,基本形成了上下结合配套的建设监理制度体系,对建设监理的开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但随着建设监理的深入发展,有些法规显示出不合理的成分,影响监理事业的发展。
4.2建设监理水平不高。现有的工程监理项目多数为施工阶段的监理,尚需向其他阶段发展。监理服务档次不高,绝大多数情况下停留在工程现场的质量控制上,在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方面往往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这就造成有些施工单位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为了赶进度不按施工规范施工,材料上偷工减料,导致发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
4.3监理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在工程监理工作中,部分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检查把关不严,造成监理人员对工程施工的监控不力。通过调研发现有的总监理师兼任许多项目的总监;大多数监理人员,特别是总监理工程师根据自己对建设监理的认识和工程经验开展工作,随意性很大。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
4.4监理单位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落后。落后的技术装备和检查手段,使得一些质量隐患不易被发现而发展成为质量问题。比如,施工中使用的很多建筑材料,在用于工程施工以前,除了必须同步提供质保材料和准用材料以外,有的还要进行实验室试验,有的必须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复查,由于装备和手段原因导致被忽视的材料质量问题引发的工程质量事故问题在住宅建设中是屡见不鲜。
5法律法规方面的因素
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分三个层次,即基本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标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执行不力,是产生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问题的社会原因。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5.1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建筑法》构筑了我国建设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且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有专章阐述。但该法律也逐渐显露出缺乏适应性,过于原则性,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如对相应的处罚措施没有规定具体数额和幅度,完全根据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确定,不利于操作,客观上增加了执法的随意性,要么处罚过重,要么处罚过轻,就同一行为可能出现异罚现象。
5.2条例细则不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比《建筑法》在质量管理方面更加具体化,可操作性强,明确提出了“谁设计、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这一原则分解了质量责任,加大了质量管理的处罚力度,但也存在备案制度细则不完善的问题。
5.3验评标准、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强制性标准等规范标准,不断更新,但官方色彩浓,执行起来不到位,不具体,可操作性差。
除此之外,在整个法律法规及标准中没有明确建筑产品质量保证体系中检测机构、监督机构及认证机构不同的权力和义务。另外,在建筑法律实施过程中,没有机构针对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修订完善工作滞后。
参考文献:
[1]白锋.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李子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篇4
其中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图的质量监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工程的施工单位假如要建立监督的手续,一定得提供相关的施工图纸用以审查;
②假如在施工的过程里,想要对施工的设计实施修改,必须按照修改的程度进行申报,特别是要将建筑工程重要结构实施修改时,一定要对新的设计图进行重新审查;
③对设计图仔细的审查之后再进行使用,要保证设计完全符合结构的安全要求,并能够保证建筑的基本使用功能。
而验证取样监管的要点主要包括了:
①认真核实验证取样的检验范围,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的安全性取样检测,必须保证取样数量的合格;
②对验证取样的过程进行监管,施工以前,一定要做验证取样有关的备案,在施工过程里需对验证取样过程进行认真的记录。
1.3过程性的质量监管和控制要点建筑工程中过程性的质量监管和控制要点通常包含下面几点:将建筑工程的施工里的结构实体实施随机抽样,把相关的成分实行科学分析,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科学性,减少安全隐患的出现;施工过程中对质量进行监管的机械设备要齐全,最基本的设备包含了:混凝土的快速测定仪、钢筋的扫描仪、激光测距仪,这几种设备是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必不可少的;建筑工程监管的范围和程序要明确,并对监管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实施探究并找出解决办法。
1.4验收时质量的控制要点建筑工程里验收环节作为控制质量的重要环节,在验收中质量的控制通常包括下面几点:要对验收的条件进行仔细研究,对于建筑工程里有关的文件,比如设计图,合同,竣工报告,验收方案进行严格审核,保证所有文件都不存在差错,并且验收质量要合理规范。其次要对所检查出的有关质量问题的处理报告实行审核,要保证已经将质量问题进行正确地处理;在建筑工程的竣工环节其验收工作的严格监管和审核,一般包含:验收能否根据相关的验收方案来执行,检验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否达到验收标准;在建筑工程完成验收之后,要将建筑工程的竣工验收的报告实行检查和监督,为保证验收报告里存在同意竣工验收的备案,而验收报告不能有任何差错。
篇5
将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分成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部分有序的进行,能够加强施工项目质量控制,进而明确施工重点项目,确保工程按期完成。2.1事前控制所谓事前控制就是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以前所做的一系列有关质量控制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1依据建筑工程项目的位置和面积,检测施工地点的自然环境和相关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设计出施工方案,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通知项目部人员组织施工队伍,督促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准备,将组织技术、管理的优势显现出来,运用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更好的完成项目工程。
2.1.2事前控制建筑工程原材料质量,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施工单位要加强管理,分配好人员,检测所需材料的质量,特别是对于一些建筑工程非常重要的材料要严格把控,如钢筋、水泥等。并对这些重要的建筑材料出具相关的检测报告和复查报告,进口的建筑材料,还应该出具化学成分报告,不能使用没有合格证明和检测不达标的材料。
2.1.3做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开始进行工程前,要审核图纸,相关技术人员还要在展开项目工程时,仔细的分析施工图纸,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2.1.4按照国家及当地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展开工程质量验收工作,明确项目工程参与企业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按要求高标准的进行施工,处理好所遇到的质量问题,让质量控制发挥应有的作用。
2.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2.2.1施工单位自身的质量控制。要确保质量控制时自我检测功能发挥作用,在施工的时候保持较好的工作状态。完善质量控制的各项工作,对一些会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因素,要严格把控,加强管理。
2.2.2进行质量跟踪监控控制。在工程建设时,要注意施工准备阶段的事项安排,监控施工过程时可能出现的工程质量。严格检测各个工序间的交接程序,对于重要工序和主要工程,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检查,保证质量达标,安排好后续的工作。
2.2.3工程建设时,对一些重要的工程更改过的图纸,要进行相应的审查,并要经过相关人员的审查,进行组内讨论、分析后,才能实行。
2.2.4严格检查验收。做好工序产品的检查和验收工作,根据规定进行自我检测,检测合格后提交相应的质量报告,在监理工程师接到通知以后,及时的进行工序质量的监测,保证其质量合格,然后再签发质量验收单,在这些工作完成后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对于一些重要的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及设备等要当场验收,并要进行复查。
2.2.5项目质量控制应实行样板房制。
2.2.6项目经理部要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和考核制度,明确相关的项目质量控制负责人,严格的控制工程建设每道工序的质量,安排好相应的负责人。
2.2.7要注意工程开始之前的检查工作,工序的交接检查、隐蔽工程检查、停工复工等程序绝对不能马虎。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处理质量事故,确保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2.2.8采购质量控制采购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对采购产品及其供方的控制,制订采购要求和验证采购产品。建设项目中的工程分包,也应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
2.3事后控制事后控制就是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产品进行质量控制,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2.3.1验收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验收工作要分部进行,此外还要根据合同要求,完成分项工程的中期验收工作,并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性质已经相关的行业质量标准,进行质量等级评定。
2.3.2组织单项工程或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竣并工验收。在一个单项工程完工或者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完成后,首先施工单位应进行竣工预验收。在预验收合格后,向监理方提出最终的竣工验收申请。
2.3.3当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按照要求及时整改。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仍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会同设计单位制定技术处理方案。
2.3.4质量教育与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质量和顾客意识,使员工满足所从事的质量工作对能力的要求。
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途径与方法
3.1进行工程建设之前,相关的项目实施人员要书写技术报告,并向相关部门汇报。
3.2质量检验员进行跟班实时质量监督,及时处理发现的质量问题,对不符合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及要求的施工,要求其立即停工并限期整改,采取质量一票否决制度。
3.3交接验收上下工序和交叉工序。确保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有序的进行建筑施工。
3.4安排好施工工序的交叉。为了加强保护施工产品,就要明确交叉单位的责任,交接和验收工作马虎不得。
3.5严格的监控施工工序,做好质量的自检、互检和专检工作。对于隐蔽工程一定要经过监理或业主检查,做好相关的记录,监理或业主验收签字以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3.6对于工程资料要加强管理。项目资料负责人要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工程施工材料,准确、完整的记录数据,依据合同的要求撰写竣工资料。
3.7准确的检测质量体系,质量审核严格把控,对不合格或可能不合格的材料和工程,要及时的进行预防和矫正,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
篇6
1.3测量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地形。在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地形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全国通用的坐标系统以及国家最新的高程基准点,如果建筑工程所在地并没有通用的坐标系统以及相关的高程基准点,应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为建筑工程建设创设独立的坐标系统,保证建筑工程建设人员能够获得准确的测量数据信息。在对建筑工程现场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还应该对定位仪的类型、定位时间、定位程序以及测量精度等进行详细、全面的说明,对于测量的精度,应该根据相关的规定,满足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实际要求,对于不同的比例尺勘查剖面,应该采用实测剖面。
1.4地质填图。在进行地质填图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填图的精准度满足同比例尺的地质测量规范,将比例尺作为地质观察的基础,如果是对于大比例的地质填图,地质填图的目的在于为建筑工程勘察、设计以及施工服务。因此,在选择比例尺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状况,以不同勘查阶段的具体要求、工程的规模、地质复杂程度等状况为基础,在设置地质勘查点时,应该把地质勘查点设置在界线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当地质勘查点布置完成之后,还应该将地质填图展示在合适的仪器中,由专门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人员根据相关的标准与规范对地质填图进行分析。对于专门水文地质的物理学性质测定,还应该根据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以此保证测定结果和地质填图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篇7
建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建筑企业只有提高和改善自身的施工管理机制,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创新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手段和工艺,编制出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法,提高企业建筑施工的质量。
2.1提高对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的重视
建筑施工企业要不断提高对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的认识,选择合适的工程质量技术,提高管理建筑水平和施工的组织设计,要根据本企业工程项目的特点,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编制适合本企业的建筑工程组织计划。
2.2提高建筑工程组织设计的创新工作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的组织计划是建筑企业在投招标时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建筑管理项目的规划参考,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注意编制工程组织计划的时效性,创新性。要将创新理念充分融入到建筑工程组织设计的编制中来,具体要做到:
1)要创新工程施工组织计划的内容。编制组织设计的技术方案时,不仅要注意建筑施工的技术创新,还要考虑到建筑合同内容的创新性,要增加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注意应用创新手段和创新技术,注意计算网络计划技术中的必要费用,合理计划工期,有效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对编制好的计划,在执行时,根据执行计划的条件,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调整,以期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目标。
篇8
2.1树立成本控制意识
成本控制作为房屋工程管理的核心部分,这就要求必须要加强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教育,以提高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共同参与到成本控制工作中。一方面,要提高工程项目经理的成本控制意识,以协同各个部门制定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同时,要增强项目部成员的施工成本控制观念,以加强对施工成本的核算,并及时发现与解决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必须加强成本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共同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中,从而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2.2编制合理的施工成本控制计划
施工成本计划是保证房屋建筑成本控制的关键。随着现代房屋建筑的规模越来越大,其成本管理工作具有周期长、复杂等特点,这就要求在成本管理中必须要根据建筑工程实际的施工情况合理制定工程成本控制目标。然后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将总成本控制目标合理划分为多个子目标,以保证工程施工阶段中各个成本控制小目标顺利完成。若出现工程设计变更等情况,以便及时调节各项子管理目标,能有效避免因设计变更造成工程施工的过多投资,以保证实际费用与目标成本之间的偏差在合理的范围内。
2.3施工材料成本管理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的成本在整个工程成本中的比重比较大,一般占70%左右。因此必须要加强建筑材料成本的控制。在工程材料控制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控制:(1)对材料价格的控制。材料采购部门应及时建立材料信息网络,将各种材料价格输入计算机,并及时更新,及时掌握建筑材料市场的实时信息,在确保材料质量的基础上货比三家,以选择性价比最佳的材料供应商。同时,要考虑资金的利用价值,并根据施工进度合理编制材料使用计划,切实做好按需采购,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2)用量的控制。以施工预算作为参考,通过对施工进度进行掌握与计划,以核算材料的消耗量,并明确工程材料的进场数目进行合理控制,以确定合适的采购数量,避免出现材料堆积或材料不足的现象,从而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与减少材料的浪费。
2.4人工费的控制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应将各工种的施工量进行明细化,并在项目开工前选择好劳务分包队伍与签订分包合同,以对各工种的人工费用进行合理控制。同时成立专业劳务部门,以加强对劳务分包的管理,负责组织施工队伍的招标,合理制定劳务价格标底,并建立进度款支付台帐,按期结算人工费用,以将支付费用合理控制在计划预算范围内。
2.5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
鉴于我国当前房屋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体系还不够健全,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体系。通过落实成本控制体系,以将权、责、利相结合,从而提高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对于房屋建筑成本差异问题必须要加强分析,并总结出经验,以促使管理者做好合理、可行的成本决策。另外,还要建立完善的房屋建筑成本控制分析、评价、预算及超预算审批等制度,以加强对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
篇9
2.1阶段性原则
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周期往往很长,而且涉及到的参与单位也很多,在进行造价控制的过程中首先要遵循分阶段的原则,在总的投资目标确定的情况下,根据既定的投资目标编制各阶段的投资控制目标,将投资目标层层深化,步步落实,从决策阶段的估算到设计阶段的概算和预算以及施工完成时的结算,每一个阶段都对应着各自的造价模式,在各阶段中所采取的控制策略也有所不同,控制的目标也不相同,实施控制的单位也不相同,因此在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中首先要严格遵守阶段性的原则,将总的投资目标分解细化到每一个阶段的参与单位,明确造价控制责任主体,确保投资目标顺利实现。
2.2动态性原则
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周期较长,受自然以及市场环境的影响较大,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对造价的影响也很难充分估计,因此在造价控制的过程中各阶段的造价控制责任主体要实时收集整理外部信息,与既定的目标进行比对,根据实际情况预计目标的可行性,分析潜在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动态措施在项目施工阶段尤为重要,不论是施工单位还是投资单位的现场管理人员都要分时段的收集项目实际成本信息,与预算成本信息加以比对,实施动态管理。
2.3目标责任制原则
实施全过程造价控制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目标责任制原则,在分阶段和动态性的原则基础之上,确定每一个阶段与每一个参与单位的造价控制目标和责任,这不仅能够提高相关参与单位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总投资目标的可操作性,避免相关单位只顾自身利益而忽略项目的整体利益,甚至是谋求个人利益,确保造价控制措施以及管理措施能够有章可循,责任层层落实。不仅如此,明确的造价控制目标还能够对各阶段的具体质量、进度以及安全等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指导,保证工程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3造价控制具体措施探索
3.1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整个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基础性阶段,投资或者建设单位对于造价的控制工作是整个项目造价控制的核心,在此阶段投资或建设单位要根据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市场信息以及所采用的技术等情况合理的确定项目的具体投资目标,既不能盲目的追求高投入与高产出,也不能一味的缩减成本,要针对具体的情况以及各参与单位的实际技术能力来确定投资数额的多少。在此阶段要重点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在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之上加强与设计、施工以及材料设备供应单位的沟通,进行有目的的造价组成分析,保证每一阶段的参与单位能够根据总投资目标来制定各自的造价控制目标,继而保证工程能够顺利的实施,投资目标能够得以顺利实现。
3.2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设计阶段是整个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关键性阶段,在此阶段合理的设计方案的选择对于投资目标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个阶段的造价控制过程中,既不能为了节约成本而牺牲工程质量,也不能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而盲目扩大投资,要实施限额设计,在设计方案阶段确定造价控制目标,并将控制目标落实到各个专业设计部门和设计人员,在确保每个专业造价目标能够实现的基础之上最大程度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在设计阶段投资或者建设单位也要加强管理和沟通,提高设计人员的责任心和成本意识,保证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和技术可行性。
3.3施工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施工招投标阶段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同样极为关键,在此阶段投资单位或者是建设单位要合理的选择有能力的施工单位,在招标文件中将工程的具体情况详细的加以说明,并且组织投标单位实地考察工程现场,让投标单位能够实际的了解工程项目的自然以及市场情况,提高投标的针对性和可靠性,避免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纠纷。在中标单位的选择上既要保证投资目标能够满足,同时又要选择具备相应能力的施工单位以及材料设备供应单位。
篇10
首先,我要深深感谢我的导师肖亚明老师。本论文是在肖老师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开题、资料搜集到写作阶段,肖老师都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和鼓励。在研究生三年时间的学习中,肖老师严谨的治学之风、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宽广的胸怀将影响和激励我的一生。借此机会,我谨向肖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其次,我还要感谢我的同门王金祥、刘顺、程鑫、夏晶,我的室友李健、缪彤彤和师弟师妹董文秀、汪俊等等诸位同学,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给予了我不少的帮助。同时,感谢他们三年来对我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始终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术氛围。能在这样的团队中度过我的硕士阶段,是我极大的荣幸。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给予我学业上的支持理解和生活上的关心,他们给了我极大的鼓励。
论文致谢二: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三年的研究生学习就要结束了自己不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取得了诸多的进步,而这一切都师、同学及朋友的帮助。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宣以琼教授,本文的研究与撰写工指导和教诲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资料的收集,以及文性研究到论文撰写的整个过程中都凝聚着宣老师的心血和汗识、敏锐的洞察力对于我顺利完成硕士论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学术思想、求实的工作作风都使我受益匪浅。
三年来,宣都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在此,谨向我的导师宣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其次感谢我的同门曹志强、吴安斌、刘宗族、李小庆、喜、张俊,感谢他们为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以及期助!感谢他们陪我度过多姿多彩的研究生生活!
感谢我的室友贾莉莉、余珍三年来对我的支持与关心!
感谢百忙之中审阅论文的每一位老师,本文还有许多不正!
论文致谢三:
在硕士生涯即将结束之际,回想在合肥工业大学近七年的求学之路,心中感慨万千。本论文是在苏馈足副教授指导下完成的,同时也离不开许许多多人的无私帮助,在此谨对他们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感谢导师苏馈足副教授在我读硕期间的悉心指导。苏老师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敏锐的洞察力、缜密的逻辑思维、渊博的学术知识使学生深受裨益,敬佩不已。在对待科研严格要求的同时,在生活方面苏老师也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对导师的悉心指导与谆谆教诲表示最真挚的感谢!
感谢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石先阳教授以及武超老师,在实验室的提供以及实验的操作方面,他们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能够在这么好的实验室中学习是我的荣幸。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感谢安徽建筑大学李卫华教授及他的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他们给予的无私帮助和指导,他们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是我学习的榜样!
感谢课题组董军、郑丽、沈俊、方晖、邓绣坤、康加廷、金旺红、袁瑞、张明、张易培、陈飞、林坦、潘凯等,我的实验是在他们的协助下完成的。同时感谢实验室所有老师。
感谢我的父母及家人,在我多年的求学生涯中所给予的物质及精神支持,你们的理解和支持成为我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力量源泉,在此深表感激之情。
再次对上文中所有提到姓名的和没有提到姓名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并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朋友们。谢谢!
论文致谢四:
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走向结尾,本人的学位毕业论文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再次,我要感谢母校西南交通大学,在这里,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与支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篇11
购置招标文件后,首先要组织编标人员研读、分析招标文件,对投标要点进行仔细分析。以便在编标过程中对招标文件做出实质性响应。①投标人须知前附表:投标保证金的形式及金额,最高投标限价、投标成本警示价,投标报价等。②报价依据定额,清单规范、材料信息价格、编制软件、最新计价文件中的人工价格等。③报价格式。④评标标准和办法。⑤合同专用条款中的预付款、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支付、计量支付、价款调整等。
1.2重视现场踏勘及答疑会
工程的现场情况、周围道路、交通条件等对投标报价影响很大,预算编制人员应深入施工地点,参加现场踏勘,把施工场地情况估摸清楚,并做好记录,以便在编制预算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造价的影响,施工现场情况的了解对报价的合理性和减少施工企业报价风险来说至关重要,也就是说编制报价必须踏勘现场,并且对踏勘现场情况有疑问,或与业主提供的图纸不一致时,在答疑会提出,招标人会以书面形式回答,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1.3搜集相关信息
通过现场踏勘了解施工现场情况,报价编制人员要做好报价还要搜集如下相关信息:一是材料询价,调查原厂供应价外,还要弄清运输方式,供应条件及供应量;二是施工机械设备询价,除了解设备、周转材料租赁价,还要了解设备商家供应价;三是劳务询价,到劳务公司询价了解当地劳务市场价格。对于材料价格信息搜集一般以招标文件要求的造价定额站的信息为准,地材价格以实地调查询价主准。
2编制预算
2.1严格按照招标文件格式和要求编制报价
严格按照招标文件格式和要求编制报价就是对招标文件做出实质性响应,否则可能会被认为没有对招标文件做出实质性响应而废标或被扣分。
2.2复核工程量
工程量清单投标,要对招标文件中所列的工程量清单进行复核,复核时要视招标单位是否允许对工程量清单内所列的工程量误差进行调整决定复核办法。
2.3计算工程量
对于未提供工程量清单的招标工程,必须根据图纸计算工程量。首先编制预算人员要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明确招标范围,编制依据及编制标准等,并根据工程量规则准确计算工程量,特别对于工程量清单中工程量计量单位与定额单位不一致的,要进行换算。工程量计算时要注意:①严格按照规范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现在按着《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和定额中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②工程量计算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以房建工程量为例:③按施工顺序计算,一般按着先地下,后地上,先底层,后上层,先主要,后次要的顺序。大型和复杂工程还要先划单位工程,分部分项,然后按施工顺序进行计算工程量。④按定额项目的顺序计算,按着定额所列分部分项工程的先后秩序来计算工程量。⑤按顺时针顺序计算。从工程平面图左上角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自左至右,由上而下逐步计算,环绕一周后再回到左上方为止。如:计算外墙工程量,从左上角开始,沿图中箭头所示方向逐段计算。
2.4准确套用定额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报价时,要根据工程量清单的工作内容施行定额套用,要准确又不要漏项;定额计价的报价要根据图纸及招标文件的要求的工作内容全部套用定额。对于材料的选取也要以招标文件和图纸为准。
2.5填写人工、材料预算价
材料费一般占到工程造价的60%~70%左右,是工程造价的主要部分。投标报价准确可靠就要有可靠的材料预算价格,因此投标单位应当搞好市场调查工作,建立工程材料价格信息库,尤其是钢材、地材、木材等主要材料,要加强动态管理,同时要对拟建工程所在地的人工、机械费用的市场价格做详实的调查,以切合实际市场,为投标报价的合理组价提供保障,准确的市场价格是报价的根本保障。
2.6取费
按费用定额取费,即按有关规定计取措施费,以及按当地费用定额的取费规定计取间接费、利润、税金。需要注意的是取费标准依据造价部门颁发的最新的造价计价文件。
2.7汇总计算工程造价。
3审核预算
审核预算主要是内部审核,即组织预算内行人士对预算进行审核,审核预算是保证报价准确性的前提,是报价的基础工作。审核的内容:对工程量进行审核;材料、设备预算单价进行审核;各项取费标准进行审核,是否符合现行造价文件规定,特别是安全文明施工费和税金等不可竞争性费用,必须符合招标文件规定要求,不可降造价。
4确定最终报价
4.1进行成本测算,降低市场风险
成本测算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施工经验及收集的成本测算数据资料,分析计算出劳务费、机械费、材料费、企业管理费及企业利润。成本测算可以降低企业市场风险,保证企业不盲目投标。
4.2分析评标标准及办法
不同的项目评标标准及办法不一样,而且不同的地区不同工程类别也不一样,因此定价人员除了根据企业测算成本,投标策略、竞争对手进行报价外,还要仔细研究招标文件中的评标标准及办法。评标标准和方法类型:①综合评估法,即对技术、商务、报价各部分对招标文件的响应程度,以及相应比例和权重评分,然后加总即为最后得分。②合理低价法,即投标报价最低为中标人,但不能低于成本。对于综合评估法评标,得分的计算方法各种各样,要运用各种数学方法计算。
4.3分析投标外部环境
招投法规定,建设工程招标不能少于3家投标单位,根据评标办法,招标单位从报价合理,技术措施有利、信誉良好的施工企业中选择中标单位。这就要求施工企业除练好内功,分析投标外部环境,了解竞争对手,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提高中标概率。要做到知己知彼,施工企业就要建立竞争对手的以往历史投标信息库,如报价降幅点、工程业绩、社会信誉等,随时动态了解对手的实力。
4.4确定报价策略
确定总价报价策略类型:突然降价法、先亏后盈法、优惠取胜法、联合保标法、不平衡报价等。在确定投标总价后,在保证总价不变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个别项目,通常采用不平衡报价,求保证企业利润最大化。不平衡报价是指在工程项目的总价不变情况下,根据招标文件的计量支付条款,调整分部分项中子目的单价。在不影响中标的前提下,尽快回收资金,这样可以减小投资风验,提高经济效益。比如:工程预付款为合同额的10%,而前期资金的设备、材料采购,人员、设备进场、临建等开工启动费用大大超过合同额的10%,施工企业为减少投入资金风险,运用不平衡报价这一策略,把桩基、地基处理等基础工程等单价报高点,后期施工的工程单价报低点。不平衡报价是施工企业在仔细研读分析业主招标文件合同条款的基础之上做出的一种合理价格配置,但在使用不平衡报价策略时必须掌握好尺度。
5调价
调价一般在计价软件中操作,通过以下方法调整总造价:①调整材料预算价格;②调整人工、机械费消耗;③调整工程量(此方法一般不使用)。
篇12
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施工技术的准备
项目部在熟悉施工图纸的基础上,对图纸中的问题进行汇总,由总工办组织项目部及营业部结合本公司的施工特点,提出具体的修正方案,报甲方及设计单位共同探讨,以达成一致,使得问题能够在进场施工前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项目技术人员在工程部及总工办的指导下,结合工程项目特点,编制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劳动力、材料及机具需要量计划,施工平面布署及项目管理人员职责分配等。在多年的施工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比较成熟的施工作业方法,并编制成作业指导书,供项目人员参考,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方便了对施工操作人员的培训。
1.2施工操作人员准备
工程部依据项目部提出的劳动力计划,结合整体施工项目的进展情况,准备各工种人员,并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对入场工人进行入场前的教育及相应的技术安全培训,使工人在入场前对工程项目的技术难度、质量要求有所了解。针对工程的特殊工艺对项目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如果工程单项需要分承包方,则由营业部负责分承包方的联系,由工程部进行工程考察确认,分承包方一旦确定,则由工程部组织项目部针对本工程对其进行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技术、质量、安全、进度、现场文明施工等方面。从而保证了在施工过程中,各班组均能全面执行公司的各项施工管理制度,并能够由项目部对其进度、质量进行控制。
1.3施工材料的准备
为了提高计划材料的准确性,由项目部依据营业部下发的分项材料表对各分项材料用量进行核对,及时将修正材料量返回营业部预算员处,由预算员下发材料计划表,此计划表做为采购人员的采购依据提前联系供货单位,从而保证材料的供应。项目部同时向采购人员提供材料进场时间要求,从而使采购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按部就班的进行材料的准备。
1.4施工机具的准备
建筑工程所用施工机具大致可分为手使工具及电动工具,电动工具由公司采购部门供应,采购部门依据项目部提供的机具名称,对机具进行检修维护,从而保证机具在施工过程中的正常运转。
1.5施工现场的准备
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对工地进行实地勘察,了解施工现场的环境,确定材料堆放地点、施工用水及用电情况,对原有建筑的情况进行摸底,并将实际勘察结果填入《交接备忘录》中。原有结构影响装饰施工质量及效果之处,以及修正措施要及时知会顾客,争取顾客的同意。在特殊环境下要注意允许施工时间及道路运输情况。
1.6施工管理人员的准备
施工现场项目管理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材料员、统计核算员、安全管理员等几个岗位,工程部依据工程规模及难易程度确定管理人员的数量并进行职能分配,项目经理做为项目的负责人,在工程部的领导下,组织本项目人员认真熟悉图纸,与营业部沟通现场用工及材料用量,提出人员及机具计划,在公司要求工期内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
2加强施工项目的过程控制
2.1施工工艺的控制
施工工艺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有好的工艺,能使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保证工艺的先进性及合理性,公司对于不太成熟的工艺安排专人在加工厂进行试验,将成熟的工艺编制成作业指导书,并下发各施工主管,施工管理人员在现场指导生产时则依此为依据对工人进行书面交底,并由班组长签字接收。工艺交底包括工具及材料准备、施工技术要点、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2.2施工人员的控制
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由项目经理统一指挥,各自按照岗位标准进行工作,工程部随时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考查,并如实记录考查结果存入工程档案之中。各岗位依据其性质,量化为若干小的考评项目。考评结果将是工程部对管理人员进行评定的依据,评定结果与奖罚挂钩。施工操作人员要相对稳定,相对稳定的施工队伍是一个企业的根本保证,每一个操作人员对公司的管理都清清楚楚,这样便于工程质量的稳定提高。现场施工员依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人力,力争做到人员流水作业,降低窝工损耗。
2.3施工材料的控制
装饰材料品种繁杂,质量及档次相差悬殊,建筑工程所用材料又受到业主的客观影响,因此,装饰施工材料控制比较麻烦。在材料进场前必须先报验,将业主同意的材料样品一式两份封样保存,一份留项目,一份留业主,在材料进场后,依样品及相关检测报告进行报验,报验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采购人员在采购时,也要严格执行材料的检查验收手续,保证采购材料一次合格。为了便于管理,公司将各种材料的检查方法及检验标准编辑成册,采购人员、质检人员、施工人员全部用同一标准来衡量材料是否合格。在进场材料的管理上,采用限额领料制度,由施工人员签发限额领料单,库管员按单发货,从而即能保证质量又能节约成本,对于易碎或贵重材料,在施工现场单独存放,尽量减少人为的搬运次数。对于现场发现的不合格材料,如果不能及时退库,则单独放置并在明显位置标注不合格品字样,这样能够防止错发错拿现象。现场所剩边角余料如不能使用,则及时退回公司辅料库,以便其它工程使用。
2.4施工环境的控制
施工环境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很大,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控制好施工环境,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在进行工序安排时要合理,避免施工污染,同时保证各工序所需环境要求,如室温要求、基体干燥要求、空气清洁要求等。因此一般结构方面的工作先进行,饰面工作后进行;头顶工作先进行,头顶以下工作后进行;隐蔽工程先进行,包封工作后进行;水电管线工作先进行,灯具、开关、插座、洁具、五金配件安装工作后进行;易受污染或贵重材料,保养不易的工作(玻璃制品、镜面、壁纸、面料、地毯等)应最后再做。
2.5施工机具的控制
库管员要对施工机具妥善保管,分类存放,实行施工机具领用登记制度,以谁领用谁保管谁负责为原则,操作人员在领用工具时要向库管员说明机具的使用目的,库管员按照机具使用要求发放机具,保证机具正常的使用寿命。为了保证正常施工生产,公司对每一台设备都建立了维修档案,从而保证了进场设备都已经过检测合格。对于工人手使工具,由工程部按工种不同列出必备工具明细,入场前检查各工种自备工具是否齐全,保养是否良好。
3完工后的内部检验
工程完工后,在交付顾客使用前,由公司工程部、设计部及营业部等对工程进行全面的验收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书面通知项目部及时整改,如有必要则进行二次内验,只有在内部验收通过后,工程才能交付顾客进行验收。从而保证顾客一次性验收合格,达到顾客的满意。
总之,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一定要随着时代而发展,不断地改进完善管理方式和内容是技术管理的长久任务。通过技术管理使科技人员、技术人员和员工的意识和价值观以及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得到升华,使企业取得技术进步和发展,实现技术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13
2.1建立项目静态的组织关系。
1)掌握项目结构分析。掌握项目的结构分析,就是指要建立完整的项目结构图,项目结构图是一个组织工具,它是通过树状图的方式对一个项目结构进行逐层的分解,以此来反映组成该项目的所有工作任务一些常见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可以肯局其建设的时间对项目结构进行分解,比如将项目结构分解成:一期工程、二期工程、三期工程等等。而一些工业建设项目则往往按其生产子系统的构成对项目结构进行逐层分解。而同一个建设工程又可以有不同的项目结构划分方法,项目的结构分解要和整个项目工程的实施部署相结合起来,做到因地制宜如地铁工程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分解方案。
2)明确施工质量管理的工作任务分工。制定项目质量管理任务分工表,首先应对项目实施的各阶段的管理控制任务其他管理任务进行详细的分解,然后在项目管理任务的分解基础之上,再确定项目经理和成本控制、安全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主管部门活主管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在项目管理任务分工前,应结合项目特点,对项目各主管部门的人员和主要工作任务进行集中的磋商和制定,然后再编制质量管理工作任务分工表。
3)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工作流程图。工作流程包括:a.管理工作流程组织,建立质量控制流程,如:各质量控制点的验收流。b.信息处理工作流程组织,如与生产月度进度报告有关的数据处理流程。c.物质流程组织,如钢结构深化设计工作流程,弱电工程物资采购工作流程,对立面施工工作流程等。这就是工作流程的组织任务,及定义工作的流程,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图工作流程图可以客观明确的反应出一个项目管理系统中各分项工程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它可以用以描述工作流程组织,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2.2采用项目动态的组织关系
控制质量管理目标和实现质量管理任务。运用动态控制原理进行项目质量目标控制将有利于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并有利于促进施工方管理体系的科学化进程:运用施工动态控制方法控制施工质量的工作步骤与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近似质量控制目标不仅是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它还包括材料、半成品、成品和有关设备等质量。在某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开始前,首先对质量目标进行分解,然后定期的对施工质量的计划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如果发现质量有偏差,则必须采用相应的纠偏措施进行纠偏。
3创新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
首先要为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公信力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所以要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对其质量监督的具体工作要做定期的汇报以保证业内人士对其工作进行细致的了解,这样能够大大的提高相关监督部门的工作的透明度,从而避免设法逃避质量监管的施工方以及想利用监督职务之便进行灰色利益收入的工作人员有可乘之机,进而切实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此外,还要建立集体监督制度以保证相关的工程质量监管的执法机构工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通过互相监督和第三方监督等多种方法来保证监督部门工作的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增强执法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此应改变现有的监督方法,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一个专业配备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并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同时规定要持证上岗。在日常工程质量监督和调查违法行为过程中,推行“一人为私、两人为公”的执法理念。同时规定不同级别的监督文书分别由各科室的监督人员、科长以及站领导按权限范围签发。推行责任监督员的办法,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为了保证监督工作科学、公正,监督机构应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尤其现场检查已由手摸、眼看、尺量等一般检查手段转变为采用钢筋扫描仪、回弹仪、激光测距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以数据采集、数理分析为依据的科学检查手段,真正做到用数据说话,保证监督工作科学、公正、准确。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工程过程和事后控制3大环节,在做好过程监督和工程违规行为的严肃查处的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前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预见性、服务性。当工程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或工程施工到难点部位、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时。监督人员应及时到现场提示和指导,以此扭转滞后监督、被动应对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