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英语语法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英语语法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英语语法论文

篇1

第二,详细探讨认知语言学中的某个理论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国内的有些研究者在认知语言学与语法教学相结合的大框架下,选取某个具体理论开展研究,他们探讨的主要问题有如何把原型范畴理论应用于英语语法教学(比如李艳平、朱玉山,2011;季淑凤,2012等),图形—背景理论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杨敏,2009等),语言符号象似性对语法教学的启示(李耕科、牟玉新,2007等),构式语法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林正军、刘永兵,2012等)等等。

第三,针对某个具体语法点开展实证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年轻人取得的,大部分是他们的硕博士论文。代表性的研究包括基于原型范畴理论和空间隐喻的英语介词教学实证研究(陶丽,2011),认知语言学观照下英语名词可数性的教学实证研究(粟志祥,2010),基于原型理论的多义词教学对多义词习得影响的实证研究(卢烈宏,2013),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名词化习得的认知语言学实证研究(钟书能,2004),意象图式理论与英语短语动词教学的实证研究(黎金琼,2008)等等。但总的来说,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原创性不够,理论深度不够。同类研究过多,比如,仅仅在中国期刊网上,关于象似性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的论文就二十多篇,这是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二、简评

篇2

基于语法知识较为零散,而知识点又较多,不少学生在学习语法知识的过程中,感慨知识点零碎且枯燥无味,特别是一些难懂的语法知识,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感官积极性,勤于编一些语法口诀,特别是一些朗朗上口的语法口诀,很容易被学生记住并掌握。

三、完整清晰的语法知识归纳

篇3

教师要想让自己的教学获得成功,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英语语法教学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掌握有效语法学习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证。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总结出几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一)制定计划

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想做好,都必须制定一个可行的计划。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学习也是一样,有计划就有了学习目标,也就有了学习动力和努力方向,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个长远的目标,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课型确定每节课或每一个单元认知小目标,让学生不断受到目标的激励,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前预习

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预习时相当重要的。如果不搞好课前预习,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预习,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老师要教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课前预习,找出不懂得问题,理解新文章中的生词。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对新的一课有了基本的认识,对自己不懂得地方也有了准确的定位,带着问题学习,是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三)专心上课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求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积极思维,尽量做到心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积极培养有意注意,在课内有意识地识记该课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力争在课内就把这节课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记住,当堂消化。

三、英语语法学习

英语是一门语言教学课程,就课程本身来说,重点就在于对语言的运用,而语言运用的重点就是单词和语法的运用,单词是只需要不断积累,对我国高中生而言,英语语法是一个难点,这是由于,我国汉语语法和英语语法差异较大。所以要想教好英语,语法传授方法是重点。

(一)加强实践教学

语法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者能过合理使用语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加强学生的口语交谈能力和加强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基本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再日常的学习生活交流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当然是懂英语的家长)的交流中,尽量运用英语交流;在看国外电影,电视时,尽量听英语,学习地道的口语;多给学生订阅英文报刊、书籍,并就其中的内容提问。

(二)突出重点,精讲易懂

外语语法教学要想重点突出,就要精讲。一节课要解决哪个语法要点,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时老师发现参考书或语法书上有很多好例句,就搬到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起来,内容显得很充实,但针对性不强,可能会适得其反。英语教师为了讲明某个语法要点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列举适当的例句,例句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讲得越细越好。教师应注意精讲,教给学生的语法形式应尽量简单明了。例如在定语从句的教学中,什么是定语从句,它的位置,定语从句应由哪些关系词引导,什么情况下可以省略关系词等,就不必祥讲,因为课本上已经讲清楚了,教师应该对学生最感困难的关于如何选择关系词讲清楚讲透彻。告诉学生选择关系词第一要点是看先行词,第二是根据所要选择的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所作的句子成分。并给出合适的例句,另外还须重点讲清定语从句在应用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三)运用归纳法

任何一门知识,都是系统性的,英语也不例外。在英语这门语言知识中,各个知识之间都有着一定的联系,都有他的共性和个性,我们教育学生学习英语,就是要在掌握它们的共性同时,区分了解它们的个性。而掌握和了解的最好方法就是归纳总结。从所学知识中招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并通过它们的共性、个性归纳出各项知识的规律,在以后的学习中,这种归纳出来的规律便成为了一种公式,可以套用。当出现例外情况时,老师在加以重点说明,就可以逐步完善这些归纳,从而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以新带旧

“温故而知新”高中新教材是以初中英语教材为基础的,在语法编排上有连续性、反复性。为此,在学习高中新的语法项目的同时应注重以新带旧,温故知新,有计划地复习巩固学过的语法知识,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引导。例如: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部分,既有人称、时态变换,也是复合句的再现与延伸。

(五)加强试题革新

篇4

结合新课改下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特点,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掌握语法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

2.1在相关情境中开展语法教学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通常是教师先给学生讲解大量的语法规则,紧接着就为学生设定大量的习题训练,学生只能在机械的做题过程中去死记硬背这些语法知识,长期下去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相关情境中开展语法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快速地掌握语法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选择正确的语法教学方法

教师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初中语法的学习不是通过机械、毫无选择地做题来实现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归纳教学法和演绎教学法等正确的语法教学方法,并循序渐进地通过不同类型的经典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温习语法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具体举例:比如,在学习在以what开头引起的感叹句时,首先通过大量示范。hotday可以表达为Whatahotday(itis)!dryweather———Whatdryweather(wehave)!deliciousdumplings———Whatdeliciousdumpl-ings(theyareeating)!然后给出其它词汇,要求学生尝试说出类似的语句,并引导学生发现其规律:What(a/an)+adj.+n(.主+谓)!

篇5

确实有些学习者无需知道就会习得英语语法。例如,许多美国移民依靠自己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尤其是青年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学习者都能达到这一点。在同样的移民群体中,有些学习者英语熟练程度很高,但离准确性相差甚远。所以问题是,是否有可能借助语法知识来帮助那些靠自己不能达到英语准确性的人。

另外,学习英语语法确实需要大量的时间,甚至对那些功底很深的人也是如此。CarolChomsky(1969)研究表明:即使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也正处于不断获得一定语法知识的过程中,远没有掌握足够的语法。这样,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是否可以通过语法教学加速学生对语法的自然学习过程。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研究发现(参见Larsen-Freeman&Long,1991)。Pienenmann(1984)研究证明:经过语法指导的学习者在短短两周后就可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否则一般需要几个月。实验对象的数目越少,比起自学来,语法教学的功效越明显。对语法教学是否能帮助学习者习得他们自学所不能获得的语法这一点,有些研究资料表明:语法结构性的知道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准确性极具价值,而不注重语法结构性学习的分散性学习方式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参见Larsen-Freeman,1995)。

二、语法是一套毫无意义的语言结构形式的集合

这种误解源于很多人把语法同动词词形变化表以及语言学的一些结构规则联系在一起。然而语法不是多元的,也不是毫无意义的。它是语形、语意和语用的联合体。这三方面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的变化会引起另一方面的变化。然而他们又各自为语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让我们来看一下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它至少是be动词加过去分词的形式。有时它有一个介词by,位于谓语中行为发出者之前。

如:ThebankwasrobbedbythesamegangthathijackedtheArmoredcar.只有及物动词才有被动语态,也是对语言形式的要求。被动语态具有语法意义,它是一种强调性结构。与主动语态相比,它赋予动作承受者一个不同的地位。

要正确、恰当、有意义的使用被动语态。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语形、语意和语用三个方面。这对任何语法结构都是适用的。

三、语法是硬行的死规定,毫无理由

语法确实有一些共时性的规则。但人们所认为的死规定并非都是如此。如果一个人的视角足够宽广,他会发现有些东西是理所当然的。让我们来考虑以下两个句子:(1)Thereisthebookmissing.(2)Thereisabookmissing.

语法书会告诉你(1)是不符合语法的。因为存现句中“there”后总是跟一个非限定性名词短语。为什么?原因不是死规定。“there”被用来引出新信息,而一般新信息是位于句未的。句中包含新信息的名词短语,其明显的标志就是不定冠词“a”或“an”。

四、语法是枯燥乏味的

此误解源于这样一种印象:英语语法教学就是反复操练和死记硬背。语法教学不是让学生不动脑筋的去操练一些固定的模式,也不是去死记硬背一些规则。

那样的做法当然是乏味的,也不会教好语法。但也不是说语法操练一无是处,而是要以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方式去进行。举个例子:要训练英语过去时的yes/no句子,老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同时对自己的穿戴作五个改动。他可以脱下一只鞋子,摘下手表,带上眼镜,穿上羊毛衫,摘下戒指。学生被要求来提出关于这些变化的问题。例如:学生可以问,“Didyoutakeoffashoe?”或“Didyouputonasweater?”这种活动充满了乐趣。更重要的是,学生以思考的方式参与其中,而不是机械的问答。以一种让学生融入其中的方式来教语法需要创造力。但无论如何语法教学不需要也不应该是乏味的。五、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语法

研究表明一些人具有一种更具分析性的学习风格。据Hatch(1974)研究,一些学习者把英语学习任务作为分析寻找规则的过程。这些人语言准确性强,但不擅长使用英语。另一种学习者,Hatch称之为“数据收集者”,语言很流利但不准确。这样的现象并不能说明是否所有的学习者都能学会语法。尽管学生的学习风格有所不同,但至今还没有研究表明有的学生没有能力学好语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学生能够学好语法,这可以从他们对母语的掌握得到证明。语法不是怪物,它是语言的一部分学生会不同程度的学好语法。

六、语法是一条一条学会的

这种观点可以证明是错误的。教师可能在一堂课中只教一个语法项目,学生也可能一节课只重点突破一个语法项目。但学生并不是完全掌握一个语法项目后才进入另一个语法项目。新旧语法项目之间是相互联系影响的。比如说,经过对一般现在时的学习,学生似乎觉得已经掌握了它。但当他们又接触到进行时时,他们就会感到困惑了,对一般现在时的掌握和应用也会有所下降。这种后退要持续到学生对内化的语法知识进行重组,认识到这两种时态不同的用法。我们应知道,语法的学习曲线并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有高峰有低谷,有后退有重组的。

七、语法是在句子或小于句子的水平上学习的

语法确实是在句子水平上起作用的。它也规定句子结构和词的顺序。在小于句子水平上语法也起作用,如主谓一致。然而语法规则也作用于语篇水平上。例如,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之间进行选择并不能只取决于本句,而是上下文。相类似的,当一个名词短语在上文中出现而后再提起是要用定冠词,这也是建立在语篇基础上的。只在句子或小于句子的水平上来教语法或学语法是错误的。很多明显的语法约束当从语篇角度来观察时就不存在了。

八、语法提供了所有语言结构的永恒的规则

对语法的探索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为语言是在发展变化的。语言学家对语言的描述也不会是一劳永逸的。他们必须来揭示语言的内在变化。例如,大多数语法书都阐明进行时不能用于静态动词,因此下句是不符合语法的:Iamwantinganewcar.而对一些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这是可以的。如果它和完成时相结合,即使一些认为这不符合语法的人也倾向于接受这一点。

我的观点是,语言在变,语法规则也应无条件的服从于这种变化。语法本身和对语法的学习都不是静止的。

九、结束语

英语教学目标包括教会学生正确的、恰当的、有意义的使用语法。这样英语语法教学是必须实施的。英语语法应被看作是由语形、语意、语用组成的合理的动态系统,而不是静态的硬行规定。

参考文献:

[1]Chomsky,C.Linguisticsandphilos-ophy.InS.Hook(Ed),Languageandphil-osophy[M].NewYork:NewYorkUniversityPress,1969.

篇6

英语语法有着非常多的功能,掌握好一些功能对学生的语法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因此,英语教师对语法内容构思与设计时,需要充分的考虑语法的一些运用要点,明确语法的构造和句子的特点,确保将要进行讲述的英语语法内容和设立的情景相一致,让学生对此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更容易的理解语法知识。在进行情景的创设时,所创设的环境不能够偏离英语语法的功能,避免给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带来困难。例如,有一部分语法内容是“should(not)havedone,ought(not)tohavedone”,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授课时,必须清楚的给学生进行语法知识的讲解,告诉学生该语法的运用技巧和语法的意思。对于“should(not)+havedone,ought(not)to+havedone”这个语法而言,它的主要意思是对以前发生的事情感到后悔,含有责备和遗憾等情感。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相应的情景,要含有一定的后悔、遗憾的情绪,这样就通过情景将该语法运用到实际中去。每一个语法都能够找到与之对应的情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语法情景中了解语法的运用,就必须在教学中引入相应的情景。例如,动词时态和语态的运用能够有不同的表达形式,“Hisfatherhasbeendeadforsixyears”、“Hisfatherdiedsixyearsago”、“It’ssixyearssincehisfatherdied”,这些例句都是对一件事情进行描述的,却能够有几种不同的表达形式,这也说明英语语法是非常灵活的。为了能够让学生轻松的记住这些语法的运用,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个相应故事情景,通过此情景给学生讲解动词时态和语态的运用。另外,分词语法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Theweatherthissummerisdisappointing.”、“You’dbetterhave(get)yourhaircut.”,这个例句就很好的运用了分词语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个互动,看到某个学生头发太长时,可以利用这个语法和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领悟语法的运用技巧。讲解一些语法功能,辅以情景巩固,能够让语法教学更加的轻松容易。

3、在情景中锻炼语法应用能力

篇7

人教版英语教材设计语言实践的原则是任务型教学,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法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到教材的要求,贯彻任务教学以及范例教学的思想,结合不同的语法内容,安排不同的人物,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利用规律突破难点,进而掌握英语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比如对虚拟语气的教学,教材中已经对虚拟语气的教学任务作了规定,学生需要掌握现在或者与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类似于IfIwereyou,I’dgowithhim.Whatwouldyoubuyifyouhavealotofmoney?这属于与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但是容易与真实条件的主从复合句混淆。在掌握和区分这些语法知识时,如果仅仅采取记忆和背诵的方法,或者是让学生根据材料进行交流,效果可能并不明显,此时就可以采取设定任务来让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例如:A:Howwouldyoubeifyoulostyourbike?B:Iwouldbecrazy.如果你自行车丢失了你会怎样?我会发疯的。通过这样的示例,学生能够对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间的关系有更好的理解,其语言应用能力也能得以提高。

篇8

(二)仍采用传统“填鸭式”的英语语法教学方法

目前,很多高中英语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其基本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都围绕着高考题型与要求而展开。在英语语法的教学过程中,依旧采取传统“填鸭式”方法,老师将书本上生硬的语法知识毫无创造性地灌输给学生,学生机械地按照老师传授的语法知识死记硬背,应付一场场既定模式的考试,考试过后便忘掉大部分,或只存在于课堂上所记的笔记上。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一种错误思维,认为学习英语语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英语考试中取得高分,从而忽略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创造力,把学生训练成了没有思想却只会考试的机器,久而久之,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致不高,学习效率低下。有些教师受自身专业素质的限制,不愿意接受新课程的改革任务,怠于转变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使学生在英语语法学习中难以做到学以致用,降低了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大多数学生的听说能力低下,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却无法开口讲出来。

二、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策略与新措施

(一)培养学生在英语交际中掌握语法规则的能力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英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而语法教学应该作为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对学生平时英语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相关的语法知识,培养学生在交际英语中运用语法规则的能力,促进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与流利性。同时,应该吸取传统英语语法教学的优点,带领学生全面地、扎实地掌握基本知识,在遣词造句过程中能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去感受和理解英语语法规则,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在语言交际中逐步认知和掌握规则,为其今后进行深层次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将现代教育技术引进英语语法教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教育资源也随之丰富,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教学为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英语语法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对象,如能将现代教育技术引进英语语法教学之中,辅助形成一种新的英语语法教学模式,技术运用促使教师顺应时代潮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与素养,让现代教育资源为教师灵活备课和教学带来方便,比如用新的教育技术下载一些原声电影,著名动漫,经典英文歌曲等等,让这些资源在语法教学中适时应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拓宽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知识的路径,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从而更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弥补学生在接受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

篇9

文化学界的研究表明,中西方文化是两种有着鲜明差异的不同文化体系。它们最根本的差异表现在对世界万事万物的基本观上。西方文化持有的是“天人相分”的宇宙观。“将世界看成是由众多各自独立的物体机械结合而成的,每个物体全都具有自己的刚性界线,可以脱离整体和其他物体而独立存在。而这种由万事万物机械结合而成的宇宙,又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上下有序,由价值高下分明的不同层次所组成。”因此西方哲学崇尚个体思维,主张人物分离,并认为整体只有在个体对立中才能存在。西方思维则表现出注重抽象,富有分析性和逻辑性的特征。人们的认知活动重分析和细节,重形式论证。这些文化、思维特点体现在语言上就构成了英语的最大特点:形合——即讲究语言外在形式的结构协调:英语的词汇有严格的形态变化,在句子当中强调人称、数、格等的一致。往往用关联词语表明句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和语义逻辑。因而英语语法具有外显性的特点,语言严谨、清晰,富有逻辑性。

而汉民族文化持有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将世界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将所有的现象变化看成是这个唯一世界的整体状态变化,而不是将之视为各个单独事物的各自变化,且不相信世界中存在着绝对必然的秩序和规律。”在这一宇宙观的指导下,中国人的哲学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注重物我交融、和谐,所以中国文化求全、求圆满、求和谐、求对称平衡,重个人感受和心领神会,重心理时空和时间顺序。这种思维和认知的特点体现在语言中就形成了汉语的“意合”。人们通常都用“意合语法”来概况汉语语法的特点。所谓“意合语法”就是指汉语语法的结构规律主要靠语义的关联而不是语法形式的体现。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具有缺乏形态,充满灵活性的特点。在搭配组合成句时,则体现出来的大都是语义规则而非语法形式规则。词语之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中,语法意义和逻辑联系常隐含在字里行间,因此语言简约和模糊,从而导致了汉语语法的隐含性。

三、民族文化与思维对汉英语言句法结构的影响

通常来说,主语与谓语形成全局的主轴线,如有宾语与补语成分,可在主线上延伸。而定语与状语成分则形成分支线,并通过关联词语与主轴线衔接。而汉语是意合语言,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人们对语义的理解往往全凭语境及语感完成。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学生往往会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不注重句与句的衔接、照应,写出一些无关联的句子。例如“这行李太重,我搬不动”,学生常错误地翻译为“Theluggageistooheavy,andIcan’tcarryit.”地道的表达应该是“Theluggageistooheavyformetocarry.”又如,下面一个例句,是美剧《老友记》中的一段台词:Igotreallyhotinmypants,soItookthemoff.Buttheymusthaveshrunkfromthesweat,ormylegsexpandedfromtheheat.Ican’tgetthembackon!不但句子成分齐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交代的非常清楚。因此,想弄懂英语句子的意义,则必须先搞清楚它的句法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在英汉互译时,存在着“人治和法治”,“主观和客观”及“意合和形合”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篇10

某些教师片面吸收了一些外国理论,未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认为语法教学属于落后方法。甚至认为,英语母语国家的小孩学语法,而在中国外语环境下可以不学语法。某些激进的观点,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学术界,也值得商榷。更有观点认为,每种教学法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学习环境以及教师自己的特点等多方面因素,来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三、适合当前新课标的语法教学方法探讨

1.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教师为学生设立阅读和听力等学习材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现自己难以理解的语法难点,教师提供系统的语法资料,供学生查找,并进行适当指导。学生可分个人,或分小组进行。探究式学习法,改变了学生处于被灌输的地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为学习增添乐趣。

2.任务学习法

将语法学习融入与实践相关的任务中,学习目的是完成某个任务,而语法学习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的。所涉及的任务最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当然,这要求教师有很强的任务设计和控制能力。任务学习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语法知识运用到实际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实践价值,增强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任务学习法适用于学习常用语法,对于某些偏僻语法,仍可以用传统的直接讲授法。

篇11

一、英语语法的误区

1.语法为自然习得,不需要被教授

事实上确实有人能够比较自然的习得第二语言。以一部分美国移民为例,这些人中就有人能够自己掌握并熟练运用英语而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学习。这种情况在青少年中尤为普遍。这些事例就使有人相信中国的学习英语的孩子们也能不通过老师对语法的讲解而掌握英语。但是他们没有看到,上述的情形并不能适用于所有的语言学习者,即使是掌握了英语使用的移民们的英语水平也尚未达到语言准确性的要求。而且最大的不同是中国学习英语的青少年没有处在英语的生活环境,在语言教育中他们进行的是外国语学习(ForeignLanguagelearning)而非第二语言习得(SecondLanguageAcquisiton)。虽然在国际上这两种教育常常被一起讨论,但两者在教育上还是有区别的。因此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语法知识的讲授能否帮助学习者达到准确掌握语言目标。事实上即使是最有技巧的英语学习者也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来掌握语法。Chomsky在1969年就指出,英语本国人在成年前也一直处在一个继续学习和完善英语语法结构的过程中。这样问题就转变为英语语法知识的教授能否加速学生的自然语言习得。关于这个问题已有许多研究成果。Pienemann(1984)通过实验得出:接受过语法学习的学生能在两周之后进入下一阶段的英语学习,而在无语法指导的情况下,这一过程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虽然实验的被试只是少数,但是这一结果多少为语法教育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提供了支持。

2.语法是一些无意义的结构的集合

这种误解的产生源于人们把“语法”只和词形变化、语言结构规则联系在一起。但语法本身并不是一维的,也不是无意义的。语法由三个方面构成:形态句法(morphosyntax)-形式(form);语义(semantics)-意义(meaning);语用(pragmatics)-使用(use)。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一个方面的改变将导致其他方面的改变。同时者三个方面在语法中又各有侧重。要能使学生在适当是场合准确的运用语言表达完整的意义就必须完全的掌握者三个方面。

3.语法是一些任意的规则

从Saussaure开始,语言学家们就认为语言是任意性的,但这并不代表语法也是任意的,相反,语法是人们根据语言总结出的关于语言本身的逻辑的、规则的知识。

4.语法是枯燥乏味的

对于语法的这种印象来自对于反复训练和机械重复的恐惧。但是教语法不等于必须学生无数次的重复模句,也不是强记语法规则。这些活动的确令人厌烦并且在教学效果上差强人意。

英语教师能够创造出一种有趣生动,需要学生思考的训练语法的学习环境。

5.学生一次只能学习一种语法结构

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教师可以每次只教一个语言点,学生也能一次致力于一个点的学习,但学生并不是在一次掌握了一个语法知识后才继续学习下一个。新的语言知识与已学知识总是持续的相互影响。例如在教学中,学生表现出了对于过去时态的完全掌握,但在教授过过去进行时态后,学生对于前者的掌握似乎就不那么完美,语言表现也下降了。这种倒退现象会一直持续,直到他们完全掌握这两种时态并且区分清楚。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法学习的轨迹并非是水平直线而是拥有峰和谷的曲线过程。

6.语法和词汇是知识范畴的,听、说、读、写是四种技能

语法不仅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知识结构,同时也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英语教师的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出一些能够清楚背诵语法规则却不会运用它们来进行交流的学生。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以一种非自觉的方式运用语法规则来进行语言交流。Ellis(1993)就提出语法教学应中在重在提升学生的语言意识而非对准确语言表达的练习。VanPatten和Cardierno的同年实验也证明了这一观点。实验表明让学生们通过分析输入语言信息发展能力比给学生语法解释后再让他们做语言表达训练要更有效。

7.语法能够解释一切语言现象

语言是复杂多变的,因此语法规则无法解释所有的语言结构。例如,大多数教科书都规定进行时态不能与静态动词连用,因此下面这句句子:Iamwantinganewcar.是不正确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这种表达确实存在,而且本土人士更倾向于把进行时态与完成时态连用。

Ihavebeenwantinganewcar(forsometime)关键在于语言是不断变化的,语法的规则也是相对的。

以上是对英语语法本身和教学的再研究,在对英语语法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后,下面将阐述关于综合技能教学法的使用。

二、综合技能教学法

RebeccaOxford对于ESL/EFL的课堂教学打了个“织毯”的比喻。她认为编织英语教学就是把教师、学生、环境和相关语言等交织到一起的过程。从教学这部织布机织出一张宽阔的、强韧的、美丽的“织毯”,在其中所有的“知线”都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来排列。例如,教师的教学风格配合学生的个性,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而且带有明确的目的性;环境设置的资源及评价为语言教学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这种“织毯”式的英语教学的重要方式就是综合技能教学。(Integrated-skill)

综合技能的学习已经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赞同和使用。现行的教材中有专门的部分。在具体教学时间中有两种主要的形式:内容型(Content-based)和任务型(task-based)。前者比较注重通过语言学习内容;后者强调进行带有交际语言使用的任务训练。两者都应在英语教学课堂上占有重要部分。

1.内容型教学

使用这种方式,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应用语法规则,学习例如科技、数学、社科等个方面的知识。Scarcella和Oxford在1992

年提出了内容型教学的3种模式:主题式(Theme-based);附加式(Adjunct);隐蔽式(Sheltered)

2.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要求学生使用英语参与交际任务,任务即各种活动,如两人或小组讨论,合作办报;撰写电视广告等等。

三、英语教师该怎么做

在运用综合技能法教授英语语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到:

1.肯定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向学生确立语法在英语学习中的正确位置。

2.从形式、意义和使用三个方面向学生解释语法结构。以被动语态为例,这种语态具有明显的形式:最少是由一个动词和过去分词构成。出现施动者时会由介词by引出。Thebankwasrobbedbyagang.被动语态只能在动词为(下转256页)(上接255页)及物动词的情况下出现,这也是规则之一。被动式也拥有语法意义。它表明重点结构,强调接受者或动作的承受。在例句中“bank”是被强调的重点,这与其在主动句中的地位不同。我们何时使用被动,是否出现施动者等等这些问题就是关于语言的使用问题。随着使用目的的不同,结构也发生改变。

3.安排各种锻炼综合技能的活动,创造生动的环境让学生能发展语言能力。例如在学习关于过去式一般疑问句的回答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改变以下自己。她脱下鞋子,拿掉手表,戴上眼镜,穿上外套,拿掉戒指,然后让学生提问来只出她的改变。学生可以提问:“Didyoutakeoffyourshoes?”“Didyouputonyourcoat?”这样的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为学生提供了需要思考的环境,避免了机械性的重复回答。

4.不能只重视听、说,也要安排必要的读、写内容。使四种技能全面发展。

5.不能期待会回答所有的语法问题,要在与学生的共同学习中,不断完善语法知识。

四、结论

为了让英语学习者能够正确的运用语法规则表达出准确的意义,英语教师必须创造一个引人入胜的综合技能的训练环境来教授语法。教师应把语法看作一个有逻辑的动态私通由形式、意义和使用三个方面交织构成。通过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方式和总结教学经验,在教学中更有效、科学的综合各种技能的训练,英语教育这块“织毯”一定会越织越好。

参考书目

1Chomsky,C.(1969)LinguisticsandPhilosophy.InS.Hook(Ed.)LanguageandPhilosophy.NewYork:NewYorkUniversityPress

2.Ellis,R.(1983)TheStructuralSyllabusand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TESOLQuarterly,27,91-113

3.Pienemann,M.(1984)Psychologicalconstraintsontheteachabilityoflanguage.Studi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6,186-214

篇12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运用趣味教学法大致可以采取如下手段:

1.结合多媒体实施趣味教学法

自从我们的初中英语课堂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之后,课堂教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对于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来说,无疑是增添了一股新鲜的活力。在具体的语法教学当中,我经常结合多媒体实施趣味教学法,这样的趣味教学方式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案例:执教“现在进行时”这一语法知识点的时候,学习了基本的语法知识之后,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多媒体画面呈现的是一个《We are having a party》的动画,在画面里有很多小动物,他们在快乐的唱歌、跳舞,并且在画面中我还配上了相应的歌词:We are singing.We are dancing?同学们看到这快乐的画面,情绪也受到了感染,看到同学们的这种表情,我适时的对他们提出问题,同学们也很快的进行了回答:The dog is singing./The mouse is dancing.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对于现在进行时这一语法知识也进行了具体的运用,比单纯的让他们进行语法学习要有趣很多,也更容易被初中生所接受。结合多媒体实施趣味教学法,最主要的就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一定要经过教师精心的设计,设计一些可以激发初中生语法学习兴趣的环节,让初中生在快乐中学习相关的英语语法知识,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2.结合学生实际实施趣味教学法

相关研究表明,同学们最为感兴趣的问题是与自身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完全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实施趣味教学法,让初中生快乐的掌握相关的英语语法知识。案例:执教“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这一语法知识点的时候,我请班里三名身高相对较高的同学走上讲台,然后指着其中的一名同学问道:“Heisshortortall?”同学们经过观察和对比之后很快回答道:“Heistall.”紧接着我又指着其中一名同学问道:“Heisshortortall?”这名同学明显比刚才那位同学的身高要高,因此同学们回答说:“Heistaller.”最后,我指着身高最高的那位同学问道:“Heisshortortall?”同学们回答说:“Heisthetallest.”就这样在师生的一问一答当中,同学们对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进行了有效的运用。做完这一示范之后,我还让同学们自主进行练习,他们“玩”的不亦乐乎,课堂中充满了快乐的氛围,这也是我教学的初衷所在。在上述教学片断中,语法教学之所以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主要是因为这一语法教学内容与同学们的自身实际密切相关,因此才有效激发了同学们的语法学习兴趣。

3.结合合作改错实施趣味教学法

这里所说的合作改错,具体是指教师出示一个错误的例句,让学生根据已学的语法知识进行小组合作改错。在合作的过程中还可以融入一些竞争因素,让初中生在合作和竞争当中掌握相关的英语语法知识,激发他们的语法学习兴趣。案例:在执教“过去分词与现在分词的区别”这一语法知识点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呈现了这样一个例句让同学们改错:“I won' t have you talked to your mother like that. China is a developed country, while Japan is a developing one. The boss had the workers worked till 12 ' clock. I often hear the song singing by them.” 为了有效激发同学们改错的积极性,我把班里的同学们分为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讨论进行改错,并且规定最先改正错误的小组为获胜组,最后改正错误或没有改正错误的小组表演节目。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非常之高,他们争先恐后的参与其中。当所有的小组完成任务之后,我对各个小组的改错情况进行了点评,引导大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引导大家归纳和总结出过去分词与现在分词的区别。合作改错是检验初中生对相关的语法知识是否有效掌握的重要途径,运用得当的话,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语法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让学生在改错的过程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对语法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篇13

确实有些学习者无需知道就会习得英语语法。例如,许多美国移民依靠自己熟练地掌握了英语,尤其是青年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学习者都能达到这一点。在同样的移民群体中,有些学习者英语熟练程度很高,但离准确性相差甚远。所以问题是,是否有可能借助语法知识来帮助那些靠自己不能达到英语准确性的人。

另外,学习英语语法确实需要大量的时间,甚至对那些功底很深的人也是如此。CarolChomsky(1969)研究表明:即使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也正处于不断获得一定语法知识的过程中,远没有掌握足够的语法。这样,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是否可以通过语法教学加速学生对语法的自然学习过程。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研究发现(参见Larsen-Freeman&Long,1991)。Pienenmann(1984)研究证明:经过语法指导的学习者在短短两周后就可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否则一般需要几个月。实验对象的数目越少,比起自学来,语法教学的功效越明显。对语法教学是否能帮助学习者习得他们自学所不能获得的语法这一点,有些研究资料表明:语法结构性的知道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准确性极具价值,而不注重语法结构性学习的分散性学习方式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参见Larsen-Freeman,1995)。

二、语法是一套毫无意义的语言结构形式的集合

这种误解源于很多人把语法同动词词形变化表以及语言学的一些结构规则联系在一起。然而语法不是多元的,也不是毫无意义的。它是语形、语意和语用的联合体。这三方面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的变化会引起另一方面的变化。然而他们又各自为语法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让我们来看一下英语中的被动语态。它至少是be动词加过去分词的形式。有时它有一个介词by,位于谓语中行为发出者之前。

如:ThebankwasrobbedbythesamegangthathijackedtheArmoredcar.只有及物动词才有被动语态,也是对语言形式的要求。被动语态具有语法意义,它是一种强调性结构。与主动语态相比,它赋予动作承受者一个不同的地位。

要正确、恰当、有意义的使用被动语态。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语形、语意和语用三个方面。这对任何语法结构都是适用的。

三、语法是硬行的死规定,毫无理由

语法确实有一些共时性的规则。但人们所认为的死规定并非都是如此。如果一个人的视角足够宽广,他会发现有些东西是理所当然的。让我们来考虑以下两个句子:(1)Thereisthebookmissing.(2)Thereisabookmissing.

语法书会告诉你(1)是不符合语法的。因为存现句中“there”后总是跟一个非限定性名词短语。为什么?原因不是死规定。“there”被用来引出新信息,而一般新信息是位于句未的。句中包含新信息的名词短语,其明显的标志就是不定冠词“a”或“an”。

四、语法是枯燥乏味的

此误解源于这样一种印象:英语语法教学就是反复操练和死记硬背。语法教学不是让学生不动脑筋的去操练一些固定的模式,也不是去死记硬背一些规则。

那样的做法当然是乏味的,也不会教好语法。但也不是说语法操练一无是处,而是要以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方式去进行。举个例子:要训练英语过去时的yes/no句子,老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同时对自己的穿戴作五个改动。他可以脱下一只鞋子,摘下手表,带上眼镜,穿上羊毛衫,摘下戒指。学生被要求来提出关于这些变化的问题。例如:学生可以问,“Didyoutakeoffashoe?”或“Didyouputonasweater?”这种活动充满了乐趣。更重要的是,学生以思考的方式参与其中,而不是机械的问答。以一种让学生融入其中的方式来教语法需要创造力。但无论如何语法教学不需要也不应该是乏味的。

五、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语法

研究表明一些人具有一种更具分析性的学习风格。据Hatch(1974)研究,一些学习者把英语学习任务作为分析寻找规则的过程。这些人语言准确性强,但不擅长使用英语。另一种学习者,Hatch称之为“数据收集者”,语言很流利但不准确。这样的现象并不能说明是否所有的学习者都能学会语法。尽管学生的学习风格有所不同,但至今还没有研究表明有的学生没有能力学好语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学生能够学好语法,这可以从他们对母语的掌握得到证明。语法不是怪物,它是语言的一部分学生会不同程度的学好语法。

六、语法是一条一条学会的

这种观点可以证明是错误的。教师可能在一堂课中只教一个语法项目,学生也可能一节课只重点突破一个语法项目。但学生并不是完全掌握一个语法项目后才进入另一个语法项目。新旧语法项目之间是相互联系影响的。比如说,经过对一般现在时的学习,学生似乎觉得已经掌握了它。但当他们又接触到进行时时,他们就会感到困惑了,对一般现在时的掌握和应用也会有所下降。这种后退要持续到学生对内化的语法知识进行重组,认识到这两种时态不同的用法。我们应知道,语法的学习曲线并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有高峰有低谷,有后退有重组的。

七、语法是在句子或小于句子的水平上学习的

语法确实是在句子水平上起作用的。它也规定句子结构和词的顺序。在小于句子水平上语法也起作用,如主谓一致。然而语法规则也作用于语篇水平上。例如,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之间进行选择并不能只取决于本句,而是上下文。相类似的,当一个名词短语在上文中出现而后再提起是要用定冠词,这也是建立在语篇基础上的。只在句子或小于句子的水平上来教语法或学语法是错误的。很多明显的语法约束当从语篇角度来观察时就不存在了。

八、语法提供了所有语言结构的永恒的规则

对语法的探索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为语言是在发展变化的。语言学家对语言的描述也不会是一劳永逸的。他们必须来揭示语言的内在变化。例如,大多数语法书都阐明进行时不能用于静态动词,因此下句是不符合语法的:Iamwantinganewcar.而对一些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这是可以的。如果它和完成时相结合,即使一些认为这不符合语法的人也倾向于接受这一点。

我的观点是,语言在变,语法规则也应无条件的服从于这种变化。语法本身和对语法的学习都不是静止的。

九、结束语

英语教学目标包括教会学生正确的、恰当的、有意义的使用语法。这样英语语法教学是必须实施的。英语语法应被看作是由语形、语意、语用组成的合理的动态系统,而不是静态的硬行规定。

参考文献:

[1]Chomsky,C.Linguisticsandphilos-ophy.InS.Hook(Ed),Languageandphil-osophy

[M].NewYork:NewYorkUniversityPress,1969.

[2]Hatch,E.Secondlanguagelearning-universals?[C].WorkingPapersonBilingu-alisn,1974.

[3]Larsen-Freeman,D.,&Long,M.Anintroductionto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and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