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项目管理软件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项目管理软件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项目管理软件论文

篇1

2.1概念的界定

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以下简称为项目管理软件)是指以项目的施工环节为核心,以时间进度控制为出发点,利用计划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费用、资源等进行综合管理的一类应用软件。它包括五个主要功能模块:进度计划管理功能、资源管理功能、费用管理功能、报告生成与输出功能、辅助功能(主要指与其他软件的接口、二次开发、数据保密等)。这种概念源于对国外类似产品的概括,如P3(PrimaveraProjectPlanner)、MicrosoftProject、HarvardTotalProjectManagement、HarvardProjectManager.从广义上看,项目管理软件包括了与项目管理工作相关的各种应用软件,可以涉及进度、费用、资源、质量、风险、组织等各个方面,是项目管理相关软件的总称。

2.2发展概述

国内项目管理软件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至今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见图1)。

第一次,90年代初,标志是研发主体由用户本身转变为专业化的软件。在70、80年代多是各用户单位自行研制的单项功能的初级产品,即自己提出需求、自己研究、自己开发、自己使用,是一种完全的小生产方式,在近二十年中发展缓慢。90年代初,市场带动出几十家专门从事建筑管理软件开发的高民营企业,软件开始走上化、专业化、商业化的快速发展道路。

90年代是国内建筑管理软件迅猛发展的十年,工程造价、工程量、钢筋配料、平面图制作、标书制作软件等新产品大量涌现,价格逐渐降低、功能不断完善,界面友好、操作方便,通用性、实用性增强。

第二次,90年代末,标志是产品由单机版转向系统集成。如将项目施工方案的设计、概预算、工程量计算、进度计划、资源计划、费用管理、事务性管理等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运行环境由单机用户拓展到网络多用户,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内部的数据共享。

进入2000年来,项目管理软件的研发出现了滞缓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因素又有技术因素,既有外部环境的又有自身条件的制约,如加入WTO的影响、用户需求的变化,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通讯技术的进步等。项目管理软件发展的方向在哪里?必然趋势如何?怎样应对?这些摆在众多业内人士面前。

3、国内项目管理软件的现状

3.1外部环境分析

3.1.1机遇

(1)积极的政策环境。2000年7月国务院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在投资融资、税收、产业技术、出口、收入分配、人才吸引与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建设部正在领导制定《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通用标准》和《建设信息平台数据通用标准等通用标准,以规范建设领域信息市场行为。各省市地方的建委、定额站以及高新技术开发区,积极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制定一系列的优惠办法,培育扶植当地软件企业的发展。

(2)巨大的市场需求。项目管理软件作为一种行业专用软件,其发展与建筑行业自身的兴衰息息相关。据统计,我国现有各类施工企业10多万家,项目经理部几十万个,除此之外工程监理、审计、建行、甲方等单位也都是管理软件的用户,远期软件需要量应在100万套,但现在软件总的销量不足2万套。加入WTO以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经济将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国内总体建设投资规模扩大,这将会为建筑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必将拉动行业软件市场需求的增长。

(3)信息技术在建筑业的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建筑业应用信息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项目管理软件的普及推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主要表现在:1.网站建设从无到有,形成了政府网站、行业网站、企业网站三个层次。2.广泛应用计算软件和工具软件。3.在施工中推广应用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1.2挑战

(1)项目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软件的应用要有一定的条件,目前我国项目管理中影响软件应用和开发的主要问题有:1.管理工作尚未标准化。例如各种报告、信息、数据及各种费用项目的划分,各种文本等的标准化程度不高。2.工作过程中的随意性,非程序化工作和干扰,使先进的计划、控制方法和程序难以使用,难以显示出它们的效果。3.整体管理水平低,各层次的管理人员尚不能掌握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不仅限制了对软件应用的需求,而且进一步拉大了国内项目管理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2)国外竞争者的挑战。目前,打进中国建筑市场的国外软件有MS-Project、P3等。这些软件功能强大、专业性强、知名度高、营销方式灵活。如P3软件在国际上具有极高的知名度,逐渐成为工程项目管理行业的标准软件。世行也在大型项目上推荐使用P3软件。加入WTO后,外国软件企业将享受国民待遇,出口补贴政策、政府采购将受到限制,我国的产品市场不仅要开放,服务市场也相应开放,软件市场从而将完全开放,国内软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且,加入WTO后,外资建设项目增多、建筑市场逐步放开,国外工程设计、承包、咨询单位的大量涌入会加大MS-Project、P3等的市场份额。

国产软件一般在功能设置和运行机制上更符合国内用户的需求和习惯,如有双代号网络图、前锋线功能等。但在用户界面、报告生成与输出、数据交换、二次开发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且这些软件目前还不可能用于国际工程项目。

3.2内部条件分析

3.2.1优势

(1)技术成熟。国内项目管理软件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研制出适用于公司和项目两个层次的产品,而且部分软件的技术水平达到新的高度,令外国同行刮目相看,为发展适合国情的信息产品奠定了技术基础。如北京梦龙公司的智能管理系统Pert、大连同洲公司的项目计划管理系统TZ-Project.

(2)市场占有率高。初步估算,国产软件的市场占有率在三分之二以上。此外,用户购买软件后,需要经过培训,才能掌握运用。一旦熟练使用后,就倾向于继续购买后续产品,而不愿转购其他公司的同类产品。这一消费特征有利于率先占有市场的软件。多种原因造成国内软件企业已抢先一步占领市场,建立起销售渠道和用户对它们的信任。

(3)服务本土化。软件的价值归根结底表现在对传统行业的服务上,软件行业竞争的核心是服务的竞争。国内的软件企业经过十多年的市场开拓,已在全国的数十万用户中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深入到公路、港口、建筑、市政、铁路、水利、电力等各个领域,能够快速响户要求,提供全面的咨询培训维护服务,这是外国公司在短期内无法做到的。

(4)人才优势。国内软件开发人员的薪酬平均低于国际水平,是美国的1/30~1/20,可大大降低软件研发成本。此外,国内建筑市场运作不规范,用户需求差异大,而国内研发人员熟悉行情,与用户容易沟通,开发的产品更符合“国情”。

3.2.2劣势

(1)品牌与质量。国产项目管理软件数量不少,但没有一个能够像P3那样知名的品牌。几十家软件研发单位“各占一个山头”,国内市场呈现小而散、四分五裂的格局。在研发过程中普遍缺乏严格的测试环节,软件的改动和版本的升级频繁,造成成本的增加和维护上的难度,带给用户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软件开发管理体制,一个关键性设计人员的变动往往会严重软件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在功能模块上,国产软件偏重进度计划管理,在资源管理、费用管理方面远远落后与国外软件。此外,国产软件都无法实现环境下异质数据库的互连、没有对用户开放二次开发的接口。

(2)规模小、开发资金不足。国内软件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以企业自主投资、风险投资和政府投资三种为主。大部分企业缺乏正常的融资手段,只是依靠经营利润的积累。企业规模小、缺乏“重量级”企业,、设计、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力有限。据统计,50人以下的企业占40%左右,50~100人的企业占50%左右,100~200人的企业仅2家,200人以上的为零。

(3)缺乏统筹规划。由于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和方向引导,软件开发只能根据客户要求,由软件技术人员,凭自己的理解和能力进行设计、编程,造成软件开发选题雷同,而且多属低水平重复开发。企业在技术、研究、开发等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力量分散,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也延误了发展的时机。

(4)人才流失。由于缺少合理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大量软件开发人员流向高收入的电信、、商业领域,国内从事工程管理软件开发的人员不足千名,其中懂工程、懂机、懂管理的复合性高级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4、国外项目管理软件的发展及启示

4.1发展概述

国外项目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可以追溯到50年代中后期网络计划技术的出现,到了60年代中后期网络程序已经十分成熟。整个70年研究的重点是完善和扩展网络模型分析软件的应用功能,如成本和资源的平衡优化;同时提出并研究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进入80年代以后,PC机的普及和项目管理工作的化、标准化,使一般中小型企业、中小型项目也可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网络技术才真正普及。90年代后,项目管理软件发展迅速,不断有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软件推出,在项目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成为项目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项目管理软件的功能层次不断提高,对应着三个显著阶段:

第一层次,也称基本功能,如进度控制、质量管理、资源管理、费用控制、采购管理等,是对基层工作流程的模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数据共享,减轻了基层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在80年代已基本完成这方面的功能开发并在基层项目管理中广泛应用。

第二功能层次有两个特点:一是分析和预测功能,包括工期变动分析、不可预见事件分析(如恶劣气候、汇率变动、市场物价变动、分包商情况变动等)。在分析基础上产生预测功能,主要包括进度预测、投资预测、资金需求预测等,并有相应的数学模型。二是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和通讯功能,主要是局域网上的多用户操作和多项目管理,以及借助Internet、Intranet,邮件、电子信箱等先进的通讯工具和手段,减少项目管理班子的工作所受的地域限制。P3及MS-Project都是这一层次的产品。

第三层次是基于因特网的项目管理,使整个项目管理业务与因特网结合,具有跨平台兼容、交互性和实时性,项目成员可以协同工作,实现在线文档管理、在线讨论、视频会议等。到目前为止尚无完善的产品出现,但有两个软件Mesa/Vista,WebProject已初具雏形。

4.2发展启示

目前国内项目管理软件的发展还处在第一阶段。某些软件具备或正向第二功能层次发展,没有基于因特网的第三阶段软件。国外同类软件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到启示:数据通讯、多项目管理、多用户环境、多系统兼容和与Web技术集成、增强用户自定义功能,这代表着项目管理软件的新发展。客户机(Client)/服务器(Server)模式向浏览器(Browser)/服务器(Server)模式转变将是必然趋势。

5、对策

5.1我国项目管理软件SWOT分析

基于上述分析,可归纳出我国项目管理软件SWOT矩阵。

5.2政府和行业协会

(1)规范项目管理,实现与国际接轨。推进《施工项目管理规程》、《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等的制订和落实,严格按规程、规范和标准进行项目管理。在项目管理中推广使用WBS(项目结构分解)等,保证数据采集的完整与统一。加强信息技术标准研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利用标准来占领市场。

(2)统筹规划,抓大放小,分类指导。制定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技术政策,确定产业升级目标,合理选择主导产业、战略产业。对各省市地方的造价、钢筋、工程量等单机软件鼓励自由竞争,让市场来决定优胜劣汰,同时强化行业管理,维持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对项目管理软件的研发加强扶植力度,增强国产软件自主发展的能力,重点扶植、推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3)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行业协会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联系,为企业在技术、管理、市场信息、人才培训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

5.3软件企业

(1)利用政策,把握机遇。认真研究、充分利用国家为产业发展提供的政策环境,要充分利用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力争在三、五年内完善项目管理软件并实现产业化。

(2)调整产品结构,培育自主品牌。推进产品创新和产品重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要强化知识产权管理,积极实施信息技术专利战略,按国际项目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产品,争取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正在研发之中的,要多研究国内外同类软件,合理选择细分市场,采取产品差异化战略或市场跟随战略。

(3)规范企业管理。积极参与ISO9000,CMM,ISO14000等国际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和国际安全认证,加强软件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吸引并留住各类优秀人才。

(4)服务创新。推动软件售后服务的化,建立专业的咨询服务机构。不具备持续开发能力的公司应向增值服务的专业服务公司转变。从目前发展趋势看,软件的升级、维护、咨询活动的利润比销售的更可观。

6、结论

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研发的整体水平较低,实际应用情况不容乐观。要改变这一局面,政府和企业都要付诸努力。政府和行业协会要规范项目管理,实现与国际接轨;统筹规划,抓大放小,分类指导。软件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培育自主品牌,规范企业管理及建立服务创新的体制。

参考

[1]MatthewJ.Liberatore.ProjectManagementInConstruction:SoftwareUseAndResearchDirections[J].JournalOfConstructionEngineeringAndManagement,2001,(March/April)。

[2]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中国建筑出版社,2001.

[3]陈昌柏。WTO-ITA与中国IT产业发展[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篇2

1、有关软件项目管理

1.1项目和项目管理

项目是一个旨在完成一个或一些独特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它有着一系列被具体描述的属性。由于项目的独特性和一次性特征,引伸出它的其他特征.如目标的确定性.成果的不可挽回性组织的临时性和开发性等。基于项flI的这些特征.项目运作更加注重项目决策前的计划以及对实施过程的控制,以减少项目运作的风险。项目管理是2O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它运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式.有效解决大型组织的效率低下和小型企业面临的风险增加新问题以组织的机动灵活.面向客户和资源利用率高而被广泛应用。在工程设计.施工软件项目的开发、实麓中经常会碰到进度拖延.费用超支、质量不达要求等新问题除去极少数是因为技术原因造成,绝大部分是源于僵化的管理和不当的管理方式。

1.2软件项目管理

各软件企业都在积极将软件项目管理引入开发活动中.对开发实行有效的管理。从概念上讲.软件项目管理是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同时,随着软件开发规模及开发队伍的逐渐增大,软件开发不再是向过去那样一二个开发人员即可解决的事情。迫切需要一种开发规范来规范每个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支持人员的工作每个项目组成员按约定的规则准时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采用规范化管理.专业分工也可以降低对开发人员的要求,从而降低产品研发成本。

2、软件项目控制

2.1软件项目控制

软件项目跟踪和监控包括对照已文档化的估计、约定和计划评审和跟踪软件完成情况和结果。基于实际的完成情况和结果调整这些计划。软件项目的已文档化的计划(即软件开发计划,正如在软件项目计划关键过程区域中所描述的)用作跟踪软件活动传送状态和修订计划的基础管理者监控软件活动.主要通过在所选出的软件工作产品完成时和在所选择的里程碑处,将实际的软件规模工作量成本和时间表和计划相比较,来确定进展情况。当确定未实现软件项目计划时,采取纠正办法。这些办法可以包括修订软件开发计划以反映实际的完成情况和重新计划遗留的工作或者采取改进性能的办法。

2.2软件项目控制的内容

软件项目控制的目的是为软件项目的过程提供足够的能见度,从而可以在执行过程中发生对计划的严重偏离时能够采取适当的更正行为。软件项目控制包括:a。追踪软件项目的进展于表现从而和所作的估计、承诺和计划做出对比:b。追踪软件项目的风险;C。在发生对计划的严重偏离时采取适当的更正行为。

2.3软件项目控制步骤

由于软件开发是处在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开发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不断修改项目计划,以适应新的变化。此外项目经理及其组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碰到这样或那样的新问题.解决这些新的矛盾和新问题均属项目控制的范畴项目的预算和进度计划只能为项目经理提供决策的依据.假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控制不住.很难在限定的时间和预算要求下实现项目管理工作的目标。因此软件项目控制的过程包括以下四个步骤:a、猜测什么会发生——要做出开发计划并建立工作标准b、查明什么正在发生——用建立的工作标准检查当前的工作;c、正在(或已经)发生的实事同猜测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d及时采取补救办法.以满足项目目标,预算和进度的要求。

3、软件项目控制具体操作

3.1软件项目进度控制

为了确保软件开发中的各项工作能按照计划预定的日程顺利完成.对项目的进度要进行控制。进度控制的过程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实际进度值和计划值的比较、发现偏差、检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办法加以解决。

3.1.1进度控制流程

(1)进度控制的输入

进度计划。项目进度基准是项目测量和报告的基础和标准。

实施报告。实施报告提供了有关项目进度发展实情。报告未来可能发生的进度新问题。

变更要求。项目变更要有严格的申请和审批手续。

进度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2)进度管理的技术和工具

进度控制变更系统。为有效实现进度管理和控制.进度控制系统应设立实现重新计划的全部功能。包括:文件设立.跟踪即实施报告.变更评估等。

实施情况测量。项目进度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对迟发生的进度偏差是否采取纠偏办法。而实施情况报告提供了决策的主要信息。如变更分析.趋向分析.已实现价值分析等。

纠偏计划。很少有项目能完全按计划进度进行为实现项目进度或总进度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原计划进行调整或增加新的工作内容。为此.需要不断对实施的项目进行活动时间猜测。修改活动过程.替代进度方案分析。

项目管理软件。它的功能是跟踪项目按计划日期展开实际工作的情况.对照进度计划分析进度目前状况,找出进度的偏差.分析进度偏差对项目的影响.猜测未来走势

(3)项目进度控制的输出

进度更新。包括对项目管理中任何进度信息的修改。进度调整是其中的一种.师队员进度计划中活动开始和结束时间的改变。纠偏行动。通过改变资源投入将实际进度拉回到计划的行动过程。

从中获得的教训。有关进度偏差产生的原因。纠偏方案的评估和选择以及其他方面的感受和教训都应纪录在案成为日后有用的历史资料。

3.1.2进度控制方法

一般项目进度控制采用因果分析.分析用四步完成:

(1)明确新问题。实际完成情况和项目里程碑相对照.确定是否超期.超期的部分是在哪里。

(2)查找产生该新问题的原因。位从系统角度充分熟悉各方原因.应组织具有代表性任务人员并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项目主管要通过他领导的办公室或小组,以及在各职能部门的人共同分析新问题产生原因。

(3)确定个原因对新问题产生的影响程度。对影响程度的评估可以采用专家小组打分的方法,事先确定权数.而后打分得出分析结果。

(4)画出带箭头的鱼刺图。分析出原因后各部门各就其职针对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

3.1.3软件项目进度控制具体办法

在实施进度计划过程中,会有种种故障:客户的需求进行了补充或修改;工作量估算不准,造成进度不平衡或是有人不遵从开发规范.导致产品出现缺陷;或是技术环节出现故障,这些新问题往往是在进度计划外出现的.一旦出现这些新问题,项目进度不得不进行调整。开发过程中为了有效控制类似新问题,可以采用以下辅助办法,控制进度按计划执行:

(1)政策性办法。对于不遵从开发规范,人员不按时履行职责的.给予经济或是职务上的处罚.这种办法应是建立在分配任务之前;

(2)人员布置。在各子项目接口处适当布置机动人员和机动时间。这一办法有赖于项目组织的机构设置能动性好。此处比较难解决的是人员业绩评估.奖励新问题。

(3)技术办法,要想很好地执行进度计划,需要事先有统一的规范例如开发语言的统一,文档的归类。这样便于下一阶段人员理解上一阶段人员意图,交流更加轻易。

(4)信息流办法。该办法要求建立一个信息流系统.准时汇报项目进度.便于主控人员调整进度,并且保证信息流通顺畅。避免开发期压到最后造成严重拖工。

(5)资金办法。财务部门可以定期检查各部门财务情况.控制资金流出时间.进而控制项目进度。这和后面要讲到的三者权衡有密切关系。

3.2软件项目费用控制

费用控制就是要保证各项工作要在他们各自的预算范围内进行。其基础是实现就对项目进行费用预算。整个项目费用应包括项目范围规划阶段。软件需求分析阶段.原型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阶段和项目投入使用后的使用阶段所消耗费用的总和。软件开发项目承担公司为了完成项目目标和获得更多的利润.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就要控制成本.在控制过程中,首先要拟定一个标准.即计划值.然后进行实际至于计划值的比较,确定实际值和计划标准的偏差大小.以便在此基础上采取各种办法纠正偏差.常用的分析工具是偏差分析。

偏差是指实际成本对相应计划的偏离,成本偏差的数学公式为:

CV=BCWP-ACWP(负数CV表明出现超支;反之,则节资)(3—1)

其中:CV为成本偏差,BCWP为计划工作预算,ACWP为完成工作实际成本。

在进行成本偏离计划程度分析时,常用计划偏差率反应时给予计划的偏离程度。

CVP=CV/BCWP(3-2)

其中CVP为成本偏差率。

偏差值是控制分析中的一个关键参数,因而应向各级组织汇报。对于不同的项目或同一项目不同阶段或不同管理层次,对偏差的控制程度不一样,制定偏差答应值的方法也不同。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险减少了,因而偏差答应也可降低。超级秘书网

3.3软件项目质量控制

篇3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人们发现了在开发软件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规范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不重视管理工作。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软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人们开始尝试利用过程管理方法。但是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还是没有制定管理软件开发过程相关标准。近几年来,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采取项目管理来控制软件开发的质量、软件开发的成本等,以此确保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成本等因素,符合当时的既定标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每一个项目组的不同成员都应该承担不同的任务,并且企业管理者应该要求他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身的任务,这种明确分工制度,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3项目管理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每一个软件开发项目都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提出问题、研究可行性、分析需求、测试等。因此项目管理工作应该贯穿于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

3.1可行性研究

无法开发哪一个项目,都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与研究。通过利用项目管理来研究软件开发项目可行性的目的在于:在最短的时间内确定软件开发项目是否具有开发的价值。其中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包括:

1)、研究技术的可行性。其主要是指:要合理地分析开发项目的功能与性能,分析其中所隐藏的技术风险。

2)、研究经济的可行性。其主要是指:估计所开发的项目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然后依据所估算的经济效益,确定该项目是否具有投资的价值。

3)、研究社会的可行性。其主要是指:分析此项目的运行方式是否正确,分析当前的人员技术水平以及管理制度是否具有可行性。

3.2软件项目估算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首先要规划软件开发项目,如此便于项目管理人员制定切合实际的估算方案。规划软件开发项目的内容主要包括:明确软件开发的目标、明确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资源、明确软件开发的进度等。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估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估算可以保证软件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也可以确保软件项目的成本未超出预算。在估算资源、成本以及进度的时候,要依据自身丰富的经验以及相关的数据。但是当前所使用的估算方法较为单一,此种估算方法容易增加估算风险。对此,研究人员应该努力研究出更多科学、有效的估算方法。

3.3软件项目开发人员的管理

在开展软件项目开发人员管理工作的时候,首先要合理安排人员。通常情况下,是由多个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软件开发项目。在具体安排人员任务的时候,要依据每位人员的优势进行,并且要明确小组内每一位成员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目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确定不同的责任人,比如:项目经理、开发经理,并且为每一个小组安排一名组长,如此有助于确保软件开发项目的顺利完成,同时保证所开发出来的软件属于高质量产品。

篇4

软件质量保证(SoftwareQualityAssurance,以下简称SQA)的目的是验证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是否遵循了合适的过程和标准。软件质量保证过程一般包含以下几项活动:

首先是建立SQA组;其次是选择和确定SQA活动,即选择SQA组所要进行的质量保证活动,这些SQA活动将作为SQA计划的输入;然后是制定和维护SQA计划,这个计划明确了SQA活动与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关系;还有执行SQA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选择与整个软件工程环境相适应的质量保证工具;最后是不断完善质量保证过程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改进项目的质量保证过程。

独立的SQA组是衡量软件开发活动优劣与否的尺度之一。SQA组的这一独立性,使其享有一项关键权利??“越级上报”。当SQA组发现产品质量出现危机时,它有权向项目组的上级机构直接报告这一危机。这无疑对项目组起到相当的“威慑”作用,也可以看成是促使项目组重视软件开发质量的一种激励。这一形式使许多问题在组内得以解决,提高了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选择和确定SQA活动这一过程的目的是策划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质量保证活动。质量保证活动应与整个项目的开发计划和配置管理计划相一致。一般把该活动分为以下五类:

1)评审软件产品、工具与设施

软件产品常被称为“无形”的产品。评审时难度更大。在此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评审时不能只对最终的软件代码进行评审,还要对软件开发计划、标准、过程、软件需求、软件设计、数据库、手册以及测试信息等进行评审。评估软件工具主要是为了保证项目组采用合适的技术和工具。评估项目设施的目的是保证项目组有充足设备和资源进行软件开发工作。这也为规划今后软件项目的设备购置、资源扩充、资源共享等提供依据。

2)SQA活动审查的软件开发过程

SQA活动审查的软件开发过程主要有:软件产品的评审过程、项目的计划和跟踪过程、软件需求分析过程、软件设计过程、软件实现和单元测试过程、集成和系统测试过程、项目交付过程、子承包商控制过程、配置管理过程。特别要强调的是,为保证软件质量,应赋予SQA阻止交付某些不符合项目需求和标准产品的权利。

3)参与技术和管理评审

参与技术和管理评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此类评审满足项目要求,便于监督问题的解决。

4)做SQA报告

SQA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报告对软件产品或软件过程评估的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SQA应将其评估的结果文档化

5)做SQA度量

SQA度量是记录花费在SQA活动上时间、人力等数据。通过大量数据的积累、分析,可以使企业领导对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有定量的认识,利于质量管理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每个项目的质量保证过程都必须包含上述这些活动或仅限于这些活动,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定。

SQA计划中必须明确定义在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是如何进行质量保证活动的。它通常包含以下内容:质量目标;定义每个开发阶段的开始和结束边界;详细策划要进行的质量保证活动;明确质量活动的职责;SQA组的职责和权限;SQA组的资源需求,包括人员、工具和设施;定义由SQA组执行的评估;定义由SQA组负责组织的评审;SQA组进行评审和检查时所参见的项目标准和过程;需由SQA组产生的文档。

选择合适的SQA工具并不是试图通过选择SQA工具来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而是用以支持SQA的活动。选定SQA工具时,首先需要明确质量保证目标。根据目标制定选择SQA工具的需求并文档化,包括对平台、操作系统以及SQA工具与软件工程平台接口的要求等。

如何使白壁“无瑕”

按工序去做也不一定能得到一盘完美的“大餐”,因为火侯等因素实在很难掌握。万一掌握不好怎么办?软件质量控制主要就是发现和消除软件产品的缺陷。对于高质量的软件来讲,最终产品应该尽可能达到零缺陷。而软件开发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活动,所以出现缺陷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想交付一个高质量的软件,消除缺陷的活动就变得很重要。缺陷消除是通过“评审”和“测试”这类质量控制活动来实现的。

篇5

项目管理(PM,projectmanagement)是指利用现有的知识、方法和技术手段,有效地计划、调度、控制和跟踪项目的开始、执行、直止终止的过程,是项目顺利实现的有效手段。软件项目管理则是在项目管理的基础上,结合软件产品的实际,利用工程的概念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对成本、风险、时间、质量、过程、配置等进行分析、管理、控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软件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在管理者的控制范围内,以预定成本按期、按质完成软件的开发并交付用户使用。目前,软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很多软件项目的成功率并不高.虽然有些公司根据软件工程理论建立了一些软件开发管理规范.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软件项目管理问题,这就导致软件产品质量不稳定甚至是项目的失败,同时也损害了用户的利益。本文结合我国软件项目管理的特点并经实践应用.以提高软件质量、降低成本、加强软件项目的可控性为目标,通过对CMM的研究和改进,给出了一个基于CMM加强软件项目管理的实践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对目前CMM中的KPA做适当的裁减,定义了6个关键过程域和3个工作组。

二、软件项目管理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影响软件项目成功率的因素主要是软件质量问题,而在整个软件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求不明确、跟踪和监督不力、缺乏客观的软件评审和软件配置以及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等都阻碍着软件质量的提高。

2.1需求不明确

需求管理是软件项目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需求分析的完整与否可以降低软件质量、延长项目周期、加大成本。由于用户对计算机系统认识的不足,对于系统的需求往往比较模糊,遗漏甚至是错误的问题经常出现(包括管理流程、业务流程、数据或报表的分析处理等),但这些问题往往没有暴露给开发人员,而是随着项目的进展才逐渐明确。对于开发人员来说,需求的变更意味着软件产品的部分内容必须重新开发,而对于整个软件项目管理而言,势必要重新分配资源、调整计划、估算成本等等,导致软件产品质量下降。

2.2跟踪和监督不力

跟踪和监督主要针对过程而言,也是项目管理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软件项目过程由多个任务构成,大部分任务都有前置任务和后置任务,这就要求项目管理者要严格跟踪和监督每一个任务。任务的完成主要从时间进度和质量两方面来衡量,还要充分考虑因客户方引起的一些客观因素(更改需求分析等)。项目管理者虽然制定了具体的项目进度内容,但如果缺乏有效的跟踪和监督机制,对于每一个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疏于评价,就会影响下阶段软件产品的质量,有时甚至是软件产品的重新开发,最终影响整个软件项目。

2.3缺乏客观的软件评审

客观的软件评审是软件产品质量的直接保障,软件评审一直贯穿于整个软件项目的过程中,对软件产品的评审应有客户使用人员和软件业中的同行来进行。客户使用人员对软件产品做阶段性的评审可以及时发现软件产品功能方面的不足,同行评审可以从软件业的规范及标准去发现问题.软件评审可以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大多情况下项目管理者没有做任何阶段性的评审,通常只是在软件产品开发基本完成之后来组织评审,果发现了很多问题,但要修改已经非常困难.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甚至从头再来。

2.4软件配置混乱

软件配置是指软件产品在各个阶段各种版本的文档、程序及数据的集合,贯穿于整个软件项目的始终。随着软件产品开发的进行,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其中的预算、设计方案、进度等内容都有可能需要大大小小的更改(这些改动可能是合理的),整个改变的过程对软件项目的参与人员来说必须是可视的,以便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质量,而这一切都应该有正确的软件配置来控制如果失去正确的软件配置管理,那么针对软件产品发生的任何更改或者是维护都会给软件项目带来混乱甚至是失败。

2.5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风险管理是软件项目中防止失败的一种重要手段,软件项目不同的阶段存在着不同的风险,并且风险会随着项目的进展而变化,目前国内的软件企业大都不注意软件项目的风险管理。除了社会环境风险、商业风险等这些客观风险之外.可控的软件项目风险主要指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是指与软件项目本身相关的的技术因素变化带来的风险,如果在一定的条件下达不到技术条件能够实现的目标,不但延缓项目的进度而且会增加项目的成本.继而使整个项目受到影响。

三、通过过程管理加强软件项目管理的实践模式

利用cMMfCapabilityMaturityModeforSoftware)的核心思想把软件项目管理看作一个软件过程,并根据这一原则对整个软件项目的开发和管理进行过程监控,监督发现过程中影响项目的关键问题并予以解决。软件过程是指软件开发人员开发和维护软件及相关产品的一套行为、方法、实践及变换过程,包括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管理过程。CMM把软件开发机构按照不同开发水平划分为5个级别。每个等级被分解为几个KPA(关键过程域),KPA是指在某个成熟度等级应重点关注的区域,也是达到此成熟度等级必须解决的关键点。①初始级,无过程意义。软件过程是无序的、随机的、缺乏总计划,无预见性,大多数活动是应付危机,经常超期超支,成功取决于个人。②可重复级,具备基本的项目管理。KPA分别是:需求管理、软件项目计划、软件跟踪与监督、软件子合同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软件配置管理;③已定义级,已定义软件过程。已将软件管理和软件工程两方面的过程文档化、标准化,并综合成该组织的标准软件过程。KPA分别是:组织过程焦点、组织过程定义、培训大纲、集成软件管理、软件产品工程、组间协调、同行评审;④可管理级,过程可度量。已收集了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详细度量方法,软件过程和产品均可被定量地理解和控制。KPA分别是:定量过程管理、软件质量管理;⑤优化级,过程控制。通过过程的量化反馈以及新技术、新方法促使过程不断改进。KPA分别是:缺陷预防、技术更新预防、过程更改管理。

CMM只是一个过程改进的框架.并没有给出具体实施的办法。在该模式中对目前CMM中的KPA做适当裁减.定义了6个关键过程域:软件项目计划(SPP)、需求管理(RM)、软件项目跟踪和监督(SPTO)、软件质量保证(SQA)、软件配置(SCM)、同行评审(PR),设置了三个工作组:软件项目过程组(SPPG)、软件工程组(SEG)、软件质量保证组(SQAG)。通过工作组对关键过程域的操作来加强软件项目的管理。

3.1定义KPA

3.1.1软件项目计划(SPP)

软件项目计划是为要实施的软件项目编制软件过程活动的安排,包括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风险控制等,也是实施CMM2的核心此阶段在安排过程活动的同时开展项目设计的前期工作,设计和界定在整个项目中各阶段所需的开发、质量、跟踪、评审、风险、成本等工作。项目计划是指导项目过程的具体措施,要在有软件项目实施经验的人员领导下投人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来完成。制定项目计划应注意7个问题。①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过程,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合理地确定项目组的参加人员;②对软件项目各程中的任务进行分解,明确项目的里程碑和检查点;③正确估计软件项目中的软件资源、硬件资源、人力资源及其它费用;④正确估计各方面因素带来的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⑤制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跟踪和监督措施;⑥确定软件的评审和测试方法;⑦详细的文档资料。

3.1.2需求管理(RM)

需求分析主要包括面向用户的用户需求和面向开发人员的系统需求.是整个软件工程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需求分析主要针对用户的业务流程、系统功能、性能、数据分析进行严格的定义.是设计一个软件应用系统的起点与基本依据,通过它来评判软件产品是否能够解决用户问题,也是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准。就目前国内现状来讲,一般签定软件项目合同的用户是主管信息技术的负责人,它所关心的可能是整个系统的目标需求,用户方中层管理人员关心的是业务流程需求.终端操作人员则注重软件本身的易操作性和功能特性,因此.面向用户的需求一定要和用户多方人员多沟通、交流.最终通过双方有关部门人员的论证以文档资料的形式确定下来。任何一个需求分析因客观原因可能存在着需求更改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需求更改的可控性.要建立需求的基准版本和更改版本控制文档资料.使受需求变化影响的产品与需求变更一致。但要注意在更改需求的同时要衡量需求的稳定性,如果一个需求的变更比较频繁,意味着本项目并没有真正了解用户想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可以说需求分析的完整性和变更可控性直接影响到软件过程的改进,它可以降低软件质量、加大软件开发的成本、甚至是导致项目的失败。软件工程组(SEG)中要明确定义一个需求管理员。

3.1.3软件项目跟踪和监督(SPTO)

软件项目的跟踪和监督始终贯穿于整个软件项目的过程中,是项目得以控制的前提和条件、是软件质量的根本保障,其目的是增加软件过程中进度、成本、工作量、质量、风险等内容的可视性,也是实施CMM2的核心。除去市场、法律等不可控制因素外,根据项目计划对项目进展的有关情况及影响项目实施的相关因素进行及时、客观、准确的信息采集,将采集到的需求、成本、进度、风险等内容形成文档并建立一个项目跟踪信息平台。项目负责人定期召集软件过程人员、开发人员、质量保证人员、用户方有关人员召开开放式的例会,例会的主要内容是检查项目进展、数据的分析、认识的偏差、资源的搭配、相关的风险等问题并讨论确切的解决办法,通过跟踪和监督使项目始终处于可视化的受控状态。

3.1.4软件质量保证(SQA)

软件质量保证是与软件产品满足规定的和隐含的需要能力有关的特征或特性的组合。对用户来讲主要体现在软件产品的有效性、一致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对于软件产品本身来讲体现在软件产品的可移植性、易维护性、健壮性、可重用性等方面。具体实践中.软件质量保证应在软件项目计划、需求分析、跟踪和监督、软件配置和软件评审的相互配合下完成.软件质量保证要做到以事先预防和跟踪为主,事后纠偏为辅。

3.1.5软件配置(SCM)

软件配置是针对软件产品的跟踪和控制活动.贯穿于整个软件项目的过程中.目的是建立和维护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软件产品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使整个软件产品的演进过程处于可控的状态,继而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质量。在实践应用中主要做到五个子项的配置①配置项的标识。标识做到唯一性。便于跟踪和管理。②版本管理。对整个软件过程中的文件和目录提供有效的跟踪手段。③变更控制。保持并传递修改信息。④配置审计。确定整个项目生产周期中产品在技术和管理上的完整性。⑤系统整合。把系统的不同部分集成后完成一组特定的功能。

3.1.6同行评审(PR)

同行评审是根据预定的规范和标准对软件产品进行评审。评审的结果是衡量软件产品质量的依据。在整个软件过程中对详细设计和软件综合测试作为两个关键评审点来进行评审,评审的过程中注意要结合本软件项目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3.2组的定义

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设置了三个组,在降低了人员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软件过程改进能力和软件质量。

软件项目过程组(SPPG)组织具体的项目实施活动,管理并协调整个软件项目的过程,主要完成SPP和SPTO。

软件工程组(SEG)负责软件工程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工作。

软件质量保证组(SQAG)主要完成SPTO、SCM、PR、SQA等工作。

四、实践模式效率评估

4.1开发时间

软件开发由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软件测试、项目维护和软件集成几部分内容组成,在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采用CMM框架实施过程管理所花费的时间要多于没有实施过程管理花费的时间。首先对项目做大量分析,论证项目的可行性。然后在和用户做良好沟通、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做需求分析,形成文档资料。这种模式下花费在需求分析和设计上的时间大约占项目总开发时间的40%,但这两个阶段完成了数据流程、算法描述、详细的规格说明等内容,为代码编写、软件测试、软件维护等后续内容的工作节省了时间,软件项目的开发周期大大缩短。经过评估,采用该实践模式实施软件过程管理的软件项目开发周期比没有实施软件过程管理的软件项目开发周期缩短20%。:

4.2开发质量

篇6

1.2工程区施工条件

常熟边滩整治工程工程区所处河段位于长江口南支上段,金泾河与白茆河之间。工程区总长5km,徐六泾水文站位于工程区上游3.8km处,下距杨林潮位站26.2km。南支河段以七丫口为界,分为上、下两段。南支上段之徐六泾至七丫口,长35.5km,其中徐六泾至白茆河口为徐六泾节点段,长12.0km;白茆河口以下为白茆沙汊道段。南支下段自七丫口至吴淞口,全长35.9km。南支河段两岸为广阔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地面高程2~5m。两岸入江支流大小共有23条,入江口门处有涵闸控制。

1.3工程组织管理体系

常熟边滩整治工程组织管理体系中项目领导班子由项目经理部经理、副经理及项目总工程师组成,项目部其他人员由项目经理部聘任。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质量和资金等全面负责。项目副经理分管各有关部门与施工工种,项目部工程师负责日常生产和技术管理。项目作业层人员服从项目经理及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和安排,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规范进行作业,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2P6软件中常熟边滩整治工程项目管理的编码设计

2.1企业级编码介绍

2.1.1企业项目结构EPS(EnterpriseProjectStructure)EPS即企业项目结构,是一种可以根据公司需要分解为不同的层次数的树状结构,它可以满足企业对项目执行情况的报告和工作协调的要求。EPS使组织能够评价资源在各项目上的使用情况。另外对于一些项目相对独立的企业,EPS还能够演绎出项目各阶段的情况。

2.1.2组织分解结构OBS(OrgannizationalBreakdownStructure)

OBS即企业组织分解结构,反映的是企业管理的结构的层次化排列。一个企业,它的管理是什么样的结构,就存在什么样的OBS。像EPS一样,OBS也是一种树形结构。该属性结构反应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下级对上级负责,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OBS与EPS、WBS对应形成了严密的责任矩阵和权限控制体系。

2.1.3资源的编码过程RBS(ResourceBreakdownStructure)

在P6中,资源的建立过程称为RBS的编码过程。RBS即企业资源分解结构。RBS是树状层次结构,最大层次数是25层,它可以只有一个根节点也可以有多个根节点。但RBS只是企业内所有资源一种层次化排列的组合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

2.1.4费用分解结构CBS(CostBreakdownStructure)

CBS即费用分解结构,是根据企业特定的财务流程或成本控制要求而设定的代码体系,它可以用来跟踪作业所发生费用。CBS是项目的费用管理的一种方式。因此,可以根据项目概算控制或企业财务上的要求来进行设置。根据费用的管理与控制在不同部门的统计口径与标准的不同,在P6的费用管理中,一般可以使用两种方式:一个是EPS/WBS层次;另一个是CBS层次。

2.2堤防工程项目管理的项目级编码设计

P6软件企业级编码是从企业全局的角度对企业的组织机构、资源、费用等方面进行编码设计,体现的是宏观性,而P6软件项目级的编码则主要从具体工程项目角度对工程的组织和分类情况进行编译。工作的分解结构,又称WBS,是一种按阶段逐步分解的层次化结构编码,它能够组织定义所有项目的工作范围。WBS也是在实施期间需要完成的最终细目作业,这些细目作业一同构成了整个项目的管理范围。

3P6软件在堤防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流程

常熟边滩整治工程的项目管理流程主要是对项目计划中涉及的进度、费用投入、资源等内容进行及时的追踪更新,采取动态调整的思路。

3.1制定目标计划

在堤防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最优状态是进度按照原计划执行,这样的资金、进度、人员、物质等的安排是最优的。但是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并不能保证实际进展情况按计划执行,因此需要不断对当前计划进行调整,不断对比分析进度实际情况,及时纠正和控制产生的偏差,才能保证总的进度计划目标得以实现。在P6软件中,当完成项目计划的编制后,如果计划在时间、费用和资源分配等方面都符合合同的要求和工程实际,就可以将这一计划作为目标计划保存起来。目标计划就成为了当前项目计划的一个“快照”,是进行费用、资源控制、进度管理的基础。在P6中,可以为每个项目创建并保存任意多个目标项目;并且在同一时刻能将当前项目与一个项目目标计划和多个用户分配的目标项目进行比较。每个目标可以分配一种类型,在管理类别中进行定义。

3.2项目计划实施情况跟踪与记录

对于堤防工程,项目开始运行后及时地更新进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工期变更的情况,项目初期所编制的计划已不能很好地指导现场进度安排和资源调配。所以必须及时对项目计划更新,通过与目标横道图对比,不断调整和优化计划,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评价,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管理。

3.3项目执行状况分析

实施过程中对项目状况的评价与分析非常重要。将当前项目的进度、费用支出以及资源使用与原目标项目做对比分析,能够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合理适当地解决问题。

3.3.1项目进度分析

及时地将目标计划进展和项目实际进度进行对比,可以及早发现计划的完工节点或里程碑是否完成。P6软件中常用横道图比较法来进行进度目标的对比分析,提供了实际施工进度与目标计划进度之间的偏差,具有形象直观、容易掌握、应用方便的优点。

3.3.2项目费用产生分析

采取“作业使用直方图”对费用情况进行对比,可以得到当前实际的费用使用情况。若资金的使用与完成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可以就该问题进行分析,发现产生问题的原因,做出相应评价。

3.3.3项目资源分析

使用“资源直方图”来反映项目的资源利用情况,可以了解资源实际的投入情况和将来需要投入的情况。

3.4项目计划的动态调整

项目计划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当产生偏差时,项目管理人员应当首先分析偏差原因,正确决策,及时采取措施,调整计划,使实际和计划重新在新的起点上重合。在新的因素干扰下,还可能产生新的偏差,这时又需要继续按上述方法进行调整,进度控制就是这样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P6软件为项目的实际执行情况和目标计划提供了对比分析的方法,具体的调整措施还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常熟边滩整治工程曾出现多次进度偏差,因此也进行过多次进度计划的调整。总的来讲,该工程的进度计划调整主要用到过两个方法:一个是改变相关作业间的逻辑关系;另一个是缩短一些作业的持续时间。事实证明,这两种方法均具有较好的调整效果。

4实施效果分析

P6软件在常熟边滩整治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帮助管理人员合理地划分了项目管理层次,对项目的编制计划和进度更新流程进行了研究,对项目的企业级编码、项目级编码进行了明确,并利用P6软件也客观地编制了项目目标计划,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做了及时地更新。此外,还对项目的进度、费用和资源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的来讲,P6软件在常熟边滩整治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所取得的效果可概括如下:

1)基本实现了项目进度计划的实时更新和动态监控

项目施工实际进度的更新依赖于从下到上逐层反馈实际信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利用P6软件能够随时掌握施工详图、文件、进度以及资料等信息,以便于做出相关对策。此外当工程进度发现提前、偏差等问题时,能够马上产生相应信息,以供高层管理者决策,保证项目按原计划实施,除此之外,P6软件还可以准确地对项目整个费用进行预测。

篇7

2)教材案例不完整。

传统教材难以容纳完整的案例,所选皆为虚拟案例,缺乏实际可操作性,使案例分析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3)教师缺少项目管理实战经验。

该课程要求主讲教师既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而高校教师往往理论基础较好、工程项目经验积累不足,授课常常照本宣科,很难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指导。

4)学生没有项目开发经验。

在校大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多数没有参与过完整的课堂模拟项目开发,不易理解课程中的工程概念。

5)实践教学学时不足。

软件项目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由此决定了该课程不能完全通过书本和课堂掌握知识。实践教学一般安排18个学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需要完成项目管理工具,还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新项目,既要从事项目分析设计工作,又要从事项目管理工作,还要学习项目管理工具的使用,难度非常大。

2理论加案例的课堂教学设计

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当前社会需要,利用多媒体授课的优势,以案例充实教学,增加知识面和信息量,使理论具有鲜明的应用特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以理论武装案例,彰显案例的科学性,令学生在应用中能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2.1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组织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

软件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内容框架及管理流程有多种版本,如美国项目管理学会推出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rojectmanagementbodyofknowledge,简称PMBOK)、英国商务部推出的受控环境下的项目管理(projectsincontrolledenvironments2,简称PRINCE2)、IBM提出的全球项目管理方法(worldwideprojectmanagementmethod,简称WWPMM)。该课程采用国内外最流行的PMBOK(第5版)组织授课内容,把软件项目管理的内容分为10个知识领域、5个过程组和47个过程。10个知识领域分别为集成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干系人管理;5个过程组包括启动、计划、实施、监控和收尾;授课时以4个核心知识领域(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作为重点内容。以PMBOK指导授课内容既保证了授课内容的权威性,又能够与时俱进地适应项目管理内容的新变化。

2.2组织开篇案例

每章开始,教师都会安排一个与该章内容相关的开篇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些案例经过精心选取,尽量贴近实际。案例部分来源于教材,部分来自项目管理认证中的案例分析,每个案例都包括案例描述和问题两部分。在讲解项目管理的概念和技术时,学生可结合案例问题进行分析,学以致用,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结合CMMI认证展示实际项目资料

当以实际项目资料展示项目管理的实践成果时,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实际的、深刻的。在软件全生命周期的工程化管理和持续过程改进领域,软件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MMI(capabilitymaturitymodelintegration)是无可争议的主流模型,在专业研究认可度和软件业界接受度方面都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作为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系教师与学院软件开发团队成员一起准备进行CMMI3级认证,认证过程中积累的项目资料为本课程的项目展示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

2.4认证考试试题操练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简称软考)由于不设报考条件,很受学生欢迎。它可用于以后职称的评审或者作为工作的敲门砖和晋级的阶梯,部分学生会考虑在学校报考软考认证。与本课相关的认证有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步入工作岗位,学生能报考的与实际项目管理经验相关的认证还有美国项目协会PMP(projectmanagementprofessional)、国际项目管理协会的IPMP(internationalprojectmanagementprofessional)及中国的CPMP(Chinaprojectmanagementprofessional)认证等。教师在每个知识点讲授完毕时,辅以这些考试中的相关试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承接工程项目训练成果的实践教学设计

以现代工程教育理念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为指导,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为各专业在第六、七学期开设工程项目训练课程,一个导师负责带几个学生,完成从选题、分析、设计到实现的整个项目过程。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在大四找工作之前有了完整的项目实践训练。针对本课程实践学时少及学生缺乏项目开发经验这一突出问题,笔者尝试用承接工程项目训练课程来,组织实践教学。

3.1保留工程项目训练课程中的实践成果

软件项目管理开设在第七学期,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已经在工程项目训练课程中完成了项目的选题、分析及设计工作,可以把实践重点放在以前所选项目的管理工作中去,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有了自己的实际项目,对项目工程训练课程的学习也是一种有效促进。

3.2课外作业围绕所选项目设置

由于在课堂上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和习题操练,学生不需要再花过多的时间去巩固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可以围绕项目设置。比如,在项目集成章节,教师让学生准备项目章程(或模拟的项目合同)和团队契约;在范围管理章节创建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在时间管理章节利用Project提交项目进度计划;在成本管理章节对项目利用Excel进行成本估计与预算等;最终,学生能够提交所选项目的必要管理文件。

篇8

根据项目管理的一般原理,项目管理的过程从总体上可以分为5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管理过程。这5个阶段分别是:项目启动、项目计划编制、项目计划执行、综合管理控制和项目收尾。它们之间的联系如图1所示。

(1)项目启动:根据必要的工作(如可行性分析,技术评估等)结果,批准一个项目的运行。

(2)项目计划编制:收集和编写项目所需要的各种资料,进行各种计划活动并制订相应的计划,将各种计划的结果汇总成为连贯、一致的文档,即项目计划文档。在软件项目中,具体的活动包括需求和范围管理计划、进度计划、人力资源计划、成本计划、沟通计划、风险计划等。

(3)项目计划执行:通过进行项目计划所规定的各种活动,实施项目计划。

(4)综合管理控制:在项目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对各种活动进行监控,协调并控制整个项目期间的变更。在软件项目中,主要的活动包括范围变更控制、进度计划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风险监督和控制等。

(5)项目收尾:项目或阶段的正式接收并达到有序的结束。其中,项目的中间过程(计划、执行、控制)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项目计划是计划执行和计划控制的基准;计划执行的结果受到计划控制的监控;计划控制根据比较计划执行的结果和项目计划的偏差,以及各种因素引起的变化,对项目计划进行修正,从而形成下一个循环的项目基准。它们之间的流程如图2所示。

2生命周期模型

任何软件的开发都要经历一个“生命期”,生命期模型的主要功能是确定一种标准,确定项目规格、建立原型、设计、实现、检查、测试或执行一些其他活动,以此确定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是否是以某种次序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进行。作为一个项目的主要计划,软件生命期模型的选择对项目成功的影响非常重要。恰当的生命期模型可以使软件项目流程化,并帮助项目人员一步一步接近目标。假如选择了适宜的生命期模型,就可以提高开发速度、提升质量、加强项目跟踪和控制、减少成本、降低风险,或是改善用户关系。

2.1瀑布模型

最经典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是瀑布型模型,它是其他生命期模型的基础。在瀑布模型中,项目从始至终按照一定顺序的步骤从初始的软件概念进展到系统测试。项目确保在每个阶段结束时进行检查,以判定是否可以开始下一阶段工作。假如检查的结果是项目还没有预备好进人下一阶段,它就停留在当前阶段,直到当前阶段工作完成。如图3所示。

瀑布模型是文档驱动型的,主要工作成果通过文档从一个阶段传递到下一个阶段。假如有一个稳定的产品定义和很轻易被理解的技术解决方案时,瀑布模型可以帮助及早发现新问题,降低项目的阶段成本,是快速开发的一个恰当选择。但在很多实际情况中,由于需求、技术等很多不确定性,瀑布模型并不适合于进行快速开发。

2.2渐进原型

渐进原型是从开发系统概念开始的一种生命期模型,通常是从最核心的方面开始,向用户展示完成的部分,然后根据用户的反馈信息继续开发原型,并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开发者和用户都认为原型己经足够好。然后,完成结尾工作,交付作为最终产品的原型,如图4所示。

“渐进原型”模型以逐步增加的方式进行开发,以便于随时根据客户或最终用户的反馈来修正系统,在需求变化很快的时候,或者用户很难提出明确需求的时候,或者开发人员对最佳的架构或算法没有把握的时候,渐进原型非凡有用。但是,渐进原型是以牺牲项目的可控制性来换取较多的客户反馈以及较好的过程可视性的。由于原型的功能和特性会随着用户的反馈而经常发生变化,因此较难确定产品的最终形态。

2.3阶段交付

阶段交付模型是另一种生命期模型,该模型可以持续地在确定的阶段向用户展示软件。和渐进原型不同,在阶段交付的时候,开发者明确地知道下一步要完成什么工作。阶段交付的特征是在项目整个开发过程中持续不断地交付阶段性成果。如图5所示。

在“阶段交付”生命模型中,软件被分阶段进行开发。在通常情况下,首先开发最重要的功能。阶段付并不能减少软件产品研发所需要的时间,但是它能充分降低软件研发中的风险,而且能够提供切实的、客户可见的以及管理层评价项目状态时所需要的标记。

2.4渐进交付

渐进交付是一种结合了渐进原型和阶段交付两种模型的生命期模型。在这种模型下,首先开发产品的一种版本,展示给用户看,然后根据用户的反馈改善产品,如图6所示。

渐进交付模型在阶段交付的可控制性和渐进原型的灵活性之间寻找平衡。在可能的情况下,它可以把软件的某些选定的部分提前交付,从而有利于快速开发的进行;同时,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它也具有响应用户要求并改变产品方向的能力。

3开发应用

3.1要员管理

软件项目成功的关键是有高素质的软件开发人员,然而大多数软件产品规模都很大,以至单个软件开发人员无法在给定期限内完成开发,因此,必须把多名软件开发人员组织起来,使他们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开发工作。现有的软件开发项目组的组织方式有:

(1)民主制程序员组

小组成员完全平等,享有充分民主,通过协商做出技术决策。小组成员间的通信是平行的,假如小组有n个成员,则可能的通信信道有n(n-1)/2条。

(2)主程序员组

主程序员既是成功的管理人员又是经验丰富能力强的高级程序员负责体系结构设计和关键部分(或复杂部分)的具体设计,并且负责指导其他程序员完成具体设计和编码工作。

后备程序员也应该技术熟练而且富于经验,协助主程序员工作并且在必要时接替主程序员的工作。编程秘书负责完成和项目有关的全部事务性工作。

(3)现代程序员组

技术组长:只对技术工作负责。

行政组长:全权负责非技术事务。

项目开发方把软件工程中的软件项目组的组织理论文档化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具体的、适合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要员管理理论。

3.2进度管理

软件项目的进度布置是一项活动,它通过把工作量分配给特定的软件工程任务,并规定完成各项任务的起、止日期,从而将估算的工作量分布于计划好的项目持续期内。进度计划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演化。在项目计划的早期,首先制定一个宏观的进度布置表,标示出主要的软件工程活动和这些活动影响到的产品功能。随着项目的发展,把宏观进度表中的每个条目都精化成一个具体进度表。于是完成一个活动所必须实现的特定任务被标示出来,并布置好了实现这些任务的进度。超级秘书网

3.3配置管理

在开发计算机软件的过程中,变化(或称为变动)是不可避免的。假如不能适当地控制和管理变化,势必造成混乱并产生很多严重的错误。软件配置管理是在计算机软件整个生命周期内管理变化的一组活动。它不同于软件维护。软件维护是在软件交付给用户使用后才发生的,而软件配置是在软件项目启动时就开始,并且一直持续到软件退役后才终止的一组跟踪和控制活动。其主要任务有:标识、版本控制、变化控制、配置审计和报告。只要参加过软件开发的人都清楚,现在的软件项目完全由一个人来完成是难以想象而且也是不可能的,通常是有一个研发小组来共同分析、设计、编码和维护,并有专门的测试小组对己完成编码调试的软件进行全面的测试。在软件开发这个庞大而复杂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各个方面的人员,信息的交流反馈不仅仅是在研发小组的成员之间及各个研发小组之间,还存在于客户和研发者之间。所有的这些交流反馈意见信息都有可能导致对软件的修改,小的可能只是对某个源文件中的某个变量的定义改动,大到重新设计程序模块甚至可能是整个需求分析变动。

3.4软件测试

篇9

1. 当前项目造价(成本)领域软件应用的水平及存在问题分析

1.1. 当前项目造价(成本)领域软件应用发展的水平

当前,在项目造价(成本)领域的应用软件,主要在于实现自动讨价及工料分析。由于工作关系,笔者对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几款软件都曾试用,总体来讲,上述软件具有准确率高、换算方便、速度快等优点,实现了报表输出的兼容性。也有部分软件对实现自动算量功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根据笔者的经验,这类软件均较好的解决了建模、自动算量、工程量的汇总及定额的套用等手工计算中费工费时的工作,有些更是具备了能直接调用电子图档的功能,省却了大量的建模时间,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1.2.工程量自动计算的意义

传统的手工计算工程量,其基本过程无非是翻阅图纸、熟悉资料、列计算式、计算分项工程量、汇总工程量、套用单价。很显然,这极为费力费时,需要细心和极大的耐心,稍有不慎则容易出错,效率低下。

而工程量的自动计算基本过程如下:建模、校核、自动计算、自动套用定额子目或生成工程量清单项目。

工程量的软件计算最大的优越之处在于实现了工程量的自动化、智能化:

1)实现了构件交接处的自动扣减;

2)实现了工程量的自动分类汇总及报表输出;

3)建模时标准层可直接复制,非标准层可稍加修改,成倍的提高了工效。

相较于手工计算,用软件计算的功效是手工计算的至少4~5倍。笔者本人曾作过专门比较,同一栋框架结构宿舍楼,手工计算工程量到汇总得出分部分项工程量约需2~3天,而用软件计算从建模到输出工程量总共只用了不到10个小时,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工程量的自动计算,不仅是项目建设初期及竣工阶段造价(成本)管理工作的需要,也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工作的需要。项目管理中经常要做到对部分楼层、部分构件或部分材料的分项汇总,用手工计算容易出现统计错误,而软件则可以在几十秒钟之内实现上述功能。不仅如此,在招投标领域实现快速投标、在工程竣工决算审计中能起到减少重复计算、提高功效的作用。正由于此,笔者认为,应在项目造价(成本)领域大力推广工程量的自动计算。

1.3.当前算量类软件在项目造价(成本)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上述部分具备算量功能的软件的使用,总体感觉目前的此类软件普遍存在如下缺点:

1)软件的智能化程度不高,需大量的人工干预,操作繁琐,容易出错;

2)对于建筑造型独特、不规则的建筑物建模有困难,如对墙面的一些非常规装饰不能方便的建模甚至无法建模;

3)计算公式的输出不规范,不符合人们的手工计算习惯,难以阅读,不便于核对和查错;

4)尽管部分软件声称具备能直接调用设计院的电子图档的功能,但实际应用中其效果并不理想;

5) 部分人士感觉其计算过程 “暗箱”化,对软件的计算结果不完全放心。

现实的情况就是,用传统的手工计算汇总工程量,然后手工录入套价软件。在其他的如工程技术设计领域早已解决的设计过程信息化,在项目造价(成本)领域还是未能实现。

转贴于

2. 当前项目造价(成本)领域信息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当前在项目造价(成本)领域信息化水平低、造价(成本)管理中工程量的自动计算的自动化程度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由于传统上对项目造价(成本)管理的忽视和方法的失误,导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轻视“预决算”人员的倾向,造成长期以来工程造价类专业人士整体素质不高。尽管近年来国家推行“注册造价工程师”考试制度已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这一现象,但现实中也的确存在部分民工或非“科班”出身的人士在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预决算”,无疑他们的专业上的综合素养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有限,部分甚至有排斥心理,导致造价类应用软件的推广受到极大的限制。

2.2由于算量类软件都需要建模——图形的输入,其操作较为繁琐。多数软件的建模依赖于设计绘图软件诸如PKPM、AutoCAD等图形平台软件的支持,而这一类软件对使用者的起点要求较高,限制了算量软件的广泛应用。

2.3有些声称能直接调用电子图档的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其效果不尽理想。由于绘图类软件种类繁多,标准不一,数据接口规范不尽统一,导致造价算量类软件在读入图纸时错误频出、修改量大,使得其宣称的功能大打折扣,影响了软件的推广。

2.4由于算量软件的使用受到诸多限制,加之一些业务部门平时工作任务繁重,认识有限,导致现实中对算量类软件的推广产生了极大的阻力,应用范围非常为有限。销售量的有限导致了其开发和推广成本的居高不下,使得此类软件的售价较高,又更限制了其使用范围的扩大,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非良性循环。

3.对于推广算量类软件的几点思考

显然,当前我国项目造价(成本)领域计算机及软件应用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做好造价管理中算量软件的推广和应用水平,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的应加强引导和推广力度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界每一次大规模、深层次的变革均有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大力推动。因此,在项目造价(成本)领域推广工程量的自动计算也有赖于政府和管理部门的大力引导和推动。各地的造价总站应在软件开发、软件推广、人员培训及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标准规范的制订和协调等方面为软件的开发者和使用者提供比以前更大的支持力度。

3.2 加强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协作

众所周知,一个商业软件的生命力取决于其所能实现的功能和兼容性、易用性、稳定性。如能实现算量软件和设计绘图软件之间数据的无缝链接,真正做到算量软件能直接调用电子图档,简化建模,无疑是功能和兼容性上的一大进步。但兼容性则不是某一家软件公司所能解决的,这就需要国家或行业协会等出面,在设计制图规范、数据接口等方面召集建筑、结构、设备及软件开发等方面专业人士协调,实现数据库规范标准的统一,将能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界信息的标准化和集成化,减少社会公共成本和重复成本,能极大的促进算量软件的推广和使用。

3.3促进部分软件开发商之间的横向合作

某些自动算量软件在开过程中和绘图软件开发商合作,实现了数据传递的无缝连接,但同一套软件在读入由其他绘图软件绘制的施工图时却需大量的人工干预,费时费力。在政府和管理部门暂时还不能实现对软件开发的协调的情况下,促进绘图类软件开发商和算量软件开发的横向联合,实现数据接口统一规范,不失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应鼓励有实力的绘图软件开发商在自身的图形平台上开发算量功能模块。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

4.1当前,我国的项目造价(成本)领域的软件应用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远不能和其他领域相提并论;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还未能最终实现工程量的自动计算。

篇10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不断发展,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新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等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近三十年中得到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计算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国家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社会进程突飞猛进,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研究表明,当前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必须进一步同其他各个学科专业交叉与融合,迫切要求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

2009年7月,按教育部要求,由教育部理工类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完成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V4.0,简称《基本要求》) 正式并出版发行[1]。

《基本要求》[2]指出:面对大学计算机教育不再是零起点的现实,面对其他学科专业教学中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极大期望,面对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计算

机能力和信息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现实需求,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从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着手,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专业需求和社会需求,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材建设、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设、师资队伍培养与梯队建设、教学测评与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

《基本要求》认为,计算机基础教育将呈现以下的发展趋势:

(1)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地位越来越被重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功能定位越来越呈现出“面向应用、突出实践、着眼信息素养”的特点;

(2) 计算机基础教育本身将进一步呈现出“多元化、模块化、融合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3)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能力模型”和与之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基本要求》指出:一门能够凝聚信息科学概念、技术和方法,能够符合高等教育要求并有效支撑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或者称为“大学信息技术基础”的课程建设,将成为发展的关注点,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会逐步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简介:李洁(1980-),女,二级警司,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基础、信息工程、教育管理等;周苏(1958-),男,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高教管理等。

2教学与实验内容的设计

针对目前大学新生已经具备一定计算机知识水平的现状,针对大学高年级学生计算机基础应用水平依然薄弱的现象,我们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设计了旨在提高与深化的新的教学内容,也作为高起点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新教材――《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案例教程》[2]。本书基于案例实验为主线开展教学,通过一系列在网络环境下学习和实践的实验练习,把计算机基础和办公软件应用的更深入的概念、理论知

识与技术融入到实践当中,从而加深对该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水平。教学内容和实验练习包含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办公软件应用的各个方面,涉及计算机基础提高、文字处理Word高级应用、电子表格Excel高级应用、演示文稿PowerPoint高级应用、绘图工具Visio、个人数据库Access、项目管理Project和办公软件综合应用等,全书包括可供选择的18个实验、1个PowerPoint课程设计和1个课程实验总结,以帮助读者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应用与技巧,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与实验内容的分布

内容实验个数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第1节 软件基础与Windows系统管理4

第2节 搜索引擎与网站评价

第3节 计算机病毒防范

第4节 使用压缩软件WinZip和WinRAR

第2章 文字处理软件Word第1节 文字效果与小报排版3

第2节 文字的艺术设计与书籍排版

第3节 论文的格式与排版

第4节 Word应用技巧与发展

第3章 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第1节 Excel与网络意见调查表3

第2节 Excel图表与市场调查分析

第3节 Excel宏的录制与VBA

第4节 Excel应用技巧与发展

第4章 演示文稿处理软件PowerPoint第1节 PowerPoint制作的提高1

第2节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7

第5章 绘图工具Visio第1节 Visio与工程绘图1

第2节 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7

第6章 数据库软件Access第1节 Access数据库初步2

第2节 数据库的结构与特点

第3节 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7

第7章 项目管理软件Project第1节 项目管理软件Project初步2

第2节 Project项目管理应用

第3节 Microsoft Office Project 2007

第8章 办公软件综合应用第1节 PDF格式和Outlook应用2

第2节 Office软件的协同作业

第3节 2007 Microsoft Office system

第9章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实验总结1

第1章:计算机基础提高。包括软件基础与Windows系统管理、搜索引擎与网站评价、计算机病毒防范、使用压缩软件WinZip和WinRAR等实验。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的认识,学习Windows系统管理工具的使用,熟悉Windows系统工具,并由此进一步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环境;通过在因特网上对一些主题和网站进行的搜索、浏览与分析,进一步熟悉网络搜索引擎,尝试分析和评价网站;熟悉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的基本概念,通过因特网搜索与浏览,了解网络环境中主流的病毒防范技术网站,掌握通过专业网站不断丰富病毒防范技术最新知识的学习方法,尝试通过专业网站的辅助与支持来开展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的应用实践;理解数据压缩的基本概念,了解数据压缩标准和相关技术,熟练使用压缩软件,进一步体会数据压缩技术的实现和应用方法。

第2章:文字处理Word高级应用。包括文字效果与小报排版、文字的艺术设计与书籍排版、论文的格式与排版和Word应用技巧与发展等实验。通过实验,熟练掌握字处理软件Word的主要操作,改进文字处理能力,提高写作质量。掌握操作计算机化文档,特别是桌面排版的技巧,熟悉插入图片与图文混排等功能;掌握书稿排版的基本操作和技巧。熟练掌握论文排版的各项操作,提高一般论文和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增强职业技能。

第3章:电子表格Excel高级应用。包括Excel函数与网络意见调查表、Excel图表与市场调查分析、Excel宏的录制与VBA、Excel应用技巧与发展等实验。通过实验,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主要操作,掌握Excel函数的基本使用方法,提高数据处理能力;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多页制表功能、函数应用和统计图表功能;了解Excel宏的基本概念,了解Visual Basic宏。掌握Excel宏录制、运行宏和编辑宏的基本操作。

第4章:演示文稿PowerPoint高级应用。包括PowerPoint制作的提高、自选项目PowerPoint多媒体制作、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7等实验。通过实验,熟悉PowerPoint多媒体设计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熟悉演示文稿的制作和应用技巧,掌握PowerPoint多媒体制作工具软件的基本应用能力。

第5章:绘图工具Visio。包括Visio与工程绘图、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7等实验。通过实验,了解Visio工具软件的功能特色、安装、工作环境和基本操作等各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应用Visio工具绘制

软件开发图形的基本操作。

第6章:个人数据库Access。包括Access数据库初步、数据库的结构与特点等实验。通过实验,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了解桌面数据库软件Access的基本操作及其应用领域;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独立性”与“数据安全”的含义及其应用,区分结构化数据库和非结构化数据库,熟悉数据库检索技术及其应用,掌握桌面数据库软件Access的基本操作及其应用领域。

第7章:项目管理Project。包括项目管理Project初步、Project项目管理应用等实验。通过实验,了解IT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项目管理核心领域的一般知识,初步掌握项目管理软件Project的操作界面和基本操作;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项目管理核心领域的一般知识,熟悉项目管理软件Project的基本操作,学会应用Project软件工具开始从事项目管理工作。

第8章: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包括PDF格式和Outlook应用、Office软件的协同作业等实验。通过实验,熟悉PDF文件格式,掌握DOC、Flash和PDF文件格式的转换和应用;熟悉Outlook的功能,掌握Outlook的基本操作;熟悉Publisher的基本功能;掌握Office软件协同工作的基本操作,例如Visio与Word、PowerPoint、Word与Excel的协同作业等。

3 “阅读与思考”内容设计

除了教学和实验内容的设计之外,我们还就每一节课为学生设计了“阅读与思考”的环节,在学习和实践课程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与思考的能力,如表2所示。除了阅读,要求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并回答与阅读内容相关的简短问题和读后感,以加强这个环节的教学效果。

表2“阅读与思考”的内容

章、节阅读与思考

第1章第1节 软件基础与Windows系统管理人工智能之父――图灵

第2节 搜索引擎与网站评价现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第3节 计算机病毒防范摩尔定律

第4节 使用压缩软件WinZip和WinRARWindows之父阿尔钦功成还乡

第2章第1节 文字效果与小报排版Word之父西蒙尼――狂热的革新者

第2节 文字的艺术设计与书籍排版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

第3节 论文的格式与排版WPS―― 一个国产软件的传奇

续表

章、节阅读与思考

第3章第1节 Excel与网络意见调查表PC电子表格与商用软件之父――丹布莱克林

第2节 Excel图表与市场调查分析Google电子表格会威胁MS Office吗

第3节 Excel宏的录制与VBA一切皆IT

第4章第1节 PowerPoint制作的提高鼠标之父、人机交互大师恩格尔巴特

第5章第1节 Visio与工程绘图十大默默无闻技术之父

第6章第1节 Access数据库初步9.11事件中的摩根斯坦利证券公司

第2节 数据库的结构与特点数字化生存与人性化思考

第7章第1节 项目管理软件Project初步做好简单的事情

第2节 Project项目管理应用向唐僧学习项目团队管理

第8章第1节 PDF格式和Outlook应用艺术学生与科学学生

第2节 Office软件的协同作业云计算带给SaaS的新机遇

4课程学习能力自我测评

教学评价是对受教育者的多种要素进行价值评估,而考试是教学评价的工具和手段,是测量应试者知识与能力、素质和潜力的量尺。考试为教学评价提供了量化资料,却不能替代教学评价。但是,在传统的教学管理和过程中,人们对考试与评价的关系存在着认识不清、相互混淆的情况,其主要倾向就是以考试代替教学评价。但是,以单一考试代替教学评价,其直接后果是以应试方法取代教学过程,教师“考什么就教什么”,学生“考什么就学什么”,甚至“什么时候考就什么时候学”。我们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应该提倡和鼓励在传统考试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科学理解考试与评价的关系,实现从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的跃升。

一个好的教学评价方式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能够把学生的能力、潜质等特征性的东西描述出来,并予以引导,鼓励其发展自己的特长。

教学测评的多元化尝试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开展

评价活动,要求评价既体现共性,更关注个性;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注重的是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和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评价学习不再仅仅依靠考试的成绩,还包括了对学习的态度、兴趣和行为等等的考查。一句话,就是以多维视角的评价内容和结果,综合衡量学习的发展状况。

在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中,我们为课程的教学测评设计了“课程学习能力学生自我测评”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本课程中的学习情况,客观地为自己做一个能力测评。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的教学测评方案是:

课程成绩 = n×实验成绩(90%)+课程实验总结(10%)-平时缺勤/迟到扣分。

在学期期末,我们要求学生结合实验总结,根据自己本课程的实际情况,客观地填写学习能力测评表,即在表3“测评结果”栏中合适的项下打“”。

表3课程学习能力测评表

关键能力评价指标测评结果备注

很好较好一般勉强较差

课程主要内容1. 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2. 熟悉本课程的全部基本概念,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

3. 熟悉本课程的网络计算环境

计算机基础1. 熟悉软件和Windows基础知识

2. 熟悉网络应用与网络搜索

3. 了解信息安全与病毒防范

续表

关键能力评价指标测评结果备注

很好较好一般勉强较差

文字处理Word

电子表格Excel

演示文稿PowerPoint1. 熟悉文字处理并得到提高

2. 熟悉电子表格并得到提高

3. 熟悉演示文稿并得到提高

4. 完成PowerPoint多媒体创作

绘图工具Visio

个人数据库Access

项目管理Project1. 初步掌握Visio绘图功能

2. 初步掌握Access及其基础知识

3. 初步掌握Project及其基础知识

办公软件综合应用1. 具备办公软件综合应用的认识

2. 了解办公软件协同作业的方法

沟通交流能力1. 能和他人有效沟通,在团队合作中表现积极

2. 能获取并反馈信息

篇11

1 项目管理的功能、建立及实施 PDM按照应用的范围可以分为企业级PDM和工作组级PDM,企业级PDM的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其中项目管理功能是PDM系统最核心的功能,本文将对项目管理的功能、建立及实施进行研究。 项目管理的定义是:为了在确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一个既定的项目,通过一定的方式合理地组织有关人员,并有效地管理项目中的所有资源(人员、设备等)与数据,控制项目进度的系统管理方法。项目管理所涉及的信息最多,范围最广,实现起来也最复杂。

项目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信息,即人的信息、物的信息、任务的信息。其中人的信息包括项目人员指定,项目人员编组,人员角色分配。物的信息是指该项目要完成的产品对象,以及在完成过程中参考的资料、生成的文档和产品零部件等。人对物的作用构成任务信息。项目管理通过任务分配将将人和物联系起来,任务的分配和进行又要遵循一定的流程规则,按照一定的流程规则进行的项目使得用户在管理项目和监督项目时十分方便。下面以自行开发的 PDM 软件 FIEYEEPDM 在项目A-142冷墩机上的应用, 论述项目管理功能的实现。 在创建一个新的项目后,通常要对项目进行产品结构上的分解,指定项目人员,为人员指定不同角色,分配不同任务。

1.1 项目产品结构分解

项目产品结构分解是把项目要完成的产品进行结构上的分解,项目产品结构分解有利于优化对项目的管理, 项目产品结构按照树状关系存于PDM数据库之中。A-142 冷墩机的结构分解见图 2。项目人员编组是在项目产品结构分解基础上的对项目人员的二次组织,不同的编组称为团队(TEAMWORK) ,它们都是所属项目的子工作组,项目的子工作组之间的关系按照树状存于 PDM 数据库之中。

1.2 项目人员指定

项目人员指定是指从企业指定一部分人组成一个临时的工作组 (也叫团队) 来完成特定的项目,在指定过程中,可以指定企业某一部门的所有人员,也可以指定企业某一部门的某一个特定的人或角色来参加项目。对于部门作为一个整体来参加项目的,在项目管理时将把此部门作为项目工作组的子部门来管理,它在项目编组时并不出现在编组中。

人员角色分配是用来为项目人员指定角色来完成特定类型工作的,一个角色对应企业中的一个特定的工作岗位,如设计员,主人设计师,工艺员,主任工艺师,总设计师等,不同的企业人员可以承担同一个角色。

在 PDM 系统中,角色分为静态角色和动态角色,企业中固定的部门中的固定的岗位对应的角色称为静态角色。在项目中的角色由于其随着项目的存在而存在,被称为动态角色。不同的角色之间存在类似上下级的管辖关系,其关系如图 3。

角色与用户之间的关系用树状关系存于 PDM 数据库之中。

1.3 项目任务分解

任务分配是为不同项目成员或角色分配任务,不同的PDM在任务分配上有所不同, 有的PDM是按照角色进行任务分配的,有的是按照用户直接进行分配的, 有的是混合使用两种方法。 FIEYEEPDM就是混合使用两种方法。任务分配的很重要的功能是任务分解,任务分解分为横向分解和纵向分解,横向分解是将某一任务分解为几个平行的子任务,子任务之间没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通常横向分配都是按照产品结构进行分配的,如上图中对 A-142冷墩机的分解。纵向分解是将任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解,通常是按照模板进行分解;模板是在对以往相似的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找出它们在过程上的共性,抽象而成的固定的流程模型。

按照模板进行分解的任务通过模板来监控任务的进行情况,整个项目也可以让其遵循一个任务模板,如A-142冷墩机开发项目可以让其遵循如图 4所示的新产品开发模板。

按照模板分解而成的任务还可以按照横向分解和纵向分解进行再分解,如此层层分解就实现了项目的任务分解,在进行项目任务分解过程中系统将自动纪录当前任务的父任务和当前任务遵循的流程。

1.4 项目任务信息

在进行项目任务分配过程中,为了让特定的成员知道完成任务的具体操作,需要指定任务的输入和输出对象,任务完成的标志也是通过检查输出对象来确定的,输入对象主要是一些参考文档,技术要求文档,任务书等,输出对象主要是产品图纸,工艺卡片,或者产品样品等。

当系统在进行以上操作后,任务监控就变得十分容易了,因为整个项目都已经通过横向分解和纵向分解分解开来,任务之间通过树状关系表单和任务模板联系起来,具体的人和具体的产品对象通过任务联系起来,任务执行情况通过检查输入和输出对象来监控,任务的进行通过流程规则来约束和驱动,考虑到实际情况中任务的重复执行,任何一个任务都有如图5所示信息

例如在设计A-142冷墩机冲头部的连杆时,整个设计过程的负责人为王飞羽,该任务是从冷墩机冲头部设计任务横向分解而来,因此父任务为冲头部的设计,该任务的输入对象为连杆设计任务书,输出对象为经过审核批准通过的连杆图形文件,该任务不是遵照任何流程模板分解而来的,所以不属于任何流程模板,该任务的结束标志为输出对象即图形文件完成为止。该任务本身又按照模板进行纵向分解如图6。

其中设计图纸和技术说明由林文完成,校对图纸也由林文完成,审核图纸由该项目的图纸审核角色即审核员来审核,最后图纸由项目文档管理员进行图纸发放。任务在执行过程中,按照任务的类型将决定任务结束后流程将进行到哪一任务节点,对于设计节点,任务完成后直接进行到下一节点,但是对于审批类任务,任务执行人可以将流程退回到前面某一节点,例如在冷墩机下胎部图纸设计过程中,存在图7的关系。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通过监控每一个任务的全部信息,整个项目将会处于完全监控之下,项目管理就可以实现了。

2 结 论

按照本论文提供的信息建立起来的项目管理模型,可以方便直观地监督控制项目的全部信息,实现项目管理,为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提供一个借鉴。

篇12

其次从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进步,软硬件成熟的条件;企业管理对信息的需要与渴求;以及现在手工报销方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财务管理的现状等几个方面说明,网上报销系统应用对于大中型企业迫在眉睫,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然后通过网上报销系统简易流程图直观分析了网上报销系统相比传统手工报销方式在企业内控、财务管理、支付工续、后期查询统计等方面的优势。 

最后重点阐述在选择网上报销系统、建设网上报销系统以及后期使用、维护系统时,各环节需要考虑的风险及如何规避这些风险。文章旨在使网上报销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安全规范地运行,使财务管理能够更好发挥推动企业高效运作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网上报销系统;风险防范;预算控制;企业内控 

网报系统是基于网络的在线报销系统。员工通过网报系统可以随时登录网址填写报销信息提交报销申请,系统通过设定好的审批流按管辖权按金额等逐级报送,领导通过网报系统进行审批,最后到达财务部。财务部对原始凭证审核无误后,通过网上银行转账支付,最终自动生成会计凭证的管理软件。简单讲就是企业利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对财务报销工作进行集成和提升所形成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一、大环境下的财务报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各种系统管理软件日趋完善,同时兼具灵活性与可扩展性,完全可以适应任何企业的报销流程与内控设计,实现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现在的技术环境已经给企业使用网报系统提供了成熟完善的软硬件条件。 

现代企业向着智能型管理方式转变,费用合理化、管理规范化、预算制定的精准、执行程度的把控、内部控制的科学严谨、管理会计的数据支持等等都需要以信息为支撑。这就对信息的真实准确、及时有效和保密性都有很高的要求。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与流程,但在管理制度执行与贯彻过程中,经常无法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原有的经验式、手工式的管理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求。 

财务工作也向着支持型和管理型转变,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切实有效地执行公司财务预算,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现在绝大多数企业都实现了会计核算的电算化,但功能往往局限于制作会计凭证,自动生成报表这条主线。在现实财务工作中仍有许多像报销这项工作一样,虽不算高精尖工作,但业务量大,后续支付、填制凭证中存在重复劳动的工作内容,而且直接与现金存款挂勾对准确性及时性要求相对较高的工作。很大一部分财务工作者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这种重复的业务工作中,无法实现向“战略财务”的转型。因此急需充分利用各种管理软件将财务人员从原始的工作方式中解脱出来,实现财务工作走上信息化、高效率的现代化运行方式。 

二、网报系统的功能优势 

网上报销系统起着信息收集平台的作用,将报销工作内容模块化,用计算机程序来实现“一条龙”式的处理方式,所有的费用支出都可以通过网上报销系统,实现数据收集、数据规范、完成数据共享、数据集成,其核心是辅助实现企业内部控制。 

(一)业务规范,信息传递流畅 

报销单定义规范。填写的信息有容错控制,单据格式统一,防止报销单据“一人一样”。费用标准规范,系统定义各费用标准,超标准金额系统自动提示,防止超标费用报销。差旅补贴标准规范,系统定义补贴标准,防止标准不一。 

网报业务信息内容完整减少或杜绝了人为出错,信息收发及时便捷,减少实物传递,并且保密性强。 

(二)管控严格,层次清晰 

预算实时监控、强化财务管理。网报系统可以实现预算全过程控制,预算执行、费用明细都可以实时查阅,分部门、时间、费用项目、人员,追查到具体凭证。随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并做出及时调整,随时掌握现金流满足财务的精细化管理需求。 

审批流程清晰,内控规范。系统定义内控流程,内控固化,多级领导审核、多级金额审核、重点项目管理层层审核,防止越级越权审批。 

(三)简化工序,高效透明 

第一,员工操作时间灵活,财务工作集中。该系统实现报销全过程上网,员工可以自由安排时间使用该系统填报单据,随时掌握报销单的进度,做到流程透明化。领导随时审批,方便灵活。财务按统一时间集中审核集中支付,缩短时间减少错误。第二,员工填制报销单时,其基础信息都是自动获取,无需重复录入。报销单金额自动累加,减少出错率。根据不同的业务固化会计科目,自动制证降低工作强度,也使费用项目应用规范一致。第三,网报系统减少人为干预,网上批量支付多级复核,快捷高效,支付更便捷。 

三、实施网报系统的风险管控 

网报系统的优点很多,但软件永远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还需要严谨的管理制度来弥补软件系统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将风险降到可承受范围内。 

(一)风险管控思路 

篇13

1项目成本核算主要内容分析

现阶段,项目成本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直接成本以及间接成本两部分,直接成本主要包括项目开展材料费用、人工费用以及其他各类直接费用,间接成本主要包括参与项目开发的各种管理费用、员工福利支出以及员工保险费用等。对于软件公司的项目开发而言,由于主要是由员工利用计算机进行技术研发,所以成本主要是由人工成本所构成的,人工成本的高低也是决定项目开发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2软件公司项目开发成本核算问题分析

(1)人工成本核算困难。由于软件公司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人工成本是最主要的成本投入,而且人工成本也是难以核算的,部分项目在开展过程中,迫于时间和质量的要求,必须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追加人力,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使用超出了原计划的预算,造成项目开发成本的提高以及整体利润的降低。

(2)软件公司项目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软件行业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与其他领域相比较,在成本核算方面理论体系是相当不成熟的。而且现阶段大部分的软件公司成本核算并不是根据单独的项目进行核算,而是结合部门进行统一核算的。由于一个部门可以承担多个项目,因此难以根据某一项目的财务管理数据开展项目核算工作。

(3)我国相应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针对项目成本核算缺乏明确的规定。现阶段在软件公司项目成本核算过程中,究竟是作为无形资产、在建工程或者是存货,进行核算,缺乏一致的认识,以项目作为核算中心的财务体系不健全,导致项目成本核算存在较多问题。

3项目成本核算管理

强化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项目成本核算管理,已经成为项目开发管理的主要内容,项目成本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核算管理:

3.1软件公司项目开发工时统计

(1)对于项目建立必要的基础信息。对于项目的基础信息主要包括开展项目开发的部门、人员组成、项目编号的设置以及项目的具体开展阶段,进而对项目开展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控,同时也可以以此为依据核算出不同时期项目开发所耗费的总工时,将工时与项目的预算计划进行对比,从而明确项目开发预算的具体落实情况,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对项目开发的步骤或者是预算进行调整管理。

(2)软件公司项目开发工时的统计。工时统计直接关系到软件公司项目开发成本核算的准确程度,也是成本核算的重要部分。因此,必须让参与项目开发的员工充分认识到工时统计的重要性,严格按照填写统计表、项目负责人审核、领导审批、上报主管部门以及汇总分析等阶段开展工时统计工作。对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工时统计方法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通过相应的管理软件,并结合员工的考勤平台填报;手工填报法,并将统计表录入数据库,再利用透视表统计出每个人的各项目所耗工时这两种统计方式。

3.2项目人工成本计算

项目人工成本计算就是将参加某一项目的所有个人的人工成本相加就得出了该项目的直接人工成本,也就是个人项目人工工时与个人工时工资的乘积。

3.3间接人工成本的分配

一般情况下,项目开发的间接费用是根据具体的项目管理部门来核算的。 软件公司在进行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研发部门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以及内部管理、培训学习所耗人工成本都属于间接人工成本;而房租、水电、固定资产折旧等都是其他间接费用。对于这些间接成本的核算,应当汇总至部门管理费用之中,在项目开发结束时同意分配结转到各合同项目成本中。对于分配方式的选择,可以根据部门所承担的各合同项目人工成本占所承担所有合同项目的人工成本之和的比重来分配。 在软件开发项目结束时,根据间接费用的分配计算结果作分配结转分录,将研发部门的间接费用分配到各个合同项目中。通常情况下采用财务软件核算的公司期末只需算出分配率,再利用软件期末自动结转分配的功能设置结转分录,由系统自动结转间接费用即可。

3.4软件公司项目成本的归集以及结转

由于软件公司项目开发的周期较长,较多项目的成本核算已经跨越了企业的财务核算周期的。因此这就有必要来设置一个会计科目来归集项目成本,期末再根据当期项目的完工程度来确认项目收入并结转项目成本。

第一,在进行软件开发项目的成本核算过程中,应该针对资产类会计科目中增设“项目成本”科目,通过项目成本这一科目来汇总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各项直接成本以及间接成本。“项目成本”科目要设置成对部门和项目进行辅助核算的科目,现阶段,较多的采用一些具有辅助核算功能的管理软件来进行项目成本的核算,进而明确项目参与各部门的项目成本,为项目的绩效考核提供准确的数据。

第二,则应该严格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及配比原则,项目成本的结转必须与项目收入相匹配,因此在期末,先要确认当期项目收入(项目收入的确认可以采用完工百分比法),之后根据配比原则结转该项目的成本,进而得出该项项目的利润。

第三,软件公司财务部门可以在项目开发工作结束时向项目经理及部门经理提供包括针对个人的、项目的、部门的各项财务数据,据此,项目开发负责人员则可以对员工、项目、部门进行绩效考核,也可以对项目的预算和进度进行监控和调整,以提高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项目管理的目标。

结语

软件公司作为以科技为核心的技术型企业,主要是针对科技知识以及信息的生产、处理以及应用,作为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知识经济的代表,传统的项目管理的理论以及观念已经难以适应。必须对软件公司的项目管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软件公司在进行项目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项目成本核算的作用,并分析项目成本核算的主要难点,按部就班的开展项目成本核算,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确保软件公司项目开发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吴晓颖 新时期会计专业大学生参与成本核算与管理探析 [期刊论文] -商情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