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经济师专业技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我于1982年雁北商校财会毕业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经济工作,曾任山西省阳高县政府办公室干事、县财委副主任、县外贸局长兼县外贸集团公司总经理。1997年调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市分公司后,历任办公室调研员、浑源县公司经理、市公司工会主任。经济专业出身,本人又热爱经济,1997年全国首次经济师专业考试踊跃参加,取得了金融经济职称,并被市分公司聘任。由于具备了相应的业务技术水平,使其组织管理能力得到很好发挥,不仅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而且本人或所负责的单位也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或奖励。(见资格审查表内的部分填写)
二、从事经济工作的学习情况
多年来,自己始终重视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特别是经济管理的学习。原初始学历是中专,靠自学以优异成绩先后获得山西财经学院商业经济大专文凭,山西大学行政管理本科毕业证。近年来,更是多次参加学习培训、理论研讨,其中省级以上部门组织的就有:1996年7月山西省经委企业干部任职资格培训班;1997年9月中央党校十五大精神培训班;1998年5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第18期县支公司经理培训班;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山西省公司省市县三级公司经理培训班;1989年4月山西省经济学年会;1996年5月中国金融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等,1997年6月山西省经济发展促进会理事会聘为理事。
三、在经济岗位上的理论成果
多年来,自己边工作,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注意把学习思考所得结集出版,并有社科成果获奖。1999年编撰《人身保险投保指南》,促进了当地寿险业务;2000年结集《国寿保险实践的思考》13万字,赠送省内外同行参考,受到好评;2001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改革岁月建言集》30万字,新华书店发行。《山西财贸经济》撰稿人之一,《全国优秀经济论文选》等多部文集有文章收编。《人民日报》、《支部建设》等报刊发表过大量论文。其中《基层寿险公司面临的主要困惑及其对策》经中国改革实践与社会经济形势社科委员会审议鉴定,被评为1999年度中国改革实践与社会经济形势社科优秀成果。超级秘书网
四、在经济岗位上建言献策
我把学到的经济知识不仅运用在自己的具体工作中,而且还就宏观经济工作、寿险公司行业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得到相关部门和领导的表扬或肯定。1990年山西省人民政府群众建议征集部门授予重大建议奖并颁发奖金,1991年原雁北行署记一等功。近年来,我均就人寿保险发展向总公司提出自己的工作建议,副总经理苗复春回信予以鼓励。迎接wto挑战,国有寿险公司应树立全新的人才观等建言,总公司在内部刊物和网上发表;对2002年工作的建议,总公司摘要在《中国人寿》2002年第1期予以刊发。
篇2
一、实践性教学不足原因分析
实践性教学不足,客观上有资源不足方面的原因。扩招之后问题更加明显。我们可能把相当大的经费花到盖房子中去,社会资源也是严重不足,我国的经济规模与美国和加拿大相比只有它的1/8,而我们工科学生的数量是十倍于人家。社会上许多工厂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去实习,这个问题以前就有,现在更加严重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如教育投入不够,更有主观方面认识片面、不足、重视不够等原因。
1.学校对实践教育不够重视,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不足。无论公共课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绝大多数高校的教师源于高校毕业生,而从企业调入的教师所占的比例少,双师型教师在高校并不受重视;学校对评职称主要是看有多少科研项目、多少论文,而对实践并无要求。大多数教师的实践能力处于薄弱状态,使教师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和水平受到限制。
2.我国的高校统编教材无论就其系统的严密或是规范程度,都是首屈一指的。作为理论的升华和系统整理,严密和规范理应成为教材编写的主要准则。而教材与理论专著的不同之处在于教材应当具备对学习者的诱导和启发,哲学、伦理学、文学、历史的片言只句,以最切合内容的方式引进到我们的教材中去,以增加、提高学生阅读、学习教材的趣味,而我们的教材这方面明显不足。高职教材应强调其实用性、实践性,而不应该是本科教材的压缩。
教材良莠不齐,极大地影响了了教学。我从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教学,所用的教材从本科层次、高职层次、中专层次共有十来本,总的看法是本科的教材编写系统,难易恰当;文字通顺,逻辑性、系统性强;风格统一,前后连贯,同一概念、公式在不同章节表现相同。而高职教材版本多,普遍质量较差。重视理论的完整,而缺乏对学习者的引导;甚至有的教材还脱离实际、脱离规范。去年使用的建筑工程专业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某教材,在同类教材中,质量不错。在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在土的物理性质中介绍的是土粒相对密度,在自重应力计算应用中却以从未提及的土粒重度的形式出现;地基的沉降计算,是土力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在介绍分层总和法原理、方法后,详细介绍了其八个计算步骤,应以受压前后的压力确定对应的孔隙比,例题却以常量的压缩系数形式出现;同样的,规范法确定沉降计算深度可以相对沉降控制,教材不仅对公式作了介绍,可是在接下来的例题中却并不是按照规范的办法去确定计算深度。这种问题对初学土力学的高职学生而言,对迷信教材的学生而言,可说是灾难性的。
3.教学方法及手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填鸭式”传统教学方法仍然盛行,这是因为部分教师对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互动的过程认识不足、实践不够。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课时紧,教学内容多,教材与计划要求的理论与计算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多数时间,加上实践教学素材少,因此实践教学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明显不足。
二、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1.教师的选配与考核。学校应多渠道配备教师:高职院校的教师的增加或补充应改变主要从毕业的研究生的录用或招聘的方式,从专业对口的施工企业、设计院、研究院调入或招聘的年富力强并能符合教师任职条件的工程技术人员(5年以上工作经验)应成为增加教师人数的主要方式,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校外兼职教师。
对现有教师加强实践,走校企联合之路:我校在这方面已采取了有效的手段,比如派青年教师参加工程监理、工程设计、结合工程的科研项目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校企联合,优势互补,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从校内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参加工程实践,同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更好地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做好双向沟通,并允许他们参加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或通过考试获得资格证书反之,从企业聘请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并允许他们参加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及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这些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教学指导中能力强、效果好,同时对学校的在职专任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
改革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高职院校教师职务的任职条件方应做明确的规定,对教师各级专业技术职务相应的实践能力,提出明确的要求,对改革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发挥杠杆作用。高职院校应自觉地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每一年都要对教师实行严格考核,并突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按其达到要求的程度来推荐参加教师职称资格评审。锻炼出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教材改进对策。学生感到大学里学习的专业知识很多没有用,脱离实际,“过时了”,从而对专业知识学习产生厌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选取合适的教材。所选的教材在内容上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使学生容易接受;在内容上应强调实践性,能结合工程实践;并对教材有所取舍。
3.教学过程的改进。在教学中应摒弃“填鸭式”教学方法,尽可能多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
由于土木工程专业课实践性强,学生以前未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或了解很少,大部分学生感到专业课比基础课难学、难懂,没有学习积极性。教师也感到专业课的教学不能像讲授基础课那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在教授土的物理性质指标时,教材大多为换算而换算,无实用价值,教学中应该结合填土工程、路堤填筑工程,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许玉柏.对高职办学实践中若干问题的理性思考[J].高教探索,2003,(2).
篇3
(一)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围绕“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要求”,支持各行业做好人才评价。聚焦重点领域,发挥人才评价的先导作用,对业绩突出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人才、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专业技术人才、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疫情防控一线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倾斜措施。
(二)继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自治区正在组织新一轮职称评审条件修订工作,对于已完成评审条件修订工作并正式下发的职称系列(专业),可按新修订的评审条件执行。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旗县区、主管部门和单位要对现行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评审政策措施进行全面系统梳理评估,查找出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妨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政策措施,积极稳慎地进行调整,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
(四)突出思想政治和品德评价。坚持把政治合格、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首位,用人单位可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民意调查等方式综合考察专业技术人才的思想政治、职业操守和从业行为,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五)拓宽各类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在更多领域贯通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有效衔接职称和职业资格,促进人才融合发展,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二、申报评审范围
(一)我市所属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在我市就业的港澳台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持有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各地颁发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的外籍人员。
(三)符合申报评审条件的高技能人才。
(四)公务员(含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不得申报评审或考核认定职称。
三、申报评审时间
(一)材料截止时间。职称申报评审的学历、资历年限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论文、奖项和荣誉等各项业绩成果、继续教育审验卡截止到申报时间。申报工作结束后,不再补报相关材料(申报材料目录见附件)。
(二)进度安排。市直部门和单位(含自主评审单位)要及时做好组织申报工作,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报送(见附件时间安排表)。各旗县区在6月20日前完成高级职称组织申报工作,自评地区和单位在8月30日前完成评审和公示,11月31日前完成核准备案工作,原则上不得跨年度评审。
四、申报评审渠道
(一)为规范职称申报评审及推进电子证书工作,所有申报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首先在内蒙古人才信息库(nmgrck.cn)中注册,下载《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和《专业技术资格送审表》,并完成线下填写申报工作。申报材料按照隶属关系及相关要求申报。
(二)申报人员,由所在单位将材料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汇总。
(三)中央和其他省区驻包头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在我市参加评审的,须经本单位同意并由中央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或其他省(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具委托函,经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同意后,可进行申报评审。
(五)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按照属地原则,由本人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经单位审核把关后,可通过以下任一单位(部门)推荐报送。
1.存放档案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
2.工作单位所在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3.工商联、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等社会组织。
4.有条件的旗县区可以在非公有制专业技术人才密集的创业孵化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等地设立职称申报受理服务点。
5.包头市考务中心社会化服务科
五、政策规定
(一)完善评价标准
1.各单位在开展职称评审时,要体现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精神,克服“唯论文、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等倾向,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导向,注重考察各类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实际贡献。
2.继续设置论文条件的系列(专业),推行代表作制度,重点考察研究成果、业绩贡献及作品创作质量,淡化论文数量要求。其人员范围是:盟市及以上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评定自治区高校、党校、社科、卫生、农牧林业科研、会计、经济、统计、审计、新闻、出版、档案、图书、文博系列副高级以上职称、正高级工程师职称。
不再将论文作为限制性条件的系列(专业),侧重考察实际工作业绩,探索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教案、病历等成果替代论文要求。其人员范围是:上述人员范围以外的系列高级及以上职称;各系列中级及以下职称;在旗县(市、区)及以下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3.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确需评价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的,由用人单位或评审机构自主确定。
4. 继续教育有关要求按照《关于开展2021年包头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的通知》(包人社办字〔2020〕227号)执行。
(二)创新评价方式
1.实行考评结合。卫生、经济、会计、审计、统计等系列高级职称,实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其他系列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推行。
2.实行以考代评。计算机、外语翻译职称,卫生、经济、会计、审计、统计、出版、通信等系列中初级职称,按国家统一安排实行以考代评,不再进行相应的评审或认定。
3.实行面试答辩、量化评审。中小学教师职称采取讲课说课、面试答辩、量化评审、专家评议、民主测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自主评审地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行面试答辩、量化评审的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4.推行网上申报评审。自治区经济系列正高级经济师、统计系列高级统计师等部分系列职称评审,实行网上申报、网上评审。
(三)继续下放评审权限
1.下放高职院校、包头广播电视大学高校教师系列中、初级职称自主评审权;
2.下放中专(技校)、市委党校教师系列中、初级职称自主评审权;
3.下放农牧业科学研究院农牧系列中、初级职称自主评审权;
4.向旗县区下放中、初级职称评审权及考核认定。
自治区将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15所骨干示范高职院校高校教师正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权下放到学校,由学校自主开展评审。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副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盟市,由盟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组建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组织评审。
(四)破格申报条件
1.破格申报正高级职称。获得下列奖项和荣誉之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单位推荐,可直接破格申报正高级职称。考评结合系列,国家没有明确规定的可不参加考试,直接参加评审:
(1)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2)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3)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家其他人才计划入选者;
(4)自治区杰出人才奖获得者;
(5)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含原“自治区深入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6)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引进人选;
(7)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
(8)科技成果国家级奖额定获奖人员,或科技成果自治区(省部)级一等奖额定获奖人员。
2.破格申报高一级职称。获得下列奖项和荣誉之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单位推荐,可破格申报高一级职称。其中考评结合系列,需按要求参加考试并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方可参加评审:
(1)在旗县(市、区)及以下地区工作,获自治区科技成果二、三等奖的额定获奖人员,或者自治区行业一等奖(含原盟市科技科技成果一等奖)两项以上的额定获奖人员;
(2)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奖获得者;
(3)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
(4)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一层次人选。
3.畅通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我市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自治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可放宽资历、年限等条件限制,采取网上申报、网上评审、一事一议、一人一策的方式,由自治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负责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各申报单位要对申报人员条件及申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
4.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军队转业干部调入(调整、安置)到企事业单位工作后,5年内初次申报职称,可不受职称任职资格限制,比照同等条件人员参评相应职称。其中考评结合系列,需按要求参加考试并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方可参加评审。
5.上述通过破格申报条件取得职称的人员,原则上只享受一次政策优惠。
(五)有效衔接事业单位职称评聘
1.对于不实行岗位管理的单位,以及经济、会计、统计、审计、档案、图书、翻译、计算机等通用性强、广泛分布在各社会组织的职称系列和新兴职业,可实行评聘分开。
2.对于全面实行岗位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与岗位职责密切相关的事业单位,一般应在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职称评聘。
(1)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严格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再开展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工作。
(2)其他事业单位申报职称评审,原则上按照单位正高级、高级、中级岗位空岗数推荐申报。确需超岗位职数评审的,申报总数应控制在已设正高级、高级、中级岗位数的5%以内(正高级、高级、中级分别计算)。申报比例以各级主管部门为单位统一衡量。
(3)符合“(四)破格申报条件”的人员不受岗位数额(比例)限制参加评审。
(4)为有效衔接事业单位评聘管理,对参评人员受聘时间不做硬性要求,由各盟市、各行业主管部门自行确定。
(5)“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卫生专业高级职称申报评审过程中,基层卫生高级申报和卫生系列社会化评审申报要一并计算申报名额。
(六)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一线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倾斜政策
1.对在旗县区及以下基层农牧区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侧重考察其实际工作业绩,不作论文、科研成果要求。对苏木乡镇专业技术人才不要求继续教育学时。
2.打破学历专业限制。在旗县区从事专业工作满30年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在苏木乡镇从事专业工作满20年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受学历、专业的限制,在业绩成果等其他条件符合的情况下,破格参加高一级职称评聘。
3.在苏木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2年的本科毕业生和满4年的大专毕业生,经考核合格,可直接参加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全日制大学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旗县(市、区)及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可在规定的考核认定年限基础上提前1年认定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4.经组织选派到苏木乡镇开展技术咨询、培训教育等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重点评价其实际工作业绩。
5.城市中小学教师、医生在晋升高级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的农村牧区基层工作服务经历,鼓励引导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服务。
(七)实施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倾斜政策
1.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可不受职称逐级申报要求的限制,直接申报相应专业职称。大学本科毕业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或大学专科毕业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8年的专业技术人才,符合相关中级职称业绩成果条件,可以直接申报中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且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12年的专业技术人才,符合相关副高级职称业绩成果条件,可以直接申报副高级职称(考评结合专业需按要求参加考试并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方可参加评审)。
2.对非公有制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论文和继续教育不作硬性要求。
3.经批准离岗创业或到非公有制领域兼职的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在批准的年限内可在原单位按规定正常申报职称,其创业或兼职期间的工作业绩可作为职称评审依据。
(八)继续实施疫情防控一线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倾斜政策
职称申报评审时,同等条件下向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倾斜。将抗疫表现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注重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实绩。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可提前一年申报评审高一级职称或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援鄂医疗卫生人员和收治确诊病患定点医院直接参与医疗救治的一线医务人员,在高级职称评审中,可不受单位岗位职数限制,免除自治区专业实践技能考试,提前一年参加职称评审。其中做出突出贡献、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且满足职称评审业绩成果条件的,可不受现有职称取得年限限制,直接申报高一级职称评审。具体人员范围由卫生行业主管部门确定。
(九)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
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将贯通领域扩大为工程、农业、工艺美术、文物博物、实验技术、艺术、体育、技工院校教师等职称系列。具体评审办法另行印发。
(十)促进职称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的有效衔接
按照《关于在部分领域建立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的通知》(内人社发〔2019〕20号)以及《2020年关于更新公布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表的说明》,有关专业技术类职业资格可认定其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资格,用人单位可根据岗位需要进行聘任,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
(十一)转系列评审
专业技术人才因工作岗位变动需参加转系列(专业)评审时,按照“先转后评”原则,在新工作岗位工作满1年以上,经考核符合相应职称条件的,可转评新系列(专业)同等级的职称;转系列满1年后,符合相应职称条件的,可申报新系列(专业)高一级职称评审。转系列人员参加晋升的,过去的资历连续计算,相关的业绩成果予以认可。
(十二)考核认定
1.在站博士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或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出站后继续留在企业的可直接认定副高级职称(国家规定需考试的专业,需按要求参加考试并达到合格标准,再进行认定)。
2.全日制高等院校毕业生,从事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技术工作(以考代评专业除外),经考核合格,可按照职称管理权限,直接申请认定相应的职称,不需要进行评审。其中,大学专科毕业、工作满3年的可认定助理级;大学本科毕业、工作满1年的可认定助理级;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满2年的可认定中级;博士研究生毕业,可直接认定中级。
(十三)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另行安排。
六、资格审核要求
(一)单位审核。申报人所在单位要认真审查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时效性,将所有申报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送审表》在本单位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上报材料包括公示情况。
(二)主管部门复核。各级主管部门按规定程序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材料真实,符合申报条件予以报送;申报材料不完整、不规范,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及时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报人员逾期未补充完整的,视为放弃申报。
(三)由主管部门按规定的时限统一报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
各旗县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市直主管部门在上报材料前,要将本地区、本部门各系列申报人员花名册在相关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上报材料包括公示情况。
(三)自评旗县区和单位评审结束后,通过各自门户网站公示评审结果,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七、评审组织要求
(一)评委会核准备案
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对全区组建的高评委会和自治区直属单位组建的中级评委会实行核准备案。各盟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对本地区组建的中初级评委会实行核准备案。未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同意组建的评委会不得开展职称评审,所发职称信息和颁发证书一律无效。
(二)完善专家评委库
自评旗县区和单位要充实完善中初级级职称评委库,并及时报送包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积极吸纳学术造诣深、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能认真履行职责的专家,增加经验丰富的基层一线专家以及非公有制组织专家的比例,对专家评委实行跟踪考核、动态管理、随机抽选。
(三)报送评审实施方案
自评旗县区和单位要认真做好组织申报和申报材料的审核、整理、汇总工作,制定详尽的评审实施方案(内容须包括申报情况、评审时间、地点、评委会组建情况、评审工作程序、采取措施等情况;另附申报人员花名册、送审表、评委推荐名单等)。在开评一周前向包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备案同意后方可开展评审工作。
(四)评审工作要求
1.坚持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评审条件进行评审。控制评审质量,做到好中选优,确保评审的社会公信力,切实发挥职称评审的指挥棒作用。
2.严格按照评审权限开展工作,不得超范围、跨专业受理或评审职称,不得违反规定降低评审标准和申报条件,不得违反评审程序。
3.遵守评审工作进度要求,确有困难不能按期评审的,要提前提交书面延期申请,同时抓紧做好评审各项准备工作。
4.明确评委会工作人员和评审专家责任,不得干涉专家评审,强化评审考核,建立倒查追责机制。
5.加强封闭式入围评审管理,保证评审工作不受外界干扰;实行评委轮换制度,保证三分之一以上的评委实行轮换,已经连续三年担任职称评审工作的评委,原则上不再担任本年度的评委;自主评审须保证一定数量的非本单位同行专家评委参加;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对职称评审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评审的公平公正。
6.对在旗县、苏木乡镇中小学、卫生、农牧业、林业、水利、乌兰牧骑等基层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评委会评审时,可单独设组、单独评审、单独确定通过率。
(五)职称评审结果核准备案和发证
1.各旗县区、自评单位在评审(工作)工作结束10日内,将《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通过人员花名册》、公示期间举报事项处理情况及正式核准备案报告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核准备案。同时,将评审数据上传职称管理系统(nmgrck.cn/zcps/login/index.shtml)。
2.报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通过后,制发职称电子证书。评审通过人员登录内蒙古人才信息库查询打印个人职称电子证书。
3.从中央单位、外省市和军队通过组织调动、转业安置或个人自主来我市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其在区外(军队)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评委会评审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需要换证的,按照职称管理权限,由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并统一换发职称电子证书。
八、其他事项
(一)加强监督管理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职称评审综合管理、协调落实和监督检查。会同有关单位,采取随机抽查、巡查、复查等方式,加强对职称评审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对不能正确行使评审权、不能确保评审质量,有违纪违规行为的地区、部门和单位,按照有关规定限期予以纠正,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不能按期纠正的,责令停止评审工作,直至取消评审资格,追究相应责任。
(二)严肃评审纪律
1.申报人所在单位要严格审核申报材料,对把关不严、违反规定程序的,视其情节轻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2.对未履行公示程序的评审结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一律不予核准备案。
3.对公示期间举报反映的问题,各地区、部门和单位要认真组织核实,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4.对未按计划进度完成年度评审任务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有关规定处理。
(三)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
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申报评审职称须签署《职称申报诚信承诺书》,评审工作结束后,与《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一并归档备案。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对通过弄虚作假、学术不端、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职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予以撤销,并将人员信息记入失信黑名单,从次年起,三年内不允许职称申报评审。
(四)优化服务水平
1.实行“一次告知、一次申报受理”。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和用人单位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在本单位门户网站公布职称政策相关文件和咨询电话,在办公场地醒目位置张贴纸质的职称申报相关工作要求,制印《职称申报评审一次性告知书》,认真履行一次告知、一次申报受理义务。经办人员要熟练掌握职称工作相关政策要求和工作流程,认真审核及时接收申报材料,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2.健全职称信息化服务体系。各地区、部门和单位要做好历年职称评审信息数据采集整理,抓紧时间整理上报。依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称评审信息系统,加快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在实现职称评审信息区内互联互通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跨省区互联互通,不断提升职称评审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
(五)严格评审收费管理
各地区、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照《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厅对自治区人事厅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与证书工本费标准的批复》(内计费字〔2001〕1202号)和《关于调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与证书收费及支出的通知》(内人发〔2001〕124号)规定收取评审费用,不得另行加收费用。
(六)严格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管理
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2021年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计划,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保障考试安全,做好考试服务,及时公布考试成绩和发放合格证书。严肃考试工作纪律,加大对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力度,维护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公平、公正。
职称制度改革事关全局,各地区、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准确领会文件精神,严格职称评审纪律,精心组织,抓好落实。要切实增强职称评审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组织和社会监督,努力营造职称制度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
此前的有关文件(含各职称系列评审条件)规定,凡与本安排意见不一致的,按照本意见执行。
附件1:职称评审材料目录单.docx
附件2:2021年申报人员数目统计表(事业在编).xls.xls.xls
附件3:2021年申报人员数目统计表(事业非在编).xls.xls.xls
附件4:22021年非中小学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审核时间安排表.xls
附件5:2021年中小学教师系列和非中小学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材料审核时间安排表.xls
附件6:包头市2021年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花名册.xls
篇4
如何写?
一是先简要介绍自己是基本情况,如现任职称、任职时间、毕业学校、政治面貌、现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担任那些社会职务。
二是自己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三是详细地叙述自己任职以来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即主持那些课题,课题进展,有那些创新,取得那些突破,通过那类鉴定,获得什么奖励,专家对此评价。
四是发表那些论文。
五是获得的奖励。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
(一)基本情况。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4.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总结前要充分占有材料。最好通过不同的形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了解有关情况,或者把总结的想法、意图提出来,同各方面的干部、群众商量。一定要避免领导出观点,到群众中找事实的写法。
2.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3.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4.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5.总结的具体写作,可先议论,然后由专人写出初稿,再行讨论、修改。最好由主要负责人执笔,或亲自主持讨论、起草、修改。
会计业务自传简历
姓名: 沈 德 书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64.8.22 电话: (办公)
地址:财政局
经历:
1977.7——1979.7 在**小学读初中
1979.9——1982.7 在**市农业学校学习
1982.7——1984.10在**8人民政府工作。从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1984.10—XX.2在农业局工作。从事会计核算和计划财务管理工作。
XX.2—现在 在财政局工作。从事会计核算工作。
学历:
* **农业学校农学专业毕业(中专)。
* **财经大学会计系会计专业自考毕业(大专)。
* **师范大学政法系经济管理函授毕业(本科)。
* 参加**省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培训教育, 获结业证书。
* 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教育, 获*8省会计电算化结业证书共5页,当前第1页1
* 参加中央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培训班,获结业证书。
* 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1级考试,获合格证书。
* 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二科合格。
* 参加中国注册税务师考试二科合格。
* 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考试获得国家高级会计师资格。
经验:
1982-1984年期间,担任原河东乡政府辅导会计、经济员和农村经济管理站站长,负责农村会计核算和全乡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由于下属的村组多,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情况复杂、综合性强,我工作积极主动,细致认真,妥善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得到了广大农民和领导的好评。随后被调到农业局工作。
1985-1987年在农业局负责全县农村会计核算工作,由于区乡会计人员业务参差不齐,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素质,也展示了我的会计水平,随后抽调到重点工程项目商品粮基地办和优质柑桔基地办主持计划财务工作。
1987-1993年期间,主持商品粮基地办和优质柑桔基地办的计划财务工作,通过编制计划、审核会计凭证、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档案的装订、整理及资金筹措工作,本人勤奋工作,责任心强,积极地进行组织协调,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应有的效益,保证了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经省市领导和专家一次验收合格。商品粮基地办由于成绩显著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先进集体。承担的农业基本建设统计工作年年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
1993-XX年期间,先后担任农业局的经济师、会计师,负责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的计划财务管理工作,拟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培训了区乡农业技物财会人员,主讲了《会计制度》,规范了管理,提高了效益,受到了上级的好评。编制了一九九六年到二oo二年农业局财务决算,拟写了财务决算说明,我编制的财务决算基本上年年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
XX年,担任农业局会计师、主办会计,承担农业局系统计划财务管理工作。通过编制部门预算,进行年终决算,编制了二oo三年农业局财务决算报告,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同时受到财政局的好评。
XX-现在,在财政局担任会计,负责编制、审核、记录会计凭证、帐、会计档案的装订及整理工作,由于本人虚心学习,勤奋工作,责任心强,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财政局领导的好评。
技能:
*有较好的写作能力。
*具备本专业会计学、电算化的知识。
*工作中较深入地学习了微机应用的软硬件的知识。尤擅长操作财务软件和office办公软件,例如: 金蝶等软件及word、excel,能编辑出漂亮的文章,能制作美观统计分析 图表。 熟悉windows 操作环境。本人知识面较宽,吸收新技术,适应新工作环境。
*本人为人稳重,人际关系 好。 虚心求教,锐意进取。工 作认真,精益求精,善于思考,有较强 适应能力。爱好:看书学习。
我希望在工作中能有效的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希望通过更多的培训和工作机会,不断发挥自己的才干,不断接受新的挑战。
会计业务自传
我叫沈德书,1982年7月毕业于自贡市农业学校农学专业(全日制),系统地学习了规定的农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课程。1991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系会计专业(自考大专),199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政法系经济管理专业(函授本科),系统地学习了会计、经济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1982毕业后分配到原河东乡政府工作,1984年到XX年在农业局工作,XX年起在财政局工作。从事会计专业工作已22年。
1982年我被分配到原河东乡政府后,首先担任辅导会计工作,通过一时间对农村工作了解,熟悉农村政策,积累了农村工作经验,加强了组织纪律观念和细致的工作作风。1984年1月,我任该乡农村经济管理站站长,进行了农村会计改革,实行了农村专业会计制度,完善了农村承包责任制,指导了农村会计核算。针对村组多,农村工作情况复杂,综合性强,我工作积极主动,认真细致,妥善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工作在基层,锻炼了我不怕吃苦的工作精神,我能够应付连续作战的工作任务,都能够认真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得到了广大农民和领导的好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84年10月被调到农业局工作。首先领导安排我负责农村会计的辅导工作,由于当时全县农村经济管理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农村会计制度正在完善之中,通过对他们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素质 ,同时也丰富了我自己。我参加四川省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培训《农业会计》获得第一名。通过学习和培训展示了我的会计能力和水平。1987 年被抽调到重点工程项目商品粮基地办和优质基地办主持计划财务工作,通过编制基建计划,进行会计核算,编制基建决算,报送基建报表等一系列工作,使我积累了不少实际工作经验,增强了业务能力,这对我能够全面熟悉和掌握基本建设会计业务工作和在以后工作中指导解决业务中的疑难问题奠定了基础,也使我的组织领导能力得到了锻炼。商品粮基地和优质柑桔基地由于本人勤奋工作,强烈地责任心和事业感,积极地进行组织协调,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应有的效益,保证了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经省市领导和专家一次验收合格。商品粮基地办由于成绩显著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先进集体。承担的农业基本建设统计工作年年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1993年我被自贡市经济技术中级评委会评为经济师。共5页,当前第2页2
1993-XX年,先后担任农业局的经济师、会计师,负责巩固完善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的计划财务管理及农业事业财务管理与核算工作。巩固完善商品粮基地建设的计划财务管理由于我有了经验,工作更加细致,管理更加规范效益更加明显,因此四川省农业厅审计后认为:建设资金全部到位,计划合理,管理科学,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应有的效益。在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管理中,我拟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培训了区乡农业技物财会人员,主讲了《会计制度》,规范了管理,提高了效益,受到了上级的好评。编制了一九九六年到二oo二年农业局财务决算,拟写了财务决算说明,我编制的财务决算基本上年年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同时也受到财政局的好评。1994年针对商品粮基地建设我 撰写了《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四川省农业计划财务研讨会上交流,并发表在《四川农业计划财务》1994年第二期上,对全省商品粮基地建成后如何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1996年我在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管理中拟写了《浅谈进一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文章 ,发表在《自贡农村经济》1996年的第一期上,指导了全市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工作,受到了好评。1994年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得省定会计师资格。
XX年,我担任农业局会计师、主办会计,承担农业局系统计划财务管理工作。通过编制部门预算,进行年终决算,编制了二oo三年农业局财务决算报告,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同时受到财政局的好评。拟写了农业局《沼气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办法》、《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项目财务管理办法》。撰写的《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化,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四川农业计划财务研究会川南片区研讨会上交流。由于我工作勤奋,认真负责,成绩显著,在XX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
XX-现在,在财政局担任会计,负责编制、审核、记录会计凭证、帐、会计档案的装订及整理工作,由于本人虚心学习,勤奋工作,责任心强,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财政局领导的好评。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考试成绩合格。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主张发扬团队精神,在部门与部门工作交接过程中,没有绝对划分,当一个部门或个人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时,对方不应认为不是自己的事就高高挂起,而应当本着积极的工作态度帮助对方完成任务,达到下一步工作的要求。因此,在我所在的部门,与其他单位和部门的关系都非常融洽。
在计算机应用方面,通过自学,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可以操作有关财务软件,如开始使用万能财务软件记账,后使用金蝶财务软件。推行计算机输入凭证,及时查帐,加快了会计数据的输入速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将手工凭证变为机制凭证,使凭证外观不仅美观,而且准确,没有涂改现象,在财务检查中得到的上级领导的表扬。我擅长使用微软公司的office系列软件,能够编辑精美的文章,制作负责美观的统计分析图表。这些技能在财务工作中能够帮助我编制财务计划、财务情况说明书,使进行财务分析和介绍财务成果时,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有利于财务工作的开展。
我非常重视自己的再教育,1987年参加了四川省农村经济管理干部为期三个月的培训,我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西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课程1991年获得自考大专毕业证书,函授学习了四川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在同创电脑学校自费学习了计算机知识,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一级合格证书。还学习了计算机会计电算化,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考试,学习研究会计理论和应用问题。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22年的会计工作经历是我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学识水平,业务能力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我之所以能够从一个乡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调到县主管部门,进而调到财政综合部门 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结果,是团队精神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摄取新的知识,开拓进取,在理论修养方面要有更深的造诣,为我国的会计事业做出应有地贡献。
高会工作业绩实例
版主注:工作业绩各地方的要求和格式都不尽相同,谨仅参考.
会计业务自传简历
姓名: 沈小文 性别: 女
出生日期: 1970.1.21 电话: 08133433451(办公) 地址:财政局
经历: 1977.7——1979.7 在古文小学读初中
1982.7——1984.10在原河东乡人民政府工作。从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1984.10—XX.2在农业局工作。从事会计核算和计划财务管理工作。
XX.2—现在 在财政局工作。从事会计核算工作。
学历:
* 自贡农业学校农学专业毕业(中专)。
‑; *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系会计专业自考毕业(大专)。共5页,当前第3页3
* 四川师范大学政法系经济管理函授毕业(本科)。
* 参加四川省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培训教育, 获结业证书。
* 参加会计电算化培训教育, 获四川省会计电算化结业证书u])
* 参加中央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培训班,获结业证书。
* 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1级考试,获合格证书。 * 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二科合格。
* 参加中国注册税务师考试二科合格 p
* 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考试获得国家高级会计师资格。
经验:
1982-1984年期间,担任原河东乡政府辅导会计、经济员和农村经济管理站站长,负责农村会计核算和全乡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由于下属的村组多,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情况复杂、综合性强,我工作积极主动,细致认真,妥善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得到了广大农民和领导的好评。随后被调到农业局工作。1985-1987年在农业局负责全县农村会计核算工作,由于区乡会计人员业务参差不齐,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素质,也展示了我的会计水平,随后抽调到重点工程项目商品粮基地办和优质柑桔基地办主持计划财务工作。
1987-1993年期间,主持商品粮基地办和优质柑桔基地办的计划财务工作,通过编制计划、审核会计凭证、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档案的装订、整理及资金筹措工作,本人勤奋工作,责任心强,积极地进行组织协调,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应有的效益,保证了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经省市领导和专家一次验收合格。商品粮基地办由于成绩显著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先进集体。承担的农业基本建设统计工作年年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
;
1993-XX年期间,先后担任农业局的经济师、会计师,负责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的计划财务管理工作,拟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培训了区乡农业技物财会人员,主讲了《会计制度》,规范了管理,提高了效益,受到了上级的好评。编制了一九九六年到二oo二年农业局财务决算,拟写了财务决算说明,我编制的财务决算基本上年年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
XX年,担任农业局会计师、主办会计,承担农业局系统计划财务管理工作。通过编制部门预算,进行年终决算,编制了二oo三年农业局财务决算报告,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同时受到财政局的好评。
XX-现在,在财政局担任会计,负责编制、审核、记录会计凭证、帐、会计档案的装订及整理工作,由于本人虚心学习,勤奋工作,责任心强,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财政局领导的好评。 *工作中较深入地学习了微机应用的软硬件的知识。尤擅长操作财务软件和office办公软件,例如: 金蝶等软件及word、excel,能编辑出漂亮的文章,能制作美观统计分析 图表。 熟悉windows 操作环境。本人知识面较宽,吸收新技术,适应新工作环境。 *本人为人稳重,人际关系 好。 虚心求教,锐意进取。工 作认真,精益求精,善于思考,有较强 适应能力。爱好:看书学习。
我希望在工作中能有效的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希望通过更多的培训和工作机会,不断发挥自己的才干,不断接受新的挑战。
会计业务自传 我叫沈小文,1982年7月毕业于自贡市农业学校农学专业(全日制),系统地学习了规定的农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课程。1991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会计系会计专业(自考大专),1996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政法系经济管理专业(函授本科),系统地学习了会计、经济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1982毕业后分配到原河东乡政府工作,1984年到XX年在农业局工作,XX年起在财政局工作。从事会计专业工作已22年。
1982年我被分配到原河东乡政府后,首先担任辅导会计工作,通过一时间对农村工作了解,熟悉农村政策,积累了农村工作经验,加强了组织纪律观念和细致的工作作风。1984年1月,我任该乡农村经济管理站站长,进行了农村会计改革,实行了农村专业会计制度,完善了农村承包责任制,指导了农村会计核算。针对村组多,农村工作情况复杂,综合性强,我工作积极主动,认真细致,妥善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工作在基层,锻炼了我不怕吃苦的工作精神,我能够应付连续作战的工作任务,都能够认真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得到了广大农民和领导的好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84年10月被调到农业局工作。首先领导安排我负责农村会计的辅导工作,由于当时全县农村经济管理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农村会计制度正在完善之中,通过对他们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素质 ,同时也丰富了我自己。我参加四川省农村经济管理干部培训《农业会计》获得第一名。通过学习和培训展示了我的会计能力和水平。1987 年被抽调到重点工程项目商品粮基地办和优质基地办主持计划财务工作,通过编制基建计划,进行会计核算,编制基建决算,报送基建报表等一系列工作,使我积累了不少实际工作经验,增强了业务能力,这对我能够全面熟悉和掌握基本建设会计业务工作和在以后工作中指导解决业务中的疑难问题奠定了基础,也使我的组织领导能力得到了锻炼。商品粮基地和优质柑桔基地由于本人勤奋工作,强烈地责任心和事业感,积极地进行组织协调,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应有的效益,保证了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经省市领导和专家一次验收合格。商品粮基地办由于成绩显著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先进集体。承担的农业基本建设统计工作年年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1993年我被自贡市经济技术中级评委会评为经济师。1993-XX年,先后担任农业局的经济师、会计师,负责巩固完善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的计划财务管理及农业事业财务管理与核算工作。巩固完善商品粮基地建设的计划财务管理由于我有了经验,工作更加细致,管理更加规范效益更加明显,因此四川省农业厅审计后认为:建设资金全部到位,计划合理,管理科学,使有限的资金发挥了应有的效益。在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管理中,我拟定了财务管理办法,培训了区乡农业技物财会人员,主讲了《会计制度》,规范了管理,提高了效益,受到了上级的好评。编制了一九九六年到二oo二年农业局财务决算,拟写了财务决算说明,我编制的财务决算基本上年年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同时也受到财政局的好评。1994年针对商品粮基地建设我 撰写了《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四川省农业计划财务研讨会上交流,并发表在《四川农业计划财务》1994年第二期上,对全省商品粮基地建成后如何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1996年我在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管理中拟写了《浅谈进一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文章 ,发表在《自贡农村经济》1996年的第一期上,指导了全市农业技术与物资服务工作,受到了好评。1994年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得省定会计师资格。共5页,当前第4页4
XX年,我担任农业局会计师、主办会计,承担农业局系统计划财务管理工作。通过编制部门预算,进行年终决算,编制了二oo三年农业局财务决算报告,被自贡市农业局评为一等奖,同时受到财政局的好评。拟写了农业局《沼气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办法》、《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项目财务管理办法》。撰写的《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化,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四川农业计划财务研究会川南片区研讨会上交流。由于我工作勤奋,认真负责,成绩显著,在XX年度考核中评为优秀等次。XX-现在,在财政局担任会计,负责编制、审核、记录会计凭证、帐、会计档案的装订及整理工作,由于本人虚心学习,勤奋工作,责任心强,按时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财政局领导的好评。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考试成绩合格。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主张发扬团队精神,在部门与部门工作交接过程中,没有绝对划分,当一个部门或个人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时,对方不应认为不是自己的事就高高挂起,而应当本着积极的工作态度帮助对方完成任务,达到下一步工作的要求。因此,在我所在的部门,与其他单位和部门的关系都非常融洽。
在计算机应用方面,通过自学,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可以操作有关财务软件,如开始使用万能财务软件记账,后使用金蝶财务软件。推行计算机输入凭证,及时查帐,加快了会计数据的输入速度,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将手工凭证变为机制凭证,使凭证外观不仅美观,而且准确,没有涂改现象,在财务检查中得到的上级领导的表扬。我擅长使用微软公司的office系列软件,能够编辑精美的文章,制作负责美观的统计分析图表。这些技能在财务工作中能够帮助我编制财务计划、财务情况说明书,使进行财务分析和介绍财务成果时,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有利于财务工作的开展。
篇5
2013年3月,按照甘肃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教育资源整合精神,新培训中心在原来电力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和原培训中心三家单位基础上重新整合成立。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现有培训师队伍亟需实现学历教育向培训转型、课堂教学向现场实操转型、理论传授向生产实际的转型。
师资队伍转型培训主要做法
开展实践锻炼和现场学习,提升技术技能培训师
技能素质
一是积极推行技术技能培训师现场“定期实践制”及“周期轮训制”,每年选派培训师到一线顶岗实训,开展实践锻炼和现场培训学习。2014年,组织选拔配电运检、变电检修、继电保护、电力营销等10个专业10名优秀技术技能专职培训师到甘肃公司7家基层地市公司,从事为期6个月脱产现场挂岗“实践锻炼”。同时,结合培训中心需要及实践锻炼个人实际,对每位“实践锻炼”人员量身定制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实践锻炼实行岗位跟班实习、利用在现场开展人员培训、技能鉴定等工作机会进行工作实践,主要学习本专业现场生产设备运行维护技术,参与现场一线日常运行维护工作。二是先后分批组织变电运行、电力营销、输配电线路等12个专业30多名技术技能培训师深入到750kV兰州东变电站、兰供检修工区、天供、电科院等单位进行短期(7天)现场学习。主要学习GW5、GW17型隔离开关的结构和调试方法,油务化验、色谱分析、SF6气体检测等设备的操作流程、方法及结果分析,并进行了有关测试仪器的现场操作演示。
通过长期的实践锻炼和短期的现场学习,激发广大培训师学习热情,引导广大培训师主动适应,积极投身转型培训,培训师通过学习,积累了现场经验,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加强过程管理和结果考核应用,提升实践锻炼的实际效果,促进技术技能培训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依托公司实训室建设和“人才帮扶”专家,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师转岗培训
依托公司实训室建设,发挥兼职培训师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公司“优秀专家”在生产实际和管理实践方面的优势,参与到中心培训教学工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用性。通过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专兼结对、项目共同开发、课题合作研究、设备安装调试等形式,优化培训师知识和能力结构,与技术前沿、先进理念、生产现场保持同步,持续提升培训师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积极推进技术技能培训师转岗培训。
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兼职培训师周期制和项目制的管理和使用,从基层单位抽调10名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帮扶”专家到培训中心开展为期6个月的技术帮扶,指导参与中心技术技能培训部开展技术技能培训、生产实训楼实训室建设,指导参与实训设备的安装调试、培训应用等工作。主要从实训室建设、实训室管理使用、培训方案制订、实训项目开发、培训课件开发、实训课程授课、培训教材开发等方面发挥技术引领带动作用。每位“人才帮扶”专家每周针对继电保护、电气试验、变电运行、用电检查、直流电源、信息通信运维等6个实训室电气试验、红外、紫外、电费营业抄核收、计量管理、装表接电等12个专业49名培训师开展8学时技术培训和转岗培训,每月共计320学时,半年可达1920学时。通过开展与专职培训师“结对互帮互学”“师带徒”等活动为中心培养技术技能骨干师资,有力地带动了专职培训师技能培训水平的提升。
开展岗位专业培训,提升培训师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以提升师资专业能力为重点,积极开展培训师岗位专业培训工作。每年选派150多人次参加省公司及上级指令性各类培训班70余期;组织举办管理类、技术类和服务类培训班40多期,参培人员培训达900多人次。积极开展岗位专业培训,提升员工创新能力、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通过“老带新,传帮带”、“一对一帮扶”、跟班观摩学习、“员工交流大讲堂”、工作问答、梳理工作流程与标准等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岗位培训,掌握培训班流程等培训管理技能,提升应急、沟通、协调等履职能力,加快推进培训师日常岗位学习交流和工作角色扮演。按照转型培训管理流程,实施“三心”(细心、悉心、贴心)课堂管理,严格流程化、标准化作业,学会大处会掌控、小处能细致,不断改进优化培训方式。在公司处级领导干部培训、中层干部培训、班站长能力提升培训、一般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等实践中、采取案例式、研讨式、情景模拟式、体验式、训练式等培训方式,通过专题研讨、主题演讲、卓越表达、头脑风暴、优秀学员交流讲课等互动性强的授课方式,让学员在较短时间内良好互动,积极参与,学有所得。通过“以工代培”等专业技术岗位培训,增强为学员培训、服务能力,提升培训师专业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
大力开展岗位练兵,促进培训师全面成长
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围绕“三个结合”(岗位练兵与师资转型相结合,岗位练兵与实训室设备相结合,岗位练兵与提升技术技能培训水平相结合),组织开展内容形式多样、活动丰富多彩的岗位练兵。建立完善以7个专业、15个班组为单位的94个岗位练兵台,以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现场培训、专业培训实操训练,通过深入设备厂家、培训机构、生产现场一线培训,学习技术技能培训先进经验,强化现场实际经验。通过外请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培训,共同开发实训设备功能和培训项目,研讨培训讲义。通过实操训练,进一步加强培训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实训设备功能及操作流程,有针对性地强化技能培训师技能水平,深化实训室实训设备的运用。通过岗位练兵成果展示,既全面检查了培训的成果交流心得,又促进了培训师全面成长。
积极组织高校进修,提升培训师学历教育水平
注重人才的培养,始终坚持科教兴企,人才立企的发展战略。组织15名中青年培训师开展在职学历教育,采取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自学考试教育、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等方式,在兰州大学、重庆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参加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GCT)和大专、本科等学历教育学习;选派6名从事学历教育非电专业青年教师赴省内高等院校进行技术技能类和管理类相关专业分别进行为期3-6个月的进修学习;选派5名优秀中青年专业教师分5批次赴国网技术学院分别进行为期3-6个月的进修锻炼。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培训师专业知识和学历层次,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强化服务意识,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师转型,增加对企业的归属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开展交流学习,激发培训师视野和思维创新
积极组织调研学习、交流学习等形式的转型培训,加快实现培训能力转型。先后专门组织18人次赴国网技术学院及国网湖北、四川、山西、江苏、陕西等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进行实训室创建专题调研学习。分两批组织管理培训部管理培训师8人次赴大庆油田、深圳华为公司、联想公司等优秀大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公司的培训中心开展二类项目调研和交流学习。同时,在公司实训大楼设备安装期间,邀请设备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对技术技能培训部变电运行、配电线路、继电保护、电力营销等5个专业70多名实训培训师,从设备原理、安装流程、操作演示及设备维护等方面进行现场培训。以工作项目为课题,以现场实际为教案,实施计划推进、定期检查,促使尽快掌握设备操作技能,丰富专业知识,开拓培训师视野、思路,提高综合素质。
深入开展课题开发,提升培训师资研究能力
围绕国网甘肃培训中心核心业务,加强培训研发的规划与计划,积极开展培训项目及课程开发、培训管理创新、培训体系建设、培训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教材建设、培训标准建立、培训考核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力度。2013年组织培训师参与培训软课题和培训项目开发类9项、讲义类5项;课件开发类12项;题库开发类5项;培训软件开发类2项,共计33个项目。经省公司培训开发(二类)项目开发成果验收会评审,《电力企业员工体验式“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培训课题研究》获一等奖,《中层干部培训创新之行动学习模式研究》获二等奖,《公司35kV配电实训室标准化操作流程仿真课件开发》《县供电企业农网营销技能口袋书开发》获三等奖。通过课题及项目研发带动培训师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新了培训师教育培训理念、手段、方法,促进中心整体培训师资研究实力的提升。
组织开展资格认证,提升培训师专业技术水平
一是加强专业技术资格取证。2013年组织25人参加副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经济师考试,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办理了报名、论文收交、专业考试、资格审查、材料审查及申报、评审一系列工作。其中,8人取得职教系列副高级资格、1人取得电力工程系列副高级资格、3人取得职教系列中级资格、1人通过经济系列中级职称考试、3人通过职教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认定。评审、认定和考试通过率分别为70%、75%、25%。二是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资格取证。按照文件要求,认真审查报名人员资格,对符合破格申报、直接晋级和转换工种人员职业资格的申报鉴定工作,认真做好统计、资格审查工作,积极组织考前培训,统筹安排考试时间,确保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顺利运行。近两年,技能鉴定报考工种24个,通过审查报名考试人员96人,有86名员工顺利通过了技能鉴定考试,及格率达到89%。共组织10人参加技师评审,8人获得技师资格;17人参加高级技师评审,其中11人获得高级技师资格。中、高级技师评审通过率分别达80%和64.7%,创历年最好成绩。
目前,正在组织培训师、培训管理80人报名参加一、二级国家企业培训师和高级、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的培训、论文撰写、职业考核取证备考工作。
开展比武竞赛,提高培训师的岗位履职水平
一是举办“中国梦、电网情、劳动美”培训技能竞赛。为进一步提高培训管理水平和培训师授课技能,打造理念先进的培训管理队伍和技能精湛的培训师队伍,为调动广大培训师学习技术、钻研业务的积极性,推动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开展了“中国梦、电网情、劳动美”培训技能竞赛。此次竞赛分培训管理类和培训师两个专业组,共有培训班主任和培训师等180余名选手参加比赛。其中,培训管理技能竞赛以培训班级组织管理为主,包括开班主持、课程主持、培训活动等几个环节;培训师技能比赛以说课为主,包括课程定位、课题设计、内容选取与组织、教学模式设计等几个环节。经过各位选手的不懈努力,18名选手获得奖励名次。二是组织实训室功能展示及深度应用技术培训师岗位比武和培训课件交流比赛。为了进一步激励一线技术技能培训师,以实训室设备为基础,结合现场实际设备和操作技能,深度挖掘和优化实训项目,展示相关实训技能。主要含实训室整体介绍、深入介绍实训室应用现状(实训室管理、项目开发、课件开发、培训方案、设备使用等)、突发事件处理及评委提问等3个比武环节。共有80余人参加初赛,参加决赛选手13人。三是举办“比技术、增安全、强素质”驾驶技能比武活动。技能比武分专业组和员工组进行,主要包括交规知识考试和现场实际操作2个项目。共有85名青工报名参赛,其中12人获得名次。
通过比武竞赛,以“以考促学,以比促练,以赛促培”的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培训师进一步提升培训业务水平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培训师的岗位履职水平。为引导师资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心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开展示范性课程分享,促进培训师共同进步
为了适应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对培训工作的需求,积极开展培训师“素质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培训师的能力水平,中心大力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全面的转型培训。组织开展专业示范性课程分享,按计划已举办班组层面的示范性课程分享活动4期,部门层面的示范性课程分享活动2期,参与培训师达到150多人次。分享内容主要结合实训室具体情况,介绍了实训室具体设备特别是事故加载系统的运行,操作流程、事故分析、故障排查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分享过程深入浅出,受到各位培训师的一致好评,活动效果反响良好。
开展“冬季大练兵”,实践检验岗位履职能力
在公司生产实训大楼全面投入运行的情况下,依托实训室的先进设备,紧密联系生产现场和主要设备厂家,充分利用年底11月至明年1月培训任务相对较轻的时间,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技术技能培训师“冬季大练兵”活动。采用集中培训、现场培训、专业培训、实操训练、课题研究、普考与技术比武、活动成果展示等各种培训方式,主要通过“五个一”活动目标,即每位培训师参加一项技术比武,完成一次现场培训或专业培训需求调研,制订一项新的培训方案,开发一个新的培训课件,掌握一个新的培训设备。紧密结合实训室设备,围绕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提升,总计开展培训项目59项,104期,培训人次达819人次,总天数达到2466人天,通过“冬季大练兵”活动,进一步加快实训设备熟悉、使用效率,全面促进了培训师转型。
篇6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师资建设成为研究关注的重点,然而此类研究大多仅限于理论探讨,缺乏详实的佐证资料。由此,本论文在解析商务英语专业和教师素养的基础上,采用文献搜集法,依据自2003年以来提交申报的各级别高职商务英语类精品课程资料,剖析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同类课题的后续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数据资料。
1 高职商务英语及复合型商务英语教师
1.1 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是现代商务和应用语言的相互融合的产物,是以适应职场生活的语言要求为目的的行业英语,其内容涉及到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国内一些学者将其归类为复合型学科。近年来,高职商英专业一直承担着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任务,培养在各种涉外商务活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由此,其专业通常定位为“培养英语+商务的复合型人才”。
1.2 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背景分类
高职商英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复合型必然要求商英教师的知识和素质能力结构具备复合性特征[1],这
样才能满足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按目前国内学者的理解,我国商务英语教师的专业背景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类:传统的纯英语语言文学或英语教育的教师。此类教师的专业背景与商务知识并无任何关联,而且大多缺乏相应的商务实践活动。二类:接受过正规学科教育背景的商务英语教师,如英语本科+经济学或商科类硕士(英+经、商);本科是英语专业但为商务方向。三类“双师型”商务英语教师。这一类教师的构成比较复杂。英语本科+经济、管理类职业或执业中级以上证书;其中部分教师通过参与商务实践或自学考证等方式成为复合型商英教师。四类:分为:本科或硕士阶段均为商务相关专业。五类:其他。
1.3 “双师型”商务英语教师
2 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教育部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规定,“双师型”教师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①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②既有讲师(或以上)的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的专业职称;③主持(或主要参加)两项(或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里的职业资格证应该是指参加并通过了由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国家劳动部统一组织的相关专业的中级以上考试,从而获得的(执)职业资格证、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与商务英语专业有关的此类资格证为:经济师、国际商务师、中级以上翻译资格证以及律师等。
本文是基于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和高职院校对外公布的院校级别和省级精品课程申报资料,分析并获取高职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一手资料。
2.1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在职称结构、兼职教师情况、专任教师相关专业背景以及双师型教师现状等。
2.2 调查对象
为客观了解近年来高职院校复合型商务英语师资建设整体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文依据全国2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59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精品课程的课题负责人、主讲教师410人,及95名兼职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广东、浙江、湖南、山东、辽宁等省被抽样的商务英语精品课程多达5个以上。
2.3 调查结果与分析
高职商务英语精品课程课题负责人、主讲教师队伍情况如下:
2.3.1 职称情况
调查表明:156名商务英语教师具有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等),占38%;中级职称为153名,占37.3%;初级职称教师只占24.6%。表面看商务英语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分配较合理,然而在高级职称教师中,专业背景涉及商科、经管、经贸类专业、企业实践经历以及拥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仅有76人。
2.3.2 专兼教师情况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指出:兼职教师与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合计数之比达20%以上为优秀,10%为合格。调查中发现,33个学院的商务英语精品课程拥有兼职教师,无兼职教师的为26个;专兼教师比例符合教育部提出的优秀标准的仅有23所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
2.3.3 专任教师的专业知识背景
调查结果表明:第一类(本、硕专业)纯英语背景的教师为321,高达78.3%;第二类有商务英语背景的教师为47人,12.2%;第三类“双师型”商务英语教师为9人,占2.2%;第四类商科或经济管理类专业等背景教师是28人,占6.8%;其他为5人,仅占1.2%。
2.3.4 双师型教师
196人拥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占总人数的47.8%。其中,104人持有各类职业资格证书;37人具有企业实践经历;有55人达到双师素质。但是仅有24人拥有符合教育部的双师型职业资格证,占持有证书教师的比例仅为2.4%,其余97.6%为行业协会、认证机构或国外认证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以及教育部专门开展的短期培训资格证,而具有双师资格证书又有企业实践经历的只有37人,占19%。
3 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职称评审与师资建设相背离
高级职称的商务英语教师往往是该专业的负责人、带头人或者骨干教师,但是,其自身专业背景知识的不足、企业实践履历的缺乏,造成目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师资结构矛盾,结果商务英语课程建设、专业改革、教师团队建设等很难开展[2],制约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其主要原因是各类高职院的教师职称评定,基本与普通本科高校扭在一起,没有突显高职教育的特色,如不区别对待,势必造成高职教师职称评聘的导向与高职教育对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相背离。
3.2 专业知识短板的制约作用
目前除了少数从事商务英语教学工作的专任教师比较符合复合型商务英语教学条件外,大多数商务英语教师并无相关专业背景,尽管其深厚的外语教学功底和扎实的英语能力在英语教学方面具有优势,然而其先天商务知识的欠缺势必将商务英语课变成机械的英汉翻译课,背离了商务英语专业复合型的特点。
3.3 真正的“双师型”素质教师缺乏
首先,双师型教师不到所调查人数的一半。其中,真正拥有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持证双师的数量极少。
其次,许多院校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存在标准低、认证混乱,以及缺乏对“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和奖励制度等问题。另外,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然而由于各类高职院校缺乏长远的眼光,既不重视在职教师企业顶岗锻炼,又不愿意对在职教师的专业培训进行投入,结果在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包括教师定期到企业交流实践等,基本上还只是在学院范围内各自实施,没有在面上形成制度。
3.4 兼职师资建设困难重重
在专职“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或在多数专任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下,具有扎实技能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是弥补这一缺口的有效师资力量。然而,目前高职商务英语兼职教师严重数量不足,势必导致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发展与社会实际相脱节。
4 高职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4.1 职业教育特色的职称制度亟待建立
从高等职业教育长远发展来看,其职称评审和晋升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教育部门应出台适合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师职称评聘标准,将专业、行业影响力和技能考核等级等列为重要指标。建立一套有别于高校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人员系列,又有别于技工学校生产实习指导教师系列的实训教师职称系列。其中,商务英语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应当纳入重要的评审体系之一,这将有利于复合型高职商务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
4.2 复合型商务英语教师培养趋势
4.2.1 顶岗实践培养“双师型”教师
近年来,一些院校出台政策选派商务英语专任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经验的做法,同时采取配套措施,激励和鼓励有能力、有潜力的教师通过与外经贸一线岗位的交流,成长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这一做法,值得在全国范围内借鉴、推广。
4.2.2 校企合作培养复合型教师
校企合作培养师资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增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类专业与行业、企业的密切程度,有利于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的和谐发展局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复合型商务英语师资培养问题。
4.2.3 “三能”教师替代“双师型”教师
当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从“双师素质”的教师过渡到体现高职特点的“三能”教师,即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训,还能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3]。
4.3 多方协作,建立稳定持久的兼职队伍
商务英语兼职教师的实践技能和经验是校内专任教师不可比拟的,同时也是不可替代的。因此,要从政府、社会、院校多个层面系统解决。教育部门应制定有利于高职院校引进兼职教师的机制,切实加强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环节。同时,各类院校应将商务英语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纳入学校建设,提高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高度。包括提高兼职教师的待遇,提升其在校的地位,为教学工作建立灵活的管理制度。
5 结语
商务英语的学科交叉性以及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对从事该专业教学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光要具备扎实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必备的教学理论、教学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坚实的商务背景知识[4]。因此,复合型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了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梅.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2]何建菊.对高职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报,2011(2).
[3]丁金昌.高职院校“三能”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2(7).
篇7
作者简介:雷海艳,女,硕士,副教授,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教学及高职教育;魏宇,男,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教学及高职教育。
所谓郴州“两城”建设是指郴州建设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是郴州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心。在《郴州市建设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资源和特色产业,推动职业教育义务化,大力发展特色职业教育。为此,职业院校一方面要主动适应郴州经济的发展,提升对社会的贡献率,从根本上改革教育模式,以社会为中心引导教育行为,通过有效的运营,形成对社会需求的快速反应机制;另一方面要主动引领郴州经济的发展,从实际出发,明确办学定位,突出职教特色,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努力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型人才,为促进“两城”建设服务。
一、郴州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对接的现状
1.专业体系主体上适应郴州产业发展的需求。《纲要》中指出,郴州“十一五”期间要培育形成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能源、建材、医药食品、机械化工等六大优势产业,发展包括旅游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现代商务业、房地产业、商贸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养老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在内的服务业。以郴州A职业学院为例,A学院是以制造、经贸、旅游和建工为主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目前设有7个系3个教学部。开设了机械制造、机电电子、会计金融、经营管理、旅游酒店、信息技术、建筑装潢、矿山安全等专业群,共开设市场营销、机电一体化、会计等31个专业,其中市场营销专业和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由此可见,学院的专业体系主体上适应郴州产业发展的需求。
2.人才供给数量与就业岗位基本上符合郴州产业发展的需求。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致力于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近三年,学院有3652名毕业生走向社会,进入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基本实现了“零”距离就业。具体就业情况如表1。
由上表可知: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1%,对口就业率达到84.5%。而且每一年的就业率、对口就业率是逐年递增的,就业岗位基本上符合郴州产业发展的需求。
3.人才培养环境、师资基本上满足郴州产业发展的需求。
(1)人才培养环境持续改进。郴州市委、市政府根据教育强市的战略,从整合教育资源、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促进“两城”建设的高度出发,大力支持A学院新校区建设。2009年9月学院整体搬迁到新校区办学,学院总面积500余亩,总规划建筑面积22.4万平方米,形成了七大相对独立的校前区、教学区、实训区、体育运动区、学生生活区、绿化休闲区、教工生活区。
(2)师资结构大体上符合郴州产业发展的需求。《郴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郴州“十一五”期间要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A学院按照“充实数量、优化结构、提高素质、打造名师”的方针,通过“内培外引”等一系列措施,着力建设了一支由名师领衔、教授带动、“双师”素质、专业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青年教师为后备、专兼结合的金字塔式师资队伍,构建了与职业教育相匹配的师资高地,学院共有专兼职教师224人,国家高校名师1人,省高校名师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6名,省青年骨干教师5人。具体分配如表2、表3。
从表2可知,正高级5人,副高级99人,中级72人,初级46人,无职称的 2人,各占专职教师总数的2.2%、44.2%、32.1%、20.9%和0.9%。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共有 126人,占教师总数的56.3%。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5人,副高级职称的76人,中级职称的35人,各占教师总数的2.23%、33.9%、15.6 %。
从表3可知,具有硕士研究生或硕士学位45人(含在读23人),占教师总数的 20.6%;具有本科学历的209人,占教师总数的93.3%;具有专科毕业的 7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3.4%;具有专科以下学历的1人,占教师总数的0.4%。由此可见学院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双师结构、学历结构符合郴州产业发展的需求。
4.科技服务符合郴州产业发展的需求。学院遵循职业教育就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面向社会,为企事业单位举办岗前职后培训班,专业技能培训班,并运用学院的国家技能鉴定站向社会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及其鉴定工作。
从表4可知,学院为社会培训2458人,其中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扶贫培训、中企小业职工技能培训、雨露计划培训、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分加为35%、29.7%、11.4%、3.6%、20.3%。充分发挥了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和专业特色,为郴州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5.科研成果为郴州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全院教师的科研活力,催生了一批国家、省级优秀科研成果,部分科研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为郴州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1000多篇其中获各级优秀论文奖30余个,拥有省级精品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3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项,国家级精品教材2本特别是帅先开发的10余门高职高专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六位一体”创新型系列教材(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得到同行一致好评。
由表5可知,高职院校从2009年到2012年申报立项课题68项,其中国家级2项,占2.9%;省级项目20项,占29.4%;市级项目7项,占10.3%;院级项目39项,占57.4%;已结题项目40项目,占58.8%。
二、职业教育服务郴州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郴州市相邻的广东省韶关市建有高职院校1所(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赣州市建有高职院校2所(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相比,A学院服务当地经济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差距,如表6。
由表6可知,郴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教师编制严重短缺,教师总量不足,队伍结构有待改善。
2.培养的学生郴州留不住,大部分流向外地区。江西环境工程职院、江西应用技术职院、广东松山职院均有自己的校办实体或与当地企业签订了定单培养协议或采用与当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等方式,学生毕业后就能零距离上岗,大部分毕业生留在本地工作,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从表7可知,每年留在本省就业的毕业生不足7%,能够留在郴州的则更少,到郴州基层艰苦岗位的几乎为零。大量的毕业生尤其是优秀毕业生都到了长三角和珠三角一带经济发达地区,究其原因,一是年轻人向往大城市,二是珠三角、长三角、江浙等经济发达地区收入高。
3.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和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专业和课题建设都明显体现出地质矿藏和林业特点,已形成了
以项目带动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考虑课程设置的良
性发展模式。郴州是有色金属之乡,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冶炼、矿产品开采和加工。作为服务于郴州经济发展的职业院校,相关专业设置比较少,而且力量也显得非常薄弱,导致产业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技术问题难以在当地高校和研究机构中得到解决。
从表8可知,我院特色专业、省级示范专业、重点专业、教育部人才培养试点专业的建设差距较大,没有充分应用当地经济发展特色进行特色专业建设。
4.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依靠教学系部人才、科技资源优势,采用“公司+专业+项目”的模式,利用公司已有的11项资质证书,承担地勘行业和地方产业的生产、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103项,实现年产值1000余万元。A学院虽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由于教科研人员不在生产第一线,对当地企业需要不是很了解,导致许多科技成果只停留在论文或报告上,成果转化率不高,没有取得实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科研成果与当地经济发展关联性不强,导致企业急需的科研成果不足,出现科研成果被大量闲置的怪圈。
5.产学研融合度有待提升。A学院在产学研结合方面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没有建立自己的校办实体。而江西两所职院,都成立起了校办实体,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基本上每个系部都有自己的实体公司,年收益近千万。
6.实习、实训基地有待扩建。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设有68个实验实训室,其中电工电子实训基地被列为国家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有设有65个实验实训室,有117个校外实验中心和生态实验基地,包括14000亩的林业科技实验中心和1000亩的生态实验基地。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拥有多媒体教学中心、网络中心及其他实验、实训室128个。而A学院校内各种实验、实训室只有58个,校外实训基地则更少,不能满足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需求。
三、职业教育服务郴州“两城”建设的途径
1.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与产业全面融通。在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过程中,努力从专业建设、培养模式、教学制度、实践基地等方面,实现与产业的全面融通,大力培养生产、管理、服务、建设第一线高技能型人才。
(1)建立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设置模式。在《郴州市建设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战略规划研究》第六章第4节规划(加快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建设,加速有色金属博物馆、交易中心、期货交割库等平台建设,形成有色金属的“全产业链”模式。)第5节规划(积极规划建设小埠村高尔夫球场、汝城热水镇直升机场、飞天山别墅区等高档休闲项目,吸引高端游客)。为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地方产业特色和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创建本校的特色专业。为此,职业院校要积极引进师资,开设金属冶炼专业、高尔夫球、民航服务等专业,为郴州“两城建设” 提供急需的人才。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对口式的培养模式。职业院校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把职业技能作为培养的核心内容,努力把专业培养、服务当地、促进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对口式的培养模式。具体做法:一是开设校企合作班。在招生简章上注明学生顶岗实训的安排以及毕业生就业的工资待遇,让学生在专业选择时有明确的方向;新生入学教育时带他们到企业参观,让他们及早了解企业,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对企业的感情;专业技能课程从企业选派部分主管、工程技术人员到校上课,将工艺技能直接引入课堂,使学生的学习贴近社会和岗位需求;学生到企业实训,进行现场技能训练,完成一定的岗位工作,实现教学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企业再次选派技术人员到学校授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毕业前的实训可以直接到企业就业,达到就业的“零距离”。二是,采取订单式培养。学院在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引入。一是把企业文化教育列入课程,二是邀请企业家直接向学生宣讲企业精神,三是在组织学生进企业观摩学习、顶岗实习的时候,注重企业文化的熏陶;四是在建设生产性实践基地时,突出企业文化的氛围营造。
(3)推进教学制度改革,积极实施“双证”培养制度。高职院校要积极实施“双证”人才培养制度,教育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密切合作,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努力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改革课程设置与学习时间安排格局,建立弹性学习制度,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给个体差异较大的学生以发展空间;积极探索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教学制度,推行产教结合、产学研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开发职业教育资源库和多媒体教育软件,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4)校企共建共享生产型的实践教学基地。职业院校应积极主动的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共享生产型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机会。一是,与企业共建专业性实习、实训基地。二是,与企业合作,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
2.创新社会服务机制,与产业全程融合。
(1)创新科技服务方式 ,拓宽科技服务渠道。①打造科技服务平台,建立科技服务网站;②利用媒体、报刊、广告加大科技宣传力度;③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为社区、农村、企业提供科技服务活动。
(2)成立产业技术联盟,进行技术攻关。在《郴州市建设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战略规划研究》第九章第1节规划中提出:“推出产学研合作,建立联合研究、联合培养或培训基地。”为此,职业院校就应积极主动成立产业技术联盟,进行技术攻关,服务郴州“两城”建设。①职业院校要引进符合郴州产业发展需求的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中心入驻,并结合学院的科研力量为郴州两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攻关服务;②职业院校可在市场上建立技术服务所,把科研机构、高校、民间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汇集起来,为企业牵线搭桥,开展科技服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③职业院校可发挥整合作用,上引下联,将一批企业、农户、个体工商业者吸引到自己周围,建立技工贸、产学研联合体,为知识、技术的利用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一个可靠的平台;④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积极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的研究,达到校企共赢目的;⑤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引导高新技术企业、骨干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发机构,促进企业在关键技术上实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机制。
(3)创建培训示范基地,进行社会培训。在《郴州市建设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战略规划研究》第九章第2节规划中指出:要将郴州职业技术学院、郴州技师学院建设成为湘粤赣区域职业技术人才培训主阵地,建设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为此,职业院校应发挥自身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创建培训示范基地,加大社会培训力度,为郴州两城建设培养各级各类高技能人才。①返乡农民工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启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富民行动,大力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职业院校可联合县级职教中心、乡镇成教中心等建设一批农民培训学校,积极实施返乡在乡农民技能提升工程。针对农民培训存在时空上的矛盾也可采用半工半读、远程教育、教师下乡指导等学习形式,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升创业能力;②对待岗人员开展技能提升或转岗培训。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精品专业、示范专业、实训场所、创业创新基地等的资源优势,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大力开展待岗人员技能提升或转岗培训,把职业院校办成企业职工培训部和劳动力资源库;③失业人员参加再就业培训;④退役士兵免费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根据退役士兵转业后的就业岗位或自主创业的方向提供针对性职业技能培训。由于退役士兵基本素质比较高可采用现场培训或网络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不断提升退役士兵的职业能力;⑤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采取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努力做好农村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
3.争取市委市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和扶持,解决职业院校发展瓶颈。
(1)建议政府按规定核定学院编制,满足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争取到市委、市政府和编制管理部门从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服务两城建设这个大局着眼,立足地方需求和学院实际,按照湘编办[2009]21号、湘编办[2009]22号文件精神重新核准学院编制,以满足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2)建立职业院校研发人员走进企业的引导机制。以高等院校为基础的研究成果,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大量高校研发人员的存在及其研发活动融入企业,是地方经济创新发展的原动力。因此,政府的职能部门应制订有关政策,建立院校研发人员走进企业的引导机制,支持企业与院校进行研发力量融合。一是,政府要资助校企合作。政府拿出一定的资金资助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作为院校研发人员的研究课题或者院校将其实验室和试验基地设在企业或联建;二是,政府要鼓励企业就近引入人力资本,将企业的研发项目委托给院校或合作进行研发活动;三是,建设院校研发人员融入企业的良好环境。
(3)构建高职院校提供科技服务的保障体系。政府应出台和制定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并与相关组织和机构共同努力,统一组织、实施、协调和管理科技服务业的各项活动,建立起综合性的科技服务保障体系,加大对高职院校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以保障高职院校在提供科技服务的同时,不受到科技和资金的制约。
(4)增加财政投入建立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开出率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政府应增加财政投入建设一批适合产业发展方向、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各种大型的、功能齐全的公共实训基地,并免费向高职院校开放,加大高技能人才和急需人才的培养力度。
(5)进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①大力宣传技能人才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作用,树立“技工也是人才”的观念,营造“重技术、重能力”的氛围;②建设技能人才“示范工程”,树立能工巧匠典型,对有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实行重奖,形成让有突出贡献的技能人才在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的导向。
(6)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增加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机会。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就业准入政策法规,增加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用人单位在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劳动保障、人事和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情况的监察执法力度,对不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的企业要加大处罚力度,追究企业法人的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7)采取激励措施,鼓励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长期服务郴州“两城”建设。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很少能够留在郴州就业,到郴州基层艰苦岗位工作的几乎为零。为此,政府应该采取激励措施,鼓励职业院校优秀毕业生长期服务郴州“两城”建设。①比照《湖南省2012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公告》中选聘“村官”的办法,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为职业院校学生到基层艰苦岗位任职指明出路并提供政策保障;②对合作办学培养郴州“两城”建设中急需的艰苦岗位基层技能人才的用人单位和学校给予适当减免税收等政策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