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社会实践的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大学生就业是一件关系千家万户的大事,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缺乏和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其在求职时缺乏竞争力而陷入困境。本文所说的社会实践,指大学生在学校课堂之外的一切实践活动。包括假期实习、专业实习、社会调查和考察、社团活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志愿者活动,勤工助学、兼职工作、创业活动,自助旅游等。正如徐小平老师所说,成功就业是教育和经验的均衡。大学生在追求知识和学历的同时,增加个人的社会实践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的一些难题
笔者在日常就业指导教学和就业心理咨询中发现毕业生在求职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现将部分问题分类整理如下:
1、信息缺乏
很多学生对招聘单位、具体岗位、所在城市和行业的了解不多,搜集信息的渠道少,获取信息的能力差,掌握的信息表层化社会实践论文,过于依赖学校和老师等。调查显示,50.2%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应该提供准确的就业信息。“就业岗位信息不足”是毕业生求职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比如一些同学经常会问:这个岗位好吗?会有发展吗?工资能养否活自己?您能给我说说各大银行的岗位情况和相应的待遇吗?一些北方的同学很少关注南方企业,究其原因是不了解外面的世界甚至其没有出省的经历。
2、简历内容不充实
简历是用人单位筛选应聘者的第一道关口,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和学习经历的浓缩,直接关系到能否参加面试。有些同学的简历比较丰富,参加了校内外的诸多活动、担任了一定的职务、获得了一些荣誉和奖励、取得了若干资格证书、具有突出的爱好和特长。但这部分学生在大学生整体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多数同学都属于简历内容比较匮乏:无社团活动经历、无兼职经验、无获奖和证书,专业成绩平平,爱好特长就是上网、看书、听音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有些同学除了基本信息就无话可说。
3、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不强
“工作经验和就业能力缺乏”是毕业生求职面临的主要问题中位列第三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欠缺的问题也比较常见。有些单位会在面试中问求职大学生一些专业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难以令考官满意。某银行、某药业公司和某财务集团在招聘现场考察学生使用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的能力,学生的表现均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而使之失望。但社会实践经历丰富的同学普遍反映在实践过程中学会了坚持、忍耐,学会了重新审视自我,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提高了具体操作能力、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更能坦然面对求职中的困难。
4、职业决策困难
在上海一家公司招聘电话营销岗位的面试中,笔者遇到两位同学,一位同学兴高采烈说:老师,我这次面试成功真是太高兴了。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听您讲在大学期间最好做份兼职,我就在商场做了段销售,我特别喜欢那种顾客接受你的感觉,能接受你推荐的产品,而且我一直想去上海工作。这时另外一个女同学则紧锁眉头、愁容满面,“我也被录取了,但是我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这份工作,能不能干好社会实践论文,我也没做过营销类的工作,到底去不去呢?”。还有些同学面临升学或就业,考公务员还是去企业,接到几家用人单位的录用通知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二、社会实践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彻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毕业生本人的努力与配合。但正确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创造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和营造积极参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的氛围,对提高的学生的求职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社会实践是实现大学生社会化的必由之路。人的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自然人转化为一个能够适应一定的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社会角色、有着健康人格的社会人的过程。很多学生在初入大学时出现了适应不良的情况,这是“儿童我”向“社会我”转变过程中发生的反应。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广泛了解和深入社会,全面地、恰当地评价自我,找到理想中的我与实际中的我差距。调整角色期望值,不断完善自我,积极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促进大学生健康社会化。
2、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职业化的有效途径。大学期间完成了“儿童我”向“社会我”转变以后,大学生求职时面临着从“社会我”向“职业我”的转变。高考的评价标准和职场的评价标准截然相反:我国的教育体系大量依靠记忆,分数几乎成为高考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但职场需要的是具有创造性的说写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的毕业生,个体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成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标准。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积累工作经验,大学生能认识并深刻体验到评价标准的变化,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生活以获得平衡的职业生涯。
3、社会实践有利于形成教学、科研、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教育体系。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社会需求往往是具体的、不断创新的,二者不能做到完全对接社会实践论文,需通过社会实践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以用促学的目标。社会实践能让学生了解本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和方向,架起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学校也可根据社会的需要适当调整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三、构建完善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来促进大学生就业
构建“政府重视、社会参与、学校组织、家庭支持、个人践行”的社会实践网络体系来促进大学生就业,能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改变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保障体系。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在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引导,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必要的人力和经费投入;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呼吁用人单位提供更多的实践岗位和多层次的职位;政府出面整合社会、高校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相关问题研究,提高社会各界对开展大学生实践的责任意识,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的建设。
2、高校重视和参与,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体系。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应针对不同专业、年级、层次的学生特点,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提供师资指导和后续辅导,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3、家庭支持和学生投入,完善大学生自我发展体系。传统观念认为学生应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家长一般不太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获得兼职、志愿者等经验。“一个好工作靠的是关系”之类的想法,也影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但到求职时社会实践论文,“实习经历”被专科生认为是就业中最具竞争力的个人因素。有超过2/3的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把“提升个人素质,促进自身成长”作为出发点和主要目的。大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有选择参加适合自己的实践,在各种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加社会经验和完善自己性格。
大学生就业影响着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成功就业是文化基础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平衡,个体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是多种角色平衡的结果,因此社会实践在大学生成长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1]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首选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18).
[2 ] 宋江照,王俊京,赵海娟,王晶晶.对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0).
[3] 尹德树.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建立[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7).
[4] 李霞.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状况的调查分析.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5] 刘同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与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篇2
大学生社会实践从狭义上来界定,主要指高校学生走出校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走入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 会,使学生在接触社会环境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一系列物质和精神活动的总称。[1]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上,右江民族医学院 强调“三个结合”即与医学教育目的结合,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1、与医学教育目的相结合
医学教育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医学生掌握具体医学知识或习得一两种临床技能,而是使医学生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这与马克思所提出: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是一致的。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他绝不只是技术精良的专家。他不仅有完备的知识、见识和谋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远大的世界眼光。本校在社会实践设计上,一是让学生通过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在亲眼目睹国家伟大成就,山乡巨变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崇高职业道德思想和医学使命;二是让学生通过调研,了解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和基层卫生状况,树立积极投身医疗卫生事业,立志成为人间大医的责任感使命感;三是在实践中更深刻理解本校“大医精诚”校训和人才培养目标,做一个“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和“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有作为”高级应用型医学人才。
2、与专业技能相结合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校时学生主要是学习专业理论,少有机会用于实践。在社会实践设计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这类实践活动会更容易提起同学们的参与热情,社会效果也特别好。比如:护理学院的学生结合《老年护理学》到敬老院做义工;预防医学专业同学下农村、进工地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临床专业急救方向同学进社区演示急救方法和包扎小技能;口腔系同学跟小学生结合爱牙日开展“大手拉小手”爱牙宣传活动。在学校社会实践类型中,专业实践类以及社会服务类中的医疗服务占整个社会实践活动类型的85%以上。
3、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大学功能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服务社会发展。在社会实践设计上我们针对百色地区周边不同县域需求情况,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如:对凌云县白豪茶产业,深入茶厂进行关于茶饮料、老茶叶效用调研,促进学校与企业联合科技攻关。在老师指导下,对百色芒果、荔枝、青蒿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研究抗炎止咳、抗氧化作用。对本土壮族、瑶族支系进行人类学研究。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加城乡清洁活动,同学们到农村开展灭四害活动。结合广西地中海贫血防控计划成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三年来深入8个县(区)10个乡镇开展宣讲活动。总之,根据社会需求所设计的专项调研、急救技能演示、民族医技法推广、义诊、专题讲座、问卷调查都受到社会欢迎。三年来,在暑假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中,共有118支服务团下到覆盖百色十二个县(区)等基层单位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服务活动。
二、医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取得成效
1、医学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在社会实践中,医学生们无形中还增长了包括政治、历史、经济、法律、伦理等方面的人文知识。通过进村入户、访贫问苦、义诊等活动,同学们学会以人为本,尊重人,在沟通交流中树立人文精神。这有利于帮助改进90后被认为“以自我为中心”,以及大学生“知识傲慢”和“技术傲慢”的社会偏见。通过体验,学生们在社会这所大学,在人民群众这个老师面前学会人文关怀,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生命价值和尊重人格的平等。在2013年5月第四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上,学校代表队李涛、雷裕玲、马瑞莺、陆江玉4名同学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娴熟的临床技能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夺得本次大赛三等奖。在总结会上,四位同学都表示除了技能之外,人文素质帮助他们获得更强大力量,成为制胜的另一个法宝。
2、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一是社会工作能力得到锻炼。社会实践中医学生要尝试去跟政府卫生、教育、民政等部门、跟中小企业、跟乡镇村部联系, 要同形形的百姓打交道。老百姓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文化层次,其思想观念、处世态度大相径庭。因此如何提高社会工作能力,通过积极的人际交往,获取理解、支持和信任,以消除各方面的阻力,完成实践活动任务,需要医学生不断摸索、磨炼和提高。二是沟通和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做群众工作,需要较强的表达和沟通才能。其中说话技巧、问话和听话技巧、礼仪等知识,都要在实践中演练。基本的活动内容如发放宣传手册和讲解基本常识,如果能抓住不同个体的特征,掌握适当的问话技巧,就能解除他们的心理防备,得到他们的配合。三是心理耐受挫折能力增强。同学们在活动方案文书中,活动内容和程序设计妥当完整。而实际上要顺利完成预计活动,学生们都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挫折。今年我们在做关于艾滋病问卷调查时,由于人们对艾滋病的不理解,常常不愿意填写调查问卷。有一组同学就碰到遭到居民怀疑、误会、拒之门外的情况,不得不电话求助,最后由带队老师和驻村干部协同解决。遇到这些问题,就是对学生心理的一种考验。学生们要克服挫折感和自尊心“伤不起”的考验,积极面对,沉着应对,走出困境并取得成功。这种挫折教育, 锻炼了他们的受挫力、培养他们的恒心和毅力。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就在这一次次的磨练中得到了提高。[2]
3、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
医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切身接触社会,了解群众疾苦,不仅在医学方面增长见识,更是亲身体验到基层医疗卫生现状,感受到群众对科技、医疗、卫生保障等方面的需求,从而进一步端正医学专业思想,树立忧患意识。通过社会实践这个第二课堂,坚定和内化“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医学生誓言,自觉树立献身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本校医学生在毕业后60%回到基层工作,为改善基层医疗卫生贡献力量。
三、对医学院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建议
1、多方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实践环境
社会实践现实性、体验性和践行性的特点,让大学生置身在一个真实、开放、充满着冲突、矛盾和挑战的环境里,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接触了形形的人和事,拓展了大学生人生体验的广度和深度,让他们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感悟时代的使命和自己肩负的责任。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医学高等院校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还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经验和方法尚待探索和总结,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不少问题:如形式单一,程序模式化;个别学生自信心不足,认识程度和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比如本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女生比例远远高于男生,个别团队男生人数只占10%,非常不利于活动的组织实施;有的学生自主能力不强, 对组织和带队老师依赖过多等。因此, 医学院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主管部门、学生机构以及社会三方面应该积极配合,总结经验,加强对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引导和支持,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内外条件,使这一素质工程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起来。[3]
2、建立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建立稳定、有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开展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力保障。要发动多方的力量,建立稳定、多功能、多类型的实践基地。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校企合作、与地方政府共建等建立多形式的校外实践基地。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广泛争取社会各界对社会实践基地的支持。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学校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篇3
3.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是旅游管理专业内在性的必然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根据自身专业发展需要,必须在进行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强调实践教学,让学生能有效地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利用所学理论知识服务社会,将产学有机结合起来的效果。旅游管理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实行产学结合是必不可少的,是整个教学中应渗透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旅游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情况,2013年7月份针对辽宁、安徽、广东等三省选择了9所高职院校进行调研,下面将调查了解到的高职院校社会实践基地使用情况如表1所示。表格数据显示:社会实践基地主要集中在企业独资方面,依托社会资源力量做好实践环节,培养出社会、企业满意的技能型复合人才。
三、旅游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存在的问题
1.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制度不健全首先,旅游业发展迅速,导致专业人才紧缺。学术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学校、企业关于实践基地建设理论方面借鉴的资源少,主要成果引进与国外借鉴、吸收、转化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没有形成完善的社会实践基地。学生在实践基地时,校方为了完成任务,依靠电话、QQ、邮箱等方式远程监控,学生的真正困难无法解决,学生落实实践教学的任务无法核实,实践教学仅是一个环节,失去了技能人才培养的意义。其次,学校方面制度的不健全导致社会实践基地的负责人对待实践学生的方式和管理上,将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使用,技术层面上学生无法学习到想学习的内容,实践教学的课程标准更加难以落实。再次,学生在实践基地的工作更多的是体力劳动,周而复始的内容,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对于本行业的初步认识就浅显很多。
2.社会实践基地缺乏稳定的资金保障旅游管理在很多院校都是新专业,经费都投入在硬件提升和热门专业上面,资金的缺乏是社会实践基地难以正常运转的因素之一。旅游专业的社会实践基地一般都是和酒店、景区相关,物质性很强,需要一定的资金,才能保证学生在本专业的实践课程学习的质量。加大对社会实践基地的物质投入,可以改善学生在实践基地学习的软、硬件条件,从而保障实践基地课程的顺利进行。社会实践基地有很多部门的负责人,在实践教学方面经验丰富,都可以作为校外实习指导老师加以聘用,建立正常的聘用制度,给予物质奖励调动其积极性,进而实践课程质量的落实才能有所保障。
3.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实践目标不统一高职院校课程设计上要求实践在整体课程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才能够学以致用、保证学生具备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希望学生通过专业学习,让其了解旅游行业的特征,掌握操作技能、培养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应对复杂的困难;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合适的工作中,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他们更多的是想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管理当中,从高强度的体力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所学知识反馈企业,他们看重的是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目标是利润,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实践管理制度。在对待实习学生时,仅仅是当做廉价劳动力,岗位的分配具有随意性,没有因人而异,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从而对整个行业产生不好的价值观。对学校、企业、学生本人而言都是损失。
四、旅游管理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考
篇4
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我背起行囊,和队友们踏上奔赴汤溪的征程,共同体验着不一样的生活。虽然不知道汤溪的住宿条件如何,不了解那里的村民是否会配合我们,不清楚活动是否能顺利进行,更有许许多多的未知数,然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社会实践正是这样一种磨练过程,这过程中有喜有泪,亦有欢乐和苦累,可是再苦再累也不怕,因为我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因为途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强烈地超出了我们已知的范畴,以一种陌生和挑战的姿态,敦促我们警惕,唤起我们好奇,① 使我们谦虚,亦因为“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所以我希望能在这短暂的时光中体味人生,增长才干,使自己成长。
一、当苦难已成为往事
在“七十二周年”的特殊日子里,我们来到拥有七百多年历史的寺平古村,访问了这样一群特殊的人——细菌战受害者。细菌战是抗战时期日军为节省工本,扩大成效,采取的毁灭人性的战术,当时大量的“霍乱”、“鼠疫”、“伤害”、“炭疽”细菌粉末被播撒于寺平村,导致当地无数的无辜百姓不得不忍受一辈子的折磨。
而如今,当我们去访问这些幸存的受害者,早已年过半百的他们谈起过去的往事时,更多地是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谈论,在他们脸上可以看出他们对现在生活的满意。也许对于他们来说,时间能洗涤伤痛,当苦难已成为往事,重要的是珍惜和抓牢身边的幸福,活在当下。在伤痛日复一日的折磨下,这是一股怎样的毅力和勇气支撑着他们挨到今天,并还能如此坦然地生活着,他们是多么的坚强。我被他们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可我又不想局限于感动,我希望将其化作一种奋斗的勇气和动力,激励着自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纵使以后多么困难和挫折。
特别的一年,特别的一天,特别的见闻,当苦难已成为往事,了解过去,从而正视历史,勿忘国耻,以将仇恨、悲愤化国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调研者,幸福着
为了解当代农村青年的生存状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代农村青年的生存状况的调研则成为了我们实践的一个主要部分。对于做调查问卷的艰辛,我早已耳熟能详了,更何况正值夏日,条件更为严峻,不过集体的力量,还有很多村民们热心的态度让我倍感凉爽。于我而言,此次问卷调查的收获不仅于此,因为我深感作为一名调研者的幸福。
首先,幸福来源于被调查者的配合。汤溪镇的村民们真的很善良,很热心。他们对于问卷,大多态度严谨,一字一句地读,不懂的地方更是详细询问,有的似乎是感觉到我们的辛苦,给坐,倒水等等尽量让我们舒适些,这些着实令我很感动。当然其间也吃过不少的“闭门羹”,还有态度冷漠,草草了事的,但是只要想到那些热心的可爱的人们,心里就倍感幸福。
其次,幸福来源于调查过后的总结与收获。此次问卷调查的总结与收获也是颇多,具体如下面几点:
1.做问卷调查脸皮要厚,要笑脸迎人,自己更不能有情绪。一找到目标人物,就要厚着脸皮上去“打扰”,即使遭到拒绝,也要微笑道谢,不能闹情绪,否则会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2.要有耐心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尤其是当有些被调查者不配合的情况下,更要耐心讲解与积极引导,还有当被调查者错答或者漏答题目的时候,也需及时指出并纠正等;
3.要试着换位思考,别人帮忙做问卷是处于热心,要心存感恩,同时若自己以后遇到别人做问卷等类似之事,也要伸出援手,积极配合;
4.要学会随机应变,问卷调查时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情况,自己要学会很好地处理;
5.对于问卷设计,要合理控制题目的数量,同时题目设计须严谨,因为在本次问卷中,当很多人看到背面还有很多时总是有些埋怨,实践中也体现了部分问题的设计缺乏严谨;
6.问卷调查路线分配须合理,本次调查中很多路线重复,导致效率有所降低。
三、累并快乐着
社会实践是一种磨练的过程,苦累是在所难免的,然而快乐是主旋律。因为在这说长也长说短也短的七天里,我们二十四个或相识或相闻却未相识或陌生的队友们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着实践,大家相互帮助、相互扶持,一路走来,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共同谱写了一段段美好又难忘的回忆。我不会忘记与大家一起家人般地吃饭、聊天与游戏,不会忘记一起顶着炎炎烈日日做着调查问卷,不会忘记一起分享板蓝根、绿豆汤和西瓜,不会忘记一起帮“家人”过生日,不会忘记……
《1》
四、美好的心灵
60个微笑、60份祝福,与祖国同发展,是我们庆祝祖国六十周岁生日的又一贺礼。如今看着成品中包含各个年龄段的灿烂微笑,视频中一声声真挚的“我爱我的祖国”、“祖国,我们祝您六十岁生日快乐”,感觉特激动,不仅仅因为那是我们实践的心血与成果,更是那一张张笑脸,一份份祝福所寄托的广大人民对祖国的祝福,所表达的他们真诚而炽热的爱国之情。一份祝福,一个微笑,花费很少,价值却很高,给的人幸福,收的人回报;一份祝福,一个微笑,仅有几秒,就转瞬即逝,留下的回忆,终生美好。②
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台下十年功”,实践以来的一直排练,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文
艺汇演。激情四射的健美操,幽默搞笑的单口相声,气势磅礴的诗朗诵等等,加上互动环节汤溪村民们的踊跃参加,“台上的一分钟”精彩不断,整场晚会很是成功。
随着晚会的顺利结束,我们在汤溪的实践也就正式结束了。回想着我们所经历过的实践活动——短暂却收获颇丰,所以我觉得这次的社会实践虽然有些教训,但总的说来还是比较成功的。
我认为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的前期方案制定阶段准备工作较充分,这就为我们以后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我们所进行的几项活动都是与农村当地紧密结合的,比较符合农民的口味,因此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比较容易能被农民所接受,这也是我们活动顺利进行的一个关键条件。
3.我们实践队的队员们不仅多才多艺,而且思想素质较高,能吃苦耐劳,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特别是当部分活动由于条件有限不能按原计划实行时,能够随机应变,及时制定相关方案等,这也是本次活动能顺利进行的本质所在。
至于做的不好的我想主要体现在此次活动的初步计划上,由于对所有的条件了解地不够充分,对实地考察不够深入,也将事情想得过于理想,以至于部分活动不能按计划进行,影响了整个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不过正因为有经验有教训,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实践,不论如何,本次的实践活动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赴汤溪的实践活动就这么结束了,有太多太多令人难忘的回忆,深情厚谊……然而对于此次实践,我所收获的远不止这些,我还认识到了人际交往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通往成功之路的阶梯,学会了与陌生人更好的沟通与交流,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团队合作、分工合作以及团队的信心对于集体工作开展的重要性等等,这些必将是我以后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宝贵财富。同时,我也感觉到自己在不断的成长,在自身方面亦发现了一些缺点和不足,应该向别人学习,并加以改正,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自己更加自信。
今年夏天,在汤溪的土地上,流下了我们坚定的脚步,洒下了我们青春的汗水,“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我们,仍用实际行动证明着自己。
参考文献:
篇5
一、当前我国群众文化的发展困境
(一)思想观念落后
我国各项事业正处于改革深水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过去的基础性逐渐向决定性转变这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文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不仅是中国,世界许多国家也正在经历着这一变革。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将发展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忽视了文化,尤其是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尽管改革开放后,有关部门将群众文化建设上升到政治高度,但仅仅停留于口号与文件,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很长一段时间内,群艺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和场所的管理思路停留在过去,不能满足群众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我国有关部门急需摒弃这种落后观念、树立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出一条群众文化工作新路子。
(二)管理体制僵化
现阶段,我国文化管理存在权限分散、体制僵化、市场监管缺失、人员配置不足等短板,导致相关文化工作开展困难。与此同时,受制于广场等公共基础文化设施的管理权限分散,组织相关文化活动时须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工作中多由掣肘,现有文化资源也难以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在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方面较为枯燥和单一,甚至形同虚设,例如我国某些地区的基层群众文化部门,每年仅仅举办一、两次演出活动,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和场所也沦为了盈利性场所,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未得到充分满足,文化的传承性、教育性等功能也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文化活动只是机械地走过场,缺乏应有的活动与吸引力,使得文化有关部门在群众中的公信力大打折扣。
(三)设施建设滞后
我国对群众文化建设在资金、政策、人力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经费的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例明显偏小,文化经费支出的增长率要远低于同期同级政府财政支出的增长率,所以很多地方的文化建设由于缺乏有力的经济保障而不能满足当地群众文化精神需求。
二、和谐社会视角下群众文化建设的路径探讨
(一)加强制度建设,落实政府发展群众文化的公共责任
我国现阶段,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滞后的原因是多样的,有来自于部分地方政府重经济、轻文化的错误认识方面的原因,这种错误与短视的观念导致了对群众文化建设长期忽视,对政绩的考核指标停留于容易量化和具体化的地方GDP,一套与政绩挂钩及责任追究机制相关联的文化成就考核体系未建立,使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缺乏约束机制和发展动力。所以,各级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基层群众文化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制定出一套具有本地特色的具有针对性的方针政策。
(二)坚持“软”“硬”兼施,构建群众文化服务体系
目前制约我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瓶颈是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东部地区群众需要文化,广大中西部地区也需要文化生活,城市人民需要精神熏陶,广大农村群众同样也需要文化滋润。文化理应是向所有社会成员开放的,贫穷与富裕、先进与落后在所不问。尽管现阶段,我国多已经逐渐形成了覆盖全体人民的文化网络,但地域之间不平衡、城乡文化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所以,各级政府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秉持“以人为本”理念,建设惠及全体人民的文化系统。在广大农村等文化基础薄弱地区,大力建设学校、农村文化室等硬件设施的同时,还要打造优质的软件配套设施,保障这些地区群众的文化权益。
(三)发扬传承与创新,推动群众文化多样化发展
打造优良的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和场所,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文化内容要紧密贴近广大群众现实生活。文化建设要充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创新和发展现代先进文化,并组织主体多元的各级群众积极参与的主题文化、娱乐活动,消除群众之间的陌生感与隔阂,打造和谐的社区文化。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保障,和谐社会为群众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二者相互依存。正确认识和把握基层群众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对其相关工作的开展具有深远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篇6
(二)内容丰富化,激发学生兴趣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不是所有的课程学生都是感兴趣的,小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并不是要对所有的内容都进行教学,而是要按照学生的兴趣、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选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使教学内容变得多样化、创新化,让学生也体会到自主选择学习活动的感觉。以科技、科学为切入点,挖掘出品德与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如教学《科技带给我们什么》,引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讨论,体会科学技术时时刻刻都存在我们身边,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带来了多少变化,辩证认识科学,学会用科学的思想认识、分析事物。以文明为切入点,挖掘出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如“对科学文明大家谈”,引发学生对文明的实践,在平时注重自己的文明用语,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促进学生讲文明、讲科学的良好习惯,建立文明校园。
(三)活动形式多样化
小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多样式的组织形式。集体活动形式,这种形式适合于学生参加具有普及性质的活动。如五一国际劳动节,学生可以一起种树,了解树木对地球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保护树木,提倡绿色环保,节约资源。个别活动形式,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体现出学生的特长与个性。在活动中“我们一起来作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积极动手,发挥想象力、创造性画一幅画,很多小学生的画中表现出来的东西都是美好的事物,内容也很丰富。
篇7
1可持续设计重要性
设计在人类的持续性发展中扮演者双刃剑的角色,在促进社会文化进步的同时,也有可能使人类文明走向绝路。作为设计师,在人类的持续性发展中更是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设计师要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在设计产品的始终。设计师是产品生命的赋予者,因为他们所负责的问题不仅涉及环境与生态问题,更涉及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以设计产品材质的选用为例,产品的既定年限、能利用途径,以及产品后期的循环利用等要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设计师社会责任的缺失
随着设计发展的大众化,多元化格局在设计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设计的公共性”受到了设计师们广泛的关注。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随着物质条件的富余以及权钱利益的诱惑不断增多,设计师们应有的责任感趋于淡薄,随之而来的价值取向问题也日益严重起来,主要表现在:在文化方面,对西方设计理念不能批判性吸收,对艺术主体性的重视不够。设计师们在设计中摒弃中国元素,从艺术标准到审美视角,对西方设计理念完全照搬。在生态方面,设计目的过于功利化,缺乏可持续性考虑。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转型,当代设计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世俗利益的冲击和影响,从而表现出日益严重的功利化现象。一些设计师不顾职业道德,只看重眼前利益,却忽视了生态环境的长远未来。忽视了产品设计、生产和服务各个环节的可持续设计考虑。
3可持续设计的路径
如果我们视可持续发展为一个过程,那么可持续设计业应该是以过程为导向的设计。[1]在设计过程中,策划、选材、制作、运输、使用和回收各个环节的考虑都是必要的。(1)确定产品最佳使用寿命。设计的创作过程是表现的过程,是设计意念的展现过程,是为人类贡献的过程。[2]因此在设计产品的使用寿命时,设计师要把产品的实际用途和对环境的影响结合起来,并做出全面评估,最终确定出产品的最佳使用寿命。一方面,对材料和能源的耗费越少,产品的使用寿命越长,环境受到的影响也就越小。另一方面,现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这对产品的使用功能和环保性能有着积极作用,因此,使用寿命长的产品其技术就必然落后,而且产品外观也缺乏美观性。这就要求设计师能够把握好各方面的关系,确定出科学合理的产品使用寿命。(2)选择健康环保材料。在设计时,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到产品的功能需求、审美需求以及技术要求,还要保证产品的环保性能,因此,在选择材料时要综合考虑环保与性能兼得。目前来说,市场常见的材料有可更新材料、危险材料、可降解材料三种。设计师在设计时要充分了解不同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功能特点等。在选择环保材料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扩大材料的选择范围,实现材料的多样性。其次,减少材料的耗用,尽量避免过量使用。再次,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重点选择可回收利用材料。(3)降低产品能耗。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能耗,还要注意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以家用电器为例,在设计时就要把减少水电消耗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通过材料创新和技术创新,把产品的能耗降到最低。(4)实现产品的回收利用。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时刻意识到自己的任何决定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环境和生态问题。[3]因此产品使用结束后的有效处理也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内容之一,产品在到达使用寿命或者用户结束使用时,都要采用环保的方式进行处理,其目的就是对材料进行再制造、再使用以及循环利用。因此,设计师的使命就是设计出在终止使用以后更容易环保处理的产品。在具体设计中,应该全面考虑到产品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从材料选择到产品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控制,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一般来说主要从五个方面对产品设计进行考虑:分别是减少消耗、可替代、可循环利用、可再使用、易于维修。一个好的设计不但要可虑到产品使用期间不为环境带来伤害,还要考虑到当它的生命结束后是否能够归回大自然,甚至回馈大自然。
4生态文明建设中设计的社会责任
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无法用明确的文字、法则来规范约束,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会遵循最起码的道德底线,因而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设计师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品在设计中要注意生态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把握。中国当代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要把我国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糅合当代概念的同时,实现对民族生态文化的传承。这不仅体现了设计的地域性,也承载了我国的社会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文化要素。(2)制定明确的价值标准判断体系。我国的设计价值判断标准与西方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主要是由民族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决定的。归根结底双方的设计生态环境不尽相同,只有制定出明确的价值判断体系,才能使设计出的作品具有典型的地域性和民族性。(3)加大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储备后续资源。设计的社会责任主要通过其产品展现出来,因此对设计人员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仅是对设计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更是为未来的设计发展储备人才力量。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仅包括专业技能的培训,还包括设计师社会责任的承担等方面。(4)营造良好的设计氛围。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途径,舆论的力量是巨大的,设计的发展也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在公众之间开展关于设计作品的讨论和评判,能够加深民众对设计的认识和关注,加强公众对设计师的监督,提升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5)设计要贴近民生,切合实际。社会责任感归根结底还是民生问题,因此提升设计师的社会责任感,最重要的就是从实际出发,以民生需求为设计点,鼓励设计师们走进民众生活,把自己的社会责任与公众的生活需求联系起来。
5结论
我们的健康乃至人类的生存都在受到环境和生态危机的威胁,因此,建立生态文明的社会不仅是改善目前环境状况的要求,更是为子孙后代创造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作为设计师,其社会责任就是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设计出环保、可循环利用的产品。一位优秀的设计师必须要将这一社会责任作为自己的从业道德,并以此作为设计活动的基本准则。参考文献:
篇8
中文专业文秘方向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了解了公司文秘工作中的具体业务知识。为以后社会实践的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从个人发展方面说,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工作作风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专业知识对工作的重要作用,因为这些都是在校学习中不曾接触过的方面。
社会实践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在校大学生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他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让他们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秘书这个职位上,技术性的劳动并不多,大多是些琐碎重复的工作,因而秘书在工作中所会遇到的挫折主要可能发生在几个方面。与上司沟通不好;上司给的某份工作感觉吃力,难以胜任;对琐碎重复的工作感到怨烦;与上司发生争执等方面。
针对文员这个职位的特点,具体到挫折时,不妨从调整心态来舒解压力,面对挫折。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分析,从客观、主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树立一个辩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要认识到正是挫折和教训才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才最终造就了成功。
学会自我宽慰,能容忍挫折,要心怀坦荡,情绪乐观,发奋图强。善于化压力为动力,改变内心的压抑状态,以求身心的轻松,重新争取成功,从而让目光面向未来。复印、传真、公文处理等文秘工作我都基本熟练。文秘管理要制发文件,处理文件和管理文件。在各种文件中,大部分具有不同程度的保密性,而且各级秘书人员经常接近领导,看一些重要文件,参加一些重要会议,所以,秘书人员在公共场合活动时要注意内外有别,把握分寸,对什么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要心中有数。
准确,是对工作质量的要求。文秘管理的准确性是指正确体现政策,正确表达领导意图,正确地办文办事,言行有分寸,文字能达意。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领导工作的准备性。文秘管理的准确性,涉及的方面很多,简要地说,就是:办文要准,办事要稳,情况要实,主意要慎。而要做到这些,必须态度认真,作风过细,不能疏忽大意,不能马虎潦草。否则就会贻误工作,甚至酿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通过社会实践,能够加深对文秘基本知识的理解,丰富实际管理知识,对日常文秘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认识到要做好日常企业文秘管理工作,既要注重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实践与理论两者紧密相结合。
二 中文专业教育方向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教育方面,社会实践的地方就不仅仅局限于学校,也有许多培训机构可以去。学生在假期找兼职的时候浏览的许多的求职网站,有许多的培训机构在招在校大学生做假期兼职,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社会实践的机会。还有就是大学生日常除了上课以外,课余时间是比较丰富的,他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做家教兼职,对于家教而言,一般都是以初中,高中的学生作为对象来进行辅导,大部分都是他们学过的知识,难度较低。
各地方初中,高中对他们来说想获得一个社会实践的机会比较困难,所以他们应该把目光放在培训机构和家教这两个方面来。
在培训机构来实践可以说是实习性质的社会实践,就我们中文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在培训机构里,能力强些的学生可以担任外国人学习中文的导师或导师助教,如果作为一名导师来说,就要对所教授的学生的大体中文能力进行评估,之后再根据教学时间来安排教学量及内容;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助教是个很不错的实践选择,在做助教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当作半个学生,而学习的内容则是在老师教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所用到的方式方法,以及在这种方式方法下学生的理解情况,针对不同的理解情况老师又是如何应对的。当然,助教也不是一味的去学习经验,老师也会给助教安排一些能力所及的工作,对于这些工作就是作为助教的实践方式。
做家教这一方面较在培训机构实践来说要简单一些,因为家教所实践的对象是初中生,高中生,小学生。而中文专业的学生都是在高中时期的文科生,有的科目没有接触过,或是接触的比较少,那么他们就可以根据这些来选择他们实践的对象。对于高中生来说,高考是他们高中阶段的目标,中文专业的学生们可以对文综,语文这两大科目来进行实践,在辅导前要认真准备各个知识点,更多的是教授他们方法,用自己的经验来弥补他们的不足。实践对象的每一次考试都是对我们实践成果的一次检验,通过他们的考试卷来分析自己在辅导过程中有那些不足,有那些漏洞。
三 中文专业新闻方向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个新闻人,应该擅长主动和别人交流打交道。在此次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面对沉默不语的尴尬,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与别人主动交流,在工作的时候同样也要积极主动地与同事交流。在今后的社会工作中,注重的是团队精神,而且我还必须去帮助别人或是接受别人的帮助已完成工作。
自己准备一个记事本,对于刚刚才开始社会实践的我们来说,采访中的记录也是很重要的,或许老师在采访中不会记太多的笔记,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有着很丰富的经验,而对于刚刚起步的我们来说,笔记对于后来的写作是大有作用的。
通过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参与采访的实际过程和写作,也开拓了视野,见识社会各界人士工作言谈。作为大学生,实践的地方可以选择地方电台,报道的内容仅为当地的社会经济服务,作为政府和民众的传声筒。地方电台的记者就站在本 地居民的角度上选择与百姓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来报道,这可以让学生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对于同一个事件,怎样抓住事件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良好的文字能力是首要的。而新闻稿的写作必须是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必须交代起因、过程、结果。新闻业务能力方面,为优秀的新闻报道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好的新闻题材,好的采访技巧,好的写作手法。这些都是在校期间老师所教授的内容,而在社会实践时,这些学过的理论知识就很难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所以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虚心,认真听前辈的采访方式,写作方式。
日常工作都会比较繁琐,枯燥,在工作岗位上一定要勤于思考,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虚心的向人学习,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及时的与他人沟通。赵主管在这方面帮了我很大的忙,他指导我在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自己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新闻稿件写法技能。
篇9
首先定义一下尺度,所谓的尺度就是在不同空间范围内,建筑的整体及各构成要素使人产生的感觉,是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给人的大小印象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它包括建筑形体的长度、宽度、整体与城市、整体与整体、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对行为主体人产生的心理影响。讲到尺度时应注意它与尺寸之间的区别,尺度一般不是指建筑物或要素的真实尺寸,而是表达一种关系及其给人的感觉,尺寸是用度量单位,如:公里、米、尺、厘米等对建筑物或要素的度量,是在量上反映建筑及各构成要素的大小。不同的尺度带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的尺度使高层建筑显得挺拔或厚重,有的则使高层建筑显得庞大或轻飘,它直接影响人的心理感受,由此可见,尺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
1、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外部尺度
当前,我国的高层建筑外部造型设计多以追求建筑形象的新、奇、特为目标,每栋高层都想表现自己,突出自我,而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整个城市显得纷繁无序、生硬,建筑个体外部体量失衡,缺乏亲近感,拒人于千里之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的认真仔细推敲,因此,对高层建筑的外部尺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1城市尺度
高层建筑对城市各构成要素也产生重大的影响,高层建筑的位置、高度的确定,也应充分地考虑该城市尺度、传统文化,不当的尺度会对城市产生不良的影响,改变了城市传统的历史文化,也改变了原来城市各构成要素之间有机协调的比例关系,如:上海市,黄浦江可谓是城市一条重要水系,原先具有宽大、雄壮的气势。但由于东方明珠塔的建成,又过于*近黄浦江,其他高层建筑也跟着*近黄浦江建设,使黄浦江的尺度感变小了,失去了原有的雄壮,而改变了老上海的历史与文化,从这一角度讲,东方明珠塔的建成又是一件憾事。
1.2整体尺度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如: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给人的感觉。整体尺度是设计师十分注重的,关于建筑的整体尺度的均衡理论有许多种,但都强调整体尺度均衡的重要性。面对一栋建筑物时,人的本能渴望是能把握该栋建筑物的秩序或规律,如果得到这一点,就会认为这一建筑物容易理解和掌握,若不能得到这一点,人对该建筑物的感知就会是一些毫无意义的混乱和不安。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时要注意下面的两点:
1.2.1各部分尺度比例的协调
高层建筑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裙房、主体和顶部,也有些建筑在设计中加入了活跃元,以使整栋建筑造型生动活跃起来。一个造型美的高层建筑是建立在很好地处理了这几个部分之间的尺度关系,而这三个部分尺度的确定,应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参考系(如把建筑的一层或几层的高度作为参考系),不能每一部分的尺度参考系都不同,这样易使整个建筑含糊、难以把握。
1.2.2高层建筑中各部分细部尺度应有层次性
高层建筑各部分细部尺度的划分是建立在整体尺度的基础上的,各个主要部分应有更细的划分,尺度具有等级性,才能使各个部分造型构成丰富。尺度等级最高部分为高层建筑的某一整个部分(裙房、主体和顶部),最低部分通常采用层高、开间的尺寸、窗户、阳台等这些为人们所熟知的尺寸,使人们观察该建筑时很容易把握该部分的尺度大小。一般在最高和最低等级之间还有1~2个尺度等级,也不易过多,太多易使建筑造型复杂而难以把握。
1.3街道尺度
街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影响。这是人对高层建筑近距离的感知,也是高层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临近街道的高层建筑部分的尺度确定,主要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易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减少了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例如:上海南京路两边的高层建筑置于后面,裙房置于前使两侧的建筑高度与街道的宽度的比例为1∶12,形成良好的购物环境。
为了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相一致,宜有所呼应。如:在新加坡老区和改建后的一条干道的两侧,为了不致造成新区高层和老区低层截然分开,沿新区一侧作了和老区房屋高度相同中相似的裙房,高层稍后退,形态效果良好的对话关系。
1.4近人尺度
近人尺度是指高层建筑最底部分及建筑物的出入口的尺寸给人的感觉。这部分经常为使用者所接触,也易被人们仔细观察,也是人们对建筑直接感触的重要部分。其尺度设计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易使建筑缺少亲近性,过小则减小了建筑的尺度感,使建筑犹如玩具。
在近人尺度处理中,应特别注意建筑底层及入口的柱子、墙面的尺度划分,檐口、门、窗及装饰的处理,使其尺度感比以上几个部分更细。对入口部分及建筑周边空间加以限定,创造一个由街道到建筑的过渡缓冲的空间,使人的心理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如:上海图书馆门前采用柱廊的形式,使出入馆的人有一个过渡区,这样使建筑更具有近人及亲人性。
1.5细部尺度
细部尺度是指高层建筑更细的尺度,它主要是指材料的质感。在生活中,有的事物我们喜欢触摸,有的事物我们不喜欢触摸——我们通过说“美妙”或“可怕”来对这些事物做出反应,形成人的视觉质感,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不同材料的质感,来塑造建筑物,吸引人们亲手去触摸或至少取得同我们的眼睛亲近感,或者换言之,通过质感产生一种视觉上优美的感觉。勒。柯布西埃在拉托尔提建造的修道院是运用或者确切地说是留下大自然“印下”的质感的优秀典范,这里的质感,也就是用斜撑制作在混凝土上留的木纹。
2、高层建筑外部尺度设计的原则
2.1建筑与城市环境在尺度上的统一
注意高层建筑布置对城市轮廓线的影响,因为在城市轮廓线的组织中,起最大作用的是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因而它的布置应遵行有机统一的原则进行布置:(1)高层建筑聚集在一起布置,可以形成城市的“冠”,但为避免其相互干扰,可以采用一系列不同的高度,或虽采用相仿高度,但彼此间距适当,组成有关的构图。也可以单栋高层建筑布置在道路转弯处,以丰富行人的视觉观赏。(2)若高层建筑彼此间毫无关系,随处随地而起不到向心的凝聚感,则不会产生令人满意的和谐整体。(3)高层建筑的顶部不应雷同或减少雷同,因为这会极大影响轮廓线的优美感。超级秘书网
2.2同一高层建筑形象中,尺度要有序
高层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这一尺度的序列,在某一尺度设计中要遵守尺度的统一性,不能把几种尺度混淆使用,才能保证高层建筑物与城市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及与人之间保持良好的有机统一。
2.3高层建筑形象在尺度上须有可识别性
篇10
现行的管理制度下,研究生社会实践的主体能动性受到压抑。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主要依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管理部门和大学生活动组织(主要是学生会组织),这些部门和组织都呈“金字塔”式的分层次分等级结构,其内部的组织结构是按照管理权限和责任把每个组织机构排列在小同的层级上。这种专门化的科层制组织形成了固定的权力等级和规章制度,在现行科层制下,组织成员表现出非人格化基本特征。(张家军,2009:141-145)因此,目前研究生的社会实践管理都不同程度地带有“刚性管理”的特征,即通过制度或规章来管理研究生组织活动、约束研究生组织行为,使之处于非主动状态,具有受制性特征,从而造成了研究生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某种程度上的丧失,主体能动性受到压抑。教育管理者以一种尊上的教育姿态通过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来组织学生及其活动,那么,无法换位思考的管理状态下,无法了解学生及其组织活动的真实动机、心理感受和实际需要。
1.2管理方式对实践主体的综合能力引导的缺失
被动管理环境下的主体能动性的激发和发挥受到制度层面的阻碍,或受管理手段的抑制,容易导致研究生综合能力缺陷。目前,研究生年龄越来越小龄化,大部分是应届本科继续攻读,其综合能力培养是一项挑战。研究生的创新实践、人际沟通、学习竞争和合作能力从书本上是难以学得到的,需要长期的实践训练;另外,社会对个人的领导、战略、危机处理等能力也有很大程度的需求,因此,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者在制定能力培养目标时,要理性思考并构建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和科研创新能力、社会竞争和适应能力、组织管理和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多层次能力体系。(余长春等,2009:95-96)这些能力的构建要基于自主能动性合理引导研究生社会实践,科学合理地设计规章和制度,制定方案和策略。现行教育管理框架下研究生既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教育客体,又是社会实践的被动管理者,因此,研究生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的双重性,必然要求教育管理者要具有理性的管理方式和途径,除了需要在机构设置、制度规范、奖励约束外,还需要设计能产性模型,促使研究生实践能力的自主生成和自身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
2、社会实践管理的策略
刚性管理的组织制度下,研究生社会实践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但是,也不能完全取消刚性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否则,教育组织及其系统就无法正常、高效运转。因此,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既需要刚性管理,又需要有理性的管理策略和可行的活动方案和内容,积极引导、培养研究生的主动实践能力。
2.1基于目标管理的策略
目标管理是1954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至今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它以长期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和管理手段,积极实现预期目标。它在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的组织和制度下,细化并明确目标体系,强调结果,重视组织体及人的能动性。依据高校组织体系的特点,可以利用目标管理策略系统管理研究生社会实践,调动每个研究生的实践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许多高校把目标管理策略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管理工作,具有实践上的有效性。(朱芳转,2010:166-168)目标化的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了制定目标、实施计划以及评价结果等环节。制定目标时,管理部门需调研研究生的不同需求,制定实践目标和实践方案,构建出有效的实践能力生成模型。实施目标的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建立积极的控制系统,明确责任目标,对组织活动和个性进行积极的控制,同时,根据实践情况及时调整实践方案和措施,以追求实践效果的最大性。对于实践结果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公平、民主,否则,会影响下一步决策和实践。基于目标管理的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注重实践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研究生作为实践活动主体,具有完全的自我组织、参与、管理和控制能力,其实践能力的生成和发挥是在确定实践对象、制定实践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等整个实践环节中实现的。因此,理性的研究生社会管理要通过社会实践来有效激发研究生的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2基于项目管理的策略
项目管理是管理领域又一成功的经验,德国将其引入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基于项目管理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旨在通过研究生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来自我形成和培养实践和创造能力。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是通过设置项目,进行招标,然后由项目经理及其自主组织来实现社会实践的目标。这种模式运用系统论和方法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用,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项目进行组织、协调、控制,追求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方式。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者仅仅提出能力目标体系和原则要求,把整个实践项目和组织活动作为一种项目并提供实践经费,向整个研究生进行项目的公开招投标。实践项目的中标者需要通过团队的形式组织、策划、执行和控制,项目团队及其成员都是临时性,是通过自主招聘和选拔成立的,或者依托不同的社团组织来完成实践项目,以此来培养研究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项目的运作,还需要管理者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对项目进行跟踪和控制,通过成立控制系统和信息反馈渠道,来保证项目顺利完成。项目管理策略的运用,对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来讲,减轻了职能部门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以便腾出时间进行工作研究和政策研究。同时,在自主的项目运作过程中,研究生很好地锻炼了质疑力、观察力、协同力、领导力等能力素质,也为社会孕育了民主和公平的思维习惯。
篇11
新形势下,企业工会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职工利益群体日益多样化,工会维稳任务加重,职工和企业间的矛盾不断增多。企业工会作为协调职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的中间人,必须充分的考虑双方的利益,采取双赢互利的解决办法,充分的化解双方间的矛盾,从而谋求企业的整体发展。创新企业工会文化建设,从文化建设入手,加强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和凝聚力,对塑造企业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 企业工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企业工会文化的具体内涵可以概括为工会组织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长期以来形成的基本价值观,工作作风及行为规范等要素的总称。企业工会文化是企业工会建设的精神支撑,是社会文化和工会工作长期互动的结果。工会文化的形成是通过企业文化宣传、教育、培训及文化娱乐等方式,加强企业职工间的交流,统一职工意志及行为,凝聚力量,实现工会的总目标。企业工会文化因各个企业的不同情况而异,因而具有独特性。工会文化的优劣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氛围,及企业的发展导向,企业工会文化的发展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企业工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影响起着主动性的作用。企业文化发展的目标是为了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企业独具特色的文化属性,增强竞争力。首先,工会的教育和宣导功能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工会作为企业和职工间的交流媒介,为企业和职工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和工具,使企业文化的宣传,实现职工教育成为可能。具体来讲,企业工会是一个基层的群众性组织,其可以直接联系到群众,通过同职工的具体接触,了解其思想和生活状况,同时做好企业文化的宣传和引导,增强凝聚力和号召力,在形成独特工会文化的同时,做好企业文化的宣导工作,企业工会文化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工会作为企业文化宣传的主要阵地,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如前文所述,工会是企业向职工宣传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工会通过对职工的良好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对形成独有企业特色且高质量的企业文化有重大意义。
(二) 工会文化的建设对工会本身的建设和发展有重大意义。首先,工会文化是企业工会的精神支柱,和发展支撑。工会文化的优劣决定了企业工会发展的氛围和潜力,积极向上的工会文化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努力奋进的进取精神,不仅表现为职工工作态度,也影响着职工的生活状况,从而促进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进一步发展;其次,工会文化和企业工会工作相互作用影响着企业工会整体发展状况。积极的工会文化促进工会的发展,工会工作的良好运行也有利于工会文化的进一步优化和前进,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决定了企业工会整体的运行和发展。
三、 如何创新企业工会文化的建设
先进的思想指导是实践工作良好运行的前提,如何创新企业工会文化的建设,使之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状况的需要,是新时期企业工会文化建设的重点。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加强对企业职工先进思想的宣导和教育工作,使之确立与时俱进的思想,树立创新意识。职工是企业发展的最直接影响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树立企业职工积极的创新意识,才能从根本上保持企业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企业工会文化建设应当充分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从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出发,树立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企业工会应勇于做企业责任的承担着,从管理层出发,积极围绕企业的行政主体开展工作,为管理者排忧解难,出谋划策。
(二) 开展“创新争优”活动,制定清晰的奖惩制度,以奖为主,以惩为辅。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制度,是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的重要举措。其次,积极开展创新争优活动,创建学习型、竞争型的工会文化。企业工会继续发挥其宣导和教育职能,营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工学结合的企业发展氛围,促进企业发展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三) 开展岗位技术竞技活动,营造积极竞争,共同进步的企业工会文化氛围。企业工会可以对企业发展工程中出现的技术难点、安全重点等问题开展技术竞技活动,增强企业职工的参与度,确立其创新意识,增强责任感。岗位竞技活动的开展对企业技术的革新,企业凝聚力的增强,良好工会文化及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四) 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增强职工整体文化素质。企业工会可以通过对职工建议的征集,有针对性的开展多项文体活动,不仅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提升职工的工作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激发职工对先进文化的追求,提升职工文化品位和素质,从而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质量,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五) 增强企业工会的独立性,保障工会的维权性质不变。企业工会是企业职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最直接盾牌,企业工会应当坚持其独立性地位,加强对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实现企业工会组织的存在的根本价值。
结语
企业工会文化的建设归根到底是企业职工文化的建设,企业职工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充分认识到工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确立工会的桥梁地位,是促进企业整体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因而,创新企业工会文化的发展思路,结合时代特征,不断优化发展战略,必将促进企业飞速发展。(作者单位:郑煤集团公司工会)
参考文献:
篇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消费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品种极大丰富,消费需求不断走向多样化,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与此不协调的是我国由企业社会责任引发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连连不断的食品安全问题令民众更为担忧。从2006年“苏丹红”、2008年“毒奶粉”到2011年“香精包子”、“染色馒头”,再到2012年“3.15”晚会曝光的麦当劳旧货换新装、家乐福“返包”销售过期食品,诸多的事件使食品似乎要与划上等号。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也直接影响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公众利益,如果任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
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公众及学术界对食品安全产生的原因进行思考。这些原因归纳起来有如下五个方面。第一,食品安全问题是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中,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而产生的,这些问题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第二,政府监管不到位。由于食品企业数量庞大,涉及面广,食品监管方面存在死角。同时,政府监管队伍素质较低、人员少、装备落后,责任意识、执法水平都亟待提高。第三,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食品行业法律法规仍存在漏洞,并且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与依法查处违法违规企业力度不够。第四,食品检测技术的发展落后于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这直接导致食品生产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的滥用带来新的危害。第五,消费者错误的认知趋向。在走访一家羊杂汤店的过程中,老板以骨头汤的熬制为例给我们介绍,消费者都认为又白义浓的骨头汤才是“高汤”,可实际上骨头汤即使熬很长时间也不容易出现消费者所谓的“高汤”状态,而使用食品添加剂后,骨头汤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够变得又白又浓,深受消费者喜欢。所以,使用食品添加剂,生意变得更红火,而不使用食品添加剂,生意就惨淡,“聪明”的老板自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但对食品安全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首先应该是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要符合“食品”的起码要求,食品生产企业用什么生产、怎样生产直接关系到食品的安全和社会公众的健康。因此,食品生产企业是确保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其肩负的责任与其他环节的企业相比是更重要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必须依法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自律,构建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从企业文化到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各个方面切实保障食品安全,真正把企业责任贯彻到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
二、企业文化是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不可或缺的依托与载体
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是社会压力和法律约束的产物,更应该成为企业的自律行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不可或缺的依托和载体,是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和保证。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它在潜意识中规范员工的行为,并且在长时期内不断延续下去。食品企业的企业文化是指食品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以带有本企业特征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的企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就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来看,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由企业内部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企业哲学、行为规范、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规章制度等的总和。企业文化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周三多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企业文化的结构层次划分为:表层文化、中介文化、深层文化。表层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文化,中介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管理文化、制度文化和生活文化,而深层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组织目标、组织宗旨、组织精神、价值标准、组织道德、团体意识等观念文化。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风格。这一风格蕴含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它内化为企业做事的方式,具有本企业的独特性。张大中等将企业文化看作是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存在方式,这种方式也凸显了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特点,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和生活表现出来。企业观念居于主导地位,不同的企业文化常常表现为不同的类型和模式。企业文化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融合。它通过精神和文化的力量,从管理的深层规范企业行为.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服务。
企业文化的功能来源于它是一种控制系统,它是对那些指导群体内的所有人。按相似规则行事的处罚和奖励措施的反应,体现出企业文化同质性或一致性的实质。一个没有理想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没有长远目标的企业同样是没有希望的企业。在现代企业竞争中,最高层次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不仅明确了企业的最高目标,而且能够把企业成员的个人目标引导到共同目标上来,使企业成员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同时激发他们的事业心与成功的欲望及工作的热情、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从靠策略引导员工去实现企业的目标转变成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所形成的竞争力更加持久。企业文化对企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这种约束和规范不是硬制度的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对一个企业来说,即使有了各种各样的企业管理规章制度,也很难规范每一个员工的行为。而企业文化能使员丁在内心深处形成一种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能够产生更强大、更深刻、更持久的约束效果。当一种企业的价值观被该企业的员工认同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思想、情感等各方面把其成员团结在一起,从而形成巨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总起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人们共同拥有的特有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聚合,这些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构成企业中人与人之间、人与企业之间交往的方式。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及其员工的行为,包括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改变企业社会责任状况的最根本途径是从企业文化人手。
在食品安全受到大家广泛关注的现实背景中,食品企业必须主动去承担社会责任。在这种趋势下,企业必须思考履行社会责任的途径与方法。在企业文化中渗透社会责任是其必选的角度之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将社会责任的内容内化为企业员工的价值观,这样才能够有效影响企业和员工的行为,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同时,企业文化所包含的责任价值观如果能够得到利益相关者的接受和认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就会作出对企业有利的决策和行为。企业不仅要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渗透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更要从战略的角度系统地统筹内外,促进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的有机融合,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企业和社会双赢与发展,使得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保持较高的绩效。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张德(2009)曾提出可以从企业文化理念、企业制度行为与企业符号三个层面进行设计,本研究对食品企业文化建设中社会责任的渗透是在以上三个层面的基础上进行的可操作性的具体展开。
三、食品企业文化建设中社会责任的渗透
(一)在企业文化理念中渗透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理念层设计,就是按照有关的程序总结、提炼或确定理念层次的各个要素并表达出来,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理念体系。企业文化理念包括企业目标与愿景、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管理模式、企业道德、企业精神与企业作风。食品企业在文化建设中要实现对社会责任的渗透,首先,应该设计多层次的目标体系,把食品安全作为首要的社会责任。同时,要把价值判断引入到管理活动中,使企业建立起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双目标体系。企业还要从双目标体系逐步向多目标体系(比如利润、消费者、感兴趣的领域、增长、育人、好公民)的过渡。在食品企业的愿景设计中要有企业共同的愿景,这种共同的愿景是企业员工接受的愿景,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对企业存在使命的认识(食品企业要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为第一使命)、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和达到目标的手段。其次,要树立以食品安全为主要社会责任的群体价值观。价值观决定着人们追求什么、放弃什么、做什么与不做什么,它构成了企业的心理氛围和文化氛围,随时随地影响着员工能动性的发挥。再次,要确立食品质量是健康、食品安全是生命的企业哲学。这种企业哲学并不是对企业每项工作的具体规定,也不是强制性的措施,而是作为工作的最高原则和基本规律被广大职工认识和掌握以后,化为他们自己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成为他们思考问题、采取措施和开展工作时自觉遵守的原则和规律。最后,企业经营理念中要把确保产品质量、对消费者负责放在第一位。企业经营理念是企业经营的基本依据,食品企业的经营理念要特别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并用它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同时,还应该使“爱岗敬业、保质保量、信誉第一”成为食品企业的企业道德规范,并形成良好的保证食品安全的企业作风。
(二)在企业文化制度行为中渗透社会责任
在企业文化制度行为中可以从四个方面渗透社会责任。第一.在工作制度中渗透社会责任。在制定生产管理制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企业产品的生产流程、配料等因素,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的投入和生产工艺上都符合食品安全的相关规定。第二,在责任制度中渗透社会责任。对企业内部的每个单位、每个岗位、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考核并与经济利益和奖惩挂钩,如在原材料购入、食品生产和成品保存等三个关口加大抽检力度,对检查出的不合格产品实行问责制,根据不合格率的高低分别进行扣发奖金、调离岗位直至开除的处分。对合格率连续保持较高的授予其诸如食品安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或小组“流动红旗”或食品安全先进车间“流动红旗”。第三,在特殊制度中渗透社会责任。企业在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可以设计出更多更有效的特殊制度。为了更好地在食品企业文化中渗透社会责任和食品安全意识,我们可以根据食品企业的特点设计出诸如“每日考核制度”或“百分百安全”制度,来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集中体现食品企业追求食品安全和社会责任的企业精神。第四,在企业风俗中渗透社会责任。企业风俗是指在企业长期的发展中延续下来的约定俗成的活动、节日、习惯、仪式等。食品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定期开展一些诸如食品安全生产月、质量安全标兵评选等活动。对考核评选结果在企业的醒目位置于与公示,以此来激励和培养员工的自豪感和责任感。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举措,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企业和员工的食品安全意识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
篇13
(一)网民信息传播主体化
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博客是一种全新的自由发表个人思想的网络出版方式。并且实现了个人网页自我表达与论坛公众性两个特点。当今社会,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愿望,传统媒体只是一个主流声音的表达,为了能够实现党和政府舆论监督的职能,传统媒体中的信息的需要经过一些审核,这些信息都是代表主旋律的内容,而真正发自个人内心的作品未必能够通过审核,或许由于内容上的偏颇,或许又是由于文采方面的匮乏,总之这是个比较难的门槛。在博客上,博客个人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独立的对事件的看法,信息传播主体地位的改变,让博客受到了人们的追捧,也对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的精彩,于是“全民博客”现象的出现成为一个时期讨论的重点。
(二)信息形式多样化
作为一个新兴的网络信息形式,博客让普通民众拥有了更多的个人言论的权利。从这一层面来说,博客的出现为“言论自由”提供了媒介上的可能,使“言论自由”这一法律内涵拥有了更多的可操作性。博客文章内容题材和形式多样,因而更容易受到用户的欢迎。专业的博客网站用户数量大,有价值的文章通常更容易迅速获得大量用户的关注,在推广效率方面要高过一般的网站。如果博客拥有个人网站,也可以自己希望发表的任何信息,但是相对于博客网站来说,个人网站的影响力通常比较弱,而且在创建内容和品牌可信度方面有一定难度,合理利用博客工具有利于弥补个人网站宣传功能的不足。在博客世界里,任何一个独立的个人视点描述的真实,都具有新闻传播的价值,平民精神与草根和边缘意识始终贯穿在博客写作之中。
(三)博客使用者独家新闻
目前,传统意义上的由一家新闻机构单独报道的“独家新闻”,在现实的传播环境中仍然存在,但从一定意义上讲,它其实是信息发展不均衡、信息渠道不畅通的产物。很多突发性事件是转瞬即逝的,不可能事先守候,不可能按照传统的新闻采写流程来计划安排,因此能偶尔捕捉到时间发生那一瞬是记者最大的运气。而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是没有这个条件整天蹲守在街边等待突发时间发生的。即使发生事件后,媒体组织记者及时赶往现场,而此时往往已经“事过境迁”。但是市民博客作者却广泛分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虽然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新闻写作培训,然而只要手上有一定的工具,几张事件发生过程照片的拍摄和对事件的简单描述是没有问题的。
(四)发表对事件的个人看法
从互联网进入人们的生活之后,网络的巨大信息存储使得很多人渐渐习惯在网络中查找知识和信息。在博客盛行后,查询的结果很多都显示为博客网页。也就是说博客作为一个载体起了信息和信息反馈的双重作用,博客的作者在个人博客是是传者,而在看别人博客的时候又是受受者。传者和受者在博客传播中没有明显的界限。众多的读者可以成为众多的作者,在上面加上自己的内容和链接,使这个文本的资源大大丰富。就个人知识的角度来讲,博客代表着个人知识的过滤积累以及相互之间的深刻交流,是就某些只是的社会交流辩论的新方式。一个博客把在网络浏览中获取的知识和自己的感想,经过一番思考和升华张贴到自己的博客网页上,这是经过摘录、诠释的知识,于是,有着共同兴趣的博客,在博客网站里建立起共享的社区,并在其中不断把知识再生产出来,继续与他人共享,从而组成一个个“博客圈”。
二、规范博客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言论传播
网民通过博客的形式参与到社会热点事件的传播中来,这成为新闻传播中言论自由的一个表达形式,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目前的一些不良博客中的传播现象,这对于博客的言论自由来说一个重要的考验,为了能够让网民自由的通过博客参与到信息传播中来,具体的来说,规范博客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
(一)及时公开新闻信息
当社会重大热点事件发生后,无论是对于媒体还是对于政府来讲,都要通过各种渠道努力地反映事件的真实一面,给受众最权威的信息解释,而不是采取瞒报的方式来解决,特别是在现在的信息高度发达的现状下,网络对于信息的传递方式可以说是飞速的。利用博客的形式进行的信息传递,有时候甚至可以说是对信息的一些负面方向进行曝光处理,因此这个时候要及时进行信息的公开成为媒体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
(二)政府加强对网络的管理
网络虽然是一个自由的地方,网民可以发表对事件的真实看法,但是对于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媒体工作来说,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当博客成为网民参与社会事件管理的重要方式,在开放化的情况下,给政府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政府应采取措施寻求政治参与和政治稳定之间的相对同步。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网络传播的政策,建立一套适合和谐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的控制和管理制度,达到自由与管制平衡。通过政府加强对于博客内容的管理来实现对互联网在社会热点事件的传播中的管理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今年年初的关于低俗网站的整治和管理中,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先后公布了几个批次的低俗网站,并给与一定的治理措施,从这样的管理来看,对不良网站的管理的同时也给博客管理带来一定的警醒作用,是显现博客良性传播方向发展的一个教训。
(三)发挥网络把关人的职能
1.加强网络信息管理
中国互联网协会了《文明上网自律公约》写召广大网民从自身做起,以积极态度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言论空前开放的网络社会中,网络上的语言暴力是相当严重的,而论坛往往成为网络暴力的发源地。在缺少道德规范作为指导的虑拟空间里,网民的行为只能依靠自律意识来进行约束,因此必须加强网民自身的思想道德教育,在良好的自律意识支配下与他人进行交往。
2.网民自身的素质提升
在网络提供的充分的言论自由的前提下,一方面网民获得了自由表达对事件看法的机会,但是另一方面,在群体情绪的影响下,网民的言行也有可能演变为一种“集体暴力”。网友们针对不平的事件,可以谴责、抨击,可以发表评论,这此对推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制度建设都大有益处。但是,通过网络追查井公布传播当事人的个人信息,代替法律的制裁而自设道德审判庭,煽动和纠集人群以暴力语言进行群体围攻的做法就是滥用了手中的话语权,让人感到了一种狂热。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及洁净的网络环境,广大网民要尊重自己手中的话语权,不要让自己手中的工具既伤害别人又伤害自己。
3.加强互联网的网络规范
互联网的出现有助于维护公众的知情权,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一系列网络事件提醒我们,有必要划清言论自由与侵权之间的界限,对于侵权的网上言论,要有一套有效的机制进行监督,使侵权者无法逃脱应负的法律责任。无论用匿名还是真名,人们在行使个人自由权利时,都不得侵犯他人的同等权利。我国应制定专门法律来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权。其中,应该详细规定公民网络隐私权的内容。具体应包括知悉权、选择权、控制权、女全请求权等。同时,需要完善其他与公民隐私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之与一般性规定和专门法律规定相配套,能够更好地起到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雪莉·特克.虚拟化身:网路时代的身份认同[M].台湾: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8年出版.
[2]黄瑚.新闻伦理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126-128页.
[3]朱凯.博客的社会心理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年第1期,第52-59页.
[4]章琰.进化还是异化[D].南京理工大学.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年,第63-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