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安全用药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家庭安全用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家庭安全用药论文

篇1

2我国临床药学的实践情况

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了临床药学的概念。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等药事法规的相继出台,国家对临床用药也越来越重视,在医院等级评价中,明确要求各级医院需配备专职的临床药师[5]。然而,医院临床药学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许多三级医院的临床药学开展得不够理想。除了受我国临床药学起步较晚、学制较短的客观条件制约以外,笔者认为也与高等学校对临床药学实践的重视不够、学生毕业的考核标准不够规范有关。美国已经形成了以医院为中心的临床药学实践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合格的、有经验的临床药师是核心人物,他们带领学生进行各种药学实践活动,其专业水平以及工作能力对学生的药学实践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而在我国,目前能够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临床药学实践的临床药师少之又少,临床药师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6]。如果完全照搬美国的临床药学实践体系,将很难达到预期的实践目的。

3建立我国国情下的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实践模式

3.1临床轮转实践阶段

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针对临床药学是应用型学科[7]、医疗机构急需的是技能型人才的特点,我校首先安排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临床轮转实践。临床轮转实践的目的不仅按照医学学生的模式学习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处方书写,更重要的是学习掌握患者整体状况的能力和技巧,学习各个科室的用药常规,与临床医师就患者的具体情况讨论用药方案,并向患者解释最佳个体化用药方案。因此,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临床轮转既类似于医学学生,但又有所区别。这一阶段我校制定的教学计划为26周,结合我校附属医院的各科特点,实践重点在心血管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手外科。这5个科室在我院是省市重点学科,患者多、用药复杂,因此这5个科每个科的实践时间为4周,脑外科、妇产科、儿科各2周。临床轮转实践中,要求学生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线,以疾病的药物治疗为核心,制定用药方案。每个科至少要跟踪1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程负责指导和解决所有药学相关性问题,协助医师筛选最佳治疗方案,及时向指导老师报告用药问题,包括药物相互作用和副反应等。临床轮转实践结束后,学生必须向指导老师提交一份包括病例分析和用药分析在内的总结报告。我校规定,总结报告等同毕业论文,不得少于3000字,分为4个等级[8]: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需要经过答辩论证,合格后方可通过。这类似于美国的实习毕业证,是毕业的必需条件。例如,有一个同学在呼吸科实践时,遇到这样的一个病例:一位65岁的女性患者,临床诊断为支气管炎,医师的用药方案是5%葡萄糖250mL+阿奇霉素0.5g,静脉滴注,qd;0.9%氯化钠250mL+克林霉素0.6g,静脉滴注,bid。学生看到这一用药后,认为阿奇霉素与克林霉素均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二药作用的靶位相同,联合使用会产生药理拮抗作用。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当班医师进行了交流,最后修改了用药方案,取消了克林霉素的使用,同时书写了一份完整的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技术报告。经过类似的临床实践,我校临床药学学生毕业后基本能够独立完成临床工作。

3.2药学各环节实践阶段

药学各环节实践主要包括药品采购、药品调剂、药品储存、药品效期、药品制剂、药品检验、不良反应的报告、治疗药品浓度监测、特殊药品的管理等,实践时间为14周。其中药品调剂、药品检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为实践的重点,每个环节3周,其他岗位为1周。药品调剂是医院的重要窗口,学生在药品调剂实践时发现,由于患者较多,用药交待流于形式,就有学生提出,建议开设用药咨询窗口,并配备相应的设施,如计算机、复印机等,设专职高级药师负责各类人员的药物咨询。为增强门诊调剂窗口不良反应的监测力度,也有学生建议咨询窗口增设退药服务,这样既方便患者,也为不良反应的监测提供了资料来源[9]。医师在临床中由于门诊患者多、处方量大,存在处方诊断、规格、用法空项,也有学生发挥特长,修改微机程序,增设了“如果处方不规范,将自动退回,请医师补充”的环节。学生的个人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发挥,受到临床医师的好评。学生在实践中全面了解了医院药学的全部工作,以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为核心,强化药品质量和安全意识,了解了新药临床试验和药品疗效评价工作,掌握了医院药房工作现状及发展方向、医院制剂工作的任务和特点,医院购入药品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医院常规治疗药物浓度的监测方法,为患者做好信息咨询服务,学会了建立药历和处方点评分析,并能结合临床合理使用药物,学会收集药物安全性信息等。药学实践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药学功底,还为其更好参与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和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3.3毕业论文撰写阶段

篇2

    目前, 我国药品市场中所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凸现,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这些问题归纳起来, 主要包括药价虚高、流通环节过多、不正当折扣让利营销和不合理用药[1 ]。在全球药品费用仅占医疗费用10 %的背景下, 我国的药品费用占到医疗费用的50 %~60 % ,这的确应进行深思。高昂的药品费用, 造成社会经济的沉重负担, 无论是国家财政还是消费者个人,都已不堪重负。而不合理的药品定价,是上述药品市场问题的源头。所以我从网上等地参阅了一些资料,综述如下:

    1、 药物经济学简介

    20 世纪80 年代,药物经济学出现,它利用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药物治疗的干预措施进行完整的评估,为评价、确定和比较不同药物的应用成本和结果提供了一种工具。1993 年,澳大利亚卫生部将药物经济学评价作为药品定价和费用补偿的正式程序。此后,药物经济学在药品定价和费用控制中的作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完善定价和费用补偿机制最值得重视的选择。而在我国,药物经济学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药物经济学评价的使用还比较少。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是药物治疗的投入产出的经济学效率问题,即药物经济评价。其研究目的, 在于促进合理药价和合理用药。药物经济学评价的主要思路是对药物治疗的成本和产出进行比较研究。药物治疗的成本分为: 1.直接成本——即治疗过程中所直接消耗的成本。2.间接成本——即治疗过程中由于生产能力下降和生产时间损耗所产生的成本。3.隐性成本——即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悲伤、抑郁等。以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导药品定价的基本思路是: 新药首先根据其成本及适当利润考虑设计申报价格, 然后选择合适的参照药物与参照价格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 根据研究结果对基于成本的新药申报价格进行评价和调整。药物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评估药物治疗的成本与效果及其关系的边缘学科。药物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主要是通过成本分析对比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或药物治疗方案与其他治疗方案的优劣,设计合理的临床药学监护方案,保证有限的社会卫生保健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具体地说,药物经济学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手段,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方案与其它方案,如手术治疗以及不同医疗或社会服务项目,如社会养老与家庭照顾等的成本、效益或效果及效用,评价其经济学价值的差别。药物经济学的服务对象包括医疗保健体系的所有参与者:政府管理部门、医疗提供单位、医疗保险公司、医生以及病人

    2、目前我国药品定价机制的弊端

    我国现行的药品定价机制, 为药品虚高定价造就了条件。目前, 我国的药品定价机制主要是成本加成定价: 根据厂商的成本,加上一定的利润比例,形成出厂价;出厂价加上一定的进销差率,形成批发价; 批发价加上一定的批零差价,形成零售价。这套定价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厂商虚高申报成本。(2)定价时未考虑药品的治疗成本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 即药品的性价比。在普通商品市场中, 厂家一般也根据成本确定产品价格, 这个价格将受到市场的检验, 如果性价比不够高就会失去消费者的青睐,最终将被市场淘汰。而药品则不然。由于药品市场的特殊性,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最终能够在市场中胜出的,不是性价比高的产品,而是利润空间大的产品,其原因在于:利润空间大的药品在营销过程中占有优势。于是, 厂商在药品定价时, 会寻求尽可能高于其真实成本的定价, 而不用担心产品因为性价比低而失去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也往往是虚高价格的品种战胜了价格实在的品种。由此, 也就造成了药品市场上普遍存在的药价虚高现象。既然市场机制不能将性价比高的药品筛选出来, 那就需要政府机制的介入。即在药品定价时,人为地判断药品的性价比,以确保所制订的药品价格是合理的。研究药品的治疗成本和治疗结果的技术,就是药物经济学评价技术。

    3、药物经济学的作用

    (1)更新药物评价观念

    本世纪内西方国家对药物评价观念发生3次大更新:①60年代以前评价药物的关键指标是毒性,即国家规定上市的药品必须保证无毒性。②60~70年代,政府审批新药时,不仅要求公司提供药物的毒性指标,同时还必须证明其有临床疗效。③80年代后期,人们要求对药物的评价必须注重“病人”,而不是“疾病”或器官。直到现在安全和有效仍然作为药物评价的二个标准[3]。随着PE研究的深入,在药物选用原则上有了更新要求—安全、高效、经济。至今至少有5个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已经制定和颁布了PE研究准则(guidelines)[4],旨在研究和评价各种(类)药物与药物治疗的经济背景,为合理用药、药政管理和新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决策依据。并且从整个人群来考虑如何合理分配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和医药经费。

    面对药品市场快捷的更新换代,WHO于1975年开始推荐一些国家制定基本药物的做法,并以此作为其药品政策的战略任务。我国八五期间基本药物的遴选与审定工作已于1996年末全部完成。基本药物是我国目前临床应用的各种药品中,经过科学评价而选出的同类药品中具有代表性的药品,其特点是疗效好,不良反应小,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等。列入基本药物的品种,国家将保证生产和供应,属于公费和劳保医疗范畴[5]。

    (2) 指导合理用药,改变“医药不问价”的错误观念

    对于合理用药方面,安全、高效和经济将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某些疾病在防治方面较少的投入可节约大量用于治疗的费用,使卫生资源得到合理配置。郭代红等[6]对146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表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计算ADR的治疗成本费用,表明出现ADR后须谨慎处理,及早控制患者ADR症状,使之尽快康复则有助于明显降低治疗成本。林曦敏等[7]通过比较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费用和收益,得出结论,用α-干扰素治疗该病病人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经济意义,平均每年为社会减少大量的由肝病导致的经济损失。

    (3) 加强对新药开发指导,重新评价老药

    近年来,由于PE的出现,一种新的观点正在悄然兴起,即新药的价值不再只是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表现在它对节约医疗资源消耗,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价值[8]。由此引发人们意识到开发“治愈性药物”的效益优于“缓解性药物”,所以研制生物制剂等有治愈疾病功效的药品已成为药物开发的热点[9]。杜文民等[10]通过抗高血压药物对脑梗死疗效的影响及PE分析,表明与传统降压药相比,新型降压药普遍提高了脑梗死的治愈率,而从PE分析,倍他乐克最好,卡托普利花费较大。此外,国外曾有人对患有急性膀胱炎无并发症的妇女,进行3天疗程4种抗生素的疗效、安全性以及费用的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用复方甲基异恶唑比呋喃妥因、头孢羟氨苄、阿莫西林疗效高,费用低[11],说明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并非新药贵药就比老药廉价药好。

    (4) 完善药物治疗方案

    通过PE评价同一药物的不同来源(国产、进口)不同剂型、不同给药途径,以及同类药物的不同品种及不同药物配伍方案等,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择比较合理的药疗方案。

    总之,药品定价和费用偿付机制方案的确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通过经济学评价将药品的附加价值作为定价和偿付类型的主要考虑因素是很有意义的。我国在完善定价和费用偿付政策的过程中应该吸取多方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可以分区域先搞试点,稳步推进改革。

    参考文献

    (1)《药物经济学评价在药品定价和费用补偿机制中的作用》,上海市徐汇区卫生局,张蕾,《世界临床药物》,2003.vol.24,No.5(260)

    (2)《澳大利亚和英国药物经济学研究的经验借鉴》,复旦大学,蒋红利,《中国处方药》,2006.4,No.49

    (3)《各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及对我国的启示》,马爱霞,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上海医药》2006年第27卷第6期(245)

    (4)《药物经济学评价在药品定价中的应用研究》,陶立波 ,杨莉,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药房》2006Vol.17,No.1(31)

    (5)《意大利药品费用控制和药品价格管理政策》,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叶露,《中国卫生资源》2002年5月第5卷第3期139页

    (6)《药品价格政策与医药产业发展》,史录文,北京大学医药管理国际研究中心,《中国药事》2004年第18卷第5 期

    (7)《试论中国药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管理》,蒋玲,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农业大学学报》Vol.7 No.4

    (8)《科学的新药定价方法是控制药价虚高的保证》,吕怀珍,《中国物价》2006.09

    (9)《我国现行药品价格管理模式研究》,郭莹,孙利华,李春辉,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中国药房》2003年第14卷第2期

篇3

在我国动物疾病防治过程中,要求临床兽医诊疗人员必须要对各种兽药药理、药性、用法、适应症、剂量以及毒理等等都进行熟悉,更要明确兽药使用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和事项,在临床兽医诊疗使用兽药的时候,必须要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安全方便、广谱高效、经济实用的药物,还要遵循对人体无害这一重要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兽医临床诊疗中的用药误区,进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下面,笔者就对兽医临床诊疗中的合理用药进行探析。

一、兽医临床诊疗中合理用药现状

从事畜牧生产相关工作的人们都会明白,现在人们所使用的兽药大多数都是西药,并且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在毒物以及药物这二者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机体内的药物过量就会使药物变成毒物,进而对畜禽的机体造成严重危害。很多养殖人员以及基层兽医人员在没有明确畜禽疫病性质这一情况以及前提下,没有考虑药物是不是具有副作用,就盲目为畜禽使用兽药。这样不仅仅治不好畜禽的疾病,更加会耽误畜禽治病的时机。在兽药诊疗过程中,还有些兽医盲目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已经成为了兽药里面使用最多的药物,虽然有一些细菌性畜禽疾病需要使用抗生素,但是,在兽医临床诊疗过程中,很多人都不能够真正了解细菌类型以及病情,更不能够考虑对药物敏感性,如果不能明确这些问题就为畜禽用药,十分容易造成误诊现象。

二、兽医临床诊疗中合理用药措施

因为畜禽等等动物的体重以及种类,或者病症、轻重以及发病季节等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不能够对病症进行一概而论,必须要仔细、认真对病症进行研究以及分析,实施区别对待,根据用药的特点以及对象来对照症状来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兽医临床诊疗中合理用药要更新观念

人们实施养殖的目标就是为了使畜禽健康成长,多收益,少投入,进而在最大程度上追求利益。所以,要求广大养殖人员以及兽医临床诊疗人员必须要更新自身的观念,想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必须要将重点放在养殖,而不是治病,将精力要重点放在畜禽的饲养管理方面,多思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够减少疾病发生,才能保证畜禽没有疾病。任何一个畜禽养殖场想要很好控制畜禽的疾病,必须要花费百分之五十的精力去实施环境控制工作,百分之三十的精力来实施畜禽预防工作、畜禽免疫工作以及畜禽保健工作,将百分之二十的精力放在兽药治疗以及预防方面。

2.兽医临床诊疗中合理用药要综合考虑因素

兽医在为畜禽等动物使用药物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要求兽医必须要对畜禽的种属进行区别,动物种属不同,其对于药物产生的反应也就不相同,比如说,牛和羊等等反刍动物对于水合氯醛这一种物十分敏感,而生猪则对水合氯醛这一种物具有一定的耐受性。第二,要求兽医必须要适时采用合并用药的方法,在使用两种以上药理相似的药物时,往往会将药效增加。第三,兽医必须要注意重复用药,在规定的时间里面采用重复用药的方法,以便能够保证药物自身在血液里面具有一定的浓度,进而达到治疗这一个目标以及效果。各种磺胺类药物以及抗生素类药物同样如此,比如说,在使用青霉素以后的十二个小时之内重复使用这种药物,这样能够保证血液里面青霉素的浓度,进而达到将革兰氏阳性菌杀死这一个目标。兽医临床诊疗还要明确配伍禁忌,不同的药物在不能够正当配伍的时候,十分容易产生变色、结块、沉淀以及有毒物质等等,这样就会将药物自身治疗的价值失去,比如说,青霉素不应该和磺胺类配伍进行使用。兽医临床诊疗还要明确个体差异,畜禽动物个体大小、疾病并发症以及病程等等因素,会直接对用药的效果产生影响。比如说,在使用驱虫药物的时候,必须要严格按照畜禽个体的体重来将用药量计算好,如果用量太大,十分容易导致畜禽中毒,如果用量太小,通常不会达到驱虫的效果。以上笔者所提出的因素都是兽医临床诊疗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够实现兽医临床诊疗的合理用药。

三、结语

本文中,笔者首先对兽医临床诊疗中合理用药现状进行了探讨,接着又从兽医临床诊疗中合理用药要更新观念以及兽医临床诊疗中合理用药要综合考虑因素这两个方面对兽医临床诊疗中合理用药措施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参考文献

[1] 期刊论文 兽医临床诊疗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刍议 -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8, 28(2).

篇4

1误区一 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很多人认为,中草药、中药制剂既中成药是来源于药用植物,因此无不良反应。但即便是纯天然的食物都可能引起部分人发生过敏反应。虽然中药材多数为“天然”、“绿色”,但并非绿色药品,因为许多药材并未获得绿色药品的认证。中医用药讲究辨证施治,君臣佐使合理组方,一旦辨证施治不当,组方欠合理,中药也能引起许多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中中成药应用范围越来越大,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年增多,其中以过敏反应最为多见。另外,有些中草药也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发生休克、剥脱性皮炎等。

2误区二 经过审批的药品不会有不良反应

尽管新药开发已经过一定时间的临床实验,但临床试验相对于长期临床应用来说,存在观察时间短、病例数少、用药范围及试验对象年龄范围太窄等,许多发生率较低、或者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现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实验中难以发现。因此,在使用新药过程中,医患双方必须持谨慎的态度,认真观察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不得盲目乐观。

3误区三 非处方药不会引起不良反应

总体来说,OTC是经过了长时期的临床考验,使用方便,多数为口服,相对而言,其不良反应较少或比较轻。但非处方药也是药,实践证明,有些非处方药在少数人身上也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引起死亡。非处方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并非罕见。

4误区四 用过的药就不会引起过敏

通常情况下,过敏反应是由于首次服药后,药物或其体内的代谢产物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即机体致敏。当致敏后的患者再次服用这个药物时,药物或其代谢物作为抗原,与机体特异抗体或激发的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相互作用,从而造成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即产生过敏反应。因此某些药物在首次服用时不会发生不良反应,反而当再次服用时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比如胰岛素,初次使用往往不过敏,当多次使用后却出现不良反应。另外一种情况是,药物过敏反应与药物的质量密切相关。比如青霉素,即使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产品,也需要进行皮试。

5误区五 过敏反应都在用药后短时间内发生

过敏反应发生的时间变化很大。多数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很短时间。但是有些过敏反应可在用药后较长时间才能观察到,只要是在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都应当及时停药就诊。

6误区六 用药量小就不会过敏

药物不良反应是一种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这种反应仅与患者的遗传背景和药物质量相关,而和用药量没有直接关系。

7误区七 外用或吸入不会引起过敏

注射途径给药更容易引起过敏反应,这是由于注射过程能直接将外源性的蛋白等抗原物质带入体内引起机体致敏。但是总体上,药物过敏与给药途径关系不大。致敏药物不论通过何种途径进入人体都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氯霉素可引起的骨髓抑制,注射和滴眼途径都可诱发。因此,除注射途径外,外用同样可致药物不良反应。凡曾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应尽量避免再使用。

8误区八 所有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都不应使用

药物使用只是诊疗过程的一部分,必须分析用药的风险和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大于风险时,比如抢救生命的急救行为,即使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药物也必须使用。必要时修改完善药品使用说明书,不一定停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任何药品都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只不过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在表现症状和轻重程度上都大为不同。因此,对待药物的不良反应,必须要有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观,想当然的观念是不科学的。

8.1不要盲目迷信贵药、新药、进口药有人认为新药、贵药、进口药就等于好药。其实不然,新药、贵药、进口药也存在不良反应。所谓好药,其标准就是同时具备有效性和安全性。在疾病治疗中,好医生用药并非依赖使用进口药、名贵药,只要对症、合理用药,普通国产药也可以治好病。另外,由于新药往往是刚刚上市,很多不良反应还没有被发现,需要在上市后进行长期的观察才能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做出客观评价。

8.2不要轻信药品广告有些药品广告往往一味宣传其疗效,对不良反应却只字不提。

8.3尽量避免一次同时服几种药物。如果同时服用几种药,药物有时会互相作用,加重不良反应,危及生命。据统计,同时吃2-5种药物,会有20%的病人产生药物不良反应。而同时吃6种以上药物,会有80%的病人产生不良反应。

8.4特殊人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要自购药品治疗老年人合并的疾病较多,用药品种也较多,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儿童尤其是新生儿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于成人,其剂量应按体重计算,用药期间必须加强观察;孕妇用药应特别慎重,尤其是妊娠的前3个月应避免或尽量少用药物,因为用药不当可能导致胎儿畸形;许多药物都可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而引起不良反应,故哺乳女性用药应慎重选择。特殊病理患者,如肝肾功能不好、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用药,必须要遵医嘱或用药前后做必要的检查。

8.5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若患者在服药前阅读药品说明书,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如长时间服用某种催眠药,突然停药,会引起失眠、焦虑、惊厥等症状。有些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发现或治疗不及时可造成严重后果,如头孢曲松钠造成的过敏性休克等。

9总结

用药产生不良反应基本无法预测,因为一种药物往往具有多重的药理作用,药物的剂量、剂型、用药途径的不同,药物的相互作用及赋形剂的影响,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还有胖瘦程度、营养状况、血型、遗传因素、病理生理状况的不同,以及环境因素,都会使每个人反应的情况不一样,对药物产生的敏感性不一样,而产生不尽相同的不良反应。但其实,如果药品本身不是假劣药品,再排除以下情况:误服误用,超量服用,服用时间过长,服用方法不当(如一些中药煎煮时间不足),用药途径不当(如作为肌肉注射用的中药注射液被用于静脉注射)等等,正确服用药物,还是能够保障用药安全的。

参考文献

篇5

    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PE)是近一二十年新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应用经济学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评价药物治疗方案与其他治疗方案(如手术治疗),或不同药物治疗方案间的相对经济学效果,以及对比不同医疗或社会服务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果的相对值,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资源的配置效率,控制药品费用的增长,虽然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还没有开展PE这项工作,应该认识到,在医疗体制改革的形势下,PE原理在医院管理中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运用PE研究指导临床用药,对提高医院在今后医疗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将起积极的作用。

    一、药物经济学原理的应用于医院药事管理的重要性

    在医院管理者和药学人员的传统思维中,药品的研制、开发和使用首先考虑的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而对其经济性则较少顾及,但在医疗费用越来越成为社会和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的情况下,不得不重新审视过去的观点。比如,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引入PE的概念可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使医院的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近几年来,我国药物的总费用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各种规模的医院药品收入占医疗业务总收入的比例尽管有所下降,但绝对数仍呈上升趋势。过去由于我国的卫生补偿机制不合理,普遍存在着以药养医的现象,有些医院甚至把药品收入作为临床科室的经济任务指标,造成了不合理用药。同时,医生的技术水平和行业不正之风问题,临床医生拿药品“回扣”以及所谓的科研协作费等现象依然存在,其结果是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也增加了病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在临床药物治疗中应用PE原理制订合理的成本-效果处方,可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提供决策依据。对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的评价,只考虑效果,不顾成本消耗是不可取的,只考虑成本,不考虑效果也是无意义的,关键在于平衡成本与效果,寻求一个最佳点,也就是说用比较少的费用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综合考虑效果与成本在临床治疗方案评价中的作用,使成本—效果分析更加科学化。天津市南开医院运用PE指导高血压病人的用药,根据成本-效果分析,筛选出适合各种不同高血压病症的最佳治疗方案,从而提高了疗效,降低了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减轻了病人和社会的经济负担,起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用PE原理对3种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方案进行决策树分析,也得到了最佳治疗方案。

    另外,对于药物血药浓度的监测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个体差异,一部分药物的常用剂量,对某些患者疗效甚微乃至无效,而对另一些患者则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中毒。有时标准给药剂量对一些病人不能产生足够的药效,以致被认为该药无效,而另一些人在治疗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又被认为是剂量过高所致。因此,进行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可充分发挥药物的药理作用,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药物治疗的价值效应。这样即可节约相关费用,又可使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使药物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广大患者服务。

    2、提高医院药事管理水平

    以前,由于缺少客观性控制规范(如本院的基本用药范围),许多医院的药品应用都存在盲目性,药品布局随意性大。医院在进货时可能更多的是考虑利润而忽视了药物治疗的成本;贵重药,大处方不合理地运用增加了患者的负担的同时医院还要负担可能发生的毒副作用。要制定科学的规定,依据是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将PE引入到医院药事管理中后,可以使这种盲目性、随意性改变,帮助医院建立适合本院的客观性控制规范,从而大大提高医院的药事管理水平。

    二、药物经济学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医院药事管理仍然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计划、采购与供应职能。受计划经济思想意识的影响,存在着“管、产、供、购的四平八稳、旱涝保收、唯我独尊”的思想,形成只重采购、供应、调配,而轻实际效益、整体效益、科研协作、临床药学,这种“半市场”的模式,不能适应医药改革的市场竞争机制,更无法适应入世后医药行业调整的冲击和压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自由创收、靠医嘱与处方强行推销药品的日子不会长期存在下去,医院药事的被动型管理及“供应保障型”的高价格、高风险等状况都将改变。医院高投入-医疗高成本-病人高费用-医院高收益-增长速度快的这条表面闪光实际扭曲的链条被打破了。随着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全,医药费用的支付将由公共支付为主向公共支付与个人支付和社会保险公司支付的共同支付模式转变,人们的医药支付费用意识将得到增强,而医疗市场的竞争又使得医院必须在价格竞争上形成自己的优势,因此,如何真正做到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将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策略之一,医院管理者和药剂人员不仅要有药品质量意识,同时还要有药品费用意识。

    目前我国许多省市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迅速上涨,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政策。对医院的药品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医院尽可能使用疗效好、价格低的药物,即使用成本-效果较好的药物,并将其纳入医院的用药目录中,以便使药物费用的增长幅度控制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结果促使医院将那些成本效果好的药物遴选到医院的用药目录中;与此同时,医院用药目录的制订也规范了医生的用药行为,大大减少了不合理用药的现象的发生率。同时结合药物经济学原理,药事委员会对价格昂贵、疗效一般、副作用大的药品,实行淘汰制;对疗效确切、价廉、副作用较小的药品,优先鼓励使用;为实行医院处方管理,处方点评、药效评价等提供了依据,防止大处方、滥用药等,进一步规范了药品采购、使用的行为准则。

    三、将药物经济学原理运用于医院药事管理时的局限性和需注意的问题

    虽然药物经济评价已被广泛地开展和运用,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疗效问题

    在研究设计中选择不同的病人,或不同的疗效标准都将会对研究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那么在临床使用中的疗效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证,所以首先要对各种不同的病症制订一个科学的疗效标准,然后在科学辨证的同时要按照药物经济学的原理施与适合的救治方法。

    2、数据可靠性

    由于较难获取成本数据,实际成本、间接成本和无形成本较难测量,所以在实际研究中进行成本测算时,一般都用医疗费用和药品费用来代替成本,这种选择可能会给研究结果带来一定的偏差,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论结合实际,使药物经济学原理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3、研究角度单一

    研究表明,药物经济评价应从广泛的社会角度进行,但由于医保、医险、药厂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利益,都以其自身的角度来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因此药物经济学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一定的可信性。

    4、个体差异性

    各种病症虽一致,但由于不同病人体质等因素的不确定性,这也使得药物经济评价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不可避免的差异,有时甚至出现一些不具备成本-效益的情况,所以评价的结果,个人不能代表群体,评价的时限性、地区性不能代表全国、全球。

    四、对药物经济学原理在医院药事管理中应用的展望

    我们将药物经济学应用到医院的药事管理,其实质就是提高药品的效用,即以最小的药品支付获得最好的医疗效果。而这并不是少开药或者开便宜药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临床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因此,医院的管理者和药事人员一定要创新思维,不断拓展医院药事管理空间,让药事管理活动渗透到医疗服务中应该渗透到的环节。药师要参与临床医师治疗方案的制定,保证病人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探索建立临床用药指导或咨询师制度,药师直接面对病人,进行药品疗效、服用方法和各种副作用与禁忌的指导;建立药学情报网,交流信息,既为临床提供药学资料,又不断从临床获得信息,增强医、药、护、患之间的整体联系;开展药物监测,通过药物浓度测定,应用药物动力学原理及微机处理系统,针对不同病人实施个性化给药治疗;进行药物的经济学分析与评价以及药物之间的配合使用研究等。

    在美国,医院用药目录的制订及医生用药均有非常严格的程序,往往需要经过全国性的抽样调查,以了解药物的社会经济价值,包括临床有效性、安全性、治疗费用、费用及效用、生命质量等,这也给我们的医院管理带来的很多启发和可以借鉴的东西。

    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变化和现代医院的不断发展,对我们的药事工作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在医院的药物使用中,仅仅重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远远不够的,还必要考虑其经济性以及对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所以药物经济学原理在医院药事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篇6

肿瘤病是一种极其难以完全彻底根除的病症,在目前的医学水平下,在治疗和预防方面都有着很大的难度,肿瘤病人在医院中,是以中国极其容易获得医院感染的群体,一旦获得医院感染,肿瘤病患者自身的细胞免疫功能会大大降低,抗病能力大幅度弱化,严重的破坏了整个患者的免疫系统,通过临床实践证明,肿瘤病人的医院感染是很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发的,保证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和来自外部的因素,比如医院的护理不到位,医院卫生环境差,药物使用不合理不科学等,医院感染,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引起各部门的重视并采取防治措施。

1医院感染概述和医院感染的危害

1.1医院感染概述。医院感染是一种获得性感染,即患者在医院医治期间获得的各种病毒或其他的感染总称,医院感染对各种患者都有着严重的威胁,尤其是诸如肿瘤病患者那种及其容易被感染的群体,更是需要做好预防管理工作。

1.2医院感染的危害。

1.2.1肿瘤病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疾病,以目前的医疗卫生水平,治疗依然具有很大的难度,一旦发生医院感染,将会对整个患者的免疫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大大降低各种治疗的效果,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威胁。同时,也极大的加大了整个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延长了患者医治的周期,同时,难以保证患者安全。这是最大的危害之一。

1.2.2医院感染既危害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又很大程度上给整个医院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肿瘤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使得患者的住院时间无限制的被延长,长期占据着医院有限的床位和医疗设备,大大降低了医院设备器械的利用效率,同时,医院长时间难以使得患者康复,使得整个医院的社会信任度大幅度降低,人们不再信任,影响着整个医院声誉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2肿瘤病人医院感染的诱发因素

肿瘤病人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之一,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发现,肿瘤病人的极易感染,有着自身的原因和外部原因,比如医院的公共卫生环境,医生的操作治疗,和护理等多种诱导因素共同聚集而成。笔者以此做出简单的分析。

2.1肿瘤患者身体的原因。肿瘤病是一种很难治愈的病症,很多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自身的免疫功能完全弱化甚至崩溃,使得自身对各种疾病和病毒的免疫能力很差,及其容易被各种病毒感染,肿瘤病作为一种恶性疾病,患者自然受到各种关注和照顾,大群体的照顾人员,各种外界的人员长时间停留在病房,造成了病房的空气污浊,细菌滋生,极大的提高了感染的可能性。

2.2用药不合理。医护人员在遵循医嘱时候缺乏一定的用药常识,难以合理规定用药时间,同时,护理过程没有向患者讲明白一些药物比如抗生素使用的危害,有时候,单一的药物也许可以取得短暂的治疗效果,但采取多种药物配合使用时候,则是一种高难度,高危险的方式,不同的药物组合将会产生不同的药物效果。

2.3医院护理管理水平欠缺。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执行的不严格,一些医疗用品用后不按标准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很可能造成一些细菌的传播。这些不合理的操作都会引起感染。

3肿瘤病医院感染的护理预防措施

3.1加强对医务人员的预防医院感染培训,提高预防意识和能力。医护人员是整个肿瘤患者医院感染预防的主体,必须加强对各种预防方法和思想意识的强化,提高时刻预防的意识,从细微处预防的职业素质。

3.2加强对医院护理人员的专业和绩效考核。肿瘤病人的医院感染和医院的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所有医护人员一地要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疗的思想,本着从病人的切身利益出发的原则,以严谨的职业操守,精湛的护理技术,做好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严格执行每个环节的操作标准,做到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加强对医院护理人员专业素质考核,使得护理人员的绩效与平时的护理细节严格连接,大幅度提高医护人员在紧急护理中独当一面的能力,坚持无菌操作的护理标准,定期考核考核院感知识的掌握及执行情况是预防医院感染中人员管理的重要环节。

3.3严格执行各种护理规范制度。所有的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种国家或者医院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对医院各处和各种器械的消毒防护标准,严格控制探望病人的人员数量和时间,随时保持床位整洁干净,保持患者室内通风,空气清新,要严格执行消毒灭菌等各种操作标准,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谨慎医治,科学治疗,规范化管理。

3.4提高护士长的素质,发挥其功能。在肿瘤的预防中,各种细节操作都与护士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提高护士长的认识和素质,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4结束语

肿瘤病是目前我国最难以治疗的病症之一,加强对患者的医院感染的防治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严格护理程序,严重遵守护理标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有助于病者的康复,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有助于提高整个医院的声誉,实现医院和患者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郑立.黄华兰,王逸如.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控制肿瘤病人医院感染[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年12期

篇7

1.基层医院药师的现状

1.1专业水平及素质相对较低,缺乏必要的培训与教育

就我国基层医院药师现状而言,专业素质普遍较差,普遍为高中、中专水平,学历普遍较低。由于长期不开展业务学习,极少参加大型学术会议,缺乏相关规范的专业培训与继续教育,进而导致业务荒废,调剂人员逐渐形成只是照单发药的习惯,制剂重点是几种大输液和少量外用制剂,品种十分单一。

1.2缺乏重视

目前基层医院药师的职能还停留在管药、配药、发药等简单重复性工作上,“重医轻药”的现象仍然存在[2],基层医院药师普遍未能得到领导的足够重视。基层医药单位的领导多数较重视诊疗科室的发展与规划,对药剂科的相关投入则显得相对不足,认为只要会数药、发药,就行胜任药剂岗位,所以很多基层医院药房人员都是从其他岗位转岗来的,面非专业的药师。长久以来,一般情况则是药剂科的培训人员相对最少,设备更新最迟,工作环境较差,员工福利待遇较低,以上种种均造成基层医院药师工作人员的热情减低,难以调动起积极性。近年来,有些药房发生了购进伪劣药品以及使用过期失效药品的不良现象,有的甚至引起了医疗事故。这些都是长期重医轻药的必然结果,将直接严重影响到医药之间同步协调发展。

1.3基层医院药师制度尚不健全

我国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所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曾言:“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与此同时,在当前基层医院尚处于宣传阶段,仍然未曾落实完善规定的具体措施,更加缺少一套科学、客观、合理的能够为医生和患者都接受的评价标准。再加上在传统的服务性收费中,药学服务属于无偿劳动的,缺乏对医院药师工作的激励机制。

2.基层医院药师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2.1加强基层医院药师的规范培训与继续教育,提高专业素质水平

基层医院应当加强对医院药房工作人员的专业规范培训与继续教育,对于已参加工作的中专或大专学历的人员,年轻的要求在特定时间内达到大专或本科学历;对于年龄偏大的则实施岗位在职继续教育,以更新期知识层面,定期参加学习班或各类药学专业的学术活动会议,鼓励并要求报考执业药师和从业药师,并要求药师每年必须撰写专业论文,以督促药师的业务学习。举办有关领导、有关人员参加的学习班,灌输《药品管理法》基本知识,加强执法人员和有关人员的廉政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与公安、工商等部门的协作,不定期开展打假活动,取缔游医药贩,严格把握药品生产、经营、个体开业等审查、审批关,确保《药品管理法》的有效实施。

2.2重视药师工作,提升药房服务,立药师新形象

基层医院的领导应重视药师工作,药房作为医院直接面对患者的窗口,代表的是医院的形象,也是医院药品供应和用药安全的关键。改变当前现状除了提升药师自身业务水平外,院方也应结合当前医学模式对药房模式实施相应改变。对员工进行现代服务理念的培训,药房作为服务窗口应具有服务行业性质。现代服务理念核心便是交流与沟通。由此可见,药房药师需改进以往机械、被动的工作态度,为患者提供药学知识上的帮助,以促进药师与患者之间建立一种互信的关系,有助于提高药师的认知度,进而提高药师的社会影响力。

2.3基层药师要转变观念,要走出医院,深入社区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理念在不断的更新,对健康的要求从以前的治病型逐步向预防型、保健型转变,基层医院的药师的职能也应该随之转变,要从以前单纯的“数片机”、“发药机”“药品混合器”中解脱出来,要走出医院,深入到社区,进入家庭,把药事服务融入到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的全过程中,要做健康专家。要从服务于治疗性用药,扩大到服务于预防性用药、保健性用药,要建立规范化、人性化、全程化、社会化的服务模式。

3.结束语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基层医院药师的状况不容乐观,前景模糊,但从长远来看,药学服务特别是基层社区药学服务,正在被社会越来越重视,所以我们不能就此沉沦,要有远见和接受挑战的自信心,克服自馁和惰性,观念转变天地宽,我们要用我们全方位的服务、深厚的专业水平、广泛的知识面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来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为基层医院药师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的天空。

篇8

1 临床资料

2003年1月~2007年12月对70例血液透析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男39例,女31例;年龄19岁~79岁;高中以上35例,初中20例,小学15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1例,糖尿病肾病24例,高血压。肾损害13例,多囊肾5例,肾结石7例。维持血液透析时间2个月至10年,自费18例,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52例。

2 健康教育内容

2.1心理指导刚开始透析的病人对透析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或由于经济原因往往存在侥幸心理,想减少透析次数,甚至不愿透析。血液透析护士应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及病人对医学知识的理解程度,给予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教育,讲授原发病的基本知识、治疗方式、血液透析的基本理论以及透析的注意事项,并让做过血液透析的病人现身说法。合理安排病人的透析时间,将具有良好表达能力、对疾病有彻底认识、性格开朗的病人与心理状态欠佳的病人安排同一时间透析,以加强病人之间的交流。护士在其中起到引导和桥梁作用,以帮助新病人消除恐惧心理,使病人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血液透析。

长期维持血液透析的病人,由于透析费用高,再加上社会、家庭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容易使其在精神上、思想上造成沉重的负担和压力。病人可出现抑郁、焦虑、社会隔离、自我概念紊乱甚至绝望等。所以,病人来医院透析时,护士应语言亲切、态度和蔼,以熟练的技术为病人治疗,使病人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同时争取家属的配合,使其关心、理解、照顾好病人,让病人得到家庭、社会的关心和尊重,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鼓励有能力的病人根据实际情况从事力所能及的活动,甚至重返工作岗位,使其感受到自身价值,消除自卑感。

2.2饮食指导慢性肾衰竭病人的营养状况是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并发症的发生和长期存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病人进行饮食指导非常重要。根据病人的每日食量、每日进水量、食物结构、营养成分比例、烹调方法、干体重控制情况、两次血液透析期间体重、有无高血压及控制情况、有无心力衰竭等来确定病人的膳食营养标准。向病人提供常用食物营养成分含量手册,并标示出每100 g食物中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钾、钠、磷等的含量,便于病人查阅参考。原则上给予高热量、优质高蛋白、低脂、低磷饮食。保证1.0 g/kg~1.5 g/kg蛋白质摄入,因长期透析病人平均每天从透析液中丢失蛋白质6.2 g。向病人介绍既促进食欲又不破坏营养成分,色香味美,有利于健康的事物烹调方法。

向病人反复强调水钠控制的重要性和超重的危害性,严格要求病人两次透析期间体重增加量控制在体重的3%~4%,最好家里购置1台人体秤,每天观察体重变化,以便于水分摄入的控制。逐步使病人接受长期控制水分的生活方式。

2.3用药指导 详细告诉病人及家属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强调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如降压药。透析血压波动较大以及透析过程经常低血压的病人透析前可停服1次降压药。教会病人家属测量血压,医务人员应在透析中向病人了解其在家中的血压情况,根据血压的变化对降压药剂量调整给予指导,从而达到正确用药,减少药物副反应。

篇9

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Wilson病,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节为主的脑部变性疾病。儿童、青少年期起病,也可有少数推迟至成年发病,欧美国家较为罕见,我国较多见。临床多表现为精神症状、肝功能损害、肝硬化及角膜色素环(K-F环)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2年6月到2013年9月收治的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35岁,平均年龄22岁。诊断符合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标准。

1.2方法和结果 按照《肝豆状核变性治疗指南》,28例病人均给予青霉胺驱铜及使用硫酸锌等促进铜排泄的药物治疗,通过给予低酮饮食,用药物增加酮的排泄和减少酮的吸收,并且进行系统的临床护理。全部患者均好转出院

2护理

2.1一般护理 选择安静、整洁的病室。病室内、走廊及卫生间设置扶手,方便患者扶住行走;病室地面清洁、平坦;日常生活用品放置在患者触手可及的位置;患者下床活动时,专人陪伴,确保患者安全。疾病早期,未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如患者正在上学,应指导家属及学校相互沟通,随时监测患者生活状态及是否出现病情变化[1]。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表现时,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选择舒适、安静的病房。出现神经及精神症状时,应专人护理,佩戴腕带,必要时在家属的同意下使用约束带,保证患者安全,满足患者生活需要。告知患者及家属饮食治疗的原则与意义,指导患者避免食用含铜量多的食物。低铜、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饮食。限制摄入可以减少铜在肝脏中的沉积,减慢和减轻肝细胞的损害程度。避免食用含铜多的食物:如豌豆、蚕豆、玉米、坚果类、蕈类、软体动物类(鱿鱼、牡蛎、乌贼)、贝壳类、螺类、甲壳类动物、各种动物的肝和血,巧克力、可可等。避免使用铜制食具和炊具。

2.2病情观察护理 监测患者尿铜及血清电解质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遵照医嘱给予对症处置。监测患者是否出现肝损害表现,如黄疸、肝脾增大、腹水甚至意识障碍;是否有眼部变化,如K-F环(铜在角膜弹力层沉积产生的角膜色素环)。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甚至鼻腔及消化道出血等,如出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生[2]。患者多是青少年起病,病因多为遗传,因此可能在一个家族中会有多人患病,患者容易产生很大压力,出现自卑心理,与人沟通减少等。护士应担当倾听者的角色,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同时在此过程中,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及家属遵医嘱服药,并告知药物不良反应与服药注意事项。服用D-青霉胺治疗前要做青霉素皮试,皮肤阴性者方可使用。当出现发热、皮疹、血白细胞减少等过敏反应时,告诉医师暂时停药;少数患者服药早期可出现症状加重,尤其是神经系统症状,继续服药可逐渐改善。D-青霉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皮肤变脆易损伤;长期服用可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肾病、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宜同时补充维生素B6,避免并发视神经炎。使用二巯丙醇治疗时,易导致局部疼痛、硬结或脓肿,应注意深部肌内注射。

2.4晚期患者的生活护理 多巡视患者,主动了解患者的需要,协助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对于肢体抖动厉害,步行不稳或精神智能障碍者,要加强防护,确保安全。避免单独行走或外出,防止烫伤、跌伤或走失。协助进食、洗漱、大小便料理、口腔、皮肤护理以及个人修饰。

2.5社会指导 协助病人获得社会支持:护理人员应帮助病人认清现有的人际资源,并扩大其社会交往的范围,使病人的情绪需求获得更多的满足机会,同时协助病人及家庭维持正常的角色行为。家庭是病人最主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它既可以帮助病人缓解压力,也可能是造成或加重病人压力的根源。护理人员应协助分析病人可能的家庭困扰,确认正向的人际关系,并对存在的困扰进行分析,寻求解决方法,如家庭治疗或夫妻治疗等。还可鼓励病人发展新的社会支持系统,如加入群体互助团体、成人教育班、社区活动或特殊的兴趣团体等,以便让病人发现别人有和自己同样的问题,而减少寂寞及孤独感,并增加情绪上的支持。根据病人的特点,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并根据病人的知识领域而逐渐给予更多的信息,以提高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和可能的预后,消除焦虑、紧张、抑郁心境或担心。协助病人了解身心健康与生活事件、个性特点、应对方式及社会家庭环境之问的关系,为防止疾病复发做好心理准备。同时,应指导家属配合治疗护理,做好病人出院后的家庭治疗护理,防止复发。家庭功能护理:应着重消除家庭应激源,改善不良的家庭关系,化解家庭矛盾[3]。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在充分实施上述各项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方可进行家庭功能护理,目的是保证有一个较为持久的良好预后。

3讨论

限制铜的摄入,给予低铜饮食和避免使用含铜的餐具和炊具,避免使用含铜药物。按医嘱长期不间断正确服药,并定期检测尿铜和化验肝、肾功能。保持平衡心态,避免焦虑、悲观等不良心理;生活有规律,坚持适量运动和锻炼。注意安全,防止受伤和走失。

参考文献

篇10

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神志和尿量等情况,以掌握病情进展情况。

2.观察药物作用和副作用,比如应用茶碱类药物时,注意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尤其注意糖皮质激素药物应用后的副反应,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局部不良反应,如咽部的念珠球菌感染,声音嘶哑,一般为可逆性。而长期糖皮质激素全身用药可引起严重的全身副反应,包括骨质疏松、高血压、液体潴留、体重增加、满月脸、股骨头非化脓性坏死等。

3.了解患者复发哮喘的病因和过敏源,避免诱发因素。

4.密切观察哮喘发作先兆症状,如胸闷鼻咽痒、咳嗽、打喷嚏等,若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刻通知医生,尽早采取相应措施。

5.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自发性气胸、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肺不张等并发症或伴发症。

(二)对症护理

1.采取舒适的,让患者取坐位,床上放小桌,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2.根据血气分析结果,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1-3L/min,为避免气道干燥,吸入的氧气应尽量温暖湿润。

3.促进排痰,痰液黏稠必然影响通气,因此咳嗽咳痰的护理很重要。①要保证患者的液体入量,根据心脏和脱水情况,一般要达到2000~3000ml/d。②要给予患者拍背排痰。

手法如下:将手掌微曲成弓行,五指并拢,有节奏的拍打病人背部,也可以使用机械叩拍器,频率3-5次/秒;重点叩击需引流部位,沿着支气管走向由外周向中央叩击,利用腕关节活动、力量适中,重复叩击时间1~5分钟。对咳嗽无力的患者,应给予手法辅助,或应用振动排痰机辅助。③根据医嘱给予患者雾化吸入治疗。

(三)一般护理

1.病室的安排

1)病室应保持空气清新、流通,尽量避免室内存在有可能诱发哮喘发作的物质。

2)保持室内空气温暖,防止哮喘患者因对冷空气过敏而导致哮喘发作或加重。

3)室内应备齐必需的药物和抢救设施。

4)有条件尽量安排在重症监护室。

2.饮食护理 哮喘患者的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饮食过饱、过于油腻都不利于哮喘病宿的控制。要尽量避免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护理人员应善于观察,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以了解并找出与哮喘发作有关的食物,可以预防哮喘发作。 (四)机械通气的护理

护士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熟悉应用呼吸机的指征。及时准备好气管插管的用物,熟练有序,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抢救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对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在机械通气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熟悉呼吸机的性能和一般故障的处理,掌握各种参数的意义和调节原则,严密观察机械的运转和病人的全身情况,准确记录呼吸机各参数,尤其是注意病人的自主呼吸是否与呼吸机同步以及对呼吸机报警原因的判断,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发生高压报警,提示气道阻力增加,常见于患者咳嗽、痰液堵塞、激动、烦躁不安或想要交谈,应及时给予安慰使患者情绪稳定,检查原因,作相应处理。另外在建立人工气道后,吸入气体绕开了具有温暖和湿润功能的额窦和上呼吸道,只能从呼吸道本身吸收水分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黏液纤毛运载系统损伤,清除痰液能力减低,呼吸道痰栓易于形成,湿化疗法是机械通气中防止和减少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个重要措施。再有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咳嗽反射减弱,纤毛运载系统受阻,呼吸肌无力等原因,造成分泌物潴留,堵塞气道,导致肺部感染加重,必须依靠吸引才能保持呼吸道通畅,不重视病情的常规吸痰,不但易损伤呼吸道黏膜,还会增加感染机会,所以吸痰的原则是按需吸痰,并注意无菌操作以及负压吸引的压力大小。

(五)心理护理

这是非常值得强调的一点。对于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病情相对危重,更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的情绪,且患者通常在监护室进行治疗,远离亲友、陌生的环境,呼吸机的警报声和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等因素,更使病人产生孤独、抑郁、不安全感,害怕及恐惧等心理表现,心理护理在这时更加重要。要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心理状态的病人做好心理护理,给予更多的关心、支持,灵活应用疏导、解释、鼓励、诱导、示范等心理支持疗法,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可通过表情、手势、书面、语言等形式沟通,鼓励病人表达其痛苦及需求,护士要注意领会患者的求助信号,对于合理的要求给予满足,有利于病人保持平衡的心态。护理人员的仪表、姿态等身体语言无形中也影响病人的情绪,微笑的服务、关切的眼神,让病人感到温暖、亲切,保持从容镇静;有序地抢救,使病人有安全感。了解机械通气病人的心理特点,对保持病人良好的心理状态,促进早日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范翠萍, 重症哮喘的护理. 全科护理, 2006 4(35).

[2] 王珠敬.卜淑香 哮喘持续状态急救与护理 1998(04).

[3] 博明丽.洪佳璇 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家庭护理对策 1998(06).

[4] 邬剑宏.戴伟琴 哮喘持续状态26例临床分析 [期刊论文] -临床荟萃2000(11).

篇1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笔者选取了我院2011年2月――2012年3月间收治的呼吸科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共96例,其中男性有52例,女性有44例,年龄在55-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4岁;病程长达2-24年之间,平均病程为8.5年;有吸烟史的患者37例;分级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级的患者有71例,Ⅲ级的患者有25例。所有96例患者都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并学会分会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人;两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活方式等方面差异没有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测量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结果占预计百分比≤65%,沙丁胺醇的支气管扩张实验为阴性;在急性发作后,经治疗,病情至少稳定有30天,并且90天内没有接受过全身糖皮质激素或者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知情同意了接受吸入糖皮质激素等的长期药物控制治疗。排除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等其他严重的全身疾病的患者。有精神疾病、严重糖尿病和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等为使用禁忌者。

1.3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以常规的疗法治疗,如氧疗、祛痰和吸入沙丁胺醇等,治疗6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每天吸两次,每次吸两吸,一共坚持吸入6个月。

1.4观察指标对于肺功能的评价,显著改善的患者为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增加35%以上;中度改善的患者为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增加了26%-35%;轻度改善的患者为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增加了15%-25%;没有改善的为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小于15%或者更低。对于呼吸困难的评分,采用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制定的呼吸困难量表。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来分析所得数据资料,计数资料的对比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对比使用t检验。

2结果

观察组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呼吸困难评分、临床症状评分、急性加重次数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一个杀手,是一个世界范围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我国的相关卫生部门开始对该病关注,他们采取了改进各项预防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措施,降低该病在我国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除了在稳定期应用家庭氧疗等治疗手段外可以采用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方法减轻稳定期的临床症状,增加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等。本文笔者选取了我院收治的呼吸科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共96例,研究、分析了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等。结果显示,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蔡显斌,田明庆.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COPD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4):4420-4421.

篇12

患有ADHD的儿童在学校中往往表现不佳,因为他们无法使自己安静下来,更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讲课内容上去,因此尽管他们智力不存在问题,但学业成绩往往还是很差。有研究表明,有高达20%-25%的ADHD儿童存在严重的学习障碍,这又进一步增加了他们学业成绩不佳的可能性。另外,ADHD患儿在人际关系上也存在问题,他们经常会被其他孩子拒绝,而他们也经常会对其他孩子有着言语和动作的冒犯,当事情不顺意时,便会与同伴爆发肢体上的冲突。此外,有45%-60%的ADHD患儿还会发展出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甚至成为少年犯。

ADHD患儿存在如此多的问题,因此需要得到有效的治疗和辅导。总的说来,针对ADHD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心理治疗和社会干预以及综合干预措施。

一、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

(一)中枢精神兴奋剂

一般认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异常与多动障碍存在关系。Wilens等通过研究指出,中枢精神兴奋剂之所以能在ADHD的治疗中起作用,可能是因为兴奋剂能够抑制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再吸收,从而能提高了大脑突触中的递质水平。此外,其他很多研究都证明了中枢兴奋剂在减少ADHD儿童的破坏和增加他们与人交流的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作用。

兴奋剂被认为是治疗ADHD最有效也最安全的药物,美国精神病学会、欧洲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学会以及中华医学会精神分科均将其推荐为治疗ADHD的一线用药。研究表明,70%-85%的ADHD儿童对于中枢兴奋剂有着良好的反应。使用兴奋剂能够有效减少患儿的多动和破坏行为;有助于患儿提高注意力和对于无关刺激的抗干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有助于学业成绩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社交能力,改善同伴关系,增加对父母、老师命令的服从性。

(二)三环类抗抑郁药

当ADHD患儿伴发有抑郁症状时,抗抑郁药物对于治疗也有着比较好的疗效,很多研究都认为三环类抗抑郁药的治疗效果与中枢精神兴奋剂不相上下。抗抑郁类药物对于改善患儿的认知表现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总的看来,抗抑郁类药物的疗效还是低于兴奋剂的。所以,作为治疗ADHD的二线用药,当中枢精神兴奋剂作用不明显,或者由于某些原因不能使用兴奋剂作为治疗药物时,才考虑使用抗抑郁类药物。

目前常用的治疗ADHD的三环类抗抑郁药有丙米嗪、去甲米嗪、多虑平、阿米替林、去甲替林等。

(三)其他药物

由于ADHD的病因至今尚未明了,所以并非全部的ADHD患儿都可以通过中枢精神兴奋剂和抗抑郁药进行治疗。某些治疗病例中,患儿对于兴奋剂和抗抑郁药以外的其他某些药物也有着良好的反应;此外,有些患儿无法适应兴奋剂和抗抑郁药的副作用,使得治疗者不得不考虑换用其他药物。

在这一类药物中,可乐定的使用较为广泛。这是一种抗高血压类的药物,有助于减少去甲肾上腺激素的释放,从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多动症状的缓解。可乐定对于ADHD患儿的多动行为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于认知方面的改善尚显不足。

(四)营养支持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并非由营养不足引起,但合理的饮食却有助于儿童集中注意力、抑制冲动行为、调节情绪,并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所以了解事物的营养搭配对于治疗ADHD也是很重要的。其中,最关键的营养物质有蛋白质中衍生出来的氨基酸、酪氨酸、色氨酸、苯基丙氨酸,铁、锌、镁等矿物质以及一些必要的脂肪酸。

二、心理治疗和社会干预

(一)行为治疗

行为治疗的总体思想是当儿童出现合理的行为时,便给予奖励,使该行为得到强化并保持下来;当儿童出现多动、冲动等行为时,便对之采取漠视的态度,甚至给予一定的惩罚,使得该行为逐步消退。

行为治疗中常用的是“代币制法”,即当儿童出现合理的行为时,父母、老师等会给予相应的代币作为奖励,当代币积累到一定量时,可以允许儿童用他拥有的代币来换取他想要的奖励(比如一个玩具、出去旅游一次等),在积累代币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多动等不恰当行为,也会被没收相应的代币。

(二)家庭治疗

治疗ADHD并非只是患儿和治疗师两者的事情,还应包含家庭因素对儿童的影响,因此家庭治疗在ADHD的治疗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家庭治疗,关键是确立家长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帮助家长正确认识ADHD,要让家长增加对儿童的理解,要理解患儿的多动行为并非他故意为之,所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于某些不具危险性的多动行为可以给予忽视,使之得不到强化,从而逐步消退;而在儿童出现合理行为时,要及时给予表扬,使之得到强化并保持下来。同时家长还应当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作息时间和饮食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尽量消除无关刺激对于儿童的干扰。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并非是简单的“后勤保障者”,而是“参与者”。父母要积极参与到治疗方案的制定中,因为没有人会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只有父母真正参与到辅导中去,才能制定出更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治疗方案。同时,父母还是治疗的“反馈者”。治疗师对于儿童的治疗时间是有限的,而父母才是和儿童长时间相处的人,所以父母对于儿童的观察可以做到更加细致入微,而这些观察作为反馈信息,也有助于治疗的不断深入以及治疗方案的不断修正。

(三)学校干预

ADHD患儿的学业问题往往是家长老师最为头疼的问题,很少有患儿可以在缺少外界支持的情况下完成学业任务。在家庭中,这些支持来源于父母和其他家人;而对于学龄期的儿童,这些支持还来源于学校。一方面,学校也别是班级老师在治疗中也应充当“参与者”和“反馈者”的角色,通过老师提供的关于患儿在学校的各方面信息,也对治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另一方面,针对ADHD患儿的特殊性,老师可以为其提供特殊的学习环境,甚至学校也应当建立完善的机制来帮助这些孩子。例如,在美国,当孩子被确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时,家长可以写信索取一份由特殊教育学校(CSE)组织下发的评估,然后将这封信寄到特殊教育学院的领导那里,联邦教育机构规定,学校必须为这类儿童制定特殊的、符合他实际情况的教学和服务计划。

(四)团体辅导

在面对一个ADHD患儿的群体时,团体辅导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式。团体辅导的作用在于:利用游戏的趣味性,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对团体里的儿童进行行为训练,不断提高其控制行为、调节情绪的能力;团体辅导可以促使患儿在团队中进行横向的比较,在与团队成员的比较中不断强化榜样的作用;此外,团体辅导不同于个案辅导,只有每一位成员都遵守团队规范才能使团队有效地运转,因此在团队中还有助于儿童理解团队规范、学会与人相处,并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学习中去。

三、综合干预措施

尽管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对于ADHD都有着各自的作用,但很多研究都发现,单独使用某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明显不及将某些方法合理综合运用:Whalen和Henker(1998)研究发现,单独使用兴奋剂来治疗ADHD的效果是短暂的;DuPaul和Barkley(1993)研究指出,在使用行为疗法提高儿童注意力、消除冲动和不当行为的过程中配合使用中枢兴奋类药物,可以得到较为持久的疗效;DuPaul和Hoff(1998)研究表明,综合运用心理社会疗法和药物治疗,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的疗效都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一种治疗方法;Jensen等(2001)的研究数据也显示,综合运用利他林(中枢精神兴奋类药物之一)和行为疗法的患儿中,有68%的症状得到了缓解,而在单独接受行为疗法的儿童有56%的症状得到缓解,在单独接受行为疗法的儿童有34%的症状得到缓解,而在仅仅接受常规社区看护的儿童中,只有25%的儿童的症状得到了缓解。

篇13

目前国内外在控制药品费用方面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如药物利用评价[1],药品价格控制,风险共担合同[2],制定基本医疗目录和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改革城镇职工医疗制度即费用共担[3],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这些方法对控制药品费用的上涨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一是它更多地考虑药品的价格,而忽视了药品的成本效果,因而其在控制药品费用短期上涨的同时,可能带来药品费用的长期上涨;二是它对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和需求方的控制带有一定的强迫性,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药物的经济学评价可弥补这一缺陷,它从药物的成本和治疗效果两个角度出发,综合评价药物治疗的成本效益。

一、药物经济学。

(一)定义: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是指药物治疗对卫生保健系统和人类社会所付出的成本和产生效果的描述和分析。具体地说,药物经济学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手段,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方案与其它方案,如手术治疗以及不同医疗或社会服务项目,如社会养老与家庭照顾等的成本、效益或效果及效用,评价其经济学价值的差别。药物经济学的服务对象包括医疗保健体系的所有参与者:政府管理部门、医疗提供单位、医疗保险公司、医生以及病人。药物经济学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

(二)研究方法: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4种:最小成本分析(costminimizationanalysis,CMA),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analysis,CEA),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analysis,CUA)和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analysis,CBA)。

1.最小成本分析:最小成本分析是在临床效果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何种药物治疗,包括其它医疗干预方案的成本最小。它首先必须证明两个或多个药物治疗方案所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然后通过分析找出成本最小者。由于它要求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疗效、副作用、持续时间完全相同,应用范围较局限。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1lunwennet1net)2.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是较为完备的综合经济评价形式之一,比较健康效果差别和成本差别,其结果以单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即成本效果比值表示。其特点是治疗结果不用货币单位来表示,而采用临床指标,如:抢救病人数、延长的生命年、治愈率等。成本效果分析的比值通常采用两种表示方法:(1)成本与效果比值法:成本与效果比值,即每产生一个效果所需的成本。(2)额外成本与额外效果比值法:是指如果给予一额外成本,是否能产生额外效果,成本效果分析虽然受到其效果单位的限制,不能进行不同临床效果之间的比较,但其结果易于为临床医务人员和公众接受,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常用手段。

3.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是成本效果的发展,与成本效果有许多相似之处。从某种程度上讲,两者均用货币来衡量成本,并且测量结果也都采用临床指标作为最终结果的衡量参数。所不同的是成本—效果为一种单纯的生物指标,如延长寿命时间、增加体重、降低的血压数等。相反,成本效用分析中的结果却与质量密切相关,注意到病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采用效用函数变化,即常用单位是生活质量调整年(qualityadjustedlifeyears,QALY),而非健康结果变化。可以进行不同疾病药物治疗措施的比较,是近年来受到推崇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然而,不同疾病影响病人生活的不同方面,通用的生活质量指标不能反映疾病的特殊性,因此,药物经济学研究界对于成本效用分析的合理性尚有争议。

4.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成本和结果均以货币单位测量的经济学分析方法。与成本效果分析所不同的是结果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它不仅具有直观易懂的优点,还具有普遍性,既可以比较不同药物对同一疾病的治疗效益,还可以进行不同疾病治疗措施间的比较,甚至疾病治疗与其它公共投资项目,例如公共教育投资的比较,适用于全面的卫生以及公共投资决策。然而,许多中、短期临床效果变化,例如患病率、死亡率、残疾状态难以用货币单位衡量,有关长期效果的数据资料很少或者很不全面,而且经济学家以外的临床医疗人员和公众很难接受以货币单位衡量的生命、健康的货币价值。所以,成本效益分析在卫生经济学以及药物经济学研究上的应用远远少于成本效果分析。

(三)实施步骤:药物经济学分析的实施需要10个步骤来完成:(1)明确药物经济学研究的问题;(2)确立研究的观点;(3)治疗方案和结果的确立;(4)选择恰当的药物经济学方法;(5)结果的货币价值;(6)资源的区分;(7)确立结果事件的概率;(8)决策分析;(9)进行成本兑现或敏感性或增量成本分析;(10)结果表示。

必须明确药物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和研究观点。

药物经济学的观点可来自于社会、付费方、机构、部门、病人、任何或所有这些方的一个结合。其次,必须区分治疗方案和与它们相关的积极或消积的后果。选择药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将其治疗结果用货币价值来表示。药物获得成本与医疗成本包含在与临床效果直接相关的成本之中,也可来源于文献或者历史记载,也可以将其建立在合理的假设基础之上。

二、药物经济学研究在控制药品费用上涨方面的作用。

药物经济学不仅注重药物治疗的成本,同时也关注药物治疗的结果,因而在控制药品费用方面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药物经济学的作用主要通过下面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指导新药的研制生产: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需求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质量。药品虽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但其仍具有一般商品的特征,其需求同样的取决于药品的价值和质量(效果)。药品的成本效果(效益)越大,其需求量也越大。因此,对研制生产药品的厂商来说,必须尽可能研制生产出成本—效果好的药品,从而获取所需的利润。药品生产厂商可根据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作出是否生产某种药品或在遵循药品价格制定原则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药品的价格以提高药品的成本效果。

(二)用于制定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医疗用药报销范围:目前我国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主要是根据临床医疗需要来考虑的,即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经济因素、价格因素考虑较少。该药物名录适用于全民,主要是指导和规范临床用药行为。基本医保医疗用药核销范围的药物遴选是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基础形成的。用药核销范围既考虑临床需要,又考虑经济等综合因素。其经济因素主要指药物的疗程价格,它没有考虑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其它费用,如检查化验费、住院费等;它也不考虑药物的成本—效果比或成本效益比,因而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目前国外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确定药品报销范围时,除了要求厂商提供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外,还要求厂商提供该药与国内治疗同样疾病的最常用药物或以适当的非药物治疗措施作为对照比较物的药物经济学结果,国家指导委员会将参考药物经济学的结果来作出是否给予报销的决定。

(三)帮助医院制订医院用药目录、规范医生用药:

目前我国许多省市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迅速上涨,开始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政策。其基本思想是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降低医院的药品收入,使药品费用的增长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一政策的推行,对医院的药品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医院尽可能使用疗效好、价格低的药物,即成本效果好的药物,将成本效果好的药物纳入医院的用药目录中,以便药物费用的增长幅度控制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医院将那些成本效果好的药物选进医院用药目录中。同时,医院用药目录的制订可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阻止不合理用药。

(四)确定药物的适用范围:任何药物都不是万能的,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对患某种疾病的某一人群有效的药物对另一人群不一定有效,其成本效果也是低的。例如,降胆固醇药物用于治疗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高胆固醇血症病人,是公认成本效果好的治疗措施,而用于单纯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则成本效果不佳。若将降胆固醇药物用于治疗许多没有危险因素的单纯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则不但不能降低医疗费用,相反将引起医疗费用的上涨。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是特定人群特定疾病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因而其针对性较强,目的比较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