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研究生法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论文选题不深入,主题不突出所谓好的选题乃成功之一半,非法学专业的本科生由于属“跳出法学看法学”,在研究视野开拓度上便有不少要宽于法学本科生。根据笔者在湖南长沙、衡阳、湘潭三地部分高校所做的抽样调查,同样打算写作合同法方面毕业论文,一些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可能会结合自己专业特点选择B2B或B2C等网络无形交易下的新型合同法律问题来写作,而法学本科生则因受电子信息技术知识匮乏束缚,往往更多倾向于探讨传统合同法问题。不过,非法学专业的本科生虽然在视野开拓度上较之法学本科生具备一定优势,但他们法学理论功底则有所不及,从而导致选题不深入,时常出现选了一个较新颖方面问题开始写作,最终结果竟是简单就事论事甚至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的情况。譬如某些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选择了虚拟货币的法律问题进行写作,但往往浅尝辄止,要么便简单就事论事通篇缺乏法言法语和法律思维像一份记者的新闻报道,要么就从最宏观政府话语层面大而化之地发些空洞无用的议论。
此外,与选题不深入接踵而来的便是主题不突出的问题。
正如汤维建先生所言,论文选题决定了论文主题,它给论文主题划定了范围,[1]既然我们许多非法学专业的本科生存在着选题不深入的毛病,那主题自然也会不突出,常常令人不知所云。如某些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选择了非政府组织的法律问题进行写作,由于选题不够深入,在主题上也变得模模糊糊,洋洋洒洒通篇论述了很多非政府组织的起源、类型和特点,但究竟要探讨的是什么具体法律问题,到结尾都没有完全交待清楚。
2.法律素质缺乏,毕业论文丧失实用性众所周知,法学论文应当是学术性的论文。[2]既然强调其学术性,那么作者就必须具备较高法律素质来综合运用各种有关法学理论。但遗憾的是,从目前许多非法学专业本科生撰写的相关法学毕业论文来看,不少文章都折射出作者法律素质的缺乏。诚然,正常情况下非法学专业本科生的法律素质跟着眼于培养法律人才的法学专业有天壤之别,但倘若缺乏法律素质,撰写法学论文又从何谈起?如某些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选择与跨国公司相关的法律问题作为自己毕业论文,可文中竟连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规定都仅一知半解,这样他们又焉能交出令人满意的毕业论文?
法律素质缺乏的一个必然结果便是毕业论文丧失实用性。从逻辑上说,非法学专业本科生要写出优秀的法学毕业论文应当结合自己专业特点从实用性出发。因为其法学理论功底大多不如法学本科生,若不结合自身专业实用特点而一味追求理论之深奥,那断难同后者相提并论。可吊诡的是,非法学专业本科生这类毕业论文大多却偏偏丧失了实用性。归根结底,便在于他们法律素质缺乏,导致许多基本法律常识均无从理清并加以灵活运用。为防止文章内出现严重错误,写作过程中自然喜好坐而论道泛泛空谈。这么一来,对自身原有专业实际问题进行法律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推理等活动都难以开展,其实用性便丧失殆尽。
3.参考文献陈旧,引证说服力不强任何学术论文的研究,“从论题的提出、资料的整理、观点的确立以及结论的得出,其实都离不开我们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3]
故此,所有研究者在从事论文写作前均必须广泛查阅前人大量文献资料。但可惜的是,现今许多研究人员尤其是大学本科毕业生这些学术论文写作初学者,往往忽略了此问题。而非法学专业的本科生撰写相关法学毕业论文又属一类跨学科交叉研究,他们对法学文献了解甚少,愈发暴露出参考文献陈旧、引证说服力不高的毛病来。
一方面,非法学专业的本科生由于自身法学理论功底欠缺,很难把握住国内外最新法学思潮及司法动态,那么在引用借鉴前人资料上便往往不知所措,导致了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陈旧。许多学生甚至根本无法分辨自己所参考的文献究竟乃紧贴时代具备学术争鸣性的前沿探讨,还是属已被学界普遍接受的通说理论,或者为早被淘汰之陈词滥调。到最后,文末草草列出几本或若干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陈旧过时的法学书籍和文章应付完事也就见怪不怪了。④另一方面,非法学专业的本科生撰写相关法学毕业论文还存在引证说服力不高的毛病。应该说,参考文献陈旧必然会带来引证说服力的低下,毕竟过时跟不上现代脉络的引证很难令人信服。但是,最根本原因仍需归咎于非法学专业本科生法学理论功底不高。引证是“理解他人的过程,是与他人对话的过程”,[4]若无相当的法学理论底蕴做铺垫,如何能理解他人并同他人对话?更如何能采用那些可信有力的引文作为自己论据和论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非法学专业的本科生撰写相关法学毕业论文主要问题之根治由前述可知,非法学专业的本科生撰写相关法学毕业论文虽为一种可喜现象,但同时亦暴露出不少问题。显然,这些问题倘若不能尽快获得解决,对其长远发展必定非常不利。笔者认为,通过对主要问题一一对症下药,加以时日,我们还是完全有希望根治它们的。总的来说,我们不妨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
1.宏观层面:推行非法学本科法律文化学教育,以便强化法学理论,提高法律素质非法学专业的本科生撰写相关法学毕业论文所暴露出的一系列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归根到底还在于现阶段我们非法学本科专业的法学教育有很大不足。若非法学专业本科生能有一定法学理论功底,具备相当法律素质,那这些问题都可迎刃而解了。但我们知道,非法学本科专业受自身人才培养体系限制,是绝无可能像法学本科专业那般设置一整套严密完备的法学理论课程体系的。如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一般四年学习过程中只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宪法学》、《行政法学》和《行政诉讼法学》四门与法学有关的必修课,不少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更仅是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经济法与电子商务法》两门同法学相关的必修课程。[5]
盲目扩充法学课程所占份额只会既冲淡了非法学本科专业自身培养目标,又加重了学生负担,如此一来,唯一现实可行的路径便是在现有法学课程教学框架之内推行法律文化学教育。因为非法学专业的法学教育乃一类传授法学基础理论,提高学生法律素质,为培养合格的本专业人才服务的教育活动。[6]
而法律文化学教育就是为学生法学理论功底增强、法律素质的形成提供更加丰富多彩、深刻广泛的知识养分,帮助他们进行法律基础理论知识的积累,以致在外部影响力和改造力督迫下,完成由书本上的法律基础理论知识向法律素养再到法律素质的内化。我们要在满足本专业培养目标前提下强化学生法学理论,提高他们法律素质,就必须借助现有非法学本科专业法学课程教学渗透法律文化学教育,以教与学互动的双向认知过程,令学生法律思维方式得到扩展,法律价值观念加以重构,法律人格结构获得重组,塑造起系统地对周边世界之法律理解力。
具体而言,要推行这种法律文化学教育,以便强化学生法学理论,提高法律素质主要可通过运用法律文化比较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法律应用能力来实现。如课堂教学中把抽象的法规、法条或法学理论放到社会文化的背景下进行讲授,让学生能从不同的视角聚焦思考同一种法律现象,或者从同一视角去看待不同法律现象。虽然此等粗线条的勾勒方式不大可能使其获得类似法学本科生那样系统详尽的法学知识,但起码大体轮廓上的运用他们还是知晓了。那么毕业论文选题自然就会变得深入起来,主题也开始鲜明了。同样,文中便不再会缺乏法律素质,丧失实用性,在引证上亦会了解哪些参考文献是最新颖前沿的,最有说服力的。
2.微观层面:建立一套较完备的非法学专业本科生撰写相关法学毕业论文管理机制除了宏观层面推行法律文化学教育外,笔者认为,在微观层面建立一套较完备的非法学专业本科生撰写相关法学毕业论文管理机制也是非常重要之措施。毕竟对他们论文的具体规划和指导,还需依靠一系列现实管理机制来完成。况且,学生撰写跨学科的本科毕业论文正逐渐演变为各专业普遍存在现象,我们进行此类法学毕业论文写作管理机制的设置试点,很明显对其他专业及学科同类情况亦是颇有裨益的。具体来说,设置非法学专业本科生撰写相关法学毕业论文之管理机制可主要包容如下两方面:
第一,我们应当设立临时性跨院系的横向统一组织机构。
非法学专业本科生撰写相关法学毕业论文属于跨学科交叉研究,即一种“边缘处思考”。(梁治平语)但此类“边缘处思考”在现行毕业论文管理机制下难免会造成诸多不便。因为高校各院系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照惯例都是由本专业进行管理,无论具体撰写时间分配、指导教师安排或者最终答辩均莫不如是。而跨学科交叉研究所耗费时间往往要高于纯粹本专业研究,仅单独使用非法学专业教师指导这些学生或参与他们的答辩也较难保证其毕业论文质量。所以为尽量减少在撰写过程中的不便之处,我们不妨于每年毕业论文写作时间段内设置一个临时性跨院系的横向统一组织机构。它既包括本院系,又涵盖法学院系(或负责法学教学和科研的人文社科系),由二者来横向统一具体规划整个毕业论文撰写过程(如统一设置妥当的论文撰写时间、合理确定指导教师供师生进行双向选择等)。那么不便就会大为减少,毕业论文质量也随之会得以提高。
第二,我们应对此类毕业论文采用本专业和法学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共同参与答辩的管理模式。本专业教师虽然精通自己专业理论知识,但在这种跨学科的法学毕业论文写作上,由于牵涉更多法学理论,他们未必能给予学生最满意的指导。譬如哲学专业本科生打算撰写法哲学方面的毕业论文,一位仅精通中国或西方哲学的教师很可能无法对其所有法律问题做出圆满回答。而学生自己法学理论功底、法律素质又难令人称许,毕业论文暴露出的问题自一发不可收拾。“选择的指导教师须熟悉本专业的研究领域,只有行家里手,才能较容易为学生研究的选题找到突破口,才能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研究资料,才能为他们解决更多的难题。”[7]
篇2
一、建立以音乐为中心的整体教学观念
声乐是音乐、诗歌和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艺术。好的演唱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发声技巧、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从“重技轻艺”的误区中走出来,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史学修养、语言修养、美学修养和音乐理论修养,建立以音乐为中心的整体教学观念。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音乐是声乐艺术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从培养学生音乐内心听觉与音乐意象人手,在声乐教学实践中,通过长期刻苦的音乐艺术训练,融入练习者的创造性,并依靠练习者的情感、经历、修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不断促进声乐艺术的表现。技与艺,即声与情,一向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发声、咬字、吐字和隋感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二者不可分割。歌唱的人声是以人身的整体作为乐器从事歌唱的,绝非只靠嗓子、气息或共鸣就能单独完成。歌唱是全身心都参与的一种表演艺术,歌唱应成为诸种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扣人心弦的完美艺术。换言之,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声与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不论是专业歌唱者还是业余爱好者,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整体歌唱的意识,使歌唱发声与情感表达同时进行,使声、字、情成为一体,养成用心灵歌唱的习惯。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条件不同,嗓音也有差异,在声乐教学中整体训练尤为重要,它不仅包括歌唱呼吸的整体训练、歌唱语言处理,歌唱心理的训练等,更重要的还是歌唱的魂——音乐的训练。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的练习中,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练声一开始,要求每个歌唱者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也唱得悦耳、动听。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可,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整体歌唱”的含义。
二、有内涵的练声
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简言之,就是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所需求的各种技术环节,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歌唱器官的协作运动,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服务。发声练多因为没有歌词的原因,被认为是没有情感内容的,属于纯粹技术练习,如单个音素、音节的发音练习,扩展音域的练习,提炼音质的练习等等。其实不然。即使是单个长音,假使我们用不同的情绪来表达,也将出现多种声音音色、音质的表达方式。在歌唱中“声和情”永远都是紧密联系的。例如:我们在心情愉快时发出的声音是甜润、温暖的,而板着脸孔则会发出冰冷、干涩的声音,即便符合练习要领,声音效果也是差强人意的。发音正确基本方法的掌握,是为了利于更大程度地表情达意,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声音。愉快、温暖的发音应是歌唱时的最基本声音色调,它可以使声音柔和悦耳,声随情走,充分做到有声有情,情托声,声含情。
在声乐教学中,练声过程是整体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让学生从枯燥的练声技能中摆脱出来,就需要运用音乐的魅力,发挥练声曲的作用。在练声前,首先要求学生在思想上作好准备,借助发声练习曲调的旋律,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愿望,抒发内心的情怀。例如:5432|1——这一短小的练声曲,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这个练声曲的旋律是对“彩虹”的描绘,提示学生用声音来描绘彩虹的形状,以及用“雨后见彩虹”的欣喜心情来进行发声练习。如此,简单枯燥的练声曲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学生会用愉快的心情去完成,最终达到练声目的。同时,在发声练习过程中,结合字声练习(带词练习)要求根据词意思维有想象、有意境、有画面、语气有表现、声音有乐感、有感情地去唱。力求做到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慢慢地向歌唱歌曲作品过渡。
三、“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
歌唱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更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是以歌唱声音为物质材料的人类精神唤醒及生命升华的展开形式,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展开其价值,充分体现了人类情感表现的自我创造与追求,是情感的美化和升华。在歌唱的诸多环节中,“情”是最重要的,在歌唱中起主导作用,是声音的灵魂。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指出:“艺术的精髓并不是技术而是心灵,一旦心灵可以毫无障碍地自由表达,便能创造出完整的音乐效果”。意大利著名的歌唱家卡鲁索认为“歌唱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为了追求一种效果而作的技术挣扎。”他在歌唱时听从心灵的支配,超越技术对他的影响,他的感情是他歌唱中唯一的导师。北京曲艺界也有着“说书一股劲,唱曲一段情”的艺谚,要求演唱者以充沛的内在情感统领、调动声音,以显示情真意切、优美动人的双重艺术魅力。因此,笔者认为在声乐教学中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歌唱的情感表达和歌唱的艺术表现上,会给课程的整个过程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
篇3
1.2学员有较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
成人“专升本”学员已具备一定的“三基”能力,有丰富的感性知识及临床工作经验,具有“学员”和“专业工作者”的双重特征。虽然他们年龄大多接近中年,机械记忆能力下降,但他们的理解、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强于青少年。更由于他们对学习不再是仅凭兴趣,而有内在的学习动机,有一定的事业心、责任感,所以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1.3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需根据其特点重组和变换
从教学内容来讲,一些医学基础课如生理学,学员在以前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中已数次涉及。在本科学习中,若仅仅是为了体现学科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再从头细述一遍实无必要,但有一部分专科毕业时间已久,年龄偏大的学生对以往所学内容业已淡忘,温故才能知新,深入的学习只有在扎实的基础知识平台上才能进行,这是勿庸置疑的。新旧知识如何衔接?基础知识如何复习?教材内容如何取舍?如何与实际结合?这些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认真研究和处理的。
从教学方式来看,传统的授课方式已不能满足学员的实际需要,所以教师还要探索一些教学效果好,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如传统的灌注式多转变为与学生讨论的双向性教学方式,启发式和研讨式等教学方式常被采用。
2选择适宜于成人“专升本”授课的教学方法
2.1提纲式教学法
提纲式教学法,帮助学员再现、复习以往的知识点。温故知新中对已学过的课程基础知识,教师可带领学员作一回顾性复习,运用统摄思维法,提纲挈领,概括思维,形成框架、注意提示其中重点,区别易混淆的有关概念,为下一步的深化学习打好基础。
2.2讲授分析法
讲授分析法,用于教学中的基础知识、难点和新进展的介绍。如生理学中的细胞的生物电,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等可用讲授法,但要避免单向灌输式,注意启发和调动学员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性记忆能力,讲思路、讲方法、强调重点、讲清难点。缺什么,补什么,着重于知识更新,反映实用性和科学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学有所获。教师和学生之间也要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因为学员同时也是一名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工作者,重视学员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教学相长。
2.3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较适用于已具备一定知识和专业基础的“专升本”学员,教师要尽可能把讲授内容组织为能启迪学生思维的一系列问题,根据学员已有的临床工作经验,提出某一问题为线索,将其深入到理论知识。通过学生思维网络化训练,来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同时该问题又包含了一定的临床学科知识,用于指导临床工作。如在生理课程学习中提出问题:某人行全胃切除后,可能发生哪些类型的贫血?为什么?临床治疗的生理学基础是什么?又:人久蹲位突然变直立位时会有何症状出现?为什么?症状很快又消失的原因又是什么?联系临床上对久病卧床的病人要注意什么?等等。在医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员的科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使学生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素质结构。
2.4归纳比较法
归纳比较法,有利于学员牢固掌握知识。鉴于“专升本”学员的学习特征,教材中部分知识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员归纳整理,总结比较后获得。教师只要给出题目及思考引导点,点拨启迪,以“导”引“悟”。如问题:说出动作电位与局部反应有何不同?引导点主要有:概念;刺激强度;钠通道开放数量;特点进行相类比较。由于这种方法以学员为主体,所以易懂易记。
2.5自学辅导法
自学辅导法,提高自学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成人学员的自学能力,也为了缓解成教班学时少,教材中知识信息量多的矛盾,教师可布置浅易章节内容及相应思考题让学生自学,其中的疑问通过集体辅导或个别辅导解决。
篇4
(一)无法按时举行开题报告会西南政法大学近两年的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都是在第四学期末,个别专业甚至推迟到第五学期初进行。按照培养方案,研究生的硕士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博士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两年。由于开题报告的滞后,造成一系列恶性循环,如学生论文写作时间有限,导师指导时间仓促,给最终的成果制作、评阅、审核造成很大压力,从而影响学位论文的质量。因此,为了保证学位论文的创作时间充足与合理,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应当安排在入学后第三学期末至第四学期开学后两周内进行。论文创作时间未达到一年的硕士研究生,一般不予推荐其参加学位论文答辩。博士论文的创作时间,导师可以根据论文写作情况,可推迟一年时间但必须由本人写出书面申请,说明其理由,导师签署意见报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后方能推迟。
(二)对开题报告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对开题报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表现:首先是研究生对开题报告的准备不充分,包括本有的开题报告资料不充实,所选题目没有明确的写作目标,对写作中的难点无法预计。其次是开题报告会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张,个别专业有时一天要进行十几个研究生的论文开题,使得参加开题的老师根本没有时间思考研究学生的报告,提不出实质性的学术建议。所以就经常出现个别研究生在写作中途更换论文题目的情况,甚至在答辩中为论文题目是否成立引起其他答辩老师的质疑。因此,要认真完成开题报告的一系列步骤方能事半功倍,在导师指导下选好论文题目,研究生在调查研究、查阅大量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选题的学术价值,即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本人拟研究的具体内容和重点解决的问题。2.论文的总体构想。3.论文工作的安排与进度计划。4.资料占有情况和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与解决的办法。参加开题报告会的导师和其他老师,应当在认真听取和评议每个研究生的书面报告和口头汇报后,再经集体评议并填写相应学位的论文开题论证报告书。要将开题报告当做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工作的正式总结和考核,凡未获通过者,都不得进入论文写作阶段。只有顺利通过开题报告会之后,研究生再根据大家提的建议,与导师一起共同修改、商定学位论文的写作计划。如此,从一开始就注重对学位论文的方向把握与态度纠正,使论文能够具有明确的既定目标与合格的水平,使研究生在论文创作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抓好论文工作阶段检查,认真举行论文工作报告会
在顺利开题之后,研究生就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期间导师不仅要注意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而且还要经常注意论文工作的检查,给予适当与及时的指导。简而言之,要引导研究生把本科生以听课、考试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开放式的思想交流、独立思考、研究创新以及追求完美的学术思维模式上来。其中,衡量博士学位论文最重要的标准是创造性,导师要鼓励同学们发展个性,独立思考,形成卓有见识的认知模式与知识领域,鼓励学生突破导师的研究领域局限;要克服与杜绝极少数学术腐败的现状,提供机会让学生比较正规地独立发表他们自己的研究工作成果进展;对于研究生的工作和成果要不断地提出新指标、新目标。另一方面,阅读和修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同样是导师指导作用的重要体现。通过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论文,使学生不轻易放弃研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磨砺学生大胆分析矛盾和重视实践的学术品格,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追求完美的治学态度①。按照学校规定,研究生至少每月向导师汇报学习和论文工作的进度情况。但是,近年不少研究生利用论文写作阶段到全国各地考公务员、联系毕业工作,少则二三月,多则半年之久无法及时给导师汇报论文进度,这就使得导师无法了解学生的论文进展情况。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坚持和贯彻导师见面制度,只有双方有效的交流沟通才能保证学位论文的撰写质量。其次,认真举行论文报告会(预答辩)同样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论文报告会就是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完成初稿之后举行的汇报会议,时间一般会安排在第五学期开学初。各学科指导小组在教研室组织3一5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对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初稿进行评议以及提出修改意见,因此研究生必须在报告会前完成论文初稿,至少应该有详细的提纲。这个环节是为了对研究生的学位论一次中期的督促检查,实际上也是对研究生论文质量的一次筛选,同时也给他们的学位论文提供了最后一次质量提高机会。西南政法大学对近几年的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都举行了预答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参照该种方式扩大到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要求,这种方式对修改学位论文和最终答辩都能提供很好的帮助。最后,法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打造并非临门一脚,更要重视日常的学习积累。作为科研型人员,在独立学习研究的同时,更要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导师应当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学术活动,聆听国内外知名专家的学术报告,这样不仅能使研究生了解本领域的前沿工作,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表达能力,而且可以开阔研究生的专业视野、丰富研究生的知识储备。同时,在学术活动中提倡和鼓励研究生批判学习,积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种良性的交互式开放环境,以提高学生开展法学研究的兴趣,启发和完善创新思想的重要途径②。在课题组内的学术讨论可使导师了解、把握学生的写作方向,学位论文的进展,使学生有必要的紧迫感,同时启发、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促进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进行积极交流和借鉴,以便能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来审视自己的现有成果。综上所述,学术活动的作用是单纯的课程学习所不可替代的,也是学位论文研究所必须的条件。
三、严格要求论文撰写规范
内在质量是指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主要包括论文研究的题目、观点、研究方法、逻辑结构、资料和语言文字等方面。外在质量不仅仅是印刷、装饰等物质载体方面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指论文的形式与格式,即学位论文写作所要求的一些固有规范。一丝不苟的态度,怎么会容许肤浅的形式错误?因此很自然地,学位论文规范就成为评价学位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学位论文的规范要求应当引起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普遍重视。一般认为,合格的学位论文在规范要求上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我国学位条例和培养学位管理办法对学位论文管理的各项具体要求,是针对学位论文这一个对象的特殊要求,也是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最需要重视的部分。二是学术著述的一般规范,它是指学术界所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在学术成果方面的体现,作为接受学位教育的研究生必须懂得自觉遵守,一般在研究生的学习阶段都应当熟悉与贯彻。三是所有正式出版物共同遵循的文字印刷规范。它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以文件条例的形式所作出的正式规定③。这类文字印刷规范代表着整个中国文化在当代最正式的表达形式,因此每个受教育的有文化的中国人都应当遵循,研究生更应当在自己的论文中自觉遵守这些规范。除了以上要求,虽然我国高校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范上有不少规章制度,但是在工作中还是存在普遍的不足。一是有些研究生未理解学位论文摘要的重要意义,学位论文摘要简而言之是对学位论文的一个简要介绍,目的是使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对学位论文整体有一个简单而又清晰的全面了解,因此它是对全文的高度概括,但是区别于一般论文的摘要,学位论文的摘要需要更简练的语言表达和更丰富的内容涵摄。学位论文摘要主要是有利于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在较短的时间里对论文的学术水平作出评价。其次,学位论文的评阅时间要给予充分保证,如硕士学位论文的评阅期为一个月,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阅期为二个月,只有这样,评阅人才有合理的学习时间,对学位论文作出公正有益的评价,毕竟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普遍具有较高的水平,即使是教授级别的专家也需要好好消化。最后,为了保障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有公平公正的良好氛围,我们可以尝试构建一种导师回避制度。即导师不得参加自己学生的答辩委员会,让答辩委员会在讨论中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实事求是,开放地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和评价论文水平,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匿名投票表决。相对应的,为了保证对每位研究生作出公正的评判,我们设计了一套检验学位论文是否合格的量化指标,在现场让答辩委员会的每位成员对论文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这样就对该学科专业的优秀论文评选有了一个相对客观公正的重要依据。目前实施的这一系列做法,得到了我校导师和答辩委员会的广泛认可和大力支持,对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以及促进答辩的效果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篇5
生本开放式研究型教学法应用到管理学教学中,实现了两大基本目标: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这两大目标也分别贯穿每一章节的教学要求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知识、能力、技能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掌握,使学生有所思考,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管做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无论待人还是接物,都能有所教益。一是,知识目标:明确现代管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管理的基本要素,管理学科体系和研究框架,掌握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中一些理论知识点。传授知识的过程,不再以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填鸭”为主,而主要发挥“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分析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为主。二是,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阐明管理学的基本问题、管理学历史发展,熟悉现代管理学学科发展动向和前沿问题,利用管理学原理解决基本问题,并贯穿管理道德和创新思维,对管理的基本原理举一反三,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教学中有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学时以及相应能力的训练大纲。
3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实施方式
管理学教学中实施生本开放式研究型教学法可以采用:实例———理论———实训———创新。这个模式可以描述为:在授课中,先将有关的案例、情景、课前小测试、课前小思考题、管理游戏、管理故事等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预先设计好启发式的问题,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讨论和解答;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研究,钻研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定理、法则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进行实践性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组织学生再用所学到的知识与理论方法等去分析和研究现实的问题;并进行课堂与课后实训,进一步了解所学理论与方法的优点和不足、理论运用的条件及要求等,在实训中总结实践中的方法、注意事项以及进行成效分析等,提出自己的观点及解决方法,从中有新的发现和新的创造。生本开放式研究型教学活动的过程及方式,实现了教材、教室、教法三突破;实现了教法与学法的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实现了师、生全部参与教学全过程,即参与“备、讲、练、评”整合教学过程,原来教师主要备、讲,学生主要参与练、考,现在全参与。
篇6
一、基本的逻辑方法
人们的理性思维有共通性,做任何研究,总离不开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逻辑方法包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是思维活动的基本环节和方法,它可以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具体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性,使科学研究更加符合实际。
分析是在思想上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把整体的个别特征或个别属性突出出来,即把复杂事物的整体分为若干简单的要素进行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由于客观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体,组成这个统一体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为了把握其本质规律,须将其暂时分解开来,对各个要素进行研究,找到其中一般的、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把握其基本特征,进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可以是在思想上把属于整体的组成部分或组成方面分离出来,就像人们把植物分解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把一个活动分解为个别动作等等。分析也可以是在思想上把属于整体的个别特征或个别同性分离出来。例如,把花的色、香、味分出来;把音乐的个别旋律分出来等都属于分析的方法。
综合是在思想上把整体的各个部分或者各个方面联系起来的思维方法,把具体的个别特征或个别属性结合起来,把事物的各方面联系起来。例如:把把各个情节连成完整的故事;把各种线条色彩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综合是把一般与个别、本质与现象、规律与外部形态相结合,从思维的抽象到思维的具体,从思维事物的内部本质出发,去认识事物的外部表现及其整体的一种思维方法。
分析和综合是彼此相反的过程,彼此孤立地存在,但又是彼此联系着不可分割的一组思维方法。如果只着眼于对事物的部分分析,会出现以偏慨全、以点概面的错误做法,从而割裂事物的联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如果没有对事物的个别和部分的准确分析,综合又无从谈起,没有依据。
分析和综合的统一性在于分析是从整体开始的(最初的综合),分析(对它部分、方面、特征、过程的分解)又是达到认识整体的手段、途径和方法,通过分析进而对整体认识得更深入和充分(再次的综合)。
归纳和演绎是思维活动的基本过程,同时也是两种基本方法,在认识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归纳是从个别或特殊的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知识(原则、原理、结论)的思维方法。即从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的方法。分类的过程可以促成观点的形成,例如:对某一个时期某一个地区的作者进行分类,像研究北宋江西文人群体的创作,进而发现与地域性有关的一些特征或规律,用的就是归纳的方法。
演绎是从一般性的知识、原则出发,引起个别性、特殊性的结论的思维过程或方法。即从一类事物都具有的一般的属性、本质来推断该类个别事物中所具有的属性关系和本质的方法。《论语·述而》中所提倡的“举一反三”就是演绎推理的方法。演绎的前提是一般知识和个别结论的凝聚。演绎的结论蕴含在前提之中,不能超出前提的范围。演绎的思维方向是从一般到个别,由抽象到具象。演绎的结论正确与否,既决定于作为出发点的一般性知识和结论是否正确,又取决于所选择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是否正确。
归纳是演绎的基础。王力先生在《谈谈写论文》这篇文章中说:“所谓演绎,就是从一般到特殊;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到一般。我们搞科研,要先用归纳,再用演绎,不能反过来,反过来就坏了。比如逻辑上的三段论法,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凡人皆有死,你是人,你也有死。’这是演绎法,从大前提推出结论。结论对不对,关键在于大前提对不对,主要是‘凡’字。‘凡’是归纳出来的,我们做研究工作,就是要研究这个‘凡’。怎么研究呢?就是从大量具体的材料中去归纳,从个别到一般,结论是在归纳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开头。所谓分析,是要以归纳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归纳就做分析,那么结论常常是错误的。凡是先立结论,然后去找例证,往往都靠不住。因为你往往是主观的,找一些为你所用的例证,不为你所用就不要,那自然就错误了。归纳的重要也就证明充分占有材料的重要。因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个别的东西越多,越能证明你的结论是可靠的。也会有例外,例外少倒不怕,多了就不行。例外多了,你的结论就得推翻。”[1]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的归纳必须有一个原则作为依据,那么这个原则就是已经被演绎出来的结论。可见,归纳和演绎互为前提,互相促进。
二、文科论文研究的一些具体方法
相对于基本的逻辑方法,在进行研究时还有一些适用于不同学科的具体的研究方法。下面就适用于人文学科学术研究的一些具体方法做以介绍。
(一)考证法
考证是中国传统学术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一种根据事实的考核和例证的归纳,提供可信的材料,经过分析材料,得出一定的结论的方法。当代著名学者任继愈先生说:“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像我们中国这样长,由古至今五千年一脉相承、延绵不绝。其他国家不是这样,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曾经是中心,那些地方的国家却是有古无今。唯有黄河和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上没有中断过。”[2]我国历代学者十分懂得充分利用这笔宝贵的遗产,撰写了大量鸿文巨制,2001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史考据文录》,收缪荃孙、孙治让、章炳麟、王国维等160多家的考证文章,共350万字。考证就是求是,就是辨别真伪,追求真理,千百年来的考证成果其作用都使我们趋向真理,逼近真理。考证法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运用十分广泛,例如,语言学研究中对于某一个字词的读音、语义的产生、发展、流变的研究也是用的考证法;文学、文献学研究中对于某一个作家生平经历、某一部作品版本流传等的整理求证也是用的考证法。考证是为了辨明真伪,最大程度得还原历史真实。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许多研究得以进展的基础和保证。
(二)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在一定的分类基础上,根据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相同、相异而得出结论。比较和分类互为前提,互相结合。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可广泛采取比较的方法。只要是在某个方面或某种程度上的多个事物有一定的相似性,就都可以进行比较。国与国、人与人、作品与作品、形象与形象,甚至方法与方法、特点与特点……
选择比较法时,一定要注意不同对象是否具有可比性,是否有比较的必要,是否会显得牵强。我国两千年前的周代有了《易经》。《易经》不仅推动了德国莱布尼兹发明二进位制,还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某些相近的观念,例如:万事万物都有相对的特性。
比较法按照方式的分类,可以分为横向的同时比较和纵向的历时比较。横向的同时比较是指选择某一特定时期,选取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具有一定相同特征的不同事物进行比较,以期发现不同事物间的区别与联系的研究方法。例如“关于高适与岑参边塞诗的对比研究”,就是选取盛唐这一特定时期中的两位诗人,以他们的边塞题材诗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两位诗人的共性与个性。纵向的历时比较则是选取某一个或某一类事物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以期发现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的研究方法。例如,选题“从‘为艺术而艺术’到‘革命’论述——论创造社文学观的变迁”就是以创造社这一文学团体文学观的前后变化为研究对象,从发展的角度看待这一观念变迁的文学史意义。
(三)量化分析法
王兆鹏先生的《唐宋词史论》中对唐宋时期的词人、词作进行了数字统计、量化分析的内容。他通过对这些词人存世作品的数量、被后人引用评价的次数、词作被收录刊行的次数等方面,对唐宋词人做了一番数字分析。由此得出的结论,与人们千百年来从词作内容和艺术成就角度对前代词人的评价有极大的相似性。这种通过计量的方法来辅助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就是量化分析法。量化分析可以避免主观性和盲目性,但是量化分析也必须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才最有说服力。量化分析多用图标来进行标示,数学是研究事物量的科学,历史由无数复杂的数量关系组成,量化分析的方法也必然可以用于人文社会科学。但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量化分析不宜过分强调精确,过分强调量得精确,会导致混乱。例如对文学作品分期的研究,把某一个时间作为阶段性的分界点是可以的,但并不绝对。在这个时间前后的作者、作品的具体情况都应做具体分析。不能过分强调泾渭分明。承认量化分析中的模糊性,就是要承认人文科学的复杂性、多元性、过渡性,可以避免机械化、绝对化。
文科论文研究的具体方法还有很多,针对不同的研究课题,需要采取各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但更多的需要多种方法综合使用,才能对前期搜集到的诸多材料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进而得出相对准确合理的结论。掌握文科论文研究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对于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进一步深入专业知识,进行具有创新意义及社会价值的科学研究有着很大的意义。
注释:
篇7
1.1调查对象2004年对全校22岁以下护理专业学生共546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三年制大专246名,五年制大专300名,年龄16岁~22岁,平均年龄19岁。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从价值观取向、职业态度、生活经济状况与需求、对护理专业学习的兴趣与意识四个方面设计问卷,共有问题21题。发出问卷551张,回收545张,回收率99%,有效率100%。
2结果
2.1价值观方面结果显示:当问及“希望得到大专文凭的目的”时,有81%的护生选择掌握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有76%的护生选择不损害集体利益情况下,同时兼顾个人利益,分别有48%及49%的护生选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多奉献、少索取及多奉献、多索取;当问及“人生幸福最重要的因素”时,依次选择是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温暖的家、有文化、有知识、收入可观、生活富有、事业成功、受人尊敬。
2.2职业态度方面职业态度结果显示:护生同时有职业自豪感和学习紧迫感,三年制大专护生有学习紧迫感。
2.3生活、经济状况及需求生活、经济状况及需求结果显示:当问及“最欣赏的生活方式”有48%护生选择追求合乎自己兴趣的生活,有79%护生不满足本地医院现有的经济收入,有69%的护生希望老师及学校在生活与政治上多关心。
2.4对护理专业学习的兴趣与意识对护理专业学习的兴趣与意识,结果显示:77%护生认为在校学习期间应把专业知识努力学到最好,以便选择最理想的医院。当问及“你选择医院还是医院选择你,你对未来可否有信心”时,有66%护生表示乐观。
3讨论
3.1护生将传统价值观念和现代价值意识充分融合当今时代的发展使的现代护生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价值观念正在逐渐淡化,但她们并未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是形成了集时代特点和职业特质的新世纪青年女性的价值观念。问卷表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追求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奉献与索取的统一,并且认为个人价值与知识层次有关,将掌握专业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作为获得学历的目的,同时不同年龄的青年将人生幸福最重要的因素依次选择是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温暖的家、有文化、有知识、事业成功、受人尊敬,特别是三年制大专的护生,年龄18岁~22岁,面临婚恋阶段,如何帮助她们正确处理学习、工作、婚姻恋爱、三者的关系是此阶段护生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
3.2护生同时有职业自豪感和就业紧迫感[1]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社会地位的提高,使护生不再为自己所选择的专业自卑,但学科的发展对护士的要求相应提高,学历要求的提高、人事制度的改革、大批毕业的护生得不到及时的就业,使在校的护生明显的感到就业的危机。如何将危机感转化为护生健康发展道路上的积极因素成为教育者、管理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3.3追求个性化精神生活,渴望得到关心理解问卷结果表明:追求合乎自己兴趣的生活是大多数青年人欣赏的生活方式,虽然不满足紧迫的学习环境,平时她们性格活泼,喜欢时尚,渴望学校、老师多给予关心理解。由此说明,教育者、管理者必须注重在校护生的精神世界,营造适合她们健康发展的心理氛围。
4对策
4.1培养护生责任意识强烈的责任感是学业、事业成功的关键,通过组织护生参观医院,面对面了解患者的痛苦,诱发她们的责任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举办“畅谈梦想”晚会,使护生在从学校走上社会、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中,在思想上加强责任意识,为护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者要在护生中创导温暖的学习、生活与自我发展相结合的人生态度,使她们从沉湎于传统女性思想中走出来,担负起对学业、对患者、对医院、对护理事业的责任。鼓励护生积极参与医院实习,面对面护理患者,培养其职业道德感。将责任意识贯穿在护生成长的全过程,是从护生—护士成功转换,实现岗位奉献,岗位成材的关键。
4.2激发护生学习的竞争意识[1]在竞争中求发展,满足青年渴望成材的愿望。在人才的培养上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采取激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2]、换位式教学[3]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励护生自主学习,从而使学习兴趣与竞争意识和谐发展。
4.3引导护生的创新意识,提供自由驰骋的空间知识、兴趣多样化会成为共同学习、相互倾诉的交流空间,引导护生的创新意识,及时了解护理前沿动态,增强向新护理领域探索的自觉性,为将来成为合格的护士打下成功的基础,迎接新的挑战,创造美好未来。
4.4强化教育者内部服务意识[4]护生—护士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教育者的培养、支持、帮助和正确引导。定期与护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重视合理需求。护生常常会因贪玩、上网等原因,养成不良的生活方式,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教育者应及时给予正确引导,使她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被信任、被尊重、被关心、被理解。护生—护士的成长过程是连续的过程,也是教育者、管理者对其进行培养塑造的关键时期。教育者、管理者必须注重培养她们的发展性和连续性,进行分阶段、有计划、定目标系统培养,为护生—护士健康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具有知识、技能、爱心的21世纪的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肖爱军,徐虹.根据护士的年龄段特点分层进行教育培训的实践[N].护理学报,2006,13(4):8081.
篇8
目录:
前言
上篇 学术论文写作基本知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学术论文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学术论文的分类
第三节 学术论文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第四节 学术论文常见问题概述
第二章 学术论文的选题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选题的类型
第三节 选题的原则
第四节 选题的价值
第三章 学术论文的文献资料搜集
第一节 搜集文献资料的意义
第二节 搜集文献资料的工具
第三节 搜集文献资料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搜集文献资料的方法与技巧
第四章 学术论文的发表与著作权保护
第一节 对发表媒体的选择
第二节 论文中与著作权相关的内容
第三节 中的著作权问题
第四节 论文数字化传播中的著作权问题 中篇 社会科学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
第五章 社会科学论文中常用研究方法分析
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确立
第二节 思辨研究方法应用分析
第三节 实证研究方法应用分析
第四节 解释研究方法应用分析
第六章 社会科学论文的结构
第一节 结构设计原则
第二节 结构设计框架
第三节 层次与段落结构
第四节 内文细节设计结构
第五节 硕士学位论文结构要件
第七章 社会科学论文的常用写作方法
第一节 议论的写作方法
第二节 证明的写作方法
第三节 驳论的写作方法
第四节 说明的写作方法
第八章 社会科学论文的规范化
第一节 摘要的写作与规范
第二节 关键词和分类号标引规范
第三节 参考文献与注释的规范
第四节 图表的应用与规范
下篇 自然科学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
第九章 自然科学论文常用研究方法分析
第一节 实验研究法应用分析
第二节 灵感思维法应用分析
第三节 假说研究法应用分析
第四节 观察研究法应用分析
第五节 类比研究法应用分析
第十章 自然科学论文的结构
第一节 理论型论文
第二节 理论应用型论文
第三节 实验型论文
第四节 观测型论文
第五节 综述型论文
第六节 硕士学位论文
第十一章 自然科学论文写作方法
第一节 引言的写作方法
第二节 正文的写作方法
第三节 结论的写作方法
第四节 英文内容的写作方法
第十二章 自然科学论文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第一节 题名、层次和作者署名的规范
第二节 关键词和分类号的标引规范
第三节 图表的应用与规范
第四节 单位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第五节 量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篇9
在我国当前的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中,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导致个别学校只重视那些高考应试课程,而将那些具有美育功能的音乐、美术、体育视为“小三门”,更谈不到充分利用美育途径开发学生的右脑智力世界,致使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受到了一定的局限。这种状况亟须改变。
二、智力是智慧和能力的综合体现
主要包括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而以思维力和创造力为其核心。美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发展和提高各种认知能力,形成完整的智力结构的过程。美育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一)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感受力方面
感受力,心理学上称之为感知觉能力。人的智力的开发与其感受力的高低密切相关。因为缺乏足够的感性材料,抽象思维活动就不能进行,就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更难以进行科学的发明与创造。诚如列宁所言:“不通过感觉,我们就不能知道实物的任何形式,也不能知道运动的任何形式”。而美育则有助于人的感知觉能力的提高,进而扩大和深化学生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因为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获取文化知识,不仅要依赖于各门理论学科,而且需借助于文学艺术。艺术形象积极地揭示生活的真实,概括并反映出现实社会生活的本质。通过艺术认识世界是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也是富于理想和充满激情的,是以美自身的魅力去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以愉悦的心态、理智的情感去获取有关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认识。正因如此,马克思在谈到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夏洛特·勃朗蒂女士和喻克尔夫人时曾说过:“现代英国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以他们那明白晓畅和令人感动的描写,向世界揭示了政治和社会的真理,比起政治家、政论家和道德家合起来所作的还多”。二)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方面;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活动参加的高级形式的知觉过程。观察力是指人们通过观察、感觉和知觉,使自己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而认识客观世界的带有个性特点的能力。学生正是通过良好的观察力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而美育又正是培养、发展和提高学生观察力的重要途径。审美教育中的美术和音乐,不能只看作是一种供人娱乐和消遣的活动,而应将其视为训练视觉和听觉、增强观察力的必要科目。比如,在绘画过程中,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比较、分析、描绘,使学生较全面、准确、迅速地了解其状态、结构、色彩等特征,掌握其比例、明暗和空间等关系,以便在二度空间内再现、描绘事物的纵深和各个侧面,造成视觉上的空间立体感和逼真效果,这就使学生的观察力和敏感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培养了马克思所说的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至于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作活动,也有利于促使学生观察人、自然和社会生活,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而通过美育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本身也就促进了其智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方面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等方式,在人们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力是指把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在头脑中贮存起来并再现出来的能力。学生正是凭藉着记忆才能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思维、想象、创造等高级的心理过程。没有记忆,感知觉就不会留下任何痕迹,智力也就不可能得到发展。记忆可分为语词逻辑记忆、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学校中的智育一般着重于强化学生对概念、数字、命题、逻辑推理方面的语词性记忆,而美育则可以利用其显著的直观性、感受性特点,借助艺术手段培养和训练学生对于具体事物的形象记忆。比如,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将看见过的物象和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把听到过的旋律进行回忆或再认,然后进行描绘或演唱。如此反复训练,便能不断提高他们对图象、色彩、音调、旋律等方面的形象识别与形象记忆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与深化其它形式的记忆,提高记忆力,增强创造力。此外,这种形象识别与形象记忆能力,也是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天文、地理、考古等学科所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实践证明,美育有助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记忆力而促使其智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方面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现代科学揭示:想象或幻想是人类大脑的特殊功能,是人类所特有的把已有的信息与新的信息重新设计组合的才能,是使人们“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开拓未来的“神奇的魔杖”。拿破仑曾说过:“想象支配着整个世界。”德国诗人波德莱亚称想象是“人类一切功能中的女皇陛下”。
想象力是指在人脑中对以往形成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能力,它在创造性活动中具有加速器和催化剂的作用。爱因斯坦就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赋予事物以千姿百态,能令顽石点头,可叫老树开口。如昆明石林的阿诗玛,以普通眼光观看,不过是一根僵硬直立的岩柱。但当我们步入那诗情画意般的境界,便会触景生情地展开丰富的“想象”:拔地而起的石柱被想象为婷婷玉立的少女躯体,柱身上的裂纹缝隙被想象为随风飘舞的丝巾裙带,顶端上的石块被想象为少女清秀的脸庞,她似乎正在引吭高唱着动听的山歌。这样,一块古拙的顽石被幻化为一位婀娜多姿、能歌善舞、美丽可爱的哈尼族姑娘,成了审美观照中源于自然而又美于自然的再造形象。
不仅自然美能诱发人们的想象,社会美、艺术美同样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例如,听到万壑争鸣、松涛咆哮的声音,具有不同社会生活体验的人,便会产生不同的想象: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仿佛看到了万马奔腾、炮声隆隆的战斗情景;一名经常穿林攀崖的猎手好像看到了怪兽奔扑、张牙舞爪的凶猛姿态;而一个胆怯孱弱的懦夫则疑为虎啸猿啼甚或魑魅魍魉。看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会使人想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敦厚俭朴的传统美德。听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会使人想起中国人民不畏、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总之,在美育过程中,无论是让学生领略自然美,还是欣赏艺术美,抑或理解社会美,都能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诱导和激发他们的丰富想象力,进而全面开发和提高他们的智力。
(五)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力方面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它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预见和推知事物的发展方向与趋势,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所谓思维力,是指将现有的知识,经过分析和综合、判断和推理、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活动作出新结论的能力,主要包括直观动作思维能力、具体形象思维能力、语词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美育对学生形象思维力和创造性思维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首先,美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力。美的欣赏和创造,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在学校美育过程中,无论是引导学生观赏美景、欣赏乐舞、鉴赏字画,还是指导学生朗诵诗歌、阅读散文、赏析名著,都需要通过形象思维体味其中的意境,领略其中的志趣,把握其中的主旨,获取美的感受和享受。美育中这些对右脑视知觉分析器官的多通道协同训练,扩展了形象思维的活动空间,推动着大脑左右两半球思维机能在生理上的平衡发展,从而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力有所提高。
其次,美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创造性思维是运用新颖的、独到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思想、新假设、新原理、新产品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阶段。智力发展的水平主要表现在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思维能力上。在创造思维的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靠发挥其左脑的逻辑思维功能去搜集材料、储存经验、检验假设、形成概念;但在创造思维最关键的新思想、新物象、新假设产生的过程中,则需要充分发挥右脑的想象、联想、直觉、灵感、幻想等非逻辑思维功能。而美育正是培养和发展这些非逻辑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和主要手段。超级秘书网
(六)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方面
篇10
为什么现在要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呢?
教学方法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建国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最初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强调概念教学,要求讲深讲透;1962年左右提出加强“双基”教学,由前一段教学实践证明,单单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还不够,还必须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这样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才能在实际中应用;近年来又提出抓好“双基”、“发展智力”教学,这是由,于随着文化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仅仅抓“双基”又不够了,必须在抓“双基”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
当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关于发展学生智力教学的重要性。
l.发展学生的智力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实现“四化”的需要。
当前,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技术上的新工艺不断涌现。据有关资料统计,仅十年来科学技术的新发现、新发明,就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而且每隔七年至十年,人类的知识总量就要翻一番。国际上把这种趋势称之为“知识爆炸”。一个人在学生时代,即使十分刻苦,也不能完全掌握将来从事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当他工作一段时间以后,科学技术又向前发展了。对付这种“知识爆炸”的挑战,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己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现在的青少年,是我国实现“四化”的主力军。各条战线都需要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生产能手和技术革新闯将,需要大批攀登世界科学技术高峰的的科学家。因此,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程度和较高的智力发展水平。
2.发展学生智力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发展智力必须从青少年抓起,耽误了这个时期,后来再抓就困难了。因为,青少年时期是发展智力的黄金时代。他们的智力发展,对人的一生有着决定的意义。俗话说:“从小看一半”。儿童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但各种习惯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如果我们不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形成思维呆板、惰于思考的习惯后,将影响他们的一生,这才是真正的“误人子弟”。
数学是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科学,学习小学数学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习题是思维的磨刀石”是很有道理的。因此,小学教师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是肩负重任的。
3.发展学生智力,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部分学校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采取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教学形式机械呆板,学生只会套公式套类型,不能举一反三。这种教学方法带来的后果是学生的负担过重,影响健康;书面考试成绩有所提高,但知识学的不活。要解决既减轻负担又提高质量的矛盾,重要的出路是改革教学方法。在加强“双基”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也就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交给学生。只有这样做,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正确处理好两种关系
1、加强“双基”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有些老师认为要发展学生智力,就要多做难题、思考题,把小学数学中的基本训练当作是“多余重复”,可以弃之不用。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如果抓了“智力”,丢了“双基”,就会使“智力”成为无本之木。我们不能“提倡一个,否定一个”,左右摇摆。从某些国家的中小数学现代化运动的经验和教训来看,如果只重视培养数学思想和发展智力,而削弱“双基教学”,也会使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水准下降。有时竞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知道3×7=7×3却不知3×7等于多少,要按电子计算器才知道。这个教训必须引以为戒。
我们应该认识“双基教学”与“发展智力”的辩证关系。“双基”是智力的构成因素之一,离开了“双基”,搞发展智力是空中楼阁;反过来智力发展了,又能更好地促进掌握和运用“双基”。所以“必须加强‘双基’教学,重视发展学生智力”的提法是正确的,符合《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提出的“长知识,长智慧”的要求。
现在问题并不在于要不要“双基”,而在于用什么办法搞“双基”。以前,我们曾采用以先生说、学生听为主要方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结果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机械演算。现在,我们要改变满堂灌、课后练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引导学生自学,自己去发现数学的法则和规律,教师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自学能力。这样就能在掌握“双基”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打个比方说,同样都要吃饭,一个是由教师做好喂给学生吃,一个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自己动手烧饭吃。那么,显然地,一旦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前者只好俄着,或者从头摸索如何烧饭;而后者则不会有挨饿之虞。
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用启发式教学。在采用启发式教学方面,许多教师已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应该在新的要求下,认真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找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同时要大胆试验,不断创造新经验。发展智力的教学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把发展学生的学习智力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中。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条件。
2、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的。学生智力的发展,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多想多做。俗话说:“多想出智慧”、“实践出真知”这是科学的真理。教师是无法代替学生思考的。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多想多做,才会积极思考,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从“肯于思考”到“善于思考”是学生的智力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但是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初期阶段,很大程度上靠老师的教学态度。靠老师热爱数学事业,能以饱满热情的情绪从事教学工作的精神感染学生e小学生喜欢学习那一门课,往往是与他喜欢和尊敬这门课的老师联系在一起的。过去有些数学教师讲课枯燥乏味,学生兴致索然,教师无精打采,学生昏昏欲睡;有些教师凶得怕人,学生见到他,就象老鼠见到猫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不可能对你教的课产生强烈的兴趣。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通过一两次教育就能解决的,而是要长期地多方面做工作。根据先进教师的经验,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教师讲课力求生动有趣。
(2).教学方法丰富多样,避免老一套。
(3).多表扬,少批评;特别是对差生要热情鼓励他们进步,有了一点成绩就要加以肯定。
(4).使学生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
(5).鼓励学生提问题,有了问题允许大家发表意见。
(6).要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
(7).适当运用数学游戏。
“兴趣”与“智力发展”是会相互促进的。它们的关系是:有了兴趣一>肯于思考一>智力发展一>成绩提高一>兴趣更浓一>更加积极思考……这样就会使兴趣越来越浓,智力发展越来越高。
四、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在口算训练中发展学生的智力
在口算基本训练中要防止死记硬背,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利用意义识记、熟记口诀。例如,有一个一年级学生很快就熟记了20以内进位加法表,他并没有去熟读全部加法表,而是先记住“对子数”(如6十6=12、7十7=14、8十8=16、9十9=18)然后根据推理方法推出其它加法表,如7十8=?先想7十7=14,因为7十8比7十7多1,所以7十8=15,又如6十8=?先想6十6=12,因为6十8比6十6多2,所以6十8=14,这样就在熟记加法表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因为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大大缩短熟记口决的时间,提高了练习效率。从这里可以看“双基”与“智力”两者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为了在口算基本训练中避免不必要的单调重复,可以设计多种的练习形式,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如:
1.填数字。
(1)5×()=30
(2)5×()十10=50
(3)6×()十()=50
(4)()×()一()=50
这组题目由易到难排列。这种练习能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例如(4)题,第一步乘法的积必须超过50,算式才能成立。
2.填运算符号。
(1)5()5()5=20
(2)30()5()2=3
(3)4()7十6()7=70
对这类题,学生必须弄清等号两边的数目关系,才能正确选择运算符号。
3.填等号与不等号。
(1)5×7十10()5×7十8
(2)24×5一15()24×5—20
(3)24×4×2()12×8×2
这种练习,不必先算出结果,只要根据和、差、积、商变化的规律,直接填写等号或不等号。
4.根据上题结果,口算下题。
(1)5786十2465=8251
5786十2467=()
(2)345×320=110400
345×321=()
(3)248×36十4=2232
248×18十2=()
以上各题中的下式直接用口算是有困难的。学生先要对上下两式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数学规律,算出下题的结果,如(2)题结果是:110400十345=110745
5.速算。
速算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是对学生进行智力训练的一种较好的形式,计算过程中要学生熟练地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和计算法则。
(1)24十24十23十24十24=
先看成24×10再折半得120再减去l,结果等于119。
(2)25×5×24=
可看成25×4×6×5=3000
(3)125×3.125十125×4.875=
可看成125×(3.125十4.875)=125×8=1000
(4)16十18十20十22十24=
可看成20×5=100
6.口答应用题。
口答应用题也可列入口算基本训练,使学生既练习了四则计算,又能熟练掌握数量关系,发展思维能力。如:
(1)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5千米,还要修25千米才完成,这条公路长多少千米?
(2)生产队修水渠,原计划28天完成,结果提前9天完成,实际修了多少天?
(3)一段布剪去5米,剩下的是剪去的3倍,这段布一共有多少米?
(4)一桶煤油连捅重12千克,用去煤油一半后,连桶带重7千克,原有煤油多少千克?
总之,口算基本训练要注意变化练习形式,防止单调乏味,机械记忆,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这样能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
(二)在新授知识中发展学生的智力
新授知识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一环,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环节。新授知识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讲解要生动有趣,善于提出思考性问题,充分运用直观教具,注意边讲边练。这些做法都能发展学生智力,我们应该继续运用。
例如“发现法教学”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发现法教学又称问题教学法。这种发现教学法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需要,而在教学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这种教学法的一般过程是:a.提出问题,b.让学生根据教科书或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学习和体验,c.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解决问题,自己发现数学的法则和规律。这里举个课堂实例说明一下:
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时:
课前,每个学生用厚纸,预先做好30块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课上,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练习纸,上面印有各种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图形。教师引导学生用l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一块一块地摆,直接度量练习纸上各种长方形图形的面积。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一块一块摆固然能测量长方形的面积,但是太麻烦了,而且图形大了,如操场、教室、田地等,我们能一块一块地去摆吧,能不能想出另外的办法呢?”问题提出后,少数优秀生立即举手,这时不要他们急于回答,要求大家先认真阅读教科书,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测量长方形面积只要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就知道了。
师: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一个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它的长和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师:能不能写出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公式呢?
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又例如教学三步复合应用题时:
例题是:“开挖一条水渠长500米,每天挖50米,挖了4天,余下的要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教学时,教师先不直接讲解这道题目,而是引导学生先回答如下几道题目:(1)开挖一条水渠长500米,已经挖了200米,还剩多少米?(2)每天挖50米,挖了4天,一共挖了多少米?(3)开挖一条水渠长500米,每天挖50米,已经挖了4天,余下多少米?(4)开挖一条水渠,剩下300米,计划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把这四道题目同例题比较,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这道例题的解题方法。这个办法好比教师做好铺路架桥的工作,由学生自己走到目的地。
发现教学法是国外兴起的,从国外的资料来看,他们在运用此法时,有忽视教师主导作用和教科书作用的倾向,我们运用时必须注意这个问题。要做到:
1.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观察、探讨、尝试。教师只有不断摆出“问题”,学生才能去“思考”,没有“问题”,当然无从思考。学生初步“发现”结论后,都是仍要系统地归纳小结,以便使学生掌握系统知识。
运用发现法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设计问题,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过难过易,都会使学生失去发现的兴趣,其次,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解决问题的情境,同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将学生的思维能力推进一步;所“发现”的数学结论,必须是学生自己经过一番努力亲自获得的,而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
2.要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能叫学生盲目去思考,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上自己去“发现”结论。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
3.要面向中下水平的学生,不能急于求成,满足于优秀生的“发现”,应该帮助中下水平的学生去“发现”。
4.要充分注意直观教学,让学生根据教具或图形进行观察分析,多动脑,多动手,以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能发现问题也是积极思维的结果。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允许学生提问,不要怕“乱套”。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才能把学生的思维引进更广阔的领域,从中培养他们质疑的能力。当然,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远不象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按照教师预计的程度,一步一步往前走。现在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结论就可能是多样的,课堂的气氛,随着问题的出现,也会有波动,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宽,方法要灵活,思维要敏捷,既不要怕“乱套”,又能按预计目的,掌握教学进程。
6.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发现教学法仅是其中的一种;当然不可能堂堂应用,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三)在课堂练习中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堂课应该留有充裕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目前数学课存在一个普遍问题:课内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课堂练习变成了课外练习,把学生的课外休息和游戏时间剥夺了。学生课外作业负担重,既影响了健康,又影响了学习效果。学生忙于赶作业,还谈得上发展智力吗?因此,课堂练习首先要保证在课内完成,使学生能够安心地在教室里认真思考,认真做作业。
练习不能单纯追求数量,要讲究质量。避免青一色的单调练习,今天教加法应用题,练习的全是加法;明天教两步应用题,练习的全是两步应用题。这样练习,看上去练得很多,其实对发展学生智力不利,反而思维僵化。选编练习题要“练新带旧”“新旧搭配”。特别要把容易混淆的概念编排一起练习。教科书中大都是巩固新知识的练习题,新旧知识综合在一起的练习比较少,教师要注意补充。
课堂练习要提高练习效率,要有重点,练习的时间要花费在刀口上。例如,小数乘法的难点是小数点处理问题,练习题目可以做如下的安排:
a.3.57×8.4=299883.57×0.84=299883.57×8.4=299883.57×0.084=29988
b.907.2÷25.2=36907.2÷2.52=369.072÷25.2=369.072÷0.252=36
只要求学生在积或商中点上小数点,学生就不必把时间花费在已经学过的非常冗长的多位数乘除法计算上。
应用题也可以专门做审题练习,只要求列式或讲出解题步骤,不必一一计算。使学生把时间用在思考问题上,而不是花费在单调的不必要的重复上。
为了发展学生智力,可以设计多种练习形式。例如:
1.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对的在括号里写“√”错的写“×”。
(1)0是最小的自然数。()
(2)圆周率“兀”的值比3.14大()
(3)0.503大于0.50。()
(4)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值不变。()
2.多条件或少条件的应用题。
(1)某饲养场有公鸡10只,母鸡20只,一共生了300个蛋。平均每只鸡生多少个蛋?
(这道题是多条件的,“公鸡10只”是多余的,可是很多学生都算成:300÷(10十20)=300÷30=10(个)公鸡也生蛋了。)
(2)农具厂一月份生产脱粒机30台,二月份生产40台。二月份和三月份一共生产多少台?
(这道题是少条件的,缺少三月份的生产数)
这类题并不是难题,但要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
3.“一题多练”和“一题多解”。
(1)有煤60吨,每天烧4吨,可烧多少天?
(2)有一批煤每天烧4吨,可烧15天,这批煤有多少吨?
(3)有一批煤计划每天烧4吨,可烧15天。改进烧煤技术后,每天烧煤3吨,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4)有一批煤计划每天烧4吨,可烧15天。改进烧煤技术后,每天烧煤可节约1吨,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5)有一批煤计划每天烧4吨,可烧15天。改进烧煤技术后,每天烧煤可节约1吨,实际比原计划多烧几天?
学生通过对这组题目的分析比较,从而掌握复合应用题的来龙去脉,第(5)题虽然难些,但有前面四题“铺路架桥”,就能顺藤摸瓜迎刃而解了。这样编排练习就能符合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要求。
练习中要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可把几种解法都写出来。例如:“书店里有3个小朋友来买书,每本0.12元,3个小朗友各买了2本同样的书,一共付了多少元?”这道应用题有的学生能想出四种解法:
(1)2×3=6(本)0。12×6=0.72(元)
(2)0。12×2=0.24(元)0。24×3=0.72(元)
(3)O.12×2×3=0.72(元)
(4)0.12×3=0。36(元)0.36×2=0.72(元)
又如:“一列火车3小时行150千米,从甲站到乙站有360千米。需要行几小的?如果速度提高20%需要几小时?
对这道应用题的第二个问题,一个五年级学生能从以下角度来思考:
用算术解:360÷[(150÷3)×(1十20%)]
用方程解:150÷3×(1十20%)X=360360÷X=150÷3×(1十20%)
用比例解:3:X=150×(1十20%):360
练习“一题多解”把应用题的三种解法(用算术解、用方程解、用比例解)都串连起来了,使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就能充分动员学生的知识储备,灵活地去解决问题,并能使知识融会贯通。这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高一级数学是极有好处的。
学生列出几种解法以后、要引导他们讲出道理,并且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例如有一道应用题:“桌子上有两堆糖,一维9粒,另一堆15粒,把这些糖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几粒?”
大部分同学的解法是(9十15)÷4=24÷4=6(粒)。有一个同学的解法很特别。如:9÷4=2……115十1=1616÷4=44十2=6讨论时同学们都说这个解法不好。教师让这个学生讲讲自己的理由。他说:“我认为这个解法没有什么不好,在具体分糖的时候,如果有两袋糖分给4个孩子,总是先拿出一袋来分,把余下的并在第二袋中再分。”教师肯定这个学生讲得有道理,于是启发问他,你的分法和大家的分法哪一种分得快一些呢?算起来简便一些呢?这样经过讨论,活跃了思想,开拓了思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课堂练习最好能做到当堂处理作业,使学生当堂就知道练习结果:哪几道题做对了,哪几道做错了。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这样做,学生进步较快。做对的有强化作用,做错的有分化作用,并能及时得到订正。
总之,练习不能单纯追求数量.搞题海战术,应该讲究质量,提高练习效率,防止单调重复,搞无效劳动。
(四)在课外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智力
篇11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的内涵及意义
酒店实习,是指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总体要求,结合实习单位和实习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由设有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组织安排,也可以由实习生自主选择在酒店的一些岗位上进行见习和实习。
对于中、高职院校来说,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可以归纳出教学环节中的缺陷与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的酒店实习也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特色,能密切校企关系,实施以市场为需求的办学宗旨,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对于酒店面言,利用实习生资源第一可以降低管理成本费用。第二可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三可以充实酒店的人力资源库。对学生本身来说,酒店实习第一可以促进学生技能及管理理论的学习与巩固,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水平。第二可以促进教学与育人工作,培养并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一)实习生的心理问题
一般在准备阶段,实习生的心理容易产生波动,会在一开始就对实习产生抵触情绪。酒店以盈利为最终目的,在分岗前会根据每个实习生的外貌、身高等外在条件将实习生分配给餐饮、客房等有一定区别的岗位。这种分岗使得实习生间外形差距更突出,实习生觉得不公平,进而产生失落感影响正常工作。
熟悉流程阶段是指实习生从开始被分配单独的工作并独立完成工作到通知实习结束前,这个过程实习生容易产生浮躁情绪。工作流程逐步熟悉以后,实习生们会发现酒店服务工作无非就是一种机械的、枯燥无味的、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专业知识大多用不上,随着实习的进一步深入,实习生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心都会受到影响。
结束阶段是指实习即将结束,这个阶段实习生对社会认识更加深一步,对金钱的观念也发生一定程度改变,许多实习生会觉得其劳动付出与实际报酬不对等。
(二)实习基地选择问题
旅管专业学生实习不是一项短期行为,实习基地选择的意义不言而喻。实习酒店如难以落实、实习基地难以稳定或落实稳定的实习基地并不理想,或把实习生仅等同于廉价劳动力来“灵活”使用,这与学校制定实习生实习的初衷与目标意义将完全相反,选择这种实习基地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实习效果,对企业、对学校、对实习生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实习管理制度问题
近几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实习管理制度方面的内容先后开展了一些研究。例如,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几位学者在分析中制定了相应的实习考核目标和评分标准,并设计了如下表格(如下)。
这个考核量表对完善实习管理制度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但这样的表格仍然显得比较简单,仍存在着许多不足,是酒店实习管理制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三、相关对策
(一)解决实习生心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1.开好实习动员会,让实习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在实习动员工作中,一方面尽可能详细的介绍实习单位情况、相关实习协议、实习的权利和义务,解答实习生的疑问,使实习生对实习的相关情况有所了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理性的面对实习,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另一方面,要强调酒店实习对实习生就业的重要意义,明确实习的目的,调整好心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同时教育实习生做好角色的转换,让其明确到酒店上岗后,实习生身份即转换为酒店员工身份,在客人面前代表酒店是主人,在酒店各级领导及员工面前是一个必须肩负起员工责任和义务的成熟员工,以尽快地适应酒店工作。
2.实习生要学会正确处理好内部与外部人际关系
为了克服不利心理因素造成的影响,实习生自身应树立全局观,克服自私狭隘等心理,对酒店员工与领导要以诚相待,多干活少说话,工作中不偷懒,给人留下诚实可信的印象,冷静处理问题不与他人发生冲突。摆正实习的心态,不要患得患失因小失大,要学会忍耐,学习别人之长,努力改正自己不足,让“批评责难”退却,让“互相责难”出局,让“怀疑嫉妒”靠边,创造一个和谐的内部环境。学习处理好外部关系即处理好服务对象与其他部门关系,实习生应融入实习酒店氛围中,将自己看成是其中一员,重视给宾客的第一印象。
3.企业实行“匹配式”管理
酒店的实习生来自不同的院校,年龄层次、理论知识和技能构架不同,实习目的也各有不同。如酒店忽视实习生不同教育水平和年龄结构而不分层次进行管理,只会压抑大实习生的实习心理进而导致其产生对酒店管理和酒店行业的反感情绪。因此酒店有必要做好实习生“匹配式”分配与管理,即根据实习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实习安排,同时也要配合校方做好实习生的心理管理。
(二)实习基地选择相关对策
1.实习基地的选择应该具备相应的条件
(1)管理正规严格,具有较高的档次
选择档次较高、管理较好的企业,更易加深实习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尽量选择三星级以上的酒店,便于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使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2)客源较充足、稳定
选择在客源充足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生在繁忙的接待工作中,更易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更好的学习掌握服务技能,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3)愿意支付合理的费用及有相应合理的福利政策
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很多时候实际上是承担了与企业员工同样的工作,如果没有报酬或报酬过低,都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工作与学习。酒店为实习生提供合理的福利待遇,可以使实习生们更容易获得工作的快乐感和满意感,为酒店节约大量的经营成本,减少酒店由于实习生带有不良情绪而影响工作的机会成本,也减少了酒店由于实习室对工作环境不满而流失造成的重新招聘人员的交易成本,同时这也是酒店人性化管理最为深刻的体现之一。
2.学校应与实习酒店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
为了避免这些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校企双方应签定相应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内容应包括实习的时间、实习津贴、双方权利与义务等必要条款,双方应以合同为依据,把实习工作作为一种合作信誉。当企业经营状况变更或其他因素影响到实习安排时,仍能够坚持履行合同责任。
3.转变寻找实习基地理念,寻求双方共同合作基础
实习单位难以落实,实习基地难以稳定是目前各高校普遍遇到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他们害怕这些刚刚踏上社会没有经验的实习生会给他们的企业带来麻烦。其实校企双方还是有许多合作基础的。企业经营有旺淡之分,工作有忙闲之别,这表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也有缓急之时,这就为校企在实习生实习上的合作提供了可能性。
(三)实习制度相关对策研究
1.修订酒店专业实纲
实纲的设计应从全局观点出发,综合考虑学校、酒店及实习生三方面的不同特征。大纲应以学校教学目标为总方针,以实习生为核心,兼顾实习单位的特点,详尽清晰而明确的规定实习的相关事宜,清晰明确的实纲对实习管理制度的完善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健全考核评定制度
根据每次实习目标,个性化制定考核项目,实施实习达标管理。
3.学校的评定制度应与酒店相应评估制度衔接
一般的,酒店都会设立实习院校档案记录或保存各校的实习生管理与评估制度、实习生手册样本、实习生表现总体情况等,实习结束后,实习酒店会表扬优秀实习生并把每位实习生的工作表现记入档案和学校的实习生手册,学校可以此为依据,结合实习生的在校表现给出公平恰当的实习成绩,从而进一步完善实习管理制度。
4.配备专业指导老师
教师准确、及时地指导,除了表现在清楚的布置实习任务,恰当的分配实习单位及安排实习岗位外,最重要的是做好实习过程中的指导。具体来说,就是要及时了解实习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及时帮助实习生解决业务上的各种问题,指导实习生利用接触实际的好机会深入研究问题等。同时,要帮实习生尽量解决困难,教会他们自我保护的措施,帮助同学门顺利度过疲劳关,这样他们就能一直保持很高的实习积极性。超级秘书网
四、结语
总之,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在整个旅游管理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实习生、学校还是对酒店企业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加强学校的教育和实习期间的管理,密切学校和酒店以及实习生的联系,及时处理实习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完善实习环节,才能使实习工作顺利完成,才能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才能为酒店输送合格的高技能实用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福英,刘涛:高校饭店管理专业管理实习探讨
[2]唐俊峰,浅谈酒店如何做好实习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吴水田,浅谈酒店管理专业实习中的几个问题
[4]刘秀珍,从“逃兵”到“精英”酒店实习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5]孙杰,浅谈饭店实习中的人际关系
[6]费寅,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问题的若干思考
[7]黄明超,邓长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改革探讨与研究
篇12
1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指出:“在大学里,最需要强调的是要停止对固定知识的传授,转而强调学生不断获取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这个转变意味着更加强调论述和演讲以及掌握基本语言的方法,掌握这些方法是获得大量知识的途径”。Seminar教学法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某些领域前沿知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大大培养了其自学能力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资料查询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更好的掌握生化化学基础知识,了解生物化学发展的前沿知识,为更深次的学术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参加Seminar的讨论需要学生为说服他人,需要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重点明确地回答疑问,有理有据地进行辩论,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2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Seminar教学法的生物化学课程学习中,老师只是起到引领者的角色,并非指挥者。老师的作用转变为“为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提供有利条件,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潜能。而在学生学习生物化学课程遇到难题需要支持、鼓励和帮助时,给予援助之手。因此,在生物化学的课程学习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需求为本,激发学习自主学习本课程的兴趣。通过Seminar教学模式进行的生物化学教学,能够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创造性、高素质、个性化的人才。Seminar教学模式创造了平等的学习氛围,相比传统教师讲授法为主教学,学生再学习中的低位发生改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提示,不再墨守成规,因此能够敢于向书本、教师的权威发起挑战,学会思辨。学生能够主动寻求真理、质疑权威、充分表达观点的过程无疑能对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那么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解决问题,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篇13
一、化工生产典习的砚状和存在的门
(一)实习基地的确立。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企业首先注重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企业对学生去实习有几方面顾虑:害怕发生安全事故、害怕影响工厂紧张的生产和劳动、怕技术核心外泄等等。因此,每年所联系的化工企业都属于被动的接收,而非主动接受,这样必然使生产实习受到限制,往往使实习变成了变相参观,降低实习质量。
(二)生产实习经费紧张。随着扩招,高校实习学生人数急剧增长,加之现在的企业不同程度地提高实习收费标准和住宿费用,使得整个实习费用上涨,而学校对于实习经费的投入远远滞后于企业收费和物价上涨速度,造成实习经费不足,因此只能缩短实习时间,这样使学生难以接触到实际的生产过程,而是走马观花。
(三)师资问皿。在生产实习中,由于部分教师是从学校出来的,实践工程能力欠缺,对现代化生产不够了解。也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够强,而且很多教师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当中。
(四)安全和纪律问硬。刚下厂的时候,同学们对工厂充满好奇心,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所去的企业现代化程度都不是很高,化工生产的一些弊端在这些企业里往往尤为突出。例如:跑冒滴漏、不良气味等等。因此往往没过两天,很多同学就失去了兴趣,不愿意再深入学习了,容易出现开小差等现象。这样不但会使得有些同学实习完成不好,而且还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针对上述这些情况,造成生产实习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达不到我们最终教学目的。为此迫切需要对化工专业生产实习这一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全面创新和改革,严肃地对待实习中的每一个环节,使实习能够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生产实习质量,完成这一实践教学环节。
二、创断化工生产实习t的方法研宪
(一)要加强校企合作和校内实习墓地的建设。今天,企业己经不再承担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支持大学办学的义务,再加上经济利益是企业重中之重、生存之本,使得企业不欢迎实习队伍也是在所难免的。高校应当充分发挥专业理论力量强和科研实力强的优势,对企业进行专业理论指导和先进技术研究的支持。只有加强校、企合作与交流,在生产实习中搞好碑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建立好双方互惠互利的纽带,生产实习基地是完全可以逐步建设起来并稳定的。同时,高校也要“产学研”相结合,发展校内企业,加快建设校内的生产实习基地。我们学院这几年一直在建农药厂,此措施可解决校内实习基地。
(二)建立离索质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责任心强、素质高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是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的关键。理论和实践知识丰富的教师会正确引导学生在实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设备、管件、工艺、仪表的学习兴趣。如果没有较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就无法启发学生,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地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传授专业知识,就无法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无法检查、督促学生对现场知识的获取:再者就是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没有责任心,走马观花,对指导工作流于形式,把学生交给工厂以后就开始袖手旁观,不管不问、不件促检查,这样势必会影响实习质量,还会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首先要选择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这一点至关重要。二是指导教师要在下厂前对所要实习的工厂的工艺流程、技术特点、主要设备先做个全面的了解,以便于下厂后能够及时的给学生布置任务。第三就是在工厂实习期间,要尽可能地保证工厂提供讲解的工程技术人员要专业对口、对生产情况了如指掌,且表达清楚和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