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长论文实用13篇

小学校长论文

篇1

我校一贯以严谨治学、教学质量高、德育工作扎实著称,几年来,我在学校里始终倡导“自信、合作、坚韧”的精神,突破狭隘的办学思想,走出知识本位的条条框框,“三心二意”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渗透在教学中、课程中和活动中,以创新的气息满足每个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创新管理方法——“冷思考”,融理论智慧、实践智慧和情感智慧于一体

在以往的管理中,由于学校规模的扩大,班级及学生人数的增加,使得管理难度相当大,用传统的行政指挥式管理已无法适应适应较大规模的学校管理,作为校长,应围绕近年来学校发展的有关制度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冷静思考,深刻反省对校长职位的认识,研究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来适应学校的管理。

(一)实行“单元式”管理,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层次都在思考”

哈佛杰出的管理学教授克里斯坦森告诫我们:“规范的管理是导致企业衰败的原因。”越是一味地追求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的规范管理,越是无法实现企业的突破性发展,作为校长,不仅是学校的管理者,也是学校发展的引领者,因而在管理模式上应实行“单元式”的分层次管理模式,即把学校分为多个板块,分别实行管理,单元式管理最基本的指导思想是让管理趋向扁平化,最终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比如:将小学划分为一二年级级部、三四年级级部、五六年级级部和艺体级部四个级部,每个级部有3个管理核心,由级部主任和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主任担任,学科主任对本学科管理负主要责任,级部主任对班主任工作管理负主要责任。级部可自行组织本级部的教学指导工作,有相对独立的经费支配权和人事权。

通过实践证明,“单元式”管理是适应新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管理的有效管理模式。管理重心下移到级部,可以很好地处理调代课的问题、增强管理的人文性,并能促进管理者队伍的迅速成长。

(二)“以人为本”,成为学校文化管理的行家。

篇2

中小学校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对学校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支情况的真实、合法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所进行的监督和评价。审计内容是校长任期内的财务收支、重大经济活动、债权债务、流动资产、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等情况以及有关的工会账、食堂账;审计目的是为了加强对经济责任人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其经济责任,促进学校加强对学校的财务收支、国有资产的管理,提高教育资金投入的使用效率。

太仓市教育局明确:内审机构对中小学校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对校级领导监督考核的重要切入点,要把学校的发展、教育资金的使用、学校资产的管理与校长所担负的责任紧密结合起来,并做出公正的评价,为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随着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各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其他多渠道办学经费来源的增长,学校的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财务管理的任务也日益繁重。如何管好、用好教育经费,是办好教育事业的关键,通过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帮助领导管好、用好教育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通过审计实践,太仓市教育局内审机构在中小学校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着重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摸清家底,核实存量资产

在实施审计中,审计人员通过查阅账目,计算分析、调查、咨询等方法收集审计证据,检查主要经济指标和财政财务收支指标是否真实,了解被审计对象工作的实际政绩;检查资产、负债的净资产是否真实、合法,了解学校国有资产的管理、保值增值情况;检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了解有无隐瞒转移收入、私设“小金库”和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了解学校内部财务管理和监督的作用,执行财务制度、遵守财经纪律的情况;检查被审计对象任期内经济活动是否符合财经法规,是否存在损失浪费、违规开支、违规占用公物等行为,了解有无侵占国家财产,和其他经济方面的违法违规的问题。

实践中,存量资产的清查确认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难点之一,其表现:首先是数量上的差错,账面的资产价值与实际使用、管理的资产价值不符。原因有二,一是镇级政府直接投入、建设的,在资产完成到使用过程中,缺少了资产转移交接这一重要环节,学校的账面支出中没有此类资产的支出,更没有资产移交的相关手续,造成此类资产管理的真空,资产的账面价值无从体现。二是学校资产管理的隶属关系不明晰,农村学校隶属镇级财政管理,有相当多的农村中小学未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只是按大类管理、登记,无法定期与学校的实物资产及统计台帐进行核对。因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对存量资产数量上的差错,很难界定是谁的责任。其次是存量资产报废的确认。在资产清查中,学校往往遇到有相当的资产属于应淘汰或作报废处理,审计人员不具备对需要报废处理资产做出质量鉴定的技能和知识,也没有审批报废资产的权限,对此类资产的最终界定较难把握。还有存量资产的价值确认。在学校发展中,既有接受捐赠的资产,也有政府建设、调剂拨入的资产,但因种种原因,学校账目上未能准确反映此类资产的价值,若按重置完全价值估价入账虽说可行,但也存在着一些人为的因素在里面。

二、注意工作方法,提高审计质量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审计工作,审计难度较大。必须依据有关内部审计规定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校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1、做好审前准备,编写审计方案。审前准备工作是为了正常开展审计而事先通知被审学校做好接受审计的各种工作,也是依法审计的第一步。根据教育局提出的离、调任校长名单,制定出审计工作方案,明确审计重点,安排审计时间。在审计前,由局领导和内审人员一起找被审计对象谈话,在明确对其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提出审计要求的同时,自谈话之日起冻结资金与财务账目,为确保校长变动期间的资金安全和审计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要求,通知被审学校准备好审计中必需的材料,并按照审计程序,进行审前调查,拟定审计工作方案,明确规定审计范围和涉及年限。审计范围包括学校的整个经济活动、全部财务收支状况、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等等,对于任期特别长的则明确涉及年限一般是近三年,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疑点和其他情况也可以延伸到以前年度和其下属单位。

2、运用科学方法,实施审计过程。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采用审

阅、观察、询问、分析等方法获取相关的审计证据,对所取得的审计证据进行鉴定、评价,筛选出有用的,具有充分说服力的证据。对被审计单位和人员怀有异议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应该进一步核实,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现场审计结束以后审计人员应对所取得的证据加以归类、整理和分析,做到条理化、系统化,并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作为日后做出审计评价的重要依据。三、实事求是评价,防范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没有依法行使审计监督权或不能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而造成一切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在审计监督过程中,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没有依法行使审计监督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可能性;二是不能减少或有效控制审计结果与客观事实的明显误差,不能有效地发现违反财经纪律和贪污舞弊行为,不能对审计事项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致使审计监督职能不能有效以及审计信誉受到不良影响的可能性。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风险问题,对审计人员来说,应从自身的业务工作中寻求有效的办法。明确任务和责任是防范风险的第一步。审计任务目的必须明确,能够正确理解审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参加审计的人员要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做到计划分工;二是要执行复核、复查内控制度。内审工作的实际操作必须认真仔细,做到一步一个脚印。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差错,在实际操作中,每步工作都做到真正的到位。三要公正、客观地做出评价。

中小学校长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评价是对被审计校长在其任职期间应负有的经济责任的状况,评价结果将成为组织人事部门考核任用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随着对经济责任审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审计评价就变得相当至关重要。作为委托者,希望对被审计者有一个全面的结论,作为被审计者,期望对自己的经济活动等各方面有一个全面的评价,但经济责任审计不是万能的,它不能面面俱到地在短时间内对被审计者任期内所有的经济活动有非常透彻的了解。所以在审计评价中,审计人员应客观、公正、谨慎地来进行评价。审计人员应站在公正的立场上,按照事物本身的性质说明问题,审计评价的依据和结论都应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要以法律为准绳,不得加入个人的感彩;应谨慎地对待审计中的证据,在审计过程中未涉及到的问题不评价,证据不足的不评价,不属于审计范围的不评价,另外,还应在文字表述中注意不使用主观性的评语,这样才能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

四、离任审计与任期中审计相结合,重视审计后续监督

经济责任审计一是对被审计对象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二是对被审计对象所在学校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学校的内部管理、资金的有效使用和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健全。把离任审计与任期中审计结合起来,有利于发现及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分解学校换届时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压力,又有利于学校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更进一步地规范学校的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

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学校经济活动的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建议和要求后,还应对学校执行审计意见或决定的情况和结果进行跟踪,督促被审计学校及时整改。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校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会出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地去总结、探索、完善。为了不断完善中小学校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审人员应该认真学习和借鉴审计工作的新理论,坚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要牢固树立“服务经济,服务教育”的新观念,强化依法审计意识,学习教育审计工作中的先进经验,探索和运用先进的审计观念、技术方法,不断激发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提高教育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吴永红方云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法制司《审计法修订释义读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__年3月第一版

篇3

××××年是“**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启动年,一年来,我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紧紧围绕“提高校长素质,加强学校管理、促进教育发展”这一主题,根据《**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实施方案》(*教[××××]×号)和《关于印发﹤**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分阶段工作方案﹥的通知》(*教师[××××]××号)文件精神,按计划,分阶段,扎实开展好“中小学校长建设年”的各项活动,提高了校长们构建和谐校园、依法治校的能力,促进了“民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现代学校制度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了xxx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整个过程是:活动有序、总结认真,反馈及时,有很高的工作效率和成效。具体体现在:

(一)认真做好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月××日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参加自治区“中小学校长建设年”网络视频会议;×月×日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学校长、中心校校长参加“xxx市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启动暨培训会;×日迅速成立xxx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领导小组并制定《xxx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实施方案》、《xxx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执行计划》、《xxx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分阶段工作方案》,准备xxx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启动暨培训会的相关材料,下发“关于召开xxx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启动暨培训会的通知”;××日全县中小学校长参加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启动暨培训会,在全县的启动会上,县委副书记xxx同志作动员讲话,县教育局局长xxx作“校长行为与师资队伍建设”专题讲座并对此次活动作了部署。前期工作主要是①抓好“五个落实”。即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任务落实和经费落实:制度落实就是实行校长建设年活动联络制度,联络员由相关股室管理人员担任,负责督促检查中小学的活动落实,起到协调和指导作用;组织落实就是在县教育局“中小学校长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的基础上设立办公室、宣传组、督导组等机构,主要负责日常工作、宣传工作和督导工作;内容落实就是布置动员阶段、学习提高阶段、评估检查阶段都有明确的工作内容;任务落实就是每个阶段要完成的任务要落实到位;经费落实就是教育局及时向县政府作汇报,县政府明确我县校长建设年经费实行县财政、教育局、学校三结合的经费保障制度,县财政已将今年培训经费××多万元拨付到位。②是大力宣传、营造气氛。在全区校长建设年启动视频电视电话会议后,我县及时转发自治区教育厅及xxx市教育局有关文件,进行动员布置;利用县电视台作专题报道;将本县的校长建设年实施方案印发给每一位中小学校长(包括副校长和县幼儿园园长),并下发《中小学学校管理学习纲要》和《理论与实践》两本书,让校长们手上有学习资料;各中小学制定了本校的实施方案,充分利用校会、板报、标语、横额对活动大力宣传,让此项活动深入教职工和社区群众的心里,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

(二)加强对全县中小学建设年各项活动的检查、指导工作

×月××日①召开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专家组会议并布置校长建设年的督促、检查、指导工作。②下发全县各校《中小学建设年专家组第一阶段检查的通知》,下发《中小学学校现状调查表》。××日(×)总结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专家组第一阶段检查工作情况(×)把检查情况反馈到各学校。××日①下发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专家组第二阶段工作检查通知,下发“第二阶段检查情况登记表”,下发关于确定我县校长规范管理示范学校的通知。×月×日xxx市中小学校长建设年专家组查xx一行到xxx县检查、指导工作,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专家组向市专家组汇报我县第一阶段工作情况。

(二)搞好各期培训工作

×月××日,我县在县高级中学阶梯教室举办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全县各中小学校长(包括村校校长、职校校长等)及教育局各股室领导全部参加,共×××人。这次小学校长培训共设六个专题讲座,即对“**中小学校长建设年”的解读、学校安全管理、学校资产和财务管理、在实施新课程中校长如何引领学校发展、校长素质与教师管理、校长与学校特色建设、依法办学——如何做好学校发展规划,会上安排了南宁市教科所副所长杨xx和县×位优秀校长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作理论分析和经验介绍。本次培训班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就当前学校管理和课程改革实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实际案例进行精辟的论述,理论联系实际,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增强校长规范办学的意识。×月,根据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专家组的检查结果,布置各校认真开展校本培训,要求校长们认真研读《中小学学校管理学习纲要》及《中小学校长规范管理达标评估指标体系》,并撰写学习心得,努力将学校办成规范化学校、特色化学校。×月××-××日在县高级中学举办了第二期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人。通过集中培训,系统地学习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资产与财务管理、校长自身管理、教师队伍管理等八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和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校长们构建和谐校园、依法治校的能力,促进了“民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现代学校制度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了民族教育的发展

(四)坚决把好校长入口关,实行校长竟聘上岗制

为深化我县民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立符合

中小学校特点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一支政治高、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管理强的中小学校领导干部队伍,×月×日下发《关于做好校长任期工作考核和校长竟聘上岗工作的通知》,×月××—××日,我局在全县普通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和幼儿园中全面推行校长竞聘上岗,选拔优秀管理人才来管理学校。全县×××名老师,通过演讲、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形式,竞聘××个校长职位,其中新聘校长×人,续聘校长××人,新聘副校长××人,续聘副校长××人。×月×日在县高级中学阶梯教室举行聘任xxx县中小学正、副校(园)长大会。通过竞聘,把一批能力强、水平高、业务精的同志推上了领导岗位,从而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爱岗敬业,献身教育事业的热情,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教育事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五)狠抓中小学校长的读书论坛活动,提高校长的管理理论水平。

×月×日前收集全县中小学校长撰写的论文;×日专家组对xxx县中小学校长的论文进行评审;××日将“xxx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论文评审情况反馈到各校;×月×日下发“关于举办xxx县××××年中小学校长建设年论坛活动的通知“;×日举办“xxxx县××××年中小学校长建设年演讲颁奖大会”;××日将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论坛活动总结通过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公共电子邮箱传到各学校;××月×日,我县又组织中小学校长学习了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讲话,大家围绕“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办人民满意学校”这个主题进行了讨论

(六)认真进行学校规范化管理评估工作,树立典型。

×月××日教育局组织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专家组成员到全县各校检查、指导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学校规范化管理的自评工作,××月各校实行了整改。××月××日——××日,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领导小组按工作方案对全县各中小学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组评估意见和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领导小组的审核意见,推荐三所获县级“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参加市级“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评选。

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份收获。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顺利地完成动员布置、学习提高、评估检查三个阶段的工作,我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活动收获不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及时检查、指导,及时整改,学校管理日趋规范。

一次市和几县级中小学校长建设年专家组的检查,我们发现我县一些学校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①依法治校意识有待加强。仍然有不少学校(特别是中学)都有分快慢班,同一教室“好生”、“差生”分开坐,有明显的歧视学困生现象;个别学校没有明确安全责任人,总务处、财务处等部门没有将规章制度张贴上墙等现象;个别学校发生学生打教师事件。

②、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淡薄。个别学校缺乏全县教育一盘棋意识,缺乏教育就是服务意识。

③、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少数学校没有根据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校本教研”等重视不够。

④、团队精神不足。个别学校领导班子内不很团结,貌合神离;教师缺乏进取心,积极性低。

⑤廉洁从教观念淡薄。部分校领导、教师拜金主义思想严重,认为学校不发奖金,我就少干活,工作上没有干劲。

⑥、一些学校领导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有按部就班的思想,对待工作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

⑦、一些学校安全意识不强。一些学校发生学生溺水事件,一些学校发生教职工违规驾驶摩托车酿成交通事故等事件。

⑧档案管理不规范,学校的相关资料残缺不全。

一经指出,涉及相应问题的学校都能认真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校长的教育理论、管理理论、政策法规水平明显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意识进一步增强。许多学校能够根据现代管理理论和国家的政策法规,重新修订和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如xxx中学健全了《大樟中学领导班子管理条例》;xxx中学实行的年级负责制;xxx中心校撤并了不合理的教学点,优化了学校的布局;县高级中学按照相关教育法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变化规律修订了《学生日常规范管理细则》等学生管理制度。

×.校长运用学到的管理理论积极思考问题,增强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在学生安全教育方面,针对学生在校时间短,校外活动时间长, 学生非正常死事故大多发生在校外的实际情况,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从教育学生为主转为教育学生与引导、争取家长(监护人)、群众共同教育学生并重的方式上来。各中小学除了加强对在校生教育外,还深入社区(村委)对家长、监护人、群众进行政策宣传,使群众明白,在什么时空范围里,学生的安全由学校负责,在什么时空范围里由家长(监护人)、社会责任。通过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广大群众对学生的安全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对学生的校处活动更加重视,监护更加到位;同时,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月”活动,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首先,全县中小学校通过讲座、文艺晚会、知识竞赛、安全演练等方式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其次,各学校安排一定的安全教育课时,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第三,加强常规安全工作,经常对各中小学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及时整改。先后会同有关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治理,消除安全隐患。第四,与消防、交警部门联合举行“我与消防”、“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为主题的读书征文活动。读书征文活动收到中小学学生稿件×××篇,其中获自治区级奖励×篇、市级奖励××篇、获县级奖励×××篇。通过集中开展一系列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活动,普及宣传校园安全知识,增强了师生安全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和危险状况下的自助自救能力,有效地遏止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中小学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广大师生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维护了教育大局的稳定。

×.促进了校长自身的成长。校长们认真学习现代的教育理论和管理理论,强化规范化管理的意识,积极撰写教育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论文,全县共收到学校管理方面的论文××篇,评出县级一等奖××篇,二等奖××篇,三等奖××篇。其中将获县级一等奖的×篇论文推荐参加市级评选,在xxx市的评选中,有两篇论文荣获一等奖,有×篇分获二、三等奖。县高级中学校长xxx、xxx中心校校长xxx撰

写教育和学校管理论文荣获xxx市中小学校长建设年读书、论文活动一等奖,获**中小学校长建设年读书、论文活动三等奖。还有多篇教育教学方面的论文获市、县级一、二、三等奖。×月×日,举办了“提高校长素质,加强学校管理,促进教育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的中小学校长论坛。各中小学、职校正副校长、县幼儿园园长都参加了论坛活动。大家结合学习新义务教育法的体会,就办人民满意学校这个热点问题,各抒己见,气氛十分热烈,最后,以xxx等两名校长获演讲比赛一等奖,还有三名校长和五名校长分获演讲比赛二、三等奖。这次论坛活动为校长们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由于校长的学校管理日趋规范,一些大胆创新,办学有特色的校长脱颖而出。忠良中心校校长实施了一系列改革:第一、在全县率先实施校长、教师聘任制,这一改革激活了竞争机制,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年xxx县教育局组织人员到该校观摩学习;第二、进行教师活工资(即奖励工资)重新分配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整个中心校的教育教学面貌大大改观;第三、撤点并校,集中办学,优化教育资源,近年该校师生在全县各类评比中均获得较好名次,由××××年×月全县评比的倒数第二名变为××××年×月全县评比顺数第二名。根据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县级学校规范管理评估组的评估意见,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领导小组同意推荐获县级“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之一的xxx中心校参加市级“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评选,经过xxx市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市级学校规范管理评估组的认真评选,xxx中心校获xxx市“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并被推荐代表xxx市参加自治区“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评选。

×.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的课改实验工作,校本教研得到了加强。全县有更多的学校申请参加课题研究,县小学、县职业技术学校引进区级课题研究并被评为课题实验先进集体;县职业技术学校的校本教研独具特色,使他们的学生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学校也因此被评为全区劳动再就业先进集体。教师参加课题等方面的研究,既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又提升了我县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

×.学校与社区(村委)的联系更加密切,初步形成了和谐的教书育人环境。例如,xxx镇仁里小学,xxx镇中心小学,xxx镇那安小学,xxx乡同化小学,xxx乡中心小学等学校都加强与社区的沟通联系,请社区成员参与学校管理,社区成员更加理解、关心、支持学校的工作。现在不少有条件的学校都聘请社区治安联防大队治安员当门卫,有力地保障了师生的安全。

×.中、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年,我县高考再创佳绩,×××名学生参加高考,考上第一批本科线×人,第二批本科线×××人,第三批本科线×××人,本科上线人数合计×××人,首次突破二百人大关。××××年中考,全县××××名学生参考,其中上来宾市重点高中录取线××人,上线人数比去年增加了××人,上线率为×.×%,排在xxx市各县的首位。××××年小学毕业水平双达标测试,全县××所小学参加测试,××所小学达标,达标率为××.×%。××××年,县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办学规模和办学效果继续朝着“做强做大”的目标迈进,较好地完成了招生、就业目标。

×.涌现一些大胆创新,办学有特色的校长。

中小学校长建设年活动,更好地提升了xxx县教育的品位,更新了校长们的办学理念,提高了校长管理能力和水平,为xxx县教育的大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但是,提高校长素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今后我们打算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进一步加强校长培训的机构建设,继续将我县县级培训基地,建成中小学校长培训、科研、交流和信息咨询等具有多种功能的学习与资源中心。

×.做好对本次校长建设年活动评估推出的县级“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的培育工作,让其充分发挥示范功能。

×.对本次校长建设年活动中评估较差的中小学要加强指导和帮扶,让其尽快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全县教育的均衡发展。

篇4

一、确定了学会发展方针和工作思路

为更好地发挥学会职能,开展学会工作,一开始,我们便商讨和确定了学会工作的发展方针和工作思路。即①完善组织机构建设及制度建设,形成一种有利于学会稳定发展的新机制;②进一步拓宽思路,加强队伍建设,外引内聘,邀请有关专家、领导作为学会顾问和专业委员会负责人;③以继教科研为重点,构建我会和谐活跃的学术研究平台,推出一批能在湖南省及至全国产生影响的继续教育科研成果;④围绕学术研究,借助远程教育网络,创新学会工作,开展好对内对外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等。五年来,我会紧紧围绕这一工作思路,践行和达到了我们的工作目标。

二、规范了学会机构和制度

五年来,围绕学会建构,我会主要做了五件事。一是为原有的教师培训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建设进行了更具科学性、权威性的建构。 我们聘请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特级教师,长沙市教育学院院长肖万祥同志担任教师培训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聘请全国知名校长、特级教师,长沙市明德中学范秋明校长担任中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二是根据湖南省教师培训现状,新成立了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聘请全国知名专家,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铁芳先生担任会长。正因为有了这些新的建构,有了专家、领导的加盟,我会声誉鹊起,工作开展更具声色和效益。三是不断完善我会管理制度,几年来,研究会先后制定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工作条例》《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财务工作制度》《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对所属专业委员会管理的意见》等制度,它既确保了我会有开展学术研究活动的良好机制;又从文件发放、财务管理等方面入手,规范了学会内外工作,使学会工作严格按照省民政厅、省社科联及挂靠单位要求,加强了自身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并在开展各项工作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四是努力形成每年到各地轮流召开一次常务理事会议的制度。为各地提供一次展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成果的机会。五是依托湖南省远程培训网络,扩大学会影响。现在,在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平台上,我会设置了学会概况、学术交流、学会信息栏目,并有专人负责信息动态的更新维护,使学会活动的动态信息传递进入快车道。我们的学术活动除了定期召开的学术活动及会议外,还有学会网站这样的“永不闭幕的学术交流”。

三、开展了一系列学术研究活动

各位常务理事,本届理事会所走过的五年,是我国教育史上值得记载的五年。我们目睹了《十二五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专业标准》等重要文件的相继出台;明确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和任务;领略了党的十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的精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省教育厅领导的悉心指导和亲切关怀下,我会下属的四个专业委员会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学术性、群众性、服务性职能,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与特点,认真研究,积极创新,开展了一系列的群众性学术研究活动。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委员会的工作

面对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围绕市县两级教师培训机构如何抓住机遇,谋生存,求发展, 近年来,我会教师培训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分别是2010年衡东年会,2011年长沙年会,2013年新化年会。在理事长肖万祥先生领导下,会议一次比一次开得好,一次比一次开得有效。省市县领导,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省内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的代表,成为每一次会议的参与者和话语者。每一次会议都有省教育厅领导到会作指示,或有全国知名教师教育专家、或有教育部师范司领导报告。与会代表分别就教师培训机构职能转型、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培训模式等做主题发言。可以说,培训机构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是高规格、高质量的,紧密结合新形势的教师培训工作研讨会;是从政策、理论与实践等不同层面,对新形势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使命、途径与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的研讨会,是面向全省的、针对教师培训的、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研讨会。

(二)中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的工作

自范秋明校长任中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以后,他就成为了创建湖南特色办学模式,推出湖南名优校长先进办学理念与办学思想的“追梦人”。至今为止,每年推出一届“校长论坛”活动,每一届都有不同主题、不同形式,在省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届论坛的主题是:“校本培训与学校发展”;第二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第三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小学特色办学”;第四届论坛的主题是:“校长的办学理想”;第五届论坛的主题是:“校长的课堂领导力”。每次的校长论坛都得到省教育厅葛建中副厅长的全力支持与亲临指导,得到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全力支持与省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每次的校长论坛规模大、规格高、主题鲜明、学术品位高。采用了校长与厅长、校长与专家、校长与校长对话辩论形式。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且分中、小学设立分会会场,各位校长均有精彩的经验介绍,各位专家均有主旨鲜明的主题报告,校长与领导、校长与专家、校长与校长之间激烈的思想火花碰撞,使得每一届论坛都成为了研讨与探究湖南省中小学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思考与实践相联,成果与经验共享,追求与探索并存的大讲堂。这种多元、互动、思想先进、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形式新颖的校长论坛,为湖南省更好地开展校长培训,探究名优校长的专业成长道路,创新中小学办学模式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和范式。

(三)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委员会的工作

五年来,利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委员会的平台,我会坚持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围绕教师继续教育进行科学研究,坚持开展推介湖南省在新课程实施、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成果,举办了多次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学术活动。

例如在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举行了湖南省“教师与新课程同成长――初中数学教学观摩暨专家导评活动”,在长沙市育英小学举行“新课程英语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了“促进体育教师更新观念,扩大视野,提升体育教学专业化水平”为主题的美国学校体育讲学团来湘讲学活动,在长沙市新东方酒店举办了全国艺术课程(音乐、美术)教学与教师成长研讨会,在株洲市景弘中学举办了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主题的“全省义务教育阶段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名师论坛暨课改名校――景弘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现场观摩活动”。

这些活动紧扣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既有美国著名大学终身教授讲学,又有中央教科所的专家、浙江师大的教授、《中国教师报》副主编的讲座,还有全省各市州、各学校主管教学教研的相关领导人,以及各学校教研组长和教学骨干的积极参与,开展的活动直击新课程课堂教学,新颖而富有创意,受到省市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深受一线老师欢迎。

(四)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的工作

2011年12月9日至11日,在百年名校长沙市一中,我会成功举办了“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大会暨首届班主任工作高峰论坛”。首届理事会吸纳了包括省会几大名校及其所属学校在内的100多所优质中小学校为理事单位,吸收了100多名校长和1000多名教师为首届理事及个人会员。来自全省各市州的500多名教师代表以及省教育厅葛建中副厅长、廖湘生副巡视员、教师工作与师范教育处、长沙市一中以及省继教中心全体领导参加了成立大会。首届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高峰论坛 以“爱心・责任・智慧” 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全国著名教育学专家、省内外知名班主任发表了主旨演讲,带给与会老师诸多的启示和心灵的震撼。

2012年11月,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以“生命・使命”为主题。在长沙市铁路一中举办2012年年会暨第二届中小学班主任工作高峰论坛。省教育厅葛建中副厅长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教育厅领导廖湘生同志、贺安溪同志、以及学会部分领导出席开幕式。论坛有全国著名教育学者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以及我省德育专家、长郡中学、长铁一中、邵东县二中、长沙市博才咸嘉学校、长沙市实验小学的名优班主任(名校长)演讲。近700名中小学教师参会学习,反响非常好。《湖南日报》《红网》《中国教育网》等十余家媒体对本届论坛予以了报道。

(五)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一年一度的论文评审工作

篇5

校长是受党和国家委托,领导和管理学校,全面主持学校行政工作的负责人,是一所学校的法定代表人。教育家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这充分说明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只有高素质的校长才能带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办好一所学校。校长要真正成为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一面旗帜,一所学校的灵魂,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校长专业化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称《刚要》]要求“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农村中小学校长重任在肩,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培养,提升他们的办学本领应该是校长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就其培训模式作肤浅的思考。

一、农村中小学校长基本现状调查。

某县中小学校长基本情况抽样调查,从全县24个乡镇抽取了13个乡镇,共30所中小学作为样本,基本情况如下:1.学历层次较高,绝对高于教师队伍学历,但多为后续学历。中小学校长达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81.6%,专科学历占15.6%,中专学历仅占2.8%,但绝大部分是中师生通过进修和二次进修而取得的;2.职称层次较高,中学,具有高级职称的校长占69%,中级职称的占31%,没有初级职称;小学,具有小学高级以上职称的占93.8%,中级职称的占6.2%;3.年龄结构偏大,男女比例失调。30-40岁占26.5%,40-50岁占56.7%,50岁以上占16.8%,女校长比例不到10%;4.大多数校长参加岗位培训,具备任职任职资格,具有一线教学经历和中层干部管理经历,对新理论、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教育管理论文,但职前准备不够充分,缺乏管理知识深度。 二、新时期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基本要求

在《刚要》中,“校长”这个词共出现过20次,对校长的素质和校长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推行校长职级制”①,“那就是校长要成为教育家”,“不仅理论研究要有成果,更要是个教育实践家”,实现教育家办学,要求校长首先“应当是政治家”,“还应当促进专业化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因此校长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就是“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出名师,育英才”②。因此可见校长的行政性在淡化,长官化在消减,不再是纯粹的法定代表人,更不是“大当家”,而是专业化专家化的人才。农村中小学校长目前是校长队伍中最大的群体,《刚要》的要求自然是农村中小学校长的追求,是适应当地教育且引领当地教育发展的专家。

三、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素质的策略。《刚要》要求农村中小学校长要成为教育家,教育家不是天生的,“教育家成长的规律是先成才后成名再成家”,由于农村学校的特殊性,大多数学校校长都是教师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校长专业知识训练,因此,科学系统的培训就成了校长专业化的捷径,要抓好培训工作,培训模式非常重要论文网。我们认为,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培训除《纲要》的“校长轮岗交流”“ 海外研修培训”等模式外,目前较为实效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以镇为主,县级联动长效培训模式。由于农村中小学分布相对分散,要经常性开展全县大规模集中培训,这很不现实,因此可以以镇(或将全县划分为几个片区)为单位开展经常性培训,县教育主管部门督查。

(二)镇县分层培训模式。县教育主管部门重点培训中小学校长教育思想、理论素质、专业化要求,以专家讲座、外出进修等形式,提高校长的专业水平,乡镇重点培训镇域管理、特色发展等。

(三)校本学习与自我反思模式 ③。目前,教师缺编严重,教学管理人员更是紧缺,农村中学校长都承担一定量的上课任务,走出校门学习的机会很少,因此校本学习与自我反思是促进校长专业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那就是指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的指导下,校长在学校(或家)里进行的一种培训与学习。主要摘要之间的矛盾,培训时间不受限制,培训的方式灵活,通过学习、研究、反思、实践的方式提升校长素养,是校长终生学习很好的模式。

(四)专题式培训模式 校长最关注的是什么?④调研全国第一期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专题研修班的95名校长“校长最关注的问题”,在回答“当前办学中所遇到的最大困难和压力”时:教师队伍问题居第一,占35.1%教育管理论文,其次是安全问题,占30.8%,第三是办学经费和校园硬件建设,占15.7%,第四是升学率,占12%。这些观点不一定全面,但至少说明校长在这些方面渴求得到很好的解决办法。调查发现,面对当前办学中所遇到的最大困难,95%的校长希望有高人指点,最好是“药到病除”,农村中小学校长除上述“四个关注”外,校长知识深度更是最大的短板,因此,应该进行这些专题培训,让他们立即走出困境。

(五)个性化培训模式。《纲要》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学校要办出特色,校长就必须进行个性化培训,即有针对性的根据学校特色,对校长进行特色方面的进一步提升。

(六)分层分岗的培训模式。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校长年龄结构、知识素养、管理水平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进行分层,比如中学小学、年龄老少、任职长短、学校规模大小等进行分层培训,便于相互间有共同的话题等。

参考文献: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②《中小学校长》2010.12孙宵兵.《<教育规划刚要>对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③《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年12期《促进农村中学校长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的实践研究》;

篇6

我们知道,近二十年校长培训工程,在提高校长队伍的素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培训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尤其在培训目标的确定、模式的选择、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手段与方法等方面表现出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够、与中小学教育实际需要脱节等问题。在教育发展与校长培训的现实需要的推动下,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引起了教育研究者和广大参培中小学校长的积极关注,对如何解决校长培训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本文试图从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的组织变革的观察视野,思考如何在继承和发展“十五”校长培训所获得的经验基础上,处理好“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中需要关注的六大关系,以期提高中小学校长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一、影响新一轮中小学校长培训展开的主要障碍

根据已有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进行分析,阻碍“十一五”中小学校长培训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训机构方面的障碍

(1)理论研究与培训模式滞后于实践需要,对培训者的培训有待加强

在广大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看来,中小学校长培训是一项常规性工作。校长的培训工作,甚至被培训机构当作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任务来被动完成。在培训活动中,培训者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的必然结果是培训者缺乏对校长培训工作进行理论研究的热情,在一定时期里,对中小学校长培训情况的研究比较鲜见。虽然最近几年以来,随着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日益受到重视,有关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但对中小学校长培训情况的研究多处于实践总结和经验概括的层面上,有关校长培训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校长培训理论研究的不足,必然导致广大校长培训机构在解决校长培训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时缺乏理论引领,这也使得各级教育学院以及校长培训机构凭借自身培训经验开展新一轮的校长培训变得十分普遍。对新一轮校长培训的性质、目标、模式与手段缺乏科学认识,是培训者尚未形成校长培训理念的突出表现。培训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自然缺乏对校长参加培训的吸引力。如何加强对培训者进行培训,使培训者树立正确的培训理念,认真研究校长培训的实际需要,自觉研究校长培训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现代校长培训的新理论,让广大校长培训工作者成为校长培训工作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服务者,是当前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

(2)管理方式落后,培训组织缺乏变革活力

调查研究表明,校长培训机构普遍存在管理落后于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无论是管理理念,还是管理模式的选择方面,许多培训机构都习惯于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这使得校长培训工作缺乏应有的活力,无法适应校长培训需要的变化,管理没有效率、严重缺乏服务意识,自然使得广大校长缺乏对参加培训的热情。

导致培训机构管理方式落后,缺乏组织变革活力的因素很多,主要原因是两个方面造成的。

首先是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的主要管理者因素。由于他们的培训管理理念和管理习惯,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校长培训的实际需要。在选择什么样的人来管理校长培训机构方面,培训机构一般是遵循“专家路线”。这些管理者可能是教育某个领域研究的“专家”,但他们未必一定是有着现代管理理念和熟练掌握组织管理技术的“专家”,他们有的不仅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更要命的是习惯于对新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加以抵制或者不屑一顾,由此导致在组织变革方面因循守旧,缺乏或者不敢开拓创新,使得整个校长培训工作缺乏活力。

第二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校长培训工作的日益重要和加速发展,各种社会培训力量积极参与,无论是规模还是发展速度上,都超过了校长培训机构的预期,使培训机构在组织上准备不够。很多培训机构在校长培训工作中都出现学科建设和师资准备方面的窘况,这也进一步造成了校长培训工作中的管理落后问题。

(3)发展策略单一,培训机构对高端教育人才缺乏吸引力

承担“十一五”校长培训任务的各级教育学院以及其它培训机构,在当前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进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又受到外在环境的巨大影响,他们的办学能力横向比较而言呈现下降趋势。与其它大学相比,市场、信息、资金等都处于劣势,规模小、成人高校性质、待遇低等等,自然难以吸引优秀的教育硕士、博士加入到校长培训者行列,这也是校长培训机构在低发展水平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

2、参培者方面的因素

(1)对校长专业化发展需要缺乏正确认识,参培主动性不够

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社会对教育需求的巨大扩张,使得广大中小学校长不得不面临许多实际的办学问题。他们的大多数精力被分配到解决学校发展的实际问题中,疲于奔命,尤其是以升学为导向的学校教育,极大的扭曲了校长们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理解,他们关心办学经费的筹措远胜于关心教育理想的树立,他们关心升学率远胜于关心自身专业化发展,由此被动参与校长培训,在培训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不足为奇了。

(2)培训缺乏层次性,培训起点不高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校长培训缺乏层次性,培训起点不高。对参加培训的校长提出诸如学历、资格以及经验等方面的要求是培训工作的必需。培训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分层次举办各种校长培训,以校长为本,以解决校长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为中心,以校长发展为本,使培训工作满足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

3、校长培训的环境性障碍

(1)缺乏完善的校长培训政策支持体系

校长培训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工程,持续的完善的培训政策体系的建立十分重要。当前,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校长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发展规划的制定的重视程度,在校长培训工作的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等环节形成长期监管机制。

(2)校长参培的激励机制尚未形成

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作为校长培训制度设计者,要不断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校长参加培训的薪酬机制、荣誉机制、竞争机制、感情机制等制度环境的建设。在培训体制、机制与运作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要让校长培训与否成为一向校长的薪资、职业发展通道、职称、岗位胜任及业绩评估等方面的重要因素。如在校长选拔使用中,要加大对校长是否参加培训的重视程度。校长参培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否,是影响校长培训的重要环境因素。

二、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组织变革观

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组织变革是指校长培训机构为了适应培训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对培训组织机构的结构和组织管理策略进行调整、修正以及创新的过程。任何组织都是开放的系统,都处在内外条件的不断变化的影响之中。校长培训机构,必须学会在这种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的适应校长培训环境甚至影响环境,组织必须积极变革才能不断发展,满足校长培训在新时期的新需要。

美国学者哈罗德·莱维特认为,组织变革模式由四个变量构成,并由此形成特定的关系。这四个变量是:结构(主要指组织的权益关系、工作流程等)、工作(主要组织的目标体系)、技术(主要指完成目标所采用的方法与手段等)、人员(主要指达成目标的人群及其关系)。这四个变量相互依存,任何严格变量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变量的改变。校长培训的环境与“十五”期间校长培训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当前宏观外部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微观教育环境是新课程改革。这种校长培训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培训组织变革培训目标、内容,而目标、内容体系的变化,必然要求校长培训模式以及培训方式的改变,而培训模式以及培训方式的改变,也就引发培训的沟通方式、组织成员的角色结构等方面进行变革。因此,在进行组织变革时,必须要以系统和运动变化的观点考虑问题。

人们常常把组织变革和组织创新结合起来认识组织发展的问题,这就引发产生了一种全新的组织发展观:组织变革是一种采纳新构思和采取新行动的观点。要创新中小学校长培训体制与机制,以组织变革的观点来思考问题的解决,是一种面向校长培训实际需要的选择。

校长培训的组织变革,其基础和前提是进行组织文化变革。校长培训机构的组织文化,是指校长培训机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自独有的关于校长培训的理念、培训的价值取向、培训管理思想以及培训者行为规范的总和。实际上,培训机构的培训任务的达成,没有不受培训机构全体长远共同形成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以及培训态度的影响的。

在组织变革理论研究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组织文化变革的研究。组织文化源自“企业文化”,最早由迪尔(T.E.Deal)与肯尼迪ennedy)在他们的著作《企业文化》一书中提出。组织文化对一个组织机构而言,具有导向、约束、凝集、激励等作用,其内容包含精神层、制度层、器物层三个层次,基本内容涵盖了价值观、信念、职业道德、群体意识、规章制度等方面。学者们的研究表明,有效的组织都有强烈且有特色的组织文化,组织的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成功的原动力。这就需要校长培训机构的管理者重新审视培训机构的发展问题,应该重视塑造培训机构的组织文化,尤其要使每一个培训者树立起为校长“专业化”和“先进性”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发展服务的核心价值观,以次来保证培训目标的达成。

校长培训机构的组织变革过程,可以基于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来认识。任何组织,都需要实现信息在组织内外的无障碍沟通。中小学校长的培训过程,可以被视为是一个信息的输入、输出、存储和提取的加工过程。Newell 和Simon对信息加工过程的一般原理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组织的信息加工就是对符号(Symbol)进行操作,符号或者符号结构是外部事物的内部表针,其功能是代表、标志或者指明外部世界的事物。应用这一原理来分析校长培训组织变革的过程,可以看到,中小学校长培训所面临的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新课程改革、公众教育需要的变化、和谐社会构建目标的确定……等等,就是输入到校长培训组织的外部信息,培训者必须对这些外部信息作出反应,以及对已有的关于校长培训的信息进行辨别、比较和保持,进一步对这些信息加以整合,引导培训组织在人员、结构、任务和技术等方面发生适当的积极的变化,主动适应校长培训需求变化,从而达到培训组织内外环境之间的协同与平衡,促进培训组织的发展。

因此,要提高“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质量和水平,就必须有足够的勇气进行培训机构的组织变革,在变革中寻求动态平衡:保持足够的稳定性,以继承和发展“十五”校长培训取得的丰富经验和成果;要有足够的革新性,使培训机构在校长培训目标的确定、培训模式的选择上保持活力,不断调整组织的变量,积极主动的适应内外条件的变化,让校长培训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在培训组织变革中要正确处理好的六大关系

如前论述,基于组织变革观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创新,就需要教育培训机构通过塑造组织文化、加强培训工作中的信息沟通等工作,实现培训机构在培训观念、培训组织结构、培训模式构建、培训方法选择、培训者素质提高(培训态度转变、行为方式改造、培训能力提升等)等方面变革。其中,培训者素质的提高,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变革。校长培训工作需要一大批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对校长培训工作充满热情的培训者。因此,在校长培训组织变革中,培训机构要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使广大参与校长培训工作的教师,树立起正确的校长培训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加强对校长培训工作的理论研究,掌握校长培训所需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

校长培训创新,主要是指通过组织变革来实现校长培训工作中各种关系的协调和运作方式的创新。变中小学校长培训“行政——计划式”运行机制为“指导——服务式”运行机制,创新校长培训的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建立并完善的校长培训政策支持体系。

在进行校长培训创新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1)要处理好上级要求与校长培训的实际需要的关系

长期以来,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缺乏需求分析,培训机构无法协调上级要求与校长培训的实际需要的关系。培训机构应该依据培训的不同层次、不同培训背景和不同的培训目标,加强对培训需求的调查,有针对性地拟定出不同的培训内容,使每次培训都经过必要性与可行性的论证,这样有助于教师教学和参培者学习。

(2)要处理好先进培训体制与发挥传统培训体制作用的关系

培训体制是培训管理机构与培训规范的统一体,它包括培训行政管理体制和培训实施机构管理体制两部分。在关系协调上,要处理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教育行政部门与培训机构之间的关系;在培训机构内部,要处理好培训机构内部领导体制、执行体制、咨询体制、监督反馈体制之间的关系。当前,中小学校长培训体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革,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先进培训体制与发挥传统培训体制作用的关系,也就是要解决好继承与发展问题。即要不断创新培训体制,也要重视继承传统培训体制的所获得的宝贵经验。

(3)处理好个性化学习与班级学习的关系

如何在中小学校长培训过程中,既满足班级培训目标的达成,又能满足学员个别化的需要,正成为困绕培训机构的一个难题。要处理好学员个性化学习需要与班级学习的目标达成的关系,就必须创新培训模式。四川教育学院在中学校长培训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创新,提出了中学校长高级研修“‘菜单’式、导师制、双向选择”新模式。是一种双向选择和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此种培训模式,既充分注意了学员需求、注意培训的针对性和学员的选择要求,又十分有利于指导教师的专业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和班级培训目标的达成。在培训中注意体现研修者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其主体作用,这样更容易调动校长们接受培训的主动性,更容易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也更有利于引导校长的自我教育和职业发展。

(4)处理好培训单向与互动的关系

在校长培训中,常常采取集中理论学习的方式,这种单向的培训方式,缺乏学员的积极参与,培训的质量就严重受到影响。因此培训机构要处理好培训单向与互动的关系。

培训中可以先集中理论学习,在此基础上,再分成学习小组,构建导师制。教师特色讲座和专题研讨相结合,考察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现场相互借鉴,专家昭示性点评、警醒式点拨,互动式答疑。可以较好地保证了教师与接受培训的校长之间的互动。

(5)处理好理论前瞻性引导与应对现实需要的关系

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是制约中小学校长参加培训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学非所用,学不能用现象十分普遍。要处理好理论前瞻性引导与应对现实需要的关系,就需要培训者深入基础,深入中小学教育实际,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作好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工作。

(6)处理好国外理论引进与理论的本土化关系

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需要达到培训理论的的引导,但在培训中课程中,大量的充斥着西方教育理论,有的理论,甚至培训者自己也尚未完全消化。这就导致了校长们在培训中对理论产生畏难情绪和消极抵触心理。国外的教育理论,是在他们的教育背景下进行研究而获得的,自有其特殊性,过分强调引入西方的校长培训模式和教育理论,会让培训工作走入歧途。应从历史的和跨文化的角度,要加大国外校长培训模式与教育理论的本土化工作,科学地研究和应用国外校长培训的理论。

注:

1、本文为教育部人事司资助的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研究重点课题《新型校长培训模式的构建》的部分工作。

2、该文全文发表于《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人事司编《全国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课程教学大纲》,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篇7

二、充分准备

1、在教育局制定“景东彝族自治县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教师进修学校制定了详尽的“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施计划”,计划对培训目标、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教学要求、 培训方式、培训管理、培训考核作出明确规定。

2、培训资源方面。结合校长工作中的需要,参考了众多的培训方案,我县选择了11个专题作为主要培训资源,内容涉及教育政策与法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校园文化管理、学校规划和校长自我管理、农村小学寄宿制管理探究及思考等。

3、师资方面。校长培训对师资要求较高,仅依靠我校教师很难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教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我校选出三位教师的基础上,校外聘请了县教育局杨海、李卓君两位副局长、职中罗中华校长、县小周家荣校长、民小马丽校长、幼儿园黄显芬园长、这些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教学得心应手。

其他方面,诸如后勤学员吃、住等的准备也有条不紊地开展,确保了培训的顺利开展。

三、精心组织实施

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有中心校校长(副校长)、中学校长(副校长)、中心完小校长(副校长)、幼儿园园长(副园长)、中心校支部书记为主。培训采用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互动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为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针对不同类型学校校长的实际进行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培训中充分考虑到校长需求和成人在职学习的特点,积极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学员边学边用、学用结合、促进改革。每门课程均保证一定的时间用于问题讨论、经验交流、案例分析等活动。由于授课教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较丰富的管理经验,教学紧贴实际,针对性、实效性很强,教学得到学员广泛好评。教学开设校长论坛,论坛上各位校长各抒己见,结合学校教育和管理案例相互交流,实地考察到了四所学校,每所学校各有侧重,四中侧重学习学校管理,县小侧学习重校园文化建设,民小侧重学习师资队伍建设,幼儿园侧重学习校本教研的开展。考察注重实效,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

四、严格管理

县中小学校长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对此次培训工作进行组织、管理、协调、检查、考核和评价,我校派专门负责人担任班主任,对各期培训班进行管理,成立班委会,制定、明确班委职责,处理班级日常管理事务,执行严格考勤制度,由于管理到位,培训开展井然有序。

五、认真考核

学完课程,按规定进行了考核。考核包括对学员出勤、结合工作实际撰写的专题论文、研究报告或教改方案的评判,以及学员自学、研讨情况的考查。成绩考核合格者发给《景东彝族自治县中小学校长培训合格证》,经我校考核成绩合格者上报省继教中心批准并给予登记5个学分。本期275名参训校长经考核,均达到学校合格要求,取得了合格证书。

六、培训取得的成绩

篇8

1.国内中小学校长选任制度的研究

萧宗六认为应该从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这四个方面来规定中小学校长的选任资格:“(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贡献;(2)有相应的学历、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有管理才能;(3)在对己、对人、对事等方面,努力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实事求是,勇于创新;(4)身体健康”。陈孝彬则从政治和道德素质、业务素质、管理能力和心理素质来确定校长的选任资格。王铁军、周在人主要从基础素质、现代管理意识以及现代管理能力3个方面讨论了校长的选任资格。

陈国文在其文章《澳大利亚中小学校长选拔制度》中详细介绍了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校长的选任制度。钟启泉在其《从校长资格制度与研修制度看校长素质》一文中从学历要求、教学与行政经历和专业能力测试三方面对美国的校长选任资格标准进行了介绍。彭江和张仲兵在他们《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几个特点》一文中对英国NPQH证书制度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王铁军认为校长应该具备以下的能力与素质:“现代教育意识和理念以及很强的服务观念;以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为核心的复合知识结构;教学与学校管理的专业能力;具有教育与管理的智慧与艺术;接受专业培训和训练”。褚宏启认为,从事校长职业必须有严格的从业资格标准。黄威认为,校长应具备以下条件:“中国国籍;本科及以上学历;若干年教学经验;教育管理专业背景和校长培训合格证书”。杨海燕认为,选任资格条件不只要对校长候选人的学历进行考察,还要对候选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身体素质和性格特征等进行考核。李霞认为,应该建立校长专业标准,以完善校长公选制度,因为校长专业标准可以为校长的公选提供明确的选任资格标准。

2.国外中小学校长选任制度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应具备6种素质:“(1)深深热爱孩子,有高尚的人道精神;(2)要对人有信心,有相信人的信念;(3)善于探讨孩子心灵的秘密,尽量能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心灵世界;(4)要善于抓教育思想;(5)要有创造精神;(6)要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功底”。他认为校长绝不能深陷日常行政事务的漩涡,也不能用死板的行政指令来领导学校,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

美国学者Button发现,美国中小学校长角色经历过5次演变:“(1)1865-1885年间,校长是教育工作者;(2)1888-1905年期间校长是应用哲学家;(3)20世纪初期,校长是商业经理;(4)1930年起校长是社会人;(5)1950年起,校长是行为科学家”。

瑞典学者Stallhammar认为校长应具备6个方面才能:“(1)富有远见(Visionary Talent);(2)激励才能(Inspiring Talent);(3)推销能力(Selling Ability);(4)整合才能(Integration Talent);(5)组织才能(Organizational Talent);(6)创新思维能力(Innovative Thinking Talent)”。

日本学者安滕认为校长应具备7个方面能力:“(1)要善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及其实施方案;(2)要善于实施目标管理,调动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来为学校发展服务;(3)善于处理日常事务,提高工作效率;(4)善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善于管理学校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6)善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7)善于协调学校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3.已有研究的不足及可以努力的方向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作者发现已有研究有三个特点:

第一,从研究主题上看,学者们对中小学的选拔、任用以及资格培训等方面的问题有着持续的关注和研究,并产生了一些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成果。有些学者从宏观层面对中小学校长管理体制改革、中小学校长人事制度改革、中小学校长专业化等方面进行研究,有些学者从中观层面对中小学校长资格认证制度、中小学校长培训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还有些学者从微观层面对中小学校长的个人修养、教学经验、能力素质等方面进行研究。

第二,从研究角度上看,目前关于中小学校长选任制度研究多用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学者们主要关注我国中小学校长选任制度的现状分析和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经验介绍,但大部分都采用纯理论的分析、对比和讨论。且在中西对比的研究中,其研究假设基本都是我国中小学校长选任制度存在很多问题,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政策、法规和具体做法比我国要优秀、先进和高明,对国外的经验和做法要么部分借鉴,要么全部照搬,忽视我国的具体国情。这样的研究成果本身就很难令人信服,更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可言。好在近几年这种状况有所好转,田大洲、郑安振等人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第三,从研究结论来看,虽然学者们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存在差异,但对我国现有中小学校长选任制度的看法是一致的。学者们在对我国现有中小学校长选任制度进行理性分析,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校长选任制度进行对比之后,普遍认为我国现有中小学校长选任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其内容需要更新,其法规需要完善。

毋庸置疑,中小学校长选任制度是我国基础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学者们的已有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学术界对一些基本问题的回答仍然不尽完善。例如,中小学校长选任制度包括哪些方面?各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何保障中小学校长选任制度的实施效果?等等这些都是要回答的问题。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事关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现有的中小学校长选任制度进行反思,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为其更新和完善提供一些有益思考,促进校长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从而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萧宗六.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篇9

人贵有思。和专家型校长相比,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是境界、是站位、是精神、是思考……

校长的境界决定着办学的高度。面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的教育思想、教学手段、教育方法已暴露出种种不足,已不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时代赋予了校长全新的任务。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怎样发挥校长的灵魂作用?我认为身为“师者之师”的校长,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才能挥舞一根明亮的指挥棒,客观地控制学校的教育秩序;才能规划和引领学校未来;才能提高领导力、增强凝聚力、统领学校各项工作;才能有效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陈小娅副部长曾说:“好的校长要有两个境界:一是带出一所好学校,所谓‘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二是要构建好学校文化,可以做到一个好校长走了还是一所好学校。”让自己带的学校持续向好,持续发展,持续优质,应成为我们校长的终身追求。

校长的精神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精神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是学校的文化特色、品牌的凝聚和升华。一个学校,校长的精神在哪,老师的精神就在哪。校长奋发向上的精神能使一所学校科学运转,和谐发展,焕发生机和活力。精神引领是有形的,重在示范带动,重在团结激励,重在创造活力,重在构建特色,重在打造品牌,重在塑造灵魂。

校长的思考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学校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决策者,他的思考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校长要因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发展时期都有不同的管理要求,没有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校长之于学校的领导与管理,要想有所成就,唯有同学校发展的实际相吻合,找准学校发展的切入点,而不能照搬名校的办学方式,成为成功经验的“二道贩子”,可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丰厚己。

西汉的刘向曾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治愚。”包罗万象的书籍,引导我思考人生,思考教育。做一个喜欢读书的校长,乐在其中,志在其里。“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沿着书籍这个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想一定可以走得更高更远。

篇10

学校的办学品位之所以存在差异,实质就是学校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跟校长自身的理想信念、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和人格品德等素质分不开。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因此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是校长,区域性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则是校长队伍的文化建设。

1. 阅读教育著作,树立文化立校思想。

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和核心人物。只有校长认识上去了,学校的文化建设才能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为了增强学校管理者的文化意识,理解学校文化内涵与作用,明确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能够在名校打造过程中以学校文化为办学品牌。我市开展了向校长赠书活动,赠送了《学校文化管理》《完美执行之最佳企业文化》等关于文化建设的书籍,在校长中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关于文化建设的读书热潮。

2. 聆听窗外声音,借鉴优秀企业文化。

虽然学校是文化单位,但对于“文化”的关注和研究,却晚于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先进企业在创业和发展中所积聚和形成的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规定的总和。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就是要挖掘企业文化的内涵,以他山之石,丰厚学校文化的品位,在学校中培育和创造出开拓创新、水平一流、不懈进取原动力,不断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早在2007年我们以“最佳企业文化推进学校文化建设”作为一个话题,分“开掘企业文化内涵,丰厚学校文化品位”、“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执行力的比较与借鉴”、“构建有个性、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品读与透视明星企业的文化与管理”等四大主题,组织校长读专著、学理论。并二度走进明星企业与优秀企业家面对面,在海虞“特别特”企业,听取陈斌董事长关于企业文化执行力的介绍,到常熟中纺泛佳制衣有限公司,聆听“泛佳亚麻”企业陈尚良总经理关于企业文化的发展和管理的讲话。通过企业文化的实地参观感受,通过面对面的现场交流,实现了走进企业比学校,跳出校园看教育,更理性地思考教育、规划发展教育。

聆听窗外声音,开阔校长们视野,以最佳企业文化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在理论研究、思想碰撞和经验交流中提升办学理念,提高文化办学品位。

3. 搭建交流平台,提升文化办学智慧。

我市于2004年建立“校长论坛”学习型组织。通过这一学习型、研究型和反思型组织开展活动,共同探讨教育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形成思想的碰撞,大家学理论,摆观点,谈方略,传经验。校长论坛已成为提升校长办学智慧的一个学术平台。

几年来,我们每年四个主题围绕一个话题开展校长论坛活动,主题涉及学校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如,“明析办学理念”、“引领学校走向卓越”、“更快、更高、更强与学校发展”、“人文•绿色•科技与学校经营”、“以内涵发展加快学校文化建设”、“素质教育发展的运行机制建设”、“校本研究与学校发展”、“校本研究管理机制建设”、“聚焦减负”、“追求有效教育”、“以发展性课堂实现精致教学”、“漫话重在参与”、“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以教育科研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以特色建设促进文化立校”、“以学习型组织推进名师工程”、“以教育信仰构建学校精神家园”、“把学校建设成师生的精神家园”等。校长的论坛发言稿,经会后整理修改几乎全部正式发表。另外,在2007年组织了一批中小学校长围绕学校文化建设撰文,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会刊《现代校长》第12期杂志上组稿发表。《现代校长》以《常熟市校园文化巡礼》形成专栏,介绍了我市7名中小学校长的一组论文,该杂志特级记者还报导了对10名中小学校长的专访。

2008年起,每年组织中小学校长“教育思想录”评选活动,鼓励校长们从写随笔集开始,培养著书立说的意识,努力提升文化办学智慧。

二、 学校文化课题研究,是区域性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抓手

积极组织学校开展文化建设方面的课题研究,我们以“工作即研究”、“问题即课题”的思想为指导,强调“研究工作常态化,”将课题研究与日常的行政工作相结合,借助区域资源优势和行政管理力量,引导和推动学校文化建设。

“十五”以来,我们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现代化教育名城战略,深入基层与学校领导一起分析学校基础,挖掘教育资源,谋划可行策略,积极以学校发展打磨科研课题,并多次进行反复评估、论证、研讨,通过分步推进,不断完善,抓住重点,日趋优化几个过程,以优势项目推进学校特色建设,形成了从“特色项目”到“学校特色”,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到有特色的文化的“品牌学校”的课题发展促进文化发展轨迹。像练塘中心小学,从“十五”课题“小学国防教育方法与途径的研究”发展成“十一五”课题“构建国防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的研究”,特色发展从操作层面推向到文化层面。再如白茆中心小学的“山歌文化”经历了三个课题:“开发山歌文化地方资源,发展做中学的研究”、“利用山歌文化资源,开发德育活动课实效性的研究”、“开发山歌文化资源,实施本地特色的小学素质教育研究”,实现了从唱唱演演到德育教育再到全面素质教育的飞跃。

经过多年的努力,以教育科研促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文化发展,成效逐步显现,教育品牌也日趋鲜明。如实验小学的发展性课堂教学,石梅小学、吴市小学的劳技教育,世茂实小的艺术教育,义庄、大义、昆承、花溪的科技教育、绿色文化,杨园小学的园艺教育,沙家浜小学地方资源开发,赵市小学的皮艺文化,辛庄、王庄的戏曲文化,海虞小学的画信,徐市中学的灯谜等等都成为了常熟教育特色的一张张骄人的“名片”,成为校园文化群芳圃中的一朵朵鲜艳的奇葩。《江苏教育》曾以《朝霞映在阳澄湖上》为题介绍了我市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彰显办学特色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从这些经验和成果中也映射出了这么一点:坚持以一个课题建设,以一个科研项目,可以促进一所学校的特色建设、内涵发展和文化建设。

三、 评估表彰机制,是区域性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向导

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单凭学校自发行为或几次号召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依靠行政手段强力推动方能使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作为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工作主线,以评促建、以评促管,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为进一步有效推进我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引导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特色学校文化创建活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打造学校教育品牌,2009年我市制订了《常熟市特色建设先进学校评估实施意见(试行)》,在《常熟市教育局2010年工作要点》中要求各校要按照“一校一品”的要求,制订本校《2010~2015年特色建设规划》,总结提炼学校的办学精神和核心文化,整体规划,明确阶段项目,落实建设资金,培育骨干教师,广泛开展研究实践,推动校本特色建设,逐步形成常熟学校文化品牌。

自开展创建活动以来,全市各中小学都围绕“底蕴深厚、设施完善、质量一流、特色鲜明、家长向往、社会公认”的品牌名校战略目标,认真做好特色建设先进学校创建准备,坚持走“文化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质量树校、特色扬校”的内涵发展之路。

全市教育系统形成日益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支持学校文化建设、发展学校文化建设、做好学校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特色文化渐趋浓厚。

篇11

自《中小学管理》创刊以来,杂志社的办刊主旨就是面向中小学校长,为学校改革发展服务。2004年,杂志曾经为定位的问题展开过讨论并进行过变化尝试。因为国内对核心期刊的评判以理论水准为主要尺度,所以就在杂志上增加了长篇理论文章的数量。对于这种变化,校长们感到杂志上的文章与实践结合、能直接指导实际工作的不多,在杂志上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少。

2004年下半年,编辑部在杂志定位上迅速调整了方略,回到了以面向中小学管理实践和回答现实问题为主的轨道上来。但这次调整又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在探索一条实践问题研究与理论探索深度结合的途径,即每期围绕一个问题组织专题版块,以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为共同作者,引导讨论和交流,同时,其他常规栏目展开多样话题的讨论。这样,就形成了有块有点、有深有浅、有理论有实践的整体布局。本书所选文章大约有一半来自“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学习型组织建设”、“新课程建设与管理”、“中小学学校合并研究”、“校本教研”、“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专题,其他文章则来自众多作者的散论。在这种编辑思路的指导下,杂志的理论文章有指向,实践文章有升华,给作者、读者、理论研究人员和实践工作者找到了结合点。

二、占领高度,赢在细节

要为校长服务,就要统观教育发展的全局,关注新的教育理念、管理观念和重大政策等话题,从宏观上给校长以启发,用新思想推动学校的发展。从创刊以来,杂志这种高屋建瓴的取向是非常明确的,在第二个10年中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在这方面,杂志具有作者的优势。一批行政官员、学者和优秀校长是杂志的忠实作者,他们从各个视角对当前一些理论、政策问题进行了解读。在本书中,罗洁的《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政策选择与实践探索》、文吉吉的《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叶澜的《校长今天应该怎样学习?》、熊川武的《中小学需要战略管理》、魏志春的《转型时期现代学校制度的解析》、邬志辉的《学校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建构设想》、季苹的《学校管理学应该研究什么?》等,分别就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学习型组织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基础教育现代化、学校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大前沿问题,进行了理论、政策和方法的论述。这些文章的作者所进行的探究,走在了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前列,其中的思想观点至今仍然充满活力。

要为基层服务,就要把选题做深做细,就要方便读者借鉴和引发读者思考,这也是编辑部经常议论的话题。所谓深,不一定是理论的深度,但一定是对问题的深层挖掘。所谓细,主要是指选题要适度地小,有操作性,不泛泛而论。据我所知,为了更深更细地为基层服务,编辑们通过到学校调研、参加会议和访谈专家等多种方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对现实问题不断进行梳理,为选编稿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书选编的文章大体代表了这种风格。在重读秦德兵的《“四舍五入”当校长》、李卫兵和李轶的《新校长的烦恼》、郭友等人的《薄弱校如何进行校本培训?》、陈如平的《如何提出和提炼学校的办学理念?》等文章时,读者可以再次感受到这种特点。

三、把握政策,直面争议

近10年是中国教育事业大发展的时期,也是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出现的时期,一些理论和政策争论时有发生。怎么反映这种现实,对于《中小学管理》确实是一种比较困难的选择。在我参加的编委会会议上,编委们两次讨论过这个问题,编委会内部在取向和做法上不存在什么争议:一方面,杂志必须宣传党和政府的教育政策,为正确政策的落实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维护政策就必须帮助行政机关了解舆情,协助完善政策。杂志的策略应当是在生动地宣传政策、开放地讨论政策和热情地反映民意方面建立起积极的平衡。在本书中,部分文章是“成对”入选的,即反映了杂志办刊的这种思路。杨银付的《素质教育的十六个为什么?》和萧宗六先生的《推进素质教育应澄清的几个认识问题》,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对于素质教育价值和策略的看法;王文元的《北京市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回顾与展望》和李金初的《全面认识、准确把握、科学思考公办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政策调整》,则从不同角度对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中的问题做了分析。还有一些短小的、以现实问题描述为主要内容的文章,直接抒发了校长对一些现行政策和学校管理行为的批评意见和改进建议,言之凿凿,情之切切,给人以启发,以感染。

篇12

根据这个思考点进行深入挖掘,我们逐一盘点了学校面临的培训任务和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找出了当前教师培训的核心重点,那就是整体提高教师素质,全面建设高效课堂。围绕这个培训主题,我们努力推动了以下三项工作。

一、转变观念,推动校长思想治校

学校校长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力。提高校长对课堂的领导力,是我校2011年以来培训的重点工作之一。

(1)举办专题培训。2011年以来,我校以“领航高效课堂”为主题,分初中校长、中心小学校长、村小校长三个系列,各组织和开展了三轮“思想治校”培训。在专题培训中,我们响亮地提出了“办有思想的学校,当有思想的校长”的口号,同时,要求接受培训的校长在培训过程中,按所任教学科每人上一堂展示课,我校组织专家对展示课进行评定。同时我县教育局普教科和教研室配合校长,提高高效课堂领导力和执行力,将校长赛课列为每年教学研究工作的重点,每年举行一次全县校长赛课活动。

(2)组织挂职培训。我校组织中心小学校长到我县高效课堂示范学校、名优学校挂职锻炼,集中学习这些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管理,让校长在与名校的零距离互动中感受什么是高效课堂,学习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

(3)组织外出学习。2011年以来,我校组织了300多位校长到山东省杜郎口中学、山东省昌乐二中、湖南省岳阳市许市中学、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松坪学校参观学习,还选派中心学校校长和高中校长到北京进行高级研修活动。通过外派校长到省外名校学习,拓宽了校长建设高效课堂的视野。

(4)组建 “楚沩论坛”。近年来,我校聘请了大量全国知名的专家进行讲座,如魏书生、李镇西、庞荣瑞、山东省杜口中学校长崔其升等都曾来我县讲学。“楚沩论坛”除组织专家讲学以外,还定期举办我县校长的讲学活动和交流活动,全面活跃了校长之间的学术交流氛围。

(5)出版理论专著。今年,我们学校编写了《走向新课堂――案例评析、拓展与提升》一书,分八章,内容为从旧理念走向新理念,从“大班”走向“小班”,从“观模”走向“建模”,从“教案”走向“学案”,从“牵生而教”走向“顺学而导”,从学会走向会学,从以教评教走向以学评教,从被动发展走向主动发展。这本专著解决了高效课堂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理论问题和方法问题,对于提升校长和教师的教学思想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重视文化管理培训,推进班主任文化治班

在教学第一线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规律:在高效课堂建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听课、做作业为主的传统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入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场境中,学生无所适从,课堂难于控制。根据这个现象,我们反复调查实验,发现了一个重要现象:凡是有浓厚班级文化和小组文化的学习集体,课堂就高效;凡是没有浓厚班级文化和小组文化的学习集体,课堂就低效。为此,班主任文化治班培训成为我们学校培训的新内容、新重点。

(1)专题培训。2012年以来,我校在思想治校培训、学科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资深教师培训和新上岗教师培训中,都增加了班级文化建设和小组文化建设的内容。目前,从高效课堂实验学校的情况看,班级和小组的奋斗口号、学习小组内部的合作学习文化、组员与组员之间的学习探究文化、组与组之间的学习竞赛文化、学习与文明捆绑评价文化等都已经形成。班级文化和小组文化成为班级和小组的主要管理文化,有力地促进了高效课堂建设。

(2)异地培训。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如何加强小组建设,对小组进行日常评价与考核?近年来,我校多次派出骨干班主任到教育发达地区如杭州、上海、深圳等地跟班学习先进管理经验。2010年,我校从我县抽调48名骨干班主任到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跟班学习半个月。学习期间,学习人员不仅从理论上掌握了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观摩了学军小学班级常规管理模式,还轮流班主任,全方位参与班级管理,亲身体验和感受了学军小学的班级管理过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县如此大力度地对班主任进行异地培训,受到了杭州市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赞许。

(3)骨干引领。为了唤起广大班主任的爱心与责任心,我校从我县推选了一批优秀的班主任,如“爱心妈妈”“知心老师”等,组成宣讲团,到我县各学校巡回演讲,共达40多场次。宣讲团每到一处,用他们平凡而感人的事迹,使全县广大教师受到极大的震撼,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2011年以来,我校组建班主任论坛,为我县班主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平台。建立我县班主任群,为班主任、项目专家实时交流提供便利。组建一支优秀班主任的王牌团队,在论坛中定期交流班级管理经验,如张爱平介绍“我的班级管理之道”、刘令军介绍“班级管理十八招”、铙锦介绍“做美丽的班主任”、熊英介绍“优秀班主任的成长之路”等,他们的发言深受广大班主任的欢迎,为其他班主任在优化班级管理艺术方面起到了有力的指引作用。

三、多层面培训,推动教师专业治教

(1)化解高效课堂建设教师无专业知识储备的矛盾。高效课堂必须由高素质的教师支撑,而农村学校的基本现状是:教师知识储备过少,教学技能单一陈旧,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不了课堂。而我校面临1万多名教师的培训,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培训不过来。2011年以来,我们就思考如何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将全体教师拉到“大培训、大提高”的行列中来,这就有了教师五年360课时培训的长效机制和“教师读书知识竞赛”的长效机制。在教师360课时学习计划中,考试成为学习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我校组织了2400多名教师,2012年组织了2033名教师参加业务考试,我校计划在未来三年完成对1万名教师的考试工作。我校的考试采取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的形式,考试内容中,占30%的公共部分为“高效课堂”理论知识、教育法律法规及养成教育理论;占70%的专业部分为报考教师任教科目的专业知识。在考试之前三个月,为参考教师指定学习范围和书籍,要求其进行认真学习。这样做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以考促学,让教师通过考试发现自己的不足。另外,我校还在监考上主动创新:每个考场除了像平时一样安排了主副监考外,还请来了一名学生担任红领巾监督员,全程监察考风考纪。师生角色的转换给参考教师的心灵带来了巨大震撼。考试可以发现自身不足,而参与竞赛可以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闪光点,为己所用。和业务考试一样,读书知识竞赛也是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标准动作,是坚持了很多年的传统项目。每年我校都会指定部分必读书目,内容涉及教育理论、课改动态、个人励志等方面,而竞赛选题则包括更加广泛的内容。竞赛形式也是多样的,分笔试、演讲、辩论等多种,全体教师参与,分层竞技,对决赛获奖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教师读书知识竞赛活动是我县教师展示自我的一个重要舞台,吸引着大家积极参与,促成了广大教师养成了爱读书、会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了我县师训工作的又一个招牌。

(2)冲破高效课堂建设盲区。我们认为,任何一个班级、学科的课堂教学落后,对教师来说都是不可饶恕的过失。在教师群体中,50岁以上的这部分教师大多存在理论陈旧、方法欠缺的问题,不受学生欢迎。当我们提出建设高效课堂的时候,来自这部分教师的反响非常强烈:“我们用了几十年的方法,好好的,为什么要改?”“我们50多岁了,让年轻人去干吧,我们教几年就退休了。”“人老了,心老了,干劲没有了,我们的历史就要结束了。”为了解决这个层面专业教学的问题,也为了冲破高效课堂建设的盲区,我们以“增进教育激情,提高教学技能” 为主题,开展了“资深教师培训”的活动,让湖南省宁乡县50岁以上的教师全部走向了培训课堂。培训中,我们采取每班40人左右的小班化模式,在学期中分散进行培训,通过听课、上课、技能训练等现场研讨形式,让资深教师充分感受课程改革的力度,学习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篇13

对校长科研价值取向的调查包括教育科研的目的、领域、方法和成果四个方面。

1.目的取向:重功利而轻问题

教育科研目的是指研究者开展教育科研希望得到的结果。为了解校长的科研目的,研究设计两个调查问题,调查与统计结果详见图1。

从统计数据看,大多数校长(66.0%)开展教育科研主要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自己的工作业绩和评职称等需要;少数校长(34.0%)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深入到校长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目的看:大多数校长(72.0%)主要是为了评职称需要,少数校长(27.0%、32.0%)分别是为了形成教育科研成果、交流学术思想和经验的需要,其他目的为11.0%。进一步的访谈调查也印证了大多数校长搞教育科研的真正目的:一是为了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二是为学校“贴金”,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三是为了个人的某种需要,如评职称需要等。只有少数校长把教育科研作为解决教学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由此可见,多数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科研目的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思想和功利行为,而弱化了问题研究。

2.领域取向:重个体而轻校本

教育科研领域特指研究者的主要研究方向和范围。为了解校长在这方面的价值取向,研究设计了七个多重选项,调查与统计结果详见图2。

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校长(71.0%)科研内容的方向和范围主要集中在学科教学研究,部分校长(46.0%)进行德育研究,而对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特色等进行研究的校长较少。在进一步的访谈调查中发现:他们研究内容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学科教学的基础研究,而对本校存在的实际问题研究少,其针对性和实效性比较差。

可见,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校长重视教师个体发展研究,轻视学校整体发展研究,很少从管理者的视角去系统研究学校问题,忽视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特色发展等方面的专题研究。

3.方法取向:重量化而轻质性

教育科研方法是研究者从事科研活动采用的手段、方式、工具和程序。校长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的调查与统计结果详见图3。

从统计结果看,运用经验总结法开展科研的校长最多(59.0%),依次减少的是:调查法、教育实验法、行动研究法和文献法及其他方法。进一步的访谈调查表明,校长对科研方法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如对教育实验法的认识只停留在具体操作上,而对如何控制变量却一无所知。他们还反映自己从事科研活动采用的手段、方式、工具,一是比较传统,二是操作和运用困难,三是效果不理想。

总之,农村中小学校长量化研究范式用得比较多,而且大多比较单一、肤浅,而质性研究范式用得比较少,实质是研究方法“重量化而轻质性”的取向。其原因:农村中小学校长缺少对科研基本原理的整体认识,缺乏对教育科研方法、技术的深层理解和全面把握。

4.成果取向:重数量而轻质量

教育科研成果是通过研究揭示出来的规律和原理,或者是科学结论。校长形成科研成果的调查与统计详见表1。

论文数量的分布:校长在国家级和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的人数占22.0%,一般正式刊物的人数占58.3%,非正式刊物(无刊号)的人数占61.7%;多数校长只发表过1~2篇论文,只有极少数为5篇论文以上;有近三分之一的校长没有发表过论文。

论文质量的状况:少数校长(22.0%)能在国家级和省级核心期刊,多数校长只能在一般正式刊物或者非正式刊物(无刊号);进一步的访谈调查了解到:多数校长更关心是否有正式发表的论文,追求的是论文数量,而对论文质量关注较少,并认同自己研究的问题不深入,论文质量不高。

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虽然大多数校长都发表过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但论文的认可程度普遍较低,其质量水平普遍不高。由此说明大多数校长对研究成果有“重数量轻质量”的价值倾向。其原因:功利思想太重,无研究过程,导致研究结果拼凑,缺乏创新成分,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都不大,形成“泡沫成果”。

以上统计与分析反映了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科研目的功利性色彩浓,科研内容的方向和范围还局限于教师个体的需要,科研方法是“多量化少质性”,科研成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实质是校长科研价值取向的一种偏离。

建议

针对农村中小学校长科研价值取向存在的不合理因素,笔者认为,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科研目的要基于问题与发展

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索教育的本质和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教育科研的核心价值取向。因此,校长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第一,强化主要目的。校长开展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是基于解决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需要,因此要有问题意识,要有发展意识,需要强化其主要目的;“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等是教育科研的次要目的和附加功能,需要弱化。第二,消除影响因素。功利思想和行为是制约农村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的主要因素之一。校长要逐步消图除这种影响因素,要树立正确的科研目的观,要不为名不为利,明确科研动机,端正科研态度。

2.科研视角要立足人本和校本

一个研究者需要从总体上把握自己从事的研究领域和可能涉及到的范围,同时又要了解各领域现有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课题的分布情况。这样,研究者才容易找到研究的突破口,有利于对研究方向作出抉择。因此,中小学校长选择研究方向和范围的价值标准,既要重视学生和教师个体发展研究,还要重视学校整体发展研究。

首先,校长要把人本研究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即把学生和教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着力研究当前教育教学中有关学生的基本问题、疑难问题、热点问题以及有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

其次,在选择研究对象和范围时,要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展教育科研,尤其要站在管理者的高度,研究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办学特色和学校整体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校本研究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本校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3.科研方法要统整量化与质性

针对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单一的方法难以解释说明教育中的疑难问题。单一的方法在突出自身优势的同时,也总是凸显其蕴含的缺陷,因此需要校长有多元的视角,实现多种方法在不同层面上的整合。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是两类基本范式,将二者整合是很有实践意义的。

量化研究是采用实验、调查、测验、结构观察以及已有的数量化资料,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研究的一类范式,它包括教育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教育测量法等多种具体的研究方法。质性研究则强调在自然的情境下采用无结构访谈、参与性观察等方式开展研究,它崇尚的是对人文精神的弘扬,其主要方法有: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反思性研究和追踪研究等。这两种研究范式并非是完全对立的,各有侧重,各具优点和不足,而且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正好相互弥补。

因此,校长的研究视野不能单一地集中到“量化”或“质性”上去,而应主动打破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界限,从解决问题的实际出发,强调教育研究过程中理性因素与情感因素的结合。只有这样,教育科研才有效力。

4.科研成果要注重实用与创新

农村中小学校长形成的科研成果不仅要有一定的数量,更需要达到一定的质量水准。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