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数学德育渗透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数学德育渗透论文

篇1

二、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表率力

德育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如何教,学生才肯听呢?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呢?其重要的一点是: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工作的“示范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亲和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三、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结合德育教育,培养团队意识

现在的数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每个相关活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跃思维,大胆探究.因此教学方法就可以选择合作交流式教学、师生探究式教学等.在数学教学中,经常需要在精讲精练中总结归纳出重要的数学规律和结论.如果一味地由教师填鸭式传授,那还是回到了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所以在选择例题和配套练习时,应该有层次有梯度,教师首先做好板演示范,然后可以由学生四人为一组,以讨论交流的形式促进学习,总结出相应的知识点,达成课堂目标.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可以培养学生组内合作交流的能力,彼此扬长避短,相互借鉴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数学思想方法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常用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如:划归、转化、整体、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等.当学生遇到需要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来解决题目时,笔者会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在面对生活时同样可能会遇到学习中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它.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不能局部地看问题,凡事都应该一分为二地来考虑,不能偏激,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它,同时以正确的方法解决它,引导学生产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学生遇到需要用整体的思想方法来解决的题目时,笔者经常借此语重心长地和学生谈及人生感悟:要用长远的眼光和大局的视野看问题,做任何事情要顾全大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五、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做到寓学于乐,学以致用

篇2

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可以介绍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二年级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要使学生知道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能满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要,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以及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经常用到;三年级教学“三步计算式题”时,可以介绍“小括号”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在运算顺序中的作用;四年级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时,可以介绍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应用;五年级教学“比例尺”时,可以介绍按“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以及按“比例尺”绘制图纸,在建筑、科研、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通过教师简明扼要的介绍,要使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开阔眼界,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一年级教学“准备课”、“5的认识”、“10的认识”时,教师可利用插图为媒体,将画面编成数学小故事,通过对画面的处理,使它由静变动,由无声变有声,对学生进行爱学校、爱、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教育。中年级教学“读数、写数”时,可以有选择地介绍一些本地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还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概况,如我国地域广大,东西相距约50

篇3

不可否认,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这个平台运用的状况,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德育教育水平.

(1)在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教学的内容,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以及反映数学中的辩证关系,从而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数学的概念和公式是从现实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比如,在学习负数的概念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现实生活中的大量的实例,如天气预报中的零上度数与零下度数,仓库运进20吨粮食与运出50吨粮食等,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由此就有反应其意义的正数和负数了,学生了解了这个概念,我们也由此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了,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只有掌握好了数学知识,才能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再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

(2)结合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的知识,预先在备课中就选取相应的实例来为学生们讲解,这样的实例是十分丰富的.比如,我们的祖先在《九章算术》中最早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我国是最早将负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国家,在三国魏时期的刘徽首创“割圆术”,在近现代,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被誉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这些在世界数学史上闪闪发光的不可磨灭的成就,无不激发起初中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产生沿着先辈的足迹继往开来,学好数学为祖国的壮大而拼搏的信心.

(3)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学

在浩如烟海的数学世界中,处处都蕴含着美学,数学语言逻辑严密,简洁精练体现出简约之美,数学的解题方式奇妙无穷,整个过程给人愉悦之美.还有图形的对称之美,内容与形式的相似之美……都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很好的资料,只有在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学生才会欣赏美.

(4)结合数学的课内、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这样的集体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学习中,我们要注意与学习小组的交流,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产生尊重老师,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的情感;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数学知识来开展课外活动,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外活动之中,比如,在学习了统计学的知识后,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去统计塑料袋的利用情况,让学生了解白色垃圾对地球的污染,从而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展现教师人格魅力,陶冶学生美好情感

篇4

走进写字课堂,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脑袋歪着、本子斜着、手捏着笔尖、眼贴着桌面,姿势极不正确。翻开学生作业本,有的细小如蚂蚁搬家,一个个挤在一起;有的像被抽去筋骨,东倒西歪,瘫成一片;有的张牙舞爪,似一群刚出笼的螃蟹……书写极不

规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提出,要求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大影响及一些地方和学校在写字教学上重视的程度不够,写字教学的状况和效果有些不尽如人意。因此,让小学生的书写变得规范已经刻不容缓。

二、应对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培养其对书法的热爱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词中的文化色彩很浓,我从造字法入手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特点,使学生在活跃有趣的气氛中领略中国文化。

象形:描摹实物形成文字,如:日、月、山、水、人。

指事:在初文上添上一定符号,形成文字,如:本、末、刃。

会意:多文结合形成新字,如:从、比、北、明、法。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书写好汉字还能练就做人态度,我们教师应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2.重视正确执笔姿势的养成

在学生中,有一大部分已经形成了错误的执笔姿势和书写姿势,要纠正这一错误是很困难的。这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写字的姿势,让学生记住顺口溜:头正,肩平,臂张,脚分开;“三个一”要求记心上。这里的“三个一”是指笔尖离手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子离桌一拳。利用教学挂图让学生对照检查自己的姿势,逐渐形成习惯。正确的姿势一旦形成,会使学生受益终身。我还让学生牢记“执笔歌”,利用指托规范学生的执笔姿势。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正确的执笔与书写姿势。同时,学生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用认真的态度去练字,使学生树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

3.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

练习书法应分三个阶段:摹、临、背。摹写即描红,影写。将透明纸蒙在字贴上书写,这是初始阶段,易得其形。临写是第二步:对照字帖,写出该字。这一步是关键,临写时观察要仔细,笔画要到位。选取范字不必过多,每天只选一个字,重点突破即可。多日习字的范字连成一个成语或警句,如“大有作为”“志在四方”等。这样选字更便于学生进入第三个阶段:背贴,即丢开字帖,默想此字。通过练习学生如果能尽快写出一幅成语或警句作品,就更容易引起他们对书法的兴趣。

4.营造良好的班级写字氛围,引导学生互帮互学

篇5

二、高职院校人文渗透的方针策略

(一)人文渗透着重的突出学生在体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并且教学中的所有的活动都是有教师进行支配,学生只是不断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所有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都是由教师进行决定。但是对于现在的教学形式来讲,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逐渐的不能很好的适应了,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学形式更是不感兴趣,这样就会严重的影响高职体育教育的发展。但是采用人文教育的形式,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比较局限的方面,逐渐的进行改善与创新,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学的传统观念,将教学的内容主要围绕学生开始,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不管是教学的内容还是关于教学的方式,教师都要积极的配合学生进行学习,主动的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就可以不断的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积极的落实人文主义的教学观念

在我国的高职体育教育中,将人文教育确立为教学的主要教学观念,并且按照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要求和学习的特点进行学生的教育方式以及教学环境等的选择,积极的实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将体育教育中的人文主义逐渐的渗透到学生的高职体育学习中,将人文主义的思想以及其中的价值不断的体现出来。教师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突出,并且教师需要充分的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及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等,以及对于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高职的体育教育中建立具有人文主义的教育环境,要求我们学校在教学方式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中逐渐的进行改进,这样就能够使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逐渐的得到保障,并且逐渐的提升高职体育教育。

(三)采用具有人文化教学的内容

在高职体育教育中,教师设定人文主义教育内容,不断的增加学生在体育教育方面的锻炼以及学习,努力的提升学生对于体育教育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在进行体育教育的选择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进行教育,选择一些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开展体育教育。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讲,在很多的方面相对于高校的学生比较自卑,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心理素质上。人文教育比较注重高职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体育教育中的人文渗透逐渐的提升学生的自尊心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在以后的就业中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掌握住学生的心理变化,不断的在教学中逐渐的提升学生的学习以及综合素质。

篇6

首先,数学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客观规律的反映;其次,数学本身具有结论确定的特点,数学教学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教学;第三,数学教学在转播数学知识的同时,承担培养学生进取心和创新精神的责任;第四,数学课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之一,数学教育是一种文化基础教育。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队学生进行德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显现的和隐性的德育素材,施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中“德育”,限定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其中:

1.“.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爱祖国爱科学———在初中数学中体现的中国数学发展对人类的贡献,提升学生的祖国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爱科学的人生观;

2.“集体主义”主要表现在:从交流合作、合作探究学习中体现互帮互助,关爱他人,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3.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判别人性的真、善、美,体会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有机结合。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

1.初中数学教材中体现的中国数学发展对人类的贡献,提升学生的祖国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爱科学的人生观(以调查报告的形式体现);

2.从交流合作、合作探究数学学习中体现互帮互助,关爱他人,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展示);

3.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判别人性的真、善、美,体会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有机结合(以随笔或论文的形式解答)。

据此,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XX年5月--7月,研讨开题报告内容,收集研究资料做前期准备工作;(负责人召开研讨会,分配任务)

第二阶段:7月--10月31日,收集“初中数学教材中体现的中国数学发展对人类的贡献”内容,指定调查问卷及调查,教学案例的实践和评价,论文材料收集,形成“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8月1日--XX年元月底,对前期研究活动进行总结提升形成文字材料,准备结题,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课题成果:

1.主件:

结题报告;

2.附件:

篇7

二、从课本内容挖掘德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1.从数学教材、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

(1)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后的“小资料”、“你知道吗”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运算得出杰出成果3.1415926<π<3.1415927;我国著名的数学典籍《九章算术》首次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使得代数学于公元前2000年就已经产生,等等,这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好的教材。

(2)用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崇高理想。

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数学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如:华罗庚从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为数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数学家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他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坚持这一发现。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这样做有利于造就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在情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材中的情景引入(教师根据内容创设情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都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谦让、团结协作和关心他人。

(4)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概念很多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或遵循“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推广、发展、应用的。

例如: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统计中路线的问题等。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领会事物的绝对与相对、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量变与质变、实践与认识、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在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了折线统计图(某地的水土流失情况统计),学生可以从题目中联系生活实际考虑到我们生活的环境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调查统计,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三、德育渗透应注意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量力性原则。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思想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和思维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德育素材,做到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2.适度性原则。

防止形式主义,将数学课变为政治课,那将失去数学课的教学本质。

3.系统性原则。

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遵循教育原则,将德育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中,持之以恒长期地进行熏陶、渗透,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4.情感性原则。

讲究艺术性,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教师动之以情,才能激学子之情。

5.重点性原则。

突出一个主要的观点进行教育,不求面面俱到。

6.策略性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注意策略,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重在经常性地渗透,做到“润物细无声”,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正确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真正提高数学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篇8

随着尖端科学的发展,我国数学已经高速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数学界人才济济,他们在各个方面的研究成绩卓著,蜚声国内外,不少数学家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充满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自觉地有意识地发掘数学教材内在辩证唯物主义因素,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阐述教学内容,正确地讲授数学概念和规律,正确地揭示数学知识和内部规律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这就构成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很多,在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刻苦学习,勇于进取的精神和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作风。数学是一门严密的、抽象的、逻辑性很强的科学。它的产生与发展,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来不得半点虚假与投机取巧。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数学知识本身是严谨的,数学定义,语言极其准确。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必须考虑周到,任何疏漏都会导致错误,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优良作风。结合教学,有重点地介绍中外科学家发明重要定理、公式、法则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例如,介绍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是怎样用筹码(小竹棍)计算圆周率的。介绍瑞士数学大师欧拉一生是在逆境中度过的,28岁右眼失明,他用顽强的毅力和耐心研究、创新,从不稍懈微怠,双目失明后,还口述著书数本论文400多篇,据统计,他一生创作286件书籍和论文,成为历史上最多产的科学家。圣彼得堡科学院为了整理他的著作,足足忙碌了47年。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方法很多,从现代的合作教育观点来看,情感的感染力量是巨大的,教师善于运用教材中思想性因素和自身的情感因素,打动学生的心,情理交融,促使学生产生信念,促使他们的思想感情与教师的教育科学目标相统一。教师挖掘教材中辩证因素,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年级特征和个人认识能力的差异,分阶段、分层次地运用某一哲学观点(如对应统一,量与质互变等)所揭示的思想方法分析教材,把德育和智育自然和谐地结合,即是采用渗透的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教师可介绍当代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等在数学各领域取得闻名于世的成就。在青少年中,数学人才不断涌现。教师用讲故事的方法,把教育意图隐蔽在友好的毫无拘束的气氛之中,使学生受到启发。

数学教学加强德育的途径主要有:运用教材进行教育,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教师从哲学思想的高度,掌握教材的思想观点,从科学知识中,提炼思想教育内容,找准渗透德育的最佳结合点,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教师在不增加教学时间的情况下,进行精选、补充,努力做到紧密结合教材,水融,适当地予以拓宽和充实。通过课外活动进行教育,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必要的途径。教师适当组织课外活动,通过教育者的“言传身教”感染学生,是加强德育最直接的途径。学生心灵震动,多在日常静态潜移默化中发生,教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学生。教师的思想境界,学识水平以及对课堂教学严格组织,对学生的正确评价和公正态度,都会给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化力量。每个教师应该在“教书育人”的高度,切实做好学生的表率,以模范的师表,使学生在知、情、意、行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作者:李云竹 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中学

篇9

1.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内容

悠久的数学史创造了许多世界名家,并为数学教学提供了史料和基础知识。同时新教材《函数》、《统计》等模块中大量选入了我国社会建设成就的内容,特别是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方面的数据,内容翔实可信,比空洞说教更具有实际效果。

2.数学教材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去认识世界和探索问题

数学课程有它自身的特点:(1)数学能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数学教育能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品质。(2)数学知识所揭示的对应统一规律,数学内容所展示的现象和本质关系,数学变化过程中蕴含的量变与质变规律,都体现了事物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等观点,为我们实施数学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供了可能。(3)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教师在教学时要贯穿和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也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辩证观,能用辩证法的思想组织教学和评价学生。

3.数学教学本身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有机渗透德育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师必须在“授业”、“解惑”的同时,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进行“传道”。“授业”与“传道”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质,又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培养新一代具有良好数学素养的人才,数学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数学教师应是活教材,结合数学本身,深入挖掘数学知识内蕴的德育内容。实践证明,通过数学具体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大有可为,脱离数学本身的特点进行空泛的说教,将会大大地影响教学质量。

二、德育渗透的原则

德育内容应有机渗透到教学上去,让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因此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应当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第一,有机结合原则。

数学学科教学任务必须与德育大纲的任务有机整合,让德育内容、过程、方法等完全融化在学科教学中。数学知识、技能是主线索,教师则应充分利用其与德育内容的内在联系,抓准材料,精心设计,画龙点睛,挖掘德育的渗透点实施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还应重视结合实际的应用,紧跟信息时代,不断调整完善现实中显性德育因素以充实数学教学。如圆锥曲线统一定义为:平面内到一定点F和到一条直线l(F不在l上)的距离的比等于常数e的点的轨迹。

当0

可以用多媒体《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演示,随着e的逐渐增大,椭圆就逐渐扁平;一旦e=1,椭圆就“质变”成为抛物线;越过e=1这个“关键点”,就“质变”成为双曲线,并随着值的增大而开口渐大。因此我们可以把抛物线看成是椭圆和双曲线之间的分界线,这正如零是正数与负数之间的分界线一样。这样处理的目的:帮助学生感知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圆锥曲线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与批判性,掌握辩证法,培养辩证思维的素质。

第二,方向性原则。

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导向,坚持全面发展的德育目标,突出并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面向全体为主线,坚持以高尚的品德、情操和理想信念影响学生,坚持引导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第三,循序渐近原则。

数学教学渗透德育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高中生学习数学兴趣、思维各有特点,故应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践,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这样针对性明确,不仅有利于各年龄段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道德选择和判断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认识层次,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如《统计》学习中就可以利用生活中吸烟者与肺癌患者的统计案例进行未成年人行为规范教育。

第四,情感性原则。

人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是紧密联系的。课堂中单纯传授数学知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往往并不是很浓厚。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情感,创设产生情感的环境,促进认识的深化。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课堂中饱含真情,穿插介绍有关数学史、数学符号、数学思想、方法等的产生和发展等,这些往往可使学生思维兴奋,兴趣倍增。真情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和桥梁,教师有情感的投入,讲述娓娓动听,就会使学生受到感染,激情洋溢,产生共鸣、认同,以至内化。

三、德育渗透整合的途径

品德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思想品德的形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内化过程。笔者以为渗透德育途径最为关键是选择渗透点,准确地发掘教学进程中的德育因素。

第一,以情激情,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1)各章节的第一节课学生刚学时,往往充满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生动、具体、真实地介绍我国古今数学成就,为学生学习数学营造良好的氛围。中国是文明古国,数学成就显著。如计算圆周率,东汉张衡、三国刘徽、南北朝祖冲之等多位数学家为之进行艰苦探索,得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准确的圆周率。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1247年就编著《数学九章》,“杨辉三角”提示二项式系数的规律早西方数学家400多年,祖恒求几何体积的独特创见比意大利数学家早1000多年。近代徐光启、李善兰;当代的华罗庚、陈景润所研究的数学领域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教师饱含真情的宣讲,能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热情。

(2)组织讲座专门讲

数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多姿多彩的故事史,有数学家呕心沥血孜孜探索的故事,也有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故事,又有我国古代的数学家为人类做出不朽贡献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既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又能拓宽学生的数学素材,体现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借助专题讲座宣讲,比如介绍数学家的钻研创新精神及目前世界数学难题,介绍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生平事迹,华罗庚学历仅是“初中毕业”,可他深钻细研,成为当代国内外知名的数学家。可激励学生发奋学习;也可介绍数学中的大量的美学原理及数学文化史在人类文明中的作用等。

第二,探索规律,大胆创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恩格斯曾经指出:“现实世界的辩证法在数学概念和公式中能得到自己的反映,学生到处都能遇到辩证法这些规律的表现。”这就要求教师不应把辩证法作为外来的东西引入数学,而应从数学内容与方法中发现辩证的因素,在数学中必须充分运用数学本身的辩证因素,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具体可以:一、开展变式习题训练,让学生在理论上明确,在实践中领会;二、设计探索性、开放性问题。教师应大胆让学生去探索规律,多让学生解一些结论并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

第三,言传身教,渗透科学态度、科学素质教育。

(1)从自己做起。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教师首先要有严谨治学的态度,方能教书育人。教学时运用数学语言要准确、精练;板书要有条有理,推理有据,书写规范,时时事事给学生做出严谨求实的表率。

(2)从小事抓起。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遇到难题要有坚忍不拔、刻苦钻研的品质。哪怕是学生作业中一个错别字、一个小数点失误也要强调修正,从而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能亲身体验数学研究的乐趣,同时在解题中能体验到“以退为进,逐步调整”等解题策略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自己“能进能退”的开阔心胸,在逆境中分析、研究问题的良好心理品质。

(3)从身边事做起。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身边的物体,从生活中提出问题,收集有关数据资料,启发引导学生讨论、研究,并大胆创新,选择研究性课题,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学生数学小论文。

第四,借助信息技术,扩大视野,渗透现代科技德育意识。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至今日,已经为数学学科提供了现代信息教育的工具。互联网上一些教育网站中有许多数学教育的素材,特别是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德育内容。教师应经常让学生领略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文明的便捷,让学生明白只有投身于学习现代科学的热潮中,才能报效国家,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柳斌.中学教学全书(数学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12.

篇10

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也十分重视德育教育。数学与德育的联系,是内在的、隐晦的,如何发挥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使它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这个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长期以来,有些老师只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甚至有人认为数学教学和德育风马牛不相及,因而导致严重的实用主义倾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一、介绍我国古今数学研究成果,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我国的数学史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介绍我国的数学史,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爱国主义激情,德育落到了实处。

早在公元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就利用极限的思想创造了“割圆术”,并计算出圆周率是3.1416。公元5世纪,我国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的计算上取得了更精确的成就,第一个得到圆周率π的近似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著名的勾股定理是我国西周科学家商高最早提出来的,他比国外的发现要早600多年。我国宋代数学家杨辉的“杨辉三角”,比法国“帕斯卡三角形”早400多年等等。

二、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高尚情操

数学史也是一部数学家的奋斗拼搏史,展示着数学家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

我国古代数学家李冶在饥寒甚至不能自存的情况下始终坚持研究,并写下了《测圆海镜》《益古演段》等不朽的著作。

华罗庚初中几乎因数学不及格而留级,而后他努力钻研,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解决了―些世界数学史上长期未能攻破的难题。陈景润为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难题,花费了几十年时间。

通过介绍古今数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而学好数学的远大理想。

三、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数学是一把开启科学知识大门的钥匙,它结构严密,论证严谨。“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因粗心所犯错误必须严格要求,可以经常举一些因工作上的粗心、失误而造成的严重后果。

例如,1962年美国发射的“航天者一号”太空飞船,仅仅因为一个负号造成了一千万美元的巨大损失!以这样严峻的事实去教育学生,比单纯的说教要有效得多,这样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可逐渐培养起认真负责、善于检查和验证的严谨作风。

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高等数学的主要基础之一就是矛盾。就是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对立统一、事物相互转化、特殊与一般等观点在数学体系中到处可以得到印证。

1.对立统一规律

在数学概念方面,正负整数和正负分数对立统一于有理数之中,有理数和无理数对立统一于实数之中,实数与虚数对立统一于复数之中,还有常量与变量、函数与反函数、有限与无限等,都表现为对立的形式。可以说,运用矛盾分析法能更好地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在课堂上既可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又可以使学生懂得哲学方面的一些名词概念,收到触类旁通、一箭双雕的效果。

2.事物互相转化观点

结合教学内容,如方程组、分式方程、圆周角定理、弦切角定理的证明及添加辅助线等知识的教学向学生渗透事物可转化的思想。在讲授“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时,利用消元思想解题,化“三元”与“一元”就渗透了“未知”与“已知”。而“多元”与“一元”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样通过数学教学能对学生进行哲学教育。

3.质量互变规律

量变就是事物在数量方面的变化。质变则是事物在根本性质上的变化,是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是飞跃,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数学中由量变引起质变的例子不胜枚举。

如我们熟悉的二次方程Ax2+Bxy+Cy2+Dx+Ey+F=0,由于判别式Δ=B2-4AC的量变,引起其图形质的变化:当Δ0时为双曲线(特殊情形为两条相交直线)。

4.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是发展的普遍规律,而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质变,是事物发展的联系的环节。

反证法可谓是反映这一规律的典型。首先假定原结论不成立,这是否定,由此推出矛盾,即证明假定不成立是错误的,这是否定之否定,从而证明了原结论的正确性。

五、培养学生科学的审美观

数学具有理性美、科学美,数学中充满了美的素材。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杨辉三角形融汇着组合恒等式的一些奇妙性质。“黄金分割”已成为现实生活中美遵循的规律,演员在台上占的位置是否恰当,桌子的长宽比例是否和谐,都要由它来检验。通过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教学,可使学生感受对称美、内容结构上的和谐美。此外还有均衡美、统一美等因素。

在数学教育中充分挖掘和展示数学的美育功能,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应该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

六、利用课外活动,增强学生集体的荣誉感

课外活动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情感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班级活动中,加入一些趣味教学的内容,督促学生多动脑,帮助他们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组织分组数学竞赛等活动来陶冶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等等。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做到既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明白做人的道理,使学生在吸取知识的同时,不断在思想品德、人格方面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石立功,吴丰军.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素质教育研究,2004.

篇11

有人认为:数学无非是数字、符号、图形的叠加,枯燥无味,很难进行德育教育。本人从事数学教学多年,在数学课堂上注重德育渗透。通过对教材的挖掘,可以对学生进行爱科学、爱祖国思想的教育,可以进行美学、哲学思想的渗透。

一、利用数学原理对学生进行爱科学反思想的渗透

数学原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性,是真理的化身。在讲解数学原理时,要多举一些与人们的生活、工作与科研活动相关的实例,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热爱数学,热爱科学。例如在讲数学归纳法原理时,首先要说明数学归纳法能起到完全归纳的作用,其原理在于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传递的基础和传递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正面例子可以列举多米诺骨牌效应,反面例子可以列举。为什么要取缔?是因为它不同时具备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条件。虽然拼命鼓吹,使具备了传递的基础,但“生病不用吃药,只要练”不能成为传递的条件,在智者面前就不能传递下去。因此,是不科学的,它使人们的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破坏,它是一种,不能让它危害人们,危害社会,必须坚决取缔它。因此我们学生要热爱科学,反对,拒绝。这样自然而然地对学生渗透了热爱科学,反对的思想。

二、利用数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祖国思想的渗透

“四大发明”是国人引以自豪的科学成就。在数学领域亦是这样,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对数学的贡献不亚于其他民族。在讲解一些数学概念和数学定理时,着重讲解与这些概念和定理有关的背景知识,使学生增加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对我国数学成就的了解,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提高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例如在讲授二项式定理与杨辉三角形时,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杨辉于13世纪就得出了二项式系数构成三角形的规律,比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得出同样的三角形早了四百年。

三、挖掘数学美感,对学生进行美育思想的渗透

数学之美广泛体现在数学公式与定理、图形与图像、运算与解答之中,它表现为简洁美、对称美、严谨美、和谐美、奇异美。

数学的简洁美体现在形式的简洁、数学规律应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上,如一组复杂的数列可以用一个简单的通项公式来表示。对称美是数学美最重要的特征,是最能让人感受得到的。如几何对称图形、奇偶函数图像、二项式定理展开式等。严谨美是指数学推理逻辑严密,以理服人,以数据、事实说话。如方程的解答,几何的证明。和谐美是指数学中一些表面看来不相同的对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处在一个统一体中。

渗透美育思想,也是要找准切入点,选好学生熟悉的例子。例如在讲双曲线时,可以列举发电厂的双曲线水塔,那外形优美、巍峨耸立的水塔就是一道壮丽的风景。体现了双曲线的对称美,更体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怎能不使学生对双曲线的美而感染呢?

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美学素养,深入发掘和精心提炼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创设一个和谐、优美、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去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开启心灵,以自己的知、意、情去追求客观世界的真、善、美,达到美化心灵,净化感情,陶冶情操的效果,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运用数学概念、公式、方法,向学生进行哲学思想的渗透

哲学是智慧学。柏拉图有句名言:没有数学就没有真正的智慧。任何数学概念、公式都是哲学思想的结晶。例如函数概念的建立就是先考察具体的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再撇开事物的具体的质的差别,专门抽象地研究两个事物量的关系而得到的。

哲学的三大定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无一不在数学中体现。如实数与虚数、乘方与开方、原函数和反函数都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构成对立统一关系。又如分段函数、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则体现了量变质变关系。再如反证法、原命题和逆否命题又体现了否定之否定关系。

篇12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二、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篇13

1.充分挖掘数学中的美的故事,唤起学生的人文情趣

大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情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一切。”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数学美的内容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学生揭示出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美的。事实上,数学是一门美的科学。19世纪大数学家高斯曾说:“数学是科学中的皇后。”它具有简洁美、和谐美、奇异美。美在一个困难问题的简单解答、一个复杂问题的简单答案;美在种种图案、建筑物、衣服式样、家具及装饰等事物的对称性上;美在人们对和谐、有规律的事物的喜爱,以及从事物中发现普遍性与统一性的秩序和规律中。20世纪欧洲的一些知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发现“数学具有制怒作用”,“数学教育能使粗心的少年变得细心,能使性格粗暴的人变得温顺起来”,“数学能杜绝人们的主观偏见,还能激发人们对真理的热爱,并能增长人们对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毅力”。数学中的科学人文精神是数学精神、数学力量的反映。对身心发展还不完善、知识水平不高的中职学生,一味强调数学“科学性”的一面,这无异于拔苗助长,还会使学生产生“高处不胜寒”的恐惧感和不适合学习数学的挫败感。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情况,在注重“科学性”的同时,适时适量地渗透“通俗性”的人文实例,有利于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状态。

2.利用数学史上的辉煌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再生学生的自信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许多古代杰出的数学成就对古代人类文明有着重要的影响,中职的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这方面的素材,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史的发展和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以及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的实践和认识的进程中,无数中国数学家为了探索真理、发明创造,以科学务实的精神百折不挠、奋力拼搏,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中国的一些伟大的数学成就更是一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催人奋进的好素材,如古代秦九韶公式、刘徽的极限思想、祖冲之的圆周率等都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在我们现行的中职新版的教材中,阅读空间里介绍了一些跟课堂内容相关的数学知识的历史,以及一些相关的数学家的故事,这些都是很好的德育素材。如在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这部分内容中,用来表示二项式系数排列的杨辉三角形的发现,至少要比欧洲人的帕斯卡三角早四百年。在现代数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人以特有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如苏步青、华罗庚、陈景润等都对数学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用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进取精神,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剖析产生的问题,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

学校教育要让学生发展个性,但“个性解放”并不等于不需要规则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个性”与“规则”这一矛盾。为了更好地提高中职学生的素质,我们的职业教育既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又要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其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数学中的结论是公理和定义约束下形成的逻辑结果,而不是情感世界的宣泄;每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都必须遵守数学规则。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在进行数学命题时,应站在学生人性发展的高度,把数学知识点的传授和人文哲理进行有机融合,给学生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人性呼唤,给原本冷漠的纯数学题注入和谐的暖意。学习数学常常需要对问题进行不断思考不断分析,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耐心、毅力与对事业的执著精神,而且从中体现出来的数学的思维方式、数学的文化精神也能使学生养成缜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自律意识。对中职学生来说,多数人以后从事的工作与数学关系不大,但数学能培养人思考问题的缜密性,数学中的变换、化归能培养人思考问题的灵活性,这些对学生来说是受益终生的。因此,我们要改变那种为知识而命题、为测试而命题的传统做法,将知识和方法与各种人文因素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处于浓厚的人文氛围中,潜移默化,形成一定的人文修养。在问题的剖析中,学生体验了数学的规律性。通过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行为的有机组合,提升了学生的自律意识。

4.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对学生进行个性品质教育

数学来自实践,数学中许多概念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它蕴含着大量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方法,充分挖掘这些思想因素,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实践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普遍联系观点的教育,使学生掌握辩证思维方法,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许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都是按照“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而产生、推导、归纳、概括、发展、应用的。如:通过函数概念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运动变化观点的教育。再如,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总是把未知转化为熟知的问题,或者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等,这就是数学中的矛盾转化原理。又如用三角知识让学生设计测量河对岸两建筑物的距离,用数列求和知识让学生设计分期付款的方案,从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基本观点。通过三角函数的教学,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数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运动、转化、联系、统一等观点的教育。同时,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训练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思维高度抽象的学科,数学学科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和严谨性的特点。数学中一些概念的界定、法则的运用、结果的验证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稍有疏忽往往会使解题过程前功尽弃。教师要通过备课和讲课、作业的批改和讲评等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实事求是,言必有据,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磨炼吃苦耐劳的品质;在解题的实践中养成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坚韧不拔、不断探索的科学态度。目前的中职学生是从“应试教育”中分离出来的一批弱势学生,他们文化基础差、行为习惯差。他们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可塑性较强,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都可以成才。将应试教育分离出来的成绩不好的学生,培养成适用型的生产工人和技能型的人才,这些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对学生一生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5.加强就业教育和职业心理辅导,强化学生职业道德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设计、就业准备、求职择业的不同阶段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教育和辅导。使学生熟悉本行业应当遵守的有关法律,了解本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对用工人员的素质要求。通过主题班会等开展就业指导,模拟求职环境,使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职业环境与要求。经常邀请企业经理或优秀毕业生进行成才讲座,让他们现身说法,使在校学生受到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通过勤工俭学活动,进一步增强大学生艰苦奋斗和自强自立意识。通过寻访革命遗迹、参观了解先进典型,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同时,特别要注重在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中,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不仅要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要特别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在工作实践中养成职业道德习惯,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通过严格管理,有效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把这种规范通过习惯养成而内化为自身道德素养,渗透到思想中去,转化为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

总之,学生的健康情感和数学像一对亲密的朋友,它们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教师要在数学教育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地渗透人文精神,使数学教学更趋于人性化,更关注中职学生的健康情感。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学生通过数学鉴赏的体验活动,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审美情趣和能力,领悟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体验到了数学知识所蕴涵着的深厚的人文内涵。

参考文献

[1]王清萍.新课程背景下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探析[J].教育园地,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