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细胞技术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细胞技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细胞技术论文

篇1

1.2方法采用

流式细胞术。所收集样本冷冻保存,统一检测,末梢血样采集于肝素钠抗凝管中,取100μL血样加入中含有20μL白介素-3的缓冲液中,室温孵育10min,然后加入100μL儿童哮喘患者或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室温孵育20min,其中缓冲液包含0.12MNaCI,0.005MKCI,0.025MTris,pH7.6。N-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fMLP0.4mmol/L)(Sigma-Aldrich公司,圣路易,MO,USA),一种非特异性细胞活化剂,被用于阳性对照,洗涤缓冲液(0.01M磷酸缓冲盐水包括0.01M的磷酸二氢钠,0.01M磷酸氢二钠,pH为7.2~7.4)被用于阴性对照。孵育结束后将样品置于冷却的冰上防止嗜碱性粒细胞活化和降解,继而与荧光FITC结合的抗CD63抗体孵育BectonDickinson,FranklinLakes,NJ,USA),与荧光PE结合的抗IgE抗体(Pharmacia,Uppsala,Sweden),以及PerCP结合的抗CD45抗体(BectonDickinson)避光孵育20min,加入红细胞溶解液。2500rpm离心10min,将沉淀用缓冲液悬浮,BDFACSCantoⅡ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在采集过程中,红色荧光(FL2)和前向散射(FSC)和侧向角散射(SSC)的特点是采用至少1000嗜碱性粒细胞的表达高IgE介导的面密度的选框进行分析,使用FSC/SSC特性淋巴细胞的定义。然后,从这些细胞,FL3/FL2图上嗜碱性粒细胞的认定为CD45低/IgE的高表达。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SPSS公司,芝加哥,IL,美国)。x2检验用于比较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各个受体的表达情况。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共纳入研究的哮喘儿童有72名,健康对照组32例。嗜碱性粒细胞的识别依赖表面受体的CD45的低表达和IgE的高表达,CD63的表达可用于识别嗜碱性粒细胞是否被患者或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清激活。接受来自非过敏的健康志愿者的血清刺激后,抗FcεRI的自身抗体CD63的表达数目和比例如表1所示。29/78(37.2%)的哮喘患者血清表达CD63+的嗜碱性粒细胞,CD63+嗜碱性粒细胞的人数比例是为(36.9±8.3)%。与此相反,在健康组中的血清只有4/32(12.5%)对照表明CD63+嗜碱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x±s”的比例人口,这是CD63+为(26.3±5.6)%。哮喘中的比重差患者与健康的比例。有CD63+嗜碱性粒细胞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2

骨膜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定于骨面;内层疏松,可产生骨膜源性干细胞(PDSC)、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等。来自内层的PDSC具有一定的分化潜能,因此被认为可能在肩袖损伤愈合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Chen等从大鼠胫骨骨膜组织中提取PDSC并进行培养,将其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制成凝胶混合物,采用该混合物对大鼠损伤肩袖进行修复,术后4、8周进行大鼠修复肩袖腱-骨界面组织学及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最大腱-骨界面实效负荷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修复界面存有聚集蛋白聚糖及Ⅱ型胶原蛋白,认为PDSC与BMP-2的混合物可很好地促进腱-骨界面纤维软骨形成。目前大量实验将PDSC用于修复软骨缺损、骨缺损及骨不愈合,但其用于损伤肩袖腱-骨界面的修复鲜有报道,因此PDSC如何在重建腱-骨界面结构中发挥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3脂肪源性干细胞文献报道

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与BMSC具有相似的分化潜能,其在合适的诱导剂作用下可分化为脂肪细胞、软骨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成骨细胞和神经元样细胞。此外,ADSC具有数量巨大、获取方便、诱导安全、增殖迅速等特点,是一类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成体干细胞。Oh等采用ADSC修复兔慢性肩袖损伤模型,先切断兔肩胛下肌腱,6周后形成慢性损伤,此时进行肩袖修复,同时将ADSC注射入肩袖腱-骨区域及脂肪浸润的肩袖肌肉组织内以对肩袖进行加强修复,6周后从生物力学、肌电学、组织学方面对修复结果进行分析,认为ADSC可促进损伤肩袖腱-骨愈合,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肌肉组织脂肪浸润区域明显较小。Kim等对兔亚急性肩袖损伤(切断冈上肌3周)修复的同时,将ADSC注射入邻近肌腹-肌腱移行部,术后3周观察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ⅠR)及肌球蛋白重链(MyHC)在注射部位的表达,结果显示实验组IGF-ⅠR及MyHC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组),认为ADSC促进损伤肩袖修复有可能是通过IGF-Ⅰ信号转导通道完成的。虽然以上研究提示ADSC对退变性肩袖损伤具有促进愈合作用,但已往大部分研究均认为ADSC自我更新能力较差,不宜作为种子细胞。因•46•此,目前急需寻找更好的诱导剂,使其能更有效地分化成为目标组织,从而更好地促进损伤肩袖腱-骨界面愈合。

4肌源性干细胞体内研究显示

肌源性干细胞(MDSC)具有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性,可再生为骨、软骨、肌肉、血液、神经及心脏组织。近期有研究报道MDSC同时具有肌腱组织的分化能力,但用于修复损伤肩袖研究鲜有报道。Pelinkovic等将MDSC用于修复裸鼠损伤冈上肌腱并进行观察,结果7d后细胞核呈纺锤形并集成肌腱胶原束,3周后检测到β-半乳糖苷酶基因表达,表明MDSC分化成表达波形蛋白的成纤维细胞,提示肩袖肌腱基质及原始细胞开始调控注射的MDSC向成纤维细胞分化;认为MDSC因具有分化为成纤维细胞的能力而可用于肌腱愈合组织工程及肩袖损伤治疗。

5滑囊源性干细胞滑囊源性

干细胞因肩峰下滑囊与肩袖紧邻而被认为有可能对肩袖修复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Utsunomiya等将关节镜下提取的人肩峰下滑囊组织进行滑囊源性干细胞提取及培养,结果显示肩峰下滑囊组织可作为生物修复肩袖损伤良好的干细胞来源;将其与肩袖残端、滑膜组织中提取的干细胞进行成骨化及扩展性比较,结果显示滑囊源性干细胞具有最佳的扩展性及成骨性。Song等对在肩袖修补术中取出的部分肩峰下滑囊组织进行滑囊源性干细胞提取及培养,并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进行分辨,排除造血干细胞及PDSC,再将此滑囊源性干细胞放于陶瓷支架中并将其植入裸鼠体内,其中部分用BMP-12予以刺激分化,最终支架区域出现包含胶原蛋白的腱样组织;因此认为,作为新型来源的干细胞,滑囊源性干细胞具有腱性组织分化潜能,而BMP-12对该过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滑囊源性干细胞有可能在肩袖损伤治疗中产生积极作用。肩峰下滑囊组织经肩关节镜手术取材方便,对肩袖修复无影响,但目前滑囊源性干细胞实验研究较少,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促进损伤肩袖愈合及进行定向诱导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篇3

(2)低渗和高渗溶液:高渗溶液可以分离DNA和蛋白质,低渗溶液可以溶解细胞。为发挥最大作用,经常将低渗和高渗溶液交替使用,但此法耗时长,处理后的组织易水肿,且不能完全溶解掉细胞残余物,还需进一步处理。

(3)洗涤剂:分为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洗涤剂。通过溶解细胞膜并将DNA从蛋白质中分离,脱细胞效果明显,然而这些洗涤剂会将ECM中的蛋白质成分去除,蛋白质的丢失程度随着洗涤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多种洗涤剂同时使用会增加ECM蛋白的丢失,优点是有利于脱细胞之后洗涤剂的去除。与酶相比,非离子型洗涤剂TritonX-100能够更有效的从致密组织中去除细胞成分。离子型洗涤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相比于TritonX-100能更好的从致密的组织或器官中去除细胞核成分,同时保持其机械性能;在完全去除细胞核成分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会引起一些超微结构的破坏和生长因子的丢失。两性离子型洗涤剂3-[(3-胆固醇氨丙基)二甲基氨基]-1-丙磺酸(CHAPS)对薄的组织(比如肺)作用较强,但是对于较厚的组织,即使与SDS联合使用,脱细胞效果仍然很弱。需要注意的是,脱细胞之后必须将ECM中残余的洗涤剂去除,特别是SDS,它能够穿透入较厚和致密的组织,即使在较低浓度时仍对再种植的细胞显示毒性。

(4)醇类:甘油通过脱水和溶解细胞发挥作用;甲醇和乙醇能使蛋白质沉淀,进而破坏ECM的超微结构。

2.生物因子(1)酶:能够用于脱细胞的酶包括核酸酶、胰蛋白酶、胶原酶、脂肪酶、中性蛋白酶、嗜热菌蛋白酶和α-半乳糖苷酶,去除细胞成分方面有较高的特异性。然而,用单一的酶来完全去除细胞成分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且残留的酶不利于细胞再种植,并且存在诱发不利免疫应答的可能。核酸酶可以裂解核酸序列,可用于去除残余的核苷酸。胰蛋白酶是一种常用的脱细胞因子,然而,ECM中的蛋白质如胶原蛋白对胰蛋白酶的抵抗能力较弱,因此使用时应格外小心。与洗涤剂相比,胰蛋白酶对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破坏力较大,脱细胞速度较慢,但能更好的保护糖胺聚糖。胰蛋白酶脱细胞效果及对ECM的影响程度与时间相关,单独使用胰蛋白酶完整脱细胞需要很长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胰蛋白酶可以破坏组织的超微结构,有利于后续的脱细胞因子的渗透,因此在初始阶段使用胰蛋白酶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特别是要从一些致密的组织中完全去除细胞核。脂肪酶有协助去脂作用。中性蛋白酶的脱细胞效果较好,但会伴随着ECM更大程度的破坏。(2)非酶因子:螯合物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乙二醇双(2-氨基乙基醚)四乙酸(EGTA)有助于细胞从ECM蛋白中分离,但是,单独使用螯合物即使通过振荡也难以将表层细胞脱去。因此,它们经常和酶(如胰蛋白酶)或者洗涤剂联合使用。联合使用螯合物与高/低渗溶液脱细胞的效果尚不明确。3.物理和其他因子(1)温度:冻融技术能有效的溶解组织和器官中的细胞,对组织的超微结构仅有轻微影响。单次冻融可以减少不利的免疫应答,如白细胞浸润;应用多次循环冻融对ECM蛋白的含量影响较小。(2)机械振荡法和压力:机械振荡法可通过振荡产生的能量破坏细胞,多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可将细胞从基底膜分离,然而不可避免的造成超微结构和基底膜完整性的破坏。静水压力所需时间较短,在血管或者角膜组织脱细胞时的效果比洗涤剂或者酶更有效,但是冰晶的形成会影响ECM的超微结构。(3)非热力学打孔技术:使用微秒的电脉冲流经组织或者组织中的剩余细胞,可以诱导产生细胞膜表面的微空隙,从而破坏细胞内微环境,继而导致细胞死亡。由于非热力学打孔技术的探针较小,能用它来脱细胞的组织较小,应用明显受限。

二、脱细胞支架的灭菌

脱细胞支架制备成功后将进行系列体内外实验,在此之前对支架的灭菌十分重要,常使用去除热原法来清除残余的内毒素、病毒和细菌DNA。生物支架可以置于酸或者其他溶剂中以达到灭菌的目的,但是该方法渗透能力不强,且会损伤重要的ECM成分;环氧乙烷对ECM的机械性能影响较大,并引起不利的免疫应答,进而影响移植后正常功能的发挥;γ射线、电子束辐射等灭菌方法会改变ECM的超微结构和机械性能;超临界二氧化碳对ECM和支架的机械性能的影响较其他方法小,目前成为一种替代方法。

三、肝脏脱细胞支架的制备方法

脱细胞器官优良的性能为其成功应用于肝脏带来希望。Shupe等首次报道了啮齿类动物肝脏的脱细胞,通过下腔静脉置管,门静脉切断,上腔静脉结扎,PBS去除血管内剩余血液,依次用浓度为1%、2%、3%的TritonX-100各300ml以5ml/min的速度灌注肝脏,以含0.1%SDS的PBS液300ml冲洗。脱细胞肝脏经HE染色,显示完整的ECM网状结构;免疫组化染色表明Ⅳ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均保留,且胶原存在于基质中,而层黏连蛋白存在于血管的基底膜中。将106个大鼠肝脏前体细胞WB344置于RPMI1640培养基中,通过置管的下腔静脉注入肝脏进行再种植,构建出组织工程肝脏。另有文献报道,经门静脉插管以1ml/min灌注梯度浓度的SDS(0.01%、0.1%、1%)各24h,用蒸馏水灌注15min、1%的TritonX-100灌注30min清除剩余的SDS。PBS冲洗1h后,从门静脉注入染色剂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完整的血管结构。将其中一叶置于0.1%的过氧乙酸中灭菌。组织学分析显示,在支架中几乎无细胞核结构;免疫组化分析Ⅰ型胶原、Ⅳ型胶原、纤连蛋白、β1层黏连蛋白,结果表明其在ECM的结构和血管基底膜的完整性方面与正常肝脏相当,DNA含量分析证实支架中DNA低于3%。大鼠来源的肝细胞经门静脉以15ml/min灌入,3D动态培养2周,分别于种植后4h、1、2、5d行组织染色,结果表明4h时,大多数细胞存在于血管内或者血管周围,1d和2d时,细胞离开血管,分布到基质中。该文献首次报道了将肝细胞种植到支架上后白蛋白分泌、尿素合成等功能的发挥,再种植成功的肝脏被移植到单侧肾切除的大鼠体内。Baptista等采用小鼠、大鼠、雪貂、兔和猪,分别经由门静脉插入不同尺寸的导管,通过蠕动泵以5ml/min的速度注入总量约为40倍肝脏体积的蒸馏水,后以1%的Triton-X100和0.1%氨水灌注肝脏去除细胞,最后以蒸馏水去除残余洗脱剂。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人胚胎肝细胞种植到肝脏支架中,同时通过门静脉以3ml/min循环灌注RPMI1640培养基16h,首次证实了人肝细胞前体细胞具有在脱细胞肝脏支架上生存的潜力。功能测定显示,培养液中的尿素和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单纯将人胚胎肝细胞置于培养液中的方法。另有文献报道一种改良的脱细胞方法,以RPMI1640培养基灌洗10min,再用混有SDS的磷脂酶A2冲洗30-60min,直到组织透明,流出液澄清,再以高渗盐水及核酸酶分别冲洗,直到灌洗液在280nm及260nm的吸光度皆呈阴性,最后以RPMI1640培养基冲洗2h,所制备支架具有将肝脏前体细胞分化成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的能力。然而,上述文献都仅限于啮齿类动物,Barakat等采用新的方法制备猪脱细胞支架,并进行人肝细胞种植:以SDS进行去细胞,右前叶作为种植细胞的支架,含有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胚胎肝细胞和胚胎星状细胞作为种植细胞,灌注液中含有肝细胞生长因子和其他所需营养物质,通过测量灌注过程中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乳酸、葡萄糖、尿素氮和白蛋白量进行肝脏代谢和合成功能的评估。结果表明,再生的肝脏呈现活跃的代谢能力,并保留白蛋白的合成能力,种植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肝细胞。因此,ECM对于细胞的种植至关重要,具有支持细胞生长、促进前体细胞特异性分化的作用。Hammond等通过将肝脏脱细胞支架移植到正常肝脏和部分肝切除的肝脏中,证实了这一观点。首要的观察指标为肝细胞DNA的合成和肝组织渗透进入支架的程度;其次的观察指标为非实质细胞的DNA合成、肝重量的测定、肝功能测定以及移植物周边的细胞生长情况。结果令人振奋,支架种植到正常肝脏4d后,支架周边有更多的肝细胞增殖,7d后更多的肝脏组织渗透进入支架中;部分肝切除术后2d,种植支架的肝脏较单纯部分肝切除的肝脏有更多的肝细胞增殖。

篇4

1概述

1.1起源

在川北的农村,修房造屋通常使用石板作房屋正面的主要装饰材料。十余年前,聪明的石匠在开采条石、石板的过程中,发明了这种技术,经过多年的施工改进,这种技术在工程施工中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1.2特点

无管爆破是一种不采用雷管起爆的弱控制爆破,利用火药或硝铵炸药按设定方向爆开爆破对象。爆破具有可控性好、成型精度高、基本不产生飞石、对周围建筑物无影响的特点。

特别是开采石料板材,开采面平整光滑、线形平直。

其与有管爆破相比较,主要是开采的石材面在炮孔处不容易大块掉碴,更容

易控制成型精度,在爆破时基本不产生飞石,安全性好。

1.3适用范围

无管爆破实际上是利用特殊起爆药包引燃黑火药或硝铵炸药,产生强气流撕裂爆破对象。所以要求爆破对象整体性好,没有一点漏气缝隙;岩石越脆硬爆破效果越好。

目前施工主要是应用于爆破体积小、建筑物密集处的施工,如开采石板材、条石、撤除建筑物附近的孤石等;也可用于混凝土工程。

目前施工的炮孔深度最大在4m左右,更大深度的施工尚须进一步试验论证。

2爆破器材

2.1黑火药

黑火药是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组成的混合物,其配合比例为0.75:0.10:0.15,其化学反应原理是:2KNO3+3C+SN2+3CO2+K2S。它对冲击和摩擦的敏感性高,易溶于水,受潮后即不能使用。

黑火药是一种缓性炸药,其猛度小,是最好的无管爆破材料。

2.2炸药

使用2号岩石硝铵炸药或2号露天硝铵炸药。其性能参数见下表;

炸药性能表

炸药品种

2号岩石硝铵炸药

2号露天硝铵炸药

水分(不大于1%)

0.3

0.5

密度(g/cm³)

0.9~1.0

0.85~1.10

猛度(不小于mm)

12

8

爆力(不小于mL)

320

250

殉爆

(cm)

浸水前不小于

5

3

浸水后不小于

爆速(m/s)

3600

3525

2.3起爆器材

起爆药包仅采用导火索制作而成,不用其它材料,导火索的技术指标见下表;

导火索技术指标

组成

导火索由索壳和药芯构成,索壳一般由棉线、纸条、沥青绕成

外径

5.2~5.8mm,药芯直径不小于2.2mm

燃速

100~125s/m

延米燃烧时间差

同批每米燃烧时间差不大于15s

喷火长度

不小于50mm

浸水

在1m深水中,浸泡4h后燃速与燃烧性能不变

3施工工艺流程

无管爆破的施工流程是:

3.1定向

在造孔前先根据爆破目的确定爆破方向,爆破方向不受爆破对象纹理制约。按确定的爆破方向刻划方向线,也就是预先设定的爆破分裂线。如仅是为破碎爆破对象,则不需定向。

3.2造孔

3.2.1造孔机械及器具

造孔可采用潜孔钻、YT28手风钻和石工用的手锤钻子;设定方向采用扁钻开口,扁钻头部宽度比孔径宽5~6mm,两侧厚度为2mm~3mm

3.2.2孔深及孔径确定

炮孔孔深根据爆破对象确定,一般单孔孔深为石料在炮孔轴线方向上的高度或长度的0.7~0.8倍,目前应用的炮孔最大深度在4m左右。多孔布置其爆破孔孔深与单孔孔深一样确定,隔离孔要穿透爆破对象。

根据施工的目标物大小、硬度及使用黑火药或硝铵炸药的不同,造孔孔径采用30~100mm不等,石头面积大、硬度小、使用黑火药,则孔径采用较大值。

3.2.3炮孔布置

炮孔布置是根据爆破对象的大小和设计开口方向确定。不管单孔或多孔,有方向要求的,其炮孔均要布置于爆破方向线上,并且定向开口也位于方向线上。有方向要求的炮孔,其最小抵抗线要大于爆破方向上的长度,最好在3m范围内。

单孔布置:炮孔布置在设计方向线的中点,并且炮孔要位于设计开裂面上,单孔布置又有单孔单向和单孔双向,分别见下图01、图02所示。

图01单孔单向布置示意图

图02单孔双向布置示意图

多孔布置:爆破对象较大时,爆破方向线长度大于6.0m以上时,采用多孔布置爆破,先把其分解为两部分后再进一步分解。其布置见图03,图中隔离孔要穿透爆破对象。

图03多孔布置示意图

3.3制作起爆药包

由于起爆药包是用导火索制作而成,其防潮能力低,并且不方便保存;所以起爆药包都是在现场加工。

取一段导火索,其长度L=孔深H+30~40cm。两端固定并在一端褪20cm左右的棉纱和沥青纸条,注意在褪的过程中不能松动药芯、不要损坏沥青纸条、不要扯断棉线。

两手捏药芯的两端,按药芯绕线方向拧转至其快打结止,回折缠绕打结,并用力拉紧;用褪开的沥青纸包裹药芯结,再用棉线捆绑结实。并用工具轻轻把导火索击扁,以便封孔时不破坏导火索。

多孔爆破要保证其爆破按顺序从一侧到另一侧,起爆药包在制作时,外露长度根据燃速依次增加。

3.4装药

3.4.1装药量

在实际施工中,爆破孔采用集中装药;其装药量根据爆破对象的硬度、大小及使用硝铵炸药或黑火药确定,以重量计。一般石头越硬、越小,使用的药量越少,使用硝铵炸药的量小于使用黑火药的量。由于硝铵炸药的威力远大于黑火药,对于很软的岩石及俗称“沙包石”的岩石,只能使用黑火药,而不能采用硝铵炸药,否则爆破后的成品不能成型。

使用硝铵炸药一般装药量为(80~120g/m)×H(m)×孔径(mm)/25mm,使用黑火药则用量为硝铵炸药用量的2~4倍(按重量计)。

3.4.2装药方法

炮孔清理完成无积水后,先装30%的用药量,用硬质光洁的小木棍轻轻捣筑两下;再放入起爆药包,让导火索垂直贴在孔壁上(但不能贴在开口槽内);最后把剩余的炸药装进孔内,用硬质光洁的小木棍稍用力捣筑几下。

装药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多孔布置装药结构示意图

3.5堵塞封孔

装药完成后,用干燥细米石堵塞剩余部分炮孔,边放细米石边用手锤击铁棍用力捣筑,直至完成。

在堵塞过程中,注意导火索不能贴在开口槽内,要保持导火索垂直不弯折,并注意不捣筑导火索,以免导火索受力折断,造成盲炮。

3.6引爆

点燃导火索引爆;为保证安全,在点燃导火索后,施工人员撤离现场,待爆破后进入。对于多孔爆破布置,其爆破要从一侧到另一侧依次起爆,一般是从爆破对象外边缘开始的起爆顺序。

3.7盲炮处理

如果爆破材料合格,爆破对象没有漏气空隙,在装药封孔时不出现导火索折断破裂,则都能够稳定传爆,爆破不会出现盲炮。

在实际施工中,由施工原因或对爆破对象有无裂缝判断失误,出现盲炮后,采用水淘方式进行处理,即加水洗并人工捣松,由于没使用雷管并且起爆药包仅是一段导火索,在处理的时候是很安全的。

如果是施工原因造成的盲炮,则按施工流程重新进行一遍即可,但如是由于有裂缝,则只有放弃,采用其它方式进行爆破。

4爆破效果

无管爆破主要是应用在开采条石、石板材、建筑物附近的石方爆破及其它不能采用雷管爆破的部位等,现在在公路、堤防、房建等工程开山取石过程中应用较多,其爆破无飞石、开采的条石整齐、开采面平整光洁,其效果可达到比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效果还好的程度。

5结束语

在使用合格材料的前提下,无管爆破成败的关键是制作符合要求的起爆药包、爆破对象没有漏气缝隙和堵塞封孔要紧密不漏气。

篇5

一、信息化挑战我国经济信息安全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安全保障体系非常脆弱,对于经济信息安全的保护更是一片空白。国家经济数据的泄露,泄密案件的连续出现昭示着我国经济信息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一)对经济信息的争夺日益加剧

经济竞争的白炽化与信息高速化在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业已存在的窃取经济信息活动更为猖獗,无论是官方的经济情报部门还是各大财团、公司都有自己的情报网络。世界各国在千方百计地保护本国经济信息安全的同时也在千方百计地获取他国的经济情报。目前我国正处于泄密高发期,其中通过计算机网络泄密发案数占泄密法案总数的70%以上,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在商业活动中,商业间谍与经济信息泄密事件频繁发生,据业内人士透露泄密及损失最渗重的是金融业;其次是资源行业,大型并购很多,而十次并购里面九次会出现信息泄密事故;高科技、矿产等领域也非常严峻,很多行业在经济信息安全保护上都亮起了红灯。

(二)窃密技术先进,手段多样化

一方面,发达国家及其情报组织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不断监听监视我国经济情报,非法获取、篡改我国信息或传播虚假信息造成经济波动,以获取经济乃至政治上的收益;另一方面,除技术手段,他们还通过商业贿赂、资助学术研究、举办研讨会、派专人在合法范围内收集企业简报、股东报告甚至是废弃垃圾通过仔细研究,分析出有价情报等方式大量收集我国经济信息。正如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的一位中国专家认为:“在中国,当前贿赂最主要的形式不再是支付现金,更多可能由公司付费途经洛杉矶或拉斯维加斯到公司总部考察。这种费用可以被看做是合法的营业支出,也可以为官员设立奖学金。”窃密技术日益先进与手段日趋多样化、合法化对我国经济安全,特别是经济信息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三)经济信息安全保密意识淡薄

近年来,每当政府机构公布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前,一些境外媒体或境外研究机构总是能准确“预测”;许多重要的经济信息,包括经济数据、经济政策等伴随学术报告、会议研讨甚至是一句家常闲聊便被泄露出去;载有核心经济信息的移动存储介质被随意连接至互联网导致信息泄露等问题严重。有调查显示,我国有62%的企业承认出现过泄密现象;国有以及国有控股企业为商业秘密管理所设立专门机构的比例不到20%,未建立任何机构的比例高达36.5%;在私营企业中,这样的情况更加严峻。经济信息安全保密意识的薄弱已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影响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二、经济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的缺失

安全的实质是一种可预期的利益,是法律所追求的价值主张。保障经济信息的安全是信息时代法律在经济活动中所追求的最重要的利益之一。法律保障经济信息安全,就要维护经济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以及可控性,这是由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然而,由于我国立法上的滞后,对经济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仍存在相当大的漏洞。

(一)缺乏对保密性的法律保护

保密性是指保证信息不会泄露给非授权者,并对需要保密的信息按照实际情况划分为不同等级,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力度的保护。现行《保密法》对于国家秘密的范围以及分级保护虽有相关规定,但其内容主要针对传统的国家安全,有关经济信息安全方面仅出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这样原则性的规定,对经济秘密的划定、保密范围和措施等缺乏相应条款;对于跨国公司或境外利益集团等窃取我国经济政策、产业关键数据等行为也缺乏法律上的界定,以至要追究法律责任却没有相应法律条款可适用的情况屡屡发生。

在涉及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上,法律规定分散而缺乏可操作性,不同部门对商业秘密的定义不统一,商业秘密的概念模糊而混乱,弱化了商业秘密的保密性;①另一方面,与TRIPS协议第39条规定的“未披露的信息(undiscoveredinformation)”即“商业秘密”相比,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要求商业秘密须具有秘密性、价值型、新颖性与实用性且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并将构成商业秘密的信息局限于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这样的规定不以商业秘密在商业上使用和继续性使用为要件,使不具实用性却有重大价值或潜在经济价值的信息得不到保护,不利于经济信息的保密。此外,人才流动的加快也使商业秘密伴随着员工的“跳槽”而流失的可能性激增,但对商业秘密侵权威胁(ThreatenedMisappropriationofTradeSecrets)我国尚无没有明确法律依据;对于泄露或窃取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刑法》第219条虽增加了刑事处罚,但处罚力度过轻而又缺乏处罚性赔偿规定,导致权利人的损失无法得到弥补。

(二)缺乏对完整性的法律保护

完整性是指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未授权的或非预期的操作修改和破坏,它要求保持信息的原始面貌,即信息的正确生成、正确存储和正确传输。目前,我国保障信息与信息系统完整性主要依靠《刑法》与《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总体而言层级较低又缺乏统一性。《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4条规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重点维护国家事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等重要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但在第23和25条却只规定对破坏和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造成财产损失的承担民事责任,并对个人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15000元以下罚款的较轻处罚规定;现行《刑法》第285条也只规定入侵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构成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这就是说,行为人非法侵入包括经济信息系统在内的其他信息系统并不构成本罪。可见,法律对信息安全的保障依然侧重于政治、军事等传统安全领域,而忽略了对经济信息安全的保护。

(三)缺乏对可控性的法律保护

可控性是对经济信息的内容和信息的传播具有控制能力,能够按照权利人的意愿自由流动。网络的盛行使得经济间谍、商业贿赂等窃密手段的频繁出现而使得经济信息不能按照权利人的意愿流动。面对日趋“合法化”的窃密行为,《刑法》第110条的间谍罪与第11l条的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罪都只是笼统的规定了“危害国家安全”和“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缺乏有关经济间谍罪的专门规定;而《国家安全法》也只是笼统的规定了国家安全整体的法律条文,并且侧重的是传统安全的政治和军事领域,对于经济安全,尤其是经济信息安全这样一个新的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存在的威胁仍缺乏适当的法律规制。

除了经济间谍外,跨国公司对我国实施商业贿赂获取经济信息与商业秘密的案件不断增加,经济信息的可控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在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威胁着我国经济信息安全。目前我国尚无一部完备的《反商业贿赂法》,对于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制主要体现在《刑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上。然而,现行《刑法》并未直接对商业贿赂行为作出罪行定义,而《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虽然规定商业贿赂的对象既可包括交易对方,又可包括与交易行为有关的其他人,但《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中却又将商业贿赂界定为“经营者为销售或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者个人的行为”缩小了商业贿赂对象的范罔,将除交易双方以外能够对交易起决定性作用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单位或个人被排除在外。另外,对于商业贿赂的经济处罚力度畸轻,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22条,不构成犯罪的商业贿赂行为处以10000元以上200000元以下的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但事实上,通过商业贿赂手段所套取的经济信息往往可以带来高达上百万的经济利益,过轻的处罚完全不能发挥法律应有的威慑力。与美国的《反海外贿赂法》和德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相比,我国对于商业贿赂,特别是跨国商业贿赂的治理仍存在不足。

三、完善我国经济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的对策

法律保护经济经济信息安全,既要求能预防经济信息不受侵犯,也要求能通过国家强制力打击各种侵犯经济信息安全的行为,从而达到经济信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经济主体主观性不存在恐惧的安全状态。因此,维护经济信息安全需要构建全方位的法律保护体系。

(一)修订《保密法》,增加保护经济信息安全的专门条款

《保密法(修订草案)》增加了针对信息系统的保密措施以及加强机关、单位和人员的保密管理等五方面内容,总体上得到了专家学者的肯定,但仍存在许多值得进一步斟酌与完善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经济领域的信息安全保密问题,应增设专门条款明确规定经济秘密的保密范同,明确哪些经济信息属于国家经济秘密,通过明确“密”的界限强化保密意识,维护经济信息的安全。因此,在修订《保密法》时,我们可以在保证法律的包容性与原则性的基础上,可以借鉴俄罗斯的《联邦国家秘密法》,采取列举的方式将属于国家秘密的经济信息以法律的方式予以规定,将对国家经济安全有重大影响的、过早透露可能危害国家利益的包括财政政策、金融信贷活动以及用于维护国防、国家安全和治安的财政支出情况等经济信息包含在内,以具体形象的样态将国家经济秘密明确的归属于法律控制范畴,避免因法律缺乏明确性与可操作性而带来的掣肘。

(二)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完善商业秘密的保护

针对我国商业秘密泄密案件的日益频繁,商业秘密保护立法分散的问题,尽快制定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是维护经济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在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时,可以借鉴国外以及国际组织的先进经验,但应当注意以下问题:(1)在对商业秘密进行界定时,应采用列举式与概括式相结合的体例明确商业秘密的内涵。同时在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中剔除“实用性”的要求,使那些不为本行业或领域人员普遍知悉的,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或竞争优势,具有“经济价值”以及“潜在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合理保护措施的信息也能纳入法律的保护范围;(2)要明确规定各种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及刑事责任。由于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是一种暴利行为,但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失却往往十分巨大,如不以刑事责任方式提高违法成本便难以遏制其发生;(3)在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时应当引入不可避免泄露规则(InevitableDisclosureDoctrine)。该原则主要是针对商业秘密潜在的侵占行为采取的保护方式,旨在阻止离职员工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泄露前雇主商业秘密的问题。引入不可避免泄露原则更能有效地保护商业秘密,避免因人才流动为保密性带来的威胁。

(三)制定统一《反商业贿赂法》,确保经济信息的正向流动

随着信息在经济活动中作用加重,商业贿赂的目的不再局限于获取商品销售或购买的机会,通过商业贿赂获取竞争对手经济秘密已成为信息时代非法控制经济信息流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制定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将分散在各法律法规中的有关条例加以整合,实现对国内外商业贿赂行为的有效监管,是堵截经济信息非法流动、维护我国经济信息安全与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必然选择。因此,在制定统一《反商业贿赂法》时首先应当对商业贿赂的概念进行准确的界定,借鉴《布莱克法律词典》的解释将商业贿赂定义为经营者通过不正当给予相关单位、个人或密切相关者好处的方式,获取优于其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④其次,对于商业贿赂的管辖范围应当适当扩大。根据《经合组织公约》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规定,缔约国应确立跨国商业贿赂法律的域外管辖权制度,对故意实施的跨国商业行为予以制裁。因此,制定《反商业贿赂法》要求将我国经营者或该商业活动的密切相关者无论是向国内外公职人员、企业、相关个人以及国际组织官员行贿行为或是收受来自国内外企业、个人的财务或其他利益优惠的受贿行为都应列入该法管辖范围内,并针对商业贿赂这种贪利性违法行为,完善民事、行政以及刑事法律责任;此外,在立法时还应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大制裁力度,取消现行法律中固定处罚数额的不合理规定,采用相对确定的倍罚制,并制定对不构成犯罪的商业贿赂行为的资质罚(指取消从事某种职业或业务的资格的处罚),使得经营者在被处罚后不再具备从事相同职业或业务再次进行商业贿赂的条件,从而有效遏止商业贿赂行为的蔓延,以确保经济信息的合理正向流动。

(四)完善《刑法》,维护经济领域信息安全

“只有使犯罪和刑罚衔接紧凑,才能指望相联的刑罚要领使那些粗俗的头脑从诱惑他们的、有利可图的犯罪图景中立即猛醒过来”。故此,完善《刑法》并加重处罚力度,是维护经济领域信息安全的必要保证。

首先,计算机与网络的广泛使用使得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成为影响经济信息安全的关键因素。面对《刑法》对经济领域计算机信息系统保护的缺位,增加维护经济信息安全的专门条款是当务之急。因此,应首先对《刑法》第285条进行调整,规定凡侵入具有重大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科技价值与政治价值等)或者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都构成犯罪;同时,针对目前窃取计算机信息系统中不属于商业秘密或国家秘密但却具有知识性或重大价值,特别是经济价值的数据、资料现象日益严重,《刑法》中还应增设窃取计算机信息资源罪,对以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手段,以窃取他人信息资源为目的且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予以规制;此外,在《刑法》还中还应增设财产刑、资格刑,适当提高法定刑幅度,从多维角度预防和制裁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

篇6

1.2优化图书馆信息资源

目前,很多图书馆都设置有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一种信息资源共享、馆藏资源数字化的信息系统,但受互联网的冲击,数字图书馆中蕴含着很多无效资源,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帮助图书馆工作人员从这些无效资源中找到有用的信息,并通过检索方式,快速的搜索出这些信息资源,极大的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1.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情报工作的新问题

在网络环境下,各种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网络信息已经远远超过文献信息的增长,在信息爆炸的网络环境中,图书馆情报工作面临的信息数据越来越多,这极大的增加了有用信息的查找难度。网络信息的急剧增加不但没有缓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问题,还增大了网络信息与人们个性化信息需求的矛盾,这无疑拯增大了图书馆情报工作的难度。在以往的图书馆情报工作中,人们都是通过情报服务机构的文献检索和传递式服务来满足信息需求的,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人们都能在网络环境中获得信息,从而满足自身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但仍有少数人由于习惯了传统的情报信息服务方式,不愿意接受新的情报服务方式,这就对图书馆情报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2图书馆情报信息服务

2.1建立完善的数据库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技术的快速推送功能和大容量储存功能,极大的改变了图书馆原有的服务方式,拓展了图书馆服务功能,为确保图书馆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必须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及时跟踪各种科研信息、搜集学术论文,并加大对电子出版物网站的关注力度,确保图书馆数据库信息资源的及时性、有效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

2.2加大信息收集力度

图书馆情报工作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情报信息,为读者提供使用,为保证获得的信息及时、有效,图书馆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工具进行信息资源收集,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地处理,从而汇集成简洁的情报集,供读使用。在网络环境下,读者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经常会在各个载体中出现,为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需要加大与外在系统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从而解决传统图书馆情报信息资源储备丰富,但开发不足的现象,这不仅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还能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资源,这对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2.3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获得的情报信息更加广泛、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情报人员需要有更加敏锐的信息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因此,图书馆情报人员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基础,扩展视野,更快、更准确、更正确的判断情报信息,并从海量的情报信息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从而适应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3信息技术在图书情报工作中的应用反思

3.1信息技术的不足

在图书馆情报工作中,信息技术虽然有不可代替的地位,但信息技术也不是万能的,很多情况下,信息技术并不能代替其他工作,如信息技术并不能改善当前图书馆的管理状况,技术大多数是由管理发展出来的,如果管理不到位,就无法为技术的更新提供保障,这也使得信息技术的优势无法充分体现出来;信息技术并不能代替文献信息,文献信息是图书馆的象征,图书馆不能因为吸引广大读者而使用数字图书馆代替文献信息;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了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对图书馆情报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存在的不足,优化图书馆情报工作。

3.2图书馆文化的变化

在图书馆情报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时,要与图书馆文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网络环境下,随着图书馆情报工作方式的转变,很多工作人员难以适应,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做好准备,很难改变技术实施过程,这就使得信息技术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图书馆情报工作中采用信息技术时,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图书馆文化的有效结合,利用图书馆文化帮助图书馆情报工作人员掌握信息技术,从而为信息技术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7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计算机信息系统之中保密技术的防范处理措施现状和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等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可以明确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下文将针对基本的防范和处理技术措施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旨在更好地实现相关事业的完善。

1公共计算机信息网络的管理

针对公共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处理,还应当将重点放在内部网络的控制管理这一层面之上,针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公开化的处理,同时还应当保证各个网络相互连接,保证公共信息处理的完善性和科学性,对其中的私密信息进行完全的控制管理。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公共化的信息网络,其保密工作者的重点,应当是防止秘密信息上网,对于网上公开的内容和数据,应当进行严格的、全方位的、科学性的、合理的审查和监督,以从根本上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管理的科学性和防范工作的协调性。

2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控制

相关工作指的是在数据的处理、加工、采集、储存、传输以及管理过程之中的全过程,需要注意的是网络的制定和完善,应当遵循相关独立的体系结构,在物理技术层面之上应当与公共的网络完全划分开来,此外还应当注意的是针对网络技术的处理和方案应当全面的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针对其中各个环节,常见的诸如信息的采集、系统的设计、场所以及媒体等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性的、立体性的防护控制,采取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应当严格的按照我国制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技术要求和规划进行建设。网络信息技术的方案还应当全面地遵循规范化控制管控以及严格审批的原则,同步的建设相关措施,严格地进行项目的核审,同时还应当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之中增强资金的投入力度,依靠技术的支持,依靠规范化的管理和运行,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计算机系统保密防范技术

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技术防范要做到有身份认证系统、访问控制系统、信息加密传输系统、审计跟踪系统、电磁信号泄漏保护系统。目前,可以采取多种有效技能对计算机进行保密防范工作。如密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审计跟踪技术、火墙技术、审计跟踪技术等。

篇8

自50年代末,晶体管继电保护已在开始研究。60年代中到80年代中是晶体管继电保护蓬勃发展和广泛采用的时代。其中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究的500kV晶体管方向高频保护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晶体管高频闭锁距离保护,运行于葛洲坝500kV线路上[2],结束了500kV线路保护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的时代。

在此期间,从70年代中,基于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集成电路保护已开始研究。到80年代末集成电路保护已形成完整系列,逐渐取代晶体管保护。到90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的研制、生产、应用仍处于主导地位,这是集成电路保护时代。在这方面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集成电路工频变化量方向高频保护起了重要作用[3],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集成电路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也在多条220kV和500kV线路上运行。

我国从70年代末即已开始了计算机继电保护的研究[4],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起着先导的作用。华中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都相继研制了不同原理、不同型式的微机保护装置。1984年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输电线路微机保护装置首先通过鉴定,并在系统中获得应用[5],揭开了我国继电保护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为微机保护的推广开辟了道路。在主设备保护方面,东南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保护和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也相继于1989、1994年通过鉴定,投入运行。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装置也于1991年通过鉴定。天津大学与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合作研制的微机相电压补偿式方向高频保护,西安交通大学与许昌继电器厂合作研制的正序故障分量方向高频保护也相继于1993、1996年通过鉴定。至此,不同原理、不同机型的微机线路和主设备保护各具特色,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批新一代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工作可靠的继电保护装置。随着微机保护装置的研究,在微机保护软件、算法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理论成果。可以说从90年代开始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已进入了微机保护的时代。

2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

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

2.1计算机化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猛发展,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发展。原华北电力学院研制的微机线路保护硬件已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从8位单CPU结构的微机保护问世,不到5年时间就发展到多CPU结构,后又发展到总线不出模块的大模块结构,性能大大提高,得到了广泛应用。华中理工大学研制的微机保护也是从8位CPU,发展到以工控机核心部分为基础的32位微机保护。

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院一开始就研制了16位CPU为基础的微机线路保护,已得到大面积推广,目前也在研究32位保护硬件系统。东南大学研制的微机主设备保护的硬件也经过了多次改进和提高。天津大学一开始即研制以16位多CPU为基础的微机线路保护,1988年即开始研究以32位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基础的保护、控制、测量一体化微机装置,目前已与珠海晋电自动化设备公司合作研制成一种功能齐全的32位大模块,一个模块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采用32位微机芯片并非只着眼于精度,因为精度受A/D转换器分辨率的限制,超过16位时在转换速度和成本方面都是难以接受的;更重要的是32位微机芯片具有很高的集成度,很高的工作频率和计算速度,很大的寻址空间,丰富的指令系统和较多的输入输出口。CPU的寄存器、数据总线、地址总线都是32位的,具有存储器管理功能、存储器保护功能和任务转换功能,并将高速缓存(Cache)和浮点数部件都集成在CPU内。

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它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这就要求微机保护装置具有相当于一台PC机的功能。在计算机保护发展初期,曾设想过用一台小型计算机作成继电保护装置。由于当时小型机体积大、成本高、可靠性差,这个设想是不现实的。现在,同微机保护装置大小相似的工控机的功能、速度、存储容量大大超过了当年的小型机,因此,用成套工控机作成继电保护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将是微机保护的发展方向之一。天津大学已研制成用同微机保护装置结构完全相同的一种工控机加以改造作成的继电保护装置。这种装置的优点有:(1)具有486PC机的全部功能,能满足对当前和未来微机保护的各种功能要求。(2)尺寸和结构与目前的微机保护装置相似,工艺精良、防震、防过热、防电磁干扰能力强,可运行于非常恶劣的工作环境,成本可接受。(3)采用STD总线或PC总线,硬件模块化,对于不同的保护可任意选用不同模块,配置灵活、容易扩展。

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对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如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尚须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2.2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使人类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它深刻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也为各个工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到目前为止,除了差动保护和纵联保护外,所有继电保护装置都只能反应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继电保护的作用也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缩小事故影响范围。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数据通信手段。国外早已提出过系统保护的概念,这在当时主要指安全自动装置。因继电保护的作用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这是首要任务),还要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然,实现这种系统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将全系统各主要设备的保护装置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亦即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这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完全可能的。

对于一般的非系统保护,实现保护装置的计算机联网也有很大的好处。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得到的系统故障信息愈多,则对故障性质、故障位置的判断和故障距离的检测愈准确。对自适应保护原理的研究已经过很长的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要真正实现保护对系统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的自适应,必须获得更多的系统运行和故障信息,只有实现保护的计算机网络化,才能做到这一点。

对于某些保护装置实现计算机联网,也能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天津大学1993年针对未来三峡水电站500kV超高压多回路母线提出了一种分布式母线保护的原理[6],初步研制成功了这种装置。其原理是将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分散成若干个(与被保护母线的回路数相同)母线保护单元,分散装设在各回路保护屏上,各保护单元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每个保护单元只输入本回路的电流量,将其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给其它所有回路的保护单元,各保护单元根据本回路的电流量和从计算机网络上获得的其它所有回路的电流量,进行母线差动保护的计算,如果计算结果证明是母线内部故障则只跳开本回路断路器,将故障的母线隔离。在母线区外故障时,各保护单元都计算为外部故障均不动作。这种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分布式母线保护原理,比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原理有较高的可靠性。因为如果一个保护单元受到干扰或计算错误而误动时,只能错误地跳开本回路,不会造成使母线整个被切除的恶性事故,这对于象三峡电站具有超高压母线的系统枢纽非常重要。

由上述可知,微机保护装置网络化可大大提高保护性能和可靠性,这是微机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

2.3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保护装置实际上就是一台高性能、多功能的计算机,是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它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也可将它所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网络控制中心或任一终端。因此,每个微机保护装置不但可完成继电保护功能,而且在无故障正常运行情况下还可完成测量、控制、数据通信功能,亦即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

目前,为了测量、保护和控制的需要,室外变电站的所有设备,如变压器、线路等的二次电压、电流都必须用控制电缆引到主控室。所敷设的大量控制电缆不但要大量投资,而且使二次回路非常复杂。但是如果将上述的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的计算机装置,就地安装在室外变电站的被保护设备旁,将被保护设备的电压、电流量在此装置内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送到主控室,则可免除大量的控制电缆。如果用光纤作为网络的传输介质,还可免除电磁干扰。现在光电流互感器(OTA)和光电压互感器(OTV)已在研究试验阶段,将来必然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应用。在采用OTA和OTV的情况下,保护装置应放在距OTA和OTV最近的地方,亦即应放在被保护设备附近。OTA和OTV的光信号输入到此一体化装置中并转换成电信号后,一方面用作保护的计算判断;另一方面作为测量量,通过网络送到主控室。从主控室通过网络可将对被保护设备的操作控制命令送到此一体化装置,由此一体化装置执行断路器的操作。1992年天津大学提出了保护、控制、测量、通信一体化问题,并研制了以TMS320C25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基础的一个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装置。

2.4智能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规划、模糊逻辑等在电力系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在继电保护领域应用的研究也已开始[7]。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映射的方法,很多难以列出方程式或难以求解的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则可迎刃而解。例如在输电线两侧系统电势角度摆开情况下发生经过渡电阻的短路就是一非线性问题,距离保护很难正确作出故障位置的判别,从而造成误动或拒动;如果用神经网络方法,经过大量故障样本的训练,只要样本集中充分考虑了各种情况,则在发生任何故障时都可正确判别。其它如遗传算法、进化规划等也都有其独特的求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将这些人工智能方法适当结合可使求解速度更快。天津大学从1996年起进行神经网络式继电保护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8]。可以预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继电保护领域必会得到应用,以解决用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3结束语

建国以来,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经历了4个时代。随着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进步,继电保护技术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国内外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趋势为:计算机化,网络化,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和人工智能化,这对继电保护工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也开辟了活动的广阔天地。

作者单位:天津市电力学会(天津300072)

参考文献

1王梅义.高压电网继电保护运行技术.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1981

2HeJiali,ZhangYuanhui,YangNianci.NewTypePowerLineCarrierRelayingSystemwithDirectionalComparisonforEHVTransmissionLines.IEEETransactionsPAS-103,1984(2)

3沈国荣.工频变化量方向继电器原理的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1983(1)

4葛耀中.数字计算机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继电器,1978(3)

5杨奇逊.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篇9

1.2实例分析

文章以某电网为例,该电网于2010年应用了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2011年4月23日,110kV变压器主变低压侧继电保护动作,1号主变101开关跳闸,2号主变119、131开关过流保护动作跳闸,重合闸动作,合成功,电网维护人员赶到事故现场,设备并无异常,维护人员通过查看跳闸过的线路,两条线路故障都能够合闸成功,但是却导致越级跳闸。通过对故障进行分析,发现为线路故障,开关拒动,处理方法表现为:把故障开关隔离,恢复供电,然后通知检修人员认真检查,查实状况后采取措施进行检修。

2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智能化,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模糊逻辑算法、遗传算法、神经网络等,通过将这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中,能够保证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正确判别故障,并具有智能化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进而实现继电保护的智能化;其二,网络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国家经济建设以及能源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将网络化技术应用在电力继电保护系统中,利用计算机网络能够将主要设备的继电保护装置连接在一起,创建继电保护装置网络,能够显著的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因此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网络化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其三,计算机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芯片控制的电路保护硬件已经从16位单CPU结构发展为32位CPU微机保护结构,显著的提高了继电保护的性能以及响应速度,继电保护自动化系统的计算机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篇10

二、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实物期权分析法是指企业或者是个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拥有的、能根据决策时尚不确定的因素,改变行为的权利(期权)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的方法。麻省理工学院FaimoK.Lamalain分析:如果投资者对某个投资项目进行首轮投资后,若该项目盈利前景良好,将能降低投资者进行第二轮投资的成本,而如果第一轮没有投资,今后想再投资该项目或进入该投资领域就要付出相当高的成本。在进行投资时还要考虑应用动态规划中的整数规划进行投资时机的选取。可以看出,期权法强调了投资是分阶段进行的,投资资金往往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先投入先期部分资金,生产销售该产品,同时继续对产品的性能、技术进行研发和改进,这可以减少投资者的潜在损失,其价值远远大于一次性投入的情况。这种方法就是针对项目的发展动态过程,根据项目开始投资后,管理者能够收集到更多的关于项目进程和最终产品市场特征的信息。后继的商业化过程是在前期的成功基础上实施的,是可以选择的;当新的信息不断到达,项目投资回报率不确定性逐渐消失时,管理者可通过修正最初投资策略,提高项目的价值和限制损失。如果项目成功,企业能从中获得巨大的投资收益;如果不成功,企业至多也是损失项目投入的沉没成本,相当于期权的成本。

对于期权定价模型而言,焦炉煤气的利用技术中,只有以焦炉煤气作原料生产甲醇这项技术可以进行下一步投资,可以利用甲醇为原料生产甲醛、聚甲醛、醋酸等化工产品。而其他的投资项目成为最终的消费品。期权的投资前提是筹资的无限可能性,但是在实践中难免有种种困难。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也使得我们在进行环保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决策中不能够简单的依靠一种投资决策方法。

三、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方法

灰色理论概述与于1982年由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所提出。邓教授认为现实世界并不是清清楚楚的白色系统,又非一无所知的黑色系统,而是略知一二的灰色系统。灰色系统理论主要研究“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以往用白色的思想处理问题,要找到因素间明确的映射关系,然而确定性作用原理在社会、经济、农业、生态的等领域都没有物理原型,虽然能知道某些因素,但很难明确全部因素,更不可能建立明确的映射关系。比如影响物价的许多因素,如心理预期、政府导向等是无法量化的。一些可以量化的数据又缺乏详细的资料,因此对物价的定量预测具有一定难度,若不考虑这些因素,只将可以得到数据的因素考虑进去,必然带来预测结果的不准确。就白色系统常用的回归分析工具而言,在应用过程中具有其缺点。比如:要求样本有大容量,是正态分布,平稳过程才能得到统计规律,计算工作量较大,不容易分析复杂系统等等。而对于以上困境,灰色理论应运而生,它处理问题另辟蹊径,不是找概率分布,求统计规律,而是用生成的方法求得随机性弱化,规律性增强的新数据序列。这一新的数据序列既能体现原数据序列的变化趋势,又消除了其波动性,它可以较好的解决某些参数已知,某些参数未知的系统问题。

在我国焦炉煤气的利用技术上既有新的技术也有些不被淘汰的旧技术,当然对于现在的生产而言,这些技术是相当成熟的,而要将项目的技术性和经济性进行有效结合不是件容易得事情,更何况环保技术创新项目的投入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需要我们对项目的各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虑,这就涉及了灰色系统关联评价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在对白黑两种情况的考虑是相当充分的,即使实际中技术和经济都存在不确定性,我们也是能进行相应决策分析的。就焦炉煤气的利用上来说,可以根据项目的各种经济性参数和项目的技术参数来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的分析提供决策依据。

四、结论

由于本文所要研究的是环保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研究现状,我们在对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在进行单一的项目评价时,如果考虑的因素不是很多,可以采用NPV方法来进行项目投资的决策分析。可是这种方法又不能摆脱静态性,而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项目的投入具有动态性,可以提高决策的效果。但是如果我们在进行一个项目的开发时,如果所要考虑的因素不仅仅是经济因素,那么影响我们做出最终投资决策的就不能用NPV方法进行简单的评价,必须借助于系统工程理论中的综合评价来进行综合评判,从而决定我们待上项目的未来。

通过对三种评价方法的说明,结合文章的背景,山西的焦化产业环保技术创新项目决策时不仅要考虑投资性指标,还要考虑到技术投入指标和环境保护指标。只有将这三者考虑周全,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结果,从而有效的指导实际工作。这也是作者今后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利用净现值法和实物期权方法对经济性指标进行先评价,然后通过这一步整理好的经济参数与技术指标、环境保护指标进行结合,利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对待上投资项目进行最终综合价值的评价,依据综合价值最高原则可以选择出优先进行开发的投资项目。这样就实现了我们的决策分析。

总之,在今后的研究中,努力将技术创新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不光考虑项目的经济特性、也要考虑项目的技术创新性和环境保护特性。充分利用项目评价中的各种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价工作,从而有效的指导实际工作。文中提到的综合评价方法灰色系统关联理论只是综合评价方法的一种,今后将其他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再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结合数学模型来分析这种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等:系统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叶义成等: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3]杜栋等: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马中: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李武威:循环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度方法[J].经济论坛,2006

篇11

1材料

1.1动物Wistar大鼠,雄性,体质量(200±20)g,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许可证号:黑动字P00101006。大鼠自由进食、饮水,同等条件下饲养,手术前12h禁食,不禁水。

1.2药品与试剂脑心康片由蝙蝠葛酚性碱50%、水蛭素50%组成,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心制备。尼莫地平片,天津中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银杏叶片,唐山荣大药业有限公司生产。COX2抗体(COX2山羊抗兔IgG多抗)稀释度:1:100,SantaCruz公司。HRP标记的链霉卵白素-亲和素SP试剂盒、S/P两步法检测试剂盒、PV6001二步法检测试剂盒、兔抗山羊IgG/HRP、山羊抗鼠IgG/HRP,DAB显色试剂盒,均由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2方法

2.1分组及给药方法Wistar大鼠雄性70只,体质量(200±20)g,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即脑心康片高剂量组(100mg/kg)、脑心康片中剂量组(50mg/kg)、脑心康片低剂量组(25mg/kg)、尼莫地平组(21.6mg/kg)、银杏叶片组(135mg/kg)、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分别给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均连续灌胃给药7d,末次给药30min后手术。

2.2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不完全脑缺血模型,末次给药30min后,20%乌拉坦(1g/kg,ip)麻醉,分离并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及迷走神经45min,然后松开再灌注2h。假手术组只暴露血管不结扎,其余组均按照上述过程操作。

2.3实验指标的检测方法在造模手术完成3~5h,待大鼠苏醒后,能够完全自主活动时,进行第1次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于末次给药后24,48,72h进行第2次神经功能评分。行为学评分后处死动物,迅速取出大脑置于冰盘上。将大脑分成两半,取左侧大脑皮层脑组织2g制成单细胞悬液,检测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率。取右侧大脑制成1%的脑组织匀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组织COX2蛋白表达。

2.4统计方法所有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3结果

3.1脑心康片给药前后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

结果见表1。表1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基本情况(略)

由表1可见,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造模是成功的。经药物治疗后,药物治疗各组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积分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及药物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积分与模型组的比较,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各治疗药物对脑缺血均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使大鼠因脑缺血导致的行为障碍得到部分改善,但还未达到完全恢复的程度,即与假手术组比较,P<0.01。且72h脑心康片治疗组的疗效优于24h治疗组(高剂量),差异显著,P<0.05,说明脑心康片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存在着一定的时效关系。

3.2脑心康片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见表2。表2脑心康片对MCAO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略)

由表2可见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造模是成功的。所有药物治疗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亦显著,P<0.01或P<0.05。假手术组脑组织的神经细胞可测得凋亡峰,即细胞凋亡率不为0,说明正常的脑组织亦有少量的凋亡现象发生。

实验结果表明,脑心康片具有明显的抗脑缺血作用,对神经元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加,此作用明显增强。脑心康片高剂量抗脑缺血的作用要优于银杏叶片,与尼莫地平作用相当,中剂量弱于尼莫地平,但与银杏叶片作用相当,低剂量弱于尼莫地平和银杏叶片。

3.3脑心康片对MCAO大鼠脑组织COX2表达的影响

结果见表3。表3脑心康片对MCAO大鼠脑组织COX2表达的影响(略)

由表3可见,经药物治疗后,各组的大鼠脑组织虽可见COX2阳性细胞表达,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各治疗药物对脑缺血均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能明显抑制COX2表达,且脑心康片同一时间点的高、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72h脑心康片治疗组的疗效优于24h脑心康片治疗组(高剂量),差异显著,P<0.05,说明脑心康片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存在着一定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在缺血早期,脑心康片具有明显的抗脑缺血、抑制COX2表达的作用,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及时效关系。

4讨论

细胞凋亡是细胞接受导致凋亡的“信号”时,细胞内的蛋白质被激活,启动内部自身基因调控机制,引起细胞自杀性死亡[2]。近年来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神经元凋亡参与缺血性细胞损伤,并且是缺血引起选择性神经元丢失的一种重要形式。脑缺血后,细胞因Glu受体过量激活、钙超载、炎症变化、OFR、线粒体和DNA损伤而表现出坏死或凋亡两种死亡形式。在缺血中心区主要以坏死为主,而在缺血半暗带以凋亡为主;轻度缺血主要引起细胞凋亡,严重缺血主要引起细胞坏死。局灶性脑缺血发生后神经元的死亡有两种不同的方式:细胞坏死和细胞凋亡,并且两种方式可以并存[3]。

环氧合酶(COX)是催化花生四烯酸合成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限速酶,能引起炎症反应并导炎症细胞毒性。其活性在控制前列腺素类物质的合成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OX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是核因子信号转导的靶目标之一。在正常情况下,成年动物脑内不表达COX-2,在缺血和缺氧引起的炎症反应中,COX2表达增高,主要在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表达[4]。COX-2在神经组织中的表达可直接损伤神经元,并可能引起组织损伤和脑水肿[5]。由于COX2参与了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病理过程,因此阻断或减少COX2激活,降低COX2表达,皆可减轻由caspase3介导的缺血性神经元损害。COX2抑制剂可显著抑制缺血易损伤区COX2的活性,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改善神经功能。

本实验结果表明,脑心康片具有明显的抗脑缺血作用,对神经元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剂量增加,此作用明显增强。脑心康片高剂量抗脑缺血的作用要优于银杏叶片,与尼莫地平作用相当,中剂量弱于尼莫地平,但与银杏叶片作用相当,低剂量弱于尼莫地平和银杏叶片;脑心康片具有明显抑制缺血脑组织COX2表达的作用,减轻局灶性脑缺血时的炎症反应及继发引起的迟发性神经元损害作用,并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及时效关系。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丁正同,蒋雨平.临床颅脑病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61.

[2]蔡竖平,桂秋萍,韩志涛,等.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实验研究[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2,23(4):268.

篇12

外墙保温是实施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又分为外墙内保温,外墙夹心保温,外墙外保温等三种,其中又以外墙外保温更具有优越性。一般的砖墙起不到很好的保温作用,而外墙内保温尽管比一般砖墙的保温效果好,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而外墙外保温技术,它从新的装饰材料上解决了内保温带来的问题。外墙外保温的优越性是十分明显的;它能避免建筑热桥,避免墙面冬季结露;可以保护主体结构,减少温度应力,增加结构寿命;比内保温增多建筑使用面积;在既有房屋节能改造时不致干扰原有住户生活;使建筑物更为美观,等等。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居住建筑以砖混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结构厚重,热容量大,在采用外墙外保温的条件下,建筑热稳定性良好,因而房屋冬暖夏凉,居住舒适,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

2、影响外墙内外保温工程质量的因素

外墙内保温设计的问题外墙内保温就是外墙的内侧使用苯板、保温砂浆等保温材料,从而使建筑达到保温节能作用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方便,对建筑外墙垂直度要求不高,施工进度快等优点。近年来,在工程上也经常被采用。但其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结构冷(热)桥的存在使局部温差过大导致产生结露现象,从而产生雨水的浸渍或冻融极易造成保温隔热墙面发霉。

2.1、施工因素:(1)浆体保温层施工影响因素:基层墙体处理不当,如粘土砖墙未提前淋水湿润直接涂抹时,或未清理表面油污等附着物时,一次涂抹面积过大或速度太快未压实而致局部空鼓;现场造成浆体保温材料级配不合理影响粘接强度,形成施工时局部空鼓或破坏等潜在缺陷;涂抹方法错误易造成局部空鼓发生;违反操作规程施工造成局部空鼓。(2)粘接EPS施工因素:点粘方式时,粘接面积小于30%又无锚钉固定时,形成潜在空鼓松动隐患;条粘方式时,粘接胶浆沟槽部分尺寸太小而弥死,满粘或保温板拼缝用胶浆粘死,形成排水、排气不畅及胀缩应力造成内压剥离性空鼓;钉粘结合方式时,粘接胶浆过稀粘接后马上安装锚钉压力太大,使保温板“变形开胶”假粘合,锚钉与墙形成无效连接,形成潜在破坏可能;人为因素影响:施工时不负责地采用对某些板不认真涂胶的"花粘"现象;低温或雨雪天气无防护措施强行施工,使粘接层浸水或受冻,而改变性能形成隐患

2.2、基层结构因素:(1)沉降不均匀破坏。在较长、较大建筑物结构伸缩缝附近,造成保温层空鼓或局部脱落。(2)框架结构砌体变形。框架结构外墙在砼梁柱和砌体接缝处、易发生因砌体变形而造成的保温层破坏。(3)脚手架洞口等未砌实,形成保温层局部基层不牢而破坏。(4)外墙装饰构件固定不牢、移位,形成推拉作用,致使保温层局部空鼓、裂纹后长期渗水,出现空鼓或局部脱落。

2.3、保温构造层因素:(1)保温板保温层。找平砂浆与主体墙空鼓,特别是长时间渗水,容易发生持续性空鼓扩大,使保温层连带空鼓或局部破坏;保温板表面荷载过大,极易直接剥离保温层造成脱落;对负风压抵抗措施采用不合理,如在沿海地区或高层建筑外墙采用非钉粘结合的不合理的粘贴方式,极易形成某些保温板块被风压破坏而空鼓、脱落;建筑装饰造型构造由于和周围构造形成较大的应力结构而发生裂纹、空鼓、长期渗水、冻胀等,久之形成空鼓或脱落。(2)浆体材料保温层。墙体界面处理不当,除黏土砖墙外,其他墙体均应用界面砂浆处理后再涂抹浆体保温材料,否则易造成保温层直接空鼓或界面处理材质失效,形成界面层与主体墙空鼓,连带形成保温层空鼓;保温层无有效约束而致荷载破坏,保温层表面荷载较大的,应对保温层进行有效约束,分散荷载承受;浆体保温材料和保温板形成复合保温层界面处理不合理,保温板表面不用界面砂浆处理,也易造成保温层局部空鼓。

2.4、保温材料性能因素:(1)保温板材:保温板密度太低,生产时掺入大量再生回收料或粉化严重,使保温板和主体墙形成“假粘”或自身“粉身碎骨”而局部空鼓、脱落;保温板自身应力太大,加之不合理粘贴方式或胀缩等因素,形成负风压造成局部空鼓或保温板损坏。(2)保温浆料:保温材料质量不合格,极易发生粘接不良或日久失效造成空鼓;胶粉料存放时间过长或受潮初凝使其失效,使用时造成粘接强度降低。

2.5、配套产品因素:(1)保温板粘接胶浆等配套产品:粘接胶浆和锚钉直接影响保温层的粘接牢固程度,也是当前产生外保温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粘接胶浆种类混杂,无法满足粘接EPS可靠性要求;胶浆级配不合理造成综合性能下降;锚钉选用不合理造成潜在空鼓,移位或脱落。(2)浆体保温材料配套产品:浆体保温层贴砖或与保温板复合时,钢网和主体墙连接产品选择不当形成无效连接。根据不同墙体应使用专用尼龙钢钉等具有可靠连接效果的配套产品。

2.6、其他影响因素:(1)保温层施工后,后期门窗、空调、落水管等其他工种的施工安装造成人为破坏。(2)应涂密封胶处未密封,保温层长期渗水浸润受冻。(3)其他装修施工时的人为撞击等。

3、外墙外保温技术的理论计算

本工程设计上外墙材料采用的比较普遍是粘土多孔砖和加气混凝土砌块,这两种材料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58W/m.K(厚度240mm)和0.17-0.20W/m.K (厚度240mm,自然状态)。本章以粘土多孔砖为例,保温材料采用挤塑式聚苯乙烯保温板,对板式建筑外墙的保温厚度进行计算,以求得出外墙保温层的厚度。

3.1、计算依据

依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及《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01。

3.2、墙体构造及热工计算参数的取值

内侧水泥砂浆: 导热系数λ1=0.93 W/m.K 厚度20mm

粘土多孔砖墙: 导热系数λ2=0.58 W/m.K 厚度240mm

外侧保温材料:

挤塑式聚苯乙烯保温材料 λ3=0.059×1.1=0.065 W/m.K 厚度25mm

抗裂砂浆: 导热系数λ1=0.93 W/m.K 厚度5mm

3.3、热工计算

内侧水泥砂浆20mm +粘土多孔砖墙240 mm+挤塑式聚苯乙烯保温材料25mm+抗裂砂浆5mm

公式Kp=1/(Ri+∑RP+Re)

=1/(0.11+0.02/0.93+0.24/0.58+0.025/0.065+0.005/0.93

+0.05)

=1/(0.11+0.022+0.414+0.385+0.005+0.05)=1.014

3.4结论

篇13

1.2信息网络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现代植物保护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了植物保护信息资源共享,并且实现了跨国界植物病虫远程监测及相关信息数据的即时反映,使国内外的植物病虫害预警效果良好,并有效控制、防治了植物病虫害情况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收益。目前,我国植物保护领域的信息网络化发展已经呈现出较为稳定的状态,植物病虫害防护初见成效。信息网络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有效实现了植物保护信息系统内相关信息的共享,大大提高了植物病虫害预防和预报的准确性、实效性,全国植物保护信息化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将信息网络技术和植物病虫害预报技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建立科学全面的植物病虫害监测预报信息计算机网络传输管理系统,有效提高了植物病虫害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