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可持续建筑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全面准确理解绿色施工的内涵
绿色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实施绿色施工,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
1.实施绿色施工的原则。一是要进行总体方案优化,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为绿色施工提供基础条件。二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加强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绿色施工的总体框架由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六个方面组成。
2.绿色施工不同于绿色建筑。去年建设部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体现在建筑物本身的安全、舒适、节能和环保,绿色施工则体现在工程建设过程的四节一环保。绿色施工以打造绿色建筑为落脚点,但是又不仅仅局限于绿色建筑的性能要求,更侧重于过程控制。没有绿色施工,建造绿色建筑就成为空谈。
3.绿色施工不同于文明施工。前两年,绿色施工的概念刚刚出现时,它的涵义尚不清晰,不少人很容易把绿色施工与文明施工混淆理解。当时从某种程度上,文明施工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绿色施工。随着国家战略政策和技术水平的发展,绿色施工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绿色施工除了涵盖文明施工外,还包括采用降耗环保型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能源。因此,绿色施工高于、严于文明施工。例如,《导则》中对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的保护,节材、节能措施等都有所规定。绿色施工也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各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发展状况稳步扎实地开展,避免做表面文章而浪费。
(二)绿色施工是建筑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实践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业肩负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绿色施工是建筑业积极承担这份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建筑活动一直是自然资源和能源高消耗的生产性活动之一,建筑物所占用的土地,建筑材料的加工、使用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废弃物和对周边的污染等都对生态环境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消耗的能源占全社会总能耗的近30%,建筑用水、钢、水泥等都占很大比例。比如建筑用水,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每年缺水量达60亿吨,有1/6的城市严重缺水。我国年混凝土制成量达20亿立方米,配制这些混凝土所需的用水量约有3亿多立方米,再加上混凝土养护用水量(如果按照传统做法浇水养护,水的消耗量将超过搅拌用水),相当于每年60亿吨缺水量的1/10.而且目前施工用水几乎都是自来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完全可以使用中水。尽管建筑施工水资源的消耗量相对于高水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耗水量比重较低,但是工程建设本身的流动性和临时性造成施工用水管理比较粗放,还有较大的水资源节约和再利用的空间。还有,比如建筑垃圾,根据北京、上海两地统计,每施工一万平方米平均产生建筑垃圾500-600吨。而这些建筑垃圾可以通过填埋和铺路等方式再利用。由此可见,建筑业为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的潜力巨大,责任重大。绿色施工的指导思想立足于建筑业以工程建设实践"四节一环保",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导则》在施工中如何做到四节一环保都提供了针对性控制措施,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中,涉及提高用水效率、加强非传统水源利用(中水、雨水、基坑降水阶段的地下水)和用水安全;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中,强调节材措施、结构材料的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加工和安装方法优化、围护材料的节能性能、周转材料的合理重复使用;在节能与能源利用中提出机械设备机具、施工用电照明、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选用节能的机具设备、合理设计工序和配置设施降低耗能的要求;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中,提出严格临时用地指标、强化临时用地保护、合理紧凑施工总平面布置,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道路管线和交通线路;在环境保护中,强调扬尘控制要根据不同施工阶段不同材料采取分类控制措施和指标,如土方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低于1.5米,结构安装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低于0.5米,在建筑垃圾减量化中,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40%,土石方类的达到50%等控制要点。(三)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筑业能否抓住未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家战略,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加快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入手,核心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绿色施工的提出,对企业管理和工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促使企业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组织工程建设各个环节,以创新管理方法、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的精细化管理,取代单纯依靠生产要素量的投入为特征的粗放式管理,摆脱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要求大力推广应用新型环保材料和节能型设备,应用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加强数字化工地等信息技术应用,并大力发展建筑标准件,加大建筑部品部件的工业化生产比重,从而有利于构建密切联系生产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和推广机制,增强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建筑业技术进步的步伐。绿色施工的提出,必然对施工现场一线工人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需要重视并加强工人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对一线农民工的培训教育,保证绿色施工的实施,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四)绿色施工是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仍然主要通过铺摊子、比设备、拼人力来获取企业效益,往往最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关注社会效益,对环境效益还缺乏足够认识。企业项目组织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施绿色施工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要高投入,影响工期和经济效益,相反会增进了企业的综合效益。
首先,绿色施工是在向技术、管理和节约要效益。绿色施工在规划管理阶段要编制绿色施工方案,方案包括环境保护、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措施,这些措施都将直接为工程建设节约成本。因此,绿色施工在履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节约了企业自身成本,促使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其次,环境效益是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建筑业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势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而形成潜在效益。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如果扬尘、噪音振动、光污染、水污染、土壤保护、建筑垃圾、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等控制措施到位,将有效改善建筑施工脏、乱、差、闹的社会形象。企业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有利于取得社会支持,保证工程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乃至获得市场青睐。所以说,企业在绿色施工过程中既产生经济效益,也派生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最终形成企业的综合效益。
二、加快推进建筑业绿色施工的步伐
(一)加强研究和积累,建立完善绿色施工的法规标准和制度
我国的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势头良好。部里出台《绿色施工导则》仅仅是一个开端,还属于导向性要求。相关绿色施工法规和标准都还没有跟上,尤其量化方面的指标,比如能耗指标。因此,我们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
一方面要在推进绿色施工的实践中,及时总结地区和企业经验,对绿色施工评价指标进一步量化,并逐步形成相关标准和规范,使绿色施工管理有标可依。比如《导则》中评价管理属于企业自我评估,有关评估指标和方法尚需要企业结合工程特点和自身情况自我掌握。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我们将把一些企业的好经验及时总结和研究,条件成熟时上升为标准,有些还可以上升为强制性标准。
另一方面研究建立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绿色施工责任制及社会承诺保证制度,促进各方企业在绿色施工中自觉落实责任,形成有利于开展绿色施工的外部环境和管理机制。
(二)以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能够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此,《导则》专设"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一章,鼓励各地区通过加快试点和示范工程,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同时制定引导企业实施绿色施工的激励机制。目前,要对绿色施工应用示范工程的技术内容和推广重点做进一步研究,逐步建立激励政策,以示范工程为平台,促进绿色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多更快地应用于工程建设。此外,要在相关的工程评优中,加入绿色施工的内容要求,提升工程的绿色含量,强化激励作用,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三)加强绿色施工宣传和培训,创造良好运行环境
篇2
2.1工程设计环节的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设计指的就是对工程建设所需的经济、资源、技术、环境等展开综合分析与论证,编制合理设计方案的活动。在进行土木工程设计的时候,需要对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工艺先进行、结构安全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且对施工、使用、拆除等环节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考虑。所以,在设计环节中,一定要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应用。在进行具体设计的时候,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纸设计,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设计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保证设计规范的统一,深入理解与运用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而促进土木工程建设的顺利完成。
2.2工程施工及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2.2.1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材料是土木工程建设的根本,新材料的产生会促进土木工程的快速发展。现阶段,土木工程的主要材料就是钢筋混凝土,其生产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粗细骨料、掺合料、外加剂等。在生产水泥以及混凝土的时候,从原材料开采、加工、配制、生产、使用、报废等全过程均面临着资源、能源、环保方面的严格挑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材料的可持续发展。要想实现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保证混凝土的绿色化转变。针对混凝土的绿色化转变而言,一定要尽可能提高其使用年限,比如,将重要混凝土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年限由以往的50年增长为100年,这样就可以节约建筑维修、重建、拆除等方面的消耗,同时也可以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2.2.2工程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施工从施工准备、施工到竣工,在整个过程中都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并且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如对人居、生态、资源、环境等进行保护。所以,在实际施工中,必须加强以下内容的落实。首先,强化建筑场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在土木工程建设中,一定要对古建筑、植被以及周边重要建筑设施等进行有效的保护,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方案,降低施工影响。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对人工与设备的投入,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防止其破坏环境、浪费材料与资源。同时,一定要拟定关于室内外空气、噪音污染的施工措施,并且予以严格落实,实现土木工程建设的预期目标。其次,实现材料与资源的节约。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能源消耗与建筑废料、垃圾的产生。40%的能源消耗用在了建筑物上,30%的能源消耗用在了交通上。所以,在进行建筑物设计与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寻求节省能源的方式,加强对太阳能、风能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实际施工中,秉持“变废为宝”的原则,尽可能降低材料损耗,可以回收废砖石、混凝土等材料,充当要求不高的填充材料与地面材料,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工程材料,也保证了工程整体质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手段。最后,制定科学的管理及监督机制。在土木工程建设中,除了制定施工项目管理目标,规划实施项目目标组织、程序、落实责任之外,在开展项目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予以贯彻落实:实际施工中一定要尽量减少场地因素的影响;全面提高材料与资源的利用率,增加材料的回收率与再利用效率;强化人员与机械设备的统筹安排等。在落实这些措施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土木工程质量达到使用标准。高质量的工程项目,能够有效增加项目使用年限,降低项目运行成本,有助于使用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充分体现。
2.3工程拆除的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结构在满足设计要求使用期限后,需要进行淘汰与拆除,在进行拆除的时候,必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出现一些建筑垃圾与废弃物。通常情况下,建筑垃圾都会占用一定的土地,降低了土壤质量,影响了空气质量,导致水域受到污染。针对这些情况而言,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建筑物拆除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针对达到使用期限的建筑物而言,可以先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测试,如果发现其主要结构完整、承载力满足要求,没有其它严重危险问题,可以延续其使用期限,之后对建筑物进行全面的支护与维修。其二,在建筑物拆除之后,一般都会产生大量的垃圾,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产生的这些垃圾进行分类、回收以及再利用。比如,可以将混凝土块磨碎,除去杂质后,将其当作是骨料予以使用,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工程材料,降低工程造价,还可以保证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篇3
绿色建筑是一个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所以具有一般系统的功能和特征。联结合并构成系统的各相关要素,通过协同关系实现其高效、可持续、最优化地发展和运行。绿色建筑是在建筑运行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多学科范畴交互、横跨多尺度领域、牵涉多个相关主体、硬科学与软科学共同支撑的系统工程。
(2)与自然环境共生的原则。
绿色建筑设计最基本的内涵即尊重自然,生态优先。这一原则强调在建筑的外部环境设计、构建和使用过程中加强对原生态系统的保护,要认识到保护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重视气候、国土资源等条件。保持建筑周边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平衡。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对受损甚至退化的生态系统采取生态修复和生态重建的措施。以不同方法合适地利用自然,如充分利用阳光、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合理使用水资源及其他无害的自然资源。考虑隔热、防寒、通风、遮蔽阳光直射等因素来设计建筑结构。与自然环境共生的原则要求绿色建筑。
(3)高效性原则。
据有效的数据显示,建筑耗能大约占世界总耗能的40%,因此"绿色建筑"成为21世纪建筑界的新宠,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在建筑中进行节能环保设计,发展节能节地、平衡生态环境的新型建筑。绿色建筑设计应着眼于提高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进而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和其他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乱排和垃圾乱倒,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4)地域性原则。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建筑的历史见证了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历程。由于全球各地区地理环境、生活习惯、风俗文化等因素的不同,建筑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景象。绿色建筑的设计应密切结合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条件,包括地理气候、经济现状和文化风俗等,同时综合分析传统建筑在资源和环境紧缺条件下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策略,制定与地域特征密不可分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设计指导和技术标准,选择相应的策略、方案和技术。
(5)健康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绿色建筑在设计时通过营造建筑室外环境和调控建筑室内环境,构建有益于人身心健康的环境,包括生理上舒适健康的建筑热能、声音、光照和空气质量环境,以及心理上对人的心理健康有极大好处的空间氛围。
(6)经济性原则。
绿色建筑并不意味着经济成本的高额支出。绿色建筑设计应基于对建筑全生命周期运行费用的预算,评估设计方案的投资和消费,从而提出有利于减少成本支出的具有实际可实现的经济运营优选策略;根据实际项目的经济水平和建设需求选用可适用的技术方法,努力实现主动式技术与被动式技术的相互补偿和协同运作。
(7)进化性原则。
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察各方法的技术更新和连续发展的可能性,通过采取灵活的、对未来发展变化具有弹性适应性的方案,在设计中为后续技术系统的升级换代和新型应用的添加保留操作接口和载体,从而保障新系统与原有设施的协同运行。
2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体系
传统的建筑体系以人为本,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相结合的人工环境体系。其设计目标主要考虑三个因素,分别是是建筑质量、费用和时间。绿色建筑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态思想,它把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活环境,看得同经济发展、财富积累的地位一样重要。绿色建筑的核心是按照生态发展原则来调整人类的行为模式。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应逐步转换为以降低建筑对环境带来的压力为中心,这是绿色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在目标体系上的关键区别。在确保建筑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可信性的基本要求外,建筑设计将以降低环境压力作为评估各方利益的参考标准。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应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美丽的使用场所。在传统建筑三要素:造价、功能、美学之上,绿色建筑设计目标体系还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自然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材料和其他自然资源。传统能源对自然资源的大量耗费对环境带来了极其负面的影响,所以能源利用的目标应该是通过对传统能源的可持续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能源效率要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消耗来尽可能小地破坏环境,从而尽可能多地给使用者带来各种效益,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能源。②室内外环境。绿色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基于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探索和构建健康、宜居的室内环境。选择对人的身体没有伤害的材料,控制可能危及人体健康的辐射,电磁波和有毒气体等,有效进行对环境温度、湿度的控制,整合光照、通风、换气、室内外空间的过渡等条件,使用者可以尽情享受自然景观。③环境负荷。包括垃圾、废弃物。转变以往对废弃物直接抛弃处理的想法,培养废弃物就是可再生原料的生态观念。尽可能降低废弃物的危害,避免废弃物的处理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不同类型的废弃物应分门别类进行回收,形成再生资源化系统。④地域性。文脉:旨在维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提高城市和社区生活的生命力;灵活性:应预见使用阶段新的需求变化,使用寿命结束后的拆除再利用及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技术:绿色设计主张采用适当技术,目的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二次伤害,创造健康的生活氛围。绿色设计技术的选择原则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区域,由当地的生态环境、经济现状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文化风俗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技术策略。
篇4
《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为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六项保障措施:即运用行政手段,运用经济手段,运用科教手段,运用法律手段,运用示范手段,加强国际合作。这六条缺一不可,但以运用科教手段为基础。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和再生能源技术、先进的制造技术以及环保技术的发展,为缓解资源短缺、抑制环境恶化、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强有力的支撑。
3.科学技术的现状决定了中国人的消费方式
同样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也有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缺乏、基础性研究工作严重不足,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我们不能无视眼前的问题,更不能幻想可持续发展会自动实现。因此,加强基础性研究,加强技术创新,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目前所面临的中心任务。当然这是一个缓慢而持久的过程,因此我国目前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改变我们的消费方式来适应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使用更少的自然资源、减少污染和对健康、安全的危险等等,来逐步推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4.我国的建筑业及其施工是能耗与污染的大户
建筑业是目前对天然资源和能源资源消耗最高、建筑能耗已接近中国社会终端总能耗的30%,同时也是破坏土地最多、对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是对不可再生资源依存度非常高的行业。
据统计,每年建筑工程的材料消耗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比例大约为:钢材占25%、木材占40%、水泥占70%。我国水泥产量目前占世界总产量的50%左右;据测算,60%的水泥用于商品混凝土或现场混凝土的拌制,则全国混凝土总的用量约为15亿m3,由此估算用于混凝土中的砂、石、水泥等基本原材料年用量分别约为10.7亿t、17.3亿t、5亿t,每年须开采砂石近30亿t,资源消耗数量惊人!
砖瓦行业是对土地资源消耗最大的行业,目前实心粘土砖在我国墙体材料中仍占相当大的比重,是我国建房的主导材料。我国至今仍有砖瓦企业约8万家,占地33万多hm2,每年烧砖7000多亿块标;隹砖,取土14亿m3,相当于毁坏土地了万多hm2。
其他建筑材料如玻璃、纸面石膏板、轻钢龙骨、塑料型材、建筑涂料、防水材料等等这些材料的生产与消费,同样消耗了数量惊人的自然资源。
我国建筑工程的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要高,反过来,我国对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的再生利用比例却很低,也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还有液压设备液压油泄漏的污染,柴油设备引起的空气和噪音污染,水泥加工和运输造成的空气污染,沥青池、石灰池所造成的空气污染等等由建筑行业引起的污染也很严重。
5.我国建筑施工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很多,依据我们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这些问题要完全到解决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5.1材料的使用和资源的匮乏
我们目前所用的模板中,常用的有木模、组合钢模、竹子模板等,但由于我国森林资源匮乏,国家提倡使用组合钢模、竹子模板等,但从使用的方便性和保证工程质量(不漏浆)的角度看,木模是比较好的,因此目前相当多部分的工程还在使用木模。
还有用于围护和承重的砖,由于我国土地资源有限,国家提倡使用利用工业废料制成的砌块,尽量少用或不用黏土砖,但从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隔音效果以及砖的质量和制砖的污染等方面还是黏土砖好。
5.2液压设备的优势与漏油问题
目前土方工程机械有90%为液压操作,且相当部分设备为国产设备,时有机械油外漏问题,不仅造成对土壤的污染问题,同时还造成资源的浪费。但液压操纵设备较钢丝绳操纵设备的力要大,吃土深,使用方便,施工效率高,目前在建筑行业使用非常普遍。
5.3柴油锤的污染
在预制桩的沉桩方式中,由于柴油锤较其他沉桩锤使用方便,沉桩质量容易保证,技术容易掌握,价格也合适,目前大量使用柴油锤,从而引起噪音和空气的污染严重。
6.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6.1基础施工中避免污染、节约资源
基坑的围护尽量采用可回收利用的钢板桩,不仅钢板桩密封效果好,而且可节约资源。沉预制桩尽量采用震动沉桩,避免柴油锤的空气和噪音污染。在深基础中,尽量设计成现场灌注桩,可避免预制桩的接桩和截桩所造成的材料浪费,还可减少配筋,做到尽量节约资源。
6.2混凝土施工中避免污染、减少浪费
在受力钢筋的连接中,尽量采用目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的机械连接,机械连接避免了传统焊接的明火、空气的污染,而且操作方便、安全、连接可靠。混凝土投科中的投料顺序,要注意将水泥夹在骨科之间,避免水泥灰扬尘,造成环境的污染。尽量采用商品混凝土和商品砂浆,可减少砂石现场散堆放、倒放等造成的损失达5%~7%,节约水泥10%。混凝土的养护尽量采用太阳能、洒水等自然养护,以节约能源。
6.3工人偷工造成质量问题和浪费应该尽量避免
公路是由路基和路面组成,路面则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组成,为了节省材料、降低费用,我们往往作成几个面层和几个基层,而工人有时工作不负责任,想到反正上面还有几层,因此不认真施工,不仅造成公路的质量问题,还加大了上层好料,造成浪费、提高了费用。内外墙粉刷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教育工人尽量避免。我们应该大力推行每一次施工到位,减少耗材、耗能和环境污染。
6.4废弃砖瓦在建筑工程中的再生利用技术
城市老建筑和小城镇建筑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砖混结构,这些建筑报废后产生的大量废弃砖瓦将可以在建筑工程中得到重新利用。
在废弃混凝土公路的处理上,我们目前进口的设备“平地王”,可将废弃的公路的混凝土破碎成大小均匀(约2~3cm)的颗粒,重新利用其作为混凝土的骨科使用,这就是国外推行的公路路面再生和废旧材料的利用,既去掉了破碎的混凝土路面,减少了污染,又利用了废料,节约了资源,可谓一举两得。
6.5加强工地现场管理
加强工程物资与仓库管理,避免优材劣用、长材短用、大材小用等不合理现象。尽量就地取材,减少建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坏及浪费。加强施工组织管理,使建筑垃圾产生量占建筑材料总用量的比例尽可能降低。工地还要重点加强对沥青池和石灰熟化池的管理,减少空气污染。
7.结束语
篇5
1.2从传统工业建筑到现代工业建筑
在人们的观念里,相对于民用建筑,工业建筑追求的仅仅是经济实用。一般的工业建筑给人的印象总是“笨重”、“庞大”、“丑陋”、“粗犷”等,这是人们对工业建筑的基本认识。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分工有了新的变化,产业结构已经与数十年前不同,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也由粗放式为主转变为集约式为主,企业的升级改造日新月异,现代化的高精尖工业取代了传统工业。在此背景下,工业建筑也有了新的需求:一方面,出于对人员的健康保护,对建筑室内外环境要求更高了,与此同时,建筑的建造成本和能源消耗也大幅提高;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工业建筑形象也有了新的需求,工业建筑也需要成为体现时代特色和精神诉求的新建筑。
2工业建筑的优势和价值
工业建筑的优势在于其具有典型的示范性样板作用和独一无二的创新优势。现代建筑先驱格罗皮乌斯认为,工业建筑应当是住宅建筑的样板。一直以来,工程师就寻求用最少的劳动力、时间、原材料和资金生产出最简洁产品,工业建筑很早就已经开始在工厂像其他产品一样装配和制造,这比建筑行业为住宅建筑采取同样的预制装配措施要早得多。在这一方面,工业建筑无疑是具有领先性优势的。对每一项建筑工程来说,有技巧性的、创新性的方案,包括形式、材料、色彩、从内而外每个细节都体现出完整、清晰的观念。工业建筑由于其特殊性在追求绿色建筑的创新方面更具优势。新的材料、形式、构造细节等,都可以在绿色工业建筑中得到尝试创新,在这一方面,工业建筑面临的不仅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巨大的机遇。
3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业建筑
3.1绿色建筑的发展成为社会主流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源自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聚焦于建筑技术发展的研究,希望通过技术的进步取得建筑节能领域的发展和突破。绿色建筑关注的范围,既有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和既有构造节点的创新研究,也有新型建筑结构体系的探索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诸多方面。随后数十年,关于绿色建筑的实践在世界很多国家展开,众多的研究成果包括建筑节能技术、绿色种植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技术、循环再生技术等逐渐应用于建筑实践。时至今日,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成燎原之势,遍布全球。
3.2绿色工业建筑中离不开设计
工业建筑的绿色节能设计不是一个单独学科,是一个设计与实践结合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工程要求从前期的规划中就考虑建筑的低碳策略,将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概念引入,并贯穿到整个设计之中。设计伊始就应该有各专业工程师介入,共同制定建筑的绿色计划。例如,如果暖通工程师最初没有介入的话,后期往往是很多补救的措施,这些措施将难以成为最优化的措施,进而造成浪费。以建筑节能为例,节能设计首先要有节能设计的目标,目标的设定应该是科学合理、符合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节能设计的目标又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长远观点。这个目标,除了满足国家规定的节能百分比要求外,还可以根据项目特点提出更高要求。只有不断的提出更高要求,才能不断取得突破和超越;在指定节能目标的基础上,要综合各方面因素,选取最合适的节能技术和策略,这一步则是最为关键性的,是决定性的。同时,建筑节能的技术需要合理组织、灵活运用,不能简单堆砌或者顾此失彼。没有合理规划的节能措施往往难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反而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4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建筑
早在2010年6月,我国《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就已经编制完成,并于同年8月由住建部批准颁布。在此《导则》基础上,由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会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14家单位参编的《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已于2011年通过审查,2013年8月,2014年3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绿色工业建筑”的概念,抓住了工业建筑的特点和共性问题,并为各行业工业建筑进行绿色设计提供了有力依据和评价标准。该标准针对工业建筑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外环境和污染物控制、室内环境与职业健康、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评价标准。其中,关于室内污染和职业健康部分的评价标准,是《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的创新之处,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4.1绿色工业建筑与节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大量土地资源消失,建设项目中节地的要求也越来越突出。绿色工业建筑节地,首先要充分研究工业生产形式以及内部的物流特点,再以此为依据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其次,设计合理高效用地的单体建筑也非常重要。要地上、地下统筹考虑,充分考虑立体空间的应用,打破以往工业建筑以单层空间为主的思维,充分研究、科学论证,做到疏密得当、简洁高效;第三,要充分利用非耕地类的土地如荒山、荒滩、劣地等,尽量不占越来越宝贵的耕地资源;第四,在工业建筑设计中,要合理处理建筑物内产生的废弃物、污染物,以免污染周边耕地,这也是节地的重要体现。
4.2绿色工业建筑与节能
能源节约和新能源的开发是解决当今能源危机的两个重要方面。因为建筑的能耗占到全社会能耗的30%~40%,因此,建筑领域的节能在整个社会的节能中至关重要。工业建筑在节约能源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在绿色工业建筑设计中,能源消耗应该成为一个重要设计目标参数,这个参数决定着工业建筑设计从最开始选址到正常运行的每一个细节:在总体规划和选择结构形式中,要明确地根据太阳的方位来判断;要将气候条件和拟采用的绿色技术相结合;要合理组织流线以减少交通方面能源消耗;要充分利用工业建筑运行过程中的采暖通风空调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为生产服务。总的来说,优秀的绿色工业建筑内部仅仅需要很少的机械或者人工采暖、通风和采光。关于绿色工业建筑的节能,建筑师应形成以下认识:首先,最便宜的能源其实就是好的节能设计方案,好的节能设计方案是最佳选择;第二,因为要充分利用被动式太阳能。而且,现代工业建筑往往有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采暖、自然通风等被动节能措施;第三,有条件时,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尽管目前可再生能源相对昂贵且效率不及常规能源,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能够节约石化矿物能源且环境污染小。就太阳能应用来说,尽管目前应用太阳能比较昂贵,但使用太阳能仍然是值得的。目前,国外很多绿色工业建筑在设计中尝试用技术方法将可再生资源转变为电能、热能等建筑消耗的能源,实现了太阳能建筑设计一体化。例如,在屋顶安装太阳能光电装置和风力涡轮发电装置,将太阳能和风能转化为电能等,实现建筑自身能源供给平衡,即建筑运行不再需要额外的能源供应,甚至建筑自身产能大于消耗,并能将剩余的电能输送给城市电网。绿色工业建筑节能主要是护结构的节能,包括屋顶、外墙、门窗等部位。在这些部位,要优先采用绿色环保建材作为保温隔热材料,以起到节能作用。高性能保温隔热材料一方面可以减轻建材的使用量,另一方面也能减轻建筑结构自身重量,减少热量损耗和资源损耗。同时,建材使用量降低可以加快施工进度,节约了人力资源。
4.3绿色工业建筑与节水
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据有关资料,我国人均淡水供应只有2000m3,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世界平均水平是3000m3)属于缺水国家。同时,我国人均淡水供应正在急剧减少。另一方面,我国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南方较为充足而北方严重缺水。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由于以前粗放式的发展,我国大部分河流和湖泊等天然水源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超过6亿人口正在饮用被污染的水。对于绿色工业建筑的节水,要从开源、节流、高效利用和创新利用4个方面考虑。开源方面,主要是提高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工业建筑一般所占区域大,建筑层数低、屋顶面积大,同时地面铺装面积大,雨水完全靠自然渗透是不现实的,反过来,将屋顶、硬质路面、广场等区域的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净化,将会是一笔不小的资源;节流方面,主要是减少水资源流失和浪费;高效利用方面,是指利用技术创新,安装节水型设备和器材,正确、科学地设计城市管网,使水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合理;创新利用方面,是指依托技术创新,加强水的循环使用。可以通过污水、废水净化系统、中水系统等设置达到这一目的。
4.4绿色工业建筑与节材
根据法国《环境建筑报》,绿色建筑材料可分为以下5个类别:材料有利于环境;不含有某种有害成分;可减少建造、维护、拆除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建筑运行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有助于形成安全而健康的室内环境。绿色建材的宗旨是保护人体健康、保护环境的。绿色建材在生产中,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大量使用工农业或者城市废弃物,尽量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生产出的建材无毒、无污染、无辐射,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目前,业内绿色建材主要有以下三类:首先是一些传统绿色建材,如钢材。这类建材的特点是可回收、可循环利用。虽然材料的生产消耗了大量能源,但材料的重复使用有利于节材节能;其次是用工业生产和建筑废弃物为原料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制造的建筑材料,如利用建筑废弃物现场制造各种砖材。据报道,我国某企业研发出一种移动式建筑垃圾处理———制砖组合生产线,即移动制砖工厂。该生产线将建筑垃圾处理移动破碎站与移动制砖机配套,把“砖厂”移动到拆迁和施工现场,现场制作道牙砖、植草砖、广场砖等十几种市政用砖。这类建筑材料的特点是既获得了新的建筑材料,又消化了大量废弃固体垃圾,一举两得,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第三类是新研发的各种新型绿色建材。这类建材主要特点是在某些方面有着很强优势,如保温方面。对于新型建材是否能够推广,还要综合各方面因素由市场进行判断。对于建筑师来说,一方面在设计中要积累材料信息,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积极使用新型绿色建材,同时,也要加强甄别能力,防止因为绿色建材鱼龙混杂而失去判断力。
4.5绿色工业建筑与职业健康
传统工业建筑中一般都有大量余热和烟尘散出,大量化工类工业建筑不断排出大量酸、碱、盐等腐蚀性物质或者有毒、易燃、易爆气体,还有很多工业建筑内部时刻产生大量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现代绿色工业建筑设计中,要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要关注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人的精神健康,力争创造宜人、舒适、高效的绿色空间。在这里,不仅仅生产活动能够高效有序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也能够得到满足。具体设计时,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例如迪斯•乔比恩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法兰克福奈尔曼售后服务部中,企业决策者和建筑师力求给广大员工提供积极的趣味性空间。整个设计强调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的重要性,并且按照人员规模和比例精心设计建筑结构,同时为员工设计了精彩的生态休息大厅作为交流的场所;再例如德国诺伊格鲍尔与罗斯设计的格特拉克研发中心,设计理念强调建筑的开放性、交流性。在建筑师的精心设计下,该建筑内部各部门之间清晰可见,视觉上形成沟通。
篇6
1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的介绍
1.1绿色生态建筑。绿色生态建筑又称为生态化建筑以及可持续建筑,其实这是一个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最终目标就是在建筑的使用周期内尽可能最大化的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并且可以为人们提供健康、节能、舒适的使用空间。建筑的具体措施是要根据地区的自然环境,将建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相结合,并且合理的安排建筑与其他因素的协调关系,将建筑物与其周围的环境组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结合体,如图1显示的绿色生态建筑。1.2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是指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的情况,采用一系列当下先进的材料、施工机械和控制技术实现建筑系统能达到最佳水平,而且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还能减少建筑的能耗。此设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求从对环境的影响、建筑内环境和建筑寿命内总投资等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并做出决策。建筑的寿命包括设计、施工、运营以及拆除进行再利用等,而其设计阶段的决策将对以后各阶段的费用和效率造成重大的影响,因此为避免建筑在整个使用周期内出现因为设计不当而发生的问题,就必须加强设计和管理的水平,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建筑施工的投资,还要对建筑之后的运营进行预算。1.3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便是发展,其要求社会、经济、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既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以及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又要实现经济的长久发展。1.4绿色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共同的目标,尤其是目前的建筑已经开始由高能耗,高污染发展模式向绿色环保型模式转变,而绿色生态建筑则是该转变的关键步骤。可持续发展表达出的是一种人们的共同目标,即人类现在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的同时,也不应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造成威胁。发展是人类生存的首要目标,而建筑在其施工和之后的运营过程中以各种形式进行大量的消耗、转化自然资源的过程,势必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也肯定会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现在一些建筑单位己经意识到只有通过绿色生态的建筑设计才能减轻建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建筑领域内,“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设计理念应运而生,其中包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绿色生态的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相比较绿色建筑更优先考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情况,其从考虑高效利用可再生资源,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以及建设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入手。
2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设计要求
2.1因地制宜。我国内幅员辽阔,跨越多个气候区,不同的地域气候的差异也较大,因此导致了绿色设计的策略也大不相同,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以及其他环境条件,以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被动式制冷和集热,从而能够有效的减少由于能源浪费导致的能耗和污染。例如在日照充足的地区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而在寒冷的地区则应把战略目标放在建筑保温材料上。2.2依据国情。从经济上来说,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过程要想从农业经济迈过工业经济而直接进入知识经济,即在达到工业经济目标的同时也同时能够实现更高的现代化目标,我国国内的环境特殊性决定了我国不能照搬原有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也不可盲目的引进国外绿色技术和产品,更不可先进行经济的发展再治理环境污染,而应在发展的同时在发展的规划上加上生态化、信息化水平等基本的生态衡量指标,即在实现不断进步发展的同时进行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促进可持续发展。2.3加大采用节能新技术。绿色生态建筑的本质是在其使用周期内减少能源的消耗并增大其使用效率,最终能够建立健康舒适环保的居住环境。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则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所处的气候环境特点、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绿化情况等条件,经过专业人员进行综合考虑提出生态节能初步方案,并且在后期的设计中,规划建筑、给排水以及电气专业的相关特点进行密切合作和有机整合,最终能够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节能环保设计体系,并在技术保证下尽量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加大能源的利用率的同时能够保证其效率。2.4重视建筑整体的设计。建筑整体设计的质量好坏直接对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文化背景以及经济等多个方面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进行整体的全面设计,而不能照搬其他不同地域的先进的绿色技术经验,最终导致绿色生态建筑整体上出现问题。例如在寒冷的地区如果门窗的热工性能太差的话就将会降低蓄热材料和墙体保温性能发挥。2.5加强环境的绿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问题也是越来越关注。环境的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也能生活氛围造成改善,比如绿化覆盖的地面可降低水分的蒸发从而可以形成舒适凉爽的环境。当前建筑环境的绿化主要包括居民小区周围环境的绿化和建筑的立体绿化。建筑小区的周围环境绿化主要从减少水泥等硬化铺地入手,尽量加大草坪的覆盖面积,多种植绿色植物,即使必须采用硬质的地面也可以采用能够渗透的生态砖铺地,促进水资源的循环。
3加快绿色建筑设计的建议
3.1发展建筑新材料。建筑材料的节能是指在建筑材料的制造过程中对能耗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实现建筑的环保节能效果。由于大部分的建筑材料在制造时需消耗大量的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应尽量选用能源消耗少、制造工艺相对简化的建筑材料,相关企业也应在研发新型环保建材上加大力度。3.2提高认识。我国虽物产丰富,但是人口基数大,且之前无节制的开发、生产导致当前资源的短缺,耕地、森林以及水资源都减少的很大,并且环境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因此从人们的思想上入手,提高人们对绿色生态建筑的认识是促进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3.3循环利用。绿色生态建筑应从节约能源和材料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的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重复利用,能够有效的降低资源的浪费造成环境的破坏,并且可以促进绿色生态建筑能够长久的运作下去。
4结语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面临着许多的能源匮乏问题,环境状况也是令人堪忧,我国的自然资源也相对的匮乏。现如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如果我们能够从环保节约的条件出发,对绿色生态建筑进行全面的设计,就能够有效的降低能耗,保护环境,从而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者:陈俊 单位:重庆市设计院
参考文献
篇7
(1)节能建筑:上世纪末,由于全球对石油、矿产等不可再生能源进行普遍无节制的使用和开采,造成了世界性的能源危机。能源危机爆发后,节能建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为了炙手可热话题。顾名思义,节能建筑就是通过设计与技术手段,考虑气候与能耗因素,遵循节约原则,降低建筑在建造、使用、维护过程中的各种能源消耗,是一种能效利用率高的建筑。我国《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颁布于 1986 年,表明了我国在 80 年代贯彻国家节约能源的政策下,研究学者就已对建筑降低使用能耗有初步的研究成果。2005 年随着节能省地型建筑的提出,政府部门对建筑在节约能耗、节约水资源、节约材料、节约用地方面做出了更为具体的新要求。
(2)生态建筑:意大利建筑师 Paola·soleri 以生态学范畴的理论为基础,将其交叉融合至建筑学邻域,取建筑单词的前半 Arc,结合生态学的后半 ology,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创造了建筑学的新方向——建筑生态学(Arcology)。这标志着将建筑视为地球生态的一部份,将建筑融入整体生态环境考虑。但由于两学科多方向的深度交织、多元化发展等原因,造成生态建筑概念界定不确切,给生态建筑概括出一个既简单又明确的概念非是易事。部分研究人员将有机建筑、地域建筑、自然建筑、绿色建筑、气候建筑、健康建筑甚至御寒建筑、空气上升建筑等同于生态建筑,虽然这些类型建筑在某些方面确实符合建筑生态学范畴,但片面的将生态建筑等同于它们是不准确的。确切来说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结合体。”
(3)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概念同样最开始出现于二十世纪末,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将绿色建筑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创造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中全生命周期指建筑从初期规划开始,到建筑设计、具体施工、投入使用、围护管理直至最后报废拆除的整个过程,最大程度上压缩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控制不可回收利用建筑垃圾的产生。可以看出绿色建筑是凌驾于节能建筑的理论,它包括了能源节约与环境节约方面内容,其考虑同时涵盖了经济和环境因素。绿色建筑把环境和建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总体考量,注重各专业的相互关联,从建筑生命周期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减少建筑对使用者和整体环境的有害影响。
(4)可持续建筑:可持续建筑的概念和由其衍伸的原则、技术、评定等理论的形成,都源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由于世界范围内对可持续发展概念定义的共识,因此可以将可持续建筑定义为:对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贡献的建筑,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所构成危害的建筑。可持续通过结合环境,降低建筑的建设对周围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满足居住者的身心健康需求。可持续建筑是综合全方位考虑减少能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健康、提高效率的建筑,使建筑既满足当代人们的舒适合理需求又有利于后代未来的生存发展。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可持续建筑判断标准有四原则一因素,具体包括:资源应用效率原则,能源使用效率原则,污染防止原则( 室内空气质量,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环境和谐原则及前述原则的研究评定因素。
不仅大部分群众分不清楚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概念定义的不同,自建筑技术科学向着生态、环保、节能等方向衍伸后,有部分研究学者也将其概念视作等同。
但从上述各理论概念定义可以看出,虽然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都与能耗、环境结合程度、生态等有关联,虽有相似,但其内涵与外延都存在差异性。
节能建筑的关注点主要在能耗,绿色建筑的关注点主要在节能与环保,生态建筑的关注点主要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利用,但可持续建筑理念涵盖了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交通出行、政府管理、住房和建造环境的内容,并不是单纯的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都是可持续建筑的一部分,但它们不是可持续建筑的全部。可持续建筑在强调效率同时更注重建筑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它降低了因建筑引起的自然环境的污染,扩大了建筑物外部效应的作用范围,不仅着眼于当前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并放眼于未来考虑了建筑物对子孙后代的影响。
2 研究的范围界定
由可持续建筑的概念界定可以看出,它是一个综合、复杂、涵盖面广的概念。可持续建筑与科学技术、自然环境及社会意识之间的各个层面都具有理论上的关联或重合。在空间范畴上具有与环境整体协调的特性,在时间范畴上具有全生命周期的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可持续建筑的关注层面从宏观来说可以是整个区域城市的范围,从中观来说可以是整片居住社区的范围,从微观来讲又可以对单体建筑或建筑内某个具体空间进行研究。
本篇论文的研究以夏热冬冷地区作为地域范畴,选取可持续建筑在居住社区整体层面的理解作为研究对象,对小区在整体层面上基于气候分析的布局、朝向、遮阳、自然通风,能源资源利用,生态绿化,文化继承等方面的可持续设计研究。
二、可持续建筑的自然观
1 地域性传统的建筑倾向
传统地域性建筑在长时间内不断的适应自然生态变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和地域气候条件动态适应,逐渐形成了特定的建筑风格。例如夏季炎热多雨的山区地区,干阑式建筑底层架空的设计,有效的避免了潮湿空气对室内环境的湿度影响;在南方采用坡屋面小天井院落的房屋为多,原因在于较小的天井面积可减少建筑接受太阳辐射时间,一方面在夏季天井口的烟囱效应可保证优质的自然通风,另一方面雨水从坡屋面落入天井流畅的排出室外,相反在北方建筑中,需要较大的中庭面积才能保证冬季接受较长的日照时间。
建筑不仅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更是当地文化的承载地和凝聚地,建筑的人文环境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也是住区生态价值的重要体现。
如图 2-1 所示,建筑的设计不能仅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还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人文因素,体现出继承传统的人文地域价值。现代的地域性建筑不仅强调建筑外观上的地域性,并强调当地材料和技术的应用,尊重地方文化,继承和发展当地的传统建筑施工技术、生产技术和建筑形制。
2 尊重自然环境的倾向
自然环境在人类事物中发挥着原动力的作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与自然相处的历史。不同地方的自然环境对当地的物质文化和生产技术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但人们对与自然的敬畏是相同的,建筑空间环境依赖和顺从于自然环境。 自古我国传统村落的选址讲究面水背山,坐北朝南。坡向和坡度大小会影响建筑的日照和自然通风,将房屋建在向阳的南面山坡上可使建筑受到较好的日照和自然通风。南坡是太阳照射最为直接,辐射量最大的坡向,也是物体投射阴影最短,遮蔽程度最小的坡向,因而南坡是冬季最暖和的地方;同时,南坡夏季具有较为舒适的东南风,而冬季由于山坡的阻挡,寒冷的西北风影响较小,故而保暖效果相对较好。
3 生物气候建筑倾向
必须考虑地区内的气候条件,根据地区内的气候特征如太阳日照与太阳辐射、风向降水和湿度、气温等因素选取有利地形和建筑朝向,日照和通风也是可持续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
例如夏季通风和冬季防风对于住宅建筑的节能和舒适性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住区选址时应顺应当地夏季主导风向,最大程度利用自然通风,尽量避开冬季主导风,以降低建筑耗热,提高室内热舒适度;同时,住区必须避开工业污染区,尤其不能设置在污染区风向的下游。一般而言,各地区冬夏季主导风向并不相同,则需要通过权衡判断来解决通风与防风的问题。
通过土地的高效利用,优先采用被动式设计,有选择的结合主动式设计。通过建筑平面的优化、材料和能源的节约、表皮优先和建立生态补偿等设计策略达到建筑的可持续目标。
三、可持续建筑的技术观
在可持续建筑技术方面,可采用以传统为背景的低技术,也可采用以现代高新科学为背景的高技术,还可采用低技术结合高技术形成的较为经济的中间技术来解决提高建筑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影响等问题。但每一种技术的选择都应基于项目的实际情况,根据低技术、中间技术、高技术的整合选择适宜的技术路线。
1 低技术
由于低技术建筑是由地域与传统建筑技术演化而来,因此其具有传统原始建筑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传统建筑的形式美。在工业社会以前,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在对自然环境的长期适应过程中自发地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的建筑技术。传统建筑在形式上均表现出一定的适应当地自然气候与地理环境的特征,从可持续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些传统技术和做法,其中许多都具有良好的节能环保作用。
在可持续建筑设计中,同样可采用现代工业化以前的传统建筑被动式手法来减少建筑受室外环境的影响,减小对自然系统的破坏。低技术在材料选择和构造做法上充分考虑建筑技术的经济性和在地性。从另一角度看,其也是对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延伸。低技术建筑几乎不涉及现代昂贵的科技技术和高端材料,但在对地域性材料的运用和传统材料的更新运用、选择方面更巧用心机。
采用低技术的可持续建筑在前期建设阶段投入资金相对较少,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建造成本。同时,低技术建筑针对地域气候、区域生活习惯的设计手法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可应用在规模较小、空间跨度要求不高的建筑项目中。低技术采用地方材料和传统技术结合的地域性设计手法,也可取得良好的降低能耗、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继承的可持续效果。
2 中间技术
中间技术最初是由英国经济学家(E. F. Schumacher)提出的,在他的著作《Small Is Beautiful》中阐述了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中间技术。高科技的使用往往需要很多的配套设施作为技术支撑,这些配套设施的建设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建筑技术低水平的重复已不能满足现代人们日常的生活需求,因此需要在旧模式和新技术之间取得平衡,称为中间技术。
中间技术弥补了传统技术低效率和昂贵的进口建筑技术、设备之间矛盾,采用中间技术的建筑不需要耗费巨资,并在最大程度上采用当地的材料。另一方面,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技术难度较小、施工复杂程度低、对施工管理人员教育层次的要求不高等因素,减小了项目施工的执行难度。尽可能的利用太阳能、地源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此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中间技术是建立与建筑需求和经济水平基础上的,中间技术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整体技术水平。
中间技术与廉价的传统技术相比较,生产率较高,与资源密集的高技术相比较,成本较低。因此,中间技术概念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和落后国家,在相对低成本、低难度的前提下,实现了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
3 高技术
建筑中的高技术是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高新材料和新型技术来解决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对应新型技术的运用,在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产生了高技派(High-Tech),是在工业革命发生后建筑技术革命,带来的建筑变革,并由此产生的新的建筑流派。其特点如下:(1)采用强度高、体量轻、用料少的新型材料,施工时便于灵活装配提升建设速度;(2)结构固定情况下功能空间可自由变化,运用技术的合理运用和空间的灵活性以达到空间的多功能需要;(3)在建筑审美方面,应将技术性作为建筑外观审美的决定因素,同时使高技术与传统美学相结合以适应人们的生活习惯。
高技术建筑是一种以技术为主导的设计手法。从本质上看,高技术建筑(High-TechArchitecture)是建筑学理性思维和科学技术的交集;从形式表现上看,高技术建筑乐于在外观上采用预制的装配化、标准化构件以展现高新技术的现代科技感。高技术的应用上,充分利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方法来解决提高建筑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影响等问题,高技术是建筑学学科范畴内理性思维和科学态度的最佳体现。
高技术建筑虽然在建设前期投入相对较高,但其后期使用运营回报率高,且技术指向性强。对技术和管理水平的要求较高,且高技术的可持续建筑中并不抵制低技术的使用。高技术的可持续建筑技术手段通常用于低技术和中间技术无法在空间、跨度、室内环境等功能性要求高的建筑物中。
四、可持续建筑的系统观
1 全局性思维
可持续建筑的营造旨在平衡建筑与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因素,在可持续观念的指导下,将建筑营造行为纳入“社会、经济、环境、人类”的系统中,既实现社会价值又保护自然价值,促进人与自然的共同繁荣。由此可见,要实现可持续建筑,必须涉及学科领域交叉、跨越多层级尺度范畴、贯穿建筑寿命周期、涉及众多相关主体、硬学科与软学科共同支撑的整体系统。以全局性思维站在整体的角度看待建筑与环境,建筑不再完全以人类为中心,而是运用可持续价值观,允许人类、动物、植物的正常利益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中相互作用。
2 交叉性思维
篇8
1.2印度现代建筑运动的兴起
1.2.1埃德温·勒琴斯的新德里规划
在印度尚未独立之前,1919年英国为了方便统治,放弃加尔各答,在新德里重新规划建设新首都,在这个规划中,对方案影响最大的建筑师便是埃德温·勒琴斯,新德里规划简洁明晰,中轴线明显突出,从印度门直达总督府,干道则呈六角形发射状。而总督府则融合了印度传统建筑符号,虽然这种融合是简单的,富于表面的乃至粗糙的,并没有考虑到当地的气候生态环境,但仍是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在文化方面本土化的一个尝试。
1.2.2柯布西耶与印度现代建筑
1951年,柯布西耶来到了印度,而柯布西耶在来到印度之前,柯布西耶努力的方向往往是在超自然抽象的“普适性”上,代表作便是萨伏伊别墅。柯布西耶在印度之前关注的是空间和形态等建筑本源问题。而来到印度之后,他的建筑实践便把关注抽象的空间形态,构图等要素转变为印度当地具体气候条件了,根据具体的气候条件,当地工艺水平与技术工人水平等因素不断地修改和调整建筑设计,这避免了所谓“通用建筑”可能会造成的失败,毕竟不同的地方,审美,材料,气候以及当地工艺水准都不相同,一个通用的建筑模式是行不通的。柯布西耶在印度的建筑实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昌迪加尔的政府项目以及艾哈迈达巴德的民间项目。首先是昌迪加尔,昌迪加尔位于印度西北山区,曾经是沙漠和稀树草原地貌的交界地区,全年旱季长,仅有两个月雨季,阳光辐射量大。在昌迪加尔的政府性项目中,柯布西耶充分考虑了昌迪加尔的气候特点,他认为在当地决定建筑的两个最重要气候条件便是太阳和雨水。也就是建筑要考虑遮阳以及符合水力学。到了单体建筑,柯布西耶对遮阳的考虑下足了功夫。由于印度过于强烈的日照,柯布西耶设计的建筑从拥抱太阳转向了遮挡太阳———遮阳,柯布西耶在印度极大发展了遮阳手法。其中遮阳手法最为出名的就是:体量遮阳,立面遮阳以及屋顶遮阳。
1.3印度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尾声———路易斯·康与砖
当柯布西耶在印度引领时,美国建筑师路易斯·康也来到了印度,不得不说的是,路易斯·康在砖这个材料上的天赋在印度与孟加拉这片土地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印度管理学院与孟加拉国议会大厦成了路易斯·康留给建筑学后来者最宝贵的财富。费城学派的掌门人在南亚这片荒凉贫瘠的土地实现了他所谓的“废墟”梦。1962年,路易斯·康来到印度,他被选为印度管理学院的设计者。因为印度当地技术的限制,路易斯·康大量使用当地砖作为材料,并使用当地本土施工技术,因为印度这个人力资源丰富的国家,砖这个最常见的材料在康手里发挥出了不一样的光辉。在印度管理学院,厚重的砖墙成为天然的隔热屏障,精心设计的绿化提供了一片片树荫,将炎热隔绝在学院之外。与此同时,路易斯·康拿手的空间连接,秩序,几何开口与砖拱在印度管理学院随处可见,在印度管理学院一个个砖拱投下的光影以及严整的空间秩序又将印度管理学院的空间品质提高了一个档次。除了材料隔热特性,路易斯·康为了防止隔热又发展了新的构造形式———双层皮肤。双层皮肤是通过厚墙壁形成,在其上面开挖的孔洞也多是圆形和三角形这种具有象征性的形态。为了避开强烈的日照,路易斯·康在开有象征性的大孔洞之内再次树墙,形成双层墙构造,这个构造既满足了路易斯·康所追求的象征性空间,也减弱了炎热的气候以及强烈的日照影响。
2印度本土建筑师的探索
2.1印度本土建筑师的崛起
随着西方现代建筑大师的影响,印度本土建筑师跟着他们茁壮成长,多西曾与柯布西耶和路易斯·康合作过项目,而查尔斯柯里亚也去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深造,他们虽然受到了西方建筑教育,但是由于其自身是地道的印度人,印度文化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设计,而不是像路易斯·康等人需要迎合印度文化,他们更加有力地发展了在印度的现代建筑理论与可持续建筑理论。到了20世纪70年代,印度本土建筑师已经在当地甚至国际打出了名号。
2.2查尔斯柯里亚的建筑思想
查尔斯柯里亚,1930年出生于印度,在建筑求学过程中于麻省理工学院完成建筑学硕士,学成后归国建立自己的设计事务所,经过多年建筑实践后,提出了“形式追随气候”这个震撼人心的观点,设计作品充分考虑到了印度气候环境与文化环境,是印度现代建筑本土化的旗手。这篇提出“形式追随气候”的论文———《气候控制论》是在柯里亚长年建筑实践中所得,在论文中,他敏锐发现印度由于特殊的位置(临海以及低纬度),气候环境对建筑的影响最大,针对印度的环境,他提出了围廊、管式住宅、中央庭院、跃层阳台、一系列分离的建筑单元5个概念,十分切合印度湿热的环境。
2.3小结
查尔斯柯里亚继承柯布西耶继续发展适应印度气候环境的建筑,他所提出的“形式追随气候”口号对照空调技术这一消极的普世技术的确有其进步的一面,他试图摆脱柯布以及路易·康对他的影响,但是不得不承认他好的建筑有很明显的继承柯布西耶与路易斯·康的痕迹。但是笔者认为,查尔斯柯里亚仍然属于地域主义。因为他本人对印度本土建筑理论的推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从印度最传统的民居入手学习到建筑适应气候以及文脉的方法,并加入了现代建筑构造元素,使印度的可持续建筑随着现代建筑并行发展。
篇9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自己需求的能力构成损害的发展。
住宅的建造、使用和废弃,都会对我们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可持续的住宅就是帮助我们实现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但是如何设计和建造才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取得经济上获利,社会相互包容,社区稳定发展而同时环境影响又最小?这里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可持续建筑可以形象地比喻成“轻轻的接触地球”,意思是从房屋建造算起,到房屋使用的过程中,到最后结束“生命”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可持续建筑应该生态足迹最小。
其次,可持续建筑需要和社会环境相协调,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改善周边设施,使人们获得生理和心理的幸福。
2住区设计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将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城市与居住领域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以往的城市空间结构演进过程和相关原则被重新审视,以往以人的需求为主导的掠夺式的建设模式以及不计后果的盲目发展被批判。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的城市形体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原则,将影响到城市空间扩展及土地利用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城市空间布局原则中更加重视自然与生态因子的作用。在涉及资源应用与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时,土地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被重新认识,城市合理布局、资源合理分配、控制城市低密度无序蔓延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迈克哈格在《设计结合自然》中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以往城市与自然环境相对立的城市规划理念的种种缺失,提出的城市与自然相互依赖、协调发展的城市规划操作方法得以重视和运用。在居住问题上,涉及居住空间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以及建立面向未来的生态居住区等问题,而这些方面都是以往的发展观所忽视的。
在住区选址问题上应综合考虑到以下几点:谨慎的选择新开发的场地,尽量选择有公共交通设施的场地,以及选择现有或者未来可能有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和的场地,还应尽可能选择低生态代价的、有利于社区发展的场地。考虑社区的需求和土地的混合利用,确定合适的高密度并按照集约型利用土地,在开发方式上创造富有生机和充满吸引力的方式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此外如果当地有自然栖息地的话一定要以保护为先,保存现有的植被并引进新的植物。
对于建筑项目来说,避免对自然栖息地的破坏与改善现有的自然环境,发展两者间的联系和引入新的栖息地等都很重要。对于保护自然的设计来说,建筑项目的选址最为关键。一般来说,选择贫瘠土地要比绿地更合适,即使贫瘠土地上需要生态系统保护的情况下也是如此。为了证实一处场地的生态价值,可能需要进,进行生态调研。
生态调研的目的是确认现存生态系统的情况并估计发展新自然环境的潜力。首先,调研会记录现存的自然特征,如地形、微气候、景观和场地内的野生物种。其次,会对哪些部分应该融入新的发展项目进行评估。一般来说,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保留是最重要的,而对于生态价值较小的土地,调研也可以有助于确定改善方案。另外,开发项目与其他自然环境的联系也应被考虑进来。
3住宅单体设计的可持续性
建筑材料的使用贯穿了建筑物建造、维护以及改造等整个生命周期。材料会对建筑的外观、性能和建造成本产生影响。在过去的30年内,科研人员对材料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研究弥补了关于材料对人和环境产生影响这一领域的空白,其研究意义超越了建筑材料本身。
生产新材料总会不可避免地带来社会和环境问题,因此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材料能大量减少新材料的使用。此外,充分利用现有建筑材料,增加其使用寿命,延缓现有材料成为废弃物的时间,相当于间接的减少了废物处置产生的负面影响。
利用现有建筑材料的方法可分为三类:重复利用现有建筑、重复利用现有建筑构件以及利用再循环的建筑材料。
重新利用建筑物或者建筑构件是开放式建筑的必要手段,那么重复利用需要什么条件呢?首先,将要重复使用的构件必须经过修理,以保持其状态良好。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从那些已使用了数百年建筑物的调研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建筑物仍然能服务现有的社会需求,也可以较好地把它们融入市区或者是市郊的城市景观,而且当地社区居民也喜爱这些充满历史风味的建筑物。另一方面拆除老化的建筑物并非仅因为它们已经破旧了,即使社区居民愿意对已经严重老化的建筑怀有感情,但如果它们已经没有用处,保留它们并不经济也毫无意义。
为确保建筑拥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设计人员不但需要在设计时应关注环境,而且应设计易于维护,结构耐用。
即使有些建筑的基本功能未改变,但不同时代随着住户需求的改变,住宅内部格局由单元式变成敞开式的居住空间。可见住宅的适应性变得尤为重要,适应性更佳的住宅将获得更长的使用寿命。
住宅内部布局的可变更性是赋予建筑物适应性的主要手段,这也是需要建筑结构能够适应多种建筑用途。住宅设计内部布局的可变更性依赖于其内部非承重墙的易拆性,框架结构和外墙承重的建筑能保证在拆除内墙的情况下,仍然具有建筑结构完整。建筑物内部改造时,可移动的建筑隔墙能够提供变化的室内空间,而像砖墙或石膏板等传统隔墙的建筑要改变室内空间就不得不拆除隔墙。理论上我们能重复多次使用可移动式隔墙,可见这种隔墙能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住宅的适应性设计能延长建筑主体结构的潜在使用寿命。重复使用和再循环的设计则能延长所有建筑构件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期。
在一些重复使用和再循环的设计中,考虑建筑生命周期内建筑构件更换频率至关重要。商业化的建筑构件,往往有着不同的使用寿命。在更换这些构件时,拆除作业往往会影响到其他部件,因为很多拆除作业可能破坏正常状态的建筑构件。为了再次利用这样构件,在拆除过程中应该妥善保护他们。使用简单固定件和耐用材料可以提高构件重复使用的次数。
即使构件拆除下来很完整,但是它们仍然可能无法重新使用,光洁的卫生器具拆下来后不再美观,屋面防水薄膜再次使用无法保证质量,非公制标准门或砖块不再符合当时新的建筑标准。可替换和可拆卸的建筑构件不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而且可以简化建筑维护、升级和翻新,大大降低建筑维护费用。
设计者如果设想到建筑在未来还能再利用,就不得不考虑其材料潜在的工作寿命。此外建筑师还需考虑建筑和建筑构件的最优使用期限,以及可再生性和可重复利用性。因此设计使用新建材的建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建筑的耐久性和可再循环能力;设计能简单拆卸和再循环的建筑;使用隔墙或者能简单拆卸,重复使用和再循环,以适应建筑潮流的变迁。
结束语:
通过以上探讨,笔者认为要迫切将绿色、可持续发展观点应用到我国的住宅发展进程中,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适应性以及与环境相协调统一的可持续性内涵。
参考文献:
[1]王朝晖.迈向可持续建筑[J].建筑学报.2000,12
[2]刘晓平.适宜性可持续设计初探[J].建筑学报.2008,04
篇10
我国基础建设事业改革开放以来迎来了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进行市场化住房改革后住房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建筑行业的公众舆论形象并没有因为发展而日益改善,关于承包商偷工减料造成的大桥垮塌,楼脆脆等的报道不绝于耳。成功的项目管理需使项目各方意识到项目成功不是参与各方相互竞争的零和博弈,而是通过多方合作以实现共赢。正如总理曾指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在于可持续的城市建设。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有赖于将可持续的建设管理理念,本文在我国首次引入承包商满意度的概念并阐述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运用模式以期从理论上促进建设项目各方的和谐合作,促进建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满意度在建筑业的研究现状
满意度在心理学看来是因“期望为多少”与“实际有多少”对比差异的一种自然心理反应,经济学的视角下满意度与功用和福利紧密相关,商业营销上满意度又往往与预期、动机、诉求、忠诚度联系在一起[1]。Liu 和Walker(1998)在研究建设项目产出的过程中指出不同主体对于项目成功的定义是不同的,并在构建的在行为-绩效-产出循坏中的产出环节中考虑项目成功的硬指标外还应衡量项目参与各方是否满意[2]。项目参与各方的满意度已成为衡量项目成功的标准之一,Leung 等(2004) 从管理机制上研究通过对香港地区项目参与人员的问卷分析发现,项目参与人员的责任意识与相互合作对于满意度有益,而不同团队目标设定的差异与冲突会降低满意度[3]。建设项目各参与方的对项目的诉求是不一致的,促进项目成功需要协同合作并对不同项目主体的满意度特性分别进行研究。
三、承包商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虽然项目参与各方的满意度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就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直到2002年Soetanto 与Proverbs才通过对英国承包商展开问卷调查研究了承包商满意度并衡量业主表现对其的影响[6]。2011年澳洲昆士兰科技大学的Masrom通过对马来西亚建筑承包企业的问卷衡量建立了其他项目参与方行为对承包商八个类型满意度的影响,并完成“建设项目中承包商满意度预测模型”的博士论文。然而由于这两个研究运用的都是运用多元回归建模来预测多方面满意度,而回归的简约性和对预测准确性的要求,使得众多可能对承包商满意度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未得到综合考虑。Xiong 等(2013)以Masrom的研究为基础运将承包商的满意度划分两个维度运用结构方程建模研究了业主、设计、分包商等多个参与者对承包商满意度的影响,并在研究进一步指出了提升承包商满意度的路径、业主如何运用满意度来选择承包商,承包企业如何运用满意度模型辅助投标决策[5]。综合这些研究会发现很多承包商满意度的影响因子,小的指标包括建设业主任务书的质量、业主对变更处理的合理、采用适合的项目采购模式、项目的安全条件、业主派驻的管理代表的能力、业主的沟通等方面[4][6],大的影响因素包括业主目标的清晰度与一致性、业主财务能力与付款情况、设计质量、分包方的工作能力等方面[5][6]。
四、启示与展望
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传统成功项目的成本、质量、工期的“铁三角”已远远不够,还需考虑到项目各方满意度等因素。作为项目的重要参与方,承包商满意度对其工程管理水平和最后的项目成败相当重要。承包商满意度提高带来多方和谐的合作将整体促进项目乃至行业的可持续建设。结合我国的实际,承包商满意度管理的研究方向和实践运用如下:
(一)、多维度合理划分满意度
满意度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合理的划分将会是成为一个争论的焦点。Soetanto 与Proverbs (2002)在考虑满意度是仅考虑了业主的影响故将满意度分成了业主的态度、支持、财务能力等五个方面,Masrom(2011)考虑到的是承包商对各方面情况如工期、项目成本、利润、质量、设计等八个方面的满意度,相较而言Xiong等(2013)将这八个方面抽象为经济相关的满意度与生产相关的满意度的分类更为合理,该分类在避免了前两类分类内中满意度个组成成分的高度相关性。
(二)、承包商满意度与招投标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由于企业资源有限和投标成本的存在,建筑企业面对市场上的项目招标信息必须进行投标决策,如参不参与投标,预期利润多少,派的项目管理团队包括哪些人等。从潜在满意度的角度考虑,建筑企业应选择既能满足经济满意度又能有较高生产满意度的项目,而且生产满意度高反过来会使企业在工程管理等方面表现得更好,进而有利于企业在业内的声誉,而企业形象和品牌的形成反过来又会使企业在将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形成良性的循环。
(三)、承包商满意度动态管理与预警
过去的研究是通过问卷测度的承包商满意度获取的是对过去完成项目后某一时点的满意度,虽然满意度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但是承包商的满意度与外界环境关联的动态性不可忽略。因此通过对承包商满意度的动态了解与管理可以成为我国当前建设监理的新手段。尽管承包商偷工减料等行为具有高度的隐蔽性,但都很可能会在满意度的较大波动得以反映。
参考文献:
[1]Nerkar, A.A., McGrath, R.G., MacMillan, I.C. Three facets of satisfaction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performance of innovation teams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ISSN: 0883-9026). 1996, 11 (3), 167-188.
[2]Liu, A. M. M., & Walker, A. (1998). Evaluation of project outcomes [J].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ISSN: 0144-6193, 1998, 16(2), 209-219.
[3]Leung, M. Y., Ng, S. T., & Cheung, S. O. (2004). Measu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participant satisfa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 ment and Economics, ISSN: 0144-6193, 22(3), 319-331.
作者简介:
篇11
这将是参赛运动员进入北京的关口。航站楼的屋顶采用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外形又像是一条巨龙,与飞行这一主题非常贴切。内部的红色、橘色和黄色装饰反映出中国传统的色彩。坐落在东跑道和未来第三跑道之间三号航站楼和地面交通中心覆盖的面积达130万平方米,大部分都处于同一屋檐下。
这是世界上第一座超越百万平方米的大建筑。到2020年,进出三号航站楼的乘客预计将达5000万人次。
Haworth Tompkin把一座工厂改造成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新楼
Wandsworth理事会已经批准了Haworth Tompkins为皇家艺术学院(RCA)设计的新楼。皇家艺术学院位于伦敦南部,锯齿形屋顶的工作室原来是Battersea的一座工厂,改造后成为学院绘画系学生的新家。目前,绘画系分隔在两个地址上。Tompkins是在RIBA组织的设计竞赛中获胜的,提案中将已建建筑的高度增加一倍,预期8月份开工。曾经培育过著名画家David Hockney、Peter Blake和Tracey Emin的绘画系将在2009~2010学年搬进他们的新家。
KITA为英国湖区Elleray预备学校设计可持续性“豆荚”教室
英国坎布里亚郡的KITA事务所在湖区国家公园里设计了一系列可持续性的“豆荚”教室。
这些教室是为Elleray预备学校设置的,已经获得规划许可。教室用可再生的木料建造,采用了太阳能板,实现低能源照明。此外,该项目还利用羊毛绝缘和被动通风(passive ventilation)等技术。
艺术家Olafur Eliasson在纽约制造4条巨型瀑布
2003年,200万参观者涌入泰特现代博物馆,欣赏了丹麦――冰岛裔艺术家Olafur Eliasson设计的巨型太阳展台。
现在,这位艺术家宣布将在纽约海港周围制造4条巨型的独立式瀑布,时间是今年的7月到10月期间。这些巨型瀑布高度达37m,包括一条在布鲁克林大桥下设置的瀑布。这个1500万美元的项目是由美国的非营利组织公共艺术基金会(Public Art Fund)赞助的。
McBains设计英国剑桥郡“绿色”警局
地产和施工咨询公司McBains Cooper和EC Harris一起与剑桥郡警察局签订合同,在Cambourne新镇修建一座警局,日前规划申请刚刚提交。
这个耗资130万英镑的项目将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板、地源取暖、灰水回收、部分绿色屋顶和一座17.5m高的风力涡轮。涡轮能够提供警局所需电能的20%。
高两层、建筑面积500m2的警局呈现出当代设计风格,即采用暗蓝灰色的古旧铜板外墙和类似于中庭的玻璃连接段。
伦敦圣保罗教堂旁边将建1万平方米商业办公楼
圣保罗教堂将有一位新“邻居”――JohnMcAslan+Partners设计的1万平方米的办公楼。这一项目的开发商是StMartins公司,目前已经提交规划申请。2006年6月的最初设计中,8000m2的大楼坐落在Cheapside的西端,靠近克里斯托弗・雷恩设计的圣保罗大教堂。这处商业空间高6层,位于底层2000m2商店的上方,并在北端向外悬垂16m。
世界上最长的拱桥将在阿联酋迪拜建造
纽约建筑公司FXFOWLE被迪拜当局挑选来设计世界上最长的拱桥(arch bridge),这也将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拱桥。
FXFOWLE设计了一座独特的结构,包括一座巨大的拱廊,高205m,有12条车道和两条沿着“绿线”(Green Line)运送迪拜地铁火车的铁路。
大桥最大的主跨度长667m,超过了上海卢浦大桥550m的跨度。目前卢浦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拱桥。这个耗资30亿迪拉姆的项目将花费4年时间建造。迪拜道路和交通部部长Mattar Al Tayer表示:“大桥至少要在2012年年底完成。”大桥工程将分6个阶段完成,每小时可通过2万辆汽车。地铁线路每小时能运送2.3万乘客。
Herzog & de Meuron设计的马德里Caixa Forum文化中心正式开放
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主持了Herzog & de Meuron设计的马德里Caixa Forum文化中心的开幕仪式。
这一重要的文化设施将原来的Mediodia发电站的砖石外壳进行扩展,容纳了一座新的入口大厅、咖啡馆、展厅、餐馆和行政办公室。砖石的正面底部被切割开来,似乎悬垂在地面上。
Herzog & de Meuron的发言人称:“建筑底部被移除,构成了砖石外壳下的带盖广场,砖石部分看上去似乎漂浮在街道上。这个带盖的空间为参观者提供了遮挡,同时也是入口通道。”
在附近的建筑旁边,该事务所种植了一座600m2的绿墙,这是与法国艺术家Patrick Blanc共同构思的。昨天文化中心的第一个大型展览开始上演。
面对气候变化 建造低排放建筑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初步制定出气候变化背景资料、低排放建筑设计工具指南、低排放标准与评价方法指南三文件。
面对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这个全球性问题,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发起"挑战气候变化"研究项目,此项研究旨在为广大建筑师在设计低排放建筑时提供一套实用的准则与工具,目前已初步完成了三个文件,包括气候变化背景资料、低排放建筑设计工具指南、低排放标准与评价方法指南。其他相关文件与工具也将于2008年内完成。(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省略)。
巴西政府宣布2008年为奥斯卡・尼迈耶年
2007年12月15日是巴西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的百岁生日,为表彰这位世界著名建筑师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巴西总统卢拉宣布2008年为奥斯卡・尼迈耶年,并将其设计的23个建筑项目命名为“历史纪念建筑”。
Atkins公布在英国布里斯托设计的缆车网络
Atkins公布了为布里斯托设计的缆车交通系统。这套系统能够让乘客观赏到Brunel的Temple Meads车站和克里夫顿悬索桥。计划中的路线还将穿过布里斯托的历史性码头和停泊在Bedminster的SS Great Britain号。Atkins说,这个项目类似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港口缆车,即Transbordador Aeri。该系统每年运输40万人,钢缆高度达315英尺。”Atkins的主管Martin Pease说,这种缆车“不是解决布里斯托交通问题的可行的交通系统,但是可以帮助当地人四处游逛,也给游客一种独特的体验。”
英国查尔斯王子“炮轰”伦敦当代建筑
近日举行的王子基金会会议上,查尔斯王子抨击了当代建筑。这位英国王位继承人在主题为“历史地点的新建筑”的论坛上发言说,“摩登化”是对“我们城市仅有的几处未破坏地区”的极大破坏,并呼吁中止在伦敦“随意规划”高层建筑。查尔斯王子还对“在老地点修建新建筑”提出了5点看法:修建的建筑至少能延续100年,而不是仅有20年;以灵活的态度设计和施工,能够使建筑将来再利用;在建筑的布局、材料和生态上注意与周围脉络保持一致;在保持传统并采用最新技术和资源的情况下建造美丽的建筑;使建筑延续周边环境的层级感,而不是变成单一的目标。
Ken Shuttleworth在诺丁汉大学设计英国最高的自立式雕塑
如果自己的作品被联想成一根巨大的腌黄瓜,可能有些艺术家会恼羞成怒,不过建筑师Ken Shuttleworth却不介意他在伦敦设计的Mary Axe街30号被戏称为腌黄瓜。
最近他在诺丁汉大学的Jubilee校区设计了一座雕塑,官方命名为“Aspire”(立志)。这座红黄色的钢结构雕塑是一位匿名捐赠者的礼物,意图为诺丁汉大学和诺丁汉市树立一座新的标志。诺丁汉大学副校长Colin Campbell爵士说,人们可以从很远的地方看到这座雕塑。尽管捐赠者没有高度要求,但是Shuttleworth的设计很容易满足捐赠者的愿望。Aspire高200英尺,是英国最高的自立式雕塑。
对于这座雕塑,人们已经起了很多外号,包括“搅蛋器”等。
John McAslan公布其设计的伦敦奥林匹克能源中心
ODA公布了为伦敦奥运会提供能源的可持续性能源中心设计图。这座由John McAslan设计的绿色能源中心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西部,奥运会前后都能提供能源、热能和冷气。它将采用生物燃料制热并设置了生物燃料锅炉和CCHP工厂来回收发电时产生的热量。
伦敦东部计划修建一座19层带“垂直花园”的大厦
Fat事务所设计的“Belvedere”是一座19层高的多用途木板外墙的大厦。它位于伦敦东部的Mile End公园,有一座垂直花园、一座底层餐厅和27套公寓。它的设计目标是符合可持续性住宅法规的第四级标准。
建筑立面很像是一座巨大花园的格架。Fat事务所的主管Sean Griffiths说,这一设计是想让它与其他高层住宅楼区分开来。他说:“设计的思路来自于经常可在教堂中看到的哥特式标志物”。他表示,可持续性特征包括地源热泵、屋顶太阳能板和能够控制热量不流失的墙体。
卡拉特拉瓦的“芝加哥尖顶大厦”开始施工
芝加哥尖顶大厦(Chicago Spire)已经在2007年7月施工。34座支撑的沉箱钻到地基以下120英尺,为后面的施工打下了基础。早在19世纪末,芝加哥就开始试验沉箱支撑系统,起到前锋带头作用,创造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天际线。6月份开始工作的Case Foundation公司对进度感到满意。这一地下施工过程将在今年一季度完成。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创造从Lake Shore Drive路进出的坡道,目标是满足施工期间场地的需要,并尽量减少对城市交通流和周边地区的影响。预计2011年年初,第一批承租人将进入大厦。
意大利第一个专门的建筑广播频道开始工作
在短暂的试播之后,意大利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建筑师国家理事会正式启动了“早安建筑”(Good Morning Architecture) 广播频道。这一频道将配合今年6月份在都灵举办的世界建筑师大会活动。它将播出“一系列包括新闻、访谈、建筑业学者对话和世界各地文化界人士的争论等日常节目”。这一频道将全部采用意大利文播出,并能在省略上在线收听。
荷兰阿姆斯特丹花费11亿英镑打造“城下城”
由于缺乏空间和土地价格高昂,阿姆斯特丹将在运河下面设计一个100万平方米的项目,耗资达11亿英镑。工程公司Strukton、建筑事务所Zwart & Jansma和代尔夫特科技大学制定了这一地下项目,提供零售、休闲和停车设施。这一项目已经提交给阿姆斯特丹市政会,但是施工不太可能在2018年之前开始。
根据计划,运河里的水将临时泵压出去,保证在地下表层的施工。Zwarts说:"阿姆斯特丹有一层30m厚的防水土,将和混凝土和砂石一起构建新墙。然后就可以在新墙下进行工作,完成后再把水重新引入。这是一项很简单的技术,不会造成街道上的噪声。进入地下的各个点将在阿姆斯特丹的环路上设置。
Zwart说:“这仍然是一个草案,我们还需要几年时间来进一步研究,找到更好的方案。但是我们知道这个项目是可行的,也是可支付的。”
2007年美国建筑支出下滑2.6%
由于私营公司建造的住宅大幅度下降,2007年美国建筑支出的下滑幅度为创纪录的2.6%。去年12月,建筑支出下降了1.1%,是15个月来的最低值,比预期的0.5%翻了一番。而11月份的下滑幅度是0.4%。私营公司住宅项目的支出下降了2.8%,11月份下降了3%,连续22个月出现下滑。
这样一来,住宅的销售量和价格也很低迷。贷款信用的获取困难致使一些潜在的购买者望而却步,卖不出去的房屋积压严重。建造商不得不减少新的住宅项目来降低库存。他们还不得不提供各种优惠措施来吸引客户。
OMA公布在新加坡设计的“垂直住宅村”
雷姆・库哈斯的OMA事务所在新加坡设计了一座大型的住宅开发项目,成叠的空中花园垂直而下,构成了一座垂直的住宅村。这个项目位于新加坡市中心和国立大学之间一块8hm2的土地上,包括1000套公寓,建筑面积17万m2。32层高的住宅楼堆积成六角形,构成了六座大型的可渗透的庭院。相互之间联系的楼体有着成叠下垂的空中花园和私人的屋顶平台,垂直扩张着庭院中的景观。这个项目打破了新加坡住宅项目中的默认形态,即一群孤立的垂直的住宅大厦。
会议・展览・竞赛
住宅建筑研讨国际会议
时间:2008年7月6日-9日
地点:爱尔兰,都柏林
主题:衰落的城市-蔓延的郊区-变化的乡村
内容:有关住宅的政策、福利、法规、设计、建造、管理与市场。
联系:Tel: + 64-9-3725115
省略
第四届CINPAR建筑结构缺陷与修复国际会议
时间:2008年6月25-28日
地点:葡萄牙,阿威罗大学
内容:设计缺陷修复技术、材料与措施,工程项目案例,建筑遗产修缮。
论文:请将摘要提交至:cinpar@civil.ua.pt
联系:cinpar.web.ua.pt/EN/index.htm
莫斯科建筑双年展
时间:2008年5月27日至6月3日
地点:俄国,莫斯科
主题:屋顶之下
内容:由莫斯科城市规划委员会和建筑中心举办的“第十届建筑与室内设计节”。内容包括公共建筑与住宅室内设计优秀作品、最佳室内装璜设计、最佳独立住宅设计。
联系:Tel: +7-495-2503582
info@dom6.ru
dom6.ru/eng
美国建筑师学会2008年年会与设计博览会
时间:2008年5月15-17日
地点:美国,波士顿
主题:我们人民
内容:以人民和社会的名义全面开发建筑师的职业才干,创造可持续建筑和可持续世界。举办一系列的主题研讨会和设计博览会。
联系:省略
省略
德国人工环境与可持续建筑展览
时间:2008年3月14日至4月17日
地点:德国,柏林AEDES 展览馆
内容:德国Zumtobel Group和Aedes联合设立两年一次的“可持续建筑与人工环境奖”,展出2007年度的获奖作品, 包括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Thom Mayne设计的旧金山联邦大厦等著名建筑。
联系:aedes@baunetz.de
省略
奥地利建筑展览
时间:2008年5月11日前
地点:奥地利,维也纳
内容:展出奥地利本土建筑师1960年代以来的优秀建筑作品,包括建筑模型、草图和表现图。
联系:mak.at
2008泰国国际建筑博览会
时间:2008年4月29日-5月4日
地点:泰国,曼谷
主办:泰国建筑学会
主题:关闭电源
内容:每年一次的建筑展览和建筑师学术大会,今年的主题旨在提醒建筑师和公众创造节能建筑和节能方法,保护并合理利用资源包括寻求替代自然资源的方法。博览会内容包括:想象没有电的未来、学习和正确对待历史、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威胁、可持续发展、超越技术的局限。
联系:Tel: +66-23-196555
Fax :+66-23-1965556
office@asa.or.th
asa.or.th
明日之光学生设计国际竞赛
背景:VELUX 照明设备公司两年举行一次国际照明设计大奖赛。2008年该公司与欧洲建筑教育协会和国际建筑师协会联合举办“建筑院校学生照明设计国际竞赛”,所有参赛作品将在2008年6月在意大利都灵举办的第23届世界建筑大会上展出。
主题:明日之光――日光作为自然光源和能源,日光在创造舒适的室内生活空间中的作用,日光在可持续建筑中的应用等。
篇12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对能源的需求,而相对于地球限定的资源,出现了能源危机。而全球50%的土地、矿石、木材资源被用于建筑;45%的能源被用于建筑的供暖、照明、通风,5%的能源用于其设备的制造;40%的水资源被用于建筑的维护,16%的水资源用于建筑的建造;60%的良田被用于建筑开发;70%的木制品被用于建筑。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和生活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满足这些条件的建筑也必然要消耗更多的资源和能源。因此,减少建筑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同时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提高人们生活舒适度,是建筑的两大主要日标,也是建筑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可持续建筑是目前建筑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议题,从最初的低能耗、零能耗建筑到后来的能效建筑、环境友好建筑,再到今天的绿色建筑(greenbuilding)和生态建筑(ecologicalbuilding),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绿色建筑就是应用环境回馈和资源效率的集成思维去设计和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有利于资源节约(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利用可再生能源、水资源保护);绿色建筑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和废弃物最低化;绿色建筑致力于创建一个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降低建筑使用和维护费用。综上所述,绿色建筑的主要特点就是环保健康和节能。
2、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的环保节能技术
(1)设计阶段
设计是绿色建筑的重要阶段。绿色建筑在设计中,就要体现环保健康和节能的特点。一般采用整体设计。建筑整体设计就是指在建筑设计的初始阶段,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建筑参数优化设计等建筑设计及技术手段,并结合周边建筑及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有机能源的依赖,创造舒适的人居化境。在设计中,做好整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重建。例如南方地区绿色建筑成功设计最关键的因素一是通风,二是遮阳,三是建筑立面绿色和屋顶绿化。这三项非常简单的技术应用可大大降低空调的使用,可使建筑能耗降低50%以上。在北方,需要在建筑墙体中加仁非常厚的聚乙烯泡沫保温材料,因为北方冬天的室内外温差可高达40℃以上;而南方室内外温差一般不超过100C,这种气候条件下就不需要特别加强墙体构造来保温。
(2)施工阶段
施工是建筑中能耗消耗最多的阶段,也是环保和节能技术中关键阶段。在施工中,使用健康和节能的材料和设备,强化绿色建筑的施土技术,是绿色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手段。
①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
建筑构件和建筑设备的环保健康和节能,是绿色建筑中的关键技术。例如合理使用经济适用的节能技术可在满足舒适要求的同时使建筑节约1/3左右的能源费用。低能耗高效能的建材、先进的绝热技术、充分考虑遮阳和日光利用的高性能集成窗系统、建筑气密性的处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使用、高能效设备和用具的使用、区域热电冷联技术等在建筑的使用,将是绿色建筑中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
②建筑施工方法
绿色施工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有较大区别。传统的施工方法以满足工程本身指标为目的,以工程质量、工期、成本等为根本目标,在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考虑很少,当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与工程质量、工期、成本等发生冲突时,总是采取保证后者,放弃前者,这样做的后果常常是工程本身的质量、工期、成本达到了要求,但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给社会留下了不可弥补的遗憾。建筑物绿色施工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进行控制,强调施工全过程“四节一环保”。就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实现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效益、环保综合效益最大化,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方法。
(3)使用阶段
绿色建筑的最终功能是满足使用的功能。因此,要求环境品质能够满足环保健康和满足人们的舒适性。室内环境品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室内热环境问题,一个是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因此,室内环境要讲究通风和采光技术,还要采用地热,分户计暖等措施来进行节能。室外环境要能够美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因此,要采用绿化措施还要采用节水、绿化等技术措施。
3、绿色建筑的质且控制
绿色建筑的发展和质量控制,需要政府的政策的支持和民众的支持,需要有标准来衡量和指导建筑。
(1)制度保障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推动力,而政策法规正是绿色建筑发展的驱动力。政策支撑最基本的是要建立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这是保证政策实施的先决条件,要防止不切实际的理想政策。而政策支撑最关键的是执法力度,目前中国的建筑节能法规的执行力度还不够,应该设立相应的执法监督机构,切实保障建筑法规的实施。因此,要真正实现绿色建筑政策支撑,就必须要严守“法”的观念。与此同时,激励政策有利于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出台相应的奖励措施可以激励和促进绿色建筑的开发和建设。这样,绿色建筑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才能得到更有效地质量控制。
(2)标准完善
篇13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对能源的需求,而相对于地球限定的资源,出现了能源危机。而全球50%的土地、矿石、木材资源被用于建筑;45%的能源被用于建筑的供暖、照明、通风,5%的能源用于其设备的制造;40%的水资源被用于建筑的维护,16%的水资源用于建筑的建造;60%的良田被用于建筑开发;70%的木制品被用于建筑。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和生活舒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满足这些条件的建筑也必然要消耗更多的资源和能源。因此,减少建筑中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同时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提高人们生活舒适度,是建筑的两大主要日标,也是建筑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可持续建筑是目前建筑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议题,从最初的低能耗、零能耗建筑到后来的能效建筑、环境友好建筑,再到今天的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和生态建筑(ecological building),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绿色建筑就是应用环境回馈和资源效率的集成思维去设计和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有利于资源节约(包括提高能源效率、利用可再生能源、水资源保护);绿色建筑充分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和废弃物最低化;绿色建筑致力于创建一个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降低建筑使用和维护费用。综上所述,绿色建筑的主要特点就是环保健康和节能。
2、全寿命周期绿色建筑的环保节能技术
(1)设计阶段
设计是绿色建筑的重要阶段。绿色建筑在设计中,就要体现环保健康和节能的特点。一般采用整体设计。建筑整体设计就是指在建筑设计的初始阶段,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建筑参数优化设计等建筑设计及技术手段,并结合周边建筑及环境的影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有机能源的依赖,创造舒适的人居化境。在设计中,做好整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重建。例如南方地区绿色建筑成功设计最关键的因素一是通风,二是遮阳,三是建筑立面绿色和屋顶绿化。这三项非常简单的技术应用可大大降低空调的使用,可使建筑能耗降低50%以上。在北方,需要在建筑墙体中加仁非常厚的聚乙烯泡沫保温材料,因为北方冬天的室内外温差可高达40℃以上;而南方室内外温差一般不超过10 0C,这种气候条件下就不需要特别加强墙体构造来保温。
(2)施工阶段
施工是建筑中能耗消耗最多的阶段,也是环保和节能技术中关键阶段。在施工中,使用健康和节能的材料和设备,强化绿色建筑的施土技术,是绿色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手段。
①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
建筑构件和建筑设备的环保健康和节能,是绿色建筑中的关键技术。例如合理使用经济适用的节能技术可在满足舒适要求的同时使建筑节约1/3左右的能源费用。低能耗高效能的建材、先进的绝热技术、充分考虑遮阳和日光利用的高性能集成窗系统、建筑气密性的处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使用、高能效设备和用具的使用、区域热电冷联技术等在建筑的使用,将是绿色建筑中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
②建筑施工方法
绿色施工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有较大区别。传统的施工方法以满足工程本身指标为目的,以工程质量、工期、成本等为根本目标,在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考虑很少,当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与工程质量、工期、成本等发生冲突时,总是采取保证后者,放弃前者,这样做的后果常常是工程本身的质量、工期、成本达到了要求,但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给社会留下了不可弥补的遗憾。建筑物绿色施工是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进行控制,强调施工全过程“四节一环保”。就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追求高效、低耗、环保,统筹兼顾,实现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效益、环保综合效益最大化,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方法。
(3)使用阶段
绿色建筑的最终功能是满足使用的功能。因此,要求环境品质能够满足环保健康和满足人们的舒适性。室内环境品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室内热环境问题,一个是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因此,室内环境要讲究通风和采光技术,还要采用地热,分户计暖等措施来进行节能。室外环境要能够美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因此,要采用绿化措施还要采用节水、绿化等技术措施。
3、绿色建筑的质且控制
绿色建筑的发展和质量控制,需要政府的政策的支持和民众的支持,需要有标准来衡量和指导建筑。
(1)制度保障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推动力,而政策法规正是绿色建筑发展的驱动力。政策支撑最基本的是要建立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这是保证政策实施的先决条件,要防止不切实际的理想政策。而政策支撑最关键的是执法力度,目前中国的建筑节能法规的执行力度还不够,应该设立相应的执法监督机构,切实保障建筑法规的实施。因此,要真正实现绿色建筑政策支撑,就必须要严守“法”的观念。与此同时,激励政策有利于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出台相应的奖励措施可以激励和促进绿色建筑的开发和建设。这样,绿色建筑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才能得到更有效地质量控制。
(2)标准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