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金融会计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都属于应收项目,两者均要求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基础才能确认。在“中级财务会计”中,按应收票据、应收账款排序。对于两项流动资产的安排,可以把应收票据理解为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通过签发、承兑票据进行信用的加强。在讲完应收账款后,提出“为了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减少资金占用及机会成本、降低坏账率”,要求债务人承兑票据,从而引出应收票据。这样的安排逻辑性更强,且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为应收票据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笔者认为仅凭应收票据有明确到期日来判断其流动性超过应收账款不尽合理。我国的商业汇票期限最长为六个月,属于流动资产中流动性较强的资产。而提供了期限小于六个月信用期的应收账款,或者没有信用期限的应收账款,其流动性更强。与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相对应的应付票据、应付账款也可以按照这种思路进行思考,在讲解流动负债时,先讲解应付账款,再讲解应付票据。
三、存货内容适当扩充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对存货项目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包括存货的初始计量、计价、主要存货的会计核算、后续计量(期末计价,存货减值的核算)、清查盘点等内容。存货初始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存货的计价,包括存货收入的计价与发出的计价,存货发出的计价等于存货发出的数量与发出单价的乘积。这里的发出单价可以是计划成本,也可以是按某一种方法计算的实际成本。关于发出单价的确定,教材一般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但对存货数量的确定基本上没有涉及。虽然在“基础会计学”中对确定存货数量的实地盘存制与永续盘存制两种方法都有内容安排,但“中级财务会计”作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也应当适当地对这两种方法进行简单的讲解。
四、投资性房地产的反映
投资性房地产是我国2006版会计准则新命名的一项资产,是投资者持有的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的房地产。在“中级财务会计”教材中,把投资性房地产与无形资产合并为一章,放在资产的最后一项。若完全按照资产的流动性来考虑的话,说明该资产的流动性是最差的。教材编者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投资性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建筑物、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等,从范围来看主要包括因特种目的而持有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所以放在资产的最后一项。但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明确了该资产的属性就是投资,是会计主体为了获取租金或资产保值增值而投资的一项资产。既然投资性房地产的性质属于投资,属于长期投资,那么其与长期股权投资在性质上是相近的,且比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变现能力强,所以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应该在长期股权投资之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之前,这样更能体现其投资的基本属性,也符合其流动性的划分。
篇2
凌婕、徐文佳(2007)曾撰文指出,财务管理专业没有必要单独设立,应并入会计学专业或金融学专业。他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一是从同一院校来看,历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录取分数低于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故认为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其二是从三个专业近几年毕业生的去向来看,就业结构相似,均有进入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等单位的,具体岗位也有相同的;其三是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与会计学或金融学相似课程较多,专业定位有共性,培养的学生规格没有本质区别。
笔者认为,上述实证研究的结论比较牵强附会。首先,从高考录取分数来看,分数的高低的确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对该专业的认可度,社会认可度高的专业,报名人数多,录取分数高。尽管财务管理专业的录取分数略低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但在大多数院校仍然属于较热门的专业,第一自愿录取率在90%以上,录取分数远高于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法学、经济学及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难道这些录取分数低的专业都没有独立设置的必要吗?这个结论显然有些荒唐。其次,从毕业生就业走向来看,仅凭就业机构的相似性就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无特色也是站不住脚的,每一个单位都需要吸纳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除了上述三个专业外,同一单位还要吸纳其他许多专业的学生。当然,这三个专业毕业生的初步就业岗位的确很相似,大多数是会计核算岗位和金融业务岗位,但如果按照财务管理因此可取消的逻辑思路,会计学或金融学也可以取消了,应该合三为一,因为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有做金融业务的,金融学毕业生也有做会计实务的。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初步就业岗位是会计核算或金融业务岗位,几乎没有直接进入财务管理岗位的,这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掌握了会计学和金融学的相关知识,完全能胜任这两个岗位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刚出大学校门的学生不可能一步迈入,只能从基础的会计实务做起,以后随着实践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财务管理才能逐步走上重要的财务管理岗位。就如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该专业毕业生也不可能刚进入企业就当中高层管理人员是同样的道理。
至于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相似的问题,笔者下面主要从各专业培养方案入手进行比较分析,因为专业培养方案比较详细地反映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生知识结构,是最能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资料。
一、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相似之处
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总体框架相似。各高等院校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具体课程及各课程的课时不完全相同,但总体框架基本上是相似的,通常都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或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六大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模块中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也很相似。
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课、计算机课程、体育课等,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素质和最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块,是所有本科生都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三个专业在该模块课程设置上几乎没有差异。
学科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专业思想意识和专业学习基础的教学模块,通过本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将学生引入专业学习之门,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财务管理与会计学、金融学同属经济管理类学科,都需要掌握数学、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知识,因此该模块课程设置上也大同小异。
科学人文素质课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模块,该课程设置的课程门类多,包括培养法律意识、营销能力、理财能力、文化素养、文体艺术能力的各类课程数十种,不分专业在全校通开,各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进行选修。
二、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特色比较
(一)专业培养目标不同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财务会计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及财务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学、审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国内外与会计、审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的方法,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会计专业问题。
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等单位从事金融管理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的业务能力。
由此可见,三个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是不同的。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培养能为企事业单位进行财务规划和财务控制的财务管理人才;会计学专业侧重于培养能为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会计管理人才;金融学专业侧重于为金融机构培养金融管理人才。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同
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它们是构建人才主体知识结构,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块,在专业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各专业的教学特色也由此凸现。财务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三个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呼应,三个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各有特色。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财务管理知识为主,如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税法、财务分析、国际财务管理、财务理论、资产评估学等;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会计、审计知识为主,如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会计电算化、审计学、计算机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金融学开设的专业课程以金融、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知识为主,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金融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国际结算、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从课程设置来看,财务管理专业也开设了不少会计学和金融学的课程,这是因为财务管理是组织资金运动、协调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由于资金运动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企业在组织资金运动的过程中必然与各方面发生较复杂的财务关系,还会受到经济、法律、金融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由此给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基础扎实、精通专业、知识广博,不仅要精通财务管理知识,还必须熟知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经济学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会计学是财务管理的专业基础,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的依据都是会计信息,财务管理的效果也是通过一系列会计信息反映出来的,不懂会计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金融学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财环境知识,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都离不开金融市场,财务管理人员还必须掌握金融学知识,熟悉资本市场,善于运用资本市场为企业寻找低成本的融资方式和高收益的投资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融会贯通各学科知识,才能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把财务管理工作做到最好。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不同
实践性教学模块是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而设置的。该模块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三个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块设置的项目基本相同,均包括认识实习、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模拟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项目。但各项目具体内容和方式是各有特色的,其中社会调查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选题和文章内容上,应侧重于各自专业领域的内容。而在各种类型的实习中,除了实习内容不同外,财务管理的实习方式也有别于其他专业。
模拟实习是模拟实际业务发生情况,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解决其中涉及的各种专业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从模拟实习的内容来看,财务管理专业除了会计核算外,还应包括大量的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会计学专业以会计核算和审计为主;金融学专业则以证券投资操作和银行业务为主。
毕业实习一般是在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的。相对而言,会计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比较容易找到对口的实习岗位,会计专业学生一般可到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岗位实习会计业务;金融专业学生一般可到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实习金融业务。而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并且可能涉及到企业的一些财务机密问题,不可能让实习生参与企业财务决策过程。因此,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只能找到会计核算的实习岗位,学生难以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必须通过加强在校期间的模拟实习来弥补该环节的缺陷,具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案例教学,一种是ERP沙盘仿真实验。这两种方式都与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活动极为相近,实施得好完全能达到实地实习的效果。
案例教学可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各种类型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案例,学生自己扮演财务经理角色对案例进行分析,作出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相互间的案例讨论,发现自己的不足,补充修正自己的判断和决策。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锻炼学生面对复杂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作出财务决策的能力。大量的案例教学还能使学生从失败案例中分析失败的根源,避免将来重蹈覆辙,并能从成功案例中学到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逐渐成熟起来。
ERP沙盘仿真实验主要是构建仿真企业环境,模拟真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将实物沙盘和ERP管理软件的全面运用相结合。在ERP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直接利用ERP企业管理软件对仿真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利用ERP管理软件将模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经济业务融为一体,实现动态管理、实时控制,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实现企业资源(资金流、物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的有效配置与协调。整个实验从财务角度透视了仿真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
篇3
篇4
[摘 要]经济快速发展,使许多经济管理、金融和贸易等与经济相关的非会计专业越来越认识到会计学知识在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中的重要性,许多非会计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课程。但是,硕士论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信息化的浪潮,对会计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成为高校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 会计学;教学改革;方法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作为一种核算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财务会计信息作为核心的价值信息已经受到除专业会计人员以外的各类经济管理人才的广泛重视。与此同时,作为高校学历教育中的会计学课程也受到非会计专业学生的青睐。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却在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等几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硕士论文会计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和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在企业管理和经济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财经类院校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定程度地掌握这门课程是必不可少的。
一、 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会计学的目的应该是能够读懂报表、分析报表、运用报表。至于如何生成会计信息,则不属于非会计专业学生应该关注的范畴。然而,在当前的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中,一些高校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长期的应试教育思维及缺乏必要的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使得会计学的教学目标越来越多地等同于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掌握。对教学对象所学专业的内容缺乏必要的了解。学生也一味地满足于死记硬背某些结论,忽略了所学专业的特点,难以把握会计对各非会计专业的作用,从而导致在教学中无法将会计与特定的专业相联系,只能就会计而论会计,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显然不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的初衷和目的。
(二)教学内容缺乏特色
会计学教师组织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一般是教材,而目前已经出版的会计学教材基本上是会计专业教材的减缩本,其中会计业务的处理所占篇幅较大。过分注重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介绍,而涉及会计信息分析与利用的内容很少。如果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使用这种教材,那么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心自然而然就放在了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及会计核算方法的详细介绍上了。显然,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会计学这门课程时,其侧重点不应是掌握如何进行会计核算,而是要学会对会计数据如何进行分析利用。因此其教学的重点当然应该是会计报表。而实际教学中会计报表内容只是粗略地提及,谈不上详细讲解及其编制。学生对报表也只能是模糊不清,根本弄不清报表数据的来龙去脉,更谈不上分析利用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比较落后
目前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仍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即按目录从第一节讲至最后一节,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听取老师事先确定的教学内容,只能是“你教什么,我就学什么”,没有任何选择余地。虽然近年来很多高校在会计学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改革试点。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然而,大多数教师所使用的多媒体教学,其实只是单一地运用ppt,由屏幕替代了板书,并不代表真正的多媒体技术。学生并不完全认同这种教学方式。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教学法、网络技术及相关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却很少涉及。这无疑降低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从因材施教来看,非会计专业教学应采用不同于专业会计的教学方法。
--> p>
(四)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目前财经类高校普遍重视会计学专业的实验教学,而在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认识轻感性认识的教学误区。在这种教学指导思想下,很多高校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中根本没有实验教学这个环节。即使个别高校有会计实验教学这个环节,分配的学时也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导致很多学过会计学的学生,根本没见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实物。由于缺乏会计实验的具体操作环节,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能通过想象来理解会计实务,这显然使会计学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 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针对目前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以推动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学教学发展。
(一) 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目标准确定位
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涉及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模式,同时还决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学习会计学的目的与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学的目的是不同的。前者是通过会计学课程的学习能读懂这门商业语言。成为一个好的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利用者,如同学习英语和计算机知识一样,都是作为一个工具为以后的工作服务的。因此,会计学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引导学生去站在一个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应该掌握哪些会计知识。后者是通过一系列的会计学课程的学习成为一个好的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因此,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学教学目标应定位为:引导学生树立会计思想和会计思维方式,了解会计信息是如何生成的,懂得利用会计信息化技术获取会计信息,并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提高非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管理和决策能力。
(二)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内容应体现学生专业特色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目的并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专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而是培养懂会计、能运用会计信息为其专业服务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内容应首先保证与教学目的的一致性,硕士论文同会计专业的学生有所区别。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在会计学的教学中加入适当的专题,将各专业的业务特点在会计上的反映做一个专门的介绍,例如,在给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讲授会计学时,可重点突出对收入准则的讲解等。这样就突出了学生的专业特色,做到了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在内容安排上应突出会计要素、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因为非会计人员看到的会计资料就是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反映报表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重要工具。同时.还要增加会计内部控制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会计内部控制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考虑到当前的会计信息化应用的普及,应在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适当融入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不仅了解传统的会计信息生成系统,也了解现代的会计信息生成系统。
(三) 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教育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将新的信息技术融入到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设计制作一些电视录像片、计算机课件等,让学生通过观看了解掌握有关内容。例如对会计对象的介绍,既可以通过播放录像片来介绍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也可以通过实地参观。使得学生全面了解供、产、销过程,这样更容易理解会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管理和决策的实际能力,可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对案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例的讨论和教师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所学的会计知识,并从现实生活的案例中感受到会计就在身边,从而对会计学学习产生兴趣。当然,采用教学案例法并不是要放弃课堂讲授这种教学方式,我们应以会计理论教学为主,会计案例法为辅。会计理论中穿插会计案例的目的只是为了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增强会计学的趣味性。此外,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答疑、质疑、讨论等.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把教案、网络课程录像、会计软件等放在服务器上,供学生随时查列和使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效果。
(四) 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实验教学
会计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密切的学科,因而会计学的实验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和必不可少。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实验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学会做账,而在于熟悉各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流程,从而学会利用会计信息。因此,在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实验中,教师应通过对实验内容的合理设计,使学生能完整地体验经济业务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这样才能使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掌握从会计核算结果出发去判断经济业务的性质或效益的技巧。有条件的高校可购置会计模拟实验软件,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会计软件的操作,体验会计的整个账务处理流程,从而把所学的会计学知识贯穿起来。此外,学生也可利用网络资源,登录一些在线会计网站,免费体验在线会计的方便与快捷,以了解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学会利用网络会计信息。
三、 会计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会计学是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的先导课程,也是将一名普通的大学生领入会计知识殿堂的入门课程或启蒙课程,硕士论文该课程教学效果不仅对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后续的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乃至对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终身学习产生长远的影响。该课程主要介绍会计基本理论
--> 、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即“三基”,内容抽象、专业术语多,核算复杂,规范性强、灵活性差,给教与学带来很多困难,往往是教师硬着头皮讲,学生耐着性子听,稍有疏忽,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课堂气氛紧张、压抑、沉闷,一节课下来,教师与学生都很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这种挑战对教师而言,则是必须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对如何加强和改进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做出进一步的思考。课堂以多媒体手段和实物演示为主,配合师生互动的方法。
根据会计学课程的内容,结合应用型操作技能培养的需要,整理制作多媒体授课课件。首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课下温习已学过的,预习本节课要讲的,以提问来督促,以检查所布置的练习来达到效果。然后,以多媒体手段演示内容,讲解清楚,有文字,有图表,比较生动地将枯燥的会计内容表达出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会计核算程序的讲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解系统有效,学生反映效果良好。其次,实物演示以增强感性认识。基础会计学中,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账簿、凭证等是最基本的概念。掌握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经济事项的方法是要达到的主要要求,清楚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程序环节是基本的能力。为增强感性认识,购买相应的凭证、账簿、报表等教学材料,并在教学中加以演示,以举例和实物讲解概念,直观地增加理解和印象,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手工和计算机模拟以增强动手能力。
为了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编写涉及基础会计部分实习的实例,并尝试在教学中期穿插模拟。让学生模拟期初建账、处理各种会计业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从而使学生对企业的整个会计业务流程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模拟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 钟红英. 大学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3).
[2] 李刚.谈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6).
篇5
论题不同于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是论文的标题,是从论题范围中选择出来的,研究的范围比论题小。选择论题范围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因为论题范围一般比较大,比较广,是就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加以研究、探讨。作者在写作之前,应该先确定论文论题的范围,具体的论文题目可以在整理、加工资料后再加以明确。
1.论题的来源。正确恰当地选择论题范围与论题的来源是密不可分的。论题可以从理论研讨和社会实践两方面得来:
一方面,来自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业务、新问题。
财会人员在实务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对此进行研究,进行探讨,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办法。比如,企业的存货大量积压,从而造成会计报告中的存货的信息严重失真。再如,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力度的加大,原有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需要进行改革。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解决,由此围绕着“会计信息失真”、“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人员的职责”、“企业股份制改造”等展开了讨论。
随着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一些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比如,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股票期权业务的开展,以知识资本进行的投资,资产重组概念的提出,通货膨胀的加剧等等,这些都对原有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提出了挑战,也迫切要求有新的理论去指导实践。
另一方面,来自科研领域中出现的新观点、新问题。
人们在了解、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时,又发现了新问题,从而需要使原有的理论更加完善或扩展。例如,在探讨研究受托责任会计时,财会人员往往只重视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而忽视了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反映,于是在1999年出台了具体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该准则实施后,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掀起了一场关于现金流量表研究讨论的热潮,而《现金流量表》准则,也在2001年进行了修订。由此可以看到,一些新问题需要研究、探讨,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然后以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去实现它。
除此之外,我国良好有序的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建立,而且我国也已经加入了WTO,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我们的财会工作也要和世界接轨,接踵而来的一些新的经济业务、经济关系势必要求我们的会计理论先行一步。比如,跨国企业会计、海外投资业务处理、金融保险会计、战略管理会计等问题,都值得探讨、研究。
2.选题的一般原则。客观上讲,要选择有科学价值、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观上讲,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利于展开研究,自己可以驾驭完成的论题。
这里所说选择有科学价值的、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主要是指:其一是要有理论价值,就是指那些对本专业、本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能起先导、开拓作用,对各项工作起重要指导、推动作用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二是实用价值,就是指那些经济发展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选题应该着重考虑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和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
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创造性原则。即在财会专业的研究中、业务工作上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选择会计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或会计工作实务中的新问题来研讨。因为每一项新的发现、新的方法,都将使该领域科学的发展、改革、业务工作向前迈进一步。
(2)现实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兴趣爱好,并考虑基本的实际研究能力、资料积累,以及可能争取到的指导、协调等条件去选题。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在自己熟悉或有浓厚兴趣的业务领域内选题。
(3)补充性原则。可以去选择那些在财会学科的研究中、工作实践中被忽视的领域和被忽视的环节,经过研究提出见解,填补空白。
(4)前瞻性原则。根据个人的能力,尽量去选择那些尚无人问津,或是前人研究的成果或经验,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不再适用的问题,经过研究,将其发展、完善,使之更为丰富、完整。
3.选题的方法
(1)观察事物,寻找问题,发现矛盾,探讨解决方法。论文选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即从会计实务中选题、从会计理论中选题及从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发展形势中选题。在选题中寻找问题,发现矛盾,如从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中,从不同的观点和流派的争鸣中,从别人失败的经验中,从前人的不足、缺陷或漏洞中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选择自己研究的课题。
(2)多方面探索和一方面选择相结合。选题要将横向空间考察和纵向时间考察相结合。根据财务会计专业的特点,所谓横向空间考察,就是说要树立科学的整体观念,寻找与会计学科相交叉的学科领域,如会计学与管理学、会计学与其他经济管理类学科、会计学与数学等,研究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找出学科结合部,探索用别的学科理论和方法去研究财务会计,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财务会计学科领域。所谓纵向时间考察,就是要认识财务会计知识的层次性和不断抽象上升到新的具体会计理论和实务水平的无穷性,树立不断开拓和追求新知识的科学态度,不断提出财务会计新的研究课题。
(3)想象、联想、直觉选择的方法。直觉是科学上重大发现的先导,是经验事项通向概念或假设的桥梁,研究重大课题大都是通过直觉选择出来的代表创造成果的概念或初步假设。直觉是创造之母。爱因斯坦的科学创造原理模式为:经验──直觉──概念或假设──逻辑──理论。
4.选题注意事项
(1)虚实结合,以实为主,既要有理论分析,又要有业务方法的探讨。拟定的选题,必须结合实际,针对现实,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最好是自己在学习上、工作中、生活里经常关心的问题,或是时常思考的问题,这十有八九会成功。
(2)难度适中,量力而行,即要探索新问题,又要考虑自己的专业基础。
选题切忌过大、过难、过旧。选题过大,一是难以完成,二是不好驾驭。要选与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地位角度、业务专长相吻合的题目。选题难度过大,会受到时间、精力和资料的限制,是很难写好写完的,若无可奈何,临时换题,时间更紧迫,不可能写好,所以要选与自己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相一致,或者是相关相近的题目。选题过旧,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还会让人觉得有被抄袭之嫌。
选题最好是略有点难度,难易适中,选择具有时代感的题目。总之,选自己熟悉、有兴趣,经常关心研究,有思想准备的题目。
(3)要有自己的见解,中心明确,避免综合论述,拼凑成章。
选题时,要掌握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要了解该选题研究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若是他人已解决了的问题,可以不必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另外,不要人云亦云,凑热闹,找“热门”,要经过深入研究,冷静地考虑,确有新见。
此外,还要考虑个人的时间、资料和研究能力。盲目选择论题,一般说来是不会成功的。选择自己获取信息、寻找图书资料方便的题目,考虑自己能利用哪些社会关系,到哪些单位调查研究,获取哪方面的文书档案、统计报表、数据资料比较方便,这样有助于资料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有助于写作的成功。
选题只要是自己有浓厚的兴趣,结合工作实践,能发挥业务专长,有占有资料的条件,能得到指导,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总之,写财会论文,首先要找资料,看文章,了解别人已有的观点、目前存在的问题,启发自己思考。关注并了解财务会计学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著名的理论著作及最新研究成果,对于论文的写作必不可少;其次,对各种材料必须消化吸收、融会贯通,针对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和经验,重点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出独到的见解。看材料、写文章,犹如春蚕吐丝,先吃进桑叶,经过咀嚼、消化,排除废物,然后吐出蚕丝,做成美丽的蚕茧,进而织成五光十色的锦缎,切忌搞大拼盘,进行简单的组合装配。
本书第三部分列示了关于财会论文的一些选题,可供参考。
(二)草拟论文提纲
提纲是文章的骨架,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以及全文的逻辑性和结构框架。通过草拟提纲,可以规划基本内容,搭好基本框架,使自己的思想明确、条理清晰,还可以发现构思的缺陷、材料的不足、论据的不充分、思路的不清晰,使论文写作少走弯路。论文提纲一般应包括文章的基本论点和主要论据,反映文章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说,提纲要列出一级题目、二级题目,如有需要,再作一些说明。有的人不习惯于写提纲,提起笔来就写初稿,结果由于构思不成熟,往往费时更多。
提纲写好后,要不断修改、推敲。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适合;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是否能阐明中心论点或说明主要议题;三是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段落是否合乎逻辑;四是验证材料是否充分说明问题。这些工作完成后,再开始动笔写初稿也不迟。
1.结构层次安排方法
(1)并列法。即表现为几个观点或几个问题、几类事情或若干事件并列在一起,形式上彼此独立,内容上共同为说明主题服务。这些内容(任务、原因、措施、成绩、经验、体会)没有谁先谁后,谁主谁次的区分,但须注意的是,各层次之间必须有内在的联系,不能互相矛盾、重复、包容,分类的标准、角度要一致。
(2)递进法。说明主题(问题)的各个层次的内容,或者是按照事情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或者是按照事理逐层深入的关系来安排层次。用递进法安排层次,有明显的逻辑上的严密性,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要注意的是,事情和整理的先后顺序必须是确实存在的,而且是实质性的,否则,也不能很好地说明问题。
(3)因果法。任何问题的发生总有其原因,任何做法、事态的发展总有其结果。层次的安排可结果在前原因在后,也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版权所有
2.论文提纲的形式
论文提纲按照详略程度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标题式提纲。用简要的词语概括内容,以标题的形式列出。在正文中一般可以作为主线、大的框框来处理。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2)句子式提纲。用一个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概括内容,该句子可以带有标点。
(3)段落提纲。是句子提纲的扩充,常用来编写详细提纲,故又称详细提纲。有时,当论文逻辑构成单位的内容不能用一个句子概括时,就写成一段话来进行表述。
上述三种形式可以综合运用。论文写作者可根据内容和篇幅的需要加以选择,只要用起来得心应手即可。
3.编写提纲的方法与步骤
(1)先拟标题。拟定标题时,力求简单、具体、醒目,或揭示论点,或揭示论题。需注意的是,编写提纲的标题一般是最后确定的标题。
(2)用主题句子列出全文的基本论点,以明确论文中心,统领全纲。
(3)合理安排论文各大部分的逻辑顺序,用标题或主题句的形式列出,设计出论文的结构和框架。
(4)对于论文中的各大部分,逐层展开,扩展深化,设制细项目,结合搜集使用的材料,进一步构思层次,形成近似论文概要的详细提纲。
(5)对于每个层次分成各个段落,写出每个段落的论点句子,并依次整理出需要参考的资料,如卡片、笔记等,标上序号,排列备用。
(6)检查整个论文提纲,作出必要的修改,即增加、删除、调整等。
(三)编写初稿与定稿
俗话说:“七分材料三分写”。会计论文执笔前重要的准备工作,为论文执笔成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何把会计领域中好的研究成果,形成创造性的见解和观点,落实在书面篇章中,这是会计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
1.起草初稿。根据编写的论文提纲,撰写论文初稿。初稿撰写有两种方法:一是从头到尾、不间断、不停顿,一气呵成写完初稿,然后再从头仔细推敲加工修改;二是根据文章的层次结构,一部分一部分地撰写、推敲、加工修订,全文分部分写完后,再合并起来通读、统稿完成。
财会专业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在搜集材料充分的前提下,撰写论文初稿应适度掌握论文写作速度,不宜求快,应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井然有序,详略得当。
篇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入,经济与金融行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增加。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增长,金融是经济学研究领域应用性强的分支,融合经济学与金融学的学科理论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在行业人才需求和学科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经济与金融本科专业的增设显得尤为重要。2007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试点开办经济与金融专业。至2015年,我国已有18所高等院校正式开设了经济与金融专业。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建设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相关研究还很少。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也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经济与金融专业发展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发展历程
2006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批试点招收经济与金融专业本科生,2007年正式_始招收第一批经济与金融专业学生,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建立并进入试点招生阶段。在建立之初,经济与金融专业的代码为020120S(S表示少数高校试点目录外专业),归属于经济学科(02)经济学类(0201)[1]。2011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第一届学生毕业。据统计,2011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本科生就业率达到了100%[2]。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试点的成功,加之国内其他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创新经济学与金融学本科教学,教育部开始在各高校逐步推开设置经济与金融本科专业。与此同时,教育部对经济与金融学专业在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位置也进行了调整。在2012年的新目录中,经济与金融专业进行了细微的调整,虽然还是属于经济学科门类,所授予学位还是经济学学士,但是从经济学类调整到了金融学类。这一调整,表明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学生培养应偏重于应用型更强的金融学。
目前,我国虽然已有高校12所高校开设经济与金融专业,各高校正处于经济与金融专业建设的起步阶段,尚未在课程体系设置、培养方案等方面形成共识。因此,有必要参考清华大学试点办学的经验和国外经济与金融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的成果,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构建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
二、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清华大学是我国第一所设置经济与金融专业的高校,2007―2011年间,教育部未批设经济与金融专业。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设置与发展上处于先试先行的地位。因此,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培养方案对探索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经济与金融专业招生是文理科兼招,学制四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在培养目标上,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经济与金融学理论和方法,具有国际视野,了解中国国情,能够解决现代经济,特别是金融领域实际问题,有较高的中英文沟通能力,未来能够从事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金融机构、企业与政府部门的经济分析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本科生培养方案中,采用“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通识教育学习后,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在课程体系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本科培养方案课程分为三大课程模块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和专业相关课程。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为通识教育课程,大学第一、二学年,不分专业均需修读。第三学年,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经济与金融专业的专业课由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构成。专业基础课包括经济学原理(1)、经济学原理(2)、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应用数理统计、金融学原理、信息管理导论;专业必修课一共8门,为中级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1)、公司财务、公共财政学、投资学和货币银行学。专业选修课需修够27学分,学生可以在经济统计学、国际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博弈论、金融数据库、计量经济学(2)、发展经济学、经济控制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经济学专题研究、经济学理论与实践、金融学专题研究等课程,或在经济学院其他专业、甚至其他学院的课程中选修。
2007级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的本科培养总学分不低于170学分,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40学分,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5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在学分的分配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40学分,自然科学基础课程31学分,专业相关课程6分,其中专业相关课程又可以分为专业基础课(1分),专业必修课(23学分),专业选修课(27学分)。从学分的配比上,可以看出清华大学的课程设置强调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均衡,专业基础课、必须课和选修课的学分占比也相差不大,这体现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对经济与金融专业学生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培养原则。
总体而言,清华大学2007级经济与金融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体现出在宽广的知识面基础上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理念。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中包括了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的核心课程,在选修课中,不仅开设了众多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学生还可以跨专业和跨学院选课。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的建设和课程体系开发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其他高校进一步结合学校特色建设经济与金融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提供了借鉴样本。
三、国外高校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一)曼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曼彻斯特大学是英国会计与金融学研究和教学最好的大学之一。该校的社会科学学院和商学院联合开设经济与金融专业,学制为三年。课程教学采用讲座、教程和研讨会相结合的形式。课程的考核方式多样,包括考试、完成课题项目以及论文报告。第一年的课程是关于社会科学的通识性教育,同时开设会计和金融学的基础课程,为学生开展第二、三年的学习和研究做准备。通过第一年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专业方向,金融经济或会计金融。第二年的课程主要是金融学与经济学的专业课程,难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主要课程包括金融学基础、中级管理会计、金融市场与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概论等。第三年开设公共部门会计、审计、公司财务、信息系统案例研究等。从曼彻斯特大学经济与金融学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在突出培养学生国际化的商业思维和视角下,该专业更偏向于金融学理论知识,尤其注重会计学相关理论与实务能力的培养。
(二)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
布里斯托大学的经济与金融学专业培养期为三年。该校经济与金融学专业的培养注重数理统计分析在经济和金融学中的运用。该专业要求学生在第一、二学年修读至少一门经济学课程,第三学年至少修两门经济学的课程。从该校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该校在以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等核心课程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来解决经济和金融实务中的问}。
(三)南安普顿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南安普顿大学经济与金融学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掌握经济学的原理与分析方法,强调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南安普顿大学的经济与金融学专业学制为三年。在第一、二学年开设课程,每学期四个课程模块,一年共八个模块。第一学年的课程均为必修专业课,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数学、经济统计分析、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第二学年的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程构成。必修课程为微观应用经济学、投资组合理论与金融市场,选修课包括计量经济学概论、统计学理论等。第三年,学生自选课题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相当于两个课程模块。从该校的专业课程开设情况来看,在第一学年注重教授学生经济学基本原理和经济学分析手段的训练,第二学年则促使学生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深入学习,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数学分析工具。在此基础上再开设投资组合与金融市场,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和分析工具来认识和解决金融学问题的能力。
(四)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
兰卡斯特大学开设有金融与经济专业(Finance and Economics),学制为三年。兰卡斯特大学该专业的学生可以从第二学年开始,转入会计与金融专业学习。课程教授采用讲座、团队合作、个别指导、讨论等多种方式。该校在专业课程开设上,第一年必修课包括会计和金融学概论、经济学原理、经济定量方法,注重为学生打下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的学科基础。第二年的课程以金融学和会计学的课程为核心,必修课包括金融学原理、高级金融学原理、财务报表分析与企业估值、管理经济学、商业和国际宏观经济学、经济数学、经济学概论,学生还需在会计审计信息系统、金融会计原理、商业决策管理会计三门选修课中选修一门。
第三年的必修专业课程包括企业融资、投资学、国际金融管理、计量金融学,这些课程是是对金融学理论和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学生还需在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宏观货币经济学、人力资源经济学、广告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工业组织学、发展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商业学中选修4门。从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兰卡斯特大学对经济与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以金融学的课程为核心,经济学的课程作为铺垫或拓展,始终贯穿了经济数学和定量分析方法的训练。
国外开设经济与金融专业的曼彻斯特大学、布里斯托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各有特色,但总体而言,又有共同之处。在这些学校的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都是以金融类和会计类的课程作为核心,辅之以经济学的课程,用经济数学或计量经济学的课程将这些课程加以贯通。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注重教授金融学理论,强调提高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
四、我国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当前我国高校的经济与金融专业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亟需建立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我国高等学校经济与金融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广泛经济学知识和金融学理论,并能够熟练运用经济学和金融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和金融问题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从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参考清华大学和国外高校经济与金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经验,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下,建议采用“经济为基,金融为核,计量为法”的基本思路来构建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
“经济为基”是指以经济学的核心课程作为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经济与金融专业属于经济学科,是在经济学与金融学不断融合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性学科,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也是金融学发展的源泉。因此,培养经济与金融专业的人才,首先应该使其具备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课程体系构建中设立经济类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具体设置课程上,可以在不同学期开设经济学的核心课程,如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
“金融为核”是指在专业课程的体系中以金融类的课程作为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金融学的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和解决现实金融问题的能力。经济与金融专业从开设之初归属于“经济学科(02)经济学类(0201)”到2012年调整到“经济学科(02)金融学类(0203)”的这一变化,也表明经济与金融专业应以金融学的课程为核心。因此,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根据教育部规定的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金融类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
“计量为法”是通过开设计量经济类的课程,使学生能熟练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经济与金融问题。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发展,越来越注重数学工具的运用。掌握了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技能,才能更为科学的认识和分析经济与金融问题,在投资实践中发现规律,进行决策。同时,计量经济学也是将经济学与金融学理论融会贯通的重要途径。而计量经济学相关课程的学习,需要以高等数学为基础。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开设相应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如经济数学、初级计量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等。
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下,依据“经济为基,金融为核,计量为法”的基本思路,可以构建由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三大课程模块组成的经济与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模块是为通识教育服务,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素质,包括政治理论课、数学、英语、体育等课程。专业课程模块是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能力的课程,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课组成。专业基础课包括经济学类的基础课程,如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经济学、会计学等。专业核心课以金融类课程为主,如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保险学等。专业技能课以经济计量类课程和金融实务训练为主,如计量经济学、经济数学、金融数学、商业银行实务、投资理财实务等。商业,专业方向课程是根据学生兴趣和结合社会需求,来细分的专业方向,如会计金融、金融经济、证券投资等,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开设理论和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2012.
[2]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1届毕业生就业报告[D],2011.
[3]教育部.教高[2013]4号,教育部关于公布201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附件:2012年度经教育部备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2013.
[4]清华大学.清华大学2007级本科生培养方案.2007.
Study on Curriculum System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Specialty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AN Guang-wan,ZHUANG Ping,YU Tao
篇7
研究生期间关于金融领域最新前沿知识的学习让我的视野与思维有个进一步的提升。毕业论文的写作伴随着严谨的思考,仔细的数据收集与实证证明,锻炼了我独立思考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
感谢我的导师吕长江教授对我毕业论文的指导,他在财务金融领域丰富的学识在我论文的选题和写作上予以了很大帮助。吕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亲和的作风更是值得我终身学习。借此机会,我也想感谢吕老师这六年来对我学业发展、职业规划、为人处世方面的的教诲。
感谢管理学院以及复旦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他们不仅仅教会了我学科的知识,他们的人格魅力同样感染了我,引导我逐渐成长为“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复旦人。感谢我在复旦的这六年中所有的同学和朋友,和你们一同成长让我受益匪浅。你们热情洋溢、永不言弃的精神时刻感染着我,希望你们可以在未来的道路上越来越好。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是你们多年的关爱和支持,让我可以自信和勇敢的追寻自己的梦想。
虽然论文己经完稿,但由于水平和知识所限,本文的研究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和缺陷,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不吝赐教。
论文致谢二:
时光匆匆而过,随着论文的完成,我在复旦大学的硕士生活也即将要画上句点。最后论文的完成过程,虽然辛苦,但是又让我体验了钻研求知带来的快乐。论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陈超教授。这篇论文是陈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完成的。从选题开始到最后的完稿都离不开陈老师的指点和教导。陈老师在学术上的深厚造诣,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受益匪浅。
其次我要感谢管院,自从本科进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学习以来,十分幸运的得到了各个专业老师们指导和教育。会计系四年的本科学习生涯培养了我对于财务研究和工作的兴趣。在金融硕士项目的学习过程中,不但可以继续接受管院的老师们的指导,更有幸得到机会得到UCLA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的授教,在这里也要感谢我们项目的外籍教授们和管理学院所有工作人员对我们金融硕士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使他们让我的本科和研究生生涯在求知进学之外更多了很多欢乐和回忆。在复旦6年的岁月不但让我的获得未来工作中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让我懂得了生命真正的意义。感谢复旦、感谢管院、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
论文致谢三:
在论文完成之际,也就是即将结束我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回顾我在复旦大学的这两年中,有很多感慨和感谢。
感谢我尊敬的导师,王小卒教授。他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了极大地指导和建议,让我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不论是在开始的选题,还是到后来写作中出现的问题,王老师总给我许多方法论上的指导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让我在论文写作中一遍又一遍地将理论知识和现实情况结合起来,对我的思维方式是巨大的提高。在此对王老师表示衷心的谢意和深深的祝福。
感谢管理学院的其他老师,曾在课堂上传授给我的知识,让我在论文写作中受益匪浅。感谢黄丹同学、梁姝同学、王星宇同学等在我论文写作中提供的帮助,感谢我的寝室同学给我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和精神上的鼓励。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理解和大力支持。每一段旅程都会结束,新的旅程又会开始。祝福所有的老师和朋友,也祝福自己!
论文致谢四:
时光荏苒,眨眼间,即将在复旦过完我的6年大学生活。四年本科,两年硕士,那一个个场景依旧浮现在眼前,那一张张笑脸仍然荡漾在心间。终于到了要离开的时候,太多的感慨与感谢诉说不过来。
首先感谢复旦,经过6年的复旦生活,我再也不是当初青涩懵懂的少年,复旦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氛围培养了我,使我学会思考,学会做人,使我拥有理想,满怀责任,使我从心底里骄傲,我是个复旦人。感谢管理学院和财务金融系的领导、老师们,浓郁的学术氛围,国际化的交流环境,一流的硬件设备,让我能够在学习、工作的每个阶段中都得到最好的熏陶和培养。
篇8
1. 做好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1.1要以专业发展和社会需要为目的,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可以建设有两个重点的
模拟实验室;.设置仿真实验场地和财务部门分岗设置,并配置相应的设施。设置仿真的模拟实验室就要配备各项部门,例如包括企业的供应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外部仿真企业的开户银行,所在地税务机关、公路或铁路运输企业、与仿真企业有业务往来的对方企业及其开户银行等主要的部门。财务部门可以分成 会计主管、出纳、流动资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投资核算、存货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利润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稽核、综合分析等设定会计岗位:按岗位配备桌子,另配备电脑一台、会计科目章一盒、财务通用章一盒、财务公章一枚、印鉴、直尺、剪儀、橡皮擦、铅笔、黑色笔、红色笔、大头针、回形针以及装订记账凭证所需的装订机、线若干;各种空白的、逼真的业务单据、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等相关的配备设施。
1.2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硬件建设。首先应将实验室在校园网内信息共享和传递,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和网上模拟实验,布线到教师家庭、教室和学生宿舍,扩大实验教学的范围,另外实验室还应建成具有各种相应的配备设施,例如教师机、多功能演示设备、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加密服务器、学生机等的局域网。
1.3在综合性会计信息化实验室建成以后,加大软件、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我们应该提供会计实训软件、商业银行模拟实训软件、审计软件、电子商务软件、ERP软件,电子沙盘软件、习题库、精品课程库、会计信息库等软件和信息资源的相关课程,所以一定要好好的利用网络的资源。
2. 建立和完善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的设计对于学生来讲是很重要的,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增强综合分析和管理能力。
2.1建立和完善手工实验-信息化实验;基础会计学的课程,应该在仿真模拟实验室里进行的,想要使学生熟悉各项数据的来源以及业务的处理流程,就必须全部采用手工处理。
2.2模块实验-综合实验,模块实验项目涉及各种企业类型和业务项目,可以用手工操作与实训软件相结合的实验方式来对中级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开发与工程会计、管理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高级会计等课程特点设计模块实验。这样就可以为综合模拟实验打下很好的基础。
2.3模拟实验-ERP实验-电子沙盘模拟实验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综合模拟实验可根据企业特点设计具有代表性、全面性、合理性的经济业务,例如,设计成公司有工业、商业、房地产、旅游、建筑、外商投资企业、外贸等跨行业的企业集团,然后让学生运用ERP财务软件在会计信息化实验室完成各公司的经济业务处理并编制出个别和企业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可以利用银行模拟软件、审计软件、电子报税实训软件来对金融会计、审计、税务会计等课程进行实训。最后想要提高学生企业运营管理决策的能力,就要让学生进行电子沙盘模拟实验,那么在模拟实验的过程中,才能真实掌握企业运营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有效地做错出各种解决的方案。
2.4合理设置实验课时和配备专职管理员, 要按照教育部下发的《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中理论课时、实践课时的比例应为6:4”,也就是说会计实践教学应占总教学时间的40%左右,制定出合理的实验教学计划,并按照计划严格执行,要建立好实验室,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必须要有作风踏实、技术精湛、结构合理、安心实验室工作的专职管理员,维护好实验室的各种系统和教学应用软件的正常使用这样才能确保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 进行模拟实验教学的目的及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搞好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合理设置实验课时,提高教师素质,是专业会计教师和实验导师的职责,所以 教师一定做到;按照教育部下发的相关文件来认真的规划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比例应为6:4,那么也就是说会计实践教学应占总教学时间的40%左右,合理的制定出实验教学计划,要充分的认识到建立和进行会计实验室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会计模拟实验是一个繁琐工作,是一个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这样就会考验实验教师技术和耐力,所以必须要做到作风踏实、技术精湛、结构合理、保证实验设备系统和教学应用软件的的正常运作和网络的畅通,争取加强实践环节和教学的训练,老师应该利用在现有的会计模拟实验室的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一些有趣的财务问题和财务案例等,让学生在繁琐的实验室和计算机上体会会计工作的乐趣,另外,要让各院校引起共鸣,对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给予很高的评价和重视,并对次真正的意识到它的作用和价值,因此,提高专业会计教师和实验导师操作的技能,是提高模拟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结束语
从本文阐述的观点能够看出,会计的模拟实验教学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发展前途,注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是高职教育在实践教学中是最突出的特色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所以,必须加强会计实验室的建设和完备的实验基地,通过综合性的实验教学,来造就一支优秀专业的会计技术队伍。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独立学院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在规范办学条件下,为国家培养大量合格建设者的同时,也在为如何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作为新机制、新模式的独立学院首先在专业设置上要找准切入点,要完全以市场为导向,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在那些专业技术性强、市场需求大的专业上。大部分独立学院都将市场需求看好的会计学专业锁定其中。诚然,好的专业是学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好的专业如果没有准确的专业定位其毕业生也同样缺乏市场竞争力进而影响学院的生存发展。
二、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定位
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难点不仅仅在于理论的取舍和实践的创新,而且在于学科的系统性和职业的导向性,在于如何将目标具体化。因为这类人才主要在会计工作的第一线,直接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纷复繁杂的经济业务通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转化为真实的、有用的、合法的会计信息。因而,会计的职业判断既需要会计理论的支持,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学》《审计学》等;又需要各项经济法规的支持,如关于会计主体性质的《企业法》《公司法》,关于会计主体与国家间关系的《税法》《价格法》,关于会计主体间关系的《票据法》《证券法》《合同法》,关于会计主体与其他相关利益人之间关系的《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同时还需将上述职业判断的结果转化为对内、对外会计信息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局限在理论层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将培养目标定位于融会计理论与会计技能于一体且“上手快、后劲足”的“会计师”型。然而,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对学生质量的评价方法主要是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主,其特点是“重理论、轻实务”;“重期末、轻平时”;“重记忆、轻理解”。教育理念虽然从“教学计划”转变为所谓的“人才培养方案”,但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却忽视了用人单位的意见和会计专业团体在会计专业质量评价中的作用。因此,按照该培养方案培养出的毕业生,“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这里所说的“上”是指高层次的人才,但我们所谓的“高层次”人才,也并不高。下是指那些在基层工作的“熟练工”,也没有达到企业的要求,而是眼高手低、动手能力较差。其结果导致高不成低不就(2008刘永泽、池国华)。关于我国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解读有如下几种观点:有些学者从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材建设,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入手,设计“应用+技能+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张晨民、高静颖,2006);有些学者提出走主要培养服务于企业的应用型、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或“订单式”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伍自强、吴海云、魏先林,2006)。因此,笔者认为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定位应当描述为:介于学科性(或研究型)和职业技术型(或技能型)的目标之间,说白了独立学院既不是“二本”的复制品,更不是中专技校的升级版,是介于“二本”和“二专”之间,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会计学、审计学、公司理财、企业管理、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类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金融证券机构及政府、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复合型、实用型专门人才。应该说定位于学科型和职业技术型之间,重点突出“应用型”是符合社会分工和发展的需要,符合“三本”的自身特点(即与“教育研究型”“教学型”大学的区别),也是我国目前就业市场、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赋予独立学院的光荣使命。
三、会计学专业的培养模式
当然正确确定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基础,但是,必须找到能够适合实现该目标的人才培养途径,才能进一步发挥其专业特色的优势,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上述目标,笔者以为可突出以下几个环节:
1.重实践、精专业。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对于配合理论性教学,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实际操作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应本着以应用课程为主的原则,压缩一些理论性强、难度大、深度高的课程,如:《会计前沿理论》《国际会计》《比较会计》等,适当增加会计案例的教学内容,如:《审计案例》《财务管理案例》等。在整个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环节中,应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大环节,校内实训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可设置课程实训,即在每门专业课结束时进行(课程实训以手工操作为主),为此应加大相关专业课程的课时量,如“二本”的《基础会计学》为72学时,“三本”应增加到90学时(其中:讲授72学时,实训18学时),“二本”的《中级财务会计学》为90学时,“三本”应增加到144学时,且将学期课改为学年课,“二本”的《高级财务会计学》为54学时,“三本”应增加到72学时等;专业实训,即围绕整个会计专业进行(专业实训应以手工操作和会计电算化相结合);综合实训,即搭建仿真平台,针对特定的业务,每个学生模拟不同单位(如企业会计、金融部门、税务部门等)、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按具体业务的要求独立完成相关业务。校内实训通常采取在实验室模拟进行,实训设施的不足是我国高校的软肋,所以独立学院要充分利用好举办高校的现有资源,同时独立学院的特点是高价优质,因此,独立学院应抽出部分财力建设属于自己的专业实验室并配备专职实验员(也可聘请校外退休的老会计师作兼职实验员)。事实上通过以上各主要专业课程大课时量的磨合及动手能力的训练,已经做到了精专业。校外实习即指大二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大四学生的毕业实习。独立学院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办学优势,依托社会,以共建、协议等形式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例如,独立学院的主要投资方、大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根据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应精心编写各环节《实训教材》及《实训指导》,合理制定各实践环节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的实施细则,并科学的安排实践教学活动,做到实践教学环节既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又与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会计实践课程的的比例应当不低于课程总量的20%。打造一支能胜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坚持开门办学,例如,《审计案例》课程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主讲,《财务管理案例》课程可聘请大型企业的财务主管主讲,《会计模拟实习》课程可聘请校外退休的老会计师作兼职实验员等。
事实上会计学专业广义的实践教学体系可包括: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和创新实践教学四个模块。基础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珠算、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等基本技能。专业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培养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其内容包括:课程模拟实训,即跟随各门课进行,如《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等,每门课程均应安排模拟实训课时;专题实践教学,即为《财务案例》《审计案例》等;综合模拟实训,分为手工操作实训、会计电算化操作实训等。综合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内容包括: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创新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内容包括:科研训练、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课题等。
2.宽基础、广视野。我们深刻的意识到会计专业的学生不能就会计论会计,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广度就没有深度,“广”是“深” 的基础,如果用金字塔的形状来比喻,就是没有广度就没有高度,广度是高度的基础,即立足专业,超越专业。因此,学院低年级学生基础教育主要体现一个“宽”字,力求宽而牢,通过基础课学习要让学生知识面宽,基本知识扎实;高年级学生专业课教育主要体现一个“广”字,使学生具有宽阔的专业眼界。为此,首先应拓宽学科基础课及专业课领域,如增加《国际贸易学》《金融学》《证券投资学》《人力资源会计》《环境成本概论》《税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其次应加大文化基础课及学科基础课的课时量,如《大学英语》《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普遍在“教育研究型”“教学型”大学的基础上增加18学时。
3.厚人文、高素质。应该说综合素质是创新能力之源,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素质的要求是全面的,人文素质是各类专业人才素质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以人文素质的提高为前提。所谓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内在品德、学识修养和外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人文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一个人无论从事哪一方面的工作,人文素质越高,思路就越开阔,思维就越活跃,悟性能力就越强,从而创新能力也就越强。换言之,正是由于人文素质的提高,自然而然的显现出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恢弘气派。如,20世纪最为辉煌的科学大师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而且精通音乐,他曾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物理学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知识总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可以概括世界的一切。”这是因为,想象力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它通过对已有的认识进行延伸、扩展,产生新的智慧的火花,因而最具创造性的思想家,往往同时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幻想家。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也擅长音乐,率先在我国学术界倡导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学术研究和新学科的原创性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钱学森也曾说过:“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的艺术,因为科学中有美学。”可见,人文素质对其科学成就的取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可在独立学院的会计学专业开设了《音乐欣赏》《美学概论》《中国古典文学赏析》《中国古诗词赏析》等有利于提高人文素质的课程。
4.广渠道、多证书。作为“三本”的独立学院的出路在于必须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格局和学院的自身条件出发,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学生特点,在培养层次方面进行创新,做到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多证书在手,广渠道出口。本文的独立学院是特指按照教育部《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机制的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由国有高校作为举办方且经教育部予以确认的并规范办学的独立学院。因此,独立学院的招生分数线通常在“二本”分数线下20分左右,应该说对于高考来讲10-20分的差别并不能代表学生的智力水平,然而部分学生正是因为这10至20分的《数学》和《英语》差别给其考研等带来一定的障碍,学院应高度重视《高等数学》和《英语》的“教与学”,并力争免费为学生提供考研的课外辅导,确保优秀毕业生顺利考入研究生;部分学生由于《数学》、《英语》基础较差,学院可免费为学生提供《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等公务员考试的课外辅导,争取使部分毕业生考上公务员;对于少量专业课成绩优秀的学生,院方可集中进行为期1个月左右的强化培训,指导这部分学生报考注册会计师;此外,学生在大三时由院方统一联系当地财政部门,经过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通过劳动部门取得《理财规划师》证书等,通过行业管理协会取得《ISO9000》等证书。这样毕业生在毕业时就可以同时拿到“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珠算等级证书”“外语等级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多种证书,为大部分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基本保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特色可以概括为:强化实践训练,严管课堂教学,免费考证辅导,丰富课余文化,提高综合素质。当然,独立学院这一新生事物,由于起步较晚尚处在成长阶段,在会计学专业定位、培养模式等诸多面尚处在摸索过程中。我们深信,在新的办学机制和新的办学模式运作下独立学院的会计专业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一定会办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出具有强劲市场竞争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会计人才,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只要我们本着以学生为本,以质量求生存的理念,我们的道路一定会愈走愈宽。
参考文献:
[1] 张晨民,高静颖.独立学院“应用+技能+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J(.现代教育科学,2006(5).
[2] 伍自强,吴海云,魏先林.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2).
[3] 成思危.站在历史新起点开拓职教新局面[J].教育与职业,2006,(18).
[4] 戴林富,游俊.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6,(1).
[5] 唐卫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5,(12).
篇10
(一)体现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通常表述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从事会计管理与核算领域工作,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心理学专业基本知识、具有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而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会计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上、课程的内容上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以达到培养具有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
(二)体现会计学专业的学科知识结构
会计学专业的学科知识结构主要由会计学专业课程构成,而会计学专业课程是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三部分构成。其中:会计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构筑会计学专业理论框架、提供会计学专业技能和方法的经济管理相关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是指涵盖系统的会计学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的有关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中、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学、财务管理等;会计专业选修课程是上述两者之外的会计学其他有关课程。主要包括:金融学、金融企业会计学、预算会计、战略管理、税收会计等。会计学专业课程的设置直接反映了会计学科建设的完善程度、会计理论框架的系统性程度,最终影响会计学专业高等教育的效果和未来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因此,会计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一定要体现会计学科的知识结构,要确保在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使会计实践教学真正起到会计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的作用。
(三)体现社会对会计专业知识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层次的要求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实践课程内容不能一层不变,应设置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内容,培养能适应国际国内会计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会计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
会计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满足应用型本科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要求,建立会计实践课程体系要在会计理论得到保障的情况下进行。
(一)提高会计实践课程的比重
由于会计学科知识更新的加快和实际情况的千变万化,会计专业毕业生只有既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会计专业的实践技能,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因此,在设计实践课程内容时,1.在强调实践教学的内容的同时不能忽略会计理论的教学;2.提高会计实践课程的比重。在制定课程规划、教学计划时,应将会计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
(二)建立多学科和多环节会计实践课程体系
1.建立多学科会计实践课程体系。会计实践课程不再设置过去的一门会计试验课程,而是取代多学科会计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能力训练课程和审计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案例分析实践课程。2.建立多环节会计实践课程体系。建立包括模拟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多环节会计实践课程。
三、会计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
科学、合理地设计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会计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设计实践课程内容时应采用单项实践和综合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综合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一)设计单项实践课程内容
单项实践课程内容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内容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比如,会计学基础试验,在《会计学基础》课程学习完之后,安排2周时间的单项实践。其内容包括如何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审核和传递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更改错账,编制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实践内容。其目的是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很好地结合,使学生对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二)设计会计综合实践课程内容
会计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可采用单项实践和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安排2~3周的时间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三)校内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在完成《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课程的学习之后,应先安排3~4周的时间让学生带着任务到企业,重点实习、掌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课程内容,目的是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然后回到实验室,安排1周的时间,利用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模拟资料和实验结果,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指出该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管理会计的知识,提出管理建议。
(四)毕业设计环节的内容设计
应用性本科会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以毕业论文的形式,要求以调查报告或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管理、审计等的具体问题或者具体设计某企业的会计制度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会计实践课程教材的设计
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应当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市场上会计专业应用型系列教材尚未形成,许多应用型本科学院仍然沿用偏重研究型的教材。这些教材强调的是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内容。而且,教材的难度过深,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因此,笔者认为,设计一套适合会计专业应用型系列教材是当务之急。
(一)组织有教学经验、直接从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老师参与编写体现应用型特点的会计专业应用型系列教材
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并配备相应的习题、实训、案例教材。教材的内容应体现应用型本科的时代性,在编排上,打破研究性教材从“总论”、“概念”、“论述”到“案例”的套路,建议从“案例”入手,在章节的编排上要先易后难,这样的教材更适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学习。
篇11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会计课不是其专业课,首先,他们从心理上不够重视,加上会计概念难懂、理论抽象,因此,学生有很大的厌学情绪;其次,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和手段显得过于简单,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要求,进而影响了学习效率和效果;最后,只通过一两次的书面考试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务必会使学生的知识面过于狭窄,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标是行动的领航灯,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才能有的放矢,目前教师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目标认识模糊,常常照搬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对会计知识的需要考虑得不够或根本不予考虑。
(三)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按照教材的内容顺序讲解,对会计知识与非会计专业的内在联系认识不够,加之对教学对象所学专业譬如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的内容缺乏必要了解,难以把握会计在各非会计专业的应用,在教学中无法将会计与特定的专业联系起来,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是做账,而是如何看账,因此对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循环及会计报表的编制这类内容不感兴趣,导致学生认为学习会计与专业毫不相关,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
(四)课程实验安排不合理
许多高职院校没有针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安排实验,会计模拟实验课使用的资料都是针对会计专业学生设计的,实验内容以会计核算为主,对于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实习效果不够理想也没有吸引力。
二、针对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现状,有必要对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应强调学习会计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全面介绍会计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会计与学生所学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会计并非是一些枯燥的数字和繁琐的记账,而是一门语言,是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的商业语言。其次,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不是简单地把教师的教案通过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而是要利用多媒体能够处理图、文、声、像的优点,营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环境。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加深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印象;推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会计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案例通常是跨学科的,内容涉及企业战略、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来做出恰当的分析和判断。最后,改革考评方法。不同专业对会计需求不尽相同,不同学生个人特长与自我规划也不尽相同,故不宜采用百分之百的刚性教学评价机制。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可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案例分析、分析报告、论文等多种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程设置的目标,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要弄清教育对象,在教育目标的制订上要突出差异性,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应本着使学生“懂会计,合理运用会计信息,分析经济问题、实施理性经济行为”的宗旨,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特有的思维方式,注重会计信息的获取、会计知识和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学会如何把会计作为一种经营工具,运用会计信息做出生产、营销、投资、融资或其他商业决策,从而改善和推进企业的管理工作。因此,教学目标应定位为: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理解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与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学生能够通过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中的财务信息进行运用;学生会运用会计电算化技能把握会计信息,提高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实际能力。
(三)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非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往往不会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而更多的情况下会是会计信息的“消费者”,也就是利用相关会计知识进行会计决策,所以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同会计专业有所区别。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学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了解会计要素划分、借贷记账法,熟悉会计核算的整个流程,掌握基本的会计业务处理,特别是涉及企业投融资的会计处理。对于一些具体的会计核算部分,则可以将要求适当降低,不需要考察较具体的会计核算方法。教师在授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今后工作的实际应用,如金融专业重点在于金融行业主要业务核算,以及外币业务、长期投融资中的债券业务等;物流专业授课时可增加物流企业会计的内容;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授课时可增加外贸企业会计的内容;工商管理专业需要增加财务管理的内容;市场营销专业需要增加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内容。此外,对于财务报表的理解和使用,是非会计学专业学生的重中之重。财务报表分析与应用是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具有的一种能力,非会计专业本科生今后接触的会计工作更多的是对财务报表的应用与分析。 按不同行业特征安排教学内容。
(四)安排好课程实验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日后从事工作的情况,有重点地取舍实验内容。例如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对外投资的管理等一般企业的基本业务可以作为实验的重点。考虑到非会计专业学生从事管理活动的需要,教师还应该将财务报表的编制及分析放在重要的位置,指导学生认真学习。
因此,对于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知识,我们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改变固有的教学内容和模式,突出专业特色的会计教学,使非会计学生喜欢学习会计知识。
【参考文献】
篇12
(一)专业建设学校切实加强专业建设,提升改造传统专业,扶持做强优势专业,保护巩固基础专业,稳步发展新兴专业,经过持续努力,我校的学科和专业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2011年底,我校有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政治经济学、企业管理学5个学科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学科,金融学、旅游管理2个学科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获准建设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16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
(二)课程建设为适应社会需求与教学要求,我校在课程建设中,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进一步优化整合课程结构,突出主干,删除重复,加强综合和学科交叉,引入学科发展新成果,使课程体系更为科学。2011年,开课总量2500门左右,其中双语(英汉双语、蒙汉双语)授课课程100门左右,课程资源上网达到100门左右,实践教学课程68门。2011年,资产评估、经济数学基础(微积分)、民族政策与民族理论、财务会计(高职课程)等4门课程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截至2011年底,学校有27门课程入选自治区级精品课程,72门入选校级精品课程,200门课程入选院(系)级重点建设课程,形成了院级、校级、自治区级三个层次精品(重点)课程建设格局。目前《会计学》、《金融学》、《政治经济学》正在积极准备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在课程改革方面我校也做了积极探索,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采取“3+X”的模式,公共英语教学采用了分级教学,在素质教育选修课中增设了个性发展模块。
(三)教材建设学校一贯重视以专业发展带动教材内容更新,以教学改革促进教材体系优化。在“十一五”期间,学校共支持出版教材265部,其中蒙汉双语教材10余部。引进了一批高水平外文原版教材,进一步丰富了网络教学资源(包含系列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仪器手册、设计应用资料、设计应用方案、工具软件、电子书在内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全校2000多门课程中选用国家、部省、校级规划教材约70%以上,选用近五年出版的新教材90%以上。对内容更新速度快的课程,自编教材讲义200多部,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还特别重视民族财经教材的编写工作,如2011年,金融学院有5部教材获得教育部蒙文统编教材计划资助。
(四)实践教学学校重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融会贯通,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改革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由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跨专业综合实验、创业创新实验为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业务处理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形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素养和个性化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得到培养。学校还重点建设了46门实验课程,并进一步加强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管理,建立毕业论文的奖励制度和“防抄袭系统”。为进一步推进民族班外语教学改革,提高民族班学生外语水平,初步建成了少数民族多语种资源库、少数民族汉语、英语语言训练中心。
(五)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中开设有创新创业的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的有关系统知识。通过入学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和相关专业课授课中的有关案例向学生传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多次聘请学校毕业成功人士进行讲座,以他们工作和创业的亲身经历展示了工作和创业的艰辛和快乐,使学生受益匪浅。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和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体事例如表3所示。
(六)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近年来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改革和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一方面出台了诸如奖励考研、高薪聘用等一系列培养、引进和稳定教师队伍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与“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柔性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并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和机制,使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不断加强。2011年,会计学、市场营销学2个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2位教师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位教师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2011年,学校还积极开展校内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的评选活动,组织第七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加强蒙汉双语民族财经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
(七)国际合作教育学校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蒙古等国多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和校际协作关系。为进一步加强与合作院校的交流,积极引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拓宽办学途径,学校自2008年开始与澳大利亚阳光海岸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招收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及会计学等五个专业的本科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见图1)。
(八)校园文化建设在悠久办学历史和丰厚的校园文化积淀基础上,学校紧密结合当前形势,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文化艺术及学术修养。1.大学生读书活动积极贯彻执行《内蒙古财经学院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以及相关配套文件精神,推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程,开展素质教育工程和大学生读书活动,实行素质拓展认证制度,提升我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整体水平。学校制定了《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将读书活动列入学生必修学分,并设立专项资金。按照方案要求,从2008级学生起,向学生推荐100部经典著作,开展大学生读书活动,并将读书活动纳入学分制管理,且为必修学分。学生必须完成规定数量的精选书目,精读书目要撰写读书报告,由指定教师进行批阅,成绩全部合格者,取得2个学分。2.民族文化教育开展热爱内蒙古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举办了内蒙古财经学院第四届“呼思乐”杯蒙语授课班学生基础知识竞赛,举办了内蒙古财经学院第二届“草原雄鹰”搏克大赛,举办了第三届“奥奇杯”蒙古族民歌大赛,举办了“天骄之声,唱响校园”蒙古族长调走进大学系列音乐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广大学生倍加珍惜并自觉维护民族团结。3.学生社团活动本着“学术类社团、体育类社团、文艺类社团、公益类社团”的思路,调整了学生社团布局结构和规模。目前学校共有学生社团42个,各社团能根据自身特点,开展符合自身特色的亮点活动。社团联合会先后举办了“回忆四季放飞梦想”为主题的2011年毕业生歌会、社团联合会第二届体育节、内蒙古财经学院第六届电影节、社团联谊晚会等大型活动。萱原文学社举办的“学满萱原文扬财院”文学知识竞赛活动、星探天文社举办的“天宫一号”学术讲座活动、飓风话剧团举办的“放飞青想,展现话剧魅力”主题汇报演出、爱心社的“爱心之旅”、马头琴协会的专场报告演出等活动都取得了成功。
三、本科教学改革实践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教育厅学分制改革会议精神以及《内蒙古财经学院教育教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做好深化学分制管理改革工作。通过到区内、外兄弟院校调研,广泛汲取学分制改革经验,已形成《内蒙古财经学院深化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草稿)》,成立学分制改革领导小组,明确各阶段工作任务。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原有的本科生专业分流办法,在2010级本科学生中实施“2+6”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了“2+2”的国际合作培养模式;针对本科三批学生招生范围仅限管理学学科门类现状,制定《内蒙古财经学院全日制本科三批学生专业分流实施方案(暂行)》;在财政税务学院推行“双证”、“双专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重新修订双学士学位管理条例,把双学士学位教育与副修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实验室: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4个自治区级实验室:计算机实验中心、计算机硬件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会计实验室;1个联合实验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财经学院3S联合实验室;3个校级实验室:语言训练中心、民族语言训练中心、职业学院教学实验中心;1个资源库:多语种经济管理资源库。此外,还有各学院实验室如测量工程实验室、规划与地理信息系统、旅游管理实验室、网络模拟审判实训室等等,还建设了大量实习基地、创新基地。学校特别重视“经济管理实验实训中心”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作用,2006年中心被评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11年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财经教育分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中心围绕学校人才的培养目标,细致地分析了民族地区、地方性院校的生源特征和区域社会经济生活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特点,深入研究我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教育模式。树立了以学生为本,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实验教学理念,明确了实验教学建设和改革的思路,即搭建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实验教学平台,运用信息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经济现象分析、业务过程仿真模拟的虚拟实验环境。构建起了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初步完成了与实验教学目标协调一致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并通过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实验课程建设、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实验教学管理等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运行和实验教学效果,达到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篇13
1.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历程
1.1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学定义和特点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提出,衍生金融工具是指本准则涉及的、具有如下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1)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3)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从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其具有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跨期交易的契约性、杠杆效应和虚拟性的特点:
1.2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历程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拉开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序幕;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股票市场建立;之后借助于股票市场先进的交易网络系统,全国统一的国债流通市场开始形成。此后我国金融市场迅速发展,为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提供了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不过,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此间也由于我国市场的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而造成一段时间的发展坎坷。迄今为止,我国公开交易过的国内衍生金融工具品种主要有可转换债券、外币期货、国债期货、股指期货等。论文参考。
2.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管问题之思考
2.1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目标和内容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是否建立完善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原则及具体的交易标准,是否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2)是否制定和施行与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监督及管理层的职责标准;(3)是否建立健全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相适合并与国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规范体系相统一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模式;(4)是否制定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准则,审计师根据准则对审计客户单位的衍生业务进行审计,加强审计师对企业衍生业务产生风险的关注程度,独立客观评价企业财务报告是否公允反应衍生业务给企业业绩和财务状况带来的影响;(5)监管机构是否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建立专门的网络系统实时收集分析有关会计信息等手段加强会计的事前和事中监管进而减少传统会计监管的事后缺陷。
2.2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2.2.1风险意识淡薄,缺乏财务警示机制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加之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发展时间较短,那些只为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或投机而获利的企业很容易因其复杂多变和技术难度等疏忽对其风险的控制,而且最能客观表现企业危机的财务警示机制也未建立。企业投资衍生金融工具导致经营陷入困境甚至破产的例子也是不少的,因此风险意识和财务警示机制对企业及利益相关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2.2.2以小博大的心理导致巨额损失
衍生金融工具的杠杆性看似初始投资较小,但交易过程中涉及的实际金额非常巨大,因为价格每降1%就有可能导致操作者100%的损失,一旦操作者的判断错误或是交易活动出现失误则可能会给企业及利益相关者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2.3公允价值计量、虚拟交易形式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和泡沫化
历史成本是传统会计理论中计量的基础, 即以交易时发生的成本作为入账依据。但衍生金融工具跨期交易的契约性使得从合约的签订到最终的交割有一个时间段,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场价值在这期间处于不断变化中, 导致损益的变动无法根据历史成本正确计量,因此,采用“ 公允价值” 加“ 表外注释” 原则,即采用市场价格来表现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变动。但由于公允价值较历史成本更加动态,加剧了资产、负债及以公允价值计量损益的变动,进而加大了市场损益的波动性,而且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通常是一种资金博弈而非实物交易,这样一来,经济的泡沫化则会被放大。
2.3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2.3.1管理者操纵会计准则的应用,浮于表面的管理现象较为明显
国际会计委员会在制定国际会计准时原则上力求统一,但在确认、计量和披露等方面还存在过于理论、抽象、粗糙等问题,加上我国的衍生金融会计体系还不够系统完善,每次出台的政策法规或进行修订都是应急式的。所以,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制度和规范的实用性还不够,给管理者留下了很大的操纵空间,浮于表面的管理也只会阻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实施效果。
2.3.2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本身存在缺陷,其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论文参考。一方面,会计监管中相关会计准则的漏洞直接影响会计监管的效率和效果。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时间较短及其契约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都冲击了传统会计理论,也大大影响了准则的制定和完善;另一方面,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管多在于事后监管,而其他金融工具的监管包括事前的制度监管和过程中的监管,这一区别也使得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管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加以完善。
2.3.3信息使用者缺乏心理准备及条件不够成熟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由历史成本模式过渡到公允价值模式或是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并存的混合模式,存在着来自信息使用者心理上的阻力。由于历史成本在长期的会计实务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其生成的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使得相当多的人认为历史成本模式下的财务报告可以满足大多数信息使用者的要求,而公允模式计量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信息不对称,因此他们对更改会计计量模式持排斥态度;也有相当多的信息使用者习惯了原有的计量模式,没有做好接受新模式的心理准备,更有部分银行界和保险界人士认为公允价值信息不比历史成本信息更具相关性等。因此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来消除信息使用者心理上的障碍。
此外,公允价值完全取代历史成本的条件还不成熟,例如,会计人员专业判断需要精准、评估行业需要规范和完善、评估技术需要提高、社会诚信和执法力度需要加强等。
3.完善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监管的策略
3.1完善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理论
实施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和效果的前提在于监管理论和制度的完整和详尽。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监管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监管,传统的会计理论不能完全适合这个市场的特殊性,结合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特点和实际国情,考虑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大胆创新,独立制定符合这个市场的监管制度和规范,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一条适用于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会计监管道路。
3.2加强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会计信息披露力度,及时准确完整地向信息使用者传播有效信息,使这个市场更加公开透明化
第一,改进现行会计报表结构,便于报表使用者直接读取信息,例如,将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类项目按“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分类,权益类项目增设“衍生金融工具影响权益”项目,在编制利润表时加上“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损益”项目,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增加有关由金融衍生工具引起的现金流量变化的信息;第二,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表外披露,附加说明明细表中未能列出的特殊合同条款和条件、与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如,利率风险)、衍生金融工具确认的时间标准、公允价值的来源及确认和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所引起的盈利和亏损的基础等内容;最后,加强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工作,提高对被审计单位衍生业务的关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及执行情况着重调查,采用详细的审计技术,运用数学性证据和分析性证据,对不同类型企业给予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
3.3加强以投机为目的的不良交易行为监管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的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难免有些投资者存在不良的投机心理,以至于扰乱正常的操作秩序。论文参考。此外,还应加强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内部风险控制,无论是从制度上还是在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程序中都应考虑内部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从根本上杜绝会计监管出现更多的漏洞。
3.4强化国内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