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能力分析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营运能力分析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营运能力分析论文

篇1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1]。国内外训练工作者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注意到,生活在高原地区的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耐久力。因此高原训练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普遍重视[2],同时高原训练的方法也不断改进,并采取了一些新的训练手段及模拟训练方法(如:高住低练训练法、间歇性低氧训练、低压氧仓训练、呼吸低氧混合气体、模拟高原训练场馆、可调氧分压式睡仓等)。参与高原训练的项目已由原来的一些主要耐力运动项目,如中长跑[3]、竞走[4]、自行车[5]等,发展到几乎所有的奥运会项目。因此,高原训练仍是目前体育科研中的一大研究热点。

1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机制

高原训练对机体产生的生理反应是极其复杂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的适应规律。一般认为,人在高原低氧条件下,红细胞生成增多,呼吸循环功能增强是机体在该条件下进行的生理性代偿的基本方式,而循环功能的增强是这种代偿反应最重要的表现,机体通过神经反射和高层次神经中枢的调节、控制作用使心输出量和循环血容量增加,补偿细胞内降低了的氧含量,从而提高耐受缺氧的能力,适应恶劣的低氧环境,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6]。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分析,高原训练对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高原训练可改善心脏功能及提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有利于氧的传送;同时,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增加及骨骼肌毛细血管数量和形态的改善,有利于氧的释放和弥散,从而导致机体的V[,o[,2]max]增加。另外,高原训练可使骨骼肌线粒体氧化酶活性升高,导致机体利用氧的能力及氧化磷酸化能力增加。以上综合作用使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得到提高[1]。

1.1高原训练对红细胞的影响机制

1.1.1高原训练使机体出现一系列代偿性反应

由于高原自然环境相对缺氧,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代偿性反应。首先缺氧较早的反应是红细胞生成素增加,刺激骨髓造血组织释放大量的红细胞,使血红蛋白值增加,以便携带和运送更多的氧气到体内各组织,适应机体的需氧量,所以,高原训练期间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是血红蛋白。我国中长跑、游泳、自行车、滑冰等项目多年来高原训练的实践表明,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晨脉下降,血红蛋白增多,乳酸曲线右移值逐周递减,笔者跟随甘肃中长跑、自行车队高原训练期间对运动员主要生理指标的探测也证明了这一点。血红蛋白值的增加,并不是呈直线的,而是呈螺旋状的,总的趋势上升,但随着强度的加大而间或下降[7]。

1.1.2高原训练影响红细胞的因素

研究表明,高原可导致机体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关于高原训练期间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并不一致[8]。冯连世[9]等通过系统观察高原训练期间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血清EPO、RBC、Hb、网织红细胞(RC)及血球压(HCT)的变化规律,探讨高原训练对红细胞生成的作用,为科学地进行高原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1.1.2.1高原训练缺氧与EPOEPO是一种调节红系祖细胞生成的激素,其血清浓度随血氧含量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以维持机体在低氧或高氧环境中正常的生理功能,但当它的血氧浓度过高或过低时,会引起红细胞增多或红细胞生成不足。研究表明,只要血氧浓度下降持续4小时以上,就会刺激体内EPO合成的数量增加,继之血液中EPO浓度增加,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细胞压积增高[10]。当机体处于缺氧状态下,血中EPO浓度会急剧上升,甚至超过正常基线1000倍以上,但这种变化只在缺氧时间超过4小时以上时才会发生。

1.1.2.2高原环境与红细胞生成红细胞生成增加,通过网织红细胞(RC)数量的增加,血清铁和铁蛋白的减少得以表现[11]。与单纯地在高原上不参加训练的安静组相比,高原训练似乎更能促进红细胞的生成。研究发现,在中等海拔训练和久居高原上不参加训练的安静组之间,前者的RC明显增加。这表明缺氧和运动这两种刺激是分别起作用的,红细胞生成的促进因素不仅只与缺氧程度有关。另外,在升到海拔4000m高度的过程中Hb浓度会直线上升,当EPO的活性和血氧饱和度降到低于60%时,Hb浓度又显著降低[12]。

1.1.3高原训练与2,3-二磷酸甘油酸

高原训练可增加红细胞的生成,从而提高红细胞的更新率,使幼稚红细胞的数量稳定,由于幼稚红细胞更易变形,运氧到工作肌的效率比老细胞更高,所以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就会提高,这可部分地归因于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浓度在幼稚红细胞中较高,它使收缩肌存在部分氧压时,血红蛋白对氧的吸引力下降,提高了血红蛋白释放氧的能力,从而使肌体获得更多的氧。高原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红细胞中2,3-DPG水平,以弥补红细胞的破坏对运动能力所产生的负面影响[9]。

1.2高原训练与线粒体

1.2.1低氧对线粒体的影响

低氧及在Ca[2+]存在的条件下,可激活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于次黄嘌呤的反应,分子氧单电子还原为超氧自由基,并引发线粒体膜过氧化反应而损害呼吸氧化磷酸化[13]。研究指出[14],长期高原缺氧导致骨骼肌横断面和线粒体明显下降。通过适宜的高原训练,促进了氧运输系统的改善,增加毛细血管分布和线粒体的数量和体积,提高了氧化酶的活性等[9]。

1.2.2高原训练与苹果酸脱氧酶(MDH)

MDH是机体有氧代谢途径中的催化酶之一,它是线粒体基质的标志酶。实验表明,有训练者MDH活性的提高与SDH(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提高是一致的,均表示有氧氧化能力的提高,所以选用MDH作为有氧氧化途径中酶的代表,以反映机体有氧氧化能力。研究指出[15],模拟不同海拔高度进行1周耐力训练后,平原效应期间,大鼠腓肠肌有氧代谢能力的变化趋为:第1周MDH活性下降,第2周显著回升。其中,2000m组MDH活性变化较稳定,且第2周MDH活性提高,并显著高于平原训练的对照组,表明高原训练有利于提高线粒体的活性。

1.3高原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1.3.1高原训练对心脏的影响

心电图对高原训练运动员心电图的研究[5]发现,高原训练期间及返回平原后运动员左右心室电图压均较比上高原前显著增加,可能是缺氧环境下训练负荷使心室容积负荷增加,是心脏代偿适应的结果。另外,经高原训练后,运动员普遍呈窦性心动过缓,这种倾向更为明显[4]。

心率李桦等对中日竞走运动员在高原训练的运动员进行一系列生理测试,结果表明:高原训练后期心率明显低于高原训练前期。运动中的最高心率在高原及平原均达到通常公认的极限下负荷(180次/分)的心率水平[4]。

血清CK、LDH及其同工酶高原训练期间,血清LDH[,1]/LDH[,2]及CK-MB值升高,而CK-MM值却有所下降,说明高原训练对骨骼肌和心肌的刺激方式有所不同。高原训练可增加心脏的负担,但可减轻骨骼肌的损伤程度[16]。

1.3.2高原训练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低氧与肺血管结构重建肺血管结构重建是指肺血管壁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因低氧、高血流剪切力和炎症等损伤因子发生的血管结构改变。肺血管壁的内皮细胞(EC)、平滑肌细胞(SMC)和成纤维细胞(FIB)的增殖、分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与堆积等变化是肺血管结构成分对缺氧刺激的反应。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的合成增多、降解减少是肺动脉壁增厚和顺应性降低的代偿性反应[17]。

肺通气功能刘海平[18]等通过对9名世居高原的运动员从高原下平原训练期间肺通气功能的测试发现,在平原第9天左右,肺功能处于良好状态,在通常指标的变化图上,出现了一个较高的峰值,表明肺通气功能有所加强。

最大摄氧量对高原的效应许多学者众说纷纭,如BuskirER[19]等认为低氧训练可增加平原时最大吸氧量(V[,o[,2]max]),但SaltinB[20]等研究表明,自行车运动员在海拔2300米高原训练后V[,o[,2]max]却下降。缪素坤等[5]研究发现,高原训练两周后,V[,o[,2]max]绝对值和相对值较平原分别下降,返回平原2周后,V[,o[,2]max]较平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最大功率明显提高。

缓冲系统运动员初到高原,缓冲系统偏酸。到了后期脱离了偏酸状态,说明通过高原训练缓冲系统的能力有所提高[4]。

1.4高原训练对血乳酸的影响

高原训练后期与前期相比,乳酸代谢明显改善,血乳酸—速度曲线右移[4]。还表现在以相同强度运动时,高原的乳酸值明显高于平原,以及高原训练后乳酸浓度下降,逐渐接原安静值。推测原因可能是:(1)乳酸的生成延迟;(2)乳酸的消除能力增强;(3)缓冲系统功能提高[4]。

2小结

高原训练的效果受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训练时间长短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有关高原训练的研究结果,会有许多分歧和争议。在机体对高原训练的生理适应研究中,EPO的变化规律及其适应机制、红细胞升高的机理、蛋白质的代谢特点及激素的变化与调节,高原训练的营养与恢复等问题,仍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冯连世.高原训练[J].中国体育科技,1999,35(4):1

[2]付远扬,等.高原训练指南[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3]Kijinkim.Effectsofthreeweeksofaltitudetrainingonaerobiccapacityofelitemarathoners.[J].The5thinternationalcourseandconferenceonPhysiologicalChemistryandNutritionofexerciseandTraining.Beijing,China,1995

[4]李桦,等.中日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生理机能及运动能力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5,15(5):30-39

[5]缪素坤,等.高原训练对优秀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J].体育科学,1992,12(1):47-50

[6]卫小红,等.人体低氧状态心血管功能代偿水平的个体差异[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8,19(1):49-51

[7]韩佐生,等.高原训练结束至下高原参赛间隔时间的探讨[J].体育科学,1998,18(2):52-54

[8]SatinB.Biologicalfindingsondevelopmentalbyaltitudetraining-maindirectionsofactivationandeffectiveapplicationofthemedicineandmasaleresearch[J].IHighAltitudeTrainingConference.Apain,1997

[9]冯连世.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红细胞生成的作用[J].体育科学,1998,18(4):78-81

[10]李佳音.红系生成素[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91,14(2):84-86

[11]MairbaurlH,etal.Unchangedinvivop50athighaltitudedespitedecreasedredcellandelevated2,3-DPG[J].J.ApplPhysiol,1990,68(3):1186-1194

[12]MairbaurlH.Red bloodcellfunctioninhypoxiaataltitudeandexercise[J].IntJSportsMed,1994,15:51-63

[13]ZhangY,etal.EffectofacuteexerciseonrespiratoyChinaofmyocardiummitochondriainrats[J].11thInternationalBiophysicsesCongeses,Budapest,Abstracts,1993.204

[14]Cerretlip,etal.Amultidisciplinaryapproachtothestudyoftheeffectsofaltitudeonmusclestructureandfunction.Int.J.SportsMed,1009,11(1):2

[15]王荣辉,等.模拟不同海拔高度低氧训练对大鼠腓肠肌LDH和MDH活性的影响[J].体育科学,1998,18(5):75-78

[16]赵中应,等.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血清CK、LDH及其同工酶的影响[J].体育科学,1998,18(5);70-73

[17]蔡英年.肺血管结构重建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J].生物学通报,1996,31(11):1-3

[18]刘海平,等.世居高原竞走运动员在平原训练期间肺通气功能的动态观察[J].体育科学,1994,14(3):68-71

篇2

营运能力分析,主要是剖析比较各企业之间的资金周转速度,用以评价企业经营情况和资源的利用程度,也是企业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的重要内容之一。TD有限公司系由长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于1999年正式成立,注册资金100万元,是一家独资企业。拥有员工30人。公司首要从事电源、电力设备的生产、销售、调试、安装与服务以及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的销售。本论文通过对这家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刻剖析后招呼造成其营运能力不强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从而为增强该企业营运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二、TD有限公司营运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应收账款管理力度不够

由于企业所属行业竞争激烈,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不惜降低赊销信用的标准来争夺批发商和零售商,从而导致大量应收账款的产生。同时,企业内部管理不利,忽视了市场的繁杂性和风险的防备;过分重视和谋求产量和账面利润,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松懈了不少;管理人员缺少防范应收账款风险的是前评定,事中观察,事后追踪三道基本程序;对购货单位的信用缺少考核和管制,不注重对顾客的财务能力和财务情况的分析,更没有根据不同的顾客制订不同的信用策略。种种原因都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加长,资金占用数提高,坏账损失率增长。

(二)存货管理力度不够

由于该企业是个人独资企业,管理行式僵硬,管理方式老套。对于库存管理没有领先的技术方式,仓库除了一本记账簿记录存货的收、发、存数量外,商品其他当面的材料几乎不健全,采集的信息与交流主要是依靠人工来进行,致使存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同时,企业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治理不到位,出现状况没人追问,不但导致企业的资产浪费严重,还让使企业存货储存成本明显的增加。

(三)流动资产管理不善

流动资产的流动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流程,灵活运用流动资金,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有力保障。该企业流动资金管理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对存货管理不合理以及采购管理较为随便导致存货的堆积,对应收账款欠缺有用的监视和有效管制,国家宏观调控、银行信贷紧缩、企业间三角债拖延严重进一步造成贷款回收困难。

(四)固定资产、总资产管理力度不够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部分,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稳定性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非常大。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力度不善的主要原因有:企业的管理层决策错误导致固定资产空闲;固定资产账本设置不完善,该企业财务只有固定资产的总账和明细账,没有实存账存对比表和固定资产卡片以及实物管理账本;企业在销售、外租、转让固定资产时,没有正规的规范操作。对于总资产管理不善的原因主要是由企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这两个驱动因素导致的。

(五)管理者缺乏营运资金管理的观念

现在财务分析中多数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最高目标,从而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主要是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全面分析而对营运能力只做简要分析,管理者缺乏营运资金管理的观念。事实上,企业的营运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中的关键构成部分,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从某一方面上来说,它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

三、提高TD有限公司营运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企业采用应收账款方式进行销售主要是为了提高竞争力,增加销售和降低存货。那么企业采取赊销方式促进销售的时候,会因持有应收账款而有一些牺牲,这就是应收账款的成本。从上面对TD有限公司营运能力的现状分析可知,该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较慢,虽然有一部分原因是由该行业所决定的,但是企业自身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也不到位。所以企业管理层应该注重应收账款的管理。

(二)加强存货的管理

企业拥有足够的存货,不但可以保障企业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节省采购费用与生产时间,还可以快速地提供客户各种定货的需求,因此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提供非常大的机动性,防止由于存货不足带来的机会损失。但是,存货的增多肯定会占用更多的资本,企业也必然要支付更加大的持有成本,另外存货的存放和管理费用也会相应的提高,从而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该企业对于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的管理有所欠缺,存货周转率与行业设置值3还是有所差距的,因此,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对存货进行管理。

(三)加强流动资金的管理

加强流动资金的管理关键是增强对企业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的管理。下面主要是对如何加强货币的日常管理提出建议:拥有充足的现金对于减少企业的风险,加强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和偿还债务性有深厚的意义。但是现金拥有太多,它供应的流动性边际效益也会随之降低因而导致企业的收益水平下降。该企业拥有现金较多,但是并没有进行相关方面的投资,造成资金的闲置成本高。毫无疑问的,管理人员肯定要加强现金的平常管理。比如说管理者可以用多余的资金进行购买股票、债券、交易性资产等,加强现金的日常管理,以保证现金的安全、完整、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效用。

(四)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企业固定资产是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是完善企业生产经营制度,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第一:健全固定资产的账簿设置,增设实存账存对比表和固定资产卡片以及实物管理账本,同时还可以运用EXCEL来完成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利用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可以较容易的做好固定资产账目的管理工作。

篇3

所谓财务报表分析,就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遵循规范的分析程

序,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的比较分析,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及其经营业绩做出判断、评价和预测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主要是为信息使用人提供其需要的更为直观的信息,同时对不同的信息使用人,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也不相同。对于投资人而言,可以以分析企业的资产和盈利能力来决定是否投资;对于债权人而言,从分析贷款的风险、报酬以决定是否向企业贷款,从分析资产流动状况和盈利能力来了解其短期与长期偿债能力;对于经营者而言,为改善财务决策、经营状况、提高经营业绩进行财务分析。由于财务报表分析目的的差别,决定了不同的分析目的可能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侧重不同的考核数据指标。

二、阅读财务报表时我们应着重关注的科目

1.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的增减关系。如果是对同一单位的同一笔金额由应收账款调整到其他应收款,则表明有操纵利润的可能。2.应收账款与长期投资的增减关系。如果对一个单位的应收账款减少而产生了对该单位的长期投资增加,且增减金额接近,则表明存在利润操纵的可能。3.待摊费用与待处理财产损失的数额。如果待摊费用与待处理财产损失数额较大,有可能存在拖延费用列入损益表的问题。4.借款、其他应收款与财务费用的比较。如果公司有对关联单位的大额其他应付款,同时财务费用较低,说明有利用关联单位降低财务费用的可能。

三、财务报表中的重点指标分析

(一)偿债能力指标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包括偿还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的能力。一般而言,企业债务偿付的压力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一般性债务本息的偿还,如各种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和各种短期结算债务等;二是具有刚性的各种应付税款,企业必须偿付。企业偿债能力主要财务指标有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是评价企业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能力的指标,流动比率过低,企业可能面临清偿到期债务的困难;流动比率过高,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率低,存货积压,周转缓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反映了企业的资产对债务的保障程度。比率越小,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应小于50%,即负债应小于所有者权益,该比率针对不同的行业标准有所不同。

实例分析:假设上市公司A资产总额中的债权已经占了资产总额的75%,而其债权总额中,应收母公司款项就已经达到了80%以上。2000年7月,A公司的母公司由于严重的资不抵债而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那么此时应如何对A公司存在的债权质量以及对A公司未来的影响做出评价。实例分析:A公司的债权占了资产总额的75%,而其中应收母公司款项达到80%以上,即A公司应收母公司债权超过了其总资产的75%×80%=60%。而目前A公司的母公司面临破产清算,A公司总资产的60%存在坏账风险,故其债权质量极差。

(二)获利能力指标分析。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建立企业的目的是赢利,增加盈利是最具综合能力的目标。作为投资人,主要关注的是企业投资的回报率。而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关心的是企业股息、红利的发放问题,对于拥有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者,则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追求长期利益的持续、稳定增长。衡量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毛利率和资本金利润率。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收入)指标反映每1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能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利润。一般来说,销售毛利率越高,反映主营业务获利能力越强,主营业务的市场竞争力越强。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可以衡量资产的使用效益,从总体上反映投资效果。一个企业的资产获利能力如果高于社会的平均资产利润率和行业平均资产利润率,企业就会更容易的吸收投资,企业的发展就会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三)营运能力指标分析。营运能力的作用表现为对各项经济资源的价值即资产周转率与周转额的贡献上,然后通过这种作用而对增值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从这种意义上讲,营运能力不仅决定着公司的偿债能力与获利能力,而且是整个财务分析工作的核心所在。通过营运能力的分析,不但可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也可判断其是否具有获利的能力。衡量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和固定资产周转指标。其中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有: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指标。前者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流动资产余额的比值,即企业本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后者是用时间表示的周转速度,称为平均流动资产回收期。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为反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数值越低越好。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固定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是用以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该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以相同的固定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较多,固定资产利用效果较好。

(四)发展能力指标分析。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未来年度的发展前景及潜力。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营业收入增长率和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等。营业收入增长率是指企业本期营业收入增长额同上年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是评价企业成长情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若大于0,表示企业本年营业收入有所增长,指标值越高,表明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该指标若小于0,表示企业产品不适销对路、质次价高、市场份额萎缩。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表明企业利润连续三年的增长情况与效益稳定的程度。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积累越多,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财务报表分析还要看报表的附注,关注企业的历史及主营业务,关注会计处理方法变更对利润的影响,分析附属企业和关联方对利润的影响,以便全面了解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效果。同时会计报表分析质量也受到分析者经验与业务能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4

一、当前使用现金

流量财务比率的基本状况在我国作者编写或编著的、于2002年到2005的年之间版的《财务管理》教材中.笔者搜集到32本(因篇幅限制未列明)。完全未提及现金流量指标的有8本,占25%:在余下的涉及现金流量指标的24本教材(以下称可比样本)中,将现金流量分析独立于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分析的有9本.占可比样本的37.5%。无论是单独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还是将现金流量分析与传统财务评价结合一起.这24本教材都主张按不同的分析目的来设置指标:全数表示现金流量表项目可用于偿债能力评价.但其中有6本教材仅仅设置“现金比率”这一个指标:有12本教材设置了获现能力或叫获利能力分析的指标.占可比样本的50%;有9本设置了盈利质量分析指标.占可比样本的37.5%;还有6本写明了要进行财务弹性分析.占可比样本的25%

仔细分析教材中使用的评价指标,大致可以归纳为27个.分属四种分析目的。偿债能力分析指标最为大家认可,其出现的频率达N44%,其次是获现能力指标,频率为36%,财务弹性指标占l1%.盈利质量指标占9%。具体到各财务比率.公认程度最高的是经营现金净流入/流动负债.其出现的频数达到19%经营活动现金流量/N期债务本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到期债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全部债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平均总资产等五项财务比率的认同程度也较高.均达9%。

二、现行教材中现金流量指标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夸大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如前文所示.约四成的教材将现金流量分析独立于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分析之外.说明仍有不少人将现金流量分析视为与传统财务分析并列的~部分事实上,现金流量表作为传统两表的桥梁.其作用不可能超越他们。其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与传统两表不同.它不可能取代后者.因而不可能独立存在。而且.现金流量表也存在人为操纵的可能。比如:年末时大量回收货款或大量借款、有意调整“现金”概念.将本来就是现金范围的现金归口为非现金项目以增加现金流量、将现金流量表的各项数据同时调增或同时调减.以达到调节表内各项目数据的目的。

(二)指标名目繁多,未能突出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1.将结构比率、趋势比率等不属于财务比率的指标吸纳进来财务比率是将企业某个时期财务报表中不同类但具有一定关系的项目进行对比而形成的比率.其数据均来自一个会计期间.不同于趋势比率:这些数据属于不同类项目,因而有别于结构比率:2.纳入了非现金流量指标。如: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之和/流动资产.数据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获取而不必从金流量表中获取:3.将非财务指标纳入体系。如:最大负债能力——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市场利率之比中.市场利率在财务报表中不能获取.超出了财务比率的范畴。

(三)指标命名欠规范,容易混淆

1.同一指标.名称不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这~比率就有现金偿债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流量比率、短期债务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负债比等7种名称:2.有的指标“名不符实”,如:利润变现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营业利润.公式中分母仅限于营业利润,而指标名称却叫“利润”变现比率,外延大多了;而且,利润与现金的关系并不是变现的过程,这与传统的资产“变现”概念相背,不利于对指标的理解。

(四)指标的计算公式有争议甚至有错误

1.现金比率一般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之和与流动资产的比值,有学者将计算式的分母取作总资产。还有人取作流动负债: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也有人将分子取作“经营现金流入”:3.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有(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现金利息支出及(利润总额+利息支出)/N息支出两种计算公式:后者更粗略一些,因为利润总额未考虑到非付现费用及非经营所收或所付的现金;,分子分母显然口径不一.会导致错误计算。

三、包含现金流量项目的财务比率体系

鉴于现金流量表与传统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重构的财务比率体系是以同一时期三张报表的相关项目计算而成的比值为主体,剔除所有的结构比率、趋势比率.按不同报表使用者分为四个方面——传统的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增设的财务弹性分析,不再对现金流量进行单独评价

(一)偿债能力分析

现金是偿还债务最直接的工具.也是最终的偿债手段。在传统的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的基础上,补充以下包含现金流量信息的财务比率:1.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获得现金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其值越高.对短期债权人的本金保障程度越高但由于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其盈利能力也最差.该比率值过高.说明企业没有充分利用现金造成资源浪费按速动比率的经验值来推断.现金流量比率值在l左右属于理想范围:2.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现金流量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所得税付现)/[现金利息支出+优先股股利/(1一T)+到期债务本金/新思考(1一I’)]

利息费用是可抵税费用.满足一元的这些债务只要求有1元的税前现金流量.但优先股股息和债务本金偿还须从税后现金流量中支付.除以(1一T)得到相当于满足它们的税前现金流量

该比率值大于1.说明企业利用税前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可以偿还到期债务并支付利息、优先股股息.无需另行筹资来履行固定义务:反之,该比率值小于1.表明企业履行这些义务时.不但耗尽了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税前现金流量.还动用了前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将受到不利影响.

(二)盈利能力分析

传统的盈利能力分析主要都是依据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但利润是否有实实在在的现金净流入作为保障.还需要将现金流量与利润额对比,判断盈利的质量.作为传统盈利能力分析的补充。可设置如下盈利质量分析指标:

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收益一非经营收益+非付现费用)

非经营收益主要是指投资收益、财务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而非付现成本包括计提的资产损失准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待摊费用的减少等。上式中的分母,常被称为经营所得现金。该指标反映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调整后经营利润的差异程度。该比率大于1.说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高于营业活动应得现金.主营业务创造的利润具有更多的现金作为保证,该比率小于1。说明一部分收益尚没有取得现金.原因是应收账款的增加、应付账款的减少或存货增加.使得实际得到的经营现金减少。而存货有贬值的风险.应收账款有形成呆、坏账的风险,因此。未收现的收益质量不如已收现的收益:即使不出现上述风险.存货和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也是有机会成本的.那么.企业取得同样的净收益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实际的业绩水平下降,营业利润的质量下滑。

(三)营运能力分析

在传统财务分析中.销售收入与投入资源或业务相比较.获得的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被归纳为营运能力分析指标。而获现能力指标一般也是将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投入资源和相关业务相比较.如.将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资产平均余额相比较.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销售额相比较可见.营运能力评价指标和获现能力评价指标都反映企业利用资源获取经营成果的能力.不过.前者反映的是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成果.后者反映收付实现制下的经营成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可把获现能力评价视为营运能力评价的补充可设置如下指标:1.反映销售业务获现能力指标销售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销售额.该指标可以衡量销货收入在当年收现的程度.用以评价销货工作的质量。该比率值越高.说明企业积压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越少,企业的经营成本越低.管理效率越高:2.反映总资产获现能力的指标资产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现金流量+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该指标更全面反映资产的获现能力,用以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创造现金的能力.反映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其值越大.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

(四)财务弹性分析

企业财务弹性是指企业应付各种挑战、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企业能否灵活筹集资金应付偶发性支出、股利支出以及捕捉投资机会的能力。将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相结合,能获取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两方面信息.用以判断企业可稳定获得的现金是否充足.

篇5

一、引言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科学研究、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创新为使命和生存手段的企业,容易产生技术创新和形成科技产出;科技型中小企业能高效快捷地将投入转化为产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科技型中小企业能更专注于市场上被大企业忽略的部分,从而对其形成有益的补充,优化了经济结构。科技型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然而,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商业银行不愿意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融资的阶段是在没有获得商业成功之前,而此时,商业银行难以评估科技型中小企业最具价值的专利、商标等科技成果的货币价值,更加难以甄别此时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技术、营运风险,由此,商业银行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形成了经济学中所谓的“信息不对称”困境,导致商业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惜贷”。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商业银行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所要搭建的这座“桥梁”就是构建一套商业银行能科学而准确地评估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指标体系。本文将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力求科学、准确地反映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全面。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内容应该全面反映所有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状况的要素。既要考虑科技型中小企业过去的业绩,也要预测其将来的发展状况;既要考虑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的情况,也不能忽略社会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做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全面考察,绝不能基于少数指标就得出结论,以免造成评级结果失实。

(2)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具有实用性,便于操作和设计电脑运算程序。评价层次过多或指标数量过多,会使评价过程十分复杂,增加实际操作难度。评价层次过少或指标数量太少,会造成评级机构或人员的随意操作性,使得评级结果丧失公平和公正。因此,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要综合考虑,合理构建层次数量和指标数量,确保评价指标体系在操作时可行。

(3)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具有科学性。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各项指标必须有机配合,相互之间没有矛盾和重叠。并且,指标的计算和评价方法必须科学,要有一定的依据。特别是在设计财务状况评价指标时要克服传统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不足。

(4)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该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所具备的独有特点筛选一些指标。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注重其自身的特点,即中小企业的未来、创新、发展,成长这四个方面。这些特点决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应更注重对企业的未来、创新、发展和成长的反映和体现。

(5)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具备合法性。信用评价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律和法规,指标体系要体现国家宏观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导向,对于国家政府机构制定了标准值的经济效益指标和风险监管指标,必须体现其规定要求。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遵照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参考我国商业银行、资信评级机构现行所采用的指标体系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1]~[16],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独有特点,本文构建了包含两级指标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主要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企业创新能力、企业素质、企业信用记录、企业发展前景八个方面指标;在二级指标下,一共设计了20个指标。本文设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下面对一级指标的具体涵义进行说明:

(1)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指标下主要包含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两个指标。企业的偿债能力是指企业用其资产偿还长、短期债务的能力。选用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指标是因为其对企业资产流动性的衡量更全面。在偿债能力指标下,国内外很多学者经常选用较多的指标来衡量,实质上其中很多指标相关性很高,比如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同时选用完全没有必要,只选用其中一个就可以了。

(2)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指标下主要包含主营收入毛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收益留存比率三个指标。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而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和债权人获取本息的资金来源,因此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来说十分重要,是影响企业信用的重要因素。

(3)营运能力。营运能力指标下主要包含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对总资产的比率三个指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营运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高则盈利高,营运能力低则盈利低。营运能力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共同构成对企业的完整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对企业信用风险状况评估必须采取的最基本分析。

(4)成长能力。成长能力指标下主要包含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和主营业务增长率三个指标。企业的成长能力是企业未来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体现企业的发展潜力。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形成发展潜能。成长潜力越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无疑其信用风险评价结果更好,更容易获得融资。

(5)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下主要包含新产品销售收入比率、R&D人员比率和R&D投入强度三个指标。新产品销售收入比率指标能够反映企业的创新转化能力;R&D人员比率和R&D投入强度能够反映企业的创新投入力度。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投入力度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价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

(6)企业素质。企业素质指标下主要包含管理者素质、企业文化及企业战略两个指标。

(7)企业信用记录。企业信用记录指标下主要包含商业合同履约记录和贷款偿债历史记录两个指标。商业合同履约记录直接反映企业的经营效率;贷款偿债历史记录直接反映企业的融资信用状况。企业信用记录是反映企业信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反馈企业在过去的信用状况,并体现企业现在以及预测企业将来的诚实程度。

(8)企业发展前景。企业发展前景指标下主要包含行业前景和企业生命周期阶段两个指标。这两个指标能较好地反映企业的动态变化。

表1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 指标层

一级指标 一级指标代码 二级指标 二级指标代码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偿债能力 X1 流动比率 X11

资产负债率 X12

盈利能力 X2 主营收入毛利润率 X21

净资产收益率 X22

收益留存比率 X23

营运能力 X3 存货周转率 X31

应收账款周转率 X32

流动资产对总资产的比率 X33

成长能力 X4 净利润增长率 X41

总资产增长率 X42

主营业务增长率 X43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X5 新产品销售收入比率 X51

R&D人员比率 X52

R&D投入强度 X53

企业素质 X6 管理者素质 X61

企业文化及企业战略 X62

企业信用记录 X7 商业合同履约记录 X71

贷款偿债历史记录 X72

企业发展前景 X8 行业前景 X81

企业生命周期阶段 X82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的选择和数据说明

本文拟从我国深圳中小企业板中挑选双鹭药业(002038)作为样本,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上文设计的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双鹭药业入选了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首批“百家创新企业”,适宜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样本。数据来源于和讯网(http://)和双鹭药业公司网站主页(http://.cn/web/main/index.jsp),采用已公布的最新数据(2012年9月30日)。

(二)模糊综合评价

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双鹭药业(002038)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7]。首先确定因素集,本文设定为U=(X1,X2,X3,X4,X5,X6,X7,X8)=(X11,X12),(X21,X22,X23),(X31,X32,X33),(X41,X42,X43),(X51,X52,X53),(X61,X62),(X71,X72),(X81,X82);本文采用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来表示企业信用等级,即评语集为V=(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差)。

1. 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用AHP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得出的权重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指标权重

目标层 指标层

一级指标代码 一级指标权重 二级指标代码 二级指标权重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X1 0.085 X11 0.333

X12 0.667

X2 0.085 X21 0.252

X22 0.589

X23 0.159

X3 0.085 X31 0.250

X32 0.250

X33 0.500

X4 0.133 X41 0.334

X42 0.333

X43 0.333

X5 0.227 X51 0.297

X52 0.164

X53 0.539

X6 0.075 X61 0.667

X62 0.333

X7 0.236 X71 0.333

X72 0.667

X8 0.074 X81 0.333

X82 0.667

2. 隶属度的确定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指标的隶属度。本文设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既包含定量指标,又包含定性指标。其中定量指标隶属度的确定是以2012年国务院国资委制定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为界限取值,再运用插值法,在界限值之间插入3个等距离分级标准点,构造三角形隶属函数,从而计算得出其隶属度矩阵。定性指标隶属度的确定是采用德尔菲法(Delphi法),请专家按照评语集对各个定性指标划分等级,然后统计各评价指标属于各等级的频率,得出其隶属度矩阵。最后计算得出的隶属度如下表3所示。

表3 隶属度

目标层 评价指标 指标性质 参考标准 企业相关数据 隶属度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秀 差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 定量指标 ≥25.9 ≤-1.2 21.24 (0,0.97,0.03,0,0)

资产负债率(%) ≤37.5 ≥71.8 0.04 (1,0,0,0,0)

盈利能力 主营收入毛利润率(%) ≥41.6 ≤13.4 0.7 (0,0,0,0,1)

净资产收益率(%) ≥17.9 ≤-0.7 0.18 (0,0,0,0.28,0.72)

收益留存比率(%) ≥6.4 ≤-0.8 4.4 (0,0.67,0.33,0,0)

营运能力 存货周转率(次) ≥9 ≤3.3 2.67 (0,0,0,0,1)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4 ≤2 2.84 (0,0,0.69,0.31,0)

流动资产对总资产的比率(%) ≥0.7 ≤0.1 0.66 (0.3,0.7,0,0,0)

成长能力 净利润增长率(%) ≥24.9 ≤-6.3 -0.21 (0,0,0.09,0.91,0)

总资产增长率(%) ≥18.4 ≤-2.9 0.22 (0,0,0,0.88,0.12)

主营业务增长率(%) ≥21.8 ≤3.3 0.46 (0,0,0,0,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新产品销售收入比率(%) ≥20 ≤10 27 (1,0,0,0,0)

R&D人员比率(%) ≥30 ≤10 90 (1,0,0,0,0)

R&D投入强度(%) ≥8.75 ≤3 15.5 (1,0,0,0,0)

企业素质 管理者素质 定性指标 NA NA NA (0.2,0.5,0.2,0.1,0)

企业文化及企业战略 NA NA NA (0.3,0.5,0.2,0,0)

企业信用记录 商业合同履约记录 NA NA NA (0.3,0.4,0.3,0,0)

贷款偿债历史记录 NA NA NA (0.3,0.6,0.1,0,0)

企业发展前景 行业前景 NA NA NA (0.2,0.6,0.2,0,0)

企业生命周期阶段 NA NA NA (0.3,0.3,0.4,0,0)

注:定量指标参考标准来自2012年国务院国资委制定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

3. 企业信用得分

根据上文数据,计算得出各一级指标因素的评价向量构成的模糊矩阵:

再根据表2中的一级指标权重可以求得企业信用风险等级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B=(0.4047,0.2592,0.1026,0.1052,0.1283)

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双鹭药业(002038)的信用风险评价等级为优秀。

四、小结

本文的逻辑思路是在综述国内外学者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基础上,从中找出不足的地方,遵循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构建了一套针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的信用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试图进一步完善、改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选取样本,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验证这套指标体系。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来说,本文构建的这套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作为其自我诊断工具,通过着手改进本文指标体系中各相关指标得分来提高其融资能力。对商业银行来说,本文构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帮助其解决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价时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商业银行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周国红和陆立军,2002:《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2期32-35页。

[2] 徐伟军,2004:《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研究》,浙江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3] 陈岸斌,2006:《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中的信用评价体系研究》,浙江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4] 朱小红,2007:《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研究》,东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5] 赵爽,2007:《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及其应用研究》,北京化工大学硕士毕业论文,NO1001020070929。

[6] 郭富贵,2008:《中小型科技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北京化工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7] 卢成辉,2008:《科技型中小企业资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厦门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8] 高志和刘素坤,2008:《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47-49页。

[9] 石永贵、黄春萍和王升,2009:《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指标体系及其评价研究》,生产力研究第3期163-165页。

[10] 鲍盛祥和殷永飞,2009:《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与实证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第20期143-148页。

[11] 高芳,2010:《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研究》,河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NO20070307。

[12] 霍海涛,2012:《高科技中小企业信用风险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60-65页。

[13] Edward I. Altman and Gabriele Sabato, 2007, “Modeling Credit Risk for SMEs: Evidence from the US Market”. Abacus. (43), pp. 332-357.

篇6

在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进行评价时,应依据一系列财务指标来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和经营成果,而且评价的指标数据要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可测性和实用性。本文在对国内外对企业常用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而且根据企业经营绩效评价准则和参考大量论文的基础上,选取了从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四个方面能综合评价上市公司业绩的13个财务指标,其中应付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能反映企业生成资料的营运能力;每股收益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能反映企业发展的成长能力;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能反映企业经营的盈利能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能反映企业具有的偿债能力。

三、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及步骤

其一,主成分分析的原理及基本思想。主成分分析是研究如何通过少数几个主成分(变量)来解释多变量的方差-协方差结构的一种分析方法。它的原理是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多项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主成分来代替原来的指标(张立军,任英华,2009)。主成分分析法是通过数学上一种处理降维的方法,把给定的一组变量通过线性变换,转换为一组不相关的变量。

其二,进行主成分分析的主要步骤。

(1)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即消除数据之间在量纲化和数量级上的差别(系统自动进行)。

(2)根据标准化数据矩阵建立协方差矩阵,协方差矩阵是用以反映标准化后的数据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值越大,说明有必要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3)根据协方差矩阵求出特征根、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方差贡献率为各主成分所解释的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即各主成分的特征值占总特征值的百分比;累计贡献率为各主成分方差占总方差的累计百分比。根据选取主成分个数的原则,特征值要求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以上的最小整数m,即为主成分的个数。

(4)由于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中各个指标在任一主因子上的载荷明显两极分化,所以通过建立原始因子载荷矩阵,可更合理地解释主成分。

(5) 由主成分载荷矩阵和标准化数据可得到主成分Fj得分系数表达式

(6)最后由主成分贡献率的加权平均值得到综合得分F.

四、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分析

从锐思数据库(省略)得到我国30家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指标值(数据略)。通过建立协方差矩阵(略),可以看出协方差矩阵中标准化后的数据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值比较大,说明有必要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协方差矩阵求出特征根、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见表1,可以看到有4个主成份的特征根大于1,且这4个主成份的累计贡献率已达到87%以上,说明选取4个主成分即可表达出原始数据的足够信息,这4个主成分分别记为F1、F2、F3和F4。

表2是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可以看到,应付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关系密切,命名为营运能力;每股收益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关系密切,命名为成长能力;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和营业利润率关系密切,命名为盈利能力;与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关系密切,命名为偿债能力。将主成分载荷矩阵中第j列向量除以第j个特征根的开平方根,即可得到第j个主成分对应的变量系数。表3是得到的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将表3中数据带入表达式(3)中,可得到各主成分得分,将各主成分得分带入表达式(4)中,可得到综合得分。最后将各主成分和综合得分及排名见表4。

从表4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这4个方面得到的综合排名中来看,位于前五的一汽富维、福田汽车、安凯客车、星马汽车和江淮汽车,说明其综合经营效益水平高且经营者在经营管理公司的过程中对公司经营、成长、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是投资者的理想投资对象。具体来看:一汽富维、福田汽车、星马汽车、一汽轿车和上海汽车在营运能力方面排在了前五,说明这些公司运用各项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强;安凯客车、星马汽车、一汽夏利、海马股份和*ST金杯在成长能力方面排在了前五,说明这些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且有较快地发展速度;迪马股份、亚星客车、*ST金杯、曙光股份和中国重汽在盈利能力方面排在了前五,说明这些公司获取利润的能力较强,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的资金来源,是经营者经营业绩的体现;ST昌河、海马股份、贵航股份、江铃汽车和隆基机械在偿债能力方面排在了前五,说明这些公司偿还其债务的能力强,也能说明企业财务风险小。类似可分析排名后几位的汽车公司。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为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数据,便于其客观、全面地分析上市公司,选取真正具有价值的股票降低投机性带来的风险,同时也可以为经营者进行绩效评价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王、殷林森,2006)。各类排名也为上市公司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相对来说,规模较大的公司,由于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综合绩效成绩比较突出。而中小规模的企业要想提高经营效率,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要对自身的弱势引起足够重视;在实际的公司经营实践当中,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哪个方面拖累了公司的整体形象,公司则应该及时采取针对薄弱指标的相应措施,弥补该指标所反映的某些方面的缺陷。通过资产重组,实现规模经济,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提高汽车产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及在在该行业中的地位(韩斌,2009)。

五、结论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0家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进行了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四个方面及经营绩效排名及客观、系统和全面地分析。从我国汽车产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大国,产量和销售逐年增加,汽车企业数量也居世界第一,然而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汽车相比,我国的汽车产业规模小而且投资分散。汽车产业中企业数量过多造成整个行业投资分散、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直接导致产品利润率远落后于外商投资企业。没有足够的经济规模,很难在技术创新研发活动中进行大规模投入。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技术水平的落后,我国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缺乏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的现实。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虽已得到很大改善,但自主创新能力依然薄弱。我国汽车产业要想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一定要做大做强。首先要加快购并重组,实现规模经济,只要汽车企业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就越低,从而品牌就越具有市场竞争力。只有规模较大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才能够在开发系列产品中投入巨大的科技投入成本(梁丽军,2009)。其次积极通过与国际汽车业巨头进行项目合资等优势,大力引进外资资金、人才、先进的管理经验等,加强汽车产业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及完善零部件等相关产业与整车生产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等。政府制定正确的支持鼓励政策,企业树立信心与勇气,敢于实践和迎接挑战,抓住市场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难得机遇,加快汽车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由引进、模仿,最终实现向技术创新转变,使我国的汽车产业在规模、技术、管理、服务等各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参考文献:

[1]刘新、伍海华:《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DEA模型分析》,《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

[2]张立军、任英华:《多元统计分析实验》,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版。

篇7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开放度的不断加大,使得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也不断出现新的问题。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给不少上市公司带来了严重的经营危机。而陷入经营危机的上市公司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以出现财务危机为征兆。

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按照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构建论文。选取了30家ST和30家非ST的上市公司作为案例分析。其中15家ST和15家非ST的上市公司用来构建预警体系,另15家ST和15家非ST用来进行验证。通过该论文的研究希望能引起上市公司对财务预警的重视,及早诊断出财务危机的信号,并采取相应对策,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2.理论分析和模型自变量的确定

2.1 理论分析

2.1.1 财务预警的概念

财务危机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所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财务预警由财务危机和预警两个词构成。它要求管理人员依据相关指标的变化来预测企业财务即将呈现的问题,及时向利益相关者提出警示。企业的支付压力和支付能力的脱节是财务危机的表象,资金配置的失效是财务危机的实质。财务危机事实上是一种风险控制机制。

2.1.2 财务预警的理论基础

企业预警理论是构建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理论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危机管理理论、策略震撼管理理论、企业逆境管理理论以及系统非优理论。

2.2 系统样本的选取

中国证监会于1998年3月16日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状况异常期间的股票特变处理方式的通知》,要求证券交易所应对“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实行股票的特别处理(special treatment,简称ST)。我国证券市场上被ST的股票大多是由于“连续两年亏损或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1元)”,即财务指标的恶化是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的主要原因。因此国内研究一般把被ST作为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标准,本文也将ST公司作为财务危机公司,非ST公司作为财务安全公司。

在对上市公司进行研究时,由于同一指标在不同行业之间往往有不同的标准,因而在确定研究样本时,最好仅选取某一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来建立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这样可以避免因为不同行业的数据可比性不高而导致的模型实用性不高。在中国证监会公布的13个上市公司行业大类中,制造业所占的比例最大,经过分析比较,最终将我国沪市A股中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

本文的研究当中采用配对的方法,从沪市的上市公司中来选取样本,即选取近被ST的上市公司作为财务危机样本组,共30家。同时选取与财务危机组30家上市公司同行业,资产规模在10%差异之内的30家非财务危机上市公司作为配对样本。

2.3 变量的选取

本文在参考了众多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和获取现金能力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的5个方面出发,考虑了指标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并结合了以上原则,选取了以下15个指标来建立指标体系做为分析的起点。如表1所示。

3.实证研究和结果分析

本文将利用SPSS统计软件作为分析工具,对以上所收集的样本公司的财务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建立预警模型。

3.1 因子分析

在上文确定了15个财务指标用来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这些指标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并引进统计学的因子分析法。通过因子分析,找到较少的几个因子,进而代表数据的基本结构,反映原始信息的本质特征,然后用这些因子代替原来的观测量进行其他相关的统计分析,建立预警模型。

下边对研究样本在被宣布ST处理的前一年的15个财务指标数据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因子分析。首先,我们可以得到KMO和Bartlett的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KMO和Bartlett的检验结果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

由表2 可知,KMO值和Bartlett球度检验结果得出,样本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在对研究样本的15个指标完成因子分析计算后,可以获得15个特征值。本文提取了特征值大于1的6个因子变量作为下一步研究所用的变量。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这6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1.123%,即这几个变量已经包含了原来15个财务指标81.123%的信息,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6个因子变量基本反映了原有的财务指标的综合差异。

3.2 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实证研究结果

3.2.1 逻辑回归模型

逻辑回归模型是对二分类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时最普遍使用的多元统计方法。它根据样本数据使用最大似然估计法估计出参数值,经过一定的数学推导运算,可求得相应变量取某个值的概率。

逻辑回归模型的数学表达公式为:

可以等价的表示为:

在这里,P表示某件事发生的概率,ai为呆估计参数,Fi为自变量。

3.2.2逻辑回归分析及预警模型的构建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上述60家上市公司的六个因子变量进行逻辑回归分析,可以建立相应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1)模型判别分割点的选取

在建立逻辑回归模型时,首先必须确定所要建立的模型的判别分割点。由于本文所选取的样本是均衡的,即两类公司的比例为1:1,故采用0.5作为分割点。因此,通过模型计算出来的某公司的概率大于0.5时,那么就判定样本公司为ST公司;反之,视其为非ST公司。

(2)分析结果及构建模型

将研究样本前一年的6个因子变量输入SPSS统计数据中,选择逻辑回归法,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如表6所示。

表6方程中的变量

从上表可以看到F1、F4、F5、F6这因子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5%的显著性检验,进入了最后的模型中,而x2、x3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因而模型中最终只有4个因变量。根据上表,我们可以得到前一年的逻辑回归模型:

P值的范围在[0,1],该值越大,表明公司在未来一年内发生财务危机可能性越大,反之,这表明公司的财务状况比较安全,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比较小。由于此模型是以0.5作为判别的分割点,因此当P值大于0.5时,在未来一年内将会被判为ST公司;反之,我们将被研究公司判定为非ST公司。

由上面的表达式可以得出企业的破产概率与F1、F4、F5和F6这四个因子成负相关,即该四个因子越大,企业的破产概率就越小。其中,F1主要由总资产的收益水平、销售的净利润以及现金的回收能力决定,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现金的回收能力;F4主要由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决定,反映了企业的成长能力;F5主要由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决定,反映了资本的营运能力;F6主要由总资产周转率和以及资产的增长率决定,反映了资产的状况。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企业的破产概率与企业的现金回收能力、成长能力,资本的营运能力以及资产的应用能力负相关。

3.3 预警模型的检验与评价

3.3.1 模型的检验

将研究样本前一年的数据代入逻辑回归模型中,然后根据判别分割点的标准,我们可以得到60家公司的判定结果,如下表7所示。

从判断结果汇总表中我们可以看到:

(1)从整体预测率来看,预测的准确率为80%。

(2)横向比较:比较模型中的两类错误可以发现非ST公司被判定为ST公司的概率要大一些,为23.3%。另一类错误为17.7%

3.3.2 模型的评价

经过因子分析法和逻辑回归法建立的预警模型具有以下特点:

3.3.1 全面性。本文所见的模型包含了15个财务指标,浓缩为6个因子变量。这些变量基本上包含了企业所有的财务信息,分别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以及现金能力等几个方面综合评价了公司的财务状况。

3.3.2 可操作性。逻辑回归模型通俗易懂,没有深奥的专业术语或不可量化的指标,不仅专业人士可以借鉴,一般的投资者也可以利用。另外,在运用该模型进行财务危机预测时,由于SPSS等统计软件的辅助计算,是这种预测变得相对简单可行,可以在实践中运用。

3.3.3 灵活应用性。本文所建立的模型不仅可以对非ST公司变成ST公司作出预测,而且还可以对ST公司变成非ST公司作出预测。

3.4 相关的结论

(1)在构建该体系时,应采用对财务指标分布无要求的统计方法(如逻辑回归方法)。因为研究样本的财务指标并不一定符合正态分布。

(2)SY公司的财务状况恶化并不是突然发生的,因而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分析财务指标的变化来预测公司的未来财务状况。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发现ST公司的大部分财务指标在其被特别处理前一年会计年度内呈现出了恶化的趋势,ST公司与非ST公司财务指标之间所呈现的差距很大,这使得财务与危机预警不仅必要,而且成为可能。

(3)本文将现金流量的因素考虑了进去,因为现金流量能够很好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这样使这些财务指标能够更全面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4)本文采用了因子分析法和逻辑回归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这是由于本文采用的指标较多,需要因子分析法进行浓缩;同时,逻辑回归在对财务危机企业进行研究过程时,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结合使所构建的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取得了比较理想的预测结果。

(5)有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企业的破产概率与企业的现金回收能力、成长能力,资本的营运能力以及资产的应用能力负相关。即企业的现金回收能力、成长能力,资本的营运能力以及资产的应用能力越强,企业越不可能破产。

4.结束语

通过对我国沪市制造业的60家上市公司2009年的财务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一定的研究方法,建立了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并进行了回代检验,最后的检验结果显示了该体系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可见其体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王莹. 浅析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J]. 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4).

[2] 王亚.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研究[J]. 中国总会计师, 2009,(02) .

篇8

一、引言

在生存与发展的激烈竞争中,由于客观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市场的瞬变性和不可预见性,再加上决策者素质水平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成为一种必然。现实中危机的种类多种多样而且导致危机的因素很多,有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但无论如何,大量的非财务性质的企业危机,往往都是以财务危机的形式出现的,财务危机是企业危机中最显著、最综合的表现。而且,企业财务危机的产生也不是一朝一夕所造成的财务论文,而是一个长期积累和逐步发展的过程。在企业财务危机从小到大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这些危机会表现出不同的财务特征。因此,企业的财务危机不但有征兆,还是可预测的,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及早诊断出财务困境的信号,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识别、化解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对于经营者防范财务危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对于政府管理部门的监控以及对于商业银行是否提供贷款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cssci期刊目录。

最早对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是Fitzpatrick(1932)做的单变量模型。财务预警的方法多种多样,主流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一元判定方法、多元判定方法、多元逻辑回归方法、多元概率比回归方法和人工网络方法。鉴于国内外实证研究的基本情况,绝大多数研究人员选择上市公司被标注ST作为财务危机的标志。

本文在前人对上市公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实际情况,以新疆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变量统计模型中的多元逻辑模型,把被特别处理的 (ST) 公司作为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标志,对新疆上市公司作财务危机预警进行实证研究。

二、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一)指标的选取

在构建财务困境预警模型时,本文根据可测性、科学性、可比性和重要性等原则主要选取了反映公司财务信息的财务指标。

一般情况下财务论文,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构建应尽量全面反映上市公司的综合实力。因此,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按照公司的财务结构进行指标体系构建。在公司财务治理中,公司财务结构和财务指标一般可以分为盈利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偿债及资本结构等四个指标。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相关指标基础上,兼顾新疆上市公司的特殊性和数据可获得性、可测性,选取了33个上市公司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共选择了4大类15个关于财务风险最富有解释力的比率指标。

表1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指标

 

类型

变量

指标(单位)

计算公式

盈利能力

x1

每股收益(元)

净收益/普通股股数

x2

主营业务利润率(%)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x3

总资产净利润率(%)

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100%

x4

成本费用利润率(%)

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x5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余额×100%

成长能力

x6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本年主营业务收入一本年年初主营业务收入)/本年年初主营业务收入×100%

x7

净利润增长率(%)

(本年净利润一上年挣利润)/上年净利润×100%

x8

总资产增长率(%)

(期末总资产一期初总资产)/期初总资产×100%

营运能力

x9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x10

总资产周转率(次)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X100%

x11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营业收入/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

x12

股东权益周转率(次)

营业收入/平均股东权益

偿债及资本结构

x13

速动比率(%)

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x14

现金比率(%)

(现金+有价证券)/流动负债100%

篇9

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会计信息透明度

一、引言

众所周知,资本市场的存在和发展是对会计信息高度依赖的一种市场体系,会计信息的真实、客观、准确、全面、及时流通是资本市场高效运转的基石。我国资本市场经历了过去二十几年的迅速发展,建立了各项监管制度,但对比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所涉及的违规、违法事件时有发生,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不高确实是不争的事实。早在2001年普华永道的关于不透明指数调查报告数据中,中国是会计信息透明度最低的国家,居35个国家之首。2012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中指出,有些上市公司仍存在未有效执行会计准则、不规范的财务管理、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问题。2014年证监会对“博元投资”、“成城股份”等上市公司和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他中介机构立案调查43起,对“南纺股份”、“贤成矿业”“、天丰节能”等16家公司、171名上市公司董事和高管及其他责任人员作出行政处罚。2015年前5个月,证监会统计A股共有72家上市公司违规受罚,而山水文化等7家公司在这100多天里竟收到多张罚单。

资本市场上演的一幕幕虚假信息披露事件,严重阻碍了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正常发挥,使得学者们更加关注影响公司信息透明度的因素,分析如何增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本文根据信号理论,即财务状况较好的上市公司更有对外披露信息的积极性,其信息透明度通常也会更高,而选择从上市公司财务指标角度分析其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我国现有财务分析体系主要包括企业的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现金流量五个方面。为了使实证更有效率,参照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本文共选择了五个指标。

(一)偿债能力指标与会计信息透明度依据委托理论,负债较高的上市公司中债权人的部分利益会被股东和经理人侵占,因此债权人会在债务契约中加入保护性条款,要求企业及时充分地披露有关信息。同时股东也要求上市公司提供高透明的会计信息来及时评价公司财务状况,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1:资产负债率与会计信息透明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二)成长能力指标与会计信息透明度考察企业成长能力可以通过考评上市公司长远扩展能力和获取资金扩大经营的能力以及未来生产经营实力。衡量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中,总资产增长率是一个主要指标,因为一般具有成长性的上市公司多数经营范围较广。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2:总资产增长率与会计信息透明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三)盈利能力指标与会计信息透明度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因此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债权人,都非常重视公司反映盈利能力的相关指标。盈利能力好的公司愿意对外披露较多的信息来对比自己与绩差公司之间的区别,通过向市场传递利好消息,进一步提高股价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设3:净资产收益率与会计信息透明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四)营运能力指标与会计信息透明度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这一比率越大,表示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上市公司总资产周转率越快说明营运能力越好,公司更容易受到投资者和分析师的关注,因此需要披露更多相关信息。根据上文的理论分析提出:假设4:总资产周转率与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五)现金流量指标与会计信息透明度上市公司资金活动包括筹资、经营和投资,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尤为重要。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通过实际经营活动和企业资源创造现金的能力。其中,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反映了上市公司运用所有者投入资本创造现金的能力,因而利用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来分析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能力更加客观准确。根据上文的理论分析提出:假设5: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公司信息透明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三、实证研究

本文以深交所网站上“诚信档案”中所列示的2014年上市公司考评结果作为对会计透明度的衡量。起初选择了469个样本,在剔除了金融行业、数据不全以及一些数据异常的样本公司之后,最终选出427个研究样本,分别就其评价结果不合格(D)、合格(C)、良好(B)、优秀(A)赋值1、2、3、4。

(一)模型构建本文运用Excel和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就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对会计透明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同时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即采用最大似然估计法进行模型的估计。

(二)被解释变量的统计表1中列出了2014年427个上市公司样本的信息披露考评结果。结果表明,在披露的公司中,不合格的公司占整个样本的1.64%,合格的比例为11.71%。整体数据集中于良好的考评结果,占样本公司的67.68%,说明大部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符合规定,并且呈良好状态。优秀的考评结果占样本公司的18.97%。单单评价2014年的优秀结果,可以看到上市公司披露能够达到优秀的比例不多,说明大部分公司的披露仍有提高的空间,亟待完善。但对比2012年的数据,优秀结果占样本总数的11.46%,表明了上市公司随着披露制度的完善和加强,开始积极披露公司信息,使公司会计信息更加透明。

(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表2可知各个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存在很大差异。就资产负债率来讲,最小值为0.3595,最大值为98.0329,说明各公司偿债能力大不相同,有些公司举债少,偿债能力强。同样,体现盈利能力的净资产收益率最小值为-555.3,最大值则为41.04,平均值为3.78。说明各个公司的盈利能力高低不一,并且差别显著。总资产增长率最小值、最大值的悬殊同样不可小觑。总资产的增长能力用来反映企业的成长能力,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表明企业可能处于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成长性不强。从总资产周转率来看,各公司营运能力比较强,且差别不大。通过分析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发现各个上市公司支付能力有些差别,负数说明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回报能力弱。

(四)变量的相关性分析本文主要是利用Spearman检验变量与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从表3可见各财务指标变量与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相关性:资产负债率和会计信息透明度在1%显著性水平上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说明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低对提高会计透明度有一定的作用。净资产收益率与会计透明度两个变量则在5%显著性水平上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关注比较高,净资产收益率的增加会导致会计信息透明度提高。总资产周转率和会计透明度两者之间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表明企业加强营运能力对会计信息透明度有提高的作用。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与会计信息透明度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存在着正向相关性,说明上市给予投资者的回报能力越高,公司的会计信息透明度越高。

(五)回归检验及结果分析对于一个回归方程,如果自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问题,就说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信息重叠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可能会对回归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运用回归分析前,先对变量进行共线检验。共线检验主要计算变量容差与方差膨胀因子两组数据,如果变量容差小于0.2时,变量和变量之间存在共线问题。方差膨胀因子是容差的倒数,其数值越小,说明存在共线的可能性越小。从表4可以看出自变量之间的容差均大于0.9,方差膨胀因子大于1,说明模型选取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问题。通过了共线检验,本文再采用多分类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最终选出模型拟合的信息和参数估计,即可得到回归结果。表5用于检验最终方程的有效性,由于显著水平的值为0.000,低于0.05,所以该方程是有效的。

实证检验结果出现五组数据,通过对五组数据的分析,首先,资产负债率和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透明度影响不大,不能够充分说明他们与会计信息透明度有相关性,不能验证提出的假设1和2。其次,剩余的三组指标均能充分说明与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具有相关性。如表6显示为截取优秀组的实验结果,总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周转率与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呈正相关关系,对提出的假设进行了验证。同时净资产收益率与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显著水平最高,这一点验证了假设,也充分说明盈利能力的提高确实能够帮助企业自愿披露会计信息。

四、结论

本文从五个财务指标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与成长能力三个指标与会计信息透明度存在正相关关系,而资产负债率、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对会计信息透明度无显著作用,说明与会计信息透明度的高低无关。

【参考文献】

[1]毛丽娟.会计透明度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2]王斌,梁欣欣.公司治理、财务状况与信息披露质量:来自深交所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8(3):31-38.

[3]仲樱.我国会计信息透明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财会通讯,2012(9):3-5.

[4]谭劲松,宋顺林,吴立扬.公司透明度的决定因素:基于理论和信号理论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0(4):26-33.

篇10

一、我国新三板市场发展现状

目前中小企业逐渐成为我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上升到了战略的层次。然而,中小企业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推动技术创新、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却饱受“融资难”的困扰。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助其跨越发展瓶颈就成了当前广受关注的社会课题。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将成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目前我国场外市场主要有俗称新三板市场和各地方性产权交易市场,其中,新三板是我国现阶段最主要、最规范的场外交易市场。

新三板市场起源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2012年以后逐步向全国扩容,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到2014 年10 月21 日,挂牌企业已达1194 家,总市值3264.8 亿元,预计近三年内全国将有数千家中小企业选择在新三板挂牌,总市值将超过万亿元。从行业分布来看,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中数量最多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次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

二、新三板企业财务指标

本文本着科学合理、全面完整、客观公正、简便实用的原则,在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选取8项指标,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样本企业挂牌前后各项基本指标的变动情况。

偿债能力方面本文主要研究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选取资产负债率和利息保障倍数作为衡量指标;盈利能力方面,本文选取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和企业总资产报酬率两个指标,其中总资产报酬率按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年度平均资产总额之比计算。此外本文选取了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两个指标来考察企业营运能力,选取营业收入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衡量其发展能力。

三、挂牌前后财务指标变动

1.样本。本文研究的各项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金融数据库、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网站及相关公司年报。每家新三板企业计算4年的数据:挂牌前1年,挂牌当年和挂牌后的2 年。其中,企业发展能力各项指标为环比值,需要用到企业挂牌前2 年的数据,因此实际数据时间跨度为5年。数据截止期间为2013年年报,为保证数据时间跨度,取2006 年新三板成立以来至2011 年底6 年间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的所有企业全样本数据,剔除已转板上市和已终止挂牌的企业后,最后实际样本数量为92 家。

由于2012 年以前新三板尚未向全国扩容,也未取消高新技术企业限制,因此本文研究的所有样本均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IT 服务业和IT制造业企业占大多数。总体上看,由于选取了符合数据时间跨度要求的所有新三板企业全样本数据,样本对于扩容以前的新三板企业总体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对于新三板扩容以后的总体代表性尚不确定,由于新三板扩容时间较短,扩容以后的新三板企业挂牌绩效有待将来作进一步研究。

2.实证检验。本文通过两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别对新三板企业挂牌前(GG)与挂牌当年(G0)、挂牌后第一年(G1)、挂牌后第二年(G2)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两配对样本T 检验方法下零假设是两个总体均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际计算过程通过spssStatistics 19软件进行。

根据配对样本检验结果:样本新三板企业挂牌当年总资产报酬率有所上升,但净资产收益率在挂牌第二年显著下降,说明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盈利能力暂时上升但随后即下降;企业挂牌后第二年资产负债率显著高于挂牌前,说明由于企业挂牌后融资渠道增多、融资能力增强,债务融资能力增强,债权性资本比例得到提升,资产不负债率上升;企业挂牌后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均显著低于挂牌前,挂牌后第二年总资产周转率显著低于挂牌前,挂牌后企业营运能力显著下降;发展能力指标方面,样本企业挂牌后第二年营业收入增长率显著低于挂牌前,挂牌当年资本保值增值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低于挂牌前,挂牌后第一年和第二年资本保值增值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低于挂牌前,证明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发展能力指标显著下降。

3.结论。本文通过企业挂牌前后各项财务指标的配对样本检验对2006 年至2011 年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挂牌前后财务指标变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融资渠道增多,短期看融资能力有所增强,但长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各项财务绩效指标均存在显著下降的现象。

四、对于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市场挂牌融资的建议

过往数据表明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并没有使企业财务绩效指标都有所提高,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经营状况,决定是否在新三板挂牌。

新三板挂牌后将进一步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拓宽融资渠道,并有助于日后进入更高层次的资本市场进行运作。但是,挂牌以后也会增加每年的管理成本、信息披露成本等。并且很多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后都会出现财务绩效指标下降的现象。

对于业务发展前景良好,但受制于融资瓶颈问题较为严重,若有志于规范公司治理,长远战略定位在资本市场的,建议可考虑通过新三板挂牌拓宽融资渠道,有助于企业打开成长空间。

五、本文研究的不足

由于新三板市场在我国发展历程较短,本文选取的是2006 年新三板设立以来至2011 年底期间间挂牌的所有企业为样本,这些样本全部是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地域、产业特征等方面较大的局限性。而今新三板扩容以后,挂牌企业已遍布全国,也不再局限于高新技术企业,但是受限于扩容时间较短,未有足够年限的企业数据,本文未对扩容以后的新三板企业挂牌前后财务指标变动情况进行分析。新三板扩容以后,情况是否有所不同,有待以后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胡晓蕾.浙江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绩效的实证分析[D].浙江:浙江大学经济学院,2012.

篇11

流量财务比率的基本状况在我国作者编写或编著的、于2002年到2005的年之间版的《财务管理》教材中.笔者搜集到32本(因篇幅限制未列明)。完全未提及现金流量指标的有8本,占25%:在余下的涉及现金流量指标的24本教材(以下称可比样本)中,将现金流量分析独立于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分析的有9本.占可比样本的37.5%。无论是单独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还是将现金流量分析与传统财务评价结合一起.这24本教材都主张按不同的分析目的来设置指标:全数表示现金流量表项目可用于偿债能力评价.但其中有6本教材仅仅设置“现金比率”这一个指标:有12本教材设置了获现能力或叫获利能力分析的指标.占可比样本的50%;有9本设置了盈利质量分析指标.占可比样本的37.5%;还有6本写明了要进行财务弹性分析.占可比样本的25%

仔细分析教材中使用的评价指标,大致可以归纳为27个.分属四种分析目的。偿债能力分析指标最为大家认可,其出现的频率达n44%,其次是获现能力指标,频率为36%,财务弹性指标占l1%.盈利质量指标占9%。具体到各财务比率.公认程度最高的是经营现金净流入/流动负债.其出现的频数达到19%经营活动现金流量/n期债务本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到期债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全部债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平均总资产等五项财务比率的认同程度也较高.均达9%。

二、现行教材中现金流量指标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夸大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如前文所示.约四成的教材将现金流量分析独立于传统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分析之外.说明仍有不少人将现金流量分析视为与传统财务分析并列的~部分事实上,现金流量表作为传统两表的桥梁.其作用不可能超越他们。其次.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与传统两表不同.它不可能取代后者.因而不可能独立存在。而且.现金流量表也存在人为操纵的可能。比如:年末时大量回收货款或大量借款、有意调整“现金”概念.将本来就是现金范围的现金归口为非现金项目以增加现金流量、将现金流量表的各项数据同时调增或同时调减.以达到调节表内各项目数据的目的。

(二)指标名目繁多,未能突出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1.将结构比率、趋势比率等不属于财务比率的指标吸纳进来财务比率是将企业某个时期财务报表中不同类但具有一定关系的项目进行对比而形成的比率.其数据均来自一个会计期间.不同于趋势比率:这些数据属于不同类项目,因而有别于结构比率:2.纳入了非现金流量指标。如: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之和/流动资产.数据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获取而不必从金流量表中获取:3.将非财务指标纳入体系。如:最大负债能力——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市场利率之比中.市场利率在财务报表中不能获取.超出了财务比率的范畴。

(三)指标命名欠规范,容易混淆

1.同一指标.名称不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这~比率就有现金偿债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流量比率、短期债务现金流量比率、现金流量负债比等7种名称:2.有的指标“名不符实”,如:利润变现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营业利润.公式中分母仅限于营业利润,而指标名称却叫“利润”变现比率,外延大多了;而且,利润与现金的关系并不是变现的过程,这与传统的资产“变现”概念相背,不利于对指标的理解。

(四)指标的计算公式有争议甚至有错误

1.现金比率一般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之和与流动资产的比值,有学者将计算式的分母取作总资产。还有人取作流动负债:2.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也有人将分子取作“经营现金流入”:3.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有(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现金利息支出及(利润总额+利息支出)/n息支出两种计算公式:后者更粗略一些,因为利润总额未考虑到非付现费用及非经营所收或所付的现金;,分子分母显然口径不一.会导致错误计算。

三、包含现金流量项目的财务比率体系

鉴于现金流量表与传统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之间存在紧密联系.重构的财务比率体系是以同一时期三张报表的相关项目计算而成的比值为主体,剔除所有的结构比率、趋势比率.按不同报表使用者分为四个方面——传统的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增设的财务弹性分析,不再对现金流量进行单独评价

(一)偿债能力分析

现金是偿还债务最直接的工具.也是最终的偿债手段。在传统的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的基础上,补充以下包含现金流量信息的财务比率:1.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获得现金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其值越高.对短期债权人的本金保障程度越高但由于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其盈利能力也最差.该比率值过高.说明企业没有充分利用现金造成资源浪费按速动比率的经验值来推断.现金流量比率值在l左右属于理想范围:2.长期偿债能力指标:现金流量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所得税付现)/[现金利息支出+优先股股利/(1一t)+到期债务本金/新思考(1一i’)]

利息费用是可抵税费用.满足一元的这些债务只要求有1元的税前现金流量.但优先股股息和债务本金偿还须从税后现金流量中支付.除以(1一t)得到相当于满足它们的税前现金流量

该比率值大于1.说明企业利用税前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可以偿还到期债务并支付利息、优先股股息.无需另行筹资来履行固定义务:反之,该比率值小于1.表明企业履行这些义务时.不但耗尽了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税前现金流量.还动用了前期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将受到不利影响.

(二)盈利能力分析

传统的盈利能力分析主要都是依据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但利润是否有实实在在的现金净流入作为保障.还需要将现金流量与利润额对比,判断盈利的质量.作为传统盈利能力分析的补充。可设置如下盈利质量分析指标:

营运指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收益一非经营收益+非付现费用)

非经营收益主要是指投资收益、财务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支净额.而非付现成本包括计提的资产损失准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待摊费用的减少等。上式中的分母,常被称为经营所得现金。该指标反映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调整后经营利润的差异程度。该比率大于1.说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高于营业活动应得现金.主营业务创造的利润具有更多的现金作为保证,该比率小于1。说明一部分收益尚没有取得现金.原因是应收账款的增加、应付账款的减少或存货增加.使得实际得到的经营现金减少。而存货有贬值的风险.应收账款有形成呆、坏账的风险,因此。未收现的收益质量不如已收现的收益:即使不出现上述风险.存货和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也是有机会成本的.那么.企业取得同样的净收益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实际的业绩水平下降,营业利润的质量下滑。

(三)营运能力分析

在传统财务分析中.销售收入与投入资源或业务相比较.获得的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被归纳为营运能力分析指标。而获现能力指标一般也是将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投入资源和相关业务相比较.如.将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资产平均余额相比较.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销售额相比较可见.营运能力评价指标和获现能力评价指标都反映企业利用资源获取经营成果的能力.不过.前者反映的是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成果.后者反映收付实现制下的经营成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可把获现能力评价视为营运能力评价的补充可设置如下指标:1.反映销售业务获现能力指标销售现金流量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销售额.该指标可以衡量销货收入在当年收现的程度.用以评价销货工作的质量。该比率值越高.说明企业积压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越少,企业的经营成本越低.管理效率越高:2.反映总资产获现能力的指标资产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现金流量+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该指标更全面反映资产的获现能力,用以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创造现金的能力.反映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其值越大.说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

(四)财务弹性分析

企业财务弹性是指企业应付各种挑战、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企业能否灵活筹集资金应付偶发性支出、股利支出以及捕捉投资机会的能力。将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相结合,能获取现金流量和支付现金需要两方面信息.用以判断企业可稳定获得的现金是否充足.

篇12

一、研究设计

(一)零售企业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企业综合实力归根到底就是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这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指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其评价方法可以通过企业的财务状况直接反映。科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价企业综合实力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依据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比性的原则建立如(表1)所示的零售企业综合实力的财务指标体系。表中的正指标是指数值越大越好的指标,适度指标是指数值需在一定区间内才是有利的指标。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因子分析法,对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综合实力进行分析研究。因子分析法是从研究变量内部相关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

(三)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我国沪深两市零售业上市公司,对零售业的界定以证监会行业分类法为标准,并从中剔除ST股所代表的上市公司及前述财务指标异常的公司,最后确定33家零售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其中以传统的百货零售业态和新兴的大卖场与超市业态为主,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市场、专卖店、购物中心等业态的样本较少。数据全部来源于金融研究数据库(www2.省略/cn),根据其中上市公司2009年的财务数据和年报数据统计整理而来。

二、实证结果分析

(一)KMO和Bartlett's球形检验将各财务指标的计算值代入SPSS17.0做KMO检验和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发现,KMO值为0.526,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统计值为405.018,自由度为91,显著性水平达到0.000,表明该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

(二)提取公因子 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Factor过程求变量相关矩阵R、特征值λ、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从相关系数矩阵(表3)可看出一些指标之间相关系数大于0.3,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比较强的相关关系,证明他们存在信息上的重叠。所以进一步说明可应用因子分析法分析评价33家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综合实力。选取累积贡献率达到80%以上的前5个主成份被抽取作为公因子。

(三)因子命名本文采用方差最大化(Varimax)对因子进行正交旋转,使每个指标在少数因子上有较大负载。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5)所示。不难看出:F1在X1、X2、X3上有较高的载荷量。X1、X2、X3分别代表了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和资产净利率,他们反映了零售企业的盈利情况。因此,可以称F1为盈利能力因子,它综合了整个指标体系26.742%的信息。F2与X4、X5、X6、X10相关程度较高,其中X4、X5、X6代表的是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它们反映的是零售企业的偿债能力,而X10反映了零售企业的成长状况。因此,F2可以定义为偿债成长因子,它综合了整个指标体系的18.745%的信息。F3与X8、X13、X14的相关系数较大,其中X8代表的是营业收入增长率,是成长能力指标,而X13、X14代表的是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这两个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的营运能力,所以第三个因子可以称为营运成长因子,它综合了整个指标体系的14.651%的信息。F4在X7和X9上有较高的载荷量,这两个指标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零售企业的成长能力。因此,定义F4为成长因子,它综合了整个指标体系的13.166%的信息。反映了零售企业的营运能力。F5方面与X11、X12的相关程度较高,它们代表的是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的营运能力,因此,F5可以定义为经营营运因子,它综合了整个指标体系的11.161%的信息

(四)因子得分和综合评价值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可以计算出每个公司各因子的得分(借助Excel里的矩阵函数来完成),并以各自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求得综合评价值得分及排名。根据(表6),五个主成份得分表达式如下:

F1=0.346X1+0.332X2+0.326X3-0.034X4-0.039X5-0.016X6+0.051

X7-0.098X8-0.034X9-0.074X10+0.036X11+0.071X12+0.093X13+0.007X14

F2=-0.094X1-0.070X2-0.026X3-0.078X4+0.400X5+0.364X6-0.056

X7+0.108X8-0.036X9+0.258X10-0.098X11+0.023X12-0.251X13+0.094X14

F3=-0.033X1-0.020X2-0.024X3+0.062X4+0.057X5+0.115X6-0.012

X7+0.444X8-0.066X9+0.009X10+0.083X11+0.021X12+0.269X13+0.401X14

F4=-0.020X1+0.014X2+0.003X3-0.072X4+0.010X5-0.038X6+0.467

X7+0.062X8+0.476X9-0.097X10-0.095X11-0.157X12+0.008X13-0.019X14

F5=-0.019X1+0.075X2+0.020X3-0.347X4-0.152X5+0.071X6+0.022

X7+0.048X8+0.043X9+0.203X10+0.445X11-0.230X12+0.172X13-0.128X14

五个公因子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了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综合实力,但单独使用某一公因子并不能对其作出综合评价,因此应按各公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综合评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F=0.26742F1+0.18745F2+0.14651F3+0.13166F4+0.11161F5

由此可以得出因子得分和综合评价值,如(表7)所示。

从(表7)可以看出,在盈利能力因子F1方面,银川新华、成商集团、无锡商业、苏宁电器、人人乐连锁、合肥百货相对较强,而沈阳商业城、武汉汉商、南京中央商场、大商集团则在这方面就显得比较弱势,这也与其综合实力情况相似。由此可见,零售企业的盈利能力对零售企业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这与现实情况也是相符的,对于处于迅速扩张的零售类上市企业来说,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无疑是确保其成功扩张实现的关键。在偿债成长因子F2方面,北京华联、家润多商业、西安民生、上海豫园等企业相对较强,说明他们在资本结构上处理的比较好,这也能通过其财务报告反映出来,而杭州解百、上海百联、武汉汉商等企业就在偿债能力上没有控制的太好,这也是导致他们在综合排名中名次靠后的因素之一。在营运成长因子F3方面,南方建材、重庆百货、福建新华都相对较强,通过对这些企业的分析发现这些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会比较高一些,而像南京新街口、浙江东方等企业在这些指标上就低一些。在成长因子F4方面,北京市西单、无锡商业、银川新华等企业相对较强,而人人乐连锁、大商集团做的就稍微差了一些,这说明前面几家企业在近几年里使企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成长。在经营营运因子F5方面,北京华联、福建东百、上海百联相对较强,而南京中央商场等企业做的就不是那么好了,这说明前面几个企业在企业人员经营管理、运用资金的能力、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的速度等方面的效率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能力强,而得分比较低的企业在这些方面的能力还需改进加强。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上述研究表明,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综合实力评价具有以下意义:首先,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分析,是从错综复杂的观测数据中理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结构,揭示出原始数据所包含的内在信息,找到对零售业上市公司综合实力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并可对上市公司的综合实力做出评价得分,避免了大量单项指标评价的局限性。其次,根据上市公司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的结果,投资者可以清楚地看到上市公司的综合实力的强弱,对其投资价值给予理性的判断,然后结合自己的情况来选择投资对象。最后,各零售业上市公司根据因子综合评价得分,来了解公司在经营管理上面临的薄弱环节,以及在该行业中的地位,为上市公司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在实际的公司经营实践当中,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哪个财务指标出现了拖累整体的现象,公司应该及时采取针对薄弱指标的相应措施,弥补该指标所反映的某些方面的缺陷,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国零售企业虽然在市场布局、渠道建设、企业日常管理等方面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在资本运营、企业盈利和营运能力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建议:在提高盈利能力方面,零售企业应优化资本结构,加强资本营运,其实质就是要实现资本的快速流转,加强应收帐款的催收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信用政策、及时回笼应收账款,以减少存量资产的占用时间。总之,对现行企业只要注意一方面优化好资本结构,改善自身状况;另一方面,加强资本营运,苦练内功,那么定将使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度提高。在提高偿债能力方面,零售企业应一方面建立偿债基金,健全企业债务清偿的自我约束机制正确运用财务杠杆,提高企业资本收益率,建立健全偿债能力的考核指标体系,另一方面,企业应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发展后劲和偿债能力。在提高营运能力方面,零售企业应提高应收账款及存货周转率,加强资金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减少坏账损失,加强仓库管理工作,定期清仓查库,对那些超储集压物资积极进行处理,以减少存货资金与用量。在提高成长能力方面,由于企业的成长能力是个综合性比较强的指标,要想提高零售企业的成长能力,就需要具备比较强的市场能力和管理能力。市场能力是指企业所具有的能够充分利用和发展已有的市场知识,并能创造可充分利用企业内外资源的市场机会的能力,管理能力是指企业按照资源配置方向,对内外资源进行合理高效整合和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果和效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郎咸平:《模式——零售连锁业战略思维和发展模式》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

[2]陈红宇:《国内大型购物中心ShoppingMall发展模式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3]程建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5期。

篇13

中小投资者是相对于大股东或控股股东而言,一般来讲,投资者按其在公司中所占股权比例大小和对股价的实际控制能力的大小,划分为机构投资者或大股东和中小投资者(中小股东)。目前在我国证券市场上,中小投资者处于相对劣势地位,属于“弱势群体”,掌握不到足够的财务信息,大部分中小投资者很难获得投资收益,而且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数额不同,投资目的不同,因此,二者所使用的财务分析体系也应该有所区别,应基于中小投资者的视角建立简单明了的财务分析体系,从而帮助更多的中小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并获得收益。从中小投资者的角度建立财务报表分析体系首先应充分考虑中小投资者的特点,使财务分析体系的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及适用性。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取得部分相关数据,问卷设计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用来调查中小投资者所具有的特点,第二部分用来调查中小投资者投资时财务分析手段使用情况,以及希望得到什么样的财务分析手段。采用抽样调查法,调查时段约两个月,调查的对象为中小投资者,实际发放调查问卷2 500份,收回调查问卷2 390份,有效调查问卷2 000份。其中本文分析中所涉及到的偿债能力分析指标、营运能力分析指标、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以及成长能力分析指标为多选,这就导致了其所占比例和不等于1。但是对于每个选项来说,其被选择的概率是平等的,所以单独计算每个选项所使用的频数是具有可行性的。

一、中小投资者的特点

(一)中小投资者户数所占的比例较高

近年来,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中小投资者户数所占的比例一直很高。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年鉴(2014)公布自然人投资者2013年占比82.24%,比2012年占比80.78%增长1.8%;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统计数据,2014年中小投资者户数所占比重达99%以上。在中国股市未来的一段时期,中小投资者仍然是证券市场上的主体,以中小投资者为主体,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小投资者交易频繁,持股期限较短

总体上中小投资者交易较为频繁。具体表现在资金周转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个人交易频度远高于机构,小投资者高于大投资者。2009―2012年个人投资者年资金周转率分别为8.99、7.21、6.35和6.9,机构投资者年资金周转率分别为3.83、1.61、1.41和1.42。中小投资者偏好持有和交易投机性较强的高市盈率股、低价股和ST股。个人投资者平均持股期限仅为39.1天,远低于机构投资者的190.3天。考虑到这个特点,在设计财务报表分析体系时应偏重于短期财务指标的使用。

(三)中小投资者处于信息的弱势地位

中小投资者信息的弱势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中小投资者一般只能从网站上或电视报纸上获得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并不能了解上市公司的一些内部交易;其二,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获得更多的投资,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中小投资者由于缺乏专业的投资知识,并不能识别这些被粉饰的数据;其三,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专业人士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能够获得更多的关于被投资公司的信息,而中小投资者考虑到使用专业人士进行财务分析的成本,一般情况下是凭借自身的能力进行投资。这一特点要求在建立财务报表分析体系时,所使用的数据应该充分考虑中小投资者是否能够获得,除此之外,还应该考虑中小投资者获得这些数据的成本,只有在中小投资者能够获得这些数据且成本效益最大化的情况下,所建立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才有实际意义。

(四)中小投资者缺乏专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手段

中小投资者一般是非专业投资者,大多数不具备专业的知识以及丰富的经验。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中小投资者使用财务报表的频率,如表1所示。

从表1的数据可知,30.5%的中小投资者几乎不使用财务分析手段对所要投资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研究,一半以上的中小投资者偶尔使用财务分析手段,仅有15%的中小投资者在投资前,会使用财务分析手段对目标公司进行分析。中小投资者进行投资的依据大多数是网络上的一些信息或者是跟风,这就直接导致了中小投资者进行投资的收益不乐观,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得知,将近七成的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处于保本和亏损状态。具体来说,对于经常使用财务报表手段的人来说,其获得投资收益的情况是比较可观的,有63.33%的中小投资者可以获得投资收益,相反的,对于几乎不使用财务报表分析手段的投资者来说,有72.13%的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处于保本和亏损状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中小投资者角度出发建立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在建立财务报表分析体系时,必须要考虑中小投资者专业知识匮乏的情况,要用简单便于理解的财务指标指导中小投资者进行投资,改变投资收益不乐观的现状。

二、财务分析指标的选取

(一)偿债能力指标

偿债能力是指利用经济资源偿还债务本息的一种能力,可以揭示投资公司的风险大小。具体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以及长期偿债能力分析。调查问卷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在2 000份调查问卷中,流动比率指标使用人数900人,占45%;速动比率指标使用人数530人,占26.5%;现金比率指标使用人数370人,占18.5%;资产负债率指标使用人数680人,占34%;有形资产负债率指标使用人数270人,占13.5%;产权比率指标使用人数250人,占12.5%;任何指标都没有使用的人数140人,占7%。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以及调查问卷中中小投资者使用人数所占比重的大小,从中小投资者角度偏重于短期指标的使用,选取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以及资产负债率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

(二)营运能力指标

营运能力主要是通过对公司的资产效率进行分析,反映公司的资产管理水平。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资产营运能力越高,其变现能力也就越强。调查问卷相关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在2 000份调查问卷中,总资产周转率指标使用人数520人,占26%;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使用人数660人,占33%;存货周转率指标使用人数940人,占47%;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使用人数580人,占29%;任何指标都没有使用的人数300人,占15%。

从中小投资者角度,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以及计算的方便,选取使用人数所占比例较大的指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公司的营运能力。

(三)盈利能力指标

盈利能力是指一个企业运用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在一定时间内获取利润的能力。调查问卷相关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在2 000份调查问卷中,销售净利润率指标使用人数930人,占46.5%;资产净利润率指标使用人数540人,占27%;净资产利润率指标使用人数630人,占31.5%;每股盈余指标使用人数320人,占16%;销售毛利率指标使用人数500人,占25%;市盈率指标使用人数280人,占14%;基本获利率指标使用人数340人,占17%。根据调查结果,选取销售净利润率、净资产利润率、销售毛利率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

(四)发展能力指标

发展能力是指企业在长时间内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变革过程。调查问卷相关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从表6可以看出,在2 000份调查问卷中,总资产增长率指标使用人数1 000人,占50%;营业收入增长率指标使用人数720人,占36%;净利润增长率指标使用人数360人,占18%;股东权益增长率指标使用人数600人,占30%;任何指标都没有使用的人数320人,占16%。根据调查结果,从中小投资者的角度选取总资产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以及股东权益增长率反映公司的成长能力。

三、财务分析体系的设计

财务指标确定之后,为了方便中小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借鉴沃尔评分法的思路,建立综合评分体系,以直观分数来评价不同的投资对象。首先计算其各指标的权重,研究采用简单的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的层次结构图有3层,包括目标层、指标层以及子指标层。目标层是指确定各财务指标在所建立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中的权重;指标层包括评价公司财务状况的主要财务指标,具体包括盈利能力指标、运营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以及发展能力指标;子指标层是根据调查报告所确定使用的财务比率。最终得出财务报表分析的综合体系,如表7所示。

其中,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以及营运能力指标所使用的标准值是根据企业通常所设置的数值确定的,而发展能力所使用的标准值是根据2013《中国统计年鉴》计算分析得出。另外,需要注意资产负债率是反向指标,为了使数据具有方向上的一致性,在计算实际得分时使用资产负债率的倒数。

目标投资上市公司综合得分=实际值÷标准值×权重

上市公司的综合得分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如果综合得分等于或接近于100分,说明该公司的财务状况是良好的;如果综合得分远远低于100分,则说明该公司的财务状况较差;如果综合得分远远高于100分,则说明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很理想。

四、中小投资者视角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运用研究

研究引用的数据从新浪财经网获取,以制造行业为例,抽取6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这6家公司分别为:三星电气、龙源技术、林洋电子、永高股份、岳阳林纸、上海绿新,时间截点为2012年的年报。选取上市公司时考虑到选取反差比较明显的公司以便于比较,从而有利于验证所建立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实用性。使用表7综合评价体系对所选取的制造业上市公司分析,6家上市公司2012年财务比率综合评分值分别如下:上海绿新107.77分;龙源技术120.27分;林洋电子96.82分;三星电气78.22分;永高股份140.44分;岳阳林纸37.72分。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龙源技术、永高股份以及凯乐科技的综合得分远远高于100分,说明这3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很理想,另外,林洋电子的财务比率综合得分接近于100分,说明该公司的财务状况是良好的。而岳阳林纸的财务比率远远低于100分,说明该公司的财务状况现阶段比较差。将上述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在实际投资市场上,通过商务部Themis上市公司财务安全评级,得出表8。

通过将本文设计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运用的结果和商务部Themis上市公司财务安全评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所建立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对这6家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与在实际投资市场上所表现的是一致的,说明该财务报表评价体系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帮助中小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参考文献】

[1] 阮永平.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解读――新会计准则下投资价值挖掘视角[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3] 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13)[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4] 赵辉.基于中小投资者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 王宛秋,张艳秋.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6] 姜冰.基于中小投资者视角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 郭学鹏.普通中小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运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