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质量管理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项目质量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项目质量管理论文

篇1

软件质量保证(SoftwareQualityAssurance,以下简称SQA)的目的是验证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是否遵循了合适的过程和标准。软件质量保证过程一般包含以下几项活动:

首先是建立SQA组;其次是选择和确定SQA活动,即选择SQA组所要进行的质量保证活动,这些SQA活动将作为SQA计划的输入;然后是制定和维护SQA计划,这个计划明确了SQA活动与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关系;还有执行SQA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选择与整个软件工程环境相适应的质量保证工具;最后是不断完善质量保证过程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改进项目的质量保证过程。

独立的SQA组是衡量软件开发活动优劣与否的尺度之一。SQA组的这一独立性,使其享有一项关键权利——“越级上报”。当SQA组发现产品质量出现危机时,它有权向项目组的上级机构直接报告这一危机。这无疑对项目组起到相当的“威慑”作用,也可以看成是促使项目组重视软件开发质量的一种激励。这一形式使许多问题在组内得以解决,提高了软件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选择和确定SQA活动这一过程的目的是策划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质量保证活动。质量保证活动应与整个项目的开发计划和配置管理计划相一致。一般把该活动分为以下五类:

1)评审软件产品、工具与设施

软件产品常被称为“无形”的产品。评审时难度更大。在此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评审时不能只对最终的软件代码进行评审,还要对软件开发计划、标准、过程、软件需求、软件设计、数据库、手册以及测试信息等进行评审。评估软件工具主要是为了保证项目组采用合适的技术和工具。评估项目设施的目的是保证项目组有充足设备和资源进行软件开发工作。这也为规划今后软件项目的设备购置、资源扩充、资源共享等提供依据。

2)SQA活动审查的软件开发过程

SQA活动审查的软件开发过程主要有:软件产品的评审过程、项目的计划和跟踪过程、软件需求分析过程、软件设计过程、软件实现和单元测试过程、集成和系统测试过程、项目交付过程、子承包商控制过程、配置管理过程。特别要强调的是,为保证软件质量,应赋予SQA阻止交付某些不符合项目需求和标准产品的权利。

3)参与技术和管理评审

篇2

(2).执行力低下。

由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教师能进不能出的问题仍然存在,岗位聘任制还只是流于形式,缺乏竞争性和人员流动性,造成客观上难以管理,院校领导对教师能调动管理资源不多,难于构建威慑与权威,再加上督查机制乏力难以发挥有效作用,造成管理效率低,执行不到位,管理目标被迫变异成设想而难以实现。

(3).教师积极性难以调动。

院系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机制尚未健全,二级分配大多依据职称、职务,忽视业绩、能力。许多教师不满现有的教学工作报酬,渴求得到更多的收入,但没有增收渠道,职业满足感不强,自我实现的平台和机会不多,工作积极性不高。

2加强系部管理的措施

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后经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完善推广的PDCA质量管理方法:即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是要经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修正)四个阶段,并按照这样的顺序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PDCA是这四个阶段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缩写(PDCA循环也叫戴明环),其主要内容是:1、P(plan)计划,制定目标、任务以及活动规划。2、D(Do)执行计划,根据已知的信息,设计具体的方法、方案和计划布局;再根据设计和布局,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3、C(check)检查,对执行计划的结果进行检查,明确明确效果,找出问题。4、A(act)修正,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PDCA质量管理方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质量管理要遵循科学程序,并按这个程序不断循环,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这种方法已经在工程管理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并经工程实践证明十分有效。能否将这种管理方法应用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本文作者认为教学管理也要追求教学质量,有着明确的质量的目标;教学管理过程也是一个质量控制过程,应当遵循科学的程序,应有事前控制、过程控制、事后控制,也是全面、全过程、全员的管理,而这些与PD-CA质量管理方法的宗旨是一致,是可以借用的。当然,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对象是师生,一方面他们作为知识分子,有着较高的个人素质,相当多的教师往往碍于情面,不敢大胆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因此教学管理中处理利益诉求方面有独特性与复杂性;另一方面,他们有着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着比一般人更强烈的情感需求,更需要得到同事的认同,针对师生的激励方式应当更具多样性,更注重情感层面;这两方面都应当综合考虑。本文作者针对教学管理的特点,大胆运用PDCA质量管理方法进行教学管理实践探索,取得良好成效。一是工作计划清晰化,任务分工有责任感。院系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结合本院系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学年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和周工作安排,明确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的任务和目标,同时将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防止责任不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通过建立这样的既有长计划也有短安排周详的工作计划制度,实行既分工负责、又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增强教师的全局观念,强化了教师的责任意识,有力推进各项任务的完成,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二是工作交流经常化,任务执行有压力感。每天开展一次教学督导,检查教师上课情况,院系行政人员每天下班级随机听一节课,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及时整改,并填好督导情况表;每周召开一次教学例会,每位教师晒晒自己的成绩单,交流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并由院系领导进行点评;每月进行一次绩效考评,通报公布一个月任务完成情况,兑现单月的绩效工资;每学期进行一次测评,组织学生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通过教学督导、教师比拼、学生评价,形成教师相互比照,争“先”恐“后”的工作氛围,形成无形压力,大大提高执行力。三是工作成绩数字化,任务完成有成就感。建立科学的业绩管理制度和绩效考评量化指标,每学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认真对照各项工作计划,综合考量全年的任务完成情况,既有任务完成好的加分项,也有督导中发现问题的扣分项。建立合理的创优激励机制,对及时完成任务、创造性开展工作以及教书育人形象良好的人员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表彰、评先评优,营造积极进取、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

篇3

在软件和信息科技行业,项目管理经常决定了一个产品或者企业能否成功。项目管理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重视,例如中国于2002年4月召开了有关项目管理的首次国际研讨会。具体操作与项目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具体操作是具有连续性和重复性的,而项目则是有时限性和唯一性的。项目是一项为了创造某一唯一的产品或服务的时限性工作。所谓时限性是指每一个项目都具有明确的开端和明确的结束;所谓唯一是指该项产品或服务与同类产品或服务相比在某些方面具有显著的不同。各种层次的组织都可以承担项目工作。项目有时只涉及一个组织的某一部分,有时则可能需要跨越好几个组织。项目是执行组织商业战略的关键。

一、软件产品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20世纪80--90年代,许多大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开发都以失败而告终。这是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是软件项目管理水平上不去,尤其是需求分析管理水平上不去,使得项目快要验收或交付时,却出了大问题:要么发现用户需求获取不准确,要么发现用户需求变了,致使做好的系统不能用或不好用。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一家公司在青岛做一个港口MIS项目,北京有一个单位在天津做一个港口MIS项目,都是因为甲乙双方软件工程基本知识不具备,使得项目管理不到位,导致2个大型项目不成功。现在软件应用领域空前广阔,深人到社会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各个方面。软件的需求也比以往更加多,软件系统设计也空前复杂。软件的项目管理问题也就因此而产生了。90年代中期,软件项目管理不善的问题仍然严重。据美国软件工程状况调查,只有10%的项目能够在预定的费用和进度下交付。于是软件项目管理成为软件项目发展中最重要的核心问题。为了使软件项目开发获得成功,必须对软件开发项目的工作范围、可能遇到的风险、需要的资源(人、硬件、软件)、要实现的任务、经历的里程碑、花费的工作量(成本),以及进度安排等做到心中有数。软件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提供这些信息,分析信息,并根据分析结果对项目做出调整。软件项目管理开始于技术工作之前,在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中持续进行,最后中止于软件过程结束。

二、软件项目管理体系

随着软、硬件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软件技术可以与所有的传统产业相结合,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大幅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调整。因此,软件的开发以及应用不仅仅是软件开发机构的任务,更深地涉及软件使用者的切身利益,尤其像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cmentInformationSyste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IntegrationManufacturingSystem)、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及商业智能BI(BusinessIntelligence)等大型的复杂软件更是综合了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以及数学等各方面的知识,需要各类人员的协调工作才能完成。因此也就有必要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去管理软件的开发和运行。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软件项目的生命周期应该包括项目前期的论证工作、项目计划、软件开发、运行、维护以及项目后评价。由此可见软件项目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传统的软件开发过程,还应该包括开发之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运行中的维护工作和对项目的总结工作。同时,在软件项目生命周期中存在着许多活动。根据活动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将软件项目的各种活动分为九大类。

(1)战略管理。根据用户的经营目标制定软件项目的策略,以便为其他各方面的活动提供指导。在制定项目策略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用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实际需求和市场因素。另外创造和谐的项目环境和连续改进也是战略管理的重要任务

(2)范围管理。其目的是控制软件项目的全部活动过程都在需求范围内,以确保项目各种资源的高效利用。成功的项目管理离不开用户、软件开发队伍和项目经理的一致理解和协调配合

(3)成本管理。软件项目的成本不仅包括开发成本,也包括开发之前立项阶段以及软件在运行中的费用。操作者的培训费用和项所使用的各种硬件设施费用也都是整个项目成本的一部分。这些成本都需要很好地计划和控制。

(4)时间管理。其内容有确定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相关性;估计各项活动的持续时间,跟踪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动态调筷各项活动之间在时间上的协调。

(5)人力资源管理。在软件项目中应该为软件开发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各类项目人员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工作氛围。使他们能感到项目成功的把握和积极的工作心态,确保项目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6)沟通管理。沟通管理是一个收集、存储、配置和项目生命周期内所形成的各种信息的过程为了让每个项目相关人员及时得到所需的信息,需要很好地解决“什么时候、向什么人礼报什么的”的问题,此外软件开发队伍和用户之间的沟通也是沟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7)风险管理。由于软件项目中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索,也就必然存在着各种风险而且风险有可能造成不良的结果,对风险进行分析和监控贯穿于整个软件项目生命周期。

(8)质量管理。目前软件的质量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并且难以衡量由于软件质量主要是在开发阶段形成的,因此软件项目质量管理的重点应放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编码阶段,走查、评审、调试和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软件工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MM(CapabilityMaturityModel)较好地解决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

综合管理。综合管理的任务是对前面讨论的各类管理活动进行协调和控制,使这些活动相互配合。其核心任务是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冲突确保项目总体标的最终实现。

三、软件项目管理的核心是全面客户满意

当前,不少软件业管理人上认为,软件开发的问题主要在软件开发的工程化、规范化和软件开发管理体制。他们按照CMM(CapabilityMaturityModel),IS09002的标准来建立他们的管理体系。这里有商业竞争的因素在起作用。但是,他们忽略了商业竞争中取胜最重要的因素—客户满意。他们没有考虑到他们的管理方法能否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从长远来看,软件项目真正的成功是客户的全面满意。以客户满意为中心的质量是必需的。漠视质量或只关心产品/服务是否符合需要的方法再也不足以留住和获得客户。因此,软件开发项目组织必须先确定什么产品/服务可以让顾客满意,然后再努力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要实现此目标,组织必须识别对软件产品的各种特性中哪些是对客户的满意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例如,服务器操作系统软件,需要长时间稳定连续工作。稳定性则是该软件产品的关键要素。因此系统的开发管理围绕着这一关键要素来展开。尽管不少的组织明白没有客户一个组织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或者说没有客户就没有组织,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客户满意的障碍:

(1)项目管理组织没有发展和完善对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期望作出快速响应的能力。

(2)项目管理组织没有听取客户意见和建议的能力。

篇4

(二)以“人”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不到位。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是通过人的执行力来完成的,所以项目组相关人员在保证该项目的工程质量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每个人都应找到自己在该项目中的位子以及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任务。但新发风电场升压工程项目在施加过程中没有强化具体人员的作用,对招聘的现场施工人员没有进行很好质量控制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忽视了风力发电升压场建设项目的特点强化质量意识的教育不到位。该项目组在制定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时强化人的作用力度不够,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不全面,质量监控手段落实不到位。

(三)缺乏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应用。在现场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忽视了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的应用,还是采用以往的经验主义方法,重复过去在施工中一贯的做法,普遍认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作用不大,所以真正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并未在施工组织管理中具体应用。

(四)工程质量改进意识淡化。对以往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总结的不够,质量问题都是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过去持续进行质量改进的思想观念淡薄,没有很好的总结,并在下一个工程项目中提前规避,甚至可能出现重复质量问题的现象。

(五)科学的、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项目组只重视施工,强进度,以完成工程项目为目标,而忽视应该建立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现场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缺乏一切以质量记录分析为主体的体系运行,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二、新发风电场升压站工程项目质量影响要素

(一)现场施工人员的素质决定工程项目质量。新发风电场升压站工程项目涉及到的人员有公司的决策者、项目经理、项目管理人员、项目施工人员,这些人员是该项目活动的主体,是影响该工程项目质量生力军。这些人员的本身素质对市场调研、规划、决策、选址、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

(二)工程材料优劣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现场施工工程材料选用、检验、保管、使用等等都将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结构刚度、强度,工程外表及观感,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和安全。

(三)施工设备完备影响工程使用功能和工程项目的质量。由于新发风电场升压站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使用一些特殊的设备和共用的设备,这些设备的使用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风力发电的功能和整体的工程质量,普通设备按照大众设备管理和使用程序和方法。

(四)科学的施工方案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该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方案和操作流程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应该跟踪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出现,及时更新采用新的施工方案。

(五)环境要素对工程质量产生特定的影响。现场施工的环境要素主要指施工现场作业环境、新的技术手段、综合管理制度、现场周围环境、地方政府优惠政策,这些环境要素同样影响着工程质量。

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方案

(一)质量控制点管理体系。以质量控制点强化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在施工中的薄弱环节上,影响施工工期、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的关键工序设立质量控制点。对质量控制点的管理要求施工单位对工序流程进行分析,制定可行的质量控制流程表,明确质量控制的人员、范围和具体要具,以质量控制书的形式明示各参与主体,最终达到有效控制质量的目的。在质量控制点实施过各程中,应运用科学的方法,结合规范的数据分析,对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及时检测评估,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同时,应在质量控制点管理过程中明确参与人的职责,做到权责到人。

(二)技术支撑体系。第一,设计与技术交底。设计单位向项目法人交底图纸设计、工地和班级技术交底。交底的内容应清楚准确,交底后应有相关人员签字,交底内容应符合设计意图和项目法人要求,各环节应符合技术标准和质量检验标准;第二,设计变更措施。根据《设计变更管理制度》,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变更,经由设计方、法人方、监理方和施工方四方签证变更;第三,依图纸施工。项目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进行,如发现可疑问题,应与相关部门及时沟通,对必须进行修改的地方重新调整后再进行施工;第四,做好施工记录。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各施工环节应做好清楚的记录,以便事后查找、检修之用;第五,完善技术保障体系。以三级质量检验技术责任制,对施工工程采取统一的技术领导,以分组管理的方式将权责落实到人。

篇5

1.2属于买方市场

尽管在通信设备方面,供应商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竞争。然而为了维持网络的稳定性,运营商一般只会与固定的几家供应商进行合作。

2当前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2.1监理问题

在当前阶段监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监理责任与监理资源的不对等,监理人员更换频繁,不得不使用较多的临时监理人员。而临时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有限,造成质量问题频发。例如在验收成果、监督工序、设计更改和方针检查方面都难以到位,不能保障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一些监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较低,不能及时发现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因素。当发现违规操作时也不能坚持原则,及时对其进行纠正和处理,往往造成通信建设的质量问题。

2.2设计问题

在设计阶段,一些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设计水平较低,或者缺乏相应的设计经验,造成工程业务和通信资源之间的冲突。在设计时由于勘查不仔细、准备工作不充分,往往导致设计方案不符合实际施工状况,对通信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如果不能按时提交设计图纸,就会延滞会审,从而不能及时的调整涉及变更,难以进行有效的现场配合,影响工程的质量。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仅凭经验进行操作,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通信标准和技术进行设计,也会造成实际的质量问题。

2.3建设方问题

在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管理人员的数量相对不足。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往往造成制度实施的不规范和现场监管力度的不足,难以应对一些施工中的突发状况,从而不能对项目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2.4施工方问题

与一般的工程建设项目相比,通信工程项目具有更大的风险系数和投资比例,过程也相对复杂。一些通信工程存在着质量保障系统的漏洞,作业层和管理层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的现象,特别是工程分包的现象比较严重。中标的施工单位会将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分包出去,造成一些施工技术较差的施工队伍进入了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之中,严重影响了通信工程的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一些施工人员分工不明,没有遵循规章制度进行施工,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造成质量问题。施工方没有对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导致施工人员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素质,给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3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措施

3.1发挥质量管理的作用

通信工程建设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都会在通信工程质量管理中得到综合体现。因此,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和较高的专业素质。各作业面、各施工工序和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人员要能够协调的配合,保障施工的质量。通信工程项目的领导必须全面把握与工程质量有关的标准和规范,对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负责。

3.2把握质量管理的关键性因素

在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必须将保障通信工程的质量安全作为项目资料监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投入了施工设备和项目原材料之后,就要对整个施工流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和管理,保障每一个工序的施工质量。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质量管理的关键性因素主要有施工条件、施工技术、施工设备、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员。可以将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分为三个基本阶段:事前阶段、事中阶段和事后阶段。

3.3质量管理的控制方法

质量管理的控制方法主要是由项目管理人员对技术报告、技术文件进行检查,并对现场的施工流程进行检查,从而做好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质量管理工作。项目经理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须对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问题处理报告、工程质量检查、控制图表、工序质量动态统计资料、器材质量检验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开工方案、技术资质证明文件等进行全面的控制。可以采用目测法或实测法来对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对于通信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隐蔽工程、工序交接处的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检查。项目经理要能够掌握各种质量检查的方法,积累丰富的现场检查经验,对现场施工的质量进行追查和巡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对其进行改进,保障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

3.4对质量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①控制施工中的人为因素。要避免由于主观操作失误而造成的质量问题,加强对施工队伍的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施工队伍的岗位素质、施工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素养和纪律素养。要求施工人员了解通信工程的特性,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施工。对于出现的违法乱纪行为要进行严格的惩罚。②控制施工中的材料因素。要求施工人员对所有施工设备的技术指标、参数、功能和特性进行全面的了解,选择合适的通信施工器材和原材料。要根据当地的环境和气候选择合适的通信线路。保障施工材料的质量合格。③控制施工中的环境因素。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会受到环境因素较大的影响,必须坚持文明施工,保障施工现场的整洁干净,按照施工流程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保障运输道路的畅通和设备、原材料堆放有序。④控制施工中的技术因素。要保障施工方案的合理性,选择先进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做好相应的技术论证工作。

篇6

通信工程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国民经济建设的令人头痛的大问题,努力提高通信工程优良品率,一直是建设工程领域的重点。靠质量树信誉,靠信誉拓市场,靠市场增效益,靠效益求发展,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链。对于通信施工企业来说,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己被公司各级领导所认同,内抓现场质量领先,外抓市场名优取胜,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经营战略已被广泛采用,通信市场的竞争己转化为工程质量的竞争,而工程质量形成于施工项目,是公司形象的窗口,因此抓工程质量必须从施工项目

三、通信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一)注重承揽、轻视管理

在最近几年,很多通信设施都开始设计并已开始动工,这些进度的加快都是由于国家对第三部发展战略以及最近的十五计划纲要都做了大胆的设想,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通信行业铺平了道路,也为通信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新台阶。承揽就变成了通信企业的一大备受关注的事,每个通信企业都把管理放在不受关注的地位,却把承揽作为目前的头等大事。由于管理得不到重视,就使得管理成了影响通信企业的一大因素,势必会让工程的质量出现问题,通信商在通信工程上的投放资金必将增加,从而让通信工程的利润减少、效益降低。所以,通信行业的投资户在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施工管理这一因素,真正从思想上面意识到通信管理的重要性。

(二)只顾工程的施工,不顾工程施工中的资金核算

只做不算的情况是现在通信行业又一方面的大问题。很多通信工程都是在上级审批、规划和布置图设计规划好之后,就开始着手施工的,要求在最快的速度内争取完成工程的最大化。在施工中,只注重效率,却不注重核算和质量,使得核算上面出现很多资金问题。这就导致财政上出现了很多偏差。因此,有关部门和投资商一定要多关注这一因素。

(三)只注重速度,不重视质量与效果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投资商的竞争力也偏大,想提高自己企业在整个通信业的竞争力,以至于在投资规划后就只注重客户要求的时间内交出通信工程项目,却不注重质量和审美效果,很多通信工程都只是讲求速度,设计上面也没有创意,古老、呆板的通信大大地阻碍了我国通信业的发展。

(四)不完善的施工规划和无法落实的管理

有关人员对现在的一些通信工程做了调查,结果表明,很多通信工程都是虽然投资了,而且也有了规划和设计方案,但是采用的方案也没有依据性以及科学性,很多规划和设计方面都存在一些严重的不足之处,设计和规划的方案不结合实际,与现实生活上的情况相差甚远。也没有具体的管理方案和措施,所以在现在完成一项通信是非常不容易的,加之企业业的时间催得很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施工的难度,降低了质量。

四、通信工程的管理

(一)通信工程的进度管理

1、通信进度快慢的管理

当通信施工的快慢速度确定好后经过监理与企业的业主签订合同、审核批准通过之后,通信业的投资商户就需要和他们保持一定的联系,当通信工程有了一些的进展,就要通知相关人员通信工程目前的实施情况,倘若相关人员因为临时有任务或者需要变更的,要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进行通信施工的工人要及时的发挥领导的监督作用,使他们能够在有效的时间里面做好应完成的任务。在施工过程中的资金和材料一定要分配到位,保证每个地方都能积极完善的完成好通信工程的施工过程。

2、影响通信工程施工快慢得因素

通信的快慢有很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它,这些因素都在通信施工过程中占据着关键的地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制定了规划和设计实施以后,不合理的施工位置和场所,施工的目的不明确,施工过程中下达的任务繁重,工作人员无法完成等都会影响通信工程的快慢程度。施工时的实施和布局在技术上的不足是很大的,尽管承包商知道这些难度的所在,但是却只顾进度的要求赶工,致使一些工程施工差不多了之后由于检测不合理,出现质量问题,相关人员要求返工。加之业主因为赶时间所给的一些不合理要求,致使施工的困难性更大。另一方面就是在施工中也会因为天气、伤员等其它因素而让施工出现问题等。

3、控制施工的快慢的措施

当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快慢不稳定时,就要制定相应解决的办法和措施,首先应该让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在此过程中合理分配到每个岗位,做自己应该负责的事情,制定一些在施工过程中的平衡快慢的制度,并且是在施工过程中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工程施工情况开展会议总结,对这期间的一些问题和创新的事迹进行总结和学习。其次,施工开始前,要先制定好相应的施工图纸规划和设计等,在施工的过程中,业主肯定会有一些不满意的或者需要临时改变的,承包商就要让通信工地上的人员对此作出积极的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最后就是要让资金流通速度畅通,一家通信企业倘若整个通信施工过程中,都让承包商承担所有的费用,而业主不及时付款的话那么就会造成资金不流通,施工过程中的资金调度出现问题等。所以通信商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及时向上级领导和业主汇报施工情况,获得资金周转,在最大程度上让通信工程更好竣工,

(二)通信工程的质量管理

通信工程的质量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在进行通信施工前要在一个明确的目标的前提下,了解通信施工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然后将制定好的规划和设计用于通信施工中来,认真把关,严格控制进度,总结经验教训,取得通信工程最后的竣工。

1、制定保障质量的完整的体系

为了把质量这一目标落到实处,现在最主要的就是制定相关的保障质量的完整的体系,在整个通信工程的施工到竣工的过程中,必须要成立相关的负责人员,从最上级在到管理小组成为一个管理体系,以此来对施工项目履行管理和监督工作,制定好整个通信工程中的人员分工与责任明确的制度,使整个施工过程畅通无阻。

2、通信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与工序的维持与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由于天气等外来的因素影响通信的质量,这是不可避免的。只是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让质量的影响减到最小,另一方面就是施工过程中的整个工序在整个通信施工中起着最关键的作用。所以加强施工工序的确定和管理时保证质量的主要措施,可以从这个思路入手,先以实例为基础,再以分析为关键、最后以判断来定结果。

3、通信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

[1]编制施工规划和图纸设计,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合理有序的进行的目的,通信工程开始动手施工之前要详细的研讨这些规划和设计是否有误,是否符合实际,最后再由监理审核。有些难度较大的施工位置要进行多方改进施工方案,对于一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通信工地应进行多次使用和考察后方能用于通信施工上,以保证质量的无差错。

[2]通信施工的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施工程序来进行通信施工,并且在一些难处理的问题上面要经过监理的审核批准考察之后,方可进行施工。另外,对于一些影响通信质量的关键地方要严格把关,让质量问题在此处无路可走。一些特大型通信更要加强质量方面的监督,它的设计图样和施工计划都应该严格把关,想尽一切办法避免事故的发生。

[3]维护“三检”制度

通信施工过程中,有了进展之后要由作业班组对其进行检测,然后再由质检以及相关高级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检测,最后再由承包商进行互检以及交接检。在质量这方面,质量部门一定不要马马虎虎,要严加把关,不能心慈手软。倘若通信施工中除了质量或者施工问题,一定要总结原因,让质量问题无处可逃,让群众对所建造的通信满质量满意,认真对待施工中的每一个质量问题。

五、通信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衡量通信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要看通信工程的质量是否存在问题。因为通信工程的质量就直接决定了整个通信效益的好与坏,通信的效益又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有一个就是环境效益,三大效益都将直接被质量所影响,同时质量不仅仅影响的是承包商的效益问题,而且还关系着入住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因为通信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倘若由于一些意外而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例如:在日本,由于大家的房屋质量没有问题,而且他们的房屋都很扎实,所以无论经过多少次地震,她们的伤亡是很少的。但是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由于房屋不太结实,没有抗震的效果,很多工程都是偷工减料的,所以出现了死伤无数的情况,由此可见,所以加强质量管理在现在是极其重要的,通信施工时的质量问题会让人住进去的人员由于质量而成天修补、这不仅多耗费人们的资金,而且耗费了时间,

在通信施工过程中,质量是作为承包商放在第一位置考虑的因素。在现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要想在通信业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就要从自身出发,加强质量管理,把质量放在通信工程的首位,让自己的企业在通信业中越走越平坦。

六、加强协调管理的措施

(一)保证技术的协调发展

在通信施工前要对图纸进行合理完善的规划和设计。容不得一点差错,倘若发现图纸上面存在着施工难度和技术误差,一定要对图纸进行改进和完善,找出解决办法,决不能拥有这是一点小小的技术问题,不去重视它的思想。因为技术直接影响着通信工程能否建好,另外当把设计图纸交由高级工程师审计时,应该认真从技术角度出发,对图纸逐步加以整改和完善,最后的交底环节同样是很重要的,不容忽视。那么什么是技术交底呢?技术交底就是指让在通信施工中的工作人员以及管理和监督人员要对图纸了解的十分透彻,避免在通信施工中因误解而出差错以致返工。

(二)保证管理的全面协调

通信施工中的施工管理除了要重视技术上的问题之外,还要重视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拥有一套能用在通信施工上的管理制度对加强施工管理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对质量和进度的管理来尽量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以达到让损失减少到最小的地步。另外在通信施工中要派遣专人负责工地的施工到竣工过程,在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人员更要对整个施工程序了解透彻,以便更好的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管理,减少施工工人的负担,让施工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秩序井然的完成任务。

(三)保证组织的全面协调

每个公司和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制度,在通信施工中也一样,在通信施工的过程中要建立起一些奖罚制度。对于具有在高难度的施工中根据自己的创新,凭借自己的头脑和能力解决了此次施工中的高难度施工以及出现在一些问题的将成立一个会议组对其进行总结奖赏,并希望其它工作人员能再接再厉。同时对施工中不按正规程序来办事,只按照自己的思想一意孤行最后造成施工程序出现问题而造成损失的,将由相关人员进行惩罚。做到奖惩分明,才能在为企业树立一定的威严,才能将通信施工一步步落到实处。

(四)加强管理人员以及通信工地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与素质

篇7

目前,国内建筑行业内的中资企业大多数在发展中的非洲的家承接项目,由于项目所在国不够发达,自己没有考察设计综合能力,部分项目由外方业主或第三方提供相关勘察参数,但这些数据存在准确性不高和选用的标准不一的问题。国内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企业因办理出国手续繁琐、国内业务繁忙等各种因素,加上项目全部工期要求紧,又不能及时到项目所在国进行复核。因此,国内设计企业只能参考外方提供相关参数完成设计。因此,可能会导致设计企业在设计阶段造成选择施工技术、设备配备不合理,设计内容不能及时细化等问题。另一种是中方派出勘察设计组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勘察,但由于时间紧,人员设备条件有限,工作任务重,有些参数凭国内经验代替勘探,缺少科学依据,容易造成经验性错误。都会导致质量上的缺陷和功能上的不完善。

②组织管理结构和管理技术人员配备不合理

援外项目是国家对外政治交往重要方式,大部分项目单体不在,施工技术都是采用国内成熟工法,部分企业在国内实施过重大型项目,有轻车熟路思想。加上承担施工任务的企业中标后无法对项目所以国进行考察,凭经验按步开展工作,导致前期准备不充分。还有些企业为节约成本,项目班子组建不合理,主要是技术、人员配备不足,且综合能力不强。境外工程实施需要的是“一专多能”复合型管理人才,现在国内外基本都在逐渐实行建造师注册执业资格制度,国内建筑市场项目经理需要量大,各企业能力强、有丰富经验的优秀项目经理派到境外人员选择性较小,导致所配备的项目经理个人能力一般。还有些企业所派项目经理个人能力强,但管理能力薄弱,加上企业对工程施工队伍选择把关不严,导致工程管理与施工队伍技术水平整体不高。目前,国内外建筑工地上辛苦作业的施工队伍,基本都是由打零工的农民构成,建筑工人中农民工占了80%,在国内缺少社保、医保、住房等基本生活保障,在境外由于工作环境条件艰苦,又远离祖国和亲人,多数中资企业对派出的技术人员大多是临时拼凑而成的农民工队伍组成,又没有集中组织岗前教育培训,导致他们缺少系统的质量控制意识,加上施工不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和技术规范进行,这些都极容易造成质量隐患。没有一支职业素质和技术素质过硬的工人队伍,又如何能保证境外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

③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实施过程贯彻执行不到位

施工过程是质量事故高发阶段,也是弥补设计阶段质量问题的最佳时期。工程质量问题基本都是由于施工过程管理不到位、制度不落实、不按规定程序施工等原因所致。如:一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不合理或是符合相关规定,虽然按程序报告业主、设计、监理等单位,但又受法律法规或其它条件的限制,并未及时修改方案,最后项目整体质量不高;二是施工单位在过程中发现图纸设计不合理,或是功能过剩,安全系数空间较大,私自修改设计方案;三是组织不严谨,不按规定进行技术交底,施工人员不熟悉图纸,施工方案不详细,导致施工组织混乱;项目技术管理人员又不能亲自到现场监督指导,在境外实施项目缺少与国内项目一样的人员、机械设备和物资的保障,导致不能按编制好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有些项目甚至连图纸都未经会审通过就仓促施工;有些项目现场管理松散,不按规章制度施工是常有的事,如该检验的没有按程序检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不能按规定进行等,工程资料都是到后期想办法补充,均可能导致质量问题。

④建筑材料设备及制品选购和使用程序不符合规范程序

建筑材料设备及制品是构成建筑结构的物质基础,现在援外项目建筑材料设备基本都是从国内采购,虽然商务部明确规定项目所用物资要填制《援外物资检验一览表》报甲方,经甲方审查后出具援外物资检验通知函和补充通知函送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但是商检程序早已经是形同虚设,但从制度上又不能取消,材料设备也是从源头控制工程质量的关键,如何确定材料设备规格型号,生产和半成品加工企业和供应商,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探讨。有些企业发运前不按程序进行验收把关,运输周期长造成部分材料过期失效;如选用的沥青与油毡质量不合格,使用后卷材出现裂缝,导致渗漏现象的发生;如选用非标钢材,或是在海上长期运输生锈未按要求除锈;水泥受潮、过期、结块,混凝土配合比凭经验确定,这些到达现场后验收不严格,加上当地缺乏检验检测条件,不按要求进行检验检测的材料随便就用到工程上去,势必会给项目埋下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如何保证材料设备质量对项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由于材料选购和不按程序进行使用导致的质量隐患和事故频频发生。

⑤缺少及时有效的监督指导管理机制

大部分援助项目现场除施工单位外,都配有设计代表、监理代表,只有部分重点项目会设业主代表,因项目在国外,不能同等国内项目接受政府和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监督检查,只能依靠监理单位代表业主对项目进行管理和监督,因此,监理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就十分重要。现在援外项目主管部门对监理单位派出人员要求严格,不仅要求有相应执业资格证书,还需要取得由商务部组织培训并考核通过的援外成套项目管理专家证书才能上岗,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的发展,监理单位人员紧缺,有些单位只能想办法打球,将不符合要求的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派到现场,由于监理单位的管理和责任心,往往不能依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监督;如相关规范强制要求关键工序需旁站监理;对工程使用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在使用或安装前未进行严格的审查检验;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检验不能及时与工程同步落实,到后期补充大量工程资料,导致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得不到保障。同时,让许多工程质量问题也得不到及时解决,并留下质量安全隐患。

2在境外实施项目质量管控的几点体会

①援助项目需立项之前做好充分规划和调研

目前,大多数项目是由中国政府委托国内勘察设计单位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缺乏对项目全周期的考虑。因为项目的质量是全周期分阶段管制的。所以,如果考察组能够由设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共同组建,让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在设计阶段就能参与到项目中去,提出在施工阶段容易出现技术和施工工艺合理建议,使设计企业在设计阶段就能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真正做到使质量缺陷在源头得到管控。项目设计越细化,项目的质量就越能够保证。

②业主单位要真正担起责任,扮好组织领导者的角色

一个项目的建设全周期过程往往是由各个参建单位组成的,各个单位的管理理念、组织结构、人员素质各不相同,但是都要为同一个项目服务。国内因施工过程中人员管理造成的质量问题约占80%左右,人的因素对项目的质量控制起着得要作用,业主应该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援外项目与国内外其它项目不一样,工作过程中往往会牵涉到政治问题,此时企业层面很难去解决。在项目开工前组织管理和技术交底,让各参建单位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岗前教育培训,提高参建队伍的缝合素质。首先,专职人员要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并加强继教教育和考核培训,确保项目所配备人员在综合能力上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其次,技术工人选派要严格规范,要严格参照国内项目人员管理制度落实“三级教育”制度,通过培训提高技术工人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对于培训不合格的人员要限制派出,以提高派出施工队伍整体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

③健全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建筑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

项目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独立性,每个项目都需有不同的组织管理模式和方法去实施。各企业项目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应该以制度指导项目运行。通过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对项目过程的技术作业和管理过程实施约束指导。这样,不管人员如何变化,项目依然能够按制度顺利进展。如质量责任制度、技术复核制度、现场会议制度、施工过程制约制度、现场质量检验制度、质量统计报表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等。并在不同的阶段有针对性组织参建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让每个人心中有制度,让人人参与质量管理,按制度开展各项工作。通过制订和贯彻落实制度建设,促使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有制度和人员监督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④严格控制材料设备质量

加强采购、发运、仓储、使用过建筑经济与管理216程的管理;设计阶段要做到设计经济合理,结合所在国的情况,配备合适的材料设备,智能化过高的材料设备如果在当地出现故障后就很难得到及时的维修,反而失去基本功能。施工单位应该从选型采购阶段就要进行质量控制,选择国内合格的生产厂家和供应商,建立采购档案,收集材料设备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等相关资料。当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做到可追溯、可追责。发运时要搭配装箱,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对有保质期要求的材料要制订好详细采购发运和使用计划,到达施工现场后,严格落实建筑材料及制品在进场前的“先检后用”制度。施工单位材料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清理核查材料设备型号、数量,分类存放,按有效期限制分批使用,并做好详细登记和管理。

⑤及时完善和改革援外制度,给参建企业充分的自管理项目的权限

如管理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派出什么样的人员?项目实施前发挥好设计监理单位的作用,加强对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的审查。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避免将问题遗留在施工阶段。施工监理企业接受业主单位的委托对项目进行监督管理,责任主体是各参建企业,企业更清楚派谁到项目上合适,监理企业在接受委托后应做到严密组织,认真查阅施工图纸和相关资料,提出优化设计和施工建议,将设计缺陷及时反馈业主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必须以法律法规、合同和施工图纸及其它为依托进行监督管理,合理配备和调协现场监理机构,按要求配足监理人员。同时制定监理工作管理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要求现场监理人员认真贯彻落实。

篇8

1.3人为因素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主要由施工单位来执行,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领导层质量的意识等,这是影响项目质量的重要因素。而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是直接参与工程建设的主体,所以个人的质量意识尤为重要,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才能够确保项目的质量符合标准。

1.4管理因素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由多个单位共同参与,从项目立项开始直到竣工验收后的交付使用,每个环节都会对项目质量有所影响。质量管理组织的结构是否完善,规章制度是否健全,运行机制是否能够彻底执行等各项因素都会影响到项目的质量。

1.5技术因素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涉及到众多的技术要素,从勘查设计到施工以及后期的养护,都需要一定的技术性。如果在工程施工中,由于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较差,在施工中没有按照规范要求执行,对于施工材料的质量没有进行严格的检验,施工工序不协调等,都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2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方法

针对影响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的各因素,人为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属于可控因素,因此我们可以对此进行研究,得出可行的控制方法。

2.1规范行业经营秩序对于水利工程企业必须严格执行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执业人员注册制度及管理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按照资质等级进行承包工程项目,把好市场准入关。提高项目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高度重视水利行业人力资源开发,选拔优秀人才进行深造,并鼓励在职人员继续学习,是水利人力资源得到保值和增值。加强对参与人员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提升建设部门、勘察设计部门、咨询服务单位、水利工程承包单位等组织机构的行政能力,坚决杜绝越级、挂靠、转包及无证施工等现象的发生。

2.2提高管理水平,健全管理体系系统、全面的进行质量控制,建立综合管理体系,提高决策力和管理力。根据资源论证,市场需求预测等前期工作,保值决策的适用性;工程开工前严格审查施工单位是否符合标准的企业资质、施工人员是否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施工技术标准是否达标,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督促施工单位将质量检验制度和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落实到位。对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指挥、监督、检查和协调,确保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健全稳定。

2.3优化技术方案,提高施工水平选择适合施工需求的先进的技术方案,选择具有前沿性的勘察设计技术、施工技术、检测技术以及材料技术,通过对工程技术工作的合理组织和管理,优化技术方案,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水平。同时建立项目部自检体系,加强对作业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措施及施工的项目部内部自检、各项目部互检和工程专职质检员的专检工作,并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严格进行由专人负责的复核性检查工作。

篇9

1.项目质量控制要有明确的控制主体。项目质量的控制主体是项目经理部,为了实施项目质量控制,项目经理部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组织起质量管理小组或专职质量检查管理人员,负责项目质量的监督、检查、指导和验收。将专职质检管理人员设在项目经理部,正是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

2.项目质量管理要有明确的目标。所谓确定的目标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要求被控对象要按预定的轨道和方向进行;二是控制活动不能超出一定的资源限定条件。所以在明确整个工程的质量目标后,项目经理部在制定质量管理计划时,就要以目标为依据,对实施工程过程中各种要素进行科学合理分析,制定保证实现目标质量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经济的计划、措施和采取相应的技术标准。

3.项目质量控制要按预定的计划和技术标准实施。控制活动其实质就是检查施工中实际发生的情况与预定的计划、技术标准相比较是否存在偏差,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是否采取有力的整改措施,所以没有计划和标准,就无法进行控制。项目质量控制就是要将人们的质量管理活动纳入到按计划和技术标准进行中来,变不自觉的行动为自觉的行动。

4.项目质量控制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种连续的,全面的管理。控制应对被控对象的所有要素和投入产生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因此,项目质量控制不能“单打一”、就事谈事,必须从分析项目对象的基本特点着手,找出影响工程质量的规律性的东西和其主要矛盾,进行全面的和有重点的管理。质量控制管理应随着施工的延续而延续,并随着交叉施工的展开而扩大,在全过程控制中,特别需要重视对工序质量的控制。

三、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

1.工作质量的控制。在项目质量控制中,人、机、料、法、环这五大要素,人是决定的因素。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人员素质高低对工程质量影响的表现形式就是工作质量,因此对工作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要通过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树立全员的质量意识,同时要实行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这样才能提高工作质量,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2.工程所用原材物料的质量控制。工程所用原材物料是形成工程实体的原料,也是工程质量形成的基本要素。保证原材物料按质、按量供应和使用是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对原材物料的质量控制应采用“三把关,四检验”的制度,即材料供应人员把关,技术质量检验人员把关,操作使用人员把关;检验规格,检验品种,检验质量,检验数量。

3.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施工机械设备一般不直接用于工程实体,因此对工程质量不产生直接影响,但不能忽视它的间接影响。所以在工程方案的确定中,选用先进的、可靠的、适用的、符合技术要求的设备,对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对带有计量的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使其达到额定的性能,以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

4.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最基本的内容是工序质量的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制约因素,使工序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工序质量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不稳定性是因人工操作所致,而不确定性是指工程施工不象工业产品的工序那样可以事先确定。工程施工工程量大,共同操作的人员之多及交叉施工的存在,使施工的工序具有连续的相互搭接的特征,控制好工序质量,就要做到对每道工序,每个工作全面实施监督操作、检验把关、预防和检测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控制方法。

5.产成品保护养护的质量控制。施工周期长和多工种交叉作业的存在,决定了工程施工产成品保护的重要性。分项工程的完成对单位工程来说仅仅是产品完成过程中的一个工序,对已完成分项工程的保护养护对整个工程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要严格按照规范及操作要求保护养护好已完成的分项工程。

篇10

2.1确定项目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质量目标是项目整体质量工作围绕的中心,所有的质量工作都是为了保证质量目标能够达成,所以质量目标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就显得非常重要。设置时除应根据项目正常流程要求设置关键目标外,也应结合项目组前期经验,将前期发现的项目组的质量短板设为目标,重点管控。在目标值设置时也应尽可能的量化,以数据为导向,增强可操作性。如本公司CF项目质量目标设置主要为以下几项:设计文件有效率,现场使用文件有效率,设计变更有效率,各节点内部报验资料齐套率,各节点内部验收一次合格率,各节点监理验收一次合格率,施工质量问题整改闭环及时率等。目标值均以百分比设置,且明确计算公式,便于统计执行。质量要求主要结合招投标文件、合同、协议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要求,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质量要素予以明确,作为项目整体质量工作开展的指导。

2.2确定项目质量组织的架构及职责

质量管理组织中最重要的是“领导作用”。所以在成立质量管理组织时,必须考虑分层管理:执行层,监督层,中间层,决策层。其中最关键的是中间层,一般由质量经理担任,既能够宏观把握项目质量运转状况,又能够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上传下达。根据项目组织架构,成立了三级质量管理机构:项目管理办公室,质量经理,质量专员。其职责如下:项目管理办公室:由项目各管理小组负责人组成。主要针对质量经理认为需要经过项目组讨论、确定的质量相关事宜进行评审决议。质量经理:负责项目整体质量策划。质量管理流程、制度制定;各级质量验收标准制定;质量专员工作考评;通过质量信息数据及现场检查及时发现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及时纠偏、预防;重大质量问题(批量质量问题、用户质量投诉、单项质量损失超过5000元)处理、协调。质量专员:负责公司采购物料进场检验;施工队采购物料现场抽检确认(与封样品比对);现场质量巡检;隐蔽工程检验;分项、分部工程检验;系统内验;现场质量问题跟踪闭环、验证;监理报验并参与验收;质量信息传递;质量问题处理。项目团队成员、施工队伍等作为执行层,未列入管理团队。

2.3明确项目质量信息传递要求及质量问题处理流程

因项目施工面广,施工点位分散,且可能整个项目都为异地施工,质量团队及各项目团队成员均各自分散,故信息传递的及时性、有效性是一大难点,且非常关键。传统的书面传递、当面会议等方法已不适用。随着当前即时通讯业务的发展,通过建立QQ群及时进行日常沟通、汇报,结合拍照、语音、视频通话等方式进行突发事故的即时处置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CF项目的信息传递要求为:日汇报、周例会。质量专员每日按固定格式,在项目内部QQ群中汇报当日工作内容及次日计划;每周总结,质量经理每周组织现场或远程会议,各质量专员首先汇报每周工作内容及下周计划,再就典型问题及处理进行沟通,最终形成决议并即时宣贯,需协调问题则待经过项目管理办公室讨论后形成决议宣贯。质量问题处理方式为:分级处理。具体流程如下:现场巡检时发现的质量相关问题,由质量专员直接以书面整改通知单形式提交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督促施工队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由质量专员进行闭环确认;针对重大质量问题,质量专员在1日内上报质量经理,由质量经理处置或发起项目管理办公室会议讨论处理。

3项目实现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3.1项目设计阶段质量要求

根据质量目标要求,设计文件有效率、现场使用文件有效率及设计变更有效率为该阶段重点控制目标。3.1.1设计文件有效性控制1)设计依据有效性设计应根据合同、招投标文件、物料清单等材料,在国家法律法规框架下,参考相关国家标准、行业规范、企业标准等进行设计。对于因现场勘查发现、业主方主动提出等原因导致设计方案及物料选用方面与合同、招投标文件存在差异情况下,应及时与业主方进行沟通,就变更事宜达成一致并形成书面记录,以此作为设计更改依据。2)文件输出有效性所有文件必须经过内部审批,部分文件还须经过监理或甲方确认后方可生效使用。内部文件输出有效性主要通过会议评审和文件签审两种方式进行管控。会议评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实施方案等纲领性管理文件需通过会议形式进行评审。评审通过且评审问题全部闭环后方可签署、使用。文件签审:施工图纸等因数量较多、输出周期较长,不便进行会议评审,可通过传递会签的形式进行审查,全部签署完成后方可使用。3.1.2现场使用文件有效性控制所有设计文件在经过签署后,必须立即交给资料员进行归档。资料员进行文件登记,将原文件保存,复印件加盖项目有效印章后发放使用。只有经过归档的文件方可使用,不允许设计人员现场直接发放。3.1.3设计变更有效性控制设计变更主要分为两种情况,根据可以预期的现场情况,在制定设计方案时,可以针对一些实施风险较小、以往发生比率较高、影响相对较小的变更进行提前定义,报请监理及业主方同意,在后期项目实施过程中,现场技术员直接实施变更并做变更记录即可,不需走变更流程。其他变更均需走变更流程:由技术员填写变更申请单,经内、外分别审批后,完成图纸更改并重新归档,由资料员盖章发放投入使用。

3.2实施过程的确定及控制

3.2.1过程检验节点划分及要求根据项目实现流程,按内场及外场分别划分过程检验节点,其中过程关键大节点分为物料进场和隐蔽工程验收两个部分。应通过明确检验接口、职责分工、工作流程、检验方式及检验标准来规范过程验收环节。1)物料进场检验工作程序检验接口:物料来源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公司自行采购的主关键设备,一类是通过施工方代为购买的辅材等物料。公司采购物料报验人为仓库管理员,施工方代购物料报验人为现场负责人,由质量专员统一向监理报验。工作流程:公司自购物料由仓库管理员提交物料进场检验申请单,现场质量专员根据《技术协议》、《采购合同》等事先明确的检验标准进行现场检验并出具检验结论。检验合格或问题整改闭环后提交监理检验。施工方代购物料在批量采购前应先送样品给质量专员进行确认,确认可用后封样留存,现场负责人及质量专员在施工时进行抽检确认。2)隐蔽工程验收工作程序检验接口:施工方、现场负责人、监理。工作流程:施工方在完成相应工序后,应进行自检,并拍摄相应部位证明照片,收集相关合格证明材料,在隐蔽工程施工结束后,出具自检报告并附照片、合格证明等材料,提交现场负责人。现场负责人对施工方提交的材料有效性进行确认,确认后提交质量专员。质量专员在接到报验后随机进行现场抽检,并拍摄相应照片,核实现场负责人提交材料的有效性,出具检验报告。检验合格或问题整改闭环后提交监理检验。3.2.2现场质量巡检要求因施工点位数量大、点位分散,且专职人员有限,过程环节主要由施工队及现场负责人通过自检自行控制。为避免此种方式产生质量管理疏漏,质量专员应在正常报检、检验之余,定期按固定比例进行现场质量巡检。在选定巡检点位时注意周期内交叉覆盖。巡检内容除针对工序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外,还应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进行符合性检查。巡检依据应提前明确,并与现场负责人及施工队充分交底。针对巡检发现的问题直接出具《现场整改通知单》给现场负责人限期整改,并跟踪闭环确认。

3.3项目验收过程质量要求

平安城市天网工程项目规模庞大,业主方组成也较为复杂,一般分为派出所、公安局以及天网办公室等,系统工程验收的组织较为复杂,为降低最终系统验收难度,建议以分阶段验收方式进行:首先针对各派出所进行系统分部工程验收,验收内容包括资料审核及现场检查。验收流程分为公司内验、监理验收两个步骤,以先内场后外场的顺序分别进行。各派出所验收完成后,进行系统分部工程试运行。试运行通过后,将整系统提交第三方检测,检测通过后提交公安局(最终业主方)进行系统工程验收,主要以会议形式进行资料验收即可。系统验收组织是一项比较复杂、重要的工作,需要在项目组内进行详细的职责分工,避免工作疏漏,影响最终验收。CF项目验收组织分工如下:1)各分片区施工负责人:在分部工程验收阶段,检查准备向用户移交的设备、材料、备附件及设备资料(合格证、保修卡、使用说明书、检测报告);整理图纸文档、变更手续、过程各节点验收资料等;拟制系统分部工程总结,制定项目演示方案;提交公司内验申请,并在各级验收前与验收人员确定验收方案;对公司内验、监理验收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闭环;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系统分部工程试运行。2)质量经理:接到各分片区施工负责人提交的公司内验申请后,组织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成立内部验收组,从资料审核及现场检验两个方面进行公司内验,出具内验报告,跟踪内验问题整改闭环;内验合格后提交监理验收申请。3)项目经理:系统分部工程试运行通过后,提交系统工程第三方检测申请(按合同要求),并取得第三方检测报告;整理系统工程验收资料,拟制系统工程总结,制定项目演示方案;提交系统工程业主方验收申请,确定验收方案,组织现场验收。

篇11

在以质量为焦点的新世纪,质量管理的概念得到了极大的延伸。以此同时,在全面实施质量管理当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所以其原理和方法在新世纪必须有极大的进步和发展。在研究我国全面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我国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及相应的措施以强化建筑项目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从而解决我国目前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供同行参考。

二、当前我国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施工单位对安全施工重视不够

安全责任意识不到位。管理工作中,施工企业没有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没有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于是就出现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不健全,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只写在纸上没有真正贯穿于整个施工当中,甚至有些施工单位根本就不签订安全保证责任书。

(二)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建筑业从事一线作业的建筑工人中,除技术管理人员外大部分是农民工,他们的安全防护意识差,也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操作技能不高,而职业技能的培训又远远不够。二是全行业技术、管理人员偏少,且综合素质不高,甚至有些项目经理和现场管理人员对建筑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也缺乏了解。

(三)建筑市场秩序不规范

目前,虽然国家出台有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方面的相关规定,但有的建设单位不执行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按建设程序办事。比如,有相当一部分工程主承包商中标后仍将主要工程分包给不具有资质的包工头,而这些包工头接到工程后,有些安全意识不强,对技术规范、安全规范知之甚少;有些唯利是图,偷工减料,安全施工难以保证。

三、推进建筑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人员管理

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的影响,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二)健全质量控制的组织网络

这是进行质量控制的关键。施工过程是形成工程实体质量的主要阶段。这个阶段工程如出现质量缺陷,会对工程的使用性能和年限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对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在实践中,要建立健全了质量控制的组织网络。公司工程质量决策层确定工程的质量目标,由工程建设部实施;工程建设部对每个项目都派出现场管理工程师;每个项目都建立项目监理部,对承包人施工全过程实施监理,对工程勘测单位的成果进行复核,并对工程设计实施监理;公司派出的现场管理工程师代表业主检查、监督项目监理部的工作;每个项目的现场管理和监理工程师及时将施工信息反馈到工程建设部,由其作出相应处置。

(三)严格控制材料进场

1、收集信息,优选供货厂家,确定材料品牌、厂家信誉可靠、质量过硬。对材料或半成品构件(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盖板、侧石、井篦、井盖等),订货前要取得供货厂家的产品备案证、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进行甲方、监理方、质检方、供货方会同检测部门二次检验,验证其质量可靠性。

2、对进场材料,要有出场质量合格证和出场检验报告,合格证书、检验报告为复印件的必须加盖供货单位印章方为有效。特殊情况可以补报。如水泥,技术标准规定,水泥厂应在水泥发出之日起7天内寄发除28天强度以外的各项试验结果,28天强度数值,应在水泥发出之日起32天内补报。

3、认真核对数量,查对标志、检验外观质量,检查材料的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钢筋,应按炉罐批号及直径分别检验。

4、 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在使用前必须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必须实行有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机构进行复试,复试结果合格方可使用。

(四)监督

现场管理工程师负责的项目多、工段长,难以面面俱到。实践中我们采取了抓重点的工作办法,主要检查、监督监理人员做好平行检验。要求监理人员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检查和检测手段,按照一定的检验比例,独立地对材料、成品半成品、工序(或部位)进行检查或检测,按照工程采用的规范、标准和规定,确认其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将结果及时报业主审核。

(五)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技术是质量的保障,质量是技术的体现。在工程项目的施工中,建筑企业一方面要坚持将科技进步作为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一个基本要素,创建出“精品”工程;另一方面,应将质量上的可靠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融合在一起,使企业传统的施工工艺与新技术融为一体,在“高、大、新、尖”工程上开展技术攻关,在一般工程上开展技术革新,这样既可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又可以丰富和完善企业的技术保证体系。同时要坚持将敢于创新与善于创新相结合,加强技术的积累、引进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四、结语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从业人员高度的敬业精神、高度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管理办法。我们还应该认真总结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共同参与和控制的质量管理经验,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达到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苏丽.建筑施工安全的新对策[J]•中华建筑, 2007(7).

篇12

一、概述

质量管理与控制做得越好,才能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也形成了一些较成功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方法,但是,就目前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而言,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质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一)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没有严格按照程序做好勘查、设计等工作。主要是因为没有严格地按照程序做好调查分析、可行性论证,对设计单位没有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存在着无证设计、随意修改设计,不按照图纸施工或是没有图纸就进行施工等;二是工程所需的勘查资料、设计资料等存在着疏漏或失误,数据有误,设计不够周全等;三是对进入工地的设备、材料的质量管理不到位,没有严格地执行质量“三检”制度,让一些质量不合格、不符合施工规范标准的设备、材料、半成品流入工地;四是施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施工过程没有实施严格的全程监控机制,施工操作不当或管理不到位往往会引发工程项目的质量隐患。例如:图纸设计质量没有经过会审就仓促施工; 施工人员不熟悉操作流程规范,没有掌握必备的施工知识,盲目施工,施工技术交底不清,存在着违章作业的现象,造成施工缺乏规范性。在质量管理方面,管理单位或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好职责,出现监控疏漏。在质量检查和验收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未能严格的执行检查与验收操作规范的要求等,都是建筑工程项目存在质量问题的根源;五是非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或事故。如暴雨、洪灾、雷电、地震、泥石流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工程质量问题。

(二)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质量管理的对策

一是严格按照程序做好勘查、设计等工作。主要是严格地按照程序做好调查分析、可行性论证,对设计单位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杜绝无证设计、随意修改设计、不按照图纸施工或是没有图纸就进行施工等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二是做好工程方案的评选,确保方案质量的最优化,切实做好资料的记录、收集、整理工作,确保资料准确、翔实,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设计考虑不够周全、数据失误等问题;三是严格按照质量检查和监管制度,对进入工地的设备、材料的质量进行管理,严格地执行质量“三检”制度,将质量不合格、不符合施工规范标准的设备、材料、半成品阻挡在工地之外,或是将不合格、不达标的设备、材料、半成品清理出场外;四是强化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切实做好对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严格规范施工操作流程管理,做好施工技术培训和交底工作,确保施工操作规范有序,符合质量要求;工程质量管理单位或相关工作人员应切实履行好职责,严防监控疏漏。在质量检查和验收方面,应予以高度重视,严格执行检查与验收操作规范的要求,将上一个流程或项目没有达标的,坚决不予验收,要求及时整改到位后,再进行验收,方可进行下一个流程的施工;五是尽可能地避免自然灾害的侵扰,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非人为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提高工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六是高度重视施工质量隐患的消除工作,对工程中原有的质量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查分析处理,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还应注意新的质量问题和事故的发生,采用综合的方法,达到不留隐患、安全稳定,满足需要,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的要求;七是正确定位质量事故处理的范围。除了对事故出现的直接部位进行认真处理外,还应对事故相邻部位及整个结构进行认真排查,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杜绝事故隐患流入下一个环节。

三、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质量控制

(一)人的控制

项目质量控制中人的控制,是指对直接参与项目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的有效管理和使用。为达到以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促工程质量的目的,除了加强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改善劳动条件、制定公平合理的奖惩制度外,还需要根据项目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本着人尽其才,扬长避短的原则来控制人的使用。

(二)材料、构配件、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一是对用于项目实施的主要材料,运到施工现场时,必须具备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和材质化验单;二是所有各种构件必须具有厂家批号和出厂合格证;三是材料质量检验的方法一般有书面检验,外观检验,理化检验和无损检验等四种;三是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现代化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设施, 对工程项目的实施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组织与管理、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制定机械化施工方案,应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力求获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从保证项目施工质量角度出发,应着重从机械设备的选型、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和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要求等三方面予以控制。

(三)方案控制、环境控制

一是在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时,必须结合项目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确保方案在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合理,以确保工程质量;二是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和具体条件, 应对影响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对环境因素的控制,涉及范围较广,在拟订控制方案和措施时,必须全面考虑,综合分析,才能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四)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

1、事前质量控制

一是对所需要材料、构配件的质量进行检查与控制;二是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有保证工程质量具有可靠的技术措施;三是对工程中采用的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凡未经试验或无技术鉴定书的,不得在工程中应用;四是建立完善现场质量管理制度,包括现场会议制度、现场质量检验制度、质量统计报表制度和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等;五是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把与现场不符或工程不同专业接口问题在开工前得到妥善解决;六是对项目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施工机械、设备控制,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能使用。

2、事中质量控制

一是完善工序控制。把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都纳入管理状态。建立质量管理点,及时检查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二是严格工序间交接检查。主要工序需按有关验收规定经现场监理人员或专职质安人员检查验收;三是重要的工程部位还要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试验或技术复核;四是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监理工程师或专职质安人员按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进行检查、验收,并按有关规章制度行使质量监督权;五是严格审核设计变更和图纸修改;六是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会议,及时分析、通报工程质量状况,视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职工技术培训等活动。

3、事后质量控制

一是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检查验收;二是组织联动试车;三是做好施工竣工资料整理编辑工作,重点是质量检验报告及有关技术性文件,并编目建档,全面校核竣工图。

总之,我们应重视建筑工程项目中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创新工作思路,提高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水平。、

篇13

Keywords: municipal road; 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1.1 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

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单位多为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委托)的单位(部门),有些单位由于自身的权力,不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有的工程开工多日还没有签订正式施工合同、监理合同;有的工程不办理规划许可证、工程质量监督手续和施工许可证,检查时才补办;造成工程质量内在品质的降低,运行后出现大量的质量问题。

1.2 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方面

现在施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有些建筑企业搞内部项目承包制,项目部只给公司交管理费,这种类似转包挂靠的行为削弱了企业对项目部的质量管理,极易导致质量低劣;有些施工单位不具备相应资质,只好挂靠施工;有的以包代管,质保体系不健全;有的不按图样施工,擅自变更设计。

1.3 施工质量控制意识方面

施工质量控制是施工管理的重点和核心,但往往为了抢工期,较多的单位存在“重进度、轻质量”的意识和不良倾向,表现在施工操作工艺控制不严、违规作业,如排水工程沟槽开挖,不积极主动开挖坑内排水沟、集水井,排除坑内积水;带水浇筑混凝土基础、路基土方填筑超厚碾压、砂方填筑不冲水振夯;砖石砌筑座浆不饱满、空洞多,从而导致众多工程隐患,影响工程使用质量与寿命。

1.4 施工过程监管方面

近年来,市政道路工程项目众多、量大、工期紧,参建的施工企业综合素质差距较大。某些单位缺乏专业队伍和相对稳定的施工队伍及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并且施工作业人员技术素质低,现场施工管理力量不足,从而导致施工过程缺乏有力的监控,给作业人员不按规范所要求的工艺、技术质量标准作业以可乘之机,也造成工程质量通病不断发生的后果。

由于我国目前建设监理市场不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个人对监理工作的理解有偏差,许多持证的人员由于身兼数职不能上岗监理,而另一些在岗的监理人员又无证,不具备监理资格。

2 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管理措施分析

施工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进行有效的掌握控制。主要有如下特征:施工项目管理者是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全权负责;施工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具有时间控制性,也就是施工项目的运作周期;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是在一个长时间进行的有序过程中,根据阶段及要求的变化,管理内容也发生变化;施工项目管理要求强化组织协调工作。

2.1 工作质量的管理

在项目质量控制中,人、机、料、法、环这五大要素,人是决定的因素。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工程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人员素质高低对上程质量影响的表现形式就是工作质量,因此对工作质量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是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因此要通过岗位教育和技术交底树立全员的质量意识,这才能在质量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自觉行动,才能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个个重视质量的风气,同时要形成实行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奖励机制,这样才能提高上作质量,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2.2 施工成本管理

制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施工项目成本的控制,不仅是专业成本人员的责任要按照自已的业务分工负责。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开展工作。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就是要求项目经理对施工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化全面负责。

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责任,不同于工作责任,工作责任完成不等于成本责任完成如:单方面强调质量,忽视了成本,单方做到供货及时,但忽视昂贵的价格等。因此在完成工作责任的同时,还应考虑成本责任的实施,进一步明确成本管理责任,使每个管理者都有成本管理意识,做到精打细算。

2.3 施工进度管理

项目进度管理目标只有在各参与方特别是承包商、监理工程师、业主之间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下才能实现。承包商、监理工程师、业主三方在进度管理目标上。既有矛盾性,也有统―性,必须有效地协调和配合。在进度管理过程中,几乎所有人员实施或参与项目进度管理与控制。项目团队中的技术人员和安装人员是工程进度计划的实施者,中层管理人员是进度计划的编制者、进度完成情况的统计者和进度信息的反馈者,高层管理人员是进度目标的制定者和控制者。对施工队实行分包成本控制项目部与施工队之间建寺特定劳务合同关系,项目部有权对施工队的进度、质量、安全和现场管理标准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按合同支付劳务费用。

2.4 施工工序管理

质量控制最基本的内容是工序质量的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制约因素.使工序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工序质量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不稳定性是因人工操作所致,而不确定性是指市政工程施工不象工业产品的工序那样可以事先确定。市政工程施工工程量大,共同操作的人员之多及交义施工的存在,使市政施工的工序具有连续的相互搭接的特征,控制好工序质量,就要做到对每道工序,每个工作全面实施监督操作、检验把关、预防和检测检验相结合的管理控制方法。

2.5 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是体现企业文明形象和管理的一个窗口。其管理应做到文明施工、安全有序、整洁卫生、不扰民,不损害公众利益。应按公司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统一进行布置,在工地人口处树“七牌二图”:工程概况牌(包括工程规模性质、用途。发包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名称,施工起止年月等);安全纪律牌;防火须知牌;安全无事故计时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牌;环境卫生牌;施工总平面图;项目部组织结构图;主要管理人员名单。工地大门设公司司标和名称;按照施工总平面图和环境卫生要求,做好硬地坪施工和临时围护设施。

设置畅通的排水沟和泥浆沉淀池,确保场地不积水,不积泥浆,保持场容貌整洁,做好各类标识和标志。现场的厕所符合卫生要求,并设有饮水设施。使现场管理达到“环境整洁、纪律严明、物流有序、设备完好”。

2.6 安全与文明管理

加强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十分重要。它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和控制,根据施工生产特点,安全管理也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要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例行安全检查。

如何做好文明施工至关重要。首先要健全管理组织机构和文明施工管理制度,做到按专业、岗位、区域等包干负责。在施工项目中对现场各个方面专业的管理,开展文明施工竞赛活动,有布置、有检查、有考评、有奖惩,评比结果公布于众。

3 结语

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项目经理及其管理班子认真按设计图纸和国家强制性标准、规范,精心组织,精心施工,认真做好人力资源、材料、机械设备、技术、资金的生产要素管理和文明施工,严格做好进度、质量、安全环境和成本控制,按合同要求向用户提供满意的工程,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