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会计硕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政策受到了更多学者的关注,硕士研究生是其研究的生力军。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刊登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对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选题分析,分析股利政策在硕士论文中的选题走向,旨在为下一步该课题的研究方向提供借鉴。
一、样本的选取和分析方法
1.样本的选取。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为主题,在中国知网的硕博论文中进行了精确筛选,从而选出了2000年-2013年相关硕博论文55篇,考虑到硕博论文的选题差异,本文特剔除5篇博士论文,其余50篇硕士论文均选作研究样本。样本所在的年份分布如表1所示:
2.分析方法。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的方法,以了解硕士学位论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选题方向。运用EXCEL软件,对选题视角和研究方法两个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在调查分析的情况下,得出对该研究课题下的硕士学位论文撰写的相关建议。
二、样本的的数据分析
1.选题视角分析。从搜索的结果看到,硕士研究生对于上市公司股权政策的研究是从2000年以后开始的,而选题的视角也主要集中在政策研究、影响因素等,具体分布见表2:
从上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从2005年起,硕士论文对股利政策的研究视角开始呈现多元化发展,不再单纯的局限于股利政策研究和与相关传统理论的关系研究,而更多地考虑到管理者及市场行为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同时,开始出现了将中美企业进行对比的分析研究。
2.研究方法分析。通常,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但是经过对中国知网2000年-2013年的有关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硕士论文的题目调查后发现,比较研究的方法在我国硕士学位论文中比较普遍。具体分布如表3(有些论文不只使用一种研究方法):
在比例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理论分析研究是研究的基础,是最基本和最传统的研究方式,但在当今硕士论文的题目中,单纯的理论分析命题方式已逐渐退出范围,取而代之的是更具有创新亮点的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当然,样本研究作为一种新兴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评价及建议
1.选题内容方面。从2000年到2013年14年的检索数据来看,我国硕士围绕《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这一主题的论文选题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是,依旧集中在与相关经典理论的关系中。同时,与期刊论文相比,多元化的趋势仍旧有待加强。
2.研究方法方面。由于时间有限,本文探讨的研究方法仅仅是从论文题目中看到的,并未深层探究文章内容。但就题目而言,能够看出除了理论分析之外,许多论文采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公司股利政策的选择。比如“管理防御对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行为财务学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管理层激励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等,在这些文章中,管理者对公司股利政策选择的作用被放置在一个重要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样本或者个案研究的研究方法在硕士论文中也有所体现,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但依旧可以反映出未来在研究方法的使用上的趋势。
3.建议。综上所述,我国硕士论文在该课题的论文撰写中呈现着选题较集中,且重复性强的特点,涉及面相比其他课题而言较窄。但是近几年,硕士论文的选题范围开始扩展、科学性不断提高,研究方法也已经表现出实证研究、案例分析不断增多。
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建议:第一,中国的硕士论文选题应广泛参考国外文献资料,瞄准国际前沿,而不能仅仅把视角放在国内市场;第二,在选题方面,硕士论文应该注重研究具体的问题,避免大范围的泛泛研究。同时,应鼓励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特别是运用相关学科领域的原理、理论解决问题;最后在研究方法方面,硕士论文应考虑使用更多、更加创新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经验研究、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等,以便使我国硕士论文能够与国际接轨。(作者单位:民族学院)
注解:
① 段洪波,张双才,刘甜甜:《2001~2010年会计学硕士论文选题内容与方法分析》
篇2
记得1982年初报考研究生时,中南财经大学(当时为湖北财经学院)的会计专业仅有三名硕导(刘炳炎教授、杨时展教授和毛恩培教授)。当时刚结束不久,教授十分稀罕,怀着对先生十分崇敬却又忐忑不安的心情,我大胆报考了湖北财经学院的研究生而被侥幸录取,首次投入先生的门下。
及到校后,了解到先生德高望重、学贯中西,对先生更为崇拜;又听说先生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极严,遂产生畏惧之情。这种对先生“敬畏”的心情一直伴随着我读研究生的三年光阴。记得杨先生给我们上英语原版的《管理会计学》和《审计学》时,每每要求我们预习教材并常常在课间提问。老师在上,学生在下仅两三人,回答问题怕有难堪,因此我们丝毫不敢懈怠,深知“滥竽充数”是行不通的。现在回想起来,正是那时先生的严格要求才使我打下较好的专业英语基础,为以后的工作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1985年,当我进行硕士论文答辩时,恰逢杨先生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真担心论文不能顺利通过,好在我论文的选题还算前沿,参考了不少美国《会计评论》等中外文献,也略有创新,有幸得到了先生的首肯。
感到先生的慈祥和亲切应该是在我研究生毕业后。1987年初,先生亲笔给我致函,告之他开始招博士生并要我积极报考。收到先生来信真使我喜出望外,感到先生除了对我们严格要求之外,还体现了他对我们前途的真切关怀,只是他从不将这种爱心溢于言表而已。甚为遗憾的是,当时我已被组织上选派赴香港工作,一时不能再回到先生的身边。这以后,我与先生的联络日益频繁,先生访港或出国路经香港,我必前去探望。先生常勉励我在工作之余加强学习,有机会再返母校攻读博士。90年代以后,政策允许在职报考博士,终于给了我重返师门的机会。杨先生给我寄来了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汇编》(The Codifications of GAAP)、《公认审计准则汇编》(The Codifications of GAAS)等书目,要求我重点读好这些书,由此引领我走上了研究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之路,也为我以后博士论文的选题奠定了基础(我原想利用长期境外工作的经验探讨境外企业的投资与财务问题)。通过认真复习和报考,1994年秋我终于有幸再拜先生门下。我到中南财大报到后,先生竟以八十高龄偕夫人和郭道扬教授,执意陪我同游武汉东湖磨山,并留下一批珍贵的合影。这段美好的时光,令我终生难忘。
1996年夏,先生偕夫人最后一次返回故乡,我专程从香港飞到杭州。其间,我陪先生看望了其在浙江大学工作的胞妹,约见了30、40年代在杭工作的老同事、老朋友,我们一起游览了九溪、龙井等西湖名胜,最后由浙江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原所长朱美璇老先生陪同回到了绍兴新昌。一路上,先生欢声笑语,心情极佳,俨然是一个既慈祥又幽默的老人。我完全看到且强烈感受到了先生亲切和蔼的另一面。但谁也没料到,此时离他生命的终点已为期不远了。
1997年年中,先生病重,但他仍在病床上认真阅读和修改了我和其他弟子的博士论文初稿,并拖着病体坚持参加了阎红玉博士等人的答辩。国庆前夕,我到医院看望先生,此时先生已处弥留,当我努力呼唤他时,先生忍着病痛,勉强睁开眼睛示意,我的眼泪也几乎夺眶而出。这是我最后一次拜见先生,我知道先生时日不多,因此当晚我迟迟不忍离去。
篇3
Key words: accounting;pilot class in Master of Accounting;integra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256-03
0 引言
科教融合,强调的是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二者在资源与政策上的协调与平衡,以和谐共进的方式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和效率。尤其在学术型硕士学术研究生教育阶段,科教融合的可行性与实效性更为明显,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对于科研训练的需求比较急迫,另一方面,教师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契合度。正是基于这样的框架与思路,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学术实验班(以下简称“学术实验班”)在不断摸索中实践着科教融合导向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1 学术实验班建设的概况
1.1 学术实验班建设的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毕业人数逐年增加,这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输送了大量的高级财经人才,极大地提升了我国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会计学科的研究水平。但是,在会计学专业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建设大步迈进的同时,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却未落到实处。这种情况突出表现为针对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内容理论深度不够,学术研究方法课程不完整,学术训练不充分,学术兴趣不浓厚,学术活动配套支持力度不足,学术发展空间狭窄,学术就业路径不畅通。
上述在培养会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导致那些具有学术理想和志向的学术型研究生自身学术水平提高缓慢,学术成果产出的质量和数量较低,学术能力不全面,进而影响了学术人才梯队的培养和建设。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以及配套的就业支持,那些原本具有科研潜力的学术型研究生,往往做出现实的选择,即与其在学术培养薄弱的环境中缓慢成才,不如转而做应用型会计人,这种选择最终导致了在学术培养方面本就有限的资源投入没有带来预期收益和产出,以及学术研究的潜在人才大量流失。为此,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学术实验班,在科教融合的框架下,设计出一套课程设置合理、培养模式科学、配套资源充分和就业保障扎实的系统性培养机制,以便实现其定位的向博士研究生过渡性的教育目标。
1.2 学术实验班建设的现状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学术实验班于2009年起组建,现已开设2009级、2010级和2011级三届硕士学术实验班,共91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改革与创新,在过去的三年里取得了一定的收效。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班的学生在毕业时达到:①能够恪守学术道德;②能够独立撰写中英文学术论文;③能够熟练操作学术研究过程中需要的统计和计量软件;④能撰写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难度的学位论文;⑤能够自行安排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并进行大会发言。三年来,共向各大高等院校输送博士6名,其中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学生3名,学术型研究生班学生独立或者合作发表一级论文12篇。目前,已针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制定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研究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实施办法》、《学生外出参加学术会议资助办法》、《学生外出参加社会实践和调研管理办法》、《与国内部分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的协议》以及《推荐学生攻读海外博士学位的合作协议》等制度规范,开展了学术沙龙等学术研究支持活动。
实践经验证明,进入博士阶段之后,无论在研究可延展性上还是学术成果上,经过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学生均优于其他人。总而言之会计学硕士实验班经过三年的摸索,已经初步达到“博士预科班”的期望效果。
2 学术实验班建设中科教融合的方式
学术实验班建设中科教融合的思路就是充分体现“教学”与“科研”相长,一方面鼓励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体现出科研的规划与内容,使得“教”成为自身科研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会“科研”的乐趣与精神,对科研从感性的认识过渡到理性的追求。
2.1 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增加学术方法训练和经典文献阅读的比重,通过启发式教学和研讨式构思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中的学术分享、交流和共进,加速学生从学习研究到学术研究的思维转换。
2.2 深化硕博连读的培养机制 硕博连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尽早开始相关的学术准备工作,同时还可以保证教师在授课中按照博士预科的培养方式来实施安排具有学术导向的理论研究课程。这就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充分的科教融合的机会,客观上为学生构建了更为丰富和广阔的科研平台。
2.3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项目 国际间学术交流作为学术实践的重要环节,实际上是高端层次的科教融合。这是因为,在国际型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学生更易于发现相关学术研究领域中的创新机会,更能够找到自身学术研究中的瓶颈问题。带着这些创新机会与瓶颈问题再来学习与研究,既对教师授课内容提出了具体科研需求,又创造了更多的师生科研合作机会。
2.4 鼓励团体合作 科教融合不是单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创新授课的模式与内容,更需要师生间的互动。鼓励团体合作,意味着更多的引导学生以研究兴趣和研究专长为基础,自愿组合形成研究小组,并为这些研究小组寻找适合的指导教师。通过团体合作中的科教融合,教师能够更为有效地在“教”中开展研究和指导研究;学生能够更为直接的就“学”中的科研究思路与方法,针对实际问题来求教和争鸣。
2.5 协同创新的学术平台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①。从本质上说,协同创新为科教融合所提倡的“教”“研”相长提供了持续发展的机制与平台。因此,我们依托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中日韩研究所和中德管理控制研究中心,为实验班的师生在国内外提供调研机会。以师生的共同学习和实践来推动科教融合,并最终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从而实现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的目标。
2.6 丰富学术沙龙的内容和形式 科教融合需要具体的契机与内容,学术沙龙就是一种。学术沙龙作为一种直接有效的学术交流方式,在课堂以外,让教师和学生就科研相关问题展开有益的学术沟通。学术沙龙的形式,包括学术报告、论文评点、项目申报论证和头脑风暴等多种形式。沙龙的内容也有所延伸,除了传统的研究议题探讨,还包括学术研究感受的分析,学术研究困难的解决方法,以及学术研究的心理辅导。通过这种非正式的交流,教师对学生在科研过程中的需求更为清晰,学生也能够从教师的个体实践中学习到学术经验。
3 学术实验班建设中科教融合的方案
根据前述科教融合的基本思路,我们按照时间顺序,设定了具体的方案。
3.1 第一学年 选拔方式:通过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初试(初试成绩数学不低于135分,英语不低于70分)和我校复试后获得录取的学生,都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实验班选拔考试。实验班选拔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是否有志从事科研工作,以及在数学、英语、申论等相关学科的综合能力。
培养模式:目前,实验班在安排教学计划时,侧重科研基础理论的学习,同时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科研实践活动。在基础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强调中英文文献查找、阅读、整理和宣讲的训练。
教学计划:与普通硕士研究生相比,实验班课时总量相对少,这样可以留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文献阅读和科研实践。在课程设置上,经济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授课内容都属于高级部分,适用于理论分析和科研实践。在英语方面,开设“专业外语与文献阅读”课程,以取代普通硕士研究生的“公共英语”课程,有效引导和辅助学生对外文资料的阅读和英文论文的撰写。“资本市场会计研究”、“资本市场财务研究”和“财务与会计研究方法”等单独为实验班学生开始的专业课程,深入到当代财务与会计研究的核心领域,解析精髓。
师资力量:会计学硕士学术实验班任课教师主要构成: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博士生导师;科研成果突出,在国家特级刊物发表文章、主持国家级重大课题、具有学术特长的教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主讲精品课程、多次参加国际会议、英文表达流畅的一线优秀教师。
3.2 第二学年 学术沙龙:邀请国内著名会计专家与学院科研骨干教师给实验班学生讲授论文写作技巧,组织实验班学生与优秀博士生座谈,分享论文写作心得。通过学术沙龙活动,实验班学生获得了更多启迪,并与身边的科研精英建立起学术联系。
经典文献阅读:定期举办经典文献阅读活动,组成阅读小组,将经典文献按照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等进行分类阅读,并总结归纳并于班级内进行成果展示。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经典文献研究方法、研究思路。
参与项目:财政部年报分析数据采集、中国会计学会内刊会计最新动态编辑工作、内部控制指数采集、学院老师定期公布手中课题,供实验班学生选择自愿参加。
科研激励措施:在实验班学生选择导师时学院向博士生导师优先推荐实验班的学生,为实验班的学生创造更多科研实践的机会。为保证实验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的学习和实践中,学院为实验班学生外出参会提供资助,按级别给予奖励,参与论文评奖承担参评费,参与课题申报提供全面扶持。
实习基地:在强调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也注重对其进行实务操作的锻炼与培养。目前会计学院已经与“沈阳机床厂”“华润集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基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于实践中升华理论,于理论中感知实践。
3.3 第三学年 就业支持:联合培养与优先推荐:为了将就业压力转变为动力,实验班的学生可以在第四学期申请直读本校博士,或者参加我校与国内著名高校的博士生联合培养计划,或者优先推荐到国内外的科研院所工作。目前实验班已有部分学生通过了我校的直博考试,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另一部分学生正在备战校内和校外以及国外的博士入学考试。学院还通过与国内部分科研院所的联系,为实验班学生推荐工作。现有的就业支持措施,与其他配套安排一并,围绕着“学习―科研―就业”建立起一种集中、高效、连续的学术型人才培养管理体制。
4 科教融合导向下学术实验班建设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按照科教融合的思想来建设学术实验班,目前已初见成效。不过,在践行科教融合思想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4.1 科教融合遭遇师资瓶颈 在学术实验班建设中实施科教融合,对授课师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种模式需要教授具有较高的科研功底和学术造诣,尤其在研究方法类课程的讲授中,要求授课教师掌握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模式。目前,在学术实验班的课程体系中虽设有学术方法课程,但并未占据课程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主要是因为这类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需要授课教师对于前沿学术发展具有比较精准的把握。拟解决的途径有二:一是实施海外人才引进计划,通过招聘具有国际研究水平的海外博士和教授,充实学术型研究生教学队伍;二是对现有师资进行深度培训,促进其科研能力的迅速提升。
4.2 科教融合未能与职业规划完全结合 学术实验班建设中的科教融合还有一个更为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引导学生步入科研轨道。学术型研究生没有继续深造读博,既有自身能力的限制,又有培养机制的问题,总体而言,这种现状反映出科教融合未能与学术型研究生职业规划相结合。拟解决的途径有四:一是对学术型研究生选拔严格把关,确保入选学生具有学术情趣、学术志向和学术潜质;二是强化学术方法和能力的训练,促进其学术水平的提高;三是加大学术奖励力度,引导学生将学术发展与职业规划理性融和;四是设计多种攻读博士学位的途径,加强推荐攻读博士学位的外部合作。
4.3 科教融合未能与协同创新完全结合 学术实验班的科教融合模式,需要切实的实践平台,这就对配套的协同创新机制提出了很高要求。虽然会计学院对于资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研和学术会议已经制定了具体的办法,也建立了实践教育基地。但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想更为充分的利用这些协同创新的平台,还需要更多给予更多的资助和扶持。拟解决的途径有三:一是设立专项基金,以学生取得的科研成果为标准,给予参会和调研补助;二是鼓励导师在学术调研和会议中选派学生参加,由导师承担差旅支出;三是对于重点学术培养对象,经过学院考核后,由学院承担参会和调研支出。
注释:①摘自百度百科.
参考文献:
篇4
收录日期:2011年12月27日
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我国会计高等教育结构中处于较高层次,主要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会计专业人才。我国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积极探索和改革,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培育了一大批国家急需的会计高级人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步显现。认清培养现状,创新培养模式,适应发展需求,提升培养质量,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我国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
在过去的二十余年中,我国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一直处于探索和改革之中。在学制方面,依据会计学专业特点实行弹性学制,逐渐淘汰单一固定的学制,除此之外,还实行了“直博”和“硕博连读"等形式;在入学形式方面,自1985年开始实施的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学位制度,打破了原有单一的研究生招生渠道,使更多的人可以接受会计学高等教育;在培养类型方面,2004年4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单一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类型被打破。
目前,我国在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上形成了两种学位类型:一种是会计学学术性学位,一种是会计学硕士专业学位(MPAcc)。从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需求来看,我国对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需求大大下降,而对实务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需求呈增加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在研究生教育恢复之初,为了应对期间的高等教育断层,解决我国会计专业高校师资和科研人员的短缺问题,我国一直把培养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作为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其中大部分毕业后都进到高校和科研机构。但是,近年来随着博士研究生的扩招及高校师资队伍的相对饱和,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可能性很小,更多的硕士生走向了会计实务界,从事应用性会计工作。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和监管的日趋完善,我国对实务型会计人才的要求大大提高,从而对实务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需求有所增加。由于培养模式的改进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导致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与社会期望有着较大差距。因此,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对我国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加以反思和改革,以实现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发展。
二、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培养目标。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生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学习会计学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培养能够适应会计学术理论和科学研究的需要,理论基础扎实,具有从事教学工作和基础性、理论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同时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为博士阶段的学习以及将来从事较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二)入学形式。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应以连贯培养为主,将硕士生教育作为攻读博士学位的中间阶段。在招生对象方面,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生源以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往届本科毕业生和社会专业人才为辅;在入学考试方面,以培养学术研究人员、理论研究的创造者为标准,由招生单位自主确定考试形式及分数线;在题型设计方面,重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查,同时强化对研究方法、推理、归纳等研究能力方面的考查;在选拔录取方面,主要考核报考学生的在校成绩、科研论文、申请论文、工作成果等,并且加大导师的决定权。
(三)培养方式。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要为博士阶段的学习服务,构建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为目标的培养体系。
1、课程设置。课程要以公共课为主,不必细分方向,可以在进入博士阶段之后再选择方向、补修相关的方向课程;课程总量上要控制,给学生留出时间来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学术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加强经济学以及数量分析的教育,以便为将来从事数理分析或理论研究奠定基础,以适应会计理论研究的需要;课程设置要与科研训练和学术论文写作相结合,为博士阶段出创新研究成果提供支持。
2、教学方式。实行开放式、互动式教学,教授与学生之间充分沟通,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采取非全日制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灵活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教学所用教材最好采用反映理论前沿的系列原版教材,多让学生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掌握会计学理论前沿问题;成立导师组,共同指导学生,导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及时指导学生所遇到的科研问题;安排学生在学习的适当阶段与博士生共同做课题、搞科研,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
3、培养年限。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可适当缩短至两年,减少论文写作阶段所形成的空闲期,补充到博士培养阶段,更多地学习科研理论,提升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
(四)质量评价。对学术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质量评价,可主要依据是否满足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来进行。考核指标要尽可能覆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各方面,从而反映学生的学术潜质和科研素养;在优化标准化考试形式的同时,尽可能多地采用文献笔记、读书报告、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等方式,真实衡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严把论文写作质量关,建立机制考核导师对学位论文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监控工作,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论构思能力、研究组织能力、前沿把握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遵循“宽进严出”原则,建立有效的淘汰机制,在进入博士阶段学习之前,必须接受严格的综合考试,将那些不具备培养潜力的淘汰出去,确保培养质量。
三、实务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培养目标。实务型会计学硕士生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学习会计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技能,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深厚的业务知识,较强的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能够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会计、审计、财务等相关实务工作,满足会计及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
(二)入学形式。实务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借鉴职业教育模式,做好招生对象、入学考试、题型设计、选拔录取等工作。在招生对象方面,要求学生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工作经验,但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应届本科毕业生一定时期内仍是生源的主要构成部分;在入学考试方面,全国不划定统一的录取分数线,由招生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分数线;在题型设计方面,减少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查,加重对阅读、逻辑分析、实际操作等个人能力方面的考查;在选拔录取方面,可成立专门的招生委员会,在考核在职人员的工作经验、业绩,或应届毕业生的在校成绩、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考查学生的沟通能力、决策能力、领导能力等,一旦通过,既准予录取。
(三)培养方式。实务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要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培养目标为根本,优化培养体系。
1、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设立不同的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需求;加大选修课的数量,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涯上的自我选择与就业的自我规划的选择机会;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增设必要的素质和能力的训练课程及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判断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决策能力、领导能力和职业素养;课程设置突出“宽、多、新、实”特征,体现专业特色且兼顾多学科渗透,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2、教学方式。实行开放式,互动式、定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实习、社会调研等方式,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角色,提高学生专业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激发学生的职业潜能;教学时尽量使用规范的系列教材,对于重点课程,最好使用国外先进的原版参考教材,保持与会计专业发展的同步;鼓励研究生成立学习小组,共同解决学习和实践中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安排学生在学习的适当阶段到会计师事务所、财务部门等实地实习,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培养年限。实务型会计学硕士研究生的生源差异及在岗在职攻读学位等特点,决定了培养年限不能一刀切,需要采取弹性设置。根据实际情况,以2~5年较为适宜,并适当减少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时间,补充到实际工作能力培养阶段。
(四)质量评价。对会计学实务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如何进行考核评价,可主要依据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要求来进行,弱化高等学校内部的教学活动在考核体系中的比重。考核指标要尽可能覆盖反映学生素质、能力的各方面,全面反映学生未来的工作能力;减少甚至取消标准化考试形式,尽可能多地采用案例分析、项目设计、工作实践等方法来考核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实衡量学生的工作能力;可不要求撰写毕业论文和发表科研论文,以调查报告、案例分析、工作方案等形式考核;逐步构建广泛而全面的校外评估体系,保障考核体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建立有效的淘汰和激励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要严厉处理,考核优异的学生要大加奖励,确保培养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曾小青,向玉章.论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J].高校教育研究,2008.6.
[2]赵玲.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
篇5
013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2013])887号)(以下简称《通知》)。自此,研究生教育不再有公费生、自费生区分,所有在读研究生都须按规定缴纳培养费。研究生种类多,学制不同,培养方式各异等特点使研究生的收费更具有复杂性,全面收费政策施行以来,实际工作中已经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梳理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的历程,结合多年的学生收费工作实践,依据相关的文件精神,分析研究生教育收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历程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1949―1984年。我国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单一的国家财政拨款培养模式。国家对研究生教育实行全额拨款制度,免费培养。
(二)1985―2004年。1985年国家对研究生教育收费开始进行改革探索,采取了收费双轨制。研究生招生分为公费生和自费生,国家计划内招生的公费学生,由国家按照招生指标拨付培养费,计划外委托培养的学生,由委托培养的单位提供培养费,计划外自筹经费的学生,由学生个人缴纳培养经费,或由研究生导师提供培养经费。
(三)2005―2013年。2005年国家提出改革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教育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同时,国家采取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的学费和生活费。2006年,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3所高校率先试点国家改革研究生培养方案。2007年试点高校扩大到包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17所大学。至2008年,研究生招生不再区分公费、自费的学校已经扩大到56所。此后,国务院学位办将研究生教育改革方案推广到所有部、委属院校,并鼓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省属的高校进行改革。
(四)2014年以后。经过多年的改革试点,2013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通知》。该文件规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高等学校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的标准主要是按照下列研究生的类别制定的:(1)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2)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3)非全日制研究生。包括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博士、硕士学位,委托培养研究生等。(4)民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单位招收的研究生。
二、影响研究生教育收费的主要问题
全面收费政策实施之前,自费生的占比很少,一般在招生人数的5%以内,“985”“211”的高校自费生所占比例相对高些。由于研究生教育收费人数少,金额小,各高校未对此项收费工作加以重视,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收费管理办法,多数高校都是参照本科生的收费管理办法执行。
全面收费政策实施后,不仅仅是研究生教育收费的范围扩大了,同时研究生提前毕业、推迟毕业、硕博连读等培养方式给收费工作带来很多问题,研究生还存在休学、支教、出国、复学、退学等学籍异动情况。这些都涉及到研究生学费、住宿费和相应的奖助学金的认定、调整和清算。此外,还存在相当复杂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非全日制研究生为在职学习,集中上课,不仅校内有班级,而且校外也有班级,校外班级更多,使收费管理更困难。同时,学生缴费形式多样,有单位支付培养费的,有个人自付的;交费方式也多种多样,有的学生要求分年交,有的学生要求三年一次交。根据调查了解,目前研究生教育收费中主要存在如下五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研究生教育收费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一)学生学籍异动对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影响
收费政策实施前,财务的收费信息是依照政府物价部门下发的《收费许可证》项目或由物价部门备案的学费标准和教育部规定的学制,通过收费软件按年度自动生成。只要学生把收费系统中显示的有效费用交清即可,而不用关心学生什么时间毕业离校。由于需要收学费的研究生占比很小,学生学籍异动基本上不影响财务部门的收费工作,财务部门对此关心不够,研究生院也只是通知到学院。
我国研究生实行的是弹性学制,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实际工作中,各高校的规定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超出了上述学制多年,学校也准予毕业了。法定的学制过了,学生不能按时毕业,需要延长多长时间,事先是无法预料的,这就给收费管理带来困难。学生办理了休学手续,财务停止了收费、停止了继续生成今后年度的费用,学生复学的手续不送达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就一直收取不到费用。复学手续不及时送达也会影响收费的进度,从而造成收费的预算数与实收数不一致。如果遇到休学又延期毕业的学生,学籍异动证明没有送或没有及时送达财务部门调整费用,学生毕业费用核查时,单纯从有没有欠费的角度上看,财务收费系统显示的内容是不欠费的,而若是查询学生的历年收费明细,则可能发现有的学生有少收费用的现象。
另外,较多高校已经对本科生教育实行了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而研究生学费的清算方式与学分制不同,再参照本科生收费管理方法已经行不通。当发生研究生中途退学情况,就存在学费按什么标准清算的问题。笔者了解到一些大学收费现状是:有的高校按照本科生的收费管理办法,将研究生的每学年的学费按10个月平均计算;有的学校规定新生入学后两周以内退学,全额退学费,超过两周至第二学期开学前退学,当年的学费减半收取,第二学期退学的不再退当年的学费;至于第二年、第三年退学的,实际操作中通常是比照第一年的规定执行。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则一事一议并请相关领导审批签字同意后办理。因此,制定研究生学籍异动相关费用的清算办法也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二)学生学制变动对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影响
研究生学制变动,是指研究生入学时规定的学制发生了变化。通常是指学生提前完成学业毕业;或未完成学业推迟毕业;或硕博连读硕士学制少一年等情况。发生实际学制与规定学制不一致时,提前毕业的学生,学费是否需要补收?推迟毕业的学生是否需要按推迟毕业的时间加收学费?硕博连读的学生是否不收取少读一年的费用?这些学制变动情况的处理方法,相关制度中都没有具体规定,各高校都是按照本校的惯例操作的。
(三)未报到学生费用不及时清除对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影响
收费政策实施前,研究生新生入学未报到的,有的研究生管理部门没有像本科生管理那样实时将学生未报到信息传递到财务部门。由于全日制的研究生中95%的都是公费生,未对财务收费造成大的影响。因为公费生不需要缴纳学费,住宿费则是按实际入住的学生名单缴费;同时自费生人数少,未报到的学生中很少遇到。收费政策实施后,每一位入学的学生均要缴纳学费,对于没有报到的学生,不及时清理,就会在财务上形成虚假的欠费,增大了平时收费管理和毕业费用核查的难度,也增加了财务风险。如何构建部门间有效沟通机制和日常工作流程,防止类似问题的出现,显得非常重要。
(四)奖助学金与学费不同步对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影响
国家对研究生实行全面收费政策的同时,也对研究生实行了奖助学金资助政策,目的是帮助研究生解决培养费、生活费的问题。而奖助学金的评定、发放,大多由高校研究生院负责,学费、住宿费的收取一般由财务处负责。若两部门工作衔接不好,就会造成学籍异动的学生,一方面在研究生院领取了奖助学金,另一方面在财务却有欠费的情形;也会出现研究生中途退学,财务对学生的学费、住宿费进行了多退少补的清算,但研究生院却没有对已发放的相对应部分的奖助学金作收回处理。
(五)非全日制学生管理复杂性对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影响
非全日制学生即通常所说的在职学生。由于此类学生的办学方式存在高校自办和校企联办等情况,因此,该类学生的学习方式均是利用晚上、周日或假期时间上课,时间相对集中。有的学生的学费由所在单位缴付,有的学生自付,有的分年缴费,有的提前缴费。上述情形的存在,使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收费工作变得复杂困难,造成实际的欠费率较高。
三、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
(一)加强研究生学籍异动管理
由于研究生存在多种学籍异动情况,容易出现少收、漏收学费、住宿费的现象,因此应加强研究生学籍异动管理。
面对研究生发生学籍异动情况,研究生院应制作研究生学籍异动单据一式三份,一份送财务处,实时调整学籍,清算费用,一份送达相关学院留存,一份由学生本人持有。学籍异动实时调整,有利于保证研究院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与财务收费系统学生学籍的一致性。除此之外,财务部门也可以保持研究生初始学籍不动。学生发生学籍异动,研究生院在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内变更,财务部门不作任何变动。财务部门只要按照学生入学时,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给的学制,按照每年的费用标准,导入收费系统,让收费软件系统按年份自动生成费用就可以了,一旦规定的学制结束,系统就自动停止生成费用。学生毕业时,不论学生欠不欠费,不论学生是否延期,也不论学生延期多长时间,学生需要缴纳的费用都已生成,总的费用不会出现差错,特殊的学生作个别处理。总之,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均需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加强学生学籍异动的管理。
(二)制定学制变动的收费依据
经过调查,对于研究生提前毕业的,有的高校没有补收学费,有的高校补收了学费。补收者认为,学生虽然提前毕业了,但学校对学生培养的课程,包括毕业论文的指导等所有的服务都已经提供,学生应该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学制交足学费。对于推迟毕业的学生,还没有获知有高校收取费用的。普遍认为,学生推迟毕业只是由于毕业论文环节出了问题,对于其他环节,学校已完成服务,学生已经缴纳了费用,不应该再收费。至于硕博连读的学生,少一年的硕士阶段的学制,有的高校按照提前毕业的学生收费了,有的高校没有收费。这三种研究生学制的变动,究竟要不要收费,没有相关的政策依据。建议政府的物价部门和教育部门制定具体的制度,以便于高校统一标准,统一操作。
(三)加大奖助学金的管理力度
研究生管理部门在发放奖助学金的同时,应告知学生奖助学金的主要用途,对于已经发放了奖助学金,依然不缴纳学费的,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措施,比如可以暂停发放或者少发放欠费学生的奖助学金,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对于因故中途退学的学生,应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特别是财务部门已经对学生清算了学费,研究生院也应将已经发放的与所退学费相对应的奖助学金进行清算。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构建相关的工作流程,以达到部门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效果。
(四)制定学生收费的考核制度
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实施后,对高校的收费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增加了缴费的人数,增加了缴费基数,同时也增加了相关部门、人员的工作量。为了保证研究生教育收费工作顺利开展,提高收费效率和质量,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明确岗位及相关人员责任,制定收费的考核制度。考核制度可以采取奖励政策,也可采用与部门相关经费挂钩的惩罚措施。对于奖励的资金来源可以通过学校高层的决策,在每年的高校财务预算中留有一定的资金作为收费奖励的基金。
(五)推行学生收费的层级管理
研究生全面收费是高校的一项新业务,高校领导应给予高度重视。应建立由分管校领导牵头的决策领导机制,由研究生院、财务部门、各学院等中层机构协作配合的管理机制,应建立研究生院相关科室人员、各学院基层管理人员、财务收费人员等基层管理者之间的工作流程机制,以适应研究生全面收费对高校收费工作带来的变化,保证研究生教育收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结语
高校在执行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中,遇到了学生学籍异动、学制变动、未报到学生费用不及时清除、奖助学金与学费不同步和非全日制学生管理复杂性等影响研究生教育收费的问题。本文对上述问题做出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应加强学生学籍管理、制定学制变动收费依据、加大奖助学金管理力度、制定收费考核制度和推行收费层级管理五个方面的应对策略。
研究生全面收费是高校的一项新的重要工作,新事物的产生,往往伴随着新问题的出现。鉴于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实践经验不足,可以参考借鉴的资料偏少,造成对研究生教育收费的认识不充分,相关问题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J
参考文献:
[1]洪煜,钟秉林,赵应生,张筱茜.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现存问题与改革方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2,(07):41-46.
[2]刘贵华,孟照海.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逻辑[J].教育研究,2015,(01):66-74.
篇6
与我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会计学教师近几年来出现了短缺。2005年,一项由美国会计学学会和Accounting ProgramsLeadership Group (APLG)主持的调查显示:2005至2008年,会计学博士毕业生只能够满足教育行业49.9%的需求,而高校急缺的审计和税务方向博士,仅仅能够满足22.8%和27.1%的需求,以至一个刚毕业的会计博士、新的助理教授的工资比一个大牌的生物、化学、或经济学教授的工资还高。导致该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近几年大批教授退休,另一方面是由于越来越少的会计学专业人士选择学术研究作为他们博士毕业后的第一份职业。
(二)我国博士招生规模 与美国高校近年来基本保持在百人的招生规模相比,我国的会计学博士招生规模则略显庞大。截至2008年,在我国1089所高校中,有508所开设会计学专业,其中有35所高校或研究所拥有会计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从1982年我国恢复学位制后设立首批会计学博士点以来,这些机构已为我国培养了上千名会计学博士。本文根据教育部网站以及各大高校、研究所的招生主页披露的信息搜集整理出的结果显示,2009年会计学博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将达290人左右,统计情况详见表1。
自1998年教育部明确设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以来,各高校已相继开设财务管理硕士点与博士点,然而人们对财务管理学科内容的认识却产生了较大的困惑与分歧。这种现象很大程度是源于国内学术界对“finance”学科内涵的不同认识,也就导致了国内的财务管理专业在系所设置、任课教师、专业名称、课程安排上产生了差异。鉴于我国财务管理学科设置的特殊性,本文还对各个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博士生招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在这35所高校、研究所中,单独进行财务管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的学校并不是很多。另外,本文的统计数据并未包括企业管理或金融学等学科下的财务管理专业或财务投资方向的招生情况。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公开披露的会计学博士研究生招生数量为223人。如果按照已披露招生计划的高校平均每位博士生导师招收一至两名的平均水平,估计未公开披露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41名博导的招生计划约为60人,则每年会计学博士生招生数量应该在280人左右。这个数字约是美国招生数量的三倍。另一方面我国的博士生导师的数量增长也比较迅速,自改革开放以来至2004年底评选出的博士生导师共计100名,而近四年间这一数据又翻了一倍。近年招生规模和师资力量的迅速扩容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一直稳步发展的我国会计教育已进入了跨越式的发展阶段。
二、生源结构
(一)美国的生源情况 根据美国会计学会/APLG研究显示,现在就读的博士研究生中大约46%都有1至5年的工作经验,其中38%的人拥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据一项调查问卷显示,在美国90%的学校都要求学生在在论文开题之前必须脱产学习,因为他们必须注册所有的博士课程,同时选择教学或研究助理的工作。有些学生会中途退出博士研究生项目,而选择在另外一个大学担任助教或讲师,但是在兼任教职员工的职位的情况下,想要完成博士论文的写作还是相当困难的,所以美国的高校并不推荐以兼职的方式完成学业。
(二)我国的生源情况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博士招生中在职的生源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东北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公布了博士录取的详细类别(见图2),其他院校并未对此信息进行详细披露。在以上五所高校中,非定向类博士生的比重平均为44.8%。尽管已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相继宣布停止招收在职博士研究生,但广泛的市场需求和会计学教师队伍整体研究素质的提升要求使得其他院校不得不在此方面做出平衡。从长期来看,就会计学博士的培养目标而言保持高的在职博士生比例仍然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如图2所示。
三、入学方式
(一)美国博士的入学方式 美国大学博士项目的录取标准因学校的不同而各异,但大部分的学位项目都会重点考评申请者在本科或硕士期间的成绩单,自我陈述、推荐信以及GMAT(管理类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部分学校还会考察申请者的职业经验、职业证书,如注册会计师证(CPA),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等。在各项的考察指标中,无论是对国内还是国际学生来说,GMAT成绩是评价申请者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主要侧重考查申请者的抽象逻辑思维、数理分析以及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此外再加上自我陈述材料和知名教授的推荐信,使得各个学校得以较全面了解申请者的基本素质。
(二)我国博士的入学方式 国内各高校、研究所招生考试普遍采用笔试加面试的形式。笔试科目的不同设置体现了各个学校会计学的办学思路和研究方向,其中对于两门专业课的要求以经济学和会计、财务理论最为常见,但也有不少高校选择会计学加管理学或会计学加财务管理学作为考试科目。在命题方式上,大多数学校都以学院为单位统一命题,极少数学校如厦门大学则由导师依据各自研究方向,自主命题。另外,在35所高校、研究所中,只有财政部财政科学所在英文与专业课考察之外要求申请者加试一门理论,其余学校对于政治类课程均不做要求。
四、培养模式
(一)美国博士的培养模式 在美国,获得会计学博士学位平均需要4.8年的时间,其中修学课程需要2.5年,完成论文需要2.3年。尽管有更长的学习期限和更严格的课程压力,但是大约82%的学生还是能够获得博士学位。
(二)我国博士的培养模式 由于会计学博士教育与国际接轨,国内会计学博士教育与培养发展至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文献回顾研讨课程,需要选修的研究领域,同时还有一些统计和计量研究的方法课。达到课程的要求之后,学生必须通过其相关领域的综合考试。然后进人了论文撰写的阶段。学生首先提出自己的研究设
想,在得到答辩委员会的同意之后,才能开题,继续论文的完成。毕业时,的质量和数量上,国内高校的要求不尽相同。另外,国内一些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采取美国的博士生培养体制――导师组制,即招生时不再分导师、分方向的单独招生,而是统一招生、统一培养,到博士生二年级或三年级时,学生根据个人学术兴趣,选择该领域内的导师进行论文辅导,但其他高校仍然以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为主。
五、资助与补贴
(一)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资助与补贴方式 在美国,机会成本是很多人不愿意攻读博士学位的原因,而且商业界的薪酬增长会更加加剧这种机会成本。AAMAPLG研究显示,每一所大学都会以某种形式为学生减免学费。平均每人每年的学费减免额为16559美元,从公立学校到私立学校的金额不等。同时,学校还会为学生提供助学金和担任教学工作与研究助理的补偿。其中奖学金额度的差距非常大,受访的大学平均每年提供13132美元的奖学金,但最少的只提供3000美元,而最多的提供28000美元。部分学校也为学生提供健康保险。另外一个补助来源则是教授夏季课程,申请合格的博士生大致能获得3000美元,从1000美元到9000美元不等。其他的助学基金来源还有两项最著名的专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的AICPA奖学金和毕马威奖学金。除去生活花费之外,学生们还需要为学生活动、教材、研究材料和统计研究软件付费。大多数的学校不会为学生提供医疗保险,所以学生们需要自己支付保险金。参加学术研讨会的大部分费用也需要学生自己支付,学校只会提供很小的一部分补助。
(二)我国攻读博士学位的资助与补贴方式 目前我国博士生培养方式分为计划招生、自筹经费、委托培养等多种方式。其中,占研究生主体的国家计划招生的“公费生”,由国家下拨培养费,不仅学费免收,并且每月配有基本生活费。但在各高校为博士研究生所提供的补助无论是以奖助金形式还是减免学费的形式都相对较低。有的学校在经过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后,补贴形式由减免学费转换为奖助金的形式。评选的标准则是基于学生在上一年所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但由于现有的生活补助对于平均在学年龄较大的博士研究生来讲依然相对较低,目前各高校内非定向的全脱产博士研究生到外实习、兼职已成为普遍现象。博士研究生资助的主要性质,应当是研究生参与劳动的工资,而不应仅仅因为研究生这一身份。研究生资助来源,应当是研究生劳动的受益方,即如果能够按照恰当的方式向博士研究生提供足额、适量的资助金,一方面可以减轻在读生的生活负担,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学术研究当中去;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高校和研究所吸引更多的优秀的人才,让一些优秀学生不会因为经济条件所迫而放弃选择本来更适合他们的发展道路。现阶段各高校博士研究生在招生和培养中存在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对于培养目标上的界定仍然不够清晰。博士阶段的教育应专注于培养学术、研究型的人才,从而实现教育资源更好的配置、促进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良性健康发展。
六、结论与建议
(一)适当延长博士生培养年限 如将现阶段大多数高校三年学制扩展到四至五年学制,一方面可以形成一种隐性的选拔机制,一开始就保证对某领域有研究兴趣的人才进入,令很多不够坚定者“望而却步”。另一方面适当延长学制我国当前流行的硕士生两年制培养模式相契合。2002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纷纷改制,绝大部分文科专业都改为两年,理科专业介于两年和三年之间。依照国际惯例,硕士学位是高等教育中的过渡性学位,学制一至二年。尽管我国目前才刚刚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本科教育普及率与国外的一些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然而随着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张,我国的本科教育普及率正在逐步提升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研究生改制与国际接轨是一个大趋势。许多实行硕士两年制的高校也表示,缩短学制不仅可以节省国家教育资源,培养更多高层次的人才,还可以改善研究生教育结构,重新定位硕、博培养功能。培养年限的延长使得博士生入学后有机会接受更为扎实的系统学术训练和相关领域知识的完善,以适应当前国际上会计研究对基础文献、数理分析与实证研究的重视。
(二)控制招生规模与在职人数比例 在对2008年各院校招生数量的统计中,可以看到部分博士生导师一年招生人数多至四到五名。博士生的“批量式生产”使得人均占有教育资源的不足,而终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术研究水平。根据财政部副部长王军(2008)的观点,现在会计理论文章发表的不少,但真正有深度、有见地、达到国际学术水平的文章却不多;会计审计著作越写越厚,越写越多,但真正能影响广泛、影响长远、影响国际的却不多。因而,国内的会计系和教授应该有意识地在博士招生和培养过程中贯彻会计博士项目以培养会计教师和开展会计学研究为目标,并为博士生创造研究的环境和生活上的保障。所以,会计博士项目应该本着小而专、少而精的标准,宁缺毋滥。
篇7
一、货币政策波动现状与公司盈余管理现状之间的关系
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波动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还是体现在融资的难易上。金融危机之后,虽然我国的经济状况在逐步好转,但经济增长仍然较慢,金融环境复杂多变,货币政策波动频繁,这给上市公司的融资增加了难度,尤其是那些相对风险更大的非国有企业,所以,他们选择了盈余管理的方式去维持较好的会计账目,以此来达到融资目的。就近几年的形势来看,经济增长缓慢,人民银行多次下调法定存贷款准备金率和法定存贷款利率,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会相应的缓解公司的融资压力,引导其放松对公司盈余的管理。
二、实证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证明货币政策的波动对公司盈余管理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采用Eviews6.0软件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回归分析以及检验来证实本文观点。
(一)变量的选取
货币政策有着多种政策工具和多个衡量指标,其中,货币政策会直接影响到银行的贷款规模,进而影响到公司融资的难易,引发公司强烈的盈余管理。所以这里我们选取“法定贷款利率(6个月到一年期)”作为自变量。在我国,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非经常性损益是一个重要的进行盈余管理的操作指标数据。本文选取了上市公司的平均非经常性损益作为因变量,建立模型,证实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模型的建立
将法定贷款准备金设为自变量X,上市公司平均非经常性损益设为因变量Y,建立模型:
Y=aX+C (公式1)
其中C为随机干扰常数项,a为待估参数。
(三)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由于收集非经常性损益数据十分困难,经过不懈的收集整理,也只从证监会的《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监管报告》中收集到了2008年之后的相关数据,2008年之前并没有披露记载,这给本文的实证分析带来了遗憾和缺陷,也希望之后会有更详细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根据证监会每年公布的《上市公司执行会计准则监管报告》中对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结果,通过整理计算得到如下数据:
(四)模型结果
由上面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a=0.11,即法定贷款利率每增加一个单位,平均每个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增加0.11个单位,且介于0和1之间,符合预期。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与法定贷款利率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具体而言:
第一,货币政策的波动对公司盈余有着正向影响,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经济发展的速度减慢,会导致部分企业面临更高的经营风险,出现资金运转上的困难,有着更强烈的贷款需求。但是在货币紧缩时期,银行的贷款利率提高,贷款规模减小,公司贷款难度加大,所以,为了能顺利申请到银行贷款并获得尽可能低的利率标准,公司会在会计账目上处理的更加谨慎漂亮,进行更为有效的盈余管理。而在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公司则会放松盈余操纵,因为在这样的宏观经济大背景下,公司会比较容易筹措到资金,所以此时的盈余管理会稍有减少。
第二, 与国有企业相比, 非国有企业的往往更容易发生资金短缺。但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银行为了规避风险,防范不良贷款的发生,会更倾向于贷款给国有企业,而非国有企业想要获得贷款和投资,则会面临更严苛的条件,会更加困难。所以,往往非国有企业会有更强的盈余管理动机,盈余管理程度往往更大。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可能反而会比较放松盈余管理。
第三,处于高速成长期和即将上市阶段的公司在具有投资机会的同时也会更多会更加强烈的需要资金支持,所以他们会更强力的进行盈余管理,程度也会更高。
三、政策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会计准则
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要尽量规范到细节,尽可能减少企业管理者能够选择的会计方法和估算,要进行明确的规范各方面费用,这样就可以减少盈余管理的余地,缩小盈余管理的范围。
(二)加强会计审计的监督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包括合法选择和非规范会计选择,这些盈余管理行为的合理与否则完全地决定于注会的判断,注册会计师依据其丰富的审计、会计经验,能够通过对公司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绩的检查和分析,做出专业判断。所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是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的监督力量。同时,要加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方面的独立性,通过法律对定期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详细的规定与规范,做好相关信息的披露工作。
(三)提高商业银行的贷款审批质量
要想让公司减轻这种过度的盈余管理,商业银行 在贷款审核会计账目时必须练就火眼金睛,能够真正发现公司是否进行了过度的粉饰来换取贷款,并严格杜绝进行盈余操纵的公司的贷款请求,这样,一部分上市公司达不到贷款目的,自然会放弃盈余管理。
(四)激励机制优化
现代的公司治理大多是由职业经理人管理经营,这就为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了强烈的动机,管理人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通过盈余管理达到或高于约定的经营利润,针对这种情况,要完善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机制,加大监督力度,提高董事会监事会对盈余管理的识别能力和鉴别能力。同时加强激励制度和违规惩罚力度,由此来弱化管理层的盈余管理动机。
参考文献:
[1]熊鑫.货币政策波动引起的应计与真实管理研究[D].硕博论文,2014.
篇8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2-0121-02
一、引言
党的十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离不开具有创新创业思维的人才。高校则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尽管教育部在2010年就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但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各类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仍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各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在各大学的经济管理学院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直接培养面向经济主战场的创新型人才,而且,还可以通过全校通选课、跨院选修课、双学位教育和各种类型的第二课堂,将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向全校辐射,提升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可以说,经济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效结合对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尤为重要。
然而,在当前的经济学教育中,关于创新的教育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几乎被忽视了。而且,并不仅仅是中国经济学教育才有这一问题,全球经济学教育也都多多少少存在这一问题。瑞典学者Johansson(2004)对欧洲大学里的经济学教材进行过词汇统计分析,发现与创新、创业等现实因素密切相关的词汇非常稀少。同时,研究生们学习过程中所接触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解释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创新以及影响创新的制度性因素。这导致被培养出来的年轻经济学者们在分析现实问题时往往抓不到要害,进而导致很少有兴趣参与政策辩论。Calmfors (1996)指出,经济学教育集中于数理和统计方面,导致被评为优秀的学生不擅长分析现实问题,同时对现实问题感兴趣的学生又很难在学习中脱颖而出。进而,Lindbeck (2001)呼吁,社会需要的是既能驾驭数学工具又能研究重要现实问题的“会两条腿走路”的经济学家。在工商管理学科,虽然不少学校都开设了创业学和研发管理等课程,但绝大多数课程仍然将创新创业相关的内容排除在外。
笔者认为,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是还没有找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经济学、工商管理学科有机结合的途径。笔者在经济管理学院多年分管教学事务,同时从事与专利相关的科研工作,对如何将专利相关研究引入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有多年思考和实践经验。在实践中深深感悟到,在经济管理专业教育中引入专利相关研究,是增强学生对真实世界的感知能力、对经济动态发展趋势的洞察能力以及发掘并驾驭商机的能力的有效路径,有助于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经济管理专业教育的高效融合。笔者所探索的在经济管理学院开展专利相关教育的模式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层次。其中,本科生层次包括集中的课程教学和分散的课程教学两个方面,研究生层次又分为针对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两种情形。下文将阐述各部分的具体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最后,对政府主管部门如何推动这一领域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二、本科层次开展专利相关教育的方式
本科生层次的专利相关教育包括集中课程教学、分散课程教学两大部分。现分述如下。
(一)集中的课程教学
集中的课程教学主要体现在《专利的经济学与管理》这门课程中。其授课对象既包括经济学专业学生,也包括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涉及对专利制度运行过程的介绍、专利制度的经济学分析、企业对专利制度的利用、专利法调整对企业策略的影响、企业对专利资产的经营管理等内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法律背景和市场背景下理解创新行为,增强学生对现实中动态经济发展过程的感知能力。
在当前经济学专业普遍采用的教学体系中,对企业这一微观经济主体的介绍多局限于在假设技术、市场需求和市场结构既定的条件下,企业如何确定使利润达到最大的产出。这是一种静态的思维方式。而《专利的经济学与管理》则集中展现了企业在动态竞争的环境中的决策,有助于克服现有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思维从静态向动态转变。
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开设这门课程也是有必要的。虽然目前已经开设的《研发管理》课程涉及到一些创新方面的知识,但主要关注研发环节的企业内部管理流程;《创业学》则主要关注创业环节的管理流程。其思维导向仍然是静态的。《专利的经济学与管理》这门课程的开设,则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复杂的法律和竞争环境下发掘机遇、采用新方式组合生产要素以捕捉机遇的意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
《专利的经济学与管理》的开设,让经济学、工商管理的学生既能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专利制度与企业行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又能从管理学角度理解企业如何在具体法律环境下配置资源和开发市场。对经济学专业本科生而言,有助于他们接触纯理论分析和数理思维象牙塔之外更真实的世界,在学习这门课程中更加娴熟地驾驭曾经学习过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在具体应用中感受经济学理论方法和数理工具的魅力。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这一学习也有助于开拓视野和训练思维。
(二)分散的课程教学
除了集中开设《专利的经济学与管理》这门课外,还可在现有各门课程中引入专利相关议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方面,在现有的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可在《发展经济学》中引入创新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容,弥补发展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忽略创新的不足;在《制度经济学》中引入对专利制度的阐述,这部分内容可很好地展示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在《国际经济学》中引入对国际技术贸易市场的分析及国际知识产权协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在《产业经济学》里引入对专利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经济史》中引入对专利交易市场演变的过程和原因的介绍;《经济思想史》中引入学术界对专利制度认识的演变;《博弈论基础》中,可以将政府专利法调整行为与企业研发行为之间的博弈作为例子,展示博弈论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信息经济学》里可以企业与发明型员工之间的契约为例,揭示企业和员工之间签订雇佣合同的内在机制。
另一方面,在现有管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在《市场营销》里引入以专利技术进行营销的介绍;《公司治理》引入以专利技术为核心资产的新创企业的治理;《风险投资学》引入对以专利技术为核心资产的新创企业的投资与管理;《会计学》里引入对专利等知识产权资产的价值核算;《证券投资学》中引入对创业板企业投资时的知识产权评估技能;《战略管理》中引入如何将专利信息和其它经济信息结合起来制定企业战略的案例;《创业学》中开展以专利技术为核心资产的新创企业经营管理的案例教学;《人力资源管理》或《绩效管理》中开展针对发明型员工的管理和激励专题;《技术创新与研发管理》中介绍专利法律外部环境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影响;《商务谈判》中引入专利技术买卖双方的谈判模拟,等等。
除了集中和分散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存在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即在正式的课程教学时间之外进行的各类活动。这些活动的内容是对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挑战杯创业大赛、有投资者和科技人员共同参与的沙龙、专题讲座、学术论坛、调查研究和毕业论文写作等。在这些活动中,也可融入专利相关教育。例如,笔者曾指导本科生开展一项创新杯项目,内容是调查某省专利技术交易市场的运行现状。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增强了将课堂所学基本方法用于认知现实经济世界的能力,使视野从书本拓展到社会,提高了对专业的热爱。
三、研究生层次开展专利相关教育的方式
研究生层次的专利相关教育又分为针对以培养学术理论研究能力为主的学术型硕(博)士和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专业型硕士两种情形,现分述如下。
(一)针对学术型硕(博)士的教学
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学术理论研究能力为主。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的推进,我国既需要一些擅长为专利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咨询的经济学者,也需要一些擅长发现产业界专利相关经济行为的内在规律性的经济或管理专家。我国目前培养这一领域专业人才的方式带有很强的零散性和自发性。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是在导师个人兴趣支配下,指导学生写作专利相关毕业论文。为了增强培养学术性人才的系统性,可以开设与专利相关的经济学或管理学专题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引导学生跟踪国际学术界研究相关议题的前沿动态,掌握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的工具和方法。在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中,可以结合中国现状开展相关议题的研究。
(二)针对专业型硕士的教学
专业型硕士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案例教学。工商管理硕士(MBA)是许多经济管理学院培养专业型硕士的主要形式。同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生一样,当前工商管理硕士的教学主要仍以对企业管理的流程介绍为主。因此,同样需要在各门课程中引入专利相关议题,来加深学生对创新活动的认识。有条件的学院可建设和开设《知识产权经营管理》课程,既讲授基础原理,也开展案例教学。此外,在专业型硕士的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可指导MBA学生结合具体企业情况,撰写如何利用专利规则和制定专利相关策略的论文。可供撰写论文的选题是广泛的,例如,如何利用专利信息开展某企业的产品多元化经营策略、如何利用专利信息制定某企业的营销策略、如何为某企业制定合理的专利技术许可策略或干脆围绕某专利技术撰写创业计划书,等等。
篇9
一、电子商务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一)对会计环境的影响
1、经济环境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当下以及未来商务的主要模式。在这种新的商务模式给企业的经济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一方面电子商务的普及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的知识资本和信息资本将成为企业增值的主要源泉;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兴起也必然对企业的技术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与之相适应。
2、管理环境的变化。电子商务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信息传递。通过网络平台使信息收集和传递更加通畅及时,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使企业管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其具体表现在管理方式、管理对象和组织结构的变化三方面。
3、技术环境的变化。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采购、生产、销售及存货的全过程,各种单据等书面凭证都逐渐被无纸化的电子凭证取代。无纸化商务处理是技术环境的重大革新。技术环境的变化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工作的划分、会计信息系统的设置均要做出相应的变化。
(二)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会计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的,即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
1、会计主体假设是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即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组织,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根据我国科技部2002年9月30日出台的《中国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中规定:虚拟企业应该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想域名注册服务机构提交真实、可靠的域名注册信息。可见已经申请并成功注册域名的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可以沿用这个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2、电子商务对会计持续经营假设的影响。持续经营假设是建立在企业可以预见的未来期间不会破产清算,而会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然而相比较实体企业,虚拟企业是快速组织、迅速解散的临时性联合企业。他们利用信息技术打破空间的限制从事的大多是一次性的交易。这使得持续经营假设变得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暂时性假设。
3、电子商务对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我国企业的会计期间按年度划分,以日历年度为一 个会计年度,即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而虚拟企业由于其即时性和实时性的特征,以交易期间作为会计期间要更为合理。
(三)对原始凭证的影响
1、原始凭证无纸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在我国政府提出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为了总体目标。即:到2010年,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支撑体系,技术服务和推广应用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电子商务服务业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大幅提高并取得明显成效。
2、无纸化原始凭证实现的意义
从企业内部来看,大量的纸质原始凭证与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极为不匹配,它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无纸化办公的实现。大量的纸质原始凭证,耗费了很多纸质资源,不符合节能减排的环保要求。
从企业外部来看,证券公司和银行等金融系统也在越来越多的鼓励客户登陆网上金融系统进行转账汇款等各项业务。
二、电子商务时代面临的挑战
(一)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当yahoo、Ebay、CNN、SONY、新浪等国内外著名网站相继受到黑客攻击的时,人们在清晰的认识到网络脆弱的同时,也对网络的安全性提出质疑。试想拥有强大技术支撑的大公司尚且难逃被黑的厄运,那中小型网络公司又如何保障自己的网络安全呢?电子商务的发展依赖公开的网络环境,而这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则随时可能被毁于一旦。
为解决网络的安全问题,经过世界各国的过年研究,初步形成一套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方案,公钥基础设施即PKI技术,即通过第三方的可信任机构—认证中心,把用户的公钥和用户的其他标识信息(如名称、e-mail、身份证号等)捆绑在一起,在Internet网上验证用户的身份。PKI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自动管理钥匙和对称密码结合,为用户建造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
保护网络的安全性只靠单一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除了PKI技术外,在传递重要信息或者进行紧要网络操作时还需要有其他安全措施的保障。例如: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认证中心和防火墙技术等。数据加密技术是在会计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为保障信息传递的安全性,不被非法截取和篡改。公司与公司之间、公司内部与各部门之间、母子公司之间、如何确认所收到的信息为对方所发出的,而非虚假、篡改信息等,等依赖于加密技术的支持。
数字签名技术是解决无纸化条件下合同、文件、会计凭证的签名盖章的问题。它是建立在公钥体质的基础上,结合公钥技术和数字摘要形成的数字签名技术。
认证中心也称为电子商务认证中心,是承担网上交易安全的认证服务。防火墙技术是一种隔离技术,它能允许你“同意”的人和数据进入你的网络,同事将你“不同意”的人和数据拒之门外。只有把在网络环境中传递信息的各个可能受到攻击的环节都提供相应的保障,才能更有效的保障Internet的安全性。
(二)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保障
电子商务时代早已到来,可是我国至今没有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这也为网络条件下的会计发展带来阻力,使得网络会计的发展滞后。在这样没有法律法规保障情况下进行的交易,对于交易者来说是存在很大风险的。尽快出台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将给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三、电子商务时代下会计的发展趋势
(一)网络会计是时代的需要
网络会计的实现,一方面可以简化财务工作中部分琐碎的程序,例如收集原始凭证,装订凭证等。另一方面将更有利于账务的审计和税收的核查。使企业信息更加透明,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会计的产生,这是大势所趋。网络会计是一套新的会计模式,它会秉承传统会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再同时根据其网络交易的需要进行更进一步的延伸。从网上电子原始凭证到网络电子报表一气呵成。
(二)为会计服务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电子商务基于信息网络,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其活动领域可以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从跨国公司到个体工商户,从政府机构到普通公司。会计服务的网络化,使会计服务形式更加多样,运用更加灵活,范围更加广泛。(作者单位:云南省广播电视学校)
参考文献
[1]刘承焕“电子商务对会计实务带来的影响”《财经问题研究》2005(1)
篇10
(三) 科研费用的管理和使用效益偏低。主要表现:第一,高校科研预算工作不够严谨细致,往往只具有申报课题的理论意义,与科研项目实际费用需要形成“两张皮”,预算编制严重偏离实际,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二,由于科研项目从预算编制申请到最终的拨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这导致在费用拨付之前,科研项目因缺乏驱动资金而无法顺利开展,在经费拨付后,又因为缺乏系统的安排而导致经费配置不合理,最终影响了整个科研项目的进度和最终效果。
(四)结题不结账、科研经费挤占教学经费的现象比较突出。科研经费是科研项目用于科研活动的经费,科研项目的结题,与之相关的科研开支也理应结束。实际上很多高校科研项目通过了评审验收之后,其剩余经费依然继续使用,或挪作它用,甚至被科研人员作为“私有财产”来随意开支。在不少高校,本来生均拨款和学费住宿费收入只能勉强地维持学校的教学和日常行政运转。而各高校为“申硕”“申博”的需要,纷纷出台政策,给予科研启动费等配套奖励,吸引人才,同时对取得的纵向和横向经费给予1:1甚至更高的配套奖励,致使高校教学经费和行政正常运转经费被挤占。
(五)资产管理存在漏洞,浪费流失严重。由于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众多,尤其是横向经费,不易为学校所控制,造成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对有形资产诸如电脑仪器设备等登记不及时;对那些化整为零以耗材方式购入的固定资产亦未能发现和如实登记。一些科研人员在项目结题后购置的设备独占使用;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变动时,物随人走等,学校难以做到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与资源共享,造成流失和浪费。有的课题组在外设立公司,科研经费不入学校财务而直接转入公司,以逃避学校财务的监督和漏逃学校提取的管理费,或以各种名目如协助费、材料费等将资金转移至校外账户私分滥用,造成高校科研资金的直接流失。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规范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实施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阳光工程”,将经费评审、经费分配和经费管理过程向公众公开;严格执行科研经费支出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来源不同的科研经费分类管理;对于无经费资助的校级项目,原则上不予解决费用,可酌情考虑对其研究成果(如论文、课题版面费)予以报销;对于纵向有支持经费的科研项目的支出,可在实验材料费、论证费、测试费、差旅费、查询费、会务费、印刷费、电脑耗材费、论文版面费、出版资助费、图书资料费等基础上列支劳务、培训、招待等其他费用;对于有经费资助的横向科研项目的支出范围在原则上包括该科研项目的所有直接费用和所分摊的期间费用。
(二)加强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应在科研人员中普及成本核算的基本知识,建立和完善全额的成本核算制度,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将课题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发生的所有费用,划分为直接成本和期间成本。将科研过程中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列入直接成本。对于课题项目使用学校的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的使用费或折旧费等应按照财务制度的核算方法分摊计入期间成本。平时发生的办公费、差旅费等期间费用,也应作为期间成本进行分摊。对于纵向课题经费重点规范管理费、人员费、协作研究费等支出的管理,预算项目一般情况不得调整。对于横向课题而言,要保证课题研究从实际出发,量入为出,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使成本更趋公平合理和透明。这样可以使项目经费的支出更加科学透明,又能为项目的财务决算和科研工作的绩效考核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三)加强对科研项目资金运动的“全过程”监管。由于现行管理体制机制的原因,表面上看财务部门、科研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各负其责,分别担任着科研经费、课题项目和资产管理职责,看似职责分明,管理科学。由于经费使用者和财务部门关注的重点不同,经常导致经费和资产管理与实际情况脱节。高校财务部门牵头,会同科研、审计、资产管理等部门,结合资金、项目、资产的管理要求,加强对经费使用的审核,要求科研经费的转移使用都要有清晰的路径和合法的账单证明,从项目合同签定、资金到位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直到项目结题,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管。
篇11
理科生在人数上占了绝对优势,与此相应,高校的理科专业也比文科更多,但也更加复杂。如果和后面介绍的文科类实验班相比,你就会知道理科实验班情况有多么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理科实验班包含的专业有较大差别,不像文科实验班往往能实现更多专业的通识。一般来说,高校设置的理科实验班会与学校的优势、特色学科联系起来。开设理科实验班的院校有人大、中国科大、上海交大、北交大、北京科大、中国农大和上海大学等,还有吉大、同济、浙大开设的工科实验班,复旦开设的自然科学实验班和技术科学实验班,以及浙大开设的科技与创意设计实验班等。
中国人民大学:人大的理科实验班属于信息学院,对该院四个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统一招生,学生进校后,在学习共同基础课的基础上,自主选择课程,根据选课自动形成专业和发展方向。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同时完成两个专业的学习并以双专业或双学位毕业。部分学生从大四起可以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大学学习两年,获得人大和该校两个学位;还有部分学生作为交流生赴香港城市大学、台湾逢甲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学习一年,同时还将选派部分毕业生赴世界著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此外,人大每年从新生中分别选拔7人和5人进入数学与经济学双学位实验班、数学与金融学双语双学位实验班,学习数学专业和经济学、金融学接轨课程,完成培养要求后获理学和经济学两个学位。
中国农业大学:农大的理科实验班与学校的优势紧紧联系在一起,分为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两个方向。学生在大一时重点进行公共课和基础课教学,除了人文、英语、体育、计算机等公共课,主要进行数学、物理、化学等相关基础课程的学习。此外,为了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学校还安排了人文类系列讲座。大二时,理科实验班重点进行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学,如生命科学实验班在数学、化学等基础课以外,开始学习生物类的专业基础课程;信息科学实验则在数学、物理等基础课以外,开始学习电子、信息、电气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当学生确定专业方向并选择导师后,便开始学习相关的专业课程。如果学生在大三完成了所选专业方向规定的专业课程并完成毕业论文,可以提前毕业。
北京交通大学:北交大的理科实验班(即思源班)开设在理学院。入学前两年,实验班在注重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强化了数学和物理学科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既有数学的高度抽象思维能力,又有现代物理的形象思维和实验技能,以及优良的外语应用功底。该班设置电路分析类、模拟、数字电子技术类、信号与系统类、信号处理类、电磁场类、计算机原理类等模块的专业平台基础课程,使学生得到电气信息大类学科的专业基础。大二以后,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自主选择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信息工程等专业,并通过个性化培养计划,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的理科实验班将数学与金融打通,并实行本硕贯通培养模式。这不是简单地将本科数学课程与研究生金融课程相叠加,而是将数学、经济、金融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整合成一体,贯穿整个本硕培养过程,从而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另外,上海交大还有电子信息科学类本硕连读试点班,学生进校后一年左右将与普通班学生一样,根据规定在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六个本科专业中选择主修专业,学院会按淘汰机制淘汰不合格的学生,并于大四第一学期对该试点班学生进行直升硕士研究生资格审核。取得直升资格的学生从这时开始兼修硕士研究生基础课程,同时确定其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导师并提前进入导师课题研究组。
浙江大学:浙大突破了学院的划分,以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等工科学院为依托,建立了特殊的工程人才培养基地,以“工科实验班”统一招生。入学后,学生在两年内确认主修全校的各个工科专业(包括实验班内设专业和实验班外其他学院的专业),鼓励交叉学习修读第二专业和进入本硕或本博一贯制培养。浙大的工科实验班由学校工科大类培养基地直接负责管理,除荣誉证书需申请认定外,学生享有竺可桢学院学生同等待遇。
清华大学:化学-生物学基础科学班的学生主要有化学或生物学竞赛获奖的保送生,以及从各理工科院系通过全校性第二次面试选拔的同学,其中不乏奥赛金牌得主和省高考状元。学生大一大二学习共同基础课以及化学和生物学的核心课程,包括基础化学及其相关实验,基础生物学及其相关实验。从大三开始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可选择不同学科方向参加科研实践,将本科与研究生培养过程有机衔接。学生成绩合格并参加科研实践后,可根据自己的志趣和对学科的认识,通过多次选择机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主修学科方向,并在此方向上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大的管理-电子工程复合培养实验班,从报考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考生中择优录取。前两年学生学习通识类课程、电子信息大类学科基础课程和经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厚实的基础;第三年则根据志向选择在电子工程或工商管理类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而综合素质培养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
传递人文精神
――人文科学实验班
最早的人文科学实验班是武大在1993年设立的,现在清华、人大、浙大和吉林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也都开设了人文科学实验班。顾名思义,人文科学实验班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深厚文、史、哲理论基础和科学素养,又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适应多学科日益渗透发展趋势的人文学科科学研究和教学方面的人才。
清华大学:入学后的前三个学期实行不分专业的通识教育,主要打好专业基础。从第四学期开始,分别开设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等专业课程,实施双向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经过学校考核,在文史哲三个专业中选择一个作为主修的专业方向,同时选修其他两个专业的相关课程。
中国人民大学:人大的人文科学实验班学制是六年,本硕连读,毕业时授予硕士学位。毕业后如果想继续深造,可以继续在本院攻读博士学位。课程分为学科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比如国学通论、文字音韵训诂、版本目录校勘、国学经典研读系列、先秦诸子研究、宋明理学研究、唐诗研究、宋词研究、敦煌文书研究、信息与社会、外国语言学等。
浙江大学:涵盖人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等三个学院的专业,主要包括哲学、汉语言文学、古典文献、编辑出版学、历史学、博物馆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以及英、俄、德、法、日等外语和对外汉语等专业。
解析真实的世界
――社会科学实验班
社会科学是很庞杂的学科,主要研究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涵盖了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等,可谓包罗万象。因此,一些高校对同是社科的几个专业实行联合招生,在学生对具体专业有所了解之后,再选择其方向。这类实验班往往文理兼招,当然还是以文科生为主。除了老牌文科较强的高校如人大、武大等,以工科为主的清华、浙大、北航等高校也开设了社会科学实验班。不同的院校,开设的这类实验班包含的具体专业有所不同,如浙大包含经济、法学、管理、教育等几大类专业,清华则包含了经济学、社会学、国际关系三个专业,北航则几乎包括了其所有文科学院的专业。
清华大学:入学后的前一年半,学生主要学习社科专业基础课,特别是打好数学和英语基础,同时也接触专业基础课程,以便确定自己的学科兴趣,寻找符合自己的发展方向。这一阶段的课程如数学类课程、微观及宏观经济学、社会学概率、政治学概论和国际关系分析等,通过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社会科学的研究工具、研究领域与研究方法。大三大四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专业的要求通过双向选择,从社会学、经济学、国际关系中选择专业方向,深入学习各自专业的专业知识,加深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经济学专业具体学习中级微观/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投资、国际贸易等课程;社会学专业学习社会思想史、家庭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等具体领域;国际政治深入学习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地区研究、研究方法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入校后第一年统一以“社会科学实验班”的名义加以组织,隶属于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并实行一年通识课程(如中国文明文化史、西方文明文化史、艺术史)和交叉学科基础课程(经济学、法学、行政管理三大学科的基础课程),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奠定宽厚的学科基础。在专业选择方面,实施“既充分尊重考生对专业的自主选择,又恰当考虑学院的专业要求”的双向选择机制,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第一学年的课程选择、学习成绩以及综合表现进行二次选择。
浙江大学:文科生报考浙大,只需要选择人文科学实验班或社会科学实验班即可,这两个实验班几乎涵盖了浙大的所有文科专业。社会科学实验班,涵盖了经济学院、光华法学院、教育学院、管理学院以及公共管理学院等学院的专业,主要包括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法学、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 、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
迈向“华尔街”之路
――经济管理实验班
经济、管理专业是当下备受考生青睐的两类专业,学科领域也有所交融。因此很多大学对两者进行联合培养,比如复旦、北交大、中南财经等高校开设了经济管理实验班。从招生对象来说,虽然社科实验班也会招收一些理科生,但总体上理科实验班和人文社科实验班招生还是比较泾渭分明的,真正实现文理兼收的只有经济管理实验班,此外,西南财经大学开设的金融双语班、工商管理双语班等也文理兼收。
虽然经济管理实验班包含的专业有所不同,但在培养方面仍是以通识教育加专业教育的形式进行。由于经济管理专业以数学、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学科,部分课程会采用英语教学,所以,考生报考的时候要权衡一下自己的数学和英语水平是否符合要求。
复旦大学:复旦的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对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保险、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统计学等14个专业以“经济管理实验班”进行招生。虽然招生时文理兼收,但第一学年结束后分流时,后七个专业只招收理科生。
北京交通大学:第三学期末学生要进行分流选专业,分流的依据条件依次是标准专业规模、分流时的填报志愿和大学前两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可选择专业包括经济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工程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的经济管理实验班以财经政法类专业为特色,依托该校经济学、管理学与法学三大主干优势学科,于2012年首次面向全国招生,优先录取第一专业志愿考生且其高考总分位列所在地区生源中前2名,或其高考各科目中理综或文综达到卷面总分80%及以上,且另三门科目中有两门科目达到卷面总分90%及以上的考生。
武汉大学:武大开设的不是经济管理实验班,而是数理经济与金融实验班(含数理经济实验班、数理金融实验班),注重在现代经济学、金融学、高等数学、计算机和英语方面进行教学和训练,采用国际上最新版本的权威性原文教材。学生进校后前两年,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打通专业界限,采用统一的经济学科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进行培养;大二快结束时,在学生对专业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其兴趣、专长、人生规划和社会需要,分别进入两个实验班继续进行专业课学习。学生毕业后可获得经济学学士和理学学士双学位。
其他实验班
除了以上四大类学科实验班,还有其他一些实验班也比较有特色,这里选取两例进行简略介绍。
浙江大学:浙大的“求是科学班”可以说是“实验班中的实验班”,该班重在加强学生科学基础培育及科学素养的熏陶,实施全程导师制,采用个性化、国际化培养方案,设置本硕博多通道出口。该班选拔的是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五个基础学科中某一学科有浓厚学习兴趣、具有较强培养潜力并有志于深入学习的优秀学生。所招学生或是通过保送,或是通过在大一新生中公开选拔,每届招生100人左右。
西南财经大学:光华创新人才实验班在四个学院进行设置,包括金融学院“光华创新人才金融与理财实验班”、工商管理学院“光华创新人才金融服务与管理实验班”、统计学院“光华创新人才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实验班”和经济信息工程学院“光华创新人才金融智能与信息管理实验班”。每届“光华创新人才实验班”学生选拔总人数为160~200人,选拔时间在大一第二学期结束后进行。
友情提醒
篇1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古代书院作为一个重要的参照系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中,不仅学术界在思考现代教育与书院传统的结合,某些大学也开始将书院模式与通识教育一起引入到教学实践中来。当然,作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一个新方向,其中仍有太多的理论问题和实践环节需要加以廓清。作为一线教师,笔者深深有感于现代教学方式改革的迫切性,以及有效引进传统书院原有教学经验的必要性。兹就此提出一些思考,以就正于方家。
一、大学课堂教学的弊端是什么
固然大学课堂教学在适应现代社会工业化大生产方面有它的许多优势,比如,知识能够依靠课堂集中、速效、确定地传播。然而缺点也很明显,综合起来,就是知识商品化、学生产品化、教学机械化,使大学师生本有的灵气、性格及人文精神大大削弱,反而成为知识的奴仆。其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的功利性指向
教学方式本来是要服务于教育理念的,然而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之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断裂。从本质上来看,现代大学教育理念最主要的追求是功利。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目标仅仅是就业,与之相适应,现代教育评估体系也以就业率为准,这就造成了中学“唯分数”的进一步发展——大学“唯就业”。实际上,失业本应由政府和社会负责,它并不是学校所能解决的问题。就业率的硬性评价造就了大学生普遍性的功利态度,大大削弱了其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理想,一切仅以有用、无用进行短视性判断。因此,大学生往往是急切于应付各种考试,而认为正式的课堂教学与自己的未来无关。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生逃课已成家常便饭,即使来课堂的很多人也是在偷偷地学英语、学会计、学计算机,教师未曾讲课就已经被学生判了“死刑”,课堂教学呈现出分裂状态自然不可避免。
(二)课堂教学的专业性误区
片面强调专业性也是现代教学的一个误区。专业越分越细姑且不说,即使是反对者提倡的通识教育也堕入到这种思维中。比如,中山大学博雅教育的初衷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它又局限地认为专业越全面,学生的发展就越全面。因此,虽然博雅教育反对当下的专业教育,反而它又成了更加专业性的教育,不同之处,就是它强调的不是一种专业,而是多个专业的“大集合”。实际上,用四年时间想要融会中西各种经典,即使是业界的知名学者都难,何况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这种教学的结果只能使学生养成眼高手低、妄自尊大的毛病。笔者在课堂教学时也发现,学生对专业性教育要么是毫无兴趣,要么是才一知半解,就对教师的讲述不屑一顾,这都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不能专心致志地听讲。
(三)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的冷漠
现代大学课堂的教学方式并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发现课堂教学的这种弊端,认为:“先生抱一个金钱主义,学生抱一个文凭主义,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什么施教受教,不过是一种商行为罢了”。当时学校的弊端,到现在发展得更为显著。同时,教师评价体系也高度功利性,即使是对教学的考查,也以发表教改论文为标准,量化式科研迫使教师不得不减少本应该花费在教学上的精力,从而大大削弱了教师对教学的热情,加之学生对非技术性课程的漠视,师生间的距离就更加被拉大。另外,现在很多教师过度依赖PPT等多媒体技术,以致很难走入到学生当中,学生也就乐于躲在教室的角落里自行其事,在上百人的大型课堂中这种情况表现得就更加明显。
(四)教学内容平面化对学生性格的漠视
教学内容的平面化也是现在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从现实中看,学生的性格、气质、爱好大多都不相同,在大学以前奠定的知识水平也不尽相同。而课堂教学由于师生之间互不了解,加之教学方式陈旧,教师的讲义只能针对某一水平的学生,并不能适应所有学生,因此教师根本无法因材施教,教师所乐教,未必是学生所好学、所能学。水平高的学生对自己熟知的内容往往不屑一顾,而听不懂的学生当然是一片茫然,这样下来,接受者其实只是很少一部分人。这一少部分很容易被大部分人的情绪所影响,久而久之,最终便造成整个课堂的厌听、厌学气氛。
二、传统书院在教学方面的优势
相对于现代大学课堂教学在上述几个方面的不足,传统书院表现出了它的优长,笔者将其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式与教育目标紧密结合
相对于由功利导致的现代学校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的断裂,中国传统书院目标极为明确,所有的知识都指向人格的培养。宋学家执掌岳麓书院,指出书院教育不是为了“决科利禄”,而是要起到“成就人才,传道而济斯民”的作用。古代的书院基本都有学规,很多学规既有教育理念的阐释,也包含了对教学方式的规定。比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就将人格培养作为终极目标,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以及“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等作为具体的修养方法。这样,传授、学习知识与人格培养就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似博而实约的通才教育
中国传统书院是“通才教育”,教学内容于四书、五经、史传、辞章、典章制度靡不涉及。然而如此广阔的学习范围,仍不至于散乱,原因就在于它们都指向了人格的培养。在朱熹看来,读书应该先从《大学》开始,然后《论语》《孟子》,最后再到史传、辞章、典章制度,认为这是一个清晰而完整的序列,强调不能变乱知识的“难易、远近、大小”顺序。朱熹特别反对毫无章法的广泛涉猎,在其看来,“若务求多,则反不曾读得”。在主张“循序渐进”的同时,朱熹还强调要“涵泳”,亦即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融贯。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积累虽然多,却又有条理,从而最终有益于人格的提升。
(三)亲密而和谐的师生关系
书院基本上实行住院制,师生们长年在一起生活,同时,书院招生规模一般都很小,即便是受到官方资助的大型书院如岳麓书院,在清嘉庆四年只有正课68名、副课70名,总共138名学生,而由岳麓书院发展而来的湖南大学现在却有学生三万余人。很多私立性质的书院制度更为宽松,教师与学生基本上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同时,由于书院规模很小,师生交流很频繁,因而彼此也有很深的感情,这些从书院师生之间的诗歌酬唱中很容易看出。
(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针对性强
书院没有正规的课堂教学,也没有特定的学习年限,自由研究是书院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就具体的教学形式来看,主要有考试、讲会、诗会等,多种方式交叉,使书院教学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不同的学生,可以适应不同考查方式,比如有人会在考试中名列前茅,有人会在讲会上夺人先声,有人会在诗会上一展身手。由于书院规模小,师生之间交流频繁,尤其是讲会中师生互相辩难,有更为自由的交流,而不是像现在上课铃声响了才来、下课铃声一响就走,一个学期下来,师生之间还形同陌路。
三、书院模式引入的制度性构想
书院模式引入大学课堂,当然不能照搬,同时在相当程度上也必须有教育理念、教学评估指标作相应的配合,总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然而在有限的范围内,作为教师,笔者在这里只是提出一些初步设想,至于教育理念、教学评估的配套改革已非所能了。
(一)实行“小班”教学、“分组”教学
一般而言,超过30余人的班级就不易管理,现在本科教学的规模每级少则30人左右,多则可能上百人。对此,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学校的层面尽量控制班级人数,随着我国人口增长的大幅度降低,学生数量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呈现减少趋势,这为控制班级人数提供了前提;另一方面,对于大班,就有必要进行分组,比如30人可分为两组,60人分为四组,上百人的大班可以组下再分组,这样每组组长直接对教师负责。教师只要抓住几个组长,就能有效地控制课堂管理。课堂小组长只在教学中发挥组织作用,可由班长、学习委员、文艺委员、组织委员等来担任。王阳明就是采用这样的方式,当时由于来学者甚众,不能一一亲自指点,就先由王畿、钱德洪代为传授。
(二)实行导师制、加强师生联系
本科生进入大学之后,很容易呈现一种散漫状态,走向高中生活的反面。现行的辅导员制虽然有专职之利,但也有缺点,就是并不能延伸到教学领域中去。因此,有些学校已经在尝试实行本科导师制。比如,岳麓书院所招的两个本科班,就实行导师制,三到两人配导师一名,其中有硕导、也有博导。这样,本科生在大学除了班级的“生活圈”之外,就还有一个导师带领的“学习圈”,在其中可与导师及硕、博学长交流感情,进行学术观摩和探讨。这个导师最好是本院并且给学生上课的教师,这样教师就能通过自己的学生加强对全班学生情况的掌握,增进与全班多数同学的情感。其实早就指出过,中国的书院制与西方的道尔顿制(导师制)相仿,它对于学生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很有帮助。
(三)根据学生的问题合理设计讲义
在加强与学生交流和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学生的问题所在。教师可将学生关心的问题一一列出来,在这个基础上设计讲义。每节课的讲义应该比较集中地讲述一个问题,但又不能过于艰深。讲义之外,教师还应当为学生指定书目,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将其分为必读、选读两类,让学生自己选择。同时,在讲课进程中,要注意对这些书目进行解释,并将这些内容与讲义结合起来。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一门课程时,既获得较为广博的知识,同时又循着一条主线往前走,多而不乱,博而有约。
(四)注意课堂提问、营造宽松气氛
课堂提问非常关键,宋明时代的语录不少都是书院师生问答的结晶,这些问答中往往有相当精彩之处。现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无问题设计,或者将问题设计得过于艰深。问题的设计实际上并不是要为难学生,而是要营造宽松的气氛,使学生敢于表达意见。因此,题目应该精心设计,而且要注意使提问有机地融入到讲课过程中。同时,对提问的对象也要精心选择,防止某些学生被叫起来支吾应付的尴尬局面。另外,提问对象也要尽量照顾全面,防止某些学生由于总是被排除在教师的关注之外而对整个课堂产生疏离感。当然,也可以组织学生提问,不过在师生关系生疏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往往只是得到一个冷场的结果。可以在课前做好某些准备,指定某些学生提问,从而带动其他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东方杂志,1923年第6号.
篇13
背景介绍:Stella,女,26岁,大学本科毕业,工作3年。申请去美国读意大利语专业的硕博连读课程,即F-1签证。今年7月1日面签通过,获得3年的签证。8月中旬前往美国。
Stella在北京某名牌大学读了4年的意大利语经济贸易专业(属于文科专业),毕业获得经济学学士。由于意大利语在国内没有通级考试,在校期间,她只参加了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均通过。
记者:听说你在外企的工作很顺利,收入也很好。身为一位年轻的白领,前途是很不错的,为什么仍然考虑出国呢?又是什么时候决定出国留学的呢?
Stella:在外企干长了,工作已经有一种“熟练工种”的感觉。自己能想像出10年自己样子的感觉,比如换工作,多挣点钱,一步一步地升职、加薪,有房子有车,结婚生孩子。这样,我产生一种厌倦,觉得自己走在一个平缓的坡道上,但是自己仍然想迈一个更大的台阶,提升自己,在较短的时间提高一个高度。
读大学和大学毕业后,我没有考虑过留学,也没有打算考研,只是想参加工作,不再上学了。毕业后一年多才有了出国打算,选择美国为留学目的地。
记者:留学准备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你是如何进行的?
Stella:最开始的准备和大家一样,参加外语补习班,考英语。TOEFL第一次考了600分,600分对于申请美国大学的研究生和奖学金不占优势,所以转而报考GRE,因为听说考完GRE,在词汇和阅读方面会有一些提高,GRE(机考)的成绩是2170分。去年10月份, TOEFL第二次考了617分。IELTS等英语考试没有考过。
留学完全是我自己准备的,没有找任何的留学中介。从准备各种材料到准备面签,都是自己看书、上网搜集资料、询问朋友和美国教授。
记者:在留学国家这个问题上,我不太明白,你为什么读意大利语不去意大利而要去美国呢?另外,像近几年的留学热门国家英国、澳大利亚,考虑过吗?
Stella:没有选择去意大利继续深造,主要是因为意大利大学不能提供奖学金,签证只是签一年,到日子必须回国。虽然去意大利留学很容易,最终还是决定不去。
去英国和其他国家留学没有考虑过,因为去那些国家要自费了,没有那么多经费。我没有想过自费留学的事情,如果不读意大利语,就不太可能得到奖学金。去美国留学可以申请奖学金,并且我获得了美国大学的全奖。
记者:下面谈谈面签,你一次就通过了,在这方面准备一定很充分吧?
Stella:准备面签,也就是之前四五开始的,没有花费太多时间。还是在网上搜集资料,从网上我听说了许多关于面签的消息,像什么因为“非典”,在四五月份去面签的学生大多被拒签了。未婚,工作过的,如果是学文科特别是读商科的,这些人都容易被签证官怀疑,不好拿签证;今年又有人说签证官倾向有工作经验的。有的人还琢磨签证官的心理,认为哪位签证官手下好签,哪位不好签。又有人说,7月4日签证容易,因为是美国独立日。还听说在上海好签,一般都能过,有人说上海是“签证天堂”。
记者:这么说你的面签准备时间很短,听说的那些消息也是有真有假,作用不太大吧。
Stella:对。网上的那些消息也不是真是假。不过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比较有帮助的文章《签证108问》,有些用处。另外,像其他留学生写的签证经历,也有一定帮助。
记者:说说你的面签经历吧。
Stella:面签的日子是我选的――7月1日,周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只是因为正好那天能请假。此外,面签前一周,我特意去签证处看了看,认认路。
那天早上8:20进签证处,已经有点晚了。我是在窗口进行的面签,先排队等待,本来拿的第3号,因为到得晚点,十来号的都已经面签过了。
排队的时候,听说前面有一半被拒签了,包括一个自费申请名牌大学的女孩,一个学教育专业的女孩,她也是全奖。一个清华毕业,到美国读经济专业硕士的男孩获得了签证。
轮到我的时候,我也挺紧张的。给我面签的签证官是一位年轻的男士,态度不错,情绪也不错。
最开始,我先向签证官问早上好。
签证官随后问了几个问题,主要是本科学的什么专业?为什么去美国读意大利语专业,而不在中国读?介绍一下在美国大学所学专业?学成后的归国计划是什么?
这几个问题我回答完了之后,签证官觉得意大利语这个专业很特殊,开玩笑似的我让讲几句意大利语,我也开玩笑地对他说,您能听得懂吗?签证官说,当然听得懂了。
我讲了几句意大利语,正准备从袋子里拿材料,签证官就打断我,他说,我可以给你签证。签证官撕完黄条之后,我问他真的会意大利吗?签证官说不会。
签证官给我签了3年的签证,时间很充裕。读硕士只需要2年,如果我能按时拿到研士,就能接着读博士,再续签。
全部的签证过程大约只花了5分钟。签证官很和气,面签气氛也不错。
我的自我感觉是签证官对我印象不错,很相信我,没看我任何准备的材料。我准备了一袋资料去面签,包括家人的照片,公司的照片,毕业证什么的,还有上学时写的小论文,打印的与美国教授互通的电邮。签证官甚至也没有问我GRE和TOEFL成绩,可能是因为面签之前填了一张表格,提前交给他,他从表格里已经看到我所有的情况,了解过了。
从早上8:20进签证处,到9:10分通过面签,又过了半个小时拿到签证,我10:00左右离开,时间不长。出门我给父母打电话报信,之后就赶去上班了,正好是午饭时间回去的。
记者:对于比较敏感的学成后的归国计划,你是怎么回答的?
Stella:我是按照听说的签证经历和其他人总结的一个答案说的,即学成后回国当意大利语教授。我还多说了一句,现在中国教意大利语还比较落后,师资的学历也不太高。
我也没有说什么独生女必须回国。签证官也没有问我未婚的问题。
记者:除了各种材料和面签对话的准备,在衣着、外貌上你有什么特殊地准备吗?
Stella:面签时候特意穿了一件白色的中式旗袍,听说这样可以向签证官表明自己是爱国的。旗袍也不是特意买的,还是以前的旧衣服,穿过两年了。头发是直发,披在肩膀上。
当时,感觉签证官根本没有看我的衣服。
记者:学文科,去美国留学,很多人都认为很难,尤其是未婚的女孩子,你怎么看这种情况呢?
Stella:也不一定,通过办理留学,我了解的女孩比男孩更容易签证成功。在美国我未来的两个室友也有学文科的,其中一个是清华大学中文系毕业,学新闻传播;另一个科技大学毕业的,学生物化学。
记者:面签后,你是如何处理工作问题的?
Stella:在面签的时候,仍是在职。周二签证拿到后,给父母打电话通知消息,随后就去上班了。周五办理的辞职手续。随后的一周在公司交接事物,十分繁忙。本来应该提前一个月提出辞职,公司在这个问题上也没有为难我。离开公司的时候,同事表示很理解,意大利老板还送了我一串珍珠项链,作为送别礼物。
记者:现在有一种说法不知你是否听说过,那就是护照上记录了良好出境记录的申请人,在申请出国的时候会优于其他没有出过国的人。
Stella:也不一定。我没有出过国,护照是为了留学新办的,上面也没有任何出入境纪录。
记者:办留学的时候,你递交过资金证明、收入证明和担保等材料吗?
Stella:资金证明和收入证明不用自己开,因为美国的大学已经提供了一张表格,写明学费全免和提供全部生活费,学校就成了我的资金来源。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申请到全奖,大学会先于签证官向我索要资金证明。
担保问题也没有涉及,一般它只涉及在国外有直系亲属申请人。
记者:推荐信是哪位教授写的?怎么写的?
Stella:推荐信是必须写的,因为寄往美国大学的材料中包括推荐信。由我在国内的教授写好后直接寄出,内容包括本科学习时间是多少,在校表现如何,在学校的成绩如何,参加过哪些活动,有什么出色的地方等等。
记者:有没有想过学习之余去打工?
Stella:没有,不想打工。因为我申请的全奖是TA类,即助教,它包括了给本科生辅导功课、批改作业,也可以说是一种打工。而且,奖学金的数额也能保证自己的日常生活了,没有必要再去打工。
记者:对于很快要入学的美国大学,你是怎么申请和最终确定的?
Stella:开始一共申请了12所美国大学,其中3所提供了全奖,一所提供了半奖。3所大学提供的全奖金额差不多,不太好取舍。
最终选择的大学位于五大湖区,去年综合排名在前20名。之所以选择它,有几个原因。一是大学提供读硕博连读的机会,其他大学只提供读硕士的机会;二是申请的时候,申请费没能准确汇到美国,我以为无法申请了,而大学在得到消息后替我交了申请费,尽管只有几十美元,我感到大学对自己很关心;三是在面签之前,大学又额外给了我一笔奖学金,大约是2000美元。这些原因综合起来,我感觉大学对自己很重视、很关心,最终就选择了这所大学。
记者:能谈谈你的奖学金具体是多少吗?到美国后,你怎么支取这笔钱?
Stella:我申请的全奖,大学免了我硕士阶段的学费,学费是17000美元/年。另外,全奖还提供我12000美元/年的生活费,加上额外的2000美元,一共是14000美元。
到美国后,额外给的那2000美元大学先给我。12000美元的奖学金分10次给,大学会按时打进我的账户。账户要等我到美国后再开设。
用这些钱,在美国的生活已经够了。除了这些奖学金,没打算动用自己的积蓄,只要出国的时候带些美元,开银行账户、买些必需品就行了。
记者:从开始准备留学到最终成行,大约花了多长时间?经费大约是多少?
Stella:从准备出国到成行,一共花了两年时间。各个留学步骤是按照网站和朋友的介绍,没有走冤枉路。
经费大约是15000元人民币,包括了各种考试、材料证明等等。如果再加上机票的5000元,一共20000元。这些费用都是自己出的,没有让家里出过。
记者:顺利地办成留学,你有没有总结一些独到的经验,介绍一下,让其他想去美国留学的朋友参考参考吧。
Stella:留学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专业和背景并不占优势,主要是申请技巧上有些经验。
如果细致说说经验的话,那大致就是以下几点。
一、本科成绩要力争优秀。我上大学后觉得高考太累了,一直没能集中精力学习,有时候甚至不交作业,本科成绩不是很优秀,当时觉得没有什么关系,但在申请留学的时候,就导致自己没能申请上最喜欢的美国著名大学。
所以,留学不能只想着读好外语、外语考试成绩优异就一切没问题了,学业方面的成绩很重要。如果是两个中国学生同时申请美国同一所大学,一个本科成绩都好,但外语成绩不太理解;另一个学生本科成绩一般,但外语成绩很优秀。美国大学很可能会录取本科成绩好的学生,因为美国大学并不是单纯地考查学生外语能力,而是考查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综合能力。外语成绩不理解可以再考,而本科成绩不能再复读了。
二、在本科阶段多发表关于学术方面(本科所学专业)的文章,最好能和日后留学的专业有联系。
我以前写过一些关于意大利文化方面的小论文,后来美国教授要求寄写作范例,正好寄了过去。
三、多参加各种活动。读本科阶段,老师经常带着我和同学们去北京一个民间组织――意大利文学协会参加活动。协会里有许多外语高校的意大利语老师、同学,有研讨会,戏剧表演,介绍意大利情况。上学时,我曾参加过协会组织的童话剧,担任配角。毕业后负责过戏剧的组织活动,担任剧务、编排演出。从上学到工作,一直参加协会的活动,可以多认识人,练习口语。
四、注重和美国大学联系。从去年10月开始,我给日后读书的这所美国大学写电邮,并与未来的教授联系,了解学校和专业的情况,问各种问题,甚至包括面签时候的一些问题。这些可以让教授知道自己的情况,明白这名中国学生是真心想去美国留学。和教授通信,我用的是意大利文,和其他行政人员我用英文。电邮要保存好,可以打印出来,以备签证时出示给签证官。
五、注意与美国教授的联系方式、方法。在与美国康奈尔大学联系的时候,我没有表达出自己对意大利语专业的喜爱,只是表达了对大学的喜爱,被大学教授发现了,教授在电邮中指出了我对大学的兴趣的确很大,但对专业的了解不够热心,对意大利语专业的学习重点是什么了解不足。结果,我喜欢的康奈尔大学没有录取我。
六、如果美国大学的教授能给自己开具一张support letter,就一定请他写一封,这封信能证明自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在美国完成学业,而且大学很需要我这样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这封信可以由教授从美国传真到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大使馆收到后,会把信和我递交的材料放在一起备案。
在我想请教授写这封信的时候,教授正好在意大利,他没能给大使馆发传真,只是给我写了电邮,发到我的邮箱,我把它打印下来,准备面签时出示给签证官。虽然面签时签证官没要这些电邮资料,但是仍然要准备。
七、在申请时灵活一些,不要把自己的资料平铺直述地交给大学,要多和学校联系,多和老师联系,在自述信中尽量把自己的闪光点表现出来,和学术有关的活动也要写出来。
另外,国内大学的名次并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向国外大学、教授善于表现自己的优点,突出自己的最优秀的地方,不能显得平庸。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