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投资环境分析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投资环境分析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投资环境分析论文

篇1

投资环境,顾名思义,是指投资者进行生产投资活动所需面对的各种外部因素。从最初的有形投资环境如交通等到后来的无形环境如政策法规等,人类对投资环境的理解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现在看来,影响和决定投资环境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政治因素。政策优惠,环境安定的地区,因为投资风险小,自然会吸引投资者。市场、经济因素。市场是否健全、基础设施是否完善,都会直接影响投资效益。

(二)资源因素。如矿产蕴藏量和开发水平、利用状况等。

(三)交通运输通信信息因素。这是投资的循环和神经系统,如交通不便、通讯闭塞,就不能吸引投资者。

(四)资金因素。包括资金的来源、途径等等。(五)劳动力因素。主要是指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能否适应投资者的需要。经营管理水平、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为生产经营服务的状况等其他因素。

二、家乡投资环境分析

家乡简介

我的家乡——绵竹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是一个有2000多年历史的的文化名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传说因当地宜于种竹,位于绵水之滨,故名绵竹。绵竹市幅员面积1245平方公里,市境东南靠德阳,西南毗邻成都,东北与绵阳接壤,西北与茂汶连接。

(二)投资环境分析

1.资源因素分析。绵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现已探明的矿产40余种,尤以磷、煤、白云石、石灰石储量巨大,其磷矿是全国四大磷矿基地之一,以此为基础,绵竹磷矿开采业在512地震之前一直在绵竹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一定投资潜力;绵竹的另外一个资源特点是已开发和待开发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梨花长廊,九顶山国家地质公园、云湖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风光,同时是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发源地,县内名胜古迹众多,拥有千年名刹吉祥寺、金刚道场云悟寺等著名寺院和紫岩书院遗址,回澜塔等古建筑,最为重要的是,这些潜在旅游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开发,如果政府能在政策上更多的支持,加大宣传,必将吸引更多投资者的眼球在资源这一方面,绵竹醍比较明显。

2.劳动力因素分析。多年的工业发展为绵竹造就了一大批成熟的工人,可以满足各类企业的需要,然而,绵竹在知识型人才资源的储备方面有所欠缺,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做的仍然不够,或者说缺乏意识,这对投资企业的类型形成了一定限制。同时教育方面的投入不够也成为其人才储备方面的短板,这一点势必会影响到企业长远的投资考虑。

3.市场、经济因素分析。绵竹经济实力雄厚,连续13年跻身全省县级经济综合评价“十强县”前列,以下摘自鼎言商旅网:(1)综合经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0.1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速度达到18.10%,创近十年来的历史新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160元……

(2)工业经济2005年全市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全社会工业总产值完成170亿元,全市123家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7.92%;实现利润19.66亿元,比上年增长96.04%,实现利税总额30.97亿元,比上年增长71.73%,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06.84%……

依托于绵竹多样的资源基础,绵竹经济发展成功实现了多元化的模式,各式企业一起带动了绵竹经济的发展,如亚洲最大的磷酸盐制造企业龙莽集团,出产四大名酒之一“剑南春酒”的剑南春酒厂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社会财富,因此绵竹人拥有充足的购买力,512地震虽然给绵竹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总体上绵竹的物质环境和投资环境没有造成全局性的损害。绵竹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震前绵竹已经形成了以机械加工制造业、磷化工业、食品饮料业为支柱产业的产业链,地震虽然使全是企业全面受损,但多年发展形成的产业优势、产业格局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仍然存在。三大基础产业在震后就恢复了生产能力。在整合绵竹现有的剑南春特级工业园区、和机械工业园的基础上,绵竹市正在加强开发区建设。总体规划是22平方公里,新的园区产业定位为机电、食品、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等。目前经济开发区的项目已经四川省发改委立项相关的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4.交通因素分析。无论什么地方,便利的交通都将是吸引投资者的重要因素,绵竹交通优势较为明显,市内交通畅通,邮电业发达,绵竹位于成都一小时发展圈内,距成都83公里,有多条高速公路贯通,同时与四川第二大城市绵阳之间同样交通便利。绵竹交通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绵竹市规本身模不大,相应的其交通运输业规模偏小。对成都等大城市的交通物流依赖较多。

5.社会政治因素分析。在这一方面绵竹独有的政策优势。512汶川大地震之后,绵竹受灾严重,为了了加快恢复绵竹的经济发展,国家在灾后给很多的措施,从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了灾区特别优惠的扶持。同时,绵竹良好的政务环境将为企业提供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服务,努力为投资者发展保驾护航促进企业的发展。

因此,政策的扶持为投资绵竹带来了便利,绵竹的投资潜力集中于旅游业及制造业,资源型依托型产业,但是一些基础设施,人才储备等方面的不完善可能会成为约束投资的短板。

篇2

近年来,西安市投融资体制建设取得很大成效,各级政府已先后成立城建类投融资平台26个。其中,市级4个(主要包括西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市城市改造建设有限公司和西安市投资公司),区县级平台14个、“四区两基地一港”8个。在市级投融资平台的基础上,西安市各区县及“四区两基地一港”共组建成立政府融资平台22个,并已陆续为本区县城建、环境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等开展融资工作。截止2009年6月,西安市各融资平台与开发银行签订涉及城市基础设施、环境综合治理、中小企业贷款、社区小额贷款等领域的贷款合同78项,合同总金额395.91亿元,到位资金187.46亿元。

西安市各政府融资平台以政府信用为依托,为城市建设、公共交通发展、以及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等项目筹集了大量建设资金,不仅有效地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使西安市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西安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财政收入规模较小,财政投入不足

西安市财政收入总量偏小,且增长速度远低于城市发展的投资增速,特别是在前些年国家稳健的财政政策取向和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上级财政专项拨款和国债等预算投资所占投资资金比重不断下降,导致西安财政资金供给相对于投资需求而言面临较大缺口。目前,西安市财政收入大抵只能保证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无力向城市建设发展投入大量资金,是典型的吃饭财政。2008年,西安市财政收入145.61亿元,财政支出226.99亿元。理论上讲,是入不敷出。这种情况下,财政基本上是无力对城市建设进行大量投资。

2.融资渠道单一,过分依赖银行投资

从目前各个投融资平台的运作情况看,多数平台公司仅仅实现了银行贷款的承接功能,而且多是只承接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贷款,而与国家开发银行以外的其他银行机构的合作不够多、联系不紧密,限制了融资平台公司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因此,在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背景下,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中,平均21%的比例直接来源自银行贷款,在企业自筹资金中,间接来源于银行贷款的比例达70-80%.总的来看,固定资产投资中直接或间接来源于银行贷款的比例超过60%。

3.融资平台规模小,融资能力较弱

西安市融资平台数量较多,但是规模普遍较小,融资能力较弱,因此融资能力较弱。

4.融资平台以“融资”为主,“投资”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目前,西安市融资平台一般主要依托于政府信用,贷款的还款责任主要由各级政府来负担,未来还贷压力较大,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

二、加快西安投融资体制建设的建议

当前,西安市的投融资状况还处于初级阶段。其特征是靠银行贷款,靠土地盘活,用这种方式转化资产,变成投入。这是一个“输血”的过程,本身很难实现自我平衡。因此,借鉴建议由以下方面加快西安投融资体制建设。

1.整合资源,加快专业性集团融资平台建设

从目前全国城市投融资平台的运作来看,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依靠银行贷款和土地运作搞城市建设,缺乏持续的资本注入机制和动态平衡的债务偿还机制,被称为只有输血功能的平台,这是最低层次的平台。二是建立具有引血和输血功能的两个机制和平台,实现项目平衡操作,这是属于第二个层次。三是建立像北京、上海那样的城投体制和机制,介入资产经营、资本运作和上市、并购操作,这个平台不仅输血功能,而且还具有引血和造血功能,是具有血液循环功能的平台,可成为西安投融资平台学习和借鉴的样本。

为此,以外地投融资平台建设的经验,对西安市各类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政府注资、划拨资产、增值收益返还等增信方式,推动现有的四个市级投融资平台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现金流建设和信用建设,形成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集团性融资平台。要将现有的投融资平台,打造成为强有力的龙头企业,使之成为按照市场机制经营资产、运作资本、筹集资金的平台,成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投资融资和项目市场化运作的平台。并且要通过平台作用的发挥,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城市的实力、活力、竞争力。

2.创新机制,实现投融资平台的“造血”功能

首先,要将城市基础设施“无偿使用”转变为有区别的“有偿使用”,将城市资产由政府“独家管理”转变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其次,要将城市建设“筹钱开发”转变为“借力开发”,实现投资多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产业化、监管法制化。

再次,要改变财政投入方式,积极推行财政资金的拨改投。坚持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搭建平台、盘活存量、创造环境,积极将原来直接投入项目转向为投融资平台注入资本金,即拨改投。

3.不断探索,切实提高融资工作成效

一方面积极推行融资顾问行、中介顾问制度,引导各金融机构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投融资平台包装项目、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一方面把握好贷款时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要积极推进多元化融资。融资渠道单一是影响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在充分利用好银行信贷资金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和项目通过试借壳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以及商业信用、留存收益再投资、租赁融资、信托融资、结汇、出口退税、风险投资、产业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筹集资金,以实现产权换资产、以市场换资金、以资金换项目、以存量换增量、以政策换投入的市场机制,加快资源、资产、资金、资本的循环速度,增强地方经济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邹晓云.“农地”如何入市[J].财经,2010,(1):93-93.

篇3

投资环境评价工作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但各类企业开始在项目决策中求助于投资环境分析,而且政府部门也意识到它在减少盲目投资、合理配置资源方面的好处。特别是在实践中,投资环境评价工作还有可能形成一套自己的以投资环境评价有效性指导或引导投资主体行为的运行机制。目前,常见的投资环境定量评价方法包括初级因素打分法、多因素系统评估法、综合性定量方法、雷达图分析法等。但这些评价方法对于主观性指标处理得比较粗糙。针对这一情况,本论文建立了一个基于未确知测度的投资环境评价模型。

二、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的依据和标准。它的设置应符合系统全面、简明科学、稳定可比、灵活可操作的原则。因此,本文立足于投资行业的实际情况,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一套结构齐全、内容丰富、操作方便的投资环境评价体系。在实际投资决策中,激励因素、综合生产力能力、劳动力、地区基础、市场等因素是进行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因此本文建立了如表1的指标体系来评价投资环境。

表1 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投资方对于这些指标的评价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得到,将投资环境的满意程度按梯级理论划分为五个层次:(1)非常满意;(2)满意;(3)一般满意;(4)不满意;(5)很不满意。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对投资环境度进行评价研究的。

三、未确知测度模型

设x1,x2,…,xn表示n个待评价的投资环境,记为X={x1,x2,…,xn},称之为论域;评价有m项指标,记为。用xij表示对象xi在指标Ij下的观测值。设为评价空间,其中,为第k个评语等级。

1.单指标未确知测度

对象xi关于指标Ij的观测值xij不同时,则该指标使xi处于各评语等级的程度也不同。设xij使xi处于第k个评价等级ck的程度为。那么是对程度的一种测量结果,作为一种测度它必须满足通常的诸如“非负有界性、可加性、归一性”三条测量准则。即满足:

其中,

称满足上述三条测量准则的为未确知测度,简称测度。称

为对象xi的单指标测度评价矩阵。其中表示观测值xij使xi处于各个评语等级的未确知测度。

2.指标权重的确定

对象xi关于指标Ij的观测值xij使对象处于各个评语等级的未确知测度为 (2)

我们可知道,指标Ij对于对象xi的分类做了多少贡献。

(1)如果,说明指标Ij使xi处于各个评语等级的程度相同,因而无法区分出xi到底处于哪个评语等级。此时称指标Ij未对xi的分类做出贡献,若用表示指标Ij关于xi的分类权重,则=0;

(2)如果K个中有一个=1,其他的K-1个均为0,则指标Ij使xi确定的处于ck0评语等级,在此种情况下称指标Ij对xi的类别做了最大贡献,若用表示指标Ij关于xi的分类权重,则这时取到最大值;

(3)同理可以说明,的K个分量取值越分散,越小,取值越集中,越大。

设由测度所确定的信息熵为:

由信息熵的性质知:

①当且仅当时,Vj取到最小值为0;

②当且仅当存在一个=1其余的K-1个均为0时,Vj取到最大值为1;

③取值越集中,Vj的值越近于1,反之取值越分散时,Vj的值越近于0。

由Vj的上述三条性质可知,由(5)式定义的是指标Ij关于xi的分类权重。称

为指标关于xi的分类的权重向量。

3.指标分类权重的用途

将改写成,如果,即指标Ij对xi的分类未做贡献,此时亦有;若,则指标Ij对xi的分类做了非零贡献,注意到

我们知到是综合m项指标使xi处于第k个评语等级的未确知测度。

4.综合评价系统

若关于xi的单指标测度评价矩阵(1)已知,关于xi的各指标分类权重为(6)。令,

则为xi的评价向量。

5.评价准则

用评语等级划分是有序的,第k个评语等级ck“好于”第k+1个评语等级ck+1,所以最大测度识别准则不适合,改用置信度识别准则。

置信度识别准则。设置信度为通常取0.6或0.7,令

则判xi属于第k0个评价等级ck0。

四、应用举例

根据上述未确知测度综合评价模型,我们对邯郸某地区的房地产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参与专家打分的人打分的专家有10位,所设置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评语空间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其中,评价指标16个,每项指标以10分计,分布于5个评语等级上。对此环境的每项指标的评价得分均得10分,区别在于每个待评对象的等级分不同。这样的打分原则是公正的,也符合“非负有界性、可加性、归一性”的测量准则。待评对象(设为对象1)的得分统计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待评对象的得分情况统计表

根据表2的统计数据,得到如下单指标测度矩阵:

其中,

根据式式,计算指标权重如下:

该投资环境的评价向量为:

取=0.6,根据式(8)得:

当k0=3时,

因此,该环境被评为一般满意,接近于满意。

五、结束语

本文建立的基于未确知测度的房地产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模型有以下特点:

1.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避免了由主观和感性进行评定的随意性。

篇4

区域投资环境的优劣取决于诸多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争取和利用外来资本,必须研究区域投资环境的状况,制定优化投资环境的对策,以全面客观地把握未来投资环境的发展态势,进而积极有效地营造优质、高效的投资环境。

区域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的内容

所谓区域是指由于自然环境或行政区划而形成的自然地理空间。区域投资环境是一个经济体或区域所具有的对投资活动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有机综合。是指影响投资者的资本投向以及资本运行和效益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综合系统。是影响和制约投资活动及结果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包含政治、经济、历史、自然、技术和物质条件等诸多方面。是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成的有机整体。其具有整体性和差异性两个基本特征。即区域内的各条件因素状况有相似的特征,同时有由于各地区间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层次及空间布局的非均衡性,各地区所表现出的各自的特殊性。

在投资环境的诸多组成因素中,经济环境是一个涵盖面最广、内容最丰富的因素,它广泛涉及与投资者相关的各种经济内容。如经济体制的健全程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增长速度、物价及货币的稳定性、市场环境、生产要素供给水平、行业竞争状况、专业化协作水平以及国际收支状况、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涉外经济政策等;自然资源环境则是指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状况以及各种自然资源能否满足投资需要;人力资源条件则包括人力资源的素质、文化程度、技术水平、劳动力的可供量;技术环境主要包括相应时期的技术政策、科技发展水平、科技人员素质及数量、科技结构与组织结构等。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区域内的运输条件、通讯条件和公用设施等条件区域内交通便利程度等。

国内外现行投资环境的评价与借鉴

目前,国际上投资环境评价方法众多,虽各有侧重,但都把政治稳定、法律完备以及行政办事效率等作为影响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对投资环境的研究仍处在探索阶段,没有系统、规范的评估办法。这些方法大都以国际一流的投资环境为标准,从技术环境、物质环境、人才环境、行政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对我国开放地区进行对比评价,从中找出与一流投资环境的差距,有针对性提出这些地区按国际标准构建投资环境的建议。

但是,从综合评价区域投资环境的角度来看,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国内外现有的指标体系主要适用于对国家或具体项目的投资环境分析,不适用于区域投资环境评价,不具有可比性;第二,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和数量描述。而在投资环境评估中,定量分析方法,可对投资环境的认识更深入、更具体、更全面;第三,许多指标体系的指标设计不适应我国现行统计范畴,具体运用时可操作性较低,影响评估的真实结果。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投资环境评价涉及自然、经济、社会、政治等多种因素, 对一个区域内投资环境进行评价, 如何选择指标决定了整个评价体系的效果。在指标选取上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指标的选取应建立在充分认识、系统研究的科学基础上。全面性:指标选取应从各个侧面、各个层次去反映其系统的整体状况。可比性:指标要保持相对稳定性,选用范围和口径相对一致的指标, 便于城市之间的比较。系统性:根据系统的结构分出层次,能将指标分类,使指标体系结构清楚,便于使用。可操作性:指标数据的选择、获得、计算必须立足于现有的统计年鉴或文献资料,采用通用的统计口径,便于有效地进行定量分析。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架

通过以上分析,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投资者角度出发,兼顾影响投资环境的所有要素。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人口与自然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经济发展环境、劳动力素质和成本、社会生活环境、政府部门管理效率等六大类因素,共计55个评价指标。第一层次包括6大类因素,主要考虑全面原则;第二层次是将上述6大类因素分解为23个评估项目;第三层次是针对不同的评价项目,选取55个具体指标。具体指标在选择时要求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尽可能进行量化,既有总量指标,又有相对指标,即考虑了整体性并能显示出区域内的差异性(见表1)。

实证研究

(一)数据的搜集和量化处理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数据主要来自于政府统计公报、统计年鉴,部分数据则需要通过抽样调查取得。指标数据从来源上看分为三类:直接取自统计公报、统计年鉴。这一类有34项,占总指标的62%,可直接用于投资环境评估;合成定量指标。有三项,如通过煤、铁、铝、盐、石油、黄金的储量合成反映矿产资源状况,通过万人拥有犯罪人数和交通死亡人数合成反映社会治安指数,通过养老、医疗和失业覆盖率合成基本社会生活覆盖率等,是通过统计资料一些相关指标合成而成;是定性指标,这类在体系中有18项,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管理效率”和“社会生活环境”两方面。此类指标数据难以直接取得,而在评估体系中又不可缺少,需要通过抽样调查 取得。

(二)分析方法的选择

由于影响投资环境的因素较多且相互之间关系复杂。因此,需要利用因子分析对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有效的信息浓缩,用少数几个公共因子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并反映原始资料的大部分信息。同时各地区在计算各地区在公共因子上的因子得分,在此基础上对各地区投资环境进行分类评价。

(三)因子分析结果

根据《2010 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及相关调查的数据,首先对各大类指标分别进行了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均通过检验, 适合作因子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SAS统计软件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各大类指标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并计算因子得分,计算结果:省会郑州城市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得分最高,总体得分1.323,位居18个省辖城市之首,其总体得分是第二名的1.6倍,是第三名的6.9倍,说明其投资环境远优于其他城市,是河南第一类投资环境区;得分处于第二位的是洛阳,总体得分0.806,与第一名相比,洛阳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与其后的第三名相比优势也异常显着,高出3.2倍,可视为第二类;总体得分0.000到0.200之间的有5个城市,按照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安阳、南阳、新乡、焦作和许昌,可视为第三类;得分-0.200到0.000有6个城市,按照得分高低依次为济源、漯河、濮阳、商丘、鹤壁和开封,可视为第四类;得分-0.200以下的有5个城市,按照得分高低依次为平顶山、三门峡、驻马店、周口和信阳,可视为第五类。由此可以看出河南省各省辖市区域投资环境有以下特点:第一,按照得分的离散程度,第一、第二类与其它类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其余三类,类别与类别之间以及类别内部,虽然存在着一定差距,但数据的离散程度不大。这说明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和发展,在河南省的18个省辖市中,郑州、洛阳在区域投资环境改善方面,成效显着,较其它城市优势日益突出。第二,工业基础比较好,经济实力雄厚的城市位居前列。第三,改革开放力度大、行动早的城市位次比较靠前。第四,居于后列的多为农业型城市。这些城市原有基础设施薄弱,经济欠发达,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科技教育相对滞后,对外来资金吸引力相对较弱。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区域投资环境的实证分析,可看出本评价指标体系较为系统和全面,能够较准确的分析和描述区域投资环境的基本特征,评价各地区投资环境的优劣,指出其优势及不足。并且可以为政府部门科学地评估、比较和监测区域投资环境的变化,全面客观地把握未来投资环境的发展态势,进而积极有效地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优质、高效的投资>:请记住我站域名/

参考文献:

1.邓宏兵.投资环境评价原理与方法[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

篇5

目前关于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模式的探讨较多,如卫慧平(2010)认为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模式按实验内容划分,可分为自主型、合作和研讨型实验教学模式三类别,按实验技术层次划分,可分为传统的实验室教学模式,网络实验教学模式,社会实践教学模式[1] 。吴凡和潘峰(2012)提出了国际商务实务模拟课程的4Cs教学模式,即Case study案例教学法,Computer support电脑辅助教学,Counseling instructing校外实务导师咨询性指导,Cooperation &Competition合作与竞争互动[2]。NS Cardell,R Bartlett(1996)探讨了大学本科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模式[3],Gyorgy,K.研究了企业金融课的实验教学方法[4]。

国际投资实验或实践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仍然较少,南雪峰(2013)提出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尝试让学生投入最低限度的实际资金进行阶段性国际投资实战,或组织专题讲座(由跨国公司、金融机构的专职人员讲解现实中国际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或进行分组小论文写作等形式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5]。李辉,侯志铭,高嘉琳(2014)等提出了利用最新国际投资案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由学生分组自选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案例制作PPT进行课堂演示和讲解等方法[6]。程金亮(2014)提出国际直接投资部分的实验教学可以尝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来了解国际投资的真实过程,打破传统的以老师和黑板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探索师生互为主体的新型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7]。Chen Xiaoying,Yur-Austin Jasmine(2013)探讨了国际投资学课程中模拟投资组合项目的教学意义[8]。

总之,国际投资实验和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也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因此需要结合国际投资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上升和投资形式不断创新的背景,积极创新相关实验实践教学模式。

二、传统的国际投资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投资学课程地位低导致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不受重视

国际投资学作为证券投资学、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学和国际贸易学等多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但根据笔者抽样调查,发现一些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30%的方案并没有把国际投资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常用投资学、证券投资学、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等课程代替。即使是在纳入教学计划的方案中,只有40%左右的高校单独开始国际投资实践课或实验课,且国内现有经典的《国际投资学》教材体系偏重理论性和学术性,体现了国际投资学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特征。

(二)教学项目定位不明或内容不全面

其一,根据对相关教学大纲的抽样调查,已经开设的国际投资实验或实践教学课程中,大部分仍然存在教学项目定位不明确或内容不全面的问题,如有的教学大纲强调一般性的国内市场证券投资和金融投资项目,没有国际证券市场或国际投资的内容,国际化环境模拟的特色没有体现出来;而有的教学大纲的实验实践项目和内容虽然体现了国际性特色,却片面的退化为外汇投资实验课程、国际金融与外汇投资实验课、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实验(跨国公司实物资产的取得方式-跨国并购、国际投资环境评价和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等)或国际直接投资案例教学课(招商引资策划方案和投资环境分析)等项目,忽视了如美股投资,国际指数期货,黄金交易等国际间接投资项目和内容。其二,根据对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软件或教学系统的抽样调查,笔者发现有的国际投资实验实践课程使用网络版金融实验室,提供的实验项目只有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投融资等相关内容,实验项目只有公司风险和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公司融资及财务管理,金融投资行业专业课程等。某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课程只使用一套外汇交易模拟系统从事国际金融外汇模拟实验,或利用某金融软件高校金融实验室进行国际金融与投资模拟实验,实验项目只有股票、商品期货、外汇模拟交易、黄金等间接投资内容,而且股票和商品期货产品类别只限于国内证券市场等产品,没有国际化特色。其三,根据实验内容的语言环境而言,多为中文,缺乏双语甚至全英文的实验环境。因此,现有国际投资实验实践教学课程存在国际化特色不明确和内容不全面的问题,且缺乏教学内容全面的国际投资实验教学软件。

(三)实验项目创新性不足

篇6

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在北纬32°18'-- 33°35 ',东经113°10'-- 115°12'之间,属北亚热带与暖温带交汇过渡的气候类型,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古为汝宁府属地,历代设皇家驿站,又盛产苎麻,故名曰“驿城”。全市现辖驿城区、高新区、西平、上蔡、汝南、确山、正阳等2区九县,总面积为15095.3平方公里,全市以平原为主。

(一)基础设施

驻马店市地处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优越地理位置,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称,自古以来就是交通枢纽。西气东输等大型基础设施在境内通过,供水、供电、道路建设及园林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城市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二)优势资源

1、农产品资源

驻马店市素有“天下粮仓”、“芝麻王国”之美誉,是国家和河南省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年粮食总产量居全省第二;芝麻产量占世界的1/10,居全国第一位;油料产量居河南省第1位,肉类、禽类总产量分别居全省第2位、第3位。

2、旅游资源

驻马店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180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余处。这里东有全国最大平原人工湖――宿鸭湖,南有山水一色的省级风景名胜区薄山湖,西有幽奇叠翠、险峻兀立的铜山,北有《西游记》拍摄地之一――“天然石林”岈山;另外,驻马店还有亚洲最大的寺院――南海禅寺、天中山、悟颖塔、梁祝故里、西周蔡国故城、李斯墓、伏羲画卦亭、战国冶铁遗址、“子路问津处”、红色革命根据地――朱沟和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等具有较高的参观价值和考古价值的重要的旅游景观。

3、劳动力资源

驻马店市现有887.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1.36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务输出人员务工类别繁多,能做到根据需要可招之即来,来之能用。

(三)经济环境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1259.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7.0∶43.3∶29.7,全年财政总收入61.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04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10.02亿元,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3%。

(四)文化环境

驻马店市地处天中之腹地,人杰地灵,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这里的重阳节民俗、打铁花、扁担戏、杠天神、梁祝传说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确山县朱沟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同时,这里还是韩非子、李斯、干宝、范缜、杨靖宇等名人的故里。驻马店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以整合出以蔡国为代表的古国文化、以“棠溪剑”为代表的冶铸文化、以平舆为代表的交通文化、以南海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梁祝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和以竹沟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等六大文化资源体系。

二、驻马店市城市营销目标市场分析

驻马店市城市营销的目标市场为:投资者、游客市场、住户和雇员市场、出口市场。

(一)驻马店市投资者市场分析

投资者即工商业,是城市营销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市场。为了吸引投资者,城市不仅要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人才和各种优惠政策,还需要有适合投资者居住的空间环境和文化氛围,尤其需要城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形象。驻马店市有自己的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具有巨大的开发和发展潜力。因此需要结合自身资源特点,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引导投资,形成优势产业体系。具体来说,应引导外商投资以下产业:

1、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驻马店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可以依托小麦、芝麻、香菇、花生等特色农副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立现代农业基地。采取优惠政策,扶强扶壮王守义十三香、众品食业、大程面粉、王勿桥醋业、品正小磨香油、天歌鹅业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品牌经营,迅速扩张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尽快成为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把我市打造成全省重要的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优质林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2、能源和采矿业

驻马店市拥有丰富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电、天然气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因此,驻马店市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优势,抓住机遇,吸引资金,加快发展,延伸骏马化工集团、蓝天集团开发、豫南水泥等资源性产业的竞争优势,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传统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层次,培育产业优势。

3、特色工艺品产业

近年来,驻马店市涌现出了麦草画、棠溪宝剑、老君庙木雕、和孝剪纸、上蔡毛笔等一大批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的名、优、特、新产品。可以立足于这些特色工艺品产业的现有发展基础,充分发挥“民间艺术之乡”的优势,引进投资,引导麦草画等特色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提高质量,扩大规模,注重工艺创新,提升艺术品位,促进特色工艺品产业上档升级。

4、旅游产业

旅游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和新一轮投资的热点。目前,驻马店市的旅游产业链还比较短,产业化水平较低。下一阶段,驻马店可以围绕景区开发进行招商引资,以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延伸旅游产业链条。

(二)驻马店市游客市场分析

游客市场分为非商业游客和商业游客两大团体。非商业游客主要是观赏该地景观的旅行者,商业游客是到某地出席商务会议,考察某一场所或进行商品交易的公务旅行者。对游客来说,城市提供的是一种旅游产品,其吸引力在于城市整体形象。它既包括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也包括休闲、娱乐和文化设施。把城市作为旅游产品来经营可以带动外地人前来游览、休闲、购物,从而带动城市旅游业、餐饮业和零售业的发展。

1998――2012年,驻马店已连续14年成功地承办了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会,先后被评为“跨国公司眼中20个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国城市”、 “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等荣誉称号,不少客商已在驻马店投资兴业,大展宏图,商业游客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同时,驻马店拥有为数众多的优质旅游资源,因此,驻马店市应把非商业游客和商业游客两大团体都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面对不同类型的游客,根据自己旅游产品的特点,有所选择、有所侧重。首先要深度开发市内游客市场。他们既是游客又是住户,既是客人也是主人,他们对本地游有了良好的感受,自然会产生主人翁的自豪感,会介绍自己的亲朋好友来到自己的家乡旅游。省内游客应该被看作目前驻马店旅游市场的主体,对于省内游客的合家短途出游、朋友聚会休闲、自驾游等应重点开发。吸引国内其他省份及国际游客应该作为驻马店市旅游业发展的长远目标,要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努力开拓这一市场。驻马店市拓展旅游市场要突出强调文化与旅游的联姻,以文化促进旅游,以旅游发掘文化,实现文化业与旅游业的并驾齐驱。

(三)驻马店市住户和雇员市场分析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城市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所以住户和雇员市场应作为驻马店市城市营销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市场。对本地住户和雇员来说,城市提供的是一种居住产品,其质量的好坏在于它是否适合居住。是否适合居住包括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社会治安、工作机会、教育机构、生活成本等。一个城市只有提供高质量的居住产品才能留住本地住户和吸引到外部人才。总体来看,驻马店市人才队伍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急需引进高素质人才。驻马店市应用良好的机制、政策、环境培养人才,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壮大人才队伍,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完善人才机制,发挥人才作用,变人口优势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驻马店市出口市场分析

对出口市场,城市提供的是出口产品和生产基地、企业和品牌形象、出口贸易的财政优惠等各项附属活动。而出口市场竞争力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降低贫穷的一个重要工具,它有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增加财富,制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好处,因此各地都千方百计地扩大出口能力。2010年,驻马店市出口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接近9个百分点,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实现正增长的省辖市之一,但出口总值在全省排名中还是处于较落后状态。下一步应逐步加大特色农产品、优势工业品、工艺品在海外市场的开发力度。

三、驻马店市城市营销定位

定位是建立城市品牌的灵魂,准确的定位是城市营销的基础。通过以上对驻马店市情的分析,并借鉴郑州、洛阳、开封等周边城市的定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驻马店市城市形象进行定位:

(一)区域整体定位

驻马店市从性质上讲,应体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生态宜居、宜商城市的特征。本人从城市营销角度提出驻马店市应尽力打造以“驿马”为标志的“宜居、宜商的生态园林”城市品牌。

(二)旅游定位

驻马店市旅游定位要体现“人文自然两脉交融”的景观风貌。构建历史文化脉、自然生态脉两条“人”字形景观主脉,重点开发“一带四区”, 打造特色旅游基地。“一带”指构建沿107国道、京珠高速和京广铁路沿线旅游带;“四区”指岈山生态旅游观光区,铜山、薄山湖旅游观光休闲区,天中文化旅游区,红色旅游、军事体验旅游区。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李斯故里等景观、举办重阳文化节等措施,展现以蔡国为代表的古国文化;通过开发南海禅寺景观,展现驻马店悠久的宗教文化;通过开发梁祝故里,展示以梁祝为代表的民间文化;通过开发宿鸭湖、薄山湖水上旅游线路,展现驻马店“北方江南,中原水乡”的景观风貌;通过开发朱沟革命根据地和杨靖宇将军纪念馆,展现驻马店的红色文化。

(三)投资环境定位

投资环境定位,主要考虑城市产业发展战略定位,驻马店市可以以现有食品加工产业、能源和煤化工产业、医药产业、轻纺产业、建材产业等现有五大优势产业为依托,以最大限度地综合利用、综合开发为手段,突出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延伸产品链条,兴建大型物流配套加工基地。注重培植产品研发创新、产品质量检测、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等较高层次的产业发展创新体系。逐步建设与特色产业相配套的市场体系,形成以特色产品为支撑,集培训、研发、制造、仓储、配送为一体的区域性高新产业基地。

(四)宜居定位

完善中心城区内部绿化系统,改善城区外部生态环境,形成生态网络,将驻马店建设成为生态健全、环境优美、宜居宜商的生态园林城市。

基于以上分析,驻马店市应依托丰富的资源,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准确的选择目标市场和定位,加快城市营销进程,实现本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娟.南阳市城市营销SWOT分析.南阳理工学院学报[J].2010(5):106-109

[2] 邢红央. 南阳市城市营销战略研究[学位论文].河南大学:2009,15-16

篇7

(1)低风险原则。低风险,即保障社保基金投资的安全性,这是基金进入货币市场的最基本条件。只有切实保障基金的安全,才能保证受保人员按时足额领取保障金。因此,社保基金投资必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预测确定一种适度的风险与收益的标准,并严格遵守此标准选择投资对象、方式,进行投资分类和组合。

(2)盈利性原则。社保基金的投入,既要保值又要增值。在选择投资品种时,没有收益是不予考虑的。在实际投资决策中,只有当投资回报率大于通货膨胀率,基金的保值目标才能实现。否则,仅能起到消除基金贬值的作用。

(3)社会性原则。社保基金投资是政府的一笔大规模的支出,这笔支出首先应讲求社会效益,必须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有利于整体经济的结构优化,有利于社会的长期发展进步。否则,收益再高也不允许投资。

(4)高流性原则。社会保障的支付具有连续性,不能延缓,因此要求基金投资具有高流动性。在具体的措施上,可对投资进行事先预测,留足资金和一定的短期支付使用,对中长周期进行统筹安排,使其资金在应付日常支付前提下充分发挥效益。 2 社保基金投资环境分析

要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投资者需要对金融市场的收益、风险及以后的发展趋势做出理性判断,还要综合考虑当时的政治环境等因素。近年来,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无论是市场环境,还是国家政策环境都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但总体上仍存在投资愿望和投资环境的矛盾。 2.1 负利率造成社保基金进行银行投资时的隐性贬值

负利率就是物价指数(cpi)迅速升高,导致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为负。2004年央行《货币银行执行报告》指出,2004年同比价格上涨的递延效应为2.2%。说明2004年即使没有任何新的涨价因素,全年物价上涨也会达到2.2%。考虑到20%利息所得税和物价上涨因素,按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1.98%计算,则实际利率为-1.616%。因此,一向秉承“安全至上,保值增值”理念的社保基金,也无法避免负利率时代所带来的效应。 2.2 金融市场的高风险性

社保基金投资是典型的风险厌恶型投资。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不到20年,国债市场规模小,品种单一;企业债券市场仍未得到发展;股市尚不成熟,股价大起大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规模小,风格不明,运作欠理性,甚至存在“黑幕操作”。统计资料显示,我国股票与gdp的比率仅为20%左右(按总股本而非流通性股本计算),债券与gdp的比率仅为11%左右,而发达国家通常为75%左右。因此,中国股市风险大大高于西方成熟股市的风险。 2.3 国家政策对社保基金投资的影响

国家政策对社保基金投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国家投资银行利率的调整、资本市场的系统风险、投资品种的选择、组合以及投资渠道、程序的选择。目前我国社保基金投资仍存在超比例大额持有现象,社保投资内部机制及投资程序仍要进一步规范。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社保基金投资的风险防范机制,制定完善的保险资金风险控制制度。 3 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分析

《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下面就目前我国社保基金的主要渠道银行存款、债券投资进行一般性分析。 3.1 银行储蓄存款生息 储蓄存

款生息,是指社保基金的专门机构将社保基金的结余全部或者部分采取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定期存款及保值储蓄存款等形式存入国家银行或地方银行,按国家规定利息收取。这种投资方式最大的特点是无风险、安全可靠,具有完全的资产流动性。在我国目前实际收益率为负值的情况下,政府采取以下政策措施:第一,存入银行的社保基金给予保值补贴和加上一定的增值补贴,如我国规定,对存入银行的社保基金给予优惠的政策;第二,国家严格控制物价上涨和银行利率的比率;第三,现行的单利计算方式改为复利计算方式。国家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投资方式。 3.2 有价证券投资

有价证券投资,是指运用社保基金购买国家债券、企业债券、股票等各种有价证券。债券是一种按期取得固定利息并到期收回本金的债务凭证。它一般分为国家债券和公司债券,国家债券是国家举借债务的借款凭证,例如国库券、专业银行发行的国家建设债券、专业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国家重点企业发行的重点企业债券、地方企业发行的地方企业债券等等。由于债券利率事先固定,可以获得固定的、高于利率存款的预期收入,由政府发行,财政作担保,信誉安全性强,在急需用款时,变现能力强,因此它是社保基金投资的有效形式之一。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作为已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的凭证。依享有分红权利的不同可分为优先股票和普通股票,前者根据事先规定的利率取得固定的股息;后者的股息随企业赢利的多少而增减。持有者可以把它作为买卖对象或抵押品的有价证券,并享有利润分红的权利;其优点是利润比较高、流动性强,在通货膨胀时期易保值。缺点是没有政府、财政、银行作后盾,承担经营风险比较大,但是在股票市场比较完善的国家,这种投资项目是保险业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

为保证投资的可靠性,需要采取一定的途径与方法对企业的资金偿还能力、现有经济效益做详细的调查分析,然后作出决策或者选择那些有担保、有信誉的企业,力争获得最大的收益。但其中有些操作性的技术,应注意的是对行业企业债券的选择,即采取分散风险的策略,“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也要求投资者善于识别风险、分散风险。总之,社保基金投资要集中管理与分散使用相结合,既有利于决策机构的统筹安排;又利于保证基金的安全。 4 社保基金投资组合分析 4.1 加大证券投资比例

在收益、风险、流动三者的关系中,基金的投资收益与风险正相关;投资资产的流动与收益负相关。在确保赢余资金流动的情况下,根据各类投资方式在一定时期内的收益率及其稳定性,将这几种投资进行有机的组合,寻找出一组收益率高而且稳定性较好的基金投资组合方式,或者进行分期、分组、分类的分散投资组合。假定2005年社保基金大致有1 700亿元人民币进行投资,选择的范围是年利率为0.06的无风险资产和预期收益率为0.14、标准差为0.20的风险资产,应当如何将1700亿元人民币在这种资产之间进行分配才能取得更大的收益呢?从两种模型进行分析:

(1)银行存款与单一证券资产的投资组合。组合收益率e(r)用公式表示为: e(r)=we(rs)+(1-w)rf=rf+w[e(rs)-rf] 其中,e(rs)为证券资产的预期收益率,rf为银行存款利率;w为投资于证券资产的比例;1-w为银行存款的比例。 则本例中的投资组合收益为: e(r)=0.06+(0.14-0.06)w=0.06+0.08w 当投资组合是由证券资产和银行存款构成时,投资组合的标准差δ是证券资产的标准差δs与其投资比重w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δ=δsw=0.2w 将投资组合标准差代入预期收益率公式得到收益-风险关系式:e(r)=0.06+0.4δ

(2)以证券1、2构成的组合替代单一证券。 w1= ■,w2=1-w1 将数据代入,得到证券最优组合由69.23%的证券1和30.77%的证券2组成。其收益率和标准差为: e(r1)=0.122;δ1=0.146 证券1与无风险组合的风险—收益直线由以下公式表示为: e(r)=rf+w[e(r1)-rf]=rf+[e(r1)-rf]δ/δ1 =0.06+(0.122-0.06)δ/0.146=0.06+0.42δ

可以看出,采取分散式复合投资所得到的收益(0.42)要大于单一的投资组合得到的收益(0.4);从两式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投资组合所得到的收益与所承受的风险成正比,但从我国证券市场前景和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及国际经济环境因素来看,在风险控制允许的范围内,应适当加大风险投资力度,有利于提高基金的整体性收益。为了达到相对风险很小而实际收益最大的目标,在实际的组合中根据具体情况调险投资比例,这是保值增值的关键。 4.2 开辟国外市场

下面讨论一种

国内低风险的资产投资与国外高风险的投资组合问题,其公式为: rm=α·r外股+β·r外债+λ·0.0198/12

篇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事业进人高速发展阶段,电力体制逐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电力供应由紧缺逐步走向宽裕甚至过剩。从宏观的层面来看,产能过剩、电力逐步走向买方市场成为必然。国民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实现软着陆,产能过剩、电力这种特殊产品又必须在生产的同一时间完成销售和使用,市场形势决定了电力企业“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从微观的层面来说,我国自从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电力市场化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厂网分开、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的成立、电力调度交易中心发电竞价上网、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等一系列举措彰示了电力企业开始打破垄断坚冰。2002年末,伴随着国电公司解体、国网南网和五大发电集团公司的成立,发电侧( Generation Side)引人竞争机制。随着国力"[2002]5号文《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精神继续深人,售电侧(Retail Side)事实垄断地位也将不复稳固、即将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因此,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机制的变迁及市场角色的转变都要求供电企业建立全面的营销战略来保障企业长远的、健康地发展。

一、杭州电力市场供需环境分析及预测

总体需求呈现上升态势,但需求幅度逐步缩小,供需饱和迹象显现。杭州作为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3441.5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实现财政收人624.49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三位;市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027元,比上年增长14.6%;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8515元,增长11.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幅分别比上年提高1 .1和2.7个百分点。良好的经济环境、投资环境和持续增长的居民收人水平给电力营销带来了旺盛的需求,使得杭州电力的售电量也连续多年超过10%,“十五”期间平均电量增长16.81%,即使在缺电严重的2004年依然保持了相当高的增速。2007年开始开工建设的杭州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工程势必成为新的用电增长点。全市用电量2007年己达412.73亿千瓦时,增长12.8%。据预测,2015年,我市用电负荷将增为1220"1444万KW,用电量将达到668"811亿KWH。从杭州市的社会用电总量来看,年均增长率逐步下降。经计算分析,2008年杭州市的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433一438亿千瓦时,2012年将达到580一630亿千瓦时,2020年将达到810一910亿千瓦时,其中“十一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1.13%一11. 99% "2008一2012”期间的年均增长率为8.31%一10.02%,“十二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为5.28%一7.03%,“十三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为3.72%一3.94%。由此可见,营销成为必要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二、目前面临的主要不利因素

(一)政府干预因素

政府管电的职能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人被剥离,供电企业失去了计划经济的“保护圈”;由电源性缺电向电网性缺电转变期间政府重视程度下降,导致电网卡脖子与优质服务、正常供电之间的矛盾;电力部门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使得投人产出不成比例,造成资金上的巨大缺口;另外,基于社会稳定考虑,地方政府往往会在电力部门进行停电干涉,由此影响了电费正常回收和企业利益的确保。

(二)替代品因素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天然气、油、煤等可替代能源与电力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尤其国家加大了对洁净能源天然气的开发和使用力度,“西气东送”已经实现,目前杭州燃气集团已经关闭煤气厂,全部转为天然气供应,热值大、费用也不高,性价比较好,这将对电力消费带来很大威胁。另外,一些地方小水电小火电和企业部分在电荒时期添置的自备油机也正在挤占大电网的市场空间。

(三)消费者因素

随着居民客户收人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对电力产品的差异化需求日益明显,客户已经不满足于能用上电,而发展为要用高质量的电能产品。这就需要供电部门保证电网稳定,杜绝用户损失导致索赔的事件发生。如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内高科技行业云集,不少企业从事微电子、电脑芯片生产,这对电压波动范围、供电频率、谐波状况、畸变率要求相当高,一旦超标将直接导致数控机床和生产线生产出大量次品废品,损失不可估计。

三、针对性营销战略

新的市场环境要求供电企业必须依靠创新求生存、靠服务求市场、靠质量求效益。根据对杭州电力市场的动态分析,我们制定“以成本领先为基础,以机制创新为手段,有效运用灵活价格,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的营销战略。

以成本领先为基础,就是要遵循“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竞争原则,通过降低成本挖掘潜在利润。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化电网结构、降低线路损耗。电力传输过程中的损耗不可避免,但是可以通过网架改善、设备更新等手段来进行有效的控制。杭州市电力局2007年总售电量为353亿KWH,线损率为1.8%,即线损电量约6.35亿KWH。如果能降低0.1"0.2%,则每年可以节约0.35亿一0.70亿KWH,按2007年平均电价0.64元/KWH计算约为2240"44.80万元,相当惊人。目前杭州电力局每年投巨资进行电网改造,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要有效控制管理成本。目前应用SAP系统,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避免浪费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三是要加强风险控制、提高电费回收。这样即有利于资金的高效运作,又提高了资金的安全性,降低金融财务成本支出。

以机制创新为手段,就是要根据营销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改进经营销售方法,体现营销思路与市场竟争的匹配性和超前性。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观念创新、组织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内容。技术创新就是要充分运用发达的电子网络系统建立用电信息共享机制和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网络系统,完善需求侧负荷管理技术支持系统,从而以科技创新带动优质服务。观念创新就是要树立整体营销和全员营销的思想观念,让营销的意识贯穿于生产、服务、销售全过程。组织创新的重点就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在各个环节建立有一效的激励机制、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要以消费者为中心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组织机构和以客户服务中毛、为依托的优质服务体系。机制创新就是要以营销费用保证制度为依托,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建立电力营销机制;根据客户需求,创新用电方一式和电价机制;根据负荷情况,大力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最终达到提高社会用电水平和终端能源占有率,推进电能的有效利用等目的。

有效运用灵活价格,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商品电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有率、不断开拓新的用电市场和刺激电力需求,从而缓解买力一市场和可替代能源的双重压力。目前市场电价现状旱现出不合理的一面,主要体现在相对电价较高和行业电价扭曲两大方面。杭州目前非峰谷表的居民电价每度0.53元,按照一个家庭每月250度计算,电费支出占到家庭总支出的近50}0,而美国电价仅每度0.085美元,电费支出仅占家庭总支出的0.4%。另一方面,与国外相比,上业电价在行业电价配比中明显过高,这些都不利于电力市场营销。灵活用电价格,既有利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能源的充分利用,又有利于电力市场的拓展和电力需求的增长。我们可以采取分时电价、超基数优惠电价、顾客细分电价、折扣电价等不同的售价方式,提升资源利用率,开拓电力营销市场。

提供全方一位的优质服务,要针对电力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同时性的特点,从售前、售中、售后全程提供一切可能的服务以使用户满意,令用户放心选择供电企业直接作为其电力供应商和电力销售商,从而也有效排斥了替代品的购买诱惑。可靠的质量是提供优质服务的核心,便利的服务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先决条件。目前杭州电力卖方市场上“一处三中心营销处、客户服务中心、电费帐务中心和计量中心)营销体系模式已形成,它从营销与市场接轨的出发点来考虑,推进营销模式的集约化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电网生产经营特点、整体协同运作的管理机制,是提供优质服务的组织保障。要大力推广以全国劳模史文斌命名的“阿斌服务队”金字招牌的影响力。当然,及时高效的电力抢修,完善合理的自然灾害、事故的应急机制等,都是优质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9

1.1优势(Strengths)1.1.1体育自然旅游资源优势湘西州体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许多旅游资源都具有地方特色和垄断性地位。其中,体育自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州总面积15.462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63.5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60.50%[3]。境内高山峻岭、谷荫溪湍,洞幽道静,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00多座,大山溪河1000余条,这种独特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体育旅游独特的绝佳场所。湘西州的体育自然旅游资源分为陆地体育旅游资源和水上体育旅游资源。陆地体育旅游资源可被开发许多旅游产品,如攀岩旅游、登山旅游、森林旅游、自行车旅游、森林狩猎旅游、洞穴探险旅游、徒步旅游、穿越峡谷、蹦极、滑翔、无线电测向和定向越野等。水上体育旅游资源可进行漂流、游泳、划船、划艇、垂钓、龙舟竞渡、温泉浴和山地跳水等旅游产品的开发。1.1.2体育人文旅游资源优势湘西州体育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垄断性的另一突出点体现在体育人文旅游资源上。州内总人口265.55万,少数民族人口198.07万,占总人口的74.58%,主要是土家族和苗族[3]。他们在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缔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据有关资料显示,州内拥有八人秋、荡秋千、踩高脚、茅古斯舞等120多种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这些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集娱乐、健身导引术、、民风民俗、舞蹈艺术、神话传说等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参与、观赏、医疗健身、休闲娱乐等社会价值。它们以鲜论文格式明的民族品格、独特的文化内涵、浓郁的原始气味、浑厚的历史氛围、显著的地域特色、欢快的生活情调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对国内外游客将产生巨大的诱惑力。1.1.3区位优势明显湘西州全称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西部,旅游交通便利。北有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南有贵州铜仁机场,南邻湘黔铁路和302国道。枝柳铁路穿行永顺、古丈、凤凰、吉首四个县市,209、319国道(如今改建成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99%的乡镇和65.5%的村寨通了公路,州内各景区及州外各景区之间的联系便利[4]。目前,正实施着凤凰至大兴二级公路、常德至吉首、重庆至吉首、张家界至吉首的高速公路的建设,这就使景区的可进入性较好。湘西州与鄂西南、渝东南、黔东北毗邻,同武陵源、五强溪凤凰山、怀化、重庆、焚净山旅游区紧邻,并且有较强的互补性,有利于资源的整合。

1.2劣势(Weaknesses)1.2.1开发资金短缺湘西州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8个贫困片之一,永顺、保靖、花垣属国家级扶贫县,吉首、泸溪、凤凰、古丈、龙山属省级扶贫县,全州经济实力在全省各市州中居于末位。因此资金紧缺一直影响和制约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1.2.2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没有得到统筹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是湘西州一座丰富的宝塔,州内德夯国内外景区、凤凰古城、王村等旅游景点都已经把目光放到了这座宝塔上,相继开发了摆手舞、咚咚舞、苗鼓舞、接龙舞、椎牛舞、铜铃舞等旅游产品。从理论上来讲,每个景点开设的项目应有所侧重,不应出现简单的重叠。而从目前来看,各个旅游景点在项目开发时忽视了周边兄弟省市和地区也拥有可替代的资源,出现了简单的低水平的重复和雷同。另外,有一些很有开发价值的民族体育资源还没开发整理出来,它们还只是停留在一般的传统体育活动上,其经济价值没有得到体现,缺乏统一规划。1.2.3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匮乏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湘西州体育旅游发展的最大瓶颈。体育旅游产业部门缺乏高素质的体育旅游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经营方式陈旧,经营内容单一,营销理念落后,创新意识薄弱。体育旅游项目策划单一,档次不高,体育旅游产品没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1.3机会(Opportunities)1.3.1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为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机遇,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向第三阶段战略目标迈进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大力发展旅游业”已明确纳入了西部大开发的五大工作重点之中。在西北五省党建工作和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要加快发展步伐”。2000年,中央政府决定发行两批旅游国债,共12亿元,其中已落实的8亿元西部地区占了70%。2000年6月9日,湘西被国务院划进西部大开发范畴之内,西部大开发一系列优惠政策给湘西州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机遇。1.3.2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世界旅游组织和国际奥委会2001年2月22~23日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市联合召开了“世界体育与旅游大会”,这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拓展了巨大的空间也为旅游业提供了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发展动力。体育旅游从此得到空前的发展,体育旅游消费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同年,中国体育局和国家旅游局把2001年的旅游主题定为“中国体育旅游年”,并推出了新疆、内蒙古那达慕大会,黑龙江冰雪旅游,郑州太极拳团体表演,大同国际滑翔节,塔克拉玛干徒步探险,泰山、华山登山游等60项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体育旅游活动和11大类80个专项体育健身旅游产品和线路。此举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各种消费群体对体育旅游消费的热潮。湘西州人民在这种大好的社会环境下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其体育旅游的发展,如“猛洞河国际漂流节”、“德夯国际攀岩比赛”、“神秘湘西之旅”、“吉首德夯苗鼓节”、“永顺土家族社巴节”、“穿越飞虎洞”等,2002年湘西州总接待旅游者253110人次,旅游收入达26868多万元,创汇2

2.85万美元。2003年旅游者达2757003人次,旅游收入达36401多万元,增长了35%。1.3.3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群体增多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根据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人们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会逐渐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会追求更高更深层次的体育旅游消费。特别是2003年的一场令人恐怖的SARS让人越来越懂得珍惜生命珍惜健康的可贵性,这就使得体育旅游有着更多的发展空间。1.3.4入世的正效应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旅游接待国和第四位的客源输出国。无疑,中国入世也给湘西州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加入WTO,有利于优化旅游环境、有利于与世界接轨、有利于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旅游开发与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国外旅游市场,增加国际客源。

1.4威胁(Threats)1.4.1国内体育旅游产业竞争越演越烈体育旅游是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进步而出现的朝阳产业,它可以增收创汇,平衡国际收支;回笼货币,平衡国内供求;提供就业岗位,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因此,各省、市、地区都纷纷注意到了这块硕大的蛋糕。湘西州体育旅游业还刚刚起步,其竞争力还很薄弱。云南、四川、青海和广西等旅游大省以及旅游发达的张家界势必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1.4.2论文格式入世的负效应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的国家,潜在的旅游市场巨大。加入WTO后,国外旅游公司会对我们国内旅游市场虎视眈眈。目前,美国运通、日本交通公社、德国基比克等国际旅行社已经进入我国旅游市场开展相关业务,并对我国国情和旅游市场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这些国际知名旅行社将利用雄厚的资金、先进的信息技术、完善的管理机制和优质的服务,抢占市场分额、树立品牌、吸引优秀人才,这无疑会对湘西体育旅游的市场产生极大的冲击。超级秘书网

2湘西州体育旅游业发展战略的SWOT矩阵构建

综合湘西州的内外环境分析,明确了湘西州体育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和机遇、威胁,在此基础上,构建其发展战略选择的SWOT战略分析矩阵,旨为湘西州体育旅游发展制定合理的战略而提供选择。

参考文献:

[1]陈文英.探析我国体育旅游[J].湖北体育科技,2003,23:298~302

[2]陆元兆.广西民族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J],体育学刊,2005,11(5):25~28

[3]湘西自治州统计局.湘西统计年鉴[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3

[4]陈福义,等.湘西旅游发展战略的匹配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4(5):99~101

[5]周运渝,等.试析武陵山区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328~330

[6]李喜来.陕西体育旅游现状及发展机遇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9):1191~1192

篇10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WEI Wei

(Business School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AbstractFor the problems in human capital of new rural investment, with status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in rural areas, we proposed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e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一个国家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是决定这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对于当前我国农村,农民的综合素质在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农村政治民主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

1 人力资本投资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农民要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地位,必须具有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他们具备发挥主体地位所需要的基本素质,这主要包括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水平和文化道德修养等等。如果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不能满足其发挥主体地位的需要,那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事业必将受到很大的阻碍。

1.1 人力资本投资是实现农村物质文明发展的关键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农民的知识、技能、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资本的增加更重要,人力资本才是改变传统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决定国家贫富的关键。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科技和管理水平,改善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是现代农村物质文明发展的关键。因此,我国必须从培养新型农民入手,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从而实现新农村建设物质文明的发展。

1.2 人力资本投资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新农村建设是要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水平,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保持传统美德,摒弃落后的遗风陋俗,还要注重培养农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农民进行引导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体育、艺术等素质修养和法律意识,培养农民文明健康的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以人为本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力资本投资能够增强农民追求新知的精神,帮助农民从思想上破除迷信观念及创新精神,有利于解放农民的思想观念,树立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务实精神。因此,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1.3 人力资本投资是推动农村生态农业建设的前提

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需要农民具有较高的知识技能和科学文化素质,而人力资本投资则有助于推动农村生态农业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增强农民的生态意识,树立农村可持续发展观,改变过去单纯追求GDP指标的增长为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而且促进农民民主法制观念的普及和提高,提升农民对农村环境的知情权、享受权、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民主参与权。

1.4 人力资本投资是确保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保障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中在村民自治的组织原则下对农民民主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出的要求,是农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主体地位的组织保障。当今是信息时代,知识和信息更新加速,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增加,这就要求农民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农民不仅要掌握现代农业知识、还要具备基本的政治理论素养、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些是政治文明的要求,也是农民参与农村民主管理活动的重要前提。进程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在改革的实践中,通过教育大力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和民主素质,引导农民树立主体观念,行使当家作利。

2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现状

就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现状而言,在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形成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人力资本总量严重不足,且投资过程中性别歧视现象严重,这导致很多农民不仅文化程度低,而且技术素质差,缺乏基本的现代农业技能,并且“重男轻女”思想导致农村女性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远远低于农村平均受教育程度,影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整体存量的增长;其次,政府对农村教育投资的基础薄弱,人力资本投资的基础设施不全,且农村学校的学费等各种费用逐年增加,导致很多贫困家庭的子女上不起学,教师因工资问题而流失;再次,农民的人力资本自我投资观念滞后,只重视普通教育不重视职业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缺乏积极性且形式局限于基础教育,而高素质农民在城乡人力资本机会和收益不平等的驱动下从农村流向城市,导致投资收益的“外部溢出”现象严重;最后,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社会人力资本投资的区域不平衡,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依靠其区域经济地理优势、经济实力和财政支付能力优势,其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力度较大,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村收入普遍较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较少,这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区域不平衡的最直观体现就是我国西部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比西部农民要低许多。

3 促进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层面,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必须构建一套农民自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扮演决策者和实践者的角色,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探索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有效途径是十分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3.1 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型城乡关系及区域投资流向

目前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现状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这就要求政府废除城乡分割的旧体制,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城市和农村之间人力资本投资的协调性和平等性,保证农民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对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想法设法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和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提高,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大批优秀的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创造前提条件,促进经济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并且,政府需要调整投资流向,给中西部地区农村教育以财政倾斜,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中西部地区农村的教育和培训,给中西部地区的农民以更加平等的发展机会,既可以让他们通过人力资本积累发展当地经济,又可以让他们有能力捕捉到非农就业的机会和把握劳动力市场的信息,降低劳动力转移的难度,从而实现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

3.2 推进国家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制度和投资方式

我国的教育开支远远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农村地区的公共教育经费比重则更低,新农村建设目标对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客观要求,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刻不容缓。首先,落实教育成本分级负担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资体制。其次,建立弱势群体的补偿政策机制,加强对弱势人群的补偿力度。最后,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鼓励城市的教师到农村授课,促进城乡教师交流,同时解决农村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应该不断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同时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才能吸引和留住素质较高的优秀教师,提高农村师资力量。

3.3 完善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政府需要通过政策措施确保农村人力资本的“双向流动”,既鼓励农民向城市或城镇流动,也要引导外出创业成功的农民向家乡回流。这样既可以促使进城农民积累人力资本,又可以发挥回乡农民技术、资金、管理知识的优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并由此带动家乡农民人力资本的提高。在引导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方面,要发挥各级政府、农民、用人单位三方面的积极性,切实加强对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劳务输出和城市流动就业的配套管理、服务体系。在户籍管理制度上,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民在城市和小城镇安家落户,改善农村剩余转移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环境,减少农民工流动的障碍,清除各种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在引导创业成功的农民向家乡回流方面,应突出营造良好的环境,不仅尽量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状况,要把他们看作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尊重其劳动和创造。另外,农村基层政府要通过财政补贴或政策支持等方式大力支持和发展农民就业中介组织,通过这类社会服务组织的引导,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

3.4 建立以财政为主的、多元化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体系

从长远来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成,建立“政府主导、多方筹集”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应该培养农民的自我人力资本投资意识和投资的积极性,让农民成为在其投资能力范围内的自身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之一;其次,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市场正常有效运转,促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方面正常化、规模化和持续化开展。比如,可以从满足市场需求和尊重农民意愿出发,相关部门与科研院所、用人单位积极合作,建立“订单培训、企业参与”的培训机制,以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拓宽农村职业教育的投资渠道,走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的路子。

参考文献

[1]李建民,张世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河北大学学报,2007.2.

[2]刘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本缺失及其弥合[D].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7(5).

篇11

一、海南钛矿企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s)

由于具有相对较为充足的锆钛资源储备,海南从80年代起就开始有企业从事锆钛矿的开采和加工,充足的资源储备和良好的市场环境为钛矿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锆钛资源储备充足

海南省的石英砂矿资源储备量位列全国之首,锆英石和钛铁矿的保有资源储量共计2203万吨,同列于全国之首,海南省的锆钛砂矿是在国内具有明显优势的矿产,近年在浅海海域已发现和圈出8个成矿远景区,初步预测可采的资源潜量将超过陆地。

2、人力资源相对充足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海南钛矿行业聚集了一批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技术工人和管理者,这些人员通过自身的经验积累,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钛矿开采、加工技术,这是钛矿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海南钛矿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形成稳定的员工队伍,一般均为员工提供了现代化的生产与办公环境,车间装置抽、排风设备,空调机、电脑、宽带办公区,人性化的生活环境,员工住房全部楼房化,配备标准的灯光篮、排球场,乒乓球室,演艺舞台,以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良好的生活与工作设施保障了员工的生活,这有利于提升企业员工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使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努力工作,从根本上保证了海南钛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海南钛矿企业发展的劣势(Weaknesses)

1、企业缺乏独有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要想健康、良好的发展,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其发展战略、用人机制等等,只有被他人认可的企业文化才是良好的企业文化。海南钛矿企业因以家族式企业为主,企业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在决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企业领导者的能力要求非常高,这就导致难以形成特有的企业文化。

在这种家族式企业中用人机制也不完善,权力大都集中在家族成员手里面,家族式企业主要是一个人说了算,缺乏有效的监管,很多高层管理人员是亲戚和朋友,并非通过真正的选拔,很难在基层员工中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2、技术缺乏,致使企业无法对锆钛资源进行深加工

对任何种类的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一定需要技术的支撑,虽然海南钛矿企业主营业务之一就是矿产品加工,但是仍然还处于初级产品阶段,离真正意义上的深加工差距甚远。矿产深加工受到多方面因素决定,诸如矿床的准确规模大小、产品市场的需求状况、产业政策是否支持等等,但最重要的还是技术。

目前海南省的锆钛矿企业对矿产品的加工主要都是对原矿进行初选后形成成品矿,将锆钛相互分离,再销往岛外各地进行深加工。钛具有一系列非常优异的特性,是航空和航天工业发展需要的重要原料之一。但是钛应用到航空航天工业上,用量非常小,即使企业能生产这种产品,也必须要考虑市场需求有多少的问题。即便是高尖端产品,但实际市场需求量很小,企业要想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必须要上马一套深加工的设备,这导致生产成本很高,企业自然不愿意。

但是要想使海南钛矿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必须要引进高科技的设备与技术,因为锆钛这种不可再生资源开采年限是有限的,不能为了追求眼前利益,仅仅是将开采来的锆钛矿产资源进行初加工就销售出去。可以结合海南目前的战略地位,与一些潜艇生产公司和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合作,为其提供材料等。

3、锆钛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虽然海南省锆钛资源丰富,但是就全球资源分布而言,仍然是匮乏的(见图1、图2),加之锆钛矿产资源有其本身的不可再生性,过度开采,利用不恰当就会白白浪费。海南钛矿企业是以锆钛资源的开采、加工为主营业务,所以必须要注意合理开采,加大其对这些矿产资源的深加工。

中国的锆英砂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1%(见图1),而中国的钛矿储量在世界钛矿量的第七位。作为一个资源消耗大国,这些数据对我国矿产企业的发展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三、海南钛矿企业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ies)

1、投资环境分析

首先,电力资源充足。海南电网并入到南方电网之后,海南电网已通过500kV联网工程与南方电网主网实现连接,形成环岛220千伏主网架,全省建成投运220千伏变电站16座、容量366万千伏安。企业生产所需电量都会得到满足而且价格低廉,这样在成本上会得到一定的控制。

其次,交通便利。虽然是作为一个岛屿,但海南自建省办特区以来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在省内,环岛高速公路网和东线高速铁路已建成通车,西线高铁正在建设中;与省外的交通上,海口、三亚两大国际机场,密集的航线网络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快捷方便的交通保障;粤海铁路通车为海南钛矿企业对外交流与物流创造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最后,通讯便捷。据统计,海南程控电话可以实现与国内上千个城市以及一百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连接,通讯网络畅通。

2、软环境不断得到加强

首先,办事程序简化。近年来,各级政府要求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特别是十以后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减少了办事环节,全面实行直接办理制、社会服务承诺制、窗口服务制。依法依据办事,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为钛矿企业在获取采矿资格证时简化了从申请到审批之间的程序,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其次,政策优惠。海南省政府加大力度招商引资。海南省本身起步比较晚,所以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所以要依靠这些企业的发展来带动全省的经济,首先政府在政策上要给予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岛外资金和一些先进技术来促进他们的发展,达到“双赢”的局面。

最后,社会治安保障不断提升。特别是近年来,海南的治安和社会安定不断提升,市民遵纪守法,生机勃勃,经济繁荣,呈现一派祥和景象。良好的社会治安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到海南工作和投资,另一方面能保证原有的人们能安心在这里工作。

3、锆钛产品市场前景良好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海南岛正在走向国际大舞台,对于海南钛矿企业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国际市场的行情来看,由于受到下游行业强劲发展势头的拉升影响,锆钛精矿初级产品和锆钛深加工产品具有一片大好的市场前景,其中市场用量最大的颜料行业(钛白粉)的需求预测是稳步上升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国际颜料行业2012—2015年将保持平均3%的需求速度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乃至全球高科技的发展,对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锆作为一种稀有的金属,抗腐蚀性能十分惊人、熔点极高,在原子能、航空航天、核反应、军工等领域广泛应用。在“神舟六号”飞船上使用的钛产品耐高温、抗腐蚀,但在抗腐蚀性上仍远不如锆,钛的熔点在1600度左右,而锆的熔点则达1800度以上,二氧化锆的熔点更高达2700度以上,作为航空航天材料,锆在各方面的性能上远优越于钛。二者在军工方面(主要是航天事业和航海事业上)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这为以开采锆钛矿产资源为主的海南钛矿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由此可见,现在国内外对锆钛的需求量日益加大,未来市场价格也不断上升,产品市场的前景趋好,是海南钛矿企业积极开发锆钛矿产资源的有力驱动因素,但是与此同时海南钛矿企业也必须考虑到锆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所以不能盲目开采,必须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和与在这方面有着先进技术的公司企业合作,以期充分利用资源与技术优势,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海南钛矿企业发展的挑战(Threats)

1、定价权缺失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锆钛资源总储量在全球排在第7位,而海南省的锆钛资源又在全国排在首位,从存储量来看,海南岛的战略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但是长期以来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在世界市场上,只要中国买哪种原材料,那种原材料就会涨价,相反,要是大规模卖某种原材料,那种原材料的价格就会大跌。锆钛产品出口也存在这样的尴尬境况,锆钛产品的价格完全受制于他国,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在矿产资源方面的定价权缺失。

从广义上讲,定价权是影响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能力。针对我国,就是要能够在合理的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中发挥积极的影响力,避免遭受重大的经济利益损失。在微观上,就是要我国的企事业单位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在国际贸易中为自己争取有利的地位和外部环境,进而有效管理国际市场价格风险。

从上面我们也可以看出,海南的众多锆钛矿企业存在着守着富矿却“吃不饱”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进口,在定价权缺失的情况下,要想真正发展壮大起来,很容易受制于他人,从而导致成本上很难控制。

我国虽然是锆钛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是进口量远大于出口量。在图5中,以海南文盛矿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矿业企业在全国进口量排名中居首位,这与海南省锆钛资源居全国之首不相符。所以,鉴于此,海南钛矿企业应该合理开采,有计划有步骤地可持续开采并进行深加工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出现此类情况。

2、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

众所周知,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自1988年建省以来,海南的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总的来说,由于建省晚,基础差,发展速度较慢,目前海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排名还是比较靠后。虽然海南省的工业经济发展不是很快,但是海南生态环境好、风景美,这是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

尤其是推出建设国际旅游岛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是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所以按照这样的定位,生态环境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钛矿产品市场价格上涨,一些不法分子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海南万宁、文昌等地非法开采国家钛矿资源的现象非常严重,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危害:一是破坏了自然资源,二是污染了环境。非法采钛肆意乱采滥挖,严重破坏和浪费了钛矿资源,毁坏了林地,埋没了农田,污染了河流和海域。据调查,海南万宁市东澳镇新群村海域由于非法采钛,已造成海底矿床严重破坏,海岸线受到侵蚀,水质严重污染,鱼、虾等海洋生物种类逐渐减少。该村大太洋面积7800亩,是万宁主要产粮区之一,因非法采钛毁坏农田严重,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现在大太洋丢荒面积达700多亩。非法采钛也使分洪口河堤撕裂达10多米,给汛期留下极大的隐患。

针对这些现象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更加严厉的环境保护政策,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也会限制一些采矿企业,为其发展提出更高的环保要求。

五、结语

SWOT分析法综合分析了海南钛矿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与外部所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发现海南省锆钛资源丰富,这是海南钛矿企业发展的首要条件,虽然目前企业规模均不大,但是成长空间比较大,可以联合岛外实力雄厚的以锆钛加工为主的矿业企业,在资源、技术、资金等方面相互合作,形成一个以锆钛资源开采、加工、深化、销售一体化的一个产业聚集地,壮大实力,成为支持海南省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凭借海南国际旅游岛这个平台,提高其在岛内乃至全国的竞争力,走出岛外、国外,逐步掌握关于锆钛资源、锆钛金属产品的定价权。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其对锆钛资源的开采率,实现海南钛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向东、逯福生、贾纮、郝斌、马云风:2007年我国钛矿物的进出口情况[A].全国钛白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8.

[2] 张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利用红格钒钛磁铁矿的实践与展望[A].中国矿业循环经济论坛(2007)论文集[C].2007.

[3] 胡田贵:凉山州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前景的探讨[J].决策咨询通讯,2003(4).

[4] 杨民乐:特殊环境下的钛白发展观[J].中国涂料,2009(1).

[5] 宁兴龙:乌克兰实施钛工业发展计划[J].钛工业进展,2001(6).

[6] 徐高栋:新形势下的中国钛白行业[J].现代矿业,2010(4).

[7] 毕胜:中国二氧化钛和钛工业的形势及发展分析[J].现代涂料与涂装,2005(2).

[8] 宋国明:中国企业赴越投资矿业的前景分析[J].国土资源情报,2007(4).

篇12

金融生态圈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功能不畅,都会影响整个金融生态圈的良性循环或金融业的运行效率。重视和加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无论是对金融业的发展还是对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才能对经济社会各方面有宏观、透彻、准确的掌握,能带动整个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金融业控制着国家的信贷资源,只有加强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把个体微观经营行为与整体宏观经济发展要求相结合,才能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就是要推动金融业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通过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可以更好地发挥金融融通资金、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作用,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其次,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维护金融稳定和完善公司债券市场的重要保障。从金融生态的角度看,政府、公司属于环境因素,但从政府、公司等角度看,金融业则是它们的环境因素。金融风险的累积不但削弱了金融职能,而且也影响到金融业的正常发展。更严重的是金融风险的累积最终可能引发金融危机,这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这场次贷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暴,导致全球闹股灾,从而使很多国家的金融生态环境恶化,市场对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体系失去了信心。因此,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不仅是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保障。

最后,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社会诚信的重要载体,是对债权人的保护。金融业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特殊行业,金融生态状况折射了社会诚信水平,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构建诚信社会的强大动力。金融生态建设和金融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将为自身和社会诚信建设创造条件。同时,金融生态状况的改善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良好的诚信机制。在公司债券市场上,无论是信息披露还是信用评级,如果缺乏诚信基础,那么就不具有存在的价值。尤其是投资者在债券市场获取信息方面不占优势,其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只有诚信才能构筑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所需的生命线,让投资者和融资者在公司债券市场上能够进行理性的博弈。此外,良好的金融生态是促进社会充满活力的重要力量,还能实现动态平衡,有效控制金融波动,降低不确定性,有利于推动金融市场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二、海南省金融生态环境分析

目前,海南的金融生态环境在金融产业体系的外部和内部都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海南省的金融产业体系的外部环境没有形成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依据金融生态环境内涵的界定,金融产业体系外部环境主要包括法律环境、地方政府和区域经济发展基础三个方面。在区域法律环境方面,尽管改革开放已进行了很多年,但海南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权力至上、以权代法的做法仍随处可见。我国的法律基本上是以粗线条为主,这为执法者在具体操作中留有很大的自由度。基层地区的许多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此原因造成的。有关金融业运作的全过程,如产权、进退出制、创新、整合、监管、重要业务、自律、保护、破产等方面尚存在许多法律空白。在地区层面,配合国家已颁布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及结合地区特点制定的法规还很欠缺。在地方政府方面,海南省地方政府的观念既表现为仍较保守,又表现为急功近利,即对新事物、新体制、新做法吸收较慢,且不能将之与地区区情有机结合,眼光短浅、图省事、图政绩、摆花架子,缺少长远打算。在经济基础方面,海南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较长一段时期内,由于历史包袱拖累造成了改制缓慢、改革滞后,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均较慢,这在相当程度上阻滞了金融产业的正常发展和金融业创新成果的出现。

另一方面海南省金融产业体系内部环境也阻碍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的形成。在区域信用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信用体制不完善和信用意识淡薄。海南省信贷征信体系的建设基本上不能成为银行系统对贷款风险进行有效评估的基本支持和重要依据,这使海南省对其内部资金不能进行有效利用,从而形成内部资金通过总行一级的资金池流向其他地区,严重阻碍了其他地区的资金向海南的正常流动和授信程度,从而总体上导致海南省在经济振兴过程中的资金“瓶颈”。

另外,由于海南省信用环境欠完善,银行无法对贷款风险做出合理评价,骗贷、三角债、逃债、虚报、隐瞒等事件屡屡发生,从而导致海南省金融业的发展非常滞后。在区域金融产权方面,以国有银行制度为主是我国金融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建制、运行和管理监督等方面,渗入了较浓厚的国有银行管制的色彩,这是在新时期金融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的金融产权制度不明晰问题。由于金融产权不明晰导致产权关系不清,进而引发风险承担责任人不明确和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等市场化运作机制不能有效落实。在区域金融机构方面,海南省的金融机构主要仍然以国有独资四大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为主,支撑经济、社会事业的运行,缺少引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区性银行机构。在区域金融中介方面,海南省为银行提供服务或与其业务相匹配的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及会计师、律师、财务师、审计师事务所不仅数量有限,而且整体水准和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三、海南省金融生态环境缺失对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

海南省金融生态环境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遭到严重破坏,金融体系失去平衡,金融机构、司法环境、执法环境、信用环境等不同程度恶化,导致地方金融有效供给严重不足,信贷供求缺口问题突出,地方经济在严重“缺血”的状态下低效运转,金融生态系统的效能难以正常发挥,严重制约了经济增长,导致了海南经济在沿海开放城市中一直处在欠发达状态,各项经济指标一直在沿海开放城市中排名靠后。金融生态环境的缺失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对海南省经济形成制约:一是地方企业获取贷款困难,成长完全靠自身积累,以致企业规模小,发展速度慢,始终达不到规模效益;二是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来源,招商引资受阻,无力承受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全球产业链的转移,海南省外资投入在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显著减少就是很好的证明;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缺乏金融支持,就缺乏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四是投资环境退化,难以吸引外部投资者进入。以上这些制约因素,使海南省经济金融生态链陷入“金融生态环境恶化金融业严格控制信贷金融业务和盈利水平低下金融机构收缩业务和网点地方企业成长受阻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恶性循环。这种“累积性恶性循环”使得海南省经济增长一直受到金融生态环境缺陷和金融生态效能弱化的制约。虽然九十年代后期以来,海南省政府尽最大努力重树沿海开放地区经济金融形象,但信用重建需要时间积累,地方经济的恢复却时不我待,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金融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的重建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四、构建和谐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促进海南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适时增加有效信贷投放。要全面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准确把握市域经济运行的

特点。正确处理防范风险、发展业务和支持地方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着力搞好信贷结构调整的同时,适度增加有效信贷投放,建立起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机制。首先,要在继续保持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成果的基础上,正确审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过热迹象不明显的地域特征,在加强调控的同时,要注重引导支持,防止信贷的过度萎缩;其次,应增强宏观意识,跟进研究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变化趋势,准确把握银行业运行情况和风险状况,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市场分析,避免贷款投放的盲目性,倾力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最后,应继续调整与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地方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适时、适度地调整和优化信贷投向,积极向上争取授信额度,适当放宽对企业的评信标准和限制,降低门槛,进一步扩大信贷投放,在调整和改造过程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亮点”和“绿洲”,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二)优化经济金融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和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一个金融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必然是最吸引资金的“洼地”。构建和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一是要建设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要培养信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金融意识和诚信意识。重塑新型银企关系,对改制后中小企业、私营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同时,要树立起新的、长期、互信的银企关系,对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进行严厉制裁,从根本上杜绝逃、废、赖债劣迹的发生,维护银行债权;二是要建设良好的政策环境。将银行业作为地方的一个优势行业,把支持银行业的发展作为扩大招商引资的一项重要举措,支持银行业提高资产经营质量和经营效益,为金融机构向上级行争取更多的信贷规模,开辟信贷投放绿色通道提供政策环境;三是要建设良好的法制环境。严厉打击涉及金融领域的各类违法行为,加大案件执行力度,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四是建设良好的舆论环境,充分利用新闻部门的舆论宣传优势,坚持从正面宣传报道金融政策、金融环境和金融经营管理情况,为金融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三)加强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合作,共同创建宽松的融资环境。可以由政府牵头做大、做强现有的担保公司,完善担保机制,健全贷款担保制度,积极引导和推进形式多样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社会法人,特别是那些有一定规模、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负债率低的民营企业之间成立信用担保机构和发展担保业务,发挥对民营经济融资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解决民营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要督促有关部门简化抵押评估、登记、公证等手续,降低收费标准,努力解决民营企业抵押难的问题。同时,政府应协调各经济管理、司法、新闻宣传和金融等部门,扎实开展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教育企业强化信用意识,重诺守信,在全社会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还应建立民营企业信用评价机构,根据全市民营企业信用信息,对民营企业做出综合评价,实现信用信息共享,逐步完善信用登记、信用评估、风险预警、风险管理等企业信用评价功能。对于通过国企改制来的民营企业,要将改制后的民营企业与改制前的信用区别开来,注重考察新企业的信用。另外,政府还应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管理,鼓励组建行业自律性组织,如行业协会或行业商会等,对民营企业自身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进行培训。要监督和管理民营企业,注重增加积累,提升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切实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帮助民营企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从经营机制、经营策略、组织管理、自身素质等多方面进行提高,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行业协会内部企业的联保作用,从根本上改善区域融资环境。

(四)强化银行业经营管理,提高风险防化能力。一是要紧紧抓住海南省目前良好的机遇,用好、用足、用活中央已给政策,采取超常规手段加快处置不良资产,消化历史包袱。要拓宽信息渠道,抓住政策导向,及时向上级行反映实际情况和风险程度,积极争取核呆指标,最大限度处置不良贷款;二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采取转让、打折出售、打包处理、租赁、招标、拍卖等方式直接处置不良贷款。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动区域性资产重组和置换,盘活不良资产;三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相关责任,坚持常规手段“抓降”,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四是加强贷款分类监管,要真实反映资产质量,既要敢于亮底,又要积极处置,要进一步加大对恶意隐瞒不良贷款行为的处罚力度,切实防范不良贷款反映失实造成的风险。

(五)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海南省应针对中小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发展快、资金需求量大的实际,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贷管理机制。首先,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明确中小企业信贷职能部门,培养中小企业信贷专门人才,完善适合中小企业信贷人员的业绩考评和绩效挂钩体系;其次,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估标准,对中小企业的评估和信用评级应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注重对成长性指标考核,突出对业主个人的信用评级以及对其所处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信用环境的评价;第三,应完善授权授信制度,改变目前从建立信贷关系到每笔融资都要上级行审批的办法,根据各基层行的决策、管理水平和所在地区经济结构及企业融资状况,分层次明确融资审批权限,减少贷款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第四,应推进信贷融资产品创新,拓宽担保渠道,探索新的贷款担保形式,解决中小企业抵押资产不足的问题;最后,可以适当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减少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高成本和高风险代价。

论文关键词:金融生态经济发展金融运行

论文摘要: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可以促进金融资源合理配置和保值增值,促使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并且可以有效防止金融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促使其将各种成本内在化到自己的治理结构中,加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针对海南省金融生态环境现状,提出具体对策。

主要参考文献:

篇13

一、引言

重庆自1997年被确定为直辖市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快速推进,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也十分明显,且有加剧趋势,这对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约束。截至2007年,全市3 100万人口中有八成在农村。城乡居民收入比例由1997年的3.1∶1扩大到了2008年的3.48∶1。中心城市对农村辐射带动能力明显不足,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有待健全。同时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都市发达经济圈人均GDP与渝东北翼、渝东南翼之比为3.4∶1.01∶1,大于全国东、中、西三大地带落差。2007年6月7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设立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快中西部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重庆作为一个新兴的直辖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和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就目前来看,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其中有一条对于重庆乃至于整个西部地区都有重要借鉴意义,那就是大力培育次中心城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2]。由于缺乏区域次级城市,使重庆核心经济区的经济辐射力受到一定限制;另一方面,重庆市主城区由于极化效应吸引了大量的人流、物流,由此带来的城市拥挤、交通堵塞等负面问题已经影响了城市的经济效率。因此,完善重庆的城市体系,大力发展区域的次级经济中心,改变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尤为迫切和重要。

所谓次中心城市是指那些在生产总值和综合竞争力等方面都接近于主中心并明显超过区内其他城市的较大城市。它具有较强的生产功能、科技功能、交通功能、物资集散功能、旅游功能和文化功能等,能够对区内其他城市和乡村构成较强的辐射能力、扩散能力和吸引能力[3]。由此可见,次中心城市在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区域经济联系、整合地区资源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有关区域经济次级中心的研究比较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李锦章等人[3]在研究中提出了次级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作用以及次级中心城市形成的条件和机制,但对如何选择确定次级中心城市并没有提出量化的指标和方法;邓清华等人[2]研究了次中心城市的培育对于重庆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指出重庆应选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结构较合理、区位条件较好、发展环境较优的周边区市作为次中心城市进行大力培育。陈敦[4]等对长三角区域次级中心城市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次级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雷同和行政区划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建议。曹佳[5]结合国内外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学以及区域空间开发模式,并通过引力模型分析确定内江、自贡、宜宾、泸州为成渝经济区次级经济中心。纵观现有文献资料,对于区域经济次级中心选择的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非常少,尽管曹佳提出了使用引力模型确定区域次级经济中心,但很明显,仅靠空间距离、城市人口和GDP这些简单数据来定义选择次级中心城市是缺乏说服力的。

本文认为,区域经济次级中心应该至少满足以下条件:其一,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较为良好的产业结构[3],只有这样,才能向新进入的企业和生产要素提供较大的“外溢”效果,也只有它们才能向周边地区输出较多的发展能量;其二,较优越的区位条件,区位是决定城市吸引能力和扩散能力的重要因素,次中心城市需要地处多种交通的枢纽位置,接近潜力较大的市场,等等,以方便商品、服务、信息、人才的交流;第三,适宜的发展环境[2],这种环境是把城市发展的客观条件转化为现实优势的催化剂,所谓适宜的环境包括一般所说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主要指城市基础设施;软环境则指政策、法规、社会秩序、政府的办事效率、公众的观念、发展意识和文化素养,等等。

那么,针对上述三个条件,本文将构造一个综合评价系统,对重庆直辖市的次级中心城市选择进行分析。首先,考察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外的31个区县,通过对其经济指标和经济结构的衡量,找出区域次级中心的候选城市,然后对各候选城市的区位条件和经济环境进行排名打分。其中对区位条件的评价是通过对各城市的公路里程数、货运和客运水平以及到重庆主城区的可达性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排定名次;结合威尔逊模型对候选经济发展环境进行评价,通过获取各城市对重庆中心的经济隶属度,计算各城市对重庆的接轨能力。

二、重庆直辖市次级中心城市的初选

基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的现实,重庆市首先提出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实行差异化的发展指导和政策扶持;并在2006年底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一圈两翼”的发展构想。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将基于这个思路,将主城九区(即“都市发达经济圈”)作为一个整体,由于该都市圈城市化水平高,经济整体实力占重庆经济的近70%,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重庆经济的核心。而次级中心将在其他31个行政区县中进行选择。

对次级中心城市的选择首先需要考察各备选城市的整体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一般来说,只有综合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城市才具备承上启下、拓展辐射范围的能力。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分析的指标体系基础之上,根据建立指标体系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思想,建立了3个指标类型,具体指标共计19个(见表1)。

研究对象为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和其他31个区县,在实际分析中,考虑到城市的综合影响力,对于总人口在50万以下的区县不予考虑,这样最后实际分析的行政单位为28个,所有数据均采自2008年《重庆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6,7]。对上述指标体系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这28个区县进行因子分析,得到2个主因子,信息量在96%以上,并计算出城市综合得分,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排名并不包括“都市圈”。从表2可以看出,重庆市的经济发展相当不平衡,核心经济区――“都市圈”遥遥领先,远远超过其他区县,万州、涪陵、永川、江津、合川、长寿等6个区县综合经济实力比较强,它们的综合得分都大于0。而另外的区县经济实力则相对薄弱。同时,也可以发现,除了“都市圈”外,其他区县没有特别明显的实力超群者,这表明目前在重庆直辖市范围内缺乏有代表性的次级中心,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培育次级中心城市的必要性。根据表2的结果,我们可以初步把万州、涪陵、永川、江津、合川、长寿等6个区县作为本文的次级中心城市候选,各候选城市在重庆行政地图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

三、各候选次级中心城市区位条件分析

区位是决定城市吸引能力和扩散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试从各城市的公路客货运输总量、单位面积等级公路里程总数和各区县到重庆主城区的可达性等方面对各城市的区位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各区县的公路客运货运总量和单位面积等级公路里程总数都可以从《2008年重庆统计年鉴》获取,而各区县到重庆主城区的可达性则可用以下方法计算。

可达性是度量两地间交往、联系方便程度的相对指标[8]。它在宏观意义上反映了城市、区域或城市内部某一地点的相对区位价值与融入社会经济活动的便捷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Ai=■;A=■■Ai;ai=■

其中Di为i城市与某中心城市间的最短公路交通距离(km);Vi为i城市与某中心城市间的交通道路平均行车速度;A为i城市与n个中心城市间Ai的平均值;Ai为i城市的可达性值;ai为i城市的可达性系数。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得到如表3所示的各候选次级中心城市对重庆主城区的可达性。

有了各城市的公路客货运输总量、等级公路里程总数和各城市到重庆主城区的可达性,本文将利用采用综合打分的方法,对已得到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打分的规则如下:各条件排名为第一的得8分,第二得6分,第三得4分,第四得3分,第五得2分,第六得1分,其他不得分。然后累加各城市在这各条件下的排名得分,最后得到的各候选城市的区位条件排名如表4所示。

四、各候选次级中心城市发展环境分析

城市发展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硬环境主要指城市基础设施;软环境则指政策、法规、社会秩序、政府的办事效率、公众的观念、发展意识和文化素养,等等。其中关于硬环境部分已经在城市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中作了分析,因此本文在此处更关注于软环境的评价。阻碍资源流动和辐射有很多因素,例如文化差异、地方保护、政策倾斜等,但所有这些因素最终体现在地方政府的办事态度和效率上。因此,如果说地理环境是客观原因的话,那么阻碍作用则源于政府的主观态度,即各城市政府接轨中心城市成都与重庆的决心和效率。它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左右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我们希望剔除距离因素,比较出政府对经济资源阻尼作用,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可以被用来解决这个问题[9]。

根据威尔逊模型,区域j对区域k的资源吸引的能力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Tjk=KOjPkexp(-βrjk)

其中Tjk是区域j吸引到的源自区域k的资源数,Oj是区域j的资源强度,Pk是区域k的资源总量,rjk是两区域间的距离,β是衰减因子,决定了区域影响力衰减速度的快慢,K是一个系数,在大多数讨论下被约去了。由公式可知,影响经济资源流动的主要因素是距离和衰减因子,我们的工作就是希望计算出各个城市与中心城市成都和重庆经济辐射的阻尼系数β,从而度量出政府的工作效率。很显然β越小表明经济资源阻碍越小,从而政府经济接轨工作能力越强。

因为当距离rjk=0时,exp(-βrjk)=1,因此可以推导出KOj=1,从而上式可以近似写为:Tjk=Pkexp(-βrjk)。rjk是两区域间的距离,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本文没有简单地用地图上的直线距离作为各个城市之间的距离,而是统一采用了两地间的公路距离。那么现在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获取Tjk和Pk。假如城市j对中心城市的辐射力的接收程度为20%,即Tjk=20%Pk,那么公式两端的Pk就可以约去。因此,本文将先研究各候选城市对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的依赖程度,在这里,我们将借助区域经济联系量和经济隶属度方法[10]。

经济联系量是用来衡量区域间经济联系强度大小的指标,既能反映经济中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辐射能力,也能反映周围地区对经济中心辐射能力的接受程度。

其计算公式为:

Rij=■,Fij=■

其中Rij为绝对联系量;Fij为经济联系隶属度;Vi、Vj为i、j城市GDP(亿元);Pi、Pj为i、j城市的非农业人口数(万人);Dij为i、j城市间最短公路里程(km)。

由上述公式可以得到各候选次级中心城市与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的隶属度(见表5)。

利用表5和表3给出的各候选城市到重庆城区的公路距离数据,可以根据威尔逊模型公式计算各城市对重庆核心区的接轨能力,结果如表6所示。

五、次级中心城市的确定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对各候选次级中心城市从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和发展环境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各城市在每个条件下的排名,下面本文将采用第四部分所采用的综合打分方法,对上面的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得到的综合排名(见表7)。

非常明显,万州和涪陵综合得分比较高,相对于其他候选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环境都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可以把它们作为次级中心城市。其他几个城市,综合实力相对较弱,但考虑到重庆的行政区划,万州和涪陵都位于重庆“都市圈”的东部,而在西部,尽管各区县离主城区都比较近,但也需要构建次级中心来增强核心区的辐射,同时和成渝经济区中的四川省城市接轨。因此,综合考虑,也可以把永川作为次级中心,以推动渝西和成渝经济区的发展。

六、次级中心城市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万州

万州地处重庆东北部,辖区广大,人口众多,历来为川东、渝东、鄂西、陕南、湘西和黔东北的物资集散地,市场覆盖范围大,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目前万州经济发展面临着如何通过项目投资重新建立新的产业解决万州产业的空心化问题。因此,要结合万州产业的发展实际情况,转化区内资源优势增强产业支撑力,打造万州的特色支柱产业。从上文分析可知,万州的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尽管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万州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但为了凸显万州在三峡库区的区位和交通运输优势,打造库区商贸物流中心,需要进一步加快铁路、公路和航线规划和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借助万州逐步完善的交通基础建设,打造成知名商圈,带动库区商贸物流中心的建设。万州还是移民大区,移民的安稳致富是库区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前提,突出的人地矛盾已成为制约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加快发展劳务经济成为移民安稳致富的关键。因此,万州在经济发展上,需要建立完善职业介绍和人力资源市场、职业培训、信息网络、就业服务四大体系,全力打造库区劳务经济中心。

(三)涪陵

涪陵地处重庆中部,属于“一小时经济圈”范围,在主城的较强辐射范围之内,同时又是是重庆“一圈两翼”发展战略中东南翼和东北翼的交汇点,涪陵的发展对于增强主城区的辐射功能,促进两翼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涪陵的发展应围绕“两基地(新兴工业基地和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一枢纽(重庆市交通副枢纽)、两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教文卫服务中心)”的总体目标,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搞好工业园区建设,在承接主城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的同时,吸引全国的大集团和国际跨国公司,推动涪陵的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近几年来,涪陵的交通网络逐步完善,但对于次级经济中心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因此需要动员一切力量,加快涪陵铁路、公路和水路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涪陵地处长江与乌江交汇点的优势,形成对内对外的快捷通达能力,要加快涪陵火车站、汽车客运站、港口及其配套工程建设,形成快速的吞吐能力。

(三)永川

永川地处渝西经济走廊中心位置,是渝西区县和重庆主城区之间的重要联结点,依托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和长江水道、连接成渝、辐射西南。为实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承接主城区的辐射,带动周边中小城市的发展,永川必须聚集人口、发展产业,改善交通等。一是要加快铁路建设,改变永川的交通格局。二是要加快能源基地建设,努力使永川成为重庆西部重要的区域电力供应基地。三是要加快港口建设。港口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永川应加快进度,大力推进港口建设,促进港桥工业园区发展。四是要加快发展煤化工产业。要用好港桥工业园的现有产业、港口运输等优势,在处理好环保的前提下,争取发展煤化工业。五是要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大力营造良好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发展信息相关配套产业,改善和提升永川产业结构。六是要加快推进重庆野生动物园改建和欢乐谷项目建设,提升永川旅游业的档次和水平。

在上文的分析中,我们确定了重庆直辖市范围内的三个次级中心城市万州、涪陵和永川,这三个城市分别位于重庆主城区的西部和东北部,而根据重庆市“一圈两翼”的发展战略,在重庆东南翼还缺乏有代表性的次级中心城市。从表2来看,在重庆东南翼诸区县(包括黔江、武隆、秀山、酉阳、彭水、丰都、石柱等区县)中,黔江的综合经济实力最强,同时,黔江也是国务院确定的重庆“一圈两翼”发展战略中渝东南一翼区域的中心。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黔江与万州、涪陵和永川等城市还有较大的差距。黔江的发展应首先按照“构建对外交通大通道、形成区内路网、完善城市交通系统、加快客货站场系统建设”的发展思路,巩固黔江在渝东南及武陵山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地位,要以超前一步的战略眼光加快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网络的建设,为黔江区畅通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经济发展上,要突出工业优先地位,优化园区发展平台,加快推进食品加工、化工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量;扎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以工代赈示范项目、农村能源工程等项目建设。同时,为了真正承担起次级中心的辐射功能,还需要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主动借力、借势发展。要根据国家西部和重庆的发展战略,及时调整完善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主动接受重庆的辐射。

参考文献:

[1]孙继琼.成渝经济区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实证[J].经济地理,2006,(11):957-960.

[2]邓清华,朱挢.重庆经济发展与次中心城市培育[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6):5-11.

[3]李锦章,初玉岗,周志斌.次中心城市与区域城市发展[J].汉江论坛,2003,(2):5-9.

[4]陈敦,牛婧.给长三角城市群插上腾飞翅膀――区域次中心城市作用及发展新思考[J].经济论坛,2004,(7):20-22.

[5]曹佳.成渝经济区次级经济中心的选择及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成都):2006.

[6]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08年重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7]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8]李平华,陆玉麒.可达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科学研究进展,2005,(3):69-78.

[9]陈浩,姚星垣.长三角城市金融辐射力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05,(9):8-11.

[10]李国平,王立明,杨开忠.深圳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联系的测度及分析[J].经济地理,2001,(1):33-37.

Development and Choice of Sub-economic Centers

Zheng Zhiwei, Meng Weid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