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旅游公司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旅游公司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旅游公司论文

篇1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是旅游企业为完成既定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使用的一种可重复利用、能够降低管理成本的一种标准化的系统框架或方案集合。就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旅游企业普遍属于规模小、作坊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在信息革命充斥世界的今天,旅游企业如何进行体制改革、规范市场、实现产业集聚化和企业分工体系的重建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现实的内部环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的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旅游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改变经营理念、更新观念,找到自己的定位,那么将无疑更加处于不利的竞争地势。

二、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新模式

1.企业资源规划管理模式

企业资源规划即围绕既定的管理目标,对企业所有的资源进行规划与管理。在信息时代,旅游企业的组织机构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成为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多样化、个性化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原有的塔型组织结构转变为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的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更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2.虚拟企业管理模式

虚拟企业是一种由多家独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网络中各成员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共享技术,分摊费用,迅速将共同开发与制造的产品推向市场的一种企业形式。虚拟企业通过企业间的最佳动态组合,不光能迅速抓住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而且通过集成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发挥综合效应,充分利用成员企业现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力及信息资源,节约产品开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促进企业注重专精,培养核心能力。此外,虚拟企业改变了过去企业间你死我活的输赢竞争关系,代之以竞争合作式的双赢关系。竞争则提高了企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旅游企业通过低成本和建立服务与产品的差异性来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旅游信息化服务将“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信息组合起来,形成信息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和资金流涉及得多,物流很少,这些特征很适合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去实现。电子商务的低成本、支付电子化、信息高效传递、宣传覆盖面广等特性是传统旅游企业所不具备的。旅游电子商务中,售前旅游企业可以借助网上主页和电子邮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宣传,客户可借助网上搜索工具快速找到需要的旅游产品信息;售中可以实现网上订购、网上支付,还可以实现旅游产品模拟体验;售后的信息反馈更及时,可以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有效分析。因此,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三种发展战略选择

1.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专业化战略选择

专业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其不断发展。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在于:企业可集中各种资源优势于最熟悉的业务领域,从而开发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便于企业整合战略的运作,实现规模化生产,取得行业内的成本优势;有利于CIS战略的贯彻实施,使企业品牌与产品有机融合。从竞争的角度看,企业业务的专业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较广阔的竞争范围内超过对手。波特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可使企业赢利的潜力超过行业内的普遍水平。这种战略为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了的借鉴。

2.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集团化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中的集团化,是一种产业集聚形式。依靠旅游业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中小企业可以分阶段推进,实现产业集聚,逐步建成信息化管理战略联盟,构建旅游企业的战略航母。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非常现实的经济地理现象,它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它可以是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产业的集中。在旅游产品与服务方面,其特性和生产、消费的高度同一性,使得有协作意愿的旅游企业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方面,在同一个经营目的下集合成为可能。从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这种集聚效应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旅游产业必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一体化态势,并逐渐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实现连横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区域旅游功能要素的配套,向构建区域旅游圈的目标迅速跟进。

3.旅游企业与新兴旅游信息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与新兴的旅游信息化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考虑与新兴旅游网站构建战略联盟。以向E-commerce中的一种B2C(BusinesstoCustomers)模式发展为目标,实现Internet与旅游企业传统资源的整合,以达到优势互补;并以此为起点,为最终实现真正的B2C模式的在线预订、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的真正的电子商务做铺垫,这样一来,旅游企业不仅要利用Internet进行E-marketing,而且,要依据自身的市场定位,考虑进行EC。选择一个实力强大、信用良好的或者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网站合作,这是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的又一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篇2

一、从监管理论分析保险条款费率监管的动因

(一)公众利益理论

监管的公众利益理论认为,政府监管主要是寻求修正源于市场失效的资源误配,进而对社会福利进行再分配的一种机制或方法。人们购买保险是为了通过交纳固定的保费获得未来的保险保障,保险条款费率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到保险客户的利益。保险客户交费在先,保险公司赔款或给付保险金在后,保险公司能否依据条款履行合同承诺,关系到社会福利和公众利益。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保险经营主体能自由进入和退出,不存在进入和退出障碍;买方和卖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不存在信息不对称;所有的卖方以同样的价格提供同质的产品和服务,价格和价值不偏离。在这种市场条件下,由于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保险公司的要价(边际收入)会趋于边际费用,达到社会资源最佳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但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实际是不存在的,市场并非万能,市场失灵问题难以避免。如不合理条款费率对消费者利益可能造成侵害,还容易产生外部效应,一种产品的问题可能造成消费者对其它产品的不信任,严重的还可能引发连带效应或集中挤兑。市场中还存在“免费搭车”问题,在不成熟的保险市场中,客户从众心理严重,对保险条款费率不加以研究,对自身的利益漠不关心等。市场失灵也可能导致保险公司破产和偿付能力不足,损害广大被保险人利益。为了保护公众利益,维护保险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政府有必要对保险条款费率进行监管。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只有完全竞争的市场,买者和卖者才可能拥有与交易有关的充分信息,但这种条件是不存在的。况且,保险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一般而言,保险条款费率由保险公司单方面制订,保险公司根据自己积累的信息、数据,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设计条款费率时更多考虑自身的利益,客户只有买与不买或买何种保险产品的选择。为确保保险合同的严密性和科学性,保险条款往往复杂难懂,保险费率的精算更不是一般社会公众所能做到的。客户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资信状况也往往了解甚少。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对保险标的风险情况的掌握远不如保险客户,很大程度上依靠客户“如实告知”,现实中存在较多的客户有意无意地隐瞒保险标的的真实状况,逆选择问题突出,有的甚至恶意骗赔。为防止保险公司以信息资源优势侵害客户利益,必须有一个代表公众利益的监管机构对保险业进行监管。为减少和控制保险客户利用对保险标的的信息优势欺诈保险公司,也必须由监管机构加强对保险产品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及产品销售环节的内控进行监管。

(三)破坏性竞争理论

破坏性竞争理论认为,在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市场主体往往存在破坏性竞争行为。破坏性竞争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过度竞争和价格不适当。保险业的过度竞争会使成本不合理攀升,产品价格与承担的风险责任严重不匹配,产生经营亏损,削弱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侵害公众利益;价格不适当,不论是价格太高或太低,都会对公众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从保护公众利益和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出发,有必要对保险条款费率进行监管。

二、国际上保险条款费率监管的几种模式及启示

(一)国际上保险条款费率监管的主要模式

由于各国(地区)的市场条件和监管理念差异,对条款费率的监管采取不同的模式。从世界范围看,保险费率及条款监管制度大体可以分为3种模式:以市场自律为主导的松散型模式、以政府监管机构为主导的严格型模式以及两者兼而有之的混合型模式。松散型模式指国家一般只规定保险公司有一定的接受检查义务和资料公开义务,而对其经营不直接进行干涉,松散型模式以英国及我国香港地区为代表。严格型模式指国家颁布了完善的保险监管法律、法规,保险监管机构也有较强的权威,对保险公司的整个经营过程和全部经营活动进行具体而全面的监管(如统一保险市场的条款和费率),严格型模式以改革之前的日本、德国为典型。混合型模式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保险业的准入条件,规定保险公司从业遵守的准则,对某些重大事项进行直接监管,混合型模式以美国、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

英国:采取松散型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重点监管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避免保险公司经营失败、破产,损害广大投保人的利益,保险条款费率由保险公司制定,不受任何监管和控制。英国的保险市场具有高度的竞争性,其监管机构注重发挥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促进竞争,强调市场效率。主张承保条件、承保费率自由竞争。

日本:采取严格型模式。以前日本的保险法对保险条款费率有严格的规定。日本的保险公司作为保险费率算定会的会员,有义务遵守算定会厘定并经大藏大臣认可的费率。随着日本新《保险业法》的颁布,从1998年7月1日起,废除了保险公司必须遵守算定会费率标准的规定。算定会只提供纯费率,保险公司在纯费率的基础上,依据公司的经验数据和管理水平拟订附加费率。纯费率加上附加费率构成产品费率,保险商品仍须送交金融厅审核后才能开始销售。金融厅对保险商品条款和费率进行实质性审查,而对于商业保险领域的商品则采取核备制。由于算定会提供的纯费率是在全国保险数据的基础上精算出来的,如果保险公司不使用,应向监管部门说明理由。说明日本保险监管机构对费率依然实行监管和调控,并非放任自流。

美国:采取混合型模式。美国的保险监管是通过州监管当局来实施的,各州制定保险监管法律,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在统一各州保险监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州保险法内容上已无多大差别,对条款费率的监管采取审批制和备案制。保险公司的条款费率必须报监管机构审批或事前备案,也有产品采取边呈报边使用的事后备案制。如纽约州的车险条款费率实行审批制,监管机构不仅对公司提出的费率进行审核,还要对条款的可读性进行审查。

(二)国际保险条款费率监管模式的启示

1.对保险条款费率采取何种监管模式,取决于市场条件。在接近完全竞争的较成熟的市场条件下,市场机制完善,保险经营主体、消费者理性成熟,偿付能力监管到位。保险产品将适应市场的需求而极为丰富,信息透明,消费者可以获得且有能力去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同质保险标的的平均损失率对保险费率驱动起决定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放松乃至放开条款费率监管都具有可行性。如英国,首先是有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崇尚自由竞争;其次是有发达的经纪人制度,英国90%以上的保险业务是由经纪人介绍成交的,能够通过经纪人在纷繁复杂的保险条款费率组合中选择最经济的一种;再者,在监管手段上有完善的数据搜集系统、偿付能力监控系统和法定会计制度,监管机构可以及时了解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偿付能力状况,对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及时予以处理。

2.从全球监管来看,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对条款费率的监管呈放松监管的趋势,逐步走向市场化,由事前监管为主向事后监管、由合同条款和价格监管向偿付能力监管为主转变。但在强调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仍实行适度的政府干预,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市场化不等于完全自由化,不等于放任自流。

3.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不断发育成熟,公司治理逐步完善,内控逐步健全,保险公司能够真正以“经济人”理性经营;保险信息披露增强,保险客户日益成熟,能够理性选择公司和产品;保险中介市场不断发展,保险中介能够真正帮助保险客户做出正确投保选择;偿付能力监管逐步到位,能够及时预防和处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出现的问题。我国未来保险监管的发展方向应是逐步放松对保险条款费率的监管,促进市场竞争,增强市场活力,提高市场效率。但目前我国保险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参与各方不成熟,市场失灵情况多,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保险公司非理性经营行为仍较普遍存在,中介市场不发达,投保人对条款费率缺乏足够的了解,偿付能力监管尚处于探索阶段。如果放松条款费率监管,可能导致产品价格上的恶性竞争,也难以保证条款费率的公平性,被保险人的利益难以保障,保险公司也可能出现偿付能力不足甚至破产,所以,尽管条款费率的监管费时费力,监管成本高,从长期来看,监管也难以左右费率的走势,但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仍有必要对保险条款费率制订和执行进行必要和足够的引导和干预。

三、我国保险条款费率制订及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003年之前,我国主要险种的条款费率由保险监管机构制订,其他险种的条款费率由保险公司制订,报监管机构审批或备案。从2003年1月1日起执行的新《保险法》规定,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险险种、依法实行强制保险的险种和新开发的人寿保险险种等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应当报保险监管机构审批,审批的范围和具体办法由监管机构制定。其他保险险种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应当报保险监管机构备案。恢复国内保险业务20多年来,我国保险业为满足社会对保险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不断研制开发保险新产品,保险产品体系初步形成。但部分公司保险条款费率的制定和执行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产品雷同多

由于保险产品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新产品一经面世,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造成有的公司对产品开发重视不够,投入开发成本少,采取“拿来主义”的办法,照搬照抄,或对保险责任和费率简单微调,市场上产品雷同现象多,不能完全满足市场上差异化、个性化的保险保障需求,特别是面向“三农”的保险产品严重不足,因产品“拿来”容易,抑制了产品创新的积极性,也挫伤了创新产品的公司的积极性,不利于保险市场的繁荣,也不利于保险公司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二)相当部分产品适销性差

产品设计方面存在市场营销理念不足的问题,往往“以我为中心”,片面强调风险控制,条款中责任范围窄,罗列众多除外责任,造成产品不能适销对路,在一些责任险产品中表现得尤其突出。由于产品设计的职能主要集中在总公司,保险分支机构对产品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市场需求信息不能及时完整地反馈到总公司,产品开发方面存在市场调查和可行性论证不足和上下脱节、供需脱节的问题,虽然各公司向监管机构备案的产品数目众多,如产险公司报备的产品有1000多个,但真正适销对路的产品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有的产品条款通俗性不够

条款内容复杂,专业术语多,晦涩难懂,投保人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保险展业人员对条款进行解释说明,如果展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或因利益趋动不尽职履行说明义务,则容易造成误导,埋下日后纠纷的隐患。特别是面向“三农”的产品与在城市销售的产品未加以区分,通俗性不够,农民看不懂,难以激发市场需求。

(四)有的产品定价不合理

一是有的产品定价高,多年的赔付率处在低水平,而且属小额分散险种,经营效益稳定,不会产生巨额风险,而有的险种连年亏损,产生不同险种的客户保费的交叉补贴,造成不公平。对于高赔付的险种,有的公司进行严格限制,有的干脆“一刀切”,不经营该项业务,制约了业务的均衡发展。二是有的相同险种在不同公司之间的条款差异化不明显,但价格差异悬殊,且价格高低与公司服务质量没有明显相关性。这些情况容易引发违规经营,对价格虚高效益好的险种进行返还或支付高手续费,相同险种不同公司之间费率差异太大,费率高的公司的产品销售困难,也容易导致费率上的违规打折。

(五)有的条款费率执行随意

有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人员依法合规经营意识不强,在执行经总公司精算制订和经监管机构审批或备案的产品方面存在较大随意性,依照核保人员主观判断任意扩展责任和调整费率,有的总公司内控不严,在内控方面为违规行为留下操作空间,造成市场的无序和过度竞争,导致市场资源浪费,使保险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杠杆和信息功能受到干扰而扭曲,使行业发展出现高增长和低效率并存的状况。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错综复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产品创新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占主导地位,引发一系列违规问题、内控问题、效益问题。造成保险产品创新不足既有企业内在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在制度设计上对产品创新的激励和引导功能不足,缺乏对产品创新的保护机制。二是偿付能力监管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目前保险市场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公司经营中盲目扩展责任、随意降低费率和从其他渠道套取资金支付高手续费、高返还等问题屡禁不止,监管机构花费大量的监管资源去查处,但收效甚微,治标不治本。这些恶性竞争的结果必然会从财务数据中反映出来,通过加强对公司财务真实性的监管和偿付能力变动情况的监测,对偿付能力恶化的公司及时采取惩罚性措施,可以引导公司更加理性经营。三是市场约束机制不完善。成熟的保险市场,市场约束与市场监控在产品管理中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在市场约束机制下,信息披露加强,产品同时接受众多潜在监控主体的监控,主体包括:投保人、同业公司、行业协会、中介机构、评级机构等。目前我国保险市场透明度不高,信息披露不充分,市场约束机制的作用还发挥不充分。

四、加强我国保险条款费率监管的对策建议

(一)从制度上鼓励产品创新,增强保险产品创新动力

一是对于新开发的产品规定适当保护期,保护创新公司的创新利益,避免同业不投入创新成本照搬照抄,挫伤公司产品创新的积极性,改变一家公司承担创新成本,整个市场分享创新利益的不公平局面;二是经过监管机构审批或备案的新产品,规定其保障范围和保险费率应作为同类保险产品的基础保障范围和基础费率,各保险公司开发的与新产品保障功能类似的产品,应统一使用该基础保障范围和基础保险费率,也可根据市场需求适当扩展保险保障范围并同时合理提高保险费率,但不得缩小保障范围或降低费率,也不得以增加特约条款等方式变相降低费率或采取其他规避管理的方式;三是通过向各保险公司收取一定的费用,在保险行业协会建立产品开发奖励基金,协会组织专家组对公司新开发或修订的保险产品每年进行评审,对于突破现行保险领域、有利于促进保险业做大做强的新产品给予奖励,弥补公司产品创新的成本,在整个行业营造鼓励产品创新的环境。

(二)加大偿付能力的监管力度,抑制非理性价格竞争

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的核心,偿付能力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严格的偿付能力监管,促进公司更加审慎经营,确保在任何时点上满足最低偿付能力要求、符合保费总规模和承担单一危险单位的保险责任的限制要求,从而避免片面追求规模,防止总公司的错误导向造成基层公司及员工不惜成本、不顾效益甚至不负责任地以违规扩展保险责任、降低费率和高手续费、高贴费的方式掠夺市场资源,跑马占荒,从源头上扼制非理性价格竞争问题。当然,由于公司治理不完善,内控机制不健全,保险从业队伍参差不齐,仅靠偿付能力监管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还需从市场行为的层面上加强对各公司条款费率执行、费用支付等方面监管,对不严格执行经监管机构审批或备案的条款费率,无精算依据和未履行规定的程序,随意扩大或缩小保险责任,随意提高或降低保险费率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维护市场秩序。

(三)加强保险行业协会建设,提高对公司产品设计的支持力度

加强保险行业协会数据基础建设,由保险行业协会搜集各主要险种损失数据,建立数据库,供整个行业共享,为公司特别是新公司厘定产品纯费率提供更多数据支持,同时为监管机构在审批和受理备案保险产品过程中提供数据依据。对一些重点领域、重点险种,加大行业协会制订指导性条款费率力度,对于责任范围相近,但费率与行业指导性费率差异悬殊的,监管机构在审批或备案保险产品时应重点审查。避免同质产品费率差异太大,价格与价值偏离。

(四)加强对保险附加费率的监管控制,扼制高手续费、高贴费

篇3

公司僵局(CorporationDeadlock)是英美法上的一个概念。根据《布莱克法律辞典》的定义,公司僵局是指“公司的活动被一个或者多个股东或董事的派系所停滞的状态,因为他们反对公司政策的某个重大方面”。英美法系虽未对公司僵局作出明确的界定,但是,因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是否构成公司僵局,法官具有自由裁量权,故并不影响法官对具体案件的审理。在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或法学着作中,并没有与公司僵局相对应的概念。本文比较赞同赵旭东教授的解释,他将其定义为:“因股东间或公司管理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导致公司的有效运行机制失灵,股东会或董事会因对方的拒绝参会而无法有效召集,任何一方的提议都不被对方接受和认可,即使能够举行会议也无法通过任何议案,公司的一切事务处于一种瘫痪状态。”[1]本文作如下表述:公司僵局是指因股东之间或董事之间或者他们之间出现自身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导致公司的运作机制失灵,股东会、董事会因对方的拒绝参会而无法有效召集;或虽能如期举行会议,因任何一方的提议都不被对方接受和认可,也无法形成任何决议,公司运营陷于瘫痪,已经不能够为股东和债权人的最佳利益行事的一种僵持状态。公司僵局根源于公司内部存在的尖锐矛盾损害了公司的人合性,也就是说“人合性”的丧失是公司僵局形成的根源。

二、公司僵局形成的法律症结

公司僵局形成的原因何在?一是有限责任公司封闭的特性所致,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大区别在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可以自由转让,一旦少数股东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即可抛售股份“,用脚投票”。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要转让出资必须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享有优先购买权。为维持公司的封闭性,许多公司甚至以合同的形式禁止向外部人员转让出资。“即使没有法定或约定的限制,由于缺乏公开交易的市场,价格不易确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也难有与股份一样的流动性。”[1]这样,股东的出资就被长期锁定。少数股东即使深受多数股东的压制、剥削也无退出的途径。二是在公司法的法定资本制和资本不变。原则之下,任何公司一经成立,资本实质上就被冻结,除非通过严格复杂的减资程序,股东的出资不能收回。法律虽然允许股东通过股权转让退出公司,但在公司尖锐的矛盾冲突情况下,股权的转让存在严重的困难,因为公司内部中公司决策和管理所实行的是多数决制度。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通过任何决议都需至少半数以上的表决权或人数的同意,对于股东会增加资本、减少资本、分立、合并、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以及修改章程的决议,则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表决权同意,对于董事会的决议,有的公司章程甚至规定了更高的表决多数。这样大股东一旦控制了表决权的多数,小股东无法表达自己的意志,股东会、董事会形同虚设;或者股东表决权和董事人数对等化,各方股东派任的董事人数基本相当或相同之情形下,股东或董事之间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升级,甚至完全对抗,任何一方可能都无法形成公司法和公司章程所要求的表决多数,决议的通过几无可能,公司的僵局状态由此形成。

三、一种合理化的干预主义——司法救济的介入

首先,关于诉讼主体、诉讼程序和管辖法院的确定有权依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请求解散公司的适格原告,只能是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但应以谁为被告?公司法没有明确规定。原告股东或者董事可能会认为,与其发生利害冲突并侵害其权益最后导致公司僵局的是其他的股东或者董事,而非公司,故被告应该是其他股东。实践中许多案件原告人均是将对方股东或董事列为被告,而将公司列为第三人民提讼。笔者认为,公司是实体权利义务的承受者,判司决的效力必将及于公司,因而公司应是司法救济诉讼的法被告。大陆法系各国都采用这种方式,即解散之诉应针对公司提出,其它股东或者事一般情况下应当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因为案件的判决结果与他们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其参加诉讼便于法院查明事实,作出公平的裁判。

其次,关于能否将强制股份收购作为打破公司僵局的替代方式强制股份收买是一种特别的股权退出机制。它是指由公司或发生争议一方的股东收买对方股东的股权,使其退出公司,以化解公司僵局。相对于解散公司的方式来讲,这种强制股份收买的方式是一种比较折中的方式,目的在于在保全公司的前提下打破公司僵局,避免了因强制公司解散带来的不利后果。从国外的立法看,这种规定较为普墒。如在美国,现有一半、l''''l的法律规定了法院可以采用这一方法打破公司僵局在德国,则通过法院判例法的形式创立了两种与此相类似的替代救济方法:退出权和除名权,即让僵局中某方股东出让股份,退出公司并从公司的1I殳东名册中除名。新的公司法已经承认了一人公司的合珐性,因此对于通过采用这种股份收买的方式来使二人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已经给予以法律上的承认,并且.新公司法第七十五条、第一百四十三条第(四)项也规定,异议股东可以向法院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从而为股东退出公司提供了法律途径因此,报据新公司法,法院可以通过强制股份转让作为打破公司僵局的替代方式。超级秘书网

最后,关于判决解散公司时的裁判范围。公司解散是指公司因发生法律或章程规定的事由而停止业务适动,并引起公司清算的法律行为。根据公司盛第一百八十一条和第一百八十四条,公司被解散后.应在15日内组织清算组进行清算,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法院判决解散公司属于公司的强制解散,由于公司僵局的存在,有限责任公司的人合属性丧失.因股东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公司管理机构的瘫痪,被强制解散的公司在通常情况下是无法组织进行清算的。如果仅判令解散公司,而不对公司的清算作出裁判,将不可能顺利对公司进行清算,往往又会引发无休止的争讼,增加当事人的讼累,井可能导致公司财产流失,公司债权人和胜诉股东的利益将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因此.借鉴美国标准公司法的规定,法院在作出解散公司的判决时,应当一并作出特别清算的裁决和安排:确定解散生效日期.并判令清算义务人按照公司法的规定限期对公司进行清算。这是一种既有利于当事人又有利于社会的司法选择。

参考文献:

篇4

一、隐名出资的概念

由于不同法系对于隐名出资法律问题认识与处理的多样性,使得“隐名出资”这一法律概念在国内外立法规定中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定标准。隐名出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隐名出资是指从事经营实体的出资者中,部分或者全部出资者为隐名出资的现象。狭义的隐名出资是指出资人虽然实际向公司认缴或缴纳了出资,但出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将自己的姓名或者名称记载于公司股东名册、公司章程及其他工商登记材料,而以他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予以替代的现象。此种情况下的出资人即为隐名出资人,而记载于有关资料中的他人则为名义出资人。本文所探讨的隐名出资法律问题,仅限于狭义的隐名出资及隐名出资人。

二、隐名出资的成因

隐名出资行为是隐名法律行为的一种,隐名法律行为在民商事活动中能够长期存在与发展具有其自身的能动因素。从主观上讲,行为人出于保护个人隐私、商业秘密、追求生活价值,抑或个人情感等原因与动机,具有采用隐名法律行为的需求与愿望。从客观表现来讲,产生隐名出资人的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由于隐名出资人自身身份不宜公开,而手上又有多余闲散的资金,于是就借用他人身份将其投资他人公司;二是隐名出资人为了规避法律规范,追求高额利润;三是在工商机关登记时因疏忽或其他原因,少报或错报股东;四是隐名出资人利用国家税收等优惠政策,借用符合者的名义进行投资,并支付一定报酬。可以说,隐名出资现象的发生既有市场逐利的动因,也有主观趋利的原因,兼之存在法律制度的影响因素。

三、隐名出资相关立法的不足

(一)未规定隐名出资合同无效时股东资格的归属。股东资格的归属是股东权利行使的基础,只有股东资格归属处于确定的状态才能使公司稳固的发展,也能更好的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而隐名出资所涉的法律关系有三个,其一是隐名出资人与显名股东之间的合同关系;其二就是显名股东与公司之间的投资关系,其三就是隐名出资人与公司其他股东的关系,在其他股东知道隐名出资人存在时,二者之间是共同出资设立公司的关系,在其他股东不知道隐名出资人存在时,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公司法解释(三)》并没有明确规定隐名出资合同无效时,隐名出资人投入到公司的资本所对应产生的股权的归属问题。

(二)未规定隐名出资人要求显名而其他股东不同意时的法律后果。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将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作为隐名出资人取得股东资格的条件是有其立法考量的,隐名出资人要求被确认为股东,在一定程度上与股东向公司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都是涉及对“新股东”的接受,因此应当准用《公司法》第72条关于股份对外转让时的限制条件,即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即可。但这一规定只适用于其他股东知道隐名出资存在,且实际上也认可隐名出资人作为公司的股东参与公司的经营决策的情形,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其他股东才可能在隐名出资人诉请显名时,表示同意使隐名出资人顺利实现显名。但仅以其他股东的态度来决定隐名出资的股东资格归属是欠妥当的。而且问题是在不同意隐名出资人显名时,其他股东是否可以适用《公司法》72条的规定行使优先购买权呢?对此,公司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没有作出规定。

(三)未对非典型隐名出资引发的纠纷进行规定。所谓非典型名出资是指隐名出资人与显名股东之间在授权持股对象上不特定或者说是二者之间没有特定的对应关系,至权利义务没有单独形成合意的情形。目前司法实务界,对于典型名出资所涉纠纷研究较多也形成了较为统一的认识,但是由于涉及非典型名出资的纠纷往往复杂程度较高,《公司法解释(三)》虽然对隐名出资问题进行了规定,但也仅限于解决典型性的隐名出资所引发的纠纷而对于非典型名出资则没有作出规定,而且在实践中对该类纠纷还未形成较为统一的认定标准和裁判准则。

四、对我国隐名出资立法的完善建议

(一)在公司法律制度中设置隐名出资人制度。首先应当借鉴韩国《商法典》与日本《商法典》的相关规定,在我国《公司法》中明确承认隐名出资及隐名出资人的客观存在。详细规定隐名出资及隐名出资人的相关概念、范围以及种类,夯实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的基础,为理论研究及司法审判提供法律支撑。

(二)完善保护善意第三人制度。首先,应当在法律中明确规定隐名出资人和显名股东之间的协议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不能以公司登记不实对抗善意第三人,否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善意第三人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登记的真实情况,或者隐名出资人的某些行为使其相信其为出资人即为公司股东,此时,隐名出资人和显名股东不得以公司登记为由对抗。其次,要灵活运用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使公司隐名出资人在瑕疵出资时无法逃脱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维护公司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以及交易安全。

参考文献:

[1]陈红.探讨公司隐名投资的现状与规范[J].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2003.

篇5

古村落旅游公司,是经营以古村落旅游资源为吸引物的古村落文化体验型旅游产品的旅游企业。它具有般的旅游企业的特征,即旅游产品的综合性与生产、消费的同时性。此外,它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旅游企业。古村落旅游公司治理绩效评价是一般公司治理评价在古村落旅游公司的应用,同时还要考虑到古村落旅游公司作为旅游企业治理的特殊胜。自然型旅游景区可以脱离于社区,景区公司的治理可以较少考虑讨社区的影响。而古村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关系到某一区域居民的生活环境、资源开发和保护等问题。其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营产品和经营目标的特殊性。古村落旅游公司经营的是文化体验型旅游产品,其经营目标为收益性与保护性并存。这意味誓占村落旅游公司既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又要保证对.资源、环境的有效保护,最终实现社区经济、社会、环境利益的三者最大化。第二月拼t区的高度依赖性。由于古村落旅游景区与村民生活的社区高度叠合,它既要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要,又要满足游客对古村落文化旅游的体验需要。古村落村民实际上扮演着三重角色,一是古村落村民因为拥有古民居产权而成为古村落旅游公司的股东,二是由于旅游业较快发展而影响当地村民正常生活秩序等,使村民成为古村落旅游发展的重大利益相关者,三是古村落旅游紧密依托村民生活的社区而成为旅游产品的生产者。这三重身份决定一个当地村民在公司重大问题上应该拥有参与决策权、对公司管理人员的监督权和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等相关权力。因此,经营者应该建立起与居民代表对话协商机制,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权益和意见。第三,委托一关系的复杂性。对于一般公司而言,信息不刘称主要表现在股东与公司之间,委托关系表现在股东与董事会、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一般公司的公司治理的主要治理对象是经营者与董事会,目的是消除股东与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古村落旅游公司的委托关系除了面临着内部治理中的信息不对称外,还表现在外部治理中的社区与旅游公司之间、政府与旅游公司之间,因此古村落旅游公司还需解决社区、政府与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是除了社区以外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在竞争性企业中,政府作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关系不很密切,对竞争性企业只做宏观上的经济指导。而在古村落旅游公司中,政府与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表现在其既是旅游景区的管理者,旅游政策、法律法规的制订者,又是当地旅游对外宣传的推广者、促销者等。古村落旅游公司的这几方面的特殊胜使得公司在治理中,必须关注社区、政府、旅游者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

二、古村落旅游公司治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数据处理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DECD公司治理原则》,并针对古‘村落旅游公司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缺点,本文提出了一套专门针对.古村落旅游公司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这套公司治理评价体系暂时没有考虑公司治理的国家环境评价,因为这一套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的应用目标主要是国内景区公司,不包括国外的公司。刘于所有的国内景区公司,都是在同一国家环境条件下,主要在于公司内部治理的差别。

古村落旅游公司与一般公司类似,它不仅仅是股东的公司,而且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公司的治理机制也不仅限于以治理结构为基础的内部治理,而是利益相关者通过一系列的内部、外部机制来实施共同治理,治理的目标不仅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且是要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实现公司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公司治理质量的好坏体现在公司是否具有一套完善的决策与监督制衡机制。因此,公司治理绩效的评价要素必须考虑利益相关者参与治理的状况。古村落旅游公司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经营者、员工、政府、社区、游客。

(一)指标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一个完善的评价系统是完善的评价体系与科学的评价方法的完美结合。通过借鉴现有的公司治理评价体系研究成果,结合古村落旅游公司治理环境的特点,笔者试图构圣全一个能评价各种不同类型古村落旅游公司治理模式的治理评价指标体系,古村落旅游公司治理指标体系采用递阶层次结构模型(见表1)。

第一层:即目标层,古村落旅游公司治理绩效,用A表示。

第二层:即准则层,将从股东(B1),董事会(B2)、监事会(B3)、经理层(B4)债权人(B5)、员工(B6)、社区(B7)、政府}B8)与游客(B9)九个方面综合评价古村落旅游公司治理绩效。

第三层:即指标层,包括股东收益权(C1)等3S个具体的定性和定量指标构成设置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债权人、员工、社区、政府、游客九个方面的评价内容,每.评价内容由一系列的评价指标组成。

三、古村落旅游公司治理绩评价

1、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常用的有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各层次指标的权重值。

2、指标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为了便于比较、减少主观性,指标体系尽星选取定量指标,经过计算处理且都为正指标,也即数值越大越好。为了消除各定量指标不同量纲对训算值的影响,对各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

采取直线型标准化方法中的Z-Score法对数据进朽韦示准化处理。

3、古村落旅游公司治理绩效综合评价

由于指标层中的绝大部分指标值都难以从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直接收集到,因此,本文采用德尔菲法,首先选择从事古村落旅游经营、管理、研究的10名管理人员、研究人员,根据每个指标优劣程度赋予0——10分,即非常差1分、很差2分、差3分、较差4分、一般5分、稍好6分、较好7分、好8分、很好9分、非常好10分,分数越高说明指标值越优。把ZG,LM,NX三个古村落旅游公司的背景资料、各指标评分标准、要求等资料发放给10位专家,请各位专家分别对ZG,LM,NX三个古村落旅游公司的35个指标进行评分;第一轮评分后,经过统计处理汇总的专家评分以及评分要求再寄给各位专家,请专家再进行评分;第二轮评分后,经过统计处理汇总的专家评分以及评分要求再寄给各位专家,请专家进行第三次评分;通过三轮的评分,绝大多数指标的评分结果基本趋于一致。然后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ZG,LM,NX三个古村落旅游公司35项指标的最后得分(见表2)。

四、古村落旅游公司治理绩效的比较分析

现拟对ZG,LM,NX三个古村落旅游公司治理效的进行综合评价,各古村落旅游公司对应的治理评价指标见表。

篇6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级生活质量心理诉求的发展,旅游业规模正在逐年迅速增长。与此同时,全球旅游电子商务连续5年以35%以上的速度增长,一度占到全球电子商务总额的20%以上。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我国旅游业电子商务的应用有着典型的意义。

1 旅游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背景

1.1 旅游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泛指一切通过电子方式开展的贸易活动。旅游电子商务是指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信息化网络所进行并完成的各种旅游相关的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综合服务活动。

1.2 旅游电子商务的特点:旅游业是典型的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是最适合应用电子商务系统、提高顾客服务水平的行业之一。在旅游业中应用电子商务,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旅游电子商务具有三个特性,即聚合性、有形性、服务性。网络时代,电子商务营运成本低、用户范围广、无时空限制、能同用户直接交流。这无疑能提高顾客满意度,赋予旅游业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1.3 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在欧美发达国家,旅游电子商务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是整个电子商务领域最大、最突出的部分。我国旅游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内网民登录旅游网站仅限于携程、E龙旅行网几个大型网站,网民在网上旅游预订也局限于机票、酒店的预定。目前,我国旅游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总体水平很低,信息服务能力有限,国际竞争力较弱。

2 旅游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2.1 旅游企业不重视:大多数旅行社包括一些知名旅行社都认为,目前大多数消费者依然凭借传统的服务方式选择旅游公司,因而忽视了应用电子商务系统所能带来的潜在收益。从成本角度考虑,建设电子商务网站需要较大支出以购买相关软硬件设备、引进人才,但是相应的回报却难以保障。从实施角度,电子商务是新生事物,旅游公司没有相关经验和人才,不清楚如何着手开展电子商务。

2.2 旅游网站信息匮乏:很多旅游企业即便建设了网站,网站上也只是进行一些诸如景点、旅游路线、旅游知识等介绍性的描述,还没有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在商家与顾客之间架起“直通桥”,也不能提供全面的、专业的、实用的一整套的旅游服务,不能尽显网上旅游的无限魅力。旅游网站功能非常简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站功能简单,内容更新不及时,搜索功能差,网络广告形式单一,虚拟社区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网站不能给浏览者的留言予以及时回复。

2.3 旅游企业人才缺乏:目前,旅游网站信息构建所需的硬件和软件都已比较成熟。旅游网站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从业人员不但要具备较高的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知识,同时还应具备旅游专业知识、市场营销及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事实上,现在缺乏既熟悉电子商务又精通旅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正是由于人才的缺乏,致使旅游公司的电子商务不能顺利开展和发展壮大。

2.4 公众对网络安全缺乏信心:目前,影响网上交易的阻力之一就是安全问题。电脑病毒和非法闯入等均构成对电子商务网络系统的威胁。很多用户不愿意进行网上支付是因为担心网络安全没有保证,以致自己的信用卡等资料被网络黑客窃取造成损失。除此之外,就是网上做交易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用户认证程序,用户大量的隐私被暴露在网上,这使得越来越重视隐私权的公众不愿意进行网上交易。目前,在线的网上支付尚未真正解决,仍大量沿用“网上交易,网下支付”的支付模式。

2.5 电子商务信用安全有待加强:尽管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但是普及率还有待加强。据调查,目前我国有网购行为的网民还局限于年轻人,广大的有经济实力的中年人并没有发展起来,除了一部分人不会使用电脑以外,更大的原因是因为人们对电子商务信用的顾虑。如旅游公司景点描述不符,旅游团队组成夸大宣传,纪念品以次充好等。如何保证旅游公司在网络上的宣传所述属实,如何保证旅游公司本身的信用,成为进一步开拓旅游网络市场的问题。

3 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3.1 领导作用,专人负责:旅游企业想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立足,就必须明确开展电子商务的决心。企业领导要足够重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领导全公司开展电子商务,制定负责人管理电子商务质量。开展电子商务不能局限于建立网站,更要宏观规划统筹全局,保证电子商务质量管理有效进行。包括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策划、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建设、旅游电子商务网站运营与维护、网络营销和网络支付、做好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分析。

3.2 统筹全局,加强合作:首先,积极加强与酒店旅馆、旅游景点、特产经销商、银行和交通部门等部门合作,保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游客流这“五流”顺畅运行。酒店旅馆、旅游景点、特产经销商、银行和交通部门可以推行电子票务、电子消费券。其次,积极加强与交通部门的合作,推行电子票务(机票、车票、船票等),抢占市场份额。电子票务的出现可以提高供需双方的效率,节约印票、取送票的成本。此外,还得加强与银行合作,解决网上安全支付问题。

3.3 校企合作,引进人才:旅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需要的许多负责网站日常建设与维护的工作都是这些学生学过的专业课程,优秀的学生们是能够胜任的。企业可以挑选一些优秀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负责网页设计及内容更新等工作,进而负责系统设计和开发工作。同时,可在学校里聘请一些知名的教授或者熟谙前沿知识、有影响力的教师学者指导。还可以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任务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安排实际任务,这样学生学习也有的放矢,企业也可以从各个项目中获利。

3.4 加强网络安全建设:网上交易能否做到保密和安全将直接关系到买卖双方的利益,安全问题是推广电子商务的关键。企业自身首先要加强安全保护措施,如从事电子商务的旅游网站要安装确实有效的防火墙,防止“黑客”攻击,保障网民的隐私权和财产安全,使游客对网络安全有信心,敢打开页面,敢在网上支付。电子商务已经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新热点,其安全性的措施随着信息化的深入而要求越来越高,必须同步升级,不断改进。

3.5 加强网络信用保障:从政府角度,需要为旅游业应用电子商务建立必要的法制条件,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和执行就有效地规范和改善了旅游企业网上支付信用。我们需要更多的法律法规,除此以外,网络信用的保障还需要第三方认证机构的支持。比较权威的相关机构,如银行、电子商务平台都可以发起网络信用联盟,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着手来建立旅游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有效评估并定时公开旅游企业的信用,以保证旅游电子商务业内信用。

综上,我国旅游业若能迎接信息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努力适应网络时代的变革,利用电子商务为消费者提供更满意的旅游服务,实现旅游业管理创新、经营创新和市场创新,通过旅游电子商务的实施,必将提高公司的竞争实力,促进旅游业的新飞跃。

参考文献

篇7

一、南伊乡琼林村旅游开发概况

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是我国目前仅有的3个珞巴民族乡之一,位于米林县城东南5公里处,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乡政府下辖南伊、才召、琼林三个行政村,其中,琼林村是我国珞巴族居住较集中、传统文化保留较好的民族村寨之一,全村41户189人,其中珞巴族171人,占全村总人数的91%。琼林村地处的南伊沟景色秀丽,气候湿润,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和天然牧场,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07年,米林县政府与内蒙古一家公司签订合同,共同对南伊沟进行旅游开发。2009年,南伊沟景区正式对外开放,2011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现有景点包括扎贡沟、琼林村、沙棘岛、小拐弯和天边牧场等。游客沿途可以欣赏南伊河畔的秀美风光、体验珞巴人家的民俗风情、感受森林牧场的天然生态,获得自然与人文的双重享受。

目前,景区由米林南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该公司共有166名员工,其中80%是米林县当地居民,有17名珞巴族,6名来自琼林村。公司在旅游开发中主要有以下做法:一是优先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二是在景区内修建免费的摊位,为村民摆摊设点提供便利;三是规定观光车在村民开设的接待点轮流停靠,保证每家接待点都有游客前来消费;四是从每张门票中抽取2元作为旅游惠民资金,平均分配给南伊乡三个村的村民;五是当村民与游客发生矛盾或利益受到损害时,及时予以调解或赔偿;六是组织村民进行旅游接待培训。通过以上措施,公司与村民建立了较好的互利合作关系,村民大多对当地的旅游开发表示接受和认可。

二、旅游开发对琼林村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帮助村民增收致富。琼林村地处偏远山区,可耕种的土地和农作物有限,加之国家实行封山育林政策后,全村林业收入锐减,一度成为米林县最贫穷的村庄。南伊沟的旅游开发,为琼林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与广阔的商机。村民们通过开办农家乐、家庭旅馆和摆摊出售土特产品,经济收入大幅增长,快速实现脱贫致富。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59.38万元,人均纯收入10200元,一跃成为全县为数不多的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的村庄。如今村民家中普遍有了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电,部分村民还新建了住房、购置了小轿车,生活质量大为提高。

2、极大改善村容村貌。琼林村位于南伊沟景区内,是游览线路的必经站点。为了更好地迎接四方来客,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村里原有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如新修自来水管道、实施道路硬化、安装路灯等。目前村民们全部住上了宽敞、明亮、舒适的新房,全村安居住房工程完成率、通电率、通讯及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100%,村内道路硬化达90%,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3、促进民族文化保护。为了让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当地政府实施了珞巴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在琼林村建成了珞巴族文化展厅、风情文化广场,对珞巴族服饰、歌舞、竹器编织等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建成了珞巴民族特色优势产业园,对特色旅游文化产品进行开发和商标的注册;部分村民也有意识地将传统的珞巴服饰、生活器具收集起来,陈列在家中供游客参观,等等。这些做法客观上促进了珞巴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保护。

(二)消极影响

1、与外界矛盾冲突增加。以往的琼林村是个相对封闭的珞巴族村寨,村民们彼此熟悉,亲密融洽,极少发生矛盾。近年来旅游开发后,大批游客涌入,难免与村民产生各种摩擦和冲突。例如,景区出现了多次旅游车辆将村民撞伤甚至致死的车祸,引发了村民们的强烈不满,好在村干部及时劝阻,旅游公司或游客承担全额赔偿,事态才得以平息。还有的游客认为珞巴族是未开化的民族,言行傲慢、缺乏尊重,伤害了当地珞巴人民的感情,激化了村寨与外界的矛盾。

2、村民关系日渐疏远。旅游开发带来了无限商机,村民们的日常生活更多地围绕游客来转,彼此之间的交流也就变少了。村委会主任提到:“以前村民们比较懒,没事就坐在一起喝酒聊天;现在旅游开发后,村民们白天都忙着摆摊赚钱,晚上也很少聚在一起,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疏远了。”尽管村民们表面上一团和气,没有公开翻脸,但背地里却暗中较劲,各有各的小算盘。由于村民们从旅游开发中获得的利益不均,有的村民觉得不公平,产生嫉妒、怨恨心理,导致村民关系出现了裂痕。

3、民族文化遭受冲击。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琼林村珞巴族与外界的接触日益增多,在强势的外来文化的冲击下,珞巴传统文化正在面临失落与消亡的危机。如今大多数村民说的是藏语,也会说简单的汉语(出于旅游接待的需要),但是会说珞巴语的村民已经越来越少。此外,珞巴族的日常服饰、节日习俗、房屋建筑、等都在向汉藏文化靠拢,原有的珞巴文化已经难觅踪迹。村中唯一的“米剂”(珞巴族巫师的一种)、85岁的达果老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持悲观态度,因为年轻一代不相信也不愿意学习过去的占卜术,一旦他去世,珞巴族的传统宗教也就后继无人了。

三、珞巴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珞巴文化的挖掘与展示

在琼林村,大多数接待点只能看到珞巴人家的家居陈设,仅有调查组居住的“珞巴族部落山庄”收集了较为齐全的传统服饰、狩猎工具、以及不同部落的图片和文字介绍。由于村寨对珞巴文化展示不够充分,给人一种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感觉。未来,建议当地政府和旅游公司学习借鉴其它民族村寨的经验,进一步加强对珞巴民族文化的深度挖掘,例如制作宣传片、发行图册和明信片、生产珞巴人装束的卡通模型等,在接待点展出,供游客观赏和购买。这些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既可以增加珞巴族村寨的经济收入,又能够起到宣传和推广珞巴民族文化的效果。

(二)健全利益协调与矛盾化解机制

如前文所述,旅游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当地村民的利益,如优先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门票收益按比例分配给村民等。但无论如何,村民在旅游开发中始终是最缺乏话语权的一个群体,景区怎么开发、利益怎么分配,是由政府和旅游公司说了算,村民只能被动地接受。例如南伊沟景区每张门票210元,村民只能从中抽取2元,还不到1%,但在调查中,村民并没有对这一分配方案提出质疑,即使有,他们也缺乏足够的话语权与政府和旅游公司抗衡。未来,琼林村“两委”应当更好地履行起自身职责,在广泛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将分散的个人意愿整合成组织的利益表达,对外与政府部门、旅游公司协调,维护村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合法权益;对内处理好利益分配,避免恶性竞争与分配不公,及时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通过建立健全旅游业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与矛盾化解机制,尽可能减少旅游开发对村寨和谐的负面影响。

(三)提高村民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

如今,琼林村的珞巴族从语言、服饰到日常习俗,都在向汉族和藏族靠拢。原来的珞巴文化象征(如弓箭、猎物头角、熊皮帽等)大都已封存在展览馆或居民家中;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夹金夹”歌谣、杀鸡看肝的占卜术等)也面临失传的危机,珞巴民族文化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一个民族村寨如果失去了民族特色,对游客的吸引力将大打折扣,旅游业的发展也会遭受致命打击。未来,珞巴族村寨应当加强对当地村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民族文化教育,增强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村寨可定期组织开展具有珞巴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如射箭比赛、歌舞表演等,本地村民与外地游客都可参与,在增加旅游收入的同时,也能传播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和谐,让古老的珞巴文化在旅游开发中展现出新的魅力,实现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双赢。(作者单位:四川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 龚锐,晋美.珞巴族――米林县琼林村调查[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2] 彭俊杰.南伊沟珞巴族社区旅游开发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3

[3] 罗永常.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第2期

[4] 田敏,邓小艳.近十年国内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研究述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11月第32卷第6期

[5] 孙文振.珞巴族群众:吃上旅游饭过上新生活[N].中国民族报,2013年9月10日

篇8

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高职教育方针,坚持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社会办学力量,推行素质教育和就业教育;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深化教学改革为中心;以服务企业为宗旨,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实施开放教育;加大体制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力度,构建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形势下就业模式的新途径,为企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专门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该模式是实现充分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的探索与实践。

2.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

在实施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时,我们主要坚持面向市场、适应社会需要和实用型、多能力全面培养两个原则。学校要真正做到面向行业和地区办学,适应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实际需要,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合格的高职人才并办出特色,就必须到企业中去寻求合作,开展调查研究,了解迅速变化的企业动态,掌握企业的人才需求,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和教学内容。

二、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能弥补课本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的不足,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的需求同步。二是它突破了学校到企业寻求实习场所,企业到学校获得廉价劳动力的浅层次合作,使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养过程,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三是有利于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实现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有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四是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规章制度,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与决策能力。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重要和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本科、专科教育的显著特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理论知识达到了“必需”和“够用”的要求,又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了充分提高。

三、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鸡西大学经济系具备以下有利条件:一是具有年龄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校内外有机结合的师资队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和实用性;二是有固定的旅游公司和酒店接收毕业生,确保就业率;三是有专业建设委员会,能制定出实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四是有实习实训基地,用以保证实践教学。

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学生毕业即可就业。鸡西大学经济系始终坚持社会服务的办学宗旨,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教育教学体制,从而保证高职高专教育的办学质量。通过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旅游公司、酒店找到了实用型人才,学生找到了就业岗位,学校提高了知名度并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的共赢。

四、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

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其完整的教学体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鸡西大学经济系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教学探索出多种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其具体形式和内涵如下。

1.校企双向互动的产学联合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全方位、全过程校企联合办学,协同培养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可以充分发挥校企各自的优势,双方都受益。

(1)可使企业获益、社会获益。学校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企业在职人员提供培训,合作企业每年可以从学校优先选拔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合作中学校协助企业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市场调查与分析、共同研究市场营销方案等,深受企业的欢迎。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尽可能满足企业的希望与要求,学校认真听取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的培养意见,并参考所提意见修订教学计划、调整课程安排、增减教学内容。这种结合企业当前经营运作实际、适应企业对所需人才要求、定向为企业培养人才的产学合作新模式受到企业的欢迎。

(2)可使学校获益、学生获益。校企双向互动的产学联合办学模式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有计划地开展行业重点人才需求的滚动调查,以保证高职专业一定时期内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二是与企业合作进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以保证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三是高职专业教育计划的制定,以保证教学环节的针对性。四是与企业合作编写高职教材和聘请兼职教师,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五是校企合作落实实训、实习项目和基地,以保证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六是企业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聘用工作,以保证高职教育的稳定性。

2.构建多证书制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多资格证书的师资队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是技术型、技能型的复合体,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师资队伍必须具备技术型或技能型的特色。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他们既有讲师、副教授、教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又有导游员资格证书及其他相关的资格证书;教师既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应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实践能力和宽广的相关知识面。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得到较快提高,从而保证就业率。

(2)鼓励学生取得多种资格证书。为保证多证书制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按照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理论教学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实践教学以高新技术和职业技能为主,将职业技能取证的理论内容与专业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考取导游员资格证书及实用英语、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等多种证书。

3.定向培养联合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定向培养模式是经济系实施校企联合办学的新理念,体现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新思路,将学生进入企业后的岗前培训时间提前至在校期间完成。将目前高职高专类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通过实施定向培养得以解决。在深入的市场调研基础上,经济系与黑龙江和广东等地多家旅游公司、酒店签订联合办学委托培养协议,实施定向式培养。为确保目标培养学生的质量,针对定向式培养协议单位的行业特点,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置课程,推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生在校需要完成有理论、实践课程的学习及岗前教育,实现职业需求与学校教育的有机融合。

4.专业建设委员会人才培养模式

经济系组建了以系主任、副主任、教授、副教授和聘请的教育专家、旅游局局长、旅游公司经理、旅游管理人员、行业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由专业建设委员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参与全过程教学环节的管理和授课。

5.实习、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

(1)学校自建实习、实训基地。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进行训练,由学校在校园内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训教学具有以下几种特点:一是模拟职业环境,体验职业氛围;二是实训项目具有功能应用性;三是技能操作训练集中,便于掌握技能;四是仿真教学软件,提高实训项目的适用性和经济性;五是构思创新型的实训项目,提高实训的科技含量。

(2)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场所。由旅游公司和酒店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学生顶岗参加实习,提前进入全真工作环境中,从具体工作中体会、分解、吸收所学各项课程。实习期间一并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规章制度的学习,将学生进入企业后的岗前培训时间提前至在校期间完成,实现零距离方式进入企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9

1.村镇品牌定位准确

一个成功的品牌离不开它的建设与经营,但在进行建设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品牌进行定位,村镇品牌也不例外。江苏省目前9个特色旅游村镇都已形成自己清晰的品牌定位,我们结合过去的文献和网络资料做出归纳。

周庄作为旅游特色村镇其品牌建设开始于1994年,第一任周庄旅游公司总经理屈玲妮在初始接手经营的过程中业绩一直不理想,她开始反思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始查阅很多产品营销相关的书籍,希望能从中获得启发。有一天她在一本台湾杂志中无意中发现周庄被外界称为“中国第一水乡”,顿时醒悟,认为可以借鉴,便有了周庄第一个品牌定位。之后周庄将村镇内特色的旅游景点整合起来,以“中国第一水乡”的品牌向海内外进行营销推广,这也开发了“水乡古镇旅游”的新兴市场;同里以“醇正水乡,旧时江南”的特色闻名于海内外,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镇,著名景点“退思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际水乡古镇”被同里选为自身的品牌定位,但这一定位与同里自身优势特点还有一定距离;徐霞客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考证本地区已有7000年历史、5000年文明史和2500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该镇将自己定位为“游侠故里”,利用名人为自己宣传造势;沙家浜镇将自己定位为“红色沙家浜”,借助红色现代经典京剧《沙家浜》中的阿庆嫂来为自己代言;湖父镇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是太湖阳羡风景游览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良好,力图建设华东第一生态旅游镇;木渎镇将其品牌定位为“中国园林古镇”,这个定位不仅考虑其独特的景观资源优势,而且区别于其他特色古镇,与差异性较弱的水乡古镇相比,特色优势明显。溱潼镇对自身特色品牌定位并不明确,仅为水乡古镇,但相对于江苏省众多的水乡古镇没有明显特色,竞争优势不强;蒋巷村和旺山村都是旅游特色村,都致力于建设生态村,其定位没有独特性,因此知名度不高。

2.品牌识别系统较为完善

品牌识别系统是对每一品牌,设计者都会列出许多消费者符号,再从每一组中选出恰当的将意思相近的列在一起,再从每一组中选出一个最能代表这组意思的,然后开始分类。品牌识别系统,包括品牌名称、品牌口号和品牌标志。总体而言,江苏省旅游特色村相对于其他省份更好,但也有个别乡镇的品牌识别系统是不完善的。表1总结了江苏省九个旅游特色村镇的品牌识别系统[1]。

同里的品牌标识是一个蓝色的小桥,流水和品牌名称同里构成,表现其“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形成“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柳桥通水市,河港入湖田”的独特景观,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镇;木渎古镇的品牌口号是“古镇木渎——乾隆六次到过的地方”,.康熙三次南巡和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偏幸木渎,为这里的山水风光而倾倒。让游客们不尽遐想乾隆当年的巡游故事;周庄品牌标识通过运用淡蓝色的背景表达“中国第一水乡”的品牌口号,突显其在众多古镇开发中的优势位置,也让游客永远不会忘记它的品牌定位。“中国第一水乡”既是周庄的品牌口号,也是其品牌定位。这不仅突显出周庄在水乡古镇的领先地位,而且明确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地位。徐霞客镇、湖父镇和旺山村这三个村镇没有明确的品牌标志,在游客心目中印象不深,其品牌识别系统有待提高。

3.品牌传播工具多样

为了让游客了解自身的品牌,各个村镇都通过打造自己的品牌来进入市场,使游客通过认识其品牌形象来形成良好印象,通过喜爱品牌来促成最终的旅游消费。江苏省各个特色旅游村镇都充分利用当下各种传播工具进行对外宣传。9个江苏省特色旅游村镇都已建设自己的互联网网站,便于世界各地游客随时了解村镇的基本信息和最新活动,随着互联网的全球发展,已成为特色村镇宣传自己的最主要手段。(作者单位:1.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盐城纺织学院;3.北京大地风景景观规划院)

参考文献:

[1]李泽华.江苏省旅游特色村镇品牌建设研究——以周庄古镇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2]挖掘丰富多样的特色景观规划生态宜居的旅游村——研究中心方明主人谈特色景观旅游

[3]王文霞.邢台峡谷群旅游品牌建立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篇10

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革命的重要成果,是信息技术在商务领域的具体应用。从经济角度讲,其优势表现在提高交易效率,扩大市场范围,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诸多优势。电子商务应用于旅游业中,有利于扩大旅游市场,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电子商务应用于旅游业,有利于提升旅游业服务水平。《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就提出“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

电子商务应用于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就业。电子商务导致的专业化程度增加和旅游市场扩大,不但会使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增长,还可带动其他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可带动其他产业增加5个就业机会。

旅游业作为贵州省大力培育和发展的支柱产业,在贵州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为加快旅游经济发展,2002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曾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意见》对贵州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做出了明确指示:“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城市,要建立旅游信息网络查询系统……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贵州旅游信息网,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和国际国内旅游预订网”。截止2008年底,全省接待国内外旅游者819.2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1.81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省GDP的19.55%。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贵州旅游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发展措施不但直接影响着其自身未来的发展,甚至影响着整个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对其展开研究也有着更为典型和现实的意义。

二、贵州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1.贵州旅游电子商务背景考察

旅游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并不是孤立,对于欠发达地区,除该区域旅游业发达外,还必须有一个良好政策环境。

1999年底至2000年初,我国政府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伴随着国家西部开发的号令,西部越来越多的旅游社、旅游公司、酒店开始寻觅网络商机。

2001年初,国家旅游局启动了“金旅工程”,该工程将实现政府旅游管理电子化和利用网络技术发展旅游电子商务,以最大限度地整合国内外旅游信息资源,力争在3至5年内建设和完善政

府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和面向旅游市场的电子商务系统。

2002年12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培育的战略决策,指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贵州旅游信息网,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和国际国内旅游预订网,这为贵州旅游产业拉开了信息化的序幕,随后各类旅游网站开始纷纷建立。

2.旅游企业网站建设调查

笔者调查时发现目前还没有相关公开资料,材料很难搜集,只得借助旅游网址收录网站。我们以“旅游网址”为关键字,在雅虎搜索引擎中搜寻出旅游网址收录网站,然后在各个收录网站中检索出贵州旅游企业网站并使用Onenote随时记录,最后用Excel进行汇总整理。

旅游企业网站是由旅游企业直接开发、建设的网站,我们将其进一步细分为户外运动网站、旅行社网站、酒店宾馆网站、景区景点网站,资料搜集整理如下表:

贵州旅游企业网站一览表

网站名称

网址

建立时间

类型

起点拓展

http://qd179.com/

2001.10

户外运动

贵州风行户外旅游网

http://fxclub.net/

2003.9

户外运动

自然之子——资讯中心

http://gztx.org/

2004.6

户外运动

江秋行摄

http://jqxs.net/

2007.11

户外运动

篇11

另外,南阳不仅是文化资源的富集区,而且也是自然资源的富集区。拥有中原地区唯一的“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内乡宝天曼生态旅游区,被称为“世界地质公园”的伏牛山自然保护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就在丹江口水库。

南阳有这么多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又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可以说是河南旅游资源大市,但南阳的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在全国来说相对落后,就是在河南也不是处于领先地位,而文化旅游业相对自然资源旅游业又薄弱一些。南阳有这么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南阳的文化旅游事业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如何发展南阳的文化旅游业,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保护好文化资源

发展文化旅游业,首先要保护好文化资源,因为文化资源是历史留下的,有许多是无法复制的,南阳有这么丰富的文化资源,这正是南阳的优势所在。所以在城市规划中,要把人文景点和历史街区保护范围纳入城市总规中,使这些资源的周边环境协调一致。要从全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名城这一主题,来打造人文南阳。聘请知名专家、学者高起点、大手笔编制一个高起点、大跨度、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旅游发展规划,从而合理有效地布局生产力,实现文化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要处理好文化旅游与其他行业的关系、近期与远期的关系、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对文化旅游资源,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充分发挥旅游开发对文化古迹恢复、挖掘和保护的能动性,完善文化旅游保护管理制度,并努力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保护体系。只有文化资源保护好了,才能更好地发展文化旅游业。

(二)加强区域合作

旅游是一个开放型的产业,必须突破地域门槛,走区域合作一体化发展之路。由北京故宫——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南阳府衙——山西霍州署——内乡县衙组成的“古代官署衙门旅游一条线”就很好,让游客切实感受到古代各级官署衙门文化的同时也提高了相关地方的知名度,这样也实现了游客和景点的双赢。我们以后要共同推介和打造更多的跨区域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如可以利用我们丰富的汉文化和三国文化,与同样有丰富的汉文化和三国文化的湖北襄樊、荆州联手,推出体验汉文化、三国旅游等活动,努力开拓南阳的文化旅游市场。

(三)完善旅游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舒适便捷的优质服务

发展旅游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各行各业全方位的投入,应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彻底打破开发建设中行业壁垒,各自为战的局面,实现一体化的发展方针,这样才有竞争力,只有公共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共享,才能保证游客的观光需要,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多种需求的要求,并最终实现 “吃、住、行、游、购、娱”等的整体发展。所以我们这些都要提高,才能适应旅游市场的一般要求,即满足广大游客的普遍需要,这样才能留住游客。

(四)搞好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开拓南阳文化旅游市场

2008年南阳聘请著名的作词家乔羽、著名的作曲家徐沛东、著名的歌唱家宋祖英联合打造的《南阳,我的家乡》这首歌曲,它道出了南阳的文化内涵,唱出了南阳人的气势,这是为扩大南阳的知名度做了很成功的尝试,今后我们可以多做些这方面的工作,比如可以在海内外范围内征集南阳旅游整体形象的主题广告词,并选取一两条意义深远琅琅上口的广告词,在国家级和省级主要媒体黄金时间宣传推介南阳。当今社会,企业在向集团化发展,农业在向产业化发展,旅游是一种综合性行为,要发展文化旅游业,也要打破自身各自为政的界限,应互相沟通,抽调精干人员,组建旅游公司之类的营销队伍,来宣传推销自己;另外,也可以与本地和外地有影响的旅游公司合作,扩大客源量。在面向社会宣传和推销自己方面,综合考虑旅游线路和宣传品、推介产品的制作。还可以把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相结合,统一包装、统一宣传促销。广造声势,大力宣传。编制精美的专题宣传资料,如拍摄相关的专题片,印制旅游宣传手册和导游图。编写与人文资源有关的电视剧、电影、戏剧、小说等文艺作品,举办组织相关的研讨会。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外地知名旅行社及社会各界名人到南阳考察,在重要媒体上宣传介绍南阳等等,来进一步宣传推介南阳,提高南阳的知名度。

(五)以全新的理念进行旅游商品的开发、包装,突出南阳文化特色,开发系列文化旅游产品

旅游商品是体现本地区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载体。随着文化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和旅游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游客对旅游商品要求的也越来越高。南阳除了玉雕、汉画像石拓片、烙画等少数旅游商品外,能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商品并不多,而能吸引游客眼球的文化旅游商品更少。南阳要大力开发旅游产品,既要突出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又要有艺术性和实用性。重点反映南阳的文化内涵、突出旅游纪念意义。如开发与景点有关的人物塑像,与名人发明创造有关的复制品,与某些活动有关的艺术纪念品等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南阳的知名度,也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六)作为文化景区要练内功,加强景区建设。打造一支过硬的导游队伍,提高南阳知名度

南阳有这么丰富的文化资源,但许多景区却是门庭冷落,虽然有些景区被人们所接受,但对其价值所在认识不深。如何有意识地组织、引导游客,让游客在参观景点时受到触动、感受,引发联想回味,继而产生心灵的震撼,从而得到启迪,使之产生共鸣。这就要求景区加强自身的建设。

篇12

一、旅游产业的现状

运城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由于地处黄河中游、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无论在地上,还是在地下,先民们都留下了许多值得后人瞻仰和凭吊的文物古迹。以运城市为中心,有舜帝陵、夏邑城、百里盐池、关帝庙、祠、茔以及司马光墓等。西以古舜都蒲坂为中心,有蒲坂古都、莺莺塔、古渡铁牛、鹳鹊楼、万固寺以及晋文公孟盟遗址等。东以闻垣为轴心,有舜耕历山、晋国古墓群、唐相裴氏遗迹等。北线有晋国古城、古绛守居园、文庙、龙兴寺、稷山元代墓壁、河津薛仁贵寒窑以及龙门古渡等。南有芮城永乐宫、三门峡大坝、小浪底水库、大禹渡、黄河大峡谷等景观。

运城除了有丰富的文物古迹外,还有许多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些旅游资源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其中旅游价值比较大的有:永济黄河湿地、芮城圣天湖、永济五老峰、王观峪瀑布、凤凰谷、夏县泗交及温泉、历山景群及黄河大峡谷等,特别是中国“死海”盐湖的开发,给人们展示了旅游产业的广阔前景。人文景观的开发和利用将会给旅游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和持续发展的后劲。运城地区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其民间流传的许多典故都曾发生在这里,把这些精神财富物化后,势必带来物质财富。如:晋文公称霸、伯乐相马、漫天过海、卫夫人教书法、慈禧改县名闻喜等,一旦把这些美妙的佳话物化,必将产生良好的效果。目前,运城市旅游产业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到目前为止,全市旅游涉外星级饭店已达24家,各类旅行社25家,对外开放景点50处,开办旅游学校一所,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万,间接从业人员10万。

已与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旅游业务联系,来运游客辐射面积达14个国家和地区,日本、东南亚、港澳台已成为运城市的最大的客源市场。另外,运城还与周边旅游热点城市西安、洛阳等加强横向联合,实施区域联网、优势互补、整体促销的办法,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一个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否需要确定一个中心主题,确定以什么为内核的主题,这是一个不容回避,且必须给以正确回答的问题。在许多旅游者中,特别是在外国游客的心目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这就是“不去北京,不知道中国文化之树有多么枝繁叶茂,而不去西安,则不知道这棵大树的根有多深。”不难看出,这两个文明古都,都建立了以中国古文化为核心的旅游主题,唯一的区别在于,北京向世人展示的是中华民族中近古时代的建筑文化,其中最灿烂辉煌的当属北京古宫博物院和八达岭长城。而事实上北京可以确定为主题的内容是非常多的。西安则向人们昭示的是中远古文化,源头文化。其中的黄帝源头文化、西周文化、秦汉文化、盛唐文化、粗线条地勾勒出了中华文化远源流长而且内容丰富的磅礴大气。

旅游产业还要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最能代表一个地方旅游资源特色的景观。如湖南张家界、四川九寨沟、甘肃嘉峪关、河北秦皇岛、山东孔庙,而在云南并不缺乏旅游资源的边源省份,平地造起一座世博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在地区一级的区域内,也有很值得借鉴的东西。像大连、威海、烟台、珠海等,旅游资源并不丰富的新兴城市,他们不约而同地都打出了环保大旗,宣称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由此形成的旅游大军,自然给当地带去了滚滚财源。

那么,在运城地区,可以作为主题的核心文化很多,如关公文化与关庙、舜帝文化与舜庙、夏文化与夏邑、盛唐文化与宰相村以及休闲文化与中国“死海”、自然山水文化等。选择核心与主题时,不能贪大、贪古或贪新,而要追求特色,发展旅游业应选择一点,集中力量宣传,打造旅游精品品牌,以点带面,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根据运城地区的实际情况,应该将远古文化作为核心主题,以鹳鹊楼作为运城旅游产业的标志,以关公文化作为宣传的中心。

(二)开发旅游景点,需要挖掘其文化内涵,并不断增加其文化内容。

从旅游资源的构成来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的外壳,一是文化的内涵。从许多人造景观的失败要可以看出,投资者可以拥巨资建造规模庞大的园林,却难以招来蜂拥的游客,像深圳的锦绣中华园、许多地方仿建的三国城、大观园等人造景观,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并未把丰富的文化内涵固化在气势宏伟的外壳内。

事实上,在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其文化内涵比其固化的外壳显得更重要。在西安,盛唐的长安城几乎荡然无存,但仅有的几处遗迹和地名,足以说明长安古城的气势,这就是丰富的文化内涵的作用。

在我们运城也有这样成功的例子。万荣县因有万荣而使其名扬海内,在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开发之前的永济,却以拥有火车站最多的县而著称(永济共有七个火车站),稷山县因有一个太阳村而闻名全国,而后的翟店镇因服装业名噪一时,闻喜县因有一个种棉能手吴吉昌而震惊全国。

事实上,运城地区有许多远源流长的文化等着人们去固化,去挖掘,去利用。在永济,二贤历代被人颂扬,尤其在今天大力颂扬公民道德的过程中,凭吊二贤应该成为其旅游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漫天过海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将这个宏大的场面再现于黄河之上,给登鹳鹊楼的人再添一景。

在盐池边,我们能否让专家们找出当年伯乐相马的地方,在此处造一所伯乐相马的乐园,既有利于游人观瞻,也有利于我们的子孙后代接受更多的文化熏陶。

(三)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相结合,以本地投资为主,引进投资为辅,应该作为我们发展旅游产业的一个战略选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益的分割是以资本的股份为依据的。过分地引进外资,其中包括外地资金和外国资金,势必造成大量的营业利润外流,名义上GDP增加了,但并不会对本区人民生活带来更多的推动作用,同时大量利润外流,也不利于本区经济的发展。我国有一家饮料厂搞合资经营,开始按比例投入,再行投入时,由于国内厂家无力再投入,经过几次资本再投入,国内股份几乎就被稀完了,绝大部分利润被外商以合法的手段拿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还是应该以本地的资金为主进行投资,否则,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势必产生泡沫。

事实上,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的投入仍然是一个瓶颈。无论是对银行,还是对旅游企业都是这样,一方面,银行有大量的资金闲置,因为没有可投资的地方而产生巨大的利息债务压力;另一方面,许多旅游项目需要注入资金,但无以利用。那么这中间的脱节是因为旅游项目风险大、投资回收期长、回报率低?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有许多国内民营资金和外资,想进入旅游产业领域而欲投无门。这中间有体制的问题,但更多的是沟通的问题。在资本运作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已经而且还正在解决体制的问题。

旅游产业的投入还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旅游景点的投入与外围相关项目的投入,一个是旅游景点外壳的投入与文化内涵的投入。前者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在相互制约中,均衡投资是一个比较好解决的问题。后者往往被忽略,有的在旅游景点投资的选址上就出了问题,有的是在硬件上舍得投入,而忽略了软件上的投入,从而使大量的投资难以得到及时、优厚的回报。在文化内涵方面的投入,虽然不会直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在增加旅游景点投资连续回报的过程中,其作用是用硬件投入所难以替代的。 转贴于

(四)扩大旅游景点的知名度是确保旅游产业持续繁荣的一个有效手段。从旅游景点的内部来讲,有能让人值得观瞻的物质硬件,这是旅游产业的基础,但真正能吸引人的,则是不易觉察而需要由道游画龙点睛式的解说来体现的。这就要求一个道游不仅要有丰富的、综合的历史文化知识及其它相关知识,更要有相关的多方面的知识,如建筑、人文、动植物、民俗民风、生活习惯等,特别是要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门票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媒介。一张精致美观的门票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被旅游者珍藏,而一张质量低劣的门票除了作为凭证外,会被游人随手扔掉,因此失去宣传作用,也会使名观胜景给人留下的美好印象大打折扣。旅游业的发展,还是应该在门票的设计、纸张、印刷等方面入手,把它当作一个精品的组成部分去铸造。

篇13

《导游业务》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既强调服务实践又讲究接待艺术的应用型课程,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它要求学生在学习导游业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带团技巧、讲解技巧、导游生活服务等技巧,培养导游应有的应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与人合作等能力旅游论文,最终具备独立带团的能力。为此,实践性教学是该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是由理论过渡到实践的桥梁。

一、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一)课前准备实践教学素材,着重讲解、分析实操性强的导游技能

教师备课要充分,首先,根据课程内容的特色,收集大量的语言素材、场景素材、视听素材、应用情景素材,如接团计划、导游旗、接站牌、导游证、各种结算单据。其次,要精心制作教学课件旅游论文,目前市场上导游方面的音像素材十分缺少,从电影、电视剧以及小品、话剧等文件上剪下相关片段,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编辑整理,插入课件中杂志网。对于那些实在缺少又是讲课必须的案例,笔者请学生当演员自行组织拍摄,课件中有些规范动作和形象的图片也是以学生为模特拍摄的。通过做“演员”和“模特”使学生参与到备课中,一方面加深了他们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更增加了他们对导游业务这门课的兴趣。使用这样制

作的课件进行教学,教学内容更加丰满旅游论文,教学过程也更生动活泼。

(二)提高课堂实践教学效果,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导游技能

拥有一个内容丰满、结构合理的教案,采用了图文声像俱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说“教”的方面已经万事俱备,但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要看“学”的意愿是否强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的培养对学习的意义。因为教学是双向的,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旅游论文,虽然传授的信息量很大,但学生真正接收的知识却未必有那么多。特别是连续上三四堂课的时候,学生往往流露出疲倦、茫然、厌烦等情绪,这时候,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情绪变化,采用适当的方式来调节课堂气氛。笔者在业余时间一直从事导游工作,导游素材大部分都经过整理作为案例教学,还有一部分情节曲折、趣味性较强的我就留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时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身心得以放松,又学到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二、场景模拟旅游论文,进行导游带团的实操训练

(一)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通过情境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趣, 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吸收,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导游业务》是最适合采用情境教学模式的课程之一杂志网。在教学中既可以利用真实情境, 如在讲到空接、错接、漏接事故时可以到车站或机场进行实地模拟。也可以创设仿真情境进行模拟训练,如到导游模拟室模拟接站服务,到酒店实训室模拟入住饭店服务。情境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过程, 也是全面提高职业能力的过程. 在情境教学中, 学生因身临其境, 积极参与, 情感情绪体验达到, 教师再联系职业特点进行必要点评, 学生会有更直观、深刻的印象。

(二)小组合作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从各种书籍、报刊、网站上寻找素材加工整理,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让学生动起来,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特征。让不同小组的学生针对导游讲解服务旅游论文,游客设置问题做评点。通过角色变换,场景模拟,反复训练,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三、实地教学

(一)假期见习法

见习根据时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教学时间由教师组织学生到旅行社见习导游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但由于时间和人数的限制,这类见习只能给学生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大致的了解,很难使学生对导游工作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另一类是学校和教师鼓励在校生利用寒、暑假到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参加见习,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为每个见习生安排工作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导游担任指导教师杂志网。通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见习,学生不仅能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还能找出自身的不足旅游论文,明确今后的学习目标。

(二)强化社会导游实践

导游业务课程实践性很强,课堂实践教学,课后实践演练,这都是情景模拟的训练过程,要想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目标,社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这一环节重点在于观摩导游。即导游适应性训练,具体做法是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当地的旅游景点、旅行社、旅游公司,参观导游真实的工作环境,观摩优秀的导游员是如何从事导游讲解服务的,学习他们工作中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旅游论文,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导游讲解的艺术性,了解不同讲解技巧在整个导游过程中的贯穿使用。

四、考核考试

(一)平时训练

平时考核,老师要开展不同阶段的模拟实践,认真给出每次模拟的成绩,这就要求同学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实践教学。促使学生注重日常学习的知识积累,每次课堂提问都采用口述方式,气氛轻松、活跃,使学生在“同游客的欢声笑语中”取得了好成绩。每堂课的口述能力考察看似轻松,实际上它对考生的要求却更加严格和实用,考生除了要掌握必需的书本知识外旅游论文,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口才和自如的临场反应能力,要能够通过流利的口语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展现出来,并给游客以美的享受。

(二)口试

为了突出《导游业务》课程的实用性、实践性,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完即用,口语考试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具体考试方法可根据现实条件而定,可以在教室内抽签做导游讲解、分角色模拟带团和现场导游等方法。口语考试重在考查旅游组织和导游讲解能力,为了使考试取得成功,教师可提前公布考试内容和形式,学生自愿分组,自选角色,考试时将自己平时的积累和训练在大家面前展现出来杂志网。考试过程轻松愉快。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在考前的准备不会单单用来应付考试,他们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练就的导游技能将为下一步的实习和将来的就业打下稳固的根基,并且在带团中获益匪浅。

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技能, 这将是我国高等旅游教育, 尤其是本科教育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 主要是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要。各类旅游院校应当注重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良好适应性和应有的就业弹性,坚持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个人素质三方面结合的培养宗旨,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实践环节,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与岗位的“零距离”。

参考文献:

[1]周晓雷,汪丽珍,基于双师型教学的导游业务教学模式创新[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1).

[2]冯茂娥,《导游业务》实践教学探讨[J]. 商场现代化,2009,(26).

[3]封宗华,谈加强高职高专《导游业务》的实践教学[J]. 今日科苑,2009,(12).

[4]尹敏,黄清,《导游业务》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5]李兵,论职业能力培养型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