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鉴赏论文实用13篇

建筑鉴赏论文

篇1

汉瓦当图形十分丰富的,有文字图形、动物图形,植物图形、吉祥图形和象征图形。以动物图形最为优秀,除了有代表性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外,还有龙纹、蟾蜍纹、玉兔纹、鹿纹等品种繁多,造型生动,形神兼备。这类题材的瓦当,既是对动物形体的崇拜,又是对生命活力的向往,具有自然的美和浪漫的美。

文字图形在汉代汉瓦中占的数量最大,具有突出的地位,内容多吉祥颂德之辞,例如“千秋万岁”、“与天无极”、“万寿无疆”等,绝大多数为阳文,字数从一到数十不等。字体有小篆、鸟虫篆、隶书、真书等,布局疏密相间,用笔粗犷,成为中国陶制品中独具魅力的珍藏。吉祥图形瓦当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云纹,这种瓦当一般在圆形上作四等分,各饰一卷云纹。圆心饰以多为圆钮,或饰以三角、菱形、花瓣纹等。其变化比较多,或四面对称,中间以直线相隔,形成曲线与直线的对比;或作同向旋转,富有节奏感。瓦当上饰以云纹,耸立在屋檐,形象的显示了祥云缭绕,瑞气东来。这类图形是对现实生活中具体形象的高度概括、提炼和抽象,具有抽象的美。

瓦当的造型美

瓦当的造型包括瓦当自身体积的造型和瓦当上所饰图案的造型。汉代瓦当瓦头一般是半圆形和圆形,圆弧是一种富有动感和韵律美的造型,作为纹饰造型的背景和映衬,更容易表现画面动静关系,充分发挥瓦当自身体积造型的衬托作用。人们常用“秦砖汉瓦”来形容秦汉两代在建筑材料方面的成就。汉瓦当在成熟期的制作是当面和筒瓦的一次成型,通常瓦当的制作主要有几个步骤:制瓦当坯、续制筒瓦、切割晾干、焙烧。有花纹和文字的瓦当的制作方法,都是先刻出木模,然后用木模在泥胎上压制出图案,将瓦当范放入窑内烧制。因此汉瓦当的造型流畅、朴素浑厚,很少有生硬的刀痕,这种艺术风格与汉代的制陶工艺有一定的联系。

汉代瓦当在图案的造型上,融汇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四神瓦当,它是由四种动物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组成的一组瓦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代表春、秋、夏、冬四个季节。如图1四神瓦当以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奔放不羁的线条塑造出生动古朴、豪迈奔放的艺术形象。外轮廓线夸张变形,不做细部的描绘,但这一切却增加了它们力量、气势的美,构成汉代艺术古拙质朴的风格,夸而不饰,饰而不娇。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昂扬向上、天真狂放的气势,呈现出中华民族整体性的精神。

瓦当构图美

瓦当的美还体现在图案的构图上,多采用对称构图、同心辐射构图和均衡构图,这几种构图能使图案主次突出,节奏明确,画面效果统一,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这种构图考虑到瓦当作为建筑配件,在相当高度的檐头的位置,在有限的面积上,在远视或仰视的条件下,以最明晰的构图实现自己的装饰性。

对称构图是艺术基本的构图形式。它是以中轴线或中心点为支撑,向上下左右配置相同形状和大小的纹饰,使整个画面既庄重大方,又富有节奏和韵律。如图2金鸟瓦当,以鸟的头到尾巴为一条竖直的中心线左右对称,外轮廓线简单概括,线条的组织有主有次、疏密变化有序,使对称构图朴拙中透漏着生命的灵动,画面整体洋溢着飞扬流动的美感。同心辐射构成以圆心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出辐射线,如太阳纹,伸出的辐射线条,尤如太阳光芒,给人一种旭日东升、朝气蓬勃的感受。此外有葵纹,图案从运动状态向左或向右旋转,强调图案的相互衔接和画面的完整性,整个画面具有强烈的韵律感和活泼向上的审美情趣。

篇2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学习能力,通过引导鉴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课后用学到的鉴赏方法分析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赏析、评价故宫建筑,激发学生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进一步体会劳动创造艺术,艺术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故宫的整体规划、屋顶样式、木结构构造以及建筑装饰彩画雕刻等。

教学难点:古代建筑较多的专业术语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创设引导观察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学法: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多媒体播放《故宫的记忆》

问题设计:同学们听过音乐后有什么感觉?故宫一共有多少间房子?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引出本课重点内容,即中国古代建筑代表作――故宫(板书)。

设计意图:音乐导入,调动气氛,引起学生兴趣。初步感知古代帝王居住的皇宫是威严而充满神秘感的地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讲授新课

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1.故宫的布局。多媒体展示故宫全景图,学生结合全景图,阅读课本中与故宫有关的段落。

问题设计:故宫的总体布局有什么特征?这样布局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故宫布局的特征:中轴线布局,左右对称,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宫门深似海”,群组布局。故宫由于是皇宫,所以一切都以皇帝为中心,体现严格的等级制度,除了整体布局以外,其他的装饰也是这样,我们接着欣赏。

设计意图:设计学生看书自学的环节,可以充分利用书本,使学生对全景图上主要建筑的分布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引导学生将建筑物对号入座,通过对整个全景图的分析讨论,使学生很快探究出皇权大于一切的思想。通过整体布局,以点带面,扩展到故宫建筑其他方面对皇权的体现。

2.故宫的屋顶样式。多媒体展示:介绍屋顶各部分专业术语,多媒体展示故宫三大殿的屋顶,让学生观察三大殿建筑的屋顶样式,分组讨论三种屋顶样式的不同和等级的体现。

教师总结:屋顶名称和等级区别。最高屋顶形式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悬山顶、攒尖顶等屋顶样式,以及其他民居屋顶样式。

3.故宫的结构。由“墙倒屋不塌”引出古建筑木结构体系:中国建筑体系与其他建筑体系相比,具有独树一帜的木结构体系。这种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能力的限制。汶川大地震房屋倒塌无数,但是部分旅游景点古建筑墙体稍有破损,重要原因就是建筑的木质框架结构(三维动画介绍斗拱结构)。

引导学生分析木结构的优缺点,学生分析得出木结构缺点:容易着火和容易腐烂。

4.彩画和雕塑。多媒体展示故宫建筑的外貌颜色和室内装饰色彩,引导学生总结故宫的主要色彩,分析颜色体现出来的等级差别,引导学生分析彩画所体现的等级。

教师分析:中国古代建筑外观上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色彩的运用,色彩是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因此宫殿建筑的用色十分严格,这在建筑彩画中表现尤其明显。

篇3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引入多媒体的优势分析

(一)为美术课创设理想的视觉条件和环境

多媒体技术能为美术课创设理想的视觉条件和环境,能营造出美的氛围,引起学生美的情绪反映,激发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绘画的艺术语言是指为形象地揭示绘画的内容而使用的造型手段和艺术手法的总和,它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文字、音乐作品中的节奏韵律同样丰富多彩,包括形体与结构、透视与空间、明暗与光影、色彩与色调、肌理与质感。所有的精彩与经典都是无法直接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说得清楚的,必须通过视觉感官和内心体验来完成鉴赏过程,多媒体技术能够将这些精彩与经典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欣赏品味绘画的艺术语言。

(二)将听觉艺术引入美术课堂

多媒体教学除了视觉上的优势外,它还能将听觉艺术(音乐)融入到美术欣赏中来,使美术与音乐、影像、文字、语言等完美地结合,创设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在欣赏过程中达到共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美的感受,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

(三)为美术欣赏课提供大量的开放性的信息资源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深入,美术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必将拓展到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等领域,美术欣赏的教学也不例外,因而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大量的美术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信息化资源),并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达到信手拈来的效果,满足教师教学的需要。要达到这种要求,传统手段是不可能实现的。

而利用多媒体电脑系统的网络功能,就能在课堂中打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快速获取美术教学资源,让教师和学生驰骋于古今中外,在美的知识长河中倘徉。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立体欣赏

在进行建筑欣赏时,教科书上的照片不能进行立体的欣赏,难以满足建筑欣赏的特点和要求。运用多媒体技术可让学生欣赏到高质量的三维互动全景数字的建筑照片,全方位地欣赏到建筑的内部、外部结构和周边环境的美,达到身临其境的欣赏效果。欣赏建筑艺术,我们不但可以用惯常的视觉方式欣赏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形态或内部构造,而且可以做动感显示,让建筑物不同角度地旋转起来,让学生欣赏到建筑物的多个侧面;也可以设置一条观赏路线,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可以跨越桥梁,穿过街道,欣赏周边的建筑外形,也可以按设置路线浏览一座建筑物的内部装饰、陈设等。这样,学生就会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引入多媒体的创新与实践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能充分利用其灵活多样、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创设可视可感的审美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下,愉快地学习,轻松地领悟。如在《陶瓷、青铜器艺术》这些课中,我就通过网络资源把博物馆直接搬进课堂,让学生足不出户也能去河南博物院、世博会、秦始皇博物馆观光旅游,身临其境,亲自感受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的重点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教师可以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图像、音像的编辑播放都紧扣学习主题,研究课题,围绕重点内容、重点问题进行,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效率。如在讲授《商周青铜器艺术》时,要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变化,重点欣赏商代青铜器的艺术成就,感受商代青铜器纹饰的狰狞美,以及商代的鬼神观念和礼仪等级意识。我就上网收集一些清晰度高的青铜器图片,进行编辑剪接、局部放大等,再设计成根据图片辨别礼仪等级题,将局部放大的商代青铜器纹样组合,了解纹样的设计原理,再让学生进行局部纹样的临摹或创作“兽首组合”以及“兽首含人头”。以及结合央视的《鉴宝》栏目剪辑播放有关“青铜器”的“鉴宝”,让学生也参与到几张青铜器图片的“鉴宝”活动,我们的美术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了,小组间人人争着参与,发表个人见解,总有理由说出“青铜器”体现的历史、政治、美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我们的教师就通过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我们的课堂一改过去教师一言堂,学生睡觉课的老大难问题。

(三)体验文化,激感

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设备精心组织好教学,可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从而体验民族文化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建立并完善“独立人格”的人文素养。如在《民间美术》一课中,观看中国民间美术作品,了解中国民俗文化,学习一些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是民间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将收集的泥塑的录像剪辑加工,通过播放,向学生展现我国民间泥塑文化艺术,有时呈现北方泥人张的作品,有时呈现南方惠山泥人的作品,有时将作品定格,有时将作品局部放大,有时反复播放不同时期的泥人作品,有时还把工艺大师的捏塑过程来个局部特写,让学生不断地观察讨论,学生了解了泥塑的悠久历史也为民族文化感到骄傲。

篇4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本身能陶冶性情,很多学生忙于繁重的文化课,无暇分身,不愿把时间放到非高考学科上,这种情况下美术老师更应努力让美术课变得精彩,让学生对美术鉴赏课产生兴趣。在上《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王式廓的《血衣》这幅作品,再请出几名学生扮演画中人物,有的扮演手持血衣的农村妇女,有的扮演受剥削的残腿农民,有的扮演低头认罪的地主,有的扮演新政府阶级。学生表演得很逼真,同学们一下子被带到了画面中,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就这样,一节好课开始了,通过表演,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兴趣更加浓厚,很好地了解了土改时期的历史,懂得了劳苦人民的遭遇,认识到画家笔下的艺术手法是如何表达客观世界的,还挖掘出很多有表演潜质的学生。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我在美术鉴赏课中的一个新尝试。学生缺乏艺术土壤,小的时候就认为那些想象和创造与美术无关,认为美术只不过是涂涂画画而已。作为高中美术教师,我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建立对美术学科的正确认识,逐渐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以此达到以美育人、以美启迪心灵的教育目标。

三、营造音美不分家的气氛

我经常在上课前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音乐,音乐可以开启智慧,缓解课堂上的紧张气氛,同时,又能创设情景,渲染氛围。在讲解《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时,为了避免时间差给学生带来的抽象概念,我以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为例进行鉴赏和分析。那一庄严时刻每个中国人都铭记在心,在艺术家笔下定格为永恒。我引导大家用心倾听气势磅礴的歌曲《红旗颂》,与学生一起走进艺术的殿堂,去接触艺术的神秘,去感受艺术的力量。这时我再加上解说词,学生在欣赏作品时听我的解说,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认为画家就是在表现生活的瞬间,只是更加概括,更具有艺术性,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并以此为自豪。这节课很顺利地进入主题,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形成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提高美术鉴赏能力其实并不难,只要在课堂上增加一些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各门类美术的艺术特点和不同的流派语言,让大家可以和美术作品交流对话,从感性入手分析作品,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图,再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美术鉴赏课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上强调学生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面?σ环?作品,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进行欣赏,从作品的历史、细节等要素加以鉴赏。每个人对不同的作品都有各自的喜好,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自己喜欢作品的原因,再引导学生说出他们为什么喜欢这件作品,如何鉴赏作品。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交朋友,分享各自的鉴赏心得,一起讨论作品的内涵意义。在上《漫步中外建筑艺术》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收集相关图片资料,按宫殿、庙堂、陵墓、民居等类别和中外不同建筑风格整理,并加上文字进行评论。在收集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带来去北京故宫和苏杭旅游的照片,有的同学带来少数民族村落的特色建筑群图片,还有的同学上网搜集到很多图片,我们在课堂上欣赏到很多经典的建筑。由于都是学生自己找到的喜欢的建筑类型,他们一起研究时很认真,评论作品时内容准备丰富,语言精炼到位,我们还相约为了自己喜欢的建筑,可以在高考时考取这座建筑所在的国家或城市,进一步欣赏和领略当地建筑风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热爱生活的能力,把建筑美学融入到生活和学习中,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力和想象力,更是提高了学生收集素材、甄别鉴赏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生也学会了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加深了感情。

篇5

鄞州有着各种各样的古建筑,把它们汇聚起来将是绘画艺术一个重要的源泉。如民居建筑走马塘在鄞南平原上堪称一颗璀璨的明珠,村中明清古建筑众多,以飞檐和石窗最富特色,其中石雕花窗的雕刻艺术令人惊叹,窗上所饰各式图案,寓意丰富深刻;又如千百年来,鄞州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桥梁文化,种类繁多,建筑特色鲜明,古韵犹存,每座桥都是鄞州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学生在挖掘资源中首先是借助各种途径,收集素材,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其次是分析把握,选择古建筑;最后是整理素材,共享古建筑。

学生通过对本土古建筑资源的收集与共享,由对古建筑的深深爱恋转化为一种绘画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本土典型的古建筑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使学生深入了解古建筑的造型特点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感受到古建筑独特的意境之美。

二、鉴赏本土古建筑艺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无论在布局和造型上,还是在材料和色彩上都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传递给我们一种特殊的美。如果细细地品味它,慢慢地读懂它,将会升华民族情感,提升人文素养。在鉴赏本土古建筑艺术环节,笔者推行鉴赏三部曲,环环相扣,环环递进。

(一)感悟式鉴赏,形成对本土古建筑的初步印象

“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同样,面对古建筑艺术,我们也会激情澎湃,任由思维驰骋,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欣赏,捕捉到对事物的第一印象。

(二)比较式鉴赏,了解本土古建筑的独特特征

对本土古建筑有了初步的印象后,为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特征,需要从造型、色彩、环境、装饰等方面与其他地域的古建筑进行比较欣赏。有比较,才有鉴别。用比较的方法去鉴赏古建筑,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培养以联想思维去认知事物的学习方法。

(三)探究式鉴赏,理解本土古建筑的文化内涵

在了解本土古建筑特征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会形成这种风貌特征?这也是鉴赏本土古建筑的第三步——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去探究,重在从文字叙述、绘画表现两方面来解读古建筑在布局思想、色彩运用、装饰美化中的深层文化含义。

三、探究本土古建筑意韵,增强学生绘画表现力

通过发现和鉴赏本土古建筑之美,可让学生尝试以绘画创作来创造美。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笔者采取以具象、意象、抽象等表现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旨在提高他们的绘画兴趣和绘画表现力。

(一)具象表现

“具象”在美术作品中指真实地描绘客观事物,注重表现视觉的真实和题材的典型意义。因而具象绘画表现注重画面构图、比例、透视、空间等因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除了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偶尔实地写生外,我们的绘画教学基本是在课堂中完成,因而采取具象表现方式的学生主要依靠拍摄的照片或者下载的图片进行创作(图1—3)。

(二)意象表现

“意象”一词有多种解释,在心理学中,指人头脑中形成的、客观物象与主观情趣有机结合后的映像,在美术作品中指象征一定主观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这里的“意象表现”主要指用画中之物象征性地表示某种意图或观念,通过各种意象超时空地组合在一起来表达某种较复杂的观念的创作方法。我们即使画一些简单的东西,其意义也是不同寻常的,那不仅仅是用眼睛看见的,也是用心灵去体会的,它所表现的是我们心灵的感悟。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表现:1.形体的概括、夸张;2.强调某种色彩感受;3.元素重组。

(三)抽象表现

抽象表现是强调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可表现某种主观情感,或表现对音乐的联想,或表现潜意识领域的意念。因而抽象绘画作品中没有具体的形象,通过点、线、面、色彩等元素在画面中的排列与组合,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在引导学生抽象绘画创作时主要:1.通过音乐激发想象创作;2.凭感觉即兴创作;3.借助软件处理图片创作。

一根线条、一个色块就能唤起深刻的感动,都有丰富强烈的效果,都是艺术赋予它的生命,它有时是安静的、优雅的,而有时又趋向激烈,它可以表示悠闲的情意,它能够渗透到人们的内心而给人以慰藉,亦能诉诸我们的精神而给人以震撼。

四、实践本土古建筑绘画,升华学生的乡土情感

本土古建筑资源是我们身边比较熟悉的事物,以此为载体进行绘画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地方的资源特色得以传播和延续。

篇6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1.134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需要革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笔者针对“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率”这一话题展开研究与实践,并总结经验如下。

一、加强方法指导,培养鉴赏能力

正所谓“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想切实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率,就不能仅仅满足于对作品本身相关知识的介绍和鉴赏方法的讲解,而是应该通过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掌握鉴赏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面对不同的美术作品的时候,灵活选用直观观察、对比分析、深层感悟、联想鉴析等方法,通过独立思考、查阅资料、合作学习等手段,完成对作品的鉴赏,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学习能力。例如,在鉴赏齐白石先生的画作《虾》的时候,教师没有平铺直叙的对于画作的创作背景、齐白石先生的生平事迹和齐白石先生画作的风格特点进行讲解,而是在课前,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与画作有关的相关背景知识;在课上,引导学生观察画作的布局、线条、着墨等创作手法,自行总结齐白石的《虾》的艺术特点;在课后,要求学生将齐白石的《虾》与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李苦禅的鹰等以动物为主题的画作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小组讨论。这样使得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课堂效率也得以提升。

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发鉴赏兴趣

教师应该改变传统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情境教学、小组讨论、游戏教学、任务教学、连环提问等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美术的魅力,鉴赏的乐趣,并在美术鉴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例如,在讲古代玉石艺术鉴赏的时候,教师可采用连环提问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分成四个竞赛小组,抢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答出正确答案最多的小组为优胜组。通过这种竞赛和提问的方式,不仅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路,激发了学生鉴赏的兴趣,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玉之美感,感受玉之情怀,接受自然美、道德美和艺术美的熏陶,从而创新了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实现学科渗透,提高鉴赏效率

美术鉴赏与高中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应该善于挖掘这种联系,并实现学科渗透,达到提高美术鉴赏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例如,在鉴赏古代陶器与瓷器的时候,可以渗透历史知识,将陶器和瓷器的创作历程及风格演变与历史发展进程结合起来;在鉴赏山水画的时候,可以渗透语文知识,将山水画的意境与陶渊明、李白、苏轼等人的诗作结合起来;在鉴赏古代建筑的时候,与物理学结合起来,从科学的角度探讨这些建筑的艺术美感和实用功能。通过鉴赏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进而提高鉴赏教学效率。

四、丰富教学手段,灵活教学形式

要想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鉴赏形式,拓宽鉴赏途径,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鉴赏古代陵墓雕塑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兵马俑、唐乾陵等我国古代陵墓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泰姬陵、金字塔等国外的著名陵墓建筑,与中国古代陵墓进行对比,分析中外古代陵墓在外部风格、内部构造、建筑手法等方面的异同。这样,在开拓学生知识视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也为鉴赏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大大提高了鉴赏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五、联系生活实际,开展生活教学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高中开展美术鉴赏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创造美、发现美和欣赏美的意识和能力。因此,高中美术鉴赏教师应该将鉴赏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通过生活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看《寻宝》《国宝档案》等艺术鉴赏类节目,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技巧和鉴赏能力;也可以鼓励学生留意身边的公园、大海、树林等自然美景、城墙、钟楼、宝塔等建筑景观及窗花、面人、花灯等民间艺术,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提高自身的审美品位和欣赏眼光。通过生活化教学,可使美术鉴赏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艺术联系人生,达到拓宽教学途径、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篇7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很多老师以为学生的兴趣已经定型,因此在课堂中常常忽略对学生主体的兴趣培养,导致高中美术学习两极分化严重,要么是特长生,要么学生对美术毫无兴致。如何改善这一现状呢?在此我根据美术鉴赏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的教学实例谈谈看法,分享一下教学心得。

一、明确目标,激发主体探索热情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在培养高中生美育的同时,着重培养审美和艺术兴趣,美术鉴赏课程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眼界,通过艺术的审美熏陶,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因此在美术鉴赏课中,既要执行课标要求又要和学生的兴趣培养契合。

《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是高中美术鉴赏单元的视野拓宽鉴赏课,针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紫禁城,做了详细系统的介绍,让学生头脑中建构关于美术艺术的广义体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设置了教学目标,让学生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并让学生对中国古代木建筑的艺术特点有所了解。另外,通过美术建筑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在目标设定后,需要让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其一,我到底想知道什么?其二,我能知道什么?其三,我已经知道了什么?据此让学生根据目标进行比对,发挥探索热情,有的放矢进行讲解和引导。有的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非常感兴趣,课本中的内容不足以满足其求知探索的欲望,这样我就开出书单或者给出一些资源,让学生自己查找。

在高中生意识里,对帝王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但通过古代建筑艺术的鉴赏,不少学生明白紫禁城屋顶瓦基本上是黄色的,这是九五之尊的象征,当然也有个别有绿色的,其代表的身份是嫔妃。在古代建筑体系中,封建专制的表现尤为明显。

二、设置关注点,丰富学生的求知资源库

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最辉煌。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又称紫禁城。在课文的资源库中,学生能从中获得什么?学生最关注的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一直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高中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也有自己的视野,在古代建筑这个宏观选题下,他们还想知道什么?为了让学生能够从丰富的资源库中获得系统的知识,我以课文介绍为契机,建立三个系统其中中国建筑艺术是主要系统,并设置关注点:建筑体系风格,建筑人物,建筑作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求知需求继续探索其他三个系统。有的学生甚至对故宫建筑体系中的城墙和角楼感兴趣,深入了解角楼和护城河,也有兴趣参加参观和考察活动,这说明在学生当中存在着资源挖掘的潜力,学生能够从丰富的资源库里获得滋养,兴趣就可以生发出来。

在进行建筑人物讲授时,有的学生对华裔美籍建筑师贝聿铭和他设计的中银大厦感兴趣,我让他们从贝聿铭建筑设计特色上找资料,通过网络搜索和查阅,还有一些图片和新闻介绍,可以看到贝聿铭的设计风格,代表作品有科罗拉多州美国大气研究中心、台湾东海大学卢斯纪念教堂、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等,最值得国人记住的就是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大厦高70层,岿然耸立于密密麻麻的高楼之上,楼体结构每13层以斜构件加固,使大楼纵向和横向的负荷全部转移到四根角柱上。学生从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和相关介绍中得到体会和认知,从欣赏和敬佩贝聿铭转而对建筑艺术感兴趣,这就是课堂熏陶的结果。

三、多频度开发,拓展延伸美术的艺术眼界

高中生对美术的兴趣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获得,而是要在直观的艺术表象感染下,获得心灵的震颤尔后被征服获得的。这个时候,教师只是充当了一个媒介的开发者。如何开发学生的心灵感染能力?我在教学中主要从频度上把握,拓展延伸其艺术眼界。

在讲授建筑艺术的彩画时,学生从理论上了解到彩画是运用在古代建筑上的主要装饰手段。像北京故宫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等,都使建筑物显得富丽堂皇。具体有什么规则和讲究呢?在封建社会,色彩的使用受到等级制度的限制。借此问题,我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搜集彩色应用范例,进行分析和探讨。比如和玺彩画,用途在哪里?主要应用于哪些题材?如何表现主体性?通过讨论学生发现,其主要题材为龙,分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等。其中金龙和玺在彩画上画凸起线,上覆明亮的颜色,以加强彩画立体感。

再比如旋子彩画的应用,这是一种以旋子花为题材的美术表现方式,按照叠晕和贴金的多少,分为六个等级,用在不同等级的建筑上。 但学生如何才能体会其中的艺术风格呢?我就找到一些资料,包括视频等,搜寻建立资源库,多频度地展示给学生。

美术教学的本质是拓展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培养和开发探索艺术的天分,教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过鉴赏教学的推动和引导,我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美术爱好者涌现出来。

篇8

一、妙法激趣,让学生对美术鉴赏迸发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美术教师更是不言而喻。如果能让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无疑会给美术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要创设课堂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个教学主题开始以后,教师要创设一个愉悦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在《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导入中首先学生看大量的作品,让学生对美术作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另外,美术教师应注意发挥其他现代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组织学生观看美术作品的幻灯片、录像等;在学校的专用美术橱窗内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名作;组织学生参观各种美术展览会等;举办各种讲座,结合作品讲些画家的生平轶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用画品、人品来激发学生的平轶事,引起学生的兴趣,用画品、人品来激发学生的高尚、美好的情操。在初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牢牢把握住审美教育这条线,要善于把学生的情感、思想引入到教材所开设的艺术乐园中,让学生悦目、赏心、怡神,进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转变学习方式,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实施主体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过程的参与中,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达成学习的目标。在合作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行探究创设必要的条件和提供必要的方法,绝不能越俎代庖,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历过程,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新课程理念强调“启”和“导”。学生经过了探究过程,必然要得出结论,这是一个归纳、推理、演绎的提升过程。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对过程的体验,运用谈话、提问、研讨等方法,指导学生得出问题的结论。例如:在高中美术欣赏教材中,讲到《蒙娜丽莎》、《维纳斯》、《向日葵》等一些高中学生已经了解的作品时,不是象以往欣赏课一样评述作品的美感,而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后推出每组代表,回答“蒙娜丽莎的笑神秘在什么地方,你觉的美吗?”“断臂的维纳斯为什么名气大于完整的维纳斯?”“你喜欢凡高吗?”等问题。几乎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被调动起来了。合作使学生们意识到一个团队就象美丽的拼图,缺了谁都不完整。使比较独立的高中生渐渐融入了集体。

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美术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带着学生去鉴赏百幅画,不如教会学生鉴赏一类画。给学生传授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是全面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的有效途径。

例如对中国画的欣赏,我们通过对大量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品味,就能够分辨出不同形式中国画的风格区别,知道什么是工笔,什么是写意,懂得留白是中国画特有的意境表现形式,掌握中国画题款的技巧,知道书法在中国画技法上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水到渠成地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工具、特制毛笔、宣纸和绢以及有关中国画的画料和技巧等常识。比如欣赏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当它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成为欣赏对象时,我们不仅介绍美术作品充满艺术家辛勤创作的成果,更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选择、提炼、集中、概括,然后进行美术创作的结果,引导学生集中精神、细致观察,欣赏画家是如何采用手卷的形式,利用树木、行人、小桥、房屋、驼队的一些共同特征,重复排列,并在不同阶段也重复螺旋式地交换画面的位置,从中领略名家精巧的构思和艺术布局,领略中华美术文化的博大精深。

又如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而抽象绘画与具象绘画相反,作品中没有具体的某种形象,只是由一些色块、线条等绘画语言所组成。必须依靠理性观念和思维来欣赏,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同时在美术作品所提供的欣赏条件中注意引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步地深入地把握美术作品,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而不要把他们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里。

四、培养科学探索精神,拓宽学生鉴赏视野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Bacon)说过:“当科学被应用到技术领域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方式将发生革命。”如果脱离科学技术的作用,美术只能是缓慢发展的,科技与美术之间没有鸿沟,科技与美术相得益彰。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也在不断揭开美术发展史的新篇章。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结合作品中的科学知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

比如,在学习鉴赏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介绍几千年的中国建筑文化符号——斗拱时,不但要引导学生欣赏其衬托出深远、雄浑的屋檐,体现出建筑雄强而壮丽的风姿,与古希腊的柱式有异曲同工之妙,更要从科学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建筑语言的功能与原理:斗拱在力学上将单点支撑变成了多点支撑,斗拱将梁对外挑屋檐的受力传输到立柱,从而解决了大面积挑空屋顶的受力难题,保证了建筑结构上的安全。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美术鉴赏兴趣,调动学生的鉴赏积极性,转变教学方式,给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拓宽学生的美术鉴赏视野,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提高美术素养、培养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文化观。

篇9

二、运用方法

一幅伟大的作品,往往是形式语言、文化内涵与情感态度的完美结合,因此,美术鉴赏需要有一定的方法,从形式、内涵、情感等方面全面的分析,否则,学生只能徒叹作品精彩而说不出所以然,于他们鉴赏能力的培养也非常不利。常用的美术鉴赏方法有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和比较式鉴赏,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名作,作鉴赏方法的讲解。当然,这几种常用的鉴赏方法其实是互相渗透的,在平时鉴赏的时候,是可以融合起来使用的。比如笔者所在的城市,既有欧式的五星级酒店,又有民国风情的老建筑,笔者将两者的照片放在一起,让学生对罗马立柱拱券和青砖白瓦进行对比鉴赏,理解不同风格的美,很受学生的欢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使用了比较式的鉴赏,同时也对两类建筑的形式进行了鉴赏,在感悟的同时,了解了两种不同建筑背后的社会学因素,从而对我们这个城市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悟。

三、思想引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对中学生的“审美情趣”一项,提出了不仅要有“发现、感知、鉴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而且还要“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这与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材中“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要求是一致的。在高中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的重要阶段,务必要让学生具有积极进取的审美观。不过,升学压力巨大,让很多学校疲于应付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审美价值取向的培养;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传播,让不少高中生无法明辨是非;更有一些化了美的妆的丑陋的艺术,吸引并毒害青少年。因此,高中美术教学中,必须注重思想引领,加大对学生的积极审美取向培养的力度。比如鉴赏名作《蒙娜丽莎》,可以让学生从内容形象、创作手段、艺术效果等各个方面去鉴赏,从构图、比例、色彩、透视、背景灯各个方面,体会名作之美。笔者有次让学生鉴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在展示画作的时候,听到有学生带着蔑视的吃吃地笑。于是大家说明原因,原来,同学们觉得“父亲”这个老农民的形象,让人感觉有贬低的味道。笔者抓住这个意外,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让同学们终于领悟到作品的深邃内涵,鉴赏到了作者对父辈的关注与爱,也引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恩与愧疚之情。

四、联系生活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术鉴赏的素材,但如果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则可供鉴赏的东西、能够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内容每天都在眼前也不会得到合理的利用。比如有学校新造的艺术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艺术馆的构造、功能、色彩的多方面进行鉴赏。当然,高中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很强,对于一些建筑的鉴赏,不必完全说好话,可以让学生进行批判性的鉴赏,这反而有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外作业,比如学习《古代园林》之后,让学生点评当地的园林等景观设计,明白造园艺术的匠心;比如学习《现代山水画》之后,可以结合学生的春游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写作与绘画相结合的方式,鉴赏自然的美景。总之,面向生活的鉴赏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将来拥有一个审美人生。

五、鼓励创作

篇10

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能够提高学生职业审美能力的教学思路,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对旅游景观的感知、认知、比较和评判方面的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增强专业技能,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明确课程定位

《景观鉴赏》课程是以旅游美学基本原理为指导,从旅游景观审美的角度切入,对作为旅游观赏物的主要景观和欣赏要点进行剖析,旨在教会学生旅游景观鉴赏及审美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旅游审美实践中。

旅游活动并不是简单的吃喝玩乐,而是一门学问,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清代旅行家孙家诠曾说:“游亦有术矣。”所谓“术”,即景观鉴赏的方法。对具体景观进行鉴赏是高职高专旅游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旅游景观是旅游活动的承载者,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主要观赏对象;而对旅游景观的鉴赏,又是决定旅游者对旅游活动评价的直接因素。有的景观具有天然的震撼力,如桂林山水、长城,“山水之美,古来共谈”,旅游者自身就能感受到它们的美;有的景观特别是人文景观,如苏州园林、敦煌石窟等,单凭游客自己去看往往无法全面体会到这些景观的美。这就需要旅游专业人员对游客加以引导,使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景观的美,从而实现游客旅游收益的最大化。而要做到这一点,旅游专业人员自身必须具备景观鉴赏的专业知识。否则,就无法体会到景观的价值所在,也就不可能在旅游活动中对游客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在开课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如何学习,能学到什么,只有明确了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定位,才能增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精心选择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是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目前,有关景观鉴赏的教材较多,内容编排也各有不同。其中,旅游教育出版社的《旅游景观鉴赏》是一本实践性强、具有指导作用的专业课教材,比较适合三年制专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这本教材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理论和实践结合比较紧密,它以我国主要的、常见的旅游景观为例,介绍了认识、游览、欣赏各类旅游景观的具体方法,便于教师进行课程规划和学生学习。除了主教材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还指定一些和课程结合紧密的辅助教材和参考资料,如张兆干著《自然景观鉴赏》、王长俊著《景观美学》等,以拓宽学生视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为了实践服务并最终在实践中得到应用,结合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景观鉴赏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突出实用性,强调学生对景观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参照旅游资源的基本分类系统将教学内容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非物质)文化景观三个一级模块,每个一级模块下又分为若干二级模块,如自然景观鉴赏模块下又分为山体景观、水体景观和气候景观三个二级模块;人文景观模块下分为园林景观、宗教建筑景观、皇家建筑景观、民居景观、古代工程景观等五个二级模块;(非物质)文化景观模块下分为民俗文化景观、艺术文化景观两个二级模块。其中山体景观鉴赏、水体景观鉴赏、宗教建筑景观鉴赏这三个二级模块是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由于这几种景观是旅游中最常见的、旅游者最常接触到的鉴赏对象,也是学生以后从事旅游相关职业后经常会遇到的审美实践,因此应该重点学习。教学内容模块化有系统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有利于重点和难点的区分,便于学生学习。在各个二级模块的教学中,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各类景观的形成与特点、类型与分布等。这部分内容是对景观进行鉴赏的前提条件,知识点较多,每种具体的景观所需要掌握的知识都不一样,而且其牵涉的其他学科门类的知识也比较多,如美学、建筑学、宗教学、历史学、考古学等,这就要求学生有相对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否则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二是各类景观的鉴赏方法,包括各种景观的鉴赏角度、距离、方式、时间、内在意蕴等。这部分内容也是课程的教学难点,难就难在比较抽象、分散,具体到不同的景观其鉴赏方法也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结合实例进行讲解,通过典型案例(一般知名景观或学生比较熟悉的周边乡土景观)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各类景观的鉴赏方法。这样就能避免空洞的理论知识的灌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4.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的编排上,每个二级模块的教学都按照景观介绍(包括景观的形成与特点、景观的基本分类)鉴赏方法(包括景观的鉴赏方法、外观结构鉴赏、内在意蕴鉴赏)典型景观鉴赏举例学生讨论(实地参观)的顺序进行安排。这种分段式教学的好处是学习内容由难到易,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提高教学的系统性。一般来说,景观的介绍都是一些概念性的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针对不同的景观采用什么样的鉴赏方法则不好掌握,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通过典型景观鉴赏举例的方法,将鉴赏方法和具体的景观结合起来,强化了学生对鉴赏方法的理解和记忆,从而破解了教学中的难点,教学进行到这一步之后,学生基本上了解了某类景观的鉴赏方法,只是不能够灵活运用;最后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举一反三,最终达到对景观鉴赏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如果有条件的话,再结合景观的实地教学,学生就能够切实掌握这类景观的鉴赏方法及在导游过程中如何引导游客去发现、欣赏景观的美。以上五步教学过程的编排设计形成了一个从认知到掌握最终到实践应用的完整的学习过程,比较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

5.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景观鉴赏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但和实践结合很紧密,因此需要弱化纯理论教学,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技能教学之中,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以强化学生的审美实践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除上文中提到的典型案例分析法以外,常用的教学方法还有以下几种。

(1)多媒体教学

如果说其他课程多媒体教学只是一个辅助手段的话,那么在景观鉴赏这门课中已经上升到教学的主要手段。旅游景观作为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对象,其直观性较强,仅靠语言来描述一个景观多么美无疑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经常性的借助多媒体以图片、视频的形式来对一些景观进行展示,进行模拟实景教学。这些图片、视频和课程内容结合紧密,能够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对课堂理论知识的一个回顾和印证。

(2)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法也是景观鉴赏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模式是在某一类景观的教学结束后,从中选取一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典型景观,然后把全班同学分为几组进行讨论,重点讨论这个具体景观的鉴赏方法有哪些,有哪些方式可以采用,是远观呢,还是近看?是夏天去好,还是冬天去好?是仰望好,还是俯看好……这种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现场教学法

在景观鉴赏教学过程中,适当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旅游景观的实地参观考察,组织现场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虽然受时间及教学经费的限制,不能对景观鉴赏的诸多教学内容逐一进行现场教学,但有条件的话,应充分利用本地的乡土旅游资源,模拟导游讲解过程,让学生对实体景观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鉴赏,找出景点的美并用语言描述出来,要求能够引起听众(游客)的共鸣。

6.建立科学的学业评价机制

景观鉴赏课程直观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注重的是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以试卷分数作为学业评价标准的模式已不能适应教学的目标要求。因此,在考核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评价,构建科学全面的学业评价体系,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过程评价,将平时成绩、期末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按照不同的百分比分别评定,最终形成学生的综合成绩。这种综合全面的评价机制既可以避免传统考试方式对学生评价较片面的缺点,又可以避免学生考试突击现象的出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教有定法,但无常法。景观鉴赏课程的教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其教学内容选择及教学方法的运用等还有待于教育工作者根据具体的教育对象和教学目标,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出大批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优秀的旅游人才,满足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篇11

二、鼓励学生探究作品内涵,提升文化素养

通过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会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人才都有着综合艺术修养,例如古代的才子都精通琴棋书画,宋代的文人常常在诗画间游弋。外国的居里夫人的钢琴弹得是无与伦比,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拉得也是引人入胜……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创作背景的探究,以及对作品内涵的分析会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学生可以提高审美观,精通艺术。例如在学习《写意山水画》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游春图》让学生来欣赏和探究。学生通过观看会了解作品采用了勾线填色、重彩青绿法,通过进一步探究学生会了解,这种绘画方法一变六朝墨勾色晕法,开创了青绿山水画法的先河。欣赏中学生会逐步地对艺术作品形成了解,完善认识,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情况,通过鉴赏和倾听的方式来讲评山水画的内容与艺术美。学生会看到这些艺术作品都是中国传统人文主义思想的反应,通过鉴赏和观看学生会体会到其中蕴藏的内涵和艺术特色。通过学生逐步地欣赏和探究,学生会感受到山水画的意境美,在欣赏中逐步产生热爱祖国,热爱艺术的情感,进而增强民族自豪感。艺术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学生艺术内涵增强的同时,文化修养也在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师生相互交流切磋艺术,提高形象思维

培根说:“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写作可以造就一个准确的人”,在这里可以补充一句,绘画可以培养一名富有想象力的人。美术学习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要美术教学中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地进行绘画和创作,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可以在绘画中得到提高和锻炼,进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完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要通过恰当的交流来完善学生的认识,教师参与到交流中会确保学生思考方向的正确性,帮助学生站到更高的角度来分析和探究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例如在学习《长大后的我》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来讨论如何绘制“长大后的我”,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理想和观点,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人物的特征,使学生学会合理布局画面的结构,通过细节来展现出不同职业人物的特征。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憧憬自己未来的样子。教师的帮助会促进学生形成形象思维,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职业,掌握绘画技巧和绘画知识。

篇12

(2)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如实表达个性化思维结果。讨论式教学中预先设计的特定问题往往都是主观题,没有固定答案,这就使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并发挥个性化思维,对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针对各自不同的答案,学生可以大胆说出自己的理由和依据与其他师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展,也给学生带来了自信,从而提高了创新思维的能力。

(3)讨论式教学为师生、生生间交流创造了一个信息互动的平台。通过对自己的见解的阐述,意见不同的师生会继续对自己的见解和所遵循的依据进行阐述,通过讨论、辩论等环节,不同的信息相互启发和影响,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信息重新组合,在这个基础上,很可能更新的想法会被提出,然后再进行讨论、交流,使问题的答案质量进一步提升。这样一个交流的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使他们有兴趣不断深入探讨,从而带动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 讨论式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当下美术教学的重点应是改进和完善教育模式和教育评价制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契机。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引入讨论式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活跃教学氛围、加强师生合作、促进信息交流、鼓励独立感知,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水平。下面,以美术鉴赏课为例,浅谈一下讨论式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要点:

篇13

一、课程性质

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共艺术课程与高等学校其他公共课程同样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课程目标

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实践中,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三、课程设置

普通高等学校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专科可参照执行。

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

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包括《艺术导论》、《音乐鉴赏》、《美术鉴赏》、《影视鉴赏》、《戏剧鉴赏》、《舞蹈鉴赏》、《书法鉴赏》、《戏曲鉴赏》。

教育部部属学校、“211工程”学校,以及省属重点学校应开足开齐上述课程。其他学校应该努力创造条件,通过2~3年的努力尽快予以开设。

各高等学校可根据本校学科建设、所在地域等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及教师的特长和研究成果,开设各种具有特色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或系列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有条件的学校,应将任意性选修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任意性选修课程包括:作品赏析类,如《交响音乐赏析》、《民间艺术赏析》等;艺术史论类,如《中国音乐简史》、《外国美术简史》等;艺术批评类,如《当代影视评论》、《现代艺术评论》等;艺术实践类,如《合唱艺术》、《DV制作》等。

四、保障

为保证艺术选修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质量,普通高等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程管理部门和教学机构,加强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各校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0.15%~0.2%,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

各校应按照《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配备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所需的专用教室和器材。

目前尚未达到上述要求的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尽快予以解决。

由以上《方案》我们不难判断我们对非艺术类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目的除了方案里着重阐述的方面外,公共艺术教育还应该是具有培养懂得欣赏并能够参与艺术类活动的互动人员的作用,以促进、传承、繁荣我国艺术的发展。如果一个国家培养再多的专业艺术家,而没有欣赏他的人群,那么这个艺术家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专业人士把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的再好,如果没有民间的爱好者的互动,那他就失去了他应有的价值。在公共艺术课开设内容上除了概要中提出的音乐、美术、影视欣赏类的课程外,我们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建筑欣赏、景观欣赏类的课程和艺术体操、体育舞蹈、武术等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和易参与性的门类,以丰富我国高校非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公共艺术课程的内容。公共艺术首先具有公共性,建筑和景观是和艺术相关的门类,它具有公共性。艺术体操、体育舞蹈、武术虽然是体育门类,但我们确实有不能否认它的艺术性,而且他们是我们喜闻乐见的公共艺术形式,把它们纳入到公共艺术课一定会收到欢迎的。

在对南昌师范专科学校、丽江师专、沈阳农业大学、东方大学城、江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2008年期间公共艺术选修课开设情况的随机抽查后,可以这样概括公共艺术在高校非艺术类专业开设的情况:从公共艺术课程开设种类和课程的开设内容比较,综合类院校开设的情况比非综合类院校要好,,师范类院校比非师范类院校比非师范类院校要好,本科院校比专科院校开展的好。以下是受调查院校,公共艺术选修课开设的情况一览表:

从上表分析,我国目前对于公共艺术课的开始还没有形成特别完整的体系,对课程开设的标准还没有统一,开设的情况基本是依据本校现有的师资,开设和本校现有的师资对口的课程,大大限制的公共艺术课开设的全面性。其中某些学校已经对《方案》里课程开设的内容做了外延,如开设了艺术体操、体育舞蹈、武术等《方案》里未提及的课程,这是该高校在领会了《方案》的精神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与时俱进的在高校普及公共艺术教育,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据方案的精神和目前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开始的现状,我对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提出以下几点探索性建议,以期我国的公共艺术课能够得到全面的推广,在完成《方案》里的目标外,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具有欣赏能力的和参与能力的非行班出生的艺术鉴赏家和评论家。

1.内容开设上,按门类分,我们可以开设有音乐、美术、建筑、景观、欣赏类体育有关的欣赏课或者实践课。

音乐课程可以开设国内外各色各类的课程,如外国歌剧、话剧、滑稽戏曲等等,国内的京剧、昆剧、黄梅戏等等,还有国内外的乐器,大家可以使欣赏这些剧情,也可以参与其中进行排练,寓教于乐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而不是除了欣赏课还是欣赏课,没有参与的内容。

美术课程,除了大家名人的作品欣赏和史论性课程外,还可以开设一些基础的实践课程,素描、色彩等,以进一步提高非艺术类大学生的艺术修养。

建筑和景观可以给大家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流派的建筑和景观,也可以教授学生们制作一些模型,以加深对建筑欣赏的体积感的体验,因为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能通过图片给同学们展示国外著名建筑,让大家动手制作模型可以弥补这方面的遗憾。

欣赏类体育有关的课程,艺术体操、体育舞蹈、武术,这些项目不仅具有欣赏价值,还有易实践互动的特点,开设起来比较的容易。有体育场地的地方就能进行的一个课程。

2.组织形式上,我们可以灵活多变,可以是课内的选修课形式,也可以是课外的社团形式、比赛类的活动促进以及讲座类的大课都可以。

选修课形式,目前,公共艺术教育形式基本是通过公共选修课的形式来实现的,通过把要开展的公共艺术课,安排成课表,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这个形式比较好组织,易推广,是一个比较好形式。

社团形式,这个也是已经有很多的学校已经实施的,比如合唱团、校武术队、体操队等这些社团形式,其实这种形式还是个精英组织,把有这方面才能的同学统一组织起来,进行一起重点培养的手段,让他们有一个更好的提高,在对推进公共艺术教育方面,这个社团作用功不可没。他可以是公共艺术教育的互补。

比赛类的活动,比如开展经典话剧比赛,传统戏剧比赛,乐器比赛阿,开展这样的比赛活动可以带动同学们参加选修公共艺术课的热情。

讲座类的大课,一般请知名的大家给学生更多的专业方面的指引,对原有艺术知识面的一个提升作用。大家来讲课肯定不会时间很长,简短的大课,内容绝对精华,来自于大家多年经验的提炼,传授给同学们肯定有对艺术认识的增进作用。

3.保障方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完全保障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真正实施,要有较高素质的专业各类艺术专业人士的指导,所以配备优良的艺术类师资是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法宝,各类学校在引进师资队伍的时候适当地要考虑好这方面的要求。

4.目标,我们进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不仅是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公共艺术教育还应该具有培养懂得欣赏并能够参与艺术类活动的互动人员的作用,以促进、传承、繁荣我国艺术的发展。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