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中化学实验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中化学实验论文

篇1

2.1多媒体手段方便教师演示

在教师讲解的时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将大幅的投影投到墙壁上,就能够让每一个同学都看清楚,从而避免后排学生看不到的情况发生。而且多媒体动画可以采用回放、慢放等多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多次播放教学视频,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慢放的形式能够让学生看清楚具体的操作方法。从而避免在实际的操作中出现各种失误。

2.2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避免化学试验中危险发生

对于化学实验,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因素,有些操作不当,会导致爆炸,有些化学药品有一定的腐蚀性和危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停的向学生强调规避危险。但是如果没有感受到危险的实际发生,可能学生的警惕性就不会有那么强。多媒体教学手段,老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以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当操作带来的后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危险的存在,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警惕性,从而避免化学试验中危险的发生。

2.3增强课堂趣味

化学实验课是很多学生愿意上的一门课,因为亲自的实验操作比较有趣。如果能够在操作的时候配合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则化学实验课的气氛会进一步活跃,其受欢迎的程度也会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学习的喜爱程度也会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是一种有趣的表现形式。通过多媒体的表现着实能够提高趣味性。比如在一些不易表达或者不易演示的实验时,就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手段予以展示。这种生动的方式能够让化学实验课成为同学们争相表达、提升好奇心的良好场所,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三、多媒体在高中化学实验课的运用

3.1用多媒体补充实验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的补充,是多媒体在化学课堂上运用的一个关键。化学课堂上有着很多的化学原理,对于这些原理的掌握,因其复杂性常常让学生不知道该从何学起,如果能够在化学课的学习中补充进去适当的背景知识,化学的学习就会变得容易许多。比如在关于爆炸性的学习中,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诺贝尔发明炸药的例子。用多媒体生动的展示出爆炸的画面,增强画面感和视觉冲击力。

3.2用多媒体演示化学实验过程

在化学的学习中,有些时候由于理论较强,学生难以理解,面对这些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善用运用多媒体,就能够给学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于化学实验的具体操作,老师可以采取多媒体的方式,将具体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步骤生动有效的展示出来。比如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这个实验,如果远距离看,学生很难看到试管口的液滴。但是用多媒体的方式就能够生动的展示出来液滴的形成。

3.3在可能存在危险的地方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手段的采用很大程度上能够规避危险的产生。在一些化学实验时候,可以在容易产生危险的地方运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的手段提醒学生微信的存在,并在实际的操作中规避这种危险。比如在过量的铜投入盛有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在这个试验中,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一定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安全,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出来。

篇2

实验是化学教学必要手段。很多时候,教师都是一边讲一边操作,利用实验来验证课本上所讲述的知识的客观存在。教师在操作演示实验之前,会对实验的条件、准备、操作进行详细地介绍,对于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会提醒学生注意哪些事项,如何避免意外的发生。学生在观察教师做实验的同时,会对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回顾,并高度注意以防应对意外情况。教师的这种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起到直接影响,引导学生条理分明地做好准备,并有条不紊地操作实验,是一种潜移默化地渗透,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影响深远。

三、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活动

目前的化学实验活动,多是由教师演示或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体进行。无论哪种形式,学生都是实验的被动接受者,没有主动进行实验的欲望。前一段时间,一个因学生做化学实验造成人身伤害的新闻在各大媒体上传播,引发了人们对学生自主进行化学实验的讨论,很多人指责学校管理不到位,但也有人指出:自主实验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这次事故剥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权利。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活动,拓展学习视野。

篇3

打破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为辅的传统教学内容的安排,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加大实验课程的比重,将实践课程融入理论课程的学习中。在实验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我们结合工作岗位,选择典型实验,例如针对主要岗位群岗位的基本技能要求,我们开设药物的氧化变质反应,药物溶解度和熔点测定,抗生素性质的实验,甾体药物的性质实验,维生素的性质,解热镇痛药物的性质实验,磺胺醋酰钠的制备,扑热息痛的制备,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每个实验项目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结合工作岗位由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到综合实验技能训练项目的顺序进行编排设计,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实验课程内容设计强调所学知识与职业岗位同步,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学生在完成真实或虚拟的工作任务过程中逐步实现能力和知识体系的构建[2]。

三、以行动为导向,改进教学方法

(一)创建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药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理论教学离不开实验。通过实验室的开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不断创新,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器材及场地的作用,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谨细致,诚实守信及节约的职业习惯。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进行讨论式学习,竞争学习,研究学习等,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在业余时间,可以安排相关专家讲座,网络课程等开放性学习活动。

(二)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

基于制药专业一线的工作过程,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辅助药物化学改革,例如,工作任务单、实训任务书、实训指导书、视频素材、工学结合教材等。同时开发网络课程,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下,扮演不同的角色,提高综合技能。

(三)采用“任务驱动”形式,按照工作过程“六步法”组织教学

教学活动与企业工作运行模式相融合,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以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设计的“任务书”和“工作单”等来引导教学,采用“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骤教学法,使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完成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

1)咨询。教师下发“实验任务书”,帮助学生明确任务和理解工作要求。依据任务要求,教师提出几个引导性问题,在寻找问题答案过程中,例如,“药物的氧化变质反应”实验项目任务书中,要求学生结合已学知识,完成工作任务如下:影响药物氧化变质的外界因素有哪些;药物结构中哪些官能团易被氧化;可采用哪些措施防止药物氧化变质。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任务内容的完成情况,对于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教师通过详细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计划。学生以小组(2~3人)为单位,制订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工作内容、仪器、分工、采用的组织方式等。

3)决策。各组通过制作幻灯片或选择喜欢的展现方式,简要汇报实验方案和分工要求,教师组织各组学生互相指出计划的优缺点,共同完成计划方案的优化,确定实施方案。

4)实施。学生按方案完成任务,详细记录工作过程与结果,合理分析结果,完成实验报告并提出改进意见;教师监控学生工作的全过程,并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5)检查。该环节渗透于其他各个工作环节中。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自查、小组互查,教师在各组完成任务过程中不断进行过程检查,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幻灯片,口头汇报,书面汇报等形式接受检查。

6)评价反馈。学生工作成绩由学生自我评价,组员间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各个环节尽可能做到客观评价,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评价找出自身的不足,不断提高与进步。

篇4

一、改进化学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教材中的实验由于反应器中有空气存在,反应生成的NO立即被氧化成NO2,难以观察到无色的NO.要想看到无色的NO,关键是生成的NO不与空气混合,避免生成红棕色的NO2.实验时,我改用两只大试管分别盛2mL的浓硝酸、稀硝酸,分别投入小块铜片,再用滴管吸取制得的起泡剂,伸入试管液面处挤压滴管头,在液面处形成泡沫聚集层;稍给试管加热后,两支试管中都有气泡产生,推动泡沫聚集层不断上升;由于泡沫阻隔了空气与生成气体的接触,学生清楚地观察到了在盛浓硝酸的试管中泡沫层下的气体呈红棕色,而盛稀硝酸的试管中泡沫层下的气体为无色.这一简单改进,启发了学生对其他实验方法的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如,“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白磷属于剧,取用时不太方便,有时将白磷置于锥形瓶内,还未称量好整个装置的质量,白磷就自燃了.因此,笔者这样改进:取一小粒火柴头(将火柴折断后得到)置于试管内,用橡皮塞塞紧,并用试管夹夹住,一同置于天平上称量,然后加热试管,让火柴头燃烧完再称量,可以观察到天平仍平衡,同时还清晰看到试管内生成的白烟且白烟不断下沉,进一步说明五氧化二磷密度比空气大.通过实验改进,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启迪了学生的智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行实验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验证已学知识的正确性,整个演示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观众的位置上,不能使学生主动思考.某些具体的操作细节或现象一晃而过,不能留下深刻印象.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缺乏对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境中,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兴奋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Fe(OH)2的制备和性质”时,我介绍Fe(OH)2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然后演示新制的FeSO4和NaOH溶液的反应,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学生未能看到白色絮状沉淀,而看到的是灰绿色的沉淀.该现象立即引起学生的思考.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1)为什么要用新制的FeSO4溶液?(2)为何要将滴管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挤出NaOH溶液?(3)久置的NaOH溶液中会溶解什么物质?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分析得出FeSO4和Fe(OH)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立即换一瓶经煮沸以除去氧气的NaOH溶液重新进行实验,再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得到白色沉淀,但过一会就转变为灰绿色,随后逐渐变为红褐色.这一现象又引起学生的疑问:怎样才能使生成的Fe(OH)2被氧化的速率减慢呢?经过学生一系列的思考、讨论、比较后,最后选用在FeSO4液面上滴加几滴苯作保护层,再将滴管伸入试管底部滴加煮沸过的NaOH溶液,得到Fe(OH)2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保持了较长时间不变色.通过开展探究实验,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说、去练、去做,让化学实验教学成为学生大胆实践、不断创新的舞台.化学实验的创新永无止境,只要教师勤于探索、勇于开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能使新课程下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需求.

作者:田玉胜 单位:山东省无棣第一中学

篇5

以往学生在上到这一部分内容时,忌讳氯气的毒性、刺激性的气味,对演示实验的兴趣不高,都想往后躲,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不高,自然也就谈不上学习的兴趣和积极地思维,而且对后续学习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氯气的性质”,验证“氯水的成分”时,每一个学生都很兴奋、很认真。实验过程中有同学发现pH试纸变红后,中间发白或褪成浅黄色,石蕊变红后褪色,碳酸氢钠和氯水作用没有气泡……可喜的是还有同学引发了思考:pH试纸能测氯水的pH值吗?碳酸氢钠和氯水作用没有现象,是反应太慢了还是根本不反应,亦或是碳酸氢钠变质了,我用这个碳酸氢钠样品和盐酸做个对比实验看看……实验室里,同学们略显笨拙地操作着,他们在和同学热烈地交流着,讨论着自己的观察所得、所思。学生在本节课的收获不仅仅是氯水的性质。

由此可见,在实验教学中设疑激趣,开展探究性实验,通过对实验的设计、改进,使学生产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机,使学生乐于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化学知识,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东西———获得知识的方法。在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和处理实验信息、总结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价值,思维领域不断扩大,开发出创新的潜能,从“学会”提升到“会学”的境界。

实验后适时提问

在进行化学实验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做实验时巩固知识,对于一些不理解的知识可以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在做一些实验以后,学生对于实验的结果和现象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那么就要要求学生正确回答实验结束以后教师提出的问题。例如,学习“从铝土矿到铝合金”时,学生在做了大量的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的相关实验后,教师适时提问,督促学生及时总结,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在学生们回答问题以后,教师要给予正确的点评来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在实验过程中也会随着自己的意愿来进行实验,那么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在实验中要注意一些事项。很多化学药品是可以和空气的过直接接触而发生反应的,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都要求学生们非常地注意。例如,在做完实验以后,酒精灯如何熄灭。当学生闻一些化学药品(特别是一些液体和气体)的气味时,要避免直接与其接触。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实验后的复习

篇6

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重点突出了对实验的重视。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很多的实验却形同虚设或者流于形式,失去了实验原有的价值。影响化学实验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对实验的重视不够,大多的时间用在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大量的练习上,教师更多的是“讲实验”“看实验”,大多情况只是利用学生的想象力来对实验进行理解,使得“化学实验基础”和“实验化学”两大模块,以及“必修1”和“必修2”中的实验、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实验栏目,形同虚设,失去了实验应发挥出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激发,不能积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缺少了学生对实验的体验和触摸,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性的策略

恰当的方法远远胜过单一的说教,只要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特点,灵活地面对学生的即时生成,根据学生的反应来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就能顺利地实现实验课堂的高效性。

(一)巧用演示,灵活导入,激发兴趣

生动直观的演示实验往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要选择合理的实验仪器、装置、方法,借用演示实验给学生建立规范、熟练的典范,明显的现象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振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抓住实验的中心,将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尝试对实验的解释理解,从而将学生内心的疑惑真实地再现出来,便于教师对新课的引入。例如,在学习有关“萃取”的实验时,利用演示实验来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观察分液漏斗这个有趣的仪器,通过学生的观察得出仪器包括几部分,明白制作这个仪器的原理和目的,有助于学生对萃取的认识;进一步进入两种溶剂在这个仪器中“争夺”溶质的战争,利用演示实验中分层和颜色变化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演示中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建立了许多的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分层?为什么溶质会从一种溶剂进入另一种溶剂中?”使学生想象怎样才能是溶质由一种溶剂中跑到另一种溶剂中,为下一步探究实验做了铺垫。

(二)设置探究,问题引导,灵活思维

适当的探究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灵活地调动学生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教师要精心做好准备,深入了解学生、吃透教材,针对课本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应该熟记于心,学会大胆舍弃,采用问题递进的方式进行推进,建立“台阶式”的递进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顺着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展开,逐渐的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学习“氯水成分”的探究实验时,由于学生对探究性的实验接触不够,就可以先用问题进行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思考建立一定的方向性,建立问题:“比较氯气和氯水的不同?”利用对比实验来探究氯气与氯水的漂白性,诱导学生怎样来设置对比实验,在学生的讨论研究下,将氯气依次通过浸过蓝色石蕊试液的干燥玫瑰花,和同样处理的湿润的玫瑰花,利用这两者现象的不同,来得出氯气不具有漂白性,而氯水中含有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接着针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发现新的问题:“为什么湿润的玫瑰花先变红后褪色,而不是直接褪色呢?”学生对这一问题激发了很大的兴趣,学生进而猜想氯水里面含有酸,从而得出氯水中的成分。通过这样的探究设置,使学生能够一步步进入探究的状态,确保了探究的有效性。

(三)小组合作,以生为本,突破难点

高中化学一般都是大班教学,人多空间小,因此建立小组合作式的学生实验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将学生分为优、中、差三类进行优化组合,采用“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小组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突出每个学生的优势,利用集体的力量来突破实验中的难点;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导游”,积极地参与进来,与学生一起探讨,佯装“不懂”“辩解”“竞争”的探讨态度与学生站在同一个角度上,通过与学生思维碰撞来引导学生实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有关“原电池”的知识时,以“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小组合作,让学生利用锌片、铜片、稀硫酸来建立原电池,对为什么会有电流产生进行探究。教师诱导学生将电流的产生与物理知识相联系,在下组间进行讨论,使学生建立电子的定向移动的思想,来讨论铜片和锌片上电子的移动,学生很是兴奋,纷纷七嘴八舌的讨论自己的观点,学生就会自然的与物理中学过的电势差做比较,很快得出结论:锌比铜活泼,所以锌应该失去电子做负极,而铜做正极。学生心中有了定的方向,在做实验时就做到了“心中有数”,能够很好地将实验建立得巧妙、合理,顺利地突破了原电池中“电子流向”这一难点,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助力。

篇7

一个成功的实验演示才能真正达到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在选择演示的实验时,要注重演示的方法,满足突出重点,符合直观、安全、可靠、简单的要求,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首先在上课之前,做好备课,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内容、操作方法、过程、结果等;其次要设计好整个实验的演示过程,并对于突况做好准备工作。

1.2引导学生思考

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也能积极的思考问题,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结合教材对实验的步骤、方法、原因进行解释和说明,还要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到课堂实验的研究对象上。在实验结束之后,还应引导学生对实验的目的、过程、内容进行分析,对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思路进行思考,从中找到启迪。

例如:进行“氨的性质”的实验演示时,首先明确实验的内容和目的,即氨的喷泉实验和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之间的反应。在进行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和实验过程当中进行以下问题的思考,一是为什么氨会形成喷泉,说明氨有什么性质?CO2等也能形成喷泉吗?二是氨溶解于水仅是溶解过程吗?为什么喷泉呈现出红色?那么CO2是否能喷出白色的喷泉?三是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为什么会发生现象?通过这个实验,浓氨水和浓盐酸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质?那么,浓氨水和浓硫酸之间会发生这种现象吗?通过提出以上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观察的同时结合教材积极地思考,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该堂实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

2做好高中化学学生的分组实验

所谓分组实验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独立完成的实验[3]。分组操作实验可以促使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加强动手能力,获得现象、数据、实验结论。待学生分组实验完成之后教师要做出评价,对操作错误的学生进行纠正,避免下次再犯;同时还要表扬并鼓励操作规范的学生。

2.1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预习,主要包括对实验的内容、方法和仪器等进行预习,同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在分组实验中,学生往往会对实验的仪器和原理感到陌生,进行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加深印象,也避免了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手忙脚乱、呆板的操作。

2.2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实践

化学实验就是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因此其特点也就是要凸显个人活动,强调学生学生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在实验教学中,应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操作,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边讲边实验,增加探索性实验等,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能动性。

2.3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课前进行预习,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探索,在实验完成之后,也应让学习对实验进行总结,要求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所需的仪器以及原理进行思考和分析,

鼓励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大胆的质疑,抓住现象的本质,找出与之相关联的问题,结合实验和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探讨,以达到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实验目的。

3强化高中化学学生课外的有效性试验

3.1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高中学生的好奇心、贪玩心较重,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具有趣味性的课外化学实验能更好的融合知识。例如运用CO2与NaOH做喷泉实验、让学生自制粉笔炸弹、在水中生火等化学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强化实验的实用性

让学生学以致能够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更加巩固,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外实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生活性,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是有用的。例如自制灭火装置、酿造米酒、清洗水垢、测量土壤和大气的成分、了解废旧金属材料的回收和利用、自制净水装置等等。

篇8

一、利用修辞,合理想象

例1那美妙的歌声,化作甘泉一点一点把我的世界浸润得更加绚丽。

点评:利用移觉,把听觉移植到视觉,清雅别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例2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在我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叶文玲《我的“长生果”》

点评:运用比喻,从视、听两方面具体形象地说明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带给我的愉悦之感,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例3朝可谒孟子,暮可访太白;夏可观十里荷花,秋可赏三秋桂子;

北可驰骋于塞外草原,南可踯躅于江南雨巷……愈读愈觉书文可亲可爱。

———《三更有梦书当枕》

点评:排比句式,铺排点染,唤起读者飞扬的情思,意境开阔,美不胜收。

例4进入初中以来,由于久溺于书山题海,又加之常与武侠小说“挑灯夜战”,视力便每况愈下,开始了“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胧。于是,世界开始害羞,每当我面对时,她总是扯起一层面纱,使我不得尽睹芳容。最后,我不得不投入四眼大军,开始了架粱生活。

———《架梁之苦》

点评:引用、拟人,运用自如、恰当,使整段文字幽默活泼,极富表现力。

二、营造画面,调动感官

所谓调动感官, 就是付诸读者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使他们感同身受,身临其境,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例5向人们低声絮说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

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阿长与》

例6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得我没有翻身的余地。

———《阿长与》

点评:上面两个例子,用绘形的示现之法,揭示了长妈妈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的特点。 无声的动作,胜过有声语言,长妈妈质朴而略带粗野的形象在这简单的勾勒中被刻画得栩栩传神。 这两个画面都付诸读者的视觉。

例7我想起那个温暖的冬夜。室内①一灯如豆,我把昔日朋友送的贺卡连同尘封的往来一同从抽屉里翻出来。贺卡有的已搁置多年;②微微泛黄, ③带着一种陈年的温和的香,很淡,很好闻。我拥衾而坐,小声读着上面简短而真挚的祝辞。 ④我的声音像豆子一样,轻轻滑落;⑤敲碎一屋子的沉寂。

点评:①视觉。 营造氛围给人以静寂、悠远之感。②视觉。 黄色,流淌成温暖的记忆。③嗅觉。 美好的体验, 自然带来春天般的心情。④把听觉化为视觉,创设情境,耳闻目睹,引发同感,产生共鸣。⑤听觉。 动静结合,点染氛围。

例8 ①书面轻翻,心旌微摇。 ②叹梁祝身化彩蝶,喜崔张终成眷属,羡东坡把酒临风,慕清照泛舟浩淼……③高山流水鸣于耳畔;④瘦菊幽兰馨于鼻尖;⑤芳草连天,长亭古道;红有樱桃,绿有芭蕉……

点评:①运动觉 “书面轻翻 ”这一动态 ,转移到内部感觉的运动觉。②视觉。 联想的画面美不胜收。③视觉、听觉连用,像画卷,像乐曲。④视觉与嗅觉连用,既有形象又有气味。⑤视觉。 颜色鲜艳美丽,引发视觉的愉悦之感。

注:例3、例4知觉的参与,在于它的敏锐的观察与合理的运用。

三、捕捉闪光细节选好动词

例9那褐色的烟末被粗实的指头从烟荷包里捏出来,轻轻一抖就装进锃亮的烟锅里,再用拇指柔柔地一压,同时那火柴也轻轻地备在手里了,将烟袋叼在嘴上,这一切都做得不紧不慢。该点火了,尤其在大风起兮尘草飞扬的旷野里,划火柴就变成一种技巧和功力,并且透出一种气度和风范。他偏要转过身来,迎着风,稍一定神就把火柴往盒儿上一蹭,瞬间双手一捂,那火苗儿就在手捂的空间里安然跳动,如一枚金黄的柳叶儿。烟就点着了……

———《点烟》

点评:点烟可谓琐屑之事 ,但在作者笔下表现得生动形象,如在眼前。 这是因为细节和一连串的动作逼真传神。 那 “一抖”、“一压”、“一蹭”、“一捂”, 活灵活现地把庄稼汉沉着老练的生活经验凸现出来。

例10老杨同志有些不耐烦,便道:“你们忙得很!等儿会闲了再说吧! ”说了把背包住阶台上一丢,坐在上面休息。

———《老杨同志》

点评: 又冷又热的两句话,“一丢”“一坐”两个动作,干脆利落,形之于声色的反映了老杨同志对广聚等人工作作风的不满,表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原则性。

例11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来,拗过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点评:加点的词语 ,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私塾老师读书入神的情景,富有感染力,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例12爸爸弯下腰,把一个皮箱拽过床沿儿,半蹲下身子,用小肚子一顶,往下—压,两手伸进缝里,抠住箱底,憋住气,一瞪眼,把皮箱搬了起来。

———《搬家》

点评:“弯、拽、蹲、顶”等10个动词连用,生动、形象、准确地写出了爸爸搬皮箱的全过程,着实传神,这与作者细致的观察是分不开的。

四、舍常式表达,求变式表述

弃舍一般的表述形式,选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或试试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换一换,往往能带来鲜明生动的效果。

例1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天上的街市》

点评: “ 朵 ” 字常用于花 , 用 “ 朵 ” 而不用“颗”,能唤起人们的联想,说明了流星如花儿般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例14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

点评:用“烧红”而不用“映红”、“照红”,化平淡为生动,暗用了比喻:晚霞像火。“烧红”把落日时晚霞的鲜红、明亮极生动地写出来了。

例15他正在向古代典籍钻探。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点评:本来是叙述语言 ,无非是闻一多已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选用“钻探”,这包含了比喻,不仅形象,含义也更丰富,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为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篇9

1.面对错误,分析原因教师要能够正确地面对学生的违规,贵在“疏”而不在于“堵”,在一定的范围内激励学生的这种违规,使学生的违规能够得到充分的暴露;然后通过学生的反思评价,在正误交锋中,让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思考探究,使学生能够从本质上知错、改错,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从而得到正确、规范的操作.例如在对“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实验时,在取用药品时,有的学生将有少量的氯化钠固体洒落实验桌;在过滤时,有的学生嫌太慢不时的用玻璃棒搅拌一下;在加热蒸发时,有的学生会停止加热看看以后再继续加热,学生的动手经验不足、惧怕紧张的心理,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的操作相联系起来;加上有的学生就想看看违规操作后的结果如何.教师要能够“包容”学生的这些违规操作,及时地建立小组来讨论其中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措施建立规范、正确的操作.通过这样的反思,加深了学生对违规操作的认识,增加了学生对实验的掌控能力,帮助学生总结了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做到了心中有数,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紧张出现的错误.

篇10

一、努力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兴趣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学习和掌握了些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但这与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要求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高中化学教师首先要做好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工作,对学生的化学实际认知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对他们在知识上的缺陷、技能上的不足,学习动机与方法上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纠正和弥补,使学生能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开好头、起好步,不至于对化学学科的学习产生畏惧感。做好这一步工作之后,高中化学教师就可以实施自己的实验教学计划了。众所周知,化学实验教学基本上是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的演示实验,一种是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而这两种方式,又是紧密联系相互利用的。教师的演示实验为学生的动手实验提供范例,学生动手实验的成功与否又是对教师演示实验教学成功与否的检验,而有的时候,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演示实验也可由学生来做,而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也必须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指导,使之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因而,在实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制订周密的计划和预案外,更要注重对学生实验兴趣的激发。古人说:“学贵有疑。”设“疑”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精神的动力。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尽量创设一些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存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产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有了兴趣,自然就要去探究,而在探究的过程中,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技能得到了增强,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视野得到了拓展,不但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变得更加浓厚和持久,学生的化学素养也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二、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在规定了高中化学三维教学目标的同时,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更应该认真地运用这种学习方式。笔者认为,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与能力培养起来较为容易一些,探究学习方式和能力的培养就要相对难一些,因为探究是要超越一般能力的,没有基础不能探究,没有基本的技能不能探究,没有兴趣不能探究,思维不活跃也无法探究。而一旦培养起了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就会使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使学生的学习突飞猛进。因此,为了使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获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就要在实验教学的过程别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还是个人的独立实验,都应把探究性贯穿其中。在演示实验中,教师要通过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也可把部分有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在学生的分组实验中,通过增加实验的未知性,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例如某些实验所验证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水平,教师就可将这类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放在知识教学之前去完成。对一些学生确实难以完成的实验,可以通过教师适当点拨或学生合作探究去完成。具备了实验探究能力,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拓宽知识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要善于做好实验报告,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11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伴随时代已发展成为一门关系社会前进、国计民生,并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科学。美国化学家布里斯罗(Breslow R)概括称“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际的和创造性的科学”[1]。

满足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入新世纪,我国启动了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顺应改革趋势,2001年下半年起,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启动。2002年初,按高中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对《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进行再修订,修订后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在突出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有所加强,着重了学生的实验活动。2003年4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出版,与以往高中化学教学大纲相比,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思想、课程目标、内容体系、学习方式、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均有质的飞跃,在课程研究方法上也有新的突破。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基础,更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基础。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目标,具有其它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本文对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探究进行阐述。

2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教师将化学实验置于一定的化学教学背景下,为实现一定的化学教学目的,而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称之为“化学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1化学实验对于化学教学的基础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人们探索和验证化学规律的手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过程。而且,实验还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它以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正确认识化学实验的多种作用,对于深化化学实验教学理论,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素养,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

2.1.1 化学实验的认识论功能

一、化学实验是提出化学教学认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化学实验能为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知识提供化学实验事实;

三、化学实验能为学生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

2.1.2 化学实验的方法论功能

实验不仅是一种实践活动,从教学认识角度来看,它还是一种重要的感性认识方法,具有方法论功能。实验方法论是科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落实科学素养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手段[3]。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使学生经历科学实验的一般过程,学习实验方法。

2.1.3 化学实验的教学论功能

一、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按照水平高低,可将化学学习兴趣分成“感知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创造兴趣”四种水平[4]。

感知兴趣 感知兴趣是指学生通过感知教师演示实验的现象和对观察各种装置、仪器而产生的一种兴趣。这种兴趣对于初学化学者有积极的作用。

操作兴趣 操作兴趣是指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获得化学实验现象兴趣。

探究兴趣 探究兴趣是指学生通过探究物质及其变化产生的原因和规律而产生的一种兴趣。探究兴趣对学生形成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有重要影响。

创造兴趣 创造兴趣是指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的信息、技能和方法进行一些新事物的尝试活动所形成的一种兴趣。这种兴趣是学习兴趣的最高水平,是推动学生形成较高科学素养的最强劲动力。

二、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景

首次在“情景认知和学习文化”中被提出的情景认知的观点认为:知识是具有情景性的,知识在情景中通过活动与合作而产生;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情景中才是有效的;只有在情景中呈现的知识,才能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5]。 所以,情景创设是化学教学设计的重要要素。

三、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主要有实验探究、调查探究和理论探究三种形式,其中实验探究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实验探究是指在实验中进行的一种探究活动。

四、化学实验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手段

落实化学课程中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体验性目标,要运用“体验”的方法。体验作为一种方法,要通过具体的活动来承载,而化学实验活动,尤其是实验探究活动,则是学生获得各种体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可以自我体会、自我感悟。

2.2 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实验

2003年国家教育部推出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6]。

2.2.1 新课程下化学实验的功能

化学实验教学是一种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有效的教学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高中化学课程的改革突出了对化学实验的重视,实验教学以其课堂教学没有的特殊效果,在提高教学效益方面占据绝对优势。面对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施教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巨大转变,重新认识和挖掘实验教学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设教育情境,引发积极思考。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固有的教学情境,可以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学生在化学实验提供的实验情境中,可采用独立探究或分组合作等形式,通过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直接归纳结论,获得知识。化学实验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具体性,是学生求得知识的有效途径。化学实验能够模拟关于化学问题的“案发现场”,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能够更加主动的思考。

二、引导科学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化学科学探究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具体体现。教材中的实验都是比较经典传统的,一般是标准的答案,学生在学习这些实验时,易产生固定的思维模式,以靠近或达到标准答案为目标,这明显无益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2.2 新课程下化学实验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程改革中重要的目标之一。对于高中生来说,正处于人生重要的学习阶段,根据他们生理心理的发展状况,应充分契合他们的求知欲,掌握其好奇心理展开教学,从而使课堂实践教学的改革更好的推进。对于教师需要配合学生的特点,使学生能够主动进入实践活动的教学中。新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学会探究,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实践。

2.2.3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后,采用模块组织课程内容,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化学实验的内容也分为两部分,但不是以选修和必修为标准,而是以其组织方式进行划分。以分散的方式,即将实验内容穿插在“化学 l”、“化学 2”、“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内容标准”和“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实验内容主要以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两类栏目体现。以集中的方式,即专题形式展开的“实验化学”模块,该模块体现了对化学学科特征的强化。

2.3 对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我国在加强实验教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充分发挥并落实化学实验和实验教学的各种功能、体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来说,仍然处于相当薄弱的地位。在开展实验教学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教学效果起关键作用。从教师开展教学方面出发,主要存在的如下问题。

一、价值取向:以试为主,以分为标 化学实验教学的价值取向,主要是指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认知与理解,实施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与意义所在的认识,即对化学实验教学行为起导向性的认知。教师们基本能够对新课程价值标准的取向有正确的判断。

二、设计目标:单维从者多,三维者少 新课程强调实验教学要以“三维”目标为引导,教师在规划施教内容时,也应依据此目标。

三、实验模式:继承传统,创新不够 新教材中提供了很多实验资料和完整的实验设计,必修1、必修2两本教材中设计的实验,大多数是有代表性的实验,有俗成的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些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教学,即可开展丰富的、有深度的实验设计。

2.4 对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

高中化学课程的深入改革,明确指出了化学实验教学对化学教学的重要性。

结合新课程标准,分析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有必要对其优化。

2.4.1 对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的思考

创新有两种:一种是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这是一种彻底的革新的创造;另一种是对已有科学发现的补充与技术发明的改进,这是精益求精的再创造。对教师来说,教育或教学需要不断追求完善。高中传统化学实验偏重于结论的验证,倾向于动手能力及技能的的训练,过于看中实验结果的的认知,轻视学生对过程的切身感受,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机会,丢掉了其方法论和教学论的主要作用,不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7]。

2.4.2 对“育人”和“育己”的思考

教师有“育人”的职责,而“育人”必须先“育己”。教导学生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本身必须先具备创新的实践基础。事实上,对于每个学生或老师,都有创新的潜能。

2.4.3 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做好演示实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其对实验的兴趣。教师的身教对教学很重要,在做演示实验时,教师操作越熟练,学生越有信心,无形中消除了实验的紧张气氛;另外实验的成功率越高学生越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二、组织好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重视创设与教学情境相似的实验情境,促进知识和技能的正迁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少说话多做事”,提供充裕的实验时间。引导学生不要受限于书本实验的条框。分工分组精细化,一人一组或多人一组,培养独立实验的能力。

三、组织好课外实验活动,开辟实践活动的场所。教学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个体的智慧和认识是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得到生长和发展的”。由此学生实践能力的习得和提高,同样依赖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摒弃传统“重结果轻过程”的课堂教学弊端,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体现化学教学重在做的教学特点。

四、开放实验室,充分培养某些学生的创新能力。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课程的改革就要求有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对此可以考虑增强实验室的利用度。在美国,除了正常的上课时间,其他的时问,化学实验室都是向学生正常开放的,这样,学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设计出各种各样新颖的实验,然后在实验室中进行操作,这种开放的实验体制能够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2.5 化学实验教学的健康发展

高中实验教学健康发展之路,从教师、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考命题方四个方面分析[8]。

一、教师是实验教学的实践者与领航者

教师要转变教学中重“实验结果”轻“实验过程”的教育观念。化学实验功能的不仅体现在于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实施实验的时候能感受探索所带来的乐趣,通过这种切身的经历,更能深刻的理解科学实验的内涵,建立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二、学校要做实验教学健康开展的管理者与组织者

学校以促进素质教育为办学理念,抛除不适应现行教学的应试教育观念,将升学率仅看作为教学目标的辅助参考因素。

三、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实验教学健康开展的指导者与监管者

教育行政部门被分配了引导、监督学校教育教学肩负的任务。学校办学是否合法规范,是否进行素质教育等情况,都属于加大实验教学的内容,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及时全面的检查与督促,将实验教学列为学校评价的内容,强力规范学校实验教学。

四、高考命题机构要做实验教学健康开展的引导者

目前高考的试题内容依然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指挥棒,在高考制度近时段内不可能有没有大变化的情况下,命题方向完全可以引导实验试题的考查侧重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加大对操作细节的考查,使试题有利于动手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当然从长远来说应该改革高考制度,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

3 总结

本文的主体分为四个部分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阐述。首先阐述化学实验的基本功能,明确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其次分析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化学实验进行新定位,进一步明确现阶段化学实验的新功能及重要地位;接着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开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有利于当前实验教学的具体策略;最后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健康发展的展望。

参考文献:

[1] R.布里斯罗. 化学的今天和明天—一门中心的, 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 华彤文, 宋心琦, 张德和, 等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8:1-4.

[2] 显李作. 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永恒的主题[J]. 化学教育. 2012,增刊: 131-133.

[3] 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184-185.

[4] 梁慧姝, 郑长龙. 化学实验论.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196.

[5] 裴新宁. 化学实验的情景教学观.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1(5): 12-1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

[7] 王祖浩. 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279-290.

篇12

一、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要让学生经历全面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的锻炼,切身感受实验的每个环节的重要性,以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开展实验工作的能力。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是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自主性实验是指实验方案自主设计、实验材料自主培养、实验试剂自主配制、实验进程和实验时间自主安排的综合性实验。自主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可全面经历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的锻炼,切身感受每个实验环节的重要性,学生独立开展实验工作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培养。因而,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实现了实验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教师地位由“教”向“导”的转变,使实验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的学生认为开展自主性实验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自主性实验教学模式是改变学生对生化实验教学认识,加强实验技能的培养,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研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完善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研究性实验是学生实验与教师的科研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模式。研究性实验由咨询与选题、查阅文献资料、研究方法路线的设计、在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论文提交与报告等5个环节组成。

选题是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提出研究的方向、主题或关键词,向学生介绍这些研究主题的基本情况,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题。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做过系统研究,没有系统地查过文献,所以对文献的查阅方法和途径所知甚少。因此,指导教师需向学生讲授文献查阅的方法、途径和技巧。学生根据研究性实验的要求,查阅相关的文献。文献查阅的过程是对学生获取、整理、分析和利用文献的培养和锻炼。是培养学生科研素养的有效的方法和途径。研究方法路线的设计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选题和研究方向和实验室的条件,设计研究方法和路线。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对研究方法和路线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科学的论证,保证研究方法和路线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研究性实验的顺利进行。

根据师生共同制定的研究方法路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自主的进行实验操作。在本环节中,学生不但要进行材料的培养、试剂的配制,还要正确使用相关的仪器,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正确分析,并及时进行实验总结。通过独立的实验操作过程。

学生可以加深理解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增长见识,提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研究性实验,可以将各课程联系起来,将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

研究性实验的特点决定了必须要有研究的结果,因此,研究论文提交与报告成为该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总结实验结果、撰写科研论文,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学术报告,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撰写实验论文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科研素养的养成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

研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科研素养、激发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推进教师的科研进程,解决缺乏创新实验基金等问题的有效的途径。这种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育人模式,已在师资、设备的优化配置、学生素质培养和工作能力的全面提升方面显示出突出的效果。

三、落实实验预习和实验报告措施,确保学生实验教学效果

1、实验预习。比如,实验是在试管中进行,我们可以画一支试管里面放有药品,用箭头表明实验步骤。这样做好处是:(1)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笔写,其实验原理、仪器、实验步骤就更加形象化、具体化了,避免实验操作盲目性;(2)参照预习笔记做实验避免了时间的浪费,使得实验更加紧凑。

篇13

创新能力;启发式教学;探索;挖掘;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149-01

1 养成化学思维方式

在解决化学问题和建立化学知识结构时,应当注重养成化学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养成了科学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学习中充分利用,在遇到问题时就能做到触类旁通。所以,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化学课堂中思维方式的培养。

在化学的学习中,思维方式分为微观和宏观两种,化学知识也可系统的分成两类,第一类:试验事实,用宏观水平对化学的性质进行描述,对于用途,制法等知识通过日常现象和实验现象直接表现,所以这类被称为描述类知识。第二类:概括类知识,这类知识通过构思是可以概括出的知识。而在实际的学习中,反映类知识对记忆活动的要求比较高,对思维活动并无要求。而在概括性知识学习时,对学习的方式及思维活动都有比较高的要求。

化学学科对围观的本质和宏观的表现进行了全面的揭示。所以,这决定了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要将微观的揭示与宏观的表现相结合,这就对学习者的思维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具有全面的思维方式,全面理解现有的化学知识,并发现社会与化学的关系。经常自觉通过化学的试验,提高化学知识的学习,更全面的学习化学科学基础。从而对学生创造性进行培养,使他们养成独特的思维方式。

2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而得到的,属于高级形式的思维,在后天的训练与培养后都会产生创造性思维,这也就说明创造性思维是每个人都所具有的,只是每个人对创造性思维的表现程度不一样。所以在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首先通过对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进行激发,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通过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使其自觉主动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及新途径。其次,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进行全面培养,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主导的作用,而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这种特性可以使人提出新的方法,产生新的构思。教师在教学是应当对一些题目进行多解的训练,引导学生对于同一题目进行多方面的讨论,并且从多个角度,多个因素进行分析,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聚合性思维得到培养。

3 培养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方法与学生的努力程度是成正比的,所以教师应当明白理论是行为指南这一种道理,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学习策略,使其能够真正掌握学习的技巧。只有掌握了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在未来才能更好的学习各种知识,缺乏思维方式的人在未来社会将如文盲一般。所以,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提高,教师应当明白,教学也是一种技能的传递,教会学生学习意识,学习方法,学习思路才是教师教学的关键。总的来说,只有对教法和学法的关系进行全面处理,才能培养学生在面对大量信息时,能够最及时的捕捉和寻找到最准确信息的能力。

4 多开展与化学相关课外活动

教师应当经常组织一些有关化学的课外活动,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使学生在面对独立学习的时候,具有了以一变应万变的能力,并且能够在课外活动中充分发挥创新的思维。在课外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实验,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组织不同的小组,在小组内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动脑,创新能力,来完成本小组的试验内容。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当对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做出总的评判,然后在每个小组内开展讨论会,对自己的实验比较成功或比较薄弱的环节做出总结,并且说出自己在下次实验时有了什么新的经验。学生还可以对自己实验中的现象自编习题,这样将科目内的知识也有所复习,或者对本次实验写出小组实验论文,并且阐述自己在小组中发挥的作用,以及自己本次在小组内有哪些创新的发现。教师可以统一批阅论文,并且对每个人的论文及阐述进行总结,然后评比出表现比较突出的小组及个人,这样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 结束语

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只有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是寻找正确学习方法的过程,而不是满足现状找到答案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多个方向的独立思考,并且把多角度的事物综合为一体,应用到所学的内容中,并且不断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并且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动机进行适当的调控,就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维新.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2]杨洪,黄志怀.试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7,(S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