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学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经济数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经济数学论文

篇1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经济开始出现,这一经济形势有效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其强调的主要观点就是利益竞争创新,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知识管理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才能够符合新经济时代的具体要求,下面本文就主要针对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特色

1.测量知识本身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经济活动所涉及到的内容和概念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人脑的研究属于自然活动的范围,在服务上以及在创新上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实物。所以,知识也就是一种服务的来源,但是其并不是指代的服务自身。经济活动的开展究竟是对服务本身的测量还是对知识的测量,这一问题的存在,就使得的测量知识本身就有重叠性的特征。

2.生产单元的线性已改变

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逐渐加强,最终形成了全球化的经济,这一经济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也促进了生产模式的转换,使得生产关系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生产者之间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很多的生产者已经在概念上无法进行类别的划分。

3.原本外部环境的改变依旧持续改变中

过去的经济模式在长期的使用中,也带来了诸多的益处,但是同时也伴随着很多不好的影响,过去的经济发展是以环境为代价进行的经济发送站,而如今的知识经济模式则对传统的经济模式不好的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弥补,使得环境得以有效的改善,并能够进一步的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知识管理的趋势

1.重视知识管理的哲学面向

现今的知识管理多数存在于期刊书籍的管理中,而针对知识管理的研究报道却并不一致,对于知识管理的定义也不统一,由于管理所发挥作用的不同,使得产生的效果和作用也不相同,由于个人对知识管理有着不同的认识,使得知识管理在实行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的见解。一般而言,可以将管理哲学作为知识管理探讨的基础,这样比较容易对知识管理的内涵进行窥探以及掌控。知识管理强调的重点内容就是创新,但是知识管理也会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使得创新无法顺利的开展。针对不同的组织来说,由于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操纵的不一致,使得知识管理在广泛实行的过程中,会面临不同的困境。因此,在对知识管理进行广泛实行的时候,就要求组织成员能够明确了解到创新环境的需求,深入了解哲学,依据哲学就可以将一些繁杂的问题进一步理清。

2.强调创新价值与核心能力的建立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管理应该逐渐向着强调创新价值和核心能力建设的方向发展。在知识经济前提下,注重对价值实施创造,将能力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充分的体现出组织的价值,根据相应的结果来判定个人的价值。相关的文献中也指出了人力资源所具有的激励特征就是使得能力产生的关键,就本质上来说,能力与资源价值都是不可测量的数值。由于能力与资源价值均具有不可测量性,那么如果一个公司要凸显其能力,将能力作为公司发展的基础,那么针对公司所具有的能力进行提升,大力支持资源的转换,就可以使得组织中存在的一些本质上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使得人力资源核心可以与人力单位产量保持一致,并且使得组织更加具有创新性。组织将能力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会重点强调技术的应用以及问题的解决。所以,只有充分的发挥出组织的能力,有效的实施创新,并重视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负面问题,就能够使得组织实现高效的发展。

3.确立中阶主管的组织地位

知识管理所强调的主观精神就是创新精神,所以,在相关的组织中,需要对创新管理的职能进行切实有效的落实,使得中介管理人员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其管理的职能。而知识管理的这一发展趋势则有效的证明了知识管理融合哲学的重要性,在对组织理论结构进行强化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合理的进行反省工作,确保中阶主管组织所占的地位。知识管理重视创新价值的体现,而推动创新得以开展的主要动力就来源于知识漩涡。在组织中,知识管理主要是靠中阶管理者进行管理。就相关的人员所提出的观点可以充分的了解到,中阶管理方式相较于过去的管理模式来说,主要采用的管理方式就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以及自下而上的管理。

三、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

1.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

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了国际探讨的主要问题。在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下,企业的发展也逐渐的实现全球化的发展。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下,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组织结构都实现了有效的转变,而就以人力资源管理来进行分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策略,同时也需要依据不同的员工自身特色和文化差异来进行管理方案的构建。就以微观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在个人管理的基础上发展得来的,其主要构建于对组织层次之上。组织层次的界定,可以被看做是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观构架。由此就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中,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相较于国内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其所占的地位逐渐提高,并渐渐的发展为主流趋势。而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就是更好的凸显经济价值和创新价值,使得人力资源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得国家的文化可以得到最大化的认可。

2.对于多元化管理的反思

在弱势群体逐渐受到人们关注的情况下,弱势群体保护的念头也逐渐的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就衍生出了多元化管理。这种多元化管理是以弱势群体保护为原则。到今天,都原发的发展潜能则需要进一步的由政府相关部门来进行挖掘,并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来对弱势群体实施保护。在多元化管理的理念下,人力资源管理多元化可以被理解为:在工作多元化的基础上,有效的对组织进行转变。通常来说,以大的层面来说,多元化主要是通过中下阶层来进行体现。而就小层面来讲,多元化则多体现于少数群体以及种族阶层中。上级对下级有着一定的管理落差,多元化管理使得女性群体与少数群体在管理上不具备突出性。多元化管理中,以弱势群体为主导,而其所造成的优点一方面帮助组织厘清、保护、探究与转变价值和实务,并且促进组织绩效;另一方面则培育帮助增进公共利益。

3.管理哲学与人文精神反思

目前与知识经济相关的若干科技业,大都以代工(OEM)为主,若无法研发、创新,则我国的知识经济依旧依附在美国的价值底下,代工是无奈甚至是长期科技发展的麻药,专利数量是假象而非科技实力,较之加州硅谷的技术高门坎进入障碍与创新能力,目前仍居劣势,发展若要稳固与持续,恐怕仍须回归对高等教育的重视;而学术研究伦理的建立亦为根本之道,扭转社会风气与提升研究水平,知识分子将任重而道远!犹有甚者,网络上的活动一旦普及,并成为人类的生活方式后,新经济与新社会也随之成形;但生活的考验与人文的变迁才开始运作,统合趋势与人文抗争并存的辩证逻辑,将是新社会演进的路径。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社会经济价值得以最大限度的凸显,该经济模式主要是建立在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在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前提条件下,知识管理更加强调追寻,更加注重创新,而人力资源管理也更加注重对竞争模式的创建,实现思维的无国界交流,就人力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发展趋势来分析,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向着人文精神转变,是人类生存本质的深思。

参考文献:

[1]孟宪平.以人为本:改革的思维取向和价值选择[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2]吕福新.新经济时代对企业家的挑战[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06).

[3]彭雅.论新经济时代中国企业价值观的变革[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01).

[4](德)迈诺尔夫?迪尔克斯(MeinolfDierkes)等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知识与信息课题组译.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年本刊总目录[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12).

[6]潘连乡,叶传财,韦凯华.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J].企业经济,2013(02).

大学经济数学论文范文二: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近年来,我国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这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着重对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深入分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农村经济;信息化建设;经济管理;有效策略

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如何能够在新时期提高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条件下,农村经济必须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构建完善的农村经济管理信息体系,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信息化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在人们的生活与生产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当前,我国致力于对新农村的大力建设,网络信息技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融入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所谓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就是在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充分应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1]。首先,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改变农村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生产效率。另外,与城市相比,农村的经济水平比较低,也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信息化的建设能够为农村市场提供更完善的信息咨询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当前市场经济日趋激烈,农村经济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对市场有一个全面、精准的认识,能够随时掌握市场动向,进而做出科学的规划,因此,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2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2.1健全农村网络信息体系

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经济中的实现,首先要有必要的网路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因此,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配备,构建完善的网络信息体系,从县级到乡镇再到各个村庄,都要将网络信息系统构建充分落实到位。除此之外,对于一些落后的、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信息设备要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保证网络信息系统能够覆盖到整个区域[2]。另外,信息化系统建设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提供能够适合大部分农民使用的信息化服务,使农民能够从中获取相关的农业技术。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象,对于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普及互联网,使人们能够接受网络教育,鼓励农民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对于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则可以先普及电话网与电视网等。

2.2加强网络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人才培养作为实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较低,专业信息化技术人才更是少之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一定要充分重视人才的作用,将专业信息人才的培养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首先,政府要提升信息人才培养意识,并进行宣传,使人们能够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作用,然后提供相应的信息技术培养平台,加大对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投资力度,可以举办一些信息技术培训班、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课程,鼓励人们参与学习与培训,掌握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运用到农村经济建设当中。

2.3完善信息管理制度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信息传播速度更为快捷,信息类型也复杂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信息不实、无效信息的现象。因此,要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健全农村信息管理制度,根据农村的发展实际,对信息采集、信息进行严格的管控,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有效性。可以在信息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信息,对于有突出表现的信息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这不仅能够调动工作者的积极性,而且能使信息建设更加完善、可靠。另外,要不断拓宽信息渠道,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为农民提供真正实用的经济信息,增强对市场的认识,使信息化建设走向科学化与规范化。

3结语

目前,农村经济的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建设的强大力量。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力度,立足于农村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提升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其能够实现长远、稳定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篇2

2、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在经济数学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动的说教者,而是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其主要精力应侧重于教学方案的设计、案例的设计和教学项目的设计上。

3、打破课程的单一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重视学生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能力。教师不再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来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参照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也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实践在前,理论在后;行动在前,知识在后”为原则,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并通过解决接近实际工作过程的案例或项目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在教学评价上也允许学生自己制定评价标准,并检查自身的学习效果。

4、形成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学习形式

主要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可以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和发言,发挥各自的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进行分工合作。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以及与人协作共事的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

5、出现成果的多样性

经济数学行动导向教学追求的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能力的提高。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通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案不是唯一的,因此说成果具有多样性。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高职高专的经济数学包括微积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三门学科,其中微积分安排在第一学年,概率论和线性代数则安排在第二学年。经济数学作为经济管理类学生重要的必修课程,在课程的总体教学设计上应始终把握“数学为本,经济为用,数学与经济有机结合”的根本思想,在制定教学设计和教学大纲时,不能一味地考虑书本常识,还应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课程的教学内容,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学生能够接受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1、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种类型,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建立在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况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它的宗旨不是传统真理,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它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它真正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我校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如何运用导数和微分解决库存费用问题上。“最佳库存”是一个重要的决策问题,库存太多,会造成资金积压或者货物过期;库存太少,又会出现供不应求错失商机。那么如何才能使你的公司保持一个最佳库存呢?从一个实例出发引出问题。某商场每月需某种商品2500件,每件的成本价为150元,每件的库存费用为150*16%元/年,而每次的订货费为100元,问每批进货多少件时,每月这两项费用之和最低?请同学们确定每批定货量多少时,才能使库存费与定货费之和最小?并求出最小费用?在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和规定:一般情况下,库存量为批量的一半。对于最佳库存有下面的结论:使库存费与生产准备费相等的批量是最经济批量。根据此规定和结论,同学们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找到了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通过计算确定出当每批定货量为500件时,能使库存费与定货量之和为最小,只有1000元。经过本案例的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明确了学习任务,在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使他们自觉养成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紧密联系专业实际,使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加以灵活运用。

2、团队竞争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团队竞争法是一种让学生事先对教学知识做好准备,课堂上教师针对知识点进行设问,小组之间针对所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然后将所有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课后结合已学知识,查找并对该案情进行分析判断,得出如何处置。最后在课堂上对该案例进行讨论,结合各组的意见得出最终结论。比如我校经济贸易系会计与审计专业在学习概率与统计初步时,把重点放在问题解决的能力提升上,有三家公司接受了你的求职申请,愿为提供面试机会.按照面试时间的先后顺序,这三家公司分别记为A、B、C,每家公司都可以提供极好、好、一般三种职位,每家公司都将根据面试情况决定给予何种职位或拒绝提供职位。规定求职双方在面试后需立即签约且不许毁约。问题属于数学期望的最大或最小的决策问题。即对于利润、收益等有利指标总希望数学期望越大越好;而对于成本、消耗等无利指标总希望数学期望越小越好。本例属于计算各种方案可获得工资额的数学期望值,并比较筛选出其中数学期望工资额最大的方案。课前全班同学分为3个小组,课上三个小组代表说出各组的决策,我再根据学生的决策分析并且给出最终的结论,我的总决策如下:先去A公司面试,若A公司提供极好职位而你又很谨慎,则选择A公司。否则,去B公司面试,若B公司提供极好职位,则选择B公司。否则,去C公司面试,接受C公司提供的任一个可能的职位。这个分析过程既体现数学为专业服务,又体现现代社会的团队竞争法在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同学们在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中,学会了如何计算数学期望和方差,如何利用数学期望和方差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学们认为概率问题比较难学和实际不易接轨。通过这一真实的教学案例,既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真正把数学知识学活了。团队竞争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也可以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对不同组意见的比较,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法规中的各项内容,并更深入地理解法规,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此外,通过对资料的查找,培养了学生搜索、分析和综合知识的能力,课堂上各组观点。

3、信息技术在经济数学中的应用

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要注重利用计算机教学,特别是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师从重复的教学环节当中解放出来。比如,利用powerpoint软件设计经济数学课程的电子教案,不仅在设计方面更加灵活,而且在文字内容及图表信息的处理方面更加丰富,还可以避免教师在授课时低效、重复的板书过程。在介绍数学工具应用的同时,还应在数学课教学中开设一些实验课,让学生利用数学软件在电脑中进行求近似值、求导数、求积分、解微分方程等复杂的运算。使用数学软件减少了大量计算的过程,不仅节省了课时,而且学生能把大量精力集中用于思考,从而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进行数学实验的机会,通过对数学软件的应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价值有进一步的认识。

篇3

从实际的金融经济看来,其中很多的问题都与经济数学中的导数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数学家和金融学家都应该知道,导数不管是在能够领域当中,都有另一种感念,那就是领域边际的感念。伴随边际感念的建立,导数成功进入了金融经济方面的学说之中,让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从传统的定量转变成为新时代下的变量,这种转变也是数学理论在经济学中典型的表现,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边际成本函数、边际利益函数、边际收益函数、边际需求函数等是导数中边际函数中重要的几点。由于函数的变化率是导数主要研究对象,当所研究函数的变量发生轻微变化时,导数也要随之进行变化。比如,导数可以对人类种群、人口流量的变化率进行研究。让此理论在经济分析当中得以应用,导数中的边际函数分析就是对经济函数的变化量做出计算。经济数学中的导数不仅具有边际概念,其另一方面就是弹性,简单来说弹性研究就是对函数相对变化率问题进行探讨的手段。例如,市场上的某件物品的需求量为Q,其价格则为p,弹性研究就是对两种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Q与p之间的关系公式则为:Q=p(8-3p);EQ/Ep=P•Q/p=p•(8-6p)/p(8-3p)=8-6p/8-3p。从以上的弹性关系公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当价格处于某个价格段位时,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弹性范围将会得以缩小,但是当价格过于高时,需求量的弹性范围将会急剧增大。

经济最优化选择是导数在经济分析中另一个重要作用。不管是在经济学当中还是金融经济,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就要进行经济最优化选择,这也是经济决策制定时的必要依据。其实最优化选择问题在经济学中有一系列的因素要进行考虑,包括最佳资源、最佳产品利润、最佳需求量、收入的最佳分配等。最优化选择中所使用的导数,不仅利用到了导数的基本原理,还使用了极值的求证数学原理。例如,X单位在生产某产品是的成本为C(x)=300+1/12x-5x+170x,x单位所生产产品的单价为134元人民币,求能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那么以下就是作者利用经济数学的一个解法:已知总收入R(x)=134x,利润l(x)=R(x)-C(x)=-1/12x+5x-36x-300,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数学知识算出:L(x)=R(x)-C(x)=-1/4x+10x-36,然后再通过导数的二阶验证法,得出x=36,所以最后就可以断定当该产品的生产量为36时,企业会得到最大利润。

3微积分方程在经济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一般的经济活动就是量与量之间的交往过程,在这个交往过程当中函数是其中最主要的元素,但是从实际的经济问题上看,其函数之间的关系式比较复杂,导致量与量之间的种种关系也不能快速准确的写出。但是,实际变量、导数和微积分之间的关系确实可以很好的建立。微积分方程的基础定义为,方程中包含自变量、未知函数和导数。由于导数和函数的出现,所以说微积分方程在经济数学当中的用途也是很大。在实际的经济问题当中,微积分方程中函数可能会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这点就不同于经济学中的理论知识,对于处理这种问题作者也是大有见解。当微积分方程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函数时,我们可以先将其中的一个函数当中常变量,然后使用单变量经济问题来进行单独解决,这是我们就需要用到导数的偏向理论知识。不仅是微积分方程,在处理经济问题的时候我们还可能使用到全积分、微分等一些基层理论知识来供我们参考。

篇4

目前经济数学的教学大多依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经济数学微积分的教学难免偏向于强调推理的严密性,计算的精确性.但是,经管类学生大都是文科生,他们更偏向于直观思维及形象思维,而逻辑思维及辩证思维总体较弱.这就要求教师应当顾及全体学生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也就是说,教师除了要备课本,更需要备学生,针对学生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法以外,还应当适当地运用讨论互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适当地减少定理的推导证明,转而强调其在经济领域中的实际应用.例如,对于数学定理的证明,可以让学生以情景推导的方式通过合理猜测尝试归纳、猜想及论证.定理的论证可以结合文科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直观形象的描述,而无须马上采用由抽象符号表达、有着严谨逻辑的推理,毕竟大部分经管类学生难以一下子接受严谨的证明推导.简而言之,应当选取能使学生既感兴趣又有助于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式.对于经管类学生,他们的经济数学学习不应该贪多求全,而应当适当降低要求,对书本的内容做适当的调整,减少一些较为生涩难懂的烦琐推理,降低对计算技巧的要求,并以主要概念、主要原理为主体,配以知识点的相关应用为主要授课内容.通过简化、形象化经济数学微积分中的有关概念、定理,使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必将大大降低学生的理解困难,缓解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和抵触情绪,有效地提高经济数学的教学效果.

篇5

在课堂上可以辅用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教学,课下可以建立经济数学自主学习网站,学生在网站上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复习回顾,还可以进行习题练习,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也增强了知识的掌握程度。主要分为课堂区和互动区两大板块,课堂区分为课程介绍、在线课堂、课后练习、学以致用、考研阵地和课堂内外。每一个分项中还有子录,课程介绍主要包括经济数学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开课报告使学生对本门课程及学时安排有所了解。在线课堂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以及全国微课大赛的获奖作品链接等。将上课用的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学视频放在这里可以使学生在课下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回顾。课后练习中准备了与教材对应的每一章练习题,学生可以在线答题,提交即可得答案和分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以致用介绍了数学在经济中的一些应用,丰富了经济数学课程的内容和趣味性。考研阵地当然是历年的数学三、数学四的考研真题及详解,不仅是为考研学生准备的,大一学生也可以边学边练。课堂内外包括数学文化和中外数学家故事,介绍历史上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故事以及数学家的成长故事,是学生在学习知识之余的休息娱乐之地。互动区分为在线留言和在线论坛。在线留言板块,学生课下有疑难问题可以在这里给教师留言,教师可以进行回复。在线论坛板块是学生之间讨论学习畅所欲言的地方。经过这样的构建,网站的内容比较全面,为学生学习经济数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真正地为教学所用,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作用。利用经济数学学习网站,能够以教材为出发点,并突破书本知识的限制,极大程度地扩充知识量,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使得教学空间不再是局限于讲台与黑板,教学可以从听、视、触等多个维度来展开。教师的授课、辅导,学生的探索、学习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进行,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指导也都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在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抽象难懂的经济数学更立体易懂,为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课外拓展延伸创造了条件,使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成为现实。

篇6

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与核心课程所涉及的相关数学知识有:常见的经济函数;函数的极限与导数;边际分析、弹性分析、最优化问题;积分及经济应用;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等;回归分析;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标准差、离散系数、条件概率等。

三、课程整合与教学内容设计

高职经济数学教材应针对高职经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有机融合。一方面强调数学教学要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突出数学的应用性;另一方面,也要强调数学的文化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

(一)课程整合

根据专业需求,将传统的经济数学课程内容“微积分”、“线性代数与线性规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及新增MATLAB软件及其应用、数学文化等内容整合成新课程“经济应用数学”。课程结构分为三个模块:基础模块———微积分;应用模块———线性规划数学模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决策与数理统计方法;拓展模块———数学文化。在每章中加入了MATLAB软件及其应用的内容。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要求,灵活选择不同的模块组合。整合后的课程体现了经管类数学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兼顾了对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缓解了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

(二)内容设计

1.课程内容安排“以必需、够用为度”

遵循基础课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广度上,以“必需”为原则,根据专业需要确定教学内容。所谓“必需”就是各专业在人才培养规格中对数学的最低要求。在教学内容的深度上,以“够用”为原则。某一知识内容讲或不讲,讲到什么程度,以满足专业的需要为度,以此达到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的目的。在基础模块中,将经济工作中不常用、而学生较难掌握的相关内容作为拓展知识来处理。这样既不破坏学科的完整性,又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用于理解极限、导数、积分等基本概念。

2.以应用为目的,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以应用为目的”是高职教育的特色。“经济应用数学”课程内容应与经管类专业紧密结合,揭示数学概念的实际来源,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经济问题,实现从“知识本位”到“应用本位”的转变,体现“以应用为目的”的教改精神。在教学中,应淡化烦琐的运算过程,注重数学方法在经济中的运用,增加如边际分析、弹性分析、最优化分析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大量的数学应用实例,展示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使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应用的现实可能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引入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文化教育

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以专业应用案例作为数学课程资源,围绕专业应用创设教学情境,以案例为背景导入概念。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与数学实验方法,促进数学应用与创新相结合,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并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文化教育的思想。

四、高职经济数学教材编写的探索

高职经济数学教材应该针对高职经管专业的特点,“突出经济应用,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及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双线并举。笔者主编的高职经济数学教材———《经济应用数学基础及数学文化》,在以下几方面有了改进:

1)教材采用模块化设计。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模块组合;

2)概念引入通俗易懂。

尽量通过生产和生活中实例,定义、定理尽量以图形辅助说明和解释,减少数学逻辑论证和推理过程。并在有关章节中,将在经济学中不常用的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的极限、导数、积分等相关内容作为拓展知识来处理;

3)突出经济应用特色。

增加了数学方法在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实例,例如:需求、供给、收入、成本、利润函数及连续复利问题,边际分析、弹性分析、最优化分析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引入,在突出经济应用的同时,能够让学生不断地感受到数学在经济领域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4)增加了数学软件的内容。

为方便学生能借助计算机完成数学计算问题,教材中每一章都增加了利用数学软件完成本章数学计算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同时,掌握计算机数学软件的使用方法,以提高学生结合计算机及数学软件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

5)增编了数学文化一章。

把数学文化思想融入经济数学教学,促进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该教材在我院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7

1.2目前教学过程中虽然注重数学实验,但相对而言针对性不强

许多教学实验仅在研究者自己所关注的小范围进行,缺乏大型的、开放性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和教学改革方法可推广性不强。

1.3对大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的研究只是理论性的

不具备可操作性,实践性较差。此外,对于数学建模竞赛研究很多,但针对第二课堂的研究很少,受益的是少数学生,对于整学生群体的创新能力培养来说意义不大。

2培养管理类本科生经济数学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在管理类专业进行素质教育培养时,尤其需要注意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对本科生进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由于经济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为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每位经济数学老师需要攻克的重要课题。此外,随着近几十年来,具有创新性的数学建模比赛的相继开展,对培养学生经济数学创新能力具有了积极影响,对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应工作。以上分析是值得在教学过程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同时也表明了培养管理类本科经济数学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具体表现在:

2.1在经济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性教育是时代的呼唤。

当前21世纪是知识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只有培养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大学生才能顺势适应时代的呼唤,这就需要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做好经济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

2.2培养管理类本科生的经济数学创新能力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

当前创新型社会,创新型国家急切需要创新型人才,而经济数学的思维和理念已经渗透到管理的各个领域,加强创新型思维,创新性意识的培养已成必然。

2.3培养管理类本科生的创新性经济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使学生保持努力奋进,刻苦钻研的精神。

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缺乏独立的自我判断,缺乏韧性,而培养学生的经济数学创新性思维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予以弥补。

3构建管理类本科生经济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思考

3.1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注重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在总结各高校数学建模竞赛和高等数学竞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第二课堂实施细则和管理规范,建立数学应用问题数据库,营造应用和创新氛围,使数学教学、数学竞赛、第二课堂成为高等学校数学教育的一个有机整体,以培养本科生自我探索、自我创新和自我表现的创新素质,形成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最终使所有大学生都能成为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受益者,从而提高大学生数学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2依据学生的概念意象与概念误解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

当前经济数学教学没有很好地将教学与思辨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此在充分考虑学生对概念与知识背景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来克服经济数学教学中重理论、轻应用,忽略数学知识背景分析等问题。通过良好的教学实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经济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探索精神。

3.3组建经济数学核心教学团队,制定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案与教师教学规范

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精心组建大学数学教学团队,从根本上提高广大教师的数学素质,以克服当前存在的仅注重学生的经济数学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而忽视教师应用与创新能力提高的问题,进而为更好地实现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篇8

面授辅导是电大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它是学员接触老师、获得疑难解答的重要途径,对于远程开放教育学员来说,面授的时间是相当有限的,同时也是相当关键的。教师应当本着一定要减轻学员负担这一原则来教学,紧紧围绕考纲和考试量刑,从教材中提炼重点,揭示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每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选择大多数同学能够接受的进度,突出重点和难点,注重知识的连贯性与统一性,把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循循善诱,深入浅出,控制好上课节奏的同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及以往的经验,结合学员认知的“漏洞”和思维的“盲区”,对易错题加以分析、归纳和提示。根据学员实际程度和特点进行教学,学员有了面授的学习作为引导,就可以在大量的自主学习中有目的和方向,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及学习能力。辅导课内容不可能求“全”求“深”,将一些已被实践证明了的且被人们广泛认同的知识点作为基础知识直接引入,不必弄清楚来龙去脉,减少枯燥实用性不强的理论灌输,以实际应用需要出发,主要知识点要讲深讲透,次要内容留给学员自学。教师在面授辅导时坚持重思路轻论证,力求通俗,突出重点,注重知识的连贯性与统一性,重点教给学员如何正确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如“经济数学基础”面授主要是知识结构串讲精讲,在不影响知识传授的科学性又能达到精讲的目的的情况下,分专题讲授“矩阵的行初等变换”、“函数、极限与连续”、“求导法”、“不定积分法”、“经济分析函数、导数与积分的应用”,更能让学员系统掌握知识。

3重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育有很多传统教育不具备的优势———直观、清晰、简洁、生动、形象,特别是在图表的处理上有很大的优势,能予以学员更直观的理解。多媒体的动画效果,还可以给学员一个更全面的展示,使学员更容易接受学习的内容激发思维,达到了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从学员的基础水平和学习条件出发,从易于学员学习的角度出发,制作多媒体课件,体现梯度式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技术实现手段。通过各章节的学习方法引荐、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效果,把重点和难点问题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展现其内涵,能使学员在时、空与教师分离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远程学习。此外,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把集中面授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从入学开始就引导学员了解网络教学手段,学会使用三级电大在线平台查询“经济数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资源,使用BBS留言板、收发电子邮件、进行网上答疑以及收看IP课件等;促使学员从学习观念上逐步掌握利用网络学习的方式,把学生从单一的面授辅导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大的学习空间。

4加强教与学的网上交流,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非常重要,如果学习者不能及时得到来自教师的反馈信息,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习热情,从而影响学习质量。因此,教师不能只关注教学内容是否完成而不管学员的学习过程,教师作为学员学习的帮助者,应当及时为学员解答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并为学员提供必要和充分的学习材料及资源。特别是“经济数学基础”教材的学科性太强,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老师的指引,很难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充分运用网络的作用,在网上做教学的互动,给予学习者清楚而又及时的反馈至关重要。网络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能够把文字、图像、声音等同时传给学员,帮助他们加深课堂所学知识,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获取知识的单一途径,实现了学习的主体化、多元化。教师应当加强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和设计工作,使自建的资源更具有针对性、可读性和实用性,为学员提供能够自主地在网上调用所需内容进行学习的机会,方便学生进行查询、浏览、自测和下载所需内容,老师借助课程教学论坛区、班级QQ群、E-mail或电话,经常在线与学员情感交流、学习资源信息交换以及下达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及时了解学员自主学习以及形成性考核作业练习等情况,引导学员利用网络资源为自身的学习服务。在虚拟环境下,实现学员之间、师生之间即时的知识互动与情感交流。

篇9

二、数学工具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

现代经济学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学(包括统计学)作为分析工具,绝大多数的经济学前沿论文都包含数学或计量模型。从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来看,这并不难理解,因为参照系的建立和分析工具的发展通常都要借助数学。但是,在部分经济学家的理论研究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基于唯数主义的数学化倾向,这种倾向偏离了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视角,不仅不能为非西方世界的经济学家所接受,而且在西方经济学家内部也颇存异议。因此,我们必须一分为二地看待数学工具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

(一)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从理论研究角度,借助数学模型有三个优势:第一,数学语言可以清楚地描述前提假定,这使得经济学的推理与分析过程呈现出数理逻辑的严谨性。例如,边际效应价值实际上是在对效用函数进行测定的基础上,运用一系列联立方程组推导的结果。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理论,也是运用联立方程组对生产和交换均达到最优配置下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阐述。第二,数学方法使经济学拥有了一个统一的语话体系,并进而使经济学的发展具有了一个共同的基础,让后人较容易在已有的研究工作上继续开拓,也使得在深层次上发现似乎不相关的结构之间的关联变成可能。西方经济学就是在这一共同的话语体系下获得长足的发展。第三,数学表述具有文字性表述所不具备的确定性与精确性。数学推导具有数理上的逻辑性,运用数学模型讨论经济问题,学术争议便可以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或不同意对方前提假设;或找出对方论证错误;或是发现修改原模型假设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经济学理解上的歧义,避免基于不同理解而发生的毫无意义的争论,因此,从整体上有利与提高经济学家工作的效率。从实证研究角度看,使用数学和统计方法的优势也比较明显:其一是以经济理论的数学模型为基础可以发展出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计量经济模型;其二是证据的数量化使得实证研究具有系统性;其三是使用精致复杂的统计方法可以让研究者从已有的数据中最大程度地汲取有用的信息。因此,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进行经济学研究可以把实证分析建立在理论基础上,并从系统的数据中定量地检验理论假说和估计参数的数值。这就可以减少经验性分析中的表面化和偶然性,并分别确定它在经济意义下的显著程度。

(二)经济学数学化的误区在肯定数学在经济学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更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学不是数学。首先,经济学并不是一些数学模型和概念的简单汇集,经济学家的工作也不是开拓数学理论前沿,而是运用这些理论所代表的分析框架来解释和理解经济行为和现象。经济学发展的关键绝不在于其对数学的运用是否精通,而是取决于经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深度。比如经济学家应用统计回归方法,不仅关心变量的估计值和变量间的相关性,更关心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模型假定对预测的影响以及计量结果背后的经济含义,这是计量经济学不同于数学或统计学的最重要方面。其次,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必须从经济学独有的研究视角出发,数学和计量方法只是体现和执行经济想法的一种工具,而不是唯一的工具。目前,英美许多经济学杂志取舍稿件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是否建立了数学模型,是否采用计量分析,如果论文不是有意的使用一组代数符号的话,那么,该论文便会自动被视为毫无价值而遭拒绝。这种作法排除了其他解决问题的思路,使运用其他研究方法解决经济问题的个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这种过分数学化的趋势,标志着经济学在逐渐失去其作为社会科学应有的特征(如对现存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批判性,对人和人之间生产关系的揭示,对社会经济制度的揭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直觉性感悟等),标志着经济学在唯科学主义道路上走过了头,以至于逐渐丧失了对活生生的人的关注与分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标志着经济学分析工具的贫乏与单一。因此,我们不能以数学水平的高低来衡量一名经济学家的水平,我们也不能以运用数学的多少和它的难易程度来作为评判经济学论文质量的标准。同时,经济学中的过度数学化倾向还表现在,一些经济学家把数学当作经济分析的唯一手段,不顾条件地加以运用。这种运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运用,导致了经济研究的资源误置。经济学研究人类的生产、消费和分配的社会经济活动,而人类活动受道德、历史和社会的诸多因素影响,许多环节之间都有或明或暗的联系,这使得经济活动变得相当复杂,如果用数学变量来表示,那么必将形成一个极端庞大而又难以处理的数理模型,这就给使用带来了困难。而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些情况下人的决策与模型中的严峻假定有系统性偏差,修改某些有关数理模型条件下市场中人的经济行为,将得出很多与已有的理论不同的结论。要想使严峻假定下建立的模型具有可行性,就必须要不断的放松假定,加进新的变量,这样做会使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直到超出数学能力所限,使得数学方法的运用陷入死循环。必须承认,经济运行中存在着许多无法量化的因素,如果一味地追求对经济现象的数量分析而忽视数学分析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将必然会陷入“数字游戏”的怪圈。事实证明,单纯使用数学工具解决经济问题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超级秘书网

三、运用经济学分析工具的几点建议

应该说,在经济学中系统地运用数学方法是不应受到过多指责的,但是,任何方法的运用都需要遵循适度的原则,过度化只能造成相反的效果。第一,经济学是一门以现实中的经济行为和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对理论的现实性非常关注。一方面,所有的经济学理论最终都要接受现实的检验;另一方面,新理论的创立和旧理论的发展也要受现实的启发。包括数学在内的任何分析工具都不能脱离这一范畴而孤立存在。经济学过度数学化使经济学家在研究问题时不自觉地接受了数学家的价值取向,把经济学变为基于一系列超现实抽象假定的科学,实际上忽视了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特征。因此,解决经济问题必须考虑到经济学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困难,是可控实验的不可行性和用经验数据直接检验结论的有限性,必须摒弃以主观局限的数学推导进行客观经济规律探索的方法论。第二,经济理论是描述一个理性的人如何在给定的条件下做出选择,以达到其目标最大化的过程,而选择结果便是理论所要解释的现象。因此,一个经济理论能否解释现实的关键就在于模型中限制当事人选择的给定假设条件是否合适。所谓合适,是指模型中的限制条件要尽可能地具有“普适性”(Robustness),也就是要具有一般性。例如,要素禀赋决定了一个经济中的各种要素的相对价格,是社会中任何经济决策都必须考虑到的条件,因此,要素禀赋是一个非常“一般”的条件,以发展目标和要素禀赋的矛盾来解释计划体制的产生,也就有了较强的“普适性”。运用要素禀赋理论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采用了类似的计划体制以及为什么我国的社会性质未变,而改革后却从计划体制转型到市场体制的现象。所以,我们要将经济理论的探讨建立在经济运行各个环节之间普遍联系的基础上。第三,从经济学引入数学以后100多年的历史来看,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数学的确显示出诸多值得充分肯定的优越性,我们应该不断加强经济学数学分析方法自身的完善,拓展其应用领域,进一步发挥其在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作用。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数学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和应用最新的数学分析方法,如博奕论方法、对策论方法、模糊数学方法、非线性系统方法等,使数量分析由单变量向多变量发展,由单目标向多目标发展,并且大力拓展计算机等相关技术领域,提高数学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第四,经济现象本质上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受到许多无法量化的因素制约,这要求我们进行经济研究的时候必然要经过一个定性到定量的分析过程。如果舍弃那些不可定量却对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生硬地把经济现象抽象到数学模型当中,就会歪曲经济事物的本来面目,影响结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因此,在加强数学工具运用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局限于数学的分析方法,更不能局限于形式上的数学化,简单否定和排斥定性分析的作用。行为经济学之所以逐渐被主流经济学接受,正是因为它合理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并且将通常的理性假设的情况包涵在其中,而不是单纯的依靠严峻假设下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程祖瑞.数学化,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经济经纬,2001(6).

[2]赵凌云.经济学数学化的是与非[J].经济学家,1999(1).

篇10

1.2科学技术使劳动对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工合成材料正在向多品种、料正以每年约5%的速度增长;还可以使人类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探索。现寸的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全世界已知的有800多万种,并且每年在以25万种的速度持续上升,特别是像新型合金材料、非晶态金属、超导金属材料等,其独特良好的性能,令劳动对象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2科学技术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根本动力

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系统中各个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的形式就是我们所说的产业结构。英国的配第1691年初步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并使用了商业、农业和工业的概念。新西兰的费舍尔1935年第一次明确使用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概念用来分析产业结构。此后,克拉克对三次产业的内涵作了明确的界定,认为第一产业即指农业,包括所有的畜牧业;第二产业即指工业;第三产业又称服务行业,主要包括建筑业、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金融业以及国防和行政管理部门,还包括私人家庭服务等。产业还可以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此外,西方学术界还有朝阳产业(或新兴产业)与夕阳产业(或传统产业)的划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增长的基础,而科学技术则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根本动力。

2.1科学技术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劳动力转移,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上升,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这是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得出的。生产领域所需劳动力在生产规模不变时,与技术成反比,劳动力渐渐从技术进步的部门中游离出来,然后向需求上升的新兴产业和服务部门转移,这样一来就使产业重心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进而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欧美一些国家逐渐由农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变为轻纺工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19世纪下半叶,以电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不仅使欧美一些国家原有的采矿、钢铁业加速发展,同时形成了电力、电器、石油、化工、汽车、飞机等一系列新兴产业。20世纪中叶以来,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革命,使第一产业在国民收入中的相对比重趋于减少,使第二产业在国民收入中的相对比重在逐渐下降,而第三产业则在国民收入中的相对比重快速发展。

篇11

公路运输经济要摆脱传统的营运方式、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益,更有效地服务于信息时代的各种服务需求,就必须引入信息化管理。本文就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优势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信息化管理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公路运输;信息化;经济发展

一、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中的基本内容

从接到客户的货物起,运输企业要将以上订单的详细内容制作并录入电脑程序,负责配送的工作人员也要在将货物进行重新外包装的同时,对每个货物独有的条码进行扫面识别以确认货物信息和相关负责人。信息化的管理可以使运输企业便捷准确地把握运输情况,及时掌控运输的各个环节。

二、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优势

(一)及时调整资源配置:

对内部:一方面,实施公路运输的信息化管理,可将正在运行的各大运输要素进行准确和及时的信息记录,运输资源能够在自动化的信息平台上实现统一管理。另一方面,运输企业将生产的不同时期的经营状况通过信息化手段准确记录在案,方便企业统计各种各个时期的运作数据,便于更好地分析过去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制定新的资源配置措施,提高运输效率。对外部:与互联网的连接可以迅速获取企业以外的市场信息,了解同行状况,并以此为根据调整自身的资源规模发展方向,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信息化管理使企业生产运作各个环节的信息查询便捷、透明清晰,方便企业可以在最短时期内发现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如运营成本过大、资产无效流失、人员结构冗杂、资源周转滞后等。信息化管理也为运输企业各部门提供了及时沟通交流的平台,便于内部及时相互协调,团结协作,有效地解决由于沟通不畅带来的各种问题。

(三)有效提高服务质量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公路运输服务行业提出了高要求,安全、便捷、高效的服务水平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信息化管理下的运输生产,使运输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通过信息端口一览无余,信息的透明性和历史记录的可倒查性,无疑成为促进工作人员提高责任心的有力支撑。

(四)防范经营风险方面

行业特点决定了公路运输业务较其他行业有独特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来自自然天气或运输道路维护。比如我国北方冬季的风雪天气有可能造成运输道路的堵塞而致使运输时间的延迟;南方多雨季节失常会造成洪涝灾害而致使道路中断或者损害运输货物。面对日常道路维护带来的公路临时性阻塞和因重大事件引起的道路不畅因素,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及时获取情报并做出预判,货运调度科根据预判调整运输计划,减少由以上原因带来的延误和损失,有效地防范风险降低运营损失,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三、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公路运输经济中的地位

(一)是实现公路物流现代化的必要手段

现代物流业是建立在信息自动化、管理现代化、生产高效化基础之上的产业,只有信息化管理才达到现运输企业优化生产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最终获得服务社会、获得经济效益的目的。据中国公路网消息,初步统计,我国2014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完成投资超过12亿元,年末交通运输行业共有国家及行业(重点)实验室61个,国家及与行业相关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行业协同创新平台19个。全年新签科技项目1600多项,计划投入研发资金总规模超过38亿元,其中依托信息技术开发的新材料、新项目研究项目数约占项目总数43%。这些成果的实现证明了信息化管理是实现现代公路物流的必要手段。

(二)是构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

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一部分。随着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家不断对交通运输规模进行完善。在完善交通业基础设施的前提下,不断构建综合立体多方位现代化的运输体系越来越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要将各类运输行业中的信息资源加工整合。公路运输生产中的资源配置信息、成本投入信息都是综合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交通运输生产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四、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的实现途径

(一)注重信息关联性建设

我国公路运输行业传统做法往往注重的是行业内各生产环节的管理,虽然信息技术也应用在了内部系统的运作中,但由于系统构建过于孤立不能有效地接受外界与本行业有关的信息。为适应未来经济发展需求,公路运输必须结合外部信息调研市场需求,加强供需信息交流,尽可能多地掌握与本行业有关的信息。这就需要运输企业加强信息网络关联性的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起与外界互通有无、交流迅捷的信息平台。

(二)完善管理评估体系

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估是考量公路运输信息化程度的必要措施。也是运输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管理者不断研究信息化管理与运输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观察信息化管理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管理者需要结合自身企业的运作特点和实际运输生产状况,制定出正确评价信息化管理的原则,并根据原则不断调整信息化管理模式,让原则服务于运输生产实践,又通过实践找出信息化管理有可能带来不利因素,从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管理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屠龙晔.浅谈公路信息化管理[J].现代商业,2011(12).

[2]冯丽生,赵竖.浅谈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07).

[3]王丽君.公路运输与信息技术管理相关调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1).

运输经济学课程论文范文二:公路运输经济中的信息化管理研究

一、公路运输经济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必然性

(一)是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必然要求。

伴随着物流成本费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运输费用,而国家有关部门也开始了对这一行业的改革与创新,这种改革不但将各交通行业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充分的完善与提升,而且还在努力将各类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以此实现物流运输体系的整体能力与效率的提升。所以,在物流运输体系中实施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二)是建设资源节约型交通运输提议的内在要求。

在推进现代化的物流运输行业发展中,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成为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而在这一新的方向要求上,信息化建设便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新型物流信息化管理模式中,不仅能充分利用各项物流资源,而且能有效缓解现代交通拥堵所带来的压力,切实提高整个交通行业的运作效率。所以在资源节约型物流运输体系构建过程中,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其必然要求。

二、信息化管理对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信息化管理能够促使企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这种新型信息化管理对于企业的各项资源配置来说是具有极大完善效应的,它不仅能够将企业内部各项信息有效的传达到相关管理部门,而且能够有效的收集并传递企业外的各项市场以及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为企业进一步的发展规划、资源配置等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支持,帮助企业优化自身资源,提升企业运作效率。进而在此条件下,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二)信息化管理是解决企业管理的有效措施。

在企业现代化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管理的不透明性,正是由于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提升了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决策等的透明度,提升了内部员工对企业的了解程度,避免了各种类型的暗箱操作,进而能够有效避免企业的资产等的流失。

(三)信息化管理能够切实提高公路运输业的服务水平。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对自身生活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对于运输行业的服务质量等的要求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公路运输行业原本就属于服务业的一种,所以只有将自身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的提升,才能更好地获得客户满意度,进而能够扩展自身的市场份额,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伴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能够切实了解到自身所接受的服务的现实水平,并且对自身的物品运输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与掌握,很容易便能够发现物流企业在运输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这对于企业及时弥补不足、解决问题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提升公路信息化管理效率的措施

(一)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网络。

当前阶段,我国公路运输企业已经基本将信息化管理模式渗入了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中。正是这种新型管理模式的实现,为企业间的构建管理式信息管理网络的实现提供了现实基础。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充分立足于自身企业现状,充分结合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的特点,提升企业自身对各项信息的反应速度。

(二)优化客户服务体系。

针对各种类型的服务性企业,一个完善且不断发展的客户服务体系是十分重要的。现代公路物流运输行业作为这种服务业的典型代表,需要不断优化自身客户服务体系,坚持把客户满意作为自身发展的基本原则,结合现代信息化管理模式,依据客户的不同要求与特点,建立其差异化、有针对性的服务体系,提高客户的满意程度,为自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评估机制。

篇12

1.2数学实验课程的开设现状

笔者经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调研发现,各高校对数学实验课程开设及研究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向:

1.2.1数学实验以选修课形式开设

数学实验作为高等数学的后继课程,通过让学生进行一些验证性实验,或者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实践和创新意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此方面的研究关键是实验内容的选择,它一般是依据学生专业特点来决定,比如工科院校多选择和工程有关的实验背景,经济类学生多的院校可以选择一些经济背景下的实验内容,艺术类甚至也可以通过名画来体现数学元素,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融入到专业的学习中,提高他们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大学生具有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

1.2.2数学实验与高等数学同步开设

将“数学实验”课程与“高等数学”的一些课程同步开设,起到探究式学习的目的。教师通过选取适当的实际案例作为引例讲解知识点,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自己发现将要学习的定义、命题、结论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解知识点之后,也可以给出与之相关的案例,让学生验证结论的正确性或者应用知识点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耗费大量的课时,对学校的硬件设施条件要求也相对比较高,但是很容易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经济管理类专业数学课程教育的现状

2.1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体系和模式陈旧

传统的数学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是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学习中,都是在“算数学”“,重理论轻应用”,学生看不到数学的实际用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文科学生又占有很大的比重,文科生的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数学学习也有一定的畏惧心理,而且高等数学的内容比中学数学的内容更抽象难懂,传统的“算数学”的模式让学生形成一个错误的认识,即数学就是公式推导、证明计算,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大部分同学都是“不会用”、“用不好”数学,这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力度。

2.2经济管理类专业数学基础课程设置不合理

2.2.1大学数学基础课程设置偏少

目前,各个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数学基础课程主要有“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有条件的学校还会开设后继的一些数学课程,比如“运筹学”“多元统计分析”等,但大部分院校受学时限制必须精简和压缩内容,使得数学课程开设偏少,在后续的专业学习中,需要用到某些数学知识时,只要求学生会用就行,并不要求学生理解数学原理,导致学生一知半解,并不能真正掌握其应用实质,更谈不上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

2.2.2数学教学内容和形式枯燥单一

现有的经济管理类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并不能满足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际要求。多数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数学教材的数学逻辑性较强,内容上只是理工类专业高等数学教材的压缩和简化,以公式、定理的介绍为主,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没有和经济管理学科紧密结合起来,很少涉及经济中的应用,使得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经济问题联系不起来,也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另外,大部分高等数学教师毕业于综合性院校或理工院校,缺少必要的经济专业知识背景,在教学中只注重其理论推导,与专业知识结合不强,对教材中的经济方面的数学知识不讲解,或者一带而过,长此以往,学生认为高等数学不过就是理论推导,没有实际应用,从而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2.3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对数学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方法被大量应用在金融、财会、管理、统计等各个领域,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数学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从本科专业学习来看,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需要大量的数学背景,如“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都需要用到高等数学的知识,并且数学方法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经济管理类数学基础课程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加强在专业学习中的作用成为高等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数学实验课程在这项教学改革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作用。

3数学实验为经济管理专业服务的探索

针对目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数学教学体系的现状,笔者在近些年数学基础课教学和数学实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如何使数学实验思想更好地为专业学习服务,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3.1将数学实验思想融入数学基础课教学

在不影响正常课程教学的前提下,教师将数学实验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利用数学软件图像的可视化功能,解释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删除复杂的理论推导和证明,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也可以选择简单的经济案例,通过案例辅助理解知识点,起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讲解一元函数的导数时,给学生讲解导数的实际意义,明确函数的变化率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劳动生产率、国民经济增长率等;在讲解第二个重要极限时,选择“复利问题”作为其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学有所用”。这样,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自然就会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使得数学实验的思想真正融入到基础课的教学中去。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教师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

笔者在对大学三年级学生的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高等数学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很重要,但不能将高等数学知识很好地应用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们发现高等数学的学习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有些脱节,甚至有些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用到的数学知识,在高等数学中并没有学习过,而专业课老师一般只是告诉学生如何计算,但不讲其数学原理,大部分学生还是一知半解,接受起来就很吃力,学习效果自然不佳。鉴于以上情况,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经济管理类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使数学教学为专业课服务,教师自身的素质也应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而提高。为此教师应做到:

3.2.1数学教师应与经济管理专业教师座谈交流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建议高等数学教师和经济管理类专业课教师进行定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经济管理学科对数学知识的要求,在教学中进行适当讲解,让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中,发现数学在专业学习中的应用,使得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做到学以致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3.2.2数学教师要学习一些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

数学教师在钻研本专业的同时,还要学习与经济管理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学习一些经济数学模型,如存贮模型、最优价格模型、运输模型等等,在基础课教学中穿插一些简单的经济模型,或者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讲授这些模型,让学生更加体会到数学和自己所学专业的紧密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3.3多种方式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加强数学在专业课程的应用

在传统的三大基础课“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选修“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课程,适当安排数学实验活动,比如安排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数学实验和建模比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运用数学实验技术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通过对选课和参赛学生的反馈,选修课程的同学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成绩较好,继续攻读研究生的比例也相对比较大。这说明参加数学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篇13

3合理运用软件技术,使之成为高效率的工具。计算机的应用的能力成为学生设计的所需工具,从大一学生就开始接触各种设计软件,CAD、3D等,如何可以高效的使用计算机软件并完成设计作品,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使用工具及使用技巧,发挥其最大的绘图效果。这样可以提高绘图质量、缩短设计周期。

4合理安排课程设计时间。家居设计课程设计是室内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的目标就是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并在专业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家居设计课程设计的时间为2周,时间短,任务重,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好的设计作品,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尽量加大实践的课程量,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展现其设计能力,完成好的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