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公路建设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公路建设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公路建设论文

篇1

结果与分析

篇2

1.2设计的原因

设计图纸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由于公路的等级较低,设计经费较少,一些设计人员对于图纸设计不是很重视。在一些公路中,出现了图纸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因为设计人员没有对现场进行详细的踏勘,没有了解到现场的实际情况,造成了与实际的脱轨。我国的公路建设项目较多,设计人员的水平层次不齐,设计任务量大以及较差的设计环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计的质量。

1.3施工的原因

施工的原因很多,材料的采购和质量,施工的技术水平,施工人员的管理,各项试验等等,都将影响着施工的质量。只有提早预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1.4检查监督的原因

监理和监督单位对质量不够重视,没有严格按照质量的要求进行检测和监督,很容易导致质量事故的发生,甚至有个别的监理或者监督单位,,至工程质量与事故于不顾,这最容易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2全面的公路建设质量控制与管理

2.1建设单位方面

为了避免公路的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建设单位一般是地方的建设部门或者村委会,他们应该加强自身的管理,从质量管理体系、技术水平、风险预测等方面加强对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单位应该建立健全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科学的管理公路的施工质量,明确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自的职责,加强整个项目的管理,只有加强了管理,才能有效提高施工的质量,保证整个公路的质量。

2)加强路面和桥梁的连接管理。各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加强路面和桥梁的连接管理。施工人员在桥梁台背填土过程中应该挑选压实性和排水性较好的施工材料,有效地减少台背填土的沉降,并且加强回填的管理,认真检测密实度,以达到施工的要求。

3)建立完善的风险预测机制。建设单位在公路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预测机制,加强公路施工过程的管理,才能保证公路的质量,降低工程的风险。

2.2设计方面

设计是工程的灵魂,是工程质量的龙头,工程质量首选取决于设计的质量。公路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很复杂,周期较长,只有加强对设计单位的管理,严格把握图纸的质量,明确校核、审核制度,对方案进行多方论证,如现场的地物、地貌是否与结构的功能相匹配,确定最优的方案;对于公路沿途需要拆迁的房屋,占用的耕地、林地等都要多方讨论,降低对耕地的占用,减少房屋的拆迁,从而减少工程的造价。对于设计人员,要求有很强的责任心,并且对于校核、审核人员,要求具有更加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能,使整个设计过程符合实际,降低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

2.3施工方面

1)施工单位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对于原材料,特别是混凝土、砂、石子的管理,要确保材料符合相应的规范标准。施工单位在采购材料时,必须严格把握质量关,通过加强材料的管理,有效地防止混凝土的开裂,提高公路的质量。

2)施工单位加强对现场的施工管理。在施工现场,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严格要求带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特殊的技术人员应该带证上岗。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加强现场的安全防护,配备安全员;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对于设备,应该定期进行检修、维护,加强对设备的管理。

3)施工单位加强对资料的管理。对于各种验收的报告、材料的质量报告、进出材料的量等等各种资料,都应该加强管理,定期整理,不应该推到一定的时候再去补,这样既容易导致数据的不准确而且不科学。资料员应该坚守岗位,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对于资料的各方面的工作都很熟悉,才能加强对资料的管理和质量的控制。

4)监理和监督管理方面。公路虽然等级较低,但是也应该有监理单位对其进行监工,并且应该有地方政府或者村委会的监督,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各项隐蔽工程应该检查,确定没问题签字后方可让施工单位进行下一道工序。监理单位应该加强人员的管理,配备技术水平较高、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社会和政府监督部门应该定期对工程的情况进行检查,加强检测设备、检测手段、技术力量,对工程的质量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

篇3

(一)高速公路文化建设能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步伐。高速公路文化本身就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因此它既有利于物质文明建设,也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同时,针对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点多、面广、高度分散的特点,高速公路文化的辐射功能将对整个行业的两个文明建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二)高速公路文化建设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虽然高速公路文化建设不完全是思想政治工作,但它的激励、沟通和导向功能都属思想政治工作范畴。加强高速公路文化建设,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高速公路文化建设能增强企业凝聚力。高速公路文化建设能使企业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企业员工在工作中能自然地用共同行为准则约束自我的行为,并以此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内部关系,排除发展过程中一些人为的阻碍和摩擦,建立一种和谐的内部关系,促使广大员工彼此尊重,相互学习,增强凝聚力,使企业上下一心。

(四)高速公路文化建设能增强企业竞争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高速公路企业必将作为市场竞争主体。要在公路建设管理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增强竞争力,而高速公路文化建设正是凝聚团队精神、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五)高速公路文化建设能塑造企业社会形象。形象塑造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塑造高速公路良好的社会形象是高速公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企业文化推动文明服务、优质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逐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在社会上建立高度的信誉。

(六)高速公路文化建设能促进企业改革的深化。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人们逐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的过程,健康向上的高速公路文化是帮助职工转变观念、提高管理水平行之有效的助推器。

二、高速公路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高速公路文化具有精神的、行为的、制度的、科技的内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一)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是企业的灵魂。高速公路文化要以历代公路前辈和当代公路人战胜困难、攻坚克险、不怕牺牲的拼搏奉献精神为核心,大力弘扬“筑路架桥,为国为民”的传统美德,大力弘扬“艰苦卓绝,勇赴国难,不怕牺牲”的公路精神,大力弘扬开拓创新、勇于进取、构建和谐、服务社会的时代精神,结合时代要求和企业发展需要构建文化体系,培育和塑造具有企业特色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确立全体员工共同追求的发展愿景。加快高等级公路建设步伐,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和谐交通的精神力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二)行为文化。企业文化必须通过员工的言行加以体现,这是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必然途径。这就要制订员工行为规范,以员工守则的形式,对全体员工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的言行作出规定。员工守则要明确提出企业精神、职业道德、经营理念、发展战略、远景规划等,明确描绘企业及员工共同追求的长期愿景;对员工本职工作的质量、效率、目标提出明确要求,对工作用语、动作手势、仪表仪态等作出明确规范。特别对收费站、服务区等面向社会的窗口单位,要制定优质服务的详细标准,树立热情、友善、文明、人性的服务态度,体现快捷、畅通、安全、舒适、美观、怡人的服务质量,营造一种公路消费者自觉自愿、心情愉快的收费环境,取得全社会对公路建设事业的理解和支持。

(三)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企业成员共有的行为规范。管理制度是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带有强制性义务、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文化的确立和推行必须通过制度来加以保障和落实。而各类规章制度要体现以人为本,体现为驾乘人员提供快捷、畅通、安全、舒适的高速公路通行环境的社会责任,形成每一个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取向。通过严格的管理,逐步形成员工的自觉行为,使文化建设的责任落实到企业所有员工,形成单位有指标、员工有责任、全员参与、人人尽责的建设局面。

(四)科技文化。当代公路人把人马驿道建设成为现代公路,最终发展为今天的高速公路,这不仅需要攻坚克险的勇气和智慧,更是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结果。这些科技创新成果是高速公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文化建设大力弘扬这种开拓创新、敢于进取、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推动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领域的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营运公路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高速公路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培养文化意识,是高速公路文化建设的思想保障。领导层是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培育者和践行者,更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推动者;管理层是企业文化的执行者、实施者。因此,企业领导干部要确立合乎时代精神和企业特点的文化战略,带头示范,身体力行,大力开展企业文化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通过规章制度、管理措施、管理风格等渗透到每个部门、每个职工,营造企业文化氛围,让广大职工充分接受,形成对高速公路文化的共识,使职工自觉参与建设,从而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支持文化产品的生产,是高速公路文化建设的前提。要重视文化生产,投入必要的劳动力量和生产成本;要尊重和弘扬文化生产的精神和物质产品,对文化生产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扶植。这样,才能培养和造就一批自己的文化生产者,创造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繁荣企业文化。

(三)物质文化建设,是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建设的物质保障。物质文化表现在高速公路建设与管理的工作活动场所、路容路貌、站容站貌等建设。物质基础是高速公路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也是公路文化建设工作的第一步。企业文化的形成反过来又会推进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工作的不断提升,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行为文化建设,是高速公路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行为文化是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并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通过提炼总结就形成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行为文化要通过员工守则、服务公约、操作规程、仪表仪态、服装服饰、效益和效率标准等来加以体现,这些都要通过特定的规章制度把它固定下来,并根据时代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不断修订完善,为企业文化的形成提供制度保障,为文化建设的延伸发展提供保障。

(五)精神文化建设,是高速公路文化建设的核心。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隐藏在高速公路文化的深层,渗透在职工心灵深处,但一旦形成群体力量,就能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精神文化是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企业精神的高度升华。因此,建设高速公路企业的精神文化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弘扬公路行业的传统文化。牺牲与奉献是历代公路人的精神特质。当代高速公路企业文化就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美德,塑造企业精神,不断推动公路建设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二是培育高速公路企业精神。首先要从企业的特点和实际出发,要有独特的个性;其次是把企业员工的行为和追求引向健康向上的轨道,具有强烈的激励性;第三是要体现时代精神,与时俱进,有鲜明的时代性。要以准确深刻、简洁生动、富有个性特色的语言和主题,对员工进行引导和感召,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三是高速公路企业精神的提炼和升华。通过对企业精神进行提炼、总结和升华,明确界定企业精神的名称、内涵和外延,然后开展大量的宣传普及工作,使广大员工从思想上了解和接受,从行动上实践和体现,最终转化为员工精神的个体意识,使员工成为具有企业精神的“公路人”,使企业精神成为员工完全自觉的行为,成为一种“本能”。

篇4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最近十年更是突飞猛进。通过这几年的公路建设,公路交通上了新台阶,总长3.5万公里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已经贯通,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巩固这个成果,更好地发挥公路的效应,就必须加强管理,包括养护、路政、安全生产等,以及采用先进的手段、高科技的手段加强管理。第三个差距表现在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上,也就是说怎样处理公路同铁路、民航、水运的协调发展。既然我国公路建设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那么提高我国的公路建设水平和品质,缩小或者赶上国外公路建设发展水平,就是我们公路建设者需要探索和研究的。

二、公路工程建设从综合质量上寻求品质提升

质量对于任何产品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公路也是一种产品,当然质量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提高我们公路建设的水平,提高公路质量是首要措施。没有一定的质量,公路的标准、指标等就得不到保证,质量是百年大计,抓公路建设,必须首先抓公路质量。公路建设的质量,不仅仅是公路施工的质量,而且应该考虑到施工前后期工作的综合质量。如果说工程质量是一个点,那么整个工作的质量,如设计、施工、养护就是一条线,所以要注重公路工作的综合质量,这样来保证我们的公路建设,既有量的增加,更有质的提高。要提升中国公路的综合质量,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谈论:

1.人才是公路发展重要条件的理念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公路人才队伍,是新形势、新任务对公路部门的客观要求。公路是一个庞大的部门和系统,这个行业需要庞大的资金,并且需要非常多的工作人员,怎样才能使它有效运营呢?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公路质量呢?这完全靠管理者的水平。没有高水平的人才,公路的质量是很难保证的。人才有两种,一种是技术型人才,一种是管理型人才,对人才的培养应该是非常紧迫的。当今,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全球化进程加快,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对公路交通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公路养建管征任务,建设一支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开拓精神、掌握现代科学文化和管理知识、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公路人才队伍是非常重要的。

2.树立公路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工作理念

公路建设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致使植被、排水等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改变了原来的地貌,对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地形地貌产生不良的影响。公路是长距离的带状人工构造物,它改变了所经区域的环境特征。尽管公路在沿线环境系统中所占面积比例并不大,但产生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公路自建设开始到运营,整个生命周期都将对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公路建设必然影响环境,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其施工、营运期造成的环境问题会更严重。公路作为一种全社会使用的公共产品,公路与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对于全人类、对于全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树立公路环保的意识和工作理念,做到公路建设“规划一张图、施工一盘棋”,按照“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并举,公路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的思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理念的确立,必将带来公路建设管理、设计、施工、监理等全方位的理念创新和工作创新。

3.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设计施工理念

纵观我国的公路发展,近年来虽然在公路建设方面增加了许多人性化设施,例如放缓边坡、边沟加盖板、设置观景台等为使用者着想的设计理念在施工中得到普遍推广,但是相比国外公路建设发达的国家,这些变化还远远不够,需要从更高的着眼点来设计建设中国公路,以人为本和注重环保理念应始终贯穿公路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一是人性化的公路设施。在对原有道路进行改建或扩建时都要提前通知道路使用者,要告知何时开工和完工。如采取半幅施工,一般要在行车道和施工道之间安装施工专用防护栏,确保施工人员和行车的安全。二是以人为本、安全至上。从公路设计角度,尽可能采取“主动”的预防措施,通过改进线形设计、改善长陡纵坡设计,直接消除事故诱因。同时,设计中结合具体条件,通过放缓边坡、设置可逾越的排水设施等手段,提供足够的路侧净区,既安全又经济。灵活应用现有的规范、标准和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灵活设计寻求达到更加符合公路沿线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利益。三是公路工程设计做到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注重从源头避免公路建设带来的生态破坏,选线布局尽最大可能绕开森林、溪流、湿地等生态区域,即使在避免不了大开大挖的情况下,也同步做好生态植被恢复工作。

篇5

篇6

1重视项目建议书制定,合理确定估算、概算

概算实质上是对整个工程内容的囊括,不能漏掉任何一个环节与项目,更不能为了更快的通过审批而人为地将概算强行下浮,这会使得后续出现投资失控问题。比如在进行概算时除了要考虑对新路的修建,还需要兼顾老路的维护、对旧桥的加固等环节预算,要考虑到虽然公路相关部门针对公路维护每年都会下拨一定的维修费用,但是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尤其是在山区道路状况不好的位置新建公路,常常会破坏原有的老路,使得老路的路面状况变得更加恶劣,直接影响到新路修建时的材料运输,造成工期拖延,甚至还会引起与地方公路管理部门之间的冲突,直接造成增加投资。

2优化设计、推进限额设计制度

对任何工程建设项目来说,工程设计的好与坏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工程效益的实现。在进行公路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不能够仅仅只从安全与技术层面考虑,还需要综合考虑建设的经济因素,将技术、安全、经济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方案认证与研究,在考虑综合效益的基础上选择最佳设计方案。现在很多公路项目开展概算时忽略了工程设计与采购阶段的造价管理,事实上,设计与采购阶段涉及到各种新技术、设备与材料的使用,是投资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要想加强对公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有必要重视设计阶段的管理,积极推进限额设计制度,对具体的设计标准、规模、造价与功能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控制。

3完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相关制度

3.1推行大标段,减少摊销。公路建设项目属于大型投资,涉及到不同的专业与工程,还需要各种临时设施与辅助工程的配合,为了更好的进行项目管理,需要大力推行大标段方式,通过规模管理减少施工单位的管理成本,削减摊销。根据高速公路大型投资项目特点,为便于科学组织项目管理、施工管理,有利于各专业之间,各工程之间衔接和设备安装工程的配合,有利于大型临时设施和辅助工程的合理配置,加强提高工程总承包企业综合实力,应合理加大工程标段,降低承包商的管理成本,达到规模效益。3.2充分运用信息公开,增强监督力度。重视信息公开的方式来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督与管理,将施工中涉及到的机、工、料等情况在网络上进行公示,形成包括举报、信用排查等一系列的制度,用公众监督的形式督促施工范围按照合同进行施工。3.3对设计单位加强管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针对设计单位制定一定的奖惩制度,对因为设计不到位、存在严重差错的设计行为要进行严格处罚。3.4加强实施过程控制。在设计阶段重视审核工作的开展,遇到设计变更需要组织多方参与变更确认,奖励优化设计的行为。加强施工阶段的复核工作,出现任何虚报、重报或者超报行为都要进行即时惩处,针对新增项目制定公正、公平、公开的单价确定原则,并严格按照原则来确定项目单价。

4加强工地标准化及平安工地建设,实现双赢

目前工地标准化以及开展平安工地建设已经成为一个共识,受到参与投资建设的各方一致认同,通过不断进行项目管理的优化,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在前头投入一定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就会为后期施工节约更多的投资,对投资方与施工方来说,实现双赢。

5落实执行力,避免人为原因产生变更

需要针对工程作业制定专门的监管制度,确保施工人员的施工是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开展作业,并且按照相关工序进行施工,使得规定落到实处。比如为了规避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需要在开挖边坡后做好防护工序,为了避免隧道发生坍塌事件,在开挖初支后要及时完成二衬的作业。

6建立科学有效的项目信息管理体系

对公路项目开展信息化管理,能够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即时进行处理,并且能够直观的对工程进行视频监控,有效把控工程的整体质量,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比如在公路工程中遇到隧道施工,可以开展过程监控,加强存在危岩类别差的地段的监管,确保承包人严格按照设计开展施工作业,监督建立的监督管理工作是否执行到位,通过这种方式直观了当,同时实现了对工程质量与投资的控制。而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自动采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相关数据能够有效分析资料是否作假,通过采集拌合站的数据,能够更好的掌控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保混凝土质量达标。公路项目建设整体展现比较长,开展信息集成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运用远程网络管理能够更有效的开展项目投资控制管理。开展公路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公路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路工程最终的质量与投入使用后能否安全使用。作为影响高速公路继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投资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工程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从工期、概算、设计到现场等各方面全面开展控制,使得投资控制对公路建设、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作者:张惠安 单位:贵州高速公路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7

1.3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必要性首先,加强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管不仅要监控施工队伍是否有按照双方签订的工程合同和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作业。站在建设单位的角度来讲,监督管理的作用就是要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最好还能够控制住施工成本使得公路工程实现最佳的性价比。其次,加强对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能够更好的对农村公路建设工程中从业人员进行管理,通过落实各项相关制度,规范施工人员的作业行为,避免因施工工序操作不当或者不规范,影响工程质量。同时,加强施工质量监控与管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对于材料、机械设备的使用,这不仅有利于施工质量保障,还能避免材料浪费,成为控制工程成本的措施,同时,对施工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2针对农村公路建设施工质量监管的几点建议

2.1加强监督队伍的建设,确保监管工作的实效性首先,针对施工作业方面。公路施工质量监管不仅要对施工作业的方式、方法以及具体的施工流程和工艺进行监管,还要确保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由于公路施工涉及的技术比较复杂、受不可预计的因素影响较多。在实际的施工作业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合理规范的操作方法与方案,能够根据现场的环境作出调整。如果施工过程中,人员没有按照合理的操作流程与方法进行施工,不仅会造成施工质量差,更可能因为机械操作不规范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其次,充实监督人员,并完善相关机制。对于农村公路建设而言,其项目较多,且大多比较分散、零散,规模也比较大。这也给工程质量监控与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确保公路工程的顺利开展,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监督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聘请有相关经验的人员,充实到监督管理的队伍中,进一步对工程进行监督指导,跟踪检查。另一方面,强化社会的监督。加强项目所在地镇村级沟通,推选责任心强,群众威信高的群众作为义务监督员,鼓励当地群众参与质量监督,辅助进行管理。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一定缓解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管压力。

2.2加大检测力度,确保工程质量想要确保公路工程质量,可以通过选定相关质量检测中介机构,负责对公路原材料、路基以及路面或者竣工路段的质量进行检测控制。质量检测单位在实际的公路施工过程中,应首先检查施工所使用到的钢材、水泥、混凝土、沥青、碎石等材料的质量,确保进场前所有材料的质量合格。其次,认真做好路基等检测,确保路基弯沉值等强度指标必须达标,对路面的基层、面层等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对于路基的压实度、路面基层的强度、厚度以及路面的承载力等进行质量检测。此外,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厚度等控制指标,必须严格按照工程设计以及相关技术验收规范来进行抽查,重点对公路相关工序、重点部位以及一些隐蔽性工程进行跟班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处理解决,确保公路质量。

2.3形成监理网络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项目较为分散、建设资金紧张,所以实行全覆盖单个项目的社会监理比较困难,而为了确保公路建设的质量,则必须要加强县级农村公路的中心监理机构建设。可以组织交通主管部门人员与技术人员,通过招标选择较高,业务能力较强且相关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组成县级中心监理组,以缓解零星项目较多带来的监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在充实了人员的基础之上,还应保证队伍中人员的专业资格,县级的监理工程师应具有相应的专业监理资格,而一般的人员也必须接受正规的业务培训。另外,还应不断提高对已有的监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当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最好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组建监理组,同时配备相关的精干人员与检测设备,保证不间断、全天候的公路工程建设监督,形成至上而下的完整的监理网络。

2.4注重对质量监管的人才培养人才的建设是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监管最重要的基础,要做好质量监管工作,相关的人员必须拥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与相关经验。针对施工队伍而言,在开工之前,应认真审查其资质,选择技术力量高,履约信誉好,机械设备充足的施工队伍。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等级较高的公路开始在农村建设起来,因此,县级交通公路部门要注重对技术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针对临时建立的乡村级管理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使得从业人员能够更好的掌握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与质量控制方法。这对于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来说,是很有效的。其次,应建立相关的机制,以明确从业人员的责任与权限,避免相关人员利用职权做违法违纪的事情。可以通过考核等方式,明确分工与责任,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监控工作。同时,要激励和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主动性,进一步的提高管理水平,让工程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篇8

二、施工阶段的监理

众所周知,国内外建设市场均是一个业主占支配地位的买方市场,施工企业间的竞争十分残酷。为了中标,投标人倾向于以近乎零利润乃至低于成本价投标,而业主又往往采用低价中标的方式。虽然投标人承诺恪守合同文件的规定,但一旦得到合同,他们不甘心最终没有利润或亏本,于是,往往以劣质材料、不按规范施工、贿赂或层层转包的手段来赢利。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理机制,受害的只能是业主。

——从工艺、工序监理控制造价监理工程师不应只关心工程是否能达到要求的质量目标,他注重的应是项目设计的所有目标,在具体运作中,承包商在从事永久性工程施工之前每天必须将进行的各种检查、检测、新的工作内容或工作面、工作量、施工方法、措施,材料的检测和部分工作或工程的分包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承包商只能在批准的范围内工作,未经批准或超越批准的工作不能得到工程师认可。同时工程师的认可又是承包商获得进度款的依据。承包商任何未经工程师认可的投入(人力、材料、设备)都将得不到补偿,也就是说没有工程师的批准,承包商不得自行进入下一道工序或工作面,不得将材料投入工程使用,不得自行分包部分工程或工作。

——从工程项目成本监理控制造价工程监理的项目成本管理目标是工程必须在合同价之内完成而不能出现超预算。在工程监理的严格监控下,由于承包商原因造成超预算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这是因为:工程超预算不外乎两种原因,一是劳动力和材料单价的上涨,一是施工过程中工程量的增加,而承包商的标价是承诺,对其有约束力,且承包商无权自行增加项目的工程量,即使有工程师要求承包商加大资源投入来保障项目设计目标的实现,承包商也无权因此得到补偿,因为在投标文件里,承包商往往列举大量的能保障项目顺利完成的人员及机械设备。——从设备费、材料费监理控制造价设备费、材料费在基本建设项目中约占整个造价的70%左右。它是工程直接费的主要组成部分。材料、设备价格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建设费用的大小。因此,在监理过程中,不可忽视这一部分。要引进竞争机制,创造竞争条件。业主可以委托监理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直接选定供应商,这样可避免承包商擅自压价,拖欠供应商款项,从而引发供应商以次充好、供货不及时,进而影响工程进度等情况的发生。承包商在编制投标价格时,其中主要材料和设备的价格按业主与供货商签定的价格进行报价,由供应商将主要材料和设备运送到现场,经监理工程师和承包商共同签收后,由业主将主要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款直接支付给供应商。

从以上工作程序很容易看出承包商除了对监理工程师唯命是从以外别无选择。这是因为监理工程师拥有约束承包商履约强有力的经济手段,经济手段由项目的支付制度和保证金制度构成,他们是承包商头上的两根“紧箍咒”

项目支付制度:实际上,项目支付制度是把项目的经济风险暂时转移给了承包商。承包商必须为获得经济效益(其投标标价与项目实际成本之差)先行垫付货币或其它资源,就是说:他必须自费购买材料、设备、支付员工工资等费用,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按合同文件所有要求营造工程。承包商只能以完成的工作在监理工程师书面认可并扣除质量保证金后从业主那里获得补偿(工程款)。如果承包商的工作不能令监理工程师满意,他不仅无望获得利润,就连投入的成本也无法收回。

项目保证金制度:按惯例,承包商在签定承包合同之前必须交纳等于合同价10%的履约保证金或保函。承包商在动工前固然可从业主那里获得占合同价10%的预付款,但他必须同时向业主递交等额的保证金或保函。即便承包商已获得项目竣工验收合格证,他也必须留下占合同价5%的保留金。这里的履约保证金和保留金共达项目合同价的15%,远远大于承包商的利润率。承包商的违约能导致保函被没收,而是否违约只有监理工程师来评价。

三、工程竣工结算阶段监理

在前几阶段工作做好的基础上,竣工结算就容易得多了。在工程办理交工验收后即可办理竣工结算。竣工结算值=合同价款值+索赔款+违约金。

篇9

森林旅游景区公路与普通公路在两者的要求和使用上有着许多不同点,景区公路为使旅客能够尽量地欣赏到沿线的风景,在线路的选择上多迂回曲折。在景区公路施工过程中,土石方多采用线外取土,以保护沿线生态环境为主,以减少对景区动植物资源的破坏。景区的交通量较小,但在可能出现大的车流量的节假日应控制好景区的游客量,保护好景区内人文古迹。景区公路内应尽量不设置大的桥涵,以盘山公路为主,利用好沿线风景,体现出动态的景观美。景区公路的设计车速较低,其设计时可以根据路段采用不同等级公路,同时结合交通量的要求,根据地形和环境情况考虑技术经济合理性,分段选用不同的设计技术指标。表1为景区公路与普通公路的不同点。

1.2景区公路建设的基本要求

1.2.1公路环境设计方面的要求

森林旅游景区的公路建设要将道路的周围环境纳入到设计之中,把景区高等级公路设计成立体多维的、全方位的,融环境科学、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绚丽多彩的带状公园。道路上的所有景物都应以浩瀚的林海为依托,把森林风光、险峻的地形、奇特的岩石、各种农田及居民区连成一体,构成一个既有带状线形系统,又有块状建筑群体的独特的自然景区。即以人工与自然的综合进行设计。在环境设计中,为了使路线及结构与周围环境相谐调,一般情况下桥梁的位置应服从路线线形的要求,桥型要与周围景观谐调一致,以实现路线整体化,把桥梁周围变成新的景区,如在深山峡谷区采用拱桥或悬索桥,给人以居高临下、气势磅礴之感;在开阔平坦的河谷地区采用梁桥给人以安全宁静之感。

1.2.2公路交通环境设计方面的要求

交通环境是与行车有关的一些环境问题。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速度一般都比较快,在环境设计时应考虑司机的心理和生理要求,以满足司机对视觉环境的需要。在行驶的汽车中,司机不断地从路外、路内优美多变的外观景致获得新鲜而清晰的信息,以使精力集中,减轻疲劳。

同时,视野的多变、沿途景色各异,也会使司机感到舒适安全、头脑清醒、赏心悦目,把注意力集中在近处和远处的目标上,保证汽车高速安全行驶。沿途的各种设施和行道树的布局、形式、颜色如果不合理会刺激司机的视觉,引起司机心理上的震动,影响操作的准确性。所以,景区公路的各种设施及路两侧的栽植,一定要结合林木的特点,既要突出功能又要与大森林相谐调,以满足行车要求。

2景区公路建设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分析

2.1水土流失

森林旅游景区多分布于地形地势复杂的山区,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会扰动大量岩土、改变局部地貌、破坏森林景区的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在施工期的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对沿线土地表层的侵蚀以及当地水体的损失,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填深挖造成的水土流失。为了保证道路线形的流畅和美观,路基工程施工时要对原有地面进行填挖以及改变原地表坡度、坡长,使沿线土地表层受到侵蚀,同时破坏公路用地范围内的原有地表植被,产生新的坡面。这就使得土壤的抗蚀能力降低,诱发水土流失。

(2)取、弃土引发的水土流失。在道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在原地面上的高填深挖会导致大量的土石方搬运。由于受地形及运输条件的限制,废弃的土石方很可能被就近倾倒于沟谷。这些松散的岩土和弃渣孔隙大、结构疏松,分布也较分散。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温度、暴雨、水分下渗、震动及认为活动的触发下,有可能发生一系列如崩塌、滑坡等重力侵蚀,导致新的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的恶化,甚至可能影响公路的安全运营。

(3)临时占地的水土流失。在公路施工过程中,施工区内的临时占用地(包括临时工棚、料场、仓库、临时便道等)一般都缺少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一遇暴雨或大风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水土流失。虽然临时占地的水土流失没有公路主体工程和取弃土场那么严重,但是从区域和全局的水土保持来看也是不容忽视的。

总之,由于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森林景区的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对沿线的土地资源产生破坏,导致土地质量和生产力下降,这不仅造成公路路基路面的破坏,影响公路自身的安全运行,而且使区域性生态环境恶化,严重时诱发山洪暴发,泥石流侵蚀以及滑坡等地质灾害。

2.2植被破坏

森林旅游景区的植被破坏主要是在公路建设的施工期间所造成的。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过度的砍伐以及施工中没有及时的处理措施,如工程完工后没有迅速对弃土区、山体开挖区边坡等部位进行植树植草等措施,造成了植被破坏。

植被的破坏会影响到森林旅游景区的景观生态环境,破坏景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更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3噪声污染

森林旅游景区公路建设中的噪声污染包括公路施工中的噪声污染以及营运期间的噪声污染(主要是指行车所造成的噪声污染)。噪声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森林旅游景区公路建设产生的噪声不仅影响人们的休息,降低工作效率,而且使人心情烦躁、情绪波动,甚至容易引起眩晕、头痛、血压升高等疾病,更会影响到森林旅游景区野生动物自然环境。

2.4水体破坏

森林旅游景区公路的建设,由于公路建设中的开挖、废水的排放等原因会对水体产生以下破坏:

(1)对地表水质的影响。地表水水质的问题主要是路面径流和服务区污水的水质问题。在公路的施工期,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施工接写的油料遗弃,施工物质如沥青、施工车辆与施工材料的冲洗废水等都会对路面径流、附近河流、水源、农田等水质造成很大的影响。

(2)对地下水质的影响。施工活动(如:开挖、爆破作业、钻孔、挖沟和开挖沟)会影响施工区域地下水的质量和数量,改变地下水资源埋藏和运动的条件,破坏正常的自然规律。水文扰动会导致水流与数量的变化,进而影响路边设置距路较远地区的动植物。

(3)对地表水流的改变。公路工程会造成水流集中与某些点,在许多场合,还会使水流速度加快,从而改变地表水流的自然状态。铺设路面会降低土壤的可渗透性,从而增加地表径流。

(4)对地下径流的改变。公路排水和开挖会降低周围区域的地下水位,而路基和其他结构物则会因限制水流而提高周围区域的地下水位。其结果会造成土壤侵蚀、土壤劣化、植被减少、引用水和农业用水流失以及野生动物的生存。

2.5人文景观的破坏

伴随着森林旅游景区公路的发展,公路建设中的不完善的地方,如沿线采土,土石方的运输等,对沿线的一些人文景观会产生破坏,如林地景观破坏、山体景观破坏、水域景观破坏、路堑边坡景观破坏、服务区景观破坏等。人文景观大多是不可修复或者修复困难,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3景区公路建设中的环保措施

3.1精心规划、合理确定线路方案

公路线型是构成公路的骨架,线型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构筑物的设置、设计及对周围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公路建设费用。虽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对线型指标的选用有明确的规定。但线型选择设计诸多因素,如地质条件、地形条件、交通流量和景观协调等等。森林旅游景区的公路建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充分把握好线型指标,解决好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协调发展。森林旅游景区公路的选线与普通公路的选线有所不同,普通公路的选线主要是以“经济为主”的建设指导思想,而森林旅游景区公路是以“环保为主”的建设指导思想。

森林旅游景区的公路选线的特点是山高谷深、高差大、地形、地质复杂,可比选的方案多。在地质方面,山区土层薄,岩层厚,岩层产状和地址构造变化复杂,影响路线布设;在气候方面,山区暴雨多,山洪急。溪流水位变化幅度大,是公路定线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其他方面,比如森林旅游景区公路的主要作用是连接各个景点以及方便游客欣赏沿线风景,这也是森林旅游景区公路定线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3.2重视环保设计

施工中,对料场的挖取、树木的砍伐、植被的占用、耕地的征用等等,往往是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的,因此勘测设计阶段是真正抓好环境保护的龙头。搞好森林公园公路环境保护必须从勘测设计抓起。设计阶段要综合考虑规划阶段的具体环保方案和措施。为公路建设和环境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在公路的设计阶段必须考虑公路选线及线位选择,取一弃土场的选择,绿化设计的要求和公路的景观设计要求等方面;在公路建设中要考虑到的环境保护因素,有地形的开挖造成的水土流失、生态破坏以及公路施工过程中的植被问题等。

3.3精心组织,规范施工

公路施工阶段是抓好环境保护的关键,因此,施工阶段更应重视环保工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在公路施工阶段应注意到的环境保护问题有严格控制植被破坏、路基和护坡的施工措施、噪音防护、水环境污染防护、人文景观的保护等。对此,在公路施工阶段,要抓好这些方面来保护环境。

3.4加强公路养护与环保设施的维护

对于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已经研发出新型沥青,比如由广州市高速公路总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联合开发的在重载交通流量下的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即富油沥青混凝土技术(FAC)。新型沥青采用了11项新技术。加铺层厚度可由传统的20cm减薄至10cm以下,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经过测试,新型沥青不但可保证行车舒适,行车噪声下降。使道路通行能力提高30%。而且抗滑性优越,能极大地减少交通事故。新型沥青保证5年内零养护,15年的使用寿命。对于森林旅游景区来说,提高了公路材料的耐久性,无疑对环境保护技术是有促进作用的,可以减少多方面的环境污染。

对于还没采用新型沥青以及其他新材料的公路建设,通过以下方面的做法,亦可很好地对公路建设起到良好的作用。

(1)必须做到经常保持路面平整、坚实、整洁,对路面的本身变形,要事前做好预防,及时修理,使路面没有破损、纹裂,提高路面质量。延长使用年限。

(2)对路面翻浆的处置。一种是换土法。一种是打砂桩。①换土法:公路路基是由于常年受路边耕地水的侵蚀,每年春季出现路基翻浆,造成路面破损,随着时间的推移,翻浆越来越严重,导致阻车,滞留车辆,为了解决这一状况,尽快回复路况,可采取“换土法”来处治该路段翻浆的路基。②打砂桩:其具体做法:在路面纵横每2m挖一直径为50cm,深1m的坑,为便于行车。采用半边施工,在坑内80cm厚分层填筑天然砂砾并夯实,上面20cm拌和符合做级配层的天然砂砾80%掺配20%黏土,并拌匀填筑夯实,再上可直接做沥青路面。

(3)对路面坑槽、松散、破裂、啃边等病害的处理。可挖去路面的损坏部分,将路基下部垫入砾石、洒水、夯实后,洒上冷底子油,将钳缝处刷人沥青,将沥青料拌和后进行修补碾压密实,一般分为两层,下部为0.5cm~25cm沥青拌和料,厚度2.5cm~3cm,上部为中粗砂厚0.5cm,绿豆砂拌和料,厚度为0.5cm~0.8cm,通过修补、碾压成形即可通车。:

篇10

浅层地震反射法是根据地下介质的波组抗差异,利用纵波勘探的一种人工地震探测方法。回填土与原状土,洞穴与围土等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物性差异,具有较好地震地质条件。该法主要用于检测地下异常体(如洞穴、回填土疏松体)、浅层土质纵横向变化与分层等。

瑞雷面波法是根据地下介质的物性差异,利用瑞雷面波勘探的一种人工地震勘探方法,瑞雷面波具有能量大、衰减慢、在不同介质中其传播速度差异较大的特点。瑞雷而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密度变化或介质异常体时,就会出现频散现象,速度突然变化,在频散曲线上出现突变。该法可用于检测地下异常体及路基碾压密度的变化情况。

地质雷达是根据地下介质的电性差异,利用电磁波检测地下异常体或路基分层的一种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天线中心频率不同,其探测深度及分辨率也不同,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频率天线。地下异常体与围土、路基土碾压前后电性差异变化,为地质雷达检测提供了前提条件。该方法可用于公路建设的全过程质量监控,具有快速、高效、准确、成本低、无破坏等优点。

3检测方法

3.1浅层地震反射法

野外数据采集采用三次覆盖观测系统,其主要采集参数为

记录道数:N=24道

道间距:dx=1.0m

偏移距:x0=9-14m

采样间隔:dt=0.5ms

记录长度:r1=500ms

激发方式:锤击

室内资料处理、解释流程(如图1所示)。

3.2瑞雷面波法

野外数据采集采用二次覆盖观测系统,其主要采集参数为:

记录道数:N=24道

道间距:dx=1.0m

偏移距:dx0=5-7m

采样间隔:dt=0.5ms

记录长度:r1=500ms

激发方式:锤击

3.3地质雷达法

野外数据采集采用64次垂直叠加等偏移观测,其主要参数为:

点间距:dx=0.5-1.0m

天线间距:x0=2.0m

记录长度:r=200ms

记录点数:mp=512、1024

天线频率:fq=50、100MHz

4检测效果分析

在漯河至驻马店高速公路建设中,我们根据实际需要,选取了三个试验段,有针对性地选取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瑞雷面波法、地质雷达进行了检测试验,并进行了开挖或取样验证,吻合较好。现将各种方法的检测效果分析如下:

4.1浅层地震反射法

本次主要用该方法对地下异常体的空间分布及埋藏深度进行了检测,可以看到有两处明显异常体,其顶部埋深分别为6.6m和1.8m左右,沿测线方向的分布范围为8m和7m左右,其波组特征为同相轴错断和呈眼球状,异常2反射能量较异常1强,说明异常2与围土间物性差异与异常1大,经开挖验证,均为墓穴。

4.2瑞雷面波法

首先,用该方法进行了面波速度检测。该段剖面与上述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检测的位置相同,异常2处面波速度明显偏低,表明该处充填程度较差,与反射波法相吻合,异常1处表现不太明显。

其次,用该方法对路基土碾压过程中密实度的变化进行了实进检测。常规碾压后表层密实度仍存在不均匀性,密实度为91%的等值线在深度方向变化也较大,振冲碾压后,表层密实度提高较大,密度度为91%的等值线明显下移,在深度方向变化较平缓,表层密实度明显增大,且较均匀。经人工取样验证,瑞雷面波法获取的密实度较为准确,可见该法是一种无损检测路基回填土密实度的新方法,在公路路基修建的过程中可进行实时质量监测具有推广价值。

4.3地质雷达法

地质雷达也可准确检测地基含水量的变化情况。正常地基剖面同相轴均匀连续,当地基含水量较大时剖面上浅层波的频率明显提高,且同相轴出现错为,反映其含水量明显提高。经钻孔取芯、十字板剪切试验证明为软基。需要进行有效处理。

在浅层地震反射法试验地段也做了地质雷检测剖面。异常1和异常2均有明显显示,异常2深部振荡同相轴能量比异常1强,相位个数明显增多,这与反射波法结果一致。另外在稍浅部门还发现了多处异常体,这是另外两种方法解释没有发现的,经开挖验证为厚度7—8的空洞。可见地质雷达在检测地下异常体方面是简便、快捷、效果好,且分辨率高。

5结论

5.1浅层地震反射法勘探能比较有效地寻找地下异常体的位置与埋深,勘探深度较大,但比地质雷达分辨率低,勘探周期长且投资大,用于配合工程地质进行路线天然地基勘查。

5.2瑞雷面波法能获取面波速度及物性参数,反演干容重和承载力等,其成果直观可靠,是高速公路建设中值得研究推广的实时无损监测新技术。

5.3地质雷达对浅层异常体、介质分层、含水性检测有较高的分辨率,且勘探周期短、效率高、成本低、效果较好。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进行无损检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4各种物探方法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是公路质量无损检测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何樵登《地震勘探原理和方法》,地质出版社,1986

2杨成林《瑞雷波勘探》,地质出版社,1993

篇11

在国家“十一五”建设期间,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超过3.4万公里,继续保持世界第二位置。虽然绝对数量不小,但是按照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万人,而美国为6869.3和253.59,德国为14680.4和65.94,印度为5403.9和21.6,巴西为1885.8和118.4。由此可见,我国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就是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要改变目前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滞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状况,必须加快建设速度,加大建设力度。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数量巨大,建设周期长,在建设中面临资金投入需求大而实际投入不足的矛盾,这单靠我国交通运输业的自身积累和国家投资,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因此,在对公路交通运输设施的融资政策上,必须进行改革,以增加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入水平。

2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几种主要模式及其特点

2.1目前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几种主要模式目前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模式主要有政府直接投资、政府与私人共同投资、政府控制下的投资运用影子受益来吸引民间资本、完全由私人投资、以资产为支持的证券化融资和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项目融资方式等六种。

2.2各种融资模式的特点在我国加入WTO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内部形势下,运输基础设施融资政策的转变必须适应内部和外部的现实条件与要求。建立起政府投资主体和其他投资主体并存的综合投资体制,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投资决策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但必须看到,在各种投资中国家投资仍是交通运输建设投资主渠道,其他多种投融资方式则起着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管理与加大收益的作用,以适应交通运输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目前试行或可选择的融资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类,应根据其各自的特点加以规范并综合应用:

2.2.1政府直接投资这是传统的政府投资建设政策,对于较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此种政策仍有一定的必要性。其主要优点是社会效益好,消费不受限制,国家的控制力度高。其问题则是普遍存在投资主体的目标模糊不清、责权不明确、激励动力不足。同时,政府直接投资生产的品种单一、供给质量低,而且使用中缺乏维修保养,损耗较为严重。在21世纪前的公路建设基本都采用这种投资方式。

2.2.2政府与私人共同投资对于具有明显的外部性且投资盈利较低或风险较大的基础设施,可以采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投资方式——政府与私人共同投资,政府起着引导私人投资的作用。比如,可以采取投资参股、提供优惠借款、提供借款担保、无偿或减免税收等方式。日本在1987年由地方政府和私人团体共同投资的公共企业中,运输和道路投资企业126家。07年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中,民间资本所占股份达52.25%,被誉为民资进入大型基建行业的破冰之旅。

2.2.3政府控制下的投资运用影子受益来吸引民间资本对于一些公益性的城市道路建设,投资方不能从项目本身的盈利而获得受益,政府就可采用因此公益性项目的建设所带来的经济发展而使各方面的收入的提高作为对投资方的利润分配,或可以由政府授予企业特许投资权,从而吸引民间资本的介入。通过特许方式限制一些行业的经营者数目;通过规定利润标准来控制企业的盈利水平。

2.2.4私人投资在政府允许的条件和范围内,完全由私人投资,这种投资方式仅限于不存在直接收费困难而且具有竞争性的基础设施。因为此类设施便于私人投资,所以政府可以不予直接投资或进行经济资助,收费标准由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情况调节,私人投资完全受市场调节。比如采用BOT方式发展公路、电站及地铁等。

总之,公路建设资本的来源要从单渠道转变为多渠道,既可来自国家投资又可来自资本市场;既来源于政府又来源于民间;既来源于国内,又来源于国外,各种有效的新的融资方式都可以经过充分论证和研究后用于公路基础设施的建设。

3融资多元化是现阶段公路建设事业发展的方向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资金来源的渠道基本是单一的国家拨款。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和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急剧增长,成为基本建设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的情况下,资金的筹集和管理日益成为项目建设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经济发展速度较块使资金来源从单一的国家拨款走向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多元化成为可行,原因有:

公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稳定和持续期长的收益,较为适合吸引国家以外的资本,通过金融制度的创新实现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既有利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缓解,也有利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字,截至2009年12月,我国储蓄率接近50%,企业存款10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26万亿元。

国际上的一些著名工程如英法海底隧道、澳大利亚悉尼港湾隧道、马来西亚南北高速公路等工程采用的都是BOT融资方式。通过TOT模式引进外资或者私人资本,盘活了基础设施存量资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这种模式可以更多地用于桥梁、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中。

4多元化融资政策中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积极开放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吸引各种投资进行开发建设,可以缓解经济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但多元化融资,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以保障投融资各方的合法权益,引导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融资政策的制定,如不能很好解决政府投资与各类私人投资之间的关系问题,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每一次失败都会给我们总结经验教训的机会,高速公路建设总投资大,回收期长,众多不确定的因素,再加之大多数民营企业对高速公路建设程序、有关国家政策的不熟悉,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大量民营资本游离于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之外,不敢贸然介入。

篇12

高速公路质量-进度卓越管理定义的诠释

集成性①多个管理系统的集成,如图2所示。②思想与方法的集成。每一种管理系统都有一些具体的管理技巧与方法,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进度控制理论、生态高速公路理论、安全质量标准化理论结合在一起,各种管理思想与技巧、手段的集成,能产生更深远的影响。系统性与协调一致性(a)(b)76质量与进度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与制约,如果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忽略了系统观,只能得到局部最优而不是质量—进度整体最优。所以,要以系统性、整体性的原则指导质量—进度卓越管理模式的选择与实施,协调一致,寻找系统的稳定平衡点。匹配性匹配性是指一种卓越管理模式与高速公路建设现行进度管理系统的兼容性。这种匹配性是一种动态匹配性,不仅考虑到与业主进度要求的匹配性,还要考虑到客户使用需求以及对未来环境影响的匹配性。灵敏性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质量—进度管理数据额度跨越幅度很大,其渗透到各个项目部的各个方面,且随时都在发生中,灵敏性是指切实加强工程各方质量、进度的控制,动态掌握工程实际质量满意度和实际进度的状况,及时分析、发现偏差波动,在最短的时间内收集各种数据、信息,并做出相应的调整。指标确定首先确定两个绩效指标:一是目标质量和目标进度的确定;二是质量—进度相关指标的分析。然后,确定技术方案的选择及工期的调整,如图3所示。图3质量—进度权衡图质量和进度大体上是呈正比的,但A、B、C三条曲线的斜率不一样,曲线A,ΔQ/ΔT开始最大,随着T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因此在开始时增加时间可获得较大的质量提高,而随着时间的增加,质量提高的程度越来越弱,目标进度是否应该坚持,取决于质量达到的水平,对于曲线A在目标进度点时,实际质量水平已达到目标质量90%左右,可以选择坚持目标进度而牺牲10%的质量要求。对于路径C,当坚持目标进度时,质量水平不到50%,这就必须延长工期,对工期的计划进行动态调整。对于路径B,则取决于最低质量满意度是多少。偏差分析制定质量-进度差异分析和趋势分析程序,寻找造成任一目标偏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对进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办法,不仅对工程关键路线,而且对整体工程质量进行分析、评价。进度柔性控制和调整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工程施工在某个阶段或某个环节的实际进度往往与计划进度存在偏差,随时收集整理现场进度资料,通过对实际进度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及时发现这些偏差,是进行卓越进度控制和调整的前提和基础。在质量—进度卓越控制中,必须要对各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预测,并在进度计划中予以体现,其实质就是一种不断的计划、执行、检查、分析、调整的循环过程。支持管理决策即有效的进行进度调整方案的综合评价,追求高效益、短工期、高质量可操作的统一。实施质量-进度卓越管理主要程序高速公路质量-进度卓越管理主要由3个子模块组成,即质量—进度计划、质量—进度卓越控制、质量—进度卓越管理结果评价,如图4所示。质量—进度计划质量—进度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相关的法规及技术标准规范,通过社会需求调查,结合目标管理理论,确定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卓越目标。制定质量-进度计划是质量—进度卓越管理过程的第一个步骤,是项目正式启动的前提和基础,目的是弄清楚:客户的需求是什么?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它的合理工期是多久?需要的资源有哪些?所需的成本是多少?建设中的各安全等级是多少?明确了这几个问题,有助于项目成员始终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和紧迫感,以保证项目按照预期规划完成。质量—进度卓越控制质量—进度控制是将编制的质量—进度计划付诸实施,并不断检查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分析进度偏差原因、采取纠偏措施,将项目的实际进度控制在事先确定的进度目标范围之内;在实施控制过程中,要对卓越目标从不同角度进行层层分解,形成质量—进度卓越施工控制目标体系,掌握项目进展动态,采用信息化、合同化、程序化、格式化等有效执行控制工具和手段,将卓越目标与计划的实施控制落实到各级组织和每个团队成员的行动中。质量—进度卓越管理结果评价质量—进度卓越管理结果评价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运用系统思想分析问题的过程,它的基本步骤为:①针对具体问题收集相关资料,提出评价范围、标准、指标、方法;②分析和比较各指标;③得出评价结果并反馈。质量-进度管理结果评价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质量—进度卓越管理的反馈控制器,体现了进度卓越管理理念的完整性和开放性,保证质量—进度卓越管理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实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质量—进度卓越管理的优越性

篇13

2发挥高速公路建设优势,推动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措施

高速公路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怎样将其优势发挥出来推动经济的良好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结合四川交投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自身状况,我们一定要从高速公路规划、施工、运营和配套服务方面进行入手,依托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经济发展体系,在最大程度上推动经济的不断发展。

2.1将高速公路建设作为基础,优化交通运输体系第一,要对高速公路建设进行规划,确保规划的高起点。首先,区域高速公路一定要和国家高速公路进行衔接,使高速公路具体利用水平以及便利程度得以提升;其次,在对高速公路进行建设之前,一定要对地方经济发展具体需求程度进行考虑,将选址以及前期论证等工作做好。确保高速公路在规划过程中有高起点,给建设完成之后的运营提供良好的条件。尤其是在对高速公路进行建设的时候不可以单就成本进行考虑成本,一定要对当前建设成本以及后期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进行综合考虑,将最佳的建设方案选择出来,提升其整体运营能力。第二,要推动高速公路以及区域内的等级公路之间的对接工作,地方政府在对高速公路进行规划完之后,结合交通体系具体建设基本状况,对一些等级公路具体建设方案进行合理调整,使公路整体形成提升,给地方经济的良好发展提出一定的支持。尤其是地方政府一定要对高速公路出口和经济中心连接线的相关工作做好规划,将高速公路出口和经济中心这两重作用充分发挥好,促进经济发展带的形成。

2.2将高速公路施工工程作为重点,推动经济不断发展第一,要使本地企业和高速公路建设单位以及施工单位之间实现合作对接,推动本地产品的相关销售工作,从而推动经济不断发展。在对高速公路进行计划建设之后,政府要将相关信息公布于社会,并组织产销对接会,促进本地产品的良好销售,给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动力。第二,在高速公路建设时要做好当地劳动力的相关就业工作,确保竞争实力比较强的人才队伍的形成。高速公路在开工建设之后,地方政府一定要针对当地居民进行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就业,可以开展就业培训工作,尤其是对于征地拆迁的当地居民更要做好就业工作,使就业率得到提升,推动居民收入的提高,推动经济不断发展。

2.3将高速公路的配套建设作为取向,使高速公路推动经济不断发展的整体空间得以提升第一,对于高速公路出口沿线要做好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划,政府在将高速公路出口位置确定之后,要将高速公路出口以及经济中心连接线相关发展规划制定出来并进行落实,做好相关产业的布局工作,依托于高速公路推动各个产业经济的良好发展。第二,要强化服务质量,使旅游业以及餐饮业和住宿业等相关服务业发展起来,提升服务能力,从而吸引过境游客和旅客,对本地消费进行刺激,推动经济的良好发展。第三,对区域内部环境进行优化,给依托高速公路发展的相关经济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执法,防止宰客以及宰投资商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将良好外部形象树立起来,确保经济发展环境的良好。

2.4将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对于高速公路来说,要采取市场化经营方式,和市场经济之间进行衔接。首先,高速公路的相关企业要追求良好的经济效益,确保高速公路实现滚动发展;其次,高速公路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性,还要对社会效益进行兼顾。对于经济效益比较差但是社会效益比较好的路线,在进行投资建设的时候,政府要将投入比例提升,在运营过程中还要执行经营补偿的相关制度,结合流量以及投资等方面的具体状况对其进行适当补助,减少相关企业的负担,确保高速公路企业经营的正常,具有一定盈利能力。将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处理好,才能促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