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教育专科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育专科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育专科论文

篇1

一、专科教育面临的挑战

1.国际人才大竞争的挑战。21世纪将是经济、科技、综合国力等激烈竞争的世界,而最主要的竞争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受专科学校学制短的限制,如何培养参和国际竞争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是专科学校着力解决的新问题之一。

2.高科技大发展的挑战。面临高新科技大发展,高等专科学校一方面要加强教学改革,以培养复合型、创造型并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努力把新科技、新领域的先进知识和技术方法融入教学,融入人才培养之中。

3.人才层次需求结构的挑战。社会用人部门对毕业生学历的“高移”,促使专科人才出现结构性矛盾,分配难的现象逐渐突出。探究高等专科的特色效应,构建反映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专科学校的当务之急。

4.教育体制和结构调整的挑战。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以及“三改一补”的方针,专科学校也应适应本地区经济和教育结构的变化需要,适时把握时机,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找到最佳定位点。

二、专科教育的发展潜力

高等专科教育到底有没有它存在的必要?虽然新近通过的《高等教育法》已明确规定专科教育是一种高等学历教育,但在这个新问题上存有疑虑的人仍然不少。

1.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水平看,专科教育不能少。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大量的低水平的生产力需要提高。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工业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这个发展阶段需求量最大的是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大体上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

2.从我国基础教育的水平看,专科教育在相当长的时期中不能少。我们国家很大,在义务教育之后,学生可选择在中专、中技、职业高校、大专、本科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就读,然后进入社会工作。接受专科教育应是许多学生的选择目标之一。

3.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静态配置和动态发展看,稳定和办好专科教育,也甚有必要。道理很简单,在我国现有的1000余所高等学校中,专科约占113,年招生数超过113,专科办学成本低,人才出得快。

4.从人的熟悉水平差异角度看,专科层次也有长期存在的必要。不管社会能够提供多么充分的教育条件,事实上,总有人对读书这件事不那么有喜好,到一定程度就“读不下去了”。这其中的原因还有待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探究探索,但这个事实需要我们予以注重。对于这样一个群体,在中等教育和本科教育之间提供一个选择、发展的机会,无论对社会资源的利用还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其意义都不能算小。

三、专科生的取向

我们经常听到同学们自叹“专科生层次低”、“专科生就业难”等等,也感受到用人单位“非本科生、探究生不进”、“专科生免谈”等人为设置的高门槛的阻拦。专科毕业生真的是出路有限、没有前途吗?通过几年来对往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专科生不仅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而且在各行各业均大有作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们具有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专科生就业难新问题,关键在于提高专科生的应用能力和增强专科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专科毕业生要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专科生在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必须注重逐步形成较为理想的知识结构。因此,专科生在把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尽量拓宽和专业有关的知识面。一个人不可能有足够的精力保证在所有方面都出类拔苹,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在某一两个专业方向上,力争取得超过别人的优势,择业时在和本专业门类人才的竞争中才会把握主动权,也才有可能被优先聘用。同时,在精力答应的情况下,要有选择、有意识地拓宽自己感喜好的领域,争取一切机会扩大知识面。

2.专科生要以应用为重点,学以致用。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固然重要,然而专科生的主要工作岗位在基层一线,因此以应用为重点才是专科生的优势所在。一个专科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随时灵活熟练地处理生产第一线的新问题,必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篇2

【关键词】:

素质教育;智力因素;教育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必须立足地通过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认为,这关键就是利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所以小学数学教学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的教育功能

小学数学教材中孕育着丰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内涵.有许多有教育意义的理论知识和数学问题,比如实践第一观点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应逐渐领悟并逐步树立的观点之一。再如对立统一观点.小学数学中的大与小、多与少、有限与无限、正比例与反比例等都是对立统一观点的具体体现。大与小、多与少虽然是对立的.但两者相互依存这就是统一。数学知识同客观事物一样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这就促成了数学知识的运动、变化和 发展.比如除法、分数、比三者的基本特征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相互作用。数学就是在这种联系和作用中得到了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全到相对全面。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加快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成为 现代化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而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它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体系,这些判断都是由数学术语和逻辑术浯来表述,并借助于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新的判断。因而数学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因素。

数学的教育功能体现在多种方面.在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既要让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使自身素质得以完善和提高。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

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的学生大都缺少这种意识。主要表现为书本与生活相脱节,在学生潜意识中知识都关在教室里.教室外面没有数学,而实际情况刚好相反.客观世界才是个大数学大世界,它不仅孕育了数学还是数学的归宿。我们的孩子还不能把目光延伸到窗外。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多少年来从书本到书本的教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天天与书本中的”克”、”千克”打交道却掂不出一盒粉笔或一瓶饮料的大概重量。

原因何在?就是缺少对重量的实际感受.更可怕的是他们压根就无意去获取这种感受,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知汉全在教室里、书本上不在窗外丰富多彩的世界里。

2、注意力的培养

培养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的一项基本任务,在小学阶段以培养初步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力为主。包括初步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比较能力、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所有这些都与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密不可分,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研究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一般要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其中感知和理解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尤为重要。3、重视非智力因素 发展

在教学中忽视培养和发展非智力因素无助于学生接收知识、发展智力。 教育心 理学认为:非智力心理因素的活动与智力因素的活动是统一在学习活动中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始终发挥着作用:调动非智力因素能有效的促进知识的学习。

三、利用知识本身引起无意注意

随着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增长,学生对知识逐渐对知识本身产生直接兴趣,利用新旧知识矛盾,或知识不确定性等等都会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例如有时上新内容的课时,可以旗帜鲜明地提出,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或提出一个与旧知识相关,但全靠旧知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引入新课,这些都有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效果。

篇3

1.2方法

对照组9名护理人员均接受岗位培训1年,内容包括《普外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操作技术规范》、《急救护理》以及《医疗器械的使用与保养》等培训;观察组9名护士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继续教育培训。

1.2.1职业道德培训

坚守职业道德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先决条件,普外科护士首先应具备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1.2.2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普外科护士对患者提供护理的同时,还要教会患者自我防护知识和技术,改变他们对健康概念的认识和态度,让他们能够达到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1.2.3人际沟通能力培训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能促进护士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解除患者的防御心里,创造一个相互尊重、互相理解、彼此平等宽松和谐的就医环境。

1.2.4心理护理能力培训

心理护理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关键,护士要以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影响、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消除各种疾病心理因素,起到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1.2.5护士心理素质培训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取得患者信赖的基础,它直接影响患者的思想情绪和治疗效果。普外科护士要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特别是在危重患者的抢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更应沉着冷静、敏锐的观察,运用丰富的护理知识、熟练的护理技能及时有效的判断处理。

1.2.6计算机能力培训

掌握现代化信息网络知识是护士必备的能力,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大量的护理工作都需要计算机来完成。比如电子归档、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记录等,都需要通过计算机的统计数据有效跟踪监测,及时掌握病情动态信息,保证护理工作有序的开展

1.2.7临床护理研究

开展临床护理研究是护理工作向纵深发展的有效手段。护士要不断总结护理经验,要在外科护理的理论、内容、方法、技术、管理以及人才培训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提高护理水平,促进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

1.2.8相关知识培训

如护理管理与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培训等。

1.3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由护理培训中心5名资深教师对两组护士在护理职业道德、专业护理技能(理论占70%,操作30%)、健康教育知识、人际沟通能力、护理研究等5项统一以笔试形式进行考评,总分为100分。采用护士长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普外科相关知识评分,主要包括危重患者的护理,常用急救知识,患者疾病评估内容与方法,康复性训练,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等,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专科护士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越高。患者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该问卷设满意、不满意、基本满意三项对患者进行调查。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篇4

二、高等教育专科层次学位的发展过程

高等教育专科层次所设置的学位,是一些国家设置的最初级学位,翻译的名称有“副学士学位/协士”(AssociateDegree)、“基础学位”(FoundationDegree)、“准学士学位”(Jun—Gakushi)等,目前国际比较通用的名称是“副学士学位”。它可作为终结性学位授予两年制高等学校(如美国的一些初级学院、社区学院和技术学院)或初中起点五年制高等专门学校的毕业生,亦可作为一种中间性学位授予在攻读学士学位过程中完成2—3年学业的学生。概而言之,它是授予完成各类型高等专科教育学习任务的毕业生的学位,此层次学位的设置与发展,实质是高等教育发展对社会需求的一种回应。

(一)第一阶段:19世纪末以来的发展概况——美国一枝独秀

在高等教育专科层次设立学位的做法始于1873年英国达勒姆大学成立的物理科学学院(SchoolofPhysicalScience)授予的自然科学协士,表示完成了两年的学业。但由于受到传统等方面的影响而没有作为学位制度确立下来,随之这一层次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受到了阻碍。而这一学位真正得到发展和完善却是在美国。

产生于19世纪末期的美国副学士学位,首先是与当时的政治、经济背景紧密联系的。19世纪中叶美国的南北战争,政治上使黑人奴隶获得了解放,使美国走向民主平等和尊重人权的国家;经济上使美国工农业出现了大飞跃;同时,欧洲新移民大量迁入,美国人口几乎增加了一倍。随着其工农业的高速发展和大批新技术的应用,对于技术工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美国社会所产生的这一系列急剧变化引发了“一场教育大革命”。19世纪中后期,美国许多大学校长陆续为改革大学体制提出建议,他们认为,“应该把属于中学教育性质的大学前二年的任务交给中学来承担。”1892年,威廉·哈珀出任芝加哥大学校长,他把四年制的芝加哥大学分为两部分:一、二年级学生进入专科学院学习,三、四年级学生则进入大学学院学习。他指出:“那些天生不适合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在二年级结束时可以自然而不失脸面地终止学习。”1896年,专科学院和大学学院分别改称为初级学院(JuniorCollege)和高级学院(SeniorCollege),1899年把发给在初级学院完成两年学业的学生的证书改称为副学士学位(AssociateDegree),副学士学位这一称谓由此诞生。初级学院经过不断发展,至20世纪中叶逐渐发展成为以社区为中心的新型高等学校,即社区学院(CommunityCollege),它逐渐成为美国授予副学士学位的主体。根据美国社区学院协会2001年的统计,目前全美的社区学院共有1,132所,其学生人数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44%,这与副学士学位的设置、发展和完善有着重大关系。

(二)第二阶段:20世纪以来的设置状况——各个国家和地区方兴未艾

1.日本

二次大战后,由于社会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日本的高等专科教育迅速发展起来。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开始进行高等教育多样化的改革,向开放型高等教育体系发展,以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化发展的需要。1984年实行短期大学与大学互换学分和转插读本科的制度。1991年修改的《学校教育法》,突出了学位体制改革,不但赋予原来只作称号的学士以学位的地位,而且还规定授予两年制短期大学和五年制初中起点的高等专门学校毕业生以准学士学位。目前,日本高等教育专科层次的学位有两种。两年或三年制的初级学院(JuniorColleges)、短期大学以及五年制的技术学院(CollegesofTechnology)、高等专门学校授予毕业生准学士学位(Jun—Gakushi),学生可以在所获学分的基础上继续攻读学士学位,但技术学院的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两年制的专门培训学院(SpecialTrainingColleges,SenmonGakko)授予学生技术副学士学位(TechnicalAssociateDegree),这一学位也有资格转到四年制大学中学习学士学位课程。

2.英国

由于英国长期坚持高标准的大学学位教育传统,20世纪70年代以前不存在可以与美国或欧洲大陆相比较的独立的高等专科教育。英国政府1963年颁布著名的《罗宾斯报告》,为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奠定了基础。1969年,开放大学成立,至今开放大学已拥有20多万学生,成为英国最大的大学。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改革大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强劲,其规模扩充的速度引起世人关注。2000年2月15日,中央政府教育和就业部(theDepartmentforEducationandEmployment,DFEE)正式公布了政府实施新的高等教育资格计划,要求对现行的高等教育结构进行优化,建立两年制的新学位——基础学位(FoundationDegree)制度。在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征求意见之后,基础学位制度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基础学位的正式招生已从2001—2002学年开始,此学位的招生五年龄和学历限制,基础学位计划主要由大学或高等教育学院提供,并与各种进修教育学院建立联盟,开展合作。英国政府出于学术水准上的慎重考虑,规定只有具备学位授予权的大学或学院才能授予这一学位,但所有的联盟成员都可以教授此类课程。

3.我国香港特区

香港的高等教育在过去20年中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高等院校的数量和入学人数的不断增加。20世纪90年代,大学层次的入学人数已占17—20岁年龄组的18%。2000年10月,香港特首董建华宣布要在10年时间内将香港接受高等教育的相关年龄组的人数比率从当时的30%提高到60%。为响应政府号召,一些高等教育的继续教育部门,如香港大学(HKU)和香港浸会大学(HHBU)的继续教育学院等都在2000年秋季学期开办新型副学士学位课程计划。由于对副学士学位毕业生需求极大,所有由大学资助委员会(UGC)资助的院校都从2001年秋季学期起开设了副学士学位课程。副学土学位在新的质量框架提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等教育和第三级教育之间重要的桥梁。

4.我国台湾地区

在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民主化、大众化的影响下,我国台湾地区自1974年起大力发展高等专科教育,增设大专院校,由1950年的7所增加到2002年的159所。1991年3月,台湾在“修订完成学位授予法修正草案”中提出了增设“专士学位”。1993年2月22日台湾通过了“学位授予法修正草案”。未来的台湾学位等级将增列“专士”一级,学位等级将成为专士、学士、硕士、博士4个等级。但“专士”这一级学位却迟迟未设立,因为许多学者认为,“虽然专科与本科的毕业学分差别不大,但两者的教育宗旨不同,大学是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的;专科学校则以教授应用科学和技术培养实用专业人才为宗旨,不应授予学术学位。”此后又经过几年的争论,最后,台湾于2004年1月14日颁布授予副学士学位,自2004年1月16日执行。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自1990年统一大学学制后,一些大学也开设了相当于大专的高级文凭课程。进入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更加注重开展教育输出业务和学位与国际接轨的改革,从2004年4月1日起,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AQF)中新增加了两年制高等教育的副学士学位,它是与高级专科文凭并列的学历资格。学生通过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直接入读本科课程,或者入读高级专科文凭课程学习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大学和其他有权颁发学历学位证书的院校以及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和注册的培训机构(RTO)都有权授予这一学位。

6.加拿大

二次大战以后,加拿大参照美国社区学院发展的模式,大力发展两年制的社区学院,并开设副学士学位的课程。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内,加拿大的社区学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加拿大社区学院协会(theAssociationofCanadianCommunityColleges,ACCC)已经有150个成员。但由于加拿大每个省的教育状况差异很大,就所掌握的资料看,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高等专科教育中采用副学士学位。2000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委员会(theBritishColumbiaCouncil)采用了“关于文科和理科副学士学位的要求”。另外,位于温哥华地区的道格拉斯学院也设置了副学士学位。

由于各国学位制度的传统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程度不同等方面的原因,迄今为止,正式设置高等教育专科层次学位的国家还不是很多。但我们应该注意到,尽管一些国家没有设置此类学位,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和终身化这一发展背景的影响下,很多国家,例如俄罗斯、法国都纷纷出台了大力发展各类型高等专科教育的政策,调整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规范设置高等教育两年制文凭或证书的学习制课程,使之更好与国际交流。可以预见,这一层次学位的设置必将成为国际共同趋势。

三、高等教育专科层次学位的设置规律

从学位的设置背景看,一是与本国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状况有关;二是与本科层次以下高等教育的大发展相关;三是与高等教育民主化、大众化、国际化、终身化发展的需要相关。美国19世纪末出现的副学士学位,与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变化直接相关。这些变化导致了广大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高等教育民主化开始得以体现,从而导致初级学院的诞生以及副学士学位的确立。20世纪末以来国际上又一次出现设置副学士学位的热潮,其背景首先是二次大战后的世界政治、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而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动,都激发了各国对短学制、应用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大量需求,引发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一次又一次发展各类型高等专科教育的,从而大大促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进程。为更好实现国际交流和满足高等教育市场的需求,各国纷纷设置此类学位以适应时展的新需要。

此外,由于美国现代高等教育是世界最发达的,特别是二次大战以来,美国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举动往往被其他国家所效仿,所谓“二战以前学欧洲,二次大战以后学美国”。美国副学士学位是最早实施并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和完善,因此,第二阶段所设置的此层次学位可以说都是按美国的模式设置,这一学位的相互趋同,实质也就是向“美国”趋同。

从学位的功能来看,高等教育专科层次学位一般都有两种功能。(1)升学功能。此类学位是为学生在完成两年的课程之后转入高一级学校做准备的。获得高等教育专科层次学位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到四年制的大学(在香港,如果入读三年制大学则直接进入二年级)的三年级继续攻读学士学位。(2)就业功能。此类学位是为学生就业做准备的。由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所以此类学位的设置能很好满足广大学生的各种不同的需求。目前各国此层次学位的功能一方面进一步多元化,并不断开发更多的功能,另一方面这些功能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呈综合化趋势。

从学位开设的课程来看,内容丰富多样而且注重社会需求。(1)课程内容丰富多样,一般的学校都根据入学学生的文化水平、入学后所选择的专业方向等具体情况,开设内容十分丰富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设计多种课程表,以供不同类型、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选择,以此来扩大招生的范围,保证生源的规模。(2)课程一般都注重社会需求,它们往往都是紧密联系当前或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开设的短期职业教育类课程。他们毕业后就可以直接上岗为社会服务。同时,学位课程的增减都是根据本地区的需求以及市场调查来确定的,因此,所开设的课程学位因能较大程度的满足社会需求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从学位的教学管理制度来看,几乎都实行学分制,要获得学位必须完成所规定的学分。例如美国的加州河滨学院规定要取得副学士学位的学生要修满至少60学分,相当于约20门课程;澳大利亚的南克罗斯法律大学要求学生修满16个专业学分及6个非专业学分,共22个学分才会授予其副学士学位;香港的岭南大学人文科学的副学士学位要修满21个学分;在日本,两年制和三年制的初级学院以及技术学院等都对获得副学士学位的学分有具体的规定。此类学位的学分制注重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设计合理和相对弹性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同时,也可以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自己要学的课程,满足各自不同的需求。

从学位设置的意义来看,此类学位进一步拓展了学位层次,完善了学位制度。此层次学位的设置使得由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所组成的高等教育层次,分别对应着副学士、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所组成的四级学位,使学位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相互匹配,使每一级学位的授予都代表着相应高等教育阶段的完结,以及实现它所对应的衔接与贯通其他层次学位的意义。美国高等教育学家克拉克·克尔说过:“在某种意义上,学位就是红绿灯,使得学生的车流通过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从副学士到博士学位,各级学位都起着测量和奖励学习成绩的作用,它们影响着录取政策、课程内容和年轻人在大学中的学习期限。”高等教育专科层次学位的设置促进了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的完善,适应了社会和学生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推进高等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谢作栩.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道路的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68,84,98,107.

[2]瞿葆奎.教育制度.教育学文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403.

[3]美国社区学院模式.http://www.ceaie.org/whatsnew/c519bob.htm.2004—09—15.

[4]梁忠义,饶从满.日本学位制度历史与发展(续)[J].外国教育研究,1995,(2):37.

[5]http://www.unesco.org/iau/cd—data/jp.rtf,2004—08—23.

[6]黄福涛.外国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94.

[7]许明.从基础学位制度的建立看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J].教育评论,2000,(6):57—59.

[8]潘慧斌,张冠增.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纵览[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9.

[9]郑旦华,于超美.今日台湾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184.

[10]王忠烈.台湾、香港、澳门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71.

篇5

二、实践教学标准的实施建议

1.加强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是推动实践教学标准实施的硬件基础,在具体建设中,以“环境建设多元化、实践场所职业化、课程教学理实化、实践项目企业化;职业训练平台、教学研发平台、交流服务平台;进行高技能人才培养”〔3〕为设施建设的主要原则。教师教育专业应根据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建立能满足全部学生进行课堂模拟教学的多媒体实训室,并配备能满足教学需求的相关软件配套设施。在校外积极寻找并建立实践基地,以一线教学现场为教学依托,发挥其教学实践训练场,教学科研调研场的重要作用。

篇6

(二)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决定了其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培养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及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要内容。教学又是“教”与“学”的结合,在“教”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思维训练、利用ppt讲解训练,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议论纷纷。人文地理学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际上就是一个能力培养的过程。根据实践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如通过搜集整理资料上讲台讲解民俗;从自然、资源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差异、区位差异等方面,查阅城市规划资料,分析并解释呼和浩特市城市向东南发展的合理性;调查旅游资源及旅游线路的开发,分析客源市场的特点,总结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比较世界三大宗教的中心思想和传播方式,分析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调查内蒙古地区工业布局特点及其原因等实践教学的形式有演讲、讲课、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中还要求有ppt、文档,必须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并展示,引导学生从人文地理学视角思考当前的很多社会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团队协作与沟通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了解人文地理学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如果仅仅依靠课堂理论教学,缺少适当时间、适当内容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不但不能突出人文地理学应用性,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难以落到实处。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三年制的综合文科教育专业而言,人文地理学教学中专业的外业实习不可能像地理学专业的人文地理学一样进行较系统的野外实践,但是在当下,光凭传统的讲授与板书结合的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很难吸引学生。而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课件以其图文并茂又可以借助影音文件的优势,直接影响学生感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费实现野外实践的不足。例如在讲述宗教景观、不同区域民居的比较、旅游景观等教学内容时就得利用影音和图片结合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生动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篇7

教师可以通过向非口腔专业医学生介绍较熟悉的领域,多联系学生们的专业知识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临床医学系学生,可以重点突出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对医技系的学生,多联系影像和检验的知识,口腔检查和治疗均离不开影像检查,强调拍片对口腔医生开展诊疗活动的重要性,无论拔牙还是根管治疗,都需要为患者拍摄X线牙片;正畸和颌面外科治疗前都需要为患者做血液检查。以此引起学生的自豪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拓宽医学知识面。

3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教学重点应与口腔专业的学生有所区分,根据学习目标重点介绍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症状及处理方法。比如,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和标志不需要重点讲解,应重点介绍面部形态标志与颜面部审美的关系,通过自我观察及互相观察激发学习兴趣。又如,牙周疾病的重点可以强调导致牙周病的不良习惯等病因,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再如,可重点讲解口腔颌面部外伤的急救处理知识,如颌面部伤员担架运送时的,颌面部出血时有效的止血方法,牙脱位后再植前的保存方法等等,便于学生在遇到相同情况时清楚应作何种急救措施。现代大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生活不规律,多数学生可能会存在颞下颌关节不适,可以重点介绍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病因和治疗原则,学生会对此内容更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此外,应该适当增加口腔卫生保健一章的教学内容,讲解如何选择漱口水、牙膏和牙刷,怎样漱口,刷牙的正确方法等卫生保健知识,利于医学生今后随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通过教学侧重点来引导非口腔专业医学生学习口腔专业的基本知识。

4教学方法对非口腔专业医学生学习口腔科学的影响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较传统板书式教学方法更新颖直观[5]。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较为复杂抽象,口腔疾病专业性强,凭空讲述口腔专业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将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转化成图、声、像三维材料展示,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口腔专业知识。在介绍一些临床操作时,视频及Flas的加入使语言难以表述的内容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述什么是根管治疗,以往学生只能依靠教师对课本文字的解释,难以理解,而采用动画示教,根管治疗的步骤一目了然,生动鲜明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如介绍口腔卫生保健,单纯讲述什么是牙膏、牙刷,如何刷牙平淡无奇,通过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牙刷与牙齿的位置关系及旋转动作,轻松掌握刷牙的动作要领。再如介绍漱口方法之前,我们尝试利用影视剧作品中漱口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入漱口的观念,学生表现出了极大地兴趣,教学效果显著。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在传统被动式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互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讲述恒牙的名称以及牙位记录法,教师在示教之后任意选择某几颗牙齿,请数名学生回答该牙齿在口内的具体牙位,或者在黑板上写出该牙的牙位记录式,举行一个随堂竞赛,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确。教师还可以采用病例引导的形式,先以图片向学生展示某一种疾病的典型特征,再通过引导形式使学生总结出引起该病的病因及预防方法,加深记忆。

5利用教具进行教学

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文字描述晦涩,单纯依靠图片示教,平面形象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可以购买示教模型交给学生近距离观察,理解并记忆口腔颌面部神经、肌肉、血管的解剖结构。牙齿分类繁杂,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离体牙加深对不同种类牙齿的理解和记忆。注重实践能力教学: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单纯依靠理论教学,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无法深入掌握基础知识[6]。可以通过设计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融会贯通,加深理解和记忆。但是对于非口腔专业的医学生而言,不应像要求口腔专业学生那样注重临床操作,而应着眼于对口腔疾病的诊断和得出治疗方案。因此在安排实验课程时,可以模拟临床中接诊病人的程序,引导学生对给出的病例进行详细的病历信息采集和规范的口腔检查,通过分组讨论,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并列出正规的治疗计划。

篇8

笔者从事市场营销专业管理学基础的教学,本课程的教学素质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素质,即优秀的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培养作为领导者应具备的宽容胸怀、人格魅力等。在德育教育实施前,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德育教育教学计划,在管理理论篇重点让学生把握作为一位优秀的管理者所具备的所有精神,比如为政以德、勇于承担责任、运筹帷幄等。在管理思想篇重点让学生通过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学习感悟古人诚信、仁义等思想精华及根据学习型组织对学生进行境界教育。在管理实施篇通过管理游戏让学生在管理中感悟团队力量、合作精神等。

(二)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德育教育

管理学的课堂教学要实现和德育有效融合,让学生从被动上课、考试死记硬背转变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勇于创新,还要综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真正形成教学互动的课堂情景,加深师生情感,使学生乐意投入到学习中来,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1.视频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注重通过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视频教学法。在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精选相关视频,比如描写晋商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介绍海尔成长历程的《首席执行官》,描述创业项目比赛的《赢在中国》等,看完视频的讨论中,学生都会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气氛异常活跃,其中所包含的创业者的艰苦历程、积极进取的精神、诚信品德对学生触动很大。

2.管理游戏法。管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引入很多管理游戏,通过学生的参与以及参与后的讨论引导使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管理知识,又在德育意识方面有所提高。我们根据教学需要依次安排了团队猜数字、沙漠求生、红黑博弈等管理游戏,在游戏中学生的管理技能得到了响应提高,另外也感悟到了团队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及团队间合作时应具备的诚信品质等。

3.互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很多环节可以设计互动教学,通过互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心声,老师了解了学生的所思所想,并适时给予引导,不断创设教学过程的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比如在讲授管理者的人际技能时,就通过设置问题“你喜欢与什么样的朋友交往?”让学生参与讨论,最后得出很多同学喜欢和热心、诚实、乐观、积极、具有正能量等的朋友交往,引导学生也要成为受同学喜欢的这种类型的朋友。

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管理学教学环节中的重要部分,精选企业经营过程具体时间,在对企业具体案例成败的分析中,真实再现了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或法人在社会中的所做作为。通过成功的企业比如海尔通过砸冰箱事件所体现的诚信经营理念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等积极行为,从而赢得消费者认可,同时海尔的良性发展也为社会、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失败的企业比如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映射了三鹿无视顾客的利益,急功近利的经营观念,最终遭到消费者的遗弃和市场的淘汰。通过这些将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无形中渗透到学生的心中,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需求,最终成为学生未来走入社会、参与活动、规划人生的必然选择,从根本上达到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突出领导者、管理者的个性品质对企业的影响,让学生深入了解组织的成功与否与领导者、管理者自身的素质、道德观念等紧密联系,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道德感、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等,进一步提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

(三)加强课下交流,增强德育教育效果

一般来说,在大学,专业课教师上完课后与学生的联系相对较少,我们提出如果鼓励专业课教师加强与学生的课下交流,会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其实很多学生比较信任专业课教师,课下的非正式沟通更拉近了他们的距离,为德育教育创设了有利的环境。比如通过偶尔的课下交流我们了解到学生非常喜欢上课的一些视频材料,我们在此基础上就推荐更多更好的资料,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我们还了解到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种种问题,比如去年有个班班长带领班级有关同学在学校门口××路公交车站牌组织学生有序乘车,第一次效果不佳后就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大学生的素质等,通过鼓励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坚持把他们的活动计划进行实施。

篇9

1.体育教育术科“单元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及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鉴于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逐步转轨,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的高素质的体育与健康型中小学体育人员。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达到理论与技能并重,并能胜任教学中小学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亟需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体育方面的专门人才。体育方法学主要包括教学方法、训练方法、锻炼方法、保健方法、测量与评价的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方面的知识密切关系实践活动,这也侧面反映了以前体育教育专业知识教学与实践的脱离,学生在应对实际问题上缺乏所需的知识、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法。教育旨在培养人的活动,教师是专门传递文明的人员,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要人员.在当今学习化的社会中,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而最有用的能力可谓持续学习的能力,这样就要求教师把之前“讲课就是灌输知识”的观点转变为“学习教学方法”的观点.作为体育教育的实施者,体育教师的劳动行业又有着独特的特点,必须把教会学生科学锻炼健身的方法作为重点,而不是所谓的增强学生体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单元探究式教学模式中,重视体育教学的方法,并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及自由去探索课程所具备的的知识,从而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较多的方法学知识,养成终生学习无止尽的习惯。

2.术科的单位探究教学模式符合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发展趋势。

教育行业最大的区别在于,本身是一种科学活动,培养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培训老师具有教育科研能力必然趋势,也将教师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后,老师不仅要提高教学能力,也需要提高科学研究能力。教学与研究本身存在着内在联系,研究的确可以促进教学,也可以通过研究得到最新的知识,及时掌握所教科目的第一线,提高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教师从教学工作以前的“经验型”向“教学和研究模型。”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升研发能力,科研意识强,教学不断反思研究,努力探索规律的体育教育。体育教育专业“单元探究”的教学模式,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研究探讨,符合体育教育专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体育教育专业学校“单元探究”的教学模式需要继续提高,同时也注重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注重学生的能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单元探究”的教学模式不仅适应了体育教育专业术科,但也能适应其他的专业和学科。以适应培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校教学改革来创新人才是不可避免的。

3.体育专业的术科教育课程教学时间缩短,提供了客观条件为术科“单元探究”的教学模式发展。

知识的海洋没有边际,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知识的不断变化,人们都在不断学习。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体育专业术科教学课时显著降低。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可以不再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再完全按照竞技体育模式继续教学和培养学生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没有那么多时间,使我们更难能够做到这一点。改变的实际情况,迫使我们对老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我们在课堂上要做的事情就是讲学习方法,如何应用理论和体育健身项目的嘴,让学生在具体的技术训练方法对学生的课堂经验进行自我比喻,使课内和课外的整合,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教育的连续性,以弥补减少的时间。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不可避免的。为了满足我们的体育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由“单元探究”的教学模式是证明了可行的。

篇10

(2)专科英语教学效果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首先,英语教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教学目标除了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以外,还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充分体现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形式、新特点,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往往还是基础的语言能力训练,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十分欠缺。其次,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人文性和科学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基础较为薄弱,教学方式方法落后,无法将这些特点展现出来,也就达不到英语课程教学的标准。

(3)专科英语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当前很多专科院校采取分级教学模式,以对专科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进行补充、更新,例如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到课堂中、为学生推荐多种课外读物和自学教材等等,但英语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仍然存在,很多专科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与本科教材是一致的,教材的内容设置与学习难度与专科院校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情况不符,缺乏实用性强、难度适中的专科英语精品教学教材。

2交际语言教学方法相关内容阐述

交际语言教学方法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语言教学方法。这种语言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是Hymes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交际能力四个方面的认知理论,这四个方面认知分别是可能的交际形式、可行的交际心理、得体的交际语境以及交际实现。交际语言教学方法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通过目标语言进行真正的互相交流。将交际语言教学方法运用到专科英语教学中,目标语言就是英语,而专科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英语的有效交流。通过交流方式提高英语学习能力是交际语言教学方法的主要目标。与过去传统的讲授法相比,交际语言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模拟真实的场景,提高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交际语言教学方法在专科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教师和学生要对学习目标进行明确,认同提高英语交流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其次,交际语言教学要充分地体现相关人文精神、文化内涵,要符合社交、交际的实际情况。另外,教师和学生要明确自身在模拟场景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师要具有流利、正确使用英语的能力,学生要积极配合相关场景的布置和开展。

3交际语言教学方法在专科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1)学生和教师的积极参与

学生和教师的积极参与主要是指学生和教师要在交际语言教学方法中明确自身的作用,相互配合,促进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挥在交际语言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要从过去的教学内容教授者、课堂教学管理者的角色中抽离出来,积极转变角色,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引导,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要让学生成为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改变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运用学到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等,在各种模拟场景中练习听、说、读、写、译能力,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创新英语课堂教学形式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需要对英语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要将多种多样的活动引入到交际语言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针对专科院校学生基础薄弱、沟通交流能力有限的现象,教师应当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进行教学。例如在词汇学习方面,可以根据词汇特色融入场景,通过大脑风暴进行词汇记忆。在学习新课的时候,通过学习小组进行课文导入介绍,让每一个小组都对即将开始的新课发表看法和讨论结果;定期举办故事会活动,让学生将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用英语讲给全班学生,然后就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文化内涵、事物现象等展开讨论。迷你情景剧也是交际语言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对名著、影视、戏剧中的相关场景进行情景再现、创新表演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自然地展示语言,进行沟通交流。交际语言教学课堂能够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注意力更多地投放在交际能力培养方面,提高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另外,教师应当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让交际语言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外语话剧竞赛活动、外语辩论会等,在训练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肢体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3)注重专科英语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交际语言教学方法对专科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语言素质,而且要求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交际语言教学方法的内涵,能够有效地指导交际语言教学活动。因此,要注重专科英语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教师在交际语言教学活动组织、活动预测和效果评价、经验总结等方面的能力,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实际案例研讨和交流学习等方式,发挥教师在交际语言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意义。

篇11

1.延长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习时间。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的专业化是借助于“实践性知识”来进行保障的,而教学实习是培养学生教学技能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为了应对当前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习时间不够长、实习效果不够好的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延长学生的教学实习时间,从而保证其实习效果。具体来说,可以选择分散实习(每学期一个星期的实习)和集中实习(八周的实习)相统一的方法;也可以选择两次实习,也叫做小实习(集中实习)和大实习(集中实习)相统一的方法等。

2.安排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集中时间实习一个学期。

考虑到实习自身的具体特征和其他的各个方面的因素,非常容易出现走马观花的问题,从而不利于学生教学能力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安排学生集中时间实习一个学期。与此同时,可以采取“拜师制”,也就是说,科学合理地确定学生所进行实习的小学和小学指导教师,安排学生真正地深入到小学和指导教师进行见面,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在建立了良好的师徒关系的基础上,学生必须和指导教师保持沟通和交流,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

三、合理划分培养阶段,做好课程设置

只有合理划分培养阶段,做好课程设置,才能够保证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的培养取得良好的成效。

1.大一、大二期间。

大一、大二期间开展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理论学习,保证学生具备坚实的专业基础;在进行深入地调研的基础上,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团队有必要制订全新的版块化课程设计方案。在学分分配方面,在专业限定选修课、实践环节、实验课程等方面的学分较重。在选修版块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建立教育心理版块、小学数学版块、小学语文版块、小学科学版块、教师成长版块、课程改革版块、先进教学方法等版块,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教学与管理能力。

2.大三期间。

大三期间进行教育实践类课程学习与针对性训练,与此同时,进入一线学校进行教育实习、听课评课,模拟训练;也可以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教育实践,采用全景教学方法、现场诊断教学方法、情境教学等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大四期间(包括大三期间下学期)。

大四期间(包括大三期间下学期)进入小学当中参与教育实习或“顶岗实习”。以互惠互利的实习基地建设为龙头,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为小学教育服务,另一方面,实现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技能的培养方法的多样化。为了保证实习质量,实施“校外导师制”,也就是说,从大三学年开始,就将学生安排到小学和骨干教师确立“师徒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和指导教师保持沟通和交流。

篇12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是源自美国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收集和创建视频等教学资料并用多种信息化手段传递给学生。学生在课前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把传统的“学习知识在课堂、内化知识在课外”翻转成“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

(二)翻转课堂的实施步骤

根据翻转课堂起源地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经验,翻转课堂有两个步骤既“课前与课中”。我认为,在像普通话这类职业技能类型的教学中应该还有第三个步骤,即“课后”。因为学生很少主动在课后进行普通话训练,教师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后的日常口语中进行普通话的训练。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现在,我以自已在普通话教学“语流音变”中的“语气词‘啊’的音变”为例,具体谈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普通话教学中的应用。我的翻转课堂有三个步骤:

(一)课前

1.首先要设计好学习任务单,明确学生课前要自学的内容,要达到的目标,学习的方法,教学时所用的视频和学习资源等。2.搜寻其他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网上寻找与本课教学内容相符的视频资源。

3.教师制作微课视频,视频要考虑到时间问题,一般在10分钟左右。4.课前练习,观看视频后,学生要完成教师布置的针对性练习。5.课前交流讨论,教师利用QQ等基于Internet的即时通信软件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学生也可以通过QQ群、聊天室等Internet网络交流工具进行生生交流和同伴互助。

(二)课中

1.检测。为了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效,我通过一个“单句练习(基础训练)”随机抽查的形式来完成。2.练习(进阶)。我设计了几个场景对话如在幼儿园、去图书馆等,通过“有文本展示的对话练习(巩固训练)”学生先练习再请学生来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完成。3.再练习(协作)。我设计了一个自由对话练习(拓展训练),将学生3人分为一个小组如A、B、C,一个学生用有语气词“啊”来提问(5个),另一个学生用有语气词“啊”来回答,第三个学生来计分:问或答中有语气词“啊”的加1分否则不加分,正确读准语气词“啊”的音变的加1分,否则不加分。评价量表4.展示及反馈评价。学生协作互动之后,我将引导学生对练习的成果进行展示,请几组学生(二人一组)也来玩同上的“你问我答”的游戏,老师和其他学生给出反馈评价。

篇1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环节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还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对于学生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增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教学能力、课间活动组织能力、竞技比赛的组织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课的重要性,使其能够在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价值。同时,加强学生的教育实习工作,也是学校了解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使学校能够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培养方案,从而培养一批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避免学生毕业之后没有用武之地。

2.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在2006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央做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因此,加强对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要求。

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层面对学生的教育实习工作不够重视

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而轻技能的弊端。而体育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学生专业技能必须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更好的运动技术水平。学生的教育实习环节就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学校对学生实习环节的忽视或走过场,会导致学生知识僵化,不能学以致用。

2.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专业实践较为薄弱

部分学校存实习基地不足、实习时间较短、实习管理较松懈、实习考核评分不严等问题,造成多数学生的实习效果不佳,实习积极性带动不起来,不能达到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的目标。还有很多学校将见习和实习都安排在大四进行,在这一阶段里大多数学生都在准备毕业论文和找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情来好好地完成教育实践和实习,严重影响了教育实践的效果、实习的质量。

3.课堂实践教学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够

课堂教学中的讲解只起到理论灌输的作用,以学生基本掌握所学内容为目标,忽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的结合,不追求精益求精,容易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影响学生实践的质量,有大部分学生的实践与理论不能融会贯通。而在一些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又将专业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放在首位,忽略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技术与理论知识相脱节,导致部分学生只懂技术,而讲解不到位,更有部分学生只讲解不做示范。

4.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对教育实习的认识比较浅

现在许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并没有对实习给予高度的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实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作用,使他们在体验学生这一角色的同时,又能体会到教师所担负的责任,但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教育实习质量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育实习的目的和任务不清晰,实习学校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指导不全面,导致学生不能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学生不把实习放在自己的规划之中,所以导致现在大学生的实习工作没办法顺利完成,很多大学生的实习都是由学校强制约束完成的,而并不是自愿完成的。

三、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途径

1.优化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课程设置和考核体系,从制度上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好的保障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能课的时间和上课次数,给予学生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学习时间上的保障,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只有大量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才是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要优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程的考核体系,将书面的考核和实践能力的考核相结合,明确实践能力考核在学生成绩中的重要性,从而调动教师和学生教学实习的积极性,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

2.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以及身体素质的高低安排体育活动

由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本身就个性张扬、不拘小节,所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关系到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是高等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以及身体素质的高低安排体育活动,把握住学生的特长以及个性,便于学生更好地发展,促使学生更喜欢体育活动。

3.加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从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来看,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实习对于他们的学习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活动是一项身体和心理相结合的运动,大多数活动不仅仅讲究的是体力,更需要智力的配合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理论技术的指导,可以使学生对该学科有更深刻的理性认识。积极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督促学生们不断努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消极被动的思想状况却会使大学生迷茫、彷徨、消沉,最后导致学生没有自信心,一事无成。